互联网技术在农村信息中的模式研究论文

时间:2021-04-14 10:49:18 论文 我要投稿

互联网技术在农村信息中的模式研究论文

  1基于手机的农村信息化发展模式现状

互联网技术在农村信息中的模式研究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3个阶段:单机辅助管理阶段、信息化起步阶段和网络技术应用阶段(2000年至今)。目前,手机和电话、电脑、电视、广播等信息终端有机结合,互为补充,在中国农村信息服务产业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许多地区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信息化发展模式,手机在中国农村信息化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手机短信、手机报、农讯通、三农热线等信息服务方式在各地区的应用较为普及,甚至在区域农业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3G移动商务已得到应用,这都是利用手机推动农村信息服务发展的有效途径。

  1.1农村信息服务模式以电脑互联网为主

  目前,中国农村信息服务模式主要是用电脑、“农民一点通”等信息终端和宽带网,构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但是,随着中国农村手机普及率逐年升高,逐步强调农村信息服务的“三网融合”,就是要在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这体现了基于手机的信息传递方式正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基于手机的农村信息服务方式主要集中在短信服务和语音服务这两大方面。上述应用具有操作简单、信息传递不受空间限制、获取信息费用较低等优势。安徽农网在农村信息化进程中,发展农民短信用户超过110万个,农村手机报用户近10000人,农业科技“12316”日拨打超过5000次。但同时也这种手机服务也存在不足如:服务模式单一,以语音和文本信息服务为主,受字数和格式限制,信息资源加工困难,信息量小,形式单调,服务需要订阅6农业图书情报学刊:信息论坛等,导致了服务面不够宽泛,缺乏与服务对象的互动[15-17]。

  1.2基于手机的农村信息服务以政府为主体

  农村信息服务主体,指在新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下,能够满足服务对象各方面的信息需求,为服务对象提供信息服务的单位。目前农村信息服务的主体构成,主要有“政府+农户”型、“政府+协会+农户”型、“政府+通信企业+农户”型、“政府+企业+协会+农户”型、“农业龙头企业+农户”型等模式。在全国大多数地区,农村信息服务以公益性为主,政府作为服务主体,包办了前期投资、平台建设、网络建设、信息服务、人才培养等诸多环节。但是基于手机的农村信息服务中,运营商占据了一席之地,在信息服务和平台建设等方面发挥了一些作用。江苏电信于2010年初推出了田园快讯业务,有农村信息需求的天翼手机用户可以向运营商定制需要的短信息,并获得相关的推送服务。

  1.3基于手机终端的农村信息技术的得到发展

  基于手机终端的农村信息技术发展成果,主要体现在多种基于手机的计算机系统的开发,以及系统在农业科学技术信息化领域的应用。

  1.3.1基于手机终端的农业生产数据采集、监控系统

  随着无线通讯等技术的发展,基于手机的田间信息采集技术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步。该系统做到了对农业推广信息的实时采集和数据随采随录,保障了推广信息的实时性和准确性。该系统具备小麦生产信息采集、农田空间信息采集和农业灾害信息采集等功能。瞿稻等将ZigBee无线个域网和Android智能平台联合起来进行研究,并设计出一个便于维护的智能移动监控系统[20],其主要功能是采集环境信息并将其发送至信息处理与控制子系统,主要应用于农业物联网领域。党学林等针对农田信息采集的需要,采用WindowsMobile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作为远程控制器,ARM9核心处理器作为农田墒情监测系统下位机的核心芯片,实现了农田墒情无线远程监测[21]。

  1.3.2基于手机终端的病虫害智能诊断系统

  黄惠珍等依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收集资料、技术和各种试验数据,以畜禽疫病诊断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数据做为理论基础,开发了一套适合远程诊断农产品病虫害的智能专家诊疗软件[22]。杨林楠等提出了一种基于Android手机的农业病虫害智能诊断系统的设计方法,重点研究和开发了“基于Android手机的甜玉米病虫害智能诊断系统”[23]。邱荣洲等开发了一种开放的、共享的基于3G通讯的移动农业专家系统开发平台DepAes。用户可通过平台自助编写“知识库”与“规则库”,生成发布支持WindowsOS、MACOS、WindowsMobile、GoogleAndroid等多种操作系统的农业专家系统[24]。

  1.3.3基于手机终端的农村信息发布系统

  张睿敏等提出了一种基于Android的农村信息组合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方案,通过Android客户端软件和后台数据库功能来实现农户对农村信息的简单发布及商户对农村信息的查询组合功能[25]。

  1.3.4基于手机的农业测量和定位系统

  手机GIS,以移动互联网为支撑,以智能手机为终端,是继桌面GIS、WebGIS之后又一技术热点,齐屹屹等通过以上对农村信息化应用中手机地图定位误差的计算和分析,明确了误差的主要来源、误差的范围和控制误差的主要手段,确定了手机GIS应用中减少误差的方法。此外,国内尚有一些研究者借助智能手机的GPS功能进行农业测量和定位等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师维军利用PPC智能手机GPS功能配合OziExplorer软件实现了对农田土地面积、边长、距离等的测量计算[26-27]。

  2基于手机的农村信息服务的展望和思考

  2.1关注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浪潮,加快基于手机的信息服务发展步伐

  当前中国农村信息化领域,还没有足够重视到这一轮新技术革命的浪潮,服务的方式和手段明显落后于科技创新的步伐。目前,中国农村信息服务模式主要是用电脑、“农民一点通”等信息终端和宽带网构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开发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这一信息服务模式极大推动了中国农村信息化进程[23],但就目前的实际效果来看,存在诸多不足:PC机、PDA和HPC等应用终端不仅价格昂贵,农村信息系统开发平台多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使其在开源性、免费性和人机交互等方面较差。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为农村信息服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途径和手段,使用户彻底摆脱有线网络和电脑的束缚,随时随地连接网络获取信息服务,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完全可以预见,随着新一代无线高速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将成为广大农民获取信息、学习技术、掌握市场、增收致富的重要帮手,将在推动农村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所应该加大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快重点应用领域技术创新的步伐,同心协力推动基于手机的农村信息服务的发展。

  2.2探索基于手机的农村信息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毋庸置疑,政府是农村信息化的基础,起到了宏观调控的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的信息服务体系正在向着政府+市场+社会的模式发展。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方力量的相辅相成,才能满足新农村信息发展的需要,从而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信息服务模式。随着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机已经从一个单纯的通信工具,蜕变成为一种“新媒体”,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终端,进行各种(文字、音频、视频等形式的)媒体内容的阅读、浏览、下载和传播。可预见的是,媒体具有的产业化特征,将会在手机上逐一显现。因此,在有条件的地区,在以政府为主导和坚持公益性为主的前提下,创造多元化的投资政策、机制、环境和建设格局来鼓励和引导其它社会力量的投入,采取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引进民间资本,发展手机广告业和信息有偿定制等服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农民受益”的可持续发展的服务运行机制,部门协作、公私共建、政府和企业联办,多层次、全方位地推动基于手机终端的农村信息服务的发展。

  2.3构建基于智能手机终端的农村信息综合服务系统

  目前基于手机的农村信息技术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现有信息系统的综合性、集成性不够,其服务对象多限于具备一定的农业科技水平和知识水平的农业科研人员,应用领域多侧重于农村生产管理和农业科学技术领域。推动智能手机在我国农村信息服务中的应用,其最终目的是要让用户利用手机,打破固定宽带和电脑的束缚,随时随地获取全面快捷的农村信息服务,真正实现农村信息服务从互联网到无线互联网的'无缝对接,消除城乡信息鸿沟。因此,构建一个以广大农民作为主要服务对象,以智能手机为接收信息终端,平实简洁、开放服务,内容丰富多样的综合性农村信息服务平台迫在眉睫。要实现这个平台,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基于知识库模型的功能强大、操作简捷的移动服务系统[28]。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可为手机终端全面提供信息浏览、视频点播、智能诊断、视频互动、知识查询等服务。积极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重点建设农产品流通服务子系统、农业科技推广子系统,农业生产全程服务子系统、农民远程培训子系统等模块,拓展服务的范围和深度。

  2.4整合多方力量,打造基于智能手机终端的农村信息资源库群

  打造基于智能手机终端的农村信息资源库群,必须确立与完善涉农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对所有涉农机构应打破行业和部门界限,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共建共享,形成具有农业特色的信息资源体系,防止重复建设,提高资源的使用率[29-30]。在整合各方力量共建共享的基础上,打造基于智能手机终端的农村信息资源库群:首先,要加快农村信息采集标准体系(采集、处理、数据库建设等)、信息发布体系等建设,提供标准的数据库接口,实现信息采集、处理、发布一体化。其次,要加强专家和用户的交流和互动,让专家及时了解农村信息服务的热点和需求,重点加强市场供求、农产品价格、科技信息、农村政策等农民急需信息的采集。再次,要注重农村信息服务对象的细分化趋势,针对不同对象的需求特点,逐步扩展信息服务的内容,明确信息服务的重点。对用户的信息服务应扩展到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加工、流通、销售等一系列过程。第四,考虑到由于网络数据流量以及费用的限制,手机不可能像电脑一样访问、使用高分辨率的图片,同时文字的显示方式也会受到手机屏幕大小的限制,这就需要对农村信息资源中的文字、图片和视频等素材进行分类、采集、筛选、整合、加工和知识化管理,加强数据仓库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确定最适合智能手机使用和传输的素材制作标准,最终建设一批具有地域特色,高效农业产业特色的各类数据库,推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快速有效的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基于手机的农村信息服务提供强有力的资源支撑。

【互联网技术在农村信息中的模式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信息技术中教学效率研究论文09-18

互联网和电力营销模式研究论文10-23

农村信息技术教学论文04-02

研究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02-04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创新论文10-17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主题探究模式的应用论文03-21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自主学习模式的应用论文03-21

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论文03-21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毕业论文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