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慕课学习的认知参与程度及体验效果研究论文

时间:2021-04-14 15:45:22 论文 我要投稿

大学生对慕课学习的认知参与程度及体验效果研究论文

  摘要:文章以合肥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 对其慕课学习经历、认知程度、认识途径、能力要求、动机、行为方式、学习体验等进行了调查, 通过数据分析, 得出大学生对慕课认知情况较高, 慕课学习动机以开拓视野, 顺应形势为主, 并就促进慕课在高校的应用与发展, 提出相关的问题与改善对策。

大学生对慕课学习的认知参与程度及体验效果研究论文

  关键词:合肥师范学院; 慕课; 调查;

  Abstract:Taking the college students in Hefei Normal University as the object of investigation,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learning experience, cognitive level, cognitive approach, ability requirement, motivation, behavior style and learning experience of the students.Through data analysis, it is concluded that college students have a higher degree of cognition of MOC, motivated students to broaden their horizons, adapt to the situation, and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OC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ropose relevant problems and improvement countermeasures.

  Keyword:Hefei Normal University; MOOC; investigation;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许多新鲜的教学方式成为可能, 慕课 (MOOC) 学习即是其中之一[1]。慕课, 即大型开放式在线课程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缩写为“MOOC”) , 是面向社会免费开放的网络学习平台[2]。其理论基础是基于连通主义和网络学习的开放教育学, 课程范围覆盖了科技学科、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 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方式。2012年出现了三个最知名的慕课平台, 分别是Coursera、Udacity和ed X[3]。MOOC在中国的兴起也是始于2012年, MOOC的快速兴起和广泛应用, 引发了教育领域的“一场风暴”[4]。慕课的出现和发展, 不仅为我国普通本科院校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 更为众多大学生带来了平等学习的机会[5]。为了了解大学生慕课学习现状, 本文以合肥师范学院为调查对象, 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大学生对慕课学习的认知、参与程度、体验效果等情况。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合肥师范学院311名在校大学生。按照性别划分为女生223人, 男生88人;按照专业划分:人文类85人, 理工类48人, 经管类163人, 艺术类1人, 其他类14人;按照年级划分:大一5人, 大二106人, 大三194人, 大四6人。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问卷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1.2、调查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该问卷分为四个部分, 主要由调查对象基本信息、对慕课的认知情况、参与慕课学习情况以及慕课使用评价组成。总共发放问卷320份, 收回311份, 回收率97%。

  2、调查结果分析

  2.1、慕课认知情况

  2.1.1、慕课学习经历丰富

  通过调查发现, 11.58%的在校大学生没有学过慕课, 21.54%的大学生学过一门慕课, 22.51%的大学生学过两门慕课, 22.51%的在校大学生学过三门慕课, 21.86%的在校大学生学过三门以上的慕课。调查对象中将近有88.42%有慕课学习的经历, 数据表明大学生慕课学习经历丰富, 体现出较高的积极性。

  2.1.2、慕课了解程度较高

  在关于对慕课的了解程度的调查中, 认为自己非常了解慕课的占比4.82%, 认为自己了解慕课的占比33.44%, 感觉自己对慕课了解一般的占比51.77%, 认为自己不了解慕课的占比7.72%, 认为自己非常不了解慕课的仅占2.25%, 自2013年以来, 我国已经拥有中国大学MOOC平台、清华学堂在线平台、网易云课堂等多个慕课平台, 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入慕课教育行列, 通过调查结果分析表明, 在我国高校日益重视慕课的环境下, 调查对象对慕课这种教育方式了解程度较高。

  2.1.3、慕课了解途径主要是学校、老师、同学介绍

  在了解慕课的众多途径中, 调查结果显示:学校、老师、同学是最主要途径, 89.39%的大学生对慕课认识来源于学校、老师、同学介绍, 网络推荐、电视报纸和其他途径占比均较低, 如图1所示。

  图1 了解慕课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可见学校、老师、同学介绍在慕课推广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高校引进慕课, 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 更有利于大学生找寻和获取优质网络学习资源, 拓宽了大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 促进了本科院校大学生的慕课学习。

  2.1.4、慕课学习过程中认为自主学习能力最重要

  在对“学习慕课需要哪项最重要的能力”的调查中, 83.92%的大学生表示自我调节、自主学习的能力最重要。虽然慕课是依托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在线教育产物, 在调查中, 仅有6.11%的大学生表示学习慕课中计算机操作能力最重要, 6.43%的大学生认为社交网络的使用能力最重要, 另外有3.54%的大学生认为其他能力最重要, 如表2可见。慕课作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方式, 具有开放性、自主性的特征, 相对于传统的课堂学习, 慕课学习过程中缺乏监督机制, 大学生在线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调节与控制, 并合理安排课程学习时间、任务及进度等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调查表明绝大部分大学生认识到慕课学习中自控能力非常重要。

  表2“学习慕课需要哪项最重要的能力”比例表

  2.2、慕课学习情况

  2.2.1、慕课学习动机以开拓视野、顺应形势为主

  慕课凭借开放、优质的网络在线教育资源在高等教育改革中掀起热潮, 在本次调查中, 36.98%的调查者出于好奇与尝试的目的选择慕课学习;36.66%的学生想要提高学习成绩而选择慕课;慕课包含全球知名大学的丰富的课程资源, 学习者可以免费或者以低廉的成本掌握最新、最前沿的专业知识, 其中78.46%的大学生表示因开拓视野、顺应形势而选择慕课学习;慕课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学习方式灵活多样, 30.55%的大学生想要回避传统课堂而选择慕课。 (图2)

  2.2.2、慕课日均学习时间低于两小时

  从调查者每天用在慕课上学习时间来看, 48.87%的大学生每天学习时间少于1小时, 其次, 44.37%的大学生每天用1到2个小时进行慕课学习, 学习2到3个小时人数占5.14%, 3个小时以上时间用于慕课学习的人数仅占1.61%。大学生慕课学习受主客观因素影响, 学习氛围不够, 缺乏系统的学习规划, 便会导致学习者实际学习时间骤减。

  2.2.3、慕课学习中参与度低

  通过调查发现, 高达82.64%的学生在慕课学习中不太活跃, 主要以观看课堂视频, 浏览信息为主, 16.4%的学生有点活跃, 可以经常发帖子参与讨论等, 仅有0.96%的学生在慕课学习中非常活跃, 经常积极表达个人观点。网络课程教学视频缺乏互动性, 大学生在慕课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把大量的时间用于浏览课程视频信息, 以完成观看任务为主, 缺乏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思考, 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课程的讨论与意见的表达, 在慕课学习中参与度很低。

  图2 选择慕课的动机是什么

  图3 慕课学习的实用性与收获

  2.3、慕课使用评价

  2.3.1、慕课学习效用良好

  参与调查的学生均对慕课学习的收获做出了选择, 认为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占46.95%, 知识学习的拓展占90.35%, 能力培养的提高占69.45%, 创新精神的培养占39.23%, 由此可知, 慕课学习能够提升大学生个人综合素质, 是一项很好的'网络学习选择。在对慕课网络课程的实用性调查中, 48.23%的学生认为慕课学习帮助很大, 36.66%的学生认为没有多大帮助, 15.11%的学生对慕课实用性不了解。调查显示, 慕课作为一种依托网络在线自主化学习的教育方式, 能够得到大学生们的积极支持与认同, 同时对提升学习者综合能力帮助很大, 如图3所示。

  2.3.2、慕课学习满意度较高

  慕课平台相关内容的设置与学生学习的体验感密切相关, 在对学生调查过程中, 对于慕课的课程安排, 16.72%的学生非常满意, 43.73%的学生比较满意, 36.98%的学生持一般态度, 2.57%的学生不满意慕课的课程安排;对慕课授课老师的评价中, 非常满意的占24.12%, 满意的占44.05%, 一般的占30.55%, 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各占0.64%;对慕课授课内容的评价中, 23.79%的学生认为很好, 43.73%的学生认为好, 31.19%的学生认为一般, 各有0.64%的学生认为不好和很不好。随着慕课在我国的不断发展, 慕课这种学习方式在大学生中接受度高, 多数学生持肯定态度, 其课程、授课老师和授课内容的安排均得到大学生的广泛好评。如图4所示。

  图4 对慕课课程、老师、内容的满意度

  3、结论

  本次调查以合肥师范学院学生为例, 对大学生慕课学习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 研究发现大学生对慕课的认知情况处于较高水平, 参与慕课学习的人数较多, 对慕课持积极肯定的态度, 认为其具有丰富的优质课程资源, 学习时间灵活自由, 教学方式新颖, 并且能够开拓视野, 顺应形势要求, 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3.1、存在的主要问题

  3.1.1、慕课学习缺乏监督与约束, 师生互动性较低。

  大学生在慕课学习中不太活跃, 与传统线下教学模式相比, 主要以观看课程、浏览信息为主, 且学习时间少、学习不专心。由于学习氛围不够, 参与互动很少, 多数学习者都是偶尔参与课程学习, 还有些学习者边学边玩。

  3.1.2、慕课学习中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 缺乏实战性。

  慕课仅能作为教学咨询传递的手段, 无法提供实际的师生教学沟通体验, 虽然课程平台安排有客服人员, 但是受到时间设置、学习者人数众多等因素的影响, 遇到问题时无法及时解决, 缺乏学习体验的完整性。

  3.2、改善对策

  3.2.1、建立健全慕课学习监督机制。

  慕课能够加强高校交流, 促进教育资源共享, 提高教学质量, 为更多大学生提供学习机会。为促进慕课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应用与发展, 线上慕课平台应完善防刷课技术, 增加学习阶段性打卡制度、学习提醒制度、互动监管制度等, 建立健全慕课学习线上监督机制。

  3.2.2、学校加强对慕课学习的指导。

  MOOC发展对世界范围内的教育具有重大影响……但我们也不能夸大这种重要性。这种虚拟教育不是传统真实大学教育的替代品[6]。在学习过程中, 学习者与老师、同学直接的交流和沟通对于学习效果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应该鼓励慕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 引进慕课与人才培养相结合, 加强大学教师对慕课学习内容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许朝阳.大学生慕课学习意愿影响因素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6.

  [2]胡钦太, 林晓凡.面向社会教育的MOOCs应用模式及优化设计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 2014 (11) :30-36.

  [3]李京杰.MOOC——一种新型大规模公开在线课程模式探讨[J].软件导刊 (教育技术) , 2013 (9) :20.

  [4]高地.MOOC热的冷思考——国际上对MOOCs课程教学六大问题的审思[J].远程教育杂志, 2014 (02) :39-47.

  [5]李娇, 张博夫.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慕课学习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基于吉林省8所高校的调查[J].科教导刊 (下旬) , 2016 (12) :188-189.

  [6]申灵灵, 韩锡斌, 程建钢.“后MOOC时代”终极回归开放在线教育——2008-2014年国际文献研究特点分析与趋势思考[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4 (03) :17-26.

【大学生对慕课学习的认知参与程度及体验效果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高职下慕课项目教学模式研究论文07-30

市场营销专业慕课教学模式研究论文01-17

主动参与体验成功享受快乐论文03-17

慕课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论文06-11

职业教育慕课发展的影响论文11-17

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论文04-16

历史的认知与历史的意义研究论文08-09

工业节能的节水效果研究论文11-04

体验营销研究论文怎么写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