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排水工程设计质量实践研究优秀论文
摘要:《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对给水排水专业的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可以有效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该课程设计质量可想而知是多么的重要,是培养综合性人才的基石,所以在课程设计上一定要科学合理,对教师也应提出更高的要求。文章主要针对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条合理有效的对策,希望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学以致用。
关键词: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质量监控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这门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可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对学生工程实践教学环节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培养学生过程中,不仅是教他们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这么简单,更应该注重他们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该课程设计质量尤为重要,必须通过科学、合理、有效的模式提高课程设计质量,确保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不断提高。
1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1.1教师对于课程设计选题不够严格
高校长期以来一直都以传授学生理论知识为主,对于实践环节并不是特别的重视,只是简单的进行模仿实训,以巩固学生理论知识为目的。受这种错误理念的影响,导致教师在课程设计流程过程中不够认真,造成了学生之间存在应付抄袭的情况,一个班级的学生几乎所有设计方案都雷同,学生不动脑思考,很难发挥个人创新思维,无法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设计能力,严重影响该课程设计质量。
1.2课程设计安排不够科学合理
对于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极其丰富,这让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在面对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时感到困难,学生对实际工程的认识不全面,在进行设计时头脑一片空白,无从入手。并且学生查阅资料文献的能力不足,无法结合自身知识去分析实际问题。所以,该门课程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况,以学生为主导,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协助他们完成设计方案。
1.3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不严格
众所周知,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时,大多数的图纸设计都得借助计算机来完成,但是学生的专业绘图能力、文档编辑能力以及编程能力都比较弱,大多数高校往往选择降低要求标准,为了能够尽快顺利完成教学,教师也只能将设计要求降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够严格,导致课程设计质量存在很大漏洞。
1.4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存在问题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属于实践环节,所以更应该加大监控、评估力度。但是许多高校并不重视监控和评估。对于该课程从图纸、选题、组织、设计方案多角度进行评估,高校却仅从单一方面完成评估,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高校必须建设监控、评估机制,这样才能更合理、公平、科学的进行评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程设计质量的'标准、规范化。
2提高课程设计质量的方案
2.1认真对待选题工作
现如今国际上更重视的是教育产出而不是教育投入,在对教育质量进行评估时也是以教育产出为准则。高校在教学课程设计上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让学生明确学习此门学科的重要性和意义,提升学生责任意识。教师在选题时,一定要结合实际工程,也要合理调整设计资料和文献,为了避免抄袭现象,可以以小组形式分配不同设计方案,学生之间一起交流协同完成,教师也应进行指导,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综合能力。
2.2加强对课程设计的管理
教室作为学生学习路上的引导者,必须对学生严格管理,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所以教室应该对学生课程设计存在的不足进行及时的补充和疏导,鼓励学生多读相关文献和规范条文,以便丰富学生学识提升分析思考能力。
2.3完善质量监控体系
高校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监控、评估体系,可以使设计质量更规范更标准。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对学生未来学习发展十分重要,可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也能提高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对其进行严格的把关和监控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综合人才,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也能提高设计质量。
3小结
综上所述,该课程设计综合性和理论性很高,对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必须对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质量进行严格的监控把关,教室应树立正确责任观,对学生设计方案进行合理指导,严格要求管理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出大批满足社会需要的应用型综合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先兵,郭海娟.以实践引导教学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改革[J].经济研究导刊,2014(08).
[2]邓风,吴慧芳.提高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学质量的途径[J].化工高等教育,2009(2):66-68.
作者:罗力莎 单位:吉林化工学院
【水排水工程设计质量实践研究优秀论文】相关文章:
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研究论文10-23
市政给排水工程质量管理研究论文12-24
排水管道工程质量研究的论文05-21
基坑工程设计研究论文10-23
工程设计质量承诺书02-24
建筑给排水的节水措施研究的论文06-03
水利价值工程设计研究论文11-06
排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通病研究论文11-05
参与实践学会消费优秀论文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