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言之道,品文之美论文
【摘要】文章探究了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艺术,强调要处理好“文”与“言”的关系,并适当补充调整史传文教学内容,探讨文言知识规律,品悟文学之美。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误区“文”“言”关系
有人说,如今学文言文正如煤的形成,无论学生付出多少,得到的只是一小块。
有人说,文言文如一门晦涩难懂的“外语”。
有人说,如今已是网络时代,文言早已是明日黄花,学它甚用?
……
这次第,怎一个“难”字了得?
是的,一直以来高中文言文教学存在两种误区。
镜头一:先生在讲台上摇头晃脑总结“之乎者也,因为所以”的用法,整个课堂俨然成了大学的“古代汉语”,而今人——学生们却昏昏欲睡,恹恹欲逃。实在苦煞!
镜头二:教师口若悬河地大谈文言文结构之精巧,文法之多彩,内容之深刻,而学生却一片茫然,书上一片空白。原来教师在学生未扫清文字障碍时就架空了大谈文法。实在难煞!
而语文教学不应成为让学生倍感痛苦的事,语文教师也应深刻地反思和执著地探索,高中文言文到底如何去教?
我认为在语言文字的背后,永远不忘终极的人性,不忘对社会的关怀,不忘用人文精神来驾驭“技术理性”。而深度语文的追求便是径由思,抵达诗。“思”是每一堂课上得扎扎实实,调动了思维,触动了灵魂,而“诗”是一切教育的终极目标——让每个人有价值、有意义、有尊严地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虽然文言文教学似乎与深度语文的联系不大,但实际只要处理好“文”与“言”的关系,它也能给人带来享受和收获。经过几年的摸索、实验,我总结了一些有实效的方法。
文言文一般要花三课时,其中两课时花在背诵和解决字词上,一课时讨论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要求学生熟悉课文,让他们花15~20分钟朗读课文,期间对字词的问题给予提醒和纠正,并要求他们在学习古文期间,抽出一定量的时间来背诵。接下来的25~30分钟,要求学生当堂笔译课文,不允许他们借助任何参考书,只允许借助词典和注释。下课后收起作业本,重点抽出一个组(大约10人)详细看,做好作业记录。如果学生当堂没有翻译完,也要收起,在自习课上发给他们,在老师的监督下完成。
第二课时,与学生讨论课文内容,基本上是主题式的讨论,既涉及内容,也涉及形式。
第三课时,把翻译遇到的问题全部筛选出来,并对课文里重要的语法现象进行归纳,还可以背诵课文。
三课时结束以后,学生还需再翻译一遍古文。
这样的教学安排主要考虑到文言文中“文”与“言”的关系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认为文言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扫清“言”的障碍,只有把文字表面含义与用法大致弄懂了,才有可能去进一步体味文章写法之多彩,内容之深刻。而注释便是他们扫清文字障碍的钥匙;另外,学生要通过朗读来体会文章的音韵之美、文字之精、情感之切、意蕴之深。
风格之新、手法之巧,还必须落实到笔译、读译一体化,读是基础,是为译做准备,译是检验、是运用、是更深入的阅读,让阅读教学与高考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实现阅读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这些方法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和高考对文言文的考查相接轨。 而高中史传文的文言文教学更能体现正确处理“文”与“言”关系的重要性。
人到高三,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为了那心中的梦而行色匆匆。而学生似乎陷入“多做题就能拿分”的误区,在语文教学方面,由于很早就进行高考考题复习,所以师生大多关注各类练习及试卷,而忽略老教材高中第六册教材的学习与研究。尤其是第六册的文言文单元,其实对学生文言文考点的复习影响尤深,教师应与学生共同认真地学习、研究,受益匪浅。因此,我在复习时补充了这个单元的内容。
第六册选文为《史传》的三篇文章和一篇反映司马迁真实心迹的《报任安书》。而高考文言文材料,史传文一直是传统内容和重点内容,所以有必要让学生掌握典范的史传文的特点,想必编者也是基于此点来安排的吧?
而《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样一部鸿篇巨制,我们用敬仰的目光与虔诚的心灵去靠近它,理解它,深入到司马迁的精神世界,去感受他丰富的感情,是必须的。所以,没有任何理由不认真去阅读和研究这个单元。
在沿用往昔有效的教学安排的同时,又要灵活安排。我想先让学生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于是先让学生阅读此单元后的一篇文章《司马迁与<史记>》,让学生找出《史记》的史学价值与文学价值之具体体现。
有了整体了解后,我没有按单元选文的顺序去教学,而是根据学生现有的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和选文的难易程度,大胆地进行了调整。先学习浅显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屈原列传》和《信陵君窃符救赵》,而最后学习的是颇难理解的《报任安书》。
而在具体教学时,又要灵活而巧妙地设计选文的重难点和对教材要有深入的.挖掘。如《屈原列传》,我就大胆地抛弃传统的全文式教学,而只选取第三段和倒数第二段与学生共同学习、探究,其余内容则让学生课后阅读;再如《信陵君窃符救赵》,扫清文字障碍后,引导学生体味文章塑造人物时的表现手法,尤其是品味细节之美和言行的作用,让文言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虽然,高三第六册文言文只有四篇文章,但要把它们和高考复习结合起来,比如在学习这四篇文章,归纳文言知识点的用法和含义时,要提醒学生掌握应试技巧。(1)要有全句意识。许多虚词,在句中主要起一定的语法或语气作用,因此只有依靠对全句的分析和把握才能准确理解它;(2)要有句位感。一些虚词在句中不同的位置起不同的作用,比如,“其”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因为“其”不能用主语,在句中,动词后一般是代词,在名代词后一般是语气副词;(3)注意做词法、句法分析。比如“以”用于名词前,与名词构成介宾短语,是介词,而在表行为的动词前,一般是表目的的连词“用来”;(4)分清虚实,审视语气。文言虚词大多是以实词借用或虚词虚化而来的,因此,有的词既可以是实词,又可以是虚词。要准确弄懂词义及用法,就要先分清这个词在具体语境中是虚词还是实词。有的虚词只是起表达语气的作用,因此要认真审视句子和语气。
掌握了这些技巧后,再让学生熟读并背诵课内重点篇目、重要语段熟悉大纲规定的120个文言实词和18个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慢慢积累、感悟。
我们所处的时代,处处“心有灵犀一点通”,而网络时代给人带来的浮躁、功利也是不可忽视的。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终极的人性,让人们诗意地生活。
在喧嚣的世界里,有一种静气固守在人的内心深处,只要我们用心去悟“言”之道,品“文”之美,那么文言文便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悟言之道,品文之美论文】相关文章:
美之悟作文范文09-20
文言文练习之纪言03-09
鲍鱼之肆文言文翻译01-25
悟情 悟理 悟文——《匆匆》教学设计10-18
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仲永之通悟04-04
现代文阅读淡之美习题及答案03-17
紧扣文题,深悟文本12-05
《读品悟练》说课设计08-30
《汉字书法之美》现代文阅读及答案03-31
以自然之道为美(网友来稿)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