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色彩形态与新农村建设色彩规划论文
摘要:徽州古村落是徽派建筑的代表,其色彩丰富,能够充分反应东方建筑美,体现了道家思想中自然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理念。在现代新农村建设上,借鉴徽州古村落的色彩布局,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与文化传统,能够打造出富有地方特色、地方建筑美学、地方语言的新农村工程。本文主要对徽州古村落色彩形态进行分析,探讨出适合现代新农村规划的色彩布局,以期为我国新农村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徽州古村落;色彩形态;新农村建设色彩
徽州古村落将自然色彩融入到传统建筑中,体现出徽州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建筑思想。徽州古村落清新淡雅的色彩,从建筑瓦墙,到牌坊阁楼,无一不透射出色彩与建筑的完美结合。在现代新农村建设上,借鉴徽州古村落的色彩布局,能够摆脱建设中因建筑形态单一造成的视觉审美疲劳的问题,对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徽州古村落的色彩形态分析
1、黑白灰色彩形态
由于徽州地理环境的特殊以及建筑材料的原因,在民房建设上当地人往往就地取材,以徽州特有的粘土、青石、杉木、白灰等作为建筑材料,在色彩上多了一份清淡。徽州民房的基本框架多以木框架为主,搭配上以白灰涂抹的墙与屋檐,在布局上呈现出清一色的黑白灰色彩,然而,由于搭配得当,这种布局又不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反而体现出一种自然美,一种不经雕饰的美,在简约中透露着徽州人的智慧。徽州古村落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房屋之间紧密相连,绝大多数房屋都是围绕长方形天井形成的四合院,其慧外秀中特点体现出徽州建筑大家闺秀的建筑风格,居室内的搭配上,徽州古村落建筑遵从道家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参考当地的地脉形态,搭配水域与绿色植被,给人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村落的整体构造上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形成独特的立体美感。黑白灰三色的交相呼应,体现出徽州建筑的包容性与中性特点。
2、原始色彩形态
徽州古村落的方法大多建设与古时,由于材料来源的单一性,使得整体上呈现出色彩的原始性,没有经过任何的调色,色彩上比较清新。在之后的一些徽州建筑中,由于人们在制陶、染布与织坊中逐渐发现色彩可以调和,因此较晚建造的一批古村落在色彩上更为浓厚,色彩也更加多样化。整体上观察徽州古村落的色彩,可以发现,村落建筑中木、石、砖瓦等基本保留自然材料的原始色彩,比如撑梁用的梁木,用料粗大,使用桐油防蛀,最大程度上体现了材料的原始美感。在建筑墙体的建设上,使用大量的青砖,青砖虽然是由粘土经过化学变色转变过来的,但是青砖本身的简朴却反映出独特的简约美。此外,根据当时文化等级划分,建筑尊贵等级划分为黄、赤、绿、青、蓝,民房多用青色,再加上等级更低的黑白灰三色,更加反映徽州古村落的朴素之美。在村落中分布的石牌坊、石桥、石狮、水池等也以青色与灰色为主,体现徽州古村落的原始美感。
3、与自然色彩相融的色彩形态
徽州古村落建筑材料全部来源与自然,在材料处理上也尽可能保证材料的.原始色彩,因此当这些材料组合后,也呈现出简约、质朴纯真的特点。比如在台阶铺筑上,徽州古村落就地取材,使用形状较大的石头建设,让人一眼看过去好像这台阶原本就存在,根本不想是人为建造的,再加上缝隙中长出的绿色小草,两者相互衬托,更体现徽州古村落的自然美。整体建筑上的黑白灰色彩与周围青山翠竹相互衬托,构成一幅优美、纯净的山水画。
二、徽州古村落的色彩产生背景分析
1、人文背景
徽州古村落作为徽派文化的代表,在色彩搭配、空间布局、选址等方面都体现出传统徽州文化的内涵。从徽州古村落清淡的颜色能够反映出中国封建政府严格的等级束缚,但整体色彩上也体现出中国道家文化的精髓。色彩作为建筑的审美重点,其美感的产生必须依托于建筑本体上,而并非孤立的,色彩的选择根据当地人文思想、宗教文化设计,最关键还是来源于我国道家思想中的“道法自然”理念。徽州自古文化底蕴深厚,涌现了大批的文人,因此,徽州色彩也受到这些文人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无疑是宋代著名儒家集大成者朱熹,作为朱熹的故里,他所推崇的儒家思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徽州人民对色彩的选择,尤其是“太极”之理,更直接的反应在徽州古村落建筑黑白相间的色彩布局中,同样的色彩单调,然而却包含万物,高深莫测。
2、环境背景
徽州古村落大多依山傍水,体现出徽州建筑“天人合一”的美,在徽州建筑上,“天人合一”能够表达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人天相通,即人的一切活动都遵循自然发展的规律,这能从徽州建筑取材上反映出来,不加以雕饰,只追求最纯真的美感;二是天人一致,体现在徽州古建筑在色彩选择上尽可能保持与自然统一的色彩,力求建筑与山水、自然融合,达到和谐统一的目的。这两种含义赋予徽州古村落建筑特殊的意境,即建筑与自然产生共鸣,实现和谐统一的状态,既能充分认识到自然,又能合理对自然进行开发与利用,是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三、现代新农村建设上借鉴徽州古村落色彩的应用对策
1、注重地方特色的人为色彩
新农村建设中,不能单存的以改造房屋居住条件及生产布局为设计思路,新农村建设是文化的改革,更应是文化的传承,尤其是农村原有的民俗文化、自然生态、气候特点,这些共同构成农村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新农村建设色彩也应综合这些特点进行设计。比如,有的地区喜欢鲜艳的红色、有的地区喜欢清新的绿色、有的的放喜欢厚重的灰色,这深刻体现我国辽阔的疆域与多样的民族文化。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上,采取单一的规划设计显然是行不通的,农村文化作传统文化的见证,是珍贵的历史说明,农村原有建筑的色彩是地区文化的代表。所以,在进行新农村建设上,要以原有地方色彩为基础,打造出具有当地特殊的新农村村落。
2、注重地方历史文化色彩保护
徽州古村落一直延续清新、简朴的色彩,通过黑白灰的色彩映像,向人们展示其浓浓的徽州文化。因此,在现代新农村建设上,不应以牺牲原有特色为代价进行建设。每个村落在建设时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经过时间的洗礼,那些被保留下来的色彩与民俗特色已经深入到人们的脑海中,并将其风味主色调。比如村落中的厅堂、祠堂等建筑,均经过长期的风雨洗礼,有的可能保持原样,有的或许经过后人的修正,然而无论是原有建筑还是翻整后的建筑,在空间布局与色彩搭配上人们力求保证其原始性。对于当地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建筑,在现代新农村建设时不应抱着一切从“新”的思想,将其彻底改变,也不能照搬其他地方的色彩布局,无中生有,使的原有文化特色沾染上其他文化的杂质。所以,在新农村建设时,要尽可能对原有的有价值的文化遗产进行修缮,还原其原始风貌,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根据原有文化遗产的色彩搭配,探讨得出当地原有的文化色彩结构,使得民俗文化在现代新农村建设上得以体现,实现了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3、力求建设色彩与当地自然环境和谐统一
徽州古村落色彩深刻的体现出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能够给予人视觉上的清新感与徽州特有的文化体会,这些都体现在徽州古村落建筑选材上的自然性与色彩原始性,因此,在现代新农村建设上也应贯彻这种建筑思想。我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差异巨大,自然环境所体现出的色彩不一,比如南方地区由于天气湿润,大量的绿色植物构成绿色的环境主题,在我国西北较干旱地区,由于降水较少,土地裸露,因此在整体色彩上呈现出以黄色为主色调的区域背景。在农村建设上,也就衍生出南北不同的建筑色彩,北方农村建筑整体为红砖红瓦,体现出一种厚重与粗犷的美,而南方地区则是白墙黛瓦,与青山绿水相互映衬,体现出秀丽、清新的美。因此,在现代新农村建设上,也应根据区域的差异,搭配不同的建筑色彩与空间布局,不能一味的为追求大力度的改造而忽略了建筑内在的美感,而是要求建筑中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特点,体现人类对自然的敬重与适度的开发的思想,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4、注重建筑色彩的空间层次感
色彩搭配合理是建筑色彩审美的重要体现,若色彩搭配不合理,很难与当地自然形成和谐统一的局面。现代新农村建设上,设计人员往往强调建筑之间相互连接,色彩上尽可能实现统一,然而如果忽略了色彩的层次感,这种统一也会被打破,显得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对人们的居住审美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在现代新农村建设上,根据村落选址与自然背景,使房屋与房屋、房屋与自然环境色彩形成层叠感,能够深刻体现当地的文化特殊与民俗风情。
四、结语
徽州古村落,无论是其建筑色彩还是建筑特色,都承载着及其丰富的传统文化,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及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现代新农村建设上,应借鉴并参考徽州古村落的色彩形态,综合当地的民俗文化与自然环境,做出富有地方语言、地方情调的新农村建设色彩规划。
参考文献:
[1]金绍兵,王小春,魏应乐,晋之华.看得见水——徽州古村落经验与美丽乡村规划[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2),122-126.
[2]吴昌元.基于徽州古村落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4(12),3612-3613.
[3]谭陶,于雪.徽州外环境规划对新农村建设的启示[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67-69.
[4]郑杰.“人地共荣”的徽州古村落保护整治利用观[J].东方企业文化,2012(07),148-149.
[5]王燕,许存福.浅析徽州古村落美的要素[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02),168-169.
[6]冯筱.基于人地关系视角的徽州古村落发展现状研究[J].才智,2011(28),2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