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胃疼的方药论文

时间:2021-05-23 09:48:24 论文 我要投稿

中医治疗胃疼的方药论文

  第1篇:胃疼常用中医治法及方药

  中医药疗法胃疼是出现在多种急慢性疾病过种中的一个常见症状,目前无论在诊断或是治疗上均存在一些需要深入研讨的问题。本文就胃疼的中医治疗问题浅加探讨,借以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中医治疗胃疼的方药论文

  1胃痛的治疗原则

  中医认为,胃痛发病的基本病理是脾胃纳运失常,气血淤阻不畅,即“不通则痛”。因些,治疗上多用“通”法,使气血通畅,纳运复常,则痛自已,故有“痛随利减”之说。然而,由于宵痛病情复杂多变,概以通治,显然是不全面的,笔者体会,欲提高中医治疗胃痛的疗效,至少要坚持病证结合、胃宜通补和调理气机几个原则。

  1.1病证结合病证结合是临床医生诊治疾病的基本原则之一,胃痛的治疗也必须坚持这一原则。这里的“病”既包括中西医各自的病种,又包括局部的病理改变。就胃痛涉及的病种言,西医最常见者有两类,一为胃部病变,一为胆胰病变。前者如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后者如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急慢性胰腺炎等。中医常见者如胃痛、胸痹、结胸、胁痛、虫证等。就局部病理改变言,有炎变、渗出、增生、萎缩、溃疡、出血等。明确了病种和病理改变,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选加针对性药物,无疑对于提高疗效有着积极的意义。临床实践证明,溃疡病加白治,亦能大大提高疗效。然而,利用中医药治疗男性免疫性不育症仅初具疗效,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

  乌梅、生山楂,肠腺上皮化生加土茯苓、生苡仁、莪术、白花蛇舌草,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加大黄,胆汁返流加柴胡、郁金、大黄等,均可不同程度的增强疗效。当然,强调辨病论治不是也不能舍弃辨证论治,只有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1.2胃宜通补胃宜通补是叶天士提出的一个观点,对胃痛的治疗有积极的意义。所谓通补,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通过调治,使胃恢复其通降的生理机能。这个“补”作“欲”字解,正如缪希壅所说:“遂其性故欲,欲者是本脏之神所好也,补也。”通补的第二层含义是指在治疗胃痛虚证应用补药时,应配合辛通流动之品,使补而不壅,滋而不腻。临床实践证明,在用参芪术草等健脾益气药时,配以陈皮、半夏、茯苓、木香之属;用石斛、沙参、麦冬等清养胃阴药时,配以佛手、香橼、川楝子、绿萼梅之属;或在上述治疗中适当加用丹参、莪术、赤药等活血化淤药,可以加强止痛作用,提高疗效。

  1.3调理气机脾主升,胃主降,脾胃升降之枢全赖肝之疏泄,故胃痛论治调理气机乃其一大法门,而调理气机最重要的是调理升降之机,临床上论治胃痛,常用柴胡配枳壳为升降配伍,调理气机,从而为收到止痛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2胃痛的选方原则

  对疾病的治疗,最终的落脚点是制定出一个有效的方剂,古今医家在胃痛的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供选用的方剂甚多,临床医生怎样才能选出(或制定)一个好的方剂呢?笔者的体会是要把握住以下几个原则。

  2.1据病选方治疗任何疾病都应有一个基础方,正如徐灵台说:“昔贤治一病必有一个主方,千变万化,不脱根本。”有了基础方,再随证化裁,不仅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而且有利于掌握、推广和验证,胃痛的选方,亦应把握这个原则,例如溃疡是引起胃痛的一个重要原因,根据溃疡病的临床特点,辨证多属脾胃虚寒,常以黄芪建中汤为主方随证加减(具体加减法见“病证结合”和“依法选方”)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2据效选方检验方剂的唯一标准是临床疗效。孙思邈曾深有感触的说:“读书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先贤们也有“千方易得,一效难求”之叹。选胃痛的方剂不难,选胃痛有效的方剂并不容易:临床医生必须立足于疗效选方,反复实践,反复验证,坚持不懈,最终必能选出一个高效速效的方剂来。

  2.3依法选方一个完整的治疗方案,包括.理法方药几个方面。理即病因病机,是立法的依据,法即治疗原则又是选方的依据。立法要紧扣病机,选方要紧扣治则,这样才能制定出一个好的方剂来。如慢性胃炎的基本病理变化是寒热错杂,气血同病,虚实相兼,其治则当是寒热并调,气血同治,补泻兼施,笔者常以吴茱萸、黄连、五灵脂、白芍、元胡、柴胡、枳实、白术等药组成基础方,再结合突出症状、局部病理变化和诱因加减化裁,常能收到满意的效果。具体加减法是:郁热加蒲公英、栀子、黄芩;气滞加香附、苏梗、木香、薤白;血淤加乳香、没药、莪术;脾气虚加党参、黄芪;胃阴虚加乌梅、木瓜、生山楂、石斛;挟痰湿加苍术、藿香、半夏、川贝母;出血加炮姜炭、三七、大黄。

  3胃痛常用治法及方药

  汲取古今医家经验,结合自己的体会,将胃痛的常用治法及方药归纳如下。

  3.1温胃散寒法适于寒凝气滞或脾胃虚寒引起的胃痛。证见胃痛暴作或隐隐作痛,得寒愈甚,得热则减,舌苔白润,脉迟缓或虚弱。常‘用方剂有良附丸、附子理中丸、姜附汤、丁香散、厚朴温中汤、当归四逆汤等。常用药物有高良姜、矣*萸、附子、肉桂、干姜、荜澄茄、荜拨、草蔻、刀豆子等。姜春华对疼痛剧烈,遇寒而发者习用制川草乌,秦伯未对胃寒实痛兼恶寒或呕吐涎沫者加紫苏、吴茱萸,均是经验之谈。虚寒胃痛多兼湿饮和脾气虚弱的表现,故运用温胃散寒法时常伍以黄芪、党参、白术等健脾益气药或伍以半夏、川贝母、黑丑末等化饮药。

  3.2清热和胃法适用于肝胃郁热引起的胃痛。证见胃脘灼痛,痛热急迫,嘈杂泛酸,烦躁易怒,口干口苦,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等。热有胃热、肝火郁热、湿热之分,治有清胃、泻肝、疏肝、泄热、清化湿热之别。应根据不同情况选用玉女煎、黄芩汤、龙胆泻肝汤、大柴胡汤、大黄泻心汤、化肝煎、小陷胸汤等。常用药物有蒲公英、丹皮、栀子、黄芩、黄连、大黄、生石膏、知母、龙胆草等。其中栀子乃诸清热药之冠,《丹溪心法》云:“大概胃口有热而痛者非山栀不可,须佐以姜汁台芎开之。”“左方中多以山栀为热药之向导,则邪易伏,病易退,正易复而病安。”一些医家习用蒲公英清胃热,以其清热而不伤胃,临床效果确属可靠。

  3.3消导和胃法.适用于饮食停滞引起的胃痛。证见胃脘胀痛,纳食无味,嗳腐吞酸,呕吐或矢气后痛减,舌苔厚腻,脉滑实。常用方剂有保和丸、山楂丸、木香槟榔丸、枳实导滞丸、小承气汤加味等。常用药物有神曲、山楂、麦芽、枳实、槟榔、鸡内金等。

  3.4疏肝和胃法适用于肝郁气滞,肝气犯胃引起的胃痛。证见胃脘胀满窜痛,连及两胁,嗳气频频,舌苔薄白,脉沉弦等。常用方剂有柴胡疏肝散、天香正气散、九气拈痛散等。常用药物有藿香、木香、丁香、香附、青皮、陈皮、厚朴、砂仁、柴胡、枳壳、白蔻、乌药等。叶天士认为,胃痛初病在气,久痛入络,故气滞胃痛病程较长者,多气血兼治,临床经验证明,疏肝和胃法伍以失笑散或加元胡等药能明显增强止痛作用。

  3.5活血通络法适用于肝气久郁,淤血停滞或胃痛久治不愈而兼有淤证者。症见胃脘刺痛,痛有定处而拒按,食后痛甚,或见吐血黑便,或脘腹积块,舌质紫黯,脉涩。常用方剂有膈下逐淤汤、失笑散、旋复花汤等。常用药物有乳香、没药、蒲黄、五灵脂、丹参、元胡、三棱、莪术、桃仁、红花、降香、三七等。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故活血法常与疏肝和胃法或健脾益气法伍用。五灵脂为活血止痛要药,古有“人参最怕五灵脂”之说,笔者体会二药相伍,益气活血,相得益彰,不可拘泥古说。另外胃痛“淤证”用活血化淤法疗效不佳时,用温肝和胃法常可使淤散痛减。‘

  3.6和胃降逆法胃脘疼痛,时见呕恶或呃逆频频,治宜和胃降逆。常用方剂有参赭培气汤、旋复代赭石汤、橘皮竹茹汤、丁香散等。常用药物有陈皮、半夏、藿香、苏梗、旋复花、代赭石、生姜等。周岱翰医师用猪肚纳胡椒、砂仁炮制,每于“食入复出”之时调服,收到健脾安胃之功,张锡纯重视用芡实、代赭石等药安冲降逆,均可师法。

  3.7寒热并调法适用于寒热错杂的胃痛。证见胃脘嘈杂,吞酸,胀闷,烧心,嗳气等。治宜寒热并调。常用的方剂有左金丸、半夏泻心扬、乌梅丸等。常用的药物有吴茱萸与黄连配伍,黄芩与半夏、干姜配伍,干姜与黄连配伍,栀子与姜汁配伍等。

  3.8健脾益气法适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胃痛。证见胃脘隐痛,纳呆,食后脘胀,神疲乏力,舌淡脉弱等。治宜健脾益气,和胃止痛。常用方剂如黄芪建中汤、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常用药物有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白扁豆、薏苡仁、芡实、益智仁等。脾胃虚弱常兼气滞、湿饮和里寒,故健脾益气常与行气、化湿、辛温等法伍用。

  3.9养阴益胃法适用于郁火伤阴,胃津亏损引起的胃痛。证见胃痛隐隐,毫无食欲,口干欲饮,胃酸缺乏,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苔少花剥,脉细稍数,治宜养阴生津。常用方剂有益胃汤、一贯煎、麦门冬汤、滋水清肝饮等。常用药物有石斛、沙参、麦冬、荷叶、木瓜、乌梅、西洋参、白芍等。叶天士用乌梅配木瓜治胃阴不足,可以师法。笔者对胃阴不足的病例常用木瓜、乌梅、白芍、生山楂等药,有良好效果,治阴当从阳中求.阴,故养阴益胃法常伍以陈皮、生姜等理气和胃之品。

  3.10和胃止血法胃痛合并出血有胃火、肝火和气虚之分,治有清胃、泻肝、益气之别,总离不开止血一法。清胃常用方剂有三黄泻心汤、玉女煎、清胃散等,常用药物有大黄、黄芩、黄连、栀子、丹皮等。泻肝常用方剂有龙胆泻肝汤、化肝煎等,常用药物有龙胆草、青黛、赤芍、丹皮、栀子、黄芩等。益气常用方剂有当归补血汤、归脾汤等,,常用药物有黄芪、党参、白术、伏龙肝等。在治疗出血原因的'同时,每选加三七、白芨、乌贼骨、侧柏叶、小蓟、仙鹤草等止血药以增强疗效。唐容川崇尚大黄治疗胃热出血之功,称其为“血家圣药”,张锡纯在具体运用时或单用大黄,或配以代赭石、肉桂末,均是经验之谈。

  4药物选择

  胃痛用药,医学家多有总结。宋*《和剂局方》、《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等书,搜集了大量医方,治疗胃痛多用辛燥理气之品;元?李东垣《兰室秘藏》立胃脘痛一门,按益脾、温中、理气、和血分类用药。明?江笔花《笔药医镜》将胃痛分为虚实寒热辨治,用药则补泻温凉,各有“主将次将”。凡此均为胃痛用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笔者在本文中就几种对胃痛治疗有特殊作用的药物加以简介,以资临床参取。

  4.1薤白薤白性滑辛温,入肺、大肠二经。《金匮要略》论治胸痹以其为主药。秦伯未认为“胸痹是胃痛的一种”,“其病灶在胃,其因为寒。”叶天士治胃痛善用薤白,赞其宣阳通滞而不伤正气,称为辛滑通阳法。笔者治疗胃痛常在辨证基础上加用薤白,收效甚佳。

  4.2千年健千年健味苦辛微甘,入肝肾二经。能祛风通络,强壮筋骨,一般多用于风湿痹痛,肢体拘挛麻木,尤为老人风气痛所喜用。笔者体会千年健对胃痛久痛不止者,多有良效。近年来有人发现,祛风除湿类药物对胃痛有不同程度的止痛作用,佐证了笔者的观点。

  4.3大黄大黄苦寒,既入气分,亦入血分。以其能清降胃热,故善止吐衄,仲景治吐衄有泻心汤,大黄与芩连并用,诚为吐衄之良方。大黄又能推陈致新,《丹溪心法》曰:“病得之稍久则成郁;入郁则蒸热,热久必生火”,胃痛每多兼有气滞、血淤、湿郁等病理因素,久必生热,故在治疗胃痛时适当加用大黄,常能收到明显的止痛作用。另外,大黄制剂对胆胰疾患引起的上腹部剧痛有很好的止痛作用,亦是学者们所公认的。

  4.4蒲公英蒲公英清热而不甚苦寒,且有健胃作用,不少医家治疗胃痛善用此药。笔者从临床中体会,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病,胃痛剧烈者,加用蒲公英15?20g,常能收到良好的止痛作用。

  4.5木瓜木瓜酸温,入脾胃肝肺四经,能和胃化湿,舒筋通络,吐天士常用作生津开胃药。有人治疗胃痛纳呆,用木瓜配鸡内金、谷芽等消导药,每收到良好的增进食欲之效。笔者体会,慢性胃炎胃酸缺乏者,加用木瓜,可增强胃酸分泌,改善食欲。

  4.6莪术莪术苦辛温,入肝经,能破血散气。一般认为莪术破血祛淤作用峻猛,临床证明其药性和平。《开宝本草》谓其主心腹痛,中恶疰忤鬼气”,《本草备要》谓其“治心腹诸痛”。本品含挥发油,能直接兴奋胃肠道,有很好的健胃作用,同时又能化淤消痞,止痛作用颇佳,故为治疗慢性胃痛的常用有效药。

  4.7鬼箭羽鬼箭羽味苦性寒,入肝经,有行血通经,活络止痛之功。《崔氏方》有鬼箭羽汤,专治恶疰在心,痛不可忍;《本经》谓其能除邪杀鬼毒盅疰;清代宫庭中所用避瘟丹,主治心腹痛,亦有此药;近年来报导,鬼箭羽可用于治癌肿。笔者曾用此药加入复方治疗胃痛多例,收效颇佳。

  4.8川贝母近代名医丁甘仁治疗P丨痛善用川贝母。药理实验证明,本品有类似阿托品样作用,能解疼,抑制胃酸分泌。慢性Pf痛每因脾胃运化功能失职,酿成湿饮或痰浊,故加用川贝母常能收到满意的止痛制酸之功。

  4.9蝙P蟾酥性味辛温,有毒,入胃经。能通阳宣窍,解毒消肿,主治霍乱吐泻,心腹绞痛。寇宗爽谓其能使痛立止;成方灵应痧药方中以此为主要成分,可治吐泻,腹中绞痛,急痧等症,清代宫庭中将该方作为应急成药,用途甚广,可见,蟾酥乃胃痛止痛良药。一般应制成丸散应用。

  4.10麝香麝香性味辛温,通行十二经,能开窍镇痉,活血消肿。《本草备要M胃其能治诸痛,《别录》谓其“疗诸凶邪鬼气,中恶,心腹暴痛”,成方八宝红灵丹和灵应痧药方中均含麝香,可治霍乱痧胀,腹中绞痛。临床实践证明复方中加入麝香,作成丸散,对各类疼痛止痛作用迅速可靠,亦不失为胃痛良药。

  第2篇:关于中医治疗胃疼的分析

  胃痛,又称“胃脘痛”、“胃气痛”、“肝胃气痛”,是以胃脘部近歧骨处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相当于西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胃神经官能症,胃下垂,胃痉挛等疾病。

  胃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多发病证之一,胃痛主要是与肝、脾关系最为密切,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所记载。《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云:胃病者,腹嗔胀,胃脘当心而痛”,《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其特点为病程长,易反复发作。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及饮食结构的改变,胃痛的发病率也成逐年増高的趋势,且发病越来越年轻化。面对这一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很多医家、学者在祖国医学的指导下,对本病的研究日益深入,现归纳如下。

  1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认为胃为阳土,喜润恶燥,为“水谷之海仓廪之官”,以通为用,以降为顺。在《素问。举痛论》中指出: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素问?痹论》又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医学正传?胃脘痛》中还提到:初致病之由,多因纵恣口腹,喜好辛酸,恣饮热酒煎煿复餐寒凉生冷,朝伤暮损,日积月深……故胃脘疼痛。”《沈氏尊生书》中又云:胃痛,邪干胃脘病也……惟肝气相乘为最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证治汇补。心痛》又云:服寒药过多,致脾胃虚弱,胃脘作痛。总之,不论是感受外邪、内伤饮食、还是情志不遂、脏腑功能失调,最终均可导致胃失和降,不通则痛,而发生胃痛。

  2中药治疗

  胃痛虽然是较单纯的病证,但其成因却很复杂,古往今来,根据病因病机的不同,胃痛的治法也不尽相同,很多医家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从不同的方面对胃痛进行辨证论治,均取得较好疗效。

  2.1气血双调法

  《景岳全书。心腹痛》曰:胃脘痛“无不皆关于气,盖食停则气滞,寒留则气凝。所以治痛之要,但察其果属实邪,当以理气为主”。祖国医学认为“气为血之帅”、“气滞血亦滞”。通则不痛,气血调和也;痛则不通,气血瘀滞也。在这一理论基础上,何进记载张焱教授采用气血双调法治疗胃痛,在治疗胃痛临证施治时,常通过调气以达到和血之目的,使“气行血亦行”,气血调和,自然痛止。朱树康等采用自拟胃痛方,其中有党参30g,苍术10g生地30g麦冬10g,三棱10g莪术10g柴胡10g陈皮10g,白术10g等理气化瘀之品,治疗慢性胃炎例进行疗效观察,总有效率达100%。范国华131记载在临床实践中把胃痛分成气滞、血瘀和虚证三大类型,本着郁者疏解瘀积者消导,虚损者补之的原则,采取调气以和血、和血以调气、调气以温中的治则,以六郁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胃痛,使气通血和,疗效甚佳。马玉芳等介绍了李遇春教授多年治疗胃痛临床用药的学术经验,概括胃痛的常见病因有三种,即:滞、虚和瘀。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深刻的揭示了胃痛发病的机理,“其初在经在气,其久入络入血“胃痛久则屡发,必有凝痰聚瘀”。李遇春教授认为气滞是胃痛发病早期和常见病因,胃痛长期不愈或反复发作,久病入络,即可形成瘀血,这是胃痛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关键所在,所以在治疗上运用丹参饮理气活血来治疗胃痛取得很好疗效。李健以“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补气以温中,和血以养阴”为根本法宝,谨守“腑气以通为和、腑以通为补”的原则,用调和气血法来治疗胃痛,取得很好效果。在临床上,还有很多医家从气血方面来治疗胃痛,都取得了一定成效。

  2.2疏肝和胃法

  张世筠等研究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表明:胃痛患者除肝阳化风、血虚生风外,其余各型肝证的总积分均高于正常人,即肝证越严重,则越易罹患胃痛,可见胃痛与中医肝证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张效科等认为慢性胃脘痛的发生与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有密切关系,肝病在先,胃病在后,临证表现以肝胃不和型多见,治疗慢性胃痛应以疏肝和胃法治疗为主。脾胃的受纳运化,中焦气机的升降,均有赖于肝之疏泄,《素问·宝命全形论》云:土得木而达”。在这一理论基础上,庞嘉言等181记述了杨贵荣老师的经验,认为胃痛当首责之于肝,因肝之疏泄功能失常,气机升降失调,脾胃运化失司,胃失和降,不通则痛,故发胃痛,所以在临证治疗胃痛时常常以柴胡疏肝散为主方进行加减,收到较好的疗效。王志强等记载岳在文认为胃痛虽然病位在胃,而脏腑则与肝有密切关联,因为在生理上,肝气以疏,胃气方降,而胃为水谷之海,以通为用,以降为顺,降则调和,不降则滞,反升为逆,通降是胃和的表现,通降正常则出入有序。因此,岳在文在治疗胃痛上,主张重在调肝,以疏肝和胃、疏肝泄热和柔肝和胃为治疗胃痛的大法。

  2.3辛开苦降法

  “辛开苦降”法源于张仲景《伤寒论》,是将辛温与苦寒两种截然不同性味的药物配伍使用。周长庆、韩玉全将此法用以治疗胃痛,以左金丸为主方进行加减,黄连、吴茱萸二药一辛一苦,一热一寒,一升一降,开散之中寓通泄,通泄之中寄开散,清热不忧寒,散寒不忧热,相反相成,调整气机,平衡阴阳,在临床上取得很好效果。

  3其他

  3.1药膳治疗

  揭建华121认为用药膳治疗胃痛,既可保护胃黏膜又可増强胃气,助长药物发挥作用,粥能养脾胃,生津液,与药散同煎相得益彰,适合于慢性病中长期治疗的特点,而且患者易于接受。远胡1131用云南白药、红枣、饴糖为主料,将大枣去核,同饴糖放入碗中,置锅中蒸熟,先食枣肉,再倒入云南白药于碗内,拌匀即成,趁热空腹饮服,可化瘀止痛,适用于胃溃疡、血瘀胃痛。张健针对伤食胃痛、寒凝胃痛、气滞胃痛、燥热胃痛、瘀血胃痛和脾虚胃痛,一定效果。钱冬等在遵循中医食疗学理论的基础上,将谷物、干果、蔬菜分类、归经,进行平衡、配伍,合理应用于临床,进行辅助治疗,既起到营养保健作用,又起到治疗胃痛的效果,集防治于一身,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3.2神阙贴敷法

  神阙穴为经络之总枢,通过任、督、冲、带四脉而统属全身经络,联系五脏六腑。神阙贴是一种远红外线治疗贴剂。胡家才1161根据“内病外治”理论,采用神阙贴敷贴神阙穴对30例胃痛患者进行临床观察,通过经络调节作用和远红外线的理疗作用,调节各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促使中焦气机调畅,使脾胃功能恢复正常,结果取得很好疗效。

  3.3针灸疗法

  针法具有快捷、安全、经济的优点;灸法具有使用方便、药源广阔、成本低的优点,总之针灸疗法很易于被广大患者接受。高阳等1171用针刺合谷、足三里、内关治疗急性胃痛,与肌肉注射山莨菪碱进行对比,结果针刺镇痛效果不逊于山莨菪碱,而且针刺镇痛起效的时间、对抗复发、减少毒副反应方面优于山莨菪碱。徐国林等1181用隔姜灸分别灸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行间和脾俞、胃俞、中脘、章门、足三里、内关、阴陵泉治疗寒滞肝脉和脾胃虚寒胃痛者,结果总有效率竟达100%。龙建武等1191用梅花磁针灸综合疗法治疗胃痛,结果在50例患者中,梅花磁针点按治疗完毕,疼痛立即消失24例,好转9例;经7天治疗后,痊愈26例,好转13例;经1个疗程治疗后,疫愈36例,好转11例,无效3例。

  3.4推拿、按摩疗法

  推拿、按摩不失为临床一种简单有效且又经济的治疗方法,任建新120采用推拿法治疗急性胃痛100例,不同的证型,选取不同的穴位和采用不同的手法,结果症状消失79例,占79%症状缓解18例,占18%症状好转3例,占3%林锋选用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若背部有压痛区,以压痛区为主,使用按揉法按摩背俞穴治疗胃痛150例,结果有效率96%。张培振1221对62例胃痛患者采用摩腹点按九转法进行治疗,结果第一个疗程有效率61.2%,第二个疗程有效率82.1%,第三个疗程有效率85.4%,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4展望

  中医治疗胃痛,除上述疗法外,还有穴位植线法、穴位注射法等,与西医相比,中医治疗胃痛具有较大的优势中药药源广泛,价格低廉,而且安全,无毒副作用,容易被广大患者所接受。因此,中医治疗胃痛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很好的研究价值。

【中医治疗胃疼的方药论文】相关文章:

我疼过,所以知道她们多疼故事05-16

疼的爱情诗歌08-02

半个父亲疼阅读答案最新 半个父亲疼阅读题11-08

胃不好可以吃什么03-13

疼我爱我的爷爷作文2篇04-05

中医护理学本科论文开题报告04-08

血友妈妈的悲和疼3000字作文03-28

别踩疼了雪阅读答案12-31

康复治疗师的自我评价02-24

内经五郁的治疗方法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