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论文

时间:2022-08-24 09:50:31 论文 我要投稿

环境污染论文3000字(精选10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环境污染论文30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环境污染论文3000字(精选10篇)

  环境污染论文 篇1

  摘要: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给人们的思想造成了一定冲击,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必须一改传统的思维方式,做到与时俱进在创新中谋求发展。对于环境污染治理工程而言,对其的管理是环保工作中较为重要的内容之一。然而,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使得该项工作的开展不尽人意。为此,应采取积极有效地措施提高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管理水平。基于此,本文就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管理进行浅谈。

  关键词:环境工程;管理;对策

  1、前言

  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的管理,是污染治理环保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提高环保投资效益、确保环境工程质量、实现预期环境目标的有力保证。然而,环境管理,特别是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的管理,作为一项独立而具体的管理工作,既具有一般工程管理的共性,又有区别于其它工程管理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它的复杂性和边缘性两方面。只有充分认识到它的这一特性,才能真正寻找出切合实际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对策 。

  2、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的特殊性

  2.1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的复杂性

  所谓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的复杂性 ,主要指如下几个方面:

  2.1.1环境污染治理项目中污染因素的复杂

  性绝大多数的工业企业排放的污染物,不论是工业“三废” (废水、废气和废渣 ),还是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及热污染等等,均为多种污染因子组成的复杂体系。例如:镀锌钝化漂洗废水中含有 Cr Cd Cu Zn Fe K Ca Na Mg等多种污染物质:喷漆尾气中由苯、甲苯、二甲苯以及醇、酚、醚、醛等多种有机污染物组成:对于某一噪声源的噪声而言,由于振动、转动、撞击、摩擦 (气流的、机械的 )等多种因素造成,具有某段混合频率特征 (高频、中频、低频 )的复杂噪声源。

  2.1.2与污染治理相关的生产工艺的复杂性

  工业企业的生产工艺错综复杂,污染物的排放种类和排放方式也多种多样,并且同一种产品可以出现不同的生产工艺,而同一种污染物同样亦可来源于不同产品的生产工艺 。如炼油厂的含油污水、机械厂的含油污水、以及舶、化纤、化工、轻工等各行各业,所排放的含油污水性质不同、成份复杂。

  2. 1.3污染物对环境影响的复杂性

  严格地讲,当今世界,污染几乎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污染来自多方面,它对环境的影响也是多层次的、复杂的 。甚至某些污染物复杂的危害性至今仍然没有被人类全面认识。许多污染物不仅直接危害人类的生存和健康,而且会通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诸多因素的影响,间接地破坏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空间。如有对自然资源的影响,对动植物的影响,对大气、水体、土壤乃至经济的、文化的人类生产和生活各方面的影响:有些是直接影响,有些是间接影响:有对环境的显著影响,也有潜在的影响:有短期影响也有中长期影响等等 。总之,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错综复杂,它的影响作用和机理千差万别,并且许多污染物在污染过程中还会发生迁移和转化进而造成更多、更大的危害。

  2.2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的边缘性

  环境科学的边缘性决定了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的边缘性。环境科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它与生物学、物理学、地学、化学、工程学、医学、法学、经济学等几乎所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学科,都存在十分密切的相关关系。那么,环境污染治理工程,作为环境保护范畴的一项关键工作,是在环境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因此同样具有显著的综合性和边缘性。这里所讲的环境污染治理工程,不是宏观的大环境生态系统工程,但对于整个生态系统环境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它不是传统的能源工程,但减少环境污染与节约能源往往是双效并存:它也不属于一般的建筑工程,但却离不开建筑工程学的理论和实践。正是这种跨学科、跨行业的特点,构成了环境污染治理工程区别于其它传统工程独立存在又与其它工程紧密相联的边缘性。

  3、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的管理对策

  3. 1管理的原则与要求

  (1)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公平竞争,统一管理。

  (2)以环境效益目标为主,注重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3)优选技术先进,实用可靠,效益与投资比高的设计方案。

  (4)优选信誉好、质量等级高、施工费用低、建设工期短的施工安装队伍。

  (5)杜绝无证设计、无证施工和边设计边施工的现象。

  (6)严格实行预算审查制度,控制工程规模。

  (7)加强设计施工的过程管理,保证计划顺利实施。

  (8)紧密结合企业的生产技术改造,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工艺。

  (9)鼓励污染治理新技术的开展成果应用。

  (10)建立建全工程档案,保证基础设计资料和数据的完整、准确、可靠。

  3.2管理的组织和方法

  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的管理是通过组织设计、施工招投标,设计、预算审查等形式实现的。一般应由临时组成的领导机构,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及有关管理程序,贯彻机会均等、公平竞争、择优选定的原则实行统一管理。临时组织领导机构是由建设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市、区环保局,环保投资公司,市建设银行,建设单位有关部门以及被邀请的专家组成。

  根据上述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的特殊性,在招标管理的方式方法上,还应采取区别对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即:

  (1)对治理难度大,技术复杂,要求高,总投资比较大的项目,尤其是国内没有成型经验的项目,实行公开招标管理 (又称无限竞争招标),并允许两家或两家以上的科研设计单位联合投标。建设单位要公开发布信息,制定出具体的评标条件,优选出中标单位。

  (2)对于一些技术难度一般,治理工艺较成熟,总投资比较小的治理项目,可采取邀约招标方式 (又称有限竞争招标方式)。即:邀请有环保工程治理经验的单位(通常是环保专业科研设计单位)进行投标,并从中优选出一家。

  (3)对于某些治理工艺成熟,技术先进,总投资特别小的项目 (一般需经过论证并实际应用过的项目),可采取指定招标方式。即:按国家有关规定,只能指定一个单位投标。在投标过程中,双方进行价格、工期、质量等合同的协商,如果达不成协议,也可另找其它单位议标。这样做,可以收到投资省、速度快、质量好的效果。

  3.3环境工程市场管理中的行政行为

  在环境工程市场三个主体,即政府、客户、生产商中,作为宏观管理的执行者,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如何使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其对环境工程管理的调整作用,则是当务之急。 环境工程的市场管理从根本上讲是法制管理,即完善市场法规,规范市场行为,加强市场监督。 同时从微观上放开环境工程市场, 利用市场的调节机制来调整客户与生产商之间的关系, 从而逐步建立政府与社会相结合,充分发挥社会作用的市场管理体系

  4、结语

  环境污染治理工程存在着显著的复杂性和边缘性。几年来的管理工作实践表明,只有充分把握和认识环保工程的这一特点,真正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最佳投资效果。

  也只有遵循市场规律,引入竞争机制,并严格按照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程序,才能使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的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促进环保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超.工程环境监理在环境保护管理中的作用及前景展望[J].环境污染防治,2012

  [2]李庆华.关于建立环境工程监理制度的思考与建议[J].江苏环境科技,2010

  [3]毕安波.浅谈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的作用[J].中国环保产业,2013

  [4]杜海声.浅谈对环境工程监理的认识[J].环境工程,2010(S1)。

  环境污染论文 篇2

  1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目前,农药、化肥和除草剂在农业生产上的使用,农民生活污水任意排放、生活垃圾随意置放,乡镇企业粗放型生产经营方式是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造成土地退化,河流污染,大气环境恶化,直接影响农业产品的品质,农民的生活环境,农村的长久发展。

  1.1农药、化肥、除草剂和地膜使用强度高,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严重农药、化肥、除草剂和地膜的使用,使耕地和地下水直接受到了大面积污染。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地膜难以降解不仅直接污染耕地,影响农产品质量,而且对农村耕地长久持续利用,农民增产增收都造成重大影响。近20年来,我国化肥的亩施用量超出世界平均的1倍多,其利用率只有30%~40%,其余70%~60%的化肥进入大气、土壤和水体环境。且在化肥施用中还存在肥料之间结构不合理现象,化肥使用量偏高,单纯追求高产,导致肥料施用之间的配比失衡。

  化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的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污染。长期、大量和不合理使用农药、除草剂导致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和农产品污染。随着科技发展进步,地膜复盖技术得到不断地推广,农用地膜用量不断增大,由于农用地膜在田地难以降解,直接给农田造成了“白色污染”。

  1.2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对农村环境的污染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加之农村人口居住由分散趋向集中,产生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较之以前更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日益突出。但由于资金、技术有限以及管理不到位,村镇生活废弃物处理厂的建设及容量都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有的地方甚至根本不具有垃圾处理设施,据安晓云等人2000年对河北省20个自然行政村生活方式现状的调查情况来看,在生活用水方面,除了与中心城市相邻极少数村外,90%的村子至今还没有集中处理生活用水的公共设施,甚至35%的村子还没有实现集中供水。

  生活污水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到村里河流或者地面,对居民、牲畜饮用水造成直接的污染。由于农村居住条件的改善,大多数农民已经使用液化气或者煤炭,60%以上的农作物秸秆未被有效利用,直接在耕地里焚烧,对农村和城镇空气质量都产生了难以忽视的影响。由于缺乏基本的排水和拉圾清运处理系统,我国污灌面积呈现出逐年增加趋势。农村每年直接产生的的农村生活垃圾几乎全部露天堆放,农村生活垃圾面广量大,不仅占用了大量耕地面积,而且对农村居民身体健康造成威胁,特别是在汛期,各种垃圾随着雨水流到河边、溪边,严重污染水体,还造成河道堵塞。

  1.3乡镇企业对农村环境的污染我国乡村企业在改革开放初期一哄而上,没有配套的技术经济政策引导,同时受乡村自然经济的深刻影响,农村工业化实际上是一种以低技术含量的粗放经营为特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反积聚效应的工业化,数量众多、工艺陈旧、设备简陋、技术落后、能源消耗高,绝大部分企业没有防治污染设施,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不仅造成污染治理困难,还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农村环境和农业环境污染与危害。目前,乡村企业污染占整个工业污染的比例已由20世纪80年代的11%增加到45%,一些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已接近或超过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量的一半以上。

  由于许多乡镇企业急于求成,轻视对资源优化配置和组合,轻视对产业的选择和调整,轻视对污染防治项目的选择,轻视效益的提高,以投入增量谋取发展增量,加速了资源的短缺和环境污染,加剧环境与发展的矛盾,从而引起更大范围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往往是一家小造纸、小印染污染一条河,一个小冶炼、小采选毁掉一座山。

  1.4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滞后,资金投入不足我国农村教育水平低,农民环境保护意识淡薄。据研究,超过1/3的农民不知道农药对人体和环境是有害的,有65%的农民不了解虫害天敌或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概念,84%的农民会超过规定标准剂量用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单纯追求高产,大多数农民对科学用药、平衡施肥了解过少,一味地加大剂量滥施农药和肥料,对耕地、地下水、大气造成直接污染。农民一般认为造成环境污染主要是由于工业排放污染物造成的,并没有意识到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损害。同时由于相关部门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导致污染治理不力。

  我国一直以来实施的是重城市轻农村的二元化环境治理政策,长期以来把环保工作的重点放在大城市、大工业和大工程上,在城乡环境权益的分配上存在着严重的“剪刀差”现象4。中国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对农村环境保护投入少之又少,加之农村缺少相应的执行管理机构,农村环境状况不断恶化。

  2农村环境保护系统体系构建

  面对农村环境状况不断恶化的局面,有必要对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进行系统全面地梳理与研究,众多学者对农村环境保护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看法与对策,但是,目前对于农村环境保护的建议、对策仅仅停留在宏观的、零散的、缺少互动的层面上,因此,对于农村环境保护系统体系的构建意义重大。在对农村环境污染现状进行分析之后,建议从以下四个层面对农村环境保护系统体系进行构建。它们分别是:

  (1)城镇和乡村发展全面兼顾层面;

  (2)生态农业和高科技产业协同发展层面;

  (3)法律规范和机构完善相结合层面;

  (4)执行主体和农民参与提升层面。

  2.1城镇和乡村发展全面兼顾层面伴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将基本建成,城镇+乡村形态的城镇化格局将在中国基本确立。因此在执行环境政策时需重新考量城乡二元化环境治理政策的优劣,从时代需求,现实情况作出改变,制定出适合现实需要的环境政策。中央政府乃至地方政府环境政策的制定及执行都应兼顾城镇和乡村发展。只有兼顾全面,切实执行,才能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业快速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2.2生态农业和高科技产业协同发展层面改变农业生产污染可以走出一条绿色环保无害道路,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无公害农业,从根本上解决农药、肥料、除草剂、地膜等不合理使用的情况,解决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发展生态农业需要依靠科技进步,为此,农村生态农业的发展需有相关部门的介入,努力引进高科技技术,以高科技促进农业发展,农业发展反补科技进步为主要形式,充分发挥科技、农业、环保等部门的技术优势,同时可以联合和依托当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积极开展生态农业研究与建设。

  2.3法律规范和机构完善相结合层面自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农村环境政策就开始提出,随着农村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保护的迫切性,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但是长期以来,出台的各项法律规范没有很好地动员社会力量的参与,且多以末端治理为主,不能从源头上治理环境污染问题。而且由于农村和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不同,环境表现形式不同,《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在农村的作用具有相当的局限性。因此需要针对农村特殊的环境状况,因地制宜,制定适合农村环境的法律规范。

  目前,我国绝大部门农村没有相应的环境保护机构,缺少强有力的政府机构执行环境政策和法律规范,因此,为了切实实现相关环境政策和法律规范的效力,必须在农村设立相应的执行机构,完善机构层级设置,赋予机构相应执行权力,使法律规范和完善的机构相互配合,协同合作,逐步改善农村环境状况。

  2.4执行主体和农民参与提升层面农村环境政策、法律规范以及监督监测等执行需要执行主体的参与,即需要执行人员。针对我国目前农村环境政策执行主体素质偏低、专业技术不足等特点,需要对环境政策执行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和专业技术的训练。充足的、专业的、高素质的环境政策执行人员是政策高效执行的一个重要保障。

  国家需要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才能在改善农村环境状况。农民不仅要参与到农村环境政策执行的过程中来,还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强烈意识,自觉遵守环境保护法和环境道德,积极监督、批评、检举、控告污染和破环环境的单位和个人。环保执行人员与农民二者合作,积极配合,实行信息公开,双向监督,积极遏制破坏污染农村环境的行为,改善农村环境条件,提高农村环境质量,提升农生活水平。

  3结论

  农村环境污染制约农业持续发展、威胁农民生命财产安全、扰乱农村稳定.农村环境保护,必须寻求城镇和乡村发展兼顾、生态农业和高科技产业协同合作、法律规范和机构完善相结合、执行主体和农民参与同步进行。以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农村环境不断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环境污染论文 篇3

  【摘 要】跟着中国现代化进程速度的加速,环境污染疑问越来越杰出。突发严重环境污染事情呈现频发趋势,环境污染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及产业构成无穷的丢失和严重的环境破坏,合理的风险防备对策在必定程度上能够大大减小环境污染的风险及也许构成的丢失。环境污染风险评估系统的树立关于操控环境污染具有活跃的含义,跟着科学技能的展开,风险评估系统的树立取得了不错的展开,可是中国的风险评估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比较还存在很大的距离。

  【关键词】环境污染;风险评估

  环境污染是制约社会经济展开的首要疑问,办理环境, 发明人类共同的地球家乡是每一个人的职责。中国大力饯别环境保护,活跃进行环境污染风险评估作业,并在全国范围以内进行实验,可是目前展开依旧非常滞后,难以达到世界水平。有些污染突发性强、破坏性大,通常构成严重后果,怎么防备风险是环境污染评估的着力点。目前中国总体上区域环境污染事情的风险防备和应急系统较薄弱,缺少理论深度和区域关于性,应急的内容远多于防备的内容。

  1.树立环境污染风险评估模型

  1.1环境污染风险影响系统规划

  环境污染风险评估模型是在归纳思考各种影响要素的基础上树立起来的,能够对环境污染的污染程度以及事端发作的也许性进行全面性的归纳性评估。树立一个风险评估模型要经历几个进程,通常来讲能够分为以下几步:污染风险影响因子系统规划、研究区域空间数据收集、因子分级与数据获取、影响因子专题数据制作、影响因子数据组成剖析、风险等级划分与环境污染风险程度分布图输出等几个有些。规划影响因子系统时就要进行合理的取舍,在很多的影响要素中挑选最具代表性或许影响程度最大的影响因子来树立影响因子系统,有取舍的影响因子系统能够杰出要点。风险防备系统系统地给出了突发环境污染事情事前的防止战略和应急预备战略,遵循了“防备优先”的准则,体现了“削减现状风险,操控潜在风险”的思维。

  1.2数据收集

  在科学技能不断展开的今日,风险评估系统树立的每一步进程都要尽也许的运用现代科技,完成高程度的智能化与专业化,提升风险评估的准确与数据收集的精度,为环境办理作业的展开供给确保。对环境污染区域进行数据收集是一项非常浩大发的工程,这就需求使用现代科技,例如运用 GIS 工具软件的地图数字化功用,将各种影响因子的数据计算进行数字化输入,假如污染面积不是很大,影响因子相对较少,就能够在此基础上添加图像等收集数据的输入,完善评估模型。环境污染的影响因子通常依照影响程度的不一样划分为五个等级,等级越高,则表明影响因子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程度越大。不一样影响因子的分级阈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实践建模进程中,研究人员要依据实践的风险评估区进行详细的修正。

  1.3加强风险的进程操控预备

  进程操控偏重风险物质释放后但未与风险受体触摸前所采纳的操控办法预备,包含区域的风险防备办法和应急预备。展开石化等严重风险源辨认作业,树立国家级、省级、地市级有关的环境风险源数据库,树立开发区、区县层面的要点源监控系统,做好突发污染事情的风险监控。一起做好区域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拟定区域应急预案,设置防备与预警、应急呼应、信息陈述与发布以及后期处置等环节的详细计划,清晰分级预警、分级应急。依据有关应急预案,组织专业性或归纳性的应急演练,做好跨部分的和谐合作及通信联络。

  1.4削减受体的露出

  削减露出首要是关于受体采纳长时间或暂时的操控办法、下降受体触摸风险因子的时机,包含受体的布局调整、规划调整、露出防护以及暂时应急的分散、撤离预备。把遭受集中风险源要挟也许性大的居住区、校园、医院等搬离风险露出区;尽量削减也许露出的受体数量、规划;对露出程度低或无法搬家的受体,采纳设置防护隔离带等露出防护办法。还要做好应急分散撤离预备,从区域层面拟定人群分散撤离计划,展开宣传教育与分散演练,增强应急分散撤离能力和应急的露出防护能力,确保紧迫状态下敏捷有用脱离突发环境污染露出区并削减露出程度。

  1.5分区防备

  突发环境污染事情风险具有较强的空间差异特征。基于环境风险系统,经过风险源和风险受体的调查剖析,可评估风险源的风险性、受体的脆弱性和区域发作环境污染事情的风险性,并据此展开环境风险分区。避免在地震、洪水、泥石流、滑坡等能量型灾害易发区域布设风险源或运送风险物质,以削减诱发突发环境污染事情的风险。避免在商住区、校园、医院等人群密布的区域、水源地等生态敏感区邻近以及上风向、水体上游的区域布设风险源或运送风险物质。关于已布设的风险源,应设法搬家或封闭,减轻布局性风险。关于不一样分区的风险特征,捉住构成风险的首要要素,将风险防备战略落实到详细分区,清晰各分区风险防备的偏要点,进步突发环境污染风险防备的关于性和有用性,从而显著下降环境风险或风险发作后的晦气影响。

  2.加强环境污染风险评估的主张

  2.1树立环境污染监测系统

  一个环境污染风险监测系统首要包含环境污染风险的辨认、衡量、猜测、预警以及计算剖析等,监测系统要小红分使用现代科技,完成数字化与智能化,使用气象卫星技能、通讯网络技能等,树立重要环境污染要素的监测系统以及数据模仿系统,并能够敏捷进行数据的处理与剖析,进步环境污染风险评估作业的作业功率。风险源是也许产生环境危害的源头,风险源的存在是环境风险发作的先决条件,在风险物质的出产场合、贮存场合和污染排放口装置视频监控系统,并确保其正常运转;在易发作爆炸、走漏、非正常排放的操控单元和技能环节装置压力、温度、浓度等指数的监测、报警与操控装置,做好监测监控作业,减缓风险源的风险性是下降风险最直接有用的战略,这也是防备优先于应急的首要原因。

  2.2完善定损理赔系统

  公司在出产进程中对环境构成危害就要承当自个相应的职责,这就需求树立完善的定损理赔系统,清晰公司的职责,将环境污染的职责真实落实到位。在进行环境污染风险评估时,有关部分之间要进行及时的沟通与沟通,加强与环保部分等的沟通,进行环境污染监测数据的传输与同享,以此完成非常好的风险评估。在公司发作环境污染事端以后,要及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环境污染的风险评估和迅速索赔,索赔要严厉依照既定的程序和规范进行,确保揭露与通明,进步环境污染索赔与办理的功率。

  3.结语

  风险防备系统系统地给出了突发环境污染事情事前的防止战略和应急预备战略,强调防备系统的区域关于性,能够为公司和地区决策者供给切合实践的办理指导定见,进步风险办理的有用性,环境污染评估作业的顺利展开,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社会各界以及人民群众的理解与合作,离不开技能人员的尽力与奋斗,各个部分以及各个组织之间和谐合作,才能确保环境评估作业的顺利展开,才能对中国的环境质量供给必定的确保。 [科]

  【参考文献】

  [1]李华.中国环境污染职责保险展开的途径挑选与准则构建[J].南京社会科学,2010.

  [2]黄小敏.论环境职责保险经营中的技能妨碍和技能挑选[J].浙江金融,2010.

  环境污染论文 篇4

  1.建立装置停工、开工及检修期间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的方法及步骤

  由检修装置所属单位的专业职能部门对装置停车、检修、开车各阶段作业过程进行环境因素识别,根据环境因素评价准则从法律、污染、能源消耗和企业形象四个方面对环境影响进行打分,若一项被评价为 “3”等级的,或者四项相加得分大于等于7的,则该环境因素被判定为重要环境因素,被判定为重要环境因素要制定控制措施,判定环境影响依据《环境影响严重性评价准则》进行。

  检修装置所在单位根据表一评估结果,制定重要环境因素控制措施、落实责任人并填写燕山石化公司重要环境因素控制汇总表上报燕化公司环境保护部.

  2 建立装置停工、开工及检修期间的环保管理流程

  2.1 确定装置停工、开工及检修期间环保监控重点

  由燕山石化公司环境保护部根据大检修计划安排,结合检修装置、生产设备设施、“三废”排放情况及各二级单位申报情况,将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的生产装置、设备设施列为环保监控重点,,采用环保控制技术,达到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2装置停工阶段环保技术要求

  2.2.1 装置停工前的准备工作

  环保装置、设备设施的开、停工应纳入生产装置停工、开车方案中,做到环保装置、设施设备先于生产装置开车、后于生产装置停车。

  生产装置停工前制定详细的停工方案,在方案中细化、确定吹扫流程、污染物排放时间、排放去向及明确相应的环保措施。其停工方案需由二级单位环保管理部门审查签署意见,电子版报公司环境保护部备案。

  停工、开车方案(操作法或操作规程)分阶段(退料、吹扫、置换、开车等阶段)进行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制定措施、落实责任人,实行分级控制。

  2.2.2装置停工环保要求

  装置停工退料时,必须将塔、容器、换热器、机泵等物料全部退净,能返回贮罐的一律送回原贮罐,不能返回的要放入地下罐、事故罐或其它密闭容器,做到不留死角。管线、阀门中残存少量物料应全部用小容器承接回收,不得直接排至地面。

  停工时设备冲洗水的排放要按计划进行,做到有序排污、有效处理。低浓度的冲洗水经监测分析合格,由二级单位环保管理部门确认后,送污水处理场处理。 高浓度的溶剂冲洗水(含氨、含硫、碱渣及其它溶剂水)或物料冲洗水应全部引入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或送往污水处理场高浓度污水储罐(污水池)储存,禁止将高浓度污水稀释后排往污水处理场。换热介质为酸性的换热器及其它设备产生的各种废液要妥善处理,不得排入天然河道。废酸水、废碱水经中和处理,监测合格后,并经二级单位环保管理部门确认后才能排放。

  检修装置集中排放高浓度污水前与下游污水输送、处理单位联系,避免造成对污水场的冲击。装置停工吹扫,吹扫汽(气)相应进入火炬或冷凝系统,禁止含有有机废气、恶臭气体的气体直排大气。对脱硫装置塔、容器等设备在吹扫前均需使用除臭的高效工业污水处理剂进行处理;氨系统原则上应采用水吸收的方法,防止氨气直接排入大气,避免恶臭气及氨气污染扰民。

  硫磺装置停工吹扫前,应先做好酸性气平衡,严格控制酸性气放火炬。含氨、含硫气体(以下简称酸性气)放火炬时,应与其它停工装置火炬分开,避免使用同1个火炬导致酸性气体燃烧不完全,造成大气污染,同时火炬必须配烧足够的瓦斯。

  2.3装置开工阶段环保要求

  生产装置在进料前应认真检查有关设备的出料阀、倒淋阀、取样口等是否关闭,防止发生跑料事故。系统进料时,应将置换出来的废气排入火炬烧掉,并配烧足够可燃气或瓦斯,或用冷冻、吸附、洗涤等办法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大气。

  燕山威立雅水务有限公司根据生产装置开工安排,及早驯化污泥,做好接纳开工期间高、低浓度污水的准备,确保不造成对污水处理系统的冲击。

  2.4 装置检修阶段环保技术管理

  检修作业应进行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制定控制措施、落实责任人,实行分级控制。

  修期间生产装置所在单位需加强巡回检查工作,特别是对存有物料的贮罐要作为巡检重点,按时记录各物料贮罐的液位,防止发生跑、冒、串料现象。

  检修装置的设备及管线清理出的工业废渣(如聚合物、油泥、罐底泥等),应及时运出检修现场,属于危险废物的,执行燕山石化公司危险废物管理要求,禁止违法转移。检修装置储罐、隔油池及循环水场清理出来的含水油泥、污泥应进行无害化、干化处理。可能造成清净下水系统污染的设备应送到指定地点清洗,防止污染雨排系统。退役的含有污染物的设备或物资,在外委处置前应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违法转移。

  装置检修期间,应同时对装置的雨排系统、废水池和排污管网进行检维修。预处理设施和污水处理场要提前按质完成检修,以便为生产装置检修后开车创造条件。消音、减震、除尘、脱硫等设施要在开车前完成检修,恢复正常工作状态。装置和管线检修完成后,要试压消漏,确保开车进料时不发生跑料事故。

  2.5建立装置停工、检修、开车阶段环保管理临时要求

  2.5.1 装置停工、检修、开车阶段环保监察

  燕山石化公司环境保护部每周组织1次检修及相关单位环保负责人例会,协调、解决二级单位存在的环保问题。检修装置所在单位及相关单位环保负责人应按时参加周例会,总结本周环保工作,提出下周工作重点和存在的问题。

  燕山石化公司级环保监察,应制定环保监察计划,环保监察人员按照环保监察计划进行监察,监察结果根据监察内容的不同分别记录在《燕山石化公司检修装置环保监察表》和《燕山石化公司检修环保管理控制监察表》。监察人员监察中发现问题应及时与相关单位沟通,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并上报公司环境保护部。

  检修装置所在单位环保管理人员每日不少于2次对检修装置进行环保监察,将监察结果记录在环保监察记录上。

  2.5.2装置大检修废物回收利用的要求

  生产装置停工前,应保证地下罐、事故罐、贮罐有足够的空间,或联系槽车、桶等必备物资,做好承接死角物料准备。装置停工退料时,必须将塔、容器、换热器、机泵等物料全部退净,能返回贮罐的一律送回原贮罐,不能返回的要放入地下罐、事故罐或其他密闭容器,做到不留死角。管线、阀门中残存少量物料必须全部用小容器承接回收,不得直接排至地面。用槽车、桶等临时方法回收的物料原则上返回到具有相应回收、处理能力的装置或设施处置。设备检修前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设备拆解过程的残余物料落地。

  检修期间产生的废物,厂家能够回收利用的,应在物资采购合同中明确由厂家进行回收利用。

  2.5.3装置停工、检修、开车阶段环境监测

  装置检修单位根据检修计划,结合“三废”排放特点,提出检修环保临时监测计划,装置停车检修7日前,上报公司环境保护部。监测计划包括监测项目、频次、监测部位,计划排放时间等内容。

  结论

  通过建立了生产装置停工、开工及检修期间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的方法及步骤,规范了装置大检修各阶段的环保行为,实现了预防环境污染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燕山石化公司环境保护制度

  [2]2011年大检修环境保护工作总结

  环境污染论文 篇5

  摘要:工业企业的发展推动我国生产力不断进步,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环境污染,调查显示,目前,工业企业的废弃物排放已经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工业企业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就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环境污染管理对策。

  关键词:工业企业;环境污染;管理策略

  当前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进步,部分工业企业为了追求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对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视而不见,这就导致我国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空气质量也随之不断下降。工业企业如果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正视以及重视对环境污染的管理。工业企业环境污染的问题不仅加剧了我国生态环境的污染,也给我国广大人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甚至导致国民经济的重大损失。

  1、工业企业强化环境污染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1.1生态环境的要求

  我国一直在大力提倡发展可持续经济,然而当前部分工业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却仍旧采用高消耗与高污染的发展模式,这些工业企业过于看重眼前利益,未能够充分认识到环境污染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导致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为了避免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出现崩溃局面,工业企业必须加强环境污染的治理防范工作[1]。

  1.2满足社会用户的绿色消费需求

  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人开始追求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关注、使用绿色环保产品。因此,工业企业要想获得更多消费者的信任,就必须树立先进的绿色环保观念,自觉承担保护绿色生态环境的责任,积极开发设计绿色产品,降低工业产品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以便适应人们绿色消费的发展需求。

  1.3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时代要求

  传统工业企业如果不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一味坚持高投入、高消耗的发展原则,盲目追求经济效益、扩大生产规模,忽视对内部各项资源的合理利用,就会导致周遭环境污染不断加剧,进而阻碍企业的持续发展。因此,为了推动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工业企业必须加强自身的环境污染管理,利用先进节能技术不断提高内部资源利用率,从而推动自然与经济的共同协调发展。

  2、当前工业企业环境污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宏观方面存在的问题

  2.1.1环境法制建设环节薄弱

  当前,若想提升我国工业企业的环境管理能力,首先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完善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构建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其二,将制定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当中去。但从当前来说,我国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方面的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未能有效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原则性条例过多,但缺乏可操作性。目前,在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中虽然存在很多要求市场工业企业履行的社会职责,然而这些制度却缺乏与之相对应的法律责任条款,因此,即使某些工业企业违反了制度与规定,也不会受到相关环保部门的制裁和追究,环保执法部门对于这些造成环境污染的违法行为往往束手无策。另外,当前我国还缺乏高素质执法团队,相关执法人员未能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执法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2]。

  2.1.2政府和企业都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

  当前我国的排污收费制度没有将收费与企业经营者之间的利益挂钩,收费用途和目的也不明确,导致一些工业企业仍旧不重视自身的环境污染管理工作,更不愿意投入资金推进这项工作。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在生态环保投资工作上存在问题,在一些环保领域,政府既没有一定的财政资金投入,也没有通过政策对投资进行针对性引导,只依靠舆论方式调动民间资本进行环保投资。

  2.2微观方面存在的问题

  2.2.1工业企业高层领导对环境污染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一些工业企业高层领导只关注企业的经济效益,对内部环境污染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未能树立先进的环境法制观念,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思想误区,普遍认为加强环境污染管理工作会加大企业的费用支出,不利于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无法给企业带来利益回报。此外,还有一些中小规模工业企业盲目追求利益,在污染治理上钻国家政策漏洞,采取偷排和隐瞒真实排污数量的手段,逃避自身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3]。

  2.2.2工业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环保管理奖惩制度

  工业企业在环境污染管理工作方面未能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现有的规章制度尚未与经济责任制联系在一起,这就导致这些制度无法有效落实。国家的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工业企业环保建设的管理监督工作,根据相关的环保规章制度进行考核,并与实际经济利益挂钩,进而提升工业企业在环保工作中的积极性。只有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才能更好地激励工业企业积极投入到环保事业建设中,强化自身的环境污染管理工作。

  3、加强工业企业环境污染管理的相关策略

  3.1强化环境执法力度,依法治理污染

  我国目前已经实施了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国务院也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由此可见,我国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已经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努力。在以往的污染治理过程中,大多依靠行政手段来解决问题,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若要切实提升环境污染治理的效率,单单依靠行政手段是不够的,还要强化法律的约束力,将治理污染法治化、制度化、常态化,用制度来保护生态环境,构建完善的环境污染治理法律体系,确保环境污染治理有法可依。同时,治理环境污染还面临着多方的压力,因而要提高违法的成本,以强化环境污染者的法律责任,明确政府以及各个机构的职能定位,坚持依法治理,确保污染企业不踩红线、不越底线。

  3.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污染减排

  当前我国仍旧处于粗放型经济发展阶段,因而,我国若要在治理污染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就必须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入手,加速向集约型经济方式过渡,在不大规模变动生产经营模式的基础之上,革新生产技术,改进生产工艺和机器设备,通过提高科技含量来增加企业的产量,获取经济利益,从而降低资源、能源方面的消耗,减少“三废”的产生,并实现污染物的大量减排。

  3.3加大企业对环境污染管理的资金投入力度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并落实到环境污染治理管理层面。企业应该不断加大新能源、新材料等的开发,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这对于解决企业污染治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工业企业还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加大企业科技创新的力度,鼓励相关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能源效益,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从整体上来看,加大企业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资金投入,不仅能够获取生态环境层面的效益,还能够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与发展潜力,进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4建设绿色文化品牌企业,创新生产技术

  工业企业要不断加强对全体员工的节能环保教育培训,培养员工的绿色环保意识,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责任感,促使他们正确认识生态环境健康建设的重要性。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工业企业要注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升各项资源的利用率[4]。企业在内部要制定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健全环保道德规范,引导全体员工树立先进的环保观念,积极投入到绿色环保建设事业中。与此同时,工业企业要加强对环保节能技术的改造和创新,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设计开发更多的绿色产品,并提升企业的绿色产品质量,避免各项资源的浪费,促使我国工业朝着环保化、科技化以及标准化的方向不断发展,为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国家提倡生态经济和谐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工业企业必须高度认识环境污染管理控制的重要性,不断加大环保力度,大力推广使用新型生产技术,最大程度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率。工业企业要定期组织全体员工参加绿色环保文化教育,促使员工形成正确的环保理念,进而有效打造具有特色的绿色企业文化,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效益,推动整个行业稳定持续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琨,姚中杰.清洁生产:工业企业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05):12-15.

  [2]杨琉璟.小议我国工业企业的环境污染管理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09):94-95.

  [3]陈学军,周兆木.浅析排污许可证制度在企业环境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环境管理,2010(06):29-30

  [4]宋瑞祥.对我国资源、环境现状与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的思考[J].环境保护,2014(02):9-11.

  环境污染论文 篇6

  我国煤炭资源量占一次能源资源总量的90%以上,每年消耗的一次能源中煤炭占70%以上,而且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这种状况都不会有大的变化。我国适于露天开采的煤炭资源储量大约为490亿吨。目前,我国露天矿煤炭产量占总产量的5%左右,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12-14%。据统计,我国露天开采每万吨煤炭约破坏土地0.22公顷,其中挖掘破坏0.12公顷,外排土场占压0.1公顷。露天开采时破坏土地面积为露天矿采场本身面积的2-11倍。下面谈一谈露天煤矿开采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1 露天矿开采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1.1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露天矿开采对土地的破坏主要表现为挖损、占压、塌陷,造成土壤的酸化、盐碱化和盐渍化,从而使得土地沙化和土壤贫瘠化。一般来说,裸沙1亩,风力和水力侵蚀将影响邻近3亩土地;沙化土壤有机含量将减少79.2%,全氮量减少77.7%,全磷量减少15.5%,物理性粘粒减少50%,造成原始土壤的严重贫化。

  所有挖损、占压、塌陷和其它一切对地表的人为扰动,都会破坏原有的自然景观和生态植被,有些破坏是毁灭性的、不可逆的,在风力和水力侵蚀的作用下使得水土流失情况加剧。

  1.2 烟尘与粉尘及有害气体

  1.2.1 有组织排放的烟尘

  矿区内各类锅炉、燃煤电厂等排放的烟尘。

  1.2.2 矿区作业面产生的烟尘

  采场工作面、采场煤帮暴露时间过长、煤层氧化燃烧;煤层中作为剥离物进入排土场的损失煤引起自燃;选煤厂煤矸石的自燃;露天储煤厂和储煤堆的自燃等产生的烟尘。

  烟尘中含有SO2、NOX、CO、H2S等有害气体,对生态系统构成影响。遇到雨水和潮湿的空气生成酸性硫化物,其腐蚀性非常强,从钢铁、水泥构件到人体均会受到腐蚀和侵害。

  1.2.3 矿区粉尘

  矿区尘源主要来自大型剥离设备的采掘、运输及排土作业粉尘;煤的采掘、运输、储煤、粉碎及作业过程粉尘;辅助设备作业粉尘;穿孔爆破粉尘;选煤厂;道路运输粉尘等。粉尘附着在植物叶片,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太阳爆晒温度升高会灼伤植物。

  1.2.4 煤层气排放

  煤层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通过直接排放、燃烧排放、通风系统排放。甲烷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效应气体,能使对流层中的臭氧增加,使平流层中的臭氧减少。

  1.3 对水循环系统的影响

  1.3.1 对地下水的污染

  煤矿开采不但对地下水的正常循环与补给产生影响,而且造成严重污染。例如:煤层中硫含量高,且伴有硫铁矿,氧化成酸过程大大加快而形成酸性水造成pH值超标、硫酸根离子含量偏高、铁离子含量高等;矿坑水在氧化成酸的过程中对含水体围岩不断溶蚀,造成地下水总硬度偏大;开采条件下酚类有机反应加快造成矿坑水中酚含量增加;汞主要与煤系地层中的黄铁矿与朱砂伴生,在煤矿开采时,朱砂被加速氧化溶解,而使汞离子进入水体;受矿坑水污染的地表水,直接补给浅层地下水,致使浅层地下水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1.3.2 对地表水的影响

  首先,随着煤矿开采量的不断增加,矿坑水排出量增加,由于河水的自净能力很弱,在河水断流时期,河道容纳的几乎全是污水。因此,未经处理的矿井污染水直接排放,造成对地表水、土壤等的环境污染;其次,由于煤层浅埋藏区煤矿开采采空面积不断扩大,采空区导水裂隙带和地面塌陷范围也随之扩大,造成河川径流量大量渗漏,使地表水与地下水、矿坑水发生了直接的水力联系地表水在汇流区及径流区水量漏失严重,河川径流明显减少。

  1.4 噪声与振动

  噪声与振动源主要有以下类型:

  1)空气动力源。如风机、风扇、跳汰机和风阀等。

  2)机械动力源。如铆枪、振动筛、溜槽、各种采掘设备和运输设备,以及其它各种机械设备。

  3)电磁动力源。如电机、电焊机、电器设备等。

  4)人工动力源。如爆破、人力施工等。

  2 防范及治理措施

  2.1 加强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环保意识

  煤炭能源的开发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条件。矿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保持矿区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树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意识,改变过去那种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对立的落后观念,实行矿区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矿山生态治理与恢复的方案,并予以实施。

  2.2 矿区的生态恢复

  根据“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采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对内外排土场层层碾压、修建挡水墙、排水沟、集水池等,在坡面修挖水平沟、鱼鳞坑,坑内植树种草,采取网障固沙、林草绿化相结合的多层次防护体系。针对露天开采对土地的破坏,严格执行《土地复垦规定》,一边开挖,一边分层回填。借鉴国内外经验,结合本地区的环境特点制定采场和排土场的土地复垦计划,确定复垦措施,使复垦区逐步转变为现代化的人造生态园。

  2.3 大气污染源的治理

  (1)针对露天矿区的防尘主要措施是采用湿式作业和洒水降尘,采掘机械配套袋式集尘器。

  (2)对储煤场实施全封闭,场内设置洒水喷头,四周设置挡风抑尘网。

  (3)联络道路硬化、外排道路硬化、道路洒水降尘。

  (4)工业场地内设置集中供热锅炉房配置脱硫除尘设施。

  2.4 水环境污染源的治理

  (1)针对生活污水采取建化粪池、生化处理设施等措施,处理后废水可作为道路的洒水降尘及绿化。

  (2)针对矿坑疏干水修建净化车间、调节池、沉泥池和回用水池,处理后的水可作为水源用于场地绿化及生产用水等。

  2.5 噪声治理

  针对不同类型的噪声源采取将设备置于厂房内、安装双层玻璃、配备机器隔声降噪设施、配发耳塞等措施,将噪声危害降到最低。

  2.6 煤矸石的综合利用

  据统计,所有的洗矸、煤泥和部分的采掘出的煤矸石,都具有一定的发热量(300~3 500千卡/千克),可以用于循环硫化床锅炉燃烧发电,真正毫无热值的白矸只有15%左右。煤矸石、洗矸、煤泥中的不可燃物质部分,经过循环硫化床低温燃烧后,同时具脱炭和活化作用,其灰渣是很好的建材原料,部分可以直接掺入水泥中,部分可用于制砖,其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十分可观。

  露天矿开采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是:在矿区地质环境勘察的基础上,以露天开采为重点,对环境进行治理,开展露天矿区环境综合治理,确保露天矿区安全生产,延长露天矿区服务年限,恢复露天矿区生态环境和改善露天矿区大气环境,实现露天矿区废水零排放,使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

  实现露天煤矿生产与矿区生态环境重建一体化,是煤矿企业自身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与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1]蒋仲安. 矿山环境工程. 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9-1.

  [2]尹国勋. 矿山环境保护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10-5-1.

  [3]何国清,杨伦,凌赓娣等 矿山开采沉陷学.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991.

  环境污染论文 篇7

  摘要:人类在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后,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社会经济方面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与此同时,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构成了现实威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因此,环境保护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一而二,二而一的任务。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只有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才能真正得到有效的保护,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

  关键词:环境保护;温室效应;臭氧层;固体废物污染;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

  环境污染与保护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重大问题。上个世纪,人类社会的文明得到了飞跃的发展,科技飞速进步。人类用环境的代价换来了社会的进步。今天我们享受物质文明的时候,被污染的环境也同时在向我们索要代价。环境遭到的破环。已经达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当今世界环境污染问题涉及到许多方面,其中最显著的有以下几个

  1、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当代人类社会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如果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含量增加1倍,全球的年平均气温将升高1.5~4.5℃。科学家预测,随着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大量增加,到2100年,全球气温将上升2~5℃。随着温室效应的不断增强,将对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影响。有的科学家认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雪会部分融化,从而导致海平面上升,使沿海的一些国家和城市被海水淹没。另外,随着气温升高,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也会发生变化,气候变化还会引起一些疾病蔓延,危害人体健康等。因此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2、臭氧层遭破坏

  臭氧层遭破坏是当代人类社会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是人类活动使大气严重污染的结果。臭氧层遭破坏,使照射到地面上的太阳紫外线增多,严重损害地面上动植物的基本结构,并危害到海洋生物的生存。此外,还会使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发生变异,直接影响人体健康,使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增多。据科学家研究,大气中的臭氧每减少1%,照射到地面上的紫外线就会增加2%。80年代,科学家观测到南极上空的臭氧在每年的9~10月急剧减少。1985年公布的测量结果表明,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浓度大大减少,臭氧层“空洞”已扩大。1987年,科学家们又发现北极上空也出现了臭氧层“空洞”。

  3、酸雨。

  酸雨的形成主要是工厂、汽车、飞机等燃烧和石油、天然气,不断地向大气中排放硫和氮的百分比物造成的。酸雨的危害很大。酸雨降落河湖,会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和繁殖乃至大量死亡;酸雨降落土壤,会使土壤酸化,危害农作物或森林生长并进而危害人体健康;酸雨还会腐蚀建筑物、桥梁、铁轨等。就连保存了多少个世纪的文物古迹、碑刻石雕等也会被酸雨腐蚀得斑驳脱落、满目疮痍。酸雨给人类生存、发展带来巨大危害,被人们称为“空中死神”。

  4、固体废物污染

  固体废物的堆放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主要有:①占用土地,损伤地表。越来越多的城市垃圾、矿业尾矿、煤矸石、工业废渣等侵占了大量土地,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妨碍了城市环境卫生,并且埋掉了绿色植物,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②污染土壤、水体、大气。堆放在地面的固体废物以及渗出物会改变土壤的成分和结构,有毒的废物还会杀伤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动物,降低土壤肥力。③危害人体健康。固体废物中所含的有毒物质和病原体,除了以大气、水体、土壤为媒介进行传播外,还会通过多种有害生物为媒介传播疾病,如传播鼠疫等。

  而现代中国也正面临着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温室效应的主要祸首二氧化碳,我国就是世界第二大排放国,而目前二氧花硫的排放已是世界第一;土地沙漠化,世界上沙漠正已每年600万公顷的速度侵蚀土地,而我国每天都有500公顷的土地被沙漠吞食;水资源危机,作为世界21个贫水国之一的中国,全国600多座城市中,缺水的就有300多座;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万平方公里,每年至少有50亿吨沃土付之东流;我国的长江以南地区是全世界三大酸雨区,而全国酸雨面积占国土资源的30%;森林面积减少,全世界每年有1200万公顷的森林消失,而我国年均消失天然林40万公顷且按近十年的平均采伐和毁坏森林的速度,到5055年将失去全部森林;与日俱增的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已包围了我国三分之二的城市;大气污染已使我国600多座城市的大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不到1%。据调查确认,城市中大气环境指数达到国家标准的只有40%左右,国土面积的30%以上有酸雨现象。据说造成酸雨的氮氧化物和硫磺氧化物等物质借风向流动,给日本及朝鲜半岛等上空带来极大的不良影响。另外,还有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骤增占世界14%、严重的水质污染、水源不足、沙漠化的扩展、沙尘暴及黄沙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等等诸多问题,可以说中国的环境污染已经陷入危机状态。

  中国是一个在环境上回旋余地极小的大国,又是一个在全球资源、市场基本被瓜分完毕后崛起的一个后起国家。中国没有任何可能像某些先行国家那样,等到环境恶劣到极点后再来治理。但中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别人走过的先发展经济、再治理污染的道路,中国不可避免的也会走一遭。

  因此,我们需要做的事情非常多,我们要调整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以及当代人之间关系。要真正解决环境问题,首先必须改变当前人类的发展模式和道路。发展不能仅局限于经济发展,不能把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割裂开来,更不应对立起来。发展应是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1972年人类环境会议上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或为人类环境保护工作的转折点,环境问题不仅仅是环境污染问题。从全球来看生态环境破坏此环境污染更严重。冲破了就环境的狭隘观点,把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协调人类与环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才能从整体上解决环境问题。

  当代人之间能否公平地分配环境保护的成本与利益能否建立一套鼓励人们的环保行为的制度安排,这直接决定着人与自然和谐这一目标的实现;如果当代人之间尚且不能实现某种最低限度的公正,那么,我们就很难指望他们会真正关心遥远后代的利益,因此,当代的集体努力与人人选择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我们共同的未来》把满足贫困人口的基本需要“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这是由于使人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这是人作为人所享有的基本权利。贫困是对这种权利的剥夺,它使人作为的价值得不到实现。同时,贫困与破坏环境往往是互为因果的。因此,消除贫困,减少贫富差距是实现代内平等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综上所述,要达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要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保护好环境。

  人有权利利用自然,通过改变自然资源的物质形态,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但这种权利必须以不改变自然界的基本秩序为限度;人又有义务尊重自然的存在事实,保持自然规律的稳定性,在开发自然的同时向自然提供相应的补偿。当然,如此确定权利和义务的范围,是以人与自然之间原本存在着和谐为前提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的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已经遭受严重破坏的现实。在这个事实中,人对自然的权利和义务的范围必须相应调整。

  在达到新的和谐之前,人对自然的开发方式,开发深度应当受到严格的限制;人在改变自然资源的物质形态的同时,应当更多地向自然提供补偿,以恢复其正常状态,使人与环境协调发展,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环境污染论文 篇8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经济与环境相协调的重要性。对于城市来说更是如此,其中城市道路的环境更是需要大力改善,这也就需要进行道路绿化。道路绿化不仅改善了我们的生活环境,美化了城市,改善了城市生态功能。本文简要分析了生活中应该怎么进行道路绿化设计。

  关键词:道路绿化设计;问题;原则;

  引言:

  道路绿化主要是指为城市创造优美街道景观的设计,其中包括植被的选择、道路交叉口节点及分车带端头的处理和边坡支护生态设计等。它不仅可以使绿色空间延续,还能有效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不影响道路交通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将道路绿地使用功能与周边环境有机结合起来,为市民服务,是我们道路绿化设计应该充分考虑的,有利于我们的健康生活。

  一、道路绿化项目的相关背景

  项目背景一般包含城市概况、自然环境、项目概况

  (1)、城市概况一般是指城市建设建设的基本情况、独特的历史文化、水文地理状况,特别是与城市绿化相关的绿化景观构成,比如说:城市主要绿地分布、绿地网络、公园状况、寺庙景点等所形成的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以及一个城市对绿化重视程度、绿化理念、绿化生态建设的举措,城市建设定位。

  (2)、自然环境一般是城市建设建设所处的地理位置,与毗邻地区的交接状况,城市地形地貌特点,如是否平原地带或高山丘陵地带,常年气温,四季气候清况,雨水、风向等等这对翻门方案设i会有‘较大的影响。

  (三)、项目概况,道路项目概况是指某项目景观绿化在城市绿地中所处具体位置,方向,在城市路网中的地位、作用,道路的长度、宽度,路形结构、断面形式以及周边环境等等。并进行现状分析,如:道路沿线两侧用地性质分布,道路两侧是农田还是自然景观,是繁华的城市商业区还是集中聚居的小区,道路两侧地势状况,沿线是否有涵管与桥梁,道路的平交道口分布等等,都直接影响着我们道路绿化设计,必须理清。

  二、我国城市道路绿化的现状

  我国现在的城市道路系统缺乏整体设计,绿地景观基本雷同,街区面貌大同小异,城市道路景观缺乏特色和地域性;植物品种太单一,忽视了植物的异质性、适应性、地域性和多种植物的共生性;选用不适应生长环境的外来植物品种,造成了物种都是逐渐死亡了,使绿化的整体的效果都大大受影响;只强调园林美化和观赏效果,忽略了植物的生态保护功能和道路养护的特殊要求;只注重路界和近期的效果,较少考虑整个路域范围内物种的逐步恢复和自然演替;在城市道路环境景观的整体规划和设计中,各种道路要素不能有机统一,形成完整的风格形式;在自然与城市文化方面体现的也不是很好,道路的主题与设计特色表现贫乏等。

  三、城市道路绿化目前存在的问题

  (1)、忽略了绿化道路与沿路的地下及空中各路线的问题。在种植植物的过程中,把大型灌木栽种在地下管道和地下线路经过的地段,这样的环境使根部吸收不到营养而无法延伸,植物生长缓慢甚至是死亡。在高空线路经过的地方栽种大型乔木,因树一枝伸展而造成树一线矛盾,不仅影响了市区的美观,在雷雨大风时段,很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对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危害。

  (2)、过分注重绿化,忽略了与交通路线的协调。在人行道上应栽种属性紧凑的灌木,以方便人们外出骑车和步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也越来越多,所以道路绿化应考虑到行车的路线问题。以免密集的灌木影响行车路线,妨碍视线,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这个矛盾更集中的表现在环岛上。

  (3)道路绿化的设计缺乏创新。只有创新才会不断地给人们带来惊喜。面对高楼大厦、一成不变的市区,唯有各种绿化给人们带来生机与活力。但是在绿化设计方面,都太过于传统,没有吸收一些先进的理念和想法,让人觉得缺乏美感。

  四、解决城市道路绿化问题的原则

  (一)、道路绿地树种的选择要符合当地环境条件

  首先,要适地适树,根据本地区气候、地上地下环境条件和土壤选择适于该地生长的树木,使树木能够正常发育和抵御自然灾害,保持较稳定的绿地效果,切忌盲目追新。其次,要选择耐修剪、抗污染、树冠圆整、树荫浓密的树种。另外,道路绿地植物应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相结合,提倡进行人工植物群落配置,形成多层次道路绿地景观。

  (二)、体现道路绿地景观特色

  道路绿地的景观是城市道路绿地的重要功能之一。一般城市道路可以分为城市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商住区内部道路等。城市主次干道绿地景观设计要求各有特色、各具风格。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还要重视道路两侧用地,如道路红线内两侧绿带景观、道路外建筑退后红线留出的绿地、道路红线与建筑红线之间的带状花园用地等。

  (三)、道路绿地与交通组织相协调

  道路绿地设计要符合行车视线要求。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和弯道转弯处的`树木不能影响驾驶员视线通透,在弯道外侧的树木应沿边缘整齐连续栽植,预告道路线形变化,引导行车视线。同时要利用道路绿地的隔离、屏挡通透、范围等交通组织功能设计绿地。

  五、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分析

  (一)、植被的选择。

  (1)、乔木的选择。在城市道路绿化中,乔木主要起夏季遮荫、美化街道的作用,因此,在选择乔木时,应选用一些观赏价值高和株形整齐的乔木,最好选用秋季容易变色的叶片,冬季可以观赏枝干和树形的乔木。此外,在选用乔木时,要注意观察乔木的枝、花、果以及是否有不良的气味,最好不要选用有不良气味树种。由于乔木的树叶会在短时间脱落,这样比较便于清扫。

  (2)、灌木的选择。灌木主要是运用在分车带或是人行道的绿化当中,可以起到降低机动车噪音和遮挡阳光直射的作用。因此,在选用灌木时,首先要观察枝叶的丰满度,株形的完美度,避免受枝叶过长的原因而阻碍了交通;其次要选择易于修剪的灌木,这样有利于人工修剪,从而保持树形的美观和树体的高度。

  (3)、地被植物的选择。在选择城市道路地被植物时,一定要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因素和土壤条件来选择适宜的地被植物;同样,为了有利于地被植物的生长一定要选择适宜的草坪。

  (二)、边坡支护生态设计

  边坡支护的主要作用是为了保证边坡及其环境的安全,对边坡采取支挡、加固与防护措施。在城市道路绿化中,边坡支护的生态设计要根据城市道路地质条件和周边的环境,为保证周边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下进行的绿化设计。在过去传统的土工合成材料的基础上,生态型的边坡支护设计主要是将岩土工程学、肥料学和生物学等有效地运用到一起,为城市的生态建设创造安全的环境以及环保技术上的支持。

  (三)、节点及端头的处理

  在城市道路绿化当中,要特别注意道路交叉口节点和分车带端头的处理。在节点和端头的处理上,要充分考虑对整个城市道路景观的影响,保证机动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例如在分车带端头的地方设计植被较矮的花卉,就可以保证行车的视线,保证行车的安全性,达到美化景观的作用。除此之外,在行车道的两侧设计绿化带,还应该考虑当遇到人行过街通道的问题,不应设计高大的或者过密的灌木,这样会遮挡行人的视线,使其无法查看过往车辆的行驶情况,容易造成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结束语:

  道路绿化对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有着直接的联系,也关乎着城市的形象,是一种美的体现,点缀着我们的生活,道路绿化设计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好的绿化设计才有利于我们的生活,愉悦我们的心情。

  参考文献:

  [1]吴利华. 浅谈如何进行道路绿化设计[J]. 科技风,2013,01:200-201.

  [2]陈波,汪莉莉. 新时期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探讨[J]. 现代园林,2006,02:23-26.

  [3]唐哲. 谈城市道路绿化设计[J]. 陕西建筑,2005,08:20-22.

  环境污染论文 篇9

  一、低碳经济的产生

  1979 年召开的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上,气候变化这一问题首次引起国际社会关注,低碳经济应运而生,而此概念的正式提则在2003。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方针下,运用创新、转型、开发等多重发展手段,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使用,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并力求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经济发展形态。近几年,这一话题不断升温发酵,很多学者将其视作社会变革的一次新浪潮,成为全球经济新的支柱。低碳经济要求社会再生产中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低碳化,自然除了涉及政策、技术面,金融体系的支撑必不可少。因此,向低碳经济转型过程中,金融体系也必须配套应用,以一定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步变化。

  二、碳金融及其衍生品

  碳金融是指服务于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包括直接投融资、碳指标交易、碳交易中介服务、银行贷款和碳金融衍生品交易等。其发展历史较短,2005 年《京都议定书》将碳排放额定义为一种稀缺资源,使其具有了商品的价值和交易的可能性,由此,一个以二氧化碳排放权为主的交易市场诞生。碳交易旨在借助市场化手段解决生存环境问题,具体为提供传统的融资支持,开展中介服务,成立低碳基金,制定碳交易保险,发行碳排放权债券,推出碳交易期权、期货和其他衍生产品。

  碳金融衍生品则是在碳排放权的基础上,形成的以碳远期、期货、掉期、期权为代表的各种金融衍生品,交易针对的是以碳产品的价格、时间、地点等经谈判达成的协议。碳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组合多样、形态各异,具备碳信用、套保和价值发现的功能,成为市场避险的有利工具。碳金融衍生品多样化的交易组合能够满足各方不同需求,并不断丰富、活跃着市场,吸引更多投资者进入。

  三、我国碳金融及其衍生品发展的内部环境及现状

  第一,碳金融市场在我国拥有巨大能量与潜力。就目前而言,我国仍是世界上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加之减排成本较低,相对减排投资回报率较高,则一方面可以改善自身的能源消耗结构,另一方面可利用碳交易获取一定收益。我国目前在CDM数量及核证减排量额度上处在世界前列,这对我们来说是很好的发展机遇。

  第二,碳金融市场已在国内初步构成。具体表现为: 一是全国排放权交易体系已形成,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武汉等地相继成立7 家碳交易市场; 二是中国积极参与低碳经济运作,CDM 远期交易表现最突出; 三是以兴业银行为代表的多家国内银行涉足碳金融,在“绿色信贷”方面进展有效,与国际金融公司合作促进中国低碳经济发展; 四是碳基金成立运作,中国碳基金于06 年成立,随后规模不断扩大。

  虽然我国在碳金融领域发展潜能较大,备受世界瞩目。但就目前已取得的成果来看,发展速度还是较慢,已成立的7 家交易所总体较为清淡,成交量较小,且时段集中。近年来交易所靠手续费支撑的现状难以为继,且碳市场分割也不利于整体的发展。分析其原因,一是我国没有实行严格的减排政策,业务又分散在7 个不同的交易所,不能构成规模效应及一定的市场影响力。二是配套制度和监督管理不完善,尤其在避险制度发面。我国目前只有现货交易,不能通过期货及其他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也没有套利空间,市场处于最低级状态,对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投资都颇为不利。

  四、我国碳金融及其衍生品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

  第一,碳金融在全世界的关注度持续提高。碳金融及其衍生品被更多的人了解关注,规模也在扩大,世界各国的金融业者都企图抓着这个转折点拓宽思路,积极开展各项相关服务,准备好迎接“碳金融时代”的到来,可预计的是碳金融在国际上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二,竞争激烈的碳金融主导权。随着交易规模蔓延扩张,碳货币化程度也逐步提高,成为领导市场的又一新的价值符号。参与各国都希望通过发展碳金融来掌控其全球定价权,从而在世界市场上赢得竞争优势。各国的金融机构,无论是银行、保险还是各大基金公司都纷纷涉足碳金融领域,竞争局面异常激烈。虽然欧元率先成为国际主要计价结算货币,但日、加等国都在试图将本国货币与碳交易挂钩。

  第三,碳金融市场在探索中逐渐成熟。众多发达国家的碳金融市场已相对成熟,全球交易平台构建完成且运作顺利,其中欧盟在数量与额度方面均居全球首位。国外诸多金融机构利用碳减排权进行直接投融资、碳指标交易、碳期权期货等方面的创新试验,并积极投身于衍生品的规则制定与项目开发中,使得碳市场的流动加快,扩大了市场容量,利于市场进一步成熟完善,并不断探索衍生出新的发展方向。

  五、碳金融及衍生品发展面临的困境分析

  近年来全球碳金融来势汹汹,但正如前文所介绍,我国金融体系本身发展就不是很健全,再加之碳金融这一新兴概念的引入,我国目前只涉及了局部意义上的碳金融产品和服务,无论在深度、广度还是规模上,都与我国碳市场的潜力不符,碳金融及衍生品各项业务的实践势必会遭遇重重困境,其障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 一) 我国还未全面深入了解碳金融

  碳金融这一新兴领域诞生于外国,本土社会公众,甚至金融机构对其认知度都不高。企业目前的重点仍在如何提高经济效益方面而忽略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就连金融机构对碳金融的运作模式、利润空间、社会效益、风险管理等多方面的认识还都不到位,目前除个别商业银行开展了碳金融的具体业务外,很多金融机构仍在观望,并没有开始从各方面着手应对碳金融的机遇和挑战。

  ( 二) 碳金融的交易模式复杂多变,不易把握

  碳金融不同于一般金融产品,它兼具经济及社会效益,涉及国内减排单位和国外购买企业等多方面利益,与一般的投资项目相比,其交易程序要复杂许多。复杂的环保风险评价增加了审查的难度和交易成本,且技术投入多、开发程序复杂、非专业机构难以具备项目的开发和执行能力,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碳金融业务展开的人员需求及范围,众多因素限制制度的创新,而创新能力的缺乏使得碳金融难以适应国内市场,增添了更多的限制因素,如何突围出该循环将是我国面临的一大问题。

  ( 三) 碳项目交易风险大,交易费用高昂

  目前CDM 项目是我国碳交易市场的主体,但该交易技术程序复杂、周期长。企业为了交易的顺利进行,往往除交易本身费用外,还要额外付出一系列如信息成本、违约保证金等费用。而我国碳交易市场成立时间短,成熟度低,受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影响较大。这决定了我国碳交易市场所面临的风险较强、成本较高,进而也阻碍了试图通过市场机制优化碳减排资源配置的原始设想。

  ( 四) 产业模式低级,缺乏定价能力

  以煤炭为最主要来源的能源结构导致我国在碳金融活动中主要依赖CDM 项目,如此一来只能占据产业链的底端。我国目前已经是CDM 项目的最大输出国,但却因缺乏议价能力,为发达国家提供了一定的投机机会。他们以低价收购,再将其打包重新设计,以复杂的衍生品形式将其出售,使价格大大提升。巨大的差价背后是我国碳金融产业的羸弱,因为缺乏议价能力,没有信息优势,使得我国只能以被动形态处于整个碳交易产业链的最低端。

  ( 五) 碳金融相关配套政策不完善

  作为新生概念的碳金融,与环境、政治、经济等诸多领域密切相关,其发展离不开环保、财税及金融监管等各项配套政策的支持,然而目前并不完善的相关配套政策不能够发挥支持碳金融发展的应有作用。首先就是碳金融的相关政策法规的缺失,市场缺乏有效约束力。在绿色信贷方面,因缺少对碳金融综合协调发展的环境风险评级标准等,故可操作性不强。其次是不完备的环保信息共享机制。环保信息在征信体系中没有细化体现,存在一定时滞,影响实际使用效果。第三是作用有限的宏观政策引导。我国以依靠政府以及国际机构为主的低碳项目投资方式,并未形成稳定的多方投入机制。

  总之,由于我国在碳金融领域的行业准入机制尚未构建完成,交易机制单一,并且缺乏专业型人才,碳金融在我国的适应难度较大,综合配套服务体系跟不上,总体表现仍不成熟。因而对于我国来说,碳金融的发展创新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唯有不断调整变化国内整体的发展环境,紧跟国际市场动态,才能把握住碳金融的发展契机。

  环境污染论文 篇10

  中国是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最快的一个发展中国家,其中伴随着过度消耗资源、加速环境污染、严重破坏生态等严峻的环境问题,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是必然选择。下面从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入手,探究提出若干具体的保护措施,希望能对提高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有所帮助。

  生态环境是支撑城市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石,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但对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还能帮助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面对当前因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而阻碍城市发展进程的严峻形势,城市生态问题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关注,如何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值得探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1、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自世界走进工业文明时代以后,城市在工业化进程的推动下有了飞速的发展,城市数量大幅增加、规模越来越大,成为开展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的中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功能越来越完善,有效推动区域经济繁荣与社会文明。然而城市化在为发展经济与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带来诸多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导致城市建设与发展遭遇巨大的生态威胁,人的身心健康以及自然生态系统均遭受诸多消极影响,如何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值得人们思考。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不但要保护好既有的生态环境现状,还要解决生态危机问题,在建设和发展城市的过程中科学利用自然资源,有效维护其再生能力,从而最大限度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下去。

  2、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2.1合理开发城市空间,建立生态安全格局

  一是在城市建设中,须依据人口、资源、环境均衡发展以及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相互统一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对开发城市空间的强度进行适当的调整,优化城市空间职能结构,推动城市生产空间的集约与高效发展,使城市生活空间保持宜居、山清水秀等优势特征。

  二是有机结合城市的生态空间分布,围绕山地、水系等主体,用城市绿地、景观廊道等作为补充,与城市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湿地、水源地、森林公园、生态功能区等串联起来,建立城市生态保护战略格局,形成保障城市生态环境安全的景观格局与生态屏障。

  三是对应城市产业空间布局、生态安全格局,对开发产业的强度进行严格控制,保证城市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统一。

  2.2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建设城市生态体系

  一是促进城市低碳发展,在快速发展产业的同时保持较低水平的二氧化碳排放、能源消耗,实现污染低、能耗低的低碳经济,建立低碳城市;依托科技手段对环保型产业给予大力的扶持,倡导低耗清洁的生产工艺,推进城市工业企业节能降耗,围绕工业零排放目标的实现倡导循环利用资源,并倡导上下游产业之间的合作,充分利用工业副产品,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

  二是建立健全环境评价体系,设立环境入境标准,并合理划分城市开发强度不同的区域;针对在建设中被破坏的土地以及荒地实施植被恢复、生态保育等措施;在引进项目时要坚决放弃高耗水、高耗能、高污染等项目以及占据较大面积土地的、单位面积产出率较低的项目,严禁环保不达标的、高污染的企业进入城市。

  三是保护好城市的湿地资源、水源地,加大保护森林资源的力度,严格控制林木采伐;积极建设城市的水源地保护林,建设重点防护林、交通线绿化带等,推进建设城市的绿化林网,从而全面提高城市森林的覆盖率,完善城市生态体系建设。

  2.3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城市产业布局

  一是对城市的工业用地进行集中规划,建立新型环保工业组团,鼓励城市的各个企业集聚到工业组团里。组团内不能超标建设广场、道路等,进入的企业务必要严格遵循集约与节约用地的基本原则,利用闲置土地来提高单位建设用地面积的投资强度;依托综合交通网络对仓储用地进行统筹安排,在城市高速公路、地铁出口周边等建设综合性的货场、仓库,以构建城市的仓储物流中心,促进城市产业布局的优化。

  二是科学布局生活设施及服务设施的用地,按照城市的产业空间布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等规划建设居住地组团,使市民的工作、生活以及出行等需求得到满足;规划公共服务设施的用地,整合办公用地,并建设商业中心,形成集聚效益,提高经营效益;对商业中心区、行政区等优势明显的城市地段实施土地拍卖、招标等策略,引入良性的土地竞争机制,开展土地使用权抵押、转让以及授权经营、作价入股等业务,将城市的土地资产盘活;进一步规范管理土地价格,推行土地资源储备制度。

  三是保证城市的生态用地、农业用地,积极建设城市周边的环境绿化事业,打造城市外围的绿色生态圈,并科学规划城市公共绿地,保证绿化的整体覆盖率;有效保护湿地、林地、河湖等生态用地,充分利用城市地形地貌的特征落实环境的绿化、净化、美化等工作;切实保护好城市的基本农田用地,严格执行耕地占用补偿机制,保持耕地占补的平衡;确保农业用地、生态用地之间的比例合理,并从城市土地经营收益中拨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生态建设与土地整治,形成开发和保护城市土地的良性循环机制。

  2.4治理城市环境污染,提升城市生态水平

  一是调整能源结构、控制大气污染。

  在建设城市的过程中要以改善能源结构为入手点,积极倡导使用电力、液化气、天然气等优质清洁能源,并发展核供热,鼓励开发、生产、使用太阳能、潮汐能、风能等清洁能源,逐步推广绿色生物质能的使用;大力发展集中供热,及时将10t以下的燃煤装置拆除,积极推进洁净煤技术、燃煤过程脱硫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改变落后的煤炭使用方式。同时,要重新定位煤、电、气等能源的价格,通过经济杠杆推动清洁能源的使用,降低煤炭消耗;核定城市各个单位及部门的燃煤指标,供应要限量;加快用清洁能源取代煤炭的速度[3]。

  二是处理、回用城市污水。

  城市要进一步加快建设污水处理厂的步伐,陆续建设二级污水处理厂,使污水的日处理量有所增加;鼓励各单位、部门、市民节约用水,提高重复利用水资源的效率,全面落实污水回用工作,即城市的每一家污水处理厂都要充分考虑中水回用,新建的居住区、公共设施等要配建中水回用装置,大型的宾馆、酒店等都要回用中水;不断加强排水管理,逐渐将城市的旧区改造成截流式河流制,新建区则建设成分流制,尽快完成城市所有排污河道以及明沟的整治工作,做到截流污水,清查排瘀河床,且须处理截流污水之后再排海。

  三是处理固体废弃物,使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

  城市要针对工业固体废弃物严格实行申报登记制度,控制排放有毒有害的固体废弃物,并进行综合利用,提高利用率;建立健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在当下城市逐步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清运以及集装箱式中转的基础上加强对生活垃圾的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及时将对水体造成潜在污染的各个垃圾场关掉,遏制白色污染;大力营造城市再生品消费市场,推广对产品的综合利用。

  3、结语

  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的支撑,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离不开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加强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尤其是促进城市健康发展,这不仅是大力建设基础设施更是推动城市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内容,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才能确保城市取得可持续发展。

【环境污染论文】相关文章:

环境污染论文07-15

环境污染与防治论文07-14

关于环境污染的论文08-03

环境污染论文部分精选07-16

环境污染论文3000字01-22

农村环境污染小论文03-21

关于环境污染的论文8篇08-03

关于环境污染的论文(8篇)08-03

农村水环境污染处理研究论文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