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论文

时间:2022-01-07 16:41:46 论文 我要投稿

有关音乐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关音乐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音乐论文

有关音乐论文1

  1多媒体技术在初中音乐鉴赏教学的运用

  1.1拓展教学内容,奠定鉴赏基础

  了解更多的音乐作品可以为音乐鉴赏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初中音乐的教学中,要积极拓展音乐内容,丰富课题教学,培养学生兼容并收的心态,因此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方面,在进行初中音乐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接触和了解到更宽范围的不同文化和音乐,教师应该从多媒体技术出发,在课程内容里增加世界各地的著名音乐和文化;另一方面,对本土的音乐文化依旧需要怀有一种自信、尊重的感情而不能因此而丢在一旁,同时也要对外来的音乐和文化持有尊重和理解。比如,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既要对我国本土的各类优秀音乐作品传授讲解,也要让学生感受其他外来的优秀作品,从而学习更多的知识。营造开放的教学氛围有助于丰富课堂的教学层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中征集各种不同种类、包含世界各地的优秀音乐作品以及各种类型乐器的著名作品,让学生共同分享交流,让学生自己主动的去了解多媒体技术加深映像。

  1.2激发学习热情,鼓励学生鉴赏

  初中的音乐教师一方面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积极的投入到音乐的世界中,激发学生参与到音乐学习的热情,主要是由于多媒体具有图像、声音和文字等多种灵动形式,而使其内容生动活泼,更大层次的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效果。比如在学习《红旗颂》时,在制作多媒体时可以查找一些抗战时期的优美图片,介绍歌曲所包含的人文情怀,同时还可以引入相关的演唱视频,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从而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组织与多媒体技术相关的音乐活动,如“世界音乐竞猜王”,通过设置一定的奖励措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到更多的音乐文化知识。

  1.3丰富教学形式,提高鉴赏效率

  音乐是一种美的象征与体现,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挑那些旋律优美、轻快、积极向上的音乐作品在课堂上放给学生听,引导学生在美好的环境中提升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通过多媒体手段的使用可以增加课本以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作品。比如,在初中音乐教学的课堂上,涉及欧美地区音乐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播放《美丽的小天使》和《生命之杯》等这些地区所广泛流传的代表歌曲。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一些此类音乐起源、发展史等知识,进而达到丰富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及提高学生的领悟感受能力。只有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对音乐的领悟能力,才能为后面鉴赏多种类型的世界音乐做好准备。

  2结束语

  总之,初中音乐教学的多媒体技术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堂,这就要求初中音乐教师不断学习,加强信息资源收集的能力以及对世界音乐文化的整理能力。为促进初中音乐教学更快的适应多媒体技术背景,在学校方面应积极营造一个开放的多媒体技术环境,组织音乐鉴赏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有关音乐论文2

  摘 要:文章首先分析了新课标下中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而从与中学音乐教育密切相关的高师音乐教育提出改革的建议,以寻求可能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学;思考

  本文基于笔者带学生实习的经验,对当前的中学音乐教育问题作一再度审视,并据此从与中学音乐教育直接相关的高师音乐教育提出一些改革建议,以寻求可能的应对策略。

  一、新课标下的中学音乐教育存在问题

  1.不少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仍然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仍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音乐课被视为“副科”的印记丝毫没有减弱,一些乡镇学校的领导仍然把音乐同美术、体育一起称为“小三门”,打入冷宫,课表上的课往往是做样子的,有领导来检查时才上。稍好一点的学校,音乐课程也开,但挤占现象严重。

  2.相当一部分音乐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不高,教师资源匮乏

  “我国初中音乐教师学历合格率为56%”,多数音乐教师教学过程缺乏创新性,上课死板,不够灵活,仅仅局限于书面的那点知识,没有发散、没有扩散。有许多学校没有专职音乐教师。同时由于中学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不够、音乐教师待遇不好,而不愿意去做一位中学教师,这使得中学音乐教师人才匮乏。

  3.“一专多能式”综合型音乐教师缺乏

  相关问卷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希望老师在课堂上能唱歌、感情处理得好;能弹一手好钢琴,还能会一两件其他乐器,能伴奏好,能自弹自唱,能指挥学生处理好歌曲,希望老师能为学生编排简单舞蹈。事实上,现在的音乐老师是不能满足学生这些要求的,“一专多能式”综合型音乐教师非常缺乏。

  4.教学方法和模式的不科学性

  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填鸭式”“、接受式”教育教学模式仍然严重。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和对音乐的兴趣。有的教师甚至仍然以培养一两个高考生而沾沾自喜。还有的一些教师甚至仅以能否参加地方文艺演出来衡量教师的水平。这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去甚远。

  二、对策思考

  从务实角度出发,笔者仅就与培养中学音乐师资密切相关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设置方面谈一点看法,以便从一定层面间接地去改变中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一名合格的中学音乐教师应具备“能胜任中学音乐教学所必备的音乐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多项音乐专业基本技能技巧的能力”“,具备丰富的民族音乐和多元文化、学科综合的知识和能力”“,具备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传授音乐的能力”。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开设的课程内容应包括:

  1.音乐感受与欣赏方面,开设如基本乐理、中外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欣赏等课程

  2.基本技能技巧,表现方面,要开设视唱练耳课程,以使学生具有较好的识读谱和听辨能力。另外,学生在学好钢琴、声乐、即兴伴奏、舞蹈、指挥的同时选修两件以上的中外管弦乐器,在钢琴必修2年基础上加修手风琴。同时还应加强自弹自唱这项重要技能的训练。

  3.在音乐创造方面,高师可开设诸如歌曲作法、复调、曲式、作品分析、配器等课程注

  4.意音乐与相关文化、相关学科的内在和外在综合。在中学音乐教育中,学校综合性体现得越来越明显,这要求高师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必须作相应的改变,要求学生在掌握专业基本功的同时选修一些美术鉴赏、舞蹈鉴赏、戏剧戏曲鉴赏、影视文化鉴赏等课程,注意音乐与人文社会科学、历史、社会、自然的综合。

  5.音乐教学法,“中学教材教法”、音乐教育学、音乐教学论等重要的应用课程,是作为一名音乐教育者所必须掌握的。在当前中学中,经常有一些音乐教师钢琴弹得水平很高了,但教起学生来却不知从何教起,歌唱的不错,却听不出学生歌唱的毛病,听出来了也不知道怎么纠正一些错误。教师的音乐感受能力较强,但是却只会给学生说“好,不错”,当问起为什么不错时,意外的答案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等,不能把所学的知识很好地传授给学生,这样的教育仅仅培养了个别的“人才”。这就要求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开设“音乐教学法”、“中学教材教法”、“钢琴教学法”、“声乐教学法”等等重要的应用课程。加强对这些课程的重视程度,以中学音乐教材为内容,使学生尽早熟悉中学音乐教材,开设一些“中学音乐教学内容”的讲授课。同时,应该加强教育实践能力,课堂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组织学生进行教育实习、社会实践、开演唱(奏)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比赛、演出等,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学生的舞台、讲台经验。这些都有助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在教学工作岗位上很好地把握教材内容,从而自如地发挥自己的专长,轻松驾驭中学音乐教学工作。

  6.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也是高师学生所必备的基本技能

  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调动其学习主观能动性,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而有趣,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也变得多种多样,还可以为教学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简单的投影以及课件省去许多麻烦的板书,从而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

  7.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对民族音乐教育、本土音乐文化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高师音乐教育应视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振兴民族音乐教育、增强民族意识为己任,提高民族音乐、本土文化在高师音乐教学中的比重。尽快建立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为主体,欧洲音乐为辅助的新的教育、教学模式。这需要在高师课程设置上做些相应的调整,开设诸如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民族音乐欣赏、中国音乐史、民族音乐理论、民族舞蹈、民族器乐等课程。在声乐教学中,增大中国作品的演唱曲目比例,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振兴民族精神,着重训练学生理解作品、演绎作品的能力,提高演唱技巧和传授知识的技能,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能演唱一些西方音乐作品。

  显然,存在的问题不能掩盖中国中学音乐教育所取得的成绩。但是,我们确实也应该清晰地看到,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大环境下,中学音乐教育在一些地区仍然存在的一些急需解决的基本问题。这甚至根本不是什么理论问题。同时,在考虑高师音乐教育与中学音乐教育接规时,不能仅考虑与先进地区接规,更多的要考虑如何如农村地区音乐教育的接规问题。惟有这样,才能使理论落到实处,政策走向基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王耀华《.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改革》[J].音乐研究,2002(01).

有关音乐论文3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这样一句话:“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小学阶段,儿童的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是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必须抓好抓实,为孩子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的养成教育、行为习惯的培育并不光是班主任老师一个人的责任,而是每一位老师都应该重视的,我们有责任在自己的课堂上培养孩子们的良好习惯,作为一名音乐老师,我就谈谈我在课堂上培养孩子们的良好习惯的一些做法。

  一、音乐课堂要求与养成教育的融合

  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离不开规矩。能不能够上好一节课,学生的课堂常规是非常重要的。而课堂常规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每当我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我都会提出音乐课的要求。如:

  1、让每名学生在音乐课前准备好音乐书和笔,这样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作好课前准备的习惯。

  2、养成排队到音乐教室的好习惯。在出发去音乐教室前,我都会先提出具体要求并让班干部监督。

  3、养成进教室后安静的习惯――到音乐教室后,听音乐进教室,做到“静、速、准”:静,是安静,不讲话;速,是迅速,不拖拖拉拉;准,是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以后将书具放在座位前。

  4、音乐指挥一切的习惯培养――如当老师弹奏“停止、安静”的主题音乐时,不管学生此时在干什么,都要做端正,闭上嘴巴,眼看老师。这些要求每一节音乐课学生们都会在班干部和音乐老师的监督下执行,久而久之就会成为学生一种自觉的行为,这样学生在不潜移默化中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二、音乐课堂教学与养成教育的融合

  1、在合唱教学中培养学生专注、注意力集中的习惯。

  集中注意力听课对每个中学生来说都非常重要,上课听讲一定要理清思路,把老师在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理解清楚,这样才能使自己思维能力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使知识的领会进入更高级的境界。在排练合唱《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的时候,一开始的第一个乐段比较舒缓,长的乐句比较多,这时需要在常规的换气的地方之外设计若干个气口,然后让学生选择一定的换气点,在经过分组训练后形成各自固定的换气点,这样才能保证乐句、乐段的完整。可见,如果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的话,很难保证排练和演出的效果。

  同样的,在排练比较复杂节奏的段落时,更需要学生高度的精力集中,才能协力完成作品的演唱。通过这样耐心的排练,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集中、专注的良好习惯,也为他们其他学科的学习带来好的帮助。

  2、音乐课通过歌曲学唱让细心成为习惯

  生活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做事马虎毛糙,老师批评时却往往振振有词:我习惯了。教学中我发现通过音乐课上歌曲的学习,完全可以培养学生细心的习惯,逐步做到有条不紊、明察秋毫的。

  在一年级《小雨沙沙沙》的教学时,其中开始的乐句“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小雨沙沙沙”和结束乐句的歌词是一样的,但旋律是不一样的,学生如果不仔细看歌谱是非常容易唱成一样的,在学唱之前我会提醒他们,我说我们来找一找这两个乐句有什么不同,比一比哪个同学小眼睛看得最仔细。这个时候大家都在仔细地看书,这样再学唱歌曲时就不会唱错,每当歌曲中出现音符、节奏的变化,出现力度的标记、表情记号时,我都让学生仔细观察,经过学习,学生会发现,如果不细心的话,是不可能正确、完整的表现音乐的内涵的,一首好的作品必须有好的表达,才能给观众带来好的享受。这样经过积累就慢慢的培养他们细心观察生活的习惯。牛顿、瓦特,这些大发明家的成功都离不开生活中对细节的关注和细心的观察和思考,正是这些小的细节成就了他们最后的成功。

  三、音乐活动与养成教育的融合

  现在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家长溺爱、有求必应,不少孩子也渐渐养成了惟我独尊、自私、孤僻的性格。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就显得尤为必要。学校合唱社团每周的排练就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最好时机。合唱是集体艺术,和谐与均衡是合唱的基本要求,因此,排练中要求每一个队员尽量克服自己的个性,做到姿势统一、呼吸统一、音量统一、音色统一、起声统一、共鸣统一和咬字吐词统一。大家在实践中,不仅要演唱自己的声部,还要聆听本声部其他人的演唱,同时还要聆听其他声部的演唱,使合唱各声部成为一个整体。在长期的训练中,逐步的做到各种因素的高度统一,使合唱达到较高的水平,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人际交往的平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提供锻炼的机会。

  四、音乐教材的使用与养成教育的融合

  每一首歌曲都有一定的社会背景、主题思想及情感要求,字里行间都蕴含着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并联系生活实际,渗透到自己的言行当中去,通过身边的实例,启发学生讨论、思考,用集体的舆论去帮助那些有不良习惯的学生早日改正、并养成良好习惯。

  如在执教低年级《小胖胖》这首歌时,我问同学们,小胖胖开始的行为你觉得对吗?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同学呢?同学们都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就这样通过歌曲的教学让学生去发现身边那些不礼貌的行为,同时也寻找身边有礼貌的同学,为大家树立榜样。在执教《小蚂蚁》这首歌曲时,通过歌曲的学唱让学生学习小蚂蚁走路排队有秩序。在执教五年级《手拉手、地球村》时让学生懂得如何去关爱地球,保护地球,树立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作为“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铺路人,更应在小学阶段这一习惯形成的关键期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深刻地体会到,养成教育也可以在五线谱上跳动,就让音乐为学生插上梦想的翅膀,在人生的跑道上展翅腾飞吧!

有关音乐论文4

  摘要:在当前新课改的深入推动下,教育体系发生重大变化,其中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应用音乐游戏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故此,在本文中着重探究了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游戏的作用,并对其应用方法展开论述。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音乐;音乐游戏;应用

  引言

  毋庸置疑,小学生年龄较小,爱玩是他们的天性,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质量,可以积极融入游戏,采取音乐游戏的方式,通过游戏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1]。此外,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所带来的作用非常明显,比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1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应用音乐游戏的作用

  1.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投入到学习之中,但是因为受到年龄的影响,大多数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暂,导致学习效率不高。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应用音乐游戏,可以实现音乐课堂内容的丰富性,尤其是小学生面对音乐游戏教学模式的时候,会感受到趣味性与生动性,能够形成乐趣与学习热情,并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如此一来便可以深化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1.2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知识

  小学生因为受到生理的限制,其自身逻辑思维比较差,对问题思考有限,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应用音乐游戏的方式,便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知识,加深音乐知识[2]。通常情况下,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采取音乐游戏的方式,让每一位小学生都参与其中,身临其境、切身体会,掌握音乐知识,在玩耍的同时加深印象,且会对小学音乐教学有所喜爱,产生学习积极性。

  1.3培养学生树立团队意识

  一般而言,在采取音乐游戏之后,需要学生参与其中,这种模式下小学生需要与同学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且在合作过程中能够潜移默化的培养正确的合作意识以及团队意识[3]。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们的目标保持一致,并且互相协作,各自分享自己的看法与建议,并为完成游戏而共同努力,这对小学生的全面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2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游戏的应用对策

  2.1采取情景再现的游戏模式

  在采取音乐游戏的时候,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且要保证所制定的游戏难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小学生的理解范围之内,因此笔者认为需要以现实情境作为主要的教学材料,通过情境再现的方式进行游戏教学。其中音乐教师需要深刻理解与把握教学内容,并在适当的教学时候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情境再现,还可以为学生分配不同角色,指导小学生应该怎样表演,怎样体现出自身特点,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比如在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时候,为让学生真正对这首歌真正掌握,那么便可以为学生采取情景再现的方式,可以在班级中由教师制作道具,制作一个比较简单的小船,让小学生在学习中做到小船上,感受这首歌所带来的气氛,或者通过视频播放的方式,让小学生观看这首歌的视频,对歌曲中的歌词掌握,成为朗朗上口的歌曲之一。

  2.2采取类比模式的游戏模式

  在音乐教学中最难的便是音准练习,且因为受到小学生年龄与理解能力的限制,音准练习更是难上加难,如果音乐教师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无法提高学生兴趣,无法满足教学目标的,但是采取音乐游戏的方式,便可以打破这一局面。比如在学习《春天在哪里》的时候,可以让小学生倾听不同版本的歌曲,包括儿童版、成人版,选择最喜欢的一个版本,并且在教学中,可以将全班同学划分为两组,比如男生一组、女生一组,男生唱“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呀”,女生合唱“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并且在后面部分实现男生与女生合唱,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

  2.3依据学生特点进行游戏教学

  从整体角度分析,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进行音乐教学并不是让小学生感受到好玩,更为重要的是能够让小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知识,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并且还需要保证小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遵守游戏规则。在采取游戏教学的时候,音乐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年龄针对性的设置游戏,比如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比较差,很容易被比较有趣的活动所吸引,但是中年级的学生年龄比较大,需要选择适合他们的游戏,不能选择他们不感兴趣或者让他们感到幼稚的游戏,只有这样才能调动起学习兴趣与学习爱好。从另外一点分析,在音乐游戏的时候,需要保证游戏与音乐的相互统一,每一位音乐教师都需要清楚的认识到在课堂中采取音乐游戏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不可过分依赖,要灵活应用,充分发挥其作用与价值。

  2.4应用主题开展音乐游戏

  诚如上文所言,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利用音乐游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其中音乐教师在开展音乐游戏的时候需要应用主题,可以设置相应的情景,比如在学习《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时候,要将这首歌的主题告诉学生,并且让小学生饱满深情的唱出来[5]。除此之外,音乐教师还需要将歌词的含义告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让小学生学会这首歌,并且也学会成为一个孝敬母亲的孩子。当然,音乐教师还可以将这首歌利用舞台剧的方式进行表演,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3结语

  音乐游戏是应用较为频繁的模式,其目的是为小学生带来乐趣,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音乐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热情。其中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音乐游戏,需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学习情况,并创新教学理念,真正利用游戏带动小学生,提高小学生的兴趣,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有关音乐论文5

  民族音乐学中的音乐描述

  【摘要】对于研究其他文化的人来说,缺少方法论的依据则会给他们的研究工作造成很大困难,因为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中先入为主的成见会对描述音乐造成极大的害处。因此,文章对民族音乐学的几种描述音乐的主要方法加以介绍和评估,为具体描述乐曲和音乐风格提供一些途径。

  【关键词】民族 音乐学中 音乐 描述

  在高等音乐学校课程中的所谓“音乐分析”,实质上主要是指对一首乐曲的整体结构、乐曲中各个段落的相互关系的描述。通常的“音乐分析”往往只是把乐曲结构套入原先已经确立了的框架之中。它告诉学生各种曲式的基本特征,同时指出每个作品哪些地方是符合某种曲式,哪些地方是不符合的。事实上,只有很少的乐曲可以完全套入这种框架之中,结果造成分析具体作品的曲式时缺少比较实用的方法,要描述作品较细致的因素时可供使用的方法和原则也很少。而当涉及对音色、力度和速度的描述时则更没有多少法则可循。这种状况对于西方音乐文化研究可能尚不会造成太大的障碍,因为作曲家往往已经用文字表述他们的各种构想和创作原则,西方文化已经有了一套书面的理论,引导研究者据此去注释作品。但在本文中所要描述的对象包括单首乐曲和若干首乐曲所共有的某种统一的音乐风格。首先应该探讨的当然是对单首乐曲的描述问题。对一首乐曲我们涉及的事项也是可多可少,但至少要描述该曲中所体现出来的某种风格的“精髓”,描述该曲中足以与其他民族、其他国家、其他文化、其他时期的乐曲相区别的东西。另外,在进行描述时通常要经历这样两个阶段:原始资料的审视和分析;分析后言之有物的描述。

  一、音乐风格描述的方式

  1.系统式描述法

  作为描述音乐的一种方式,系统式描述法就是要找出音乐中所能知道的因素或者出于实际目的而择出的因素加以研究和比较,然后去描述每首作品或属于同一系统的某些音乐作品中的这些因素。这种方式的一般做法是先把音乐分为若干要素,通常这些要素包括旋律、节奏、节拍、曲式、和声或复调。

  2.个人直观描述法

  这是一种可与第一种方法并用的描述方式。它主要是分辨出一首乐曲或音乐风格中最主要的方面,以此来分析西方音乐可能是有效的。因为如果要了解作曲家的意图,描述者或专家可以借助作曲家自己说过的话,还可以用某位精通西方音乐的专家的话来解释,因为无论描述者还是专家本身,就是所描述对象所在文化中的一员,他们能对这种音乐提出真切的看法。但如果用此方法来描述非西方音乐,那么困难就大得多。研究者可能会被某些奇特的音阶弄得不知所措,但这种方法若与第一种方法并用,便可以借此去验证后者所得出的结论,凭借个人的经验指出一首作品中的特征性的东西。

  3.选择式描述法

  它并不打算对一首乐曲或一种风格进行完整的描述,而只是分析其中一个或一组相互有关的因素,例如特定种族或国家音乐中的旋律与音阶或节奏型与旋律型。这种选择或是在研究过程中确定的,或是在此之前研究者自己认定的,但这种方式也有其片面性,特别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样做容易使其仅对某些方面感兴趣,而忽视其他重要的方面。通常在一种音乐文化中,音乐的各个方面都是相互密切关联的。在以系统描述方法分析了某首乐曲或某种音乐风格的所有方面之后,深入研究其中一个方面是可取的,但它必须是包含在更广泛的视野之中的一个部分的描述,其余部分或者已有他人做过或将要这样做。人们之所以采用选择方式,往往是出于某些客观原因,而非理论上有什么依据。学科建立初期的确有不少人集中研究某种音乐的一个或几个方面,也揭示了一些规律,但同时也造成了许多误解,如认为无文字社会中节奏永远是简单的等。

  因此,理想的描述方式应该是根据实际对象而将前述几种方法有侧重地加以综合使用。

  二、一些风格描述的实例

  学习描述音乐的一种有效方式是详尽地了解和阅读一些对非西方音乐或西方民间音乐的分析报告和解说文章。对一本集子中的每首作品都加以描述的这种方法在研究西方民间音乐的各种研究报告中运用得最多。夏普在1932年出版的《源于南部阿帕拉契山脉的英国民歌》中就运用了这种方式。在这本书中他对每首歌都做了调式与音阶的描述,并且将它们的旋律结构与中世纪音乐的旋律结构做了比较,而对其他方面则没有给予更多的关注。

  而辛汉在1957年所写的《叙事曲的音乐》中对英国民歌所做的描述要比夏普更为完整。他在每首歌的后面除了按其分类列出每曲的音阶之外,还指出它们各自的中心音,并且运用字母图解标示每曲各段落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曲集的末尾详细地描述了每曲的旋律结构,统计了音阶各音在歌曲中出现的次数。这篇报告对旋律、音阶的研究十分详尽,但对节奏问题却有所忽略。他还把许多个别的描述摘要地标示在统计图表中。这种统计学的描述方法对于表示一种体裁的音乐风格特征是很有益处的,可以使人一目了然地把握。

  1960年发表的弗兰德斯的几篇分析报告在辛汉的描述模式的基础上,又加进了一些特殊的做法。每曲的结构依旧采用字母图示,但对每个段落或分句长短的划分则根据歌曲中固定的形式来判定。对歌曲的节奏结构他依据英属美洲传统叙事曲的五种主要类型来划分,其分类基础是音符时值的关系和拍子。对旋律轮廓则以“弧型”“钟摆型”“波动型”等来描写。总之将它们的旋律、节拍和结构都加以类型化。

  由于以上三人的分析对象都是英属民歌,都具有某些共同的特点,许多歌曲都可以划分为若干大致等长的段落,而且各段落在一首乐曲中往往有几次反复和再现,所以字母图示是可行的。

  而对非西方音乐的描写困难就要大得多,以西方音乐理论的观念和术语来描写它们往往不易做好。正因为如此,在已出版的非西方音乐的集子中很少看到对每首歌曲音乐的描述,但也有些人做过这方面的尝试。罗伯兹在1955年出版过一册《诺特卡印第安人歌曲集》,共收入歌曲99首。作者专注于音阶和曲式的描写,与他人不同的是,作者对每首歌曲的曲式至少要用字母说明两次,第一次以图表表示出每首歌曲各个不同乐节、分句或声部;在书后又再次把每首歌的形式结构的图示对比排列,最后还列举出一份说明这99首歌曲的每一首的特点的图表。

  目前,在语言性知识方面,特别是一些术语的用法方面还相当贫乏和混乱。因此,探讨一种适合于描述世界各种音乐的方法是民族音乐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有关音乐论文6

  一、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在进行小学音乐的审美教育的过程中,能全面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促进学生从审美的角度入手,全面提高学生的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真正的树立美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自身的进步和发展。

  二、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的教育思想的束缚

  由于传统的教育思想的束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对一些重点科目较为重视,不重视音乐的教学,只单单认为音乐就是教音乐知识和音乐本身,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育的观念较为陈旧,忽略了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音乐审美的进步和发展。

  (二)过于重视对技能的培养

  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过于重视对学生音乐技能的培养,不能全面地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在很大的程度上就造成了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欠缺,在很大程度上就抑制了学生对音乐技能的掌握和学习,不能真正的了解和感受音乐。

  (三)教育内容的乏味

  在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无法真正了解音乐审美的重要性,使得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只重视抽象的一些理论,不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去感受音乐,不能全面接触和感受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就制约了学生进行音乐的审美。

  (四)教师的教学手段的问题

  在对小学进行音乐审美教育的过程中,一些教师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手段过于机械和落后,不能真正的使学生参与其中,在很大程度上就造成了学生不能很好的进行音乐的审美。

  三、全面实施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策略

  (一)要积极创设好的审美的教学情境

  在进行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音乐审美的教学规定,依据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在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创设能适合小学生的音乐审美情境,使学生在情境学习中,全面的了解音乐,激发学生进行音乐审美的积极性。

  在一个良好的音乐情境下,注意力更加的集中,能更好地感受、接触音乐,能够全面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加强音乐情境的创设会在很大程度上丰富课堂内容,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进行音乐的审美,能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和创新,能通过美的音乐审美情境的创设,使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相连接,能更好地推动学生进行审美的锻炼,全面激发声乐审美的积极性。

  (二)教师要加强对课堂教学的设计

  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对音乐课堂教学的设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使音乐课堂更加的生动形象,紧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审美的感受。

  在课程的设计上,加强引导,不断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对音乐的美的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动参与到音乐课程的学习和音乐的审美中,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要全面的了解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特点,课堂上的语言和表情一定要切实的吸引学生,逐步将学生引入音乐审美的意境中去,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要让学生参与和体验

  教师在进行音乐审美能力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参与和体验的能力,不断地使学生对音乐进行感知和把握,能够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不会因为枯燥和单调的教学方式,而产生厌倦的情绪。

  真正地促进音乐能力提高,增强音乐审美能力。

  四、结语

  音乐课程作为不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学科,必须不断地加强课程的改革。

  音乐课不再是传统的技能的教学,而更加增强审美能力的教学,音乐是美的艺术,小学是音乐学习的入门阶段,只有不断的加强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才能切实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和掌握,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全面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有关音乐论文7

  摘 要:兴趣是迈进音乐艺术殿堂的敲门砖,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非常重要。本文从校园音乐氛围、教室音乐氛围、教学情感氛围、以及教学手段、方法和社会需求功能等方面入手,阐述了一些有关如何培养学生对音乐兴趣的浅知拙见。

  关键词:兴趣;氛围;方法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也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力,所以同学们音乐兴趣的培养,是提高同学们良好的音乐素养,培养他们审美、体验、社会交往和创造性发展价值的重要基础。而学生的任何一种兴趣都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对同学们音乐兴趣的培养也得从实践中获得。如何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同学们,让他们真正的体验音乐魅力,获得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就要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创设环境氛围 陶冶情操以渗趣

  良好的音乐环境氛围可以使学生置身于音乐美的熏陶中,在美好的音乐感染中渐渐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喜欢他,热爱他。如何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教室氛围

  学校要设置专门的音乐教室,教室里张贴音乐家名人名言录、画像、钢琴、多媒体及良好的音响设备、键盘五线谱黑板、合唱表演台、音苑栏板(音乐趣事、音乐知识、音乐动态、同学们演出剧照等......)让同学们走进教室就融入了音乐的怀抱,感受音乐的熏陶。

  2、校园氛围

  利用课余、课间、广播等途径,播放优秀的中外歌曲、世界名曲,利用闭路电视或定期讲座进行音乐欣赏活动,并在橱窗、教室张贴音乐图片,定期举办艺术节或晚会等形式,让同学们展示才华并组织同学们集体观看演出或参与。让学生在充满艺术的氛围中熏陶和潜移默化,保持对音乐的热情。

  3、在课堂内应创造宽松、民主的氛围

  优势教育观指出“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开发潜能、弘扬优势、增强自信,学会自主的重要前提。”所以,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保证,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扬民主,做到“动静”结合。“动”要有秩序,有规律的动。情绪饱满,气氛热烈,勇于发问,使学生有“成就感”、“轻松感”。“静” 不是暮气沉沉、没精打彩,而是注意力集中,思维专注而活跃。但是宽松的教学气氛中应有严谨的教风和学风,这样,宽松而不涣散,严谨而不威慑。两者结合,构建了一种和谐共创的教学环境,老师愉快的教、学生愉快的学,学生兴趣自然高涨。

  二、课堂精雕 丰富充实 寓学于乐 乐有所学以启趣

  同学们音乐兴趣的培养,课堂也是很重要的方面,因为课堂是师生沟通交流的直接媒介,一个好老师,一堂生动的音乐课可能影响孩子的不只是兴趣,可能是一生。所以音乐教师的个人修养和课的精雕细琢对同学们的音乐兴趣培养不可或缺,一堂生动的音乐课堂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融会贯通

  1、教师魅力展示:音乐教师可以用美丽的歌喉,熟练的器乐表演带给同学们“现场美”的震撼感和钦佩感,言行举止也要散发着艺术魅力,充满艺术激情,深深地吸引学生模仿、学习、追求和超越。要让学生自觉地投入到你的教学活动中来。

  2、诗朗诵(配乐):配乐诗朗诵也应是音乐课堂上常用的一种启趣方式,比如苏少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故乡的云》音乐欣赏中马思聪的小提琴独奏《思乡曲》,我们可以把它和艾青的诗作《我的思念是圆的》,也可以和余光中的《乡愁》有机结合来来个配乐诗朗诵,效果非常好,如果放在中秋节时节来表演会更有氛围,效果会更好。

  3、舞蹈:在培养同学音乐兴趣的教学过程中,舞蹈也是丰富教学的重要环节,比如把新疆舞(歪脖子,耸肩等),蒙古的骑马舞,西藏的藏舞蹈,壮族的竹竿舞,拉丁美洲的拉丁舞等,在模拟、学习舞蹈动作的过程中感受音乐,了解音乐风格及节奏特点,

  4、游戏(把知识融入游戏、在快乐中学习知识):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心理和身理特点,创造融合生活节奏,生活情趣的游戏来引导他们的音乐兴趣。因为在游戏中学生能够充分积极主动参与,在这样愉快的环境中,有目的地进行音乐的训练能取得最佳的效果。比如把音阶do re mi fa sou la si do的部分或全部分给几个同学来分别演唱,要表达出音高特点,也可以把不同动物声音写成节奏型,让同学们模仿表达,还有抢答、歌曲接龙等形式。

  三、以比赛、活动为载体促进艺术渗透,展示才华增强自信以激趣

  1、组织课外活动小组(合唱、竖笛、巴乌等):有的同学在音乐方面有特长,也有的非常喜爱音乐,那就用课外活动小组的形式来让他们充分展示自我,实现自我的同时也让他们在同学们中起带头作用和示范作用,起到以点带面作用,激发同学们的音乐兴趣

  2、针对市、区艺术比赛培养音乐兴趣:每年各地都会有中小学生音乐方面的比赛,这也是培养兴趣,展示才华,熏陶自我的良好途径,当然如能获奖还可以在升学过程中获得特长生,优先录取等资格,这对激发同学们的音乐兴趣起到非常直接的刺激作用。

  3、以高考和特长生的培养作为动力源:大家都知道,上大学对每一位同学来讲都是梦寐以求的事,而且现在的高考音乐人才的录取人数也非常的多,其中不乏知名度非常高的大学,也包括许多师范类院校,当然还有许多著名高校招收的特长生,门类很多,而且报考音乐方面的同学文化成绩录取比较低等(从历年的高考对比得出),所以对同学们来讲,学好音乐也是实现理想,迈进高校的一条康庄大道。

  总之,兴趣是同学们打开音乐圣殿的金钥匙,也是他们遨游音乐世界的有力翅膀,诱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是音乐教师的重要任务,同时,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方法、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只有重视音乐兴趣的培养,才能顺利的、很好的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才能真正使学生感受美、体现美,创造美,在艺术的天空中尽情遨翔,驰骋,实现“让人生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美好夙愿。

  参考文献:

  [1]江苏省音乐音乐教科书.

  [2]甘肃日报《浅谈初中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 20xx年11月6日.

  [3]范怡婷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第一家教网20xx年6月23日.

有关音乐论文8

  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得到了很普遍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使用带来了音乐教学方式的变革,也带来了音乐学习方式的变革,它已逐渐渗透到音乐课教学中去,一些有条件的学校,钢琴集体课、视唱练耳、乐理、配器等课程已基本采用了数字化教学手段。下面就来谈谈自己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 多媒体资源共享在音乐学科教学中的优势

  现代的中学生,接触的新鲜事物多,接受能力较强,现代信息技术使用得比较熟练,音乐教师应针对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习心理特征,与学生一起在音乐课堂中正确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音乐潜能。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使用必将带来学生音乐学习的很大变化。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资源共享,如各类教育教学所需的文字材料、图片资料、图表资料,各种动画、声音、视频、课件和影视录像等等。教师还可以直接在网上多媒体资料库中查找所需的各类素材,如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制成多媒体课件,可以通过教室的大屏幕进行教学,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调用现成的多媒体课件来上课。甚至还可以通过链接直接进入全国各地的网站,得到所需的素材,向学生讲解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学生通过教师讲解后可以进入“搜狐”、“新浪”、“网易”等等网站,查找相关网站和网页。这样,教师就可以方便、快捷的得到所需的多媒体素材,可以最大限度地资源共享,在制作课件、利用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时,节省大量的时间、精力,避开了技术方面的困难,教师可以专注于专业课程的钻研和教学策略的研究。音乐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计算机的音乐教学中,应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文化素养和音乐教学能力,用优美的琴声、动情的歌声、婀娜的舞姿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适当使用,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参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不包办代替,使学生感到他们是音乐学习的主人。

  二、从音乐文化的角度利用网络资源学习音乐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在音乐审美的良好情境中,学生和教师一起,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构建起音乐与其它艺术门类及其它学科的联系,从音乐文化的角度学习音乐。例如:我执教的初一音乐课《同一首歌——爱的传递》就是一节正确使用信息技术,改变学生音乐学习方式的音乐课。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可以一边讲,一边模拟实践操作;学生可以一边听,一边参与模拟操作。学生可以把操作的文字和操作步骤一一对应起来,也可以把每一个步骤拆开,一步一步,一层一层,指导与操作交织在一起,师生互动,直到学生都能准确掌握使用多媒体演示,直观明了,动作规范,变抽象为直观,学生易学易懂。教师是主导,两者互动起来,能使学生的领会更快、更深刻。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能使学生从“学会”变为“会学”,从“会听”变为“会问”、“会做”,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 数字化教学恰当运用在音乐欣赏课堂中

  依托信息技术资源,可加强多角度训练,即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某个音乐知识通过多途径来寻求答案。音乐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上的音乐资源,使音乐学习内容更加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查找相关音乐文化资料,提高学生搜集、整理和选择音乐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音乐学习能力。音乐欣赏在我国各级学校体系中日益受到重视,这是随着人们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深化而出现的必然现象。许多音乐教师在进行欣赏课教学时不像以往那样隔靴搔痒似的读有关音乐作品的解释或轶闻趣事,而是重视贴近作品,从形式和内容的互动关系上把握作品的特征和价值,尽可能使学生获得理性的收益,具体的教学方法也趋于多样性和实效性。通过多年的音乐欣赏教学,我慢慢感触到,在师范教育欣赏教学中,可以把各种题材内容相尽相似的音乐作品结合在一起来分析,采用现代化的多想、视、画、动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置身于音乐的美好境界中。例如:可以把德彪西的《月光》、贝多芬《月光奏鸣曲》以及阿炳的《二泉映月》放在一起欣赏。在这部分内容欣赏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光盘,要向学生介绍作曲家生平时,只要进入《作曲家传》,选定要介绍的作曲家,我们就可以看到作曲家的画像,见到关于作曲家的文字介绍。我认为,这样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很多知识,教师也完成了教学任务。欣赏内容教师对比讲解,网络清晰,边听边看,边看边讲,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总之,多媒体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技术,运用于教学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但它毕竟是教师利用现代工具和手段的方法,是辅助性的方法,再先进的多媒体也取代不了教师的讲解,教师上课更不能全部依赖于多媒体工具上,教学上应该遵循适当、适度的原则。通过教学实践,我觉得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实用性极强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已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音乐欣赏教学的数字化增加了教学的魅力,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和图书资料栩栩如生,许多原来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与优秀的传统教育手段相结合,必将使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从观念上、内容上、教学手段上有所突破,让学生真正的在音乐课中得到美的熏陶,实现音乐教育的现代化。

有关音乐论文9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是应用能力的纵向深入培养,音乐教育在高职院校非音乐类专业中通常以素质教育内容出现,所以高职非音乐专业的音乐教育是区别于音乐专业教育的,但从高职教育的特点来看,其也区别于中等教育中的音乐教育方向。因此,笔者基于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特点,探讨了教师能力水平的基本标准。

  一、高职教育中教师能力的需求特点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应用性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大多建立了以就业为导向,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体系,把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摆到了重要位置。这一特性决定了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所以,高职院校教师基础能力要求包含了课堂教学能力和自身知识能力水平两个方面。

  在教师自身能力方面,教师应该能做到亲自制订严密的教学计划,科学合理地安排每一个教学内容,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因此,教师首先要对教学大纲和教学目的充分理解和研究,详细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要在对教材进行认真细致的钻研的基础上,准确、熟练地把握教材的整体内容,做到融会贯通;教师还要有善于把握课堂教学秩序和妥善地处理好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偶发事件,确保课堂教学顺利进行,这些都是教师自身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

  在课堂教学能力方面,首先,教师应在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熟悉本学科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熟悉本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客观上也为各学科之间的互相运用创造了条件。其次,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知识的传授者首先应该是知识的应用者,即应该具备熟练运用本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否则,不可能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合格的技术型应用人才。再次,教师还应具备广博的文化素养,这是准确、熟练的运用所学知识的必备的条件。只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为知识的运用提供敏捷的思维,才能提供更多更好的运用知识的方式、方法,才能最有效地传授给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高职音乐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标准简析

  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是指教师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和发挥的程度。目前部分高职音乐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较低,实践性和审美性不强,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陈旧,课堂容量很小,不能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导致高职学生爱音乐但不爱上音乐课。

  从根本上说教师应使课堂成为学生发现美、体验美和创造美的“快乐大本营”,这是高职音乐教师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建设的主题,实现这个主题要求教师具有先进的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理念;能精心设计课堂结构,准确把握课堂节奏,善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美感;具有教学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多侧面、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能合理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器材,提高教学的科技含量和效率;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能抓住音乐教育审美性特征;不仅要善于带动学生发掘和感受音乐作品中美的不同形态,而且要在课堂通过展现自己的气质与风度,加强师生互动,实现教学民主等方式来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心情下接受美的熏陶。因为好的教学氛围是开展审美教育的基本条件,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它在高职音乐教师教学能力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

  三、高职音乐教师自身能力标准简析

  教师的教学认识能力主要表现在教师对学生和教材的把握上。首先,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即深入分析和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这类学生在高中、中专学习过程中也会有一定的音乐基础,但相对薄弱,学生对于专业课程的关注度更高,对于辅修的音乐课程来说兴趣必然较低,所以教师应该清楚把握学生的特点,从而确定教学的开展方向和定位。其次,教师还应具备认识高职音乐教材的能力,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师应从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按思想性、艺术性和职业性的标准来选择音乐教材,注重平衡教材中民族音乐、现代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等方面的内容,突出现代性与多样性,注重实践性,尽量使教材内容与高职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专业学习相结合,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以后就能熟练运用。

  高职音乐教学虽然不侧重于音乐演唱与演奏技术的培养,但同样对教师的示范能力有着基本的要求,这一点一般来说所有高等院校中的音乐教师都不会有显着缺陷。高职学生在课堂上学习音乐有两个途径:一是以参与者的角色演唱演奏或创作音乐;二是以接受者的角色欣赏音乐。完美的示范不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成为音乐课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完美的示范能力是高职音乐教师的一项教学基本功,它对提高音乐教学效果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有关音乐论文10

  一、舞蹈创编激发想象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丰富的想象力,鼓励学生的创造激情,培养其创造精神。如:笔者在教授《金孔雀轻轻跳》这首具有傣族风格的歌曲时,根据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新奇事物所吸引这一特点,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现出具有傣族风土人情的画面。此时学生已被美丽的画面吸引,注意力一下子被集中起来。当画面出现一只正在开屏的金孔雀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用舞蹈动作模仿孔雀的外形、神态。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高涨起来,他们依靠丰富的想象和感悟创编着舞蹈动作:有的用手模仿孔雀的头,有的用手指模仿孔雀头上的翎子,有的抖动着胳膊模仿孔雀开屏的形态。这些舞蹈动作虽然不够标准、好看,但它激发、启迪了学生的创造性思路。通过生动形象的动作体验,结合画面、影像等,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使他们的想象能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激发了创作欲望与勇气。

  二、模仿舞蹈动作贯穿评价氛围

  低年级学生有一个重要的心理特点即喜欢表现自己。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用舞蹈动作来表现歌曲,表达自己的感情。教师在课堂中不要害怕学生动起来,更不要担心学生编排出不好看的舞蹈动作,要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将自己感受到的音乐形象,尽情地用舞蹈动作来创编、表现,培养表现美的能力。如在教授《彝家娃娃真幸福》这首具有民族特点的歌曲表演时,笔者没有将事先编好的动作教给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大屏幕画面模仿动作,感受彝族舞蹈的特点。学生将自己的模仿、体验、实践,以及对歌词内容的理解融合在一起,从而创编出自己心仪的舞蹈动作,进而表现出整首歌曲的情绪。然后学生们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根据自己内心的感受理解,最终表现出了姿态优美、活泼可爱、翩翩起舞的彝族小伙伴的形象,抒发着喜悦的心情。参与是引入自觉、自主学习状态的手段和过程,在音乐教学中没有主动参与,学生就产生不了艺术审美体验,也就不能提高其艺术审美能力,只有学生参与到舞蹈活动中来,主动探索、领悟、体验时,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音乐。在教学中舞蹈活动可以让学生动起来,或游戏、或讨论、或表演。如在教授《噢,苏珊娜》这首美国歌曲时,笔者尝试另外一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教师随音乐跳起这首美国乡村民谣,舞蹈动作优美、灵动、跳得尽兴,学生会随教师手舞足蹈,有效地调动注意力。接着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参与到这首歌曲的舞蹈表演中来,学生跳的高兴,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然后,笔者请学生们选出舞蹈动作做得好的同学来当小老师,学生的热情一下子又高涨起来,都争先恐后的要当小老师。选出的小老师带领全班同学进行歌曲的舞蹈表演,所有学生都会跟随着模仿小老师的动作,尽情表现,课堂气氛活跃。此时教师走到学生中间,指导帮助稍差的学生,让他们也乐于参与其中。这种在游戏中学习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他们在活动中受到美的熏陶。为了保持和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舞蹈活动的积极性,教师还应及时捕捉有用信息;对学生舞蹈动作的规范程度进行适当的鼓励性评价,表扬态度认真的同学和小组,为其他同学树立榜样;对于个别后进生,教师应有意识在舞蹈活动中给予适当的帮助;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舞蹈动作进行适当的自评,对学生之间的舞蹈动作进行互评,在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目标。让每位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评价习惯。

  三、舞蹈活动激发表演兴趣

  在音乐教学中,笔者多采用舞蹈活动来激发学生对舞蹈表演的兴趣,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的教学形式,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低年级学生形体灵巧,比较适合律动、形体舞蹈教学。通过直观的教学,以舞激趣,使学生融入到欢乐的氛围中,提高舞蹈表演素养。在中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笔者会根据所学的歌曲风格、内容、情绪等,鼓励学生动起来,为歌曲(乐曲)创编好看、适合的舞蹈动作。这时,学生会不由自主随音乐舞动起来,做着各种自己喜欢的舞蹈动作。舞蹈编排结束,全体学生进行汇报演出,可以是小组合作形式,可以是单独表演形式。为学生尽可能创造表演机会,让学生展现自我,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对舞蹈创编及表演的兴趣,增强继续发展的动力。同时,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最终在兴趣的引导下,使学习不断深化,不断发展。

  四、创设情境提高审美能力

  一堂音乐课可以是一首优美的童话诗、一段悠扬的音乐,还可以是一个动人的故事,这取决于音乐教师创设的美丽情境。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应创设符合音乐情绪的、优美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体验,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用舞蹈动作来表现歌曲,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如《金孔雀轻轻跳》一课,笔者以一段孔雀舞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对美产生直观的、初步的印象,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在情境的创设上以谈话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创设不同角色完成表演:教师扮演孔雀妈妈,学生扮演小孔雀宝宝。教师播放音乐、示范动作,学生仔细观察动作,表现小孔雀宝宝的可爱形象。这个教学过程发挥学生了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接下来,为了让学生更好掌握动作,可以让学生与教师合作进行练习。学生做着小孔雀动作来寻找大孔雀,让学生完全融入美的意境中,产生出美的画面。最后学生掌握好动作后再进行合作(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整齐有序的表演。这样培养了学生爱好舞蹈的情趣,发展学生的鉴赏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舞蹈属于综合艺术,孩子们通过悦耳美妙的音乐和优美的舞蹈动作,不但能感受音乐美,而且学会了体验美。舞蹈通过做动作、情感体验等,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适合儿童心理的审美空间。孩子们也会在音乐课中接触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舞蹈,通过学习可以认识这些民族的风土人情,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孩子们的天性是喜欢舞蹈的,教师要做引导者,要有一颗和他们一样的童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和他们交朋友,用纯净而富有情趣的语言和动人的舞蹈动作,唤起他们内心对音乐的喜爱、喜悦,把他们引领到精彩的舞蹈世界里来。

  总之,舞蹈活动的融入,给音乐课堂带来了新的活力、新的生气、蓬勃的生机。教学中要不断探索,使舞蹈活动更进一步地发挥其独特作用,将舞蹈渗透到音乐课堂教学中,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添砖加瓦。

有关音乐论文11

  摘要:音乐是一门向学生普及艺术知识,陶冶学生艺术情操的课程。如今教学理念相比以前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游戏性音乐教学就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积极性的方法,本文就围绕游戏性音乐教学展开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小学音乐;游戏教学;教学方法

  小学音乐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也是培养小学生艺术情操的基本手段,同时也是学校实施美感教育的途径之一。但目前小学音乐的游戏教学并不如想象中的那样乐观,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虽采用游戏教学法但现在的音乐课堂依然沉闷,学生在课堂上学习音乐的效率低下。游戏教学法是西方首先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一种通过让学生做游戏达到教学目的的方法。它虽然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沉闷的音乐教学方法,但教师也要抓住游戏教学法的精髓,才能让教师通过这一种方法让小学生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发自内心地喜欢上音乐这门课程,为小学音乐课堂的顺利推进奠定基础。

  1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开展游戏性教学的作用

  小学音乐游戏性教学的展开能够为小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从而促使学生在欢快的氛围里激起进一步学习小学音乐的兴趣。同样地在小学音乐课堂中使用游戏教学方法也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关系,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构建一种全新的师生关系。而且音乐游戏性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与音乐进行沟通,从而产生与音乐的共鸣,激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上课效率。

  2小学音乐游戏性教学的实践

  小学生的特性是喜欢玩乐、好动,最喜欢的活动就是做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中,所以教师如果想要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上课效率,抓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就可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采取游戏教学方法。教师在这里就将详细分析小学音乐游戏性教学的实践。

  2.1教师融入游戏,师生共同参与游戏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实施游戏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小学生参与音乐课堂的积极性,激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但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参与才能使游戏教学法在音乐课堂上产生最佳效果。以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爱唱歌的小杜鹃》为例,《爱唱歌的小杜鹃》是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但可能由于一些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缺乏兴趣,所以会造成《爱唱歌的小杜鹃》这个首歌的学习效率低下,或是只是为了去学习这首歌而去学,只是学习到音乐的表面。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可以采取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游戏中深入到音乐的学习,但教师不能只做游戏的旁观者,还要做游戏的参与者。教师说我们要做一个游戏,即我要唱一唱,去比一比你们谁唱的最好。教师先把《爱唱歌的小杜鹃》这首儿歌交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自己去练习,在学生练习的时候,教师要参与到其中,听到有哪些学生有唱跑调的地方就要亲自纠正。在学生练习完后,进行比赛时,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以此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同时学生也在这个小小的比赛游戏中调动了学习《爱唱歌的小杜鹃》这首儿歌的兴趣,提高了小学音乐教学。与比如在活动课《你唱歌我来和》时,教师就可以自然地与学生分为两组,进行一个“你做我学”的练习。教师参与到游戏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师生之间的平等,同时也能够推动音乐课堂的顺利进行。

  2.2设计符合学生程度的游戏

  人在各个阶段的能力水平都会有所变化,尤其学生在小学阶段时认知水平能力还不够高且对知识的接受程度较低,所以这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去设计音乐教学的游戏内容,从而促使游戏能够更好地适应这时小学生的能力,进而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效率。比如低年级的学生这时认知能力不强,对较复杂的内容或游戏无法有效地完成,这时就需要小学音乐教师调整课堂音乐游戏的设置,把游戏难度降低,使游戏设置尽量适合低年级的学生参与,只有这样去做才能够最大程度上调动起他们参与音乐课堂的积极性。《大雨和小雨》(人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这节课的教授中,教师可以采用和声的音乐游戏教学法,简单地说就是教师在演唱时学生进行“哗啦啦,淅沥沥”等的和声,然后多进行几遍练习,让学生在多次练习中激起学习音乐的兴趣。这是教师充分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不足,接受能力较低的情况,把游戏的难度降低。对于小学高年级的音乐教学,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这时的特点适当地把游戏设置的难度提升,刺激学生的挑战性。如教师在教授《三峡的孩子爱三峡》这节课时,可以让教师先让学生听一遍《三峡的孩子爱三峡》这首歌曲,然后教师说我们现在进行一个角色互换的游戏,即你们来教其他的学生唱这首歌。教师通过提升游戏的难度,让学生感到这个游戏富有挑战性,从而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这首歌的兴趣,提高了《三峡的孩子爱三峡》的学习效率。

  2.3以景入学,提高学生在音乐课堂的参与度

  以景入学,是指让小学生在欢乐的氛围里进入学习的状态,提高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参与度。而且通过以景入学可以使小学生在游戏中快速进入学习的状态,使学生在欢快的氛围里将所学习到的音乐知识融汇到一起,从而提高了小学生音乐学习的效果。在这里还是采用上面已经列举过的例子去说明,如《爱唱歌的小杜鹃》这一首儿歌的教学,教师在教授《爱唱歌的小杜鹃》这一首儿歌前先要给小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小学生在这种愉快的氛围里能够放松心情,然后教师再在课堂上进行游戏,从而促使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爱唱歌的小杜鹃》的兴趣。又如在《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教学时,教师要先给学生讲述关于三峡的历史,让学生对三峡这一区域有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然后教师再借用一些多媒体器具构建出关于三峡的具体情境,从而促使小学生进一步学习《三峡的孩子爱三峡》的兴趣,为教师接下来展开游戏教学法奠定基础,从而提高小学生在音乐课堂的参与度。总而言之,在音乐教学中融入游戏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够拓展学生的音乐思维,同时还能够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但是这也需要小学音乐教师依据学生的特性去设计游戏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游戏教学的作用。

有关音乐论文12

  我不断觉得音乐的世界是一种虚拟中的征服,它用不同的方式征服着不同种类的人的心情。再普通的人,不管他的学问层面如何,不管他的地域文化所带来的差异如何,他都具有一样与生俱来的能力,那就是音乐鉴赏的能力。音乐对于喜欢他的人来说只限于欣赏的品位和能力。对他的了解并不仅仅限于听上,要从各方全面了解。具有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情感的培养和素养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所谓“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分辨出来的。

  音乐是由情而发,纵贯历史,横看中西,文明的发展中总有音乐这个重要的角色去推动着,从远古的诗经的朴素到唐诗宋词的华丽和缠绵但元曲的现实和丰富,它们不仅见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学的巨大发展,加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统古典乐器就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古典音乐的繁荣发展史,我们不禁赞叹:古人用他们特有的聪明让我们后代人体会到了穿越历史日寸空的民族风格,地域风格和年代风格。“高山流水”“阳春白雪”的传世经典,不断到后来的民族音乐的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几千年的音乐风格在经久不衰地传递着华夏民族最具特色的东方文化。

  西方传统音乐以神秘Romantic为主,很多宗教思想的写照,钢琴的加盟使它越来越具抒情、Romantic、自然风格。经过中世纪日寸期、艺复兴日寸期、巴洛克日寸期、古典主义日寸期、Romantic主义时期,西方音乐的发展越来越成熟,越来越丰富。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古典音乐的空灵与返古相比,它所具有的Romantic是空前的。随着年代的发展,西方音乐越来越注重乐器的协奏和声调的组合,正如中西方意识形态一样,中西方音乐也呈现出它们截然不同但又各具韵味的年代和地域特色。

  历史的车轮转动着,承载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中西文化的不断交融,使音乐的风格也各自出现了变化。19世纪以来,西方音乐进入了一个亲斤时期,经济的发展是音乐的大众化变的越来越深刻,流行音乐开始蔓延至全世界,华尔兹、波尔卡、探戈舞、布鲁斯、爵士音乐、摇滚等等,直到现在的通俗音乐,他给人的是自由的呼吸和心灵完美的感应,越来越多的流行音乐成为人们精神的港湾,它不是贵族化的奢侈而是平民化的消费,能被各种类型的人接受,成为世界范围的大众文化盛宴。

  处在这个年代,我们所拥有的不仅是对民族历史要了解多少,要全面发展本人,提高本人的人文素养还要对定然的音乐鉴赏能力。这就要求对音乐发展历史的了解,音乐鉴赏能力最为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对其背景的深刻王里解。它不仅让我们在民族文化和不同的精神气氛下感觉来自各方的熏陶,还让人对各个地域的人文、物质、感情、活动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能通过音乐这面镜子照射出更广阔的大千世界。

  正如要实践就要有定然的王里论基础,音乐鉴赏不仅仅是会感觉几首曲子听几首歌曲的事情,它是一门学问,需要从最基础的历史文化问题着手,这是音乐鉴赏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我们必须具备的,人人都会听歌,但又有几个人能听出其中的门道呢?

  音乐的发展使它越来越离不开乐器的发展,要有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离不开对乐器的全面的了解。在音乐这个庞大的家族里,乐器以它不可替代的地位张显着包罗万象的王者风范。中国传统乐器中最早的吹奏乐器有骨笛、骨哨等,接着的埙的发展以及管、萧、笙的发展,让古典音乐的发展更加丰富多彩。此外还有击奏乐器也极为常见,如罄、鼓。总之,年代的发展,乐器也是 一个最好的见证者。中国如此,西方更是如是。竖琴、钢琴、提琴、萨克斯、号、吉他等等,以其Romantic的声音张显着西方浪漫音乐风格。无论是埙、琴、古筝或是萧,它们所表现的是独特的中国古典文化,东方的神秘,像一个个全身散发着佳人内蕴的羞涩沉默的含羞带涩的美人。它们所给的是知己间的默契。而西方的钢琴、提琴等所散发出来的是无限的浪漫和遐想,听着那些流淌出来的声音恍如是银色月光下的窃窃私语的恋人。它们所带来的是法国葡萄酒的醇香,梧桐树的静谧,荷兰郁金香的'雅致,丹麦人鱼的期望。

  再美的词与声音如果没有乐器的陪伴是无法打动人的听觉器官的,就像红花总要忧捉锬菊锥来陪的。当然有些乐器本来就能演奏出最打动人心的音乐。古筝的《梅花三弄》、《平沙落雁》,钢琴的《命运交响曲》。乐器欣赏本身就是一门音乐欣赏,如果用乐器来代表音乐这是不为过的。在不同的乐器奏乐中我们在寻找着属于它本身所具有的那份真谛。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体现就在对不同乐器以及它所体现的思想的解说有这深刻的体会。

  音乐的本身就在于人对它的创作,它是一个客体,之所以蕴涵着独特的情感是因为人们赋予它本人的情素,伤感、快乐,一切的一切,通过人的主观的发泄并表现才有了音乐的精神灵魂所在。所以就产生了许多的著名音乐家和其创作的作品。中国的俞伯牙,西方的莫扎特,肖邦、德沃夏克、许茨等等。俞伯牙的《高山流水》是知己间的交流,师旷的《阳春白雪》,华彦钧的《二泉印月》、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女昏礼》,肖邦的〈革命练习曲〉等等,这些著名的作曲家和这些著名的作品无不时时刻刻向世界展示着他们的风采。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也要从这些方面培养,它们对于我们审美能力、感性思维、认知能力、判断能力、人文素养以及品位的提升都有帮助。我们不仅从中认识到文化的丰富,也无形中使感情受启发,可算是一种人文关怀了。音乐鉴赏能力的最终要从这些作品中得到提高。

  现代美育提倡有机的把学问性、审美性、趣味性和道德性融合起来,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有助于我们做到这一点,它能让我们全面掌握学问、开启聪明、陶冶心灵、培养高尚人格。如:更好的王里解〈欢乐颂〉能使人在轻松中寻找快乐的觉得;〈月光曲〉让人感到静谧的夜晚;革命歌曲给人战斗的力量。

  当今时代的特点使流行音乐成为了一种大众文化,爵士乐、摇滚、通俗以及最具代表的周杰伦风格的歌曲渗透着每一个角落,具有良好的鉴赏能力使我们能够在文化及其丰富的时代拥有评判好坏优劣的能力,能让我们去其糟粕取其精粹,使个人修养得以提升。

  音乐鉴赏是一个人最基础的审美能力,无论是对进修还是对工作都需要我们去培养和提升。

  鉴赏能力使我们能够在文化及其丰富的时代拥有评判好坏优劣的能力,能让我们去其糟粕取其精粹,使个人修养得以提升。

  正如我喜欢听舒伯特的小夜曲,戴着耳塞,在夜深人静的晚上,泡上一杯淡淡的清茶。一边仰望窗外星光,一边看杯上茶香袅袅。有一种超脱世间的恍惚。

  世间最美的语言是音乐,而音乐中最美的诗篇是夜曲,仅用纯乐器所编织成的短小篇章。才最纯正,才最能打动人的灵魂。就像是文学中的诗篇般,它提炼的是作曲家特有的视角下来源于生活而超脱于生活的美好。它凝结的是一种简单却真正能在人的心灵中舞蹈的音符。

  那是种发自灵魂的对于他所诠释的音乐的心灵的依赖,反而道不出了喜欢的理由。

  一闭上眼睛,仿佛就感觉到自然间新丽的微风,迎面袭来。如沐浴圣光般,刹时让人脱胎换骨。可以清晰地看到,山间,斑驳的阳光在碧玉般青翠的枝桠间流转。光的精灵,于叶间嬉戏舞蹈。小溪,顺着山势蜿蜒而下,盛载着柔美的曲线与温和的低声吟唱。清凉自然无声地浸入心田。鸟儿,成群结队地从天际的白云间飞来,又在天际的红日下消失。万物,并不纷繁。你却可以感觉得到,自己与自然早已浑然一体,听得到,大地,深沉厚重的呼吸。熟悉得让人想起儿时母亲温暖的怀抱。感觉得到,万物恬静的酣睡,亦醒亦眠间的慵懒。就像流浪了许久的浪子,突然找到了归家的感觉。

  好的音乐,是要闭着眼睛来听的,慢慢沉浸其中,你会发现,那样的音符,不是可以用耳朵就能接收,用嘴巴就能吟唱的。它是那样自然顺畅的流淌在你生命的脉动中,而且,听舒伯特的小夜曲,不论他的乐曲多么自然清新。最后都会由心底淡淡地散出一种美丽的悲哀。无论在何种心情之下,这具有魔力的魅音都会渐渐将你拉入忘却世间喧嚣的缥缈之境。犹如这手中茶杯上袅袅升起的清烟。视线和身体的重量都会逐渐变得迷离,却只有思想,仿佛卸下了包负。可以恣意翱翔。万物合一独我,亦是我为万物的轻盈。在这醒醒醉醉下,美丽的哀伤在心底沉淀、酝酿。好像是游走在梦幻与真实间的彷徨。渴求的是,能够永远停留在这音符止歇之前的缥缈中。哀伤的是,摘下耳机后,我还是要回去到,回去到那个喧嚣的真实的世界中去。做一个被世事所累最终湮灭于世事的红尘过客。如果平淡如风,倒宁愿平淡地吹拂在舒伯特恬静的音乐中,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地不断奏鸣于人们的心中。即使历史风化在了虚空中,虚空上空却还可以飘荡着这跨越时空的永恒天籁。

  你会在这朴质的音乐中,想起在这世间所经历的,最美好的过往。譬如那个最爱的人。譬如那些最真挚的感情。是否因为,小夜曲都是为了在月下向所爱的人表白而作?那温存的爱恋的心,用挚热的灵魂编织起来的乐章。将爱的温度在乐符的流淌,传播到听者的心灵?唤醒每个人深藏在记忆最底层,收藏得最好的影像。转头望,窗外苍穹下的星,仿佛也在游动,有形地闪烁起某年某月下的光芒,拼揍出某年某月下的景象。曾经走过的路,又在脚下再次向远方延展。如果回到从前,我们是否还会选择同样的路?迈同样的步伐?尽管今天的一切无法再回头。但能找到一个瞬间,重拾昔日的美好,亦可以在一个那个须臾再次幸福。

  正如这个世界上,最有趣的游戏是围棋,是因为它最简单,所以变数最多,最耐人寻味。舒伯特的小夜曲也给人以至纯的美,没有众多乐器叠加的纷繁。也不需要厚重的音符来搏取听者一时的侧耳。恬静淡然,温和地浸入人心。也许这种特色正是使舒伯特能永驻人心的魔力之一。所以只有以清茶来衬托这种音乐的柔美。淡然之味,无味之味至味也。这也是古人最推崇的人间极至的美好。你可以在那音乐间,找到自己灵魂的宁静归宿。忘却胸中尘杂。洗尽铅华,剥去伪装。还自己一个真实的天堂。

  茶也将尽,摇转杯底茶叶,放在桌上,依然闻得到淡淡茶香。放下耳机,关上音乐。心底却仍留有音符流淌的声音。也许我们心中,都需要一这样一段声音。带着我们,走向迷雾的远方。

  我仿佛在音乐中升华了我的肉体和灵魂,我舍不得它,至少这辈子是这样。

有关音乐论文13

  内容摘要:文章通过对“固定Do唱名法”与“流动Do唱名法”在音乐感知方式上的不同比较与论述说明:在专业的音乐教学中,不要将两种唱名法截然分开,形成单打一,或者以为流动Do唱名法是一种简单而麻烦的、非专业的、不科学的方法而将其冷落。而应该是在因人略有所别、略有侧重的情况下,“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关键词:唱名法 感知音乐的方式 比较 教学

  人对音乐的感知方式与观念是有所不同的。不同的唱名法,正是这种差异性的反映。

  鉴于语言与历史传统的不同,因此世界各地所通行的唱名法有所不同。目前,包括专业的音乐教学在内,被广泛应用的唱名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固定Do唱名法”(简称“固定唱名法”);另一种是“流动Do唱名法”(即习惯称谓的“首调唱名法”。在此,笔者以为使用“流动do唱名法”更为恰当) 。这两种唱名“法”的唱名,都是Do、Re、Mi、Fa、Sol、La、Si(或Ti),而其本质的区别,全在于唱名固定对应的指向的不同。

  “固定Do唱名法”,就是将唱名“Do”固定指向基本音级C所在的音位,而Re、Mi、Fa、Sol、La、Si(或Ti)六个唱名则随后固定指向于D、E、F、G、A、B六个基本音级所在的音位上的一种唱名法。这种唱名法的唱名指向,不会因为谱号和调式的主音音高的变化而变化。

  谱例1:唱名Do固定指向基本音级C所在的音位,Re、Mi、Fa、Sol、La、Si六个唱名则随后固定指向D、E、F、G、A、B六个基本音级所在的音位上。

  谱例2 :下例是以基本音级E为调式主音、并按一定的音程关系建立起来的E和声大调音阶,请注意其固定的唱名指向,它不会因为谱号和调式主音音高的变化而改变。

  采用“固定Do唱名法”时,在乐音体系中的七个基本音级C、D、E、F、G、A、B及其变化音级的任何一个音,均可以作为主音,从而分别按照一定的调式特征和音程关系,构成包括西洋大、小调音阶、欧洲中古调式音阶、近现代的人工调式,等等。因此,固定Do唱名法,实际上就是以绝对音高听觉(包括内心听觉)作为直接对应的标准,用以读、写和衡量一切旋律音程、和声音程、和弦,以至听、写调式与调性多变的旋律等。同理,可用唱名Do、Re、Mi、Sol、La来对应按音的高低顺序排列的宫、商、角、徵、羽五声所构成的中国五声调式音阶、以及以此五声为基础,增添以Fa对应清角(F)、以升Fa对应变徵(#F)、以降Si对应闰(bB)、以Si对应变宫(B)等偏音,所分别构成的中国民族七声音阶:即雅乐音阶(又称正声音阶或古音阶)、清乐音阶(又称下徵音阶或新音阶)、清商音阶(又称燕乐音阶或俗乐音阶),等等。

  谱例3 :由于十二平均律的关系而产生的同音异名所构成的音程,以及大小调式中的和声调式产生的特征音程,还有每一个唱名在音高上都可能出现本音、升、降、重升、重降等音高变化,这给听觉和记谱增加了难度。下列为#F旋律小调的上、下行音阶。同样是唱名固定对应于基本音级的原则不变。

  谱例4 :下例是青海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它含有变徵(#F)和变宫(B)两个偏音,但仍以五正声为骨架,F与A构成了宫-角大三度的关系,属中国传统雅乐(又正声或古乐)七声音阶“D”羽调式。以唱名对应其“绝对音高”歌唱就是 La DoReDo SiLa DoRe -La DoDo SiLa ─

  谱例5 :下例是一首吉尔吉民歌,它是以C为调式主音的欧洲中古混合利底亚调式。采用固定Do唱名法时,总是将唱名Do固定指向基本音级C,于是下例便唱成Sol Sol Do Da La b S i LaSol …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固定Do唱名法”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建立在绝对音高概念上的唱名法。它是与基本音级的绝对音高相关联的,所以必须以“绝对音高听觉”为基础,也只有以“绝对音高听觉”支持的“固定Do唱名法”,才是真正的“固定唱名法”。从理论上讲,这种“绝对音高听觉”,是人对音乐的一种条件反射机能。采用这种唱名法的人,通过听觉接受的音高和内心听觉,从而产生音高概念。它要求人能够直接、快速地感知乐音的绝对音高,这对于学习音乐无疑是很有利的,尤其是对专业性的音乐学习就更显得重要了。然而,固定唱名法只有七个唱名固定对应七个基本音级,但实际上这七个唱名除了对应七个基本音级之外,还要承担以七个基本音级为基础的变化音级的唱名,以致每个唱名必须承担在理论上最多五种(即本位、升、降、重升、重降)不同音高的重负。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对于相同音高的不同唱名有清楚的、迅速的、准确的反应。这是理解和掌握“固定Do唱名法”的关键。难,也就难在这里了。于是,运用这种唱名法,由于在听辨与构唱上的难度,往往需要经过一段相当长时间的专业训练才可能掌握,因此常被认为这是一种“专业的”方法,甚而认为是难以高攀的“最高级”的一种唱名法。

  而“流动Do唱名法”,是以调式音级作为依据的,即每一个唱名与确定调式的各个音级固定对应的一种唱名法。也就是说:在大、小调体系中,“Do”可以固定指向于作为大调调式主音的任何一个音级上,“Do”是随着调的高低变化而“流动”的;而“La”可以固定指向于作为小调调式主音的任何一个音级上。同理,“Do”同样可以固定指向欧洲中古调式常用的七个调式主音、中国五声调式的“宫”、以五个正声为基础的七声调式的“宫”,而后,每一个唱名与确定调式的各个音级固定对应。由于在一个确定的调式中,音级之间的音程关系是固定的,因此每个唱名之间的音高也是确定的,如果调式主音的音高改变了,其他所有音级的音高也会随之有规律地改变,而各音级之间,也就是各唱名之间的相对音高关系则是固定不变的。反过来说,如果其他调式音级的音高改变了,调式主音的音高也会随之改变,然而其相对的音高关系仍然不变。这就是“流动Do唱名法”的基本内容。

  谱例6 :下例是从无升降号的调到7个升、降号的大调,以及这些大调的平行小调,一共30个调。所有每一个调的上方音为该大调式的主音,唱名一律为“Do”,下方音为该平行小调式的主音,唱名一概为“La”。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两种唱名法虽然同样都有“固定”的含义,然而,这种“固定”都不是将唱名固定在音高,而是固定在音级的名称(即基本音级与调式音级)上。换一个说法就是,它们的本质区别,全在于唱名固定对应指向的不同──前者的直接信息指向是确定的乐音基本音级,是通过确定每个音的绝对位置进而确定音与音之间的相对关系;而后者则与此相反,它的直接信息指向是确定的调式音级,是通过确定音与音之间的相对关系进而确定每个音的绝对位置。

  在专业音乐教学中,笔者已从事视唱练耳教学多年,因此并不难理解人们为何对于固定Do唱名法如此之强调。因为这种固定名称下的不固定音高的把握,是需要绝对音高听觉为基础的,这不仅使初学者会感到困惑,即便对于经过了一定专业训练的音乐工作者来说,无论是视唱或者听辨,在音准的把握上,也都常常会感到困难。但它对于音乐专业的重要影响这一点是共知的。与此相比,为什么一首音阶在“固定Do唱名法”中会有七种不同的唱法,而在“流动Do唱名法”中却只有一种唱法?因为它所强调的是音与音的相对关系,那么,相对音高听觉就是它的基础了。从没有升降号到七个升号、7个降号的15种调号,包括30种大小调、75种中国调式,以及欧洲中古调式、吉卜赛调式、普鲁斯调式、日本都节调式、琉球调式,等等,五线谱上的唱名位置只有七种,但只要熟悉了这七种位置也就方便了。当然,调号以外的临时变音记号仍是无法避免的,这无疑同样需要经过专业性的训练。

  至此,需要补充说明一下,为什么笔者从一开始便采用了“流动Do”的说法。原因是欧洲“首调唱名法”实际上包含两个主要内容,一是按大调的调式主音唱“Do”,而调式的每个音级都可以作为调式主音,因此“Do”是流动的;二是带升(#)号或降(b)号的音的唱法与无升降号的音唱法不同:如升号的音,韵母音唱作i;即Do、Re、Fa、Sol、La,升高半音后唱为Di、Ri、Fi、Si、Li(原本的Mi和Ti在此唱名体系中是不能升的);降号的音,韵母唱作e或a,即Ti、La、Sol、Mi、Re,降低半音后唱为Te、Le、Se、Me、Re(原本的Do和Fa在此唱名体系中是不能降的)。也就是说,针对“流动Do唱名法”的固有缺陷,国外在应用的过程中,已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将调式音级的升位音与降位音赋予特殊唱名的方法,其中比较完善的如“十七名唱法”,连同无升降的调式音级,一共有十七个唱名,它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变化音的音准问题。我国只釆用了第一项,而没有采用第二项,即带有升降号的音的唱名,与无带有升降号的音唱同一个唱名。因此,并没有包括欧洲“首调唱名法”的全部内容,而只是“流动Do”的唱名法而已。不过,我国对有升、降、重升、重降的临时变位记号的音,在采用流动Do唱名法训练时,常有采用犹如唱装饰音那样,在唱名前面直接附加变位音的唱法,目的就是以变位音准确对应实际音高并加深印象,例如谱子上的#F,即唱“升Fa”;bbA,即唱“重降La”等。我国习惯称“首调唱名法”,或许是因为“首”与“主”的意义相同的缘故。所以笔者采用“流动Do”唱名的称谓,便是这个道理。

  唱名法作为感知音乐、表达音乐的一种方法、一种手段,能够历经百年、几百年、上千年时间的考验过程而形成与存在,这本身必然有它的科学性、合理性,或者尚带有它的特殊的或普遍的意义使然。因此,无论是采用“固定Do唱名法”,或者是“流动Do唱名法”,它的运用,实质上是人们对音乐的直接感知方式和观念的因人选择。两种方法,当中有许多的共性,然而也有相当的差异,但至少不能将两者误为“专业与业余”“高级与低级”“科学与不科学”的方法。从教学的角度而论,需要在观念上、在与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的关联上、在教学的方法上下功夫。

  笔者赞同舒泽池、谢秀珍在《乐理新思路书面教程》中所指出的:“没有绝对音高概念是个缺陷,没有相对音高概念是带有根本性质的缺陷”。如何理解?因为“音乐的特征体现于两个方面:每个音的绝对位置和音与音之间的相对关系。音乐最重要、最本质的特征体现在音与音之间的相对关系,而不是每个音的绝对关系”。笔者认为,这是对音乐事件本质的揭示和高度的概括。

  在人类音乐历史中,为什么调式音乐迄今仍占有绝对优势的地位?其主要原因是它能够客观反映出人类对于音乐的感知方式上的一种天然性。流动Do唱名法正是以调式为依托、与调式相融合,能够自然地体现音乐的特征,在调式音乐领域中具有天然的优势。笔者在此讨论的目的,也正是为了说明:固定Do唱名法在专业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是无可非议的,然而流动Do唱名法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应该说:“两种唱名法各有重点、难点、优点和弱点,是两种相互独立的、科学的、有效的唱名法,在高级程度中,两者之间能相通、协调、互补”的问题。于是,在教学中不要将两种唱名法绝然分开,形成单打一,或者以为流动Do唱名法是一种简单而麻烦的、非专业的、不科学的方法而将其冷落,而应该是在因人略有所别、略有侧重的情况下,“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参考文献:

  [1]舒泽池,谢秀珍编著.乐理新思路书面教程.

  [2]古军生著.音乐调式分析引论.

有关音乐论文14

  校园音乐教育创新思路

  一、音乐教育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价值

  创造性思维又称创新思维,是人类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富有创见性的高级精神活动。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甫夫将其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从思维自身来讲,创造性思维是反映事物本身属性及内外有机联系,在思维内容、形式上具有新颖思考,或从事他人没有而本人独有的新的思维构建,形成新的观念、形象体系;第二,从思维类型来讲,创造性思维不是独立思维,是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的整合运用;第三,从思维成果和人类已有的成果比较来说,创造性思维突破了自然和人类已创造成果的局限,在创造领域开创新局面,新成果是一种思维动力。①可以看出,创造性人才主要是指运用创造性思想实现革新、创造的人才。它可以提供新颖独创而有价值的思维成果,是开拓人类未知领域,进行科学研究和艺术活动,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在音乐教育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主要具有两种功能。

  (一)创造性音乐教育是开发形象思维最直接的动力

  今天,基于发展创造能力的需要,“全脑开发”已成为时代越来越强烈的呼唤。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RW斯配里揭示了人体两半球的不同功能。他的实验表明,右脑主管形象思维,同知觉空间有关,它具有音乐、情感、综合以及几何空间的鉴别功能。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主席埃得加富尔在报告《学生生存》中便指出,要重视开发学生的右脑形象思维能力。音乐是具有表情和造型性的艺术,具有高度抽象的特点,在以往的传统教育中,过多重视了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限制了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可以说寻找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途径是我们不容回避的课题。而在音乐创造教育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些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有助于引导学生创造性表现音乐,发挥创造力、想象力。因此音乐教育作为形象思维训练和发展的最直接动力,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二)创造性音乐教育是塑造健全人格与精神、实施完整教育的有效途径

  随着现代科学的进步以及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当代社会对人的研究也进入了更深化的时期。面对生产过程的日益智能化,现代社会更需要有开拓创新能力的人才。同时,人们自身也在寻求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途径。美国在1994年通过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中指出,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今后能否占据竞争位置的成败关键。②创造性音乐教育在培养人的创造性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良好的创造性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人才所具有的丰富的情感、多彩的想象力、饱满的创造热情以及高度的灵活性和综合协调能力等方面有着很大优势,可以说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塑造健全人格与精神、实施完整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国内外现代教育家的探索及现状分析

  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并不是什么新课题,特别是自20世纪以来,中外教育家们对之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相对而言,西方各国对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课题在20世纪已经成为一定的体系,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功。20世纪初,瑞士音乐教育家爱尼尔雅克达尔克罗兹创立了最早的音乐教育体系。这个教育体系对以后出现的各种艺术教育改革具有深远的影响。达尔克罗兹认为,在教育中应同时对学生的理性和感觉进行训练。他采用体态率动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训练。在训练中采用即兴创作来开发培养学生的直觉理解和意识创造能力,他认为每个学生都具有创造性的潜能,而音乐上的创造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得到的。③针对我国的教育现状,达尔克罗兹的教育体系有益的部分在于,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采用灵活方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重要的是达尔克罗兹的教学活动非常强调发现式教学原则,即教师并不做太多说明,学生自己去发现和获取。这些教育观念对我们目前的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在匈牙利,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柯达伊以其名字命名的“柯达伊教学法”是当代世界影响深远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这个体系具有深刻的教育哲学思想和审美要求。他的教学体系强调学生对本民族音乐的学习和掌握,以学生的“唱”为主要手段,并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在他的音乐教育体系中,培养学生感知音乐结构、形式的能力对于获得完美体验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通过启发学生感知音乐结构来全面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德国,卡尔奥尔夫创立的“奥尔夫教学法”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在他的教育体系中,节奏训练、率动、歌唱、语言节奏和即兴创作是主要教育手段,通过这些手段来引导学生体验、感受音乐,开发学生的潜能。其中,即兴音乐创作是奥尔夫教学法体系中最具活力、引人入胜的教育活动,奥尔夫将游戏引入其中,通过即兴音乐活动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焕发出潜在的创造能力。由于其极富自由和创造性,同时也为教师发挥创造性拓展了空间。④在我国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学习要积极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教育学生要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孔子的教育思想总体也是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宋代的程颐、张载、朱熹也都有培养创造思维的论述,虽尚未成为教育体系,但是其观点无疑是正确的。近代,我国音乐教育家也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在培养专业技能和基础知识方面获得较大成功。其中,陶行知对于创造性思维理念的研究,至今对教育界还有影响;朱工一曾指出,“不要把学生推入纯技术的死海,而要把他们引入艺术创造的花园。”⑤目前,我国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大潮中,如何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和教育状况,结合国外的先进教育经验,创造性地吸收其有益成分,以促进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是我们应着力解决的课题。

  三、音乐教育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途径和方式

  (一)转变陈旧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即是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音乐教育的基本功,领导和教师都应意识到培养创造性人才是新时代国家文艺振兴的要求,改革教育内容与方法,培养更适合时代发展的创造性人才,在实践和理论结合的基础上,将之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并渗透到各学科、各门课的教育中去,在思想观念上领先一步。

  (二)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学校音乐教育要真正全面面对学生,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解放思想,独立思考,敢于求疑。教师应有意识地克服以往传授多于智力开发、技术重于思维的培养、模仿多于创造的偏向,注重在各环节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在音乐教育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是指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性,欣赏学生所表现出的鉴赏力和才能。美国心理学家托兰斯曾指出,在我们教学中遇到学生敢于想象、不愿走老路与常规教学发生冲突时,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在教师,教师应遵循五条原则:1.尊重不同寻常的提问;2.尊重不同寻常的想法;3.向学生表明他们的想法是有价值的;4.为自发学习提供机会并予以肯定;5.给学习、实践一段不受评价的时期。⑥这五条原则,向我们提供了在教学中如何鼓励并引导学生发展创造力的方式和手段。同时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评价方法等方面,都要做到以学生主体为主要依据,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本。

  (三)变授受型教育为授受与创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就目前的高校音乐教育来讲,基本为授受型,即教师讲解,学生接受。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开发单靠授受是远远不够的,知识渊博、技巧纯熟并不代表有充分的创造能力。在教学模式上笔者主要有以下几点设想。

  1.探索模式

  教学过程为设疑——自由探索——引导探索——答疑,将音乐中的创造性因素交给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音乐作品来启发学生,让学生去思考,并在学生自由思考后,再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在思考和研究中掌握知识,获得能力。

  2.形象模式

  教学过程为设景——生情——投入——知能并获,创设生动形象的场景和情景,使学生自然而然接受教学内容。例如在音乐欣赏课中,可先将欣赏作品主要情节和情景氛围进行设计,并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作品的风格、作曲家的意图,教师再稍加讲解即可;也可让学生根据感受到的音乐情景进行表演,锻炼学生的主动性和思考能力。

  3.合作模式

  教学过程为诱导——共鸣——探讨——获得共识,教师先在基础知识之上诱导性地提出更为深入的问题,和学生进行讨论,并获得共识。学生与教师之间互相沟通,融洽合作,有助于帮助学生抓住瞬间灵感,进一步提高兴趣。

  4.潜在模式

  教学过程为暗示——渗透——移情——得到熏陶,将课程的目标潜藏于教学之中,渗透于模式中间,使各种教学目标交叉,具有感应力和移情作用。⑦教学方法的运用并不是单一的,是不断发展的,它的最终目的在于取得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科学掌握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之间的关系

  思维方式主要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两种,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在进行创造性教育中,应科学掌握二者的平衡。在注重形象思维的同时,绝不能走极端,音乐是表达情感的,但绝不是非理性的自我发泄。综上所述,当我们强调把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置于领航地位的同时,绝不是忽视音乐知识和技能的训练,真理超越一点,便成谬误。结语在21世纪的教育旅程中,面对全面素质化人才培养的目标,我们将面临着新的教育理念的挑战。在高校音乐教育中,能否突破传统教育的局限,引入思维科学,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对改革现有的专业音乐教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有关音乐论文15

  摘要:我国的素质教育不断发展,在教育教学领域开始融入素质教育。中职职业教育主要作用就是为我国社会输送各个方面的专业技能人才,因此学生的职业素养也是非常重要的。中职素质教育当中音乐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本文主要对中职音乐教育对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积极作用进行论述。

  音乐是中职教学中的基本课程,属于素质教育的一个部分。学生可以将音乐当中的魅力进行感受,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思想和情感,让学生去认识和感受生活,帮助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可以得到全面的发展,具备职业素养。中职学生具备独特的个性特点,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对于新事物具有强烈的追求,学生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获得支持和鼓励,中职音乐课程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学生培养职业素养,为未来的就业奠定基础。

  1.中职音乐教育对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作用

  1.1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人生观。音乐教育属于一个系统工程,这其中包括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以及对音乐的鉴赏等。音乐教育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在身边进行讲解和引导。针对当前的艺术课程,音乐教材当中的歌曲和乐曲都具有很强的音乐情感,需要学生认真的体会。音乐的学习不应该受到教材的限制,教师可以将优秀的音乐作品向学生推荐,通过良性互动,使学生产生对音乐的鉴赏和审美能力,让学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感受到崇高精神和情感。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1.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中职教育可以为我国社会培养专业性的人才,自身的责任和使命非常重大。中职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培养合格的中职毕业生。中职学校对于生源并没有什么门槛,因此中职学生普遍缺乏综合素质。这样一来,学生就会缺乏自信心,对于学生的人生发展具有不利的影响。利用音乐教学,让学生勇敢的开口唱,锻炼学生的胆识,通过开展音乐比赛,让学生积极参与进去,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1.3培养中职学生的综合素养。音乐作品传承者人类优秀的文化,音乐作品内容非常丰富,题材也是非常广泛的,包含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华。学生通过音乐教学,可以领略到多彩的世界,扩宽学生的事业,音乐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内容也非常丰富,音乐也是一种沟通的方式,可以让人们对彼此进行了解,教师向学生对音乐的内涵进行拓展,将音乐的魅力散发出来,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让学生了解各种文化,将自身的视野进行拓展,使学生具备综合素质。

  2.中职音乐教学有效开展的具体措施

  2.1明确定位。当前很多中职学校的办学理念等各个方面都仿照高中院校,这样一来就会导致中职院校对自身进行明确的定位,只是盲目的效仿其他学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实际情况没有进行有效的结合,因此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因此要想将中职音乐教学对于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作用发挥出来,学生全面的素质也无法得到发展。因此中职院校要将自身的定位进行明确,以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为基础,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有效的提高。

  2.2利用多元化的课程。一些中职院校对于音乐教学不够重视,与此同时,也不够了解音乐课程。中职学校开设的音乐课程内容和形式普遍比较单一。

  2.3将教学方法进行丰富。中职院校的音乐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普遍都是采取音乐欣赏的形式,知识将简单的有关音乐的知识进行传授,对于教学目标更加重视,学生自身的音乐创作潜能没有得到激发,学生对音乐无法产生兴趣,在音乐学习当中,学生也没有学到相关的审美方法。长期利用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和欣赏音乐方面就会缺乏积极性,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要求也无法得到满足。因此需要将教学方法进行丰富,不仅要向学生讲授音乐理论知识,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于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农内心深处热爱音乐,自发的去理解音乐,将音乐当中的丰富情感进行理解,促进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2.4选择合适的教材。当前我国的中职院校并没有将教材进行统一,这样一来,中职音乐教育就无法将自身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相关的教育也具有很大的不方便,音乐教师表示不知道从何教起。因此要将各个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的考虑,选择合适的重视音乐教材,与此同时,需要在实践当中不断将中职音乐教材不断丰富和完善。音乐教材在选择或者编写的过程中,对其审美需求需要给予高度的关注,利用一个优美的音乐作品,可以将学生的音乐知识进行有效的丰富,还可以使学生自身的音乐技能进行提高,与此同时,还会提升学生的思想内涵,在学习的过程中,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其精神品质进行有效的升华。

  通过以上综合的论述,对中职音乐教育进行全面的论述,中职音乐教学具有很大的优势,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有关音乐论文】相关文章:

音乐论文提纲怎么写08-18

有关音乐实习报告范文03-19

有关音乐英语作文高中01-04

有关音乐作文7篇06-05

有关音乐作文9篇04-23

音乐浸润我心-有关音乐的作文800字11-16

有关小班音乐教案3篇12-29

有关乘着音乐的翅膀作文11-22

有关音乐的作文(15篇)09-07

有关音乐的作文15篇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