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时间:2022-06-02 08:09:04 论文 我要投稿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15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15篇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1

  一、转变观念,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教育教学的规律表明,学生要想学到知识,师生关系是否融洽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古人云“亲其师,重其道”,只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转变过去教师高高在上的姿态,深入到学生中间,主动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历史基础情况,特别是对于那些在历史学习方面比较困难的学生,更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爱,使学生感受到教师深厚爱意。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在课前几分钟,与学生主动进行交流,当然,交流的内容不仅仅是历史内容,可以涉及当前的时事新闻、学生的兴趣爱好、学校的各种活动等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和蔼和亲,为历史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此外,教师要提高师德修养,做到为人师表,处处模范,使学生从内心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还要不断提高业务教学水平和能力,通过教学活动的良好开展,使学生感受到教师教学水平的高超,从而从内心敬佩教师,尊重教师,也为学生历史水平的提高增强内在的动力。

  二、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初中历史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历史知识和思想渗透到了各个学科中。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教师要以新课程改革理论为指导,为学生提供自由、宽松、开放的发展空间,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好预习。这不但需要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还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改变以往灌输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确定研究的对象,精心设计自主探究的过程,搜集和处理信息,最终解决问题。在学生自主探究的时候,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及时为学生提供所需信息,做好学生的合作者和指导者。由此可见,自主探究活动中,在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需要教师及时调控和指导。通过自主探究,学生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获取的知识也更深刻和直接,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努力发掘学生潜能

  (一)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呢?第一,小组搭配要合理。教师要让学生在小组内互帮互助,相互协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第二,教师要适时点拨和调控。教师要深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和学生一起合作、探究。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学生站在一个起跑线上,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打成一片,和学生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第三,在以往教学中,教师往往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学生只是观众,导致有的学生认为教师不够重视自己,逐渐产生消极思想,成绩呈现下滑趋势,甚至有的学生和教师产生矛盾,在课堂上故意捣乱,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这些现象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所以转变教学观念势在必行,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教学,给学生创造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

  (二)指导学生听课方法和技巧

  课堂是学生举疑解难的主要场所。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方法和习惯很重要,学生可能接触到的历史教师在教学方面各有特色,因此历史教师在接受新的班级的时候,需要有一个适应到默契的过程。 了解学生,关键在于思想上和情感上的沟通,通过多方面的交流和沟通,学生了解到了教师的教学特点,教师也了解到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要适应不同类型的学生,适应成绩优秀的学生,适应学习困难的学生,适应学生的基础,适应学生的个性,最为关键的要适应学生已有的学习习惯。此外,教师也要放下身段,让学生适应自己。教师和学生相互适应的最高境界就是彼此产生默契,教师能从学生的表情、神态中读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能从教师的动作、神态中体会到教师所要表达的信息。营造默契的教学氛围是历史教学的难点,它要求教师具备广泛的知识,民主、开放的教学观念,调控课堂娴熟自如,思维灵活、敏捷。

  (三)创设辩论的学习环境

  学生围绕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辩论,不但能有效复习旧知识,还能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能还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讨论历史问题,能够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历史现象,分析历史问题。比如,为了让学生全面地认识秦始皇这一历史人物,就是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先让学生自主借助资料或者上网查找资料,激发他们探究历史的兴趣,使他们对历史人物有更深刻的了解,这比教师单方面的传授效果好得多。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的作用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它以直观、形象的特点,为学生呈现了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历史教学内容,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大大提高了学生兴趣,解决了传统教学中不易解决的问题。比如,在教学《三国鼎立》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把《三国演义》中的一些人物,曹操、刘备、孙权、董卓、吕布、周瑜、诸葛亮,一一呈现给学生,这些人物神态各异各具魅力,学生通过重温这些鲜明的历史人物,联想到了三顾茅屋”“火烧赤壁”“草船借箭”等片段,这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观赏中体会到了历史的乐趣。当然,有效的历史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认识事物的表现现象,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感性的现象进行理性思考,认真观察,从而发现历史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以及所产生的影响。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2

  对于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来说,“知史”方能“知兴替”。对历史知识进行学习,不仅是课标对初中生提出的要求,更是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祖国的兴旺和发达对未来祖国接班人提出的要求。对初中生进行历史教学,教师需要在课改的辅助和学生的特点相结合的探索之中,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初中历史的教学现状概述

  初中生正处在人生的重要阶段———青春期,这一特殊时期的个体普遍存在叛逆、个性等特征。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接话茬展示自我、对教师的教学产生质疑等现象,导致教师的教学效率无法取得显著的成果。因此,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发展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工作,利用学生主观所认可的方式对青春期的学生进行有效的历史教学。现行的新课程改革是初中历史的教学背景,新课改为提高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成效提供了诸多助力,如合理的教学目标性、广泛的教学内容、新颖的教学方式、完善的教学设备等等。初中历史教师在提高自身教学效率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新课改的助力来展开教学工作,促使学生在良好的背景、有效的教学中不断成长。

  二、初中历史的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行为主义教育学派的学者多对学生所处的教学环境予以关注,他们认为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对其学习行为产生影响,基于此观念行为主义者多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行为进行环境因素的分析,以期能够通过实践探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进而促进学生学习的发展。因此,历史教师若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有效性,可以在自身教学工作中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促使学生在环境的潜在影响下提高自身的学习成效。例如,在对“秦统一六国”这一部分进行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秦国在统一过程中的领土动态变化,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领土动态变化视频中感受秦国大一统这项事业的宏伟性,在深刻理解相关知识的同时激发自身的爱国情怀,在认知和情感均有所提升的同时促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获得长足的发展,达到高效教学的目标。(二)利用高效课堂的构建促进学生历史学习的发展。新课程改革为推动教师教学有效性的发展,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策略———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在自身的课堂教学中利用有限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无限的发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笔者认为这种无限的发展就在于使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以此使学生获得长足的进步。历史教师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之中,可以利用探究式教学来推动学生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的发展,并使学生在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提高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可以利用问题串教学来促进学生思考能力、学习能力的提升,并使学生在自主的思考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历史学习水平。高效课堂的构建离不开教师对有效教学方式的实践,历史教师需要在新课改的推动下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探索能够推动高效课堂构建进程的有效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在高效的课堂教学之中不断提高、不断成长。(三)利用课余时间的丰富活动提供实践探索的机会。青春期的学生大多希望在学习和生活中展示自身的优点与特长,渴望获得他人的认可与赞美,据此我们可以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拥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之中,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学生在学完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后,我们可以为学生组织一个百家争鸣的活动,让学生根据自身所感兴趣的学派自由结组,利用课后时间搜集大量的相关材料,在百家争鸣时根据“本派”观点与其他学派进行讨论;再例如我们在讲完活字印刷术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印刷活动,要求学生利用小刀对橡皮泥进行雕刻,再利用刻好的橡皮泥进行“印刷”,使学生在动手活动中对古人的智慧结晶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

  总之,为学生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在对理论知识进行实践运用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有更高程度的掌握,还能够使学生在展示自我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综上所述,历史的学习对于塑造学生的完善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在初中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常因自身的发展特点而使教师的教学工作效率有所受限,因此教师需要将教学工作建立在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促使学生在生理心理共同发展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历史学习效率,进而推动历史教学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冯东生.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策略初探[J].中国教师,20xx(s2).

  [2]钱斌.突出学生主体培养学生能力:浅谈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的途径[J]成功(教育版),20xx(9):21-22.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3

  一、充分调动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探索学生兴趣

  目前,积极性对于人们办事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时候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一样东西会得到更多的知识与收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角度看,学习积极性通常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认真、紧张、主动与顽强状态。作为学习积极性的一系列心理现象,都与学习需要直接相连,受制于学习动机。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

  在历史课堂上,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可以引用赞美品格、充满激情的名人名言,能使他们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在教学吉林省古代民族和民族政权的时候,可以引用讲各大族系发生的小故事来加深学生对吉林省古代民族和民族政权的理解。这样不但可以传授了知识也让学生了解一些相关方面的知识。

  二、采用分组讨论,设立游戏小组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过程,现如今,我们的生活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沟通,而在课堂上采用分组讨论则给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对历史的看法。这样大家可以互相学习、相互帮助,在课堂上会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设立游戏小组则是在枯燥的课堂里增添一些欢乐的氛围,游戏可以使学生在欢乐的氛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加深学生之间的友谊。我认为:“动如脱兔,静如处子”是对这样的学习课堂上学生们最恰当的形容。在学习中,我们应该乐学,就如孔子所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快乐的学习不但会使学生记得牢固而且也会让学生爱上学习,所以我们要充分培养这种学习思想。

  三、课后总结,回顾课堂内容

  课后总结是学生们对课堂知识了解多少的一种反馈,也是对老师课堂教学的反馈,所以课后总结是非常重要的,现今,任何场合都需要总结陈词。课堂上老师应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给学生们概括一下一节课的内容,把每一节课的内容穿针引线,让学生头脑里有一个清晰地思路,这样就会提高课堂效率。老师也可以让学生概括在课堂上学到了什么、了解到了什么、对历史有什么新的认识和自己的看法。回顾课堂内容是整堂课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学生通过在课堂上知识的学习,然后用自己的理解概括出来,不但可以使学生记忆深刻而且也会让学生对历史的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对历史有了新的兴趣。

  总之,怎样提高初中生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关键的地方在于,老师给学生营造一个怎样的课堂氛围,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可以带动学生们的兴趣以及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历史课也是一门学生必须了解的课程,老师所起到的作用就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到知识,这对老师是一种考验,同时也是一种磨炼。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4

  摘要: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贯彻落实,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逐渐受到重视。历史作为初中教育教学的重要课程之一,为确保初中历史教学能够满足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应对初中就历史教学进行改革。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受学生学习能力、教师教学观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初中历史教学的改革并未取得显著成果,从而导致初中历史教学水平相对较低。基于此,针对新课标下初中历史的教学问题,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多方面对初中历史教学策略进行具体探讨,希望能为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水平做出贡献。

  关键词:

  新课标;初中教育;历史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是对传统教学政策做出的突破,也为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注入全新活力。然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因受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政策的长时间影响,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无法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导致自身定位不准确,进而影响到初中历史教学工作的开展。针对这种现象,初中历史教师应充分研究新课程标准,依据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推进历史教学的改革,以便确保初中历史教学能够满足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从而达到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水平的目的。

  一、改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1.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新课标的相关教学理念替代传统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传授学生历史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以便确保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能够得到全面提升。例如,在对“明朝君权加强”及其相关知识进行教学时,历史教师可针对教学内容,采用问答形式开展教学工作,即根据明朝君主专制及相关知识点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或是结合答题比赛激励学生答题,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历史知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可结合《范进中举》对明朝君主专制制度进行分析,分析《范进中举》的社会背景、人文环境等,利用情景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将《范进中举》编成短剧,在课堂上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理解文章的涵义,以此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以便在历史知识教学中,完成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教育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只能被动接收教学内容,而这种教学方式的长时间实施,逐渐导致学生对历史学习失去兴趣,即便教师讲的非常热烈,很多学生也无动于衷,从而导致学生的历史成绩得不到提升。新课标背景下,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无法适应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要求,历史教师应当对自身的教学理念进行转变,充分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和指导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知识,以此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以便确保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能够得到提升。例如,在对“中英战争”及其相关知识进行教学的时候,历史教师根据“中英战争”的相关内容提出问题,并结合辩论赛开展对“中英战争”的教学,针对提出的问题设定正反两个答案,然后将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以支持相同答案的小组为同一方,让两方进行辩论,如问题“中英战争爆发于林则徐虎门销烟之后,那么是否可将虎门销烟看作是中英战争爆发的导火线?”等。在辩论过程中,学生会主动查阅资料,深入分析“中英战争”相关知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中英战争”及其相关知识。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整合和归纳能力等综合能力和素质也能得到提升,对历史知识学习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对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也很有帮助。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历史知识的教学可结合历史故事单纯的历史知识学习相对比较枯燥,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标背景下,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历史教师在转变自身教学理念的基础上,也应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重视对课外历史知识的应用,灵活运用课内外的历史知识,结合具有趣味的历史故事对理论性的历史知识进行教学,利用对历史故事的生动讲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激发学生想要了解历史真相的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历史课堂教学,以便确保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能够得到提升,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所学的历史知识。例如,在对“贞观之治”及其相关知识进行教学的时候,历史教师可在课前查找一些与唐太宗李世民有关的历史记载和民间故事,如“玄武事变”“帝范教子”等,并在课堂上结合这些历史故事对唐太宗李世民及“贞观之治”进行全面分析,促使学生能够对盛唐文化有全面的'了解。同时,结合历史故事对相应的历史知识进行讲解,可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讨唐太宗李世民的品德及功绩,从而帮助学生更准确地了解“贞观之治”及其相关知识。

  2.重视对教学情境的构建和应用历史知识学习是一个相对比较枯燥的过程,对历史知识进行单独分析,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初中历史教学,基于对情境教学模式的应用,历史教师应重视对教学情境的构建,采用科学的方法构建适宜的教学情境,以便让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中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产生和广泛应用,结合多媒体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也逐渐成为教师的一种常用教学方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设备对符合教学内容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进行展示,据此构建适宜的教学情境,可实现对枯燥历史知识的生动讲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也很有帮助。例如,在对“戊戌变法”及其相关知识进行教学的时候,历史教师可实现查找一些历史资料,并要求学生在课前对教材内容进行预习,查找与“戊戌变法”的社会背景及人物等有关的历史故事或课外资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设备对查找的资料进行展示,或是要求学生对自己所查找的历史故事或课外资料进行分析,以此帮助学生更准确的了解“戊戌变法”及其相关知识,促使学生能够对戊戌变法失败后,封建中国所面临的紧张局势有一定的认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也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戊戌变法”有关的纪录片或影视剧片段,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对英勇就义时谭嗣同、康广仁、林旭等多名革命烈士的英雄壮举进行生动展示,以此呈现革命烈士的革命精神和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及思想道德品质,让学生在适宜的情境中更好地学习“戊戌变法”及其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思维,帮助学生更准确的理解所学的历史知识,更真实的把握历史事件,从而丰富学生对历史的认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标背景下,为了确保初中历史教学能够符合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应从多方面对初中历史教学进行改革。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初中历史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现代化教学理念开展历史教学工作,充分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对知识和素质进行全面教育,结合多媒体设备构建适宜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真正理解并掌握所学的历史知识,从而确保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和效率能够得到提升。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5

  摘 要:随着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推进与发展,教师应该在有限单位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整合教材,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结合新课改教学理念,就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浅谈几点思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课堂教学;学习效率

  记得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过一句话:"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这种"少教多学"的教学方法,是历代从事教育的工作者所追求的最佳教学效果,我认为这种孜孜不倦所追求的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少教",又能让学生"多学",也是我从教以来一直坚持的教学理念。

  随着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推进与发展,这种"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开始深深地扎根在我们教师的心中。有了这种新的教学理念,就该有新的教学课堂,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应该在有限单位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整合教材,因材施教。我认为有效率的"课堂"积累,势必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下面就我的专业教学环境——初中历史课堂谈几点拙识。

  一、历史课堂是学生心智得到发展、身心获得愉悦的场所

  营造学生适度学习压力,释放学生心智,激发其自身求知欲,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

  二、历史课堂是彰显教师个性、显现教师教学素养的舞台

  我们有一些教师认为新课程改革就是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来回答问题,且要求学生按照早已设计好的思路或答案来回答问题,课堂上越热闹越好,其实我不以为然。历史教改的关键是老师设计出优秀的教案学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允许学生存在不同的观点,且对学生中的不同想法,尤其是有创造性的主张加以表扬,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而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我记得在上《三国演义》时,就有学生提出:"既然诸葛亮那么聪明那么有才华,为什么不自己当皇帝,而要让别人当呢?"这个问题完全超出了我的预设。这时,教师应因势利导,组织学生讨论,教师适当补充,最终达到设疑、解惑的作用。教师还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扬长避短,充分展示教师自身积累的知识素养。教师采用自己喜欢并熟悉的模式,历史故事信手拈来,教学方法得心应手,老师也会有教学成功的成就感。

  三、历史课堂是师生和谐交流、互动共生的精神乐园

  创设历史课堂教学的良好状态,提倡构建平等、民主、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改变传统课堂的"一言堂"模式,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教学方案,做到能学不教,以学促教。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普遍存在差异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参差不齐,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需进行正面评价,以鼓励为主,让学生树立信心,勇于表现自己。现在很多学校一搞教学开放活动就强调一定要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且把它当作是否是一堂好课的标准之一。从表面上看,这节课形式上显得很赏心悦目,但我倒觉得这种课有点形式主义。我个人认为一堂优课,标准是课堂结构是否出新意,课堂提问的设计角度好不好,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有没有得到优化,是不是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地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学生有没有学以致用。例如,我在讲日本历史的时候,提问:大化改新时,日本比中国要落后得多,而现在的日本却成为世界超级经济大国,为什么?这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我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找答案,通过小组讨论,自由回答,学生纠正、补充,教师进行引导,从而完成学习、探究、深化的过程。

  四、历史课堂是构建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的桥梁

  历史是过去与现在永不休止的对话,是过去和现在有着某种深刻联系的一门学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遇到的很多问题,尤其是一些"热点"问题的发生,不是瞬间的,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在立足于课本的基础上,将一些社会现实中学生感兴趣的"热点"与课本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历史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那些自己能意识到的实际生活起作用的知识最感兴趣。如,在学习古代文明传播途径时,大家熟悉的阿拉伯数字却是由印度人发明阿拉伯人改造并加以传播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应注重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顺利地实现"链接",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历史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利用各种有效途径,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历史课堂是学生完成学业,发展智力,丰富情感,形成高尚审美情操的主阵地,教师应重视学生情商的培育,少些单向教育,多些互动教学,只要学生真正了解历史事件发生时特定的必然环境,就会有心灵的共鸣,从而自然而然掌握所学知识要点了,从根本上减轻教学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陈晓燕。如何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代中小学教育,20xx(07)。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6

  一、历史课本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

  (一)课本剧创作

  创作之初,要进行资料收集。课本是最先考虑的资料,但还需要课本以外的更多的资料来支撑,应鼓励学生到学校的图书馆、历史博物馆、网络上查找史料,首先确定编写课本剧的整体框架及故事的发展梗概,要符合剧本的特点,涵盖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方面,还应有戏剧冲突。有可看之处,吸引同学的注意力。另外,剧本的内容应符合历史的真实性,观点鲜明,实事求是。

  (二)课本剧排演

  课本剧在角色的安排时,要综合考虑,合理分配角色,注意外貌的相似性,气质声音等诸多方面也要考虑周全,这要求我们的老师或者学生导演能掌握演员的特点、技能,把有限的人员进行合理分工,提高同学们参与表演的积极性。排演期间,要求演员能对剧本有初步的了解,记住自己的台词,清楚自己扮演的人物角色的性格特点,注意自己的表情动作要符合人物的身份特征,配合默契,服装道具准备充分。(三)课本剧演出 课本剧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要适时导入,实际教学时要注意衔接得当。虽然课本剧能让学生更加直观有效地学习历史知识,增加历史课教学的趣味性,但教师依然要积极引导学生听课时注意力集中,善于思考。为了教学的需要,对于某些历史事件的理解,适时引入课本剧。让学生带着学习历史知识的态度来观看,而不是图热闹,看完之后,一无所获。

  二、历史课本剧在教学时的实用价值

  (一)使学生的知识掌握更有层次性

  编写课本剧的过程,也是学生研读教材,查阅资料,对知识进行不断概括总结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学生熟悉了历史事件,了解了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掌握了关键的知识要点,理清了历史事件的顺序,更直观地再现了历史事件和人物,思维更清晰,头脑中的知识结构更有层次性。另外,通过课本剧的编排,熟悉了课本剧的流程,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对历史的兴趣。

  (二)有利于学生对于难点的解读

  历史事件往往比较繁琐,学习过程中难免产生困惑,记忆也有相当的难度。而历史课本剧的恰当引入,正好填补了这个缺憾,把历史事件恰当穿插,对人物进行主客观评价,解决了平时教学中难以达到的实际效果,本来老师苦口婆心讲解学生都难以理解的知识,现在却在潜移默化中被学生接受,解除了学生心里的困惑,增加了对知识点的记忆,而且由于学生查阅大量的资料,知识面开阔了,从而更多地了解了历史的知识。

  (三)有利于合作探究的培养

  课本剧不可能由一个人或两个人来完成,而必须通过大家的协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编写过程中,大家通力合作,共同探究,正好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小组进行讨论时,学生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大胆构思,踊跃发言,言无不尽,使课本剧在不断修改中走向完善。课本剧让学生心往一处想,思维集中在对事件的整理和编排中,行动默契,感情融洽,切实起到了对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当然,历史课本剧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比较多,也许还会占用我们很多的课余时间,但能培养了学生的多方面能力,让学生对历史产生了兴趣,牢固地掌握了历史知识。历史课本剧是一种新颖直观的历史教学方法之一,与新课改提倡的合作学习的方法相吻合,还望我们历史教师不断探索,不断改进,进而提高历史课的教学质量。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7

  【摘要】初中历史所设计的知识范围比较广,这给学生带来很多的学习压力。但是随着社会信息化不断的发展,很多学校都采用了电脑辅助的教学方式,为此历史教师也可以利用影视作品借鉴的方式开拓学生的思路,吸引学生的目光,以此培养其主动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关于影视作品的论文

  随着新教改的开始,很多学校在教学方式上都有了新的突破。特别是在初中历史教学的方式上,传统观的教学方式只是死板的将知识传送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达不到预设的要求,为此教师让那个影视作品欣赏进入到了教学模式中。其模式及能够丰富教学的内容,还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到历史的发展和对未来的影响。当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其学习的质量自然就会提高。

  一、影视作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1.引导学生

  影视作品加入到初中历史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深入的了解历史存在的意义和发展的经过。因为历史课堂在传统的教学法学习中,学生经常会觉得课堂的气氛比较沉闷,而且知识点非常的难懂,所以在传统的教学中,历史教师耗费了很多的精力也没有获得很好的成效。自信息时代来临之后,网络和电脑已经进入了学校的主要辅助设备中,而历史教学则有效的利用的电脑网络的资源,将相关的影视资料分类给学生继续播放,以此达到引导学生学习方向的目的。所以,不难看出影视作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能够起到非常大的引导作用。

  2.突破难点

  初中历史教师在针对课程中的难点进行讲解的时候,都需要对知识点进行反复的强调,并让学生继续反复的背诵,以此达到对知识点的记忆,但是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感觉到压力非常的大,因为初中生学习中集中精神反复的对知识点继续背诵,会让学生产生逆反的心里,是成绩不断的下降。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了影视作品借鉴的方式,这种模式的展开吸引了学生学习的目光,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正确对待历史课程。而影视作品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利用影响和语音的方式突破知识的难点,让学生更加快速的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

  二、影视作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原则

  1.准确性原则

  所谓的准确性就是影视作品中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现在很多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与真正的史书记载和资源有很多的出入,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对历史的一种翻写,也是一种艺术的表现,为了能够让影视作品更加的吸引人,导演都会掺杂一些现代人的思想到影视作品中。相对真实性比较高的是历史纪录片,其还原的程度非常的高,但是观赏性却不能够吸引初中生。在以准确性为基础进行选择影视作品的时候,教师应该注意对作品的鉴定,再者在学习的过成中也应该将不可靠的影视资料进行剔除,避免让学生误解,最后,对于历史展现比较模糊的影视作品,可以寻找专家帮助鉴定,确定影视资料的准确性。

  2.适量性原则

  所谓的适量性就是在资料方面应该注意影片的精髓,画面不应该太多,避免占用过多的观看时间,所以在精选的影像中需要精确。

  3.针对性原则

  所谓的针对性就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有明确的目的和对象,想要做到有针对性需要做好以下两点,首先应该让影视作品与课本的内容相对,内容不能够偏离教材;再者,影视作品还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理解的范围,能够起到让学生对现实生活有正确的认识。

  三、影视作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1.利用影视作品提高教学水平

  历史教学的质量是否能够达到一定的高度,主要就是依靠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低。在初中历史教师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最大限度的开发教材的知识点,并利用相应的教学辅助让学生能够轻松的了解所学的知识。在初中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历史教师通常会利用相应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课程,其中影视作品的辅助教学就是历史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师将影视作品融合到教学中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首先这样的方式能够扩展教师的教学模式,在利用影视作品辅助教学能够开拓教学的思路,让学生扩大知识量;再者,利用影视作品能够吸引学生的目光,改变古板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兴趣。综上所述,合适的利用影视作品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影视作品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影视作品进行辅助教学,能够让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知识点,这样也呼应了新教改的相关要求和政策。在新教改的方案中提出过,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探究学生的学习能力,利用不同的角度观察学生的学习方式,并加强学生的自我探究力,以此提高教学的质量。为此,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充分的利用影视作品教学方式,将课程的设计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方式,并通过让学生欣赏影视资料让学生从中主动的去探究历史事件的发展,探究历史事件发生的意义。而且,在利用影视作品的时候,教师还应该正确的指引学生的思维,是其能够与课程的知识联系到一起,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并提高学生的成绩,学生还能够通过对影视作品的欣赏提高自身的求知欲望。

  3.利用影视作品让学生直观了解历史

  历史教学在初中课程中的地位比较重要,对历史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发展和世界的发展,并通过对课程知识的学习了解自身的价值。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直接影响到对历史形象的认知,这些认知不仅限于书面文字,而且在精神上的了解。为了能够提高学生对历史的认知,教师应该选择更加适合教材的影视资料,这样就会摒除传统单纯的文字性教学方式,使用影像性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认知。

  结语

  影视作品的使用是教学方式变革的重要表现,其在初中历史课程中的使用,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态度,让学生能够通过影响资料更加了解历史的真谛。但是,要注意的是历史教师应该在使用的过程中,注意引用的题材需要更加接近课程和知识点,让学生自行的对影视作品进行评价,以此真正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和学习的效率,真实的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莉.历史影视资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xx.26:98

  [2]石振宇.如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初中历史教学[J].学周刊,20xx(21):198

  [3]常梅.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方法探究[J].才智,20xx(7):81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8

  摘要:近年来,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条件下,微课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走入学校教学中,对推进历史教学方式方法的推进起着重要作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们越来越多的利用到课程进行教学。作为一种现代的先进的课堂教学方式,它是对传统的教学方式的补充,它使历史知识的重难点细节化,它便于传播知识,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此,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我们要善于创作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微课,积极转换教学模式,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下面我将对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微课进行阐述。

  关键词:微课;初中历史教学;应用

  前言

  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以在线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微课中的知识比较细化,讲解的可能仅仅是某个知识点或者某个教学环节,它不像实际课堂教学时间那么长,而且教学的容量比较小,避免了学生在学习时产生倦态情绪,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初中历史的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初中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从而助于他们掌握历史知识。

  1微课的特点

  微课具有主题突出、传播方式多样和使用便捷的特点。微课程的教学内容较传统的课堂教学精简,主题鲜明,学生易于理解易于掌握知识。微课便于学生使用,在线学习方便快捷,而且学生可以用手机进行相互传播讨论。

  2微课的开发对初中历史教学的意义

  2.1传统的课堂教学时间较长,学生在课堂上容易走神分心,而微课用时短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因为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只有二十分钟左右,过长的时间会使学生分心走神,学习效率未必高,微课主要是精细地讲解一些疑点、难点,不会耗费学生太多的精力,符合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学生在学习微课时能够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

  2.2微课是传统的教学方式的一种补充,能够起到提升历史教学质量、改革传统的学习方式的作用。微课能够使学生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交流,充分体现了教育的平等性。另外,微课技术有利于提高一线历史教师教育教学技术能力,比如使用视频处理软件的能力。

  2.3微课能够适于各种版本的历史教材,改变了过去历史教材版本束缚教学资源的状态,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微课便于师生索引资源,因为微课的讲解内容侧重于某一具体的知识点,微课是历史知识体系的标准零件。

  2.4应用策略2.4.1学校要支持微课教学,努力完善微课教学所需的器材。微课有助于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因为微课中教师注重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所以学校要支持微课教学,完善微课教学所需的硬件设施。2.4.2讲究细节,不忘突出重点。每件历史事件都是由当时的政治、经济等因素决定的,因此学习历史这门学科时不能光看历史事件的表面,要注重细节,对知识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深刻思考。历史教师创造微课时要学会对历史知识进行微处理,突出重难点,把重点难点分成若干分支,最后以微课的形式展示,对于一些不易形容的事件可以多展示些与历史事件有关的历史图片,这样事件能够更加直观形象的展现在学生眼前。2.4.3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初中历史教师在设计微课时要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而学生也要认真的学习教师所讲的内容并及时发表自己的意见,因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补充的,在相互促进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改进,学生也能够对历史知识理解的更加透彻,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提高,进而学习效率会得到大大的提高。微笑=课还可以用来帮助学生复习历史知识,历史教师可以把练习题设计到微课中,通过多种样式展示解答方法,使学生轻松的掌握多种解答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2.4.4将微课与课堂紧密结合。微课是传统的教学课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历史教师在设计微课时要注意将微课与历史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微课在现代教育中不断的发展,微课要想充分发挥它的作用离不开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内容,历史教师在设计微课时要注重借鉴历史课堂教学的框架突出历史教学的主题。另外教师要尽量将微课堂设计的生动有趣,比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动态的图片、视频等,增添微课堂情趣,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3结语

  作为一种现代的先进的课堂教学方式,它是对传统的教学方式的补充,它使历史知识的重难点细节化,它便于传播知识,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此,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我们要善于创作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微课,积极转换教学模式,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历史教师要善于创设微课,因为微课能够把历史知识渗透入多媒体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历史知识,同时,还能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乐趣。微课有助于推动历史教学实践迈上一个新的高度,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我们要努力探索微课在历史教学中应用的最优化的方式。

  参考文献

  [1]陈德康.微课能“翻转”高中历史课堂[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5年04期[7]陈阳.历史微课设计及立意———以人教版必修2“第一次工业革命”微课设计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年06期

  [2]薛菲.微课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中)2015年01期

  [3]李海军.“微课”不微见微知著———例谈历史“微课”的制作与实施[J].教育科学论坛2015年05期[3]闫涛中国历史“微课程”设计初探湖北省宜昌外国语学院2014,7

  [4]翟宏斌中学历史教学“微课程”设计探讨临潼中学2014,5

  [5]张永谦,杨茕杰.打造微课精品促进教育公平———中学历史“慕课”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14年02期

  [6]郑秋燕.浅谈微课的设计、制作及应用[J].海峡科学2015年04期[5]何成刚,代宁华,沈为慧.史学阅读与教学立意(上)———以“隋朝的灭亡”微课设计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年03期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9

  摘要:在历史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通过师生、生生互助互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能够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变“被动”为“主动”,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关键词:合作学习;历史教学;应用

  在历史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全面的辩证的分析和认识问题。目前,合作学习已作为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教学组织模式被广泛使用。本文现就“合作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尝试,谈几点粗浅认识,望同行指正。

  一、合理组建合作小组

  组建合作小组要和班主任进行协商,在课代表的帮助下,将不同学习成绩、学习习惯的学生的座位编排在一起,可以同桌前后4人为单位组建合作小组,每小组设组织人、主持人等,在不同学习任务中,角色可轮流互换,这样既保证了学习参考文献:任务的分工,又确保学习任务的完成。从而达到分层学习目标,又能使个人的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和彼此促进。

  二、发挥教师的作用

  (一)创设宽松、活泼的学习氛围

  宽松、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能够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激发学习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激发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诱发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合作学习小组的知识水平,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设计教学过程,创设自觉参与的课堂教学环境。合作学习更应努力创造一种“无拘无束的气氛”,营造一种学生能“自由呼吸”的环境,其意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其心智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捕捉创造灵感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二)体现主体性原则

  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是促使学生主动地发展、生动活泼地发展,让学生主动学习。只有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性学习的过程,才能使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成功学习的基础,只有学生主动学习,主动认知,主动获取讨论的内容,主动吸取他人积累精神财富,他们才能认识世界,促进自身发展。教师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实施“无错原则”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要适度地“宽容”,鼓励、帮助学生积极参与,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小组,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和爱护。

  (三)注重启发性原则

  在教师“启”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合作讨论而达到“发”,去获得知识和发展潜能,它继承了我国传统启发式教学的精华,即启而不灌、发而不乱、学思结合、循循善诱。“发”的基本形式是小组的讨论活动,既不是一般的培养思维能力,也不是抓不住问题实质的,形式主义的集体讨论,而是有一定深度的、系统的研究活动,讨论的本身就是一种探索,是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突出了发展学生智能这个重点。(四)适时评价,提高质量教学评价是关键,课堂教学能否有效落实目标,每个合作小组完成得怎样,也就是教师和学生都要有个很好的评价。因此,抓紧教学评价,是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

  三、课堂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

  课堂合作学习的形式是多样的,主要有讨论、故事会、小制作、看图分析、历史短剧等活动。其中讨论是合作学习的最主要形式,所谓讨论式教学,就是通过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在商讨或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完成教学目的,形成结论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正确运用“讨论”即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唤起学生的自我意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使学习过程充满诱惑、新颖与回味,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品质和心理素质,加深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提升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如讨论:“春秋战国为何会出现诸子百家?”通过讨论,集思广益,学生从经济政治教育思想社会多角度分析,得出结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四、课外历史兴趣小组的合作学习

  首先,教师要选择历史研究课题,或由学生自拟,但课题必须要有价值性和可操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合作和分析能力。其次,分组活动,拟出研究计划,分配每个成员在子课题中的主要责任。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图书馆、书店和上网查找资料,还可进行社会调查、人物访谈、参观访问等)搜集资料,注意资料的真实性,互相之间要进行信息的交流和汇总,做到资源共享。再次,辅导学生如何撰写小论文和调查报告,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形成小论文、调查报告、经验总结、墙报等形式的书面材料。最后,成果的展示交流和进行结题的答辩、成果的鉴定和评价,应注重对学生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以及情感态度、探究欲望、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对优秀小组进行表扬,强调协调性和互助精神,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有利于语言能力的提高,也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实践证明:开展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参与交流的学习空间,相互切磋,共同提高。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变“被动”为“主动”,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历史素养。合作学习又增进了学生的团结协作,通过交流、合作还有助于学生学到获取各种知识的方法,对学生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是极为有利的。课外历史兴趣小组的合作学习对学生发展有利,又促进教师素质提高,是一种成功的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10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1)合理构建合作小组。合理构建合作小组,对班级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组。分组时候需要注意小组规模,规模过小难以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规模太大则人数太多,不利于全面发挥学生作用。老师需要按照学生的性格特点,对不同层次不同特质的学生进行组合。6人左右的人数是最为合适的,为相互合作奠定了基础,形成上中下互补,性格上讲究动静相宜。这样才能够为小组展开竞争创造了一个公平的条件。合理地构建合作小组,需要教师紧密地结合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集合学习情况进行分配,这样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2)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明确分工各施其职是小组有序进行的基础,小组成员需要有明确的分工,才能够发挥各自的作用。小组成员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因为分工的不同,要做到能够相互支持配合,同时能够承担个人责任,这就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积极地参加到合作学习中去以后,才能够有效地提升学习的成效。小组成员的分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位同学需要担当不同的角色,同时轮流担任,这样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得每位同学都有提高的机会。

  (3)指导培养合作技能。小组学生的良好的合作技能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基础。开展小组学习,需要充分认识到小组学习的功效,落实团结合作的意识。还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学生合作技能进行指导。例如,怎样去向合作伙伴提问,怎样辅导同伴,怎样分配学习任务等。这样才能够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

  (4)精心设置学习内容。精心的设置学习内容是进行小组学习、提升学习效率的重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需要合适的教学内容进行辅助,没有必要的讨论内容,则很难达到小组学习的效果。教师需要根据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内容,选择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将学生带入合作情境之中去,才能够使得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共同探讨、合作学习。例如,对知识进行整理构建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让小组成员通过互评、互检以查漏补缺,达到综合提高的目的。(5)教师引导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的效果与教师的引导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小组学习进行的过程中,教师的职责是进行学习的引导,引导学生成为交换思想的参与者。老师的主导作用要贯穿小组的设置、任务选择、教学全过程。教师不仅仅是学习活动设计上的掌管者,还是教学活动控制方向的主要承担者。教师需要做好对教学的引导,这样才能够发挥出小组学习的作用,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二、结语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小组学习能够调动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具有积极意义。历史与社会教学能够促进学生人格以及价值观的形成,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提升历史与社会教学的质量,达到新课标的要求。鉴于小组学习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老师只有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制订合适的小组学习计划,才能够促进历史与社会教学功效的发挥,满足新课标的要求。教师从多方面入手,小组合作学习才会高质高效,历史与社会教学才会焕发出勃勃生机。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11

  一、初中历史开展情境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师观念上对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不认同

  情境教学能够有效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思考表示认识,但是表示情境教学会分散学生注意力,情境教学使得学生的关注点聚集在同伴交往上,而严重削弱了学生关于历史史实的记忆。在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观察中发现,教师对于情境教学的设置大多局限在一些内容较少、较简单的课程,是作为历史教学的一种调味品或者说是对学生前期认真听课的一种奖励。一些教师还简单地将情境教学理解为情境问答,例如,一名教师陈述,在科举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问题提问,范进中举需要参加哪些考试,需要读哪些书,学生通过读书回答问题,教师认为这就是情境教学。也就是说,一些教师在观念中将情境与教学内容相分离,将情境与学生主动性相分离,导致情境教学在开展过程中出现形式化特征。

  (二)初中历史的情境教学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背景下的情境教学,旨在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以问题情境为支架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自主思考,促进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将情境教学的主动权控制在自己的手上,学生只是简单地跟着教师的步骤,进行课程内容的复述,并没有展开关于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思考。在初中历史的情境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形式化地给学生几分钟的讨论和思考时间,然后开始点名,由学生个别回答,而对于扩展性理解的情境问题大多数教师自己讲解。可以看出,在这样的情境化教学中,教师仍然处于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仍然是以教师的思维为核心,以教师的讲解为主要形式,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没有自我思想,没有自我思考,更无法借助历史经验促进自己的成长和对现实问题产生独特借鉴。

  (三)情境问题的设计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

  情境教学是贯穿整节课堂的,包括导课、教学和课后作业的设置,其核心是情境问题的创设。通过对教师的问题情境的反思发现,教师在导课过程中并没有通过讲故事、旧课回顾等情景问题设置的方式起到引领新内容促进学生思考,大多停留在语言上的承接。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设计,只是对课文基本内容的设计,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在课文中找到固定答案,并没有涉及知识理解,例如在讲到老子和孔子思想时,教师设计的问题是孔子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内容有哪些,老子的思想核心是什么,关于孔子思想研究的是什么问题,老子思想研究的是什么问题,二者有什么共同之处等需要学生讨论和思考的问题不曾涉及。

  二、初中历史有效开展情境教学的策略

  情境教学的目的是以情境的教学活动为支架,引导学生展开关于教学内容的自主学习,也就是说教学内容的学习是融合在情境的教学活动中的,情境教学的课堂中没有脱离情境活动的教学内容,也就是说教学内容完全是学生在解决情境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的,不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例如,在《昌盛的秦汉文化》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以PPT的方式展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关于秦汉文化的展示引发学生关于秦汉文化的感性认识,然后教师设计问题为什么表演者手上拿着竹简,是用来干什么的?教师作为导游,以PPT画面的展示带领学生了解秦汉文化,观察纸的演进过程,在秦汉之前大家把文字写在贝壳、骨头等上,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道具拿上来引导学生把名字刻在上面,学生用圆规刻字,有的学生开始反映刻的看不出来,有的学生说字的笔画不好写,教师让学生搜贝壳名字的过程中贝壳还出现了损坏,学生从中理解贝壳的不易保存和不方便。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纸的原料,想象纸的出现,是通过麻的初加工,纸质粗糙,有的学生说颜色像现在的烧纸,学生理解纸的改进需要对纸的颜色和纸的粗糙度进行改进,教师通过纸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在这节课中,教师将教学内容完全融入情境教学活动中,学生在观察、感受,在动手创造的过程中体会纸的演进过程,学习新课程内容。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12

  最新通过的初中历史新课标(20xx年版)中明确指出:“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的历史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现状却是历史学科日益被弱化,在农村学校,这种现象更突出。现就结合教学实践,就这些困难及其形成原因、解决对策进行分析,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困境及其形成原因

  1.学生因素

  农村学生在上初中之前几乎都未曾专门接触过历史知识,很多学生都是把历史当成一门“副科”来学的。因此,课前不预习、课上不认真听讲、课后不复习,甚至不做作业、不看书、不记最基本的知识点的情况非常普遍。学生的历史知识面过窄,除了课堂之外,很多学生的历史知识都是从所谓的“历史穿越剧”中获得的,这更增加了历史教学的难度。

  2.教师因素

  教学中,教师总是习惯于“高屋建瓴”,一开始就以中考甚至高考的标准来组织教学,使教学设计严重脱离学生实际,再加上教学方式单一等因素,致使初一的新生刚开始接触历史课便感觉困难重重,甚至有些学生会“知难而退”。

  3.学校因素

  学校层面也存在不重视历史课的问题。历史课基本都安排在下午,时常被学校的各种活动占用;有些老师甚至在历史课上叫走学生去完成落下的“主科”作业,这就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历史课是副科的思想”。

  4.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很多地区的中考中,包括历史在内的“小四门”所占的分值很少,有些地区甚至不考历史。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多数家长反对孩子在这门课上花太多的时间,加之地处农村,条件所限,孩子们普遍缺乏从课堂以外获取知识的意识。

  二、对策

  1.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专业素养,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

  历史学研究成果在不断更新,教师应时常关注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并在教学中引入这些最新成果。例如,在人教版20xx年七年级新教材中,对秦始皇统治的特点用了“急于求成”这样的观点;“民族融合”也改为“民族交融”;司南由“战国发明”,改为“汉代发明”;火药开始用于军事的时间,由“唐代”改为“宋代”……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学科知识,才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不仅自己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更应该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和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的负担。

  2.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手段

  尽管新课程标准已经实施很多年了,但很多教师依然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上满堂灌,课后布置大量作业,致使学生的厌学和畏学心理不断加重。

  3.采取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要想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首先要让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课前三分钟,由学生讲述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历史上的今天”,以此引导学生在课后查阅历史资料,丰富课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结合历史事件组织一些集体活动,例如:重大历史事件周年纪念活动,历史名人诞辰周年纪念等。既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又有利于提升历史学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3)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历史纪录片,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鼓励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参观历史遗址或博物馆,近距离感受历史。

  4.积极与家长沟通交流,向教育主管部门建言献策

  一方面,初中历史教学虽然面临很多困难,但是历史教师绝不能因此而妄自菲薄。除了要想方设法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外,还要多与家长交流,让家长认识到学习历史的价值不只在于中考考多少分,更在于能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另一方面,通过有效途径向主管部门建议,中考中适当增加历史学科的比重,以中考的导向性作用引导家长、社会重视历史等所谓的“副科”。初中历史教学所处的困境不是短期内形成的,要解决这些困难,还需要各方坚持不懈地共同努力。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13

  一、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学校及教师对历史教学缺乏正确认识。就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而言,很多学校未能正确认识初中历史课程,认为历史课程在初中阶段仅属于辅助内容,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并不重要。这种认识使很多学校及教师忽视了历史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投入较少,很多新型的教学方法及理念未得到较好的应用,最终造成初中历史教学效果不理想。其次,历史课程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课程体系建设属于关键内容,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当前初中历史课程体系建设情况不理想,在教学方面仍以课本为主,教学内容及教学设备比较缺乏,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内容比较单一、片面,很难学到丰富的历史知识,必然影响学生历史知识水平及能力的提升,对初中历史教学发展不利。最后,教学方法比较落后。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中,教学方法都属于关键影响因素。新课程改革标准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仍选择传统的讲述式、记忆式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述、学生记忆为主,很多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如探究式教学、问题教学、分组教学等均未得到应用,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策略

  1.创新历史教学理念。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为了改善历史教学现状,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对历史教学的重视,重视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整体素养及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进行历史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重视历史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历史素养的培养,教师应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保证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及空间进行思考,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思维能力,使初中历史教学能够得到更好的效果。2.创新历史教学内容。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创新历史教学内容,改变以往单纯讲解课本内容的教学方式,积极融合更多的新知识及新内容,使历史知识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大跃进”相关知识时,课本对于这一方面知识的介绍相对较少,导致学生对这一方面的内容未能较好地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将其融入教学中,使这一部分的历史知识能够更加丰富,使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事实,提升历史认识水平。3.创新历史教学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属于关键因素,对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改变以往讲述式、记忆式教学模式,运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实现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可选择探究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具体方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进行探究,最终得到结论。这样一来,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初中历史课本中,涉及很多历史改革,如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以及近代历史上的土地改革等,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这些改革进行分析,分析其失败或者成功的原因、意义,同时还要分析对当前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学生自己进行探究,能够更好地认识这些改革,并且实现历史知识的实际运用,从而使学生的历史素养及能力得以提升。

  三、结语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为使实际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及现代历史教学实际需求,一项必要的任务就是对历史教学进行创新。教师应当在新课程改革的引导下积极探索,选择有效的方法及途径实现历史教学创新,促进历史教学进一步发展,更好地培养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碧金.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方法的探究[J].华夏教师,20xx(11).

  [2]曹文华.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创新与实践[J].考试周刊,20xx(37).

  [3]孙维昭.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方法的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xx(12).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14

  摘 要:分层导学是倡导有效教学的重要模式之一,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利器。如何让分层导学落到实处,导学问题的设置显得极其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教师是否能够让全体学生迅速主动地学习好本节课的知识点,真正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也关系到"分层导学"六个完整环节的落实效果,进而关系到有效课堂的真正落实。因此,可以说导学问题的设置直接关系到整个课堂的成败。

  关键词:"分层导学";导学提纲;导学问题的设置

  在游惠松先生《持经达易,成就立人》的精神中提到:"要求教师做到凡学生已理解掌握的内容不讲,只对学生迷惑的问题针对性地讲解,且做到言简意赅,时间用得越少也好(建议初中少于10分钟)。"该精神非常明确地指明了教师需要高效地引导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学生所困惑的知识点,精益求精,大胆取舍,促成学生主动性的生成。同时,该模式的执行也可以避免传统教学中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当然,如果能把握好"该讲的讲,不该讲的不讲"这一原则,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课程内容的需要,教师不一定要死守10分钟的限制。总的来看,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十分钟"看起来很少很短,教师上课貌似轻松,但真正的"分层导学"课则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大量而充分的备课准备。特别是对导学提纲和导学问题的设置更是要精益求精。为了能在短时间内达到高效课堂,并避免重复性讲解,我们往往将导学提纲中的问题与重难点精讲中导学过程中的问题结合起来,甚至问题基本一致。导学提纲为导学过程中的问题做好基础铺垫,导学问题是导学提纲中的再次深度提升。我们往往将一些导学提纲中较难的题目放置在重难点精讲中来导引、精讲和提升。

  以下就对导学问题的设置过程和要点做一简要分析。

  一、在设置导学问题前吃透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学情分析,做好"分层"

  将学生进行分层,大致分为A、B、C三大类学生:A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极少让教师担心,他们常常一点就通,能迅速地掌握知识点的内容。对A类学生需要有拔高、发散性的问题指导他们自主学习,最重要的是需要燃起他们的兴趣点,增强发散思维的培养,这样就可以让他们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B类学生学习能力中等,能较好地掌握好基础,但是由于学习习惯等各种原因,他们常常会遗漏或没办法跟进较高层次问题的思考,对B类学生需要做的就是多做情感教育工作,大力鼓励,并严格要求,督促这类学生向A类学生看齐,为他们找好学习的竞争对手和帮手,要求他们从多角度去认识和吃透教材,夯实基础,扎实提升。C类学生基础较弱,学习习惯极差,对教师的依赖程度极高,需要教师的辅助较多,是教师需要多花心思的群体,掌握好学生的具体情况后,再研究导学问题的设置。高效的课堂往往是在分层的基础上进行导学的。

  二、针对三个层次的学生,将导学问题进行有步骤地分层

  我们习惯将问题的层次分为:基础题、中等难度题、较高难度题三类。(1)问题应从C类学生入手,从基础的问题讲起,分层导学的问题就必须首先确保将课堂的基础内容让全体学生高效地掌握,基础的知识问题不能设置得太难,必须让全体学生,特别是让C类的学生能容易掌握。(2)设置中等难度题目,激发B类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大力鼓励,引导B类学生参与进来。(3)设置较难题目,主要针对A类学生,在引导A层学生思考时,不是意味着将B类和C类学生抛在一边不管,而是在A类学生的启发和带领下一起融入进来,让B类的学生也能透彻理解,让C类的学生也能大体明白。对待学,我们不能"一刀切",一个标准做到底是错误的,学生的差异性的客观存在要求我们尊重教育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每个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特性快乐学习,并达到真正的提高。

  三、精心设置和落实导学过程,让三类学生都得到兼顾

  1.导学过程应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

  初中生的内心是充满求知的世界,他们对很多事物都很感兴趣,但是往往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因为知识的枯燥无味,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没有任何高效的学习动力。当然,设置的问题需要注意几个方面:(1)不能离题万里。(2)容易理解,适合切入知识点。(3)能起到激起学生兴趣的作用。()(4)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5)鼓励学生创造性的答案。

  2.导学要适时抛砖引玉,举一反三

  对待知识点不能仅限于定性思维答案或者教材只要求的内容。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加入发散思维的问题,大胆鼓励学生将知识点及时运用、扩展、升华。教师在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时,不要过分地限定死答案,而应当适时抛砖引玉,举一反三。如此,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得到较为全面而迅速的提升,而不会过分依赖教师的讲解和答案。适当时机促成学生思维的发散与飞跃,是有效教学所必备的,也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在综合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学习情况,不生搬硬套答案,让学生自主、主动去摸索答案,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充分的肯定、大力的赞赏,并逐渐地教会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历史背诵的知识点较多,教师可以将难的知识点降低"难度",辅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让学生易于接受

  太难的知识点,一大部分学生会难以接受,特别是C类学生更是如此。而难以接受的知识点是不可能让课堂达到高效的,因此,对难的知识点,教师需要给知识点降低难度。让学生乐于接受。如,巧妙地设置记忆方法,可以减轻学生记忆负担,提升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也增强了导学问题的落实程度。

  4.导学过程应设置能让学生及时领悟的衔接问题,并及时获得成功

  如何让学生感兴趣之后,继续探究知识,同一个知识点,有些学生有能力继续探究,而有些学生则到中途便浅尝辄止,而后者往往是知识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如何能让这些学生更进一步地提高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呢?我想就是要让这些学生及时获得成功,及时享受成功的喜悦,而且这种喜悦是他经过自身的努力后而获得的快感。因此,教师在讲述知识点的过程中,应该要让成绩落后的学生不断地感受这种喜悦。如此,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不会减弱。

  5.巧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导学过程

  在导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往往可以使学生兴趣不减。在讲世界史的过程中,经常运用多媒体放映一些小纪录片(时间5分钟左右为宜),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内容,还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学生没有经历过战争,如何对待战争,如何珍惜和平,学生是较为不理解的。甚至有些学生想法天真,会问教师"为什么我们不战争"等较为不成熟甚至出格的问题。但是运用多媒体往往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比如,战争的残酷性在画面中展示得淋漓尽致的时候,学生自然而然就懂得和平的珍贵了。

  四、导学问题的设置需要注意的问题

  1.始终记住兴趣是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最有效的手段

  古语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常常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有学习能力的学生,因为厌学、懒惰、坏习惯而无法全面发挥好自身的学习潜质。甚至,有些学生因一时的成绩落差而影响了长期的学习信心,从此一蹶不振,让家长和教师为之惋惜,最后连学生也自卑不已。在长期的教学中,我们逐渐地认识到了兴趣的重要性,我们发现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它是教师吸引学生主动学习的法宝,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是学生探究学习源源不绝的动力源泉!因此,教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显得极其重要。

  2.问题的导引过程设置需科学

  遵循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发人深省、引人入胜的基本要领,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教师在导引过程中,需考虑好各种可能出现的答案或问题,并对学生的回答,不管好坏,都要做充分的鼓励和引导。

  3.导学问题的设置数量要合理

  题数的设置:总的数目一般为10题以内较为合适(超出10题学生可能没办法完成,数量太少可能很难达到知识点的覆盖)。如,以10题作为参照标准,则基础题目需占70%,即7题,中等难度题占20%,即2题,高难度题10%,即1题,基本做到7∶2∶1的比例。

  4.明确分层导学所要达到的目标

  分层教学要促两头、保中间,确保每个学生真正地自主学习,使弱生不弱,使优生更优。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不能说"种豆得瓜"."分层导学"并非要每个学生都达到齐头并进的效果,而是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所预期的学习效果,每个个体均存在差异性,我们不能否认这一点,只要最终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出自身的最大效能,学有所获,不断地进步,就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标了,所以教师应大力鼓励学生回答和思考问题,并适时对学生进行大力地鼓励。

  5.教师要有耐得住寂寞的毅力和肯于钻研的决心

  高效课堂需要背后大量而充分的"三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只有教师课前充分地准备,才可能有高效的"分层导学"课堂。教师应敢于充当鲜为人知的幕后英雄,成为学生学习的推动力。

  五、在基础检测、分层运用和分层作业中,加强对导学提纲的补充和完善

  导学问题不一定要全部设置在导学提纲或重难点精讲中,有时候,有些问题通过习题的形式讲解,反而会起到更好的效果。因此,"分层导学"没有将导学过程设定得过分死板,它应当是灵活巧妙的、不拘泥于形式的教学模式。这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和不断地反思,这样才能让"分层导学"模式越发生机与活力。

  总之,导学问题的设置是"分层导学"的核心,上好一节课,关键看导学过程,导学过程关键看导学问题和导学方式设置得成功与否。当然,教无止境,"分层导学"的有效发挥,需要仰仗多个环节步骤的齐头并进,真正落到实处,更多更好的教学方式方法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

  参考文献:

  张熊飞。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陕西人民出版社,20xx-06.

  初中历史学案式教学尝试初中历史学案式教学尝试初中历史自主学习教学初探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15

  一、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的必然性

  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反思性教学,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1.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程的改革,新课程不断强调提高教师的素质,建立教师不断反思与自我评价的体系,相关部门要求教师在不断反思中学习与进步,实现教学实践,努力使得教师成为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

  2.学生发展的需要

  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反思性教学,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教育发展基本在于学生的发展,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符合初中学生的成长特点,因为处在青春期的初中学生,他们的身心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些学生的好奇心和探讨问题的欲望比较强烈,因此,老师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使行为符合学生的切实需要,从而进一步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

  3.教师发展的需要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发展的需要。历史老师要在教学中获得良好的突破,就需要经常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进行反思,这样才能够不断地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吸取新的营养,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从而进一步促进自身的成长。因此说,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反思性教学是一种必然,并不是偶然,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进行反思性教学

  1.教的反思

  要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进行反思性教育,首先就应该进行教的反思。作为一名初中历史老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反思。在教学准备工作方面,教师应该保证历史教学内容的充实,借助信息技术以及网络媒体来丰富教材。并且还应该把课堂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更好地去感受其中的奥妙。再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不断反思,反思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恰当,反思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过程与环节,结合学生的反应情况,如果遇到不合适的环节,要适时地做出调整。在教学后,教师依然要进行反思,找出前一堂课中的优点与不足,扬长避短,来不断地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

  2.学的反思

  要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进行反思性教育,还应该进行学的反思。初中历史教学工作是教与学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不仅要在教的方面进行努力,还应该在学的方面进行努力。反思是努力的一种途径,在不断的反思过程中,不断促进教学的进步。第一,对学习态度进行反思。因为学习态度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基础,学生能够端正态度,必然会使得学习效果得到提高。第二,对学习内容进行反思。通过对学习内容的反思,才会明白自己知识掌握的程度。现在很多学生依然喜欢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其学习效率并不高。老师应该督促学生积极地开展学习反思,学才能真正致用,才能不断地提高学习成果。第三,对学习方法进行反思。初中历史的学习应该尝试多元化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够提高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对学习方法进行反思,能够找出学生学习中的不足,然后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学生的改进,提高学习效果。

  3.教与学的反思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进行反思性教育,还应该进行教与学的反思。在我国现阶段,初中历史反思性教育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实施,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除了对教的反思与学的反思之外,还应该进行教与学的双向反思,从而提高学生与老师之间的配合程度。初中历史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采用新的指导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还应该在学生反馈方面进行努力。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地与学生进行互动与交流,开展积极、广泛的沟通交流,了解其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采取一定的方法或者手段去补救,使得初中历史教学能够顺利进行。在此过程中,老师要避免对学生采取生硬的管理方法,以免影响教学效果。

  三、结语

  在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反思性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进一步落实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保证学生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地获取知识,同时让知识更好地运用于实践。

  参考文献:

  [1]刘学鸿.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xx.

  [2]白桦.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7).

  [3]杭华.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研究[J].文理导航(上旬),20xx,(6).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15篇】相关文章: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04-02

情境教学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论文03-15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05-12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最新5篇03-22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范文最新5篇04-22

初中历史教学工作总结05-21

体育教学论文(教学论文,体育)08-12

初中历史说课稿03-16

关于课件制作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03-20

初中历史个人教学工作反思最新5篇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