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艺术设计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艺术设计论文1
摘要:随着环境破坏和污染的严重,生态保护成为热议话题,生态文明观指导下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也为大众所关注,笔者结合时代要求,介绍了生态文明观的内涵和要求,阐述了室内和室外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希望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的进一步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生态文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
生态文明强调生态系统的平衡,要求人类站在生态系统的整体看待自身地位,寻求与动植物等生物群的和平共处,因此,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之时,必须要脱离人类主体地位,尊重周围环境和生物群,保证其正常生活,减少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在此种精神之下,要求环境艺术设计以环境为重,寻求与生态的平衡,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寻求发展。
一、生态文明观的内涵
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工业文明的进步以及社会生活的变迁对生态环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和灾难,身处其中的人类亦面临着严重的威胁,生存与发展均陷入困境。在此种情况之下,生态文明观应运而生,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体现,生态、环保、可持续是生态文明的内涵,这种价值观和发展观是对人类发展过程的引导和限制,其具体要求是:共同参与,强调主体的广泛性;加强监督,强调国家的监督和保护;在节约能源、控制污染、防止破坏的同时尽力修复,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创建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观的提出对于改变人类观念和行为都有着极大的意义,将其与环境艺术设计结合,能够进一步促进这种改变,加快其实现进程。
二、生态文明观下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
1.空间规划
首先探讨生态文明观之下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空间设计是室内设计的第一步,生态文明观的指导下,室内空间的合理规划理念是合理、舒适,空间的构架必须要与建筑结构相适应,这样可以使得装饰过程更为简便,节省改造结构的额外过程,同时也能够减少带来的污染。室内设计要考虑建筑结构和后期装修以及使用的便利和舒适程度。值得注意的是,室内设计绝不仅仅是建筑内部因素的考虑,室内与室外设计虽然属于不同领域,但实际上确是一个整体,统一于建筑物及其周围环境,因此室内设计必须要考虑建筑及环境,使得室内设计与整体环境协调。此外,尽量通过合理设计来减少后期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污染和浪费现象也是室内环境艺术设计需要考虑的内容。
2.材料减省
室内设计着要合理控制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减少装修材料的使用,现代室内设计往往过分依赖装修材料,导致室内装修大多使用化学材料,不仅耗费了大量化学材料,对于环境和资源造成较大的压力,而且化学材料使用过多也不利于人体健康。室内环境是人类居住的场所,大量的时间都需要待在室内进行生产生活,因此,舒适健康的环境是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重中之重。笔者认为,设计者在设计时,要锐意创新,寻找节省材料的方式对室内进行装修,在保证舒适的情况之下,减少材料的使用,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寻求自然与人的和谐。在生态文明观下,室内装修要坚持可持续发展,使用绿色材料,坚持节约、简约的风格。
3.无害材料
在坚持节省材料之时,更要选择环保的材料进行室内设计和装修装饰,环保系数高的材料对人体健康有益,并且环保材料能够减少甚至免除化学物质的释放,使得室内环境安全无害。在选择时,可以侧重自然之物,尤其是绿色植物,例如竹、藤等物,不仅能够舒缓压力,还能够吸收有毒有害物质,净化室内空气,天然材料的使用对于室内环境具有较强的改造作用,除此之外,还应尽量减少诸如人造板、漆等化学合成物,使用天然木板或者含有毒有害物质较少的装修材料。在选择之时,必须要牢牢把握标准,选择达标的材料,避免有害材料带来的伤害。生态文明观下,强调人体的健康和环境的自然,寻求人与环境的和谐,最大程度上保证舒适和健康。4.保护环境保护环境是生态文明观的重要理念,在进行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时,要以环保为目标,主要是对于废弃物的处理。对待装饰装修过程中的废弃物,要尽量回收利用,对于材料散发的有害气体,可以利用绿色植物或者其他手段予以吸收,对于装饰装修过程中产生的剩余材料,要回收利用。无法使用的废弃物,要进行回收处理,实践之中,一些设计者对于产生的废弃物置之不理,运至一处后放任不管,这实际上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废弃材料置于自然之中,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可能对空气、水、土等自然因素产生严重污染,这是对生态文明观的极度悖逆,室内设计必须要对废弃物进行妥善处置,结合环保和生态要求,避免污染和破坏。
三、生态文明观下的室外环境艺术设计
1.合理利用土地
现代社会中,可利用土地资源是十分稀缺的,尤其是要保障建设用地与自然用地平衡的基础上,因此,室外环境艺术设计的首要目标,便是合理利用土地,这也是生态文明观的重要要求。合理利用土地,首先要考虑建筑的合理布局,避免占地面积过大或者间距和间隔不合理导致的土地资源浪费。其次,要合理利用小块土地和边缘土地,结合生态文明观的要求,在这些区域可以建设小型绿地,种植花圃或者草坪,增加绿地面积,绿化不一定要成片规划,边角绿化也是重要环节,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有重要作用,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扩大了绿化面积。不仅如此,还可以利用环境之间的协调和结合来合理利用土地,提升利用率,例如绿地喷泉,既解决灌溉,又美化了环境,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同时,利用自然资源的组合搭建自然的生活环境,减少人为的干预。
2.尊重动植物自然属性
动植物有其自然的生活轨迹和生活方式,坚持生态文明观,就需要在进行室外环境艺术设计之时,尽量减少对于动植物的破坏,尊重其自然属性,使其成为景观设计的特色。例如,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之中,植物花草属于必备之物,然而大多数植物都是后期栽种,如果在环境之中生长着植物,则不需移动,可依据其生长态势设计绿化,使其融入设计的绿化之中,成为景观特色。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建筑均是依山而建、环水而成,与自然亲近,与环境融合。因此,在室外设计之时,不改变早已形成的生态环境,保持自然特色,不仅增加了设计的天然成分,还能够节约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投入。室外环境艺术设计的最大特色便是与环境融合,随着环境质量日益下降,生态文明观指导下的环境艺术设计必然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因此,尽量减少人为活动的痕迹,尊重自然属性是必然趋势。
四、结语
希望笔者的研究能够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有所启发,使得更多的设计者能够在生态文明观念下进行设计,加强创新,以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为重要使命,合理设计和构建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也希望更多专家能够重视生态平衡,对此加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王子玮.关于生态文明观下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探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xx(12):3-4.
[2]戴珊珊.论生态文明观下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xx(6):287-289.
[3]汤少哲.生态文明观下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研究[J].大众文艺,20xx(7):130-133.
艺术设计论文2
摘要:文章分析国内艺术设计本科生培养面临的问题,提出艺术设计本科生培养明确办学目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学管理等措施,对艺术设计本科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进行有益探索。
关键词:艺术设计;本科生;保障体系
艺术设计专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高校不断增多,该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既不能脱离国际大环境,又要适应国内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的实际需求。对于艺术设计本科生而言,本科教育是确定人生职业方向的平台,是高校人才培养极其重要的环节,在高校教育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艺术设计本科生作为未来从事艺术设计工作或设计高级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其综合素养直接影响国家艺术设计工作和艺术设计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完善艺术设计本科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能够推动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工作的良性发展。因此,如何培养艺术设计专业高质量人才,保障艺术设计本科生的培养质量,成为当前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艺术设计本科生培养面临的问题
我国艺术设计教育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快。目前,我国部分高等院校的艺术学教育模式存在同质化的现象,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大同小异,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被部分院校相关专业效仿。相同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面对的却是不同层次和文化背景的学生群体,这导致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个性被共性消解。我国部分学校能够结合自己所在地域的特色(如产业特点、文化特色、学校专业优势等方面)和学生未来就业的方向,实行教学改革和创新。只有这些学校才能培养出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工作者。在艺术设计本科生培养方面,还存在师资结构不均衡的问题。早期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大都是传统美术专业出身,这些教师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培养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理解得不深刻。有些院校由于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匮乏,聘用刚毕业的艺术设计硕士研究生进行教学,这些教师虽然受到了专业的培养,但由于刚出校门,缺乏教育教学经验,无法顺利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此外,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艺术设计专业生源素质较差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随着“艺考热”的持续,一些文化课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学习美术,有些学生大多只经过几个月的艺术培训,他们虽然顺利通过了高考,但他们在真正学习了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后,却对艺术设计并无兴趣,专业知识也有待加强。
二、艺术设计本科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优化策略
1.明确办学目标
“所谓办学目标定位,是学院根据学校现有办学基础和条件、历史积淀,以社会需求和大众期望为导向,结合未来一定时期内高教主管部门的发展规划、社会各界预期支持力度及校内可供利用的各种资源,为学院自身确定的办学目标和发展方向。”首先,高校只有进行合理的办学目标定位,才能保证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质量的提升。高校应根据地域性特征,确定适合地域性需求的办学理念。如,景德镇地方高校将瓷都的优势和艺术设计专业良好结合,培养出适合本地需求的专业人才。其次,高校根据自身的学科优势,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如,工科院校在工艺方面具有优势,文科院校具有较好的文化氛围,不同的院校应将自身的主要优势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相结合,培养具有个性的复合型艺术设计人才。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的作用。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承担教学与育人的重要使命,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才能适应新时期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需要。在教师聘用上应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艺术设计属于应用型学科,在教师聘用上应对实干型人才进行综合考量。高校要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鼓励教师参与学术交流、出国访学等活动;要对教师队伍实行奖励机制,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3.加强教学管理
加强教学管理,首先要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责任到人,使教学工作有序进行,有章可循。其次要对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估管理,组织开展艺术设计教学研究、交流活动,总结经验,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最后要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工作的奖励机制与约束机制,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热爱教学,做好教学工作。同时,通过有效的教学管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韩宏斌.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美术大观,20xx(3).
[2]刘锋.建立长效科学的培养机制不断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设备监理,20xx(3).
艺术设计论文3
【摘要】: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创新教育的具体目标,是素质教育的实质所在。作为一名平面设计教师,要通过设计作品来传达一定的设计意图和设计思想,并且鼓励学生创造出更加优秀的作品。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才能使学生张扬个性、表现自我、勇于创新。
【关键词】艺术设计;创新;创造性思维
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给学生更多地表现自我、勇于创新的机会
良好的个性和创新意识是艺术设计人才发展和成就事业必不可少的条件。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应正视专业特点,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精神自由、勇于创新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重要课题。
目前,在高校艺术设计院系的专业课教学中,不少教师多注重技巧技法的传授和训练,对启发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意识没有充分的重视,而创造性思维指的是思维方式不拘泥于一种模式,而是多角度、多空间思考问题,它是一种开放式发散思维,是教学中要真正领会的教学实质。正如物理学家劳厄所说:“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这说明在艺术设计教学中不仅限于造型技能和专业机能技法的训练、专业知识的传授,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作为教师,要学会诱导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积极的期望和要求,能对学生起到导向和激励作用,而要达到这一点,则必须变为学生自身的要求,并化为具体的行动。
要善于为学生创造种种成功的机会,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造能力的核心,是素质教育的实质所在,即由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重在系统传授知识、学生单纯的接受知识,转变成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通过传授知识给人智慧,教会学生思维的现代教学方式,采用参与式的教学方式。大学生们都希望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具有被他人认可的心理,所以在教学中,要经常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活动。让学生站上讲台,利用多媒体和黑板,无拘无束地讲解自己的设计灵感,把自己的创意和作品展现给大家。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其主动性和独立性得到锻炼和提高,使学生认清所学专业的发展方向,加强致力于本专业的学习信心,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二、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仔艺术设计教学中,应努力为学生提供和营造尽可能宽松、自由、崇尚个性的教学氛围。自由是人的天性,个性是艺术的生命,宽松平等的教学氛围更宜于学生个性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发展。传统教育是以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和学生的“接受、模仿、继承”为基本模式。现代教育则认为,优秀的教师应该善待学生、尊重学生,学生才是教学的真正主体。在专业方面,应树立师生平等的意识,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教师的作用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充分发挥潜能的机会,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师生平等、管理民主、学术自由、教学相长。王东春. 浅谈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尝试,只有形成这样的教育氛围,才能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开放他们的创造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品质和个性,创造性思维能力才能得到锻炼和发挥。
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艺术要不断创新,就要张扬个性,有时候就要突破权威,这就是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以师者自居,要学会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时时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畅所欲言,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张扬自己的个性,不要求学生作品与示范作品一模一样,学生有创新的地方,要及时的给予表扬和鼓励。学生只有处于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才能心情舒畅、情绪愉快、思维活跃,能通过作品较准确地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倾听学生创意
在教学和专业研究方面,要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倾听学生创意,造就性格鲜明的新型人才。培养和发展想象力是艺术设计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相对来说,知识是有限的,而人的想象力却是无限的,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想象是创造力的基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人们常说:“画如其人”。一个在日常生活中缺少自由、受到种种限制的人是难以在专业方面使个性得到自然张扬的。艺术不同于科学,真正的艺术创造应该是纯精神、纯情感的自然流露。绘画语言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没有新旧之分,没有优劣之分,也不存在可以供人效法和模仿的所谓“范画”。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条条框框太多,片面强调了学生行为方式的技能训练,忽视了技能训练与心里思维活动的相互依存关系,导致在教学中程序化、概念化,以至于在教学中带来不良影响甚至造成误导,学生的思维难以积极调动起来,导致学生对教学要求不够重视,作业敷衍了事,或盲目参考、抄袭,从作业效果(构思、风格)上反映出思维严重的封闭现象,限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赞许犹如阳光”。的确,每一位学生,不论其品质好坏,成绩优劣,无不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肯定和鼓励。学生们总朝着老师鼓励的方向发展。对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每一点进步,或对某些长处有所发展的学生都应给予鼓励,如:作品构思有创新,色彩搭配效果好,造型准确等等。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有充分时间思考,如此学生就可以有大量的时间去浏览、阅读欣赏更多更好的各种资料、音乐、舞蹈及美术作品。通过阅读来增加想象力,以全面提高艺术素质,使学生在学习上逐步上台阶,不断地由小成功积为大成功,有利于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增强信心,激发内在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学会总结经验,正确评价
一切教育活动要服务和服从于主体。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大都是通过课堂教学培养的。在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另一重要途径是:加强学生专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参与社会实践,引导学生认清自我发展目标,把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总结经验,提高自我学习、欣赏和鉴别能力。
艺术的本质是感性的,艺术规律不同于科学规律,科学建立在已知的基础上,科学创造往往依赖于前人的成果,而艺术创造与前人互不相关联,教师的期望来源于正确的教育思想,教师要相信“学习困难的学生”是有潜能的,他们的潜能是可以发展的。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如果教师总是认为学生笨,教不会,带着这种消极的态度去从事教育,就会有意无意地把“这类学生好不了”的想法强加于学生,使整个教育一开始就失败了。要使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和优势都能得到充分发挥是高校教师的重要课题。教学中,既要热情鼓励好的学生,更要想法对基础差、自信心不足的学生进行鼓励,决不能简单的一味批评责备,更不能把其说的一无是处。学生的错误中往往包含有合理成分,教师应满腔热情的给予肯定,学生的成功源于学生的信心,学生信心的形成往往源于教师的鼓励。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运用鼓励性评价有益于学生树立自信心,积极进取,在学习上取得新的成功。艺术教育课只是艺术知识的吸取,而艺术实践则是艺术教育课的延伸和提高,注重学生对各类艺术的感悟、体验、赏析和创造。学校应该为学生创造实践环境,真正学以致用,突出艺术特色,培养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和实践创新人才。
五、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立艺术教育实践奖励机制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做好教学工作的保证。教师的人格魅力、道德水平、知识技能、教育艺术及经验方法以及他们对实践教学的认知水平等都直接作用于课程,是影响教学效果最具能动性的课程资源要素。作为教师,首先应明确自己的职业责任,从师德、教风、教学水平等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言传身教,立身为范,全方位提升自己的素质和教学水平,努力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
实施艺术教育实践教学,要付出相当的时间和精力投入,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因此,应加大对艺术教育课建设的投入,同时还需要主管部门关心、支持,需要各系、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高校也可以与地方艺术团体合作,请他们来校讲学、演出,主动与他们交流、切磋。考虑到教师组织和参与实践教学的付出太多,多数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的,对其付出的劳动要尊重,应计入工作量,给予适当的报酬。对在艺术实践上指导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应给予奖励和表彰。
总之,要高度重视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学模式的改革,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时间去思考,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教师应该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加快更新知识结构,站在全球化大背景的高度,整体观察急速发展变化的社会需求,正视和重视艺术设计的专业特点,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放在平等的位置,要尊重学生提出的质疑问题,鼓励学生勇于发表不同于教师的见解。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精神,并且要组织学生总结经验、正确评价、学习交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
艺术设计论文4
摘要:本文以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的概念为切入点,就其在设计中的具体凸显、应用方法,进行细致的探讨研究,期望为优化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性与环保性,并相应应用解决实际生态环保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生态理念;环境艺术设计;凸显探索
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应的生态污染与环境破坏问题也愈发严重,各类单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进行盲目生产、开发的项目建设愈发多见。比如工厂随意排放的污水废气、工作与生活垃圾随意废弃不进行及时处理等现象,都给我国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损害与破坏,进而给人们自身的生活环境带来不利影响。针对这一问题,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态环保理念的提升,其也开始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相应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也随之兴起并成为重要设计趋势。本文也将对生态理念的应用、体现进行相应的探究分析。
1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研究分析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指的是在维护社会正常运转与人们正常生活、工作的前提基础之上,经由对环境空间的设计、规划与调整,来让其空间资源得到最为科学、合理的配置,并实现其资源使用效率的最大化。进而降低其能量与资源消耗,达到生态环境保护与促进其生态系统稳定循环目的的设计理念。生态理念是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友善共处发展思想而逐步形成的,将其运用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中,能在其具体设计、规划的各个方面与环节上,体现出人与自然良好相处的理念特点,对任何一个环节有所忽视均无法构建起有效、和谐的空间生态环境体系。因此需要艺术设计者基于能量与物质低消耗与稳定循环的角度,进行相应空间环境的设计、调整工作。以此保证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得到充分的贯彻、突显,进而建设起稳定的生态环境体系,进而保护本区域的生态环境并促进其开发壮大。
2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凸显、体现探索
2.1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体现
(1)使用、开发新能源。传统的环境艺术设计因缺乏有效的生态保护意识,常常会使用能量较强但消耗率高、污染严重的资源材料,例如各类化石燃料等。将其运用到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中,若无法有效解决其原料污染的隐患,自然也就无法体现出设计中的生态理念与环境保护目标。所以将生态理念实践运用到环境艺术设计活动时,首先就需要艺术设计者主动、积极得去寻求新能源,替代原有的高消耗与高污染的能源材料。即使必须使用部分传统能源材料时,也应尽可能选取污染性较低的原料进行空间环境设计,以此减少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能源消耗过高与污染问题,凸显出设计中的生态理念。
(2)设计应凸显出舒适感。环境艺术设计的最终目的在于让人感受到相应空间环境的舒适与自然,因此在其设计工作中应始终将在其空间内生活、工作的人的感受作为设计要点。进而将其各类需求进行设计规划与体现,所设计出的空间环境就应足够自然环保,并体现出安全、舒适的环境氛围,以此实现人们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满意与舒适的感受、体会,达到环境艺术设计的应用目的。同时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也应注重对特殊人群,比如老弱病残等群体的环境需求考虑,而不是仅关注普通人群的环境设计要求。以此达到其设计成果满足各类群体需求、进而充分发挥出设计环境的作用与生态理念的目标。
(3)设计应尊重自然、维护自然正常发展。尊重自然准则也是环境艺术设计应用生态理念的一大重点内容,通过在艺术设计中尊重自然、让自然生态环境发挥出其自身的自我修复与调节能力。以此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为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提升其自然生态环境的自我平衡能力与可持续发展成效。因此在实际设计、实践中应本着促进自然发展优先于人为干预的思路,在做环境艺术设计时减少对生态系统的过多保护性规划,尽可能让自然生态环境通过自我进行修复与调整。
2.2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构建思路与凸显
(1)生态设计与生态保护。生态设计是基于生态理念,通过其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指引与规划,来实现其艺术设计具备对自然生态环境平衡、修复作用,进而维护自然生态环境体系与生态健康,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也维护人们自身的生存条件。伴随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方面工作的进展,人民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也在逐步加强与提升,相应对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技术与设计的接受程度也在提高,因此生态设计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范围正逐步扩大,并且进入到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伴随生态设计的应用与手段的改进、发展,其通过在自然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使用、实践,能相应降低人为原因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与破坏,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免受外界不利影响的同时,也能维护其系统自身的循环、平衡与发展。
(2)生态资源的使用、开发。生态资源是环境艺术设计在生态理念影响下,进行设计规划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设计与开发各类可再生、低污染、低消耗的生态资源原料,并将其资源应用到具体的空间环境设计环节之中。以此发挥出生态资源自身的优势与作用,减少诸如化石燃料等非生态资源的利用,降低相应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问题的发生可能。具体在环境艺术设计对生态资源的应用设计上,就可基于各类生态资源的作用特点进行规划与实践。比如化石燃料在其燃烧进程中,所生成的硫化物与氮气,散播在空气中就会逐渐形成酸雨层,进而给当地的生态环境系统带来严重损害。因此就必须对此类非生态资源的应用进行严格管控,并尽量减少对其的使用。同时对于各类低消耗、低污染的太阳能、风能等生态资源,则需加大对其的开发力度,将其应用到人们生活、工作中的各个领域。比如太阳能热水器等形式,进而通过生态资源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使用与开发,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健康与和谐,促进其生态系统的稳定循环和平衡。同时针对现代社会生活与工作所生成的废弃物逐渐增多的局面,在对其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还可基于生态理念,进行对废弃物的资源开发与再利用作业,以此实现各类生态资源充分使用、开发的目的。并进而减少废弃物的处理成本与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污染、影响,保护其生态环境的稳定与健康。
3结语
伴随人们生态环保意识的发展提升与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提高,相应的生态理念也成为环境艺术设计的一大趋势与指导性思想。这就需要艺术设计者通过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体现生态理念,以此提升其设计的生态保护作用,实现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维护与发展,并促进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和谐共处。
作者:陈晓敏 单位:徐州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姚芳芳.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思路构建和探索[J].中华少年,20xx(24):249-250.
[2]王萍,陈文福.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问题[J].设计艺术研究,20xx(05):51-54.
[3]李奇.论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问题[J].美与时代(城市版),20xx(01):30-31.
[4]冯琛.试论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J].明日风尚,20xx(05):15-16.
艺术设计论文5
一、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就业现状
1、个人职业期望值过高,就业心理尚不成熟
艺术设计专业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其学习成本远远高于其他专业学生,经调研,陕西地区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的学费是每年6000元,而艺术设计专业的学费则每年高达9000元,除此以外,再加上一些必须的专业用具等,一个艺术设计专业本科生四年的培养成本近7万元,因此学生在就业取向中就容易出现“投资期望值高”的特点。我们对西安科技大学艺术学院20xx级、20xx级、20xx级学生进行的就业意向调查结果显示,有60%的学生对刚毕业时的月薪要求超过4000元以上。由于专业的限制,学生在就业时很少有用人单位与其签订就业协议或者劳动合同。
2、缺乏全面职业规划,把握不准就业方向
目前设计专业学生的几个重要就业方向是城市规划、动漫创意和工业设计等。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环境艺术拥有了特殊的地位,现在的城市规划,园林工程,环境改造都在各个城市中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景观设计的需求量很大。对于动画专业,可去动漫创意、网络游戏、影视公司等对口单位,做网络游戏,写网络剧本,设计人物造型。在产品设计方面,这是市场发展空间最大及发展潜力最强的,现在的产品造型设计是工业设计当中相对非常重要的一环,然而工业设计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及企业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带来高利润与高附加值。但是,由于一些学生缺乏全面职业规划,把握不准就业方向,失去了就业机会。
二、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
1、专业知识不够踏实,就业信心不足
信心来自实力,一些同学在谈到自己的就业观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是“底气不足”,无论是亲历招聘会人才济济的场面,还是连面对招聘会的勇气都缺乏而选择逃避,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自身的专业知识不够踏实所致。某些同学在大学最重要的大一至大三的专业学习阶段,对自身要求过于宽松,在学习上得过且过,以六十分及格通过考试为目的,缺乏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精神。艺术设计类的学科教育与理工科类的学科教育存在的差异化之一就体现在专业知识的积累更加重要,没有标准统一的答案,赋予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对学生本身的自主能力要求更高。学生对自身人际关系的培养和锻炼,对情商等非智力因素的提高等重视程度比以前增加。但逆商的培养有待进一步加强,遇到挫折会感觉受伤害较大。
2、创新能力较弱,缺乏实践经验
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就业辅导当中发现,在其目前缺乏的素质当中,沟通协调能力、工作经验与社会阅历这些首当其冲的方面欠缺较多。企业要求的工作经验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差距很大。期待以后能够从事和本专业相关的工作,但在学校科技创新与社会实践方面,例如参加各种竞赛、获奖、专利、发表文章、学术报告、社会实践方面却偏向自己的其他兴趣爱好(例如文学、写作等方面),不少同学在谈到自己利用寒暑假参加过的社会工作经历是,有的在奶茶店打工,做超市收银员、超市促销员、打扫卫生、在手机卖场做销售员、在酒店打工做传菜员、发传单人员、宣传“保护环境”的志愿者;体验“为小区打扫卫生”的志愿者;敬老院志愿者;半坡博物馆义务讲解员;在大理石厂打过短工等等,涉足领域广泛而分散,没有紧紧围绕专业这条主线,有效积累含金量高的专业设计领域的经验,无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促进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的措施
1、学生应该培养自身的钻研精神
在大学的课堂上,学生建立的知识体系更多折射在设计理念,与设计相关的全面知识积累要靠课下的自我学习,应聘岗位所需的专业软件技能要靠学生课下多次实际使用才能熟练掌握。很多同学的学习观念依旧停留在被动的理念上,认为仅仅依靠课堂有限的教学课时就能充分学习所需的知识,当面对就业市场时会抱怨学校没有教授,以此来推脱,这种理由就会显得十分苍白。学校和学院每年都在努力改进本科教学,通过到其他高校、用人单位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召开本学院毕业生、各年级教学座谈会,不断总结提高,教学大纲也在不断调整改进,学校也在努力培养适应未来就业市场的学生,但学生不能完全期望学校解决就业难题,幻想学校能够培养出每年都恰好符合“买方”单位标准的人才,这明显是不切实际的想法。
2、强化实践总结
在大学大一大二初期就能够按照所学专业特点和企业需求制定好职业生涯规划,特别是对未来从事就业岗位的范畴越明晰越具体越好,培养随时进入社会做事的良好就业心态。利用在校及寒暑假机会,尽量参加围绕与此职业发展相关的社会实践项目,在每次实践工作结束后,应当及时总结出自己在工作岗位上累积的知识储备和锻炼出的核心能力,在随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加以强化,为实现良好的就业打好基础。‘
艺术设计论文6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技术作为一种新的艺术与科技手段,逐渐在公共艺术设计的运用中占据越来越多的比重。本文运用案例分析、文献分析等方法,对罗斯加德作品进行分析,了解数字媒体技术在公共艺术设计的应用情况以及艺术特征,以期促使数字技术在公共艺术的设计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关键词〕数字技术;影像装置;互动技术;城市空间
一、数字技术在公共艺术中的应用现状
进入到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公共艺术也逐渐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演变,越来越多的公共艺术设计运用了数字技术。数字技术作为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形式,它涵盖了设计、计算机编程、影视等多种学科,甚至涉及物理、音乐等。数字技术作为一种新的艺术与科技手段,逐渐在公共艺术的运用中占据越来越多的比重,借助数字技术可实现设计的多样性和可能性。数字技术在我们的城市中随处可见:地铁两旁滚动的商业广告、广场上的灯光表演、著名的美国时代广场上的动态显示屏等等,甚至是新兴的影像装置互动艺术作品也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虽然数字影像技术运用较广,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形式僵化、对环境设备要求高、耗能较大等。由于数字技术背景下公共艺术设计发展历程较短,仍是需要我们继续深入研究的课题。设计师丹罗斯加德,因为看到了艺术、环境、城市与科技的跨专业合作,在他完成学业后并没有急于投入到设计工作中,对他而言,相比设计和建造体积庞大的建筑物,他更致力于如何让建筑与空间更具互动和开放性。丹罗斯加德探讨人、科技与生存空间之间的内在联系,用科技手段改善自然与社会,人文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数字技术的在公共艺术中的具体应用
当计算机数字媒体以多种形式进入设计作品中后,设计作品将比传统作品,被赋予感觉、思考等可调式的.生命体,并可以让观众实时和环境进行互动。创新为艺术提供了发展动力,这个时代的一些科技成果则提供技术支持。当代艺术创作中可以选用的材料变得更丰厚,更可以运用声音、灯光、投影,等任何材料进行创作。通过科技手段感受到更丰富的人文特色,听、看、触、互动等多重感受为一体的艺术效果。在罗斯加德色设计作品中,不乏看到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科学技术的发展让设计有了更多的数字技术,在罗斯加德的作品中,数字技术已经不单单是工具,它已经成为一种方法,影响了人们的交流方式和思维方法,突破了传统设计作品的固有形式。
(一)灯光技术
建筑是城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他是人们生活的载体,也是城市文化和城市人文的重要体现。我们经常在城市中见到的影像装置也是最早的影像与建筑结合的装置是巨幅电视墙。但是主要被用于商业手段的电视屏幕与作为艺术的影像技术是有本质的区别的。城市空间的数字影像技术与绘画、雕塑功能相同,是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段存在的。数字影像运用灯光投影的方法把建筑本身当作一副巨大的投影墙,直接将影像装置到建筑本身,被装置的建筑往往是这座城市的代表性建筑。数字影像与建筑的结合让人们唤起对这些建筑的记忆与情怀,也让这些建筑重新具有新的时代烙印。荷兰艺术家丹罗斯加德为阿姆斯特丹中央火车站创作的《彩虹车站》,是影像技术与建筑结合的一个很好的设计作品(见图1)。他邀请科学家用液晶膜制作了一个具有“几何相位全息”技术的滤光器,再将一盏4000瓦的聚光灯透过滤光器散射到车站的玻璃上。滤光器能有效地散射99%的白光,显出光谱中的所有颜色,因此制造出触奇幻绚丽的都市彩虹景象。中央火车站是阿姆斯特丹城市的重要交通枢纽,《彩虹车站》项目是为庆祝中央火车站125岁生日而设计,运用的影像装置技术给具有历史情怀的传统建筑赋予了全新的意义。
(二)影像装置技术
动态影像的数字虚拟特征,使其在设计创作中获得极大的快速增长优势。丰富的屏幕技术把空间塑造得更加奇幻丰富。三维影像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虚拟现实技术的成熟让动态影像表现有了将虚幻与真实结合起来的可能。虚拟现实影像配合一些特定的装置,能让参与者在虚拟空间获得真实空间的体验,这种设计作品更容易吸引大众的注意。丹罗斯加德的作品《虚拟水灾》,利用最新的led照明、电脑编程等光电投影技术,在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广场的上空展现了古老的城市淹没于海底的奇观。沉浸式的海洋体验唤醒人们对大自然的尊重与保护,深刻地体现出艺术家用科技艺术化的方式对环境的思考。荷兰自古以来与海洋有着不解之缘,其疆土有一半以上低于海平面,罗斯加德通过这件作品让经历过城市建设的市民亲身感受到那种几乎已经被忘却的自然力量,并感受到这份力量的脆弱。
(三)互动装置
互动装置是一种将直观的视觉设计与技术完美契合的艺术形式,通过吸引观众与作品进行互动,让观众主动参与设计作品的创作中并完成作品的创作,它能够提供给观众视觉、触觉、感觉的多方位享受。互动装置是在由艺术家营造的特定时间相关的环境中,某个提前设定好参与规划与信息传播护理程序的装置,通过互动技术吸引参观者主动介入,从而影响作品的呈现过程以及最终呈现的结果。《沙丘4.0》是由数百个光纤组成的一个交互景观装置,观众的身体让装置产生物理变化。观众移动或发出声音,光纤会随之改变状态(见图2)。在装置的内部装有麦克风和现实传感器,这些元件将捕捉到的人类活动再通过传感器再由软件进行处理输出至电子元件。这是一件完全由参观者控制的设计作品,没有参观者的时候,装置将不会被启动。当参观者走入,光纤会立刻开启,仿佛是人们动作的延伸。
三、数字技术在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展望
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技术,新能源不断涌现成为设计创作的新形式。层出不穷的科学技术在设计中得到运用,使艺术作品更加的不可预知。数字技术是一门跨领域学科的“融合”特性。数字技术在城市空间中的应用是不受艺术门类的限制的,它被自由综合地使用于绘画、雕塑、建筑、音乐、电影、摄影等领域,它还涉及着美学、物理学、计算机学以及各种新出现的学科。纵观近几年关于数字技术在公共运用的设计作品,不是单一的专业知识能够解决的。基于此特征,我们就需要进行多学科研究,多角度的训练,多学科人才的合作,才能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在罗斯加德的设计作品中我们不仅能看到作品中的艺术性,更能看到最新的科学技术的运用。在《沙丘》作品中传感器的运用以及软件的处理使这件设计作品成为自然与技术的混杂体,是一件设计作品,亦是一件科技创新作品。当科技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参与到设计创作后,作品将被赋予具有感觉,会思考,可调式的生命体,并能与人和环境进行交互。丹罗斯加德在最近的创作中主要进行公共互动装置的设计,其作品被称为“流动的建筑”。生活在当今社会,科技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体验,居住在哪个具体的城市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同时当代科技使加大了人类与自然的距离,人们的感知能力也大不如前,将自然气息和技术元素糅合的设计作品是罗斯加德设计作品最明显的特点。从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他对未来的担忧以及对人们麻木感官的焦虑。他认为科技不是麻木,而是以一种更具交互性和诗意的方式强化人们的感官感受能力。罗斯加德将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创作出设计作品,对他而言,科技是一个工具,如同一支笔一样。在他的设计作品中,参观者的身份同样发生了改变,参观者同时成为作品的参与者,而不仅仅是一个观察者。在他的作品中不仅充斥着科学技术,同时也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传达着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参考文献:
[1]雾霾终结者:荷兰设计师丹罗斯加德[J].工业设计,20xx(12):18-21.
[2]赵玉洁.丹罗斯加德:科技如诗[N].中华建筑报,20xx-02-21(006).
[3]尚萌萌.运用互动装置设计于正念之研究与创作[J].泰山学院学报,20xx,37(06):57-62
[4]金彦秀.彦赫镕.金百洋.公共装置艺术设计[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xx.
[5]邵哲慧.数字影像艺术视域下公共空间的设计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xx.
[6]刘慧.影像装置艺术及其在公共空间中的应用[D].北京服装学院,20xx.
[7]季铁.数字传播:交互与影像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艺术设计论文7
摘要:高职教育中的艺术设计专业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艺术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并输送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任。本文从高职专业定位、加强课程体系构建、提高教材适用性、完善实训基地建设和大力加强校企合作等几个方面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高职教育就业人才培养艺术设计
一、高职定位创建特色专业
高职院校一般按专业来开展教学、培养人才的,专业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学生今后的工作领域和当前学习的范围。因此,专业设置是高职院校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高校的办学目的和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并直接影响教学工作的开展,关系到学生就业与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艺术设计几乎涵盖了所有实用艺术,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比较强的应用性边缘学科。艺术设计学科的交叉性,既表现在学科体系内各专业之间,也表现在与其他学科的外部关联上。艺术设计专业始终坚持要求学生具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学科交叉的知识结构,重视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要兼有科学与艺术的双重优势,并为此须进行一系列创新实践。
二、人才培养以就业为导向
在我国大力推行高等职业教育的过程中,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如何主动适应新的形式并满足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建立就业工作和人才培养过程之间的互动,培养具有创造性、技术性的艺术设计人才,是当今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问题。
1.加强课程体系构建
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大胆创新,积极稳妥推进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构建。充分发挥中原地域人文环境优势,把艺术设计教育及审美教育始终贯穿于整个课程设置和知识体系中,构建培养设计能力的模块式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在课程设置方面,注重课程优化设置,减少传统课程教学的课时数,精选专业基础课程,适当减少必修课门数,增加选修课比例,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确定专业公共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程,由专业基础课教研室、各专业教研室、企业合作共同组建课程建设团队。
没有素质教育观念为指导,课程改革就失去了灵魂。因此,我们把素质教育观念的培训作为课程改革最重要的环节。一是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国家培训,准确理解课程改革的意图和思路;二是让真正了解课程改革精神和要求,避免随意派教师参加一些低水平的研修班、研讨会,浪费精力和经费。三是组织教师培训,深入学习和理解各学科课程标准以及综合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的理性认识,防止把课程改革演变为简单的“换教材”。在培训模式上改变过去单纯灌输的方式,采用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方法,让教师既当先生又当学生,在参与中领略新的理念和内容,体会新的教法和思路。
2.提高教材适用性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赖以教学的灵魂是教材。教师教材与教学成果的关系是不容忽视的。对于不同类型的学校,应当按照自身专业特色,不同的市场定位需求,来为各自不同类型的学校指定教学大纲选定合适的教材。然而长期以来艺术设计类教育由于自身专业的特殊性,很难有统一的教材。对于音乐、戏剧、美术等纯艺术专业来讲是可取的。但是作为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而言则很难采用。在保持艺术教育的特色的同时又需要借鉴理工类专业教学的经验,建立起符合艺术设计教育特点的教材体系。介于这样的背景,就需要专业性很强的高校教材。而在现在这个市场相关专业教材非常多,但真正能把科学与艺术,教学与就业恰当融合在一起的,尤其是适用的太少,这是摆在所有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3.完善实训基地建设
在课程的学时分配上,理论教学大于实践环节,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弱。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注意到了这个问题,都积极地创建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的建立对于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发展与教学活动十分重要。针对各专业教学及人才培养的要求,无论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设计课都应有相应的实习、实训工作室。我们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其实践能力要求更强,不是单纯的一个计算机辅助教学机房就能满足需求的。最起码应该建立三个实训工作室:
(1)专业绘图实训室:这里并不是指单纯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机房那么简单,应提供学生大量自由操作的空间结合完备的硬件设备,能完成大量的项目设计。以往简单的绘图工作室就是以老师辅导学生,更多的是老师在操作,成为一种检查辅导的形式,真正的专业绘图工作室应该提供给学生自由度更大的空间,为其开拓更为宽广的设计方向,提供给学生更为直接的空间与课题进行真正的实题设计。
(2)模型制作实训室:虽然各个院校软件课程开设了很多年,并有了较高的成效,但对于三维模型的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却非常欠缺。而对于教育学生而言,模型制作的意义更为重要。对于开拓学生空间思维和专业的创造能力以及诱发设计灵感都是一个快捷的途径,在节省时间上可以与手绘相比美,而且也是强化设计的材料意识,结构与力学意识,施工工艺意识的方便途径。
(3)材料与施工实训室:工作室可满足室内设计专业,环境艺术专业以及其他专业相关课程实训内容。备有工作台,施工工艺样板,材质样板,多种工具,便于学生进行观摩和实际操作,符合教学条件。对于基础材料的认知、常用室内装饰结构展示、常用装饰施工工具认知及基础工程施工工艺训练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4.大力加强校企合作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需要行业、企业的深层次参与。通过产学合作的途径,拓展技术与技能培养,提高学生对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适应程度。但很多高等职业院校虽说在专业课程设置上考虑到了产学结合,但在就业之前缺乏与外界的沟通渠道。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使得教学与专业培养与社会行业需求相结合。这一工作需要由校方就业办牵头,针对专业方向联系学生实习培训基地。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倡导推行“双证书”制,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双证”即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高职教育应在锁定“两高”(比本科生动手能力高、比中专生知识能力高)的基础上推行“双证制”。学生在校期间,除了拿到学历证书外,还可拿到一个或几个职业资格证书,使学生既具备第一岗位的任职能力,又有转换岗位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邵文华.高职的定位:职业特色.中国教育报,20xx年10月1日第3版.
[2]珊冬.课改推动素质教育.中国教育报,20xx年2月7日.
[3]李晓华.论素质教育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年第四期.
[4]王朝庄.高职教育教学特点比较研究,20xx.
[5]余向平.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20xx.
[6]王伟.以就业为导向培养艺术设计本科应用型人才.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xx年05期.
艺术设计论文8
摘要: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当中必须要最大限度反映出本土文化这一原则,通过价值较高的理念吸收空间艺术的精髓,进而设计出凸显个性化含义的艺术作品。而设计人员在个性化设计的时候不可以过于追求突出个性,不重视作品和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性。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主要探讨了环境艺术设计的特点和其影响因素,并且提出了在环境艺术中体现个性化的策略,旨在能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个性化;策略
最近几年,由于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加快发展的脚步,物质基础越来越富有,人们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们对于环境方面的关注越来越重视,慢慢在设计工作过程中加入环境艺术这一理念。在具体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基于优化环境这一根本目标的基础上,使人们个性化方面的需求得到有效的满足。因此,下面将进一步解析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个性化体现。
1环境艺术设计的特点
(1)当前环境艺术设计注重人文特点与自然特点二者的统一,拥有极强的艺术性以及服务作用。所以,在当前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要求设计人员一定要尊重人们的根本利益。在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中提倡无害性和积极性二者统一,当中无害性实际上指的是环境设计一定要达到人类和自然二者的和谐,设计必须要拥有合理性。并且不管是针对人类或者是自然,在设计时以及设计出来的作品均不可以造成任何不利的影响。而积极性实际上指的是环境艺术设计出来的作品必须是积极的,具有正面导向意识为主体的,不会给人一种负能量的情绪。
(2)当前环境艺术设计注重完整性和多样性二者统一,要求环境艺术作品设计必须要拥有精确的统一理念,同时还能够表达各种审美对象提出的要求,实现完整性和多样性共存统一。
(3)当前环境艺术设计注重实用性和美观性的二者的统一,简单的讲,当前艺术作品不仅要达到人们心理及生理方面提出的审美条件,还应该适应人们的生活,拥有一定的实用性。
2对于环境艺术设计造成影响的因素
2.1风格化约束
个性化设计属于设计工作者对于自然认知流程当中本能体现的一种,必须要对自然界的常规进行良好的掌控。在对城市和居住环境实施设计的时候,设计人员通常更加重视城市设计的理念,这也是优化城市居住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让城市整体更加拥有特色,在设计过程中其风格化属于设计人员创作个性的体现,对于个性化设计要起到约束的作用。
2.2空间应用作用提升的要求
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条件,一定要重视加强环境的质量,并且环境意识深入渗透也是其顺利发展的必要路径,必须要针对空间应用作用的基础上对个性化设计提出要求。在具体设计的时候,一样的空间,采取不一样的风格进行个性化设计均能够加强空间的应用作用。2.3科学和艺术的融合站在科学艺术视角去看,环境艺术个性化设计属于科学和艺术的结合,注重人们生活空间和环境之间的互动,不同的文化艺术含义在初期构想,再到设计以及装饰和陈列,包含每一件艺术品的摆放均属于设计范畴,高水平的设计人员均能够巧妙的把住户的想法进行加工,实施艺术处理。
3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体现个性化的策略
3.1强化空间应用作用
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当前环境艺术设计涵盖了更多的内容。个性化设计过程中既要注重环境生活方面的质量,还应该在设计当中反映艺术特色。在个性化设计中添加环保理念,并且要求设计工作当中还应该注重作品和环境二者的和谐,必须要充分满足住户的需要。由于住户工作性质不一样,每个人习惯也不一样。所以,环境空间应用作用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也就是空间一样,也会由于设计风格不一样,导致其应用作用也不一样。所以,我们一定要不断强化空间的使用功能,同时还要注意环境艺术设计的个性化表达。
3.2重视环境艺术设计风格化
环境艺术在实施个性化设计的过程中,要求必须要具体体现出客观世界当中存在的全部事物的解释。在个性化设计反映抽象认知流程的时候,应该在特殊环境中对于自然界客观规则实施掌控,设计人员应该制定设计计划,不可以过于追求体现浪漫主义。针对设计人员来讲,可以在多个设计计划当中挑选出最优秀的一个,必须要熟悉多种艺术方式,在展示设计风格的前提下,使人们的多种需求得到有效的满足。同时还要在设计中融入文化设计的元素,让人们能够最大限度了解自然以及其他地域人们生活习惯和风俗。除此之外,由于受到部分客观因素带来的影响,要求设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创新,使环境艺术个性化设计得到合理的表达。
3.3科学和艺术结合
个性化设计工作的核心就是外部环境与人们生活环境二者之间的和谐统一,环境艺术设计这项工作作为一种注重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工作。其涵盖丰富的内容,甚至每一件艺术品摆放的具体位置都必须要经过设计人员的深思熟虑。所以说,高水平的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尊重住户的想法,采取有效的方式对其进行艺术处理。另外,在环境艺术设计的时候,必须要尊重自然环境,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由于生活当中人们对于自然资源没有合理保护,这一行为导致生活环境不断恶化,人类生存环境越来越差,所以,一定要加强环保意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4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环境艺术设计中其个性化的进一步解析,使我们了解到环境艺术设计中想要凸显个性化,要求设计人员在个性化设计的时候不可以过于追求突出个性,必须要重视作品和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性。一定要基于优化环境这一根本目标的基础上,使人们对于个性化方面的需求得到有效的满足。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环境艺术设计质量的基础上,体现其个性化设计。因此,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给环境艺术设计中个性化体现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参考文献
[1]胡议丹,胡佳.浅谈环境艺术设计及其个性化[J].现代情报,20xx,03:221-222-223.
[2]邱玉蕊,杜佳麟,郝振欣.试论环境艺术设计及其个性化[J].才智,20xx,09:275-276.
[3]何礼.论环境艺术设计及其个性化[J].艺术科技,20xx,01:120-121.
[4]王玉华.关于环境艺术设计及其个性化的探析[J].科技风,20xx,04:181-
[5]张健.环境艺术设计中个性化的问题探析[J].现代装饰(理论),20xx,03:196-19.
艺术设计论文9
摘要:对于环境艺术设计来说,影响设计的因素有很多,最为关键的就是设计师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这些因素决定着环境艺术设计是否具有个性化。本文主要从环境艺术设计的风格和空间这两方面分析它的个性化。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个性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环境艺术设计也在不断的进步,如果设计师要设计好一个空间,需要对环境艺术的设计理念进行透彻的认识以及它的表现意境。一个最为主要设计理念,则是要让设计更具有个性化,不仅是想法要有个性,在空间设计上也要有个性。
1 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和表现意境
1.1 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
在西方现代艺术史中,阿伦卡普罗被称为环境艺术的创立者,而《最后的审判》被称为对环境艺术又重要作用的代表性作品。现在人们通常讲到环境艺术的时候一般会想到西方的街道艺术,大部分的人们认为环境艺术是指那些环境绘画和环境雕塑等类型的艺术造型。事实上这种想法太过于浅显,因为人类的生活环境是没有达到所谓的环境艺术的质量的,环境艺术的定义是有很多的层次的意义的。如今环境艺术设计已经成为了一门新兴的学科,而且也是一门系统工程。环境艺术设计主要是从我们人类生活的环境的宏观到微观的设计层次,也是对对我们的生活方式的一种协调性的设计,并且能够对我们的行为进行引导和设计,这种环境艺术设计的理念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回归我们生活的环境的各个系统工程。
1.2 环境艺术的表现意境
对于环境艺术,一般它所展示出来的层次分为三个不同的层面。首先我们可以分析环境艺术所表达的意境。第一,人类现在所居住的环境有很多的因素构成,们的生活环境更具有生活情趣和空间感也能更具有活力性,这种空间环境主要由人与环境综合构成。第二,人类生活的大环境主要是自然环境,这种自然的环境总是向人类传达着一些自然的信息,这种自然环境主要由阳光,空气,水和大河,山川组成。第三,人类对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的审视主要与人们的素质和生活经验和审美观点,以及对环境的判断都有很大的关系。总之,环境艺术的设计如果可以在这三个表现层次上进行统一,那么设计出来的艺术作品就可以在人们的心上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及给人们的生理提供感官上的享受。
2注重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个性化
最近几年,在环境艺术的设计中总是出现这样的现象,即使设计者缺乏自己的个性设计,总是存在对前人优秀的设计过程的照抄现象,除此之外设计过程也体现给人一种概念化,公式化的硬设计,缺乏自身创造的灵活性。所以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设计的个性化,如何才能使环境艺术的设计更具个性化,除了与设计者的设计经验和个人的设计特点和设计风格有关以外,还与设计师对整体设计构思中整体与局部的把握。总之,带有个性色彩的环境艺术设计往往可以让人们从中释放自己的思想和摆脱传统的束缚,并且也能形成对某种文化和艺术的启发。在环境艺术的设计中,我们需要将概念化和公式化的设计进行打破,重新认识个性化设计的真正意义,如何进行个性化的设计,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入手。一是,在所设计的室内和室外的人造空间内可以将大自然的的构成因素进行引入;二是将以往的那种直线水平的造型设计进行转变,将城市设计和室内设计中的整体环境和局部环境用优美的曲线和其他个性艺术造型来进行环境空间设计的内容丰富。
2.1环境艺术设计的风格制约着个性化的设计
所谓个性化的环境艺术的设计绝不仅仅是浪漫主义的自我表现,个性化的设计主要是与设计师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关,这些能力可以帮助设计是到达更高的艺术境界,个性化的设计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将空间进行合理的且最大程度的使用,这种设计方案的产生需要设计师进行不断地探索。除此之外,个性化的设计需要展现的是对自然知识的一种进行合理的想象和组合。比如,设计使在对城市和居住空间进行设计的时候,太过注重城市的规划性以及如何改善居住空间等城市的设计理念,而对人类的对环境的心理和生理的因素的考虑不够。城市中的每个居民的在对城市空间的审视时都会有不同的看法,如果设计师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考虑,那么他所设计的环境会让人们更愉悦。也能让他的设计更具有个性,能得到更多的展示。一个设计师的风格,就是它的设计个性的展现,总之一个设计师的设计会由于经济,物质,习惯等等的作用而变得有所不同,但是它的整个倾向却不变,这就形成了在共性之下存在个性。
2.2个性化的设计提升空间的使用
环境艺术设计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地进步,现代的环境艺术设计的内容很广泛,不仅对艺术上有要求,对技术也有很大的要求,只有从这两方面进行考虑才能提高环境设计的质量,环境设计应该满足不同户主的要求,在空间使用功能上需要根据户主的爱好,工作和习惯等方面进行考虑,对空间进行合理且有创意的规划。比如,对于一个从事多年大学教育的教授,又习惯摆弄花花草草,那么可以可以在他的家里设计几个空间合理的书架以及在他的阳台和房间等地方设计可以容纳许多花草的平台。这些通过对业主的了解对空间进行尽可能的提升。
3结语
总的来说,设计者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不能缺乏个性化,个性化对一个房子和城市的文化都有很大的展示作用。环境艺术设计体现着人们生活环境的文化,习惯等等。
参考文献:
[1]胡议丹,胡佳.浅谈环境艺术设计及其个性化[J].现代情报,20xx(03):221-222.
[2]原泉.浅谈环境艺术设计及其个性化[J].黑龙江科学,20xx(15):66-67.
艺术设计论文10
1、加强区域内高效合作,推动区域内艺术类人才培养
1)搭建艺术类人才培育平台国内任何区域均可搭建艺术类人才培育平台,以发挥协调、监督和强化区域内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关键职能。在搭建艺术类人才培养平台时,需制定中、短、长发展计划,确定每一个艺术类人才培养院校的发展目标及运营计划,帮助各院校高效处理办学中出现的困难与问题,寻找最佳处理方案:有计划地评估培育院校的发展目标实现情况并给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从课堂教学质量及实际训练质量下功夫;帮助各院校提升教师团队自身素养,可高效利用闲余时间集中开展老师技能培训工作.激发老师自我提升的积极性及潜在才能,进而提升老师自身素质,需格外关注“双师型”教师团队的质量。
2)重点发展校企合作由于国内艺术类人才培养工作发展的时间较短,大多数高等院校存在教学设备等软硬件条件滞后,满足不了办学需求的情况。假如能够与专业对口的公司开展合作,不仅仅可解决培养学校缺少教学设施的实际问题.同样能为企业培养企业发展所需的专业型人才。这种发展模式虽在国内教育领域内提出多年,但就当前办学现状而言,专业对口的公司参与积极性不足,因此,办学院校要重点关注该发展合作模式的办学规模大小和课堂办学质量提升上,可考虑把校企合作的企业对象拓宽至国内所有的企业:学校自身的教育,不管是在教学大纲、教材内容的编制或者是学科培养目标、教育模式的确定上,均需考虑公司的实际发展现状.以有效地推进“校企合作”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3)校校之间注重强强联合。不同艺术类人才培养学校间,需格外强化区域内不同院系的分工合作,高效利用资源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比如,部分专业虽然行业性很强,有社会需求,但市场需求量较小,就需要借助于区域内学校间统一协调、统一规划,推行交换培养或委托培养的模式开展;而部分学校某些专业相对比较差些,可考虑跟该专业较为强大的学校合并。另外,各院校在发展中均要较强学校专业的科学合理分布,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体现自身办学特色,以实现学校教学质量及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同时确保学校办学资源合理高效的利用。
2、加强区域间开放合作.促进全国培养学院的协同发展
艺术类人才培养区域间院校要做到协同发扎,第一步应搭建有针对性的合作平台,比如搭建全国性的职教协调平台,基于该个平台,有效地协调各院校的可用资源,统一统筹规划。另外,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及远程教育渠道丰富学校办学资源,集中区域间艺术性人才的教育培养优质资源,实现培养院校办学资源区域间分享的目的。
1)突破区域界限,强化横向联合。结合国内经济发展的实际差距现状,可进行细分为三类不同的地区:东部发达地区、东部欠发达区域及西部贫困地区(不发达地区),艺术人才培养策略受区域性经济发展现状的限制。因此,不同区域艺术人才培养策略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和欠平衡性。假如各培养院校单独发展、独立作战就必然导致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持续拉大和不平衡性的加剧。这就要求不同艺术类人才培养学校需打破当前的区域性限制,遵循因地制宜发展策略、协同发展的根本性原则进行改善艺术设计教育现状.既要满足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客观需求,同时需强化区域性合作发挥的整体优势、以提升整体效率。不同培养学校可考虑基于区域间合作弥补不同地区的差异,达到劳动力过剩与专业型人才需求的互补,达到办学条件互补等。
2)打破国界,联合办学。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融合,不同地区及不同产业均产生了横向联合的发展倾向.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全球性统一的大市场已产生,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教育也必然随着这一发展倾向开始踏上联合办学、联合经营之路。国外的教育机构凭借自身较长的办学时间,在办学经验上较为丰富,各个方面均比较成熟,有自身的独特之处。基于国内外合作,可以吸取他人优势,掩盖自身发展劣势,进而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升自身的水平和竞争力,这对国内艺术类人才培养运作模式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应高效应用各种渠道和方式打破国界.与国外办学院校联合办学.提升自身国际竞争力。我们在探讨艺术类人才培养教育区域合作发展模式的进程中,明显感觉到远大的发展前景。因此,教育从事者应遵循艺术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推动区域合作,拓宽合作范围,提升自身水平。
艺术设计论文11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健康的生态理念已经被大众所认识,并逐渐运用在环境艺术的设计当中。本文从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出发,阐述了生态理念在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原则,探讨了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实践内容及方式,提出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平衡关系。
关键词:艺术设计;环境艺术;生态理念
随着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精神文明需求逐渐提高,对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也因为在现代环境中所流露出的生态问题越来越严重,包括大气污染、噪音污染、水质污染甚至是城市景观污染。基于这种状态,目前就有很多专业的环境景观设计人员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充分考虑到生态理念的运用,在建筑设计、城市雕塑及各种公共设施的布局与安排中,按照科学的思想,采用高科技的手段,在满足人们发展需求的同时追求艺术美感,统筹兼顾了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
1环境艺术设计和生态理念的本质概念
(1)环境艺术设计的本质概念。环境艺术设计是指将环境、艺术、设计这三个学科利用科学的理念和专业的方法相互结合起来,既能保持三者之间的相对独立,同时又密切相连。环境本身是开发和设计的对象,期间要选择适当的科学材料,尽可能降低预算成本,另外要充分考虑环境的承载力与色彩美学,用艺术的眼光和科学的专业手段进行整体环境设计。通常是指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综合考虑环境当中的力学、光学、色彩、成本等相关内容,对环境进行艺术设计,并进行合理开发。(2)生态理念的本质概念。生态理念是指在设计开发的过程中,需要满足公共设施设备能够正常运行,达到大众生活质量预期要求的同时,还需要设计者充分运用生态理念设计思想,始终贯彻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要求,着重的突出环境设计中的生态发展理念。生态理念要求在当代的环境设计中,各项资源都可以达到最合理的配置与规划,最大程度的降低生态能源和自然物质的消耗及浪费。
2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基本特征
(1)资源利用的高效性。在当代的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者要充分考虑所采用的生态资源,重视其资源利用的高效性。在生态环境开发中极大可能地降低和减少资源的浪费及损失,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资源的综合利用。同时也要考虑到所利用资源的成本问题,争取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成本,完成资源的最大利用。(2)布局规划的持续性。在当代的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者要充分考虑环境布局和规划的持续性。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不只要考虑当时的环境状态和当代人们的生活需求,也要从长远方面打算,在设施配置和布局规划上,考虑到后代人们的使用需求和社会后期的发展需求。(3)艺术设计的多样性。在当代的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者要充分考虑环境艺术产品的多样性。环境艺术产品在需要满足大众对产品实用要求的同时,适当增加产品的艺术设计,从设计者角度讲,在产品色彩、美感上要更加丰富。增加环境艺术产品的多样性,可以为当代的消费者们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4)能量使用的循环性。在当代的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者要充分考虑环境艺术设计中能量和耗材的循环使用性,主要是指对人工环境生产中消耗和使用的原料及能量,尽可能的进行循环利用。生态环境开发过程中,可以利用高新的科技手段,进行资源和材料的回收利用,或是开发出可循环使用的替代材料。资源合理的循环利用可以促进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关系,体现了生态理念的合理运用。
3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基本原则
(1)环境艺术设计中注重艺术设计和艺术参与。生态环境不同于单纯的艺术产品,其是指运用艺术的手法把许多外在的因素和条件充分结合起来的整体环境。就环境艺术设计来讲,这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所以在环境艺术设计时,需要艺术设计者从现代艺术角度出发,满足生态环境实用需求的同时,遵循艺术设计和艺术参与的基本原则,尽可能创造出既有艺术美感,又可以满足当代社会发展具体要求的环境设施。(2)环境艺术设计中尊重自然自身的发展规律。大自然的发展有着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会顺应自身的变化及时更新,也具有特别强烈的自我恢复和自我维护的能力。所以生态环境设计者在设计和规划时,要充分尊重自然的这种自身发展规律,保护生态环境的发展进程,可以适当增强设计对象的自身调节能力。大众只有充分尊重自然发展规律,才能更好的促进环境艺术的生态理念,才能更好的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4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实践内容
(1)以先进的科技统领环境艺术设计,开发利用新型能源。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永远是第一生产力。现代科学的发展,大力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生活的不断提高,也逐步的提高了当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文明。所以在当代的环境艺术设计中,要充分发挥科技的力量。从材料资源的选择上,尽可能开发并采用高科技的新型材料,用来弥补不可再生材料的缺失。另外在材料资源的回收上,也需要运用先进的高新科技,增加再利用的空间,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率。在当代的环境艺术设计中,不可避免会有一些资源材料在提供能量时造成环境污染,违背了生态环境的初衷。例如化石燃料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和大气污染等,这就需要高科技的现代手段,开发一些新型能源用来代替高污染的材料,在能源使用上尽可能的奉行生态理念。(2)环境艺术设计充分运用天然材质和天然的环境基础。在现代的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参与设计者要对天然的材质材料有充分的了解,知晓每一种材质自身的品质和特点。在运用时,更好的使用天然的材质。像不同的木材具有不同的纹路和香气,所表现营造出的氛围也因此不同,同理还有大理石等石材材质,也会因为不同的硬度和性质,在生态环境设计规划时要进行区别对待,放置不同的应用范围。不只是选材,还有在材料使用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到天然材质的特点,特殊的天然材质要选择专属的加工工艺,最大限度的体现天然材质的自身特点。然而在生态环境这个大环境中,要将选用的天然材质与所处的环境基础进行匹配,在大环境中尽可能的选择低成本、高效能的方式进行规划和布局。在现实中,有很多生态环境设计在布局时受到当地环境基础的影响,因地型特殊影响整体设计效果,这就要求设计者在生态环境设计时,充分运用当地的大环境基础。例如遇到山丘、河流时,都可以加以利用,用山的高度或是河流的流转弯度来完成整体的生态环境设计,借以自然的绿叶来烘托环境设计的主体风格,更能体现出天然的生态理念。
5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们已经意识到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在环境设计中加强了生态理念,充分尊重大自然的发展规律,同时也遵循了艺术设计和艺术参与的基本原则。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理念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人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其中包括加强科技的发展,提高科学的设计理念,开发新型的代替能源,重要的是要秉承与时俱进的思想,努力创造既符合生态发展,也具有艺术美感的环境艺术作品。不管怎么样,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社会发展与自然规律之间的平衡关系,才是我们最终要坚持和维护的。
参考文献
[1]王萍,陈文福.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问题[J].设计艺术研究,20xx(5):51-54.
[2]黄馨玉.试论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J].科学之友,20xx(4).
[3]黄清.试论再生建筑的生态价值:一种传播生态理念的城市景观[J].自然辩证法研究,20xx(6):92-96.
[4]蒋明.试论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8):59-60.
艺术设计论文12
【摘要】文章针对色彩在艺术设计中易被忽视的问题,提出了色彩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策略。要重视色彩的情感和象征意义;强调色彩的象征性;合理运用色彩的差异性;突出色彩的民族性、地域性和时代性特征;要符合人们的色彩审美习惯。
【关键词】艺术设计;色彩运用;问题;对策
色彩是自然界本身存在的、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的事物,能够带给人一定的情感体验。并且,感受色彩美是人类的天性,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审美意识,对色彩有着较强的审美追求。因此,很多设计师在艺术设计过程中都十分重视色彩的情感和象征。从色彩方面来讲,色彩能够引发人们一定的心理效果,人们可以运用科学分析的方法对复杂色彩进行分析,还原为基本色彩要素,并利用色彩量和质的变化以及色彩空间的变换重新去安排色彩要素之间的关系,实现色彩效果的创新。然而,色彩情感和象征在运用过程中并不是盲目的、随意的,而需要按照一定的设计原则,遵循人们的审美习惯。研究色彩情感和象征不仅能够优化色彩在设计中的应用,而且对设计研究有着深刻意义。
一、色彩在艺术设计中易被忽视的问题
1、忽视色彩的情感和象征
色彩是自然界中的事物,主要由色彩逻辑和色彩要素构成,就像用数与数的逻辑构成数学其境一般,当我们进入色彩世界中,能够深刻感受到色彩的丰富性及色彩对世界和谐本质的影响,寻找到色彩在世界中的价值。并且,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能够深切感受到色彩带给自己的内心感受,而色彩带来的感受也会影响到设计师的情绪。同时,色彩对人们的心理刺激有着不同的层次,有些色彩能够给人以直接的心理刺激,而有些色彩则需要通过人们的联想和想象而影响其信仰和价值观。无论是直接刺激还是间接刺激,都能够证明色彩具有情感和象征意义。然而,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有些设计师忽视了色彩的情感和象征性。
2、缺乏对色彩情感影响的充分了解
色彩不仅能够美化产品,在产品设计中起到装饰作用,而且还能够对人的感觉、情感、技艺、知觉等产生一定影响,对视觉艺术发展有着深刻意义。然而,从色彩本质上来讲,色彩本身并没有固定的情感和象征,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之后,具有了一定的审美感受能力能够在色彩刺激下产生不同情感或联想,并且根据色彩审美习惯对不同色彩刺激产生不同的反应,使得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的心理和情绪产生影响。由此可见,情感和象征是人们根据自身经验而赋予到色彩上的,在人们的色彩审美习惯下,色彩能够通过刺激引发人们的条件反射,并影响人们的心理活动和情绪情感。另外,色彩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需要人们在长期习惯中总结色彩审美经验,并形成对色彩的习惯性意识。然而,在设计过程中,部分设计师缺乏对色彩情感的充分了解,忽视色彩情感与人们长期生活习惯和色彩审美习惯的关系,一味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为色彩赋予情感和象征,导致产品色彩的情感和象征不符合社会色彩审美习惯。
3、忽视色彩的差异性
不同色彩能够引发人们不同的情绪情感,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例如,红色的纯度和注目性较高,视觉刺激较强,能够加速人们的血液循环,鼓励人们的勇气,给人以力量、幸福、圆满、热情的感觉。黄色的纯度最高,最为光亮,能够给人以温暖、高贵、富丽的感觉。蓝色虽然视认性不高,但是能够给人以智慧、冷静的感觉。紫色很容易引起人们心里的不安,却又能给人以优雅、温柔、高贵之感。白色能够给人以清白、明快、光明的感觉,满足人们视觉需求,注目性较高。黑色给人以恐怖、绝望、沉默、严肃之感,很容易引发人们的消极情绪。由此可见不同色彩能够引发人们不同的情绪情感。然而,有些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运用色彩的时候忽视了色彩的差异性,没有根据色彩所引发的情感差异进行色彩运用,导致色彩的运用不符合产品主题和消费者心理。
二、色彩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策略
1、重视色彩的情感和象征意义
色彩会引发人们一定的情绪和情感,不同色彩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因此,设计师在设计中运用色彩应加强重视色彩的情感和象征意义,深入了解色彩所带来的情感体验和色彩的象征价值,掌握系统的色彩知识,为色彩运用提供理论指导。并且,设计师要能够熟练运用色彩,在掌握色彩情感和象征意义的基础上,加强色彩运用训练,熟悉色彩运用的规律和技巧,并在熟悉色彩运用基础之上实现对色彩运用的直觉判断。
2、强调色彩的象征性
受历史、宗教、阶层、民族、地域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对色彩的需求和信仰不同,色彩在不同地区、民族、历史时期和宗教中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并且,色彩的象征是历史的沉淀,也是人们约定俗成的社会文化现象。因此,色彩在相对稳定的历史时期和社会文化环境中具有较强的传承性,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同时,人们在一定时期和社会文化环境只能够都遵循着统一的色彩尺度和色彩运用规律。设计师在运用色彩的时候应加强重视色彩的象征性,全面了解当前社会文化环境下人们对色彩约定俗成的尺度和运用规律,并按照社会约定俗成的色彩制度来运用色彩,使色彩的运用符合社会文化环境中人们的色彩审美习惯。
3、合理运用色彩的差异性
不同色彩带给人的情绪情感不同,象征意义也不相同,设计师在色彩运用过程中应重视色彩的差异性,根据产品主题和人们的审美需求选择合适的色彩。为此,设计师应积极了解红色、黄色、黄绿色、绿色、蓝色、黑色、白色、灰色等颜色的特征及其带给人们的心理感受,根据色彩的情感特征和象征意义选择性地使用色彩,使色彩的运用符合产品所要带给消费者的心理感受,充分发挥色彩在产品功能中的作用。例如,在设计儿童玩具等颜色的时候,可以选用纯度较高的颜色,适当运用红色、绿色等刺激性较强的颜色,避免紫色、黑色等重色的运用。
4、突出色彩的民族性、地域性和时代性特征
色彩在不同民族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意义和象征,例如,在西方国家,黑色是死亡的象征,死者的灵柩需要黑色车辆运输,哀悼者也需要穿褐色衣服参加丧礼。而在埃及,人们将冥神奥西里斯雕像涂成黑色,表示土壤中种子萌芽孕育的阶段。这是因为,埃及人认为,黑色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迎接新生。在印度和中国,死亡通常使用白色,哀悼者需要穿白色衣服参加丧礼,印度人和中国人认为白色代表了宁静、和平,也代表了死亡。在美洲一些国家,白色代表心声与春节,黑色代表反省和因素。设计者在运用色彩的过程中要全面了解不同颜色的功能、颜色使用的对象和目的,充分重视色彩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在确定主色调的同时,还要合理规划局部色彩运用,掌握色彩的比例、重复、节奏等,强调产品设计中色彩的对比与协调。另外,设计者不能随意添加色彩,随意添加只能够导致产品设计中的色彩堆积,使得产品结构杂乱无章,设计者应根据产品主题合理选择合适的色彩,通过色彩的运用深化产品设计主题。
5、符合人们的色彩审美习惯
色彩本身并没有情感价值和象征意义,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将色彩与自身生活相联系,赋予了色彩情感价值和象征意义。因此,设计师在色彩运用中应重视人们的色彩审美习惯,使色彩的运用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为此,设计师应充分了解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色彩运用习惯和色彩审美标准,强调色彩所带给人们的情感联想及回忆,深入分析人们习惯性认知中的色彩作用,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念来随意运用色彩,必须使色彩符合社会审美习惯。
【参考文献】
[1]唐笑非.色彩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作用及情感表达[J].包装工程,20xx.
作者:李雅楠 单位: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动漫软件与教育学院
艺术设计论文13
[内容摘要]项目制课程作为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向之一,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重视。但是,很多项目在执行中无法摆脱原有教学体系的制约,出现“新瓶装旧酒”的现象。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工作室制”下的项目制课程实践,通过知识细分,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通过分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敬业精神、合作意识。
[关键词]项目制课程;知识;技能;素质
项目课程是指以实际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目标的课程模式。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的项目制课程,以项目打通课程之间的壁垒,项目的推进就是知识的更新、技能的提升、职业能力的升级。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设计力培养贯穿工作室制定的3年培养计划的全过程,和企业用人需求完美对接,实现项目学习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的一体化。
一、“工作室制”下的项目制课程与一般项目制课程的区别
一般项目制课程中知识传授的学科性强、实用性不够。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工作室制”的项目制课程设置突破了学科制课程体系的限制,建立以就业岗位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习得为中心的项目体系,以工作室为教育教学管理的主体,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对接。
(一)“工作室制”下的项目课程设置
一般的项目制课程体系设置以独立的课程为单位,项目的内容由科任教师自主安排,独立的教学规划和项目操作使各个项目互不关联。项目的开始和结束是以课程时间的安排为准绳,不符合真实环境下的工作状态。“工作室制”下的项目制课程打通了不同项目之间的关联,前一个项目的训练内容能够为下一个项目的展开打下基础,下个项目是前一个项目的巩固与提高。上下游项目之间的关联性增强了,知识和技能的体系在项目执行中融会贯通。项目的递进式设计与项目执行时间的弹性设置是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下的项目制课程的主要特征之一。
(二)“工作室制”下的项目制课程管理
“工作室制”下的项目课程的另一个主要特征是项目管理的一贯性与项目评价的综合性。工作室导师制实行三年一贯制,既履行传统班级中班主任的职责,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又是班级的主课教师,完成工作室大部分课程的实践教学工作。这种一以贯之的管理,能够确保不同项目课程都为工作室制定的培养目标服务。项目成果评定包括:技术分、成果分、态度分。技术评分以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和项目成果的实现难度为标准;成果分以最终设计的视觉效果为标准,主要考核设计理念和设计的实用性;态度分包括考勤考核以及协作意识等。技术分和态度分由工作室负责人评定,成果分由项目委托方按等级评定,虚拟项目则由工作室邀请相关企业或设计公司相关部门主管评定,使项目教学和市场应用对接。
二、“工作室制”下的项目制课程知识的习得
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取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某门学科的发展、某项技术的进步总是以相应的认知为前提,最后通过经验的总结得出一般的认识。高职类艺术设计类专业基本上以软件的操作为主要的工作手段,而熟练的软件操作能力并不能够保证会创作出优秀的设计作品。这就要求学生在掌握设计技术的基础上,具备创意设计的能力。“工作室制”下的项目制课程的引入,是以项目为依托来传播知识、传授技能。通过项目设置的承接性,构建学生在相关专业上的知识体系。
(一)项目细分和学科基础知识结构相结合
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下的项目制课程设计中要体现知识先行的观念,在项目制定时把项目分为若干个任务,每个任务中都包括知识、技能和项目训练。把知识的讲授和巩固作为课程授课的基础。比如:广告设计工作室的广告实务项目课程引入××项目,这样就可以把项目分为:××品牌的广告调查、××品牌产品分析、××品牌目标消费群体分析、××品牌广告创意、××品牌平面广告设计等部分,把各个任务的最终成果综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项目策划案。项目细分的过程就是知识细化的过程,把各个任务涉及的知识分别传授,通过任务把知识应用到操作实践中去。在最后的整合中,指导学生把项目制作的各个部分综合起来,检验项目制作各部分的统一性,达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
(二)一般知识和项目知识相结合
把“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知规律应用到项目制课程教学中。在项目实施的开始阶段,明确任务完成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结构;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实操练习,总结得出项目任务的一般知识和一般操作步骤,完成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和总结;接着布置项目任务,通过上一步总结得到的一般规律或者方法指导分析具体的项目任务,即所要完成××项目的××任务,把总结得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在任务完成阶段,结合任务完成的情况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讲解。
三、“工作室制”下的项目制课程技能训练的要求
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下的项目课程要针对专业面对的岗位群和相关岗位对专业技能的要求,设置虚拟训练项目或者引入真实项目。由于艺术设计工作具有一定的创造性,这要求工作室在设置项目训练的过程中要把一般技能和具体应用相结合,把多能和一专相结合。
(一)一般技能和具体应用相结合
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下的项目制课程的重心环节就是技能的训练和提高。在技能训练的过程中要求强调一般技能的熟练掌握。一般技能包含设计工作的基本流程、基本操作步骤以及基本操作规范。一般技能是进行设计创作的基础,只有熟练掌握这些基本技能才能在具体的设计制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具体应用是学生熟练掌握一般技能的途径,通过具体应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设计能力。这种不能够用语言言明的能力,只有通过应用练习才能够获得。工作室引入的真实项目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应用能力以及创意设计和市场无缝对接。
(二)多能和一专相结合
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下的项目制课程在实施中要体现一专多能的特点。专业特长是学生就业和立足的根本,也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本要求。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要抓住核心技能,强化练习,要求每个学生在这方面都能够独当一面。工作室制下的项目制课程可以为难度系数比较大的技能练习提供充足的弹性课时,保证技能训练的有效性。高职生作为未来工作一线的骨干、技术员、指挥者,这就要求他们不但要掌握高超的专业技能,还要掌握和专业工作相关的基本技能。工作室的小组协作完成项目任务的学习模式有利于学生对与设计相关领域的知识技能的掌握,既突出了主要矛盾,又兼顾次要矛盾,把项目主要训练的技能和关联技能相结合,达到最佳的练习效果。技能是就业的保障,知识是职业提升的基础,素质是事业发展的必要条件。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下的项目制课程在设计上要体现实践—理论一体化的教学方针,把技能传授、知识传播和素质的提升融入到项目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培养受企业欢迎的合格艺术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程波.高职高专“项目制课程”的开发设计.职业技术教育,20xx
2.朱小平,刘根平.关于项目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交通职业教育,20xx.6
艺术设计论文14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情况,不仅与该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对于社会发展的速度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必须要保质保量地完成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工作。
河南省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现状
目前河南省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安排主要是以实践课为主,以专业基础课程为辅,以教育学生的艺术设计技能为主要的教育目标,开展教育改革计划的。各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有设计素描、设计色彩、透视、环境艺术史等等。但是不少高校所设置的设计专业基础课程都比较传统和单调乏味,令学生对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专业基础课程失去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另一方面,河南省不少高校的艺术设计课程的模式采用了“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先让学生在校学习两到三年,最后一个学年是让学生到校外的企业或者公司进行实习,甚至有些学校是安排学生一个学期进行校外实训,另一个学期则进行顶岗实习,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提早对于为自己未来的工作岗位、内容以及环境等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帮助学生未来踏入社会工作做好心理准备,确保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能够符合社会对该类人才的要求。但是与其他省份某部分学校所采用的“三明治”教学方式,安排学生进行“学习、实践、再学系、再实践”的学习方式相比较,河南省的这种普通的“工学结合”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不少不利因素的制约,例如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制度不完善、实践时间过短等问题,令学生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实践和体现方面未能够达到最理想的状态。为了能够帮助河南省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更好地发展和完善,相关的专业教育人员必须要具有针对性地进行详细的研究和深入的了解,商讨出合适的改革措施进行改革。
河南省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着一些问题,我省现有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工作的成果还不太明显,因此,相关的专业教育人员必须要认清这些问题,才能够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
1.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实践性有待加强
不少高校在进行设计课程的时候对于学生的专业实践重视程度不够,令学生自身的专业技术技能的培养情况未能够达到理想状态,这主要是由于校方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未能够正确认识的全面教学的重要性,忽略了学校自身的特色性和和艺术设计的专业性,令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工作的实践性仍具有进步的空间,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有提升的可能性。因此,相关的领导必须要提高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实践性的重视程度,制定相关的改革措施,才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2.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更新速度慢
除了校方的校园建设工作需要与时俱进以外,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也需要紧跟着时代的步伐,不断进行创新。校方如果想要帮助学生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技能水平方面获取得更高的造诣,那么必须时刻把握时代的脉搏和发展的特点,同时也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所需要掌握与时俱进的设计技能和理念。但是不少河南省的民办院校所用的艺术设计专业教材并不能够及时进行创新,教学教材中的内容过于单调乏味,令学生容易失去对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
3.学生实践条件的缺失及计算机软件更新速度慢
学生实践条件的缺失及计算机软件更新速度较慢,在不同的院校中不同程度上均存在这一问题。学生首先需要进行实践检验自己的知识体系是否完善,其次还需要配合校方为学生所提供的一定的实践机会和条件,通过双方的努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当前科学信息技术发达,计算机软件更新速度快,因此当学生投身到社会中去工作的时候,对于这些艺术设计的先进计算机软件的具体操作过程并不熟练的时候,企业往往需要多投资一笔钱培训学生的专业实际应用技能,这一问题的存在需要学生和校方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才能够得以解决。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原则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必须要在确保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的同时,合理设置课程,并初步形成一个合理、科学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河南省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目标是为了能够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独立进行思考,并在整个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高校所培养出来的专业技能人才,必须要能够符合目前我国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新时代的专业技能人才不仅需要具有一定的喘息能力,同时还需要能够把
艺术设计论文15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推进,中原经济发展的速度异常迅猛,在发展的同时突显了诸多的不利现象,而艺术设计对这些现象的调控作用得以充分显现。
因此,中原经济发展对民办学校艺术设计教育的需求日益明显。对民办学校艺术教育与中原经济发展进行概述,并分析中原经济发展对民办艺术设计教育的需求原因,提出民办艺术设计教育满足中原经济发展需求的途径。
中原地区由于其地理位置、地域资源以及交通设施等优势,受到大量高污染企业的青睐,致使大量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纷纷前往开办工厂,从而引发诸多发展弊端,针对这些弊端问题需要大力发挥知识的力量。此时,结合中原经济发展实际,对民办学校艺术设计教育提出了相应的需求,本文通过分析中原经济发展对民办艺术设计教育的需求原因,提出民办艺术设计教育在中原经济发展中的需求解决途径,以期对中原经济稳健发展尽绵薄之力。
一、民办学校艺术设计教育与中原经济发展的概述
1.民办学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含义。民办学校艺术设计教育是指民办学校以艺术设计知识为抓手,充分发掘艺术具备的独特美感,并将其渗透于艺术设计中,利用艺术设计强大的审美及实用功能引发受教育者的思考,并利导受教育者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相关知识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从而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整个过程。可见,艺术设计教育不但具备社会属性,同时拥有个体属性,通过对其有效的实施开展,实现了造福社会,提升个人能力的强大作用。
2.中原经济发展的含义。中原经济发展即指以河洛地区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域,致力于经济总量的增长提高,加强经济结构的科学合理优化改进,注重经济质量的合理改善提升,从而有效提高地区经济效益的增长速度,实现经济形态的健全完善,实现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加速现代化进程推进。由于中原地区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现已被国家确定为重点开发区域,因而其经济发展的意义尤为重大。
3.民办学校艺术设计教育与中原经济发展的关系。民办学校艺术设计教育具备目的性与创造性等特点,通过教育实践突显出其协调生产消费的经济属性,该经济属性要得以充分发挥,必须依托高度发展的社会经济力量,同时,经济属性的有效发挥能积极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
可见,民办学校艺术设计教育与中原经济发展为相辅相成的关系,中原经济的发展是民办学校艺术设计教育高效开展实施的重要基石,经济发展越迅猛,人们的审美情趣提高越快速,艺术设计的物质基础越雄厚,教育的具体实效越明显;民办学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实施是中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民办学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实施目的在于满足人们的欲望需求,在其教育实施过程中,充分显现艺术设计带来的精神愉悦与视觉享受,利导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推动艺术设计观念目的的具体化,进而促进中原经济的稳健发展。
二、中原经济发展对民办艺术设计教育的需求原因
1.保障经济稳健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猛烈冲击,我国工业化进程发展迅速,中原地区由于其地理位置独特,吸引了大量高污染产业前往投资建厂,导致中原地区环境污染现象越发严重,进而引起了国家对该现象的关注与重视。
因此,中原地区经济战略的调整势在必行,在战略调整过程中,需要正视地区环境突显问题,经济寻求解决策略,积极防治环境污染现象。此时,民办艺术设计教育充分发挥其保障功能,通过教育培养输送具备审美设计能力的从业人才,发挥人才地区环境科学美化的设计引导力量,加快了地区环境污染的整治力度,从而保障地区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2.加速经济结构调整。民办艺术设计教育在经济层面上,充分突显出其创意特性。随着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日益显现出知识于经济中的作用,因而经济结构发生了必要的调整,于是创业产业的发展优势充分得以突显,创意产品的贸易比重日益加大,创意产业的发展前景愈发广阔。
可见,通过民办艺术设计教育的有效开展,充分突显其经济创意特性,将有利于加快经济结构的有效调整。
3.推动经济效益提升。民办艺术设计教育全面融入了高新科技力量,在高新技术与人们日常活动、新型科技与日常消费用品以及企业与消费者之间起着纽带作用,其通过利导高新科技发展,带动人们日常生活的丰富;通过寓高新科技力量于艺术设计,促进日常消费用品技术更新;通过向企业输送艺术设计高科技人才,完成产品的人性化设计提升,满足消费者的购买要求,进而有效增加经济效益。
三、民办艺术设计教育满足中原经济发展需求的途径
1.加强政府利导。由于民办艺术设计教育在中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要通过政府有序利导,激活民办艺术设计教育的生命力,从而有效保障经济稳健发展。在政府利导过程中,需要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政策,加强法律政策有效保障引导,制定科学完备的教育发展激励方案,因势利导教育实施推进,加大教育经费的扶持力度,强化教育人员培训支持,充分实现政府对民办艺术设计教育的利导功能,进而实现民办艺术设计教育对中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增加地区引力。民办艺术设计教育是以培养高素质设计人才作为终极目标,因此,社会要具备对该类人才的广泛需求,方能与教育目标相吻合,防止人才培养的无效与流失,激发人才的服务社会的热情。因而需要适度增加中原地区人才吸引机制,扩大社区艺术设计人才作用的宣传普及,建立地区民间艺术设计人才创业辅助机构。可见,只有适度增加中原地区引力,才能有利于民办艺术设计教育目标的实现,完成对中原经济发展的有效推进。
3.变革教育机制。民办艺术设计教育是否能实现对中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重点以教育的成效作为评定依据。可见,有效的民办艺术设计教育才能发挥积极的经济促进作用,因此要重视对原有教育机制的弊端进行变革完善,以实现教育的经济效应。
在变革民办艺术设计教育机制的过程中,需要全面调整专业设置,满足多类层次市场需求,充分突显中原经济地区特色,综合完专业善课程结构,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加强专业实践实施力度,以实现民办艺术设计教育机制的合理变革,实现对中原经济发展进程的推动。
结语
总而言之,中原经济要实现迅猛发展,必然对民办艺术设计教育的有效开展有着一定的需求。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需求,并充分结合需求原因,找寻出适宜的解决途径,以实现对中原经济的有效促进作用。
【艺术设计论文】相关文章:
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反思论文09-19
艺术设计实习实践方法研究的论文07-10
职业院校高等艺术设计论文11-29
地域文化对包装艺术设计的影响论文10-03
文化现代包装艺术设计的影响论文10-03
艺术审美批判及艺术设计反思论文09-19
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实现论文04-21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培养优化措施论文11-21
项目制教学环境艺术设计论文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