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工程论文

时间:2023-05-28 13:34:04 论文 我要投稿

控制工程论文(15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控制工程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控制工程论文(15篇)

控制工程论文1

  摘要:阐述了智能控制工程与机械电子工程的概念,从鲁棒控制、模糊控制工程、神经网络控制等五个方面分析了智能控制工程在机械电子工程中的应用,以期为机械电子工程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智能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概念阐述;应用分析

  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生活中所使用的机械电子产品种类、数量都得到了提升,也更加注重机械电子产品的功能性。因此,在机械电子工程中应用智能控制工程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仅可以提高机械电子产品的生产效率;还可以有效降低机械电子产品的生产成本,推动行业稳定有序的发展。本文就探究智能控制工程在机械电子工程中的应用。

  1智能控制工程的概念阐述

  智能控制工程英文名为“Intelligentengineer-ing”,主要是指创建多种形式的智能化系统,集计算机理论、信息技术理论等诸多理论为一体,涵盖了众多工程,具有系统性、多样性以及可操作性等诸多特点[1]。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多种科学技术相继被研发出来,并被应用到机械电子工程中,有效提高了机械电子系统的使用效率,让其可以稳定有序的运行。但是随着人们对机械电子产品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机械电子系统的各个部件都需做出相应调整[2],因此,将智能控制系统应用到机械电子工程中非常有必要,直接影响到机械电子系统的整体运行状况,为我国机械电子行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机械电子工程的概念阐述

  机械电子工程英文名为“MechatronicEngineer-ing”,又可以称之为“机电一体化”,其集诸多技术特点于一体,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减轻工作任务量;还可以有效提高机械电子设备的生产效率,保证所生产的机械电子设备性能,让整个行业朝向智能化、信息化发展[3]。在机械电子工程传统运作情况下,工作人员经常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若工作人员稍有疏忽会发生安全事故,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而机械电子工程刚好可以避免此种状况,不再采用人工控制为主的方式,而是集中依靠机械设备,有效推动了电子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产品性能质量。

  3智能控制工程在机械电子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智能控制系统主要是将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相结合,一同展开智能化模拟与控制工作,确保特定操作流程符合要求,能够有效模仿人类大脑思维模式,进而实现信息数据的收集和控制工作[4]。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逐渐呈现出智能化生产趋势,将智能控制工程应用到机械电子工程中刚好符合此种发展趋势,可以减少人工操作,提高生产效率,获取更多经济效益。通常情况下,在智能控制工程中应用机械电子工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鲁棒控制的使用分析:鲁棒控制英文名为“RobustControl”,主要是指在机械电子工程中安装一个控制器,并对这个控制器的性能指标进行调试,确保机械电子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如果遇到各种问题,都能实现转化(如下页图1所示),维持某些性能的特性,达到有效控制的目标[5]。通常情况下,工作人员在机械电子工程中使用鲁棒控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方面,工作人员需要选择H∞的控制理论来研究出鲁棒控制器,在此基础上对鲁棒系统控制器的结构进行调试,确保性能、功能都符合要求。另一方面,在上述工作完成后,工作人员还需要对鲁棒控制器理论内容进行研究,并利用控制系统来精准地控制目标轨迹的运行过程,从而有效保证电子机械工程能够稳定进行,提高电子机械系统的运行效率。

  2)模糊控制工程的使用分析:众所周知,机械电子工程在运行过程中涉及众多步骤,且加工流程复杂,对工作人员有着较高的技术水平,使得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非常大。面对此种情况,工作人员就需要在机械电子工程中应用模糊控制工程,建立模型,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工作人员需要加强模糊控制工程的研究工作,建立清晰、准确的模型,通过模型的研究,有效做好自动化控制工作[6]。另一方面,由于模型制作步骤繁琐,经常出现数据误差,影响自动化控制效果,针对此种情况,工作人员就需要彻底用糊控制系统取代传统控制系统,并将模糊控制系统应用到机械电子工程中,从而有效保证机械电子工程的运转情况,提高生产效率。

  3)神经网络控制的使用分析:主要是指建立网络控制系统,在这个网络控制系统中不断模拟人类神经系统,然后对机械电子设备进行有效控制。与此同时,由于神经网络控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结合不同的神经元,只有通过不同神经元才可以对机械电子设备进行高效率控制,确保所发出的指令能够有效执行[7]。面对此种情况,工作人员在机械电子工程中应用神经网络控制,就需要做好神经元的筛选、组合工作,从而有效带动电子行业发展,让机械电子工程呈现出飞速的.发展。

  4)集成自动控制的使用分析:集成自动控制是最常见的智能控制技术,也是机械电子工程中最常使用的智能控制系统。集成自动控制系统是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所发展出来的,所以积聚了信息技术的各种优点,能够有效提高机械电子设备的可操作性,对机械电子工程中所使用的机械电子设备进行统一集中管理,从而有效提高机械电子工程的运行效率,让我国电子行业实现稳定有序的发展。

  5)智能控制系统的使用分析:通常情况下,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划分为人工智能和计算机技术这两种,无论哪一种,都有着其固定的操作流程。因此,工作人员要想在机械电子工程中顺利应用智能控制系统,就需要做好智能控制体系的运用工作:一方面,工作人员需要设计智能控制系统来有效地模拟人类大脑的思维模式。另一方面,工作人员需要对设计的智能控制系统反复模拟,确保其能够完成信号搜索等工作。

  4结语

  在机械电子设备多元化的今天,各种新型机械电子设备营运而生,并在机械电子工程中应用,有效提高了机械电子工程的工作效率,推动了电子行业的稳定有序发展。针对此种情况,相关单位就需要清楚认识到机械电子工程的重要性,并将机械电子工程与智能控制工程形结合,让两者一同运作。在此种情况下,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机械电子设备的生产效率,保证电子工程的可操作性;还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性,从而让电子行业稳步运行,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顺顺.基于智能控制工程在机械电子工程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xx(3):174-175.

  [2]张大同.基于智能控制工程在机械电子工程中的应用[J].环球市场,20xx(5):292.

  [3]田浩.基于智能控制工程在机械电子工程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xx(10):3660.

  [4]赵秀娟.基于智能控制工程在机械电子工程中的应用[J].商品与质量,20xx(33):98.

  [5]崔海花.基于智能控制工程在机械电子工程中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xx(5):12;14.

  [6]郭建豪,张聪聪,冯毅,等.基于智能控制工程在机械电子工程中的应用探讨[J].神州,20xx(18):279.

  [7]栾婷婷.基于智能控制工程在机械电子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xx(14):164.

控制工程论文2

  摘要:“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为了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本文以湖南农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例,对“水污染控制工程”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环节进行探讨,以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环境工程专业;“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xx)35-0139-02

  一、引言

  目前,我国有将近300所高校开设了环境工程专业,而“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本科生具备城市和城镇水污染控制、水污染控制规划及水资源保护等知识的核心课程之一。因其具有理论性与应用性强的特点,它不仅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如废水物理处理、生物处理及污泥处理的基本理论,还需要学生掌握基本工艺流程,同时具备水处理的工程及工艺设计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仅以教材为中心,还要不断更新水处理方面的理论知识,学习先进的工艺流程,同时还要结合工艺设计进行实践教学。

  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大多数学校都重视理论知识教学课程,而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因此,高校在课程安排上如何将废水处理理论知识、工艺设计原理与实践应用操作在教学中有机结合,是环境工程专业“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和提高学生掌握及应用专业知识能力的'重要途径。以湖南农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例,水污染控制工程理论教学的课时安排为“水污染控制工程”理论教学30学时,实验教学16学时。既有理论课,也有实验教学,但要想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学校要将理论知识的掌握及实践的具体运用有机结合,如考虑学生的学习进程,并在培养计划中增加必要的课外实践学习。因此,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加强理论知识的传输及更新,还要根据“水污染控制工程”方向人才的培养方案及社会需求,更加合理的安排学生的学习任务。

  二、环境工程专业“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以我校环境工程专业“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为例,理论课安排30学时,而该课程内容非常丰富,一方面要想在规定的学时内将所有的内容完全介绍是比较困难的;另外,这个方向是在不断发展的,随着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许多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等在实际水环境保护中得到了应用,而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一般都是较为成熟的,应用较为广泛的传统工艺,较少涉及新技术。实验课程安排了16学时,但如何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也是一个问题,将两门课程做好契合衔接肯定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再有,作为一门应用性强的课程,不仅需要理论与实验教学,课程设计与实践教学同等重要。虽然课程教学中有安排课程设计,但显然重视程度不够,没有经过系统化的课程教学,工艺设计肯定是不过关的。

  对于实践教学中的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一般会安排在大三下学期和大四上学期进行,与“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开设时间是脱节的,且在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过程中,主要靠实习地点的技术人员讲解,带队教师即使是环境专业出身也专攻有所不同,所以担任该门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不谈水污染控制工程理论研究水平,起码实践经验是有所不足的。又由于学生实践时间与理论基础学习时间错开,基础知识薄弱,加上主动性不强,所以很难在实践中详细了解到实际的水处理构筑物和工艺流程,因此“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建议

  1.完善教学内容。“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中水处理技术是在不断发展的,因此要学习行业最新发展的动态和先进技术,在保证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基础上,增加强化应用的教学内容,如结合水业集团长善垸污水处理厂等大型污水处理厂为实例,分析水厂各流程中构筑物的选择、如何设计计算、需要哪些设备、各构筑物之间平面、高程布局等,使学生理解基础理论知识在实际水处理工程中的重要性,使学生会运用课程中的设计原则与方法解决实际水环境保护问题。

  2.合理改善课程设置及排课安排。笔者所在单位仅安排了“水污染控制工程”理论教学和“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没有增加并加强课程设计还是略有不妥。另外,课程实习时间与课程教学时间的安排也有待优化,笔者建议课程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安排课程实习。此外,笔者建议将课程设计增加到该课程的教学中,并加强课程设计反馈,通过一定的课时保证课程设计稳中有序,从而使学生对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有一个系统的训练,并巩固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

  3.教学网络化建设。网络教学平台是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的重要平台,因此笔者建议建立湖南农业大学“水污染控制工程”站,网站中设有:理论教学资源模块提供并更新最新的水污染控制行业新科技动态,实践教学资源模块提供并更新最新的实际案例、多媒体课件习题库、实时交流等资源链接,还有参考书目、设计手册、最新的学术研究动态、学术报告通知。网站的管理可以与同学们一起进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获取知识的欲望。

  4.改革考核方式。根据“水污染控制工程”的课程特点以及环境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对现行考核形式进行改革,实行多样化考试模式,可强化平时考核成绩。例如,通过教学网络化平台,让学生们在课前知道课程内容,增加课堂互动环节,从而增加课堂学习成绩。在考试内容上,试题可以借鉴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允许学生带书,不一定需要记住里面的诸多设计参数及公式,但需要注重评估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闫立龙,任源,张颖,代英杰.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改革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xx,(15):33-34.

  [2]范晓丹,张襄楷,陈子辉.基于应用人才培养的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改革[J].广州化工,20xx,44(18):210-211.

  [3]邹联沛,何池全,岳英,刘晓艳.《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体系建设改革与实践[J].创新教育,20xx,(36):169-172.

  [4]李静,陈建军.浅谈《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xx,(17):44-45.

  [5]王茹,孙微微.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与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xx,(48):77-78.

  [6]宋志伟,乔艳云,潘宇.水污染控制工程网络课程建设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xx,(07):34-35.

  [7]艾尼瓦尔·买买提,周集体.水污染控制工程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及改革对策[J].高教學刊,20xx,(03):41-42.

  [8]吴小宁,冯晋阳,刘增超.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教学研究,20xx,(05):24-25.

  [9]乔森,周集体,金若菲,张玉.《水污染控制工程》双语教学模式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xx,(S3):65-66.

  [10]胡晨燕,周笑绿,时鹏辉.深化《水污染控制工程》案例教学[J].广东化工,20xx,(24):48-49.

控制工程论文3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对人才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据统计,20xx年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到765万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缓解大学生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高等院校必须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地方区域经济建设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实现高等院校所承担的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功能。

  我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以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和河南区域经济发展为基本定位,培养能够系统地掌握相关专业基础知识,且知识、能力与素质三方面协调发展的高级应用型复合人才。在当前形势下对我校材控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也是学生就业创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

  目前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类课程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是采用以多媒体为辅助的课堂讲授教学模式。授课教师使用的教学资料一般由教师个人制作收集,对相关知识的讲解会有所偏颇,且缺乏知识的发展更新;而学生则早已适应了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学习兴趣也不高。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相关课程介绍的主要内容不仅包括传统的材料及制备工艺、原理,还包括大量的新型材料,而材料的发展日新月异,要让学生了解到先进的新型材料的发展概况,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改变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一、及时调整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设计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发生了改变,不仅要求毕业生系统地掌握相关专业知识,还需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积极探索校企产学研合作协同培养模式,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社会未来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课程体系设计。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各个环节入手,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相结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知识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中。

  同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跨院系、跨专业的选修课,打破专业、院系之间的壁垒,使学生选课不受年级、院系的限制,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而兴趣和个性正是创新创业的前提。

  二、创新教学方式,注重训练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

  (一)坚持教学方法改革与教学内容更新的统一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教学资料-授课教材,其内容应及时反映当前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和学科前沿知识。专业教师应及时更新和修订教材体系,使授课内容更科学合理、更贴近实际,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本专业相关知识。

  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实现从传统的知识“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向以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方法转变。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师生之间互相启发,彼此促进。同时鼓励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自然地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进去。

  (二)课堂学术报告教学

  为了使学生适应将来的工作和社会的发展,大学将训练学生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上。在教学内容组织安排上,将授课与学术报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开辟第二课堂。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定期开展课堂学术报告[1]。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教师提前布置相关的主题,小组内进行任务分工与协作,课前进行文献资料搜集、分析,并动手做多媒体课件,课堂上的讲解与表述,同时开展课堂讨论。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授课效果,而且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表达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学术报告会,既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使教学内容更加新颖。

  (三)科研项目式教学

  科研与教学是辩证的统一体,以科研促进教学是提高理工科院校创新创业教学质量的关键,科研式教学是提高理工科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2]。它是以真实的科研项目为载体,让大学生在本科阶段就开始参与到科研活动中,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工程实例、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在实验室里展示有关典型材料的样品和组织照片等,供学生课余参观,加深对理论内容的理解,也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真实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任务,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通过对科研项目深入的研究,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科研项目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可以互相获得灵感与启发,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三、注重科研训练和创新创业实践,培养实践能力

  (一)建立“导师制”,开放科研实验室,实施科研驱动

  中原工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建有“金刚石高效精密锯切工具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一系列科研平台,能为各类项目的开展提供优良条件。

  通过教师学生互选的形式建立导师制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或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科研项目[3]。这样,参加导师制的学生从大二开始就可以逐步参与到导师的科研课题研究中去,导师每周会安排半天到一天的时间来解答学生学习上遇到的疑难问题,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师生间平等争论,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质疑精神。学生们在发现和解决科研项目中存在问题的过程中,全面锻炼了他们的思维方法、动手能力和研究能力,其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二)以创新创业项目及学科竞赛及为载体,以赛促能

  结合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特点,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挑战杯竞赛、金相技能大赛、铸造工艺大赛等创新实践活动。学校和院系从资金和设备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并邀请相关领域经验丰富的教师和科技人员担任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学生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团队小组自主选题,围绕参赛要求,多学科、多领域的团队合作,分工明确。这样,学生能在实践中更多地找到自己所学知识的用武之地和不足之处,培养其独立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造性能力以及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交际能力,为今后走上社会更高质量地创业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施双导师制,培养学生的学习与实践能力

  通过实施校内老师加企业工程师的双导师制模式,在联合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学生参与产学研项目等方面进行广泛的合作,同时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开展专题讲座与技术培训,全方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素养和社会认知能力。

  本专业在多年的项目合作过程中与多家企业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建立了学生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实习实训。专业为每三到四名学生从合作企业单位聘请配备一名校外指导老师。在校内导师的日常管理和辅导之外,这些校外导师可充分利用本单位的优势和资源共同对学生的科研、实践和论文工作进行指导,给学生带来更多的社会生产实践的机会,锻炼与提高自身的能力。这种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是建立在校企双方互惠互利基础上的,紧密合作,协同育人,既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企业也可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优先选拔留用学生,更好地引进合适人才。

  四、探索校企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

  校企共建科研基地的协同创新模式可有效地避免目前高等教育理论教学脱离生产实际、与市场结合不紧密等问题。校企协同创新把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有机地统一起来,促进了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发展[4]。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地域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及时调整和开设新课程,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完整,更加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创业就业竞争力。

  教师通过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开展合作研发工作,既能够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这些教师也能将企业的研究成果和最新技术加以总结并带到课堂的教学中去,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使高校培养的人才更符合企业的需求[4]。实现了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对接,人才培养方案与岗位职业要求对接,教学内容更新与企业技术进步对接。这些产学研合作企业成为了我校专业教师进行教学科研的依托,同时也是学生实践和锻炼的场所。

  五、结语

  根据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和课程的特点,调查分析原培养模式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弊端,总结经验,积极探索解决方案。通过优化课程体系设计和教学方式、开展科研驱动和学科竞赛、校企产学研协同创新等多种方式,推进教学、科研、实践三方面紧密结合,带动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和实践锻炼的积极性和广泛性,培养一批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当然,这种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还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

控制工程论文4

  摘要:在应用型大学建设背景下,洛阳理工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应建设行业性、地方性、应用型的实践教学体系。其特点是:从人才市场需要和学生成长需求出发,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职业满意度为目标,以职业综合能力为基础,吸引企业广泛参与,将学习同生产紧密结合,形成多种教育形式相互渗透的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创业

  0引言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洛阳理工学院升本后设置的第一批本科专业,根据洛阳的产业优势,开设了模具方向、焊接方向和建材方向。从专科升为本科之初,教师对办学定位理解不深,人才培养方案也多是参考同类学校的,没有突出自身特点特色。经过本科评估,学校对办学定位有了清楚的认识,要把学校办成“为国家建材行业发展战略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特色鲜明的示范性应用型大学”,突出行业性、地方性、应用型。20xx年由教育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有条件、有意愿的试点高校率先探索应用型发展模式”。①经过评审,洛阳理工学院成为河南10所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转什么、怎么转”就成为学校发展中亟需探讨的问题。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贝尔纳所言,“创造力是没法教的,必须在实践中让学生动手,有机会把自己的创新思想付诸实施”,对应用技术高校来说,提高学生的知识更新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是转型的关键,而这三个能力提高的最有效途径和手段就是实践教学。这就要求从人才的市场需求和学生的成长需求出发,对人才培养方式,组织运行方式和课程体系,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重构,②提高学生从业能力,提升工作满意度指数,有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从而使本专业毕业生能够高效、创造性地解决岗位实际技术问题,适应新领域、新技术发展需求,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本文围绕应用型大学培养目标,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学生工作满意度出发,对应用型大学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探索。

  1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

  洛阳理工学院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从20xx年开始招考本科生,至今已有12年办学经验,初步形成了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但与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行业性、地方性、应用型人才目标还有较大差距。(1)实验项目缺乏系统性和创新性。目前专业实验教学开展依附于理论教学,各个实验项目彼此独立,散布在各个课程中,实验项目多为演示性或者验证性实验,内容陈旧,教学模式单一。实验时,学生只需按照实验教材中规定的步骤机械地完成实验操作即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制约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发展。从实验结果看,学生上交的实验报告千篇一律,缺乏独创性,偏离了实验教学的初衷。(2)实验室管理水平不高。实验室在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规划不合理、论证不充分的情况,一些实验设备重复购置、利用率低下,一些设备从购置时就成了闲置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实验室独自为政、实验资源局部受限等弊端,不能形成教学、科研上的综合优势;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根据排好的课程表到相关实验室进行实验,课堂外开放时数过少,学生动手机会少,不能自主学习探索,不利于个性发展。(3)产学研基地建设严重滞后。除实验室外,在企业生产条件下进行现场教学和实际操作也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从学校向工作岗位过渡的桥梁,因此建立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基地对于实践教学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学校和企业缺乏有效衔接和协调,企业接受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企业出于效益和安全考虑,很少让学生参与实际操作,实习的效果越来越差,不仅浪费了实习经费,学生实践能力也没有得到提高。(4)具有实践能力的师资不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教师有工程实践背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受到目前教育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体制制约,专业教师大部分本、硕、博连读,缺乏企业工程实践经历,在实践教学环节难以胜任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职责。

  2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目前启动了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2.1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

  结合教育教学规律和洛阳理工学院实际情况,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遵循以下原则:(1)创新教学内容。以学生创造性解决实际生产技术问题,适应新领域、新技术和提高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原则,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为出发点,合理安排课程实验、实践环节、创新创业实践,形成课程实验、实践环节、创新创业实践三个模块的教学体系。(2)丰富考核手段。以培养学生工程意识为主导,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加设计型和综合创新型项目,改变仅以实验报告为主的考核和评价体系,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认真程度、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性多渠道、多角度进行考核。(3)鼓励多方参与。从人才的市场需求和学生的成长需求出发,建立以职业综合能力为基础,吸引企业的广泛参与,将学习同生产紧密结合,形成各种教育形式相互渗透的实践教学体系。③(4)满足岗位需求。以胜任岗位要求和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为出发点,在实践教学中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内容。鼓励教师参与企业技术革新,引进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师资,建立适应创新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

  2.2应用型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

  2.2.1优化课程实验体系

  统筹基础课程实验和专业实验,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和综合创新项目,沿着由单一到综合、由综合到设计、由设计到创新路径逐层递进。结合学生的特性、专业发展趋势以及实践教学特点,建立内容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应用的系统性实验教学体系,使学生在掌握基本方法的同时,创新能力也有所提高,可以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2.2.2完善实践教学环节

  在生产实习、综合实训、毕业实习等专业实践环节,对实习时间和实习单位进行精心安排,延长学生顶岗实习的时间,在一个或几个企业,对一个产品或几个产品的所有工序都能了解,既提高学生实习的质量,又能实际参与企业的生产活动,降低企业成本。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环节,95%的课题都来自于实践,实现每生一题,培养学生的独创性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2.3加大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组织学生参加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新创业大赛、三维设计大赛、金相大赛等,开展“以赛促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提高专业核心能力,拓展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2.4完善应用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进一步细化实践教学评价指标,除实验报告外,还对学生实验方案的设计以及操作全过程进行全方位评价,尤其注重对学习过程、各实验阶段表现及对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使学生的个性、特长、潜能在实践教学中得以充分发挥,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实践教学工作。在新的专业培养方案中,实验实践教学由原来的168学时增加到272学时,在全部课时中占比由26.22%增加到31.43%。新实验教学体系提供192学时实验,其中必修实验166学时,选做实验26学时,学生可以按照专业方向兴趣选择。验证性实验的比例42%降到31%,综合性实验的比例为47%,设计性实验的比例为11%,增加了11%创新性实验。新培养方案还要求学生必须修满6个学分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拓展培养学分,同上述实践教学体系内容完全契合。

  3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实施

  3.1改革课程实验内容、方法和手段

  不同于仅仅验证单个课程内容的实验理念,新的实验项目综合了多门相关课程的知识,以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为特点的三性实验成为主体。例如把“电弧焊”、“焊接结构”、“焊接冶金学”、“焊接检验”等课程实验综合为“焊接综合实验”,这一实验项目中包括材料设计(选材)—加工制备工艺(方法选择、过程实施)—加工实施—质量控制与检验(选用检测方法并实施)—结果分析等全过程。实验以项目制小组进行,设计、操作仪器设备、实验结果分析等均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负责监督和监管安全。学生利用焊接结构、焊接冶金课程理论自己设计方案选择实验材料,根据所学焊接方法结合实验室情况选择实验设备,利用焊接冶金原理和焊接生产技术与管理理论制定焊接工艺,利用焊接检验方法选择检测设备对焊缝进行检验(超声波检测、渗透探伤、焊缝氢测定等),最后小组制作一台装置,各小组进行比较,并且选出同学进行答辩,全体同学分享。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主动查找资料,组织小组讨论实验方案,还需要利用课外时间到实验室做实验。这对指导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对实验项目进行分析,尽可能利用现有设备满足学生实验项目的要求,还要使实验的创新性、复杂性以及实验经费相匹配,并且在学生需要的课余时间到实验室进行指导。

  3.2构建新的实习实践创新体系

  依托洛阳机械制造行业的先进优势,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引进企业专家进学校,共同定制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实验项目尽可能和企业生产实际,老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⑥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之间的联系。新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从大一到大四贯穿全过程的,专业基础训练与创新思维、专业能力训练与创新设计、专业综合训练与创新项目、专业综合实训与创新创业项目相结合多形式、多层次的新实践教学模式,通过课程与项目并行、学练互动、虚拟与真实场景交融等多种途径教学改革,达到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学生专业能力与创新能力协同培养的培养体系。例如通过与上海固高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对挤压成型培训中心进行了共建和改造,实现人才共享、设备共享、技术共享、创新开发共享的产教深度融合的模式,大大提高了师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3.3利用学科竞赛促进实践教学

  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创新创业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发掘学生的创新意识,解决实际问题。目前学生参与的创新活动主要有: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此外,还根据人才多样化、个性化培养的要求,开展多种职业技能培训,使学生有技能在手,有工具可用,鼓励有专长的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金相大赛、大学生焊接创新大赛等。为激发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学校对指导学生并取得成绩的教师在职称评定和评优评先时给予充分考虑。这些措施极大的提高了师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目前参加各类竞赛培训的学生已达到总数的40%左右。

  3.4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

  高度重视实验室管理,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采取开放式管理模式,提高设备使用率,促使实践教学效果最大化。认真制定实验教师绩效考核制度,提高实验教师积极性。集中实践时间,增加综合训练,实行科学的实验项目管理,改革实践教学分散和时效性低的弊端。

  3.5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建设适应教学改革的实践师资队伍是教改成功的根本保障,为此采取了三方面的举措:一是组织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共同交流探讨,相互学习,提高实践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二是要求没有企业服务背景的教师必须进行工程实践,参与企业的生产、研发,同时聘请企业专家参与专业的建设并指导学生的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三是对实验教师进行定期培训,鼓励外出进修,并且支持实验教师参与科研活动,提高科研意识和业务水平。

  4结论

  洛阳理工学院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通过重新修订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方案,对实践课程体系进行了整合,重构了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了科学的运行管理机制,完善了产学研基地建设。该实践教学体系从人才市场需求和学生成长需要出发,以职业综合能力为基础,以胜任岗位要求为出发点,将学习同生产紧密结合,企业广泛参与,较好地适应了社会对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注释

  ①杜云英.破除机制障碍,发展应用型本科[N].光明日报,20xx-05-12(015).

  ②鹿林.应用型人才培养逻辑[J].中国高等教育,20xx(23):36-38.

  ③洪林,王爱军.国内外应用型大学实践教学体系比较[J].盐城工学院学报,20xx(1):82-84.

  ④岳旭东,孟力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xx(2):112-114.

  ⑤金宏伟.应用型地方高校材料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xx(2):178-181,185.

  ⑥李秋鹤,王刚.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综合实验教学模式探索[J].科技视界,20xx(16):43-44,31.

控制工程论文5

  一、设计性实验选题的“五个原则”

  此外,设计性实验选题时,在把握综合性、创造性、应用性、自主性和灵活性这五个原则外,还要合理掌控学生专业知识结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及学生自主实验的可操作性等方面。

  二、设计性实验选题的“四个方向”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设计性实验选题在把握“五个原则”的前提下,通常可通过“四个方向”来进行选题设立,即验证性实验转化为设计性实验、科研项目转化为设计性实验、生产项目转化为设计性实验和学生兴趣转化为设计性实验。

  (一)验证性实验转化为设计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是为促使学生掌握并加深对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而按照实验教材的要求,由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从实验结果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由于实验结果在理论授课时已经涉及,因此学生实验的兴趣不浓,热情不高。但不要因为这些就抹杀验证性实验验证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理解的独特作用。完全可以通过合理安排,将一些验证性实验转换为设计性实验。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学习主动性、自主性。例如,对长杆型坯料进行局部镦粗是模锻生产中经常采用的变形工序之一。因此,在《锻压工艺及模具设计》专业实验课中设立了“局部镦粗规则的验证”这项验证性实验。该实验通过对不同长度试件,使用局部镦粗模进行镦粗,验证局部镦粗规则的正确性,观察和分析由于局部镦粗长度与直径比值的影响而出现的正常和不正常现象。由于是验证性实验,学生兴趣不高,往往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参加实验,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该实验涉及内容是比较典型且在生产中常用到的。怎样保留并将其转换为学生感兴趣的设计性实验呢?这就需要转换思路,可将该实验内容转换为首先要求学生根据给定尺寸的不同试件,进行局部镦粗积聚工步计算,并绘制镦粗模模具图。当然,由于实验经费及加工时间的限制,学生设计的镦粗模并不需要制作出来,因为给定尺寸的试件,其局部镦粗模主要模具尺寸及工步是唯一的,可以采用原有的局部镦粗模进行实验和鉴定学生设计结果的准确性,这些需要教师在实验过程中灵活掌握。这样,通过对原有实验内容转换为设计性实验,可使学生根据给定的实验目的,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予以实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论证,一方面有力地提升学生的实验热情,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提高解决本专业有关加工工艺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增加的镦粗模设计又锻炼了学生的工程制图能力。验证性实验转换为设计性实验,不但可以保留一些经过长期教学积淀总结的经典、原理性强的验证性实验内容,而且节约实验经费,还能提高学生的实验热情,达到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有着“一举三得”的益处。当然,并不是所有验证性实验都能转换为设计性实验,对于这类实验项目,如果确实是经典、原理性强的验证实验项目,只要集思广益,通过合理安排,完全可以将验证性实验穿插在设计性实验项目中,以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些都需要在设计性实验选题中拓宽思路,灵活安排。

  (二)科研项目转化为设计性实验

  科研项目转化为设计性实验,就是将专业教师的科研课题或科研成果转化为设计性实验。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知识不断出现,而且高校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的教师学历较高,多为博士毕业,且积累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科研成果。把科研课题或科研成果涉及的新技术和新知识转化为设计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根据调查,学生大多数对专业课老师所从事的科研项目及内容具有极大的兴趣和关注,此举能够有力地提高学生实验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利于实现加强学生专业素质与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目的。例如,教师科研项目涉及到的过共晶Al-Mg2Si合金在航空航天、军工、汽车等领域中应用前景广阔,已成为国内外十分重视研究开发的先进复合材料,但铸态过共晶Al-Mg2Si合金的力学性能较差。因此,可将该科研项目涉及内容转化为“原位自生Al-Mg2Si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改善”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针对铸态原位自生过共晶Al-Mg2Si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差的特点,设计并实施改善力学性能的方法,并撰写分析报告。该设计性实验所涉及的Al-Mg2Si在专业课中虽未能涉及,但铝硅合金熔炼等相关知识在理论课和实验课上已涉及并掌握,因此学生进行该项实验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学生首先要查找相关资料,理解并掌握“原位自生过共晶Al-Mg2Si复合材料”的相关知识,在保证合金成分为过共晶Mg2Si的条件下,自主选择、计算合金成分配比。然后根据计算结果进行配料、熔炼、除气,并根据前期选择的不同方法对合金熔液或浇注试件进行处理,最后进行拉伸测试及金相观察,检验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并对结果进行理论分析。该设计性实验虽然由科研课题转化,但涉及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知识中应掌握的合金设计、合金配料、合金熔炼、合金处理及热处理工艺等,较好地将专业知识系统、综合地链接在一起,使学生能够接受系统的工程实训,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加深其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和提高解决所学专业涉及工艺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思维方法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方法等。科研项目转化为设计性实验时,不可盲目地将科研内容或部分内容一成不变地照搬过来,必须要考虑学生的所学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如果研究内容过于狭窄、难度较大或实验内容过于生僻,不仅达不到提高学生实验兴趣和教学效果的目的,反而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这就从根本上违背了开展设计性实验的初衷。因此,采用科研项目转化为设计性实验时,一定要密切结合学生专业知识、实验能力等方面,保证学生能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设计性实验的工作中。

  (三)生产项目转化为设计性实验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因此在设计性实验选题时要力求接近、结合实际生产项目,将其合理转化为设计性实验内容。通过这种设计性实验的训练,能够有针对性地促使学生在解决实际生产问题时应用、加强、拓展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这种实际生产项目转化的设计性实验,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而且能显著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例如,以W18Cr4V为代表的高速钢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中的切削工具和冷变形模具中,其内部的合金元素与碳形成复杂的碳化物,分布在基体金属上,降低了材料的机械性能。而锻造是实际生产中改变高速钢中碳化物分布状态的.重要方法。因此,可将该生产项目转化为设计性实验“改善高速钢铸件中碳化物分布的锻造工艺设计与实施”。该实验内容包括铸造和锻造两大部分,铸造部分要求学生自主选择、设计高速钢铸件成分,并根据设计成分采用中频炉进行熔炼、浇注小型铸件,然后对铸件进行碳化物偏析分析,根据偏析分析结果,合理设计锻造工艺并利用自由锻机实施,最后再进行偏析检测,以检验设计的锻造方案是否正确。这个设计性实验有机地将铸造和锻压两个专业方向结合,符合实际生产流程,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实践和掌握企业所需要的知识,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四)学生兴趣转化为设计性实验

  学生的兴趣是实验教学达到预期目标和效果的动力,因此,如将学生普遍感兴趣的问题转化为设计性实验,就能激发学生对设计性实验的关注和探索,从而促使学生在实验中运用已学的知识、技术去自主发现、探索和总结规律,达到培养学生熟练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例如,精密铸造是用精密造型方法获得精确铸件的工艺,是铸造行业在高新领域的代表,很多铸造企业对精密铸造工艺的应用需求很大。如果开设精密铸造相关的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采用精密铸造法制备小型零件,学生并不是普遍感兴趣,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怎样才能使学生都感兴趣呢?这里可以将精密铸造制备小型零件变为艺术铸造,因为艺术铸造采用的熔模铸造、陶瓷型铸造、消失模铸造等的工艺与工厂生产的精密铸造零件工艺及原理是相通的,而要求学生采用精密铸造技术设计并制作小型铸造工艺品,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实验的热情,学生会在实验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掌握、提高精密铸造相关知识及工艺。

  三、结语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的设计性实验越来越受到重视。实际教学中,我们本着“五个原则,四个方向”来制定设计性实验项目的选题,同时力求使实验内容、实验形式不断更新、完善,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实验学习积极性,为培养学生科技、工程能力的应用与创新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以“五个原则,四个方向”制定的设计性实验项目中,学生能够真正地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知识、方法和技能来设计实验方案,并在实验过程中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了专业技术水平,积累了在企事业单位和生产一线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素质和能力。

控制工程论文6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

  (一)课程体系的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应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并给予必要的指导,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提高的能力,以及勇于开拓和善于创新的能力。在专业教育中渗透和贯彻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形成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创新创业课程相互渗透,功能互补的多元化课程体系。

  1.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高校要建设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最基本应开设一些创新创业类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类课程,重点突出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可在一、二年级开设。选修课程,重点突出创新创业教育的个性化培养与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提升,可在三、四年级开设。对公共类课程进行优化。用公共类选修课程形式将创新创业思想融入公共类教育课程,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加强学习的内动力;同时,拓宽基础性课程,开设创业类课程,来增强公共类课程教育中的创新创业教育。可用创新创业的理念来对现有的公共类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让不同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和学习。

  2.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相互渗透。让创新创业课程融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中去,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吸收创新创业教育元素,让创新创业教育促进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如开设介绍前沿技术、创业案例等选修课程,增加综合性跨学科课程,鼓励学生选修其他领域的课程,拓宽学生知识面,以此来发现本专业领域与其他领域结合而带来的商机。

  (二)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是专职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学校除了大力引进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专业人才外,还可以建立与企业的联合机制,让一些创业企业家加入到教师队伍。社会上,可以通过聘请优秀企业家或成功人士来担任客座讲师,教授大学生创业实践经验,与教师创业经验不足形成互补。二是可以组织校内具有辅导创业热情、又符合相应标准的教师参加教育部牵头举办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班,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三是组织专业教师进行创业教师培训,让专业教师也掌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高校应从政策和经费上支持教师的科研活动,鼓励教师参加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领域的各种研讨会,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使教师掌握学科领域的最新学术动态和科研成果。四是组织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接受相关培训,在学生管理上体现创新的内涵。

  (三)课堂教学的建设

  改革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质量,需要以创新创业教育思想为指导,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

  1.教学内容方面。注重在教学活动的设计安排上以创新的思路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创新思维,大胆提出设想,着重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建立开放性的实验中心和社会实践基地,为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训练和演习的场地,促进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实验课程教学的效果。

  2.教学方法方面。尽力拓展更多可行的途径,利用多媒体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网络化教学的优势,建立多元的、系统的教学方法,如:互动式教学、项目驱动法等。

  3.考核方式方面。改革考核方式,建立以检查学生能力为本位的评价体系,重视创新创业素质与知识运用实践的考核。在考核内容上,不仅要考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操作技能,更应考核能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结合实际问题的题目,以激发创新思路,这样学生才会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对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根据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课程内容和特点,以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为标准,采取多元教学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四)创新创业教育环境的建设。

  1.社会创新创业环境建设。一方面,政府应对资源进行整合,制定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鼓励机制和资金支持政策,如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为优秀的大学生创业者提供贷款或无息资助,降低大学生获得创业资金支持的门槛,提供各项创业后续培训工作,推进创业孵化园的建设等,通过多种途径,出台更多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和措施。另一方面,可以让企业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中来,特别是让行业领域的专家参与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让创业成功的企业家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师资力量,提供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基地,这样可以既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的速度,适应社会工作环境,又为学生将来自主创业积累经验。

  2.校内创新创业文化建设。一是利用校园宣传阵地进行创新创业知识的宣传,开展榜样教育,对于那些积极参与创业,取得重要成果或成绩的大学生,应大力扶持,给予重奖和表彰,对突出事迹和人物进行宣传,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二是开展创新创业讲座,弥补学生社会经验的不足,打破课堂教学的局限,并且应注重长期化和制度化,形成一种固定的、常设的创业讲座制度,使创业讲座活动成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三是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充分挖掘和开辟校园内的创业市场,市场化运作社团活动和项目化运作社会实践等活动,提供全真的创新创业环境。四是开展创新创业类竞赛,展示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果,让学生在竞赛中得到系统化的锻炼,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结语

  由于我国各高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办学水平不同,教学理念不同,目标定位也不同,所以文中提出的模式不可能适用于所有高校,但是将创新创业教育结合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育的理念是适用于大多数高校的。另外,本模式中各目标建设的内容是可持续发展的,本文所构建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模式还有待于与实际高校进行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相结合,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充实和完善。“双创型”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影响的效果是巨大的,不同高校可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创新创业模式,更深入地推进本校的“双创型”人才培养.

控制工程论文7

  【摘要】“控制工程基础”是很多高校机械设计及其制造和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包含的知识点多,教学内容难度大,对于老师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都形成了极大的挑战。本文根据“控制工程基础”课程自身的特点和本校的具体情况,分析了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针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建议。

  关键词 教学改革;专业基础课;控制工程基础

  引言

  《控制工程基础》课程在很多有理工科专业的高校都有开设,并且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1]。该课程在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以及测控专业和过程控制与装备工程专业的整个知识结构框架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它紧密联系和应用先行课程的知识, 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2]。该门课程是重庆工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如何教好和学好该门课程就成了我们师生面临的首要任务。但事实上该门课程包含的内容丰富且较抽象,涉及的知识点多且难度较大,先修课程较多且难度也较大,再加上“我院”该门课程的教学课时相对较少,所以老师会觉得该门课程难教,学生也会觉得难学。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教好和学好该门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就成了我们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总结分析了“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本身的特点及其在“我院”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教学改革建议。

  1 “控制工程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分析

  (1) 课程本身知识点多,先修课程多,难度大,学生畏难情绪大

  “控制工程基础”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的概念抽象,涉及数学知识多,尤其是复变函数课程中的拉氏变换部分。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时需要运用到高等数学和工程数学等课程的一些相关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对这些先修课程的相关知识要牢固掌握并能灵活运用,而事实上部分学生根本没有掌握这些知识,更别说灵活运用了,所以学生在学习“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时会感觉到力不从心,困难重重。课程本身的难度会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有的学生不来上课,即便来上课也不认真听讲,还有一部分同学基础知识薄弱,就算认真听讲也听不懂老师讲解的知识,再加上课程内容的前后连贯性强,前面章节的知识没听懂,后面章节的内容就更难听懂,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2) 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认识不够客观,存在误区,因而学习积极性不够高

  “控制工程基础”阐述的是原理性知识,很多学生容易产生误解,觉得只是学习一些空洞的.理论[4]。我院机制和机电专业的部分学生对“控制工程基础”课程在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和不客观的地方,认为该门课程和自己未来从事的工作或者对于自己以后的学习深造关系不大,所以在学习该课程时学生积极性普遍不高。

  (3) 教学课时少,难以详细讲解各个章节

  我校有两个专业开设“控制工程基础”这门课程,但由我校机械工程学院教学大纲可知,该课程的课时为40课时左右,但是该门课程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目前我校该课程选用的教材为王积伟等主编的《控制工程基础》,该教材包含了8章内容,而由于课时原因,我校讲授该门课程的老师通常只讲解了前面4章内容,且其中关于MATLAB分析部分都没有足够的课时来讲解。

  (4)未将“控制工程基础”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紧密结合

  雖然“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是很多理工科院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和测控技术与仪器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同时还开设了相关的实验课程,但是实验课程一般就6个课时左右,相对于理论课时非常少,这么少的实验课时很难让学生通过实验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别说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效结合起来学以致用了。另外,学生对于实验环节的认识和重视度都不够,上实验课时态度不够端正,不够积极认真,对于分组实验,有的学生会依赖其他组员,自己根本不动手做实验,有的学生动手能力不够强,没法单独完成实验,因此教师觉得“难教”,学生也觉得“难学”。

  2 “控制工程基础”教学改革建议

  结合“控制工程基础”这门课程本身的特点及我校该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如下教学改革建议:

  (1) 阐明学科特点,让学生正确认识该门课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强调“控制工程基础”课程讲授的自动控制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和前沿性,强调该门课程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前景,强调学好该门课程可以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让学生带有目的地学习该门课题,激发学习兴趣。同时,老师在讲授该门课程时要尽量结合与我们的生活切实相关的控制系统实例进行讲解,例如: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机器人控制系统及自动停车库控制系统等,让学生意识到学好该门课程就有可能成为这些控制系统的设计者之一,而这些控制系统会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另外,老师还要不断介绍自动控制在工业和高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让学生认识到“控制工程基础”课程的重要性,认识到该课程对国家发展的重要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4]。

  (2)多开展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

  在教学过程中, 老师要尽量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同时,老师还要多与学生交流,积极融入到学生当中,多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适当的时候还要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以上措施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增强教学效果。因此,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开展互动式教学,增加学生和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讨论,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为了增强互动教学的效果, 老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并让他们先自主学习再相互讨论下次课要讲授的内容。上课时每组随机抽一名同学到讲台上来讲解学习的相关内容,该组同学可进行补充讲解,其余同学和老师可向该名同学提问,然后老师根据这几名同学在讲解过程中体现出来的问题针对性地进行补充和纠正,这样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成为课堂的主体,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3)建议学院适当增加该门课程的教学课时,同时提升老师的教学水平

  前面提到了我院该门课程的课时为40个课时左右,以至于很多重要知识点都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讲解,如果建议学院将该门课程的教学课时增加到60个课时左右,就可以多讲授一些知识点,并且可以将知识点讲解得更详细。

  教学课时有限,而要讲授的内容又那么多那么难,这对于讲授该门课程的老师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因此,学院要想办法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丰富老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学院可以将老师送到外校进行培训,也可以将专家请到学院给讲授该门课程的老师进行培训,培训重点包括老师的讲课技巧、板书技巧及课件的制作技巧等,老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了,才有可能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将内容丰富且难度大的知识点有效地教授给学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4)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最好由教授该门课程理论课的老师来指导学生进行相关实验,因为该老师更清楚理论知识的讲授情况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才可以充分地将理论知识和实验结合起来给学生进行讲解,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和实验之间的联系。同时要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和老师积极进行实验教学研究,不断改进实验项目和内容,不断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实践性教学效果。逐步用一些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实习项目取代现今实践教学体系中的简单验证性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4]。

  3 结束语

  本文根据我院“控制工程基础”这门课程自身的特点及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实践证明:这些教学改革措施可以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调动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由以前被动的学习转为主动而创新的学习。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紧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参考文献】

  [1]董海棠,冯中毅.“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討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xx(136):81-82.

  [2]王伟,申爱明.《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30(2):139-141.

  [3]李大勇,林海鹏,张鸿艳,等.“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xx(29):51-52.

  [4]宋强,鲍雅萍.机械专业“控制工程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xx(10):60-61.

控制工程论文8

  摘要 实践能力是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要求,针对控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控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包含三方面内容:构建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扩大导师的选择面,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这三个环节紧密关联,相辅相成,以期通过这三个环节的作用促进控制工程专业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控制工程专业硕士实践能力

  20xx年,教育部提出要加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同年,各高校开始招收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定位要求学生更加具备实践能力,控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人才的核心就在于要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但目前,很多高校在实际的培养过程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控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问题,在分析相关情况的基础上,提出控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1控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情况分析

  《控制工程领域专业学位标准》中将该领域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在四方面:知识、技能、能力、素质。[1](1)知识方面要求学生应掌握控制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及针对具体应用层面的相关知识;(2)技能方面强调了学生应该具备使用相关研发工具、熟练使用外语、获取相关国内外文献资料等方面的技能;(3)能力方面要求学生具备使用本领域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的能力;(4)素质方面要求学生要注重该领域工程研究、开发、应用的问题,能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也即是说在控制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的设定上就必须强调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工程实践的锻炼,要充分面向行业领域进行高质量的专业实践,以提升专业研究生的就业能力。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控制工程专业虽然已经招收了专业硕士研究生,但在真正的培养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是差强人意,这里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2-5](1)受长期以来学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影响,很多高校在课程设置上还是沿用其课程体系,对于实践环节的重视不够;(2)有些高校对“实践”的概念认识并不到位,这就使得虽然在课程体系中设置了“实践”课程,但内容的设置相对匮乏,形式化,从而造成实践的效果并不理想;(3)一些高校建立了实践中心,但是缺乏具有职业背景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导师队伍,从而导致实践环节的设置与社会应用的真正需求相脱节,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进一步提高;(4)虽然有些高校同企业建立了协同实践教学平台,让学生到企业参加到一些实践工作,但很多从事的都是一些低等的或者辅助性的工作,真正能够培养起动手实践能力的并不多。

  2控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构建

  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针对控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其培养体系的构建应包含:构建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扩大导师的选择面,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

  2.1构建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

  首先,在构建课程体系的时候就必须定位明确。学校要能实时、准确地分析就业市场需求,从行业对对控制工程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培养实践能力突出的行业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理论课程的设置上,要紧密结合学校的特色和行业背景,除了最基础的专业理论课程之外,还需要开设与学校特色和行业背景相关的一些理论课程。对于控制工程的专业硕士研究生来讲,毕业生不但要掌握基本的控制理论,熟练的编程语言,还要对其行业内的一些自动化、电力相关领域的工程问题有较深入的了解。

  然后,要结合行业应用背景,对实践课程进行精心的设计和规划。要能够切实考虑实践的难易程度,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在不同的阶段开展不同的实践课程,比如在課程学习的初期开设基础的实验课程,让学生能迅速的掌握课程相关知识点;到相关课程知识点都学过之后,可以再开设一些专业性的实验课程,让学生能将不同课程的相关知识点融会贯通,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校企合作的实践课程,进一步让学生学以致用,能在实际生产活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在培养方案中将专业硕士研究生参加实践课程的要求、内容纳入到研究生培养的整体教学计划中,将实践课程设定为必修课,严格规定课程的学时、学分,确保实践课程能得以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开展。实践课程的开设要强调学生动手能力,以及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2扩大导师的选择面

  很多导师是搞学术研究出身的,大多缺乏行业背景和工程实践能力,这就导致在进行实践教学时可能会力不从心,并不能真正达到实践教学的目标。而控制工程专业硕士是一个对实践动手能力要求很高的专业,要有动手能力强的导师来指导研究生进行实践。所以在导师选择的问题上,除了校内的专业导师之外,还必须增加具有行业背景的企业导师。

  对于校内导师来说,需要加强对导师的培训,要创造机会让导师特别是青年导师到企业去锻炼,能让他们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加强他们的行业背景和实践能力,从而在校内实验、实践课程中指导研究生的时候能够更贴近生产实际,能以一些真实案例来丰富自己的教学。

  同时,高校要聘请行业内部的一些高级工程人才来担任学生的企业导师。企业导师主要在学生进入到企业实践时给予研究生指导,在培养方案制定的过程中也应提供有用实践培养建议,并努力为研究生提供企业实践的机会,以期让研究生达到理论与实际操作的紧密结合,从而真正学以致用,并提高动手能力。

  2.3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

  实践平台的建设可以说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最好的途径之一。通常来说,实践教学平台又可以分为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和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平台两类。

  校内实践教学平台是指位于学校的,模拟真实生产环境的、能够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一定帮助的场所,是联系课内知识和企业实践的重要环节。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分为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部分即是指研究生实验资源的建设,它会影响校内实验创新活动开展的效果;软件部分即是指基于硬件部分开展的研究生创新课题及各类研究生创新活动,它会影响校内实践教学平台的发展壮大。对于控制工程专业来说,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可以包含计算机网络、控制工程、自动化等多个方向,从而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点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平台是指由学校和企业合作建设在校外的实践场所,也可能就是在企业之中或者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要能够创造机会让研究生真正参与到某些项目的研发、生产过程中,那研究生就可以深入到工程一线,自己动手去完成一些实际的工作,在此过程中,将自己的理论知识和校内实践经验运用到真实环境中,再通过富有实践经验的行业导师给予指导,还能与有实际操作经验的工作人员交流,学习,能较快地培養起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茂国,朱正伟.面向工程过程的课程体系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xx(9):1-5.

  [2] 李娟,穆晓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管理机制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xx(12):112-116.

  [3] 曾令全,李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途径的研究[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xx.30(5):68-70.

  [4] 张瑞成,陈波,陈至坤.控制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xx(10):175-177.

  [5] 兰海,肖模昕,于立君.控制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科教导刊,20xx(4):43-44.

控制工程论文9

  摘要:

  根据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特点和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可以划分内容模块,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学内容,并采用归纳总结法、联想记忆法、比较记忆法等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内容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关键词: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改革;环境科学

  当前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及相关技术引起广泛关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是在现代社会经济和科学发展过程中,为了解决大气环境问题而设置的课程,其课程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环境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水平。

  一、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内容多,理论性强,工程性較强,教材内容较多。目前国内各大高校主要选用郝吉明与马广大编著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我校环境科学专业也把它作为教材,其主要包含13个章节。在进行教学改革前,教学安排单一,教学方法较为陈旧,授课以讲授式为主,理论较多、知识点分散。学生对具体污染控制技术理解不够,应用能力差。针对以上问题,我校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作了以下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厘清课程思路,优化课程体系。

  1、划分内容模块。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内容较多、知识点分散,学生对内容结构理解不清晰,抓不住重点。为了理清课程思路,把课程内容串联起来,我校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内容划分为四个模块,然后把各章节内容划分到各个模块中。

  (1)基础理论模块:包括大气污染的基本理论、燃烧与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气象学、大气扩散浓度估算模式;

  (2)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包括粉尘的性质、颗粒捕集理论、除尘装置;

  (3)其他污染物控技术:包括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硫氧化物的污染控制、氮氧化物的污染控制、挥发性有机污染控制;

  (4)综合型污染控制:包括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净化系统的设计。划分模块后,学生对课程的整体内容清楚后,再吃透每个模块的知识点,有利于对整体内容的归纳和掌握。

  2、丰富教学形式。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原来安排60学时,其中理论42学时,实验12学时,自主学习6学时,自主学时流于形式,只安排学生自学的内容,并不设置教学任务。改革后安排总学时为66学时,其中理论42学时,实验12学时,PBL学时6学时,自主学习6学时。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了,PBL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除尘装置、硫氧化物的污染控制、固定源氮氧化物的污染控制三个章节开设(每个章节安排2学时),由教师提出问题或提供案例,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加深对理论内容的理解。自主学习结合网络课程,由教师布置问题,学生在网络学习后进行解答,答题情况计入平时分,以加强学生对自主学习的重视,使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优化教学内容。

  我校使用的教材教学内容相对陈旧,暂时又没有合适的新教材替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紧跟学科动态,把最新的污染现状和污染治理手段补充到课堂中来;或者结合自主学习的方式,要求学生要求学生对某一个模块进行综述。比如当前PM2.5是目前人们普遍关注的大气中的主要颗粒物,且危害较大,而教材还停留在PM 10的阶段。教师可以把PM2.5产生的来源、形成机理、危害、防治手段等内容补充进来。

  三、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内容理解。

  1、归纳总结法。

  本课程由于章节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记忆困难,知识点掌握不牢。为了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教师采取归纳总结法,首先结合模块划分的方法对全书的内容进行归类,化繁为简;其次,对于每节课、每个章节的知识点进行小结,帮助学生抓住重点;最后启发学生如何进行归纳,比如除尘装置分为几类,每类代表性的除尘器是什么,每种除尘器的构造、除尘原理、影响因素、设计选型,等等。

  2、联想记忆法。

  课程各章节之间都存在联系,如果孤立地学习每章内容,最后知识点无法融会贯通,也无法较好地记忆记忆每章的内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所讲章节的内容和前后章节的联系,采用联想记忆法,使学生不但对前面的知识点进行回顾,而且要掌握所讲章节的内容。如在讲到除尘装置时就要结合前一章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中颗粒物的性质和颗粒物捕集的理论基础来介绍;在介绍硫氧化物的污染控制和固定源氮氧化物的控制时,就要结合燃烧与大气污染的内容,以及燃烧过程中污染的形成来讲授。联想记忆法能够帮助学生不断回顾总结,加深记忆。

  3、比较记忆法。

  无论是授课过程还是课后习题的回答情况,学生对污染控制方法部分的掌握情况较差,主要体现在除尘装置、硫氧化物的'污染控制、固定源氮氧化物的控制、挥发性有机污染控制、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等章节。学生反映控制方法过多,而且比较难理解,抓不住重点,对于控制方法的具体应用条件不理解。教师针对以上问题采取比较记忆的方法,比如对除尘装置中各除尘器的除尘机理、适用条件、压力损失、投资费用等方面进行列表介绍并举例,要求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学会选择除尘器。对于硫氧化物污染控制的内容布置作业题,要求学生针对所有脱硫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优缺点等进行比较,达到完全掌握的目的。

  四、重视实践教学,理论联系实际。

  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体现在实验、实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本科毕业论文等四个方面,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只开放四个实验,主要包括环境空气中TSP、PM10的测定,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测定,机动车尾气中CO浓度的测定,袋式除尘器的运行状况及性能测定。

  实验内容虽然都是监测性实验,但是可操作性强,而且监测与生活相关的大气污染指标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也比较感兴趣。我校联系省环科院、市监测站作为实习单位,在实习内容的安排上也设置了大气污染的相关监测内容,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师指导学生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共4项,主要包括:彼岸室内空气净化盆栽坊、绿居室内环境检测有限公司、海口市冬季PM2.5中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海口市冬季大气颗粒物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设置大气污染的相关课题作为学生的毕业论文题目,使学生更加系统地研究相关内容。

  五、结语。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作为高校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学生打好基础至关重要。高校通过对课程改革的不断探索,可以化繁为简,并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其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从而培养出更多创新能力强、实践基础扎实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吕辉雄,黄荣,蔡全英。“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优化[J]。中国电力教育,20xx(30):104—105。

  [2]林静雯,冯治宇,王英刚,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改革[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16(4):510—513。

  [3]牛显春,周建敏,钟华文。具有石化特色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改革研究[J]。广东化工,20xx,37(5):273—274。

控制工程论文10

  摘 要:随着经济的增长,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利润是工程企业的根本追求。因此,控制工程造价水平已成为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途径。然而,工程造价控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它需要对项目各个阶段的成本进行有效估计,这也推动了工程造价咨询业的出现。工程造价咨询是一种特殊的、知识密集型的行业,它要求工程造价咨询人员具有相当高的丰富的施工经验积累、造价专业知识和责任心,根据工程建设各阶段的特点,对数据的科学分析,提供专业的服务和实时动态,以最大的作用,充分利用资金和能源,企业的项目成本控制,实现降低成本,获取利润。

  关键词:工程造价咨询;工程造價;影响;措施

  工程造价的控制是一项集管理、技术、质量、费用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动态过程。我们有必要弄清楚造价咨询是如何影响工程建设各个阶段的,从而正确分析其对控制工程造价的影响,为今后工程建设成本的节约提供有效建议。

  1 工程造价咨询的必要性

  由于历史原因,工程造价早期基本都由政府主导和管理。起初,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主要是政府直接管理和控制工程造价,但随着国内市场经济进程的不断加速,政府的职能开始转变,我国市场经济逐渐转型成为宏观调控的地位,从主导变成宏观调控指导,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缺乏系统的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控制,工程造价这项作业就落到了投资商和相关建设单位的头上。再者,社会市场经济分工更规范化的显著特征就是针对经济需求分工更有针对性,这不仅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也可以合理的利用经济资源,对于工程造价的合理管理就是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合理化工程造价。本着能源资金有限的原则,合理的工程造价成为工程开发负责人关心的主要问题并贯穿建设项目全过程。

  2 造价咨询对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影响的措施

  2.1 决策阶段

  此阶段是整个工程造价水平的关键阶段,因为工程的规模大小、工程建设规范标准、工程地理位置及工程实施的技术方案等都会影响该工程的造价水平。在此阶段,工程造价咨询人员能够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在配合工程技术人员的前提下,运用科学的数据对各工程建设方案进行筛选、匹配和分析,力求为工程建设企业制定性价比最高的工程建设方案。与此同时,工程造价咨询人员还能为企业提高资金利用率、节约工程建设成本提供有效的建议,因此工程咨询业能为工程造价控制提供源头上的保障。

  2.2 设计阶段

  2.2.1 设计招标

  设计投标,是为了让设计单位能够尽可能的以最优秀的方案展现在投资商眼前,多家设计单位之间处于互相竞争的地位,所以可以更好的保证方案的'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在项目的招标投标阶段,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应通过分析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并结合当时、当地有关招标投标方面的政策文件,对招标计划进行合理编制,结合设计图纸和施工计划,向业主提供书面的咨询意见,根据分项工程造价合理划分出各个施工标段。

  2.2.2 设计阶段

  在这个设计阶段,主要包括限额设计和标准设计两个方面,涉及到了方案的选择以及成本效益比的确定,这就需要进行造价咨询。在设计过程中,造价咨询公司必须跟设计方不断地沟通与协调。在此过程中,开发商可以对设计人员进行一定的要求,比如说限额设计、规定设计等这些方法都能有效的降低工程造价。

  2.3 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是工程造价咨询人员参与最多,且能够发挥最充分作用的阶段,同时也是工程建设企业利用工程咨询最普遍的阶段。在该阶段,一般而言,工程造价咨询人员在此阶段能够凭借自身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且依靠建筑工程软件的更新换代,为工程建设企业提供精准的服务,甚至能够根据企业的需求将企业工程建设的造价控制在最合理的水平。在整个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咨询是以施工规划预算为起点,直至工程建设完工为终点,对整个施工进行造价控制,并实时的跟踪监测,及时根据工程建设的施工情况及时调整各相关项目的造价水平,加强设计、施工、建设等诸多单位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对以前不适用的预算进行转换,提高技术的可行性。这样在施工阶段控制工程造价,进行实时咨询服务,一方面可以节约技术成本,另一方面还便于各单位之间高效协同,减短工程建设时间。同时,造价咨询业人员也需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工程建设企业也需要加强对其有效的监督机制,降低其因其职业道德因素对造价控制的影响。

  2.4 验收阶段

  这一阶段对工程造价控制有很大的影响。在这一阶段,工程造价顾问需要全面地总结工程造价控制的手段,并探讨工程造价在工程建设中的影响原因,特别是对项目的审计,要仔细检查,并逐级审查,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此外,工程施工验收人员在施工阶段应收集和综合各种数据,及时跟踪工程设计、施工和监理的观点,为最终造价控制提供最直接的信息支持。

  3 结论

  综上所述,造价咨询作为专业机构和人员,对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具有重要的参谋、审核把关作用。为了充分发挥造价咨询的作用,需要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积极主动参与建筑工程造价全过程、全方位监督审核;同时要加强建筑工程造价的主动控制,强化全过程动态管理和监督,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明兰.我国工程造价咨询管理与创新策略研究[J/OL].建筑知识,20xx(17).

  [2]陈宇.工程造价咨询业的前景与预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xx(01):57-58.

控制工程论文11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工矿企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基于市场对铸、锻等专业人才需求量的扩大,我国教育部在1998 年对高等院校的专业进行了调整,新增了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这门课程将以往的焊接、冲压、铸造、锻造、粉末冶金以及橡胶、塑料等相关专业融为一体,十分注重学科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意在锻炼和提高学生们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以便能更好的满足社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

  1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高校之所以开展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这项专业课程,目的在于培养专业人才以为社会所用,因此,设计合理的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于明确教育方向,规范教师的教育行为以及对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的选择等等方面都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力。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社会上对于工矿企业的需求量也不断提高,因此对于铸造、焊接等工矿技术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要求其不仅要具备专业上坚实丰富的理论基础更要具备实际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高校开展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并注重学科的实践性和专业性,目标就在于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并令社会满意的专业性技术人才。因此,高校如何结合自身的办学条件以及社会的实际需求,使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教育得以积极有效的展开成为高校老师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学校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地理环境优势或者经济优势,结合学生们的实际接受能力,多为学生创造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习与实践的机会,并引导学生认清当今的就业形式与市场需要,让其了解专业的实际内涵与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学生们的理论知识储备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将培养有创新意识,能够知行统一,实践技术能力强的专业型技术人才作为学校的教育培养目标。

  2 现阶段我国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自从1998 年教育局规定新增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以来,我国各大高校中开设此项专业课程的高校多达30%,经过这十几年的教育推广,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社会培养出了许多技术过硬的优秀的专业人才。但是尽管如此,这项学科教育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需要引起高校的高度注意。具体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 1 对学生的培养方案不一致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将铸造、锻造、焊接等众多专业融合在一起的一个新型的专业,它所涵盖的知识领域极广,因此学生们的学习压力也就随之增多。如果只是将所包含的知识点进行合并,那么在学生们的四年学习中使很难完成这么多的学习量的,因此学校必须对知识点进行取舍,但是由于取舍后每个学校所保留的知识点都不相同,因此很难对学生有一个统一的`培养方案,也很难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有一个合理的考量。

  2. 2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基础老旧落后,需要及时进行更新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在铸造、锻造、焊接等众多老专业的基础之上形成的,这些老专业的学术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学科质量。然而由于时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铸造、锻造、焊接等技术的更新换代十分频繁,然而高校中这些老专业的教学内容却仍然是对过去落后的专业技术的讲解,而且课程设置狭窄、教学方法单一,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因此基于此种老专业而建立起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如果不及时的跟进相关各项技术的发展进步,为学科教育注入新鲜的科技内容,将大大降低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而且即使教育培养出了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也难以适应新技术环境中的市场要求。

  3 如何在高校中开展有效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建设工作

  3. 1 开展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教育应该遵循的原则

  3. 1. 1 实用性原则

  高校开设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目的在于为社会输送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性技术人才,因此在具体的专业建设中,首先需要遵循的就是实用性原则,注重学科的实用性和实践性,杜绝为学生开设过多的理论讲解课程,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为学生开设一些有针对性的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理论的内涵并对其的掌握应用能力得到锻炼。

  3. 1. 2 创新性原则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所有学科的教育目标,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也不例外。如今我国的发展急需被注入创新性元素,只有一个懂创新会创新的民族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以谋取更长远的发展。对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这样一个注重专业性的学科,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之中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摒弃以往的“学科本位型”教学模式,建立创新型的课程模式,鼓励并引导学生大胆创新,在教学中逐渐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满足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

  3. 1. 3 专业核心能力需求原则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强调专业技能的专业,对它的课程设置与安排必须强调凸现性和核心性,以便让学生的接受教育时对学科知识有鲜明的认识,从而进行更好的理解与运用。

  3. 2 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建设的顺利进行,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老师的讲解是学生们获取新知最直接有效的途径,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因此提高老师们的教学质量,教学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建设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建立人才引进和培训提高机制。提高对专业老师的技能要求,在招聘老师时需要选择那些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实践能力也过硬的秀秀人才。对在职的老师,学校也要定期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可以派遣一部分老师去到相关产业的一线进行实地学习。也可以请一些有关领域的工程师等技术人员来学校做兼职讲师。第二,要强化老师们的科研作业,要求全部老师都要参加科研项目,并亲身指导学生参与生产实践,通过科研与实践提升老师们的综合素质。

  3. 3 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建设的顺利进行,需注重素质培养的课程群建设

  高校需要时刻谨记开展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依据目标来设置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课程安排需要侧重于实现学生机械科学与材料科学等基础学科理论知识的掌握,需要实现对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以及动手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以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需求,需要加强对学生模型设计制造、材料成型、数控加工等课程的教学力度,培养能够从事技术开发、宽口径的高素质工程、工艺设计以及学科研究等事业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4 小结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我国设立时间不算久的新型的学科专业,但是却对于培养我国工矿企业所需的专业性技术人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高校需要立足于社会市场对相关人才的需求,积极开发和推进高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建设工作,秉承为社会输送专业人才的教育目标,采取积极措施以应对当前我国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学生未来的就业与发展提供切实有力的教育帮助。

控制工程论文12

  摘要:

  本文根据环保行业21世纪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及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要求对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提出可操作的实践教学改革方案,探讨水污染控制工程实践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为环境工程专业培养面向21世纪的创新人才提供保障,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得到更好的综合能力的训练,并为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践教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考核方式

  近几年来,工科专业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主要集中在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果,但是在各专业培养计划中各门实验课程之间的内容并没有做到真正的整合、统一,各专业实验课程的设置和实验内容的设计缺乏整体的规划。大规模招生使高校原有的教学资源远不能满足现有学生的实践要求,作为校外实践基地的一些企业、公司,因怕干扰正常的生产秩序,影响经济效益,一般不愿接待学生实习太久,致使进行校外实习只能是走马观花,点到为止,学生得不到相应的专业技能训练,实习效果很难保证。要解决这些矛盾,要求我们在搞好校外实习的同时,创建校内实习基地,改革实践教学环节,这些是摆脱实践教学目前面临困境的一种有效途径。

  一、创新性、设计性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处理某种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需要用到很多课程的.知识,比如需要用环境监测知识进行水质监测,利用水处理原理制定工艺流程,如果工艺流程中有生物技术还会用到环境微生物学的知识。水处理综合实验课整合水处理实验、环境监测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等课程内容,打破课程实验的教学内容与组织方式,突出专业的综合性、应用性、实践性。将专业知识与职业实践结合起来,增加学生职业适应性。通过将科研课题引入实验教学,实现科研促进教学,保证实验内容的前沿性,需要学生在实验方案上有所创新。

  通过创新性、设计性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最终实现“教师为主”到“学生为主”的转变;“教师统一安排”到“自主设计”的转变;“单一验证实验”到“综合研究实验”的转变;“提交实验报告”到“口头汇报答辩”的转变。实例:为学生提供工业废水,分组进行工艺方案设计,利用实验室现有实验装置(电化学反应装置,光催化反应装置,氧化沟、净化槽、SBR等),进行工艺流程设计和装置的搭建,并进行水处理实验,由学生自行探讨各个工艺参数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工艺参数。对处理后的水进行监测,检测内容包括:SS、pH值、溶解氧、COD、氨氮、总磷及该种废水的主要污染物等。各组根据出水水质指标对本工艺进行评价,并与其他组的处理效果比较,进行不同处理方案优缺点论证答辩。该内容集环境工程微生物、环境监测、水处理技术于一体,以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创新与创业的有机结合,弥补了应试教育的不足。

  二、考核方式改革

  为了突出环境工程专业课程重技能、重应用的实践性教育评价理念,在学生实验课程成绩的评判方法上采用“实战赢配方”考评法。以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课为例,思路见图。总之,考试不是知识测评的终结点,而是知识运用的新平台。针对环境工程课程理论和实践联系紧密的特点,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更加全面地评价每一个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水平,而且能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还可以激发其自身深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能在实际参与过程中学到许多新知识和新方法,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三、结论

  通过将科研课题引入实验教学,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习环节的改革及实践环节考核方式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践表明,一系列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由于学生在专业实验课中得到了全面训练,故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环节表现出能独立完成相应任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明显提高;另一方面,毕业学生普遍反映专业实践课内容与生产实际的结合比较紧密,有些实践结果甚至可以直接应用于工作中,使他们能够较快适应社会需要,受到好评。为了培养更多的优秀创新型人才,给学生提供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需要逐步提高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在专业实验中的比例,加速科研成果向专业实验内容的转化。只要坚持实践教学内容的工程性、先进性和对学生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向,并不断积累经验,就能使水污染控制这门课的实践教学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莫灼均.环境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xx,(15):106—108.

  [2]郭少青,郭亚兵,李秉正,等.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设想[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36(4):102—104.

  [3]兰善红,范洪波,武秀文.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xx,(5):109—113.

  [4]黄锦勇,彭祥捷,刘爱华,等.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xx,(8):332—334.

  [5]宋珍霞,徐建平,蔡昌凤,等.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探讨———以安徽工程大学为例[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xx,26(1):80—83.

  [6]黄锦勇,刘爱华.基于环境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xx,(28):141—142.

控制工程论文13

  摘要:1998年我国教育部正式颁发了允许各大高校成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于航空、军事、航海等等方面的重视以及相关的研发,加大了对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尤其是高端型的全方面人才的需求。随着各种新型材料的不断发现以及成型方法的不断更新,这不仅仅需要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人才,更是需要一个与时俱进的专业性人才。

  关键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在信息化背景下,对于人才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这样才能够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获取到一席之地。关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也要根据信息时代的变化来进行调整。

  1教育方式的创新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其国家也在不断的倡导创新。而对于教育事业来说,更需要创新,我们只有在不断的创新中发现新型的教学模式,才能提高相应的学生学习质量以及对于学习兴趣。而对于教育方式创新注意目标是对于人才的培养,其重点应该将之前的重视理论知识、重视考试而转变为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相互结合,注重理论知识在实践之中的合理运用,重视学生对于所学专业的兴趣以及重视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1]而对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教育的创新来说,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结合、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对于整个的计算机模拟、计算机仿真等方面形成属于学生自己独有的特色,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增加学生的社会经验,提高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以及提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等等方面。

  而教育方式的创新不是完全的否定传统教育,只是说我们的教育要更加的适应社会,为社会的改变而做出相应的创新,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一个最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的机会。[2]其具体的教育方式的创新在于以下几点:第一是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记的模式,创新教育中做到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中达到一种相互交流的环境,老师不仅仅是将,而是要多做到提问题,学生也不再是传统的听、记,更多的是要做到向老师提出自己的意见以及不懂的地方,加强学生老师的交流,这样不仅仅是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对于老师也是一种提高,可以更快更方便的了解学生的问题以及在最短时间内加以解决。

  2实践课体系的建设

  对于谈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来说,其专业性工作对于理论知识的要求高,但是更加注重的是其实践操作能力,所以学校在谈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教育模式上要对于其实践课体系要进行完善,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是通过对课内实践进行加强建设。对于课内实践课体系的建设,需要课内实践课程通过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两方面来完善。认识实习主要是在学生接触专业课程之前的实践,让学生对于谈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有一个比较全方面的认识,以及为以后课堂理论知识的教学打下一定的基础,而在教师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时需提及相关认识实习所学的实践内容,而在认识实习过程中教师需讲解其以后所学哪些专业课程会涉及到哪一方面的实践,这需要教师对于整个谈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所有的专业课程有所了解并对于认识实习的所有仪器以及生产过程都熟悉。[3]而在生产实习是需要学生以工人、技术员或者相关管理员的身份直接参与生产的过程,这对学生本身来说可以最大程度上的加强其实践能力,使得所学的知识与实践能够完美结合。

  3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为了将知识结构能够更加充分的体现出来,需要将教学模式中课程设置与计划进行优化,并将其特点展现出来:让课程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人才素质教育所起到作用能够满足学生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提升;教学计划与相应的课程设置能够加强整体性提升,尽管各个课程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但是为了更好的提升人才的相应素质,需要将它们之间相互联系起来,更加科学合理的进行教学安排,充分的调节相应的知识结构;对于人才的知识结构也具有相应的`独特性,要加强对各个学校同类专业教学精华以及通过相应的实践来形成自身的风格体系,利用学校中各种优势,来加强对自身的专业性人才知识结构风格进行提升,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加强对人才知识结构的先进性,通过各种各样的新型材料、工艺技术的投入,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到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也正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使得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更好的实现知识结构优化,将人才知识结构的整体性能够得到优化。

  因此,满足相应的原则:为了更好的满足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以通用性和基础性为主,相应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在所有的总学中占据了大多数,使得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发展能够得到夯实与提升;在以往所学的知识大多数是十分繁琐,需要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简化,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能够去参与相应的实践;人才的知识结构不仅仅要满足国家基本要求,更加需要满足相应的地方教育特色,使得学校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4总结

  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是一个新起的专业,如何去培养出更多的满足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需要不断的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改革,将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已经素质结构不断的进行提升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使得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还有一些更加深层次的因素还需要大家一起去发现,因此就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高端人才。

  引用:

  [1]索忠源,姜峰,李廷取,王毅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初探[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xx(10).

  [2]徐峰,刘艳,冯小明,夏鹏举.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铸造技术.20xx(04).

  [3]索忠源,姜峰,王鑫,李廷取,王毅坚.个性化培养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学生探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xx(03).

控制工程论文14

  摘要:“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是培养卓越机械工程师的核心课程。论文在分析“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课堂教学建设,重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验教学建设,注重培养能力;综合评价考核体系建设,促进学风改进”的课程建设内容,从而为我国高等教育卓越工程师培养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机械控制工程;卓越工程师;课程建设

  0引言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是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技术基础学科,是机械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的核心课程[1]。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进一步拓宽工程教育视野,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2-3],西安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在机械工程专业中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过程中,严格按照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进行人才培养;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际需要,必须对“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程建设。

  1建设目标

  基于机械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特点、“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程的在培养卓越机械工程师中的重要性,结合作者多年本科教学工作经验,“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下:(1)课程内容多、课时少,重理论、轻应用、课程结构不太合理,课程重点不突出;(2)课堂教学与实践应用脱节,实验课依附于理论教学,实验内容不系统,学生普遍存在工程实践能力差,不能学以致用;(3)课程评价考核手段简单,考核指标单一,未形成有效的综合评价考核体系,不能促进学风好转。本项目针对“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与实践,建设目标为:(1)通过以教学内容重组、突出实例教学、发挥工具软件辅助功能等内容的课堂教学建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2)通过重新设置实验教学内容的实验教学建设,彻底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提高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3)通过项目化考核、过程化考核、考核指标综合化等内容的课程评价考核体系建设,促进学风改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卓越工程师”。

  2建设思路

  为了解决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提高机械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提出“课堂教学建设,重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验教学建设,注重培养能力;综合评价考核体系建设,促进学风改进”的课改主要内容,具体课程建设思路:

  (1)课堂教学建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为了工科教育回归工程,面向工业应用;因此,在这种应用的思想指导下,我们需要对课程课堂教学进行建设。“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授课内容包括大量公式推导,要求有很强的数学基础,学生难以理解。我们在保持完整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重组,对理论公式冗长推导过程进行除去,着力减少单纯的理论教学比重,在“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授课内容中增加工程案例分析,突出工程背景的应用[4-5]。通过对教学内容重组,不仅保证卓越班的大学生能系统的掌握机械控制工程理论体系,而且使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应用实例,为培养面向工业的卓越工程师提供保证。MATLAB是MathWorks公司推出的数值计算软件,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控制领域[6];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将其引入到教学中,使其充分发挥辅助教学的功能;通过MATLAB的控制系统工具箱能为实现实例教学和实验教学提供了理想的工具,将MATLAB工具软件引入到“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堂教学,根据理论教学计划进度安排,将相应的MATLAB知识添加到课程教学。利用工具软件强大的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总之,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课堂教学建设,通过对教学内容重组、突出实例教学、发挥工具软件辅助功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实验教学建设,注重培养能力

  实验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素质,培养创新和工程实践能力。“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是一门主要面向机械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它的应用型、实践性很强;实验教学环节应该对理论教学进行深化和补充,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7-8]。受条件限制,传统的“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程实验主要是验证性仿真实验,实验课依附于理论教学,实验内容不系统,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从实验室实际出发,根据实验层次的不同,积极开展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探索性实验;分别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实际动手操作与分析综合能力;通过重新设置实验教学的内容,综合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改革实验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实验的主导。通过修改实验大纲、重置实验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加快实验室建设,促进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提高。

  (3)综合评价考核体系建设,促进学风改进

  “机械控制工程”课程的考核,多年来一直采用期末闭卷笔试的形式进行,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评价考核指标和体系,更不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9-11]。根据机械工程卓越班特点,重新设计“机械控制工程基础”综合评价考核体系:在课程部分考核作业以项目的形式下达,有选择性地整理出几个适合的项目,工作量适中,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且项目的设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组进行,避免学生互相抄袭现象;项目化考核能够整体反映学生综合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能够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化考核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将考核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而不是一考定成绩。针对学生的课程学习具体情况,每学期进行若干次的课程警示;通过对少数考核不好的学生课程警示,引起他们足够重视,在课程的后半段加倍努力,让学生有补救的时间和机会;对考核好的学生给予肯定,激发他们更多的学习动力和热情。设计课程考核指标,这些考核指标要求具体化、综合化;最终的总成绩应由考试卷面成绩、课堂和家庭作业成绩、平时考勤成绩、实验考核成绩等组成;并设置各种指标的权重,形成最终的课程考核综合化;使考核指标能够真实有效的反应学生掌握课程的实际情况,通过考核指标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促进学风的好转,有利于课程的教学改革良性发展[6]。

  3结论

  通过课堂教学建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验教学建设,培养学生能力;综合评价考核体系建设,促进学风改进;使机械工程专业的大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迅速掌握该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真正成为“面向工程、宽基础、强能力、重应用”,具有自我学习、自我创新、自我管理、沟通良好、适应社会和工程实践的“卓越工程师”。

  参考文献

  [1]杨叔子,杨克冲,等.机械工程控制基础[M].第六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xx:70-192.

  [2]陈恒,李宏达,赵晓艳.基于微信的大学课堂点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软件,20xx,39(3):45-47.

  [3]陈光胜,李郝林.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改革思路[J].教育教学论坛,20xx(16):40-41.

  [4]王艳辉.“控制工程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尝试[J].黑龙江教育,20xx(10):43-44.

  [5]刘进志,张学龙,盘存治.简析MATLAB在《控制工程基础》的教学中应用[J].决策管理,20xx(7):82.

  [6]姜文涛,刘荣海,杨迎春,等.基于MATLAB时频分析算法的滚动轴承故障研究[J].软件,20xx,39(2):102-107.

  [7]汪友生.电类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教学研究[J].软件,20xx,39(3):99-101.

  [8]陆蕴香.基于Labview的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的实验[J].机械工程师,20xx(1):121-136.

  [9]蒋国璋,汤勃,侯宇等.高校机械类专业课程考试改革与考核评价体系研究,20xx(5):138-140.

  [10]田文涛,张钊,张笑冰.基于SSH的学生成绩信息管理系统的具体设计与实现[J].软件,20xx,39(2):212-217.

  [11]王雪梅,郭丽娜.基于SSH的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软件,20xx,36(12):132-136.

控制工程论文15

  [摘 要]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发展壮大的依据。自动控制系统的高速发展,促使控制工程在机械电子工程中的应用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自动控制系统在机械电子工程应用的开始,没有显现出其应有的作用力。而今依赖于高速发展的电子设备,自动控制系统已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其核心技术现已经应用智能的电子设备,电子智能设备的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本文将针对控制工程与机械电子工程的概念进行阐述,对控制工程在机械电子工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1 控制工程与机械电子工程概述

  控制工程应用于很多行业的工程项目中,例如机械、采矿、航空以及生物等各式工程项目。在应用的过程中,控制工程在不断完善自身的优势,同时也在不断利用新型的科学技术进行武装。自动控制技术即是控制工程在发展变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技术的中坚力量。控制工程同时利用“古典控制理论”将计算机和电子技术进行科学的结合,使其功能多样化。“古典控制理论”主要是以函数的传输为技术的理论基础。“现代控制理论”则是更多的研究参数的变化形式。随着机械工程的日益发展壮大,新型的智能机器人和新型的控制系统的不断研制发明。使控制工程更好的贴近生活,提高整体的社会生活水平。而机械电子工程并不是一种独特的工程学科,它通常采用模块化的方式来完成系统操作,而机械电子工程系统有着构造简单的特性,减小了机械电子工程系统的总体积,提高了机械电子工程的性能,不过,随着机械电子工程系统的复杂性不断地增加,就必须要使机械工程与计算机技术统一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得控制工程在机械电子工程能够得到更好地发展。

  2 当前我国控制工程应用到机械电子工程的现状分析

  我国控制工程仍然处在初始发展阶段,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控制工程应用到机械电子工程中还不完全,最主要的就是技术水平有待提高,也非常缺少专业技术人员,现有的技术人员专业性不高,而普通操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不强,往往操作不规范,影响最终的效果。另外,在整体上大部分部分企业过度重视经济利益,忽视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

  3 控制工程在机械电子工程中的应用

  3。1 智能控制系统在机械电子工程中的应用

  智能控制系统就是指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技术结合在一起,对机械电子工程当中的某一操作流程进行人工化的智能模拟和控制,使得智能的机器人可以像人一样进行操作工作,智能控制系统能够与人类的大脑思维模式相似,智能控制系统能够做到自主收集相关信息等。因此,智能控制系统结合了人工智能的特性进行了机械化大生产,使其生产效率与人工生产模式相比,得到了质的飞跃,还可以对生产操作流程进行严格控制,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成本,提高了机械制造行业的经济收入。

  3。2 集成自动的控制

  对于集成自动控制系统来说,它是目前我国机械自动化工程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内容。集成自动化控制系统是对原有信息技术进行保留的基础上,对其加以修改,也就是所谓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自动化系统的完善性。集成自动化控制系统能把原来的信息技术以及生产信息进行结合,加强机械工程中的集中工程,为机械工程的发展提供保证,为生产提供更加广阔的领域。机械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技术就是计算机技术,但是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集成自动控制系统在工程制造中得到认可,并且已经在各个领域中深入。集成自动化控制系统在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下边的更加完善。

  3。3 柔性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

  近期,新型的自动控制系统被称为柔性自动控制系统,之所以称其为柔性自动控制系统,是因为其不仅具有以上提到的各种自动控制系统的功能,而且具有非凡的智能功能,所以称之为柔性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工程在机械工程应用的过程中,不断的发展、变化。使机械工程的应用技术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和提高。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在机械工程中的科学的应用,提高了科学生产力,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3。4 神经网络控制

  神经网络控制的基本组成要素是神经元,是控制领域基于仿生学思想探索出来的一种新的物理系统的描述方式,将比较复杂的系统用相对简单的方式描述出来,便于人们理解。神经网络的处理范围较广且工作量大,除此之外,神经网络的智能化功能也不可小觑,这种功能具有类似于人脑的自适应与自学习能力,因此在电子工程中被广泛应用于控制工程的内容之中。比如,神经网络控制在数控机床设备中的应用,为了有效避免因切削过程的不可预估性给机械加工带来的损失,提高风险识别能力与处理能力,使用神经网络控制为数控机床选择较为合适的切削参数是当前比较好的切削参数控制方法。

  3。5 核心扩展网络神经控制

  核心扩展网络神经控制是以生物学科为依据建立的控制程序,它将很多单线网络编制成综合网络,通过一个核心加以控制,这样可以达到每个单线程序非常简单,各种不同的简单程序集结成复杂、庞大的网络,实现复杂的功能。这种方法是建立在上一点“模糊”控制上的,它也是化繁为简的重要途径,核心扩展网络神经控制可以收集、处理、分析庞大规模的信息数据,提高工作的有效性,也提高最终结果的准确性。

  3。6 鲁棒控制

  魯棒控制的价值是实现对柔性机械臂进行控制,使其能够更加准确地跟踪目标轨迹。鲁棒性指的是控制系统即使在多种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其部分性能或指标仍可以保持不变,这一特性成为控制系统能否用于工业现场的重要参考标准。柔性机械臂是强耦合、非线性的多输入输出的分布参数系统,具有大幅度整体运动与小幅度性振动相互融合的特征,因此,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柔性机械臂的控制难度较大。基于假设模态法和奇异摄动理论将整个系统拆分为慢变以及快变子系统,鲁棒控制用于快变子系统当中,设计系统控制器,从而消除振动和其他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

  3。7 计算机智能技术控制

  计算机智能控制主要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智能操控,并且实现机械电子工程各环节的在线模拟,从而根据结果加以控制。这个过程依靠机器人来完成,通过远程操控让机器人进行操作,因为它们的系统构成是模拟人脑,不仅出现失误的几率低,而且质量会大大提升,除了操作外,它们还会做好相关数据的统计工作,为日后改进和发展提供参考。所以,控制工程中计算机智能控制是提高工作效率、节约资源的重要内容。

  结束语

  由于控制工程在机械电子工程中的广泛应用,使得机械电子工程技术不断向智能化和自动化发展,因此,随着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不断发展,必须要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控制理念同机械电子工程行业不断融合发展,从而使得机械电子工程行业能够快速、稳定地发展,提高机械电子工程的生产效率,提升整个机械电子工程行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机械电子工程与人工智能的关系探究[J]。郑向勇。科技创新与应用。20xx(03)。

  [2] 关于机械电子工程与人工智能关系的探讨[J]。冯哲。现代交际。20xx(11)。

  [3] 探究机械电子工程与人工智能的关系[J]。秦娇娇。信息通信。20xx(04)。

  [4] 控制工程在机械电子工程中的应用[J]。朱颖。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xx(05)。

  [5] 控制工程在机械电子工程中的应用[J]。王拓。通讯世界。20xx(01)。

《控制工程论文(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控制工程论文】相关文章:

控制工程论文11-05

控制工程论文15篇11-05

控制工程论文(精选15篇)11-05

控制工程论文(合集15篇)11-05

控制工程专业自我评价04-17

控制工程专业求职信11-26

控制工程专业求职信11-26

材料控制工程求职信08-29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求职信范文【精选】09-25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控制工程论文(15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控制工程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控制工程论文(15篇)

控制工程论文1

  摘要:阐述了智能控制工程与机械电子工程的概念,从鲁棒控制、模糊控制工程、神经网络控制等五个方面分析了智能控制工程在机械电子工程中的应用,以期为机械电子工程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智能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概念阐述;应用分析

  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生活中所使用的机械电子产品种类、数量都得到了提升,也更加注重机械电子产品的功能性。因此,在机械电子工程中应用智能控制工程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仅可以提高机械电子产品的生产效率;还可以有效降低机械电子产品的生产成本,推动行业稳定有序的发展。本文就探究智能控制工程在机械电子工程中的应用。

  1智能控制工程的概念阐述

  智能控制工程英文名为“Intelligentengineer-ing”,主要是指创建多种形式的智能化系统,集计算机理论、信息技术理论等诸多理论为一体,涵盖了众多工程,具有系统性、多样性以及可操作性等诸多特点[1]。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多种科学技术相继被研发出来,并被应用到机械电子工程中,有效提高了机械电子系统的使用效率,让其可以稳定有序的运行。但是随着人们对机械电子产品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机械电子系统的各个部件都需做出相应调整[2],因此,将智能控制系统应用到机械电子工程中非常有必要,直接影响到机械电子系统的整体运行状况,为我国机械电子行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机械电子工程的概念阐述

  机械电子工程英文名为“MechatronicEngineer-ing”,又可以称之为“机电一体化”,其集诸多技术特点于一体,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减轻工作任务量;还可以有效提高机械电子设备的生产效率,保证所生产的机械电子设备性能,让整个行业朝向智能化、信息化发展[3]。在机械电子工程传统运作情况下,工作人员经常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若工作人员稍有疏忽会发生安全事故,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而机械电子工程刚好可以避免此种状况,不再采用人工控制为主的方式,而是集中依靠机械设备,有效推动了电子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产品性能质量。

  3智能控制工程在机械电子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智能控制系统主要是将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相结合,一同展开智能化模拟与控制工作,确保特定操作流程符合要求,能够有效模仿人类大脑思维模式,进而实现信息数据的收集和控制工作[4]。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逐渐呈现出智能化生产趋势,将智能控制工程应用到机械电子工程中刚好符合此种发展趋势,可以减少人工操作,提高生产效率,获取更多经济效益。通常情况下,在智能控制工程中应用机械电子工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鲁棒控制的使用分析:鲁棒控制英文名为“RobustControl”,主要是指在机械电子工程中安装一个控制器,并对这个控制器的性能指标进行调试,确保机械电子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如果遇到各种问题,都能实现转化(如下页图1所示),维持某些性能的特性,达到有效控制的目标[5]。通常情况下,工作人员在机械电子工程中使用鲁棒控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方面,工作人员需要选择H∞的控制理论来研究出鲁棒控制器,在此基础上对鲁棒系统控制器的结构进行调试,确保性能、功能都符合要求。另一方面,在上述工作完成后,工作人员还需要对鲁棒控制器理论内容进行研究,并利用控制系统来精准地控制目标轨迹的运行过程,从而有效保证电子机械工程能够稳定进行,提高电子机械系统的运行效率。

  2)模糊控制工程的使用分析:众所周知,机械电子工程在运行过程中涉及众多步骤,且加工流程复杂,对工作人员有着较高的技术水平,使得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非常大。面对此种情况,工作人员就需要在机械电子工程中应用模糊控制工程,建立模型,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工作人员需要加强模糊控制工程的研究工作,建立清晰、准确的模型,通过模型的研究,有效做好自动化控制工作[6]。另一方面,由于模型制作步骤繁琐,经常出现数据误差,影响自动化控制效果,针对此种情况,工作人员就需要彻底用糊控制系统取代传统控制系统,并将模糊控制系统应用到机械电子工程中,从而有效保证机械电子工程的运转情况,提高生产效率。

  3)神经网络控制的使用分析:主要是指建立网络控制系统,在这个网络控制系统中不断模拟人类神经系统,然后对机械电子设备进行有效控制。与此同时,由于神经网络控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结合不同的神经元,只有通过不同神经元才可以对机械电子设备进行高效率控制,确保所发出的指令能够有效执行[7]。面对此种情况,工作人员在机械电子工程中应用神经网络控制,就需要做好神经元的筛选、组合工作,从而有效带动电子行业发展,让机械电子工程呈现出飞速的.发展。

  4)集成自动控制的使用分析:集成自动控制是最常见的智能控制技术,也是机械电子工程中最常使用的智能控制系统。集成自动控制系统是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所发展出来的,所以积聚了信息技术的各种优点,能够有效提高机械电子设备的可操作性,对机械电子工程中所使用的机械电子设备进行统一集中管理,从而有效提高机械电子工程的运行效率,让我国电子行业实现稳定有序的发展。

  5)智能控制系统的使用分析:通常情况下,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划分为人工智能和计算机技术这两种,无论哪一种,都有着其固定的操作流程。因此,工作人员要想在机械电子工程中顺利应用智能控制系统,就需要做好智能控制体系的运用工作:一方面,工作人员需要设计智能控制系统来有效地模拟人类大脑的思维模式。另一方面,工作人员需要对设计的智能控制系统反复模拟,确保其能够完成信号搜索等工作。

  4结语

  在机械电子设备多元化的今天,各种新型机械电子设备营运而生,并在机械电子工程中应用,有效提高了机械电子工程的工作效率,推动了电子行业的稳定有序发展。针对此种情况,相关单位就需要清楚认识到机械电子工程的重要性,并将机械电子工程与智能控制工程形结合,让两者一同运作。在此种情况下,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机械电子设备的生产效率,保证电子工程的可操作性;还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性,从而让电子行业稳步运行,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顺顺.基于智能控制工程在机械电子工程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xx(3):174-175.

  [2]张大同.基于智能控制工程在机械电子工程中的应用[J].环球市场,20xx(5):292.

  [3]田浩.基于智能控制工程在机械电子工程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xx(10):3660.

  [4]赵秀娟.基于智能控制工程在机械电子工程中的应用[J].商品与质量,20xx(33):98.

  [5]崔海花.基于智能控制工程在机械电子工程中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xx(5):12;14.

  [6]郭建豪,张聪聪,冯毅,等.基于智能控制工程在机械电子工程中的应用探讨[J].神州,20xx(18):279.

  [7]栾婷婷.基于智能控制工程在机械电子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xx(14):164.

控制工程论文2

  摘要:“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为了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本文以湖南农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例,对“水污染控制工程”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环节进行探讨,以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环境工程专业;“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xx)35-0139-02

  一、引言

  目前,我国有将近300所高校开设了环境工程专业,而“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本科生具备城市和城镇水污染控制、水污染控制规划及水资源保护等知识的核心课程之一。因其具有理论性与应用性强的特点,它不仅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如废水物理处理、生物处理及污泥处理的基本理论,还需要学生掌握基本工艺流程,同时具备水处理的工程及工艺设计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仅以教材为中心,还要不断更新水处理方面的理论知识,学习先进的工艺流程,同时还要结合工艺设计进行实践教学。

  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大多数学校都重视理论知识教学课程,而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因此,高校在课程安排上如何将废水处理理论知识、工艺设计原理与实践应用操作在教学中有机结合,是环境工程专业“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和提高学生掌握及应用专业知识能力的'重要途径。以湖南农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例,水污染控制工程理论教学的课时安排为“水污染控制工程”理论教学30学时,实验教学16学时。既有理论课,也有实验教学,但要想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学校要将理论知识的掌握及实践的具体运用有机结合,如考虑学生的学习进程,并在培养计划中增加必要的课外实践学习。因此,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加强理论知识的传输及更新,还要根据“水污染控制工程”方向人才的培养方案及社会需求,更加合理的安排学生的学习任务。

  二、环境工程专业“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以我校环境工程专业“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为例,理论课安排30学时,而该课程内容非常丰富,一方面要想在规定的学时内将所有的内容完全介绍是比较困难的;另外,这个方向是在不断发展的,随着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许多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等在实际水环境保护中得到了应用,而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一般都是较为成熟的,应用较为广泛的传统工艺,较少涉及新技术。实验课程安排了16学时,但如何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也是一个问题,将两门课程做好契合衔接肯定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再有,作为一门应用性强的课程,不仅需要理论与实验教学,课程设计与实践教学同等重要。虽然课程教学中有安排课程设计,但显然重视程度不够,没有经过系统化的课程教学,工艺设计肯定是不过关的。

  对于实践教学中的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一般会安排在大三下学期和大四上学期进行,与“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开设时间是脱节的,且在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过程中,主要靠实习地点的技术人员讲解,带队教师即使是环境专业出身也专攻有所不同,所以担任该门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不谈水污染控制工程理论研究水平,起码实践经验是有所不足的。又由于学生实践时间与理论基础学习时间错开,基础知识薄弱,加上主动性不强,所以很难在实践中详细了解到实际的水处理构筑物和工艺流程,因此“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建议

  1.完善教学内容。“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中水处理技术是在不断发展的,因此要学习行业最新发展的动态和先进技术,在保证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基础上,增加强化应用的教学内容,如结合水业集团长善垸污水处理厂等大型污水处理厂为实例,分析水厂各流程中构筑物的选择、如何设计计算、需要哪些设备、各构筑物之间平面、高程布局等,使学生理解基础理论知识在实际水处理工程中的重要性,使学生会运用课程中的设计原则与方法解决实际水环境保护问题。

  2.合理改善课程设置及排课安排。笔者所在单位仅安排了“水污染控制工程”理论教学和“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没有增加并加强课程设计还是略有不妥。另外,课程实习时间与课程教学时间的安排也有待优化,笔者建议课程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安排课程实习。此外,笔者建议将课程设计增加到该课程的教学中,并加强课程设计反馈,通过一定的课时保证课程设计稳中有序,从而使学生对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有一个系统的训练,并巩固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

  3.教学网络化建设。网络教学平台是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的重要平台,因此笔者建议建立湖南农业大学“水污染控制工程”站,网站中设有:理论教学资源模块提供并更新最新的水污染控制行业新科技动态,实践教学资源模块提供并更新最新的实际案例、多媒体课件习题库、实时交流等资源链接,还有参考书目、设计手册、最新的学术研究动态、学术报告通知。网站的管理可以与同学们一起进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获取知识的欲望。

  4.改革考核方式。根据“水污染控制工程”的课程特点以及环境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对现行考核形式进行改革,实行多样化考试模式,可强化平时考核成绩。例如,通过教学网络化平台,让学生们在课前知道课程内容,增加课堂互动环节,从而增加课堂学习成绩。在考试内容上,试题可以借鉴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允许学生带书,不一定需要记住里面的诸多设计参数及公式,但需要注重评估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闫立龙,任源,张颖,代英杰.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改革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xx,(15):33-34.

  [2]范晓丹,张襄楷,陈子辉.基于应用人才培养的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改革[J].广州化工,20xx,44(18):210-211.

  [3]邹联沛,何池全,岳英,刘晓艳.《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体系建设改革与实践[J].创新教育,20xx,(36):169-172.

  [4]李静,陈建军.浅谈《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xx,(17):44-45.

  [5]王茹,孙微微.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与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xx,(48):77-78.

  [6]宋志伟,乔艳云,潘宇.水污染控制工程网络课程建设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xx,(07):34-35.

  [7]艾尼瓦尔·买买提,周集体.水污染控制工程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及改革对策[J].高教學刊,20xx,(03):41-42.

  [8]吴小宁,冯晋阳,刘增超.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教学研究,20xx,(05):24-25.

  [9]乔森,周集体,金若菲,张玉.《水污染控制工程》双语教学模式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xx,(S3):65-66.

  [10]胡晨燕,周笑绿,时鹏辉.深化《水污染控制工程》案例教学[J].广东化工,20xx,(24):48-49.

控制工程论文3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对人才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据统计,20xx年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到765万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缓解大学生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高等院校必须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地方区域经济建设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实现高等院校所承担的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功能。

  我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以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和河南区域经济发展为基本定位,培养能够系统地掌握相关专业基础知识,且知识、能力与素质三方面协调发展的高级应用型复合人才。在当前形势下对我校材控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也是学生就业创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

  目前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类课程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是采用以多媒体为辅助的课堂讲授教学模式。授课教师使用的教学资料一般由教师个人制作收集,对相关知识的讲解会有所偏颇,且缺乏知识的发展更新;而学生则早已适应了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学习兴趣也不高。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相关课程介绍的主要内容不仅包括传统的材料及制备工艺、原理,还包括大量的新型材料,而材料的发展日新月异,要让学生了解到先进的新型材料的发展概况,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改变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一、及时调整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设计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发生了改变,不仅要求毕业生系统地掌握相关专业知识,还需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积极探索校企产学研合作协同培养模式,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社会未来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课程体系设计。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各个环节入手,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相结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知识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中。

  同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跨院系、跨专业的选修课,打破专业、院系之间的壁垒,使学生选课不受年级、院系的限制,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而兴趣和个性正是创新创业的前提。

  二、创新教学方式,注重训练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

  (一)坚持教学方法改革与教学内容更新的统一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教学资料-授课教材,其内容应及时反映当前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和学科前沿知识。专业教师应及时更新和修订教材体系,使授课内容更科学合理、更贴近实际,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本专业相关知识。

  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实现从传统的知识“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向以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方法转变。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师生之间互相启发,彼此促进。同时鼓励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自然地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进去。

  (二)课堂学术报告教学

  为了使学生适应将来的工作和社会的发展,大学将训练学生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上。在教学内容组织安排上,将授课与学术报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开辟第二课堂。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定期开展课堂学术报告[1]。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教师提前布置相关的主题,小组内进行任务分工与协作,课前进行文献资料搜集、分析,并动手做多媒体课件,课堂上的讲解与表述,同时开展课堂讨论。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授课效果,而且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表达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学术报告会,既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使教学内容更加新颖。

  (三)科研项目式教学

  科研与教学是辩证的统一体,以科研促进教学是提高理工科院校创新创业教学质量的关键,科研式教学是提高理工科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2]。它是以真实的科研项目为载体,让大学生在本科阶段就开始参与到科研活动中,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工程实例、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在实验室里展示有关典型材料的样品和组织照片等,供学生课余参观,加深对理论内容的理解,也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真实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任务,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通过对科研项目深入的研究,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科研项目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可以互相获得灵感与启发,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三、注重科研训练和创新创业实践,培养实践能力

  (一)建立“导师制”,开放科研实验室,实施科研驱动

  中原工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建有“金刚石高效精密锯切工具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一系列科研平台,能为各类项目的开展提供优良条件。

  通过教师学生互选的形式建立导师制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或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科研项目[3]。这样,参加导师制的学生从大二开始就可以逐步参与到导师的科研课题研究中去,导师每周会安排半天到一天的时间来解答学生学习上遇到的疑难问题,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师生间平等争论,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质疑精神。学生们在发现和解决科研项目中存在问题的过程中,全面锻炼了他们的思维方法、动手能力和研究能力,其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二)以创新创业项目及学科竞赛及为载体,以赛促能

  结合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特点,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挑战杯竞赛、金相技能大赛、铸造工艺大赛等创新实践活动。学校和院系从资金和设备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并邀请相关领域经验丰富的教师和科技人员担任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学生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团队小组自主选题,围绕参赛要求,多学科、多领域的团队合作,分工明确。这样,学生能在实践中更多地找到自己所学知识的用武之地和不足之处,培养其独立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造性能力以及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交际能力,为今后走上社会更高质量地创业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施双导师制,培养学生的学习与实践能力

  通过实施校内老师加企业工程师的双导师制模式,在联合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学生参与产学研项目等方面进行广泛的合作,同时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开展专题讲座与技术培训,全方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素养和社会认知能力。

  本专业在多年的项目合作过程中与多家企业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建立了学生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实习实训。专业为每三到四名学生从合作企业单位聘请配备一名校外指导老师。在校内导师的日常管理和辅导之外,这些校外导师可充分利用本单位的优势和资源共同对学生的科研、实践和论文工作进行指导,给学生带来更多的社会生产实践的机会,锻炼与提高自身的能力。这种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是建立在校企双方互惠互利基础上的,紧密合作,协同育人,既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企业也可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优先选拔留用学生,更好地引进合适人才。

  四、探索校企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

  校企共建科研基地的协同创新模式可有效地避免目前高等教育理论教学脱离生产实际、与市场结合不紧密等问题。校企协同创新把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有机地统一起来,促进了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发展[4]。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地域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及时调整和开设新课程,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完整,更加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创业就业竞争力。

  教师通过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开展合作研发工作,既能够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这些教师也能将企业的研究成果和最新技术加以总结并带到课堂的教学中去,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使高校培养的人才更符合企业的需求[4]。实现了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对接,人才培养方案与岗位职业要求对接,教学内容更新与企业技术进步对接。这些产学研合作企业成为了我校专业教师进行教学科研的依托,同时也是学生实践和锻炼的场所。

  五、结语

  根据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和课程的特点,调查分析原培养模式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弊端,总结经验,积极探索解决方案。通过优化课程体系设计和教学方式、开展科研驱动和学科竞赛、校企产学研协同创新等多种方式,推进教学、科研、实践三方面紧密结合,带动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和实践锻炼的积极性和广泛性,培养一批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当然,这种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还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

控制工程论文4

  摘要:在应用型大学建设背景下,洛阳理工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应建设行业性、地方性、应用型的实践教学体系。其特点是:从人才市场需要和学生成长需求出发,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职业满意度为目标,以职业综合能力为基础,吸引企业广泛参与,将学习同生产紧密结合,形成多种教育形式相互渗透的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创业

  0引言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洛阳理工学院升本后设置的第一批本科专业,根据洛阳的产业优势,开设了模具方向、焊接方向和建材方向。从专科升为本科之初,教师对办学定位理解不深,人才培养方案也多是参考同类学校的,没有突出自身特点特色。经过本科评估,学校对办学定位有了清楚的认识,要把学校办成“为国家建材行业发展战略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特色鲜明的示范性应用型大学”,突出行业性、地方性、应用型。20xx年由教育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有条件、有意愿的试点高校率先探索应用型发展模式”。①经过评审,洛阳理工学院成为河南10所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转什么、怎么转”就成为学校发展中亟需探讨的问题。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贝尔纳所言,“创造力是没法教的,必须在实践中让学生动手,有机会把自己的创新思想付诸实施”,对应用技术高校来说,提高学生的知识更新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是转型的关键,而这三个能力提高的最有效途径和手段就是实践教学。这就要求从人才的市场需求和学生的成长需求出发,对人才培养方式,组织运行方式和课程体系,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重构,②提高学生从业能力,提升工作满意度指数,有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从而使本专业毕业生能够高效、创造性地解决岗位实际技术问题,适应新领域、新技术发展需求,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本文围绕应用型大学培养目标,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学生工作满意度出发,对应用型大学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探索。

  1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

  洛阳理工学院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从20xx年开始招考本科生,至今已有12年办学经验,初步形成了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但与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行业性、地方性、应用型人才目标还有较大差距。(1)实验项目缺乏系统性和创新性。目前专业实验教学开展依附于理论教学,各个实验项目彼此独立,散布在各个课程中,实验项目多为演示性或者验证性实验,内容陈旧,教学模式单一。实验时,学生只需按照实验教材中规定的步骤机械地完成实验操作即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制约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发展。从实验结果看,学生上交的实验报告千篇一律,缺乏独创性,偏离了实验教学的初衷。(2)实验室管理水平不高。实验室在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规划不合理、论证不充分的情况,一些实验设备重复购置、利用率低下,一些设备从购置时就成了闲置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实验室独自为政、实验资源局部受限等弊端,不能形成教学、科研上的综合优势;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根据排好的课程表到相关实验室进行实验,课堂外开放时数过少,学生动手机会少,不能自主学习探索,不利于个性发展。(3)产学研基地建设严重滞后。除实验室外,在企业生产条件下进行现场教学和实际操作也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从学校向工作岗位过渡的桥梁,因此建立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基地对于实践教学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学校和企业缺乏有效衔接和协调,企业接受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企业出于效益和安全考虑,很少让学生参与实际操作,实习的效果越来越差,不仅浪费了实习经费,学生实践能力也没有得到提高。(4)具有实践能力的师资不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教师有工程实践背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受到目前教育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体制制约,专业教师大部分本、硕、博连读,缺乏企业工程实践经历,在实践教学环节难以胜任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职责。

  2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目前启动了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2.1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

  结合教育教学规律和洛阳理工学院实际情况,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遵循以下原则:(1)创新教学内容。以学生创造性解决实际生产技术问题,适应新领域、新技术和提高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原则,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为出发点,合理安排课程实验、实践环节、创新创业实践,形成课程实验、实践环节、创新创业实践三个模块的教学体系。(2)丰富考核手段。以培养学生工程意识为主导,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加设计型和综合创新型项目,改变仅以实验报告为主的考核和评价体系,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认真程度、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性多渠道、多角度进行考核。(3)鼓励多方参与。从人才的市场需求和学生的成长需求出发,建立以职业综合能力为基础,吸引企业的广泛参与,将学习同生产紧密结合,形成各种教育形式相互渗透的实践教学体系。③(4)满足岗位需求。以胜任岗位要求和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为出发点,在实践教学中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内容。鼓励教师参与企业技术革新,引进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师资,建立适应创新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

  2.2应用型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

  2.2.1优化课程实验体系

  统筹基础课程实验和专业实验,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和综合创新项目,沿着由单一到综合、由综合到设计、由设计到创新路径逐层递进。结合学生的特性、专业发展趋势以及实践教学特点,建立内容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应用的系统性实验教学体系,使学生在掌握基本方法的同时,创新能力也有所提高,可以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2.2.2完善实践教学环节

  在生产实习、综合实训、毕业实习等专业实践环节,对实习时间和实习单位进行精心安排,延长学生顶岗实习的时间,在一个或几个企业,对一个产品或几个产品的所有工序都能了解,既提高学生实习的质量,又能实际参与企业的生产活动,降低企业成本。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环节,95%的课题都来自于实践,实现每生一题,培养学生的独创性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2.3加大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组织学生参加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新创业大赛、三维设计大赛、金相大赛等,开展“以赛促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提高专业核心能力,拓展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2.4完善应用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进一步细化实践教学评价指标,除实验报告外,还对学生实验方案的设计以及操作全过程进行全方位评价,尤其注重对学习过程、各实验阶段表现及对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使学生的个性、特长、潜能在实践教学中得以充分发挥,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实践教学工作。在新的专业培养方案中,实验实践教学由原来的168学时增加到272学时,在全部课时中占比由26.22%增加到31.43%。新实验教学体系提供192学时实验,其中必修实验166学时,选做实验26学时,学生可以按照专业方向兴趣选择。验证性实验的比例42%降到31%,综合性实验的比例为47%,设计性实验的比例为11%,增加了11%创新性实验。新培养方案还要求学生必须修满6个学分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拓展培养学分,同上述实践教学体系内容完全契合。

  3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实施

  3.1改革课程实验内容、方法和手段

  不同于仅仅验证单个课程内容的实验理念,新的实验项目综合了多门相关课程的知识,以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为特点的三性实验成为主体。例如把“电弧焊”、“焊接结构”、“焊接冶金学”、“焊接检验”等课程实验综合为“焊接综合实验”,这一实验项目中包括材料设计(选材)—加工制备工艺(方法选择、过程实施)—加工实施—质量控制与检验(选用检测方法并实施)—结果分析等全过程。实验以项目制小组进行,设计、操作仪器设备、实验结果分析等均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负责监督和监管安全。学生利用焊接结构、焊接冶金课程理论自己设计方案选择实验材料,根据所学焊接方法结合实验室情况选择实验设备,利用焊接冶金原理和焊接生产技术与管理理论制定焊接工艺,利用焊接检验方法选择检测设备对焊缝进行检验(超声波检测、渗透探伤、焊缝氢测定等),最后小组制作一台装置,各小组进行比较,并且选出同学进行答辩,全体同学分享。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主动查找资料,组织小组讨论实验方案,还需要利用课外时间到实验室做实验。这对指导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对实验项目进行分析,尽可能利用现有设备满足学生实验项目的要求,还要使实验的创新性、复杂性以及实验经费相匹配,并且在学生需要的课余时间到实验室进行指导。

  3.2构建新的实习实践创新体系

  依托洛阳机械制造行业的先进优势,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引进企业专家进学校,共同定制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实验项目尽可能和企业生产实际,老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⑥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之间的联系。新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从大一到大四贯穿全过程的,专业基础训练与创新思维、专业能力训练与创新设计、专业综合训练与创新项目、专业综合实训与创新创业项目相结合多形式、多层次的新实践教学模式,通过课程与项目并行、学练互动、虚拟与真实场景交融等多种途径教学改革,达到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学生专业能力与创新能力协同培养的培养体系。例如通过与上海固高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对挤压成型培训中心进行了共建和改造,实现人才共享、设备共享、技术共享、创新开发共享的产教深度融合的模式,大大提高了师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3.3利用学科竞赛促进实践教学

  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创新创业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发掘学生的创新意识,解决实际问题。目前学生参与的创新活动主要有: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此外,还根据人才多样化、个性化培养的要求,开展多种职业技能培训,使学生有技能在手,有工具可用,鼓励有专长的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金相大赛、大学生焊接创新大赛等。为激发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学校对指导学生并取得成绩的教师在职称评定和评优评先时给予充分考虑。这些措施极大的提高了师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目前参加各类竞赛培训的学生已达到总数的40%左右。

  3.4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

  高度重视实验室管理,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采取开放式管理模式,提高设备使用率,促使实践教学效果最大化。认真制定实验教师绩效考核制度,提高实验教师积极性。集中实践时间,增加综合训练,实行科学的实验项目管理,改革实践教学分散和时效性低的弊端。

  3.5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建设适应教学改革的实践师资队伍是教改成功的根本保障,为此采取了三方面的举措:一是组织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共同交流探讨,相互学习,提高实践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二是要求没有企业服务背景的教师必须进行工程实践,参与企业的生产、研发,同时聘请企业专家参与专业的建设并指导学生的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三是对实验教师进行定期培训,鼓励外出进修,并且支持实验教师参与科研活动,提高科研意识和业务水平。

  4结论

  洛阳理工学院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通过重新修订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方案,对实践课程体系进行了整合,重构了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了科学的运行管理机制,完善了产学研基地建设。该实践教学体系从人才市场需求和学生成长需要出发,以职业综合能力为基础,以胜任岗位要求为出发点,将学习同生产紧密结合,企业广泛参与,较好地适应了社会对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注释

  ①杜云英.破除机制障碍,发展应用型本科[N].光明日报,20xx-05-12(015).

  ②鹿林.应用型人才培养逻辑[J].中国高等教育,20xx(23):36-38.

  ③洪林,王爱军.国内外应用型大学实践教学体系比较[J].盐城工学院学报,20xx(1):82-84.

  ④岳旭东,孟力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xx(2):112-114.

  ⑤金宏伟.应用型地方高校材料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xx(2):178-181,185.

  ⑥李秋鹤,王刚.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综合实验教学模式探索[J].科技视界,20xx(16):43-44,31.

控制工程论文5

  一、设计性实验选题的“五个原则”

  此外,设计性实验选题时,在把握综合性、创造性、应用性、自主性和灵活性这五个原则外,还要合理掌控学生专业知识结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及学生自主实验的可操作性等方面。

  二、设计性实验选题的“四个方向”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设计性实验选题在把握“五个原则”的前提下,通常可通过“四个方向”来进行选题设立,即验证性实验转化为设计性实验、科研项目转化为设计性实验、生产项目转化为设计性实验和学生兴趣转化为设计性实验。

  (一)验证性实验转化为设计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是为促使学生掌握并加深对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而按照实验教材的要求,由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从实验结果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由于实验结果在理论授课时已经涉及,因此学生实验的兴趣不浓,热情不高。但不要因为这些就抹杀验证性实验验证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理解的独特作用。完全可以通过合理安排,将一些验证性实验转换为设计性实验。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学习主动性、自主性。例如,对长杆型坯料进行局部镦粗是模锻生产中经常采用的变形工序之一。因此,在《锻压工艺及模具设计》专业实验课中设立了“局部镦粗规则的验证”这项验证性实验。该实验通过对不同长度试件,使用局部镦粗模进行镦粗,验证局部镦粗规则的正确性,观察和分析由于局部镦粗长度与直径比值的影响而出现的正常和不正常现象。由于是验证性实验,学生兴趣不高,往往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参加实验,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该实验涉及内容是比较典型且在生产中常用到的。怎样保留并将其转换为学生感兴趣的设计性实验呢?这就需要转换思路,可将该实验内容转换为首先要求学生根据给定尺寸的不同试件,进行局部镦粗积聚工步计算,并绘制镦粗模模具图。当然,由于实验经费及加工时间的限制,学生设计的镦粗模并不需要制作出来,因为给定尺寸的试件,其局部镦粗模主要模具尺寸及工步是唯一的,可以采用原有的局部镦粗模进行实验和鉴定学生设计结果的准确性,这些需要教师在实验过程中灵活掌握。这样,通过对原有实验内容转换为设计性实验,可使学生根据给定的实验目的,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予以实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论证,一方面有力地提升学生的实验热情,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提高解决本专业有关加工工艺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增加的镦粗模设计又锻炼了学生的工程制图能力。验证性实验转换为设计性实验,不但可以保留一些经过长期教学积淀总结的经典、原理性强的验证性实验内容,而且节约实验经费,还能提高学生的实验热情,达到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有着“一举三得”的益处。当然,并不是所有验证性实验都能转换为设计性实验,对于这类实验项目,如果确实是经典、原理性强的验证实验项目,只要集思广益,通过合理安排,完全可以将验证性实验穿插在设计性实验项目中,以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些都需要在设计性实验选题中拓宽思路,灵活安排。

  (二)科研项目转化为设计性实验

  科研项目转化为设计性实验,就是将专业教师的科研课题或科研成果转化为设计性实验。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知识不断出现,而且高校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的教师学历较高,多为博士毕业,且积累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科研成果。把科研课题或科研成果涉及的新技术和新知识转化为设计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根据调查,学生大多数对专业课老师所从事的科研项目及内容具有极大的兴趣和关注,此举能够有力地提高学生实验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利于实现加强学生专业素质与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目的。例如,教师科研项目涉及到的过共晶Al-Mg2Si合金在航空航天、军工、汽车等领域中应用前景广阔,已成为国内外十分重视研究开发的先进复合材料,但铸态过共晶Al-Mg2Si合金的力学性能较差。因此,可将该科研项目涉及内容转化为“原位自生Al-Mg2Si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改善”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针对铸态原位自生过共晶Al-Mg2Si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差的特点,设计并实施改善力学性能的方法,并撰写分析报告。该设计性实验所涉及的Al-Mg2Si在专业课中虽未能涉及,但铝硅合金熔炼等相关知识在理论课和实验课上已涉及并掌握,因此学生进行该项实验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学生首先要查找相关资料,理解并掌握“原位自生过共晶Al-Mg2Si复合材料”的相关知识,在保证合金成分为过共晶Mg2Si的条件下,自主选择、计算合金成分配比。然后根据计算结果进行配料、熔炼、除气,并根据前期选择的不同方法对合金熔液或浇注试件进行处理,最后进行拉伸测试及金相观察,检验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并对结果进行理论分析。该设计性实验虽然由科研课题转化,但涉及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知识中应掌握的合金设计、合金配料、合金熔炼、合金处理及热处理工艺等,较好地将专业知识系统、综合地链接在一起,使学生能够接受系统的工程实训,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加深其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和提高解决所学专业涉及工艺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思维方法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方法等。科研项目转化为设计性实验时,不可盲目地将科研内容或部分内容一成不变地照搬过来,必须要考虑学生的所学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如果研究内容过于狭窄、难度较大或实验内容过于生僻,不仅达不到提高学生实验兴趣和教学效果的目的,反而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这就从根本上违背了开展设计性实验的初衷。因此,采用科研项目转化为设计性实验时,一定要密切结合学生专业知识、实验能力等方面,保证学生能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设计性实验的工作中。

  (三)生产项目转化为设计性实验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因此在设计性实验选题时要力求接近、结合实际生产项目,将其合理转化为设计性实验内容。通过这种设计性实验的训练,能够有针对性地促使学生在解决实际生产问题时应用、加强、拓展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这种实际生产项目转化的设计性实验,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而且能显著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例如,以W18Cr4V为代表的高速钢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中的切削工具和冷变形模具中,其内部的合金元素与碳形成复杂的碳化物,分布在基体金属上,降低了材料的机械性能。而锻造是实际生产中改变高速钢中碳化物分布状态的.重要方法。因此,可将该生产项目转化为设计性实验“改善高速钢铸件中碳化物分布的锻造工艺设计与实施”。该实验内容包括铸造和锻造两大部分,铸造部分要求学生自主选择、设计高速钢铸件成分,并根据设计成分采用中频炉进行熔炼、浇注小型铸件,然后对铸件进行碳化物偏析分析,根据偏析分析结果,合理设计锻造工艺并利用自由锻机实施,最后再进行偏析检测,以检验设计的锻造方案是否正确。这个设计性实验有机地将铸造和锻压两个专业方向结合,符合实际生产流程,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实践和掌握企业所需要的知识,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四)学生兴趣转化为设计性实验

  学生的兴趣是实验教学达到预期目标和效果的动力,因此,如将学生普遍感兴趣的问题转化为设计性实验,就能激发学生对设计性实验的关注和探索,从而促使学生在实验中运用已学的知识、技术去自主发现、探索和总结规律,达到培养学生熟练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例如,精密铸造是用精密造型方法获得精确铸件的工艺,是铸造行业在高新领域的代表,很多铸造企业对精密铸造工艺的应用需求很大。如果开设精密铸造相关的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采用精密铸造法制备小型零件,学生并不是普遍感兴趣,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怎样才能使学生都感兴趣呢?这里可以将精密铸造制备小型零件变为艺术铸造,因为艺术铸造采用的熔模铸造、陶瓷型铸造、消失模铸造等的工艺与工厂生产的精密铸造零件工艺及原理是相通的,而要求学生采用精密铸造技术设计并制作小型铸造工艺品,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实验的热情,学生会在实验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掌握、提高精密铸造相关知识及工艺。

  三、结语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的设计性实验越来越受到重视。实际教学中,我们本着“五个原则,四个方向”来制定设计性实验项目的选题,同时力求使实验内容、实验形式不断更新、完善,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实验学习积极性,为培养学生科技、工程能力的应用与创新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以“五个原则,四个方向”制定的设计性实验项目中,学生能够真正地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知识、方法和技能来设计实验方案,并在实验过程中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了专业技术水平,积累了在企事业单位和生产一线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素质和能力。

控制工程论文6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

  (一)课程体系的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应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并给予必要的指导,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提高的能力,以及勇于开拓和善于创新的能力。在专业教育中渗透和贯彻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形成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创新创业课程相互渗透,功能互补的多元化课程体系。

  1.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高校要建设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最基本应开设一些创新创业类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类课程,重点突出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可在一、二年级开设。选修课程,重点突出创新创业教育的个性化培养与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提升,可在三、四年级开设。对公共类课程进行优化。用公共类选修课程形式将创新创业思想融入公共类教育课程,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加强学习的内动力;同时,拓宽基础性课程,开设创业类课程,来增强公共类课程教育中的创新创业教育。可用创新创业的理念来对现有的公共类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让不同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和学习。

  2.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相互渗透。让创新创业课程融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中去,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吸收创新创业教育元素,让创新创业教育促进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如开设介绍前沿技术、创业案例等选修课程,增加综合性跨学科课程,鼓励学生选修其他领域的课程,拓宽学生知识面,以此来发现本专业领域与其他领域结合而带来的商机。

  (二)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是专职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学校除了大力引进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专业人才外,还可以建立与企业的联合机制,让一些创业企业家加入到教师队伍。社会上,可以通过聘请优秀企业家或成功人士来担任客座讲师,教授大学生创业实践经验,与教师创业经验不足形成互补。二是可以组织校内具有辅导创业热情、又符合相应标准的教师参加教育部牵头举办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班,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三是组织专业教师进行创业教师培训,让专业教师也掌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高校应从政策和经费上支持教师的科研活动,鼓励教师参加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领域的各种研讨会,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使教师掌握学科领域的最新学术动态和科研成果。四是组织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接受相关培训,在学生管理上体现创新的内涵。

  (三)课堂教学的建设

  改革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质量,需要以创新创业教育思想为指导,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

  1.教学内容方面。注重在教学活动的设计安排上以创新的思路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创新思维,大胆提出设想,着重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建立开放性的实验中心和社会实践基地,为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训练和演习的场地,促进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实验课程教学的效果。

  2.教学方法方面。尽力拓展更多可行的途径,利用多媒体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网络化教学的优势,建立多元的、系统的教学方法,如:互动式教学、项目驱动法等。

  3.考核方式方面。改革考核方式,建立以检查学生能力为本位的评价体系,重视创新创业素质与知识运用实践的考核。在考核内容上,不仅要考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操作技能,更应考核能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结合实际问题的题目,以激发创新思路,这样学生才会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对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根据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课程内容和特点,以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为标准,采取多元教学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四)创新创业教育环境的建设。

  1.社会创新创业环境建设。一方面,政府应对资源进行整合,制定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鼓励机制和资金支持政策,如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为优秀的大学生创业者提供贷款或无息资助,降低大学生获得创业资金支持的门槛,提供各项创业后续培训工作,推进创业孵化园的建设等,通过多种途径,出台更多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和措施。另一方面,可以让企业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中来,特别是让行业领域的专家参与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让创业成功的企业家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师资力量,提供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基地,这样可以既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的速度,适应社会工作环境,又为学生将来自主创业积累经验。

  2.校内创新创业文化建设。一是利用校园宣传阵地进行创新创业知识的宣传,开展榜样教育,对于那些积极参与创业,取得重要成果或成绩的大学生,应大力扶持,给予重奖和表彰,对突出事迹和人物进行宣传,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二是开展创新创业讲座,弥补学生社会经验的不足,打破课堂教学的局限,并且应注重长期化和制度化,形成一种固定的、常设的创业讲座制度,使创业讲座活动成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三是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充分挖掘和开辟校园内的创业市场,市场化运作社团活动和项目化运作社会实践等活动,提供全真的创新创业环境。四是开展创新创业类竞赛,展示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果,让学生在竞赛中得到系统化的锻炼,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结语

  由于我国各高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办学水平不同,教学理念不同,目标定位也不同,所以文中提出的模式不可能适用于所有高校,但是将创新创业教育结合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育的理念是适用于大多数高校的。另外,本模式中各目标建设的内容是可持续发展的,本文所构建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模式还有待于与实际高校进行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相结合,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充实和完善。“双创型”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影响的效果是巨大的,不同高校可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创新创业模式,更深入地推进本校的“双创型”人才培养.

控制工程论文7

  【摘要】“控制工程基础”是很多高校机械设计及其制造和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包含的知识点多,教学内容难度大,对于老师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都形成了极大的挑战。本文根据“控制工程基础”课程自身的特点和本校的具体情况,分析了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针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建议。

  关键词 教学改革;专业基础课;控制工程基础

  引言

  《控制工程基础》课程在很多有理工科专业的高校都有开设,并且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1]。该课程在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以及测控专业和过程控制与装备工程专业的整个知识结构框架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它紧密联系和应用先行课程的知识, 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2]。该门课程是重庆工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如何教好和学好该门课程就成了我们师生面临的首要任务。但事实上该门课程包含的内容丰富且较抽象,涉及的知识点多且难度较大,先修课程较多且难度也较大,再加上“我院”该门课程的教学课时相对较少,所以老师会觉得该门课程难教,学生也会觉得难学。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教好和学好该门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就成了我们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总结分析了“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本身的特点及其在“我院”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教学改革建议。

  1 “控制工程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分析

  (1) 课程本身知识点多,先修课程多,难度大,学生畏难情绪大

  “控制工程基础”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的概念抽象,涉及数学知识多,尤其是复变函数课程中的拉氏变换部分。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时需要运用到高等数学和工程数学等课程的一些相关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对这些先修课程的相关知识要牢固掌握并能灵活运用,而事实上部分学生根本没有掌握这些知识,更别说灵活运用了,所以学生在学习“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时会感觉到力不从心,困难重重。课程本身的难度会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有的学生不来上课,即便来上课也不认真听讲,还有一部分同学基础知识薄弱,就算认真听讲也听不懂老师讲解的知识,再加上课程内容的前后连贯性强,前面章节的知识没听懂,后面章节的内容就更难听懂,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2) 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认识不够客观,存在误区,因而学习积极性不够高

  “控制工程基础”阐述的是原理性知识,很多学生容易产生误解,觉得只是学习一些空洞的.理论[4]。我院机制和机电专业的部分学生对“控制工程基础”课程在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和不客观的地方,认为该门课程和自己未来从事的工作或者对于自己以后的学习深造关系不大,所以在学习该课程时学生积极性普遍不高。

  (3) 教学课时少,难以详细讲解各个章节

  我校有两个专业开设“控制工程基础”这门课程,但由我校机械工程学院教学大纲可知,该课程的课时为40课时左右,但是该门课程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目前我校该课程选用的教材为王积伟等主编的《控制工程基础》,该教材包含了8章内容,而由于课时原因,我校讲授该门课程的老师通常只讲解了前面4章内容,且其中关于MATLAB分析部分都没有足够的课时来讲解。

  (4)未将“控制工程基础”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紧密结合

  雖然“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是很多理工科院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和测控技术与仪器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同时还开设了相关的实验课程,但是实验课程一般就6个课时左右,相对于理论课时非常少,这么少的实验课时很难让学生通过实验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别说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效结合起来学以致用了。另外,学生对于实验环节的认识和重视度都不够,上实验课时态度不够端正,不够积极认真,对于分组实验,有的学生会依赖其他组员,自己根本不动手做实验,有的学生动手能力不够强,没法单独完成实验,因此教师觉得“难教”,学生也觉得“难学”。

  2 “控制工程基础”教学改革建议

  结合“控制工程基础”这门课程本身的特点及我校该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如下教学改革建议:

  (1) 阐明学科特点,让学生正确认识该门课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强调“控制工程基础”课程讲授的自动控制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和前沿性,强调该门课程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前景,强调学好该门课程可以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让学生带有目的地学习该门课题,激发学习兴趣。同时,老师在讲授该门课程时要尽量结合与我们的生活切实相关的控制系统实例进行讲解,例如: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机器人控制系统及自动停车库控制系统等,让学生意识到学好该门课程就有可能成为这些控制系统的设计者之一,而这些控制系统会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另外,老师还要不断介绍自动控制在工业和高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让学生认识到“控制工程基础”课程的重要性,认识到该课程对国家发展的重要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4]。

  (2)多开展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

  在教学过程中, 老师要尽量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同时,老师还要多与学生交流,积极融入到学生当中,多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适当的时候还要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以上措施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增强教学效果。因此,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开展互动式教学,增加学生和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讨论,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为了增强互动教学的效果, 老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并让他们先自主学习再相互讨论下次课要讲授的内容。上课时每组随机抽一名同学到讲台上来讲解学习的相关内容,该组同学可进行补充讲解,其余同学和老师可向该名同学提问,然后老师根据这几名同学在讲解过程中体现出来的问题针对性地进行补充和纠正,这样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成为课堂的主体,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3)建议学院适当增加该门课程的教学课时,同时提升老师的教学水平

  前面提到了我院该门课程的课时为40个课时左右,以至于很多重要知识点都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讲解,如果建议学院将该门课程的教学课时增加到60个课时左右,就可以多讲授一些知识点,并且可以将知识点讲解得更详细。

  教学课时有限,而要讲授的内容又那么多那么难,这对于讲授该门课程的老师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因此,学院要想办法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丰富老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学院可以将老师送到外校进行培训,也可以将专家请到学院给讲授该门课程的老师进行培训,培训重点包括老师的讲课技巧、板书技巧及课件的制作技巧等,老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了,才有可能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将内容丰富且难度大的知识点有效地教授给学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4)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最好由教授该门课程理论课的老师来指导学生进行相关实验,因为该老师更清楚理论知识的讲授情况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才可以充分地将理论知识和实验结合起来给学生进行讲解,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和实验之间的联系。同时要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和老师积极进行实验教学研究,不断改进实验项目和内容,不断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实践性教学效果。逐步用一些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实习项目取代现今实践教学体系中的简单验证性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4]。

  3 结束语

  本文根据我院“控制工程基础”这门课程自身的特点及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实践证明:这些教学改革措施可以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调动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由以前被动的学习转为主动而创新的学习。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紧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参考文献】

  [1]董海棠,冯中毅.“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討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xx(136):81-82.

  [2]王伟,申爱明.《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30(2):139-141.

  [3]李大勇,林海鹏,张鸿艳,等.“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xx(29):51-52.

  [4]宋强,鲍雅萍.机械专业“控制工程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xx(10):60-61.

控制工程论文8

  摘要 实践能力是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要求,针对控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控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包含三方面内容:构建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扩大导师的选择面,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这三个环节紧密关联,相辅相成,以期通过这三个环节的作用促进控制工程专业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控制工程专业硕士实践能力

  20xx年,教育部提出要加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同年,各高校开始招收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定位要求学生更加具备实践能力,控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人才的核心就在于要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但目前,很多高校在实际的培养过程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控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问题,在分析相关情况的基础上,提出控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1控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情况分析

  《控制工程领域专业学位标准》中将该领域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在四方面:知识、技能、能力、素质。[1](1)知识方面要求学生应掌握控制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及针对具体应用层面的相关知识;(2)技能方面强调了学生应该具备使用相关研发工具、熟练使用外语、获取相关国内外文献资料等方面的技能;(3)能力方面要求学生具备使用本领域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的能力;(4)素质方面要求学生要注重该领域工程研究、开发、应用的问题,能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也即是说在控制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的设定上就必须强调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工程实践的锻炼,要充分面向行业领域进行高质量的专业实践,以提升专业研究生的就业能力。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控制工程专业虽然已经招收了专业硕士研究生,但在真正的培养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是差强人意,这里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2-5](1)受长期以来学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影响,很多高校在课程设置上还是沿用其课程体系,对于实践环节的重视不够;(2)有些高校对“实践”的概念认识并不到位,这就使得虽然在课程体系中设置了“实践”课程,但内容的设置相对匮乏,形式化,从而造成实践的效果并不理想;(3)一些高校建立了实践中心,但是缺乏具有职业背景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导师队伍,从而导致实践环节的设置与社会应用的真正需求相脱节,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进一步提高;(4)虽然有些高校同企业建立了协同实践教学平台,让学生到企业参加到一些实践工作,但很多从事的都是一些低等的或者辅助性的工作,真正能够培养起动手实践能力的并不多。

  2控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构建

  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针对控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其培养体系的构建应包含:构建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扩大导师的选择面,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

  2.1构建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

  首先,在构建课程体系的时候就必须定位明确。学校要能实时、准确地分析就业市场需求,从行业对对控制工程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培养实践能力突出的行业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理论课程的设置上,要紧密结合学校的特色和行业背景,除了最基础的专业理论课程之外,还需要开设与学校特色和行业背景相关的一些理论课程。对于控制工程的专业硕士研究生来讲,毕业生不但要掌握基本的控制理论,熟练的编程语言,还要对其行业内的一些自动化、电力相关领域的工程问题有较深入的了解。

  然后,要结合行业应用背景,对实践课程进行精心的设计和规划。要能够切实考虑实践的难易程度,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在不同的阶段开展不同的实践课程,比如在課程学习的初期开设基础的实验课程,让学生能迅速的掌握课程相关知识点;到相关课程知识点都学过之后,可以再开设一些专业性的实验课程,让学生能将不同课程的相关知识点融会贯通,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校企合作的实践课程,进一步让学生学以致用,能在实际生产活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在培养方案中将专业硕士研究生参加实践课程的要求、内容纳入到研究生培养的整体教学计划中,将实践课程设定为必修课,严格规定课程的学时、学分,确保实践课程能得以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开展。实践课程的开设要强调学生动手能力,以及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2扩大导师的选择面

  很多导师是搞学术研究出身的,大多缺乏行业背景和工程实践能力,这就导致在进行实践教学时可能会力不从心,并不能真正达到实践教学的目标。而控制工程专业硕士是一个对实践动手能力要求很高的专业,要有动手能力强的导师来指导研究生进行实践。所以在导师选择的问题上,除了校内的专业导师之外,还必须增加具有行业背景的企业导师。

  对于校内导师来说,需要加强对导师的培训,要创造机会让导师特别是青年导师到企业去锻炼,能让他们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加强他们的行业背景和实践能力,从而在校内实验、实践课程中指导研究生的时候能够更贴近生产实际,能以一些真实案例来丰富自己的教学。

  同时,高校要聘请行业内部的一些高级工程人才来担任学生的企业导师。企业导师主要在学生进入到企业实践时给予研究生指导,在培养方案制定的过程中也应提供有用实践培养建议,并努力为研究生提供企业实践的机会,以期让研究生达到理论与实际操作的紧密结合,从而真正学以致用,并提高动手能力。

  2.3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

  实践平台的建设可以说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最好的途径之一。通常来说,实践教学平台又可以分为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和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平台两类。

  校内实践教学平台是指位于学校的,模拟真实生产环境的、能够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一定帮助的场所,是联系课内知识和企业实践的重要环节。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分为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部分即是指研究生实验资源的建设,它会影响校内实验创新活动开展的效果;软件部分即是指基于硬件部分开展的研究生创新课题及各类研究生创新活动,它会影响校内实践教学平台的发展壮大。对于控制工程专业来说,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可以包含计算机网络、控制工程、自动化等多个方向,从而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点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平台是指由学校和企业合作建设在校外的实践场所,也可能就是在企业之中或者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要能够创造机会让研究生真正参与到某些项目的研发、生产过程中,那研究生就可以深入到工程一线,自己动手去完成一些实际的工作,在此过程中,将自己的理论知识和校内实践经验运用到真实环境中,再通过富有实践经验的行业导师给予指导,还能与有实际操作经验的工作人员交流,学习,能较快地培養起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茂国,朱正伟.面向工程过程的课程体系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xx(9):1-5.

  [2] 李娟,穆晓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管理机制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xx(12):112-116.

  [3] 曾令全,李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途径的研究[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xx.30(5):68-70.

  [4] 张瑞成,陈波,陈至坤.控制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xx(10):175-177.

  [5] 兰海,肖模昕,于立君.控制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科教导刊,20xx(4):43-44.

控制工程论文9

  摘要:

  根据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特点和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可以划分内容模块,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学内容,并采用归纳总结法、联想记忆法、比较记忆法等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内容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关键词: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改革;环境科学

  当前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及相关技术引起广泛关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是在现代社会经济和科学发展过程中,为了解决大气环境问题而设置的课程,其课程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环境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水平。

  一、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内容多,理论性强,工程性較强,教材内容较多。目前国内各大高校主要选用郝吉明与马广大编著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我校环境科学专业也把它作为教材,其主要包含13个章节。在进行教学改革前,教学安排单一,教学方法较为陈旧,授课以讲授式为主,理论较多、知识点分散。学生对具体污染控制技术理解不够,应用能力差。针对以上问题,我校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作了以下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厘清课程思路,优化课程体系。

  1、划分内容模块。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内容较多、知识点分散,学生对内容结构理解不清晰,抓不住重点。为了理清课程思路,把课程内容串联起来,我校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内容划分为四个模块,然后把各章节内容划分到各个模块中。

  (1)基础理论模块:包括大气污染的基本理论、燃烧与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气象学、大气扩散浓度估算模式;

  (2)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包括粉尘的性质、颗粒捕集理论、除尘装置;

  (3)其他污染物控技术:包括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硫氧化物的污染控制、氮氧化物的污染控制、挥发性有机污染控制;

  (4)综合型污染控制:包括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净化系统的设计。划分模块后,学生对课程的整体内容清楚后,再吃透每个模块的知识点,有利于对整体内容的归纳和掌握。

  2、丰富教学形式。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原来安排60学时,其中理论42学时,实验12学时,自主学习6学时,自主学时流于形式,只安排学生自学的内容,并不设置教学任务。改革后安排总学时为66学时,其中理论42学时,实验12学时,PBL学时6学时,自主学习6学时。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了,PBL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除尘装置、硫氧化物的污染控制、固定源氮氧化物的污染控制三个章节开设(每个章节安排2学时),由教师提出问题或提供案例,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加深对理论内容的理解。自主学习结合网络课程,由教师布置问题,学生在网络学习后进行解答,答题情况计入平时分,以加强学生对自主学习的重视,使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优化教学内容。

  我校使用的教材教学内容相对陈旧,暂时又没有合适的新教材替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紧跟学科动态,把最新的污染现状和污染治理手段补充到课堂中来;或者结合自主学习的方式,要求学生要求学生对某一个模块进行综述。比如当前PM2.5是目前人们普遍关注的大气中的主要颗粒物,且危害较大,而教材还停留在PM 10的阶段。教师可以把PM2.5产生的来源、形成机理、危害、防治手段等内容补充进来。

  三、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内容理解。

  1、归纳总结法。

  本课程由于章节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记忆困难,知识点掌握不牢。为了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教师采取归纳总结法,首先结合模块划分的方法对全书的内容进行归类,化繁为简;其次,对于每节课、每个章节的知识点进行小结,帮助学生抓住重点;最后启发学生如何进行归纳,比如除尘装置分为几类,每类代表性的除尘器是什么,每种除尘器的构造、除尘原理、影响因素、设计选型,等等。

  2、联想记忆法。

  课程各章节之间都存在联系,如果孤立地学习每章内容,最后知识点无法融会贯通,也无法较好地记忆记忆每章的内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所讲章节的内容和前后章节的联系,采用联想记忆法,使学生不但对前面的知识点进行回顾,而且要掌握所讲章节的内容。如在讲到除尘装置时就要结合前一章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中颗粒物的性质和颗粒物捕集的理论基础来介绍;在介绍硫氧化物的污染控制和固定源氮氧化物的控制时,就要结合燃烧与大气污染的内容,以及燃烧过程中污染的形成来讲授。联想记忆法能够帮助学生不断回顾总结,加深记忆。

  3、比较记忆法。

  无论是授课过程还是课后习题的回答情况,学生对污染控制方法部分的掌握情况较差,主要体现在除尘装置、硫氧化物的'污染控制、固定源氮氧化物的控制、挥发性有机污染控制、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等章节。学生反映控制方法过多,而且比较难理解,抓不住重点,对于控制方法的具体应用条件不理解。教师针对以上问题采取比较记忆的方法,比如对除尘装置中各除尘器的除尘机理、适用条件、压力损失、投资费用等方面进行列表介绍并举例,要求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学会选择除尘器。对于硫氧化物污染控制的内容布置作业题,要求学生针对所有脱硫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优缺点等进行比较,达到完全掌握的目的。

  四、重视实践教学,理论联系实际。

  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体现在实验、实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本科毕业论文等四个方面,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只开放四个实验,主要包括环境空气中TSP、PM10的测定,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测定,机动车尾气中CO浓度的测定,袋式除尘器的运行状况及性能测定。

  实验内容虽然都是监测性实验,但是可操作性强,而且监测与生活相关的大气污染指标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也比较感兴趣。我校联系省环科院、市监测站作为实习单位,在实习内容的安排上也设置了大气污染的相关监测内容,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师指导学生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共4项,主要包括:彼岸室内空气净化盆栽坊、绿居室内环境检测有限公司、海口市冬季PM2.5中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海口市冬季大气颗粒物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设置大气污染的相关课题作为学生的毕业论文题目,使学生更加系统地研究相关内容。

  五、结语。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作为高校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学生打好基础至关重要。高校通过对课程改革的不断探索,可以化繁为简,并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其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从而培养出更多创新能力强、实践基础扎实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吕辉雄,黄荣,蔡全英。“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优化[J]。中国电力教育,20xx(30):104—105。

  [2]林静雯,冯治宇,王英刚,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改革[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16(4):510—513。

  [3]牛显春,周建敏,钟华文。具有石化特色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改革研究[J]。广东化工,20xx,37(5):273—274。

控制工程论文10

  摘 要:随着经济的增长,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利润是工程企业的根本追求。因此,控制工程造价水平已成为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途径。然而,工程造价控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它需要对项目各个阶段的成本进行有效估计,这也推动了工程造价咨询业的出现。工程造价咨询是一种特殊的、知识密集型的行业,它要求工程造价咨询人员具有相当高的丰富的施工经验积累、造价专业知识和责任心,根据工程建设各阶段的特点,对数据的科学分析,提供专业的服务和实时动态,以最大的作用,充分利用资金和能源,企业的项目成本控制,实现降低成本,获取利润。

  关键词:工程造价咨询;工程造價;影响;措施

  工程造价的控制是一项集管理、技术、质量、费用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动态过程。我们有必要弄清楚造价咨询是如何影响工程建设各个阶段的,从而正确分析其对控制工程造价的影响,为今后工程建设成本的节约提供有效建议。

  1 工程造价咨询的必要性

  由于历史原因,工程造价早期基本都由政府主导和管理。起初,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主要是政府直接管理和控制工程造价,但随着国内市场经济进程的不断加速,政府的职能开始转变,我国市场经济逐渐转型成为宏观调控的地位,从主导变成宏观调控指导,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缺乏系统的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控制,工程造价这项作业就落到了投资商和相关建设单位的头上。再者,社会市场经济分工更规范化的显著特征就是针对经济需求分工更有针对性,这不仅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也可以合理的利用经济资源,对于工程造价的合理管理就是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合理化工程造价。本着能源资金有限的原则,合理的工程造价成为工程开发负责人关心的主要问题并贯穿建设项目全过程。

  2 造价咨询对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影响的措施

  2.1 决策阶段

  此阶段是整个工程造价水平的关键阶段,因为工程的规模大小、工程建设规范标准、工程地理位置及工程实施的技术方案等都会影响该工程的造价水平。在此阶段,工程造价咨询人员能够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在配合工程技术人员的前提下,运用科学的数据对各工程建设方案进行筛选、匹配和分析,力求为工程建设企业制定性价比最高的工程建设方案。与此同时,工程造价咨询人员还能为企业提高资金利用率、节约工程建设成本提供有效的建议,因此工程咨询业能为工程造价控制提供源头上的保障。

  2.2 设计阶段

  2.2.1 设计招标

  设计投标,是为了让设计单位能够尽可能的以最优秀的方案展现在投资商眼前,多家设计单位之间处于互相竞争的地位,所以可以更好的保证方案的'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在项目的招标投标阶段,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应通过分析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并结合当时、当地有关招标投标方面的政策文件,对招标计划进行合理编制,结合设计图纸和施工计划,向业主提供书面的咨询意见,根据分项工程造价合理划分出各个施工标段。

  2.2.2 设计阶段

  在这个设计阶段,主要包括限额设计和标准设计两个方面,涉及到了方案的选择以及成本效益比的确定,这就需要进行造价咨询。在设计过程中,造价咨询公司必须跟设计方不断地沟通与协调。在此过程中,开发商可以对设计人员进行一定的要求,比如说限额设计、规定设计等这些方法都能有效的降低工程造价。

  2.3 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是工程造价咨询人员参与最多,且能够发挥最充分作用的阶段,同时也是工程建设企业利用工程咨询最普遍的阶段。在该阶段,一般而言,工程造价咨询人员在此阶段能够凭借自身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且依靠建筑工程软件的更新换代,为工程建设企业提供精准的服务,甚至能够根据企业的需求将企业工程建设的造价控制在最合理的水平。在整个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咨询是以施工规划预算为起点,直至工程建设完工为终点,对整个施工进行造价控制,并实时的跟踪监测,及时根据工程建设的施工情况及时调整各相关项目的造价水平,加强设计、施工、建设等诸多单位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对以前不适用的预算进行转换,提高技术的可行性。这样在施工阶段控制工程造价,进行实时咨询服务,一方面可以节约技术成本,另一方面还便于各单位之间高效协同,减短工程建设时间。同时,造价咨询业人员也需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工程建设企业也需要加强对其有效的监督机制,降低其因其职业道德因素对造价控制的影响。

  2.4 验收阶段

  这一阶段对工程造价控制有很大的影响。在这一阶段,工程造价顾问需要全面地总结工程造价控制的手段,并探讨工程造价在工程建设中的影响原因,特别是对项目的审计,要仔细检查,并逐级审查,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此外,工程施工验收人员在施工阶段应收集和综合各种数据,及时跟踪工程设计、施工和监理的观点,为最终造价控制提供最直接的信息支持。

  3 结论

  综上所述,造价咨询作为专业机构和人员,对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具有重要的参谋、审核把关作用。为了充分发挥造价咨询的作用,需要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积极主动参与建筑工程造价全过程、全方位监督审核;同时要加强建筑工程造价的主动控制,强化全过程动态管理和监督,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明兰.我国工程造价咨询管理与创新策略研究[J/OL].建筑知识,20xx(17).

  [2]陈宇.工程造价咨询业的前景与预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xx(01):57-58.

控制工程论文11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工矿企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基于市场对铸、锻等专业人才需求量的扩大,我国教育部在1998 年对高等院校的专业进行了调整,新增了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这门课程将以往的焊接、冲压、铸造、锻造、粉末冶金以及橡胶、塑料等相关专业融为一体,十分注重学科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意在锻炼和提高学生们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以便能更好的满足社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

  1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高校之所以开展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这项专业课程,目的在于培养专业人才以为社会所用,因此,设计合理的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于明确教育方向,规范教师的教育行为以及对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的选择等等方面都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力。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社会上对于工矿企业的需求量也不断提高,因此对于铸造、焊接等工矿技术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要求其不仅要具备专业上坚实丰富的理论基础更要具备实际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高校开展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并注重学科的实践性和专业性,目标就在于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并令社会满意的专业性技术人才。因此,高校如何结合自身的办学条件以及社会的实际需求,使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教育得以积极有效的展开成为高校老师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学校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地理环境优势或者经济优势,结合学生们的实际接受能力,多为学生创造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习与实践的机会,并引导学生认清当今的就业形式与市场需要,让其了解专业的实际内涵与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学生们的理论知识储备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将培养有创新意识,能够知行统一,实践技术能力强的专业型技术人才作为学校的教育培养目标。

  2 现阶段我国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自从1998 年教育局规定新增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以来,我国各大高校中开设此项专业课程的高校多达30%,经过这十几年的教育推广,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社会培养出了许多技术过硬的优秀的专业人才。但是尽管如此,这项学科教育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需要引起高校的高度注意。具体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 1 对学生的培养方案不一致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将铸造、锻造、焊接等众多专业融合在一起的一个新型的专业,它所涵盖的知识领域极广,因此学生们的学习压力也就随之增多。如果只是将所包含的知识点进行合并,那么在学生们的四年学习中使很难完成这么多的学习量的,因此学校必须对知识点进行取舍,但是由于取舍后每个学校所保留的知识点都不相同,因此很难对学生有一个统一的`培养方案,也很难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有一个合理的考量。

  2. 2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基础老旧落后,需要及时进行更新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在铸造、锻造、焊接等众多老专业的基础之上形成的,这些老专业的学术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学科质量。然而由于时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铸造、锻造、焊接等技术的更新换代十分频繁,然而高校中这些老专业的教学内容却仍然是对过去落后的专业技术的讲解,而且课程设置狭窄、教学方法单一,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因此基于此种老专业而建立起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如果不及时的跟进相关各项技术的发展进步,为学科教育注入新鲜的科技内容,将大大降低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而且即使教育培养出了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也难以适应新技术环境中的市场要求。

  3 如何在高校中开展有效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建设工作

  3. 1 开展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教育应该遵循的原则

  3. 1. 1 实用性原则

  高校开设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目的在于为社会输送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性技术人才,因此在具体的专业建设中,首先需要遵循的就是实用性原则,注重学科的实用性和实践性,杜绝为学生开设过多的理论讲解课程,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为学生开设一些有针对性的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理论的内涵并对其的掌握应用能力得到锻炼。

  3. 1. 2 创新性原则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所有学科的教育目标,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也不例外。如今我国的发展急需被注入创新性元素,只有一个懂创新会创新的民族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以谋取更长远的发展。对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这样一个注重专业性的学科,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之中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摒弃以往的“学科本位型”教学模式,建立创新型的课程模式,鼓励并引导学生大胆创新,在教学中逐渐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满足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

  3. 1. 3 专业核心能力需求原则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强调专业技能的专业,对它的课程设置与安排必须强调凸现性和核心性,以便让学生的接受教育时对学科知识有鲜明的认识,从而进行更好的理解与运用。

  3. 2 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建设的顺利进行,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老师的讲解是学生们获取新知最直接有效的途径,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因此提高老师们的教学质量,教学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建设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建立人才引进和培训提高机制。提高对专业老师的技能要求,在招聘老师时需要选择那些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实践能力也过硬的秀秀人才。对在职的老师,学校也要定期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可以派遣一部分老师去到相关产业的一线进行实地学习。也可以请一些有关领域的工程师等技术人员来学校做兼职讲师。第二,要强化老师们的科研作业,要求全部老师都要参加科研项目,并亲身指导学生参与生产实践,通过科研与实践提升老师们的综合素质。

  3. 3 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建设的顺利进行,需注重素质培养的课程群建设

  高校需要时刻谨记开展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依据目标来设置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课程安排需要侧重于实现学生机械科学与材料科学等基础学科理论知识的掌握,需要实现对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以及动手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以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需求,需要加强对学生模型设计制造、材料成型、数控加工等课程的教学力度,培养能够从事技术开发、宽口径的高素质工程、工艺设计以及学科研究等事业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4 小结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我国设立时间不算久的新型的学科专业,但是却对于培养我国工矿企业所需的专业性技术人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高校需要立足于社会市场对相关人才的需求,积极开发和推进高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建设工作,秉承为社会输送专业人才的教育目标,采取积极措施以应对当前我国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学生未来的就业与发展提供切实有力的教育帮助。

控制工程论文12

  摘要:

  本文根据环保行业21世纪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及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要求对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提出可操作的实践教学改革方案,探讨水污染控制工程实践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为环境工程专业培养面向21世纪的创新人才提供保障,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得到更好的综合能力的训练,并为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践教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考核方式

  近几年来,工科专业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主要集中在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果,但是在各专业培养计划中各门实验课程之间的内容并没有做到真正的整合、统一,各专业实验课程的设置和实验内容的设计缺乏整体的规划。大规模招生使高校原有的教学资源远不能满足现有学生的实践要求,作为校外实践基地的一些企业、公司,因怕干扰正常的生产秩序,影响经济效益,一般不愿接待学生实习太久,致使进行校外实习只能是走马观花,点到为止,学生得不到相应的专业技能训练,实习效果很难保证。要解决这些矛盾,要求我们在搞好校外实习的同时,创建校内实习基地,改革实践教学环节,这些是摆脱实践教学目前面临困境的一种有效途径。

  一、创新性、设计性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处理某种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需要用到很多课程的.知识,比如需要用环境监测知识进行水质监测,利用水处理原理制定工艺流程,如果工艺流程中有生物技术还会用到环境微生物学的知识。水处理综合实验课整合水处理实验、环境监测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等课程内容,打破课程实验的教学内容与组织方式,突出专业的综合性、应用性、实践性。将专业知识与职业实践结合起来,增加学生职业适应性。通过将科研课题引入实验教学,实现科研促进教学,保证实验内容的前沿性,需要学生在实验方案上有所创新。

  通过创新性、设计性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最终实现“教师为主”到“学生为主”的转变;“教师统一安排”到“自主设计”的转变;“单一验证实验”到“综合研究实验”的转变;“提交实验报告”到“口头汇报答辩”的转变。实例:为学生提供工业废水,分组进行工艺方案设计,利用实验室现有实验装置(电化学反应装置,光催化反应装置,氧化沟、净化槽、SBR等),进行工艺流程设计和装置的搭建,并进行水处理实验,由学生自行探讨各个工艺参数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工艺参数。对处理后的水进行监测,检测内容包括:SS、pH值、溶解氧、COD、氨氮、总磷及该种废水的主要污染物等。各组根据出水水质指标对本工艺进行评价,并与其他组的处理效果比较,进行不同处理方案优缺点论证答辩。该内容集环境工程微生物、环境监测、水处理技术于一体,以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创新与创业的有机结合,弥补了应试教育的不足。

  二、考核方式改革

  为了突出环境工程专业课程重技能、重应用的实践性教育评价理念,在学生实验课程成绩的评判方法上采用“实战赢配方”考评法。以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课为例,思路见图。总之,考试不是知识测评的终结点,而是知识运用的新平台。针对环境工程课程理论和实践联系紧密的特点,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更加全面地评价每一个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水平,而且能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还可以激发其自身深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能在实际参与过程中学到许多新知识和新方法,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三、结论

  通过将科研课题引入实验教学,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习环节的改革及实践环节考核方式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践表明,一系列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由于学生在专业实验课中得到了全面训练,故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环节表现出能独立完成相应任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明显提高;另一方面,毕业学生普遍反映专业实践课内容与生产实际的结合比较紧密,有些实践结果甚至可以直接应用于工作中,使他们能够较快适应社会需要,受到好评。为了培养更多的优秀创新型人才,给学生提供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需要逐步提高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在专业实验中的比例,加速科研成果向专业实验内容的转化。只要坚持实践教学内容的工程性、先进性和对学生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向,并不断积累经验,就能使水污染控制这门课的实践教学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莫灼均.环境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xx,(15):106—108.

  [2]郭少青,郭亚兵,李秉正,等.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设想[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36(4):102—104.

  [3]兰善红,范洪波,武秀文.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xx,(5):109—113.

  [4]黄锦勇,彭祥捷,刘爱华,等.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xx,(8):332—334.

  [5]宋珍霞,徐建平,蔡昌凤,等.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探讨———以安徽工程大学为例[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xx,26(1):80—83.

  [6]黄锦勇,刘爱华.基于环境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xx,(28):141—142.

控制工程论文13

  摘要:1998年我国教育部正式颁发了允许各大高校成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于航空、军事、航海等等方面的重视以及相关的研发,加大了对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尤其是高端型的全方面人才的需求。随着各种新型材料的不断发现以及成型方法的不断更新,这不仅仅需要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人才,更是需要一个与时俱进的专业性人才。

  关键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在信息化背景下,对于人才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这样才能够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获取到一席之地。关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也要根据信息时代的变化来进行调整。

  1教育方式的创新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其国家也在不断的倡导创新。而对于教育事业来说,更需要创新,我们只有在不断的创新中发现新型的教学模式,才能提高相应的学生学习质量以及对于学习兴趣。而对于教育方式创新注意目标是对于人才的培养,其重点应该将之前的重视理论知识、重视考试而转变为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相互结合,注重理论知识在实践之中的合理运用,重视学生对于所学专业的兴趣以及重视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1]而对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教育的创新来说,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结合、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对于整个的计算机模拟、计算机仿真等方面形成属于学生自己独有的特色,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增加学生的社会经验,提高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以及提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等等方面。

  而教育方式的创新不是完全的否定传统教育,只是说我们的教育要更加的适应社会,为社会的改变而做出相应的创新,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一个最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的机会。[2]其具体的教育方式的创新在于以下几点:第一是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记的模式,创新教育中做到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中达到一种相互交流的环境,老师不仅仅是将,而是要多做到提问题,学生也不再是传统的听、记,更多的是要做到向老师提出自己的意见以及不懂的地方,加强学生老师的交流,这样不仅仅是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对于老师也是一种提高,可以更快更方便的了解学生的问题以及在最短时间内加以解决。

  2实践课体系的建设

  对于谈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来说,其专业性工作对于理论知识的要求高,但是更加注重的是其实践操作能力,所以学校在谈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教育模式上要对于其实践课体系要进行完善,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是通过对课内实践进行加强建设。对于课内实践课体系的建设,需要课内实践课程通过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两方面来完善。认识实习主要是在学生接触专业课程之前的实践,让学生对于谈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有一个比较全方面的认识,以及为以后课堂理论知识的教学打下一定的基础,而在教师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时需提及相关认识实习所学的实践内容,而在认识实习过程中教师需讲解其以后所学哪些专业课程会涉及到哪一方面的实践,这需要教师对于整个谈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所有的专业课程有所了解并对于认识实习的所有仪器以及生产过程都熟悉。[3]而在生产实习是需要学生以工人、技术员或者相关管理员的身份直接参与生产的过程,这对学生本身来说可以最大程度上的加强其实践能力,使得所学的知识与实践能够完美结合。

  3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为了将知识结构能够更加充分的体现出来,需要将教学模式中课程设置与计划进行优化,并将其特点展现出来:让课程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人才素质教育所起到作用能够满足学生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提升;教学计划与相应的课程设置能够加强整体性提升,尽管各个课程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但是为了更好的提升人才的相应素质,需要将它们之间相互联系起来,更加科学合理的进行教学安排,充分的调节相应的知识结构;对于人才的知识结构也具有相应的`独特性,要加强对各个学校同类专业教学精华以及通过相应的实践来形成自身的风格体系,利用学校中各种优势,来加强对自身的专业性人才知识结构风格进行提升,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加强对人才知识结构的先进性,通过各种各样的新型材料、工艺技术的投入,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到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也正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使得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更好的实现知识结构优化,将人才知识结构的整体性能够得到优化。

  因此,满足相应的原则:为了更好的满足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以通用性和基础性为主,相应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在所有的总学中占据了大多数,使得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发展能够得到夯实与提升;在以往所学的知识大多数是十分繁琐,需要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简化,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能够去参与相应的实践;人才的知识结构不仅仅要满足国家基本要求,更加需要满足相应的地方教育特色,使得学校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4总结

  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是一个新起的专业,如何去培养出更多的满足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需要不断的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改革,将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已经素质结构不断的进行提升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使得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还有一些更加深层次的因素还需要大家一起去发现,因此就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高端人才。

  引用:

  [1]索忠源,姜峰,李廷取,王毅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初探[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xx(10).

  [2]徐峰,刘艳,冯小明,夏鹏举.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铸造技术.20xx(04).

  [3]索忠源,姜峰,王鑫,李廷取,王毅坚.个性化培养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学生探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xx(03).

控制工程论文14

  摘要:“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是培养卓越机械工程师的核心课程。论文在分析“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课堂教学建设,重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验教学建设,注重培养能力;综合评价考核体系建设,促进学风改进”的课程建设内容,从而为我国高等教育卓越工程师培养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机械控制工程;卓越工程师;课程建设

  0引言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是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技术基础学科,是机械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的核心课程[1]。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进一步拓宽工程教育视野,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2-3],西安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在机械工程专业中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过程中,严格按照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进行人才培养;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际需要,必须对“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程建设。

  1建设目标

  基于机械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特点、“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程的在培养卓越机械工程师中的重要性,结合作者多年本科教学工作经验,“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下:(1)课程内容多、课时少,重理论、轻应用、课程结构不太合理,课程重点不突出;(2)课堂教学与实践应用脱节,实验课依附于理论教学,实验内容不系统,学生普遍存在工程实践能力差,不能学以致用;(3)课程评价考核手段简单,考核指标单一,未形成有效的综合评价考核体系,不能促进学风好转。本项目针对“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与实践,建设目标为:(1)通过以教学内容重组、突出实例教学、发挥工具软件辅助功能等内容的课堂教学建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2)通过重新设置实验教学内容的实验教学建设,彻底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提高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3)通过项目化考核、过程化考核、考核指标综合化等内容的课程评价考核体系建设,促进学风改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卓越工程师”。

  2建设思路

  为了解决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提高机械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提出“课堂教学建设,重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验教学建设,注重培养能力;综合评价考核体系建设,促进学风改进”的课改主要内容,具体课程建设思路:

  (1)课堂教学建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为了工科教育回归工程,面向工业应用;因此,在这种应用的思想指导下,我们需要对课程课堂教学进行建设。“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授课内容包括大量公式推导,要求有很强的数学基础,学生难以理解。我们在保持完整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重组,对理论公式冗长推导过程进行除去,着力减少单纯的理论教学比重,在“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授课内容中增加工程案例分析,突出工程背景的应用[4-5]。通过对教学内容重组,不仅保证卓越班的大学生能系统的掌握机械控制工程理论体系,而且使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应用实例,为培养面向工业的卓越工程师提供保证。MATLAB是MathWorks公司推出的数值计算软件,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控制领域[6];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将其引入到教学中,使其充分发挥辅助教学的功能;通过MATLAB的控制系统工具箱能为实现实例教学和实验教学提供了理想的工具,将MATLAB工具软件引入到“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堂教学,根据理论教学计划进度安排,将相应的MATLAB知识添加到课程教学。利用工具软件强大的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总之,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课堂教学建设,通过对教学内容重组、突出实例教学、发挥工具软件辅助功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实验教学建设,注重培养能力

  实验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素质,培养创新和工程实践能力。“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是一门主要面向机械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它的应用型、实践性很强;实验教学环节应该对理论教学进行深化和补充,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7-8]。受条件限制,传统的“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程实验主要是验证性仿真实验,实验课依附于理论教学,实验内容不系统,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从实验室实际出发,根据实验层次的不同,积极开展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探索性实验;分别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实际动手操作与分析综合能力;通过重新设置实验教学的内容,综合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改革实验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实验的主导。通过修改实验大纲、重置实验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加快实验室建设,促进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提高。

  (3)综合评价考核体系建设,促进学风改进

  “机械控制工程”课程的考核,多年来一直采用期末闭卷笔试的形式进行,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评价考核指标和体系,更不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9-11]。根据机械工程卓越班特点,重新设计“机械控制工程基础”综合评价考核体系:在课程部分考核作业以项目的形式下达,有选择性地整理出几个适合的项目,工作量适中,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且项目的设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组进行,避免学生互相抄袭现象;项目化考核能够整体反映学生综合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能够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化考核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将考核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而不是一考定成绩。针对学生的课程学习具体情况,每学期进行若干次的课程警示;通过对少数考核不好的学生课程警示,引起他们足够重视,在课程的后半段加倍努力,让学生有补救的时间和机会;对考核好的学生给予肯定,激发他们更多的学习动力和热情。设计课程考核指标,这些考核指标要求具体化、综合化;最终的总成绩应由考试卷面成绩、课堂和家庭作业成绩、平时考勤成绩、实验考核成绩等组成;并设置各种指标的权重,形成最终的课程考核综合化;使考核指标能够真实有效的反应学生掌握课程的实际情况,通过考核指标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促进学风的好转,有利于课程的教学改革良性发展[6]。

  3结论

  通过课堂教学建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验教学建设,培养学生能力;综合评价考核体系建设,促进学风改进;使机械工程专业的大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迅速掌握该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真正成为“面向工程、宽基础、强能力、重应用”,具有自我学习、自我创新、自我管理、沟通良好、适应社会和工程实践的“卓越工程师”。

  参考文献

  [1]杨叔子,杨克冲,等.机械工程控制基础[M].第六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xx:70-192.

  [2]陈恒,李宏达,赵晓艳.基于微信的大学课堂点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软件,20xx,39(3):45-47.

  [3]陈光胜,李郝林.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改革思路[J].教育教学论坛,20xx(16):40-41.

  [4]王艳辉.“控制工程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尝试[J].黑龙江教育,20xx(10):43-44.

  [5]刘进志,张学龙,盘存治.简析MATLAB在《控制工程基础》的教学中应用[J].决策管理,20xx(7):82.

  [6]姜文涛,刘荣海,杨迎春,等.基于MATLAB时频分析算法的滚动轴承故障研究[J].软件,20xx,39(2):102-107.

  [7]汪友生.电类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教学研究[J].软件,20xx,39(3):99-101.

  [8]陆蕴香.基于Labview的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的实验[J].机械工程师,20xx(1):121-136.

  [9]蒋国璋,汤勃,侯宇等.高校机械类专业课程考试改革与考核评价体系研究,20xx(5):138-140.

  [10]田文涛,张钊,张笑冰.基于SSH的学生成绩信息管理系统的具体设计与实现[J].软件,20xx,39(2):212-217.

  [11]王雪梅,郭丽娜.基于SSH的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软件,20xx,36(12):132-136.

控制工程论文15

  [摘 要]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发展壮大的依据。自动控制系统的高速发展,促使控制工程在机械电子工程中的应用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自动控制系统在机械电子工程应用的开始,没有显现出其应有的作用力。而今依赖于高速发展的电子设备,自动控制系统已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其核心技术现已经应用智能的电子设备,电子智能设备的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本文将针对控制工程与机械电子工程的概念进行阐述,对控制工程在机械电子工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1 控制工程与机械电子工程概述

  控制工程应用于很多行业的工程项目中,例如机械、采矿、航空以及生物等各式工程项目。在应用的过程中,控制工程在不断完善自身的优势,同时也在不断利用新型的科学技术进行武装。自动控制技术即是控制工程在发展变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技术的中坚力量。控制工程同时利用“古典控制理论”将计算机和电子技术进行科学的结合,使其功能多样化。“古典控制理论”主要是以函数的传输为技术的理论基础。“现代控制理论”则是更多的研究参数的变化形式。随着机械工程的日益发展壮大,新型的智能机器人和新型的控制系统的不断研制发明。使控制工程更好的贴近生活,提高整体的社会生活水平。而机械电子工程并不是一种独特的工程学科,它通常采用模块化的方式来完成系统操作,而机械电子工程系统有着构造简单的特性,减小了机械电子工程系统的总体积,提高了机械电子工程的性能,不过,随着机械电子工程系统的复杂性不断地增加,就必须要使机械工程与计算机技术统一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得控制工程在机械电子工程能够得到更好地发展。

  2 当前我国控制工程应用到机械电子工程的现状分析

  我国控制工程仍然处在初始发展阶段,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控制工程应用到机械电子工程中还不完全,最主要的就是技术水平有待提高,也非常缺少专业技术人员,现有的技术人员专业性不高,而普通操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不强,往往操作不规范,影响最终的效果。另外,在整体上大部分部分企业过度重视经济利益,忽视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

  3 控制工程在机械电子工程中的应用

  3。1 智能控制系统在机械电子工程中的应用

  智能控制系统就是指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技术结合在一起,对机械电子工程当中的某一操作流程进行人工化的智能模拟和控制,使得智能的机器人可以像人一样进行操作工作,智能控制系统能够与人类的大脑思维模式相似,智能控制系统能够做到自主收集相关信息等。因此,智能控制系统结合了人工智能的特性进行了机械化大生产,使其生产效率与人工生产模式相比,得到了质的飞跃,还可以对生产操作流程进行严格控制,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成本,提高了机械制造行业的经济收入。

  3。2 集成自动的控制

  对于集成自动控制系统来说,它是目前我国机械自动化工程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内容。集成自动化控制系统是对原有信息技术进行保留的基础上,对其加以修改,也就是所谓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自动化系统的完善性。集成自动化控制系统能把原来的信息技术以及生产信息进行结合,加强机械工程中的集中工程,为机械工程的发展提供保证,为生产提供更加广阔的领域。机械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技术就是计算机技术,但是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集成自动控制系统在工程制造中得到认可,并且已经在各个领域中深入。集成自动化控制系统在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下边的更加完善。

  3。3 柔性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

  近期,新型的自动控制系统被称为柔性自动控制系统,之所以称其为柔性自动控制系统,是因为其不仅具有以上提到的各种自动控制系统的功能,而且具有非凡的智能功能,所以称之为柔性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工程在机械工程应用的过程中,不断的发展、变化。使机械工程的应用技术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和提高。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在机械工程中的科学的应用,提高了科学生产力,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3。4 神经网络控制

  神经网络控制的基本组成要素是神经元,是控制领域基于仿生学思想探索出来的一种新的物理系统的描述方式,将比较复杂的系统用相对简单的方式描述出来,便于人们理解。神经网络的处理范围较广且工作量大,除此之外,神经网络的智能化功能也不可小觑,这种功能具有类似于人脑的自适应与自学习能力,因此在电子工程中被广泛应用于控制工程的内容之中。比如,神经网络控制在数控机床设备中的应用,为了有效避免因切削过程的不可预估性给机械加工带来的损失,提高风险识别能力与处理能力,使用神经网络控制为数控机床选择较为合适的切削参数是当前比较好的切削参数控制方法。

  3。5 核心扩展网络神经控制

  核心扩展网络神经控制是以生物学科为依据建立的控制程序,它将很多单线网络编制成综合网络,通过一个核心加以控制,这样可以达到每个单线程序非常简单,各种不同的简单程序集结成复杂、庞大的网络,实现复杂的功能。这种方法是建立在上一点“模糊”控制上的,它也是化繁为简的重要途径,核心扩展网络神经控制可以收集、处理、分析庞大规模的信息数据,提高工作的有效性,也提高最终结果的准确性。

  3。6 鲁棒控制

  魯棒控制的价值是实现对柔性机械臂进行控制,使其能够更加准确地跟踪目标轨迹。鲁棒性指的是控制系统即使在多种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其部分性能或指标仍可以保持不变,这一特性成为控制系统能否用于工业现场的重要参考标准。柔性机械臂是强耦合、非线性的多输入输出的分布参数系统,具有大幅度整体运动与小幅度性振动相互融合的特征,因此,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柔性机械臂的控制难度较大。基于假设模态法和奇异摄动理论将整个系统拆分为慢变以及快变子系统,鲁棒控制用于快变子系统当中,设计系统控制器,从而消除振动和其他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

  3。7 计算机智能技术控制

  计算机智能控制主要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智能操控,并且实现机械电子工程各环节的在线模拟,从而根据结果加以控制。这个过程依靠机器人来完成,通过远程操控让机器人进行操作,因为它们的系统构成是模拟人脑,不仅出现失误的几率低,而且质量会大大提升,除了操作外,它们还会做好相关数据的统计工作,为日后改进和发展提供参考。所以,控制工程中计算机智能控制是提高工作效率、节约资源的重要内容。

  结束语

  由于控制工程在机械电子工程中的广泛应用,使得机械电子工程技术不断向智能化和自动化发展,因此,随着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不断发展,必须要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控制理念同机械电子工程行业不断融合发展,从而使得机械电子工程行业能够快速、稳定地发展,提高机械电子工程的生产效率,提升整个机械电子工程行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机械电子工程与人工智能的关系探究[J]。郑向勇。科技创新与应用。20xx(03)。

  [2] 关于机械电子工程与人工智能关系的探讨[J]。冯哲。现代交际。20xx(11)。

  [3] 探究机械电子工程与人工智能的关系[J]。秦娇娇。信息通信。20xx(04)。

  [4] 控制工程在机械电子工程中的应用[J]。朱颖。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xx(05)。

  [5] 控制工程在机械电子工程中的应用[J]。王拓。通讯世界。20xx(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