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

时间:2023-06-15 20:56:08 论文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论文(精选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论文(精选15篇)

小学语文论文1

  某位厨师有个"怪癖",当看到客人将他所做的的菜吃光时,异常高兴,再做的菜一道比一道可口;当他看到桌上的剩菜很多时,再做的菜却一道比一道糟。客人批评时,他还会发脾气。此故事听来可笑,细一想,这不正如作文教学时小学生的写作心理吗?

  学生的习作,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赏识和同学的赞美;无人喝彩,无人赏识,就无法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心理学家罗杰斯说:"相信人具有自发学习的天然倾向,但他只对能够大有影响于个人行为的知识才感兴趣。"根据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对其行为大有影响的不仅在于知识本身,更重要在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因此,赏识性的评价,是促使他们迈向成功写作的第一步。赏识的核心是:"你不会写,教会你写,你不喜欢写,让你喜欢写。"特点是让学生在学习作文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笔者认为从以下三个方面得以实现:

  1、 赏识学生习作,满足其自尊的心理需要

  作文起步,小学生由说、写一两句完整的话过渡到说、写几句或一段完整的话,实现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发展的一次飞跃。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小学生思维也随着语言的发展而得到加速发展。此进程中,思维的发展受情感因素的影响比较大。教学中,学生最珍重教师对习作(或者说是自身)的评价。教师赏识性的评价有丰富学生的情感,促进思维发展的作用。因此,教师批阅小学生习作,坚信"习作没有失败"的赏识教育理念,就能善待学生的每一次写作练习。赏识的前提,教师必须明确两点要求:

  一是要明确学生作文训练的层次性要求,不擅自提高作文训练要求。小学作文教学大纲,根据小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的规律,确立了由词到句、由段落到篇章,循序渐进的层次训练原则。作文教学计划制定了具体的训练措施。如人教版六年制第五册作文训练要求是:"有顺序、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能在观察细致的基础上写出内容比较具体的片断,怎么说就怎么写,把话写得完整通顺。"从摄影的角度看,片段练习是教会学生取景、定格、拍摄的过程。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到社会中、到大自然中捕捉画面,在头脑中建立表象的过程。每个学生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的顺序不同,内心的体验不同,对景物的理解也就不同。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观察世界,描摹景物,"用我手写我口,用我手写我心",才会展现五彩缤纷的内心世界和多彩多姿的风情画卷。

  二是"沙里淘金",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学生习作,是一项难度较大的综合性作业,最利学生表现自我,最能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所以,"不应挫伤他们(学生)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苏霍姆林斯基语),更不能扼杀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所以,对学生作文要充分肯定,就是再差的作文,也要"沙里淘金",挖掘闪光点,让学生赏识自己的"劳动"成果。我的做法是:

  1、评语里充分肯定。在评语中充分肯定文章的优点,哪怕是一个词一个句子,然后再中肯地提出存在的问题及修改方法,同时实行优等次制。

  2、课堂中朗读欣赏。安排学生高声诵读自己作文佳篇和好词语,特别是在原有基础上有点滴进步的同学。差生作文面批,并划出"闪光点",借其他同学交流。

  3、定期张贴公布,结集打印或推荐发表。利用班级墙报或学校橱窗、广播电台,定期展示优秀习作。学生看到自己的文章能作为范文与同学交流,会感到异常兴奋和自豪;其他同学看到的、听到的是自己的同学的好文章,会有亲切感。

  二、教会赏识办法,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一种高级的社会性需要。小学生的自我实现需要赖于老师或家长的表扬和同学的羡慕,是与荣誉感相通的表现自我、炫耀自我的心理需要。教师抓住时机,采取表扬、激励、竞争等措施,提示简明扼要的写作方法,并结合阅读教学加以训练,必能潜移默化,促进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第七册《海滨小城》,其中"庭院"描写很有特色。教学中,学生能自发地、自觉地联想到学校的花园,形成潜意识中的对比。课余,我有意识地到花园边观赏,吸引学生到身边。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我饶有兴致地解答,并详细介绍某种花草的生长特点,启发他们比较所观察景物与文中描写景物之异同,学生收获很大。一位学生在《校园一角》中写道:

  "教室门前的花园里长了许多树木花草。有桂花树、冬青树、黄杨树、美人蕉、月季花……桂花树是园中之王,长得非常茂盛,它的枝条向四面伸展着,叶子碧绿的,远望去,好像一顶撑开的绿绒大伞。农历八月,桂花开了,金灿灿的,学校沉浸在桂花香气中。上课时,闻着那香气,使人神清气爽。美人蕉叶子大大的,像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清晨,露珠沾在叶面上,太阳一照,那露珠就像珍珠一样,闪闪发光。花园真美啊!"

  学生掌握概括化的写作方法很有必要。如让学生知道,观察植物的顺序,可以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从上到下或由下往上,整体到局部或局部到整体;植物的主要特点有形状、大小、颜色、气味、味道等。人物的特点有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懂得了这些写作的概括化方法,就能促使学生改变原有的视而不见、熟视无睹的观察习惯,用赏识的眼光精细地观察身边的`事物。

  "生活真实,才能表白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叶圣陶语)。生活在环境优美的农村的学生,不仅"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少年闰土》),而且有丰富多采的劳作实践。随着城乡差别的缩小,农村学生"身之所历,目之所见"的客观现实更为丰富、真切,头脑中积攒的表象具有真实性、鲜明性,这就为学生描述事物的真实性状提供了保证;农村学生操作机会较多,动手能力较强,对事物的理解、记忆就显得尤为深刻。熟练于手,再加了然于心,这又为学生的表述带来便利。充分利用这一"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引导学生用赏识的心态看周围的一切,农村作文教学必将焕发出勃勃生机。

  三、学会赏识别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文如其人",写作文和做人是一个道理。我们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赞美劳动人民的杰出智慧和创造才能,讴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颂扬社会主义新人新事新风尚,就是要从小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小学生心中的世界,是个真、善、美为主体的纯真世界,他们对社会上不良行为和不良风气的影响往往难以判别,甚至于盲从。习作或日记是他们心灵的窗户,友爱、憎恶是其真情流露。教师应善于从中发现苗头,引导教育,防微杜渐。如一位学生写《一位值得尊敬的人》。她尊敬妈妈,是因为每天放学后,妈妈宁可自己辛苦操劳,什么事也不要她做。她很开心。由于家长教育观念和方式的不当,造成了学生审美观、人生观、世界观与教育方针的偏离,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我及时纠正了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念,教育学生从小要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明确学习的目的,关心和体贴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从劳动中获取更多的知识。果然,近阶段该生进步很快,尤其是作文内容更充实了。既要赏识别人的优点,也要善于辨别是非曲直,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有人说,赏识是一个人无形生命的阳光。那么就让这缕温馨的阳光去净化人生、亮化人生、优化人生、美化人生吧!

小学语文论文2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要求有不同的特点。目前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评审仍是与普通高校一起进行,存在着缺乏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评审的合理机制和标准、科研要求过高和不注重育人标准等问题,给小学教育的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必须加大改革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改革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评审机制和评审办法,尽快出台新的评审政策和标准,突出小学教育的科研特色,强化小学教育的育人标准。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论文

  小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和普通高等教育同属于高等教育范畴,但其类型特征是职业技术教育。它与普通高等教育在培养目标、教学模式、服务方向、生源质量等各方面都有着本质的区别,因而对作为小学教育教学实施者和小学教育特色体现者的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也有着与普通高校教师不同的要求。但是,作为主要评价手段的职称评定,却套用普通高校的标准和办法,显然与小学教育的性质不相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积极性、创造性和奉献精神的发挥,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师队伍建设乃至小学院校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师职务评定过程中的问题

  1、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评定套用普通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机制,忽视了小学教育的特殊性。

  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教学模式、办学层次、生源质量等很多方面具有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的特点。在培养目标上,小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人才,普通高校的目标是培养研究型、知识型人才;在教学要求上,小学教学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操作技能的培养,普通本科教育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在专业设置上,小学教育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市场发展变化为信号,其实用性、针对性明显强于普通高校;在培养目标的实现途径上,产学结合是是小学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学历层次和学制上,小学教育学历层次从整体上低于普通高等教育学,小学教育的主体是专科层次,学制一般2~3年,普通高校的主体是本科层次,学制4~5年;在生源质量上,小学生源的文化基础低于普通高校。小学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差别,决定小学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采用的教学方法等与普通高校教师也有差别,其职称评定的标准和方法也应有差别。可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师的职称评定却与普通高校一起进行,同一标准,忽视了小学教育的特殊性,没有突出小学教育的办学理念,也不利于形成正确的'办学导向。

  2、缺乏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评定的单独标准,不能客观公正地体现小学语文教师的能力和水平,不利于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才智。

  小学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是以职业岗位要求为主导、以应用技术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产学研相结合为途径的教学过程。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化操作技能培训,在小学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中起着关键作用。小学教育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具备“双师”素质,尤其是专业课教师既要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又要具有职业技能证书。这就是说,作为教学组织者、指导者、实施者的小学语文教师,既要储备厚实的理论知识、宽泛的专业常识,更要有很强的操作技能,有解决技术问题和开发完成项目的能力。如果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评定完全套用普通高校教师评定标准,忽视技能等级,显然不能整体地反映小学语文教师的能力和水平,起码没有承认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甚至是人为地加重了小学语文教师的负担,拔高了小学语文教师的评定标准。小学语文教师的技术能力在关系到他们切身利益的职称评定中被忽视,就是其劳动付出和劳动成果得不到承认,不利于小学语文教师工作积极性和才智的发挥,特别是会挫伤他们提高业务水平尤其是实践水平的积极性。

  3、在职称评定上,用普通高校的科研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会形成错误导向,既不利于小学院校科研特色的形成,也不利于小学院校师资队伍结构的优化和优良学术风气的形成。

  首先,小学院校的科研具有地方性、应用性等特点,侧重于应用技术研究和技术成果的推广,而普通高等教育的科研重点是基础理论研究,如科学发现研究、应用理论研究等,它们的成果和产出形式有很大的不同,存在诸多不可比因素,如果在职称评定上,用普通高校的科研标准来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势必形成误导,迫使小学语文教师把目光放在“理论研究”上,会迷失小学科研的方向,丧失服务社会的功能。二是普通高校特别是科研型高校和科研教学型高校的工作重心在科研,而小学院校属于教学型高校,教师用于科研的时间和精力相对有限。如果用普通高校教师的科研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会引导小学语文教师放松本职,或只是应付当前的教学任务,腾出时间去拼凑论文,以凑足晋级所需的论文数量(这些论文很可能与教学无关),以便能顺利评上职称,也难免使一些教师在物欲名利驱动下,无视道德和责任,降低教学质量跑“项目”、买“成果”,甚至用抄袭、剽窃等手段来达到目的,危害校园清正的学术风气。目前小学院校师资队伍职称结构很不乐观,副高以上职称太少,有的学校存在无正小学称的状况,形势非常严峻,离教育部《小学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有关师资队伍的达标条件相差甚远,一个重要原因是科研瓶颈。小学院校教师在自身科研素质、科研课题申报机会、科研工作条件等方面和普通高校存在着较大差距,因而在开展科研工作、取得科研业绩、发表科研论文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难度。而现行的职称评定办法与标准导致转型类小学院校教师在职称过渡中,因缺少论文论著等理论成果不能平稳实现职称过渡。在正常晋职中,科研更是小学院校教师职称提升的主要制约因素。

  4、现行职称评定政策不注重育人标准,与小学院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体系脱节。

  职业生活只是人生的一部分。在学生进行技术准备的过程中,同时构建起丰富的精神世界,培养热爱生活、承担责任、文明知礼、和谐发展的人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使命。学校要从这一目标出发,既重教书又重育人,要为育人目标的实现设置理想的职业培养环境,建立职业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体系,并将其贯穿于整个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在日常学生管理中,也要体现职业培养特色。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在教书育人特别是在指导学生实训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责任感、劳动态度和敬业精神、法纪意识、职业道德情操、团队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现行职称评定政策对教师的任职年限、学历学位、外语水平及学识水平、业务能力、工作业绩等都有具体的规定或明细的量化标准,但在小学语文教师的育人要求及其标准上,只笼统体现在政治条件或师德表现中,不明确,不具体,比较弱化。会导致小学语文教师对培养对象的品德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忽视,不利于小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全面实现。

  二、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评定的对策

  应该高兴地看到,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了单独设立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评定标准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但到目前为止,我国仍然没有出台小学院校教师评定的统一政策和指导意见。在评定过程中,虽有口头安排,但没有执行标准。政策和制度是重要的指挥棒,它引导社会资源的流向和人们的价值取向。因此,加快改革步伐,建立客观、合理、公正、公开的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评定机制,发挥职称评定的正导向作用,促进小学语文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小学教育的发展。

  1、改革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评定机制,实行小学语文教师与普通高校教师职称分开评定。

  一是要切实解决好转型类院校教师职称由中职系列到高校系列的转评问题。从中职升格为小学的转型类学校,其教师的职称都有一个转系列的职称过渡问题,可是,在突如其来的转评面前,很多教师因缺少高教系列标准中的论文、论著等“硬件”而搁浅。事实上,这批教师因技术娴熟和经验丰富,在目前和今后一个长时期里,在小学院校都是挑大梁、当骨干的中坚力量。要从实际出发,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理顺关系,采取单设标准、单独开评的办法,解决一大批“转型”类学校教师职称转评搁浅的现实问题,以使他们安心本职工作,逐步实现自身知识结构的优化,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二是独立设置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评定系列。我国现有三十八个职称评定系列,划分不同系列的依据是行业职业的不同工作性质和特点。其中教师这个称谓的职称评定就按层次、类型分成了六个不同评定系列,并有不同的评定标准和办法。目前初、中级教育均按类别分开评定职称,唯独高等教育合并开评,且适用相同标准,很不合理,改革势在必行。三是改革职称评定的办法,实行集中学术评审与现场操作考核相结合,既将小学语文教师参评职称的学术水平材料集中上报到相应职称评审机构,由专家统一评审,以保证小学语文教师作为高等教育施教者应有的学识水平;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操作技能采取现场实地操作的方法,组织行业专家评定,更能反映小学语文教师实践技能的真实水平。还可以探索评定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评定的量化考核办法,使职称评定更具针对性、实效性,更加客观公正。四是要进一步完善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评定的监管机制,如建立评委库前公示制度、评委承诺制度、评委考核制度,同时坚持评委随机抽签制度和评定复审制度等。

  2、尽快出台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评定的标准和条件。这是小学院校教师职称改革的核心问题。

  小学语文教师的职称评定标准,除在任职年限、外语水平、计算机能力、普通话等常规性要求上执行国家有关政策外,在论文、论著、科研成果、表彰奖励上要体现小学教育的特色。小学院校教师评聘制度要破除论资排辈观念,革除只重科研,轻视教学的思想,在参评资格上,要兼顾教师资格和职业技能资格;在教学能力上,要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从课堂教学与实训指导两方面综合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在科研上,不能只以论文数量、级别论短长,不能只以有无论著作取舍,小学语文教师根据区域经济特色和教学需要开发的校本教材能贴近实际,有效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样予以承认;小学语文教师服务经济、进行技术成果的应用和推广,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也是成果。对于双师型教师,特别是能工巧匠,在学历学位上应适当降低条件,对实绩突出的“双师”型教师要设立破格评定标准。笔者认为,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只是进入小学教育领域从业的“门票”,并不能代表其学识水平、业务能力和贡献;将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名称变更为行业技术资格证书的主张也是有失偏颇的,这不仅会降低小学语文教师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应有的条件和水准,而且会丢弃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特定职业性。

  3、改变重能轻德观念,注重实训环节的育人功能,强化育人标准。

  一是要克服小学语文教师职称评定中重专业、轻素质,重教育、轻德育的现象,强化和细化小学语文教师的政治要求和师德表现,使有关条件和标准更加具体,更具操作性和可比性。二是在评定标准的制定和评审过程中,强化实训育人的功能和标准。小学教育的实训教学环节在育才和育人方面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实训不仅给学生传授技术,而且是培养学生坚定的职业理想、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勤奋的劳动态度和敬业精神、严谨的法纪意识、恪尽职守的职业道德情操、友好协作的团队意识和吃苦耐劳的意志的最好手段。三是要把教师培养人才及其效果的状况作为职称评定的主要依据,对专业理论课教师和专业技术课教师尤其要把科研成果转化、技术改革、操作创新和指导学生实践的效果放在第一位,真正体现公开、公正与公平。要把学生满意率、组织学生参与技术创新和获得发明专利、指导学生参加各项技能大赛成绩、为企业和社区服务的成效等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定的重要条件,要将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列为教师职称评定的参考依据,从而促使小学院校教师殚心竭力、专注本职,为社会培养大批品行优秀、理论够用、技术娴熟、敬业有为的职业人。

小学语文论文3

  【摘要】既能通过阅读培植自我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又能在阅读实践中体验语文情感,丰富语文积累。

  【关键词】小学生 读书训练 教学质量 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表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增强课堂结构的综合性,学科间加强整合,开阔视野,使语文学习效率更高,注重立足文本,“双基”训练,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把握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才能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1.抓好教材,打下扎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是最基础的学科,作文教师,应抓好教材,为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语文课堂就要紧扣教材重点,扎扎实实地教,给学生充分的识、写、读和背的时间,让学生理解、掌握、积累和运用字、词、句、段、篇、章最基础的语文知识技能,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还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拓展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更加广阔的背景下学习语文。

  而当下语文课仍有不少教师是脱离语文教材的教学,偏离主题,漫无边际的拓展,形成了许多非语文的东西。出现了轻视“双基”的现象,尤其是轻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再者,由于语言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因此要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尽量让学生去感悟、体会、揣摩、体验。

  我认为语文教学必须贴近教材适度拓展,把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在教学《秋天的图画》时,让学生充分阅读课文,在指导学生读懂文章写什么之后,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借鉴课文“想怎么就怎么”的句式进行语言训练。学生放飞想象,将情感融入语言,写出了许多精彩的语段,取得了极好的表达效果。

  2.重视阅读实践,丰富语文积累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的分析来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已经被越来越广泛地关注,这不仅仅因为读是学习语文的有益方法,更因为读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新课程标准中就阅读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①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尝试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②重视默读,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③对部分诗文还应该做到诵读。因此,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进行读书的训练。既能通过阅读培植自我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又能在阅读实践中体验语文情感,丰富语文积累。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读”时,从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做到:①有明确的目标。读书的方法很多,什么时候该用哪种,教师应给予引导。要训练学生在读中感知、感悟,培养语感,受到熏陶;

  在读中积累语言,即“初读感知——精读领悟——品读玩味——诵读积累”;

  ②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读书时间。阅读教学的质量,往往取决于教师在课堂上安排学生读书时间的多少,所以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切忌“走马观花”。

  3.加强听说,提高语文运用能力

  让学生学会倾听不仅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品质。因此,语文课堂应该加强“听”的训练。既要倾听教师的课堂讲解,又要倾听同学的课堂发言;

  既要听得到,听清楚,听完整,又要听得懂,听出重点,听出实质。而乐于倾听,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这也是良好学习习惯的体现,亦是语文学习的必须具备的品质。所以,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安排听力的训练也是很有必要的。如安排生字词的听写,课文内容部分的听写,听记作文的训练等等,这样学生的听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锻炼、提高。

  说是言语的表达,它不但是语文实践运用能力的再现,而且可以借助说的实践可以熏陶情感,享受乐趣,形成价值观念。学生敢于表达,并表达有条有理,这不仅要求学生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大胆、自信、乐观,还要求学生在口头表达时做到认真、清楚、得当。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营造练说的机会。可以用晨间新闻直播、课前几分钟演讲、每堂课上每人至少发言一次的惯例、根据文本设计练说环节等方法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

  ②营造敢说的氛围。创设情景,让学生自然、大胆地说出心中的话;

  用小组发言竞赛机制,激励学生主动发言;

  教师还应打消学生的顾虑,用“举手是积极勇敢的表现”、“说错了也没关系”等语言激励学生;

  ③教给练说的方法。我们要抓好每一堂语文课,要求把话说完整;

  要学会用几句话阐述自己的某个想法或观点;

  教师应适时地传授口语交际的方法并在训练中不断强化。

  4.引导精思,更现本色

  《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目标中,提出了“感悟”这一概念。笔者认为,所谓阅读中的“感悟”,是指学生凭着对语言和语境的直觉,获得一定的印象和意义的心理过程,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目的。为此,课堂上应该注意:

  ①提出的问题要值得思考,所提出的问题要精心筛选,答案不能一伸手就摘到,也不能高不可攀,要跳一跳才能摘到。创设的问题要紧扣内容,任何问题的提出和设计要紧扣教学内容,精心组织,有针对性地设置;

  创设的问题要新颖,教师提出的问题新颖,能激活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求问题。

  ②要让学生在熟读基础上潜心专注的感悟,让学生自己去体味、去琢磨,是真正的感悟。例如《草船借箭》中有一句话,“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我们就回去。”如果不加体味、琢磨学生是很难对诸葛亮的“笑”有所感悟的。而事实上正是诸葛亮的这一“笑”,才是本文最传神的地方。通过对诸葛亮“笑”,有的学生感悟到诸葛亮是在笑曹操的生性多疑;

  有的学生感悟到诸葛亮是在笑鲁肃的忠厚老实;

  有的学生感悟到诸葛亮是在笑自己的神机妙算。一个简简单单的“笑”字,在学生的全心玩味、专心咀嚼下,竟然会有如此生动而丰富的内涵和意蕴。

  ③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我们在听课时常会看到有些教师一个问题刚提出来就要求学生回答,学生根本就没有思考的时间还谈什么思维训练,并且每个学生理解的速度是不一样的。我们的教学要面向对全体学生,不要为了赶所谓的进度,完成所谓的教学流程而搞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学习,必须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唯有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把握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才能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论文4

  小学数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课的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开始对于整节课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在上课伊始就应采用生动有趣、新颖、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导入新课,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求知的欲望,促使学生深入思考。那么,如何更好地导入新课呢?笔者认为要坚持正确的原则和选择较好的方法。

  一、数学课导入的原则

  1.新课的导入应具有吸引力

  注意力是学习的先导,它对学习的影响是最直接的。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无意注意占很大成份,所以在上课伊始,有经验的教师都很注意利用导入新课这个重要环节,在极短的时间内,巧妙地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过来,通过谈话或一些具体、形象、直观的事物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师讲课走。

  2.新课的导入要有趣味性

  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能爱学。因此,导入新课的主要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过程。

  3.新课的导入应有针对性

  新课导入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教材、不同条件、不同环境、不同时间,选择不同的方法。切记不能只图表面的热闹,追求形式花样,甚至故弄玄虚,画蛇添足,更不能占用过多的`时间削弱其它教学环节。

  二、数学课导入的方法

  1.开门见山

  教师在授新课前,直接向学生出示新的课题,这样能使学生以有意注意和有意识记来对待他们所学的功课。例如:教学“多位数的读法与写法”时,上课伊始,教师可在黑板上写一个很大的数,比如:92600000、12亿(用数码表示)。然后教师指出:这种数的位数很多,读好这种数和写准这种数对今后学习与工作有很大帮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

  2.创设悬念导入

  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巧设悬念,以疑激学,促使学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识,引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可先出示试题:小明今年12岁,过了12个生日,小华也是12岁,可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让学生略加讨论)此时,学生情绪高涨,产生了好奇,好奇又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随即教师指出:等你们学了今天的课后就知道了(出示课题),这样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主体地位上。

  3.以旧引新

  以旧知识作为桥梁,使学生知识不断递进,增加知识坡度,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例如:教学“百分数应用题”之前,先复习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及分数应用题,如“一桶汽油倒出2/5,刚好12升,这桶汽油共有多少升?”然后将题中2/5改为40%,让学生计算,巧妙地把百分数应用题与分数应用题联系起来,这样导入新课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4.创设情境导入

  小学生思维活跃,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指出:3,7,5这3个数能被3整除吗?学生一时说不出来。教师接着说,我能直接判断任意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请同学们报数我来判断,这时学生纷纷报数,教师对答如流,学生被眼前情景所吸引,然后教师说,今天,我就来教你们这个本领(出示课题),这样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轻松地接受了新知。

  5.类比迁移

  利用知识间的迁移规律,对同类知识进行类比,获得新知。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可根据分数同除法的关系,从“商不变性质”推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样,不仅使学生获得了新知,而且也强调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6.实物演示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感性经验。因此,新课的导入可利用实物演示,变抽象概念为具体的实物。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教师可拿出模型,让学生观察模型的六个面,使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有一个感性认识,为下面的教学扫除了障碍。当然,导入新课的方法不止以上六种,常见的还有演算发现导入和动手操作导入,这里不再例举赘述。

小学语文论文5

  【摘要】本文论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明确目标,指明阅读教学方向;了解学情,划定阅读教学起点;个性解读,确保教学方向不偏离;接轨生活,顺利到达阅读教学终点,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目标 学情

  小学阅读教学的方法有很多,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筛选,以提升阅读教学品质。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上小学语文阅读课就像是带领学生参加一场赛跑,需要让学生明确起点和赛跑方向,并且确保赛跑时不偏离方向,才能到达胜利的终点。以下,笔者详细介绍自己的阅读教学“四部曲”。

  一、明確目标,指明阅读教学方向

  清晰的目标能让人产生坚定的信念,且目标越清晰,信念就越坚定。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妇女弗罗纶丝·查德威克在成功横渡英吉利海峡后又决定挑战卡塔林纳海峡,即从加利福尼亚海岸以西21英里的卡塔林纳岛游向加州海岸。但那天因为浓雾弥漫,在离加州海岸只有半英里时她却因为看不到海岸而放弃了。可见,缺乏清晰的目标对一个人达成一件事的影响是巨大的。同理,阅读教学中要想让学生顺利完成阅读教学任务,需要教师研读教材,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目标作出了详细规定,这是阅读教学需要遵循的总体目标。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每一篇教材文本都有具体的阅读目标,教师只有对目标资源进行搜集、整合、优化处理,才能最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阅读教学才能顺畅地开展。

  以语文S版第十册《珍珠鸟》一课为例,笔者在引导学生开展阅读之前,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本课的阅读目标:了解珍珠鸟的样子和特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体会;领悟人与动物能够和谐相处的道理。其次,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找出珍珠鸟的相关描写,了解珍珠鸟的样子和特点。再次,教师给予示范诵读,要求学生模仿诵读,注意体会珍珠鸟的个性以及作者的情感发展。接着,教师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阅读思考问题,让学生展开集体讨论。最后,教师要求学生以人和动物和谐相处为话题,写一写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这样教学,能让学生紧紧围绕阅读目标进行阅读学习,教学秩序井然。

  二、了解学情,划定阅读教学起点

  学生的阅读学力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学习基础、阅读悟性、阅读习惯和方法都存在差异,其阅读学习行为也会体现一定的差距,因此,教师要展开学情调查,给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阅读教学设计和引导,以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比如,笔者班上的学生大多数是农村孩子,有的学习基础较好,有的悟性较好,有的还未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笔者在充分了解学生学情的前提下,根据学生实际设计符合他们的阅读学习起点,促使他们能有专属于自己的起跑线。

  以第十册《提灯女神》的教学为例,笔者在课前跟学生的交流中了解到大多数学生没有听说过“国际护士节”,有少数几个学生了解护士节,但没有一个学生了解该节日的由来。因此,笔者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目标,把本课教学的起点设计为:让全体学生先听教师讲一个传奇的故事,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进而引出课文学习内容--《提灯女神》;鼓励中等生和学优生主动探究“这个提灯女神是谁”“为什么用提灯女神来赞美一个护士”等问题,并鼓励学优生尝试着把相关问题的答案告诉同伴。这样,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就会在故事的吸引下主动阅读课文,学习中等的学生会带着问题去探究课文,学优生会在探究课文的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即使有个别阅读理解能力差的学生不能掌握课文的主旨,但也能通过学优生的解说了解到南丁格尔的伟大事迹,以及国际护士节的由来。

  三、个性解读,确保教学方向不偏离

  参加过跑步比赛(如400米及以下距离的短跑)的人都知道,从起点冲刺往终点跑的'过程中,参赛者是不能偏离自己赛跑跑道的,否则比赛成绩就无效。同样,要想让阅读教学顺利到达终点,也应该不偏离阅读方向。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尊重学生的感悟和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那么,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应该怎么样做到既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又确保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不偏离主要方向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只有具备较专业的语文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以及渊博的知识,才能对学生的个性化解读进行肯定、引导或纠正,使学生的阅读学习始终不偏离方向。

  以第十册鲁迅的《少年闰土》一文为例,对于少年闰土这一人物的分析,课文中有不少的相关描写,但是书中描写的闰土形象不一定和学生脑海中的闰土形象相一致,教师如何做到了解不同学生的个性化解读结果呢?对此,笔者是这样引导的:“请同学们结合课文中对少年闰土的相关描写,说说自己眼中的少年闰土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并通过‘我给少年闰土画张像’的方式表达你对少年闰土这一形象的认识和感悟。”这样,教师既能从学生的画像中了解学生对少年闰土这一形象的理解和把握,又能根据不同学生的理解偏差进行纠正。比如,当时有一名学生画的少年闰土是脸色呈紫黑色,脖子上戴着银项圈,手里拿着一柄钢叉,样子却十分害羞。从该生的画像中,笔者了解到该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少年闰土的外貌特征,但是却混淆了作者对闰土性格的描写。因此,笔者对该生的个性化阅读进行这样的引导和纠正:闰土见人时确实很怕羞,但是,对于擅长的捕鸟,管獾猪、刺猬、猹等,闰土却是十分自信和勇敢的,在画闰土画像时你要把握这些区别,然后再决定是画闰土的哪一面。

  这样引导,教师既给予学生充分的个性化阅读时间和空间,又能通过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成果对学生的阅读行为进行引导或纠正。

  四、接轨生活,顺利到达阅读教学终点

  “学习是为了运用。”语文从生活中来,也应该回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习的语文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终点目标。我们都知道语文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诸多契合点,教师要做的就是观照学生的生活认知情况,让学生生活与语文教材内容顺利接轨,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感受生活,以及在生活中感受语文,获得更丰富的情感体验。

  《童年乐趣》描写了一个六岁儿童创编乐曲的经过。这个故事带有传奇性,大多数学生不一定都有这样的学习体验。如何让这一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接轨呢?笔者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学习任务:在平时生活中,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有所创造。这个创造不一定是伟大的,即使是作出了一点小成就,也十分值得我们回味。请你结合以往的生活经历回忆一下这种感觉。很快,就有学生说道:“妈妈经常让我拖地,我虽然不想干,但不敢违抗妈妈的命令。在一次拖地时,一只抹布缠住了我的脚,我忽然发现原来我走路也能够拖地。后来,我就将抹布固定在拖鞋上,在房间里走几圈就完成了拖地任务。听说现在市面上刚出了一款新式的拖地拖鞋。哈哈,我觉得它和我的‘小发明’差不多,这让我心里暗自得意……”在确认学生有了类似的情感体验后,笔者才引导学生深入课文去理解克利斯朵夫创编乐曲的经过。这样,学生就能理解课文中所说的克利斯朵夫的童年乐趣了。

  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如果能够按照如上四个阅读教学步骤开展阅读教学,势必能够给学生的阅读学习带来全新的感受,并且对全面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小学语文论文6

  一、语文学习需要寻找方法

  所谓寻找方法就是说,认识生字、词语或句子,学生不一定非要在课本上识记,也可以在生活中寻找,比如,有一次我教小学一年级语文时,有一个《语文园地》要求学生从不同的地方去寻找自己认识的字或不认识的字,看哪位同学寻找的多,办理一个展示台。这个环节中我布置任务让学生回家寻找第二天公布。到展示的那天时,让我目瞪口呆,有的学生既然从电视中认识了一百个没有教授的生字,而且他们还能把字能书写出来。可见,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认识更多的生字,还要让学生去寻找更多的词语、句子、美好的文章甚至是美好的人生,那样我的学生才不会至于那么迷茫吧!1)语文学习不能有盲目性。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要从小培养。比如,有的学生在学校学习时,没有主见意识,上早读时,看到别人读什么,自己就读什么,明明这个会背也要跟着,从这点看,老师就要加以正确引导和教育,应该让学生懂得怎样去寻找学习知识的方法,并理解学习语文的含义。知道学习就是去了解自己不懂的知识,自己懂得的知识可以教给他人,并成为他人之师。2)语文学习中体会生活的乐趣。无论怎样的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不管怎样的学习都必将运用于生活。我们看书、看报纸或看电视都是应用语文的文字来体会生活事与物,小朋友们是喜欢生活的,他们也是热爱学习的,只是他们的天赋不同,有的家长和老师善于发现,就能促使他们的天赋得以发挥,走上成功之路;而有些家长和老师不能发现他们的天赋,他们的天赋不能得到合理发挥,从此,他们对生活产生了抱怨情绪,有的甚至痛恨生活。

  二、语文学习需要选择性学习法

  所谓选择性学习法就是从课本中找到自己不认识的字,不熟悉的词、句子或段落进行熟记或弄懂其表达的意义。比如: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拼音字母时,有的老师明明知道学生在幼儿园已经把a、o、e、i、u、v这些字母烂熟于心了,还要学生不停地读或不停地写。如果是这样,我们不如把时间用在学生不认识甚至不会写的字母上,不是更好吗?所以说学生学习语文时,应该去选择自己不认识的字母、字或词句加以认知或熟记。有一长篇电视剧《李小龙传奇》中,主人翁李小龙说:“去掉没用的东西,留下有实用的东西”这就是他师父所说的剪枝蔓立主脑。我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重要的选择性学习方式,更为贴切。

  三、语文学习需要收集学习法

  所谓收集学习法就是让学生收集喜欢的知识资料或帮助学生提高知识的学习用具或材料。比如:有的学生喜欢故事,他们收集的故事有可能是他们感兴趣的人物或事情,从而让我们了解到学生的性格特点。他们想与别人分享他们的故事,说明就可以看出他们的理想和目标。教师要注重学生这方面的培养,用话剧和小品的形式让学生展示,让学生满足内心的需求,这样有可能改变学生一生的命运。有可能促成学生热爱学习的渴望和追求目标的决心。可见,收集学习法不仅能起到让学生积累知识的作用,还有可能改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自身写作水平的提高。

  1)用讲故事的方法教学。小学生具有好奇心,我就运用故事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理,熏陶他们的思想道德观念。更好地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发展。故事教学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比如:在教学小学一年级《称象》时,我运用讲故事的方法讲述一遍,同学们听的很认真,讲完后大部分同学基本上能够复述故事内容了。故事教学方法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不仅能取到教学效果,还能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比如:在教学小学一年级《乌鸦喝水》时,我就用《乌鸦反哺》的故事来引出课题,在教学中让学生知道乌鸦不仅聪明,还懂得感恩,从中让学生体会思想道德的重要性。

  2)用表演的方法和游戏的方法教学。小学生具有爱玩的天性。我就运用表演的方法和游戏的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懂得知识的魅力。更好地培养学生有理想、有创新思维的优秀学生。①用表演的方法教学。小学生天生具有爱表现的能力。比如:叫他们唱一首歌,他们就唱个不停;叫他们跳个舞,他们也跳个不停。我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学生这一特性取到一定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学小学一年级《两只小狮子》时,我要求学生在室外草坪上表演狮子哥哥的动作,并且分角色对话,这一节课下来学生兴致未尽,下课铃响了,还恋恋不舍地走进教室。②用游戏的方法教学。小学生具有爱玩的天性。他们在学校都喜欢玩跳皮筋、打鼓传花,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这时我就想到把游戏运用到教学上试一试。在教学小学一年级《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时,我问:“你们喜欢跳皮筋吗?”同学们都说喜欢,这时我说:“好,我们就来玩跳皮筋的游戏吧,不过,跳皮筋不能唱你们的儿歌,要唱课本上的《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大家同意吗?”同学们笑着点头表示赞同。一节课下来,同学玩的非常开心,课文也会背诵了。

  3)用知识竞赛的方法教学。小学生具有好强心——有一种不服输的性格。我运用知识比赛的方法激起他们的“学习斗志”。比如:在一年级课文《两只小狮子》复习中,我要求学生进行分组比赛,只允许组代表举手。我对他们说:我是主持人,叫他们安静听题,并进行抢答,一节课下来同学们情绪很高涨,充分调动起了他们的积极性。以上几种教学方法基本上都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性格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我认为教师要打破以前死记硬背和“填鸭式”的的观念,要做到大胆创新,不断探索出有效的教学经验,能够在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自己的教学目的。综上所述,大自然馈赠了我们很多珍宝礼物,我们拥有一双洞察大自然物质的眼睛,一对聆听大自然声音的耳朵,一个喜欢思索的大脑,一双能劳动的手,那我们还等什么呢?还不赶快去寻找我们想要了解的知识,去选择我们的学习目的,去收集我们需要的重要资料。为了学生学好语文知识,我们教师应该不断探究好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习做到更加辉煌灿烂!

小学语文论文7

  儿童文学是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编写编排,并且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儿童文学主要有三种形式,即寓言、童话故事和儿童诗歌。这些作品浅显易懂,富有趣味性,便于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将儿童文学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之中,主要是因为儿童文学符合儿童的审美观念与认知特点,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是非观念淡薄,因此需要教师引导他们形成健全的思想意识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儿童文学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观念的主要方式之一。为此,教师要尽早发现儿童文学的价值,将其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之中,推动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中发挥的作用具体表现为:第一,儿童文学具有启发性。儿童文学中的价值观念可以熏陶学生的个人价值,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科兴趣等;第二,促进教育价值的实现。儿童文学最大的特点就是教育性,它不仅能够起到启蒙教育的作用,更能拓展出启发性教学。由此可见,儿童文学对于提升小学语文教育大有益处。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儿童文学作用的措施

  (一)提高教师对儿童文学的重视

  要想发挥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要加强小学语文教师对儿童文学的重视,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第一,加强教师在儿童文学方面的修养。例如,教师在平时自觉阅读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对儿童文学有全面的认识与掌握,从而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能够根据班级学生的阅读情况,选取恰当的作品,顺利开展语文教学。另外,学校要定期开展儿童文学学习活动,促进教师增加儿童文学积累。第二,小学教育专业应该开设相关的、能够增强教师儿童文学修养方面的课堂,引导未来的语文教师对儿童文学的特点进行了解,帮助教师对儿童的心理以及发展规律等进行认识,进而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学生的言行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升语文教学的水平与质量。第三,学校的积极倡导。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到儿童文学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然后积极倡导语文教师发挥儿童文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增强语文教师对儿童文学的重视,从而帮助语文教师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1]。

  (二)利用儿童文学的特点促进语文教学

  语文教师要想发挥儿童文学在语文教育中的积极作用,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抓住儿童文学的美学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动语文教学的开展。儿童文学的美学特点主要体现在其作品的理念及艺术手法上。作品通过对人类最初的审美、思想等进行描绘,给予儿童充分的想象空间,进而达到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这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儿童文学中的美,站在小学生的角度对文章进行分析与解读,然后将其体现在教学之中[2]。例如教师在讲解《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文章时,就可以将文章对细节的描写进行着重讲解,让学生从细节处发现学习的乐趣,并且对儿童的内心进行解读。第二,抓住儿童文学的文体特点。首先,教师需要对儿童文学的文学体系进行研究掌握,在了解了儿童文学的体系以后,才能选择适合本班学生的儿童读物,发挥儿童文学作品在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其次,对儿童文学的分类方法等进行全面掌握,然后根据本班学生的阅读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等,选择适当的方法,将其应用到教学之中[3]。例如,儿童文学的艺术性、趣味性、思想性、寓教于乐性,教师在对儿童文学中的儿歌进行解读时,要看该作品侧重的是歌还是歌中所体现的事,根据儿歌的侧重点不同,教师在教授时应该引导学生区别关注,差异对待。如果儿歌侧重点是歌,那么教师就应该侧重歌曲俏皮、可爱、欢快的一面,与学生共同感受欢乐;如果儿歌侧重的是歌词,教师就应该将歌词所反映的教育寓意放大,让学生明白一定的道理。由此可见,儿童文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影响,需要教师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采用适当的方式与手段,发挥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提升小学生的文学思想修养,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其健康长远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小学语文论文8

  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可以缓解长久以来小学语文课堂枯燥乏味的气氛。激励教育可以作为教师融入到学生当中的一种方式,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对学生经常的鼓励和肯定,让学生更有信心克服语文学习当中的困难,更加轻松地进行语文学科的学习,对语文学科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由此说明了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激励教育作为重要的新兴教育方式,正在广泛地运用在小学教学当中。

  一、激励教育的重要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式下,小学语文教学需要进行全面改革。传统的的教学方法中教师都是很严格地进行教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往往都是幽默风趣的教师更受学生的欢迎,而严厉的教师会让学生感到压力。教师的赞扬肯定少,批评指责多,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并且造成学生对教师有恐惧感,课堂氛围也自然会变得枯燥乏味。这是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足和学习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对学生以后的语文学科学习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而激励教育的应用,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办法之一,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知识。

  激励教育的重点在于鼓励和肯定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当中的良好表现,让学生有信心学好语文这门学科,这样才能对语文学科感兴趣。由于小学生的思想心智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到环境影响。所以良好的环境影响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有积极的作用,而激励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地应用激励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好的投入到语文学习当中。

  二、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应用

  (一)树立激励教学理念

  教师要将激励教育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理念,并能够合理地应用到教育教学当中。摒弃原有的批评教育为主的教学观念,要将激励教育放在主要位置,落实到实践当中去。首先,要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教师和学生交朋友,认真对话,相互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让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实施下去。其次,教师自身的努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树立激励教学理念,激励教育工作需要老师做好长期充足的准备,最大的难题是坚持,这需要激励教育在语文教学的实践当中慢慢克服,从而达到激励教育带来的效果,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小学语文教师不断坚持和努力,克服困难,激励教育的作用才能实现。最后,需要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需要将激励教育带入到课堂中来,对语文课堂表现好的学生,要给予称赞和鼓励,这是对学生良好表现的回应。而受到鼓励的学生会在之后的课堂中表现更加活跃,这是对教师的良好回应。增强这样的互动,对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营造和谐氛围

  激励教育的作用是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其学习的兴趣,从而在教学课堂上营造了和谐的氛围。一直以来实行的传统教育,其理念是需要对学生严格的管理,于是批评教育大行其道。学生对教师是有畏惧感的,造成了语文课堂的枯燥乏味,教学方式方法呆板,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缺乏兴趣。而激励教育则大大改善了这种情况,对学生进行激励,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有有自信,增加了兴趣。

  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在课堂教学中增加提问的次数,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语文学科,使语文学科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以此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积极地转变教学模式,在原有语文教学经验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改革,创造一个高效的语文学习环境。应用新的教学载体,采用多种媒体教学手段,不再将知识局限于课本,而是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对语文学习有了更深的体验,从而更好的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

  另外,激励教育也要因材施教,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以掌握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

  结合实际情况,针对于不同的学生,要进行不同方式的培养办法。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各自对语文的学习程度也会存在不同,因而激励教育也不能同一而论,要合理进行。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不同程度的激励教育,对学生有期待值,让学生为达到期待的目标而努力,有助于语文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开展激励教育实践

  在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开展课堂外的激励教育实践,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的能力。合理分配学习小组,小组内相互学习帮助,共同进步,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压力。小组之间进行评比,增加学生的竞争意识,充分调动语文教学气氛,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采用多种激励办法,结合实践进行检验。树立榜样,激励学生向榜样学习。也可以将语文学习好的学生作为全班学习的榜样,以此激励其他同学向榜样看齐,积极追赶,在语文学习中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

  树立目标,在学习任务中,树立阶段目标,通过对目标的达成而产生成就感,有效地激励了学生的进步。班级内采取奖励措施,对语文学习中表现优异的同学予以奖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激励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自信心。通过对学生的激励,以营造一种和谐语文教学氛围,开展激励教育实践,使激励教育更好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作用。针对性地应用激励教育,使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更轻松更高效。激励教育在未来的小学教育中还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静。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xx.

  [2]周海霞。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探究[J].科学中国人,20xx.

  [3]柳德明。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xx.

  [4]潘富艳。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小学生(教学实践),20xx.

小学语文论文9

  不少教师对当前各种版本的教材颇有看法。我们不否认现行教材存在着一些问题,对于问题需要我们多站到儿童的立场上来进行改进,正如王荣生教授所言:“我们教学是这样的事情,选文,然后经过教材编撰者和我们老师的阐释,可能得出的是不同的结论。因为老师是要做一个教学内容的抽取。所以教材的编撰,选文是一个载体,一个基础,最重要的是把它作为一个教学内容,你教的到底是什么东西。”我想,我们一线的教师除了对教材进行批判与思考外,能否尽自己所能,与编者展开对话,真正“用教材教”呢?我就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之旅中大胆进行了一系列尝试,试图让“教材体”鲜活起来。

  ●补充式阅读

  目前语文教材中的许多选文因为受到种种限制,不得不进行改编、删减等处理,可是一些名家名篇被改编后引起了众多争议。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是个引子,你可以以它为载体,引进许多有价值的东西。

  我们在进行这类文章的教学时,可以从读者和教者的角度与编者展开对话。一是看看编者究竟改变了什么;二要想想他为什么这样改;三可以试试,如果把原文与课文对比着教是否可以带给学生、带给课堂更多的精彩。

  例如,笔者在执教《三打白骨精》时就仔细地将课文与原文进行比较,并在教学中引入了三段原文中的描写。

  片段一:峰岩重叠,涧壑湾环。虎狼成阵走,麂鹿作群行。无数獐犯钻簇簇,满山狐兔聚丛丛。千尺大蟒,万丈长蛇;大蟒喷愁雾,长蛇吐怪风。(对环境的描写)

  片段二:冰肌藏玉骨,衫领露酥胸。柳眉积翠黛,杏眼闪银星。月样容仪俏,天然性格清。体似燕藏柳,声如莺啭林。(对白骨精外貌的描写)

  两段文字音韵和谐,用词考究,读来朗朗上口。课堂上,先让学生反复朗读,再体会作者为什么要花大量的笔墨来这样写。前者可以体会环境描写对推动情节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俗话说“山高必有怪,岭峻却生精”,此处的描写正是为下文“白骨精”的出现埋下伏笔。后者则让学生感到白骨精“诡计多端”,就是想依靠美丽的外表来迷惑唐僧师徒,降低他们的警惕,以达到险恶的目的。这样的外表又与她的内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孩子们学得饶有兴味,对课文的理解越发深入。

  片段三:你看他忍气别了师父,纵筋斗云,径回花果山水帘洞去了。独自个凄凄惨惨,忽闻得水声聒耳。大圣在那半空里看时,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对孙悟空离去时情景的描写)

  “三”是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这个故事中写了孙悟空“三打”,又写了唐僧的“三责”,课文改写后,删除了第三“责”,补充片段三能够让故事完整,有助于研究“三”这样一个文化现象——刘姥姥三进大观园,宋江三打祝家庄,刘备三请诸葛亮……但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对孙悟空有了一个更立体的了解,深入感受其对师傅的忠心耿耿。

  阅读《西游记》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读书建议,不少孩子未必会主动去读原版的《西游记》。《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完全可以作为“导火索”,点燃孩子们阅读整本名著的兴趣。编者考虑到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将文章简化了许多,教学中以小片段的方式适度引进原文,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原文语言的精彩,激发他们阅读原著的兴趣,这也许就是编者的期待。

  ●对比式阅读

  教材中的很多文章受到批判,尤其是一些现代诗(儿童诗)。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老师,你好!》,众多批评者认为它缺少儿童的情趣,语言空洞,没有诗的美感和意境。我在教学这首诗时,就充分利用教材,补充了任溶溶的儿童诗《爸爸的老师》。我让孩子们将两首诗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任溶溶先生的这首诗带有儿童的心理、儿童的生活、儿童的`情趣,显得真实自然,的确赢得了不少孩子的喜爱,但在比较中孩子也发现了课文的精彩之处。

  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秦兵马俑》,我将其与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中的片段对照阅读:

  他的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那样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

  孩子们尽情地比较着,谈论着,立足文章提供的语言材料完成着属于自己的语言和思想建构。

  即使是在教学六年级上册单元练习中的《大风歌》时,我也设计了一个探究性的作业,要求孩子们将《大风歌》与《垓下歌》进行对比研究,从创作背景、人物情感等多角度进行探究比较,完成书面报告。孩子们的作业让我感到惊喜。

  这种对比,不是非要孩子就文本比出一个高下,而是推动孩子去经历,去享受这样的过程,孩子可以接触到不同风格的文字,在比较中提升阅读能力,赏析能力。

  ●引导式阅读

  著名阅读推广人徐冬梅这样说道:“我给苏教版教材选篇的时候,没有直接选《鲁滨孙漂流记》,我给他们推荐的是杨红樱的《男生日记》中的那篇。这样可以给他们一个引子,让他们知道有这样一本书可以读。我们可以指出这样一条路子,而不是直接给他这个文本,把所有的压在孩子身上。我认为给孩子的应该是一颗种子,而不是一棵大树。”是啊,教材里虽然没有完整地呈现《鲁滨孙漂流记》,但是却用一种导读的方式为孩子们进一步阅读打开了一扇窗,就看我们老师有没有理解编者的意图,通过此文的学习去激发学生阅读全书的兴趣了。

  苏教版教材中四大名著都有涉及,《三顾茅庐》(《三国演义》)、《林冲棒打洪教头》(《水浒传》)、《三打白骨精》(《西游记》),以及六年级下册练习中有一段对“笑”的场面的描写是来自《红楼梦》。看,编者竭尽所能将经典安排进来,我们怎么来充分利用呢?

  说说我怎样引导孩子阅读《水浒传》的吧。

  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时,我就有意识地“煽风点火”,之后,我又组织了一个阅读研究活动——以孩子喜闻乐见的人物绰号为抓手。《水浒传》中有108个好汉,他们都有自己独有的绰号,你能将绰号与人物对号入座吗?这些绰号是如何来的呢?试着制作主要人物卡片。孩子们想要研究绰号的来龙去脉,首先要阅读《水浒传》,然后去发现、比较、记忆。在研究中,孩子们不仅记住了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居然还发现在小说中,人名多与人物的性格、命运相关联这一特点。阅读、研究深入的孩子甚至发现《水浒传》中人名与性格所呈现的负相关。“智多星”却是“吴用”,谐音“无用”,林冲,名“冲”,却是性格隐忍、逆来顺受的人物。他们也就越发读得兴味盎然了。

  可见,我们在对待“教材体”时,如果目光放得更远一些,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他们注入一些阅读的动力,使其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后的生活中去,可能对课堂教学更有益处。

  虽然,孩子的语文学习绝不能仅限于课堂这个领域,我们需要到更广阔的时空里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语文课堂上40分钟,远远不能解决一个人语文能力发展的问题。但是这40分钟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一个激发,一个引导,是语文学习的一个基础,所以思考和践行“怎样用好教材”应是我们的追求。

小学语文论文10

  摘要:在小学教育阶段,语文是十分重要的科目,学生通过学习语文知识,为培养其文学素质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占据较大的篇幅,学生学习丰富的寓言故事、儿歌等语文内容,能够有利于其对语文知识的全面理解,因而儿童文学深受人们的重视。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意识到儿童文学与语教学之间的联系,语文教师通过合理利用儿童文学资源,进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本文针对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展开了分析,从而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借鉴。

  关键词: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学;作用

  语文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非常重要的交际工具,所以通过语文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其个性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期间,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应该从学生角度出发,对儿童文学予以高度重视,在语文教学时,教师应该发挥儿童文学的作用,然后让学生学习丰富的儿童文学,进而有助于其更深入地理解语文知识。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语文教师必须突显儿童文学的重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一、儿童文学内涵

  所谓儿童文学指的是专门为儿童所创作的,为儿童提供阅读的作品。儿童文学的种类有很多,包含寓言故事、科幻故事和童话、诗歌等,诸多的创作方式,都使得儿童文学具有通俗易懂的特点,与小学语文其他教育文章相比,其具有趣味性,所以儿童文学适合于各年龄段的儿童去学习。在儿童文学创作过程中,应该将儿童作为主体,向其提供优质的服务,儿童学习儿童文学能够陶冶其情操,为日后语文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总之,儿童文学具有独特的内涵,对推动小学语文教育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之间的联系

  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育的补充,对于我国现代儿童文学而言,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所以教育人员加大了对儿童文学的研究,将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行深入讨论,进而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自从产生儿童文学开始,其与小学语文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通过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对儿童文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语文课程标准》的提出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材通过多次改编,并推出了一系列儿童文学创作,目前,在新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占据较大的比例,所以表明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空前发展。同时,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息息相关。总之,儿童文学的产生,能够积极地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学习到丰富的语文知识。

  三、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的重要资源

  对于儿童文学而言,对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的重要资源。儿童文学是教师开展课外活动的主要材料,学生通过参与实践,能够培养其听、说、读、写的能力,所以儿童文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由于儿童文学的题材和内容比较广泛,所以语文教师在课外活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运用儿童诗歌、散文等作品,学生通过学习儿童文学更有利于开展故事会和表演等活动。同时,学生在进行课外习作练习时,可以将儿童文学作为范本,所以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例如,在“陶罐与铁罐”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道理,通过讲述寓言故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教师先向学生朗诵该文章,学生仔细分析故事,可以了解到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比较骄傲,对陶罐持有鄙视的态度,然后将二者埋在土里后,陶罐出土却成为了文物,而铁罐变成了泥土。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理解该寓言故事,其实每个人都会有长处和短处,而我们一定要看到对方的长处,并正视自己的短处,只有这样才能互相尊重,并和睦相处。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儿童文学不仅仅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同时,学生通过学习儿童文学能够使其学会做人的道理,并学习到一定儿童文学知识[3]。总之,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儿童文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向学生传授相关的儿童文学内容,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当前,在教育体制不断完善的条件下,提高思想能力已经成为培养儿童的核心,所以小学在语文教学期间,不仅应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而且还要将提高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作为教育的重点。对于儿童文学而言,其内容和题材都相对广泛,儿童文学中所描述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以及相关矛盾冲突等都能够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此外,儿童文学能够满足儿童心理特征需求,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发挥儿童文学的作用,从而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利条件。比如,在讲解“小小竹排画中游”期间,学生通过诵读“小竹排,顺水流,鸟儿唱,鱼儿游。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这首诗歌,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到该诗歌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在江南水乡撑着小竹排,观察江南秀丽的风景,并感受到江南水乡物产丰富[4]。同时,鸟儿欢唱,鱼儿游动,从而表达了小男孩愉悦的心情。此外,借助于对两岸禾苗和树木的描写,呈现对大自然赞美的情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期间,儿童文学对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发挥了巨大作用,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四、结束语

  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其对语文教学的开展起到一定作用,学生通过学习儿童文学,有利于其文学素养的提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确保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需要发挥儿童文学的作用,结合不同题材的儿童文学作品展开语文教学,从而为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金松霖.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J].课外语文(下),20xx(12):21-21.

  [2]李艳玲.论述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J].科技展望,20xx(22):69-69.

  [3]王艳.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xx(10):227-227.

  [4]王艳秋.探讨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J].读与写(上,下旬),20xx(23):72-73.

小学语文论文11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实施,促使小学语文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较传统的教学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小学语文教学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1.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设计不合理当前,仍有一部分教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把握不准确,教学观念陈旧,教学设计不合理,忽略课前设计和课后设计,不能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无法提升其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大多能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设置教学内容,但教学内容和主题偏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况仍有发生,忽视了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征,超出了小学生心智成长和生活阅历水平,使得小学语文教学显得枯燥。

  3.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新课程改革强调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新能力和运用能力的培养与发展。针对这一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诸多的尝试,但是总体来说,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除了存在形式化的弊端,还存在教学过于自由放任的问题。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虽然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但是没有具体而充实的内容和有效的课堂组织。有的教师则把课堂全部交给学生,不管什么教学内容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主导作用不能有效发挥。教学方法和手段缺乏创新,手段单一。教师缺乏主动性,只是选择陈旧的教学方式去管理学生,教学气氛沉闷,语文教学显得乏味,不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学效果无法提升。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

  根据新课程改革理念,小学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和合作创新能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出发。

  1.高质量备课,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备课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前提,也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性工作。教师要依照课标与教材进行高质量的备课。一要吃透教材,研究学生,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心理特征出发,设立具有弹性的课堂教学内容,科学制作教学课件,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二要考虑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性格特征学生的需求,选择富有时代气息的、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就在生活中。三要合理进行教学设计,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注重活动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

  2.创设多元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通过各种形式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和创新,营造“师生平等交流、共同参与”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一是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期发展为重点,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和学习需求,创设多元的情境,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鼓励学生自主探索适合的方法。二是努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热情。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竞争、相互启发,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互动中掌握语文知识,提高思考能力。三是根据教学内容科学设定相关活动,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开展多样化的游戏教学与参与式教学,开展竞赛、小组讨论等活动,实施创新式管理,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创新语文教学方式、方法要适应课标理念的发展、变化,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不断的创新与改进。教学中,教师除了应运用“做游戏、讲故事”等方法,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的优点与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不仅能增加课堂容量,而且能化抽象为具象,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利于学生获得明确的感知,更好地理解、掌握语文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学语文论文12

  一、儿童文学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刚进入小学教育的儿童,他们开始对童话、寓言、生活中的故事产生兴趣。到了小学高年级的少年儿童,他们对文学爱好更加感兴趣,科幻小说、 斗智斗勇的故事成为他们爱不释手的读物。

  二、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师

  语文教育是一项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 在这项活动中,教师作为主导者,首先自身必须有良好的修养,有很强的教育梦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有爱心,能够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应该有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力, 应打破传统的教育方法,推陈出新;从小学生的角度来说,他们不仅希望自己的教师能够传授给他们专业知识,也希望他们的教师能够富有童趣,可以有讲不完的故事,是一个故事大王,教师应善于和学生沟通,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

  (一)准确掌握儿童心理

  儿童是主动接受知识的,不应该被动地去接受知识,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儿童文学中的乐趣。儿童主动去接受文学,是有感情地去接受的, 并不是一味地盲目去接受知识。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儿童对事物的认识。优秀的文学作品会受到儿童的喜欢,而且会主动去阅读,因为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可以充分地掌握儿童的心理, 而且所写的故事以及故事里的人物,都是儿童所喜欢的角色。

  (二)教育方式

  语文是灵活多变的,而且教育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有着多样性,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即使生活中一件很小的事情,都可以对小学生进行教育。例如说,同学之间发生了一点小矛盾,教师应及时进行调解,并告诉学生要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三)教师的自身魅力

  在每一位学生眼中,对教师的认识都是不一样的,一位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是不一样的,但总的来说,教师的形象分为内在和外在。 一位优秀的教师应该是:多才多艺,有童心,有幽默感,有热情,有爱心;而且一位优秀的教师也应该是无所不知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晓古往今来,对大自然有很多的认识。 教师应该把这些通过故事的形式告诉学生, 而不是直接把理论知识告诉学生,否则学生无法理解。 小学生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而且非常具有想象力,直观、具体的实物(形状、颜色、声音等)易于引起他们的兴趣。 儿童文学中的故事、童话、科学小品等很能引起儿童的强烈吸引力,当这些源源不断地从教师口中说出来时,自然而然在学生的心中形成较强烈的形象魅力。

  三、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儿童文学分为幼儿文学、儿童文学和少年文学,其中小学生阅读的是儿童文学,小学生区别于幼儿和少年,他们可以自己阅读,有自己的理解,他们不像幼儿,没有阅读能力,需要大人的辅助,也不像少年,阅读范围那么广。

  (一)认识作用

  丰富、生动的儿童文学艺术形象,既顺应了儿童的心理需要, 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活的某些本质。

  (二)教育作用

  儿童需要儿童文学的陪伴,儿童文学不仅可以丰富儿童的感情世界, 也可以促进儿童的精神成长。儿童文学作品中描绘的故事,给他们带来无尽的想象, 让他们在想象中发现其中的乐趣,能让他们得到满足。 阅读儿童文学作品,丰富了儿童的知识,开阔了视野,让他们在作品中发挥自己的想象,让他们的思维更活跃。作为一门语言艺术,儿童文学在各方面具有特别的优势,具体表现在:

  1.儿童诗可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还有丰富的语感,利于写作。 在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朗读, 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自然美,诱发他们的想象力, 活跃学生的思维, 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例如:在一年级上册语文(北师版)中的《成长》,它简单易懂,而且以诗的形式出现,学生读的时候简单明了,明白随着自己的长大,不应该做的事情就不能去做, 应该做的事情就应该积极去做。

  2..童话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生爱幻想,想象奇特丰富,他们身上蕴藏着无穷的想象力、创造力,童话、寓言、科幻小说的创造性是其他文学无法比拟的, 它们对于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创新思维和探索欲望有很大作用。

  3.儿童故事、叙事故事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审美作用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可以丰富儿童的`情感世界,使他们在精神上获得满足感,同时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也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 培养他们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例如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北师版)中,《女娲补天》中的女娲集美丽与智慧于一身,用七彩石补天,小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领略了古代神话的美丽,也知道运用智慧做事情,救民于水火之中。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丑小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因为自己的丑而伤心,相貌上的丑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自己心灵上的美,告诉学生,要培养自己的内在美。

  四、总结

  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的学习有很多益处, 这些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 儿童文学在提高小学生的素养中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儿童文学的习惯, 让学生从好的儿童文学作品中汲取精神食粮, 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儿童文学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对儿童的影响也是有深远意义的。 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理应越来越值得大家去关注,去重视。

小学语文论文13

  一、小学语文教师要少讲解,多为学生示范朗读

  讲解和朗读的概念是完全不一样的,讲解是钻进文里,支离破碎地分析,只能让人知道,而朗读则是跃出纸外,赋予生命以激情,让人亲身感受。如果小学语文教师只是注重讲解朗读的要领,然后让学生站起来朗读,可能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尤其是一些中心句,或者比较长的句子,学生会因为理解能力不够而没有办法读出应有的语气。每逢我遇到这种情况,总是会先进行范读,然后再让学生进行感想评说,最后再让学生模仿来读。这样,学生就会感觉有据可依,朗读起来就会更有感情色彩。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教师读一句,学生跟着朗读一句,这样可以让学生学习得更扎实一些。可以说,教师出彩的范读能够以声传情,以声启智,当学生的朗读达不到教师所设立的标准时,教师就可以亲自范读,以此来打动学生的心。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能够听出教师在语音、语调上的抑扬顿挫,从中领悟到正确的语感。教师的范读会更现实、更直接地让学生感悟到朗读中的情感。

  二、小学语文教师要带领学生多进行品

  读文本,而不是放任学生去阅读语文课堂的典型特征就是书声琅琅,人声鼎沸。这也是学生进行品读的必由途径。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在带低年级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把课文读出感情来,如果没有教师到位的引导,学生的朗读水平就只能停留在原地。要想对课文达到品读的程度,小学语文教师要先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进行理解。例如,“有了阳光,我们的世界多美呀!”教师进行了讲解后,就让学生进行朗读,还要求学生读出美感来。教师应该让学生先身临其境地欣赏阳光美景,把学生带到阳光温暖的意境里,然后引导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朗读,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自己画出感觉到阳光美好的词句,从而一边读一边感受。要想让学生的感受留下深刻印象,一定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如读着禾苗的诗句,就让学生自己感受到禾苗在变绿;读着小树越长越高的语句,就好像看到了小树越长越高的情景,最好是让学生在自己的'大脑中形成一定的印象,把文字还原成画面,真正读出自己的感情来。让学生运用普通话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课程标准的要求,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所以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进行品读,用心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缩短学生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与作者产生共鸣。然后再逐词逐句地时行品味,体会课文遣词造句的优美,从而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目的。

  三、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做到多评多议

  朗读课文是学生的一项基本功。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当一个学生没有读好课文时,教师会请另外一个学生站起来读,或者是不经过任何指导让学生反复读,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这是因为教师没有给学生恰当的点评,应该告诉学生哪一个词语要重读,哪一个词语要读出怎样的节奏,读出怎样的感情色彩。否则,无用的重复读只能让学生读得厌烦,浪费时间。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往往是自我感觉良好,教师为了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朗读水平在哪里,应该让学生多做评议,可以给出学生几个评议方面,如正确与否、字音是否精确、停顿是否合理,表情是否到位,情感是否饱满等等。这样,用学生的口来纠正学生的错误,他们双方都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共同总结经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四、总结

  综上所述,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大方面,缺一不可,教师要从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开始,注重朗读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当然这个过程,不能流于形式,而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这样才能让阅读教学更受学生喜爱,培养出更多具有较高朗读水平的学生。

小学语文论文14

  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一样,是具有全局性的教育革新,而开展创新教育也应该是全方位的。我们要特别注重课堂教学在创新教育中的地位,把创新素质培养纳入学科课堂教育的轨道,有助于创新教育的经常化和制度化,

  相反,如果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不进入学科课堂教学没那么就必然把创新教育限制在有限的范围之内。

  创新型课堂要以创新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

  以创新为目的,不是不要继承,而是要改变填鸭式的传统教学的观念和模式,把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培养放在课堂教学活动的核心位置。创新离不开继承,但继承的目的是为了创新。所以教学要以继承为基础,继承以创新为方向。只有摆正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才哪摆正接受性和创新性教育之间的关系。

  以创新为目的,不是不要知识,而是要改变传统的知识观,确立新的知识观。传统的知识观是吧知识堪称是认识的结果和经验的系统,而新的知识观是把知识看成是认识的过程和认知的方法,学习《蚂蚁和蝈蝈》时,让学生说说如果你就是悠闲自得的蝈蝈,你会怎样嘲笑蚂蚁,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我会笑它们是笨蛋。有的说:我会说傻瓜快到大树下乘凉吧。等等。这些是学生内心的话,对老师来说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都应予以肯定,即使是一些看似错误的回答也可能蕴含着创新的火花。这样,每个学生都能自始至终情绪高昂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在探索中所出现的闪光点进行鼓励,正确的探索结论要鼓励,对于错误的观点,教师也要婉转地向该生提出他的观点中所存在的漏洞和其他的错因,这些错误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由参与交流的其他同学提出,从而引起该生本人的深入思考。只有在教学中不断重视对学生认知的过程和认知的方法进行教育,才是真正做到了创新教育。所以,掌握知识是为了更新知识,掌握规则是为了突破规则,这样就吧知识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有机统一起来,使学到的知识更好的能为创新能力的`培养作出贡献。

  创新型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具体体现在课堂上那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并没有获得主体的地位,而是成为了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也不是教学的主导者,学生求知路上的垫脚石,而转化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宰者,成了教学活动的中心。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独立性、创新性被彻底的压抑了。要给学生以丰富的情感,教师应该用一颗童心对待学生。教育是针对人的,而且是初为人的人。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教师只有怀着一颗童心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也只有这样,师生才会成为朋友,学校才会成为乐园。

  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同结论,如果讲得有道理,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即便是与教材中的叙述有所出入,教师也不应该硬将教材中的结论强加给学生,因为任何知识的学习都要经历由不完整到完整的过程,让学生真实的坦诚自己的想法,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在认真思维基础上的答案,这样,学生才会放下包袱,开动机器,这样,才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时,在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引导学生相互比较鉴别,把发散的思维再回拢起来,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系统性、严谨性和深刻性。

  创新性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应该服从于学,他不是不要教,而是要把立足点转移到学上,教学过程就是不断转化为学的过程。学要摆脱教的束缚,不断走向自主,走向创新。

  课堂上我们应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以活动为主、不锁住学生,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教学内容,自主选择喜欢的学习方法,以发现为主,不代替学生,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去发现结果活规律,教室不做现成饭喂学生,以鼓励为主,不钳制学生。这样的课堂,少了不该有的条条框框,多了应该有的自由与宽容,多了促进自主学习应该有的自信和勇气,在这种不拘一格的教学形式中,在这样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学生的手指灵活了,思维的闸门开启了,迸发出了智慧的浪花,激荡起创新的激情和成功的欢欣,教师的劳动也涌现出了创造的光辉和任性的魅力。

  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为此,要淡化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设计,最大限度的让学生自由、自主、独立活动,让每个学生的天资、兴趣、爱好得到充分的发挥。其实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孩子,他们本身很好强,但由于自身接受能力的差异,他们成为了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如果我们一棍子打死一船人,就因为某次作业的不理想,就恶语相加,那么学生的自信心就会消失殆尽。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创新型课堂需要重视问题

  自己在教学中也不断出现问题,以下便是我在教学课文时出现的问题:

  《卧薪尝胆》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征战胜败的故事。越王勾践败不馁,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后转败为胜;吴王夫差非常骄傲,不听忠言,放虎归山,终于被越王灭掉。课文着重表现越王励志图强的精神。

  在讲述勾践在吴国受尽屈辱的段落时,学生在书上文字的渲染下,渐渐进入勾践那饱受耻辱的生活环境中。接着我让学生对勾践前后生活进行对比,更出示了一系列勾践的生活画面。学生一面看着图片一面感慨。在文字、图片、语言的渲染下,学生已经很深刻的理解饱受屈辱这个词的含义了。在此基础上,我又多媒体出示了曾经有一次,吴王生病了,他居然让越王尝一尝他的大便,判断吴王得的是什么病。

  吴王外出上马,

  因为没有凳子,上不了马车。吴王就让勾践跪在地上,充当凳子,自己踩着勾践的背上了马车。这样2个故事。

  我原以为这2个故事的出示会进入一个高潮,可没想到学生却发出了哄堂大笑。

  是啊,在孩子们看来这是多么的不可思议啊,他们无法理解吴王的做法。而课堂上的我似乎也被他们的笑声怔住了,我万万想到他们的反应竟然会是这样的。于是我对学生说,你们笑是因为你们觉得这样的做法太可笑了,但你们有没有想过吴王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做对于勾践而言意味着什么?

  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慢慢明白勾践所受的屈辱远远没有书上所说的只有吃穿住这些方面那么简单,精神层面的屈辱更是让他铭记在心。

  课后我一直在思考,学生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较浅,我们很感动的事情,在他们看来却是可笑之至,看来课堂上老师的引导是相当重要的。让我们课堂上补充的知识点、小故事不成为形式。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重视问题,不光要做到问题是教学的开端、问题贯穿整个教学,在我们的教学中也要有问题意识。课堂教学的结果不应该是用知识去消灭问题,而应当是在初步解决已有问题的基础上引发更多、更广泛的问题。不仅要让教育活动无止境的进行下去,而且更重要的还在与要把我们的学生引向创新之路,而成为创新者。

小学语文论文15

  摘要:以学定教旨在以学生学习能力及水平为基础,来确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针,其重点在于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相比于其余类别的教学模式,以学定教能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出更为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就以学定教,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展开探究。

  关键词以学定教;语文教学;应用阐述

  近年来,随着小学教材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替,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也随之不断攀升,成为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又一重要保障。在现阶段的教学环境中,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采取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极为必要,是未来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为小学生未来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有效途径。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状况总体较为良好,但在边缘化与细节化方面,却存在一定的问题。其问题产生的原因较多,均受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但就大体而言,与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能力、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及教学制度等有着难以分割的必然联系,是现代小学语文教学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首要问题,若未能做好相关的处理与管理工作,则对推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全面发展产生不利影响。首先在课程的安排方面,各地区均存在课程安排不合理的问题。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知识理解与分析能力较差,因而对于知识的吸收与分解速度也相对缓慢,同时部分地区的语文课程设计过于集中,使学生在未能充分理解上一步语文知识的情况下,便需要学习下一部分的语文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必然会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学心理。其次在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方面,部分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能力,导致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产生一定的偏差,这便成为阻碍学生打下良好学习基础的重要隐患。最后是课业压力过大的问题,虽然近年来,我国在小语教学过程中,不断采取减负的方式来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但却产生了作业标准要求过高的问题,继而导致相关的学生减负工作失去了其存在的`基本意义,从而使学生不再主动地接触语文知识学习,而是对语文知识学习采取一种回避的态度,这也不利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以学定教”的应用阐述

  1.让学生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同学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篇教学材料的选择均有其重要的含义,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使学生与教学知识能够紧密相连,同时也需要保障其能够充分理解本篇教学材料的重要用意,从而使其能够切实地在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中学到有价值的语文知识。为有效提升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能力,教师需在教学中注意以上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课堂教学发言积极性,要引导学生提高在课堂中的发言频率,并根据实际的教学结果来听取学习相关知识学的基本感受,进而让教师更直观地总结出学生在知识理解中存在的问题。其次要做好学生课堂教学的评价工作,对每一名学生做出公平公正及积极向上的评价,以此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在此学习氛围的推动下,学生必然会主动地去深入了解语文课文的重要含义。2.以学定教,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极为关键,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进一步的优势与调整,从而使其符合现阶段语文教学的基本需要。当前,我国现有教学模式虽然可满足大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学需要,但就细节方面而言,我国现有教学模式适用范围并不广阔,其发挥的教学效果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因而在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中,应注意三方面要素,第一,即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若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则应采用集体化教学模式,使每一名学生均能得到系统的知识教学,从而避免出现学习成绩总体差异过大的情况。第二,即学生实际心理反应,学生的心理反应直接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分析与理解程度,一旦教师能够有效地把控学生心理反应,则在教学过程中占有了教学主动权,此时便可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调整教学方案与技巧。第三,即教学环境对课堂教学的影响,良好的教学环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环境方面,教师可充分利用教学环境的优势,来烘托教学氛围,以此从良好的教学环境与氛围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分析知识。

  总之,以学定教概念的提出是解决目前学教水平不一致的有效措施,对于确保教师教学质量及学生学习成绩均具有重要意义。小学语文教学社会实践性较低,因而以学定教的方法在语文教学中较为适用,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为其未来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是现阶段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举措,为推动小学阶段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起了坚固的桥梁。

  参考文献:

  [1]王增敏.浅谈如何在小学科学课中开展微型实验教学[J].学周刊,20xx(4).

  [2]徐红.科学教师科学素养的现状与提升对策[J].教学与管理,20xx(3).

【小学语文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阅读的论文06-10

小学语文论文12-0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07-27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的论文07-29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7-15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08-11

小学语文论文15篇12-03

小学语文论文(15篇)12-03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建设论文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