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论文

时间:2022-12-20 08:30:57 论文 我要投稿

精细化管理论文 汇编1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细化管理论文 ,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细化管理论文 汇编15篇

精细化管理论文 1

  财务精细化管理是在科学化指导下,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把科学化管理要求落实到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落实到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体现集约管理、注重效益的要求。

  不可否认,随着加强预算管理、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制度的实施,最终的实施和管理体现在各预算单位,并由收付中心把关,对财务核算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财务管理职能较弱,资金使用效率较低

  财务管理主要的工作是资金支付和会计核算,管理工作涉及极少。对经费的管理仅仅满足于事后核算,对经费的收支仅停留在核算和帐面平衡的考核。很少对资金使用效能、用途的必要性进行考核,这直接导致单位一方面经费紧缺,另一方面却是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然而,如果将中心仅仅作为一个记账机构是远远不够的,要着重体现在预算资金使用情况和使用结果,为预算单位完成政府和各项事业的多种职能服务上。

  (二)资产管理过于松散

  收付中心从价值上管理核算资产,使用部门从实物上管理资产,资产的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脱节,有些单位的固定资产明细账没有如实登记,出现家底不清、帐实不符甚至资产流失的现象,致使收付中心的账簿与单位实物不符。使用部门只是强调财政资金规范运作,而忽略资产的管理,特别是对固定资产的后续控制,必然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和财产物资的安全。

  (三)忽视报账队伍建设,职能弱化

  近几年,预算单位在报账员选拔上随意性很大,无人过问,常常忽视专业业务水平。不少单位报帐员扮演跑腿的、传话筒。报账员的选拔、任免和培训等成了财务核算管理的空白点和盲区。财政体制改革并不改变单位会计责任主体,而且随着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等财政改革政策的出台,部门财务管理的职能还需更进一步加强。单位报账员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起着连接预算单位和财政之间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应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提高整体财务核算管理水平。

  收付中心作为预算单位的统管部门,从02年核算中心成立至今,为规范财务核算管理,杜绝不合理开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精细化管理论文 2

  近年来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到图书馆管理工作当中,不仅有助于图书馆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时也有助于图书资料的精细化管理。图书馆精细化管理的特征是精准、严苛、细致、高效,用精益求精、严苛负责的态度对图书资料进行管理,这种创新型的管理方式不仅能高效有序地开展管理工作,也能提高图书馆整体的服务水平。据此下文之中主要就图书馆图书资料精细化管理体系的建设,展开深入研究。

  1图书馆图书资料精细化管理的主要特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也愈来愈明显,图书馆内的图书资料也愈来愈多,种类庞杂,为了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可将精细化管理方法运用其中,便于图书馆管理工作有效进行。精细化管理依据精准、严苛、细致、高效的原则,发挥图书真实的内在价值,对图书资料进行科学的管理,满足不同读者人群的阅读需求。

  1.1精准

  “短小精悍”在于一个“精”字,同样在进行图书资料的管理过程中,也力图精准二字,这也是图书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图书管理人员要对实际的管理工作进行精准划分,协调各环节间可能出现的问题,学会制定、选取优化方案,简化资源,精细每个工作环节的每一个要点,用专业和高素质的管理水平认真对待图书管理工作,合理进行资源分配,为不同的读者人群提供最适宜的图书资料,达到最理想的目标。

  1.2严苛

  为健全图书资料的精细化管理,使之有效进行,应严格制定工作规则,严苛筛选图书资料,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为严格制定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设置严谨科学的指标因子,把具体的工作内容标准量化,奖罚分明,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将精细化管理灵活应用到图书馆图书资料的管理当中,用专业严谨又具特色的工作态度服务不同人群的读者。

  1.3细致

  我国的大部分图书馆都追求图书资料的多样性,忽视了对图书资料的精细化管理。走进一座图书馆,高高耸立的书架上各种图书琳琅满目,但是有目的地寻找一本书时通常要花费不少时间,为了适应现代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对图书资料进行有效管理,细致的工作内容必不可少。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有一个工作目标,首先将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将工作任务进一步细化,抓住关键点,紧扣读者要求,恪尽职守,认真细致地负责每道工作工序,有效利用图书资源,将精品图书资料更全面地分享给读者,达到最大收益率。

  1.4高效

  高效是做任何工作的基本要求,对于图书馆图书资料的精细化管理也不外是这样。对各种图书的用途进行精准分类,明确读者与所选书籍的关系,对不同种类的图书采购进行明确分析,这是对图书资料精细化管理的原则要求。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图书馆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人们从网上获取知识更加方便快捷。现在的教育教学大多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们大多数时间都在课堂上学习,电子图书馆虽然方便易获取信息,但是仍会出现资料短缺的现象,影响师生对信息资料的获取的方便度与及时度,为了防止这类现象的发生,提高广大读者的满意度,高效地对图书馆的图书资料进行精细化管理,将更加全面的书籍资料进行线上补充拓展,是一项势在必行的任务。

  2图书馆图书资料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

  建立良好的图书馆图书资料精细化管理体系,是一项惠及大众的工作。开展图书资料精细化管理的同时应注意对工作内容的系统化处理,依据精准、严苛、细致、高效的精细化管理原则,确定相应的管理内容。

  2.1制度准则的确立

  要运用好一个公司或项目,需要明确的制度准则。持续有效的运营是图书馆精细化管理工作能够有效进行的基础,制定严谨科学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以及相关规范对图书馆精细化管理至关重要。图书馆管理人员应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展开工作,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图书资料的精细化管理,促进教育发展战略的形成,强化图书馆的经营管理。建立行之有效的奖励机制,稳定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情绪,使之不易受消极被动等情绪的影响,奖罚分明,让管理人员积极乐观地开展图书资料的精细化管理工作,用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将各项工作环节层层细分,各项任务分工明确,以便于进行图书资料的精细化管理,各管理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与工作内容,防止出现因管理不善而导致的问题时,责任根源模糊不清。

  2.2服务流程的确立

  为了向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服务的流程与内容的确立有利于图书馆图书资料的精细化管理。具体细节化的服务流程,有利于服务工作合理有序的开展,不仅能为读者提供更加全面具体的服务,也能更好地提高图书资料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深入发展,许多城市的图书馆开始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运营模式,方便广大读者随时随地获取相关书籍资料。人们在工作或学习中遇到困难,而网上相关资料又不全面,这时候人们不必专门跑去图书馆借阅相关资料,可以通过线上图书馆来获取资料,方便进行学习,这种快捷周到的服务内容的确立使图书馆图书资料的精细化管理更加完善,提高服务水平。

  2.3信息资源的确立

  任何工作的展开都离不开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同样对于图书馆图书资料的精细化管理也是如此。图书馆图书资料的管理还是以人为核心进行展开的,需要用人来进行工作的执行和动态的调控,将管理工作细分化,明确自己职责的同时明确自己的权限,将人员组织结构进一步系统化,有利于图书资料的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展开。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种类庞杂,应根据不同读者群的真实需求,经费的投入情况以及图书采购系统等图书资料各方面的情况,将物力资源进一步系统化,有利于图书资料的精细化管理。在开展图书资料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同时,应充分利用国家对图书馆图书资料的拨款,同时向财政部门申请图书馆自身的图书经费,对图书馆进行有效建设与维护,使纸质图书和电子资料不断精细化,保护图书资源,防止浪费现象的产生,充分利用财力资源,为图书馆图书资料的精细化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任何工作的开展都是在具体的实践中摸索前行,遇到问题认真分析,制定出多种优化方案,选取最好的优化方案进行调整,图书馆图书资料的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也不外乎如此,灵活运用管理模式,精准、严苛、细致、高效地展开工作,提高图书资料的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3结语

  该文主要就图书馆图书资料的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与研究,首先对图书馆图书资料精细化管理的主要特征进行了简要的概述,从精准、细致、严苛、高效几个特征分别进行分析,而后主要针对图书馆图书资料的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进行深入研究,从制度准则的确立、服务流程的确立以及信息资源的确立等几个方面分别进行了分析研究。希望通过该文不同层面的分析研究,抛砖引玉,能够让大家对图书馆图书资料的精细化管理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对图书馆图书资料的精细化管理体系的建设提供更多补充和建议。

  参考文献

  [1]陈娟萍.做好图书管理工作的几点意见[J].新课程学习,20xx(9):168.

  [2]范凌霞.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服务的有效措施探讨[J].新课程,20xx(1):96-97.

  [3]梁伟伟.试论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路径优化[J].科技与创新,20xx(4):186-187.

  [4]邓燕兰.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提升策略[J].学园,20xx(10):73-74.

精细化管理论文 3

  摘要:班级是学校的最基本单位,是学校行政管理的基层组织,班级活动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教学质量。所以,班级管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特别是村小的班级管理,受到环境和条件的制约,我们通过抓教师队伍、抓环境建设、抓制度管理和管理的精细化,达到预期目的。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村小班集体建设

  班集体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好的班集体,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健全的组织系统、严格的规章制度、丰富的共同活动、正确的班级舆论。班集体建设是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而村级小学做为乡镇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办学条件、社会环境、学生数量等的局限性,因此在学校管理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为了提高村小班集体建设整体水平,促进均衡发展,应坚持以人为本为原则,以精细化管理理念为统领,以村小班集体建设为重点,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抓队伍,从培养班主任入手

  班集体的建设,班主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此首先抓住班主任这支班集体建设队伍,认真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及《蛟河市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若干意见》,结合学校实际,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对班主任工作的认识。班主任是班集体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关键角色。为此要注重加强村小班主任业务能力培训和经验交流,以提升班主任整体能力和素质。我们在公安小学召开了村小班级管理现场会,全街60名班主任、9名村小校长、九年制的领导、教育局校外办和党办领导82人参加了活动。公安小学离蛟河市内不到4里,交通方便,校舍陈旧,在这样的条件下,学校能够生存下来,学生不外流,家长特别放心,社会非常满意,靠的是精细化的管理和全体教师的责任心、我们看班级的管理,就能看到这个班主任的责任心。从学生的行为习惯,就可以看出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情况。我们就把全街的班主任全部拉到这进行学习培训,参观班级文化建设和管理、观看主题班队会、听取村小校长和班主任的经验介绍,并现场进行班级管理培训和经验交流。这次活动对我校班级管理和班集体建设起到了推进和促动作用。

  二、抓环境,从文化熏陶开始

  为了促进优秀班集体的形成,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我们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按照教育局“班级文化建设标准”,根据九年制和村小的不同特色,确定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主题,为打造优秀班集体奠定基础。九年制学校在“让农村的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这一发展理念引领下,积极营造书香氛围,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我们编写了中华传统文化系列校本教材,在各班的走廊外墙悬挂中华传统文化内容,让学生课间看得到,午休读得到,时时感受到传统文化就在身边,不必刻意去灌输,每天耳濡目染,便能熟读成诵了。十八垧地小学的校园文化以幸福教育为主题,“向幸福出发”充分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理念是:以幸福教育塑造师生幸福的人生。

  学校的活动都是围绕这一理念进行,班级的文化也是围绕这一理念开展,“做幸福的教师、幸福的做教师”也充分展示了十八垧地小学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决心。正是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蛟河市教育局20xx年义务教育学校达标评估验收工作中排在了全市32所学校的第一位。 山嘴小学的办学理念是:用快乐教育塑造师生快乐的人生。校园内的快乐提示语、快乐教育系列活动、快乐班级评比、快乐少年评比等都为班级的建设和学生健康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抓制度,从精细化管理开始

  1、健全制度,统一管理。陶行知提出,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就必须重视学校规章制度的建立。为了规范管理,真正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项项有考核,我们加大学校的制度管理,对全街学校实行了“三个统一”,即:统一规章制度,统一作息时间,统一考评办法,各校在同一起跑线上,按同一内容,同一标准进行考评。

  2、考核评价,科学管理。每学期,九年制学校都对村小的常规管理进行全面的检查评价,制定方案,组织相关领导,对村小进行考核评价,根据检查结果评选出每年度的先进村小。每学期,对全街的六十个教学班的管理、班级建设、活动开展等进行考核评价,并在考核的基础上评选出优秀班集体。每学期,对全体教师的工作进行量化考核评价,通过师德评价、业务素质、教学工作、控辍、特长生培养、考勤情况、工作量、获得奖励情况和责任事故处罚等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并根据以上考核评价结果评选出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

  四、抓细节,从班级管理做起

  建设一个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纪律严明的良好班集体,首先要从一下几方面抓好班级管理。第一从抓好课堂纪律入手,让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第二让学生形成集体荣誉感。第三要形成良好的班风。第四要抓好学风建设,第五注重班干部的培养。第六开展好实践活动。

  我们着重在课外活动上让学生得到实践锻炼,增强班集体凝聚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特长。十八垧地小学,依据在拉法山脚下的自然地里优势,以拉法山旅游区为内容,编写了校本教材,每年都组织“拉法山小导游”校本实践活动,不但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强化了集体责任感自豪感,促进了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公安小学的“弯弯腰小队”,因为常年坚持活动,保持了校园内外的整洁,保持了班集体的荣誉,净化了校园环境,得到与社会的认可……

  教育家魏书生老师曾经说过:“班级像一座长长的桥,通过它,同学们跨向理想的彼岸;班级像一条弯弯的小船,乘着它,同学们越过江河湖海;班级又像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一起长大,一起成熟。”把每个班级建设成魏书生老师描述的班集体,是我们每所学校每个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精细化管理论文 4

  论文摘要:对电气设备状态检修的优点进行了分析,并且对其总体思路进行了一定的阐述。最终目的是配合精细化管理,做好电气设备状态的检修。

  论文关键词:直流系统;运行检修;故障;精细化管理

  随着新科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气设备性能与质量也不断提高,部分设备在正确的使用年限之内已经达到了可以不进行维修的水平,如果依然使用传统模式下的检修管理,就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契合。因此,将电气设备从定期的检修逐步向着状态检修转变已经成为当今的趋势。

  一、状态检修的优点

  状态检修的定义是:将基础定格在设备的状态评价,然后对分析诊断以及设备状态的结果进行考察,再安排进行状态检修的项目以及时间,从而确定好检修的实施方式。而定期检修,属于一种预防性的检修,其参考依据是时间,而状态检修的参考依据则是状态,从而将固定的检修周期转换成为实际的运行状态。电气设备的状态检修主要优势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考虑到电气设备的机构特点、试验之后的结果以及在正常运行的状态,可以进行详细的分析。然后再考虑是否需要进行检修,并且分析出哪一部分的项目需要检修。也就是状态检修具备较强的针对性,其检修效果就会更加良好。

  其二,如果设备的状态良好,就能够让检修的周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从而在财力、人力以及物力上都能够得到一定的节约。

  其三,大大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以及设备的安全性能,有效避免了在检修时候的盲目乱撞。

  二、设备状态检修的总体思路

  1.设备故障模式的确定以及存在的影响

  对于电气设备的故障类型的划分主要是依据功能性与非功能性两个方面。不难看出,相比非功能性的故障,功能性的故障带来的危害更大,因此在进行电气设备状态检修时,应当着重于设备故障的减少与避免,防止严重的后果发生。所以,对于电气设备的状态检修的实施来说,详细了解与判断设备故障的类型就具有实际的意义。对于变电设备的各种类型而言,针对发生故障的严重程度,可以将故障大致划分为四种:灾难性、致命性、临界性以及轻度性。对于故障的分类,以变压器为例:其一,灾难性指的是变压器完全被损坏;其二,致命性指的是变压器的性能下降或者是受到了严重的损伤,必须立即停止运行,进行检修;其三;临界性指的是变压器仅仅是受到了轻度的损坏或者是性能有轻微的下降;轻度故障指的是对于变压器的正常运行没有任何的影响,但是需要在计划当中规定出检修时间等。

  2.设备维修方式的选择

  电气设备的维修主要分为四种类型:事后、隐患、定期与状态。而状态维修主要是在设备状态维修方式之下,通过对设备潜在的故障的捕捉分析,根据实际的运行情况来制定出详细的维修计划。对于状态检修来说,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于管理设备的数据。而需要维修的设备较为复杂时,就不可能同时存在上述的几类维修方式。考虑到设备在性能等方面的不同,维修方式选择的比例也会有一定的差异,而具体需要使用何种维修方式,就要针对实际情况而定。从目前情况来看,故障树判断、模糊综合评判以及专家评判等几种模型是较为常用的。此外,在辅助判断方面,还可以使用计算机系统。

  对电气设备进行状态检修,主要是需要考虑到如何才能够将其性能准确无误、及时有效地判断出来。原则上来讲,最为有效的方式是进行电气设备的在线监测。但是,从我国目前的技术来看,在线监测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所以还是以预防性试验、带电测试、运行监视和停电检查等手段综合判断变电设备的性能状态,为变电设备的状态检修提供依据。

  3.确定电气设备状态维修的周期

  对于电气设备状态检修工作的检测主要参考的规律是故障浴盆曲线。当潜在的故障被检测出来之后,再确定出进一步的检修工作,确保在故障发生之前就能够将其修复,从而确保设备安全运行,这才是最为关键的状态检修。

  从一般的情况来定,需要有足够长的检测周期,从而有利于潜在事故恶化现象的监测,但是,对于检测的间隔期,需要尽量压缩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确保在故障发生之前就能够将其处理完善,从而恢复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对于电气设备状态维修的周期,需要考虑到经济性与可靠性两个方面。另外,在故障的监测当中,往往不能够过于片面,需要在实际的工作当中采用一定的手段相互配合,将多个影响因素进行中和,从而采用能够将各个因素合理兼顾的一个周期。在其中较为有力的工具是模糊决策的绝对比较法,可以将电气设备状态维修的最佳周期计算出来。

  三、电气设备状态——直流系统接地故障检修的处理

  直流系统的用电负载极为重要,对供电的可靠性要求很高。直流系统的可靠性是保障变电站安全运行的决定性条件之一。

  1.直流接地的危害性

  当直流系统发生一点接地时,如无产生短路电流,可继续运行,但须立即查找接地点并尽快消除接地故障,否则当发生另一点接地时,就有可能引起信号装置、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断路器的误动或拒动等,从而造成直流电源短路,引起熔断器熔断或烧毁继电器,使设备失去操作电源,引发电力系统严重故障乃至事故。因此,直流系统一旦发生一点接地,变电站必须加强在线监测,检修人员须迅速查找并排除接地故障点,杜绝因直流系统接地而引起的系统故障。 2.直流接地的原因

  直流系统整体负载大、线路多,是个长期供电系统,同时还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雾、雨季节等。由于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负载设备容易出现元件损坏、接线端子老化松动、电缆绝缘老化破损等问题,导致绝缘水平下降。同时,接地原因还有以下几方面:二次回路连接、设备元件组装不合理或接线错误,如:交直流混用一根电缆,交直流带电体距离较近等,都容易引起接地;二次回路、设备因年久失修、严重老化出现缺陷等,导致绝缘不合格、绝缘性能下降等;二次回路及设备工作环境较潮湿或密封不良易进水等;人员误碰、有小动物进入、金属物件掉在元件上等;设备技术改造后未使用的直流电缆未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处理或处理不合格等。

  3.直流接地查找的方法

  当发生直流接地时,应先初步分析接地原因,是由于天气还是当天有人在工作,如两者均不是,则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接地范围,对不重要或运行短时停电的支路可采用“瞬时停电法”查找,对重要负载须先分离环路供电回路,使用直流接地检测仪器进行查找,顺序一般为先查易发生接地支路,后查一般支路,先查户外,后查户内;先查不重要支路,后查重要支路;先查新投运设备,后查投运已久的设备,查找工作由两人配合进行。

  4.查找的具体操作

  利用绝缘监控装置,判断正、负极何极接地及接地的程度。[4]利用“瞬时停电法”断开不重要的回路。若负载不允许停电的先采用分离环路供电回路的方式,再使用直流接地检测仪器进行查找,通过仪器确定接地支路后,对该支路上的可停电负载和分支路进行拆除或隔离。如查找出了接地点在某一具体回路后,应对其回路上所有设备、连接线逐步查找,直至查找出接地点。如负载回路查无接地点,则要对直流本体,包括蓄电池组、母线、充电设备及相关元件等进行仔细查找,直到找到接地点为止。

  5.接地查找时的注意事项

  工作中必须两人配合进行,查找时要采取措施防止直流回路另一点接地,造成不必要的事故。在试断开控制回路或重要回路的保护电源时要经调度同意,退出可能误动的保护,断开时间最好控制在3s内。取下熔断器时要先正后负,投入则相反,接地故障是否消失须通过信号、表计、光字牌全面综合确认,试断开电源时,要保证不使直流母线失去电压,查找过程中如出现故障,应立即将停电的直流负载送电,在确定接地点后应立即对其处理、消除。

  四、电气设备检修的精细化管理

  1.做好检修计划,压缩费用

  设备检修的确定没有合理的评判依据,一般依靠设备存在的缺陷进行事后的故障维修,无法达到保障整个检修周期内设备可靠性的要求。需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梳理,防止“欠检修”和“过检修”现象的存在,并且达到节约费用的目的,减少浪费的产生。

  检修管理流程控制需要更有效地进行流程精益,尽可能地压缩浪费产生的几率。可按质量控制、时间控制、成本控制分类别进行,这三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需要找出其中的平衡点,以求最大限度地压缩检修费用。

  2.立足三个基础模型

  在检修控制的精益优化中,建立实施优化设备检修的组织职能模型、设备分级模型、设备项目检修选择模型,立足这三个基础模型,通过状态监测及综合分析,为项目检修制定合理周期提供依据,对重要设备实现根据状态诊断进行检修,对不重要的设备采用故障检修。

  建立优化设备检修信息平台,提高设备检修检修水平,有效降低检修工作中人力、材料消耗,降低检修成本,提高可靠性。同时在优化了设备检修的合理周期后,使得机组检修备品和材料能及时根据设备的状况进行适时滚动更新,有效地降低了设备的库存,减少了检修费用。

  3.实施统一的设备检修管理模式

  设备检修管理基本原则是:大中修、重大事故、突发事故由公司统一指挥安排,日常点检定修实行区域性单独管理。

精细化管理论文 5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交通问题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在城市中建设地铁工程逐渐在我国大城市内得到普遍的关注,不仅缓解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然而,在目前地铁工程成本控制管理中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

  大大增加了地铁工程的建设成本。本文将对精细化管理模式概念及其特征进行分析,然后结合我国地铁工程成本控制管理的现状,探索出地铁工程成本控制中精细化管理措施,以期能够为地铁工程成本控制管理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地铁工程: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

  引言

  在当前快速发展的城市中,地铁工程建设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缓解交通拥堵问题的措施,在很多地铁施工单位的发展过程中,工程成本控制管理质量十分重要。在当前的地铁工程成本控制管理工作中,大多数施工单位并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相关制度,加上管理人员的懈怠,导致地铁工程成本控制管理工作在开展中存在很多方面问题,其工作质量和效率也难以提高,长此以往,对地铁工程建设企业甚至整个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不利影响。精细化管理作为当前企业管理中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具有良好的效果,将其应用在地铁工程成本控制管理 中具有很大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 精细化管理的概述及其重要性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发源于日本的企业管理理念,其主要通过对社会分工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精细化来满足现代社会对企业管理的要求。精细化管理是以常规管理为基础,并将常规管理深入到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从而实现降低管理成本的目的。在现代管理学中,普遍认为管理总共分为三层,第一层是规范化,第二层是精细化,第三层是个性化,其中精细化管理就以规范管理为基础,将管理内容和管理责任具体化、精确化,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在现代企业运行中,精细化管理的特征可以概括为“精、准、细、严”,其中“精”是指管理目标,在管理工作中追求工作质量的最好最精;“准”主要是针对信息和决策,管理人员对于信息和决策要做到准确无误;“细”是指在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要重视细节,在工作过程细化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严”是指管理态度,在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具有一丝不苟的态度,然后对偏差进行严格控制,从而提高精细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效率和质量。精细化管理并不是一种固定的管理模式,而是企业为了适应社会市场的发展进行不断改善和提高的过程,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从管理实践中进行不断的反思总结,然后归纳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方式。在企业运行管理过程中,要遵循“精细化”的管理思路,对企业运行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探究,然后分阶段对其进行改善,在正常运转中每隔一个阶段完善一个体系,从而整个全部的体系,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功能和效果。因此,精细化管理在企业成本控制管理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将精细化管理应用于当前地铁工程成本控制中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 我国地铁工程成本控制的管理现状

  地铁工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工程,其具有施工时间长、施工难度较大、施工质量要求较高、合同要求严格、盈利空间较小等特点,经过长期的发展和进步,为了降低工程施工成本,建设单位逐渐对地铁工程成本控制管理工作重视起来,然而,在我国当前的地铁工程成本控制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很多方面的问题,其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 管理人员成本控制意识薄弱

  地铁工程成本控制是近几年新兴的一个部门,大多数从业人员并不是专业的管理人员,很多工作人员自身缺乏一定的管理经验以及相关的知识技能,成本控制意识薄弱,导致在地铁工程成本控制管理工作中对自身的职责、工作内容等方面不够明确,为管理工作的开展增加了难度。另一方面,一些具有其他企业管理经验和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由于对地铁工程缺乏了解,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管理体系,使其在管理工作中难免会出现质量问题,对地铁工程成本控制管理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

  2.2 缺乏完善的成本控制管理模式

  由于地铁工程成本管理属于新兴的一个工作内容,其工作模式尚处于初始阶段,很多管理人员对地铁工程企业的运行方式以及地铁工程中产生成本的项目了解的不够全面,使地铁工程成本控制管理工作目前并未形成完整的工作模式和工作体系,使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缺乏一定的目的性,无法达到开展成本控制管理工作的目的,从而大大降低了其工作效率,因此,在当前的地铁工程成本控制管理工作中,没有将目标成本分解,无法使权、利、责落实到位,导致成本资料与财务账单、施工合同、工程项目等内容有所不同。

  2.3 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

  在地铁工程建设过程中,成本控制管理仍然粗枝大叶,流于形式,对地铁工程的成本预算、控制、计划、核算、分析等工作流程并没有严格进行执行,很多管理人员对地铁工程的成本预算、计划成本以及实际成本了解的不够全面,使成本控制管理工作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造成这种现象,归根究底,主要是有相关管理制度尚待完善,对管理人员缺乏一定的约束力度,才会导致管理人员在具体工作中无法将成本控制管理的工作目标落实下来,从而严重影响了地铁工程成本控制管理工作的开展。

  2.4 管理层对成本控制工作重视度不够

  在很多地铁工程建设单位中,存在着“重建轻管”的思想,管理层大多比较重视工程建设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在工程成本控制上只是进行表面管理,对工程成本进行简单的规划,而在具体分工方面不够明确,很难对工程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另一方面,很多领导对降低成本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进行成本决策中,其随意性较强,很多建设单位一味追求地铁工程的优质,忽略了成本,从而使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对成本执行不到位,损失浪费现象较为普遍,大大提高了地铁工程的建设成本。

  3 地铁工程成本控制中的精细化管理措施

  对于以上对精细化管理和当前地铁工程成本控制管理现状的分析,在地铁工程成本控制中实施精细化管理可以从工程施工细节上着手。

  3.1 施工设计阶段的精细化管理措施

  施工设计作为地铁工程建设前的准备阶段,其施工方案对成本控制具有很大的影响。首先,在施工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地铁工程项目的实施方案,以落实项目责任目标为前提,对施工定额进行科学规划,然后做出准确性较强的施工预算,最后再制定施工预算成本方案。在后续施工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根据对工程成本的预测,在施工单位进行项目建设和经营决策编制成本计划时,提供有效的参考数据。而且,相关领导要对成本控制重视起来,加强管理人员的成本控制和精细化管理意识,提高谋划成本,创建完善的成本控制管理体系,从而有效避免浪费现象,节省资源,降低成本,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此外,在成本控制管理人员的筛选上,除了要求其具有丰富的工程成本管理经验,还要具有高度的职业素养和责任心,严格按照精细化管理进行执行,使精细化管理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3.2 施工过程中的精细化管理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消耗的成本主要有工程材料、施工技术、施工设备、工期等方面,为了有效控制地铁工程的建设成本,对施工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在工程材料中,可以采用先进的施工材料,优化施工效果,先进的市公司几乎是能够降低材料的消耗,而且对于一些节余的材料,对其进行可重复利用,对于使用量较大的材料,尽量避免更换和维修,降低施工过程在因材料浪费而带来的成本消耗。地铁工程作为一个规模较大的复杂工程,其劳务分包管理对人力资源成本具有很大的影响,首先建设的单位要选择技术水平较高、具有职业素养的高质量劳务团队,然后在对其进行加强管理,明确在施工过程中产生浪费、返工等现象惩罚机制。在施工设备方面,在施工过程孔严格控制机械燃油和电量耗损,对施工设备的型号和数量进行合理配置,加强施工现场的监督,严禁认为浪费行为。在工期方面,工期滞后是提高工程成本的主要问题,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控制工程的进步,避免工期滞后带来的赔偿损失。在安全管理方面,加强对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对工期以及施工质量带来损失,一定要严格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督,一旦发现安全隐患进行及时处理。最后,在工程变更时,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变更计划,通过变更实现工程利润的最大化。

  3.3 竣工阶段的精细化管理措施

  竣工阶段作为地铁工程的收尾,竣工工作的效率必须要引起广泛的重视。首先,工程在收尾阶段,要全面清理现场施工设备和剩余的施工材料,对相关施工人员进行及时清退,及时将未付的款项进行结算,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费用开支。其次,完善工程成本资料,并进行提交归档。在此过程中,要对比实际成本的预算成本的差距,并明确实际成本的开支明细,总结经验,以便以后成本控制工作的高效开展。最后,对工程后续保修重视起来,制定有效的保修计划,明确保修费用预算,作为以后保修费用开支的参考依据。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地铁工程建设中,应用精细化管理对其成本控制具有显著的效果,在精细化管理模式应用过程中,需要建设单位、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等多方面的配合,细化工程成本控制的工作流程,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才能加强地铁工程成本控制的效果,实现地铁工程项目利润的最大化,从而促进地铁建设的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转林,霍艳华,丁山茗.地铁工程成本控制制度复杂适应性分析及管理范式[J].项目管理技术,

  [2]安全.浅谈市政地铁项目成本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xx

  [3]谢卿.基于盾构法的城市地铁项目成本管理[J].华东科技:学术版,20xx

  [4]程玉娟.地铁工程施工阶段工程成本控制[J].中国标准化,20xx

  [5]刘应兵.地铁项目成本管理特点、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xx

  [6]杨洪.精细化管理在地铁工程成本控制中的实施[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xx

  [7]柴璐莎.地铁工程施工中的成本管理与控制[J].工程经济,20xx

  [8]姜毅.地铁工程项目施工过程成本控制与管理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xx

精细化管理论文 6

  一、电力营销配网线损的具体内容

  在电力营销配网线损管理过程中主要有两个内容:一是电阻损耗。所谓的电阻损害具体指的就是在电能传输过程中电动机的变压器以及绕组等导体由于自身存在一定的电阻,所以会耗费一定的电能;二是由于变压器导致的电磁损耗,变压器在运行过程中必须要依靠磁场,才能完成降压和升压。为了维持磁场必须要做功,从而产生热能,也会耗费电能和电流。另外电磁转换造成的涡流现象也会耗费一定电能。这两种损耗就是构成配网线损的主要部分,所以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必须从这两部分入手。

  二、目前电力营销信息化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存在问题

  (一)在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的基础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记录和维护新架设的线路;二是更新和维护新增加的客户信息和台区信息;三是调整电负荷。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存在客户信息更新不及时,配网变化信息更新错位或滞后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电力营销的正常运行。

  (二)存在异常情况时不能立即发现和处理。

  通常在电力营销电网管理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异常情况:一是不能准确记录和发现电量存在问题。一般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错误的连接电表,或者不合理配置电表。也有可能是由于工作人员错查造成的。二是一些客户会出现偷电窃电问题,如果管理部门不能及时发现,就会造成电力企业的损失。

  (三)处理问题不及时不到位。

  在电网线损管理过程中由于对线损的原因不能正确分析所以会出现处理不及时现象,特别是在一些台区已经出现连续几个月都偏高问题,但是由于未查出原因所以不能及时解决。此外当台区出现线损异常时,一些部门没有及时发现,或者发现后未采取措施解决也是问题所在。

  三、造成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一)工作人员责任感差

  目前在电力管理过程中由于一些工作人员没有树立应有的责任感,认为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与自身无关,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不能承担相应责任,及时解决问题。对于电线损坏、电量耗费、电费损失等损害电力企业利益的事与自身利益区分开。另外,在工作过程中一些工作人员存在偷懒现象,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经常出现失误现象。

  (二)管理存在疏漏

  (1)尚未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目前各电力企业并没有针对配网线损问题设置独立的管理部门,也没有专人来负责管理,尚未建立完善的管理标准和考核管理制度,使得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受到阻碍。

  (2)管理措施不当。供电企业在处理线损问题时不会主动探究问题原因和解决方式,而是通过调整电量的价格来解决。对于电表存在问题、工作人员疏漏等现象不能采取适当的方式解决,从而不能从根本上杜绝这一现象,大大降低了管理水平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三)缺乏基本监督

  对于配网线损管理缺乏基本监督,使得存在的问题不能被及时解决。如果哪一个电力企业的配网线损问题多,那么一定是相关的防范措施比较差,监督力度弱,导致了线损问题的持续出现。

  四、解决电力营销信息化的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问题的方式

  (一)构建营销业务管理系统。

  在管理配网线损问题时,要将其与营销业务管理系统绑定,深度控制配网线损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具体工作。这样才能保证营销业务信息的及时性和完整性,也为管理配网线损问题奠定一定基础。在管理过程中要构建统一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及时更新相关信息,确保各类信息的准确性。这样才能从基础上解决配网线损问题,提高配网管理的水平。

  (二)构建电能信息采集系统。

  通过构建电能信息采集系统可以实时监控各台区的用电状况,在管理过程中要确保相关的电量数据能够准确控制在三个阶段,分别为高峰、平台和谷底。这样才能够确保电压达到相关标准、三项保持平衡、线损出现间断采集等。这样才能够有效杜绝漏电和偷电问题的发生,还可以防止其他异常现象。还可以根据客户要求,提供他们的电能计算形式和电量采集时间。台区内用电出现异常时可以迅速找到发生问题的用户,还可以确定到底是抄表出错,还是电表计量出错,还是用户窃电的问题。这样就可以避免电表接线错误,电表配置错误或者电表不工作,查表人员错查、漏查电量等错误,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

  (三)使用营销稽查监控系统。

  在电力管理过程中营销稽查监控系统发挥着重要作用。保障营销稽查监控系统可以对全部的线损情况进行分析及处理,还能确定线损的指标。在对于经营成果的监督管理中,要使得线损和售电量能够同步管理,同时进行,还要对系统的抄表、查表、线损、变更等情况进行全程监督控制,保证用电数据的正确性。营销稽查对线损指标的监督控制管理就是对配网线损管理的第二道关卡,能够从根源上解决配网线损异常的发现和处理不及时的相关问题,使得电力营销信息化的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工作更加顺利地进行。近几年电力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为了促进电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电力工作人员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及时发现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且采取适当的措施解决,提高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解决电力营销信息化过程中配网线损精细化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水平,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精细化管理论文 7

  神经内科患者在临床实践中相对于其他科室患者的病情,具有发病时间快、年龄较大以及病情较为严重等特点。针对神经内科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探讨,以此有效的提升神经内科的护理效果。这对于临床护理工作和工作认真要求更加深入。为此,本文以我院接治的120例神经内科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探索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现将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xx年11月~20xx年11月间接治的120例神经内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在45~75岁,平均年龄为(63±3.2)岁;对照组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在43~72岁,平均年龄为(61±3.5)岁;120例患者均经临床MRI或CT扫描确诊,且伴随有不同程度的病症,其中23例患者为脑梗死、27例患者伴随有头晕,晕厥患者为35例,脑出血患者为15例,眩晕综合征患者2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60例,在年龄、性别、病症等神经内科基础资料方面,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通过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主要是科学服药指导、心理疏导这些流程。同对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上再加精细化护理。具体设计人员、护理工作、风险管理等方面。精细化管理首先针对护理人员的个人素质、护理技能、资质等进行管理,根据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将其分为基础护士、责任护士、责任护士长以及责任护理组长四个级别。不同级别的护理人员分工不同,其中基础护理人员负责患者的临床基础护理工作,责任护士需要能够认真和科学的执行医生的治疗方案,配合医生开展治疗,数量操作各种医学仪器和知悉护理操作技能,并对患者的病情、心理状况等进行密切的观察记录。责任护理组长则需要对患者的心理状况、生理情况等予以评估,同时督导护士人员开展护理工作。护士长需要综合协调各护理人员工作分配,是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推动者。护理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则是建立在科学护理、人性化护理的基础上,在尽可能保障患者休息等基础上,开展生命体征的监测,如血压、呼吸等,同时将不同护理操作细节进行标准化管理,制定时间表和责任护理人员,予以执行,在护理进程中给予患者健康宣教工作、科学饮食指导,最大程度的降低患者的心理压力,赢取患者治疗的积极性和依从性,从而提高患者康复水平。与此同时,需要关注神经内科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如跌倒、自杀、坠床等,尽可能的避免护理风险的出现,同时通过风险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识别、评估予以预防能力和意识。

  1.3疗效评价标准

  采取自制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精细化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详细询问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的素质、操作技能、服务态度、护理工作效果等予以评价,同时记录患者临床并发症和意外事件发生情况,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学标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恢复情况进行数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使用(x±s)表示,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护理的效果观察,观察组服务态度满意度为88.3%、操作技术服务满意度为91.7%,总体满意度达到93.3%;相比于对照组68.3%的服务态度满意度、76.7%的操作技术满意度以及75%的总体满意度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详见下表1.并且,观察组无一例发生并发症或意外事件,明显优于对照组8.3%的并发症发病率和6.7%的意外事件发生率而言(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通过我院的临床观察发现,神经内科患者有其自身的病理特征,具有非常突出的特点,这就需要临床护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能够针对神经内科患者提供有针对性风险护理,针对护理工作及人员进行详尽的护理,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或者患者与家属的广泛满意,在实践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昭君,岳仕鸿,钱涵,等.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xx(9):54-56.

  [2]吴惠玲,唐娅.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xx(6):251-252.

  [3]刘昭君,岳仕鸿,钱涵.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xx,30(9):54-56.

  [4]徐春丽.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xx(18):190-191.

精细化管理论文 8

  [摘要]水利工程建设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现阶段我国逐渐加强对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视力度,积极进行管理创新,以满足当前的需求。基于此,本文从当前的水利工程现代化与精细化概念入手,深入进行分析,结合当前我国水利工程管理实际情况,明确其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性,并提出有效的管理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精细化建设

  引言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我国经济水平快速提升,促使水利工程逐渐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加强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并合理处理水害,迎合时代发展。但现阶段我国发展过程中,传统的水利工程自身的建设管理逐渐呈现出落后状态,需要工作人员根据当前的社会变化积极进行合理的优化与升级,以此来促使当前的水利工程现代化发展。

  1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概念

  1.1管理现代化

  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是当前我国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理念,其主要的目的是满足当前我国水利管理工作的需求而创新出现的,灵活利用当前的新工程管理技术,从整体上提升当前的水利工程运行效率,满足当前的需求。管理现代化包含的内容较多,如,管理方式、管理思想、现代化硬件等,灵活应用当前的现代化管理理念,可以从根本上提升管理水平,实现对水利工程的现代化管理,提升管理效率。

  1.2精细化建设

  实际上,精细化管理理念最早应用在我国的工业领域中,随着不断发展,逐渐将其应用在其他行业领域中,扩大其应用范围,满足时代的要求。灵活应用精细化管理,可以有效的促使当前的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得到提升,以原有的常规管理模式为基础,利用当前有效的措施促使管理工作逐渐深入化,实现工作的有效落实,并降低当前的管理成本,降低资源的损失,提升管理效率[1]。

  2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与精细化建设的重要性

  为促使当前的水利工程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自身的现代化管理地位,必须灵活采用当前的现代化管理方式与理念,进而实现水利现代化,迎合时代发展。水利现代化是指,在当前得水利领域积极进行现代化创新,并灵活应用当前世界上最新的科技成果与技术,并融入全新的管理理念与网络信息系统,通过当前先进的现代装备与设施加强对水资源与环境进行保护,优化配置,从根本上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满足当前需求,实现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水利工程的管理直接影响当前我国的水利事业发展,并为其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对于当前的管理措施来说,其自身直接影响当前的工程作用。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可以有效的促使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步伐加快,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优化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促使机制化发展,高效与规范化。

  3水利工程现代管理与精细化建设的优化策略

  3.1加强工程现代化管理措施

  对于当前的现代化管理来说,受其自身的性质影响,应积极对当前的水利工程进行创新,在不断的优化发展过程中,促使当前的管理工作要求提高,以此来提升其管理效率,具体来说,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首先,明确当前的管理目标与管理目的,利用有效的管理促使当前的工程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作用,通过现有的工作新要求,积极对水利工程管理进行创新,紧跟时代的步伐,优化管理方式,完善现有的管理手段,为现代水利事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立足于实际情况,从根本上实现目标管理。其次,合理深化落实管理目标,在当前的背景下,保证落实情况良好,利用行政管理部门自身的监督权力,严格进行督促,促使各部门积极进行合理的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与知识水平,切实落实目标管理,例如,可以通过当前的统筹规划、组织领导以及奖惩考核等方式,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并在发展过程中积极进行合理的创新,扩宽征询的范围,并考虑当前技术自身的经济性,灵活应用成熟稳定的技术,实现现代化管理[2]。最后,有效应用现代化管理方式,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创新传统的模式理念,例如,当前的信息技术逐渐普及,促使通信模式发生明显的变化,因此,水利工程可以积极进行现代通信模式创新,通过信息化建设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例如,利用当前的信息设备实现水利工程的水利数据快速传输,进而满足当前的需求。同时,在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应以实际的环境为基础,进行合理的优化,如,以环境特点为基础建立信息采集系统,加强对当前的降水、水流量等相关的数据进行自动收集,提升数据收集效率。同时,实现合理的监控,利用当前的信息技术进行实时监控测量,在降低工作人员自身的工作压力基础上,发展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

  3.2积极进行水利工程精细化建设

  现阶段,应积极对当前的水利工程进行精细化建设,完善其现阶段存在的不足之处,优化整个流程,在发展过程中,积极促使当前的工程发挥出自身的作用,满足当前的需求,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首先,积极进行高素质队伍建设,提升整体工作人员自身的水平,建设现代化水利工程核心,并引进高素质人才,为工程管理的创新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可以有效的提升日常工作水平与效率高质量,满足当前的需求。例如,定期举办水利工程培训,对工作人员自身的素养水平与基础能力进行提升,并加强对其进行思想观念引导,促使其明确管理的重要性,规范自身的行为,保证水利工程管理机构建设标准化。其次,积极深化体制改革,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促使当前的水利工程创新发展,并积极进行合理的工作考察,加强对当前的部门进行考核,严格落实责任制,科学进行调度,以此来保证水利方程安全运行。

  4结论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积极进行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并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满足当前的需求。因此,在进行工程现代化管理与精细化建设过程中,应遵循当前的科学原则,有效进行吸收与采纳,加快推动其进行深入化发展,从整体上提升当前的水利工程服务质量,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

  [1]韩玺吾.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探讨术[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xx,39(11):21-24.

  [2]翟志娟,张洪英.浅谈新时期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J].水利规划设计,20xx,20(01):75-78.

精细化管理论文 9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日常用电需求的加大,我国电力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市场经济环境背景下,电力营销已经成为电力企业发展和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企业相关负责人要结合电力市场的发展形势和人们的用电情况,建立完善的用电营销体系,将精细化管理模式应用于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中,以提升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电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电力营销;精细化管理;应用探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支柱型产业,传统的营销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电力企业的发展需求。电力企业相关负责人要改变陈旧的管理理念,将精细化管理应用到电力营销管理中,结合电力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一、精细化管理的相关内涵

  精细化管理既是一种管理理念,又是一种管理技术。精细化管理即通过对电力企业日常管理工作进行细化,采用标准化、信息化、数据化和程序化的管理模式,确保电力企业管理过程中的科学和高效。精细化管理要求电力企业管理人员在电力营销管理过程中要具有针对性,认识到电力企业营销管理过程中的重点。同时,对电力营销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标准进行有针对性的量化考核、监督和执行。精细化管理实现了管理理念与考核制度的同步结合,能够确保电力企业营销管理中各部门工作落实到位,从而形成完善良好的企业营销管理体系。精细化管理在电力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主要是电力企业负责人采用专业化的管理方式对企业的产品、服务和后台运行进行调整。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是以消费者的需求对重点,实现电力营销的高收益、高效率和强有力的市场竞争优势[1]。

  二、精细化管理在电力营销管理中的作用

  将精细化管理应用到电力营销管理中,具有深远的意义。近年来,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改革,带动了电力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化,电力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电力资源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能够符合当今市场经济发展形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采用精细化管理,能够将电力营销管理的目标更加具体化,将日常管理过程中的责任落实到个人,促进电力营销格局的不断优化。电力企业负责人要重视电力生产和电力营销过程中涉及到的各个环节,加强对电力营销管理过程的控制,确保管理过程的科学合理,从而提高电力企业市场竞争力,实现其快速可持续发展[2]。

  三、电力营销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应用

  1.建立严细的管理标准体系

  严细的管理标准体系是电力营销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前提和保障。电力企业负责人要结合工作岗位和员工职责,制定明确的管理标准和考核制度,为精细化管理提供依据。管理人员根据员工的工作完成情况,对其进行考核,从而实现精细化管理的战略目标。将精细化绩效管理应用到营销业绩的管理中,对其进行量化,以此作为对员工进行考核的有效指标。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业务能力,从根本上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促进电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2.树立电力企业良好形象

  电力营销管理中的精细化管理,需要树立良好的电力企业形象。电力资源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加,电力企业要实现日常服务的真诚、优质和快捷,才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并与用户保持良好的供求关系。电力企业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提高供电质量和供电能力。产品是市场营销的根本,提升供电质量和供电能力,能够实现电力企业日常服务的优质,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其次,建立和谐优质的营销服务体系。电力企业要与用户之间建立和谐的供求关系,提升用户的满意度,以提高市场竞争优势。最后,电力企业要树立良好的营销服务形象。电力企业工作人员要改变传统的服务状态,提升服务质量,从而促进电力企业整体营销管理模式的优化[3]。

  3.有效利用电力价格优势

  电力企业要结合人们的日常用电需求,对电力资源的价格体系进行优化。比如,电力企业可以采取弹性价格模式,对人们的日常用电进行优化。首先,电力企业要摆脱传统僵化的服务模式,采用阶梯电价的方式,实行差别服务,以引导用户合理用电,实现电力市场的良性运转。其次,电力企业要结合用户的不同用电情况对市场进行细分,采取差异化电价方式,对用户的日常用电情况进行改善。第三,重视电力市场的开拓,增加对电能的使用率。电力资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电力企业也要加强与政府和沟通和合作,借助政府的职能,对电力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实现电力市场格局的优化。

  4.提高电力营销服务

  售后管理是电力营销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精细化管理应用到电力企业营销管理中,要重视电力企业的售后服务。电力企业要通过媒体宣传和社会舆论等多种途径,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同时,结合电力营销的实际情况,将网络化和信息化应用到电力企业营销管理中,实现电力企业营销的智能化,满足当今社会环境背景下的电力企业发展需求,实现精细化管理的电力营销管理目标,构建良好的电力营销市场环境。

  四、结语

  精细化管理是电力营销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电力企业营销管理过程中应用精细化管理,能够改变传统的电力营销管理模式,实现电力企业日常管理的科学和规范,促进电力企业整体服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优质的用电环境,实现电力企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映红.电力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精细化管理策略探讨[J].机电信息,20xx,(9):157-158.

  [2]王平.有关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精细化管理的分析[J].科技与企业,20xx,(3):64.

  [3]孙艳勇.对电力营销业扩流程精细化管理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xx,(6):174.

精细化管理论文 10

  精细化管理,又称精细管理、精益管理、零缺陷管理,是源于20世纪50年代日本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

  认为管理是由细节构成的,讲究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求最优,强调一个持续改进、不断完善的过程。精细化管理的前提是基础管理,它的实质是通过细化工作目标、工作标准、工作任务、工作流程,使每一项工作内容都转化成看得见、摸得着、说得准的具体任务,以实现任务到人,责任到位,严格考核,按绩效取酬。在高校图书馆工作和服务中实施精细化管理,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为广大师生服务。

  1.精细化管理是实现图书馆科学管理的必由之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富有创造能力的劳动者和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为顺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高校不仅在教学层面上深入改革,同时不断探索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益,促进人才培养目标更好的实现。实施精细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和强化图书馆的职能作用,满足广大用户、读者日益增长的文献信息需求,是实现图书馆科学管理的必由之路,是图书馆适应高校改革发展的选择和要求。

  2.精细化管理是提高服务质量,提高读者满意度的关键

  读者服务工作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随着图书馆服务设施的现代化、服务资源的多元化,图书馆服务能力发生了质的飞跃。但是,与此同时,随着通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日趋多元化,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关注的焦点越来越集中在图书馆服务过程的细节。实行精细化管理,使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工作服务过程精确、量化和规范化,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质量问题,提高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度。

精细化管理论文 11

  摘要:

  预算管理在烟草行业已实施多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预算定额体系的构建,是烟草企业实施“基础管理上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由“制度化、粗放化”向“标准化、精细化”转变的根本措施。本文以泉州市烟草公司为例,通过对预算定额体系的概念阐述,分析企业原有预算定额体系存在的问题,探讨烟草商业企业如何紧密结合卷烟营销、专卖管理、物流配送等业务环节,建立覆盖费用开支、物耗能耗、资产配置、人力成本等方面的定额标准体系。

  关键词:烟草商业企业;预算定额;体系建设

  面对国内日益严峻的控烟形势,以及行业卷烟销量增速回落、需求拐点逼近的现状,国家烟草专卖局对行业的预算及成本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细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预算定额体系,将较大程度地提高烟草商业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水平,较好地实现企业各项成本的管理、控制和评价,为完善企业费用管理流程、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打下良好基础。

  一、预算定额体系的内涵与作用。

  “预算定额标准”是企业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落实内部组织或岗位经济责任,由行业或企业统一规定,涉及行业、企业重要业务和管理事项的各类量、价、金额和比率标准。

  “预算定额标准”具有业务经常性、标准可测性、金额比重高的业务特点。科学合理的预算定额标准体系是精益管理的基础,是确保预算数据科学、可行的前提,也是保证预算执行合法合规的必要条件。其有利于预算的过程控制,能约束预算编制和执行主体按照预算项目定额标准编制预算和按预算定额标准花钱办事。有利于预算管理部门对预算项目进行合理性审核、分析与评价,实现预算编制有标准、审批有依据、考核有奖惩、管理有促进。

  有利于资金的合理利用,定额标准既是编制部门预算、审核预算计划的主要依据,也是考核资金使用效果的重要标准。科学合理的定额标准是在综合考虑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地方政府相关规定,结合企业运营和管理状况,通过对业务性质、工作量、人员、资产等数据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的,有利于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刀刃上,确保资金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提高预算透明度,科学合理的定额标准体系的确立是一个全员参与的工程,是一个科学化、系统化、标准化、公开化的过程。有利于企业实现对部门预算的标准化管理,促进管理行为规范化,增加预算的公信力和透明度;促进预算执行主体对预算执行差异进行自我分析和修正,从而真正提高企业的预算管理水平。

  二、烟草商业企业原有定额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定额编制较为粗放。

  从泉州市烟草公司原有的预算定额体系来看,定额指标设置存在覆盖面较窄、划分较粗的情况。预算定额项目未能涵盖企业的所有经济内容,如卷烟零售终端的定额,未就其具体的设施、设备类型设置详细标准;物流仓储、配送各环节的费用标准未进一步分类细化,导致在实际执行中难以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

  (二)预算定额标准不科学。

  在一定程度上,预算定额的编制依据较为简单,很多仍采用历史数据平均或经验估计。在费用管理初期,历史数据的加权平均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随着精益管理的深入,采用平均值的方式已无法适应管理需求。预算定额的实践结果也证明了简单加权平均并非制定定额标准的科学方法。

  (三)预算定额执行及考核缺乏监督。

  从既往的预算执行情况来看,预算工作“重编制、轻执行”的情况仍然存在。其主要原因是预算执行的考核力度不够大,一般为年度性考核,且考核主要针对各基层财务部门,考核总体力度不大,导致各预算主体及相关责任人的思想仍停留在“预算管理是财务部门的事”的老思想上,对预算定额的执行重视程度不够。

  三、烟草商业企业预算定额体系的构建。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明确了预算定额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针对以上情况,泉州市烟草公司也在预算定额体系构建上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探索。

  (一)建立动态高效的预算定额编制体系。

  考虑到预算定额编制的合理性要求,烟草商业企业需要从自身的经营状况出发,充分了解各业务之间的差异性,制定层次分明、执行简便的定额标准。因此,泉州市公司将各业务的归口管理部门纳入到预算定额编制体系中来。各业务归口管理部门通过对上级标准的分析、对既往历史数据的对比分析、对实际市场环境的调研和财务部门的费用管理要求,从多个角度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定额标准。在此基础上,市公司要求各归口管理部门做好标准的制定和维护工作,根据企业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修订相关定额指标及标准。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定额标准体系。

  1、对预算定额体系进行业务分类。

  首先是根据管理需要,对烟草企业涉及预算定额标准的业务类型进行分类。主要分为“卷烟营销”、“专卖管理”、“物流生产”、“人力成本”、“通用费用”、“资产配置”六大类。分别制定了 “卷烟零售终端预算定额指标表”、“专卖管理预算定额指标表”、“物流企业预算定额指标表”、“人力成本定额指标表”、“通用费用定额指标表”、“资产配置定额指标表”共六类定额指标表。

  2、对各类定额指标表的内容进行明确。

  对于以上六类《预算定额指标表》,分别从“指标名称”、“标准层级”、“控制强度”、“计量单位”、“标准值”、“归口管理部门”、“对应预算项目”七个方面对各类定额指标表的内容进行明确。

  3、建立三级预算指标定额体系。

  对定额指标表中的每项“指标名称”,全面细化为三级预算指标。如“卷烟零售终端预算定额指标表”中的“指标名称”,一级定额指标为“终端形象”、“终端信息化”、“消费环境”、“客户培训”四类。二级定额指标进一步细分为“陈列设施”、“宣传设施设备”、“宣传工具、“形象设施”、“PC—POS扫码枪”、“终端消费体验区”、“资料费”、“授課费”、“场地费”、“餐饮费”十类。三级定额指标则明确到具体的产品内容,如“陈列设施”下属的“标准化立柜”、“个性化立柜”、“背柜”、“转角柜”“活动展示柜”、“固定展示柜”、“吊柜”、“烟架”等。并对每一项三级预算指标制定具体的预算定额标准。

  根据以上分类,泉州市烟草公司建立了涵盖以上六大类、七方面、214项预算指标的预算定额标准指标体系。该定额体系不仅是预算编制的依据,也是业务管理的标准,使业务部门经办人和财务审核人员能做到实施便捷、管理高效。

  (三)将预算定额体系用于监督与评价。

  由于制定了较为具体的预算定额体系,使预算管理的监督与评价工作能够更加有利地开展。各预算主体能够利用预算标准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实施监控,以便随时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行为或调整预算,通过将预算定额标准运用到季度考核与年度考核中,以对相关预算主体和相关责任人进行绩效扣罚的方式,使预算定额的实施能够切实落地。同时,预算定额体系的实施还将进一步完善泉州市烟草公司的对标管理工作,使企业能够以行业内或行业外的一流企业作为标杆,促进基础管理的优化和定额标准体系的建设。

  四、结论。

  烟草商业企业预算定额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企业上下联动的参与,以及各业务环节与业务流程的紧密结合,其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作用利益凸显。烟草商业企业需进一步认识到预算定额管理的重要性,在如何提高预算定额管理的规范化、流程化与信息化等方面进行进一步探索与分析,逐步完善烟草商业企业预算定额体系。

  参考文献:

  [1]张邦栋,烟草商业预算定额标准体系建设的思考[J]。新财经,20xx(02)。

  [2]葛金平,浅论烟草商业企业定额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J]。中国总会计师,20xx(02)。

  [3]张志,浅谈烟草基层商业企业预算定额体系的构建[J]。现代经济信息,20xx(02)。

精细化管理论文 12

  摘要:电力公司的财务部门是企业的核心部门,是资金的获得和使用的管理部门,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贯穿了电力公司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传统意义上的财务工作,主要是平时报销、月末报表,在新时代的财务工作上,早已有了新的注解,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报销和结账,而是更着重于在财务上的精细化管理,本文就电力公司的应用问题进行研究,为电力企业的精细化财务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精细化管理;应用研究

  在以往的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中,电力公司内部控制是其薄弱环节,为杜绝各种财务漏洞,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公司内部的审批制度与报销流程,使公司的收支业务有序的进行,需要进一步加强财务核算和财务监督,打造精细化的财务管理,使财务工作更加真实、可靠。

  一、精细化管理的概念

  精细化管理是通过组织规则的细化、实用化,把精细化管理的基本方法与原则应用到岗位工作中,确保企业各项工作精确、协调、持续高效运行,以获取组织工作成效不断改善。其本质意义就在于它是一种对战略和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实的过程,是让企业的战略规划能有效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企业整体执行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电力公司财务管理现状

  1.强调预算管理,忽视预算机构的完善

  对于电力企业来说,由于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的应用,部分电力公司不能适应现化的要求,在财务预算的编制和调整工作上,由财会部门或预算小组完成,缺乏相关专业的预算机构,并且没有真正做到全员参与预算管理,致使财务预算管理缺乏权威性和前瞻性,难以发挥财务预算的作用。同时对于预算机构的设立不能有效的完善,为预算的执行和预算的效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2.只重视静态管理,忽视动态管理在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上,很多企业并没有用发展的、动态的财管观念看问题,导致在财务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不能有效的应对财务管理的新问题,对于动态的财务信息不能有效的把握,只重视静态的财务成果,给电力公司的财务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在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由于电力公司面临的市场瞬息万变,不可以在静态中把握财务信息,要在动态中寻找一种平衡才是新形势下财务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发展方向。

  3.只重视资金运用管理,忽视资金成本管理

  在电力企业中,由于收支都可以牵涉到现金的流入和流出,因此对于电力企业的现金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在现金管理中,不仅应该重视现金的运用管理,更要注意现金的成本管理,通过对电力企业的现金收支情况进行现金成本核算,在现金成本比较高的地方,一定要分析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针对这一情况,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目标,促进现金的精细化管理方向。

  4.只重视内部因素分析,忽视对外部环境的研究

  根据电力公司的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很多电力公司精细化管理的重点放在公司内部,这是很不全面的管理方向,针对电力公司改革的市场化发展方向,应当更多的把电力公司的精细化管理目标放在外部环境上,因为外部环境对电力公司的影响越来越大,需要电力公司越来越重视这部分产生的影响。

  三、电力公司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措施

  电力公司的财务管理的精细化,可以有效的控制企业的运营成本,控制费用的增加,从而增加电力企业的收入,在保持相应成本不变的基础上,增加了电力企业的价值。

  1.明确精细化财务管理的目标

  电力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可以有效的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由于电力企业所处的阶段和面临的问题不同,所产生的精细化管理目标也将有所不同,所以电力企业要进行精细化管理,必须首先明确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大多数电力企业的目标是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成本,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充分保持电力企业的增值,但这并不是唯一的目标,应当根据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财务管理精细化目标,在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精细化财务管理是电力企业最重要的特征,一方面,可以有效的确保电力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从而更有利于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的精细化方向,并针对电力公司客观真实状况做出详尽的财务情况分析报告。另一方面,可以在更高的层次统筹管理,发挥财务管理的潜在力量,积极促进经济效益。

  2.全员参与真正做到财务管理的“精细化”

  在每一个公司内,财务管理的工作都涉及到公司的每一个方面,并且这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对企业的影响很远,所以要真正做好电力公司的财务管理的精细化,必须要求全体部门、各个员工都要参与,各个相关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将财务管理的精细化与电力公司的每一项业务相结合,从财务管理的精细化目标出发,处理电力公司的每一项事件,做到各部门、各个员工,都要无形中融入到这个财务精细化管理体系中,并根据相关的精细化目标制定相应的实施完善机制和监督执行机制,保证财务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得到有效落实。

  3.优化精细化财务管理方法

  精细化管理的方式是将电力公司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到细致、极致,对各种收入的来源、费用的去向,都明确无误的列示,例如,对于每期的收入和支出进行监督反馈,并与之前各期间的收入建立相应的对比机制,如果出现异常状况,可以及时对这些财务管理的异常状况进行因素分析,合理安排财务管理方法,就是将资金、成本、收入等电力公司效益的决定因素进行合理的精细化管理。

  4.提高精细化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由于精细化管理是根据电力企业的目标要求而进行的有效管理,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对电力企业的精细化管理需要更多的人才支撑,能不能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精细化,对于电力企业的精细化发展来说至关重要。首先,要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其次要着力提高员工的财务管理精细化意识,通过培训或讲座的方式,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最后,要提高全体人员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为顺利实现财务管理的精细化做好人才准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公司要实现自身财务管理的精细化,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外部市场竞争情况制定相关的精细化目标,同时建立相关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机制,并提高相关执行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为该管理推广做好人才准备。

  参考文献:

  [1]马志强.关于精细化预算管理在电力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赤子,20xx,(6):220-220.

  [2]陈晓敏.电力财务管理中精细化预算的应用分析[J].财务审计,20xx,(4):114.

  [3]宫丽丽.电力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研究[J].财经与管理,20xx,,(12):229.

精细化管理论文 13

  1医院后勤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分析

  医院后勤工作的开展是以医院的实际管理为目标的,因此后勤文化的建设重点也在于协调医院各部门之间以及各个部门内部的利益需求,使其在和谐共存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医院管理公平性。因此,加紧医院后勤文化建设能够使医院始终保持稳健的发展脚步,最终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既定目标。

  2基于精细化管理建设后勤文化的必要性

  首先,医院在运营中实行精细化管理能较好地迎合现代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在为医院管理注入了新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管理方法。医院后勤部门是医院的主要管理部门之一,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必然使医院后勤工作抛弃原有的粗放式管理,同时促进其工作不断细化,继而提高后勤部门工作质量。其次,后勤工作具有极强的服务性,因此后勤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拥有良好的服务品质,要做到这点不仅需要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样也需要正确后勤文化的督促。而精细化管理的准则在于“精、准、细、严”四个字,这无形之中就为医院的后勤文化建设制定了目标,在四字准则的督导下后勤部门必然形成良好的工作与文化氛围,使后勤人员时刻本着“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工作态度,精确、细致、严格、高效地完成自身任务,促进后勤工作与文化建设工作的同步提高。

  3精细化管理下医院后勤文化建设的方法

  3.1引入“以人为本”理念

  精细化管理工作与后勤文化建设工作的主体都是人,要使两项工作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达到共同提高,就必须充分利用二者的共通之处,引入“以人为本”的概念。具体而言,就是要充分掌握后勤部门的人员成分以及人员素质程度,然后根据实际的用工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工作力度,提高工作质量,并逐步推行正确的工作观念。从我国医院后勤部门目前的普遍情况来看,医院后勤工作人员仍然存在着“正式工”与“劳务工”的区分,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一部分人的工作积极性,“劳务工”由于长期处于编外位置,工作上难免出现懈怠,而“正式工”也因缺乏危机感而放松了自身的继续学习。这就直接导致了后勤部门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较低、人员流动性大以及自主学习意识差等问题的产生。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是要将两种雇佣体制下的人员“平等化”,在部门内部实行人员“滚动制”,并定期对在编人员进行考核,让积极进取、工作能力显著的“劳务工”能够有升级为“正式工”的机会,而“正式工”如果无法通过考核则进入“考察期”,工作在一段时间内没有进步就被取消了编制,成为编外人员。这种方法极大地弘扬了公平的用人机制,能够有效地调动部门内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强化工作效率和质量。部门员工为了各自的发展会不断进行自我学习以求完成自我能力素质的提高,同时也因为公平的用人机制使得员工能够更为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这样随着员工个人工作能力与工作质量的不断提升,后勤部门的文化建设必然得到良好的推进,而精细化管理也会在实际工作中显露出应有的作用。

  3.2确立后勤文化建设核心

  文化的建设需要围绕某种精神或价值观念进行,并以此作为文化建设的核心,而医院后勤工作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团队精神”。医院的后勤部门员工共同构成了一个协作团体,为了使团体的力量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就必须使员工的主要思想、价值观乃至智慧相互统一并融合到一起,让员工们在共同的工作中形成良好的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彻底摒弃“个人主义”,建立团体荣誉感。同时,医院后勤工作同时也是一项具有较高专业性和技术性的工作,所以推进后勤文化建设的工作必须建立在精细化管理之上。只有当工作人员掌握了先进的工作技术和管理手段,才能提高后勤工作的针对性,继而提升整个后勤部门的运营能力,并使文化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发挥后勤文化建设的作用。所以,后勤文化建设不单单是员工思想以及部门内部积极良好工作氛围的打造,该项工作还必须立足于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之上,切实地提高人员的业务水平和部门的服务质量。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后勤部门在整个医院营运中的地位,建立良好的部门形象,同时促进文化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

  3.3创建良好的后勤工作制度

  制度的构建是精细化管理的主要任务目标。因为任何工作的开展都需要有相应的制度作为保障,科学合理的制度不仅能够始终对各项工作的发展方向作出有效监督,同时还能够切实地反映出单位的实际需求,使各部门的工作能够落到实处。由此可见,医院后勤制度必须始终与医院的实际发展要求保持一致,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更新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对后勤工作起到监督与促进作用,使部门的文化建设与精细化管理相呼应。医院的后勤部门直接为医院的临床工作提供支持,并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服务,因此后勤工作的顺利进行对医院的整体运作能够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在长期的后勤工作实践当中,后勤部门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医院就必须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改善工作流程、细化工作内容,不断适应新的发展环境、解决新问题。而为了做到这一点,后勤工作人员就必须养成“勇于创新、积极思考、主动作为、乐于服务”的工作态度,并以此建立起合理的后勤制度。由此,后勤工作便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制度的完善促进了文化建设的进程,而文化建设的推进又促进了制度的不断改革。这也是精细化管理与后勤文化建设和谐发展的最好例证。

  3.4构建良好的培训机制

  良好培训机制的构建是巩固后勤部门文化构建成果,确保在精细化管理基础上建立起的后勤文化始终保持活力、为医院后勤部门的实际工作提供支持的关键所在。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医院的需求以及后勤部门的工作决不会一成不变,因而后勤工作在确保技术手段能够始终跟上医院发展的同时,文化建设也要随时更新,只有这样才能为具体的工作实践提供正确的思想指导和精神动力。基于此,后勤部门就必须根据医院发展需求制定出合理的培训计划,对后勤工作人员实行上岗培训与岗内再培训,定期考核员工的业务能力,让员工的业务水平乃至思想境界得到更新和升级,这也是确保后勤部门工作活力的关键所在。

  4小结

  后勤部门是医院运营的重要保障,该部门不仅要根据医院的实际需求提供各种供给,同时也极大影响着医院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而这些工作的有效实施都必须以后勤文化建设工作的推进以及医院精细化管理为基础。二者共同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后勤文化建设,并确保后勤部门工作的实效性。因此,医院要实现在推进精细化管理基础上完成后勤文化建设的目标,不但要坚持“以人为本”,同时还要确立后勤文化建设的核心、建立良好的后勤制度、创建合理的培训机制。这样才能真正让文化建设落实到实处,并最终发挥其促进部门进步的关键作用。

精细化管理论文 14

  第1篇:国有银行培训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随着竞争日益激烈化,各个银行内部员工培训热潮,各种培训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且逐渐形成一种培训新模式——开放性培训。但是培训工作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例如缺乏针对性、管理粗放等。因此,要对培训方式进行优化改革,逐步向“精细化管理”迈进,促使培训工作有效性更高。

  一、对员工职业规划进行精细化管理

  职业生涯管理这门学科已经发展了数十年,顾名思义,其为一个人在一生中所从事的全部职业历程。整个历程可以具备间断性,也可具备连续性。包括一个人所从事的所有工作、岗位、由岗位所带来的外在变更以及由自身工作态度、状态所体现的内在变更等。国有银行具备庞大的员工群体,由于缺乏人才退出机制,与此同时还要保证总数能够持衡,因此人力资源部门如何招聘人才、如何激活存量员工,已经成为其在市场竞争中的主要因素。将存量员工激活,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选择岗位时结合自身特点,做到人岗相匹配,对员工职业进行优化则成为关键一环。员工具体职业规划应该结合各个阶段的特点而制定相适宜的职业规划,主要分为纵向和横向。在员工横向发展时,要结合银行发展情况以及员工自身需求,银行制定相应的培训课程,并且制定详细计划,安排轮岗以及轮职培训。通过培训后员工会取得与自身特点相匹配的上岗资格证,而后银行可以制定内部竞聘方式,来优化人员内部结构,使与岗位更匹配的人充分发挥优势,从而为银行发展做出更多贡献。这样一来,不仅员工能够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与积极性。而在纵向发展上,银行可以设立多条晋升渠道,大体上分为专业技术晋升与职务晋升。若员工满足条件,则同样可以参与竞聘;对于自身优势比较突出的员工则可以越级晋升。这样便能够使培训工作体现出精细化管理。

  二、对培训成本予以精细化管理

  现今由于国有银行越来越认识到员工培训能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因此增大了培训投入力度,主要包括经费比率增加、培训级别逐层升高等,使得员工对于培训的热情以及需求都获得提升。而培训属于人力资源的重要环节,因此对其成本进行精细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这样一来,则要对投入成本予以严格控制、计算,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科学合理的进行规划

  在培训前进行合理计划与预算,能够有效控制投入经费,避免资金浪费。国有银行对于培训人员,可通过级别、类别以及层次等的不同予以阶段上升式培训。在进行计划与预算前,要先了解具体情况,从而准确判断对培训成本进行预算是短期还是长期的、是具备弹性还是静止状态的。预算后,便能够使成本变动幅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会出现较为严重的超支或者不足现象。

  (二)时刻予以控制和处理

  相关人员应定时监督与检查培训过程,在检查中若发现问题,则及时予以纠正,这样能够有效避免成本管理出现失控现象,与此同时还要制定阶段性、年度结算以及年度统计等各种审查体系。而后对其结果予以针对性分析,再制定优化策略。若发现成本管理出现了无法控制现象,则要结合机构、制度落实情况以及具体执行情况等来对原因进行分析,并且制定具体措施,在下一次培训中则能够予以针对性处理。

  (三)费用分配制度需灵活

  对于国有银行的人力资源,可以遵循收益与费用的配比原则,同时有效结合银行各项资源情况,制定灵活性较高的分配制度。当下,在国有银行中缺乏中高级管理以及技能水平较高的人才,因此在制定培训费用的分配制度时,应向上述人员倾斜。这样不仅能够起导向作用,还能够产生对于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促使他们产生留下来的动力。

  三、对培训手段进行精细化管理

  (一)创建培训队伍,使其自成体系

  对于国有银行培训工作而言,其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师资力量。当前主要的培训师资大多来源于高校教师,在结构上存在错位性且缺乏匹配性,因此无法满足国有银行的培训需求。这种形势就要求培训机构要建立一套自成体系的培训队伍。

  (二)对实训环节进行强化

  这是对培训进行精细化管理的主要表现之一。当下国有银行培训无法获得成效的基本原因在于没有把握好实训环节,或者参加实训的机会较少等。培训单位由于自身能力有限或者为了节约成本,往往省略或者缩短实训时间,在配置实训设备时抱有敷衍了事的态度。因此,对于国有银行而言,要想使员工培训获得成效,则必须对此现状进行改善,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①扩充和丰富实训内容,或者对此进行强制规定,实训类课程在总培训课程中的比例必须达到百分之五十;②对实训设备的配置进行完善,可以借鉴发展较快城市所建立的培训模式,例如公共实训基地模式等。

  (三)创新培训模式

  当下培训模式较为老套守旧,已经无法满足现今国有银行的培训需求,因此要对培训模式进行创新,使其符合职业培训规律,从而提升国有银行培训成效,扩大竞争优势。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国有银行培训工作进行精细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提升培训效果,形成竞争优势,从而促进国有银行的不断发展。

  第2篇: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创新研究

  前言

  近年来,面对宏观经济下行、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冲击、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等严峻挑战,银行人才需求多元化、技术性要求越来越高。宁夏银行虽然在西北五省区率先在区外设立2家异地分行,综合业务经营在西北五省区城商行中走在前列。但由于该行深处内陆地区,银行服务、产品创新能力与先进城商行相比依然有很大的差距。加之,因该行品牌知名度、自身实力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人才引进渠道受阻。导致该行现有管理人员及员工队伍中,一是掌握银行经营新理念、新业务、新服务方式不足,二是现有人才难以满足银行转型及业务发展的需要。因此,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使该行人才队伍能够跟得上银行业发展步伐,保持该行可持续竞争力,势在必行。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对新形势下宁夏银行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机制问题进行研究。

  一、新形势下银行业务发展对人才素质及人才类别的要求

  新形势下,由于银行业务发展态势呈现网络化、复合化、精细化等特点,对于现有银行人才队伍的素质要求及人员类别的需求也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现有银行人才必须加快学习,及时补充综合金融知识,提高信息系统操作能力,增强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新形势下,对银行人才素质及短缺人才需求体现为:一是银行业务网络化趋势,对掌握计算机技术的高端人才需求增加,现有人才队伍必须及时补充计算机知识,提高信息系统研发、操作水平,增强风险预防能力;二是理财型业务要求银行人才除懂得银行业务相关知识外,还需要全方位掌握股票、基金、信托、租赁、保险等金融知识,能够对各类金融业务品种进行优化组合;三是特色化、个性化的服务型银行业务发展形势,需要银行人才能够结合金融服务产品,制定个性化的银行服务模式,同时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拥有较高的情商和服务技巧。

  二、宁夏银行现有人才队伍现状及人力资源管理四大模块存在的问题

  (一)宁夏银行业务经营特点及人才队伍现状

  宁夏银行虽然在西北五省区率先在区外设立2家异地分行,综合业务经营在西北五省区城商行中走在前列。但由于该行深处内陆地区,银行服务、产品创新能力与先进城商行相比依然有很大的差距:公司业务经营以传统贷款为主,存贷利差收入依然是该行的主要盈利渠道;零售业务产品单一,缺乏个性化、差异化以及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和服务方式;国际业务产品种类少且没有特色;理财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金同业业务起步晚,规模及产品种类与同业有很大差距。在此业务经营模式下,导致该行现有人才综合素质及业务能力难以支撑新形势下银行业务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同时该行近10年来人才引进以招聘应届大学生为主,在高级技术型、专家业务型及中高级管理人员引进方面缺乏,使得人才成长靠内部经验型培养为主,人才业务创新及发展后劲不足。

  (二)宁夏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四大模块存在的问题

  1、人力资源规划。规划是人力资源工作的航标兼导航仪,起到定位目标和把握路线的作用。该行目前企业组织机构的设置、调整与分析、企业人员供给需求分析、企业人力资源制度的制定、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编制与执行均缺乏完整的中期规划。现有管理人员及员工综合素质如何跟上银行同业业务发展步伐、保持人力资源与经营管理工作发展需要的配置规划缺失。

  2、招聘与配置。招聘与配置是人力资源管理中“引”和“用”的结合。近年来,该行主要招聘基础员工(应届大学本科生),人才选拔和配置基本上是行内自身培养、调配,有“近亲繁殖”之局限。招聘与配置工作中,一是缺乏对优秀专业性人才及管理人员的引进计划和策略;二是缺乏留住优秀人才的特殊政策与应变方案。

  3、培训与开发。培训与开发的目的是帮助管理人员、员工胜任工作并挖掘其最大的潜能,使整体人力资源能够满足银行经营管理发展的需求。近年来,该行培训与开发工作:一是培训整体设计缺乏,各层次人员培训内容零碎、不系统,培训内容的广度、深度及可持续性与银行业务发展的同步性不够;二是培训后评估缺失,培训结果停留在写学习心得的阶段。至于培训结果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与帮助的作用有多大,没有专业化的考量;三是内训师队伍建设不足,培训主要依赖于外部培训机构。

  4、员工关系管理。员工关系是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赢,为企业业务开展提供一个稳定和谐的环境。目前,该行员工管理工作:一是缺乏对员工职业生涯的整体规划。员工对自己事业发展前景较模糊,积极工作与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内生动力与目标不明确;二是企业文化传导缺乏系统性、生动性的渗透举措,员工长久忠诚企业的工作态度和行为尚未养成。

  三、创新宁夏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四大模块的建议及措施

  (一)对人力资源规划的建议

  1、建立与宁夏银行总体发展战略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根据该行所处的发展阶段制定短期(1-3年)和长期(3年以上)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在数量与质量上保证员工满足该行发展的需要。

  2、制定有针对性的人力资源管理组合方案,吸引、保留、发展和激励关键人才。目前该行正处于战略转型的重要时期,应加大对高级管理人才和金融复合型人才的吸纳和培养,如高级金融产品研究人才、风险管理人才、财务分析人才等,同时在招聘、培训、激励、流动等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确保“关键人才”队伍规划落到实处。

  3、根据该行目前的发展战略、人力存量情况、执行发展战略所需人力资源的技能结构和人员组合等,充分调动现有岗位资源,作为员工职业规划与匹配的参考。同时引入科学的评价体系,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员工的职业规划问题,不断进行人力资源的动态调配和管理,切实做到人岗匹配,提高员工的创新和适应变化能力。

  (二)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建议

  1、深入挖掘现有人员潜力,优先发挥内部招聘作用,实现行内人员与岗位的合理配置。在选择招聘渠道时可优先考虑行内招聘,内部招聘能够对员工产生较强的激励作用,也可节约招聘费用,有效性更强,可信度更高,员工对新岗位也更容易适应。为最大程度避免内部招聘容易产生的“近亲繁殖”和“派系”争夺等问题,应具备完善的招聘制度作保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控制和规范内部招聘的各个环节,逐步建立起该行内部的人才储备机制,优化招聘技术和方法,促进该行的长远发展。

  2、运用先进的人才测评手段进行人员招聘与选拔,改变以往单一的笔试面试方式,选择最适合人才。随着人才需求的多元化发展,依据特定工作的要求,对参加测评人员的测评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成为当前各企业的招聘手段。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有心理测验、情景模拟、公文筐测验、无领导小组讨论、管理游戏、主题演讲、360度反馈评价等,结合银行人才选拔的特点和岗位要求,运用结构化面试心理测验和情景模拟等工具是比较普遍的。

  3、提升对招聘工作后评估的重视程度,对整个招聘流程、结果进行总结。在一次招聘工作结束之后,要对整个评估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价,以提高下次招聘工作的效率。招聘评估一方面是对招聘中的费用进行调查、核实、并对照预算进行评价,分析本次招聘的投入效果和招聘效率,同时也包括对录用人员进行评估,通过一定期间的工作,评价选定人才的特点和工作匹配度,为今后的招聘工作取得更优效果奠定基础。

  (三)对人力培训与开发举措的建议

  1、基于该行发展规划和人力资源规划建立起完善的培训体系,系统化、多层次的开展培训工作。培训体系的构建必须从该行自身的特点和实际出发,与人力资源结构、政策等密切统一起来。

  2、引入企业内训机制,组建行内培训师队伍,自编培训教材,为员工搭建锻炼和成长的平台。同时要建立一套合理的内训师管理办法和激励机制作为保障。在此基础上,提升内训师,丰富培训内容,提升培训效果。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培训工作,改变以往单一的课堂讲授方式,创新多样化的培训模式。现代的培训方式融合多种元素,通过不同形式的体验使受训者获取知识,在学习培训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知识竞赛、专项业务比赛等,使培训员工加深对业务知识的理解,达到尽快掌握、灵活运用的效果。

  (四)对员工关系管理措施的建议

  1、培育良好的劳资关系,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建立有效的劳动争议预防机制,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是做好员工关系管理的基础。该行应建立安全责任制度,制定具体的安全目标,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合理安排员工工作,改善工作环境,营造融洽的企业氛围,舒缓员工压力,保障员工健康。

  2、加强员工冲突管理,深化激励与沟通机制。员工冲突是员工之间、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情感、目标或理念相互矛盾而产生的结果。根据冲突内容的不同,管理者要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员工冲突并非全都有害,适当的冲突有利于增强我行发展的活力。建立有效畅通的内部沟通机制,设立员工论坛及信箱,丰富员工生活,尊重和关心员工。实行走动式管理,加强组织员工的交流活动,完善沟通渠道,充分利用好网络等非正式的沟通平台,把握自信、真诚、尊重及因人而异的沟通原则。

  3、建设积极有效、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突出服务型的家园文化,实现企业与员工共赢。员工满意是客户满意的基础,员工满意度低会造成企业人才紧缺及流失的问题,进而工作效率低,企业效益差。因此,我行应为员工提供具有适度挑战性的工作,帮助员工获得工作的成就感;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体系,增加员工的公平感;打造服务型的家园文化,关心员工工作和生活,使员工真正体验到家庭般的温馨感,从而有效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4、做好离职员工管理,减少优秀员工流失。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银行员工的流动性随着市场竞争的扩大也在不断加剧。适当的人员流动能增强企业活力,但要处理好与离职员工的关系。对于自愿离职的员工,应正确对待,消除敌视态度,充分分析员工离职原因,建立起完善的离职管理制度,做好员工离职面谈工作。挽留不成功时,也要充分利用离职员工资源,与其保持密切联系,努力把离职员工发展成企业的再雇佣者和正面宣传者,甚至于未来的客户。

精细化管理论文 15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建筑施工企业竞争力越来越大。推行精细化成本管理,能够减少施工成本,提升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施工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对施工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精细化成本管理进行简单的叙述,然后分析施工企业推行精细化成本管理的必要性,最后提出在具体运用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供有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施工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注意问题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传统的成本管理思想已经不能满足成本管理需要,很难为施工企业成本决算提供有利的依据。为了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主动,施工企业必须寻求一种新的成本管理办法,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正处于迅速发展的新时期,加强对施工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一、精细化成本管理的内涵

  所谓的精细化成本管理,主要是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将精细化管理理念作为基础,坚实定量化、细微化的成本管理方式,落实成本计划、分析、核算、考核等各项内容,不断的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提升整体的经济效益。具体来说,精细化成本管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精细化管理强调全过程。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针对企业运营的全过程,并非针对某一环节。强调事前、事中以及事后控制;第二,精细化管理需要树立成本效益观念,不断的优化成本结构,挖掘潜在的价值,尽可能的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第三,全员参与性。精细化管理提倡全员参与,让每一个员工都参与到精细化管理中。

  二、施工企业实行精细化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施工企业生产过程中需要耗费施工企业资源,也就造成了施工项目成本,实行成本管理需要抓住施工成本的源头。精细化成本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仍然还处于粗放式管理的状态,企业法人对项目缺乏有效的管控,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推行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就是要对这种“粗放式”管理模式进行颠覆性的变革,带动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全面提。施工企业实行精细化成本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举措。精细化成本管理突出“效益最大化”这个原则,抓住“成本管理”这个核心,强化“过程控制”这条主线,从而创造更高的管理效率和更大的经济效益。成本管理可以使企业看到自己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无形中为企业内部的改革提供了动力。例如竞争机制的引入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在企业中,根据个人能力的高低,业绩的好坏进行评选职称、调节薪酬已经是一种常态。任何情况下,只要有竞争的存在,总会有高低胜负的差别。在竞争机制下管理企业员工,决定干部的任免已经成为企业成本管理的一种方式。竞争机制对企业发展产生一种压力,利用好竞争机制,可以使这种压力转变为企业人员的驱动力。从企业长期发展的利益来看,各企业各部门缩减成本之间的竞争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它主要表现出来的是积极的一面,通过吸纳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见,有助于企业员工认识到自己的独特价值,增加他们的自信,让他们在竞争中认识到团体意识的重要,通过对先进人物和事迹的表彰,使他们获得来自企业内部的认同感和成就感。同时,也有助于使他们摆脱工作的单调乏味,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三、施工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建立全员管理

  施工企业需要树立全员参与的成本管理理念,从施工项目成本计划、核算、执行、考核等几个方面入手,引导企业员工主动的参与到成本管理中,转变传统的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理念,建立更加宽阔的成本管理渠道,降低成本对企业的影响,提高企业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另外,还需要建立有效的责任机制以及奖罚措施,对企业精细化管理实行监督,将成本管理的责任细化到每一个单位和员工,同时实行成本管理的量化处理,将员工成本管理考核与员工工资、绩效等挂钩,提高员工参与施工成本管理的积极性。施工成本管控中要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通过制度的奖惩约束、激励作用促使各个环节做好成本管控,减少成本管控风险,激发施工人员参与成本管控积极性,融入以往项目管理经验与相关规定,构建高效的成本管理体系。要发挥极致对基础管理的刺激作用,减少被动局面的出现,及时更新管理理念与技术手段,以优秀的人才为支撑,为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帮助。

  (二)细化成本总目标,建立成本控制

  施工企业实行精细化成本管理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建立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确定成本管理目标,企业各个部门进行成本核算过程中,需要根据企业施工实际情况,核算历史资料等,确定各项成本动因之间的关系。另外,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会对工程施工成本造成影响,还必须建立数据化、具体化的成本目标。成本责任控制主要包括责任主体、成本控制链,施工企业需要将成本管理细化,细化到各个具体的成本管理项目中,并将各个项目成本管理的目标分配到具体的管理人员头上,建立有效的成本控制目标,提高施工企业精细化成本的效果。

  (三)细化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流程

  施工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需要贯穿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从施工招投标开始,一直到工程竣工验收,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成本管理。事前精细化成本管理包括对企业成本的预测、计划以及重大决策;事中精细化成本管理主要是对成本核算,加强对各个施工环节成本的核算与控制;事后精细化成本管理主要是考核各个阶段成本管理的效果。当然,这种精细化管理的过程是不断循环的,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四、总结

  精细化成本管理是新型的成本管理理念,通过精细化成本管理,能够提升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具体来说,施工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还需要树立全员参与意识,细化成本管理目标,尽可能的控制施工企业成本,同时优化施工成本管理工作流程,提高施工企业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刘洪.谈施工企业的精细化成本管理[J].交通财会,20xx,25(09):47-48.

  [2]刘畅化.施工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中需要注意的事项[J].企业管理,20xx,20(01):78-79.

【精细化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精细化管理的形成及特点论文06-29

精细化管理论文08-01

电力营销精细化管理的应用论文07-04

企业精细化管理论文02-15

精细化管理在国企绩效管理中的应用论文06-29

精细化管理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探究论文06-22

精细化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的运用的论文06-30

精细化管理下煤矿安全管理的研究论文06-24

公路路基路面施工精细化管理的论文06-13

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的论文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