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制度论文(精选15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接触到制度的地方越来越多,制度泛指以规则或运作模式,规范个体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大家知道制度的格式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会计制度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会计制度论文1
为了更好地做好财政预算工作,高校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对相关的财务制度进行必要地改革。 在完善制度的影响下,高校的会计核算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做好财务管理监督工作,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为了有效应对高校多渠道筹资、改建、扩建新校区以及巨额银行贷款问题,新旧会计制度发生较大转变。
一、新旧高校会计制度对比
(一)会计基础
旧有的高校财务管理实行收付实现制。 新制度对实质的重视过于形式,以实质上取的现金或是支付现金的责任权责为发生的标志来确认本期的收入与费用、债权与债务。
(二)新制度会计科目内容变化
其一,在资产方面,《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三十九条规定:“资产是指高等学校占用的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去其他权利。 ”科目新增了涉及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的推销、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处置的行为规范、在建工程的概念与结算、对外投资收益和资产出租、出借、处置收入的管理、资产管理的要求等六条内容。为进一步规范高校资产管理,增设了“固定资产清理”、“累计摊销”等七个一级科目。
其二,在负债方面,《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五十二条规定:“负债是指高等学校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 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 ”对借入款项、应付及预收款项、应缴款项以及代管款项等项目进行调整,增加了对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的管理规定,充实了负债的分类与具体内容。
其三, 在收入方面,《高等学校会计制度》 二十条规定:“高等学校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 事业收入、 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 ”对原有的收入分类未作变动,就“事业收入”以及“财政补助收入”作了相关修订,强调“同级”财政部门,明确财政收入来源。 强化旧有制度对收支统管的要求,收支两条线管理,财务管理与预算实现统一。
其四,支出方面,《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第五章,分为八条对支出管理进行规定,包括支出的概念、内容、分类、支出纳入预算、专项支出、国库集中支付以及政府采购、票据管理等方面内容。 与原有会计制度相比,重点修订了事业支出的分类,支出分类中的“自筹基本建设支出”被删除,新增了“上缴上机支出”以及“其他支出”。
(三)其他方面
在财务管理体制上, 修订总会计师的有关内容以及财务机构设置。 强调学校一级财务机构对校内财会人员以及二级财务机构负责人的管理权责。 建立财务风险分析管理机制与高等学校成本核算实施细则, 将绩效评价纳入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任务,规范了报表附注披露内容的规范,明确了高校财务管理对预算编制,资产管理、收入支出、结转结余以及负债的监督职能。
二、新高校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
当前形势下,《高等学校财务制度》 明确指出了高校在财务管理中的相关内容。 具体指:利用科学的预算方法,能够促进相关预算工作的有效开展;在完善的编制的影响下,能够准确地反映出高校整体的财务状况;为了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高校需要通过相关的措施减少成本支出; 科学合理的财政核算,必须建立在健全的评价机制上;为了获得高校业真实的资产信息, 必须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 做好高校的资产配置工作,有利于增加高校整体的经济效益;建立和完善相关的财务监督制度,有效地避免了财务风险现象的出现。在新旧高校会计制度转换的关键时期, 无疑会对高校的财务管理带来重大影响,各大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各个高校财务部门及时整理学校相关财务信息数据、 规范财务管理制度, 配合财政厅和教育部的安排实施新会计制度工作,安排好新制度下的学校内部会计工作。新的高校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拓展高校筹资渠道
自 20 世纪末我国高等学校开始扩招,精英式教育逐步转变成如今的大众式教育。 教育体系转变, 教育覆盖面更加广阔,随之而来的是受教育人数激增。 学校规模持续扩大,承载能力逐步增加,以使公民受教育需求得到满足。高校的资金需求越来越大,在学校建设资金来源不足的情况下,部分学校只得筹借外债,导致高校需要承担较高的资金风险。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 国内高等学校教育条件不断改善。 与教育体系发展同步 , 许多不同的管理方法被应用到高校的财务管理中 , 也产生了更加多样化的融资方式 , 但不同融资方式在成本和风险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高校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迫切需要我国改变高校会计制度,以跟上高校发展的步伐,进而促进高校发展。
新的会计制度做出的一些规定改进了相关的漏洞缺口,将高校的收入分为七大类:财政补助收入,主要是指相关管理部门给予高校的财政补助收入。 包括一些项目资金及成本开支资金补助;教育过程中的经济效益,主要是指教学过程中相关活动的开展获得相关利益的收入, 也包括一些科研项目的专项资金支持;直属领导机构的补助收入,主要是指掌管高校相关工作部署的补助收入, 但这些收入来源是非财政类的; 其它外来的收入, 主要是指高校附属单位缴纳的收入;经营收入,指高校在科研、教学之外开展的辅助活动,如实验活动、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所取得的应税收入;其他收入,指高校在上述各项收入之外取得的收入, 主要包括对外投资收益、捐赠收入、房屋出租租金收入、现金盘盈收入、存货盘盈收入、收回已核销应收及预付款项、无法偿付的应付及预收款项等。原有的会计制度下,高校主要通过向银行贷款的方式筹集资金,以获得办学经费,建设基础教育教学设施,高等学校债务逐年增加,若对投资项目、还贷计划以及偿债能力不经过充分的论证,则金融风险急剧上升,一旦创收能力与偿债能力不足,往往造成到期不能偿还债务,给学校留下沉重的债务负担。新的会计制度增加了“收入”和“结余”等科目内容,使资本结构更加直观、清晰,易于管理。 同时权责发生制加强高校财务人员以及管理人员“收”、“支”、存”的观念,独立的财政资金结余、 预算外资金结余以及其他资金结余的明细账目分开设立,“收”、“支”、“存”管理更加全面规范。
(二)对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产生积极影响
其一,支出成本分类更加利于成本核算项目的确定。新会计制度按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对收支进行配比, 以更好反映高校的真实收支情况。 收入类科目如上文所述,共有七类。 不同于旧会计制度没有细化支出类科目, 新制度设置:“科研事业支出”、“教育事业支出”、“后勤保障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离退休支出”、“上缴上级支出”,以及“其他支出”。 相关科目的调整更加契合高等学校资金筹集与支出项目多元化的发展要求, 利于成本项目的确定与费用的分配归集,体现高校对支出核算与管理的重视。新增“累计折旧”、“待处理资产损益”与“累计摊销”等科目,能更为清晰地反映高校收支结构。
其二,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规定能更加真实地反映资产价值。 固定资产是高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所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因而需将折旧计入教育成本来补偿磨损价值。旧有的会计制度不计提折旧,高校固定资产信息与现实不符,高校财产虚增,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结果难以准确完整。新的高校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符合权责发生制与教育成本核算要求。在科目设置上取消“固定基金”,新增了“累计折旧”。“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 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一般应当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
其三,建立和完善权责制,提高成本核算的工作效率。 新高校的相关财务制度中明确规定: 会计核算需要遵守相关的规定,利用收付实现制达到最终的目的。但是一些业务应该依照相关的制度采取权责制的相关方法。 原有的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基础上,完全采用收付实现制,无法跨期分摊成本,因而教育成本难以正确计算。 权责发生制的引入为高校教育成本的核算创造了前提条件, 可以确定各个会计期间真实的成本与收益状况。例如新会计制度规定,高校固定资产虽然在当期未发生实际维修费用, 但每月仍应按照一定比例计提折旧计入当期费用中。
(三)利用相关的方法准确地反映出高校真实的财务状况
新高校会计制度丰富了一些固定资产的含义, 并制定了相关的参考标准,进一步细化固定资产种类,固定资产种类主要包括:通用设备;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文物与陈列品家具、装具、用具;动植物以及图书、档案,将档案纳入固定资产管理。由于旧有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造成高等学校的账面资产与实际的资产状况之间有较大的误差, 高校的实际经济状况不能得到真实反映。 在最新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中特别强调高校应该依据一定的分类方法对自身的固定资产进行一定的管理。利用这些制度加以规范、约束、监督,可以使高校实际的资产状况更加明确的反映出来。另外,财务报表的内容也应该更加细化。
(四)便于会计制度的执行
近年来 , 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内容中收支两条线、政府集中采购与国库集中收付等与高校财务工作关系密切。 一些高等学校也逐步开展了财政体制改革 , 其中包括了会计程序的改进和调整 , 但是旧会计制度不能适应财政体系改革的需要 , 在实践中新的问题不断凸显, 旧有的会计制度下预算单位会计核算方法与新的改革内容不相适应, 高校的财务工作正常开展存在诸多限制。 新的高校会计制度和财政体制的变革相呼应,新增加了零余额账户的用款额度与财政返还额度等科目,分别核算 , 新增了“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 , 国库集中支付的规范化与制度化对部门预算的编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对于国库集中支付的高等学校 , 年度终了 , 高等学校根据本年度财政直接支付预算指标数与当年财政直接支付实际支出数的差额借记“财政应返还额度”,贷记“财政拨款”等科目。下年度恢复财政直接支付额度后, 高校以财政直接支付方式发生实际支出时,贷记“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部门批复后还没有动用的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和用款计划收到的用款额度。通过“财政应返还额度”、“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科目 , 能直观清晰的反映资金的使用以及结余 , 大大提高了资金的透明度 , 使高校会计制度能够顺利执行。 各个部门预算的财政性资金借助零余额账户核算, 单位整体的资产状况在财政返还的资金科目中一目了然,加大资金运行透明公开化的执行力度。这些措施能够客观地反映出高校资金的使用情况。 同时, 监督机制的完善,有利于加快相关制度的落实步伐。
三、结语
高校新会计制度的改革, 从收付实现制到权责发生制的转变,高校的财务运行状况逐步得以直观、清晰地反映,进一步提高了高校财务核算中会计信息的质量, 为高校财务管理与会计工作规范提供了依据,扩展了高校的筹资渠道,为高校整体竞争力的增强带来了可靠地保障。同时,也为高校相关财政管理制度的规范提供了科学的参考思路。
会计制度论文2
1、会计体制创新
会计体制创新是对会计机构设置、领导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制度、方法、形式等进行的创造性活动。会计体制创新的内容主要有:
(1)政府主导管理型会计模式。《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财政部管理全国会计工作。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制定中国统一的会计制度。政府主导管理型会计模式构成要素(会计组织体系、会计信息管理体系、单位内部会计管理体系、会计市场体系和会计人才体系)及其关系的创新,宏观会计模式与微观会计模式及其关系的创新。
(2)集中统一和分级管理。适应国家宏观调控的要求,建立适当的集中统一管理,同时,转变国家对会计工作管理的直接控制职能,实行分级管理和企业事业单位的自主管理。集中统一和分级管理的范围、内容、要求、程序、方法、职责权限及其相互关系等的创新。会计规范的体系(包括会计法规、企业会计制度、会计惯例和会计职业道德)、内容、作用和相互关系等的创新。
(3)会计机构设置。设置中央、地方和基层三级会计机构的职责权限及其关系的创新;企事业单位会计机构设置类型(单独设立、不单独设立、代理记账和联合会计单位)的形式、职责权限的创新;基层单位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职责权限的创新;会计监督的组织形式、内容、方法和体系的创新。
(4)会计人员管理。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专业职务、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和考核、从业资格、培训(继续教育)和表彰奖励等的创新。
(5)会计法规体系。会计法规体系(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会计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会计规章)的内容、作用与其他会计规范关系的创新。
(6)单位内部财务会计制度。建立内部财务会计制度的形式、内容、作用与会计法规的关系的创新。
会计体制创新要从宏观的国家方面与微观的企事业方面进行探索,国家确定的会计体制要有利于建立企事业的会计体制,而企事业单位建立的会计体制也要能与国家的会计体制相衔接,使之能保证经济的.顺利进行。
2、会计制度创新
会计制度创新是对组织和从事会计工作所应遵循规范进行的创造性活动。会计制度创新的内容主要有:
(1)建立会计制度,其理论基础、原则、内容、方法、特点(系统性,目标性,规范性,技术性,时间性,强制性,社会性等)及其关系的创新。
(2)会计制度体系,其性质、构成(按其制定的单位及其适用范围分为国家会计制度、部门会计制度、地区会计制度和企业、事业会计制度,按其内容分为会计核算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按其内容范围分为综合会计制度、专项会计制度、部门会计制度和其他制度中会计制度)及每种会计制度的内容、作用的创新。
(3)企业会计制度,其种类、内容、作用、制定程序与其他会计制度相互关系的创新。
(4)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其种类、内容、作用、制定程序与其他会计制度相互关系的创新。
(5)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其种类、内容、作用、制定程序与其他会计制度相互关系的创新。
(6)会计基础工作制度,其内容、作用、质量、要求、规范、程序、手续、职责、考核等的创新。
(7)会计信息系统制度,信息系统的建立、范围、内容和质量,信息的输入、加工、整理、传递、贮存和输出的创新。
(8)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财务公开制度)。建立现代企业会计制度,要实行财务公开,披露会计信息。会计信息披露的去向(接受单位或个人)、渠道、内容、要求、作用和保护等的创新。
(9)财务管理系统制度。企业推行管理信息化,相应要求推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立财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性质、特点,系统的范围、内容、要求、子系统、环节、程序、整合、时间、责任人员、岗位责任、措施和奖罚等的创新。
(10)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内部会计监督的范围、内容、标准、要求、程序、责任人员、岗位责任、检查和奖罚等的创新。
(11)学习制度。以人为本要重视对人的培养,建立相应的学习制度。学习的范围、内容、要求、形式、人员、考核、时间和奖励等的创新。
在会计制度创新研究中,还要对会计制度与会计法规、其他法规的关系,国家制定的会计制度与企事业单位制定的会计制度的关系,中国会计制度与国际通行会计规则的协调等进行创新研究。
会计制度论文3
一直以来,我国的会计制度都是跟着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变化而变化的,由于地质勘查单位的会计制度也是归属于会计制度的,因此,也随之不断变化着,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这使我国的地勘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但同时也使我国的地勘会计制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考验。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勘会计制度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的地质勘查行业一直都是跟紧国家经济的发展趋势而不断进步,但由于地勘行业本身具有的性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特殊性,所以,尽管地勘行业一直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但还是远远不及国家一系列的重大的改革,这使得地勘会计制度的改革不得不走上一条不断发展和创新的探索之路。
(一)地勘单位初期的会计核算
1991年以前,我国的地勘行业没有统一的全行业的会计制度,其主要原因是受到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和地勘行业改革开放步伐的滞后效应的影响。在当时,地勘单位往往隶属于不同的单位或行业,其所执行的会计制度大多是隶属行业的会计制度,因而很难实现同行业间的会计数据的比较与交流。
(二)我国行业会计制度的发展历程
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使得地勘行业的封闭性土崩瓦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国家就越来越看重地勘经济的变革与发展情况。在1991年1月1日,国家财政部和地质矿产部就制定并开始实施《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这也是我国地质勘查行业中的第一部全行业统一会计制度。
(三)《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的成熟和完善
地质勘查会计制度自实施以来,为满足市场经济发展和新兴业务与服务领域扩充的需要先后做了多次修改和补充。1997年,我国正式颁布实施了新的会计制度体系,该体系以《企业会计准则》作为基准,在整个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会计制度,再以企业内部的会计核算制度作为辅助的工具,并对会计模式作出一个全新的改变,这样会计体系就会逐渐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同一时期,为适应地勘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的地勘会计体制也进行了新的改革,通过众多的专家和广大地勘会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对1991年制定的《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进行了全面的修改和改进,在1996年1月1日,财政部又重新制定并实施《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地勘会计制度》)。自从新的《地勘会计制度》实施后,就没有改变,基本一直沿用至今。这其中,地勘单位根据实际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完善,使得地质会计核算和地质会计工作的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地质勘查经济改革和发展,为地质单位参与市场化竞争,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地质勘查会计制度》改革再度提上工作日程
自1998年以来,我国的资源需求量持续升高和地质单位的改革也不断深化,我国的地勘经济领域不断扩展,特别是地勘队伍属地化改革,对地勘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地质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和管理模式的变化对地勘会计制度的影响
自1999年起,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一系列相关法令条文,调整了相关部门的管理权属,正是这次重大的体制改革,地勘管理单位的管理方式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一是某些权属地方管理的地勘单位划分为省级单位直接管制,二是中央国资委管理的地勘单位也采取不同层次的分级管理模式。由于管理的体制和管理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所以,各级管理层次的单位在执行制度上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样地勘单位在深化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受到的影响程度也是不同的。在地质成果不断向市场化和商品化发展的今天,新兴事物和新兴领域不断涌现,加之国民经济对资源的需求量不断的增加,促使了地勘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地勘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推动和促使了地勘会计制度不断的推出新的内容和对策。越来越多的会计处理问题和地勘单位财务管理问题使现行的地勘会计制度已经无法适应于地勘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但在没有与之相适应的会计制度的情况下又不能抛弃现有的.会计制度,所以,对现行的地勘会计制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也迫在眉睫。
三、目前我国的《地勘会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地勘会计制度》的局限性
随着地勘经济体制和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目前我国的地勘经济已经变得空前的繁荣。首先,地勘单位的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营领域不断拓宽,管理也变得愈加的复杂;其次,由于地勘单位的管理层次不断增加一些不必要的管理层次,有一些单位甚至达到了五级管理层次,这样显得管理比较繁杂,影响了工作的效率;再者,地勘单位的经营种类的不断增多造成多业混营的交叉局面的现象。正是因为这样,现行的地勘会计制度就显得十分局限了。
(二)《地勘会计制度》具有时限性,无法与时俱进的解决问题
《地勘会计制度》自1996年实施以来到现在已有18年的历史,这一时期内,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体制、市场环境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地勘单位涉足的服务和经营领域越来越宽广,其涉及的会计处理问题也越来越多。而《地勘会计制度》由于时间跨度太长,制度长没有依据实际情况而改变,已经难于与时俱进的解决现实问题。
(三)《地勘会计制度》与新会计准则的不相符
现行的《地勘会计制度》出台于1996年,而在十年后的20xx年,国家财政部为与国家会计准则接轨又出台了新的会计准则,然而《地勘会计制度》还在保持着传统的会计准则,并没有根据新的会计准则作出相应的改变,因而也无法应用全新成果的优势,且也不能应对新的问题,这显然与国家制度惯例是相悖的。
三、地勘单位会计制度改革趋向和改革措施
《地勘会计制度》的过渡性、实用性等都决定了其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所以,在当今社会形势下,地勘会计制度并不是盲目的改革和创新,必须要结合实际的发展需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应对新一轮的问题,紧跟时代的步伐,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发展的指导思想。当然,在改革的过程中,首先地勘单位应该符合企业化经营的定位要求,其次,应该保持地质勘查行业所具有的本质特性,以便于和其他企业、事业明显区别开,最后,应该废除地勘单位综合性财会制度,以满足事业企业分离的需求。
(一)要充分体现地勘队伍改革的特点和地勘行业“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
目前我国国土资源部要求地勘队伍改革的思路和定位是不仅要提高工作的效率,更要做出业绩。因此,地勘会计制度改革创新的过程中,这点必须要得到重视并要在具体工作过程中体现出来。与此同时,还必须注意到地勘企业不同于其它事业单位和企业的特殊性。
(二)符合国家会计准则且与地勘经济的改革开放相协调
地勘会计制度改革和创新的目的,就是为了适应地勘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地勘会计制度也是属于国家会计制度的组成部分,因此,其改革的目标与方向必须服从国家会计制度的改革。
(三)地勘会计制度的改革要以实践经验为基础
改革经验来自于实践,对地勘会计制度的改革要从其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中总结经验,并对相关的、典型的地勘单位的《地勘会计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最终形成科学、合理,有据可依的改革思路和规则。
四、结束语
地勘经济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地勘会计制度是国家会计制度的组成部分,国家经济要发展,离不开地勘经济的发展,而地勘经济的发展,则要以与之相适应的地勘会计制度作为保障。减少沟通障碍,减轻财务工作人员负担。会计语言应该是普通话标准,而地勘会计还在说方言,每年财务决算,国资委决算编报说明会有一个单列的地勘单位转表说明,对会计科目转表做出专门要求。最简便的变更可以以转表说明做蓝本修改,除保留工作手段等特殊科目不变外,其他资产负债类完全可以统一,无需再进行转表。
会计制度论文4
预算会计制度是会计领域的重要内容,预算会计制度的全面性与稳定性对提高整个社会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几年,伴随着我国公共财政制度改革的完善,公共财政体系逐渐建立,并形成了新型的预算会计模式。这种发展变说明了我国预算会计的变化,不仅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并且也推动了预算会计制度的创新发展。
一、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现状
(一)缺乏合理的预算会计体系
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中,预算会计体系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关系到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主要采取的预算会计体系涉及到了各项内容,并将预算会计体系划分为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这种条块分割的方式不仅无法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全面性,也无法真正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此外,我国预算会计制度仍旧处于探索阶段,具备不合理性与不全面性。
(二)缺乏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观念
从整体角度分析,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存在非常多的弊端与问题,所以需加强实施会计制度改革。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之中,改革形势与改革方法存在多样性,改革效率却难以提高。归根结底便是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观念有所落后,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缺乏责任感与创新性,导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无法得到深层次变革。
(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不够灵活
众所周知,我国目前所采取的预算会计制度是上个世纪所制定的,虽然在近几年的发展进程中得到变化,但是从某种角度分析,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主要采取的预算会计制度呈现出了不灵活现象,这种现象过于死板,与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趋势不符合,对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阻碍作用。因此,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现状以而言,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四)预算会计信息内容缺乏透明性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阶段,政府的职能正在发生变化,要想真正推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信息的完整性,需要针对性的构建公共财政体系,保证该体系的公平性与透明性。另外,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角度分析,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核算过于简单,各类财务信息内容比较狭窄,无法真正反映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现象,也无法将政府绩效与成本信息报告进行反映,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
二、我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产生的影响
(一)对未来预算会计制度的发展模式进行探究
第一,行政事业单位要以政府为主体,构建新型政府会计制度,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转变为政府会计,将总账与明账之间的关系进行探析。另外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还需要积极转变为非盈利组织会计,不以盈利为目的,能够为社会提供服务的部门会计。第二,要将权责发生制赢取其中,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特征制定具有国际化发展特点的会计核算制度。还要根据会计核算基础的基本特点,实现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现如今我国会计人员缺乏基本素养,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现象,所以需要积极引入权责发生制,比如国有资产收益已经安排没有拨付的支出等结算收支需要采取权责发生制对资产信息进行整合与分析。
(二)预算会计制度下部门预算改革带来的影响
第一,部门预算需要将部门收入以及部门支出的内容进行准确反映,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作为主要核算对象,实现对所有资金收支的预算。此外,由于我国基建会计存在一定的特殊,所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之中需要适当的添加会计科目,以此实现资金核算[4]。第二,零基预算作为一项重要的.预算方式,对预算会计信息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采取零基预算的方式,将资金收支信息进行整合,只有在这种模式下才能真正满足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要求,才能真正保证资金的可持续使用。
(三)预算会计制度下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带来的影响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国库单一账户制度之后,传统模式下所存在的预算资金流转方式会发生变革。无论是财政收入、总预算会计、各项经费都会汇总到财政总预算会计之中。传统模式下的会计核算方式逐渐发生变化,也正因为如此,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所采取的收付实现制也将会受到严重的挑战[5]。比如我国当前行政单位的工资是由财政部门通过银行转入到职工银行卡之中,这种方式下财政总预算会计需要严格按照拨款数据做出一笔支出的变化,但是一笔支出的方式与“收付实现制”有所不符。
(四)政府采购制度所产生的影响
行政事业单位所需要的资金包括预算资金与其它资金,一般情况下所有的资金全部由财政部门所管理,并由财政部门进行支付。通常情况下,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之中,各项资金在流向财政部门的时候会导致整个收支过程中资金流动的脱节。除此之外,根据我国政府所制定的各项采购制度可以得知,所有在采购计划之中的商品需要由采购部门进行管理,并由相关部门部门支付相关的资金。近年来,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政府采购的规模得到拓展与扩大,所以为了实现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核算的全面性与精准性,贝儒要在总预算会计支出之中设置相应的财政直接拨款科目,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将预算会计制度的意义进行展现,将作用进行发挥。
会计制度论文5
摘要: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原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难以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形成有效的约束,新《制度》的颁布正是针对原有《制度》缺陷的改进,本文从新旧《制度》的差异入手,并分析因内容改变所带来的相关影响,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字: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变化 影响
一、 引言
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立行之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和设置勾稽关系明晰的会计科目,是顺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的要求。 1997年财政部依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制定旧版《制度》财预字(1997)288号)、20xx年的《征求稿》均曾对规范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服务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以及20xx年《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使得原有《制度》的缺陷日益突显,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接轨趋势、财税改革体系已初步完善、多日趋复杂的会计核算和元化的财务信息需求,对《制度》提出更高的需求,基于上述背景,财政部于20xx年颁布新《制度》在会计原则、会计科目、账务处理、报表编制等方面提出了更适应事业单位现状的改变。
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内容变化
(一)适用范围比较
企业是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组织机构,相比之下,事业单位是不以盈利为目标的国家分支机构。两者虽然目标差异,但两者的功能互补促进了市场资源合理配置。随着市场化进程加快,为进一步优化市场资源和满足社会需求,国家已开始逐步分类地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同时,许多事业单位为适应公共财政体制改革,获取非财政拨款资金,建立附属企业成为有效的方式。但是因事业单位的附属企业可能面临多元投资主体、会计业务日渐复杂等实际情况,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的界限日趋模糊。因此,划定适用范围显示出财政管理部门对事业单位宏观把握。1997年旧《制度》总则中第二条明确其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国有事业单位,20xx年新《制度》总则中第二条修订为该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事业单位。由对比可见,新《制度》规定的各级各类事业单位,其范围相对于旧《制度》规定的我国境内的国有事业单位扩大,涵盖非国有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分支机构,清晰的划定事业单位界限,有利于统一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比较口径。
(二)会计处理比较
1.资产业务的核算变化
事业单位资产业务会计核算变化涉及货币资金业务、应收及预付款业务、存货业务、固定资产业务等业务,以固定资产计提、无形资产摊销为例,
(1)固定资产折旧计提的会计核算变化。新《制度》执行前,多数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只是按照初始购入金额入账和列示,从未进行过固定资产折旧计提,其期间损耗未曾体现,不符合收入与成本的配比原则。不利于事业单位对所拥有固定资产进行合理的管理。
(2)无形资产摊销的会计核算变化。新增“累计摊销”科目用于核算无形资产摊销额,其目的与固定资产折旧计提相同,也符合《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20xx)36 号)中提出的资产“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2.负债业务的会计核算
负债业务事业单位相对较少,主要是对科目的改进,包括
(1)基于对财务风险和偿债能力的考虑,将旧《制度》用于核算借款的“借入款项”拆分为“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两个科目核算。同时,对长期借款利息处理进行修订。
(2)明确财政收支线路,将旧《制度》的隶属于负债项目的“应缴预算款”科目改为“应缴国库款”科目,核算事业单位除应缴税费外,按国家政策与规定应缴入国库的款项。
由上述科目及要求的.改变可知,新《制度》使得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更加明晰化。
(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比较
保障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是合理的会计原则。会计原则在旧《制度》包括真实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收付实现制原则、配比原则、专款专用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和重要性原则,在新《制度》包括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及时性、可比性、相关性、明晰性、可理解性。新《制度》删去“收付实现制原则”体现出会计信息质量原则和核算原则的概念差异,删去“历史成本原则”更体现出对国有资产市场价值的真实反映。但是不足之处在于删去“专款专用原则”财政拨款是针对特定项目的投入,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的显现,如何用好资金关乎社会发展,因此,必要的原则规定和配套的科目设立显得尤为重要。
三、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影响
(一)对会计制度体系的影响。新《制度》在固定资产计提、无形资产摊销的理论突破,财政补助收入、支出、结余和结转细致的划分和设计,以及进一步规范非财政补助结余和结转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引导事业单位逐步与20xx年新企业会计准则接轨,共同构建具有统一、可比口径的会计制度体系。
(二)对事业单位价值的影响。新《制度》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废除“历史成本原则”体现出对国有资产市场价值的真实反映,激励事业单位及时发现问题,努力提升资产管理效率。同时,这也对事业单位和相关的财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对资产计量模式的影响。我国事业单位的原有的会计核算基础均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存在难以反映真实会计信息的问题,自20xx年起,部分事业单位可以选择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可以避免财务信息的失真,可见权责发生制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成为趋势。
四、结语
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事业单位所面对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事业单位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市场经济的各个环节,其从事财务人员必然面临未曾接触的新业务和新情况,会计工作的难度和财务管理风险不断增加,新《制度》的出台正是适应这种变化的政府宏观调整。同时,也体现出我国事业单位会计业务处理正在与企业会计处理接轨,实现社会财务信息的统一比较口径。
会计制度论文6
现役部队预算会计的主要核心是预算管理,并不直接参与部队内部各项生产活动。现阶段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影响,促使部队会计制度实施环境发生变化,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加强部队财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实际角度出发,说明目前现役部队单位会计中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发展提出可靠解决路径,希望作为我国部队加强财务预算可靠的理论指导。
一、预算会计制度对现役部队单位会计的影响
(一)预算会计制度的影响
预算会计制度对加强财现役部队单位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在未来发展中建立完善的总账明细关系和部队会计制度是必然趋势,同时引进权责发生制度和国际水平会计核算制度是满足现役会计需求的重要途径[1]。目前,根据黑龙江省现役部队单位会计人员现状分析,其普遍存在综合素质不高和开支界限模糊的问题,对此部分部队先后引进权责发生制。例如,在国有资产收益和财政预算方面,关于未拨付支出和应拨出支付等进行全面结算收支统计,其中针对当年年末列收列支、收支相抵以及经济自主的现役部队单位全面实行权责发生制,并充分发挥权责发生制的作用,此范围外的其它事项则实行收付现金制。基于预算会计制度影响下,现役部队单位逐渐扩大了财务核算范围,从而全面体现部队资金活动情况,并对活动经费和资金使用效率进行分层审核,按照会计预算管理要求制定部队费用配比方法。
(二)部门预算改革的影响
按照部队财务要求,现役部队单位预算应切实反映出部队内部所有收入与支出,其中涵盖了预算资金的全部内容,本质上说全面体现预算执行信息的预算会计,其主要核算對象是部队资金核算。例如,在现役部队单位中基建资金属于独立型的会计核算,在实现预算改革后,应选择与其它资金相同的处理方式,加入部队预算范围内,也就是基建项目预算收支所有的综合预算是现役部队单位会计预算中的一部分。但因部队基建会计自身具有较多特殊因素,现役部队单位的会计制度中应对此进行科目加项,实现预算细化,根据项目收支情况进行分类处理,从而进行针对性预算[2]。现阶段“零基预算”方式普遍被部队会计部门使用,在带来便利的同时对相关会计信息提出更高要求,其不仅需要所有的收支信息,同时还需要了解部队资产时点信息,对现役部队单位会计核算增加一定难度。
(三)国库单一账户制度的影响
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形成后,促使现役部队单位预算资金程序发生变化。其中包括部队财务总预算会计收到财政收入流程;总预算会计向现役部队单位播发经费流程;现役部队单位收到总预算拨发经费流程;现役部队单位向财政总预算上交预算外收入流程;现役部队单位向下级所属单位拨发经费流程等,由于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影响,上述业务流程均不同程度的发生改变,促使现阶段现役部队单位实行的“收付实现制”的会计基础面临极大挑战。如现役部队单位的工资发放流程,以往程序为财政部门—人民银行—商业银行—军人保障卡,通过该种方式直接完成工资支付。目前,财政总预算会计则根据拨款数量信息制定支出预算,其中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导致程序复杂化,不符合“收付实现制”的基本原则。
(四)部队采购制度的展开影响
目前,在现役部队单位中采购项目多样化,不仅有财政预算资金,同时还有其它资金,对于此类资金管理主要集中在部队财政部门,有财政部门对其实行统一管理制度。这种方式促使资金从预算部门逐渐流向财务部门,导致预算单位收入过程存在缺陷,资金流动与事物流动脱节问题频发发生。基于现役部队单位现行采购制度,所有部队集中采购计划中的商品与劳务都由部队采购部门在外部进行采购工作,对此财政部门则通过国库拨发支付款项。然而这种形式随着我国采购规模的扩大,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支付方式发生相应改变,财政直接向供货商和劳务提供者的拨款数逐渐成为财政总预算支出的主要依据,同时在财政总预算支出类别中加设了相应拨发款项科目。
二、现役部队单位会计中的预算会计现存问题
(一)预算会计核算不科学
现阶段现役部队单位预算会计通常会选择“收付实现制”来完成会计核算工作,促使年度预算审核中集中了大量的资金流向信息。这种现象极易造成对管理长期资本的忽视,在较长经济周期内,现役部队单位会计针对资本长效管理难以进行,从而对部队进行各项预算决策形成阻碍因素。同时现役部队单位在处理固定资产过程中缺乏有效方法,促使虚报部队固定资产价值问题严峻,致使现役部队单位预算会计报表不具备真实性,无法有效反映出部队固定资产价值。关于现役部队缺乏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不仅增加获取财务因素的阻碍因素,同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导致相关决策缺乏真实信息支撑,结果必然产生预算偏差,最终会计预算报告和核算结果缺乏完整性与科学性。
(二)预算会计报告体系不完善
现役部队会计报告主要分为两部分,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与收入支出表。其中资产负债表主要体现部队在特定日期内的财务状况信息,属于静态报表;而收入收支表则不同,其主要说明现役部队单位在一定日期内资金流动情况、分配情况以及收入和支出,属于动态报表;前者基础编制内容为“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部队的动态信息,这与收入收支报表内容出现重复,并缺乏特定日期内财务状况的理论依据,从而导致该项报表内容缺乏合理性[3]。同时基于现役部队现行预算制度,资产负债报表涵盖资产与负债项目的同时,又加入了收入支出类等项目,财务数据重复出现,促使部队资产总额和负债出现虚增现象,对加强部队财务管理形成不利因素。目前,我国现役部队单位尚不具备完善的预算会计报告体系,部队预算人员对部队财务情况未能做出全面了解,外加获取财务信息的限制因素较多,最终部队管理者无法全面了解部队资金流向,导致部队缺乏有效的预算管理。
(三)预算会计科目不合理
以往现役部队单位针对部队工资发放与关于固定资产的资金款项,都是财政部门进行款项分配与拨放。而目前则由财政部门按照规定程序向单一账户或采购专用账户进行拨款。这种制度变化影响了资金流向,外加预算会计科目缺乏合理设计、相关处理方式未做出相应调整,对掌握部队真实财务信息造成一定难度。近年来,现役部队资金来源发生一定变化,直接组织收入成为部队资金来源的途径之一,而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并未充分重视这些变化,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现行会计制度针对现役部队无形资产一次性核销,存在价值估量偏差的问题,最终促使由于部队无形资产核算导致的经济损失进一步加大。
(四)会计核算存在会计失真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现役部队直接组织单位在对外开放时具有一定经营性,在接收国家财政支持的同时,通过自主经营会产生自营收入,并采取相应经济核算。其中部队将医疗、基建方面等专项资金直接列入部队收入支出明细中,但如果认为控制资金支出规模和资金节余,会直接影响会计核算的真实性。目前,现役部队单位执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而这种会计核算分离制对现役部队基本建设款项会有直接影响,部分部队单位选择“基建借款”的方式运行具体项目,但报表中并未体现借款表象,促使现役部队的资产负债表显示零债务,最终无法真实反映部队财务情况,会计信息不具备真实性。
三、现役部队单位会计中的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途径
(一)做好会计预算活动监督
在现役部队单位会计中全面实行权责发生制,加强资产、负债等财务状况的有效监管,提升部队财务信息的透明都。一方面,在会计制度中全面实行权责发生制的.过程中,在特定期间内产生的收益资金和发生费用,无论收付与否全部进行会计核算。其中对于涉及金额较大应加强流程监管和跟踪,从而保证资金使用符合会计预算。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会计核算系统,对现役部队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监管[4]。另一方面,提升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规范会计核算相关流程,选择适当契机推行权责发生制,从根本上提升会计预算质量,真实反映部队财务状况,促进现役部队会计制度向权责发生制会计模式转变。
(二)完善预算会计信息体系
现役部队单位应结合自身会计核算内容与特点,建立完善的预算会计制度体系。充分考虑黑龙江省现役部队单位现状,制定的预算会计信息体系应保证内容结构具备科学性、概念具备统一性,并保持与国际预算会计准则相互应,与部队制度环境相匹配。现役部队可通过借鉴地方先进会计改革经验,促进现役部队会计体系实现简化,根据不同预算对象的差异性,选择适当的核算方法,基于会计原则的基础上,严格规范现役部队会计核算,制定有效性会计核算制度,提升部队会计核算的可比性,促进会计报表与会计科目的相互统一。
(三)强化预算会计目标关系
强化预算会计关系的关键在于针对现役部队加强会计目标管理,保证预算编制符合科学性原则。对此,可针对预算编制工作进行细化处理,降低重复率,促使财务管理组织结构得到有效优化,保证公共资金公共化流动,在真实、科学的会计信息的基础上实现提升预算资金使用效率的目的。在此阶段,现役部队单位应对财政款项与预算资金进行合理分类,将财政收入资金纳入会计预算科目。在现今流量控制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实现收支平衡,促进财务决策科学化。
(四)避免预算会计信息失真
为加强部队会计预算活动监督,提出全面实行权责发生制,而其实施的基础是保证预算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对此现役部队单位应对预算科目进行优化改进,根据部门差异性制定一级科目,保证预算科目分类满足会计制度需求。在此基础上加设二级科目与三级科目,扩大原有核算范围,从而保证现役部队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同时创新核算方式,对于部队财务收支账户进行重新设定,实现项目细化,在提升核算效率的同时,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有效,为部队进行相关预算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四、结论
综上所述,预算会计是会计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现役部队加强资金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现役部队实行全面改革,现行预算会计已经无法满足部队资金预算的实际需求,对此结合部队预算会计现状,从会计信息、会计体系、会计目标以及会计活动监督四方面加强现役部队预算会计管理对提升部队财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董相超.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分析[J].时代金融,20xx(24):211.
[2]盛友.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xx(03):161.
[3]沈丽欣.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探微[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xx(01):56-57.
[4]丁坤萍.浅析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现役部队单位会计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20xx(01):178.
会计制度论文7
[摘要]日本作为东南亚国家,在文化上与我国具有许多相似之处,其会计制度的独特体系和内容,对于我国会计制度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日本是一个善于吸收外来文化、善于创新的国家。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开始了建设现代国家的道路,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1890年制定的商法受到了德国的深刻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又要向美国学习,1948年参照美国1933年的证券法和1934年的证券交易法为模式,制定了证券交易法,1949年参照美国的会计原则制定了《企业会计原则》,加上1947年修订的法人税法,构成了以商法为中心,辅之以证券企业交易法和法人税法的“三法体制”的会计制度,但商法采用德国模式、证券交易法采用美国模式,从而其会计目标使具备了既保护债权人利益又保护投资人利益的双重特性,形成了基于法律规范的、由商法会计、证券交易会计和税法会计构成的会计制度体系,包括会计原则方面的会计制度、商法方面的会计制度、证券交易法方面的会计制度、税法方面的会计制度和会计职业方面的会计制度五个方面,其中会计职业方面的规范不属于本文探讨的范围,下面仅就其他四个方面所涉及的会计目标、会计原则、会计确认与计量、会计记录与保管、会计信息披露等有关内容作一简要介绍与评价。
(一)会计目标
日本的会计目标大致有三:一是反映企业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二是计算企业的可分配利润,三是为投资者提供有助于决策的信息。其中第一、二项为商法所关注并予以规范,第一、三项为证券交易法所关注并予以规范,第二项则为税法所特别关注。无论是日本的企业界(包括股东、经营者等)还是政府、地方公关团体,都更加重视第二个目标,认为可分配利润的多少既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标志,也是国家税收确定的基础。而对于第三个目标,由于个人股东的比例较低,人们对证券市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这与日本资本结构中银行债权的比例较高有着必然的联系,在这一点上与德国十分相似,在会计目标上也偏向于德国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会计原则
日本的`会计原则由大藏省所属的“企业会计审议会”制定、由大藏省以整套集中发布的方式颁布,这与英美的会计原则由民间机构制定、发布大不相同。1948年日本经济安定本部设置了“企业会计制度对策调查会”,作为咨询机构,该机构的成员来自注册职业会计师、企业家、证券交易所代表、学者以及政府官员,主要从事财务会计原则、成本会计准则、审计准则和会计教育的研究,1953年经济安定本部解散后,该机构移交给大藏省,改称“企业会计基准审议会”后更名为企业会计审议会。可见,该机构实际上是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在会计规范上的影响日益增强。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为了加强与国际会计标准的协调,日本将大藏省分解为财务省和金融厅等单位后,将原来大藏省下属的证券局和银行局合并成金融厅,会计准则的制定权便由这一金融厅行使,经过金融厅的批准,20xx年7月又设立了日本财务会计准则基金会和日本财务会计准则理事会两个民间机构,具体负责会计准则和会计实务指南的制定工作,但最后决定权仍在金融厅,由此实现了会计准则的制定由政府部门向民间机构的转移,进而转向美国模式。所制定的企业会计原则包括一般原则、损益表原则、资产负债表原则和会计原则注释四个部分,具有鲜明的特色。
1、一般原则。一般原则是其他原则的基础,包括以下七项:
(1)真实性原则。要求企业提供的有关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必须真实,只要符合各项会计原则提供的信息,就认为是真实的。
(2)正规簿记原则。企业必须按照正现的记账方法将所有交易正确的在会计账簿中登记。这里包含了全局性和重要性原则。会计原则注释1中指出,对于不重要的会计业务不必要按照严格的会计处理方法处理,可以采用简便的方法按照正规的记账原则处理,如对于不重要的低值易耗品可以在购入或支付时作为费用处理,对于不重要的有关存货的交易费用、关税、采购费用、运输保管费用等可以不计入存货成本,对于重要的并变动的会计政策应该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包括有价证券计价标准和计价方法、存货计价标准和计价方法、折旧方法、递延资产处理方法、重要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
(3)明确区分资本交易与损益性交易原则。要求区分资本性交易和收益性交易,尤其要分清责本公积金与盈余公积金,不得相互混淆。
(4)明了性原则。要求企业会计必须通过财务报表向利害关系人提供必要的会计事实,使他们对企业状况作出准确的判断。在贯彻这一原则时,也必须考虑重要性。
(5)连续性原则。要求企业应当将所采用的会计处理原则和手续在各个会计期间连续使用,不得随意更改。这一原则是基于对同一会计事项可以有多种处理方法的选择而设立的,目的在于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6)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财务状况可能受到不利影响时,应采用适当的会计处理加以预防,但不得进行过分的会计处理,以免破坏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性。
(7)单一性原则。要求为了满足不同目的(向股东大会报告或为了满足信贷、纳税)的需要,必须编制不同形式的财务报表时,必须以单一、可靠的会计资料为依据,不得出于企业政策性考虑而歪曲事实。可见,这一原则是对真实性原则的补充。
上述各项原则是围绕真实性原则而从不同角度作出的规范,包含实质上的原则和形式上的原则两个方面(图略)。
2、损益表原则。
(1)发生主义原则。要求按照权责发生制核算收入与费用。
(2)总额主义原则。对于收入和费用必须分别按照总额反映,不得将收入项目与费用项目直接报销。
(3)实现主义原则。销售收入必须在实现时才能确认入账,如委托代销以受托者销售商品日作为销售收入实现日,分期收款销售原则上以商品交付日作为销售收入实现日等。
会计制度论文8
目前,我国医院财务会计工作压力十分巨大,在医疗设备、医院改造升级甚至于日常医院收支的财务工作中,都需要认真规范的做好财务预算、审计工作。要解决我国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还需要细化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做好医院财务账目的记录,针对不同设备制定不同的折旧年限,增加固定资产项目下的“装修费用”,针对不同科室医疗风险程度,建立医疗风险等保险费用和计提科目,帮助医院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随着国家对人民医疗事业投入的增加,以及国民对自身医疗保健意识的增强,近年来我国的医院设施、设备、医疗技术等得到了到了较大发展,医院在迅猛发展的过程中,财务会计工作的制度、会计要素的认定、固定资产的核算等重要的基础科目出现了不够细致的滞后性的问题,从而暴露出了不少内部管理的不足,管理覆盖不全面的问题。本文从医院实际出发,分析当前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
一、医院财务会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医院财务会计工作压力十分巨大,在医疗设备、医院改造升级甚至于日常医院收支的财务工作中,都需要认真规范的做好财务预算、审计工作。从医院财务工作的实际来看,我国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固定资产即医疗设备的使用折旧的计提问题。随着国家对医院软硬件设施的持续投入,医疗设备固定资产在医院的整体资产中占得比重较大,固定资产增加的同时医院财务部门大多只是计提维修费用,没有根据设备的实际使用年限布置计提累计折旧科目,这就极易造成账面上医院固定资产的实际年限与记账折旧年限相冲突,而实际上医院的设备有的已经进入淘汰阶段,相应的部门在使用医疗设备的过程中,如果设备使用的频次过多,设备计提的维修费用使用殆尽,那只能从别的费用中比如进行抵减,而这些设备有的使用责任人因为医院的管理模式大多是科室费用单独核算,那对科室的管理人员就会造成设备使用费用越来越大的现象,而医院的设备净值没有减少,设备实际的管理者的经营效益也会造成不小的影响。在对旧的.医院建筑改造过程中的装修费用的记账问题。众所周知,医院近年来的投入有的进行了现代化病房楼、门诊楼的建设,但是因为受到土地使用面积的限制,大多数的医院都将旧的医疗楼进行了装修改造再利用,旧的医疗楼大多年代久远,需要全面的大规模的现代化改造,所以进行旧楼改造的费用大多数额庞大。原有的《医院会计制度》里的记账要求对装修的费用要计入装修费用,而不能计入固定资产的增加上,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医院帐上的医疗楼装修费用巨大,而固定资产很少的现象,这样的记账方法不能真实的反应出医院的资产状况,形成真实的资产实际净值的反映。“其他支出”成了各种无法记账项目的“收容所”。在医院的财务科目中“其他支出”大多是指各种管理费用、医疗支出等主要支出以外的记账方式,它主要的记账内容包括固定资产的维修费用、物资毁损、捐赠等项目的支出记账。在实际的医院运营过程中,因为出现的新事物、新的支出等项目的增多,没有进行相应的科目调整,比如近年来的医院与患者的医疗纠纷逐渐增多,医院在赔偿病人的数额上也是逐渐增加,但是在财务记账的过程中因为没有相应的记账科目,只能将其计入其他支出,这就造成了其他支出这一科目的数额较大,不能真实的反应当期的医院成本控制和真实的运营指标完成情况。同时较高的医疗赔偿会对医院的运营产生较大的影响,使医院的抗风险能力降低。
二、细化医院财务会计工作,建立完备财务会计制度的对策
要解决我国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还需要细化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做好医院财务账目的记录,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针对不同设备制定不同的折旧年限。医院的设备因为技术进步的原因有的设备淘汰年限会比较快,但是财务人员对设备的使用年限与使用频率无法掌握,这需要医院相关部门与财务部门进行细致的调研后进行折旧的年限计提,根据原来的《医院财务制度》生化分析仪器计提折旧在五年,随着医院的病员增多,设备的使用频率也大大增强,加上生化医疗设备更新速度的加快,五年的计提折旧就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医院财务部门结合相关部门,在账目上减少生化仪器的折旧年限,才能满足医院高速发展的财务记账需要。增加固定资产项目下的“装修费用”。在固定资产下增设科目“装修费用”,并且在装修费用的明细科目具体到装修病房楼、装修门诊楼等单项资产科目中去。医院在实际的装修旧的基础设施时,费用花费较大,如果只是增加装修费用不能真实反映医院的整体运营建筑平台的使用,容易混淆简单装修和重新升级装修的概念,只有将升级装修单独计入装修费用才能够真实反应医院的运营情况。同时在设置这一科目的同时需要注意要区分到每座建筑的装修费用,不可统一计入装修费用,造成项目区分不清。针对不同科室医疗风险程度建立医疗风险等保险费用和计提科目。针对近年来较高的医疗事故风险程度,医院应根据不同科室的医疗风险程度建立相应的医疗保险制度和计提医疗事故准备金科目,在建立医疗事故准备金的实施中要注意根据不同的科室进行风险评估,比如外科手术较多的科室要进行重点的手术保险的购买和风险基金的跟进与坚持,在计提风险科目的设置过程中需要严格专款专用,严格计提使用制度,严格使用集体决策制度,避免因为缺乏有效管理,失去它的重要意义。综上所述,我国正在医疗事业逐渐正规化、现代化的道路上快步前进,医院在设备更新、基础设施建设、人员配置上都取得了较好的发展。随着快速发展,医院在管理上,特别不少现代医院的财务会计管理中出现了跟不上发展节奏,账目不能真实反应医院实际经营情况的现象,医院的财务人员应当根据医院的实际发展情况,根据自身实践中的突出问题,找出问题所在,针对性的去解决问题,通过不断的财务管理创新和财务制度完善,有力的帮助医院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
会计制度论文9
一、实行新医院会计制度对社会的重要作用
我国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可是与其他各个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政治领域、经济领域、科技领域等等都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与它们差距还很大,为了能够缩小与其他各个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增强我国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做着很大的努力,当然,医疗方面也是如此,医疗条件关乎于人们的生活条件,对于人们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所以,医疗改革势在必行。新医院会计制度作为我国的医疗改革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强化医院成本管理的重要作用到底有哪些呢?需要我们深入分析。我将新医院会计制度对于强化医院成本管理的重要作用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实行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医疗改革
我国在医疗各个方面存在的不足,比如:医疗设施、医疗环境、医疗价格等等方面。
(二)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实行有利于医院管理者对内部管理运行制度进行改良
一个企业如果正常运行的话,需要完成的工作有很多,然而一个企业的工作链是由很多的工作环节串联起来的,各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各个环节缺一不可。但是,如果企业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那么将会影响到整个工作流程,所以企业管理者掌握每个工作环节的进度与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三)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实行有利于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兼顾
实行新医院会计制度能够让我们的广大人民群众得到更加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为人民提供更高效、更优质的医疗设施,营造出更好的医疗环境,满足了人们的对于医疗方面的要求,解决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效益;同时,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实行,能够加强医院的成本管理控制,节约了成本,维护了经济效益。
二、新医院会计制度对强化医院成本管理的明确规定
(一)规定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实行范围
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实行是适用于大部分类型的医疗机构,但是有些医疗机构并不适合,所以,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实行范围是有规定的。实行适度的管理制度等于经营成功了一半。所以,根据医院自身所具有的社会条件来进行分析,是否适合使用新医院会计制度,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能力。
(二)将医院的收入与支出进行合理的控制与分配
医院的收入指的是除了医疗产品、医疗设施、员工工资薪水外的收入,医院的支出便是指的是医疗产品等等的消费。新医院会计制度对这两点有明确的要求,将医院收入与医院指出合理分配,让医院的成本有效得到控制。
(三)建立严格的成本管理制度
一个企业的管理制度是一个企业运行的核心,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让成本管理能够有制度的强大支持,执行力度也将会变高。
三、强化成本管理的措施
(一)构建具有威信力的成本管理机构
成本管理机构是强化成本管理的主体,如果管理机构没有高度的责任感,没有威信力的话,那么,强化成本管理的措施的执行力度将会下降,不能够囊获员工们的心,不能够调动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所以,构建具有威信力的成本管理机构是非常重要的。
(二)改良成本管理制度
成本管理制度的完善度影响着成本管理的效果,俗话说:无制度不成方圆。所以,改良成本管理制度是强化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
(三)对医院的支出进行严格控制
在医院的支出过程前,对医院的支出进行合理的预算,并对其进行严格的控制。
(四)提高成本管理的监督力度
成本管理的监督力度决定着整个成本管理的完成效率,在工作过程中,难免会有员工会有松散的工作态度,这样会影响到成本管理的完成效率,所以,必须要通过外在因素的控制即他控力,监督工作人员,让工作人员保持高度的精神,医院的成本支出自然会得到有效控制。
四、结语
总而言之,新医院会计制度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的,对医院的成本管理提出明确的要求,对医院的各方面进行分析,能够帮助医院管理者对医院进行有效的管理,找到属于医院资深发展的道路,同时,另一方面,对于社会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能够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为人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解决了社会矛盾,对于我国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会计制度论文10
20xx年1月1日,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实施,新制度较旧制度有很大的突破和创新,明晰了核算目标、引入了权责发生制、广泛运用“双分录”、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计提折旧和摊销、将基建账并入大账等等,这些改革都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有利于财政预算公开的进一步深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财政透明度良好做法守则—原则宣言》中指出,“优良政府管理对于实现宏观经济稳定和高质量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财政透明度又是优良政府管理的一个关键方面。”随着法制治国和反腐倡廉的推进,财政预算必然完全公开。现行的财政预算公开的程度与国际标准、公民的期望存在着很多的差距,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在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上也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行政单位不愿公开财务报表。20xx年1月1日,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对行政单位的预决算管理、收支余管理、资产负债管理等方面作出改进,有效的改善了这一状况。
一、明晰会计核算目标、引入权责发生制、广泛运用“双分录”核算
原《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下,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侧重于反映单位预算收支信息,但对行政单位的财务状况信息反映不足,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明晰了核算目标,要兼顾行政单位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双重需求,既反映预算单位的预算执行,也反映财务状况,使得行政单位会计信息全面而真实。
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采用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双基础模式,对收入和支出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基础,对资产、负债、净资产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原《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完全使用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无法真实的反映单位的财政收支结余、无法真实的反映单位的资产负债、无法真实的核算当期费用支出。例如,对于长期项目的资金跨年度拨付时,其中应付未付的资金就形成年终结余,但实际上,这些资金是项目必须资金,并非结余资金,如不加以划分,会造成下一年度预算资金增加的假象,影响预算的准确性;而拖欠的各项应付未付款项,不进行记录,形成了单位的“隐形债务”,无法反映单位运营中实际存在的困难;同时针对非货币性费用不在当期反映,像固定资产不逐年计提折旧,待使用期限满后,一次性列支当期费用,没有真实、准确的对当期发生的耗费支出记录,也会造成收支的不合理性。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引入权责发生制,进行“双分录”核算法,既按收付实现制基础核算收支,也全面核算资产、负债,有效的'解决了收付实现制在核算资产负债方面存在的问题,准确核算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政府储备物资、公共基础设施、存货、预付账款、应付账款、长期应付款等非货币性资产和部分负债。
二、规范暂付、暂存款,完善资产、负债的核算
在资产管理方面,在原《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理念下,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的中心是收、支预算执行情况,疏忽于资产管理内容,很多应入账的资产未入账,尤其是一些无形资产、低值易耗品等等,同时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不考虑固定资产实际的使用价值,造成财务报表资产金额庞大,其实际可以使用的资产有限。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规范了资产内容,对“暂付款”重新分类,增设“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待处理财产损溢”、“受托代理资产”等科目,全面核算单位的资产。同时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计提折旧和摊销,冲减相关净资产,在不影响准确反映预算支出的同时,真实的反映资金的消耗水平和资产的真实价值。
原《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只执行基本建设投资会计制度,基建账数据完全流离于单位会计“大账”之外。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规定,行政单位对于基建投资,在按照基建会计核算规定单独建账核算的同时,将基建账相关数据定期并入单位会计大账中的“在建工程”。
在负债管理方面,在原《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下,很多单位都将“暂存款”作为负债核算的万金油,将一些无法说清或不愿说清的负债性往来统统挤在 “暂存款”中,成为了藏污纳垢的死角。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根据负债的对象、性质、原因和偿还时间的长短重新进行了划分,并且对“应付账款”、“长期应付款”采用双分录核算,除了反映款项的实际收支,也要反映负债的发生和偿还情况,时刻提醒领导层负债风险。
同时,基于资产、负债核算的规范和双分录的使用,净资产的核算更加精细化,增加“资产基金”和“待偿债净资产”,用于核算非货币性子很惨在净资产中占用的金额和因发生因付账款、长期应付款而相应冲减的净资产金额,从结余和固定资产中区分出来。
三、精细化管理收入、支出,完善财务报表体系和结构
原《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对行政单位收支的核算过于简单。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对收入和支出虽然总分类科目保持不变,但对明细分类核算进行了全面改进,将“财政拨款收入”分设为“基本支出拨款”和“项目支出拨款”等二级科目,将“基本支出拨款”分为“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等三级科目,同时还要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支出功能分类。经费支出,首先按资金性质分为财政拨款支出和其他资金支出,设置相应的二级科目;其次将财政拨款支出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将其他资金支出也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设置相应的三级科目;再次将基本支出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支出功能分类,将项目支出按具体项目分类,设置相应的四级科目。有公共财政预算拨款、政府性基金预算拨款等两种或两种以上财政拨款的行政单位,还应当按照财政拨款的种类分别进行明细核算,使行政单位收入和支出的核算更加规范。
改进了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取消了原制度资产负债表中的收入和支出项目。在收入支出表中增加了反映单位结转结余调整变动的项目。增加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专门反映单位在某一会计期间财政拨款收入、支出、结转及结余情况的报表。
财政预算公开是构建阳光政府、保障公民知情权的应有之义,是无法回避的课题。虽然原《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存在会计信息的不准确并不是无法完全预算公开的罪魁,却也是进一步推进预算公开的阻碍,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执行,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在一定意义上消除了行政单位领导人公开预算的顾虑,也确保了预算信息公开阅读者明晰预算内容,同时也真正提高了行政单位财政资金利用效率,是对行政单位经济管理活动发展的必然趋势。
会计制度论文11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财经管理体系也在不断创新,事业单位的预算在执行与编制方面也在不断进步,运行预算会计的内外部环境也与之前大不相同。众所周知,预算管理是预算会计的关键所在,将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作为发展目标,将核算预算的收支为关键点,并将之运用于社会再生产中包括行政单位、各级职能部门、非营利机构等分配领域的资金预算活动和结果中来,而且还要作为事业单位会计数据预算编制的理论基础。所以,预算会计制度的革新是事业单位充分合理利用财政拨款等资金、合理有效的开展日常工作的前提保障。
一、当前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存在问题
(一)无法适应投资制度改革
当前,市场化已经越来越深入到我国的事业单位投资和融资的制度中,并且中国事业单位在投资和融资方面的发展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公共领域投资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各界要求事业单位做出会计报告的准确性和真会性的要求也随之加大,一方面要求事业单位必须做出有一定可比性和参考性的会计信息,另一方面对这些成本的定价和核算由社会上的各界人士自行完成。中国的预算会计水平要随着世贸组织的加入而跟上世界发展的脚步,更要在全球化经济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必须加快办事效率,积极参与全球竞争,同时,事业单位也要将先进单位的管理措施应用到“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来,例如,为了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效率,就要用权责发生制来代替被事业单位公共管理所淘汰的收付实现制,从而实现绩效的导向作用。
(二)会计与核算存在分离现象
在当前中国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一些像大型体育场等类型的事业单位,兼具有公共服务和自身经营的双重性,其收入也包括财政拨款和自营盈利两方面,其经济核算方式也是独立的。包括修购和医疗基金在内的专项基金,将直接被列为支出项目进行提取,借方以“事业支出”为由,记作设备购置费或者社会保障费,贷方则以“专用基金”为由。事业单位实际上可以以支出的形式处理发生的医疗和固定资产购置费用,而不用专用基金。假如年底,以“调节基金”的名义记录修购和医疗基金,将支出规模和结余做人为的控制调整,则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必然会失去真实性。当前,《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普遍被事业单位的基建会所采用,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又是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所采用的,由于采用的会计制度的不同,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借款就会受到影响,例如,有的单位将他们使用的基建借款放在基建账上,往来账的报表上显示不出借款的痕迹,在资产负债表来看,其单位的借入资金为零,如此一来,其会计信息也会失去真实性。
(三)预算会计报告系统存在缺陷
收入支出表与资产负债表构成了一个单位的会计报表。其中收入支出表的形态是动态的,一个单位在某一时间段内的收入和支出情况以及财产分配情况都由此体现,而资产负债表的形态主要是静态的,它体现的是特定时间段内,一个单位的财务情况。事业单位是在“资产+支出一负债+净资产+收入”的基础上编制资产负债表的,我们可以看出,其资产负债表中也体现除了收支状况,反映出来的信息也包括静态和动态两个形态,这完全脱离了以反映某一时间段内的财务状况为理论的基础,这样做出来的.财务报表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在当前的预算制度下,负债、资产、基金以及支出和收入等项目都是目前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表中的内容,这些重叠的财务数据使得负债、资产和基金总金额出现虚增,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得不到很好的体现。当前,中国的事业单位还缺乏健全的预算会计报告体制,设计制作预算报表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自己单位的财务情况缺乏了解,其作出的会计报告不能全面完整的概括整个财务状况,获取财务信息的途径被束缚,如此一来,资金动向的情况不能完整的反映到事业单位的领导层,从而进一步限制事业单位整体运营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措施
(一)权责发生制的采纳与应用
当前中国的财经制度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其改革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而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事业单位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其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就必须进行有效的改革和调整。第一,权责发生制的采用,事业单位的财务运营状况可以在这一制度下得到准确完整的体现,使会计的信息系统保持完整与全面,从而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第二,一个单位的内外部资金动向都可以通过权责发生制得以体现,从而使事业单位能够清楚明白的进行财务活动,从根本上杜绝会计违规现象的发生;第三,单位使用资金的状况得到准确的体现,使事业单位的四项基本经济事项真实客观的体现其完成情况。
(二)推进预算会计体系信息化
满足需求信息人员对信息的使用需求是预算会计信息体系的关键性作用之一。对事业单位而言,要使其预算会计信息满足使用该信息人员的需求,其会计制度就必须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全面性。所以,推进预算会计信息制度的发展,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体系势在必行,从而加快获取信息的效率,使事业单位评价会计业绩的系统得以完整,使核算效率得以提升,财务报告更加具有公开性与透明度,进而提高财务预算工作的质量。针对当前财务信息使用者无法满足于预算会计报告系统的现状,我们采用创建会计信息体系的方式,使财务信息更加系统全面,进一步加大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公开力度,使可持续发展战略朝着更加坚实的目标迈进。
(三)不断完善会计核算方式与内容
收付实现制是原有经济体制的产物,在现有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已经无法满足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核算的发展需求。而权责发生制则是适应当前经济环境的产物,它可以使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财务状况得到客观、全面、有效的体现。为了上述管理目标,我们改进了当前的会计预算科目,为了使各部门的预算制度与其部门情况相适应,将部门设定为一级科目;同时,为了使事业单位的预算状况得到客观真实的体现,我们将预算会计核算的范围作了扩大,分别增加了二级、三级会计科目。继续改进与健全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将核算业务等与财政改革相关的国库集中支付进行修订,将会计核算的方式进行改革,将收支类的财务明细核算内容做改革重置,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核算,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要把基建业务纳入其范围,将原有的“应缴财政专户款”和“应缴预算款”进行改革,使预算会计管理系统更加健全和完善。
三、结语
当前中国的预算会计制度要跟上财政管理制度的发展变化,就要进行适当的改革和完善,从而与飞速发展的财政改革相适应,作为当前中国会计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预算会计制度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实事求是、科学合理的进行改革,是预算会计制度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是预算会计制度与经济同步发展的必然之路。
会计制度论文12
随着我国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推进,我国的财政预算会计制度也在不断改革,从公共财政的角度出发,编制各个部门的预算,以前瞻性、科学性的态度来不断地完成预算会计的改革以及政府的会计部门的建设。文章从现阶段会计制度的现状出发,结合会计制度存在的弊端,提出相应的改革的方案,以期建立健全的政府预算会计制度。
1.现阶段财政预算会计制度的现状
我国的政府预算会计制度经历了很多次的变革,其中最根本性的一次变革就是在1988年实施的改革。这次改革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际上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是一次根本性的改革。在当前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下,结合当前的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总结过往经验的基础之上,进行更加规范的政府会计预算制度的改革是迫在眉睫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财政预算会计制度应该符合当前的宏观经济、财政的管理需求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内部的管理的要求;会计的主体是由六个要素组成的,而这六个要素分别核算政府的现金的经营状况以及政府的收益;会计的核算是在原始凭证的基础之上,通过合理的结算,选择复式记账法对当前的经济行为进行会计核算;财务报表要包含资产负债部分,收入支出部分以及相关的其他的附表,同时要对往期的会计报表进行合理的安排,有效的管理会计档案。
2.现阶段财政预算会计制度的弊端
预算会计是政府制定财政预算的最主要的依据,也可以监督资金的使用效率,是一项专门的会计活动。虽然我国的会计制度一直在不断地改革以期获得更好地发展,但是在当前的宏观环境下,我国的财政预算会计制度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的。
2.1会计体系结构不严谨
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包含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以及事业单位会计,但是这三个分支机构采用的会计制度也是各不相同的,每个分支机构的侧重点也是各不相同的。例如,财政总预算会计只是核算项目资金的流入和流出状况,而且核算的重点在于现金的流出,当现金的流入以及流出状况展示在会计报表上时就可以很清晰地看出资金的流向,以便更好地考察现金的使用的效益。由此可见,预算会计体系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是没有完全的磨合的,不能协调地安排在一起,这样不利于政府的总体的财务报告的生成,也就相应的影响了财政预算会计的整体的运营的效果。
2.2现行政府会计不能全面的反映政府的资金流向
当下的政府会计不能准确如实的反映政府所拥有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实际的价值,这就不利于政府核算自身的资产,一旦产生了一笔现金流的流出,那就无法再估算这一资产的价值,不利于政府部门的财政预算和政府部门的转移支付的核算。除此之外,当前的政府会计不能反映政府的负债状况,财政支出部分只包含了现金的流出,但是无法核算政府的负债业务,这就导致现金的隐形的流出造成政府的沉重的'经济负担。
2.3财务报告系统存在缺陷
对于我国政府部门的财务报告而言,其模式过于简单,仅仅只是显示了关于政府预算的执行的状况,而并没有对于现金的执行状况进行监管,这就导致流出的现金存在很大的风险。而且我国的政府的财政报告与政府的审计报告是相互分离的,这就导致会计在进行核算的时候,核算的标准出现相应的问题,进而影响报表的公允性,使得政府的会计目标不明朗,并为实现设置会计部门的真正的目标。
3.新时期财政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
在社会化进程的推动下,对于当前的财政预算会计制度进行改革,从建立健全的会计体系结构的角度出发,全面真实地反映政府的各项的现金流的流入流出状况,并建立健全的财务报告系统,使得各项信息都透明清晰,真实可信。
3.1健全会计体系结构
在建设我国的会计体系时要秉承全面性、实用性、可比性以及公开性原则。使得财政决算体系可以更清晰的反映政府的各项的支出活动,使得财政预算更全面、完整而且多角度的反映政府的现金的支出和流入状况。其次,财政决算要秉承客观真实的原则,力求数据的真实准确,可以清晰地展示政府的现金流状况,从而适用于不同的使用者。
3.2全面的反映政府的资金流向
政府的决算是政府的年度财政经济运行的结果,我们要对政府的每一笔的现金的支出状况进行核算,这是最基础的核算的要求。但是我们同时要对现金的使用状况进行合理的监督,以保障现金都流向了所指定的项目,另一方面合理的监督可以降低政府的损失,确保资金的使用的效率,并为下一年的政府的财政预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3健全财务报告系统
财务报告系统要将政府部门的会计和审计放在一起,这样可以更准确的记录现金的使用的效率,统一的核算口径可以方便会计报表的使用者更全面的了解政府的财政支出,从而实现财政部门的财政决算职能。依托当前发达的互联网,实现数据的合理的归档以及保存,以便实现对数据的远程的提取,进而促进数据的全网共享,让需要数据的人可以随时的提取出自己所需要的各种信息。从根本上改变以往的财务报告会计部分和审计部分的分离的状态,使单一的表格逐渐的合并成综合的表格,如实的反映政府的现金流的状况。
会计制度论文13
关键词:高校 新会计制度 问题与对策
所谓新会计制度,是相对于1998年1月1日执行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新会计制度实质上是高等学校从收支平衡的核算方式向成本核算方式的过渡。为什么说是过渡呢?虽然新会计制度比原来施行的会计制度更加完善,在记账方式上有所转变,但还没有根本性的突破。通过实践和总结,通过不断完善,离高等学校通过会计核算,进行成本管理的科学制度为期不远。
一、新会计制度在施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权责发生制在执行中存在问题
现在高校基本上还是采用收付实现制作为记账方式,权责发生制在执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收取大一新生学费、住宿费按学年计算成本,当年只能进部分收入(9月份12月)下年1-8月不能进收入;学生欠费也应进收入,而高校目前情况下是按实际收的款进收入;新制度购进固定资金、无形资产等全部进支出,而计提折旧金额是虚提。
(二)固定资产折旧没有进行摊销,进行基建并账,会计数据失真
固定资产折旧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教育成本核算,但新会计制度对计提折旧只是数据显示,并没有进行下一步的成本摊销。所以,固定资产折旧还是一个虚的,没有实际意义。在原制度下,基建财务账和事业财务账是两套账。在新制度下,高校在事业大账中设置了“在建工程” 科目,同时又要求高校基本建设投资应当单独建账来核算,至少按月并入事业大账里。在当前高校条件下,基建“并账” 实际执行比较困难。在建工程也好,已完工交付的工程也好,只是学校固定资产的增加,应该纳入固定资产类科目进行核算,并且通过对折旧的摊销,进入成本,这样才能真实反应固定资产投资的效益,也不会造成学校财务数据的失真。如果把所有的固定资产,包括贷款修建或者购置的固定资产一次性与大账并,就会造成某月大账财务数据失真。
(三)事业支出细分,分摊难度大
新制度要求收支科目需要按政府收支分类进行细分,还要把事业支出归集财政补助支出和其他资金支出,支出又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再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下设经济分类,且收还要按资金来源性质不同分类,包括财政拨款、事业收入、其他收入等.在高校实际业务操作中,由于经济业务量大、经济活动类型重复,很难区分哪些支出是财政补助安排的,哪些资金是事业收入等安排的。如果在会计核算时无法准确确认事业支出中各类经费的资金属性,期末需相互结转的财政补助结余结转、非财政补助结转和事业结余的额度是难以确定的。
(四)增设固定资产折旧科目没有发挥作用
新会计制度增设了固定资产折旧科目,这一科目的设置本来是为了进行成本核算,但目前因为没有进行建立折旧费用的摊销科目,固定资产折旧只是一种形式,等于虑设,没有实际作用。
(五)新会计科目不能直观反映经济分类开支情况
各高校内部管理需要,为了得到如:商品服务性支出:水电费、差旅费、邮电费等支出等支出,只有到各项目管理账上去查询,各高校纷纷购买新系统,去适应需要。新会计制度造成老会计遇到新问题,常常不知道查有关项目账,所有会计都得学习。虽然新会计制度规定了各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增设会计科目,但很多高校并没有这样的人才。所以,只靠新会计制度所列的科目,达不到学校财务核算的需要。在软件开发方面,很多学校更是无能为力。
(六)新会计软件在使用过程中达不到新会计制度的要求
很多财务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不断初始化,不断购进所谓最新软件,但都不能正常使用。
二、适应新会计制度的对策
(一)完善财务机构的管理模式
新会计制度是为了高校进行教育成本核算进行的会计制度改革,目的是为了高校财务核算从收支平衡到成本管理的过渡。而原来高校的财务机构设置主要是为了预算管理和收支管理两大块。要进行成本核算,就必须要有成本核算会计。而在企业,成本核算是企业最重要的`财务部门。要进行成本核算,就必须对现有的财务数据进行分类,主要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包括教师工资及福利、办公费用等直接用于教学的的教师所支出的费用,学生支出的费用。用于教学的设备费用、住房、教室、操场等易耗品和固定资产的折旧。
(二)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
新会计制度对原来的会计制度作了重大调整和增加,原来的财会人员大多不适应,许多老会计人员也感到不适应。连起码的查账都搞不清楚了。所以,对现有人员的培训非常必要。虽然上级主管部门组织了一些集中培训,但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虽然新会计制度是为了向成本核算过渡,但离成本核算不会太远。所以,现在对会计人员的培训,不但要对新会计制度的培训,还要对成本核算的培训。
(三)以省或教育部为单位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
新会计制度第六条第(一)项规定,高等学校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但没有相关业务不不需要使用的会计科目可以不设;在不影响账务处理和编制财务报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设本制度规定以外的明细科目、减少或合并本制度规定的明细科目。从整体上看,新会计制度对于高校管理各方面所涉及的会计核算都作了明确规定,一级科目是比较完整的。而对于明细科目,新制度给予了高校更大的自主权,高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在新制度原则下,根据需要自行增设、合并、删减明细科目。但是,现有高校会计人员都是习惯了原来的财务制度,对新会计制度还没有吃透,要他们自行设置明细科目,实在是难事。再者,现在各高校都使用财务软件,而新制度出来后,各软件开发商都搞出五花八门的软件,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这个自行增设、合并、删减明细科目的任务应该以省教育主管部门或者高校上级主管部门统一制定细则,各高校在细则基础上进行明细科目设置,软件开发商在统一基础上进行软件开发,这样才能统一标准。
(四)升级财务软件,提高电算水平
新会计制度增设了许多会计科目,这些科目的设置必须要对原来的财务软件进行升级。现在还没有统一的财务软件,各软件开发商都在搞自己的新软件,有的高校也在搞新软件,以适应新制度的需要。但是,从目前来看,还没有真正能正常使用的软件。所以,上级主管部门应该与软件开发商沟通,尽快开发出统一的,能够正常使用的,适应新会计制度的财务软件。新开发的财务软件,在明细科目上应该尽量多一点,各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上级的要求,自行选择相应的明细科目,这样才能让会计人员尽快适应新会计制度。
(五)对基建并账如何处理
以前的会计制度没有把基建部分纳入事业统一核算,而是独立的基本建设单独处理。造成单位向上级报告的财务数据显著失真,加之这些年各单位基本建设投资数额巨大,大多是利用银行贷款,如果上级不能及时掌握各单位的基本建设投资情况,将会造成极大的后果。因此,基本建设并账是必须的。现在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心里上的问题,主要考虑如果基本建设并账后,造成事业基金支出数额巨大,并出现亏损,有损单位信誉,再在银行贷款就会有困难。二是基建并账业务多,增加工作量,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操作细则,具体施行还有一定难度。但这并不是不能执行的理由,只要我们有认真负责的态度,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关于登账问题,可以根据各单位基本建设情况而定,业务量不大的,可以采用十日登大账,数额较大的,可以日日登。基建业务相关的原始凭证最好由基建核算部门保留,财务套账可以用复印件登记。至于可能造成事业基金亏损问题,没有必要担心,从目前来看,这也只是一个虚亏,随着将来实现真正的成本核算后,固定资产投资通过折旧后摊销到教育成本上,那时就能全面反应单位投资效益了,是否投资亏损,是否盲目投资,只能通过教育成本核算才能知晓。当然,如果现在盲目扩大基建,形成固定资产使用效率降低,折旧费用加大,对于当年教育经营状况来说,可能会造成亏损。所以,现在要作的是对基建投资进行可行性研究非常必要。目前看能不能在贷款取得时或者支付基建时用长期借款科目与在建工程科目形成借贷关系,这样一目了然看清楚,有多少在建工程是靠借款来修建的。基建与事业大账并账,还有许多问题,例如很多学校是用往来款暂时支付的,在大账上完全无法显示。
(六)事业支出细分后,如何解决分摊难
新会计制度对事业支出作了非常细致的分类,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而高校业务往往包含二个或者二个以上的类别,按照新会计制度,对这些就要分门别类进行处理。一是增加了工作量,二是增加了难度。有的业务是几个项目溶合在一起的,本身就不好分。所以在分摊上就有一定难度。解决的办法一是增加岗位人员,有人专门从事这一业务,二是提高电算化水平,充分利用计算机进行分类记帐。三是在申报资金使用时,就安排好使用类别,财务人员在处理帐务时,按使用类别直接分类,这样就会减少分摊难的问题。
综上所述,新会计制度比原来的会计制度有非常大的变化,新会计制度更加细化,逐步向高校成本管理过渡,这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一次历史性的转折。在转折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是难免的,只要我们不断努力,通过反复学习,深刻理解,就会从难到易。随着高等学校办学的竞争更加激烈,高校从收支平衡型向成本核算型财务管理过渡是大势所趋,高校财务人员应该提前作好思想准备和能力储备,尽快适应新形式的要求。
会计制度论文14
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不管是外部环境还是内部管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而言,它已经不能满足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核算、预算控制、信息纰漏以及成本核算的各个方面的需求,中国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改革现行的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营。结合自身实际,笔者在分析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给相关部门带来一定的借鉴。
一、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 滞后于我国财政预算体制改革
目前,我国财政预算体制经历了诸多改革,随之而来的,公共财政体制不断得到完善,它深入到了人们生产以及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以及相关的部门预算等。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不能满足新形势下财政和预算管理的需要,严重滞后于我国财政预算体制改革。
(二) 采用收付实现制后会计核算出现的问题
收付实现制是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经常采用的一种会计核算制度,只有极少数的单位结合了权责发生制,这使得行政事业单位除财务收支业务以外的其他活动信息没有得到有效的揭露,久而久之,就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笔者指出,采用收付实现制以后会计核算常常出现的问题包括以下几种:首先,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不能有效、完整的反映资产以及负债的实际价值。不管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负债还是对外投资,都没能表现出其真实的价值;其次,就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而言,缺乏有关成本核算方面的规定,这严重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成本控制以及成本管理;最后,每一个行政事业单位都必须建立会计报表,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只是现行的会计制度并不能完整的反映。
(三) 不能满足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需要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正不断深入,在很多单位,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已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的资金关系正朝多元化方向发展,在社会上,会有更多的资金允许进入行政事业单位,正是这种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来源的多元化,使得行政事业单位会不断出现新的业务,为此,我国必须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修订。
(四) 基建会计游离于财务会计核算之外
基建会计是指应用于基本建设领域建设单位的一种专业会计,它是会计的重要组成部份。值得重视的是,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基建项目的会计核算还没有有效的与整个会计核算融合在一起,这严重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信息的完整性,既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对基建项目的财务管理以及监督,也不利于我国预算体制的改革。
二、改进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相关思路
结合自身实际,笔者指出,相关的思路包括以下几点:首先,相关行政事业单位要积极配合我国预算以及国库制度等的改革,要在明确财务规则修订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满足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以及财务管理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其次,在使用收付实现制的同时,要适当的引入权责发生制。这能够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以及负债的管理,也能够很好的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再次,要能够有效的改革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报告体系,做到在积极调整会计报表内容的同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积极稳妥的推进修订后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使用。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相关措施
(一)就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面而言
完善会计制度的相关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收付实现制方面,从这些方面出发,既有利于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中国的腾飞。首先,要积极改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传统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人们通常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新时期,人们指出要及时的引入权责发生制,要不断改变收付实现制统帅全局的`局面,要能够实现收入、费用以及成本的准确确认,要使收入成本有一个很好的配比,这有利于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可靠性。其次,要不断完善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固定资产的核算是会计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完善相关的核算方法,就必须增设“在建工程”以及“待处理财产损益”等会计科目,相反的,要取消比如“固定基金”以及“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等会计科目,当然,还有其他必须增设的科目,比如“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最后,做好有关基金的改革工作。专用基金,简单的说,就是净资产,只是这种净资产受到了某些因素的限制,本文指出,应将计提修购基金列入结余分配中去。
(二)就会计监督方面而言
一直以来,人们都在研究,保障会计制度有效执行的前提是什么?相关研究表明,它是强有力的会计控制制度,如果没有有效的会计控制制度,只能是阻碍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当然,在会计控制中,必不可少的还有内部控制制度。针对内部会计制度的完善,人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切实可行的措施,希望能给相关工作者一定的借鉴。首先,内部控制必须遵循会计法的要求,只有结合本单位、本公司的业务性质特征,才能明确各有关工作者的职责,才能做到提高业务效率的同时做到责任到人,最终真正发挥对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转控制和控制作用;其次,要从法律的角度出发,依法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告的处理程序,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违法法律法规的会计行为,这些行为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就会阻碍相关单位以及国家经济的发展;最后,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牵制制度。不管你是什么性质的单位,在具体工作中都必须坚持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只有这样才,才能杜绝日常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的走人情、靠关系等一系列问题。
(三)就法律规范方面而言
法律是保障会计制度有效运行的前提,要想真正意义上的发挥法律的作用,相关行政事业单位还要重视一下几点问题:首先,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以真正意义上的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会计人员在行政事业单位发展中有至关重要的地位,那么,要怎样保证会计人员的权益呢?
本文指出,必须以法治作为经济工作的支柱以及经济活动的准则,就财务部门而言,可以建立相关的会计人员举报制度,可以设立举报中心,对于被举报的人员,也要积极的去调查,在查清真相之后给予他人一定的惩戒;其次,要切实加大执法力度。行政事业单位外部工作必须受到一定的监督以及管理。就国家机关、审计单位而言,应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力度,通过严格的法律制度等不断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法律意识。
会计制度论文15
摘要:本文针对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的医院成本控制管理,首先简要概述了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费用管理的概念,进而分析了医院成本费用管理的流程以及基本原则,并就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做好医院的成本管理,提出了几项建议措施。
关键词:医院;成本管理;新医院会计制度
新医院会计制度自20xx年开始实施以来,对于完善和加强医院的财务管理体系,健全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以及提高医院的成本费用核算水平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的加强医院的成本控制管理,更应该严格按照新医院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对医院的成本科室归集、分摊以及成本控制等相关工作进行改进提高,以避免各种不必要的成本费用支出,不断地提高医院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
一、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费用管理概念分析
按照我国新医院会计制度中的相关论述,医院的成本费用主要是指医院在提供医疗服务以及开展其他有关业务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资金耗费、资产支出以及其他的支出项目。医院成本费用按照功能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医疗业务方面的成本支出。医疗业务方面的成本支出主要是指由于医疗服务活动开展所产生的一系列费用支出项目,主要包括了医护人员经费、药品、耗材以及卫生材料费、医疗设备等固定资产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医疗风险基金提取以及其他费用等内容。医疗业务方面的成本支出,是直接为医院的病患提供各种医疗服务所产生的开支,因而往往也是医院成本支出的主要内容。
(2)财政项目及科教项目支出。财政项目支出主要是指由国家财政拨款的一些补助收入以及科研经费等,主要用于对医院进行财政补助或者是对医院所承担的一些教学科研项目等进行补助,这方面的成本经费主要涉及国家财政拨款的支出,因而往往有着严格的管理程序。
(3)医院内的管理费用支出。管理费用支出主要是指用于医院行政、后勤管理等相关业务活动开展所产生的费用支出项目。医院的管理费用支出主要体现在医院的后勤以及行政科室部门,与医院的医疗业务科室部门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往往是作为间接成本,不直接分配到医院的各个临床科室。
(4)其他支出项目。其他支出项目主要是指除了上述支出以外的成本支出项目,例如财产物资盘亏、固定资产毁损、捐赠支出、人员培训支出等,这些支出项目往往与医院的医疗业务活动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二、新医院会计制度下成本费用管理流程及需要遵循的原则分析
在新的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费用管理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成本规划,主要是对医院的成本费用支出情况等进行的前期预测,一般需要根据医院的外部环境等对费用支出进行会计预算,这是医院成本控制管理的基础;成本核算,主要是通过一定的会计核算方法等对医院的成本费用支出进行分配与归集,并作为成本管理决策的主要数据资料,在此基础上对医院的人、财、物等资源配置进行合理的调整;成本控制活动,成本控制活动是医院成本控制管理的核心内容,主要的内容就是确定医院的成本管理目标,落实成本管理责任制,进行成本差异分析等,尽可能地降低医院的成本支出;成本分析考核,主要是通过对医院内部各个医疗科室以及行政部门的成本支出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提高各个部门的'成本控制管理意识。在医院的成本费用控制管理方面,应该重点遵循以下几项原则:合理原则,主要是加强成本管理中的成本分析,并及时明确成本差异的原因,及时地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确保达到最低的成本目标;全员管理原则,医院的成本费用管理需要医院内部各个医疗业务科室以及各个部门人员的参与,共同投入到成本费用管理中,才能真正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主要是需要通过配合采用各种考核管理制度,来提高医院成本控制管理工作开展的积极性;公益性的原则,在医院的成本控制管理中,应该全面考虑到医疗服务特殊性,在成本控制管理中,不仅是单纯地追求经济效益目标,还应该充分全面的体现公益性的原则。
三、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控制管理基本措施
(1)运用更加科学的成本控制管理方法。在成本控制管理中,为了确保成本控制管理目标的实现,应该尽可能的运用多种更加科学的成本控制管理方法。现阶段,在医院的成本控制管理中,较为常用的成本控制管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成本归口分级管理方法,主要是将医院的医疗成本费用计划指标分解后下达至有关的医疗科室部门,落实到具体责任人身上开展成本控制管理;成本性态分析方法,主要是通过对成本与医疗业务两之间的变动及相关性分析,探索两者之间的具体关系,为成本控制管理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标准成本管理方法,主要是采用标准成本来控制实际成本,通过成本差异分析及时调整成本控制管理措施;作业成本管理法,主要是根据各个医疗科室或者是项目成本对象消耗作业情况,将有关的作业成本分配到各项目成本对象。
(2)提高医院成本核算管理水平。成本核算管理在医院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提高成本控制管理水平,基础工作就是应该提高成本核算水平。首先,在医院的成本核算管理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医院的成本管理涉及医院内部的各个业务科室部门,因此应该按照医院自身经营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成本核算对象,并将成本核算对象准确的进行分类,并按照谁受益、谁承担、谁分摊的原则对医院的成本费用支出等进行分配,并以会计报表的形式进行展示。其次,在成本核算管理中,应该严格按照责任与权力相对应的原则,将成本控制管理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科室,确保全员共同参与到成本控制管理中,并对照相应的成本管理考核责任制度,确保医院成本管理工作更加精细、科学。
(3)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开展医院的成本控制管理。为了提高医院成本控制管理工作的效率,在医院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中,应该尽可能地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开展成本控制管理工作。首先,应该在医院内部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管理新系统,将医院内部的各个医疗科室以及业务部门等共同纳入到成本控制管理信息系统之中,确保有关成本控制管理工作的数据能够及时得到传递。其次,应该根据医院的实际业务情况等,选择更为实用的财务管理软件,尽可能实现成本核算与会计核算的一体化,真正通过成本控制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成本控制管理的效率。
(4)提高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直接关系到成本控制管理工作水平。为了进一步的改进成本控制管理效果,在医院的成本控制管理方面,应该按照新医院会计制度的有关变化要求,对医院的财务会计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尤其是在成本核算、财务信息化等方面,提高其工作能力水平,更进一步提高医院成本核算工作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郭艳梅.加强成本核算是公立医院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手段.经济师,20xx(07).
2.王睿,官灵艳.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研究.财会通讯,20xx(35).
3.陈媚,陶玉秀,姚锦.作业成本法在医疗服务项目成本管理中的应用.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xx(03).
4.谢晓晶,邓卫东,麦玉仪.当前公立医院成本核算问题与实践路径思考.新经济,20xx(21).
【会计制度论文】相关文章:
会计制度论文11-05
新旧会计制度论文03-30
水务公司会计制度的论文06-15
会计制度论文15篇11-05
会计制度论文(15篇)12-09
会计制度论文精选15篇02-04
中小学会计制度实施体会之会计制度论文06-14
企业会计制度设计论文03-30
资产管理会计制度的论文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