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农业论文

时间:2023-03-10 08:09:30 论文 我要投稿

循环农业论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循环农业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循环农业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1

  【摘要】河南省作为中国第一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要想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遵循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理念,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本文在分析农业循环经济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对河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困境进行了探讨,并针对这些困境提出了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困境;消解

  河南省是我国农业大省,但长期高强度的农业生产、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使河南农业生产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破坏问题,农业增长潜能已逼近极限。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已成为实现河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需要。

  一、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及特征

  农业循环经济是在循环经济理论基础上对现代农业反思后的创造性发展,是在农业资源生产、消费过程中,将循环经济理念运用于农业系统,依靠生态型农业资源循环来发展经济体系,以尽可能低的自然资源投入和尽可能少的废物排放量,获得更多更好的农业产出,推动农业生产由传统的依赖农业资源消耗的粗放型走向资源节约的集约型,实现农业经济效益和农业生态效益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发展模式。农业循环经济本质上是“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到再生产品”的循环流动,是一种低投入、高产出、高技术、产业化的新型农业经济,[1]简言之,农业循环经济就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尽可能少的物质投入量、废物排放量、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二、河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困境

  近年来,河南省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还存在耕地资源相对不足、水资源浪费与短缺现象并存、农业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一)耕地资源相对不足。河南省是全国人口大省之一,而耕地面积只占全国耕地面积的6。24%,其中高、中、低产田面积各占41。35%、53。82%、4。83%,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2亩。据调查,近年来,河南省未征先占、乱占滥用、耕地浪费、风沙危害以及被征占耕地多为肥沃土地,而补充上来的则多是复耕地等现象的存在,造成河南省耕地整体质量下降,耕地资源已成为河南省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为重大的部分,如不对耕地自然资源加以保护,农业自然资源安全可能会成为河南省可持续资源系统的“短板”,危及河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2]

  (二)水资源短缺与浪费现象并存。河南省水资源总量为300多亿立方米,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人均水资源量为342。8立方米,占全国人均水平的18%,因此,河南省水资源以及有效水资源都相对较为短缺,是全国主要缺水省份之一。同时,河南省农田水质污染较为严重。据统计,全省污水年排放量达20亿吨以上,其中大部分污水是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河流、湖泊,这不仅导致水生态环境恶化,鱼虾绝迹,河水超过v类标准,不能用作灌溉水,而且还造成地下水资源受到有害有毒物质污染,一半以上的重点水源地不符合生活用水标准。目前,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在灌溉农田时,不是采用科学的灌溉技术,而是采用大水漫灌浇庄稼的形式,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虽然河南省节水灌溉农田面积已占全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的三分之一,但相对于全国节水灌溉农田面积,河南省节水灌溉农田面积只占其0。6%,河南省农业水资源利用率明显偏低。而且,随着高速公路、省道、县乡公路的修建与改造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节水灌溉农田被占用,节水灌溉农田面积进一步萎缩。

  (三)农业环境污染严重。现代农业是建立在大量能源和化学集约基础上的农业,虽然农田产量较之以前有了大幅提升,但化学肥料、除草剂等的过度使用不仅使地下水遭受到严重污染,而且还造成了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农业生产中农膜、塑料制品等难以降解、回收率低且有毒有害的物质的使用造成农用土壤垃圾化,耕地质量下降,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状况日益严重;传统作为农业肥源的人禽畜粪便直接排放于河中,生活生产垃圾长期露天堆放,秸秆燃烧等,不仅影响环境卫生,污染水源,而且还浪费大量资源和能源,污染大气,既给当代也给子孙后代带来危害。

  三、促进河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将农业环保经济与资源利用率相结合。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提高农业投入品的利用效率、废弃物的资源化和土地还原处理率;运用高新技术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因地制宜构建粮食、畜产品、经济作物等生态产业链条,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构建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抓好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抓好节地、节水、节肥等农业资源利用率,提高降水利用效率和单位面积产量;以新型节能工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代替传统的高耗能老式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发展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的循环经济,实现农业资源利用率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推广应用生物农药、低毒低残留农药,积极发展农作物秸秆原料化、肥料化,通过生产有机肥、直接还田,变废为宝,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通过政府引导与投资,加快秸秆能源化,普及户用沼气,提高沼气规划利用水平,加快太阳能、风能等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加强禽畜粪便规范化生产有机肥,改善生态环境。

  (二)增强农民的资源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首先,政府要综合运用财政、投资、信贷等手段,对有利于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项目给予投资支持,促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赋予农民对土地长期的承包权,明确农业生产者的参与职责,激励农民对土地长期投资的积极性,培养其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意识,使保护环境的外部效益内部化。其次,转变农民的传统观念和落后意识,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提高其参与农业循环经济效益的积极性。政府应加强对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农业循环经济知识的宣传,善于运用市场经济的杠杆作用,调节农业生产者的.行为,构建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使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理念深入人心,使利用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有利可图,实现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统一。

  (三)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推广综合模式。由于河南省各地区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等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必须因地制宜,立足“三赢”,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创新具有区域个性化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有机统一。加强科技资金的投入,打造高产高效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循环经济链条、畜牧水产品加工循环经济链条、林业循环经济链条和秸秆循环经济链条,组织开发种植技术、养殖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原料,以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建设,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支持建设技术咨询服务平台和网络农业循环经济信息平台,及时向社会公布农业信息、技术推广等信息,逐步推动粗放农业向集约农业的转变,使其成为河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支撑。总之,只有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走高产、高效、循环和再生循环型的农业生产方式,才能以最小的环境代价、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才能从根本上化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加快河南省农业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赵国良。加快发展河南农业循环经济的相关问题探讨[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2)。

  [2]闫双。论循环经济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4)。

循环农业论文2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以休闲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形式。我国农村有着非常庞大的旅游资源及农业资源,是休闲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把循环经济理论作为基础指导,探索休闲农业的发展创新及休闲农业发展的长远利益。

  关键词;循环经济理念;休闲农业;发展思路

  目前,旅游资源在农村地区的所占比例达七成,有利于发展休闲农业,“休闲度假”和“农业观光”等一些休闲农业的模式也相继出现并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这将影响着农村产业的结构,对市场的需求及农民的增收有很大的帮助,也有利于旅游产品的体系的增加,不过休闲农业的顺利开展,也将带来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严重问题。“十二五规划”要求休闲农业在2015年需完成向保护环境及缓解资源的绿色产业转变,在众多技术保障及方法上,选择发展循环经济是绿色产业进行转变最为有利的。

  1加强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一)休闲农业使农村的产业结构得到完善

  我国目前的农村经济第三产业的发展不容乐观,发展休闲农业将是改善农村产业结构的良机。休闲农业对农村一直存在但被忽视的休闲光观和文化传统等特色起到了包装的作用,通过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农村的民俗文化及农业的生产过程来增加旅游产品的新体系,农业的产业链和农村的面貌得到改变,使农民的收入达到了新的高度。并且,休闲农业的发展对周边的文化传播、农夫产品的销售、水电通讯、道路交通、宾馆住宿和餐饮服务等相关产业带来直接的经济影响,所产生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及人流也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保障。

  (二)休闲农业解决了农村大量劳动力剩余的问题

  休闲农业的发展能够有效的解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相关专家提出,旅游业的发展能为相关产业提供更多的岗位需求。休闲农业也是一种旅游产业,但其综合性较强,要有相适应的全方位配套设施,不仅对农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对相关产业如文化、交通、住宿、餐饮、运输的发展也有很多的帮助,而这些行业能提供大量的岗位。所以,休闲农业对农村发展第三产业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休闲农业产生了大量的岗位需求,为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和转移。

  (三)休闲农业有利于农业生产中附加值的提升

  休闲农业的开发给农产品的销售带来了更直接的效益,消费者可以直接购买农产品,避免了传统农产品销售中操作环节过多造成的一些问题。并且,要合理的开发利用农业的'旅游资源,不仅能够从娱乐、体验、观赏、品尝及购物等为游客所提供的服务获取相应的报酬,也有利于农民经济收入的增加。休闲农业能够更好的对农产品进行商品的转化,同时可以使农业当中潜在效益如教育、文化及生态等转变成无形的产品形成实际的经济收入,有利于农业的生产附加值的提升,能进一步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效率。

  2休闲农业和循环经济的关系

  (一)要保证休闲农业和循环经济的统一性

  休闲农业的广泛运用,让大众的旅游模式得到转变,大众可以选择休闲农业的旅游方式更好的了解农耕文化,参与到农民的生活中来,体验独具特色的乡土情趣。休闲农业的发展强有力的推动着传统农业,使农业结构得到改善,农业资源进行整合,生态环境得到优化,是劳动力进行转移的良好机遇,也是建设新农村所需要的活力产业。

  (二)要保证休闲农业和循环经济的有效结合

  农业循环经济所指的是,根据不同的自然环境以及当地的生态系统,并且依照一定的物质循环以及能量流动的相关规律,通过对农业生产中资源和废弃物的把控,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相结合,达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让生态和经济效益得到统一的发展。旅游活动与农业生产是发展休闲农业的组成部分。休闲农业虽然能给农村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其中的旅游活动和农业生产也相互影响着。首先,旅游活动受到了农业生产的影响,如:农药及化肥的大量使用虽然增加了经济效益,却破坏了旅游的环境。其次,旅游活动中所产生的一些污染也严重影响着农业的生态环境。这与休闲农业中倡导的可持续发展观念相违背的。因此,发展休闲农业要贯彻实行循环经济理论,才能有效解决旅游活动和农业生产两者带来的负面问题,要合理规划出旅游活动的区域范围,并且不影响到农业生产,使人们更好的体验休闲农业,进一步促进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构建多种休闲农业模式的建议

  (一)建立发展市民农园市民农园

  市民农园所指的是,经营者通过对其相邻的农地及都市用地进行划分利用,市民可以承租进行耕种,能够使市民感受到田园生活,体验农耕的丰收喜悦,是休闲农业的一种体验模式。城市郊区是市民农园发展的合适场地,并且要有良好的环境和充足的水源,便利的交通能节省出行的时间。市民农园的经营方式可以是村委会或者是村里建立的集体企业。经营者可以把村民存在农园的一些多的土地按亩/年的方式进行付费承包,并且,经营者也可以雇用村民进行劳作,付给村民相应的报酬,村民也能够增加实际的收入。城市中不乏一些也是农民出身的人,这些人是市民农园的主要来源,他们通过对村民土地进行承租,在土地上种植各种蔬菜,并进行蔬菜管理的各项活动,并组织相应的活动将所获得的劳动产品进行展评,有的市民承租的土地面积表较大,所属的经营公司要提供房屋供其休息娱乐。由于一些市民因为别的原因而不能及时的进行耕种,经营公司可以推出托管服务的方式,让村民代替其对土地进行管理,经营要根据管理时间收取一定的费用给予村民。市民农园体现了农村和城市一种互动的形式,相比于农家乐,市民农园是更有效的经济模式,促进市民农园的发展,能更好的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并且能满足市民的“情感需求”。

  (二)建立发展科技教育农园

  我国城市经济不断的发展,使极大数现代人习惯于城市的钢筋水泥的生活,而农业方面的知识及其不足,更严重的是出现了“五谷不分”的现象。不过现代人已经厌倦了都市生活,他们向往农村接近自然的生活环境,这为发展科技教育农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科技教育农园指的是,把农业生产作为基础,结合农业和高新的科技手段,通过运用农村的丰富资源和农业环境,使游客能亲身体验参与到农业的农产品生产和农村的生活,并通过这种方式,让游客更好的了解到农业技术、知识及历史等方面的学问,作为一种休闲农业的模式其特点是教育学习及农业休闲。科技教育农园需要以农业示范园区作为其发展空间的保障,农业示范园区可以设置划分出多种教育观光景点及农业休闲场所,也能够增加周边农民的收入。发展前景具有很大潜力的两种类型分别是:一种是发展农业技术的科普农园。以农业示范园区作为基础,把科研项目及农业的高新技术作为科普内容,让游客全面了解到农业生产的新技术,实现科普农园的科研教育、科技示范及农业生产的一体化服务。一种是发展少儿农业的教育园区。充分运用示范园区所提供农业的高新技术、生产过程和资源环境,使中小学生成为农业活动的参与者,并学习到相关的农业知识。也可以建立农业博览馆,组织学生在农业生产的不同阶段进行参观,让学生提高对农业知识的了解。

  (三)建立发展具有独特民俗风情的休闲农园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所体现出的地方民俗文化也各具特色。以民俗风情为主的休闲农园所具有的特征是农村不同的民俗文化及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使农村民俗文化和乡土文化让人们充分了解。根据当地的一些民俗节日,可以有效的增加旅游的娱乐项目,如:篝火节。民族独特的庆贺方式以及舞蹈文化能让游客感染其丰收的喜悦;民间技艺。农村有不少独具特色的民间技艺,游客对其有着很大的兴趣,通过组织相应的民间技艺活动,让游客亲自参与其中,感受民间技艺的乐趣。

  4发展休闲农业的几点要求

  (一)因地制宜,科学的规划

  发展的前提条件就是要有科学的规划。休闲农业的发展要求有科学的规划,根据当地环境进行合理的开发。要充分研究分析当地具有的农业特点、民俗文化、环境特点和市场客源,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休闲农业的发展目标及方向,要突出本地民俗文化特色,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旅游品牌。并且要满足新农村建设中的相关要求,做到科学的发展规划,进一步提高新农村建设的脚步。

  (二)重视环境保护,做到科学发展

  休闲农业要充分发挥农业和旅游相辅相成的作用,要把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作为根本要求,促进农民经济收入的增加。要着重注意保护好农村的生态环境及自然环境,当地所能承载的旅游量要进行研究分析,要合理的开发农村生态环境资源,加强环境的保护力度,不能破坏当地农业资源的原始性,让农村持续发展旅游产业得到保证。并且发展休闲农业要注意对人文资源的保护及开发,使地方特色更好的衬托出旅游文化的品位。

  (三)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加快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

  政府部门要增加力度,积极响应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要求。并且,以招标的方式可以对休闲农业进行投资开发,招标的对象可以是农民个人、农村的集体经济组织和国内外企业。政府部门要给出一定的优惠政策,让休闲农业能够得到快速发展,使公共设计和基础设施进一步得到完善。要重视建设安全、环境、卫生、通讯及交通等基础设施,保证各种公共设施的配备,并制定与当地相适应的安全设施、卫生设施、饮食设施及住宿设施等相应的政策,规范的标准性可以促进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

  (四)加强人员培训,优化管理体制

  第一,政府要予以干涉,制定相应的政策制度和体制规范,相关政府部门如交通、工商、文化、农业及旅游等在管理方面要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第二,从业人员要加强培训,提升其业务能力、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从业人员在休闲农业中表现出服务意识和文化水平的不足,因此要加强从业人员知识水平、民俗文化和服务意识的培训,要对从业人员的服务态度进行指导,让其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也可以宣传当地的民俗文化,有利于休闲农业服务档次及文化品位的提升。并且,要加强休闲农业的绿色宣传力度,让游客和当地的居民都能够形成爱护生态环境的思想,使休闲农业能够可持续的发展。

  5总结

  休闲农业能够有效增加农村的经济效益,受我国丰富的农业资源影响下,其发展前景不可小视。要加强休闲农业的宣传力度,并提供有利的发展环境,让投资者及时的了解信息进行投资,使我国的休闲农业做强、做大,实现我国小康生活同步的美好愿望。

  参考文献:

  [1]张广海,包乌兰托亚.我国休闲农业产业化及其模式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2,(10).

  [2]国务院.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Z].2013.

循环农业论文3

  摘要:随着我国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农业水利经济也逐渐被提到议程上来。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能否很好的处理农业水利经济的良性循环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农业水利经济良性循环概念和我国农业水利经济良性循环发展的现状,并提出了促进我国农业水利经济良性循环的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农业水利经济;良性循环;措施与建议

  1、农业水利经济良性循环概念

  农业水利经济良性循环问题,也就是实现水利经济的正常再生产问题,也正是因为水具有多功能的特性,它既属于生产资料范围,也属于消费资料范围,并且水也是人类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资料。就马克思的观点而言,农业水利经济良性循环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单项水利设施的资金良性循环问题;第二,水利经济与国民经济如何协调发展问题;第三,水利经济与社会环境良性发展问题。这三个方面既是各自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统一的。

  2、我国农业水利经济良性循环发展的现状

  2.1已经建立的水利工程再生产机制没有确立,工程老化严重通常来说,水利工程的固定资产主要是由防洪、除涝、灌溉和水土保持工程组成。除了灌溉工程可以回收一部分资金外,其余的如防洪工程、除涝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基本不能够回收资金。除此之外,随着工程的应用,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对其进行管理、大修、更新和改造。依然是依靠国家财政的拨款和群众的投入,水利经济在这些年的发展一直处于低谷。水利工程大部分都是公有资产,并且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

  2.2水利建设的速度与规模不能够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我国水利基础设施不完善,最基本的灌溉、防涝等工程的建设不完整。由于农业基础设施的不健全,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严重影响到了我国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不能够合理的利用我国已有的自然资源,合理的开展水利工程建设,不能够为水利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与基础。

  2.3对已经具有的水利设施利用和保护的措施不当在利用水利设施进行农作物管理和培育时,很多管理人员不清楚如何正确的使用机器设备以及有关机器设备使用后的合理维护和管理。还有相关工作人员没有定期对水利工程的设施进行合理的检查和修理,并且在具体使用的时候没有专门的高技术人员进行指挥、指导,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给设备带来很大的损害。因为,设备的使用不合理、技术不过关这对于水利设施是很不利的。

  2.4水利经济再生产机制不健全根据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重点,从而来确定合理的水利经济再生产运行机制。我国生产力水平在不断的进步,农业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地进行调整,为了应对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人们的需求,我国农业发展越来越符合时代的发展步伐。所以,我国农业水利经济再生产机制一定要合理制定,并且它的制定对于以后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3、促进我国农业水利经济良性循环的措施与建议

  3.1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立足于我国当前农业发展的国情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的水利建设或者是水利管理将长期处于重要地位,劳动积累工制度仍然将长期处于重要位置。要同时依靠人民群众的自力更生和国家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大力支持。在很长的一定时期内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将其彻底的贯彻执行。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技术,科学合理的管理经验,与此同时,结合自身具体实际,不断地将外国技术与中国自身特点结合进行大胆的创新,最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水利经济发展道路。

  3.2加大国家对农业水利经济的财政支持,不断提高国家对农业经济水利工程的完善力度加强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合力构建农业水利工程体系,结合中国当前的'具体实际,根据我国地理环境特征与我国特有的地域特征,合理的构建自身的农业水利设施网。国家还要在政策上支持我国农业水利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并且要积极鼓励人民群众参与到我国农业水利建设当中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农业水利经济的建设。

  3.3建立起一整套合理的水利建设和管理的正常运行指标和考核体系,让水利经济良性发展水利经济体制的改革要做到逐步实施和不断深化、持续、稳定的发展,还要加强水利经济的研究工作,在水利经济的改革过程中,水利经济是起主导作用的。但是,现在目前这个在我国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就水利改革和水利经济总体来说,要加强宏观、中观和微观这三个方面的综合研究。宏观水利经济研究,包括水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水产业性质、水产业外部结构研究。处理好这三个方面的关系对于我国农业水利经济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4、结论

  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要求我国进行农业结构改革,并且要求推进我国农业水利经济的良性循环。所以,我们要从各方面联合起来,促进我国农业水利经济良性发展。

循环农业论文4

  【摘要】农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尤其是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合理、有效发展农业,促进我国循环农业经济发展,已然成为当代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促进我国循环农业经济发展,首先要借鉴国外循环农业模式,学习国外先进的循环农业技术,从而推动中国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国外几个典型的循环农业模式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农业实际情况以及我国国情,对我国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提出几点意见。

  【关键词】借鉴国外循环农业模式我国循环农业经济促进

  循环农业为目前农业发展的新动向,在该发展模式的作用下,可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我国属于农业大国,在日常发展过程中,更需要对循环农业发展加以重视。充分借鉴国外循环农业发展的先进经验,使得国内农业生产技术得到提升。

  一、国外循环农业的典型模式

  “再利用、减量化、资源化”原则是循环经济的“3R”原则,属于过程性、输入端和输出端方法,各国结合其资源特征、产业结构,发展了多种循环农业模式,都充分体现了循环经济的“3R”原则。

  (一)再利用模式——日本爱东町地区循环农业

  爱东町地区循环农业的核心内容是发展油菜生产。油菜有诸多作用,其中,油菜籽不仅为人们提供了食用油,还有一部分不能用于食用的油渣等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之后将会是非常好的有机肥料或饲料,当然还可以回收废弃的食用油,进行再加工成生物燃油。其次,油菜的秸秆等可用于饲料、燃烧等,不仅仅节约了煤炭等资源,还能起到供暖的作用。该地区的再利用循环模式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资源,有效的促进了农业系统中的高效再生,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实现了环境保护与资源再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二)减量化循环模式——美国的精准农业

  精准农业也成为精确(细)农业,追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得优质的高产出和高效益。美国精准农业通过现金的科技手段,实现了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1990年,美国将GPS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利用GPS对土壤等经过精确的检测,针对的不同的土壤成分种不同的农作物,同时,还可以利用GPS进行精确的施肥、施种指导,以明尼苏达州农场为例,明尼苏达州农场利用GPS对农作物的施种过程进行的严格的监控、管理,最后,农作物物产量比传统平衡施肥作物产量提高30%左右。利用GPS技术指导,不仅在很大范围内减少了农药、化肥等的使用,还大幅度的提高了产量,同时,还减少了环境污染,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资源化循环模式——英国的“永久农业”

  “永久农业”就是在不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产品,通过自然界中的植物、动物来阻止害虫,其次,还可以循环利用各种资源,以此来节省资源,如用香烟头来收集雨水、变粪便为有机肥料、实行秸秆还田。既能保护环境,还能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实现土地的最大化利用。“永久农业”,即为通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推动农业的健康、绿色发展。

  二、我国农业国情

  我国农业的国情形势十分严峻:一是我国本身就是一个人口大国,而且每年还在持续增长,二是农业资源相对紧张,可利用土地资源短缺,人均耕地,水资源都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3,生态环境也在逐年恶化,导致我国农业发展缓慢。三是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体制还不健全,我国在农业生产领域的相关法制法规还不太全面,产供销流通关系不顺,农产品价格又明显偏低,使农民丰产不丰收,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三、国外循环农业模式对我国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启示

  (一)树立全民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理念

  我国农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大多是在中小学文化程度以下,对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缺乏认识,缺乏环境保护等意识,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够重视,因此,应该通过地方培训、知识手册等,让农民意识到发展全面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重要性,同时还用大力宣传可持续发展,健康、绿色发展农业,让农民能对农业资源的再生循环利用、农业生态发展,以及如何利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等都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还应培养农民对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废弃物的排放等的自觉意识。

  (二)因地制宜地选择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

  不同地区的农作物也是不一样的,古有“南柑北桔”之说,所以,在种植农作物时,要对种植地区的气候、土壤成分进行调查,然后选择相适宜的农作物进行种植,同时,还应注重循环农业经济发展,将农业生产与地方特色结合,比如,南方一般为猪——沼——果(蔬)的有效循环农业经济发展,北方一般为粮饲——猪——沼——肥——粮的循环可持续发展,能根据不同的地区开辟出不同的有效的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不仅能更针对性的实现环境保护高效化,还能根据地区农业发展形势,扬长避短,有效发展地区特色农业,实现循环农业经济的快速、有效发展。

  (三)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政策体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实现循环农业经济发展还要在法律法规的保护下进行,建立并完善相对应的农业政策,通过对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补贴与扶持政策,让农民有信心、有动力去种植,通过对农业投资主体的经营行为,建立自觉的节约资源与环境保护机制,让农民在种植过程中时刻遵循循环农业经济发展要去。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循环农业的投入,真正实现循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快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因地制宜种植是为循环农业经济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要想实现循环农业经济的高效、快速发展,这还远远不够,只有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从而不断提高农作物质量,以及种植农作物的方法,这样才能带动农业发展,组织科研力量,对农业生产领域的各项技术进行重点攻克,比如:循环农业经济组合技术、废物无污染处理技术……实现农业有机物循环利用、种植加生态的良性循环、农村再生资源开发与水资源的保护,同时,还应注重农村污水等的无污染处理技术的研究,实现农村生态保护与农业发展同步进行。

  四、结语

  循环农业经济发高效、快速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一方面,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学习先进的技术手段,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但最重要的因素还是我们自身,要从传统种植观念中走出来,走进新的、先进的循环农業经济观念,在外在因素的促进下,推动循环农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外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与河北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比较研究[D].许彦章.河北大学20xx.

  [2]李晓俐,陈阳.借鉴国外循环农业模式,促进我国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J].经济研究导刊,20xx,(21):31-32.

  [3]低碳农业标准化理论分析与发展对策[J].陈昌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1).

  [4]循环农业的国内外发展模式与我国的发展选择[J].孟祥林.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学版).20xx(04).

  [5]借鉴国外循环农业模式,促进我国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J].李晓俐,陈阳.经济研究导刊.20xx(21).

循环农业论文5

  摘要:越来越多的工业废弃物以及其残留物污染了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以及农产品,为了帮助农村地区或农产品减少污染,应采取“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减少对农业农产品的污染,倡导有机农业的发展,大力发展无公害、有机、绿色农产品,为我国环保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有机农业;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农产品安全

  毋庸置疑,科技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从而给我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危害,为了保护我们所生存的环境,减少污染,我们需要采取各方面的环保措施来全力遏制环境污染问题。但是由于我国环保政策方面不够完善,从而导致局部地区的环境暂时性的恶化。

  1.现代科技革命对农产品安全的影响

  第一次农业科技革命的形成源于德国科学家李比希提出的植物学营养理论,随着这次农业革命的爆发,使我国原始农业转变为现代化的农业,而第二次农业科技革命为第三次农业科技革命埋下了伏笔,美国、欧洲以及地处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家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化农业的蜕变[1]。现代科技革命虽然带给人们诸多的好处,但其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问题。例如:现代工业和现代科技同步发展的同时也为农产品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我们在享受现代科技的好处同时,也应该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来降低高科技带来的负面影响。

  1.1工业污染带来了农产品的污染

  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会向大自然排放一些工业废水及残渣,而受到直接危害的就是农产品。我们的饮食,以及生活用品,都和农产品息息相关,从而对我们自身的健康和财产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近年来的3.15主题晚会中报道的一系列食品中毒事件中就可以看出问题的严重性。

  1.2农业科技产品的不合理使用对农产品的威胁

  农药、地膜、化肥等农业产品的不合理使用,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更有甚者,会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比如残留的农药如果处理不当,轻则对环境造成污染,重则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

  2.保证农产品安全的内涵

  2.1农产品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国际上的难题

  随着农产品危害事件不断的发生,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把目光转向了产品质量问题上,农产品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国际上的安全隐患,当地政府、农业部门甚至农学界也开始对这一问题重视起来[2]。

  2.2农产品质量和我国对外贸易息息相关

  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农产品的贸易连续降低,甚至跌至谷底,通过对商务部报告的分析来看,我国90%的农产品受到影响,限制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就是国外实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农产品出口的最大因素就是质量问题。影响我国农产品质量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1)我国的农产品安全政策有待完善,一些发达国家都针对具体问题制定了相对完善的政策,诸如农产品安全、动植物卫生的检验检疫等方面;2)药物残留标准要求愈加严格,这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农产品的对外贸易。

  2.3循环农业的经营理念

  在进行生态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发展循环农业。这不仅对保护和利用生态环境提出了很大的要求,也要进一步的优化和开发中等生态环境,但对于比较差的生态环境来说,要合理的改造并开发,在经营好生态环境的同时,对其加以利用,在此基础上提升生态效益,开发出优质、无公害的农产品。所谓安全农产品,是指有机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以及绿色农产品。要想循环农业能够有序进行,就要大力发展安全农产品。

  3.从农产品的安全角度看待循环农业发展

  3.1着重宣传循环农业,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意识

  相关部门或企业可以以文字或图片的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诸如印发宣传单、建立公示栏以及开设电台或电视台的专题讲座,组织开展以“送科技下乡”的活动深入到农民群众中。与此同时,各地政府要重视开展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主题的培训活动,让农民安全生产能力得到提升[3]。

  3.2在无公害、有机、绿色农产品的前提下发展循环农业的模式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要想农产品的安全问题得到保障,首先要发展绿色、无公害的有机农产品,以保障消费安全为基础,重视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和发展,因地制宜,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科技进步的同时,也给我们所居住的环境带来了一定的污染,环境保护问题迫在眉睫,我们要向西方国家学习相关经验,加强环保意识,减少环境污染,发展循环农业的同时注重生态农业的发展,大力发展有机农业,为我国环保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崔艺凡,尹昌斌,王飞,等.浙江省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实践与启示[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xx,37(7):101-107.

  [2]朱品文.河南省循环农业发展的实践模式及借鉴[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xx,37(7):135-139.

  [3]尹昌斌,周颖,刘利花.我国循环农业发展理论与实践[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xx,21(1):47-53.

循环农业论文6

  1打造有机循环经济产业链

  银香伟业依托当地良种鲁西黄牛和秸秆丰富的资源优势,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有机产业,生产有机食品,走的是“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创新发展产业链之路,打造了中国农业产业化与环境安全文明的产业链。

  银香伟业生产出的有机牛奶,经精细加工成“归一”牌牛奶销售到市场;犊公牛,采取综合利用原则,首先从血液中提取血清作为科研用品提供给科研机构、从胸腺中提取胸腺肽加入牛奶加工成高档产品、从胎盘中提取胎盘素生产加工成高档化妆品;

  最终牛肉生产加工成高档保健食品;这些奶牛所产生的粪尿部分作为基料用来种植蘑菇,部分在沼气池内经密封发酵处理产生沼气,沼气所产生的沼渣和蘑菇所产生的菇渣生产成生物有机肥,改造周边地区数十万亩土地,在改良后的有机土地上种植大量的中草药和有机牧草。

  中草药加工成生物制药和有机牧草共同服务于高产奶牛。这样就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形成了健康环保、食品安全、完全闭合的有机循环经济产业链。

  2研发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

  为减少奶牛场的.污染排放,保护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银香伟业自主研发了高产奶牛规模化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即将养殖基地牛粪、尿资源进行综合处理,废弃物首先进行固液分离,固体进行有机肥生产,液体进入沼气发电工程处理,处理后产生的沼液和沼渣可直接进入有机肥生产。

  通过生物有机肥生产和沼气发电工程,使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实现规模化养殖节能降耗的最高目标。银香伟业目前已建成500、1500、8000头的规模养殖基地多处,总存栏奶牛头数已达3万头,都采用了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取得了明显效果,并且辐射到周边四省两百多个县市区。

  银香伟业的有机农业循环模式,使曹县五里墩村1000多名劳动力全都转化为产业工人,人均年收入8000元以上,同时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6500多个,带动18000多农户养牛和种植青贮玉米,使农村4万名劳动力得到利用,周边农户都成了懂科技、善经营、会服务的科技人才。

循环农业论文7

  家庭式小型生态循环农业园区模式,以家庭为基本管理单位,通过人为科学合理干预,把物理干预作为人为干预的核心,让农业生态系统形成合理的种群结构,实现农业小循环生态和谐共生。实现种植、养殖、采摘、观光、旅游、餐饮等多业态融合,推动粮经统筹、农畜结合、立体种养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产业链条得到不断延伸,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家庭式特色农业管理效能最大化。本文以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思源家庭农场为例,介绍其家庭式小型生态循环农业园区模式的典型做法。

  一、注重园区规划建设

  枣庄市山亭区思源家庭农场成立于20xx年9月,20xx年被评为市级家庭农场,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家庭式适度规模经营,总体规模约70亩,实现多种作物有机统一,分区域管理,主要包括餐饮区、采摘区、蔬菜区、粮食区、养殖区等。其中,供游客休憩就餐的农家乐占地面积2亩;供采摘的果园有40余亩,主要有桃树、梨树、核桃、山楂、苹果、石榴等;种植的蔬菜主要为马铃薯、辣椒、番茄等,面积约5亩;秋季种植的粮食作物为黑小麦和绿小麦,总面积有16亩;夏季种植的作物有谷子、玉米、黑花生、黑豆,总面积为16亩;养殖的家禽为散养的芦花鸡,肉质细嫩,口感好,具有药膳作用和保健功效,年养殖约700只,母鸡260只,日产蛋120枚。另外,养殖蚯蚓快速分解鸡粪,生产蚯蚓粪有机肥,以满足园区作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种植桑树、藤三七、金银花等,实现家禽养殖的绿色健康。园区采用企业管理制度,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等,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为消费者提供休闲、观光、体验等服务,以实现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做好病虫草害绿色防控

  1.杂草防除

  杂草防除是对农田、林地生态系统杂草进行人工适度控制的行为,一般情况下,主要应对手段是人工拔除、耙除或机械清除等,防止草籽传入系统内,诱发田间杂草萌芽。对于果树杂草防除,根据杂草的生长规律,一般小型杂草不用防除和干预,实现杂草和果树的和谐共生,以草养地,降低土壤温度,改善田间小气候;当杂草过大时,可用割草机直接收割。对于蔬菜和粮油田块的杂草,一般用手直接拔掉,或用锄头进行除草,可食用杂草直接作为农家乐野餐食用。

  2.虫害防治

  对于果树虫害的防治,尤其是蚜虫,不用化学药剂防治,可采用以虫治虫方法,让果园瓢虫去捕食蚜虫,形成生态良性循环;同时,利用蚜虫的趋光性,可在园区内每亩悬挂黄板10张进行引诱捕杀。此外,也可以借助降雨或喷水等物理因素的影响,降低果园蚜虫危害基数。在园区内每10亩安装杀虫灯1台,捕杀害虫直接给家禽食用,以提升家禽的营养价值。对于蔬菜地下害虫,采用蔬采与粮食作物轮作,减轻土壤害虫危害.避免施用农药污染。

  3.病害防治

  通过增施土杂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作物抗病能力。

  三、施入蚯蚓粪有机肥

  畜禽粪便放置一段时间之后,就可以用来铺设蚯蚓床,蚯蚓床浇水后放入蚓种,根据需要可续加粪便,一般3个月就可以采收蚯蚓,出售或者作饲料;1年左右,可以放一些新料饲喂蚯蚓,采收大部分蚯蚓后剩下的就是蚯蚓粪。蚯蚓粪作为果树、蔬菜、粮食、油料等作物的优质有机肥源,具有颗粒均匀、干净卫生、无异味、吸水、保水、透气性强等优点,是有机肥和生物肥在蚯蚓体内自然结合的产物,一般含有机质32.4%、氮2.15%、磷1.76%、钾0.27%及18种氨基酸,能提高植物光合作用,具有保苗、壮苗、抗病虫害、抑制土传病害等优势,可明显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肥力和解决土壤板结问题,具有益菌生态肥功能,能提供多种微量元素,具有诱发作物免疫功能、促进根细胞分裂生长天然激素,如吲哚乙酸、赤霉酸等。在园艺作物上使用蚯蚓粪,可防治软腐病、立枯病、缩根病、线虫病等多种病害。园区通过施入蚯蚓粪有机肥,土壤生态环境得到修复改善,作物的`口感品质获得提升。

  四、做好家禽疾病绿色防治

  主要是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家禽主要疾病的预防工作。根据鸡的生长发育规律,及时做好鸡瘟、气囊炎、鸡白痢、禽霍乱等疾病预防工作,促进家禽健壮生长,提高成活率。二是做好球虫病的防治工作。球虫病是家禽养殖过程中对家禽肠道有损害的寄生虫病,可导致家禽肉和蛋生产出现严重损失。寄生虫在小肠内成倍增殖导致组织损伤,降低采食量和饲料中养分的吸收率,家禽会出现脱水和血液损失。球虫病以预防为主,鸡球虫病常用药物为磺胺氯吡嗪钠,30天以下雏鸡使用磺胺氯吡嗪钠可溶性粉混饮或混饲,混饮每升水加可溶性粉1克,混饲每1000千克饲料混药20xx克,连用3天,休药期4天。三是采用中医理念进行中后期防治。在家禽养殖过程中,一般700只成年鸡每天用马铃薯或南瓜20千克+鱼下水20千克+玉米25千克作为饲料。同时,采用中药饲料进行预防,每个月1次,连续4天饲喂中药饲料。其主要做法是,把马铃薯5千克、鱼内脏5千克、山楂干750克、鲜藤三七2千克、金银花秧2千克、桑叶干750克或鲜桑叶2千克放在一起熬制1小时,然后给家禽饲喂。给家禽饲喂中药饲料,能起到较好的保健防病效果,比如山楂干能提高家禽的消化功能,藤三七能预防呼吸道疾病,桑叶能起到很好的消炎效果。

  五、创新园区销售模式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优质、健康的生活理念愈发重视,恰好家庭式小型生态循环农业园区能满足这一需求。家庭式田园生活能让人们得到放松和享受,比如进行田园采摘,农业休闲体验,游玩后在当地农家乐品尝散养芦花鸡、野菜、鸡蛋等。园区既可通过采摘、餐饮等服务的方式直接销售,又可利用微信、淘宝等电商平台进行销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把园区生产的新鲜农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

  六、效益分析

  家庭式小型生态循环农业园区模式具有可复制性,易于推广和传播,主要效益体现在三个方面: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具体分析如下。

  1.经济效益分析

  占地约70亩的家庭式小型生态农业园区,包括种植、养殖、采摘、餐饮在内,年总收入约40万元,扣除原料、管理、劳动力、水费、电费、租金等成本(25万元),年总经济效益约15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2.社会效益分析

  园区可以直接解决5~6个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其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小型生态农业园区的建设推广,为农业提供生态发展模式,创新农业发展理念,带动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尤其是农业观摩、农业培训、旅游、餐饮等产业的发展,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3.生态效益分析

  主要有如下方面:一是不使用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等农药,直接减少农药投入品的使用,生产的粮食、蔬菜、果品等无农药残留,减少对土壤、大气、地下水的污染。二是使用有机肥,不使用化肥,进一步减轻土壤的污染,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生长环境,进而便于土壤构建合理的生物种群。三是采用中医农业理念,利用金银花秧、藤三七等中药材植物喂食芦花鸡,提高鸡的抗病性,鸡蛋口感纯正,营养价值丰富。四是改善桃、核桃、梨、马铃薯、黑小麦、黑花生等作物的口感品质。

循环农业论文8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得的GDP逐步“走下神坛”。而基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行业发展及布局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与青睐。农业发展与环境息息相关,基于可持续发展体系下的低碳农业及其循环农业成为了未来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可能方向。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以二者为研究对象,在探究其各自原理与优势的基础上对其具体的实施方式与注意事项进行探讨,旨在为后续的相关理论分析与实践落实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低碳农业;循环农业;发展现状;策略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农作物及其生产工艺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依靠农药、化肥以及转基因育种等提高产量方式进行的农业生产的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下降。以常见蔬菜为例,有机生产工艺下的绿色蔬菜其市场售价相较于传统蔬菜提高越20%-80%之间,且市场需求巨大。在此种背景下,如何提高有机生产水平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在低碳农业经济方面,部分专家学者明确了低碳农业的相关定义与过程,并探究其中的可行方式及其环境贡献。为后续的体系落实、技术开发与推广、农业生产实践等活动提供了广泛的理论基础;在循环农业方面,更是在传统的“桑-稻-鱼”模式进行进一步拓展。在完成了理论分析、体系构建的基础上,不断的延长循环农业的产业链,丰富产业结构,甚至形成了依托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共同循环经济体。为进一步形成并刺激循环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对低碳农业经济、循环农业经济等两种较为先进的农业组织方式的定义、问题及其对策进行总结及分析,希望能够为后续的相关实践提供必要理论基础。

  一、低碳农业经济特征及策略分析

  1、低碳农业经济定义及特征。碳排放是造成现阶段大气污染及温室效应的关键因素。然而,碳排放在人类活动与生产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其中既包括了矿石燃料燃烧等工业来源,也包括了生命支持、呼吸作用等非工业来源。碳排放虽然无法完全避免,但是却可以通过合理的组织模式来予以降低。在实际的生产组织过程中,所谓的低碳农业经济便是通过对农业生产中的各个环节及其要素中的碳排放节点进行分析,进而达到综合降低碳排放的根本目的。在实际的应用与构建过程中,其具体特征表现如下:第一,可控特性。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产碳环节进行控制来达到降低排放的目的。如降低化肥的使用能够进一步降低土壤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物的分解,进而降低土壤本源下的甲烷排放等。第二,效能特性。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能来达到相同目的下减少能源消耗,最终形成降低碳排放的根本目的。如通过集约化农田机械生产,可以提高生产过程中农机的使用效能,从而通过降低燃料使用来达到降低碳排放的根本目的。第三,间接特性。通过对农业生产指标的控制,达到对其生产等环节碳排放的间接降低。如通过降低化肥的使用来降低化肥生产过程中碳排放等。

  2、低碳农业经济实施存在的问题。在实际的低碳农业经济发展、落实与实践的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几方面问题:第一,低碳农业缺乏显著的经济指标跟随,故而农户的主观能动性不高。无论是其产生的根本作用(环境保护效应),还是其过程中的`主要特性(可控性与间接性)均无法获得可见,或者是短期可见的经济效应。第二,缺乏必要的引导机制,配套体系建设缺失。从现阶段的社会认知以及政府引导来看,对于增加农作物产量以及农作物品质的要求相对较高。具体而言,在政府层面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与政策依托、在社会层面缺乏必要的评价机制与补偿体系、在个人层面无法提供体系建设获得足够的经济动力。第三,人力资本与技术资本匮乏。在低碳农业经济的运行过程中,人力资源与技术资源相对匮乏。或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与方式,无法形成有效的体系构建;或部分技术过于高端或者脱离实际,无法在我国现行的农业结构基础上得到有效的推广。

  3、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策略建议。从上述的问题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完善体系及推广,并形成有效的社会评价及补偿是促进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根本,在实际的体系建设与推广过程中建议如下:首先,通过广泛的宣传,似的社会形成对环境保护的统一认知,并全面了解降低碳排放对于可持续发展的积极贡献,在进一步形成社会认知的前提下提高低碳农业经济的社会认同。其次,通过政策导向形成对低碳排放的补偿机制。一方面可以通过设定碳排放指标或者类比排污费等方式对规模以上涉农生产企业进行税费管理;另一方面提供政府补贴机制,对于主动降低碳排放、采用减排措施的企业与个人予以按量补贴,形成进一步的主观能动性。最后,通过监督与技术革新的模式形成社会的广泛认同。通过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等方式确定碳排放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通过加大减排领域的科技投入为农户或者企业提供更具有效果的技术支撑,并通过源头管控等方式进行综合的节能减排建设,形成进一步的客观遵循。

  二、循环农业经济特征及策略分析

  1、循环农业经济定义及特征。所谓的循环农业经济主要是指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上一生产过程中中的“废物”能够成为下一个生产环节中的原料,故而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不断的在不同环节产生具有经济价值的产品,达到对单一投入的多元化应用。以传统循环农业“桑-鱼-稻”模式为例,桑蚕产生的粪便可以成为鱼类的食物,鱼类的粪便可以成为水稻的养料,在降低了养殖成本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增加系统的多样性与抗风险能力。从上述的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循环农业经济具有产业链完整、集约化程度高、经济投入产出比高、科技含量高等特性。

  2、循环农业经济实施存在的问题。从现阶段农业经济实施现状来看,其主要表现为如下几方面问题:第一,宣传力度不足,没有形成有效的社会共识。尤其是在农户层面上,对于循环农业所产生的生态效应、经济效应等层面认识不足。即使是在部分循环农业经济产业园区,其对于循环经济的构建也仅停留在简单的模仿方面,并没有形成四位一体的循环思维。第二,农业工业化程度相对较低,组织过于松散。由于受到我国农业传统以及组织现状的影响,更多的农业模式以散户为主导,此种模式形成了农业生产规模较小,资金能力与技术水平无法提高等客观掣肘。第三,科技投入与指导严重不足,循环农业模式过于单一且缺乏特色。现阶段的循环农业经济模式过于单一,没有形成多核心体系。此种现象不仅造成了同质化竞争严重,更使得产品过于集中不利于市场推广。形成此种现象爱你个的根本原因是对于科技研发及其推广与指导体系建设不足而造成的。

  3、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策略建议。第一,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发展意识。加大循环经济的宣传力度,增强干群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识,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前提。要广泛而深入地宣传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使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生态道德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价值观,农业循环经济的理念深入人心;广泛而深入地宣传农业循环经济的4R原则,使“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思考”成为经济工作的新理念。第二,加快农业企业化进程,提高组织化程度。加快农业企业化进程,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手段。一要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企业化经营。建设农业龙头企业是农业企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二要精心打造名特优农产品品牌。当今农业的竞争必然是品牌的竞争。推进农业企业化要着力打造农业企业品牌和农产品品牌。同时,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品牌农产品的宣传。三要搞好循环型农业基地建设,实现一村一品,一地一品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格局。四要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第三,加强科技指导,提升循环质量。科技进步是促进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科技进步不仅可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解决农村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更重要的是可以实现农业增收,农民增效,提高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综上所述,在上文的分析中,本文系统的对低碳农业经济及循环农业经济的原理、现状、可能问题及其实施策略进行了总结与探讨。旨在为后续的具体落实与技术推广提供必要的依据。然而,在实践环境下,我们应该注意到不同的农业经济发展类型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在相辅相成的过程中形成更大的集约化效应。希望在本文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不断的实践与分析,能够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助力。

  【参考文献

  [1]刘洋.低碳农业经济与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简析[J].河南农业,20xx(10)

  [2]张国锋,高万里,毕博.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南方农业,20xx(14)

  [3]凌红.低碳经济背景下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xx(09)

  [4]李铭.基于低碳经济理念的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发展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xx.

循环农业论文9

  一直以来,我国都是按千百年来所传承下来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来实施农业生产,但是这一农业生产模式十分容易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如今,我国要贯彻落实转型创新发展理念,致力于寻求新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方式,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创新模式是把环境和农业生产相互结合起来加以发展的一种生产方式,对于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创新发展来说显得尤为迫切。鉴于此,分析农业循环经济的含义及其特征,阐述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创新发展的主要原则,列举当前适合于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创新发展的常见模式,并提出推动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创新发展的几点对策。

  一、农业循环经济的含义及其特征

  农业循环经济,主要是指将循环经济理论运用到农业及其有关领域之中,从而在农业生产、消费和流通中在最大限度上降低资源以及物质投入,尽可能地降低废弃物的数量,以免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进而实现当前农业产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双丰收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农业循环经济的鲜明特征是低消耗、低排放以及高效率。低消耗主要是指在农产品生命周期以及产业链体系之中力求降低各类资源投入的数量,从而实现消耗成本较低的特色。低排放主要是指在现代农业生产之中尽可能地在最大限度上降低废弃物的排出量,这样一来就能够为环境良性化发展创设更好的基础性条件。高效率主要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运用能源和资源之间的循环以及多个方向的利用,以求实现对废弃物实施资源化的利用,尽可能地控制成本,从而为农村地区大批量的剩余劳动力创设出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创新发展的主要原则

  一是再循环的原则。推动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再循环创新发展的原则主要是指对农业产业生产以及消费之中出现的废物加以再度循环利用,这样一来就能够让废物转变成为可以加以利用的珍贵资源。比如,对农村地区常见的秸秆即可运用相应的技术处理方式,将其转变成为饲料与化肥。二是减量化的原则。推动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减量化创新发展原则主要是指为实现生产和消费的目的,在农业生产中对于各类不可再生或者稀缺性资源的使用量、废物产生量予以降低。比如,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从而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等。三是再利用的原则。推动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再利用创新发展的原则主要是指农村地区的资源或者产品以其初始状态被多次不断地循环利用。比如,用于清洗牲畜或者家禽的水即可实现再度利用,对农田进行灌溉,这样一来不但降低了污水的排放率,而且还能实现浇水肥田的.目的,值得加以推广应用。四是无害化的原则。推动农业循环经济无害化创新发展的原则主要是把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废物实施无害化处置的过程。同时,我国农业经济循环发展还要求切实贯彻经济结构优化、绿色化覆盖以及发展生态产业链等其他原则。

  三、当前适合于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创新发展的常见模式

  一是沼气开发型模式。主要是指以沼气为中心的农业产业链综合发展模式,这一模式能够很好地改善农村地区的卫生状况以及当地的生态环境。该模式以沼气池为主要纽带,把种养殖和沼气池相互加以联结,能够把秸秆以及牲畜、人产生的粪便转化为沼气,所形成的沼气液还可进行还田施肥,这样一来就能够收获绿色农产品。当前,围绕着沼气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些地方相继形成了家禽—沼气—果树、家禽—沼气—蔬菜、家禽—沼气—厕所—燃料等各类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该模式经过实践证明是我国广大农民最合理的选择,具备了投入与产出比较高、生态效益良好、妥善解决农村卫生问题成效突出、循环生物质能利用成效显著、便于进行推广等诸多优势。二是秸秆利用型模式。这一模式以秸秆为中心实施综合化利用,能够很好地洁净当地农村的生产以及生活环境。秸秆的用途非常广泛,对于秸秆实施综合化利用不失为推动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理想方式之一。通过积极开发秸秆能源,不仅能够用于发电,也可用于制备沼气资源,而且还能开发出秸秆肥料。对秸秆实施粉碎还田,即可实现保护性耕作,从而提升土壤中的有机质。所以说,这一发展模式不仅能够降低浪费与污染,而且还能够为农民群众的生产经营提供更加多的资源。三是绿色生产型模式。开发无公害以及无污染生态农业可以说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方式。比如,在农业生产中应当严格遵从生态管理以及生态经济发展规律,应用基因工程而不再使用化肥和农药等物质,运用生态农业技术以形成良好的农业生态良性循环发展体系。该模式对于切实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以推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最大限度上节约各类稀缺性资源,推动我国农业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四是农林复合型模式。这一模式是指在相同的土地中,运用立体种植以及横向延伸等方式,积极创建农、林、牧、副、渔综合化种养殖发展机制。

  四、推动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创新发展的几点对策

  1.政府部门应当强化农业循环经济宣传教育培训等工作

  政府部门在推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过程中,不但要让农民群众从中得到相应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应当得到相应的生态效益。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千方百计地加大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方式的推广工作力度。一是要不断强化宣传以达成共识。要全面而又广泛地宣传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价值和紧迫性,从而让更加尊重自然、更为善待自然的生态道德思想等农业循环经济观念更加地深入人心。要更加深入地宣传我国农业循环经济体系之中的3R原则,从而让减量化、再利用以及再循环等真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全新理念。要致力于培养全社会的参与感,不断提升社会各方的参与性。要更加广泛而又深入地开展宣传工作,积极推动农业循环经济方面的具体扶持措施,切实调动起社会各方开发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观能动性。如今,生态文明发展观已经在全社会树立起来了,下一步要让更多的单位、领导以及干部职工、普通群众投入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大潮之中。二是要不断强化培训意识。要致力于推广更加成熟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方式,一定要强化对农户群体的培训工作。各级政府部门和有关的培训单位均应采取更加合理的举措,让广大农民群众能够实实在在地掌握切实可行的致富信息。

  2.不断加快农业循环经济政策法律法规制定完善进程

  所有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均无法脱离配套政策法规的大力支持。为了全面创新与推广我国的农业循环经济开发模式,一定要切实制定完善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我国完全可以借鉴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制定关于绿色消费、循环再利用以及开发优质农产品等诸多方面的法规政策。要切实规定各级地方政府、部门、企业以及个体农业生产人员的职责和违反法规之后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从而推动农业循环经济的法制化进程。在此基础上,还应当制定出全面利用农业资源的各项经济方面的政策,在税收以及投资等诸多环节中运用经济激励方面的举措。

  3.致力于提升农业循环经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农业循环经济开发模式的创新需要科技创新的大力支持,尤其是要体现出新型工业化、农业以及市场化的循环发展模式。要立足于科技进步,不断强化相关资源的全面利用、重复利用以及循环化利用,更好地推动农业废物实现资源化。要立足于科技的持续进步,对于目前已经开发的良性循环经济模式实施全面改进与推广工作。要运用生物科技、工程技术以及核技术等新型技术方式来对各种农业产品开展加工,要加大研究以及创新的力度,尽可能地摸索出对农产品进行多次加工与深加工的技术。同时,还应当不断加强对白色农业的深入研发,从而全面开发宝贵的微生物资源。

  4.致力于全面筹集各方资金加大扶持力度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与创新无法脱离相应的资金投入,尤其是对于广大欠发达农村地区的普通农民而言,要想改变传统意义上的农业生产方式,实施农业循环经济创新发展,不可忽视资金的投入。募集资金的途径完全可以实现多元化,既可以积极向上争取扶贫资金,也可以由当地财政部门安排一定的资金,从而扶持本地农业循环经济的创新发展。要将农业循环经济的创新发展和扶贫工作等结合起来进行全面统筹安排,进而发挥出各部门的合力。在此基础上,还可积极发动相关社会人士进行捐助,从而切实帮助农村地区的贫困户做好农业循环经济相关改造工作。当然,在此过程中应当全面激发出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从而防止出现农民完全依靠政府实现脱贫致富的心理。

  5.体现示范作用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实现创新发展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必须要同当前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密切联系起来,运用农业循环经济推动生产的发展,并且致力于促进清洁生产,实现村容的整洁化。笔者认为,完全可以选择一些基础条件比较好的乡镇,开展农业循环经济试点等工作,并将当前成功运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部分农户作为典型进行宣传与推广,致力于建设一大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示范户与示范村。通过对示范点与示范村进行宣传,让农民群众亲眼看到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各种好处,从而实现以点带面、向四周辐射的目的。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业循环经济创新发展是实现当前我国农业经济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举措。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粗放式农业经营模式,造成生态以及农业环境遭受到极为严重的影响。面对这一状况,唯有更加积极地改变传统意义上的生产经营方式,切实形成更加科学规范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才能够有利于我国农业经济的和谐发展。笔者相信,在农业循环经济理论的指导下,采用各项正确的措施,就能够全面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创新发展,进而为我国的国民经济体系稳定运行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魏传超,陈娟娟.当前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障碍性因素分析[J].资源环境与发展,20xx,(7).

  [2]张春慧.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探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xx,(6).

  [3]文春波.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xx,(9).

  [4]潇然.21世纪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J].青海科技,20xx,(1).

  [5]陶晓娟.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态势和改进建议[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xx,(8).

  [6]王琦.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困境与出路———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J].安徽农业科学,20xx,(19).

循环农业论文10

  十八届五中全会再次以文件形式确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此形势下,农业经济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式显得更加重要。而;绿色农业、低碳农业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大力倡导经济发展转型调结构,农业经济发展必然要争当转方式调结构的排头兵,加强农业经济发展的环保模式,减少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碳排放,从而实现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目标,最终帮助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笔者围绕我国农业经济的绿色发展和低碳循环发展现状,提出相应的推动措施。

  【关键词】农业经济;绿色;低碳循环;环保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由此可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式是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由路径。

  一、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综述

  由于国家转方式调结构的深入推进,作为国家第一产业的农业相关产业也必须找到适合自身可持续发展之路径。在国家经济中高速平稳发展和生态文明概念深入人心的新时期,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成为党和国家重点部署的发展思路,也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课题,在此大环境下,我们有必要对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做初步探讨。(一)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绿色农业经济是以市场需求和经济、生态协同发展为根本原则,在传统经济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是对各种农业资源进行开发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然后在此基础上达到的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活动过程,其本质是要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与社会、生态资源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所谓的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发展,就是指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态势下,我们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积极运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等各种方式,尽最大可能的减少对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加强现有资源的循环利用率,从而实现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可持续战略的实施。

  二、我国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的现实意义

  (一)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是今后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由于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远远低于联合国公布的世界人均土地占有量,又面临着农业资源过度消耗的现状,高耗材、高污染的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现行农业经济发展需求,我国必须采取低碳农业发展模式,以提高我国粮食产量。(二)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可以保护我国生态环境和维护粮食安全由于我国可用耕地面积较小,并且多地出现建设用地越过耕地红线的问题,我国一直致力于以传统农业模式解决温饱问题,造成了农业土地破坏严重的现象。在传统农业经济发展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而且根据国家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的`水土污染主要是由于农业的乱排乱放。因此,发展低碳农业有利于保护环境。进入新世纪以来,多重因素左右全球粮食供应,使得粮食安全从区域性问题上升为国际问题,从民生问题上升为国家战略问题,由于我国国内的粮食生产供应现状,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都受到了严重制约,因此,我国要加快转变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切实解决好粮食的安全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出路就在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

  三、我国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所面临问题

  虽然我国在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但是从客观角度来说,我国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我国现存的农业基础薄弱。首先,我国较为严重的人地矛盾,我国虽然国土面积广,但是人均可耕地面积远远低于世界人均可耕地面积,当前我国共有农业人口9亿,农户约占农业人口总数的27.7%,每户所经营土地不足0.5公顷;其次,我国农村劳动力短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主要劳动力青壮年集体外出务工,家里只留下386199部队,农业产业劳动力缺口严重;最后,农村人口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虽然国家大力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并推行职业技术教育,但是未从根本上提升农业从业者的文化水平,截止20xx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村人口中初中以上文化水平所占比重不足18%。第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我国一直以来实行以工业辅助农业的发展路子,虽然有大量的辅农、助农、惠农政策,但是由于开展农业经济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可用耕地流失严重,面积减少,农业物资浪费严重,且已有农业基础设施功能较为老化,破坏较为严重。第三,农业经济服务系统未及时建立完善,鉴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农业经济发展方向起步较晚,相关的农业经济服务系统并未得到有效建立和完善,农业经济服务工作开展较为滞后,相关服务水平也较为低下。

  四、我国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应对措施

  一是优化农村农业产业经济结构,在基层大力普及绿色低碳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开展相应农业服务技术培训及继续教育,培养一批绿色低碳循环农业专家人才,发掘一批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种植能手,并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的规模效应和联动效应。二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模式进村进户。我国应大力开展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检修与更换,并普及农业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引导并向农村引入大量的资金,积极地研发新技术,扩展新视野,推动农民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三是建立新型化的农业技术专业服务系统,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发展,我国已经有足够的技术水平和物质基础为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建立专业服务系统,包括信息服务、大数据服务、物流服务及高端制造服务等,这个服务系统应该包括农业现代化的耕作方式技术的普及、对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对农产品及衍生品销售渠道拓宽等一系列的专门服务,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在我国基层推广。

  五、结语

  我们必须推进低碳农业的经济发展模式,确保粮食安全,并保护生态环境,突破现有农业的发展瓶颈,大力普及并使用新型化的农业产业化路子。

  【参考文献】

  [1]张宪英.我国低碳农业解读及其发展路径初探[D].复旦大学,20xx(5).

  [2]周丽.加快我国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探析[J].新经济,20xx(7).

循环农业论文11

  摘要:循环农业经济在循环经济体系中属于一类实用性方案,尤其在新农村建设政策覆盖落实背景下,能够更好地迎合可持续和科学发展理念,但是涉及政府领导的宣传、组织配套工作要给予进一步的调试修缮。笔者的核心任务是针对目前我国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期间的诸多问题加以提炼整理;同时,制定妥善化处理措施,希望为我国粮食安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加丰富的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循环农业;农业经济;粮食安全

  循环农业经济,就是依照既有生态科学发展理念,配合最新高科技设施和操作手法,进行一切生态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可持续开发利用;同时,避免农业生产中物资投入量和废物排放量的过度增长结果,至此衍生出集合农业种养、农科技、农供销等功能的良性循环发展体系[1]。想要切实将当中弊端状况处理完毕,最有效的办法便是大幅度提升既有资源开发利用实效,推动农业和农民同步增收进程。至于细化的整改方案内容将具体如后续内容阐述。

  1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遗留的问题

  1.1水资源严重短缺

  透过以往实际调查结果认证,我国农业用水占据总用水数量的70%左右,限于我国农业生产季节、干旱性隐患深入状况,不同区域农业资源约含70%需要加以灌溉,因此灌溉用水数量开始提升至农业总体用水数量的90%以上。截至目前,我国农业灌溉和工业发展,已经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长此以往,涉及地下水资源紧缺、河流断流、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危机都将接踵而至。需要加以强调的是,因为农村专业化生产知识和技能的缺乏,使当地灌溉用水浪费现象广泛分布,实际利用实效性系数连0.475都不到,整体上几乎包含1/2以上的水资源被白白浪费。由此看来,及时布置拓展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是落实目前我国农业用水合理性节约指标的必要途径,应该引起广大农民的深度瞩目。

  1.2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极为严峻

  大多数农业生产管理人员,都盲目地将注意力集中投射在农产品数量和后期经济效益增加结果之上,对于农产品安全可靠质量几乎未曾上心。毕竟化肥、农药等使用便利,因此涉及以往畜禽粪便作为农田肥料的'模式开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这无疑令牲畜养殖和农作物种植产业滋生分离迹象,畜禽粪便随意堆放现象极为普遍,对于当地生态环境协调性自然造成较大的创伤[2]。须知,尚未经过调试的畜禽粪便污水内部,保留较多数量的氮、磷物质,至此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广泛覆盖;再就是经过养殖场内部氮、硫、甲烷等有害气体的暴增,已经严重影响周边人民正常生活、工作、学习秩序,严重情况下,更可直接对人民身体健康造成侵蚀威胁。

  1.3农副产品资源实际应用效率过低

  想要更好地发挥出农业社会化服务控制体系的价值地位,标准适应路径便是开展农业产业化改革项目,其作为农业后期产出效益的全新经营控制体制,主张针对传统农业生产营销模式加以系统化整改。但是透过现阶段我国农业产业化规划状况观察,其仍旧深陷于初步探索阶段之中,包括各类农村住户参与能度过低、产业化组织具体竞争发展潜力不足、农业产业化辐射效应无法倾数绽放等,当中最为严峻的便是农业产后副产品应用效率不高问题。另外,农业耕地面积处于持续缩减之势。结合过往调查结果分析,我国平均每8a左右,农业耕地资源就会同步缩减0.083亿hm2,如若随意放纵不管,相信不用超过两年,必然就会冲上警示红线。目前,我国最基础的国情便是过多人口和较少耕地资源的冲突现象,可是因为部分农村区域经济、科技和人才的欠缺,使传统粗放式农业经营管理模式仍旧延续,包括由牲畜完全承担农业生产主要支持动力供应任务,凭借家庭为单位进行农业规模化经营控制、农业生产时刻抵受突发性自然灾害的侵蚀危机等。面对此类状况,我国必须集中一切技术、政策性手段,进行眼前的农业生产人口数量众多、耕地资源数量过少的矛盾协调应对,至于具体的应对模式便是令农业生产借由粗放式快速地朝向集约式经营方向过度扭转。

  2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科学化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战略方针

  2.1要求政府及时颁布各项成本、科技支持性政策

  第一,想方设法推动循环农业立法控制进度,令一些创新型限制、补偿性法规政策快速覆盖落实。在此基础上,针对农民群体、企业和政府机构在循环农业服务体系中的职责义务予以清晰化界定,至此构筑起集合农业生态补充和技术补贴功能的指导单元,力求在各项循环农业支持性政策内容控制下,延展出融合政府、市场、社会基层群众行为驱动特性的监管机制[3]。第二,结合丰富实际操作经验和专业知识搭建起农村物业控制法规制度。这样不但能够将农业生产一切基础性设施投资效益提升至极致水准之上,更可以快速推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方案执行进程,对于今后农村诸多废弃物处理、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农村环保产业化培育等事业,都将释放出较为强劲的支持引导功效。

  2.2不断进行农业生产管理技术创新改造

  循环农业经济想要获得长效可持续发展机遇,就必须全面接受各项技术创新成就的支持。第一,有机强化农业生产技术设施开发力度,使特定区域农业生产技术含量顺势上升到全新等级层次。同时,在科技、政府、农户群体之间建立农业科技园作为交流枢纽,避免以往高科技创新成果在农业推广落实中的限制危机,必要时直接在农村周边设置试验和转化基地,为周边农业科研和生产创新成就融合提供第一手指导线索,更加为农业实际增长模式集约型转变奠定基础。第二,更加清晰透彻地进行农业内部专业化职务设置划分。所谓农业专业化,可以细化出农业生产、技术支持和设计研究和农业多元化服务等结构单元,如此一来,涉及不同区域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观能动性才会深度激活,将各自专长发挥到相对应的领域之中,维持现代我国农业整体的专业化分工效率,令以往传统的单位农户小而全耕作模式得以成功替换。

  2.3快速投入合理数量的支持性资金,完善循环农业经济管理体系

  建设并修缮现代循环式农业经济服务控制体系,最基础的保障便是资金,否则预设的经济效益换取指标将难以顺利贯彻。所以,不同层级政府机构要更加科学地处理好支农资金预算工作,必要情况下直接朝向循环农业适度倾斜。第一,不同层级政府应该尽快设置循环农业发展专项支持资金,主要用在基础性农业生产设施、技术应用实力培训和推广事务之上。第二,金融机构要针对既有金融服务产品加以适度改良,令面向农户的小额贷款额度得以合理增加;同时,协调掌控税收、贴息、补助等多元化经济杠杆效用,大力支持辅助各类社会资本向农业、农业领域中投入。第三,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将个人、集体和国家全面融合,更加有效率地构筑起丰富的循环农业经济投资监管体系;同时,做好当中投资金融、财税等收费政策修改工作,力求令我国循环农业经济彰显出独特的发展形态。

  3结语

  循环农业经济完全可以视为日后我国经济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该类结构进行灵活修缮,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标贯彻的必然途径,能够更好地遏制以往农业发展期间生产模式诸多要求的不适问题。因此,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在日后予以大力推广和发展沿用。

  参考文献:

  [1]乔志军.发展循环农业经济问题浅思[J].东方企业文化,20xx,32(19):134-150.

  [2]白云峰.现代循环农业理论与实践综述[J].江苏农业科学,20xx,18(11):144-163.

  [3]杨红庆.探究循环农业的内涵和发展途径[J].山西农经,20xx,28(3):126-139.

循环农业论文12

  摘要:农业是基础产业,农村经济得到发展可以促进农业的发展,使得农民的生活质量得以保障。发展循环农业,有利于更高效地利用农村的资源;发展农村金融可以促进农村的现代化发展,加快农村金融的发展。但是,在政策性金融支持法律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本文就政策性金融支持法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地区循环农业;政策性金融;法律问题;金融创新

  农业是每个国家的基础产业,农业提供了国民生活所必须的粮食、蔬菜等等,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必须要注重发展农业[1]。当今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尤为重要,主要包括建设城市和乡村两个方面。那么,发展地区循环农业是建设生态文明乡村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方面,发展地区循环农业可以有效地提升农村资源的利用效率,使农村固废等排放量降低,从而有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另一方面,发展地区循环经济是发展农村金融的一种创新举措,可以加快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发展。在发展地区循环农业方面,应该得到国家以及政府的政策性金融支持,只有发展得到相应的政策支持以拥有发展的依据和大体的方向,并且,相应的法律也应该完善,使得农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有法可依、有相应的政策给予支撑。但到目前为止,有关农业发展的相关法律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包括法律不完善、法律约束范围狭窄等等[2]。本文就地区循环经济的概念以及重要性、政策性金融的概念以及必要性、政策性金融支持法律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地区循环农业经济的重要性

  (一)循环农业的概念

  循环农业是使用物质多层次利用技术,将物质循环再生,使产出废弃物减少,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农业生产方式[3]。循环农业是一种可持续型,环境友好型的农作方式。

  (二)发展循环农业的重要性

  一直以来,农业基础设施、制度配备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要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发展农村经济的制度规章,发展循环农业,提升农村资源的利用效率,建设生态农业,建设生态农村。发展循环农业的重要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可以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较少废弃物的排放。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促进农业的发展壮大。

  二、政策性金融支持的必要性

  (一)政策性金融的概念

  所谓政策性金融,意为处于国家及政府部门保障下,国家信用作为根本,采取多样化不寻常的融资方式,依法遵循国家律法允许的业务范围、经营对象,以优惠性存贷利率,直接或间接的落实政府颁布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办法,采取的区别于一般性资金融通的手段。一般的说,实施政策性金融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国家贫困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保证地区多种产业经济的平稳发展,最终推进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进步[4]。

  (二)对农村进行政策性金融支持的必要性

  我国的农业发展长期处于落后地位。因此,对于发展比较落后的农业以及农村,必须给予农村发展、农村经济发展以政策支持,根据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对农村金融进行指导和鼓励,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局限性和落后性,国家必须根据相应的经济政策,也制定农业方面的相关政策,特别是农村金融方面的政策,加快农村地区的建设[5]。制定相关的政策对农村金融给予扶持,为农村反贫困提供有利资金支持,引导更多资金走向农村,大力激发农村的活力,解决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

  三、地区循环农业的政策性金融支持法律问题探讨

  (一)政策性金融支持法律方面存在的问题

  政策性金融是国家加快资金融通的重要举措,对农村采取政策性金融扶持是促进农村地区发展、加快农村地区建设的重要举措。为了贯彻落实政策性金融支持策略,国家和政府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建立了有关的法律制度对农村的发展进行约束和指引。但是,由于政府职能的失灵、对相关的发展现状考察不完善、财政政策落实不到位等原因,政策性金融支持法律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相关法律制度的欠缺以及不完善

  政策性金融是国家用来保障弱势群体金融发展权和金融平等权的[6],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能力远远地落后于城市地区,因此,国家相关部门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农村地区的现代化建设,会制定相应的制度,颁布相应的法律以实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虽然国家相关部门注重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建设,但是在实际制定相应的制度以及政策的时候,却忽视了多角度的发展农村经济,再加上对相关地区农村发展的现状缺乏考察和实地的研究,对相关地区的现状并没有实际把握。所以,相应的政策制度不健全,没有对发展的方方面面进行规定和扶持,导致农村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单一化发展的问题。

  2。法律约束的范围狭窄

  农村地区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相关的法律约束,相应的法律制度约束是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保障,因此,在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必须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以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但是,由于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并没有经验可循,再加上农村资源数量和质量的不可预测性,相应的法律制度就不能进行全面的约束。相关的制度政策对农村政策性金融支持的约束范围狭窄,并不是农村金融各方面的发展都有制度可循。另一方面,法律在指引农村金融发展方面,也存在着法律制度体现不充分的问题,即没有明确规定相关的发展政策和发展方向,法律政策模糊,并没有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

  3。政策性金融支持法律部分方面不合理

  国家和政府通过进行政策性金融支持来扶持贫困农村和个体的发展,国家和政府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的发展特点制定不同的扶持政策[7]。但是,并不是制定的所有政策都是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制定的,也并不是所有的政策都是合理有效的,也就是存在着部分法律不合理的'问题。这方面的问题还体现在相应的政策制度没有考虑当前的局势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政府盲目根据其它的发展经验制定的策略未必适合当地的发展,这就导致了政策性金融支持法律部分方面出现了不适宜的政策问题。

  4。政府职能失灵

  政府在促进一方地区发展的过程中,起到指引、鼓励、监督的作用,政府应该对相应的管辖地区的经济进行干预,但不能过分干预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建设。在建设现代化农村、发展农村金融方面,政府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规划者,对农村的发展方向以及相应的发展策略进行规划。政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要求政府必须履行好自己的职能,不能过分的干预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考察相应地区的发展现状,根据相应地区的发展特点和现状来制定整体的发展规划策略。但是,在实际的规划发展中,存在着政府职能失灵的问题,政府过度的干预农村经济的发展,反而限制了农村地区的发展[8]。

  5。财政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在促进农村金融发展方面,国家的财政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财政收入依然很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效果也不明显,相关政府部门财力不足,并且,相应项目的审批程序比较复杂,政府的财政支持并没有及时的落实到农村相关领域的发展以及相关设置的建设方面。因此,要想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必须得到国家、政府的财政支持,保证财政支农投入优先增长、稳定财政支农政策,使得稳定增长的财政支农政策落实到位。促进农业的发展,一定要加强财政政策的支持力度,加大政府对农业财政拨款力度,以促进地区循环农业的发展[9]。

  (二)改善政策性金融支持方面相应法律问题的建议

  政策性金融支持法律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长时间存在着问题必将制约农村地区的发展,解决这些问题是促进农村地区发展的关键。那么,如何解决政策性金融支持法律方面的问题?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以下解决措施。

  1。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

  要想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必须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加强农村发展的法律制度建设。完善农村政策性金融的法律制度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首先了解相关地区农村发展的特点和发展现状,通过对当地的村民进行询问或者是进行实地考察、查询历年的发展现状记录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总结之后,制定符合当地农村发展实际情况的法律制度和政策支持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相应体制的建设。二是,相应的法律制度约束必须全面,即体现在法律制度渗透农村发展的方方面面,针对当地发展的各种产业进行制度的制定和政策的扶持。

  2。以立法形式创新银行的治理结构

  当前我国的法人治理结构亟待升级。银行的治理结构必须对应现代企业结构,面对当前商业银行的状况,理应制定如下两个方面的措施。首先,健全各类有效机制,保证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分散化,并且适当吸引机构投资者,控制流入适量的产业资本,进一步提高农业银行水平,丰富多元化的投资主题,确保农业发展银行的管理责任清晰,控制流入适量的产业资本能够确保农业发展银行的资金充足,还能够降低风险,同时能够借鉴其他行业的整治经验,进一步不断提高。时下最要紧的是产权实现多元化,中央财政起主要作用,配套地方政府的财政,充分把中央和地方结合起来,提高整体积极性。其次,实施组织架构,不断完善监管监督机制,克服多重的委托代理矛盾,完善权力制约手段。实施股份制改革时,必须建立董事会、监事会,与此同时,要使得定位股东、董事会和经理的相互权利和义务层次分明,最终构建出平衡制约的关系。经营管理层应该有充分的自主决策权自主决策。核心内容是完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个人的能动性,特别是针对经理层,确保经理阶层可以给农业发展注入全新的动力,同时使农业发展银行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3。科学构建农业政策性保险法律制度

  国家应该重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立法,立法能够保证农业保险的长期有效运行,还关系着农业保险的合理发展与长久利益。世界各国通常会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单独立法,而且会在其刚开始建成的时候就逐渐实施,立法不仅能够使农业政策性保险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确保农业保险正常有序的运营,而且还是一种政策性优惠。首先,从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内容的视角出发,它不仅是机构组织法,而且还是业务活动法,进一步规范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宗旨、性质任务、职能、机构设置、法律责任,而且提出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业务活动原则、资金来源渠道和财政援助办法,进一步保证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依法开展,全方位增强了资产管理水平,还有利于国家部门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有效管理。

  4。对农业政策性银行进行法律定位

  根据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农业发展银行的职责就是提供特殊的金融服务,其特殊性体现为农业发展银行宗旨和特征有别于一般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的宗旨是进一步健全农业金融服务体系,确保政府部门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能够有效实施,合理促进农业和农业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因此,农业发展银行与普通商业银行不存在竞争关系,其主要区别在于农业发展银行的成立不以盈利为目的,这一特征不同于商业银行。眼下,农发行的市场化经营表现在:对资本融通的环境进行进一步改进,特别是出现市场调节失效情况时,坚决实施政府部门的经济调控政策,在国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积极调节市场活动,降低市场风险,切实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四、地区循环农业在改善政策性金融支持法律下的发展前景

  农村地区的发展需要借助各方的力量,不仅仅需要国家和政府的支持,还需要农村居民自身的努力。为了促进地区循环农业的发展,国家会给予政策性金融支持,通过了解农村地区的发展现状和特点进而通过不同的手段对农村金融进行管制和改善,那么,在相关的支持法律问题得到解决和改善之后,地区循环农业的发展前景如何?答案是肯定的、向好的。所以,未来农村的将是更加现代化、更加科技化,发展融入更多的工具和政策,建设现代化生态文明农村指日可待。通过金融创新的应用,各种新兴的金融工具也逐渐地被应用到促进农村金融发展的方方面面,农民的观念也将会改变,农村的经济也会得到大幅的提升和改善。通过“互联网+精准扶贫”的模式来改变传统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农村经济将会得到快速的发展。目前,在每一个国家和地区都面临着通过促进农业的发展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的问题。国家和政府在支持农村地区农业发展方面给予的政策性金融支持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但依然存在着问题,在农业方面采取的政策性支持没有完全覆盖农业发展的方方面面,还存留着一定的弊端。因此,要实现地区循环农业的发展,必须要改善政策性金融支持的法律问题,使得相关的法律问题更加全面、覆盖范围更加广泛,并且制定根据当地的发展现状。相信通过研究与落实改善政策性金融支持的法律问题,地区循环农业可以得到很好地实施,农村经济也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通过金融创新的实施和使用,越来越多的金融工具会投入到农村,农村经济将会得到更加迅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元珏。绿色生态农业的政策性金融支持法律问题[J]。农业经济,20xx(04)。

  [2]朱宝丽,马运全。我国农村金融法制问题探究[J]。理论学刊,20xx(07):34—36。

  [3]杨义生。政策性金融和信贷特性与历史演进[J]。科技创新导报,20xx(26):254—256。

  [4]苏文斌,冀福林,乔允翔。政策性金融精准扶贫的路径探讨[J]。20xx(07)。

  [5]白钦先,张坤。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资产项目的国际比较[J]。西南金融,20xx(7):3—9。

  [6]郭永田。正确把握政策性金融扶贫的若干关系[J]。农业发展与金融,20xx(7):14—18。

  [7]白钦先。发展农业政策性金融是长久性战略决策[J]。农业发展与金融,20xx(4):12—14。

  [8]祝树民。发挥政策性金融扶贫主导作用全力支持精准扶贫[J]。农业发展与金融,20xx(12):11—12。

  [9]农发行总行扶贫金融事业部课题组。新形势下政策性金融扶贫的战略思考[J]。农业发展与金融,20xx(2):48—50。

循环农业论文13

  1示范区建设规划

  示范区按照“五化”和新农村建设要求,以奶水牛为主导产业,规划建设面积18090亩,其中核心区3090亩,拓展区5000亩,辐射区10000亩,打造以“蒸酒-酒渣(动植物药渣)下脚料-奶水牛(牛胎衣、牛鞭)-微生物有机肥和沼气(发电、蒸酒、保健酒)-有机种植和蒸酒-酒渣(动植物药渣)下脚料-奶水牛”为主链的有机循环农业模式。到规划期末,示范区的生产经营方式不断优化,农业产业体系更趋完善,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显著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丰硕,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单位面积产值处于全区先进水平,高于非示范区20%以上。农民增收成效显著,示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县平均水平20%以上。把示范区建设成为全区乃至全国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样板。

  2推进示范区建设的措施

  2.1组织领导到位,工作责任明确

  示范区成立了县委书记和县长为组长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从农业、水产畜牧等部门抽调20多人组成创建办公室在县农业局,具体负责示范区建设日常工作。同时为加强示范区的创建指导,成立了3个产业专家指导组。领导小组及其工作机构多次召开联席会议,研究部署和督促推进示范区建设工作。

  2.2规划科学合理,方案具体细化

  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壮大主导产业、提高现代化水平”的创建思路,委托广西南宁合慧成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对示范区进行统一规划设计,根据规划设计的要求,进一步细化实施方案,对示范区的各项建设内容落实责任单位、责任人,制订推进情况表,定期通报推进进度。

  2.3创新模式经营,加大扶持力度

  为有力推进示范区的建设,合浦县县委、县政府根据创建要求,制订落实示范区创建行动、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农村小水利改革试点、农业产业化发展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农业农村改革和建设工作方案。示范区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农民致富。充分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聚集效应,整合涉农资金5000多万元,拉动经营主体投入1.2亿元用于示范区建设,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2.4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创建实效

  示范区建设列入政府绩效考评,作为重点督办事项纳入县委、县政府2017年重点工作目标任务管理,按照建设规划和方案的内容、措施落实到位,加强检查指导,以强有力的执行力和担当意识深入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确保取得实效。

  3目前建设情况

  东园循环农业产业示范区经过1年多的建设,目前已全面完成规划期内建设内容。“五化”及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循环农业经济链条更加完善,示范区建设成为全国循环农业行业的标杆。

  3.1筑巢引凤,全面提升经营组织化水平

  示范区自创建以来,按照路相通、渠相连、电并网、集中连片的要求,统一规划布局,分区设置,生产、加工、物流、冷链、销售等主要环节既相对集中又合理分隔。示范区通过筑巢,成功引入广西东园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绿鼎水果农民专业合作社、合浦维新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77家。主导产业奶水牛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养殖场,生产管理科技水平处于全区同行业领先。示范区是国内6个循环经济实践示范基地和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单位,具有较强的物化实力和示范带动能力。其中中国中粮集团、东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3.2强基固体,逐步完善农业设施装备

  示范区内路相通,电并网,适宜运输车辆和作业机械通行的道路贯通全区域。建有2.5万m2国内最大的奶水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是全区首例“高架床”养牛场。配套有运输车、大型铲车、TMR撒料机等先进机械装备,牛场的养殖生产环节如饲料收集、搅拌、投放、喂养等程序全部实现自动机械化;建有奶酪和牛肉干加工厂,开展牛产品系列深加工,年产优质奶酪300多吨、牛肉干500多吨;建有微生物固、液态肥车间,利用粪便微生物发酵生产有机肥,年产固体有机肥1万吨,液态肥5000吨;配套建设2.5万m2的饲料堆放棚和1.6万m2的粪便堆放棚;配套建设55个110m3规格的大中型沼气池群和150千瓦的沼气发电机组以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池;配备有大型的产品包装生产线,冷藏仓库、物流配送等设施,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

  3.3量质并重,扎实推进农业标准化

  示范区建立完善标准化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体系。遵照“绿色生态,循环利用”的发展战略,统一生产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制订奶水牛及相关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主推“微生物+高架床”、“微生物+饲料”、“微生物+粪便”等动物、植物、微生物三物循环的生态养殖及胚胎移植、人工授精等技术,主推技术覆盖率95%以上。奶水牛应免疫疫苗的免疫密度达100%,12年来没有发生过重大疫情。主导产业牛场养殖建立生产档案制度、产地准出制度和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质量安全关键技术到位率达100%。

  3.4外引内联,现代农业生产要素有效集聚

  示范区引入和培育东园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田野创新股份有限公司等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绿鼎水果农民专业合作社等66家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租赁耕地3600多亩。投入资金1.2亿多元建设以牛为主的国内最大的奶水牛养殖基地和国家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基地。示范区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经营管理队伍,其中硕士或副高以上职称3人。集聚中国农科院、华东农大、广西大学动科院、广西水牛研究所、自治区畜牧研究所等著名专家团队,建立东园奶水牛综合试验站,开展“人工授精、同期发情、X-性控技术、胚胎移植、饲料营养、奶酪加工”等技术研究与推广,主推“微生物+高架床”、“微生物+饲料”、“微生物+环境卫生”、“微生物+粪便”等核心技术,示范区在生态养殖方面居全区首位。

  3.5突出特色创建,农业循环经济不断壮大

  示范区以牛为主,围绕奶水牛生态养殖中心,开展“蒸酒-酒渣(动植物药渣)下脚料-奶水牛(牛胎衣、牛鞭)-微生物有机肥和沼气(发电、蒸酒、保健酒)-有机种植和蒸酒-酒渣(动植物药渣)下脚料-奶水牛”为主链的有机循环农业模式。示范区根据不同生物间共生互利的原理,依托生物技术手段,通过设施标准化、环境生态化、饲料微生物化、产品有机化、粪污的资源化和投入品无害化等“六化”相互循环,实现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三物”的平衡、和谐、共生。示范区完成奶牛养殖3800多头,年加工牛肉500多吨、生产奶酪300多吨,牛产品初加工率达75%;利用有机肥发展有机水稻种植3600亩、豇豆5000多亩。有机牛肉、牛奶、微生物有机肥、有机米、东园家酒等系列产品远销国内外各大中城市。

  3.6综合治理,乡村建设美丽宜居

  示范区新农村健全村民自治制度,实行村务民主管理。先后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完成廉北下村村庄道路修建和硬化、农村生活垃圾综合治理,完善村屯绿化和亮化等村容村貌改造,建设篮球场、休闲场所、文艺演出戏台等健身娱乐设施,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农民过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村庄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4示范区建设取得的成效

  4.1农民收入显著提高

  示范区建设与农民建立紧密的联结机制,主导产品年产值3亿元,增加农民收入5000万元。年安排农民就业720多人,解决了662户扶贫户(农户)脱贫,培训510户养殖户的'养殖技术。2017年1~6月,核心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72元(所在的廉州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90元),扩展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36元,辐射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79元。核心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扩展区15.38%、高于辐射区27.84%、高于所在的乡镇21.62%,经济社会效果明显。

  4.2品牌推广效果显著,循环农业模式创造多个第一

  示范区通过规模化的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展示示范、科普教育、宣传、技术咨询培训等有效措施,推动经营理念、科技、品牌向示范区内外广泛传播,品牌建设推广取得效益。示范区主导产品水牛奶、牛肉制品等获有机食品认证,注册东园牌商标,经营主体东园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获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一种高架牛舍和一种发酵青贮饲料制备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示范区建设目前已经成为华中农大、广西农职院等产学研基地及广西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年接待等1万多人次参观学习。同时作为合浦县创建特色旅游名县的农业旅游观光示范区,年接待农业休闲观光人员2万多人次。示范区变废为宝,综合利用的循环农业模式,先后创造了十项第一:国内最完善的“畜牧养殖-种植-淡水养殖-海水养殖”循环经济发展系统;国内最长的示范区循环经济产业链;国内规模最大的奶水牛养殖场;全国首次利用“高架床+微生物”养牛的示范区;国内首家以自产牛粪(沼渣、沼液)为主要原料生产高效生物固体肥、液体肥并存的示范区;国内首家利用微生物菌种同时对二十多种企业下脚料进行发酵并将它变成牛常用饲料的示范区;广西有机品牌数量(认证有机产品8个)第一的示范区;国内率先利用微生物处理方式攻克了沼气池“结壳”难题的示范区;国内6个循环经济实践示范企业之一,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唯一一个入选《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报告》;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把示范区列为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单位。

  4.3助推产业扶贫、推进产业富民

  示范区积极响应扶贫攻坚和产业富民战略部署,在产业扶贫和产业富民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一是采取“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与贫困户建立“互惠互利、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实施“保底价收购”,一是累计发展农户102户,养殖架子牛256头,增收373.76万元;二是通过租赁承包方式种植有机水稻3600多亩;三是免费提供62.5万元的有机肥250吨发展豇豆种植5000亩;四是开展牛品种改良、有机肥种植技术等培训,培训农民、技术员800多人次,辐射全县235个行政村改良能繁母水牛23750头,年产杂交物种奶水牛12000多头,年产值1.2个亿,推进产业富民。

  5示范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品牌宣传力度不够、产品深加工有待开展、示范带动面还不够大、奶水牛产业基础还需投入。

  6推进示范区建设的策略

  继续实施示范建设,努力提升企业的品牌效应,推广宣传先进的生态养殖技术。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加强与合作社、农民的合作联系,带领更多的农民兄弟脱贫致富奔小康。

循环农业论文14

  现代烟草循环农业园区主要运行模式

  (一)“烟草公司+农户”模式

  该模式是烟草公司出资建设现代烟草循环农业园区,成立专门的经营机构负责现代烟草循环农业园区管理,直接与农户对接,与示范园区内的烟农签订烟叶等农作物购销合同,通过订单组织农民生产,打造现代烟草循环农业。实行该模式的代表是山东诸城辛兴镇,辛兴镇乡镇政府与烟草部门一起选择成方连片的宜烟土地进行规划,召开村民大会表决同意,与农民签订不少于10年的土地租赁合同并依法进行公证,然后把这些土地以原价转租给搞烟叶农场的农场经理。烟草公司把企业的财产、车辆和烟田捆绑在一起投保,向保险公司招标,为烟叶农场和种植大户投保。烟草公司投资建立600头存栏量的大型奶牛场,配套建设沼气厂,沼渣、沼液用做烟田有机肥。烟草公司还与有关科研单位联合攻关,用废弃的烟秆,经过压块或气化等处理,制成了可替代煤炭的烤烟能源。该模式中,烟草公司作为园区的顶层设计者和运行主体,可以完全按照现代烟草循环农业的要求,协调和衔接循环链条上各个相关产业,掌控产业循环中的物质数量和质量,进行循环农业源头控制,如管理饲料、肥料、农药、兽药等,利用工业化的理念、经验和方法加强示范园区烟田设施、育苗工厂、密集烤房、养殖场、沼气站、秸秆压块厂的经营管理,提高设施的完好率、利用率,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生态,确保产品优质、绿色、安全,提高生产效率及其经济效益。该模式的弊端,一是烟草公司超业务范围进行多角化经营,无形之中会加大生产和市场风险;二是通过购销合同连接农户,利益联结方式较为松散,农户无法分享因循环农业链条延长而带来的农产品增值,很容易导致农户被边缘化,挫伤广大农户参与循环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加大双方违约风险,而且无法保障上下游产业原料和产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致使烟草循环农业的生产成本难以控制,产品销售受限,整个循环农业受阻。

  (二)“有限责任公司+农户”模式

  该模式是注册成立一家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经营园区内的工场。烟草公司、当地政府和农户按照各自的出资比例享有公司股份,烟草公司的各项投资为法人股,当地政府的各项投资为国家股,农户的投资为个人股。公司招聘职业经理人,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保证企业产权明晰、政企分开、责权分明、科学管理。云南红河州弥勒县新哨镇生态循环经济园区是推行企业化模式的代表,通过成立农业科技公司,对经济园区进行全面管理,按照自主经营的现代企业制度运作。生猪养殖场、清洁能源烟叶烘烤工场、有机肥加工场“三场合一”,生猪养殖场对外承包经营,科技公司负责组织沼气供应、烟叶烘烤和有机肥加工。现代企业制度特别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和职业经理人的参与,将大大提高运营效率,实现园区效益最大化。烟草公司作为有限责任公司的最大股东,通过董事会对公司行使经营决策权,能够把握现代烟草循环农业的发展方向。农户一方面可借个人股参与公司分红,另一方面可通过成为产业工人或作业再承包,再获得一份工资性收入。该模式的弊端在于,参与和受益的农户十分有限,广大 烟农被排斥在外,他们仍然通过购销合同与公司发生联系,公司与广大 烟农仅仅是简单的买卖关系,无法从根本上摆脱第一种模式同样的风险和缺陷,现代烟草循环农业向高层次和大规模发展仍然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和制度基础。

  (三)“合作社+农户”模式

  该模式是在园区注册成立烟草循环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园区的经营。由烟草公司和当地政府对示范园区的基础设施和项目进行先期投资,项目和工程完工后,烟草公司投资形成的资产和政府投资形成的村集体资产通过契约形式委托合作社管理。入社农户与合作社签订协议,入社后按照合作社制定的现代烟草循环农业统一规划和方案,进行烟叶种植。烟叶按与烟草公司的协议出售给烟草公司,烟田按照协议施用有机肥场用沼渣生产的生态有机肥。烟草循环农业专业合作社依照合作社章程,组建理事会、监事会,聘请职业经理人和专业人员,经营管理当地政府投资形成的集体资产、烟草公司托管的资产、农户土地承包权入股的资产,按照现代烟草循环农业的要求组织整个示范园区的产供销,为入社的烟农提供优质服务。云南腾冲县鸦乌山烟草基地单元循环经济以合作社作为经营主体,成立红云烤烟生产专业合作社,整合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有序推进土地适度流转,促进烟叶生产规模化种植,为社员提供专业化服务;充分利用烟草投入可经营性资产,开展育苗大棚、烤房群等资产在闲置期间的综合利用。合作社下设养殖合作社,负责管理万头养猪场和特种养殖生态园。万头养猪场由社员入股筹集养殖资金,合作社聘请职业经理人负责经营管理。特种养殖生态园承包给红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经营。合作社的介入将农户与企业联系在一起,农户最大限度地分享了园区的收益,调动了农户参与循环农业的积极性。该模式的弊端在于,合作社缺乏园区经营管理经验和管理人才,也缺少园区运营的流动资金,如果没有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支持,园区难以正常运行。

  现代烟草循环农业园区运行模式的创新

  (一)现代烟草循环农业园区模式创新的思路

  现代烟草循环农业的发展目标是提升烟叶品质、改善生态环境和提升农民收入。现代烟草循环农业园区是现代烟草循环农业建设的增长极,以其聚集扩散效应带动整个烟区的发展。现有的“烟草公司+农户”模式和“有限责任公司+农户”模式,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但在带动农户方面有所欠缺;“合作社+农户”模式是带动农民增收的最好模式,但限于合作社的经营管理能力,园区的运营能力存疑。目前建设的现代烟草循环农业园区一般包括烟田(烟叶与其他作物轮作)、育苗大棚、养殖场、沼气厂、有机肥厂、风电厂、太阳能发电厂、烤房。园区的循环链条较短,加工型企业不多,育苗大棚、养殖场和烤房都只是出售基本农产品,不能凸显经济效益,无法发挥增长极效应。园区的技术支撑尚显不足,虽然园区均同高校和科研机构签订了技术援助协议,但后者多是在园区前期的设计和建设方面提供支持,园区运行后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不足,技术不能进一步转化。政府与烟草公司的支持主要在园区硬件建设上,建设完工后往往疏于管理,这导致许多园区运营不畅。从现代烟草循环农业发展的方向看,烟草循环农业园区应围绕烟草行业拉长循环链条,园区的规模应适度扩大,以凸显其聚集扩散效应;科研机构应深度介入,加强其技术支撑。基于此种构想,现代烟草循环农业园区的运行模式也应做相应的创新。

  (二)“五位一体”的现代烟草循环农业园区运行模式

  从国内外的实践看,政府在循环农业园区的建设中提供包括资金、政策、各方关系协调等的支持,在园区运行中起到搭建平台、提供服务、积极参与、政策支持的作用。烟草公司具有建设现代烟草循环农业园区的意愿和资金,是烟草循环农业园区的主导者,在园区运行中应起到统筹协调、筹措资金、参与决策、质量监控的作用。合作社作为连接企业与农户的纽带,在园区运行中应起到组织农户、对接公司、规模经营、专业服务的作用。烟农是现代烟草循环农业的.主要参与者和实施者,在该模式中应起到绿色种植、规范养殖、参与循环、实施运行的作用。科研机构作为园区技术的主要提供者,应起到技术研发、技术指导、技术推广、技术监督的作用。这种运行模式可表述为“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合作社经营、农户参与、科研机构支持”的“五位一体”运行模式(见图1)。该模式的运行方式是,在园区内设置园区管委会作为园区的决策机构,管委会由政府代表、烟草公司代表和社员代表组成,负责园区的建设、重大经营决策、园区的利润分配、改扩建以及解散等重大事项。决策过程遵循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三方代表行使表决权。烟草循环农业合作社作为园区的经营机构,聘请职业经理人团队,负责园区工厂的日常管理。科研机构作为技术团队参与现代烟草循环农业生产。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对于农户外出务工较少,对土地依赖性强的地区也可以用有特定约定限制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即只限制作物种植的权利,不转移土地承包经营权)加入合作社,分享现代烟草循环农业的收益。该模式中包含园区管委会与合作社的委托关系,合作社与职业经理团队的委托关系,合作社与农户的以契约为纽带的互助关系,管委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关系。

  (三)“五位一体”运行模式的优势

  该模式依托烟草公司和当地政府的硬件投资和组织引导,大力鼓励科研院所参与示范园区的综合开发,为园区提供技术支撑和组织管理咨询指导,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合作社的利益共同体和条状契约协议,把烟草公司、当地政府与分散的烟农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农民自治科层组织和分散规模化承包管理,利用公司化市场运作和职业经理人专业化经营管理,提高烟农的组织化程度和烟草循环效率,推动园区现代烟草循环农业的发展,达到提升烟叶品质、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烟农增收的效果。

循环农业论文15

  1区域生态循环型农业经济体系的框架

  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区域生态循环型农业经济体系的推动作用,通过对农业资源及农业产业单元的合理分配,使生产变得更加清洁化、节约化、循环化,并最终实现保护环境、农业增收且可持续发展的目标[1]。区域生态循环型农业经济体系结构模式,由此可以看出生产循环型农业经济体系的构成内容共有5个,分别是负责原料传输、负责产品传输、负责废弃物传输、负责再生产产品的传输及负责现代服务传输的5条现代循环服务链[2]。循环型农业经济体系涉及到很多生产要素,如劳力、设施等。系统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方面实现价值,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过循环型农业经济体系来合理地配置要素资源,有机地将农、林、牧、渔等结合起来。生态循环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具有针对性和多样性,当地政府部门从当地的具体情况出发,构建不同的生产循环农业经济体系,让区域内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废弃物都可以得到妥善回收利用,污染物排放尽可能减少,从而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推动作用,并且使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2循环型农业经济的特点

  2.1高效利用资源

  能量、水源等资源都是农业活动的基础所在,想要开展农业生产活动就离不开能量这个动力。而对于农业生态系统的建设来说,循环型农业经济体系中高效地利用能量就是一个根本保障,一方面要通过尖端技术来将能源效能发挥出来,另一方面要开发自然界的能力。

  2.2农业排放零污染

  循环经济有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将产生的农业废物通过回收利用变为可利用资源,让物质和能量在系统内进行循环,不产生环境污染。

  2.3农业经济的现代化

  循环型农业经济不仅要保护好生态环境,也要让农民真正实现增产增收,这样农民才会有更大的积极性来落实循环经济中的各项制度。

  3构建区域循环型农业经济体系的具体措施

  3.1完善农业服务配套体系

  首先,区域政府部门要利用各种媒介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公众在资源节约及生态环保方面有足够的认知。其次培养高素质、能力强的`人才来研发各种实用技术,如能源化、饲料化等废弃物资源化技术,施用沼液肥料的时间匹配技术等耦合技术,以及高效利用水肥药等减排减量化技术。再次,加强农业技术设施和农业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方面的建设力度,各种水利工程、乡村道路等都要尽快建设完成。最后,通过农业设备和建设工程,提高区域循环型生产的机械化程度和工程化程度,建设的重点在4个方面:一是减量化设备,如用来喷洒农药的机械,;二是利用废弃物进行有机肥生产或是发酵沼气等的设备;三是收获废弃物的技术设备,如采收水生植物、收集秸秆的设备等;四是循环工程,如输送沼液到农田中的管道工程等。

  3.2强调绿色生产,利用好废弃资源

  想要保证构建起的区域循环型农业经济体系的健全程度,就必须要依靠循环型农业经济体系的清洁排放等来实现,保证绿色生产,有效利用废弃物[4]。在绿色种植方面,一是立体农业技术和多样化种植技术的推广,各种农作物混合、间列地进行种植;二是大力监督农业投入品市场,完善和优化农作物的用肥结构,尽量使用有机化肥来代替无机化肥,尽量使用毒性低、效用好且不易残留的农药;三是防治好农作物的病虫害,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来开展区域生态建设。从绿色养殖方面来说,首先要保证畜禽饲养环境的清洁与良好,尽量饲喂绿色环保的饲料;其次是通过有效的技术将牲畜养殖和农作物种植结合起来,提高养殖效率,提升养殖质量。从绿色加工方面来说,从加工农副产品到后期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各方面都应有更为严格的技术标准,避免掺用有害的化学剂,为农副产品的安全和质量做好保证。从合理利用废弃物来看,如何净化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沼气、加工制造有机肥以及回收和处理农业废旧设施和废弃物等服务都是区域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做好的。

  3.3通过节约生产和集约化经营来保证低投入和高产出

  其一,区域政府应以管理为中心,在土地流转、社会化服务及农民合作等多种途径中慎重地选择,将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通过区域土地、技术和资金的推进集中在一个全新的生产经营主体中,让区域内的农业产业经营具有更多种形式,从而有效地连接起产前、产中及产后的区域农业生产全过程,保证有机产业链的完整,最终的目的是大幅度提高农业产业在规模化和集约化方面的水平。其二,区域政府要建立起多层次的产业体系并保证其健全程度,使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可以实现,也就是配置并利用好自然资源,延伸产业链并拓展系统经营的规模,保证自然资源的加工、运输及销售可以多层次多品种共同进行,这样一来可降低区域循环型农业经济体系需要投入的成本,而产出则是大幅度提升。

《循环农业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循环农业论文】相关文章:

现代循环农业的兴起与反思论文06-21

畜沼果循环农业研究论文04-17

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论文02-03

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对策措施研究论文02-08

谈绿色发展食用菌促进循环农业的发展论文02-08

甘肃天水市绿色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学术论文02-08

库周山区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论文02-08

论文:“循环日记”值得提倡06-13

农业产业农业发展论文02-12

农业论文参考03-24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循环农业论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循环农业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循环农业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1

  【摘要】河南省作为中国第一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要想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遵循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理念,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本文在分析农业循环经济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对河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困境进行了探讨,并针对这些困境提出了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困境;消解

  河南省是我国农业大省,但长期高强度的农业生产、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使河南农业生产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破坏问题,农业增长潜能已逼近极限。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已成为实现河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需要。

  一、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及特征

  农业循环经济是在循环经济理论基础上对现代农业反思后的创造性发展,是在农业资源生产、消费过程中,将循环经济理念运用于农业系统,依靠生态型农业资源循环来发展经济体系,以尽可能低的自然资源投入和尽可能少的废物排放量,获得更多更好的农业产出,推动农业生产由传统的依赖农业资源消耗的粗放型走向资源节约的集约型,实现农业经济效益和农业生态效益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发展模式。农业循环经济本质上是“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到再生产品”的循环流动,是一种低投入、高产出、高技术、产业化的新型农业经济,[1]简言之,农业循环经济就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尽可能少的物质投入量、废物排放量、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二、河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困境

  近年来,河南省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还存在耕地资源相对不足、水资源浪费与短缺现象并存、农业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一)耕地资源相对不足。河南省是全国人口大省之一,而耕地面积只占全国耕地面积的6。24%,其中高、中、低产田面积各占41。35%、53。82%、4。83%,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2亩。据调查,近年来,河南省未征先占、乱占滥用、耕地浪费、风沙危害以及被征占耕地多为肥沃土地,而补充上来的则多是复耕地等现象的存在,造成河南省耕地整体质量下降,耕地资源已成为河南省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为重大的部分,如不对耕地自然资源加以保护,农业自然资源安全可能会成为河南省可持续资源系统的“短板”,危及河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2]

  (二)水资源短缺与浪费现象并存。河南省水资源总量为300多亿立方米,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人均水资源量为342。8立方米,占全国人均水平的18%,因此,河南省水资源以及有效水资源都相对较为短缺,是全国主要缺水省份之一。同时,河南省农田水质污染较为严重。据统计,全省污水年排放量达20亿吨以上,其中大部分污水是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河流、湖泊,这不仅导致水生态环境恶化,鱼虾绝迹,河水超过v类标准,不能用作灌溉水,而且还造成地下水资源受到有害有毒物质污染,一半以上的重点水源地不符合生活用水标准。目前,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在灌溉农田时,不是采用科学的灌溉技术,而是采用大水漫灌浇庄稼的形式,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虽然河南省节水灌溉农田面积已占全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的三分之一,但相对于全国节水灌溉农田面积,河南省节水灌溉农田面积只占其0。6%,河南省农业水资源利用率明显偏低。而且,随着高速公路、省道、县乡公路的修建与改造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节水灌溉农田被占用,节水灌溉农田面积进一步萎缩。

  (三)农业环境污染严重。现代农业是建立在大量能源和化学集约基础上的农业,虽然农田产量较之以前有了大幅提升,但化学肥料、除草剂等的过度使用不仅使地下水遭受到严重污染,而且还造成了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农业生产中农膜、塑料制品等难以降解、回收率低且有毒有害的物质的使用造成农用土壤垃圾化,耕地质量下降,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状况日益严重;传统作为农业肥源的人禽畜粪便直接排放于河中,生活生产垃圾长期露天堆放,秸秆燃烧等,不仅影响环境卫生,污染水源,而且还浪费大量资源和能源,污染大气,既给当代也给子孙后代带来危害。

  三、促进河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将农业环保经济与资源利用率相结合。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提高农业投入品的利用效率、废弃物的资源化和土地还原处理率;运用高新技术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因地制宜构建粮食、畜产品、经济作物等生态产业链条,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构建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抓好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抓好节地、节水、节肥等农业资源利用率,提高降水利用效率和单位面积产量;以新型节能工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代替传统的高耗能老式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发展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的循环经济,实现农业资源利用率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推广应用生物农药、低毒低残留农药,积极发展农作物秸秆原料化、肥料化,通过生产有机肥、直接还田,变废为宝,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通过政府引导与投资,加快秸秆能源化,普及户用沼气,提高沼气规划利用水平,加快太阳能、风能等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加强禽畜粪便规范化生产有机肥,改善生态环境。

  (二)增强农民的资源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首先,政府要综合运用财政、投资、信贷等手段,对有利于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项目给予投资支持,促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赋予农民对土地长期的承包权,明确农业生产者的参与职责,激励农民对土地长期投资的积极性,培养其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意识,使保护环境的外部效益内部化。其次,转变农民的传统观念和落后意识,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提高其参与农业循环经济效益的积极性。政府应加强对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农业循环经济知识的宣传,善于运用市场经济的杠杆作用,调节农业生产者的.行为,构建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使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理念深入人心,使利用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有利可图,实现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统一。

  (三)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推广综合模式。由于河南省各地区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等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必须因地制宜,立足“三赢”,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创新具有区域个性化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有机统一。加强科技资金的投入,打造高产高效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循环经济链条、畜牧水产品加工循环经济链条、林业循环经济链条和秸秆循环经济链条,组织开发种植技术、养殖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原料,以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建设,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支持建设技术咨询服务平台和网络农业循环经济信息平台,及时向社会公布农业信息、技术推广等信息,逐步推动粗放农业向集约农业的转变,使其成为河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支撑。总之,只有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走高产、高效、循环和再生循环型的农业生产方式,才能以最小的环境代价、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才能从根本上化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加快河南省农业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赵国良。加快发展河南农业循环经济的相关问题探讨[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2)。

  [2]闫双。论循环经济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4)。

循环农业论文2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以休闲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形式。我国农村有着非常庞大的旅游资源及农业资源,是休闲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把循环经济理论作为基础指导,探索休闲农业的发展创新及休闲农业发展的长远利益。

  关键词;循环经济理念;休闲农业;发展思路

  目前,旅游资源在农村地区的所占比例达七成,有利于发展休闲农业,“休闲度假”和“农业观光”等一些休闲农业的模式也相继出现并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这将影响着农村产业的结构,对市场的需求及农民的增收有很大的帮助,也有利于旅游产品的体系的增加,不过休闲农业的顺利开展,也将带来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严重问题。“十二五规划”要求休闲农业在2015年需完成向保护环境及缓解资源的绿色产业转变,在众多技术保障及方法上,选择发展循环经济是绿色产业进行转变最为有利的。

  1加强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一)休闲农业使农村的产业结构得到完善

  我国目前的农村经济第三产业的发展不容乐观,发展休闲农业将是改善农村产业结构的良机。休闲农业对农村一直存在但被忽视的休闲光观和文化传统等特色起到了包装的作用,通过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农村的民俗文化及农业的生产过程来增加旅游产品的新体系,农业的产业链和农村的面貌得到改变,使农民的收入达到了新的高度。并且,休闲农业的发展对周边的文化传播、农夫产品的销售、水电通讯、道路交通、宾馆住宿和餐饮服务等相关产业带来直接的经济影响,所产生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及人流也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保障。

  (二)休闲农业解决了农村大量劳动力剩余的问题

  休闲农业的发展能够有效的解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相关专家提出,旅游业的发展能为相关产业提供更多的岗位需求。休闲农业也是一种旅游产业,但其综合性较强,要有相适应的全方位配套设施,不仅对农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对相关产业如文化、交通、住宿、餐饮、运输的发展也有很多的帮助,而这些行业能提供大量的岗位。所以,休闲农业对农村发展第三产业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休闲农业产生了大量的岗位需求,为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和转移。

  (三)休闲农业有利于农业生产中附加值的提升

  休闲农业的开发给农产品的销售带来了更直接的效益,消费者可以直接购买农产品,避免了传统农产品销售中操作环节过多造成的一些问题。并且,要合理的开发利用农业的'旅游资源,不仅能够从娱乐、体验、观赏、品尝及购物等为游客所提供的服务获取相应的报酬,也有利于农民经济收入的增加。休闲农业能够更好的对农产品进行商品的转化,同时可以使农业当中潜在效益如教育、文化及生态等转变成无形的产品形成实际的经济收入,有利于农业的生产附加值的提升,能进一步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效率。

  2休闲农业和循环经济的关系

  (一)要保证休闲农业和循环经济的统一性

  休闲农业的广泛运用,让大众的旅游模式得到转变,大众可以选择休闲农业的旅游方式更好的了解农耕文化,参与到农民的生活中来,体验独具特色的乡土情趣。休闲农业的发展强有力的推动着传统农业,使农业结构得到改善,农业资源进行整合,生态环境得到优化,是劳动力进行转移的良好机遇,也是建设新农村所需要的活力产业。

  (二)要保证休闲农业和循环经济的有效结合

  农业循环经济所指的是,根据不同的自然环境以及当地的生态系统,并且依照一定的物质循环以及能量流动的相关规律,通过对农业生产中资源和废弃物的把控,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相结合,达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让生态和经济效益得到统一的发展。旅游活动与农业生产是发展休闲农业的组成部分。休闲农业虽然能给农村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其中的旅游活动和农业生产也相互影响着。首先,旅游活动受到了农业生产的影响,如:农药及化肥的大量使用虽然增加了经济效益,却破坏了旅游的环境。其次,旅游活动中所产生的一些污染也严重影响着农业的生态环境。这与休闲农业中倡导的可持续发展观念相违背的。因此,发展休闲农业要贯彻实行循环经济理论,才能有效解决旅游活动和农业生产两者带来的负面问题,要合理规划出旅游活动的区域范围,并且不影响到农业生产,使人们更好的体验休闲农业,进一步促进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构建多种休闲农业模式的建议

  (一)建立发展市民农园市民农园

  市民农园所指的是,经营者通过对其相邻的农地及都市用地进行划分利用,市民可以承租进行耕种,能够使市民感受到田园生活,体验农耕的丰收喜悦,是休闲农业的一种体验模式。城市郊区是市民农园发展的合适场地,并且要有良好的环境和充足的水源,便利的交通能节省出行的时间。市民农园的经营方式可以是村委会或者是村里建立的集体企业。经营者可以把村民存在农园的一些多的土地按亩/年的方式进行付费承包,并且,经营者也可以雇用村民进行劳作,付给村民相应的报酬,村民也能够增加实际的收入。城市中不乏一些也是农民出身的人,这些人是市民农园的主要来源,他们通过对村民土地进行承租,在土地上种植各种蔬菜,并进行蔬菜管理的各项活动,并组织相应的活动将所获得的劳动产品进行展评,有的市民承租的土地面积表较大,所属的经营公司要提供房屋供其休息娱乐。由于一些市民因为别的原因而不能及时的进行耕种,经营公司可以推出托管服务的方式,让村民代替其对土地进行管理,经营要根据管理时间收取一定的费用给予村民。市民农园体现了农村和城市一种互动的形式,相比于农家乐,市民农园是更有效的经济模式,促进市民农园的发展,能更好的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并且能满足市民的“情感需求”。

  (二)建立发展科技教育农园

  我国城市经济不断的发展,使极大数现代人习惯于城市的钢筋水泥的生活,而农业方面的知识及其不足,更严重的是出现了“五谷不分”的现象。不过现代人已经厌倦了都市生活,他们向往农村接近自然的生活环境,这为发展科技教育农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科技教育农园指的是,把农业生产作为基础,结合农业和高新的科技手段,通过运用农村的丰富资源和农业环境,使游客能亲身体验参与到农业的农产品生产和农村的生活,并通过这种方式,让游客更好的了解到农业技术、知识及历史等方面的学问,作为一种休闲农业的模式其特点是教育学习及农业休闲。科技教育农园需要以农业示范园区作为其发展空间的保障,农业示范园区可以设置划分出多种教育观光景点及农业休闲场所,也能够增加周边农民的收入。发展前景具有很大潜力的两种类型分别是:一种是发展农业技术的科普农园。以农业示范园区作为基础,把科研项目及农业的高新技术作为科普内容,让游客全面了解到农业生产的新技术,实现科普农园的科研教育、科技示范及农业生产的一体化服务。一种是发展少儿农业的教育园区。充分运用示范园区所提供农业的高新技术、生产过程和资源环境,使中小学生成为农业活动的参与者,并学习到相关的农业知识。也可以建立农业博览馆,组织学生在农业生产的不同阶段进行参观,让学生提高对农业知识的了解。

  (三)建立发展具有独特民俗风情的休闲农园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所体现出的地方民俗文化也各具特色。以民俗风情为主的休闲农园所具有的特征是农村不同的民俗文化及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使农村民俗文化和乡土文化让人们充分了解。根据当地的一些民俗节日,可以有效的增加旅游的娱乐项目,如:篝火节。民族独特的庆贺方式以及舞蹈文化能让游客感染其丰收的喜悦;民间技艺。农村有不少独具特色的民间技艺,游客对其有着很大的兴趣,通过组织相应的民间技艺活动,让游客亲自参与其中,感受民间技艺的乐趣。

  4发展休闲农业的几点要求

  (一)因地制宜,科学的规划

  发展的前提条件就是要有科学的规划。休闲农业的发展要求有科学的规划,根据当地环境进行合理的开发。要充分研究分析当地具有的农业特点、民俗文化、环境特点和市场客源,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休闲农业的发展目标及方向,要突出本地民俗文化特色,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旅游品牌。并且要满足新农村建设中的相关要求,做到科学的发展规划,进一步提高新农村建设的脚步。

  (二)重视环境保护,做到科学发展

  休闲农业要充分发挥农业和旅游相辅相成的作用,要把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作为根本要求,促进农民经济收入的增加。要着重注意保护好农村的生态环境及自然环境,当地所能承载的旅游量要进行研究分析,要合理的开发农村生态环境资源,加强环境的保护力度,不能破坏当地农业资源的原始性,让农村持续发展旅游产业得到保证。并且发展休闲农业要注意对人文资源的保护及开发,使地方特色更好的衬托出旅游文化的品位。

  (三)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加快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

  政府部门要增加力度,积极响应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要求。并且,以招标的方式可以对休闲农业进行投资开发,招标的对象可以是农民个人、农村的集体经济组织和国内外企业。政府部门要给出一定的优惠政策,让休闲农业能够得到快速发展,使公共设计和基础设施进一步得到完善。要重视建设安全、环境、卫生、通讯及交通等基础设施,保证各种公共设施的配备,并制定与当地相适应的安全设施、卫生设施、饮食设施及住宿设施等相应的政策,规范的标准性可以促进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

  (四)加强人员培训,优化管理体制

  第一,政府要予以干涉,制定相应的政策制度和体制规范,相关政府部门如交通、工商、文化、农业及旅游等在管理方面要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第二,从业人员要加强培训,提升其业务能力、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从业人员在休闲农业中表现出服务意识和文化水平的不足,因此要加强从业人员知识水平、民俗文化和服务意识的培训,要对从业人员的服务态度进行指导,让其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也可以宣传当地的民俗文化,有利于休闲农业服务档次及文化品位的提升。并且,要加强休闲农业的绿色宣传力度,让游客和当地的居民都能够形成爱护生态环境的思想,使休闲农业能够可持续的发展。

  5总结

  休闲农业能够有效增加农村的经济效益,受我国丰富的农业资源影响下,其发展前景不可小视。要加强休闲农业的宣传力度,并提供有利的发展环境,让投资者及时的了解信息进行投资,使我国的休闲农业做强、做大,实现我国小康生活同步的美好愿望。

  参考文献:

  [1]张广海,包乌兰托亚.我国休闲农业产业化及其模式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2,(10).

  [2]国务院.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Z].2013.

循环农业论文3

  摘要:随着我国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农业水利经济也逐渐被提到议程上来。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能否很好的处理农业水利经济的良性循环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农业水利经济良性循环概念和我国农业水利经济良性循环发展的现状,并提出了促进我国农业水利经济良性循环的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农业水利经济;良性循环;措施与建议

  1、农业水利经济良性循环概念

  农业水利经济良性循环问题,也就是实现水利经济的正常再生产问题,也正是因为水具有多功能的特性,它既属于生产资料范围,也属于消费资料范围,并且水也是人类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资料。就马克思的观点而言,农业水利经济良性循环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单项水利设施的资金良性循环问题;第二,水利经济与国民经济如何协调发展问题;第三,水利经济与社会环境良性发展问题。这三个方面既是各自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统一的。

  2、我国农业水利经济良性循环发展的现状

  2.1已经建立的水利工程再生产机制没有确立,工程老化严重通常来说,水利工程的固定资产主要是由防洪、除涝、灌溉和水土保持工程组成。除了灌溉工程可以回收一部分资金外,其余的如防洪工程、除涝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基本不能够回收资金。除此之外,随着工程的应用,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对其进行管理、大修、更新和改造。依然是依靠国家财政的拨款和群众的投入,水利经济在这些年的发展一直处于低谷。水利工程大部分都是公有资产,并且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

  2.2水利建设的速度与规模不能够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我国水利基础设施不完善,最基本的灌溉、防涝等工程的建设不完整。由于农业基础设施的不健全,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严重影响到了我国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不能够合理的利用我国已有的自然资源,合理的开展水利工程建设,不能够为水利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与基础。

  2.3对已经具有的水利设施利用和保护的措施不当在利用水利设施进行农作物管理和培育时,很多管理人员不清楚如何正确的使用机器设备以及有关机器设备使用后的合理维护和管理。还有相关工作人员没有定期对水利工程的设施进行合理的检查和修理,并且在具体使用的时候没有专门的高技术人员进行指挥、指导,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给设备带来很大的损害。因为,设备的使用不合理、技术不过关这对于水利设施是很不利的。

  2.4水利经济再生产机制不健全根据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重点,从而来确定合理的水利经济再生产运行机制。我国生产力水平在不断的进步,农业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地进行调整,为了应对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人们的需求,我国农业发展越来越符合时代的发展步伐。所以,我国农业水利经济再生产机制一定要合理制定,并且它的制定对于以后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3、促进我国农业水利经济良性循环的措施与建议

  3.1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立足于我国当前农业发展的国情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的水利建设或者是水利管理将长期处于重要地位,劳动积累工制度仍然将长期处于重要位置。要同时依靠人民群众的自力更生和国家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大力支持。在很长的一定时期内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将其彻底的贯彻执行。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技术,科学合理的管理经验,与此同时,结合自身具体实际,不断地将外国技术与中国自身特点结合进行大胆的创新,最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水利经济发展道路。

  3.2加大国家对农业水利经济的财政支持,不断提高国家对农业经济水利工程的完善力度加强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合力构建农业水利工程体系,结合中国当前的'具体实际,根据我国地理环境特征与我国特有的地域特征,合理的构建自身的农业水利设施网。国家还要在政策上支持我国农业水利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并且要积极鼓励人民群众参与到我国农业水利建设当中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农业水利经济的建设。

  3.3建立起一整套合理的水利建设和管理的正常运行指标和考核体系,让水利经济良性发展水利经济体制的改革要做到逐步实施和不断深化、持续、稳定的发展,还要加强水利经济的研究工作,在水利经济的改革过程中,水利经济是起主导作用的。但是,现在目前这个在我国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就水利改革和水利经济总体来说,要加强宏观、中观和微观这三个方面的综合研究。宏观水利经济研究,包括水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水产业性质、水产业外部结构研究。处理好这三个方面的关系对于我国农业水利经济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4、结论

  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要求我国进行农业结构改革,并且要求推进我国农业水利经济的良性循环。所以,我们要从各方面联合起来,促进我国农业水利经济良性发展。

循环农业论文4

  【摘要】农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尤其是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合理、有效发展农业,促进我国循环农业经济发展,已然成为当代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促进我国循环农业经济发展,首先要借鉴国外循环农业模式,学习国外先进的循环农业技术,从而推动中国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国外几个典型的循环农业模式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农业实际情况以及我国国情,对我国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提出几点意见。

  【关键词】借鉴国外循环农业模式我国循环农业经济促进

  循环农业为目前农业发展的新动向,在该发展模式的作用下,可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我国属于农业大国,在日常发展过程中,更需要对循环农业发展加以重视。充分借鉴国外循环农业发展的先进经验,使得国内农业生产技术得到提升。

  一、国外循环农业的典型模式

  “再利用、减量化、资源化”原则是循环经济的“3R”原则,属于过程性、输入端和输出端方法,各国结合其资源特征、产业结构,发展了多种循环农业模式,都充分体现了循环经济的“3R”原则。

  (一)再利用模式——日本爱东町地区循环农业

  爱东町地区循环农业的核心内容是发展油菜生产。油菜有诸多作用,其中,油菜籽不仅为人们提供了食用油,还有一部分不能用于食用的油渣等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之后将会是非常好的有机肥料或饲料,当然还可以回收废弃的食用油,进行再加工成生物燃油。其次,油菜的秸秆等可用于饲料、燃烧等,不仅仅节约了煤炭等资源,还能起到供暖的作用。该地区的再利用循环模式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资源,有效的促进了农业系统中的高效再生,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实现了环境保护与资源再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二)减量化循环模式——美国的精准农业

  精准农业也成为精确(细)农业,追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得优质的高产出和高效益。美国精准农业通过现金的科技手段,实现了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1990年,美国将GPS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利用GPS对土壤等经过精确的检测,针对的不同的土壤成分种不同的农作物,同时,还可以利用GPS进行精确的施肥、施种指导,以明尼苏达州农场为例,明尼苏达州农场利用GPS对农作物的施种过程进行的严格的监控、管理,最后,农作物物产量比传统平衡施肥作物产量提高30%左右。利用GPS技术指导,不仅在很大范围内减少了农药、化肥等的使用,还大幅度的提高了产量,同时,还减少了环境污染,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资源化循环模式——英国的“永久农业”

  “永久农业”就是在不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产品,通过自然界中的植物、动物来阻止害虫,其次,还可以循环利用各种资源,以此来节省资源,如用香烟头来收集雨水、变粪便为有机肥料、实行秸秆还田。既能保护环境,还能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实现土地的最大化利用。“永久农业”,即为通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推动农业的健康、绿色发展。

  二、我国农业国情

  我国农业的国情形势十分严峻:一是我国本身就是一个人口大国,而且每年还在持续增长,二是农业资源相对紧张,可利用土地资源短缺,人均耕地,水资源都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3,生态环境也在逐年恶化,导致我国农业发展缓慢。三是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体制还不健全,我国在农业生产领域的相关法制法规还不太全面,产供销流通关系不顺,农产品价格又明显偏低,使农民丰产不丰收,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三、国外循环农业模式对我国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启示

  (一)树立全民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理念

  我国农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大多是在中小学文化程度以下,对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缺乏认识,缺乏环境保护等意识,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够重视,因此,应该通过地方培训、知识手册等,让农民意识到发展全面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重要性,同时还用大力宣传可持续发展,健康、绿色发展农业,让农民能对农业资源的再生循环利用、农业生态发展,以及如何利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等都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还应培养农民对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废弃物的排放等的自觉意识。

  (二)因地制宜地选择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

  不同地区的农作物也是不一样的,古有“南柑北桔”之说,所以,在种植农作物时,要对种植地区的气候、土壤成分进行调查,然后选择相适宜的农作物进行种植,同时,还应注重循环农业经济发展,将农业生产与地方特色结合,比如,南方一般为猪——沼——果(蔬)的有效循环农业经济发展,北方一般为粮饲——猪——沼——肥——粮的循环可持续发展,能根据不同的地区开辟出不同的有效的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不仅能更针对性的实现环境保护高效化,还能根据地区农业发展形势,扬长避短,有效发展地区特色农业,实现循环农业经济的快速、有效发展。

  (三)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政策体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实现循环农业经济发展还要在法律法规的保护下进行,建立并完善相对应的农业政策,通过对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补贴与扶持政策,让农民有信心、有动力去种植,通过对农业投资主体的经营行为,建立自觉的节约资源与环境保护机制,让农民在种植过程中时刻遵循循环农业经济发展要去。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循环农业的投入,真正实现循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快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因地制宜种植是为循环农业经济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要想实现循环农业经济的高效、快速发展,这还远远不够,只有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从而不断提高农作物质量,以及种植农作物的方法,这样才能带动农业发展,组织科研力量,对农业生产领域的各项技术进行重点攻克,比如:循环农业经济组合技术、废物无污染处理技术……实现农业有机物循环利用、种植加生态的良性循环、农村再生资源开发与水资源的保护,同时,还应注重农村污水等的无污染处理技术的研究,实现农村生态保护与农业发展同步进行。

  四、结语

  循环农业经济发高效、快速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一方面,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学习先进的技术手段,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但最重要的因素还是我们自身,要从传统种植观念中走出来,走进新的、先进的循环农業经济观念,在外在因素的促进下,推动循环农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外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与河北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比较研究[D].许彦章.河北大学20xx.

  [2]李晓俐,陈阳.借鉴国外循环农业模式,促进我国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J].经济研究导刊,20xx,(21):31-32.

  [3]低碳农业标准化理论分析与发展对策[J].陈昌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1).

  [4]循环农业的国内外发展模式与我国的发展选择[J].孟祥林.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学版).20xx(04).

  [5]借鉴国外循环农业模式,促进我国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J].李晓俐,陈阳.经济研究导刊.20xx(21).

循环农业论文5

  摘要:越来越多的工业废弃物以及其残留物污染了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以及农产品,为了帮助农村地区或农产品减少污染,应采取“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减少对农业农产品的污染,倡导有机农业的发展,大力发展无公害、有机、绿色农产品,为我国环保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有机农业;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农产品安全

  毋庸置疑,科技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从而给我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危害,为了保护我们所生存的环境,减少污染,我们需要采取各方面的环保措施来全力遏制环境污染问题。但是由于我国环保政策方面不够完善,从而导致局部地区的环境暂时性的恶化。

  1.现代科技革命对农产品安全的影响

  第一次农业科技革命的形成源于德国科学家李比希提出的植物学营养理论,随着这次农业革命的爆发,使我国原始农业转变为现代化的农业,而第二次农业科技革命为第三次农业科技革命埋下了伏笔,美国、欧洲以及地处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家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化农业的蜕变[1]。现代科技革命虽然带给人们诸多的好处,但其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问题。例如:现代工业和现代科技同步发展的同时也为农产品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我们在享受现代科技的好处同时,也应该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来降低高科技带来的负面影响。

  1.1工业污染带来了农产品的污染

  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会向大自然排放一些工业废水及残渣,而受到直接危害的就是农产品。我们的饮食,以及生活用品,都和农产品息息相关,从而对我们自身的健康和财产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近年来的3.15主题晚会中报道的一系列食品中毒事件中就可以看出问题的严重性。

  1.2农业科技产品的不合理使用对农产品的威胁

  农药、地膜、化肥等农业产品的不合理使用,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更有甚者,会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比如残留的农药如果处理不当,轻则对环境造成污染,重则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

  2.保证农产品安全的内涵

  2.1农产品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国际上的难题

  随着农产品危害事件不断的发生,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把目光转向了产品质量问题上,农产品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国际上的安全隐患,当地政府、农业部门甚至农学界也开始对这一问题重视起来[2]。

  2.2农产品质量和我国对外贸易息息相关

  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农产品的贸易连续降低,甚至跌至谷底,通过对商务部报告的分析来看,我国90%的农产品受到影响,限制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就是国外实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农产品出口的最大因素就是质量问题。影响我国农产品质量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1)我国的农产品安全政策有待完善,一些发达国家都针对具体问题制定了相对完善的政策,诸如农产品安全、动植物卫生的检验检疫等方面;2)药物残留标准要求愈加严格,这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农产品的对外贸易。

  2.3循环农业的经营理念

  在进行生态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发展循环农业。这不仅对保护和利用生态环境提出了很大的要求,也要进一步的优化和开发中等生态环境,但对于比较差的生态环境来说,要合理的改造并开发,在经营好生态环境的同时,对其加以利用,在此基础上提升生态效益,开发出优质、无公害的农产品。所谓安全农产品,是指有机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以及绿色农产品。要想循环农业能够有序进行,就要大力发展安全农产品。

  3.从农产品的安全角度看待循环农业发展

  3.1着重宣传循环农业,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意识

  相关部门或企业可以以文字或图片的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诸如印发宣传单、建立公示栏以及开设电台或电视台的专题讲座,组织开展以“送科技下乡”的活动深入到农民群众中。与此同时,各地政府要重视开展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主题的培训活动,让农民安全生产能力得到提升[3]。

  3.2在无公害、有机、绿色农产品的前提下发展循环农业的模式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要想农产品的安全问题得到保障,首先要发展绿色、无公害的有机农产品,以保障消费安全为基础,重视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和发展,因地制宜,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科技进步的同时,也给我们所居住的环境带来了一定的污染,环境保护问题迫在眉睫,我们要向西方国家学习相关经验,加强环保意识,减少环境污染,发展循环农业的同时注重生态农业的发展,大力发展有机农业,为我国环保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崔艺凡,尹昌斌,王飞,等.浙江省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实践与启示[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xx,37(7):101-107.

  [2]朱品文.河南省循环农业发展的实践模式及借鉴[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xx,37(7):135-139.

  [3]尹昌斌,周颖,刘利花.我国循环农业发展理论与实践[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xx,21(1):47-53.

循环农业论文6

  1打造有机循环经济产业链

  银香伟业依托当地良种鲁西黄牛和秸秆丰富的资源优势,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有机产业,生产有机食品,走的是“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创新发展产业链之路,打造了中国农业产业化与环境安全文明的产业链。

  银香伟业生产出的有机牛奶,经精细加工成“归一”牌牛奶销售到市场;犊公牛,采取综合利用原则,首先从血液中提取血清作为科研用品提供给科研机构、从胸腺中提取胸腺肽加入牛奶加工成高档产品、从胎盘中提取胎盘素生产加工成高档化妆品;

  最终牛肉生产加工成高档保健食品;这些奶牛所产生的粪尿部分作为基料用来种植蘑菇,部分在沼气池内经密封发酵处理产生沼气,沼气所产生的沼渣和蘑菇所产生的菇渣生产成生物有机肥,改造周边地区数十万亩土地,在改良后的有机土地上种植大量的中草药和有机牧草。

  中草药加工成生物制药和有机牧草共同服务于高产奶牛。这样就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形成了健康环保、食品安全、完全闭合的有机循环经济产业链。

  2研发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

  为减少奶牛场的.污染排放,保护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银香伟业自主研发了高产奶牛规模化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即将养殖基地牛粪、尿资源进行综合处理,废弃物首先进行固液分离,固体进行有机肥生产,液体进入沼气发电工程处理,处理后产生的沼液和沼渣可直接进入有机肥生产。

  通过生物有机肥生产和沼气发电工程,使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实现规模化养殖节能降耗的最高目标。银香伟业目前已建成500、1500、8000头的规模养殖基地多处,总存栏奶牛头数已达3万头,都采用了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取得了明显效果,并且辐射到周边四省两百多个县市区。

  银香伟业的有机农业循环模式,使曹县五里墩村1000多名劳动力全都转化为产业工人,人均年收入8000元以上,同时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6500多个,带动18000多农户养牛和种植青贮玉米,使农村4万名劳动力得到利用,周边农户都成了懂科技、善经营、会服务的科技人才。

循环农业论文7

  家庭式小型生态循环农业园区模式,以家庭为基本管理单位,通过人为科学合理干预,把物理干预作为人为干预的核心,让农业生态系统形成合理的种群结构,实现农业小循环生态和谐共生。实现种植、养殖、采摘、观光、旅游、餐饮等多业态融合,推动粮经统筹、农畜结合、立体种养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产业链条得到不断延伸,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家庭式特色农业管理效能最大化。本文以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思源家庭农场为例,介绍其家庭式小型生态循环农业园区模式的典型做法。

  一、注重园区规划建设

  枣庄市山亭区思源家庭农场成立于20xx年9月,20xx年被评为市级家庭农场,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家庭式适度规模经营,总体规模约70亩,实现多种作物有机统一,分区域管理,主要包括餐饮区、采摘区、蔬菜区、粮食区、养殖区等。其中,供游客休憩就餐的农家乐占地面积2亩;供采摘的果园有40余亩,主要有桃树、梨树、核桃、山楂、苹果、石榴等;种植的蔬菜主要为马铃薯、辣椒、番茄等,面积约5亩;秋季种植的粮食作物为黑小麦和绿小麦,总面积有16亩;夏季种植的作物有谷子、玉米、黑花生、黑豆,总面积为16亩;养殖的家禽为散养的芦花鸡,肉质细嫩,口感好,具有药膳作用和保健功效,年养殖约700只,母鸡260只,日产蛋120枚。另外,养殖蚯蚓快速分解鸡粪,生产蚯蚓粪有机肥,以满足园区作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种植桑树、藤三七、金银花等,实现家禽养殖的绿色健康。园区采用企业管理制度,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等,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为消费者提供休闲、观光、体验等服务,以实现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做好病虫草害绿色防控

  1.杂草防除

  杂草防除是对农田、林地生态系统杂草进行人工适度控制的行为,一般情况下,主要应对手段是人工拔除、耙除或机械清除等,防止草籽传入系统内,诱发田间杂草萌芽。对于果树杂草防除,根据杂草的生长规律,一般小型杂草不用防除和干预,实现杂草和果树的和谐共生,以草养地,降低土壤温度,改善田间小气候;当杂草过大时,可用割草机直接收割。对于蔬菜和粮油田块的杂草,一般用手直接拔掉,或用锄头进行除草,可食用杂草直接作为农家乐野餐食用。

  2.虫害防治

  对于果树虫害的防治,尤其是蚜虫,不用化学药剂防治,可采用以虫治虫方法,让果园瓢虫去捕食蚜虫,形成生态良性循环;同时,利用蚜虫的趋光性,可在园区内每亩悬挂黄板10张进行引诱捕杀。此外,也可以借助降雨或喷水等物理因素的影响,降低果园蚜虫危害基数。在园区内每10亩安装杀虫灯1台,捕杀害虫直接给家禽食用,以提升家禽的营养价值。对于蔬菜地下害虫,采用蔬采与粮食作物轮作,减轻土壤害虫危害.避免施用农药污染。

  3.病害防治

  通过增施土杂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作物抗病能力。

  三、施入蚯蚓粪有机肥

  畜禽粪便放置一段时间之后,就可以用来铺设蚯蚓床,蚯蚓床浇水后放入蚓种,根据需要可续加粪便,一般3个月就可以采收蚯蚓,出售或者作饲料;1年左右,可以放一些新料饲喂蚯蚓,采收大部分蚯蚓后剩下的就是蚯蚓粪。蚯蚓粪作为果树、蔬菜、粮食、油料等作物的优质有机肥源,具有颗粒均匀、干净卫生、无异味、吸水、保水、透气性强等优点,是有机肥和生物肥在蚯蚓体内自然结合的产物,一般含有机质32.4%、氮2.15%、磷1.76%、钾0.27%及18种氨基酸,能提高植物光合作用,具有保苗、壮苗、抗病虫害、抑制土传病害等优势,可明显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肥力和解决土壤板结问题,具有益菌生态肥功能,能提供多种微量元素,具有诱发作物免疫功能、促进根细胞分裂生长天然激素,如吲哚乙酸、赤霉酸等。在园艺作物上使用蚯蚓粪,可防治软腐病、立枯病、缩根病、线虫病等多种病害。园区通过施入蚯蚓粪有机肥,土壤生态环境得到修复改善,作物的`口感品质获得提升。

  四、做好家禽疾病绿色防治

  主要是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家禽主要疾病的预防工作。根据鸡的生长发育规律,及时做好鸡瘟、气囊炎、鸡白痢、禽霍乱等疾病预防工作,促进家禽健壮生长,提高成活率。二是做好球虫病的防治工作。球虫病是家禽养殖过程中对家禽肠道有损害的寄生虫病,可导致家禽肉和蛋生产出现严重损失。寄生虫在小肠内成倍增殖导致组织损伤,降低采食量和饲料中养分的吸收率,家禽会出现脱水和血液损失。球虫病以预防为主,鸡球虫病常用药物为磺胺氯吡嗪钠,30天以下雏鸡使用磺胺氯吡嗪钠可溶性粉混饮或混饲,混饮每升水加可溶性粉1克,混饲每1000千克饲料混药20xx克,连用3天,休药期4天。三是采用中医理念进行中后期防治。在家禽养殖过程中,一般700只成年鸡每天用马铃薯或南瓜20千克+鱼下水20千克+玉米25千克作为饲料。同时,采用中药饲料进行预防,每个月1次,连续4天饲喂中药饲料。其主要做法是,把马铃薯5千克、鱼内脏5千克、山楂干750克、鲜藤三七2千克、金银花秧2千克、桑叶干750克或鲜桑叶2千克放在一起熬制1小时,然后给家禽饲喂。给家禽饲喂中药饲料,能起到较好的保健防病效果,比如山楂干能提高家禽的消化功能,藤三七能预防呼吸道疾病,桑叶能起到很好的消炎效果。

  五、创新园区销售模式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优质、健康的生活理念愈发重视,恰好家庭式小型生态循环农业园区能满足这一需求。家庭式田园生活能让人们得到放松和享受,比如进行田园采摘,农业休闲体验,游玩后在当地农家乐品尝散养芦花鸡、野菜、鸡蛋等。园区既可通过采摘、餐饮等服务的方式直接销售,又可利用微信、淘宝等电商平台进行销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把园区生产的新鲜农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

  六、效益分析

  家庭式小型生态循环农业园区模式具有可复制性,易于推广和传播,主要效益体现在三个方面: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具体分析如下。

  1.经济效益分析

  占地约70亩的家庭式小型生态农业园区,包括种植、养殖、采摘、餐饮在内,年总收入约40万元,扣除原料、管理、劳动力、水费、电费、租金等成本(25万元),年总经济效益约15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2.社会效益分析

  园区可以直接解决5~6个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其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小型生态农业园区的建设推广,为农业提供生态发展模式,创新农业发展理念,带动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尤其是农业观摩、农业培训、旅游、餐饮等产业的发展,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3.生态效益分析

  主要有如下方面:一是不使用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等农药,直接减少农药投入品的使用,生产的粮食、蔬菜、果品等无农药残留,减少对土壤、大气、地下水的污染。二是使用有机肥,不使用化肥,进一步减轻土壤的污染,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生长环境,进而便于土壤构建合理的生物种群。三是采用中医农业理念,利用金银花秧、藤三七等中药材植物喂食芦花鸡,提高鸡的抗病性,鸡蛋口感纯正,营养价值丰富。四是改善桃、核桃、梨、马铃薯、黑小麦、黑花生等作物的口感品质。

循环农业论文8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得的GDP逐步“走下神坛”。而基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行业发展及布局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与青睐。农业发展与环境息息相关,基于可持续发展体系下的低碳农业及其循环农业成为了未来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可能方向。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以二者为研究对象,在探究其各自原理与优势的基础上对其具体的实施方式与注意事项进行探讨,旨在为后续的相关理论分析与实践落实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低碳农业;循环农业;发展现状;策略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农作物及其生产工艺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依靠农药、化肥以及转基因育种等提高产量方式进行的农业生产的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下降。以常见蔬菜为例,有机生产工艺下的绿色蔬菜其市场售价相较于传统蔬菜提高越20%-80%之间,且市场需求巨大。在此种背景下,如何提高有机生产水平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在低碳农业经济方面,部分专家学者明确了低碳农业的相关定义与过程,并探究其中的可行方式及其环境贡献。为后续的体系落实、技术开发与推广、农业生产实践等活动提供了广泛的理论基础;在循环农业方面,更是在传统的“桑-稻-鱼”模式进行进一步拓展。在完成了理论分析、体系构建的基础上,不断的延长循环农业的产业链,丰富产业结构,甚至形成了依托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共同循环经济体。为进一步形成并刺激循环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对低碳农业经济、循环农业经济等两种较为先进的农业组织方式的定义、问题及其对策进行总结及分析,希望能够为后续的相关实践提供必要理论基础。

  一、低碳农业经济特征及策略分析

  1、低碳农业经济定义及特征。碳排放是造成现阶段大气污染及温室效应的关键因素。然而,碳排放在人类活动与生产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其中既包括了矿石燃料燃烧等工业来源,也包括了生命支持、呼吸作用等非工业来源。碳排放虽然无法完全避免,但是却可以通过合理的组织模式来予以降低。在实际的生产组织过程中,所谓的低碳农业经济便是通过对农业生产中的各个环节及其要素中的碳排放节点进行分析,进而达到综合降低碳排放的根本目的。在实际的应用与构建过程中,其具体特征表现如下:第一,可控特性。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产碳环节进行控制来达到降低排放的目的。如降低化肥的使用能够进一步降低土壤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物的分解,进而降低土壤本源下的甲烷排放等。第二,效能特性。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能来达到相同目的下减少能源消耗,最终形成降低碳排放的根本目的。如通过集约化农田机械生产,可以提高生产过程中农机的使用效能,从而通过降低燃料使用来达到降低碳排放的根本目的。第三,间接特性。通过对农业生产指标的控制,达到对其生产等环节碳排放的间接降低。如通过降低化肥的使用来降低化肥生产过程中碳排放等。

  2、低碳农业经济实施存在的问题。在实际的低碳农业经济发展、落实与实践的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几方面问题:第一,低碳农业缺乏显著的经济指标跟随,故而农户的主观能动性不高。无论是其产生的根本作用(环境保护效应),还是其过程中的`主要特性(可控性与间接性)均无法获得可见,或者是短期可见的经济效应。第二,缺乏必要的引导机制,配套体系建设缺失。从现阶段的社会认知以及政府引导来看,对于增加农作物产量以及农作物品质的要求相对较高。具体而言,在政府层面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与政策依托、在社会层面缺乏必要的评价机制与补偿体系、在个人层面无法提供体系建设获得足够的经济动力。第三,人力资本与技术资本匮乏。在低碳农业经济的运行过程中,人力资源与技术资源相对匮乏。或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与方式,无法形成有效的体系构建;或部分技术过于高端或者脱离实际,无法在我国现行的农业结构基础上得到有效的推广。

  3、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策略建议。从上述的问题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完善体系及推广,并形成有效的社会评价及补偿是促进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根本,在实际的体系建设与推广过程中建议如下:首先,通过广泛的宣传,似的社会形成对环境保护的统一认知,并全面了解降低碳排放对于可持续发展的积极贡献,在进一步形成社会认知的前提下提高低碳农业经济的社会认同。其次,通过政策导向形成对低碳排放的补偿机制。一方面可以通过设定碳排放指标或者类比排污费等方式对规模以上涉农生产企业进行税费管理;另一方面提供政府补贴机制,对于主动降低碳排放、采用减排措施的企业与个人予以按量补贴,形成进一步的主观能动性。最后,通过监督与技术革新的模式形成社会的广泛认同。通过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等方式确定碳排放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通过加大减排领域的科技投入为农户或者企业提供更具有效果的技术支撑,并通过源头管控等方式进行综合的节能减排建设,形成进一步的客观遵循。

  二、循环农业经济特征及策略分析

  1、循环农业经济定义及特征。所谓的循环农业经济主要是指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上一生产过程中中的“废物”能够成为下一个生产环节中的原料,故而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不断的在不同环节产生具有经济价值的产品,达到对单一投入的多元化应用。以传统循环农业“桑-鱼-稻”模式为例,桑蚕产生的粪便可以成为鱼类的食物,鱼类的粪便可以成为水稻的养料,在降低了养殖成本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增加系统的多样性与抗风险能力。从上述的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循环农业经济具有产业链完整、集约化程度高、经济投入产出比高、科技含量高等特性。

  2、循环农业经济实施存在的问题。从现阶段农业经济实施现状来看,其主要表现为如下几方面问题:第一,宣传力度不足,没有形成有效的社会共识。尤其是在农户层面上,对于循环农业所产生的生态效应、经济效应等层面认识不足。即使是在部分循环农业经济产业园区,其对于循环经济的构建也仅停留在简单的模仿方面,并没有形成四位一体的循环思维。第二,农业工业化程度相对较低,组织过于松散。由于受到我国农业传统以及组织现状的影响,更多的农业模式以散户为主导,此种模式形成了农业生产规模较小,资金能力与技术水平无法提高等客观掣肘。第三,科技投入与指导严重不足,循环农业模式过于单一且缺乏特色。现阶段的循环农业经济模式过于单一,没有形成多核心体系。此种现象不仅造成了同质化竞争严重,更使得产品过于集中不利于市场推广。形成此种现象爱你个的根本原因是对于科技研发及其推广与指导体系建设不足而造成的。

  3、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策略建议。第一,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发展意识。加大循环经济的宣传力度,增强干群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识,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前提。要广泛而深入地宣传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使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生态道德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价值观,农业循环经济的理念深入人心;广泛而深入地宣传农业循环经济的4R原则,使“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思考”成为经济工作的新理念。第二,加快农业企业化进程,提高组织化程度。加快农业企业化进程,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手段。一要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企业化经营。建设农业龙头企业是农业企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二要精心打造名特优农产品品牌。当今农业的竞争必然是品牌的竞争。推进农业企业化要着力打造农业企业品牌和农产品品牌。同时,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品牌农产品的宣传。三要搞好循环型农业基地建设,实现一村一品,一地一品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格局。四要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第三,加强科技指导,提升循环质量。科技进步是促进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科技进步不仅可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解决农村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更重要的是可以实现农业增收,农民增效,提高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综上所述,在上文的分析中,本文系统的对低碳农业经济及循环农业经济的原理、现状、可能问题及其实施策略进行了总结与探讨。旨在为后续的具体落实与技术推广提供必要的依据。然而,在实践环境下,我们应该注意到不同的农业经济发展类型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在相辅相成的过程中形成更大的集约化效应。希望在本文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不断的实践与分析,能够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助力。

  【参考文献

  [1]刘洋.低碳农业经济与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简析[J].河南农业,20xx(10)

  [2]张国锋,高万里,毕博.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南方农业,20xx(14)

  [3]凌红.低碳经济背景下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xx(09)

  [4]李铭.基于低碳经济理念的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发展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xx.

循环农业论文9

  一直以来,我国都是按千百年来所传承下来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来实施农业生产,但是这一农业生产模式十分容易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如今,我国要贯彻落实转型创新发展理念,致力于寻求新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方式,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创新模式是把环境和农业生产相互结合起来加以发展的一种生产方式,对于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创新发展来说显得尤为迫切。鉴于此,分析农业循环经济的含义及其特征,阐述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创新发展的主要原则,列举当前适合于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创新发展的常见模式,并提出推动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创新发展的几点对策。

  一、农业循环经济的含义及其特征

  农业循环经济,主要是指将循环经济理论运用到农业及其有关领域之中,从而在农业生产、消费和流通中在最大限度上降低资源以及物质投入,尽可能地降低废弃物的数量,以免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进而实现当前农业产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双丰收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农业循环经济的鲜明特征是低消耗、低排放以及高效率。低消耗主要是指在农产品生命周期以及产业链体系之中力求降低各类资源投入的数量,从而实现消耗成本较低的特色。低排放主要是指在现代农业生产之中尽可能地在最大限度上降低废弃物的排出量,这样一来就能够为环境良性化发展创设更好的基础性条件。高效率主要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运用能源和资源之间的循环以及多个方向的利用,以求实现对废弃物实施资源化的利用,尽可能地控制成本,从而为农村地区大批量的剩余劳动力创设出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创新发展的主要原则

  一是再循环的原则。推动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再循环创新发展的原则主要是指对农业产业生产以及消费之中出现的废物加以再度循环利用,这样一来就能够让废物转变成为可以加以利用的珍贵资源。比如,对农村地区常见的秸秆即可运用相应的技术处理方式,将其转变成为饲料与化肥。二是减量化的原则。推动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减量化创新发展原则主要是指为实现生产和消费的目的,在农业生产中对于各类不可再生或者稀缺性资源的使用量、废物产生量予以降低。比如,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从而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等。三是再利用的原则。推动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再利用创新发展的原则主要是指农村地区的资源或者产品以其初始状态被多次不断地循环利用。比如,用于清洗牲畜或者家禽的水即可实现再度利用,对农田进行灌溉,这样一来不但降低了污水的排放率,而且还能实现浇水肥田的.目的,值得加以推广应用。四是无害化的原则。推动农业循环经济无害化创新发展的原则主要是把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废物实施无害化处置的过程。同时,我国农业经济循环发展还要求切实贯彻经济结构优化、绿色化覆盖以及发展生态产业链等其他原则。

  三、当前适合于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创新发展的常见模式

  一是沼气开发型模式。主要是指以沼气为中心的农业产业链综合发展模式,这一模式能够很好地改善农村地区的卫生状况以及当地的生态环境。该模式以沼气池为主要纽带,把种养殖和沼气池相互加以联结,能够把秸秆以及牲畜、人产生的粪便转化为沼气,所形成的沼气液还可进行还田施肥,这样一来就能够收获绿色农产品。当前,围绕着沼气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些地方相继形成了家禽—沼气—果树、家禽—沼气—蔬菜、家禽—沼气—厕所—燃料等各类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该模式经过实践证明是我国广大农民最合理的选择,具备了投入与产出比较高、生态效益良好、妥善解决农村卫生问题成效突出、循环生物质能利用成效显著、便于进行推广等诸多优势。二是秸秆利用型模式。这一模式以秸秆为中心实施综合化利用,能够很好地洁净当地农村的生产以及生活环境。秸秆的用途非常广泛,对于秸秆实施综合化利用不失为推动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理想方式之一。通过积极开发秸秆能源,不仅能够用于发电,也可用于制备沼气资源,而且还能开发出秸秆肥料。对秸秆实施粉碎还田,即可实现保护性耕作,从而提升土壤中的有机质。所以说,这一发展模式不仅能够降低浪费与污染,而且还能够为农民群众的生产经营提供更加多的资源。三是绿色生产型模式。开发无公害以及无污染生态农业可以说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方式。比如,在农业生产中应当严格遵从生态管理以及生态经济发展规律,应用基因工程而不再使用化肥和农药等物质,运用生态农业技术以形成良好的农业生态良性循环发展体系。该模式对于切实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以推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最大限度上节约各类稀缺性资源,推动我国农业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四是农林复合型模式。这一模式是指在相同的土地中,运用立体种植以及横向延伸等方式,积极创建农、林、牧、副、渔综合化种养殖发展机制。

  四、推动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创新发展的几点对策

  1.政府部门应当强化农业循环经济宣传教育培训等工作

  政府部门在推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过程中,不但要让农民群众从中得到相应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应当得到相应的生态效益。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千方百计地加大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方式的推广工作力度。一是要不断强化宣传以达成共识。要全面而又广泛地宣传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价值和紧迫性,从而让更加尊重自然、更为善待自然的生态道德思想等农业循环经济观念更加地深入人心。要更加深入地宣传我国农业循环经济体系之中的3R原则,从而让减量化、再利用以及再循环等真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全新理念。要致力于培养全社会的参与感,不断提升社会各方的参与性。要更加广泛而又深入地开展宣传工作,积极推动农业循环经济方面的具体扶持措施,切实调动起社会各方开发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观能动性。如今,生态文明发展观已经在全社会树立起来了,下一步要让更多的单位、领导以及干部职工、普通群众投入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大潮之中。二是要不断强化培训意识。要致力于推广更加成熟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方式,一定要强化对农户群体的培训工作。各级政府部门和有关的培训单位均应采取更加合理的举措,让广大农民群众能够实实在在地掌握切实可行的致富信息。

  2.不断加快农业循环经济政策法律法规制定完善进程

  所有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均无法脱离配套政策法规的大力支持。为了全面创新与推广我国的农业循环经济开发模式,一定要切实制定完善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我国完全可以借鉴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制定关于绿色消费、循环再利用以及开发优质农产品等诸多方面的法规政策。要切实规定各级地方政府、部门、企业以及个体农业生产人员的职责和违反法规之后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从而推动农业循环经济的法制化进程。在此基础上,还应当制定出全面利用农业资源的各项经济方面的政策,在税收以及投资等诸多环节中运用经济激励方面的举措。

  3.致力于提升农业循环经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农业循环经济开发模式的创新需要科技创新的大力支持,尤其是要体现出新型工业化、农业以及市场化的循环发展模式。要立足于科技进步,不断强化相关资源的全面利用、重复利用以及循环化利用,更好地推动农业废物实现资源化。要立足于科技的持续进步,对于目前已经开发的良性循环经济模式实施全面改进与推广工作。要运用生物科技、工程技术以及核技术等新型技术方式来对各种农业产品开展加工,要加大研究以及创新的力度,尽可能地摸索出对农产品进行多次加工与深加工的技术。同时,还应当不断加强对白色农业的深入研发,从而全面开发宝贵的微生物资源。

  4.致力于全面筹集各方资金加大扶持力度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与创新无法脱离相应的资金投入,尤其是对于广大欠发达农村地区的普通农民而言,要想改变传统意义上的农业生产方式,实施农业循环经济创新发展,不可忽视资金的投入。募集资金的途径完全可以实现多元化,既可以积极向上争取扶贫资金,也可以由当地财政部门安排一定的资金,从而扶持本地农业循环经济的创新发展。要将农业循环经济的创新发展和扶贫工作等结合起来进行全面统筹安排,进而发挥出各部门的合力。在此基础上,还可积极发动相关社会人士进行捐助,从而切实帮助农村地区的贫困户做好农业循环经济相关改造工作。当然,在此过程中应当全面激发出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从而防止出现农民完全依靠政府实现脱贫致富的心理。

  5.体现示范作用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实现创新发展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必须要同当前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密切联系起来,运用农业循环经济推动生产的发展,并且致力于促进清洁生产,实现村容的整洁化。笔者认为,完全可以选择一些基础条件比较好的乡镇,开展农业循环经济试点等工作,并将当前成功运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部分农户作为典型进行宣传与推广,致力于建设一大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示范户与示范村。通过对示范点与示范村进行宣传,让农民群众亲眼看到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各种好处,从而实现以点带面、向四周辐射的目的。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业循环经济创新发展是实现当前我国农业经济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举措。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粗放式农业经营模式,造成生态以及农业环境遭受到极为严重的影响。面对这一状况,唯有更加积极地改变传统意义上的生产经营方式,切实形成更加科学规范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才能够有利于我国农业经济的和谐发展。笔者相信,在农业循环经济理论的指导下,采用各项正确的措施,就能够全面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创新发展,进而为我国的国民经济体系稳定运行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魏传超,陈娟娟.当前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障碍性因素分析[J].资源环境与发展,20xx,(7).

  [2]张春慧.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探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xx,(6).

  [3]文春波.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xx,(9).

  [4]潇然.21世纪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J].青海科技,20xx,(1).

  [5]陶晓娟.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态势和改进建议[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xx,(8).

  [6]王琦.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困境与出路———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J].安徽农业科学,20xx,(19).

循环农业论文10

  十八届五中全会再次以文件形式确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此形势下,农业经济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式显得更加重要。而;绿色农业、低碳农业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大力倡导经济发展转型调结构,农业经济发展必然要争当转方式调结构的排头兵,加强农业经济发展的环保模式,减少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碳排放,从而实现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目标,最终帮助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笔者围绕我国农业经济的绿色发展和低碳循环发展现状,提出相应的推动措施。

  【关键词】农业经济;绿色;低碳循环;环保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由此可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式是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由路径。

  一、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综述

  由于国家转方式调结构的深入推进,作为国家第一产业的农业相关产业也必须找到适合自身可持续发展之路径。在国家经济中高速平稳发展和生态文明概念深入人心的新时期,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成为党和国家重点部署的发展思路,也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课题,在此大环境下,我们有必要对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做初步探讨。(一)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绿色农业经济是以市场需求和经济、生态协同发展为根本原则,在传统经济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是对各种农业资源进行开发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然后在此基础上达到的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活动过程,其本质是要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与社会、生态资源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所谓的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发展,就是指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态势下,我们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积极运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等各种方式,尽最大可能的减少对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加强现有资源的循环利用率,从而实现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可持续战略的实施。

  二、我国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的现实意义

  (一)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是今后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由于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远远低于联合国公布的世界人均土地占有量,又面临着农业资源过度消耗的现状,高耗材、高污染的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现行农业经济发展需求,我国必须采取低碳农业发展模式,以提高我国粮食产量。(二)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可以保护我国生态环境和维护粮食安全由于我国可用耕地面积较小,并且多地出现建设用地越过耕地红线的问题,我国一直致力于以传统农业模式解决温饱问题,造成了农业土地破坏严重的现象。在传统农业经济发展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而且根据国家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的`水土污染主要是由于农业的乱排乱放。因此,发展低碳农业有利于保护环境。进入新世纪以来,多重因素左右全球粮食供应,使得粮食安全从区域性问题上升为国际问题,从民生问题上升为国家战略问题,由于我国国内的粮食生产供应现状,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都受到了严重制约,因此,我国要加快转变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切实解决好粮食的安全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出路就在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

  三、我国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所面临问题

  虽然我国在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但是从客观角度来说,我国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我国现存的农业基础薄弱。首先,我国较为严重的人地矛盾,我国虽然国土面积广,但是人均可耕地面积远远低于世界人均可耕地面积,当前我国共有农业人口9亿,农户约占农业人口总数的27.7%,每户所经营土地不足0.5公顷;其次,我国农村劳动力短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主要劳动力青壮年集体外出务工,家里只留下386199部队,农业产业劳动力缺口严重;最后,农村人口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虽然国家大力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并推行职业技术教育,但是未从根本上提升农业从业者的文化水平,截止20xx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村人口中初中以上文化水平所占比重不足18%。第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我国一直以来实行以工业辅助农业的发展路子,虽然有大量的辅农、助农、惠农政策,但是由于开展农业经济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可用耕地流失严重,面积减少,农业物资浪费严重,且已有农业基础设施功能较为老化,破坏较为严重。第三,农业经济服务系统未及时建立完善,鉴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农业经济发展方向起步较晚,相关的农业经济服务系统并未得到有效建立和完善,农业经济服务工作开展较为滞后,相关服务水平也较为低下。

  四、我国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应对措施

  一是优化农村农业产业经济结构,在基层大力普及绿色低碳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开展相应农业服务技术培训及继续教育,培养一批绿色低碳循环农业专家人才,发掘一批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种植能手,并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的规模效应和联动效应。二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模式进村进户。我国应大力开展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检修与更换,并普及农业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引导并向农村引入大量的资金,积极地研发新技术,扩展新视野,推动农民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三是建立新型化的农业技术专业服务系统,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发展,我国已经有足够的技术水平和物质基础为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建立专业服务系统,包括信息服务、大数据服务、物流服务及高端制造服务等,这个服务系统应该包括农业现代化的耕作方式技术的普及、对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对农产品及衍生品销售渠道拓宽等一系列的专门服务,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在我国基层推广。

  五、结语

  我们必须推进低碳农业的经济发展模式,确保粮食安全,并保护生态环境,突破现有农业的发展瓶颈,大力普及并使用新型化的农业产业化路子。

  【参考文献】

  [1]张宪英.我国低碳农业解读及其发展路径初探[D].复旦大学,20xx(5).

  [2]周丽.加快我国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探析[J].新经济,20xx(7).

循环农业论文11

  摘要:循环农业经济在循环经济体系中属于一类实用性方案,尤其在新农村建设政策覆盖落实背景下,能够更好地迎合可持续和科学发展理念,但是涉及政府领导的宣传、组织配套工作要给予进一步的调试修缮。笔者的核心任务是针对目前我国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期间的诸多问题加以提炼整理;同时,制定妥善化处理措施,希望为我国粮食安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加丰富的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循环农业;农业经济;粮食安全

  循环农业经济,就是依照既有生态科学发展理念,配合最新高科技设施和操作手法,进行一切生态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可持续开发利用;同时,避免农业生产中物资投入量和废物排放量的过度增长结果,至此衍生出集合农业种养、农科技、农供销等功能的良性循环发展体系[1]。想要切实将当中弊端状况处理完毕,最有效的办法便是大幅度提升既有资源开发利用实效,推动农业和农民同步增收进程。至于细化的整改方案内容将具体如后续内容阐述。

  1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遗留的问题

  1.1水资源严重短缺

  透过以往实际调查结果认证,我国农业用水占据总用水数量的70%左右,限于我国农业生产季节、干旱性隐患深入状况,不同区域农业资源约含70%需要加以灌溉,因此灌溉用水数量开始提升至农业总体用水数量的90%以上。截至目前,我国农业灌溉和工业发展,已经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长此以往,涉及地下水资源紧缺、河流断流、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危机都将接踵而至。需要加以强调的是,因为农村专业化生产知识和技能的缺乏,使当地灌溉用水浪费现象广泛分布,实际利用实效性系数连0.475都不到,整体上几乎包含1/2以上的水资源被白白浪费。由此看来,及时布置拓展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是落实目前我国农业用水合理性节约指标的必要途径,应该引起广大农民的深度瞩目。

  1.2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极为严峻

  大多数农业生产管理人员,都盲目地将注意力集中投射在农产品数量和后期经济效益增加结果之上,对于农产品安全可靠质量几乎未曾上心。毕竟化肥、农药等使用便利,因此涉及以往畜禽粪便作为农田肥料的'模式开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这无疑令牲畜养殖和农作物种植产业滋生分离迹象,畜禽粪便随意堆放现象极为普遍,对于当地生态环境协调性自然造成较大的创伤[2]。须知,尚未经过调试的畜禽粪便污水内部,保留较多数量的氮、磷物质,至此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广泛覆盖;再就是经过养殖场内部氮、硫、甲烷等有害气体的暴增,已经严重影响周边人民正常生活、工作、学习秩序,严重情况下,更可直接对人民身体健康造成侵蚀威胁。

  1.3农副产品资源实际应用效率过低

  想要更好地发挥出农业社会化服务控制体系的价值地位,标准适应路径便是开展农业产业化改革项目,其作为农业后期产出效益的全新经营控制体制,主张针对传统农业生产营销模式加以系统化整改。但是透过现阶段我国农业产业化规划状况观察,其仍旧深陷于初步探索阶段之中,包括各类农村住户参与能度过低、产业化组织具体竞争发展潜力不足、农业产业化辐射效应无法倾数绽放等,当中最为严峻的便是农业产后副产品应用效率不高问题。另外,农业耕地面积处于持续缩减之势。结合过往调查结果分析,我国平均每8a左右,农业耕地资源就会同步缩减0.083亿hm2,如若随意放纵不管,相信不用超过两年,必然就会冲上警示红线。目前,我国最基础的国情便是过多人口和较少耕地资源的冲突现象,可是因为部分农村区域经济、科技和人才的欠缺,使传统粗放式农业经营管理模式仍旧延续,包括由牲畜完全承担农业生产主要支持动力供应任务,凭借家庭为单位进行农业规模化经营控制、农业生产时刻抵受突发性自然灾害的侵蚀危机等。面对此类状况,我国必须集中一切技术、政策性手段,进行眼前的农业生产人口数量众多、耕地资源数量过少的矛盾协调应对,至于具体的应对模式便是令农业生产借由粗放式快速地朝向集约式经营方向过度扭转。

  2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科学化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战略方针

  2.1要求政府及时颁布各项成本、科技支持性政策

  第一,想方设法推动循环农业立法控制进度,令一些创新型限制、补偿性法规政策快速覆盖落实。在此基础上,针对农民群体、企业和政府机构在循环农业服务体系中的职责义务予以清晰化界定,至此构筑起集合农业生态补充和技术补贴功能的指导单元,力求在各项循环农业支持性政策内容控制下,延展出融合政府、市场、社会基层群众行为驱动特性的监管机制[3]。第二,结合丰富实际操作经验和专业知识搭建起农村物业控制法规制度。这样不但能够将农业生产一切基础性设施投资效益提升至极致水准之上,更可以快速推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方案执行进程,对于今后农村诸多废弃物处理、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农村环保产业化培育等事业,都将释放出较为强劲的支持引导功效。

  2.2不断进行农业生产管理技术创新改造

  循环农业经济想要获得长效可持续发展机遇,就必须全面接受各项技术创新成就的支持。第一,有机强化农业生产技术设施开发力度,使特定区域农业生产技术含量顺势上升到全新等级层次。同时,在科技、政府、农户群体之间建立农业科技园作为交流枢纽,避免以往高科技创新成果在农业推广落实中的限制危机,必要时直接在农村周边设置试验和转化基地,为周边农业科研和生产创新成就融合提供第一手指导线索,更加为农业实际增长模式集约型转变奠定基础。第二,更加清晰透彻地进行农业内部专业化职务设置划分。所谓农业专业化,可以细化出农业生产、技术支持和设计研究和农业多元化服务等结构单元,如此一来,涉及不同区域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观能动性才会深度激活,将各自专长发挥到相对应的领域之中,维持现代我国农业整体的专业化分工效率,令以往传统的单位农户小而全耕作模式得以成功替换。

  2.3快速投入合理数量的支持性资金,完善循环农业经济管理体系

  建设并修缮现代循环式农业经济服务控制体系,最基础的保障便是资金,否则预设的经济效益换取指标将难以顺利贯彻。所以,不同层级政府机构要更加科学地处理好支农资金预算工作,必要情况下直接朝向循环农业适度倾斜。第一,不同层级政府应该尽快设置循环农业发展专项支持资金,主要用在基础性农业生产设施、技术应用实力培训和推广事务之上。第二,金融机构要针对既有金融服务产品加以适度改良,令面向农户的小额贷款额度得以合理增加;同时,协调掌控税收、贴息、补助等多元化经济杠杆效用,大力支持辅助各类社会资本向农业、农业领域中投入。第三,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将个人、集体和国家全面融合,更加有效率地构筑起丰富的循环农业经济投资监管体系;同时,做好当中投资金融、财税等收费政策修改工作,力求令我国循环农业经济彰显出独特的发展形态。

  3结语

  循环农业经济完全可以视为日后我国经济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该类结构进行灵活修缮,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标贯彻的必然途径,能够更好地遏制以往农业发展期间生产模式诸多要求的不适问题。因此,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在日后予以大力推广和发展沿用。

  参考文献:

  [1]乔志军.发展循环农业经济问题浅思[J].东方企业文化,20xx,32(19):134-150.

  [2]白云峰.现代循环农业理论与实践综述[J].江苏农业科学,20xx,18(11):144-163.

  [3]杨红庆.探究循环农业的内涵和发展途径[J].山西农经,20xx,28(3):126-139.

循环农业论文12

  摘要:农业是基础产业,农村经济得到发展可以促进农业的发展,使得农民的生活质量得以保障。发展循环农业,有利于更高效地利用农村的资源;发展农村金融可以促进农村的现代化发展,加快农村金融的发展。但是,在政策性金融支持法律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本文就政策性金融支持法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地区循环农业;政策性金融;法律问题;金融创新

  农业是每个国家的基础产业,农业提供了国民生活所必须的粮食、蔬菜等等,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必须要注重发展农业[1]。当今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尤为重要,主要包括建设城市和乡村两个方面。那么,发展地区循环农业是建设生态文明乡村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方面,发展地区循环农业可以有效地提升农村资源的利用效率,使农村固废等排放量降低,从而有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另一方面,发展地区循环经济是发展农村金融的一种创新举措,可以加快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发展。在发展地区循环农业方面,应该得到国家以及政府的政策性金融支持,只有发展得到相应的政策支持以拥有发展的依据和大体的方向,并且,相应的法律也应该完善,使得农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有法可依、有相应的政策给予支撑。但到目前为止,有关农业发展的相关法律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包括法律不完善、法律约束范围狭窄等等[2]。本文就地区循环经济的概念以及重要性、政策性金融的概念以及必要性、政策性金融支持法律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地区循环农业经济的重要性

  (一)循环农业的概念

  循环农业是使用物质多层次利用技术,将物质循环再生,使产出废弃物减少,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农业生产方式[3]。循环农业是一种可持续型,环境友好型的农作方式。

  (二)发展循环农业的重要性

  一直以来,农业基础设施、制度配备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要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发展农村经济的制度规章,发展循环农业,提升农村资源的利用效率,建设生态农业,建设生态农村。发展循环农业的重要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可以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较少废弃物的排放。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促进农业的发展壮大。

  二、政策性金融支持的必要性

  (一)政策性金融的概念

  所谓政策性金融,意为处于国家及政府部门保障下,国家信用作为根本,采取多样化不寻常的融资方式,依法遵循国家律法允许的业务范围、经营对象,以优惠性存贷利率,直接或间接的落实政府颁布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办法,采取的区别于一般性资金融通的手段。一般的说,实施政策性金融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国家贫困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保证地区多种产业经济的平稳发展,最终推进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进步[4]。

  (二)对农村进行政策性金融支持的必要性

  我国的农业发展长期处于落后地位。因此,对于发展比较落后的农业以及农村,必须给予农村发展、农村经济发展以政策支持,根据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对农村金融进行指导和鼓励,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局限性和落后性,国家必须根据相应的经济政策,也制定农业方面的相关政策,特别是农村金融方面的政策,加快农村地区的建设[5]。制定相关的政策对农村金融给予扶持,为农村反贫困提供有利资金支持,引导更多资金走向农村,大力激发农村的活力,解决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

  三、地区循环农业的政策性金融支持法律问题探讨

  (一)政策性金融支持法律方面存在的问题

  政策性金融是国家加快资金融通的重要举措,对农村采取政策性金融扶持是促进农村地区发展、加快农村地区建设的重要举措。为了贯彻落实政策性金融支持策略,国家和政府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建立了有关的法律制度对农村的发展进行约束和指引。但是,由于政府职能的失灵、对相关的发展现状考察不完善、财政政策落实不到位等原因,政策性金融支持法律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相关法律制度的欠缺以及不完善

  政策性金融是国家用来保障弱势群体金融发展权和金融平等权的[6],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能力远远地落后于城市地区,因此,国家相关部门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农村地区的现代化建设,会制定相应的制度,颁布相应的法律以实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虽然国家相关部门注重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建设,但是在实际制定相应的制度以及政策的时候,却忽视了多角度的发展农村经济,再加上对相关地区农村发展的现状缺乏考察和实地的研究,对相关地区的现状并没有实际把握。所以,相应的政策制度不健全,没有对发展的方方面面进行规定和扶持,导致农村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单一化发展的问题。

  2。法律约束的范围狭窄

  农村地区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相关的法律约束,相应的法律制度约束是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保障,因此,在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必须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以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但是,由于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并没有经验可循,再加上农村资源数量和质量的不可预测性,相应的法律制度就不能进行全面的约束。相关的制度政策对农村政策性金融支持的约束范围狭窄,并不是农村金融各方面的发展都有制度可循。另一方面,法律在指引农村金融发展方面,也存在着法律制度体现不充分的问题,即没有明确规定相关的发展政策和发展方向,法律政策模糊,并没有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

  3。政策性金融支持法律部分方面不合理

  国家和政府通过进行政策性金融支持来扶持贫困农村和个体的发展,国家和政府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的发展特点制定不同的扶持政策[7]。但是,并不是制定的所有政策都是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制定的,也并不是所有的政策都是合理有效的,也就是存在着部分法律不合理的'问题。这方面的问题还体现在相应的政策制度没有考虑当前的局势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政府盲目根据其它的发展经验制定的策略未必适合当地的发展,这就导致了政策性金融支持法律部分方面出现了不适宜的政策问题。

  4。政府职能失灵

  政府在促进一方地区发展的过程中,起到指引、鼓励、监督的作用,政府应该对相应的管辖地区的经济进行干预,但不能过分干预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建设。在建设现代化农村、发展农村金融方面,政府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规划者,对农村的发展方向以及相应的发展策略进行规划。政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要求政府必须履行好自己的职能,不能过分的干预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考察相应地区的发展现状,根据相应地区的发展特点和现状来制定整体的发展规划策略。但是,在实际的规划发展中,存在着政府职能失灵的问题,政府过度的干预农村经济的发展,反而限制了农村地区的发展[8]。

  5。财政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在促进农村金融发展方面,国家的财政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财政收入依然很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效果也不明显,相关政府部门财力不足,并且,相应项目的审批程序比较复杂,政府的财政支持并没有及时的落实到农村相关领域的发展以及相关设置的建设方面。因此,要想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必须得到国家、政府的财政支持,保证财政支农投入优先增长、稳定财政支农政策,使得稳定增长的财政支农政策落实到位。促进农业的发展,一定要加强财政政策的支持力度,加大政府对农业财政拨款力度,以促进地区循环农业的发展[9]。

  (二)改善政策性金融支持方面相应法律问题的建议

  政策性金融支持法律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长时间存在着问题必将制约农村地区的发展,解决这些问题是促进农村地区发展的关键。那么,如何解决政策性金融支持法律方面的问题?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以下解决措施。

  1。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

  要想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必须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加强农村发展的法律制度建设。完善农村政策性金融的法律制度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首先了解相关地区农村发展的特点和发展现状,通过对当地的村民进行询问或者是进行实地考察、查询历年的发展现状记录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总结之后,制定符合当地农村发展实际情况的法律制度和政策支持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相应体制的建设。二是,相应的法律制度约束必须全面,即体现在法律制度渗透农村发展的方方面面,针对当地发展的各种产业进行制度的制定和政策的扶持。

  2。以立法形式创新银行的治理结构

  当前我国的法人治理结构亟待升级。银行的治理结构必须对应现代企业结构,面对当前商业银行的状况,理应制定如下两个方面的措施。首先,健全各类有效机制,保证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分散化,并且适当吸引机构投资者,控制流入适量的产业资本,进一步提高农业银行水平,丰富多元化的投资主题,确保农业发展银行的管理责任清晰,控制流入适量的产业资本能够确保农业发展银行的资金充足,还能够降低风险,同时能够借鉴其他行业的整治经验,进一步不断提高。时下最要紧的是产权实现多元化,中央财政起主要作用,配套地方政府的财政,充分把中央和地方结合起来,提高整体积极性。其次,实施组织架构,不断完善监管监督机制,克服多重的委托代理矛盾,完善权力制约手段。实施股份制改革时,必须建立董事会、监事会,与此同时,要使得定位股东、董事会和经理的相互权利和义务层次分明,最终构建出平衡制约的关系。经营管理层应该有充分的自主决策权自主决策。核心内容是完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个人的能动性,特别是针对经理层,确保经理阶层可以给农业发展注入全新的动力,同时使农业发展银行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3。科学构建农业政策性保险法律制度

  国家应该重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立法,立法能够保证农业保险的长期有效运行,还关系着农业保险的合理发展与长久利益。世界各国通常会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单独立法,而且会在其刚开始建成的时候就逐渐实施,立法不仅能够使农业政策性保险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确保农业保险正常有序的运营,而且还是一种政策性优惠。首先,从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内容的视角出发,它不仅是机构组织法,而且还是业务活动法,进一步规范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宗旨、性质任务、职能、机构设置、法律责任,而且提出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业务活动原则、资金来源渠道和财政援助办法,进一步保证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依法开展,全方位增强了资产管理水平,还有利于国家部门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有效管理。

  4。对农业政策性银行进行法律定位

  根据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农业发展银行的职责就是提供特殊的金融服务,其特殊性体现为农业发展银行宗旨和特征有别于一般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的宗旨是进一步健全农业金融服务体系,确保政府部门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能够有效实施,合理促进农业和农业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因此,农业发展银行与普通商业银行不存在竞争关系,其主要区别在于农业发展银行的成立不以盈利为目的,这一特征不同于商业银行。眼下,农发行的市场化经营表现在:对资本融通的环境进行进一步改进,特别是出现市场调节失效情况时,坚决实施政府部门的经济调控政策,在国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积极调节市场活动,降低市场风险,切实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四、地区循环农业在改善政策性金融支持法律下的发展前景

  农村地区的发展需要借助各方的力量,不仅仅需要国家和政府的支持,还需要农村居民自身的努力。为了促进地区循环农业的发展,国家会给予政策性金融支持,通过了解农村地区的发展现状和特点进而通过不同的手段对农村金融进行管制和改善,那么,在相关的支持法律问题得到解决和改善之后,地区循环农业的发展前景如何?答案是肯定的、向好的。所以,未来农村的将是更加现代化、更加科技化,发展融入更多的工具和政策,建设现代化生态文明农村指日可待。通过金融创新的应用,各种新兴的金融工具也逐渐地被应用到促进农村金融发展的方方面面,农民的观念也将会改变,农村的经济也会得到大幅的提升和改善。通过“互联网+精准扶贫”的模式来改变传统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农村经济将会得到快速的发展。目前,在每一个国家和地区都面临着通过促进农业的发展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的问题。国家和政府在支持农村地区农业发展方面给予的政策性金融支持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但依然存在着问题,在农业方面采取的政策性支持没有完全覆盖农业发展的方方面面,还存留着一定的弊端。因此,要实现地区循环农业的发展,必须要改善政策性金融支持的法律问题,使得相关的法律问题更加全面、覆盖范围更加广泛,并且制定根据当地的发展现状。相信通过研究与落实改善政策性金融支持的法律问题,地区循环农业可以得到很好地实施,农村经济也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通过金融创新的实施和使用,越来越多的金融工具会投入到农村,农村经济将会得到更加迅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元珏。绿色生态农业的政策性金融支持法律问题[J]。农业经济,20xx(04)。

  [2]朱宝丽,马运全。我国农村金融法制问题探究[J]。理论学刊,20xx(07):34—36。

  [3]杨义生。政策性金融和信贷特性与历史演进[J]。科技创新导报,20xx(26):254—256。

  [4]苏文斌,冀福林,乔允翔。政策性金融精准扶贫的路径探讨[J]。20xx(07)。

  [5]白钦先,张坤。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资产项目的国际比较[J]。西南金融,20xx(7):3—9。

  [6]郭永田。正确把握政策性金融扶贫的若干关系[J]。农业发展与金融,20xx(7):14—18。

  [7]白钦先。发展农业政策性金融是长久性战略决策[J]。农业发展与金融,20xx(4):12—14。

  [8]祝树民。发挥政策性金融扶贫主导作用全力支持精准扶贫[J]。农业发展与金融,20xx(12):11—12。

  [9]农发行总行扶贫金融事业部课题组。新形势下政策性金融扶贫的战略思考[J]。农业发展与金融,20xx(2):48—50。

循环农业论文13

  1示范区建设规划

  示范区按照“五化”和新农村建设要求,以奶水牛为主导产业,规划建设面积18090亩,其中核心区3090亩,拓展区5000亩,辐射区10000亩,打造以“蒸酒-酒渣(动植物药渣)下脚料-奶水牛(牛胎衣、牛鞭)-微生物有机肥和沼气(发电、蒸酒、保健酒)-有机种植和蒸酒-酒渣(动植物药渣)下脚料-奶水牛”为主链的有机循环农业模式。到规划期末,示范区的生产经营方式不断优化,农业产业体系更趋完善,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显著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丰硕,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单位面积产值处于全区先进水平,高于非示范区20%以上。农民增收成效显著,示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县平均水平20%以上。把示范区建设成为全区乃至全国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样板。

  2推进示范区建设的措施

  2.1组织领导到位,工作责任明确

  示范区成立了县委书记和县长为组长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从农业、水产畜牧等部门抽调20多人组成创建办公室在县农业局,具体负责示范区建设日常工作。同时为加强示范区的创建指导,成立了3个产业专家指导组。领导小组及其工作机构多次召开联席会议,研究部署和督促推进示范区建设工作。

  2.2规划科学合理,方案具体细化

  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壮大主导产业、提高现代化水平”的创建思路,委托广西南宁合慧成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对示范区进行统一规划设计,根据规划设计的要求,进一步细化实施方案,对示范区的各项建设内容落实责任单位、责任人,制订推进情况表,定期通报推进进度。

  2.3创新模式经营,加大扶持力度

  为有力推进示范区的建设,合浦县县委、县政府根据创建要求,制订落实示范区创建行动、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农村小水利改革试点、农业产业化发展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农业农村改革和建设工作方案。示范区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农民致富。充分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聚集效应,整合涉农资金5000多万元,拉动经营主体投入1.2亿元用于示范区建设,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2.4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创建实效

  示范区建设列入政府绩效考评,作为重点督办事项纳入县委、县政府2017年重点工作目标任务管理,按照建设规划和方案的内容、措施落实到位,加强检查指导,以强有力的执行力和担当意识深入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确保取得实效。

  3目前建设情况

  东园循环农业产业示范区经过1年多的建设,目前已全面完成规划期内建设内容。“五化”及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循环农业经济链条更加完善,示范区建设成为全国循环农业行业的标杆。

  3.1筑巢引凤,全面提升经营组织化水平

  示范区自创建以来,按照路相通、渠相连、电并网、集中连片的要求,统一规划布局,分区设置,生产、加工、物流、冷链、销售等主要环节既相对集中又合理分隔。示范区通过筑巢,成功引入广西东园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绿鼎水果农民专业合作社、合浦维新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77家。主导产业奶水牛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养殖场,生产管理科技水平处于全区同行业领先。示范区是国内6个循环经济实践示范基地和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单位,具有较强的物化实力和示范带动能力。其中中国中粮集团、东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3.2强基固体,逐步完善农业设施装备

  示范区内路相通,电并网,适宜运输车辆和作业机械通行的道路贯通全区域。建有2.5万m2国内最大的奶水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是全区首例“高架床”养牛场。配套有运输车、大型铲车、TMR撒料机等先进机械装备,牛场的养殖生产环节如饲料收集、搅拌、投放、喂养等程序全部实现自动机械化;建有奶酪和牛肉干加工厂,开展牛产品系列深加工,年产优质奶酪300多吨、牛肉干500多吨;建有微生物固、液态肥车间,利用粪便微生物发酵生产有机肥,年产固体有机肥1万吨,液态肥5000吨;配套建设2.5万m2的饲料堆放棚和1.6万m2的粪便堆放棚;配套建设55个110m3规格的大中型沼气池群和150千瓦的沼气发电机组以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池;配备有大型的产品包装生产线,冷藏仓库、物流配送等设施,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

  3.3量质并重,扎实推进农业标准化

  示范区建立完善标准化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体系。遵照“绿色生态,循环利用”的发展战略,统一生产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制订奶水牛及相关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主推“微生物+高架床”、“微生物+饲料”、“微生物+粪便”等动物、植物、微生物三物循环的生态养殖及胚胎移植、人工授精等技术,主推技术覆盖率95%以上。奶水牛应免疫疫苗的免疫密度达100%,12年来没有发生过重大疫情。主导产业牛场养殖建立生产档案制度、产地准出制度和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质量安全关键技术到位率达100%。

  3.4外引内联,现代农业生产要素有效集聚

  示范区引入和培育东园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田野创新股份有限公司等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绿鼎水果农民专业合作社等66家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租赁耕地3600多亩。投入资金1.2亿多元建设以牛为主的国内最大的奶水牛养殖基地和国家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基地。示范区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经营管理队伍,其中硕士或副高以上职称3人。集聚中国农科院、华东农大、广西大学动科院、广西水牛研究所、自治区畜牧研究所等著名专家团队,建立东园奶水牛综合试验站,开展“人工授精、同期发情、X-性控技术、胚胎移植、饲料营养、奶酪加工”等技术研究与推广,主推“微生物+高架床”、“微生物+饲料”、“微生物+环境卫生”、“微生物+粪便”等核心技术,示范区在生态养殖方面居全区首位。

  3.5突出特色创建,农业循环经济不断壮大

  示范区以牛为主,围绕奶水牛生态养殖中心,开展“蒸酒-酒渣(动植物药渣)下脚料-奶水牛(牛胎衣、牛鞭)-微生物有机肥和沼气(发电、蒸酒、保健酒)-有机种植和蒸酒-酒渣(动植物药渣)下脚料-奶水牛”为主链的有机循环农业模式。示范区根据不同生物间共生互利的原理,依托生物技术手段,通过设施标准化、环境生态化、饲料微生物化、产品有机化、粪污的资源化和投入品无害化等“六化”相互循环,实现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三物”的平衡、和谐、共生。示范区完成奶牛养殖3800多头,年加工牛肉500多吨、生产奶酪300多吨,牛产品初加工率达75%;利用有机肥发展有机水稻种植3600亩、豇豆5000多亩。有机牛肉、牛奶、微生物有机肥、有机米、东园家酒等系列产品远销国内外各大中城市。

  3.6综合治理,乡村建设美丽宜居

  示范区新农村健全村民自治制度,实行村务民主管理。先后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完成廉北下村村庄道路修建和硬化、农村生活垃圾综合治理,完善村屯绿化和亮化等村容村貌改造,建设篮球场、休闲场所、文艺演出戏台等健身娱乐设施,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农民过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村庄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4示范区建设取得的成效

  4.1农民收入显著提高

  示范区建设与农民建立紧密的联结机制,主导产品年产值3亿元,增加农民收入5000万元。年安排农民就业720多人,解决了662户扶贫户(农户)脱贫,培训510户养殖户的'养殖技术。2017年1~6月,核心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72元(所在的廉州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90元),扩展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36元,辐射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79元。核心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扩展区15.38%、高于辐射区27.84%、高于所在的乡镇21.62%,经济社会效果明显。

  4.2品牌推广效果显著,循环农业模式创造多个第一

  示范区通过规模化的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展示示范、科普教育、宣传、技术咨询培训等有效措施,推动经营理念、科技、品牌向示范区内外广泛传播,品牌建设推广取得效益。示范区主导产品水牛奶、牛肉制品等获有机食品认证,注册东园牌商标,经营主体东园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获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一种高架牛舍和一种发酵青贮饲料制备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示范区建设目前已经成为华中农大、广西农职院等产学研基地及广西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年接待等1万多人次参观学习。同时作为合浦县创建特色旅游名县的农业旅游观光示范区,年接待农业休闲观光人员2万多人次。示范区变废为宝,综合利用的循环农业模式,先后创造了十项第一:国内最完善的“畜牧养殖-种植-淡水养殖-海水养殖”循环经济发展系统;国内最长的示范区循环经济产业链;国内规模最大的奶水牛养殖场;全国首次利用“高架床+微生物”养牛的示范区;国内首家以自产牛粪(沼渣、沼液)为主要原料生产高效生物固体肥、液体肥并存的示范区;国内首家利用微生物菌种同时对二十多种企业下脚料进行发酵并将它变成牛常用饲料的示范区;广西有机品牌数量(认证有机产品8个)第一的示范区;国内率先利用微生物处理方式攻克了沼气池“结壳”难题的示范区;国内6个循环经济实践示范企业之一,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唯一一个入选《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报告》;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把示范区列为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单位。

  4.3助推产业扶贫、推进产业富民

  示范区积极响应扶贫攻坚和产业富民战略部署,在产业扶贫和产业富民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一是采取“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与贫困户建立“互惠互利、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实施“保底价收购”,一是累计发展农户102户,养殖架子牛256头,增收373.76万元;二是通过租赁承包方式种植有机水稻3600多亩;三是免费提供62.5万元的有机肥250吨发展豇豆种植5000亩;四是开展牛品种改良、有机肥种植技术等培训,培训农民、技术员800多人次,辐射全县235个行政村改良能繁母水牛23750头,年产杂交物种奶水牛12000多头,年产值1.2个亿,推进产业富民。

  5示范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品牌宣传力度不够、产品深加工有待开展、示范带动面还不够大、奶水牛产业基础还需投入。

  6推进示范区建设的策略

  继续实施示范建设,努力提升企业的品牌效应,推广宣传先进的生态养殖技术。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加强与合作社、农民的合作联系,带领更多的农民兄弟脱贫致富奔小康。

循环农业论文14

  现代烟草循环农业园区主要运行模式

  (一)“烟草公司+农户”模式

  该模式是烟草公司出资建设现代烟草循环农业园区,成立专门的经营机构负责现代烟草循环农业园区管理,直接与农户对接,与示范园区内的烟农签订烟叶等农作物购销合同,通过订单组织农民生产,打造现代烟草循环农业。实行该模式的代表是山东诸城辛兴镇,辛兴镇乡镇政府与烟草部门一起选择成方连片的宜烟土地进行规划,召开村民大会表决同意,与农民签订不少于10年的土地租赁合同并依法进行公证,然后把这些土地以原价转租给搞烟叶农场的农场经理。烟草公司把企业的财产、车辆和烟田捆绑在一起投保,向保险公司招标,为烟叶农场和种植大户投保。烟草公司投资建立600头存栏量的大型奶牛场,配套建设沼气厂,沼渣、沼液用做烟田有机肥。烟草公司还与有关科研单位联合攻关,用废弃的烟秆,经过压块或气化等处理,制成了可替代煤炭的烤烟能源。该模式中,烟草公司作为园区的顶层设计者和运行主体,可以完全按照现代烟草循环农业的要求,协调和衔接循环链条上各个相关产业,掌控产业循环中的物质数量和质量,进行循环农业源头控制,如管理饲料、肥料、农药、兽药等,利用工业化的理念、经验和方法加强示范园区烟田设施、育苗工厂、密集烤房、养殖场、沼气站、秸秆压块厂的经营管理,提高设施的完好率、利用率,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生态,确保产品优质、绿色、安全,提高生产效率及其经济效益。该模式的弊端,一是烟草公司超业务范围进行多角化经营,无形之中会加大生产和市场风险;二是通过购销合同连接农户,利益联结方式较为松散,农户无法分享因循环农业链条延长而带来的农产品增值,很容易导致农户被边缘化,挫伤广大农户参与循环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加大双方违约风险,而且无法保障上下游产业原料和产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致使烟草循环农业的生产成本难以控制,产品销售受限,整个循环农业受阻。

  (二)“有限责任公司+农户”模式

  该模式是注册成立一家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经营园区内的工场。烟草公司、当地政府和农户按照各自的出资比例享有公司股份,烟草公司的各项投资为法人股,当地政府的各项投资为国家股,农户的投资为个人股。公司招聘职业经理人,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保证企业产权明晰、政企分开、责权分明、科学管理。云南红河州弥勒县新哨镇生态循环经济园区是推行企业化模式的代表,通过成立农业科技公司,对经济园区进行全面管理,按照自主经营的现代企业制度运作。生猪养殖场、清洁能源烟叶烘烤工场、有机肥加工场“三场合一”,生猪养殖场对外承包经营,科技公司负责组织沼气供应、烟叶烘烤和有机肥加工。现代企业制度特别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和职业经理人的参与,将大大提高运营效率,实现园区效益最大化。烟草公司作为有限责任公司的最大股东,通过董事会对公司行使经营决策权,能够把握现代烟草循环农业的发展方向。农户一方面可借个人股参与公司分红,另一方面可通过成为产业工人或作业再承包,再获得一份工资性收入。该模式的弊端在于,参与和受益的农户十分有限,广大 烟农被排斥在外,他们仍然通过购销合同与公司发生联系,公司与广大 烟农仅仅是简单的买卖关系,无法从根本上摆脱第一种模式同样的风险和缺陷,现代烟草循环农业向高层次和大规模发展仍然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和制度基础。

  (三)“合作社+农户”模式

  该模式是在园区注册成立烟草循环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园区的经营。由烟草公司和当地政府对示范园区的基础设施和项目进行先期投资,项目和工程完工后,烟草公司投资形成的资产和政府投资形成的村集体资产通过契约形式委托合作社管理。入社农户与合作社签订协议,入社后按照合作社制定的现代烟草循环农业统一规划和方案,进行烟叶种植。烟叶按与烟草公司的协议出售给烟草公司,烟田按照协议施用有机肥场用沼渣生产的生态有机肥。烟草循环农业专业合作社依照合作社章程,组建理事会、监事会,聘请职业经理人和专业人员,经营管理当地政府投资形成的集体资产、烟草公司托管的资产、农户土地承包权入股的资产,按照现代烟草循环农业的要求组织整个示范园区的产供销,为入社的烟农提供优质服务。云南腾冲县鸦乌山烟草基地单元循环经济以合作社作为经营主体,成立红云烤烟生产专业合作社,整合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有序推进土地适度流转,促进烟叶生产规模化种植,为社员提供专业化服务;充分利用烟草投入可经营性资产,开展育苗大棚、烤房群等资产在闲置期间的综合利用。合作社下设养殖合作社,负责管理万头养猪场和特种养殖生态园。万头养猪场由社员入股筹集养殖资金,合作社聘请职业经理人负责经营管理。特种养殖生态园承包给红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经营。合作社的介入将农户与企业联系在一起,农户最大限度地分享了园区的收益,调动了农户参与循环农业的积极性。该模式的弊端在于,合作社缺乏园区经营管理经验和管理人才,也缺少园区运营的流动资金,如果没有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支持,园区难以正常运行。

  现代烟草循环农业园区运行模式的创新

  (一)现代烟草循环农业园区模式创新的思路

  现代烟草循环农业的发展目标是提升烟叶品质、改善生态环境和提升农民收入。现代烟草循环农业园区是现代烟草循环农业建设的增长极,以其聚集扩散效应带动整个烟区的发展。现有的“烟草公司+农户”模式和“有限责任公司+农户”模式,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但在带动农户方面有所欠缺;“合作社+农户”模式是带动农民增收的最好模式,但限于合作社的经营管理能力,园区的运营能力存疑。目前建设的现代烟草循环农业园区一般包括烟田(烟叶与其他作物轮作)、育苗大棚、养殖场、沼气厂、有机肥厂、风电厂、太阳能发电厂、烤房。园区的循环链条较短,加工型企业不多,育苗大棚、养殖场和烤房都只是出售基本农产品,不能凸显经济效益,无法发挥增长极效应。园区的技术支撑尚显不足,虽然园区均同高校和科研机构签订了技术援助协议,但后者多是在园区前期的设计和建设方面提供支持,园区运行后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不足,技术不能进一步转化。政府与烟草公司的支持主要在园区硬件建设上,建设完工后往往疏于管理,这导致许多园区运营不畅。从现代烟草循环农业发展的方向看,烟草循环农业园区应围绕烟草行业拉长循环链条,园区的规模应适度扩大,以凸显其聚集扩散效应;科研机构应深度介入,加强其技术支撑。基于此种构想,现代烟草循环农业园区的运行模式也应做相应的创新。

  (二)“五位一体”的现代烟草循环农业园区运行模式

  从国内外的实践看,政府在循环农业园区的建设中提供包括资金、政策、各方关系协调等的支持,在园区运行中起到搭建平台、提供服务、积极参与、政策支持的作用。烟草公司具有建设现代烟草循环农业园区的意愿和资金,是烟草循环农业园区的主导者,在园区运行中应起到统筹协调、筹措资金、参与决策、质量监控的作用。合作社作为连接企业与农户的纽带,在园区运行中应起到组织农户、对接公司、规模经营、专业服务的作用。烟农是现代烟草循环农业的.主要参与者和实施者,在该模式中应起到绿色种植、规范养殖、参与循环、实施运行的作用。科研机构作为园区技术的主要提供者,应起到技术研发、技术指导、技术推广、技术监督的作用。这种运行模式可表述为“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合作社经营、农户参与、科研机构支持”的“五位一体”运行模式(见图1)。该模式的运行方式是,在园区内设置园区管委会作为园区的决策机构,管委会由政府代表、烟草公司代表和社员代表组成,负责园区的建设、重大经营决策、园区的利润分配、改扩建以及解散等重大事项。决策过程遵循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三方代表行使表决权。烟草循环农业合作社作为园区的经营机构,聘请职业经理人团队,负责园区工厂的日常管理。科研机构作为技术团队参与现代烟草循环农业生产。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对于农户外出务工较少,对土地依赖性强的地区也可以用有特定约定限制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即只限制作物种植的权利,不转移土地承包经营权)加入合作社,分享现代烟草循环农业的收益。该模式中包含园区管委会与合作社的委托关系,合作社与职业经理团队的委托关系,合作社与农户的以契约为纽带的互助关系,管委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关系。

  (三)“五位一体”运行模式的优势

  该模式依托烟草公司和当地政府的硬件投资和组织引导,大力鼓励科研院所参与示范园区的综合开发,为园区提供技术支撑和组织管理咨询指导,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合作社的利益共同体和条状契约协议,把烟草公司、当地政府与分散的烟农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农民自治科层组织和分散规模化承包管理,利用公司化市场运作和职业经理人专业化经营管理,提高烟农的组织化程度和烟草循环效率,推动园区现代烟草循环农业的发展,达到提升烟叶品质、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烟农增收的效果。

循环农业论文15

  1区域生态循环型农业经济体系的框架

  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区域生态循环型农业经济体系的推动作用,通过对农业资源及农业产业单元的合理分配,使生产变得更加清洁化、节约化、循环化,并最终实现保护环境、农业增收且可持续发展的目标[1]。区域生态循环型农业经济体系结构模式,由此可以看出生产循环型农业经济体系的构成内容共有5个,分别是负责原料传输、负责产品传输、负责废弃物传输、负责再生产产品的传输及负责现代服务传输的5条现代循环服务链[2]。循环型农业经济体系涉及到很多生产要素,如劳力、设施等。系统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方面实现价值,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过循环型农业经济体系来合理地配置要素资源,有机地将农、林、牧、渔等结合起来。生态循环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具有针对性和多样性,当地政府部门从当地的具体情况出发,构建不同的生产循环农业经济体系,让区域内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废弃物都可以得到妥善回收利用,污染物排放尽可能减少,从而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推动作用,并且使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2循环型农业经济的特点

  2.1高效利用资源

  能量、水源等资源都是农业活动的基础所在,想要开展农业生产活动就离不开能量这个动力。而对于农业生态系统的建设来说,循环型农业经济体系中高效地利用能量就是一个根本保障,一方面要通过尖端技术来将能源效能发挥出来,另一方面要开发自然界的能力。

  2.2农业排放零污染

  循环经济有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将产生的农业废物通过回收利用变为可利用资源,让物质和能量在系统内进行循环,不产生环境污染。

  2.3农业经济的现代化

  循环型农业经济不仅要保护好生态环境,也要让农民真正实现增产增收,这样农民才会有更大的积极性来落实循环经济中的各项制度。

  3构建区域循环型农业经济体系的具体措施

  3.1完善农业服务配套体系

  首先,区域政府部门要利用各种媒介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公众在资源节约及生态环保方面有足够的认知。其次培养高素质、能力强的`人才来研发各种实用技术,如能源化、饲料化等废弃物资源化技术,施用沼液肥料的时间匹配技术等耦合技术,以及高效利用水肥药等减排减量化技术。再次,加强农业技术设施和农业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方面的建设力度,各种水利工程、乡村道路等都要尽快建设完成。最后,通过农业设备和建设工程,提高区域循环型生产的机械化程度和工程化程度,建设的重点在4个方面:一是减量化设备,如用来喷洒农药的机械,;二是利用废弃物进行有机肥生产或是发酵沼气等的设备;三是收获废弃物的技术设备,如采收水生植物、收集秸秆的设备等;四是循环工程,如输送沼液到农田中的管道工程等。

  3.2强调绿色生产,利用好废弃资源

  想要保证构建起的区域循环型农业经济体系的健全程度,就必须要依靠循环型农业经济体系的清洁排放等来实现,保证绿色生产,有效利用废弃物[4]。在绿色种植方面,一是立体农业技术和多样化种植技术的推广,各种农作物混合、间列地进行种植;二是大力监督农业投入品市场,完善和优化农作物的用肥结构,尽量使用有机化肥来代替无机化肥,尽量使用毒性低、效用好且不易残留的农药;三是防治好农作物的病虫害,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来开展区域生态建设。从绿色养殖方面来说,首先要保证畜禽饲养环境的清洁与良好,尽量饲喂绿色环保的饲料;其次是通过有效的技术将牲畜养殖和农作物种植结合起来,提高养殖效率,提升养殖质量。从绿色加工方面来说,从加工农副产品到后期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各方面都应有更为严格的技术标准,避免掺用有害的化学剂,为农副产品的安全和质量做好保证。从合理利用废弃物来看,如何净化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沼气、加工制造有机肥以及回收和处理农业废旧设施和废弃物等服务都是区域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做好的。

  3.3通过节约生产和集约化经营来保证低投入和高产出

  其一,区域政府应以管理为中心,在土地流转、社会化服务及农民合作等多种途径中慎重地选择,将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通过区域土地、技术和资金的推进集中在一个全新的生产经营主体中,让区域内的农业产业经营具有更多种形式,从而有效地连接起产前、产中及产后的区域农业生产全过程,保证有机产业链的完整,最终的目的是大幅度提高农业产业在规模化和集约化方面的水平。其二,区域政府要建立起多层次的产业体系并保证其健全程度,使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可以实现,也就是配置并利用好自然资源,延伸产业链并拓展系统经营的规模,保证自然资源的加工、运输及销售可以多层次多品种共同进行,这样一来可降低区域循环型农业经济体系需要投入的成本,而产出则是大幅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