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论文汇总(15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教师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教师论文1
“幼儿常规”就是幼儿必须遵守的日常生活规则。它是幼儿园促使幼儿的生活内容丰富而有规律,调动幼儿在一日生活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自主性和独立性而采取的措施。小班阶段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此时期的幼儿无论在生理、心理上都处于个体发展的低级阶段,在品德教育上处于他律时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小班的常规建立好了,能为以后中班、大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如何做好小班的常规管理工作,下面我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培养自我管理意识
众所周知,现在的家庭几乎都是四个大人围着一个小孩转,有的甚至还有保姆,所以,幼儿在生活自理上很差。因此,盥洗、解便、进餐、午睡等环节就成为小班教师工作的难点,同时也是生活常规建立的关键环节。作为教师是幼儿健康和安全的保护者,也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引导者,要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是常规培养的有效途径。
我园孩子在午餐后通常要做以下几件事情:漱口――擦嘴――搬凳子――换鞋子――坐下看书或手指操。对于小班前期孩子来说,这里面很多事情都是在教师提醒、帮助下才能完成的,带小班的老师都有这么一种感触――现在的孩子自理能力太差了,什么事情都要老师提醒,一上午下来,声音都哑了。在这个环节里,我比较注重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以午餐后要完成的生活活动为例,我跟孩子们交流:
“你们知道午餐后到睡觉前这段时间我们要完成什么事情吗?”(漱口、擦嘴、搬凳子、换鞋子、坐下看书……)
“这段时间每天都一样长,小朋友在这段时间里必须做的事情都一样多,可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但有的小朋友却没有办法完成?”(做事情不认真、拖拉)
“小朋友在这段时间里容易犯什么小错误?”(事情没有做完就去玩玩具、跑到走廊上玩……)
通过商量,最终我们约定:从午餐吃完开始,老师不提醒小朋友现在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不管你做什么,只要在手指操音乐响起前坐在位置上就行了。当然,前提是坐到位置前应该把本来要完成的事做好。迟到的小朋友不能再搬凳子坐到集体中来,以免影响其他小朋友,且在别人做完手指操后,迟到的小朋友应该自行补做手指操,这个约定让孩子们非常紧张兴奋。经过半年的实践,他们都学会了尽快把该做的事情做好,然后用剩下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尝到了自己管理自己的“甜头”。
二、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深化巩固常规要求
小班幼儿年龄小、自制力差、经验贫乏、正处于获得感知印象的阶段中,在幼儿的常规培养过程,还需要我们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持之以恒将常规地进行巩固。
1 儿歌的妙用
在对儿童进行常规教育时,我把一些常规要求编成短小的儿歌教给孩子,孩子在学会儿歌的同时也记住了相应的规则要求。
在幼儿叠衣服时候,我就运用儿歌:“衣服平平摆,关好两扇门,左手抱一抱,右手抱一抱,鞠躬弯下腰。”使幼儿一下子掌握了叠衣服的步骤,在洗手的时候,教孩子们一边洗一边念儿歌:“小朋友,来洗手,洗手先要挽袖口,自来水打湿,擦肥皂,搓搓搓,搓手心,搓搓搓,搓手背,换只手,再搓搓搓,自来水冲干净,一二三,甩干净。”
洗脸时边做动作边念儿歌:“小毛巾,放手心(动作:拿毛巾,铺平放到手中),包好小手来洗车,先来洗车灯,左边车灯擦一擦(动作:擦左边的眼睛),右面车灯擦一擦(动作:擦右边的眼睛),再来擦擦小邮箱(动作:擦嘴巴),转一转,来到了平川幼儿园(动作:擦耳朵),嘀嘀嘀,到家了(动作:擦擦小鼻子)。”
吃饭时,利用餐前的时间念儿歌:“小饭碗,扶扶好,小勺子,拿拿牢,一口饭,一口菜,啊呜啊呜吃个饱。”
有了这种琅琅上口的儿歌,不用刻板地说教,这些规则便印在每一位孩子的脑海里,在孩子的心里扎根,潜移默化地教育着孩子。
2 标记的暗示
小班幼儿年龄小,自制力差,易遗忘,我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规则绘制成形象有趣、色彩鲜艳的标记图,设置在相应的环境中,以提示孩子作出相应的行为反应,促进良好行为的产生和发展。例如,为了帮助孩子掌握“上下楼梯向右行”的规则,我在楼梯口画上箭号:为了让幼儿知道正确的洗手方法,我拍摄了本班一位小朋友正确洗手的步骤,把照片张贴在盥洗室的墙壁上,孩子们每天洗手时,我都要提醒孩子们对照图片上正确的洗手方法来洗,久而久之,孩子们在看看做做中主动、自觉地学习到了盥洗的好方法:为了避免孩子在喝水处你推我挤、把水泼洒在别人的身上,于是我在地面上贴小脚印,请孩子们踩着脚印去取水:为减少幼儿进卫生间发生碰撞,我在进出卫生间的过道上,画上两对小脚丫和来回箭头,提醒幼儿靠右行走。同时,我在各个区角也巧妙使用各种暗记,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在娃娃家里,形象可爱的.挂饰不仅帮助孩子分配角色,而且规定了参加游戏的人数:在音乐角里,给放沙球的框子外就贴上沙球的标志,放服装的就贴上服装的图案,让幼儿通过标志了解相同的东西要放在一起,提高幼儿的分类意识:美工区我用剪刀、水彩笔等形象的图案:玩具区张贴各种玩具图标,小小标志可以帮助孩子强化“玩完玩具归类整理物品”的好习惯。就是在这些各种标志的引领下,幼儿“有序摆物”、“靠右行走”等良好行为自然产生,并水到渠成地内化为一种习惯。
3 榜样的激励
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我发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善于捕捉孩子的闪光点进行现场的常规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每次在擦嘴巴或者是擦小手时,总会有一部分的幼儿不能按要求将毛巾自觉地整理好,用完之后总会随手一丢。但有一次我发现子惠宝宝自觉地将别的幼儿用乱的毛巾放好,我马上表扬了子惠,并请她来督促其他幼儿把毛巾放好,鼓励其他幼儿也向她学习自觉地放毛巾。孩子们看到后,受到了极大的鼓舞,都想改正自己的缺点,努力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因此当幼儿自觉地以榜样的精神为动力,以榜样规范行为做出良好的表现时,我会及时给予幼儿充分的表扬,使幼儿感受到学榜样的益处,从而强化榜样的影响力。
三、重视家园配合,同步推进常规教育
重视家园联系,达到家园同步,帮助家长能有的放矢地对孩子进行常规教育。有的幼儿在幼儿园表现很好,但一回家,家长往往随其自便,不能严格要求,使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功亏一篑。因此,把教育延伸到幼儿的家庭,让家长参与教育,配合幼儿园培养幼儿在家在园的一致意识。例如,对幼儿进行礼貌方面的常规教育,我教给幼儿离园、到园、离家、到家的礼貌和礼仪,同时要求家长要有榜样意识,以身作则,如送幼儿入园时,要做到主动和教师打招呼,让孩子学说、学用礼貌用语。我还利用家长会,向家长们宣讲本班制定的幼儿日常行为规范,并把编写的《行为规范儿歌》印发给家长,让他们明白“规范”的内容,按“规范”的要求去教育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幼儿不断受到潜移默化,幼儿园常规教育的效果,就能得以巩固。
总之,小班班级常规管理是一项艰巨而细致的工作,需要教师的智慧引领、艺术处理,唯有这样,幼儿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渐渐得由他律走向自律。逐步成长为遵守常规的小小文明人。
幼儿园教师论文2
摘要:当今社会家庭结构多是“四二一”家庭,孩子们在家中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全家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溺爱有加。而孩子自己也养成了唯我独尊、自私冷漠的心理趋势。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势在必行。文章结合3~6岁幼儿年龄特点,预定了小班幼儿感恩教育的方案。
关键词:小班幼儿;感恩教育;榜样;节日;生活
当今社会家庭结构多是“四二一”家庭。孩子们在家中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全家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溺爱有加。而孩子自己也养成了唯我独尊、自私冷漠的心理趋势。久而久之,很多孩子认为从家长那里得到东西是理所当然的,自然不会学着去关心别人、感激他人。然而,让幼儿学会感恩对其一生的发展都很重要。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斯基说过:“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将无法弥补。”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同情心。幼儿若常怀感恩之心,不仅能培养其与人为善、与人为乐、助人为乐的品德,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对其今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可见,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势在必行。
我们结合3~6岁幼儿年龄特点,预定了感恩教育的计划:小班,由于孩子活动范围受到了年龄的限制,所以我们把感恩对象定在了幼儿生活中常常接触到的人。设计了四爱活动:爱爸爸妈妈、爱爷爷奶奶、爱老师、爱小朋友。我们从幼儿身边的小事着手,让幼儿在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中学会感恩。
一、教师做榜样,潜移默化学感恩
每天清晨,在幼儿园里,你都会听到“您好”、“早上好”、“宝贝好”、“见到你真高兴”、“老师早上好”等温馨的话语,这是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亲切问候。同样,在工作中,我们在互帮互助后,都会真诚地说声“谢谢”、“不客气”、“这是我应该做的”等类似的亲切话语。这些小事情虽然看似不经意,但在感谢与被感谢之间,在一句句暖人暖心的问候之中,却处处洋溢着爱与奉献的美德,也让幼儿在相处的过程中逐渐学会感受、接触等关心的话语和爱的行为,久而久之,孩子们就能在这样的氛围感染下,很自然地去表达自己的爱与关心。如:“奶奶每天送我来幼儿园,谢谢奶奶!”、“妈妈工作很辛苦,我给妈妈捶背”、“老师您坐”、“老师您喝点水吧”、“老师您慢点”等等。通过教师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一言一行的渗透式教育,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知恩与感恩,懂得了爱与帮助是相互的、是快乐的,从而对生活充满了美好期望。
二、节日巧安排,实践学感恩
我们结合三八妇女节、九九重阳节、教师节几个传统节日开展感恩教育。
三八妇女节,我们开展了以下活动:
(1)我给妈妈捶捶背。
(2)我给妈妈说儿歌《我爱妈妈》。
(3)给我给妈妈一个吻,给妈妈说一句甜甜的话。
(4)我给妈妈送礼物。让孩子把自己亲手做的贺卡送给妈妈。孩子说“红红的心代表爱”
九九重阳节,我们开展了以下活动:
(1)通过讲故事告诉孩子重阳节的意义。
(2)帮爷爷奶奶做一件事情,如:捶捶腿、梳梳头、搬凳子等。
(3)吃的、用的要先让老人享用。教师节,我们给孩子讲了教师节的意义。孩子们为老师亲手画画、买一朵鲜花、送个老师一包润喉片,亲吻老师并祝老师节日快乐。
三、结合日常教育,深化感恩活动
感恩教育蕴藏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们老师要做个有心人,从自身做起,抓住教育契机,努力做到“润物细无声”,达到“水到渠成”的理想教育效果。孩子们都喜欢在幼儿园过生日,我们抓住这一教育契机,组织幼儿观看了《我是怎样来到世界上的》录像。孩子通过观看录像,了解了妈妈怀孕的不便与辛苦;看到了刚出生那么小的婴儿是怎样在妈妈的呵护下慢慢长大的。通过收集自己小时候的照片、物品等活动,感知自己慢慢长大的过程,从而体谅爸爸妈妈养育的辛苦。当问到你想给妈妈说什么话时,有的孩子说“妈妈,我爱你”。让孩子通过语言来表达爱。通过把第一块生日蛋糕送给爸爸妈妈的.活动,向爸爸妈妈表达爱,让孩子通过行动来表达爱。我们还利用每天早上的分享阅读时间,选择一些以感恩为主题的故事读给孩子听。用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的让孩子学会感恩。
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幼儿慢慢懂得了“感恩”,在有些事情上考虑到了别人的感受。从以自我为中心过渡到为他人着想。如:有一天早上,森森因为妈妈出差而闹情绪,他哭着要求我给姥姥打电话。我说:“好的,如果姥姥有时间就让她来接你。”他马上说:”如果姥姥在家干活,就让姥姥干完活再来;如果姥姥在家睡觉,就让她睡醒了再来;如果姥姥去买菜了,就让她买完菜再来接我。“我听后,非常感动!又如:壮壮起床后尿床了,老师帮他脱掉湿裤子,让他在另外一张床上等待妈妈送干净的裤子来。乐乐接了一杯水放在他床边,又帮他拿来了点心,壮壮就可以再床上边吃点心边喝水。看到这些,我很欣慰。通过一年感恩教育的实施,我们惊喜的发现孩子们学会了说礼貌用语,并常常应用于生活中;分享行为、谦让行为也多了起来,学会了与人商量,打架、吵嘴现象少了。家长也经常把自己的发现反馈给我们,他们觉得:孩子通过感恩教育懂事了、会关心人了。
小班幼儿感恩教育只是一个开始,感恩是人生一个永恒的主题,学会感恩,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我们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存在而变得愉快和健康起来,生命将得到滋润。
幼儿园教师论文3
摘要:针对幼儿教育以及幼儿教师语言的应用问题,在分析幼儿教师语言的人性化的基础上,具体探讨了幼儿教师语言的艺术化策略。
关键词:幼儿教师;语言魅力;人性化;艺术化
幼儿教育是学生开启学习生涯的最基础阶段,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教育越来越受重视。语言是教师实施知识教学以及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主要工具,而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幼儿教师所使用语言是否恰当、合理,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未来发展以及知识和兴趣的培养,这也对幼儿教师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这种现象,为更好地开展幼儿教学,幼儿教师应充分运用更具魅力的语言,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激起幼儿的求知欲,促使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以便确保幼儿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得到全面培养。
一、幼儿教师语言的人性化分析
1、因人用语
在不同生活环境与家庭条件下,不同幼儿无论是在性格特征,还是在能力、爱好等方面都有明显差异,幼儿教师如果使用相同的语言,可能会对不同幼儿造成不同的影响。因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为确保幼儿的能力和素质可以得到更好的培养,并实现对幼儿兴趣与价值观的培养,幼儿教师应在考虑不同幼儿的性格特征、语言接受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的基础上,选用适宜的教师语言,加强与幼儿的沟通和交流,以确保幼儿能够得到更好的培养。比如,性格内向的幼儿所具备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对周围环境以及语言较为敏感,鉴于此,教师在对性格内向的幼儿进行教育的时候,应尽量采用让人感受到舒服的语言以及关怀的语气与幼儿进行交流,促使幼儿的心理压力与紧张感能够得到减轻,从而实现对性格内向幼儿的更好教育。针对性格外向、脾气急躁的.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尽量使用沉稳的语调,舒缓幼儿的急躁情绪,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针对年龄较小、刚接触学习生活的幼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使用拟人化的语言,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以确保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提升。
2、尊重幼儿
自尊心是每个人都具备的一种尊重自己、维护自己人格尊严的心理状态,不恰当语言的使用很容易对人们的自尊心造成伤害,特别是对幼儿而言。尽管幼儿的年龄较小,性格处于培养阶段,心理相对不够成熟,但幼儿依然具备较强的自尊心。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若是使用不恰当、不适宜的语言,则不仅会对幼儿造成严重心理压力和紧张感,也会严重伤害到幼儿的自尊心,导致幼儿对学习失去兴趣。针对这种现象,为实现对幼儿的更好培养,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对幼儿予以充分尊重,照顾幼儿的感受,采用适宜的语言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缓解幼儿的心理压力,促使幼儿能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与亲切感,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以确保幼儿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得到更好的培养,从而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为幼儿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幼儿教师语言如何做到艺术化
1、语言要有感染力
语言是教师与幼儿接触的最直接工具,而教师所使用语言是否恰当、适宜,直接影响着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如果采用严肃、枯燥的语言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则很容易造成幼儿的紧张心理,增加幼儿的心理压力,导致幼儿的求知欲与学习兴趣被抑制,不利于幼儿教育的顺利实施。鉴于此,为更好地开展幼儿教育,确保幼儿教育效果得到增强,教师在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对所使用的教学语言进行艺术化修饰,尽量使用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的语言、语调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幼儿能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减轻幼儿对教师的陌生感与距离感,营造轻松、快乐的教学氛围,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加强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确保幼儿的心智能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以便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促使幼儿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得到提升。
2、语言要生动形象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所使用语言和语气决定着幼儿的心智培养效果,直接影响着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因此,为更好地开展幼儿教育,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征,选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以及更具感染力的语气,以为幼儿教育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语言的组织与运用是幼儿教师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决定着幼儿教育效果。鉴于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同时,幼儿教师利用生动形象且更具感染力的语言对故事内容进行讲解,可让幼儿更容易融入故事情节,有助于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3、语言要简化
相对于成年人而言,幼儿的性格不够成熟,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与成年人有一定的差距,对复杂语言所表达意义的把握能力相对较弱。因此,为更好地开展幼儿教育,教师在语言应用方面应避繁求简,尽可能使用简练、简短且容易理解的语言开展教学活动,并根据幼儿能力的提升,对词汇涉及范围进行扩展,培养幼儿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等综合能力和素质,以便为幼儿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大部分幼儿都不爱吃蔬菜,而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如果教师说:“蔬菜丰富的维生素、钙、铁等微量元素,能够起到强身健体、防癌抗癌等作用”,则会导致幼儿因无法理解教师所说的话,而导致教育效果无法得到提升。鉴于此,教师应对语言进行简化,以简单、直白的语言对幼儿进行教育,以便实现对幼儿的更好培养。语言具有其他教学工具无法替代的魅力和作用,而语言的使用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因此,为更好地开展幼儿教育,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征,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尽量选用生动形象、更具感染力且更加简化的语言开展幼儿教育,促使幼儿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能够得到更好的培养,以便为幼儿心智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幼儿园教师论文4
游戏幼儿园基本活动。 但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增多,农村幼儿园出现了大班额现象,大班额对幼儿成长和教师正常教学活动产生了诸多不利,特别创造性游戏开展存在较大困难。 创造性游戏包括结构游戏、表演游戏、角色游戏。 其中,表演游戏幼儿喜爱游戏之一,幼儿根据文艺作品中情节、内容和角色,通过语言、表情和动作进行表现一种游戏。[1]现今,很多大班额幼儿园表演游戏都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开展起来。究其原因,主要班额过大、空间范围小,开展游戏存在拥挤、凌乱情况。 如何才能组织好大班额幼儿表演游戏? 本文结合课题研究,谈谈具体实践和体会。
一、选择合适游戏内容,农村大班额幼儿园开展表演游戏前提
农村幼儿园大班额表演游戏内容选择受到更多限制,因此在内容选择时要考虑:
1.结合本班幼儿实际情况,选择符合幼儿生活经验,内容活泼、有教育意义作品。 故事、童话要让幼儿容易掌握和表演,有一定故事情节,表演动作表情比较适合幼儿表现。
2.要选择人物性格特征较明显,场景、道具简单,便于师幼共同布置作品。可以将桌椅、积木、胶粒拚图及实物等现成材料进行利用。如《小熊请客》场景中房子用桌椅,树用一张椅子就可以了,表演小朋友带上相应头饰即可。
二、合理开发和利用游戏场地,农村大班额幼儿园开展表演游戏先决条件
农村幼儿园场地比较小,孩子又多,而表演游戏开展需要较大游戏场地,单靠每班活动室不够,教师需要开发和利用其它空间让幼儿游戏,室内外哪些空间可以合理利用? 室内有活动室、寝室、盥洗室、储物室、过道、走廊、阳台、大厅,户外有绿地、绿篱、树木、花圃、沙池、山坡、运动器械、戏水池。教师应因地制宜,根据表演内容有目选择场地。 如表演《金鸡冠公鸡》就可以利用幼儿园绿地、山坡,让幼儿在真实情景游戏中, 增加游戏趣味性,解决游戏场地问题。
三、有效使用游戏材料,农村大班额幼儿园开展表演游戏必要条件
表演游戏开展需要较多游戏材料,农村幼儿园现成材料少,班级人数多,搜集、制作游戏材料农村幼儿教师比较头疼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准备游戏材料。
1.提供具有多功能玩具和材料,避免材料功能单一性。功能单一材料,缺乏开放性,如那些颜色鲜艳、具体形象成品玩具,不能满足幼儿表演游戏想象力发挥, 孩子们只暂时对豪华用品感兴趣,玩了一小段时间孩子们就不喜欢,更换淘汰这样材料,势必造成经济上浪费。 多功能玩具和材料可以让幼儿在自身生活经验基础上, 充分发挥想象,教师应鼓励这种想象,激发这种想象,并创造条件满足这些想象。在故事《小羊和狼》中,用旧挂历纸、鲜艳彩色塑料袋可以当服装, 动物羽毛可以用旧丝巾,等等。在表演活动中,孩子们还可用一些废旧辅助材料当道具,如“石头”“鸡腿”用泡沫块来代替,各种小纸盒当成《小熊请客》礼物。
2.寻找可利用替代物,减轻教师开展表演游戏负担。农村个广阔天地,有一些现成物品可以作为表演游戏替代物,如:野果、树叶、小石子等都可以作为幼儿表演游戏素材;一些废旧物如洗净各种塑料瓶、可乐罐、塑料袋等,还有各种纱巾、围巾,在表演游戏中会变成话筒、花瓶、裙子等,这些替代物能极大满足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 同时,由于这些替代物来自幼儿自己发现、创造,会增强他们自身心理满足感,自然也会激发他们使用这些材料进行表演积极性,从而提高材料使用效益,减轻农村幼儿园教师开展表演游戏负担。
3.幼儿参与制作游戏材料,激发他们参与表演游戏兴趣。教师根据表演主题和情节,为幼儿提供辅助材料和孩子们一起商议并制作道具。在制作道具过程中,教会幼儿一些制作道具方法,道具不必过于精致、鲜明,以免影响游戏开展,并可以物代物。 如教幼儿利用挂历纸、塑料袋、废旧报纸等,制作出简单帽子、服装等。
4.建立统一“材料库”,资源共享,使材料使用率最大化。开展表演游戏时,为了使材料使用率最大化,同一年龄班安排相同表演游戏内容,年段教师共同搜集、制作材料,并在班级教室里开辟一处“材料库”,将幼儿游戏所用玩具材料都集中在一起,每个班级轮流使用材料,使材料“资源共享”,这样既能减轻教师准备游戏材料工作量,又能帮助幼儿学习归类以及养成物归原处好习惯,更重要还在于提高游戏材料使用效益。
四、多样组织形式,农村大班额幼儿园开展表演游戏根本保证
农村幼儿园班额过大, 而表演游戏角色少,如果根据角色来分组,往往要分十几组,加上幼儿园场地有限,幼儿等待现象就比较严重,通过探索课题组找出几种解决办法。
1.让部分幼儿当观众,讲述旁白部分,参与到游戏中。如表演《小兔乖乖》时,将幼儿分成四组,每组有10 名左右幼儿,一部分孩子表演,另外孩子当观众并讲述旁白部分,表演结束后交换角色。 这样幼儿参与表演几率就更高了,不会出现等待现象。
2.一角色多人。表演游戏可以由多人扮演同一角色,例如在表演《三只蝴蝶》时,故事中白蝴蝶、红蝴蝶、黄蝴蝶、白花、红花、黄花等角色,可以请几个幼儿共同扮演同一角色,解决了角色少、观众多矛盾。幼儿表演同一角色,可以一起商量角色动作,这样不仅培养幼儿合作意识,为了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还可以让能力弱幼儿跟在能力强幼儿旁边学,从简单模仿到自己表演。
3.扩编故事,增加游戏角色。将一些游戏经过改编、扩编后,内容更贴近生活,又增加了角色,这样就能解决人数多游戏角色少问题。 比如表演游戏“小猪盖房子”, 教师在故事里增加了现实社会中常出现问题,如小白猪考虑省钱,学小鸟用树枝和树叶盖房;小黑猪为了买地得打工赚钱(搬木头或砖头等工作);小花猪用砖头盖房时,自己忙不过来,请其他小动物来帮忙等等。 三只小猪选择了不同方法来盖房子。 最后恶斗大灰狼时,加入其它小动物帮忙,战胜了大灰狼。 从表面上看游戏好像发生了变化,但实际上其内隐规则、玩法都没变,却很好地解决了幼儿人数多、等待时间长问题。
4.将表演游戏与区域活动结合。为了保证活动场地和时间,教师在活动区中设置表演游戏区。 活动前, 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制作相关场景和道具;幼儿根据意愿自主选择和分配角色。幼儿可根据故事情节边表演边游戏,将对文学作品理解和生活经验融入到游戏中,创造出各种不同情节,使故事情节得到发展、扩充,人物形象变得更加生动、丰满。
参考文献:
[1]邱学青.对幼儿园游戏分类问题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xx(3).
[2]卢乐珍.关于师幼互动认识[J].早期教育,1999(4).
[3]林菁.幼儿园创造性游戏指导与实施 [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xx.
幼儿园教师论文5
点心后,一个孩子用餐巾纸擦嘴后随手一扔,一旁的孩子随口叫到:“这张餐巾纸真象一只鸟”。顺着他的话音我朝前一瞥,可不,还真有点像呢!于是我马上组织幼儿对这张餐巾纸展开了讨论:请每个孩子说说它像什么?是不是所有的餐巾纸都能折叠出这些样子呢?于是在第二天的电脑创意绘画活动中我安排了这样一个内容:发给每个孩子一张餐巾纸请他们任意折叠,而后请每个孩子来说一说你的餐巾纸像什么?随后我挑选了两张较为典型、并有代表性的餐巾纸进行扫描处理,作为孩子们上机操作的素材。由于孩子有了一个平面想象绘画过渡到电脑想象绘画的活动过程,这样一来解决了幼儿在电脑上刚上手的难处,有了一个缓冲过渡的过程。而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过渡,孩子在后面的电脑操作中不再感到困难与无从着手。经过孩子的想象创作一张普通的“餐巾纸”变成了“蝴蝶”“小鱼”“芭芘娃娃”“球鞋”等等。
为了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我提出了“电脑绘画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创造力的实验研究”的课题。其研究的根本价值不在于孩子运用绘画工具的技能有多熟练或是画出的作品有多惊人,而在借纯朴的一草一木、一个玩具等绘画素材,将创造与想象融于一体,让孩子在电脑这个天地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他们独特的电脑绘画语言描绘出富有童趣、情趣、乐趣的画卷。从而使电脑绘画一举成为发展幼儿创造潜能的现代化教育平台。使幼儿创造力得到很好的发展与培养。
通过此次活动我感到教师为幼儿提供的想象素材必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兴趣爱好。“餐巾纸”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天天接触的及其普通的`物品,选择这样的物品作为电脑创意画的想象素材幼儿感到新鲜有趣,加之“餐巾纸”折叠的形状又很能引起幼儿的想象,由此幼儿展开了想象的翅膀,用他们独特的电脑绘画语言描绘出富有童趣、情趣、乐趣的绘画作品。
在整个活动中我与孩子一起沉浸在想象的天地中,在与他们一起交流与讨论中我钦佩孩子们的想象力如此的丰富与大胆,同时也对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作用有了更一步的认识。让孩子在想象中创造,在创造中想象是我开展此次活动的真正目的。
幼儿园教师论文6
摘要:随着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逐步深化,教师专业发展呈现出向生态取向的转换。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超越了理智取向、实践—反思取向中主要关注教师本身的局限,转而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背景、专业图景中各因素的关系。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优秀论文
一、幼儿园教师文化的内涵
幼儿园教师文化代表着幼儿园文化,是幼儿园教师在共同的幼儿园教育环境里,在一日活动中创造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成果的总和及表现。没有教师文化的深层支撑,所谓的教师发展和教育革新都将是肤浅的和形式化的。教师文化具有主流文化、理性文化、高雅文化的“性格”,是教师精神力量的源泉,是学校文化的中流砥柱。教师文化的内容是指在特定的教师团体内或在更广泛的教师社会之间,为教师成员共享的实质性的态度、价值、信念、假设和处世方式等;其形式是该文化成员间的相互关系类型和联系方式。因此,幼儿园教师文化是人的文化;是群体文化;是其工作、职业、角色、身份带来的文化;是其在开展集体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二、幼儿园教师的文化意识
首先,幼儿园教师素质提高需要其具有文化意识。幼儿园教师的文化意识更多地表现为对自身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的要求。因为幼儿教师持什么样的教育信念直接影响着其对新的教育理念、学习理念、教师发展理念的接受,而对这些理念的态度又影响着幼儿教师专业化。教师教育信念的缺失、动摇或瓦解不仅会导致教师精神失落,也会导致教育实践中的许多失误。教师群体有何种教育信念,不仅直接影响教师自身成长和教育质量,而且会直接作用于幼儿。比如现在很多地方都会利用寒暑假对在职教师进行职后培训,目的就是让教师更新教育信念,提升业务水平,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成长。
其次,教师文化意识的另一种表现是教师的专业自我意识。专业自我意识即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意识:要弄清楚“我是什么?我的职责是什么”?还要对自己的专业行为和素质做出清晰地评价。既然选择幼儿教师这一职业,是什么促使你做出这一选择,又是什么支撑着你一直坚持着这一职业。专业自我意识意味着人不仅能把握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而且具有把自身的发展当作自己认识的对象和自觉实践的对象,能建构自己的内部世界。只有达到了这一水平,人才在完全意义上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体。因此是否具有专业自我意识直接影响着幼儿园教师的发展。
第三,教师文化的意识还表现为要具有专业精神。专业精神表现为对所从事的幼教事业拥有成熟的信念、高度的热情和不懈的追求。拥有较高专业精神的幼儿教师,会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充满热情,并且主动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工作需要,在工作中更多的会考虑儿童的全面发展以及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最大的帮助。因此,专业精神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根基,是专业活动和行为的动力。
三、幼儿园教师的角色转型
所谓教师角色,是指在教育系统中的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由其职业性质决定的符合社会文化期望的角色及其行为模式。在传统教育中,教师的角色通常是权威的代表,许多儿童所感受到的权威是教师的命令或者规范,不准幼儿做这个不准幼儿做那个,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使幼儿把权威和惩罚联系在一起,以至于害怕入园,害怕教师。因此,我们幼儿园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角色定位,以情以理来教育幼儿,规范他们的行为。在运用教师这一权威时,情感至关重要。幼儿园教师在行使教育权威时,应该是理智的,尊重幼儿个人需要的。我们的目的是帮助幼儿对自己的行为担负起更多的责任,让他们做到自己可以管理自己。作为幼儿园教师要加强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我们不仅要尊重幼儿在文化上的差异,还要尊重家长在文化上的差异,了解家庭对幼儿所寄予的希望,给予家庭教育必要的辅助。
幼儿园教师要争当维护幼儿身体健康的保健师:照料幼儿的生活,负责幼儿的安全,保证幼儿的健康,指导幼儿锻炼身体。在智力发展上给予帮助: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丰富幼儿的知识概念,培养幼儿的技能技巧,提高幼儿的智力能力。要塑造幼儿良好的道德: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陶冶幼儿的道德情感,锻炼幼儿的道德意志,训练幼儿的道德行为。为幼儿创造美的生活环境:引导幼儿认识自然的美,指导幼儿表现美、创造美。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应对角色转型,以更好的胜任这一特殊的职业。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教师还要充当“迎宾”、“卫生员”、“保洁员”、“表演家”。幼儿园一日活动从入园开始,作为幼儿园教师要提早入园迎接小朋友的到来。这个时候,教师应该是面带微笑的“迎宾员”。教师每日要检查幼儿的卫生情况,以确保儿童进餐及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在儿童离园后,教师要对教室及园区进行整理清洁的工作,这个时候就成了“保洁员”。教师的教学必须是生动的、有感染力的.,每一位幼儿教师都是一位表演家,将知识生动、形象地传达给幼儿。这就要求幼儿园教师要带着对职业的热爱,对儿童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这样才能更好地从事这份工作,才能施展出自己所有的才能,并在教学中得到成长。
四、幼儿园教师文化的建设
理念是一所幼儿园的灵魂,任何学校特色的形成都需要有一个适应时代潮流和教育发展方向的先进理念做支撑,具体包括:先进理论的吸收,明确的课程目标,可持续发展的近、中、远期规划,全园教师的认同、接纳程度,环境的创设等等。作为精神层面的理念,存在于幼儿园全体教师的头脑之中。然而因为园长地位的特殊性,其办园理念起着关键的作用。
幼儿园文化是本园的文化特质的体现,包括幼儿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游戏文化、教师文化等。积极向上的幼儿园文化会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但是不完善的或者负面的幼儿园文化就会制约着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文化的建设正是使教师给予学生文化人的榜样,以其价值取向影响着幼师队伍专业化的发展。
幼儿园教师文化建设是将幼儿园教师作为一个整体,从根本上涉及的是教师的思想和精神领域。思想、精神层面的发展恰恰是教师整体发展的动力和根基。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应该采用一种全方位的发展路径,将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看作是一种整个人格的提高的过程,是人性化、人格化、个性化、文化化的一个过程。教师文化对教师专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重视教师文化建设,将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广泛的机遇和条件,将教育观念、自主发展意识以及幼儿教师本身所具有的专业精神作为其专业发展所具备的条件,并以此为基础构建教师文化。
总之,幼儿教师不同于中小学教师,他所面对的受教育者是学龄前儿童,其身心发展都处在萌芽时期。这个时期教师对于孩子来说更多的是榜样的作用,幼儿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孩子未来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文化建设更重要的意义是以教师文化观念内化教师的文化意识,促进其角色转型和自身素质的提高,最终完成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幼儿园教师论文7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早期的家庭教育也在不断地宣传和提倡。越来越多的父母也逐渐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幼儿的重要性,家庭在幼儿教育中也逐渐凸显了它在幼儿成长中无可比拟的作用和不可取代的地位。家庭是幼儿最早接触的环境,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但也无法忽视社区、幼儿园及其他环境对幼儿所产生的影响。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成长,就需要家庭发挥其主导作用,与社会、社区、幼儿园及其他主体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成长。
关键词:教育;家庭;协作
在幼儿时期,幼儿主要存在两个环境,即家庭和幼儿园,这就要求在协调配合中,双方需要相互支持、了解、配合,通过双方的互动和交流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身心发展。本文主要以家庭与幼儿园协调配合为主线,综合探究如何让幼儿更好地成长。
一、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
有些家长说孩子入园后,孩子就交给幼儿园,他很放心,一方面有些父母可能很忙,另一方面无法给孩子实质的关爱。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逐渐从家庭过渡到了学校,这需要过程适应,幼儿园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和家庭来比的话更系统、更全面,也更规范。这就需要家长鼓励幼儿坚持去幼儿园,而幼儿园的教育也需要家长的配合。
二、配合方式的探究
1.与家庭有统一的要求。在幼儿园的时候,孩子们需要按时吃饭、睡觉、上厕所,吃饭的时候不乱说乱跑,饭前便后要洗手等习惯也都是这个时候养成的。事实证明,只有一致的要求,才能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模式和习惯。如若不然,在这个时间,幼儿还无法清晰地分辨是非曲直,不知为何在家和在幼儿园不一样,不知该按照哪种行为模式生活。其次,在接送孩子的时候也要让孩子养成对幼儿园老师问好的习惯,这样既培养了幼儿有礼貌的品德,又树立了老师的权威,对孩子优良品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2.建立有效的联系方式。在科技发展的今天,微信似乎成为了家长和幼儿园交流最重要的途径。但这种交流是幼儿所不知的,这种交流方式仅仅局限于双方,并没有把幼儿这一主体纳入进来。因此,建立一个联系簿不失为一个更好的办法。在家长准备的小本子里,家长可以把孩子在家的小习惯、小想法记录下来,带到幼儿园给老师看。然后老师再把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进行记录,无论是好表现还是坏表现,同时将对孩子发展的建议也写进去。这样,家长就可以和幼儿园在孩子的思想、习惯、智力开发等方面进行多方面的交流,能够更好地了解孩子,为孩子更好地发展添砖加瓦。
3.与孩子进行有效的交流。一些家长在孩子回家后只会买点好吃的东西,或者简单逗逗孩子,和孩子并没有深刻的交流。与孩子进行有效交流可以有多种方式,例如孩子在幼儿园学唱了一首新的歌或者学到了新的舞蹈,或者学会了画小猫小狗。家长可以让孩子表演一下,并在表演过后对孩子进行赞美和表扬,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家长如若表现出厌烦的情绪不仅会打击孩子学习和表现的积极性,还会使孩子和父母产生小小的隔阂。
4.正视孩子的'缺点。孩子在幼儿园会和在家有不同的表现,这些老师都会看在眼里。在校方和家庭的交流中,家长不止会听到孩子的优点,也会了解孩子的缺点。诚然,每个家长都乐意自己的孩子被夸赞,听到别人说自己孩子的优点,但听到孩子的缺点时也要正视,缺点不可怕。每个孩子都有极强的可塑性,在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下,是容易克服和改正那些缺点的。如若一听到孩子的缺点就极其反感,一味地袒护或者是呵斥,更有甚者孩子进行打骂,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5.正确对待家访和座谈会。幼儿园进行家访和座谈会的目的,一方面就是为了了解家长对幼儿园有哪些要求以及意见,能够得到家长的支持与理解,使幼儿园能够不断提高和进步。另一方面能够充分调动家长和幼儿园的积极性,充分了解孩子的情况,了解生活习惯、性格爱好以及健康情况等问题。还可以通过双向互动,和孩子建立初步的好感,减少陌生感和不熟悉。因此,在家访和座谈会的时候,家长应和幼儿园进行真实的交流,如实提供孩子的情况。6.建立家长与家长间的交流。每个接送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家庭,每个家庭都有其独特性,对孩子的教育和美好品质的培养都有其独特的见解,很多的家长都乐意配合幼儿园,为了孩子的教育出谋划策,甚至不遗余力地在下班后或者是休息时间和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幼儿园的发展和建设中。有的时候,家长们在和孩子共同装点教室时,不止加强了家长与幼儿园之间,家长与家长间的联系,更加深了孩子们之间的友谊,让孩子在幼儿园找到更强的归属感。家庭教育需要多方的协调,是个复杂且系统的工程。幼儿阶段是孩子们一生中的奠基阶段,而且父母是孩子最初的教师。现如今的社会竞争如此激烈,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们不输在起跑线上,在将来立于不败之地。这就需要父母和幼儿园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提出更好的要求。因此,只有二者相互配合,才能让孩子更好地茁壮成长。
幼儿园教师论文8
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当今的幼儿,基本是独生子女,自理能力普遍差,所以培养自理能力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下面给家长朋友介绍几种方法。
观察法 录制一些孩子自己穿衣、吃饭、自己照顾和管理自己的录像片,或者在幼儿园内选择一些做得好的小朋友做表演,组织小朋友看,然后再举一些与此相反的事例,让小朋友去对比,从中分辨是与非,好与差,激发孩子自理的积极性。
表演法 根据孩子不同的特点和不同时期的要求,创设一些情境,可与家长一起扮演不同的`角色,把正反两方面的形象表演给大家看,鼓励小朋友向做得好的学习。
直观法 对最基本的技能,由家长做示范,然后指导小朋友一步一步照着做,同时还可以根据每位小朋友掌握的程度,加以改正和指导。
游戏法 这种做法,不是事先确定表演者,而是根据需要先明确一个主题,然后让小朋友参加这种游戏,在参与中快快乐乐地学会某种本领。这个方法在幼儿园中可由老师带领。
提问法针对实际,向小朋友提出一些,让他们思考后回答。接着再让小朋友自己提出一些,由家长回答。通过提问和回答问题,明确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故事法选择和自编一些故事,讲给小朋友,让他们通过故事,明白一定的道理,从而知道怎样做对,怎样做不对。在3岁以上的孩子中,可以发组织小朋友自己讲故事,还可以在家长讲完之后,让小朋友续故事,通过讲故事做到自己教育自己。
奖励法 一个时期提出几项要求,然后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评比,凡是进步的,哪怕一点一滴都给予肯定和表扬,并在自制的评比表上贴上小红花,鼓掌祝贺。不仅可以进行单人比赛,还可以进行多人的比赛。
娱乐法 将日常生活中经常做的事,如洗脸、刷牙、梳头等,编入活泼欢快的乐曲中,编成小的歌曲,教给小朋友。也可以把一些事情编成顺口溜、儿歌教给小朋友。这样便使幼儿通过娱乐的形式学会了一些本领。
单教法 每个小朋友都可能有特殊情况。所以要用单教法,就是“练兵教练”,手把手一点一点地教会。
以上几种方法,要根据孩子的不同特点灵活运用,只要坚持不懈,幼儿的自理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幼儿园教师论文9
【摘要】
古人云“子训始稚”,意思是教育孩子要趁早,历史上涌现过许多有关幼儿教育的思想先驱。的确,幼儿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第一环,至关重要。
【关键词】
幼教建筑;设计理念;童心
幼儿教育是指对3岁至6岁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广义上例如幼儿在成人的指导下看电视、做家务、参加社会活动,等等,是指一切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方面发展的有目的的活动。狭义的幼儿教育则特指幼儿园、托儿所等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作为正式的幼儿教育机构,幼儿园、托儿所等幼教的建筑应提供适合幼儿合理的设备与设施,创造良好的建筑环境,包括合理的空间,阳光、空气、水源、卫生、饮食、安全等,要像呵护花朵一样呵护孩子们的成长。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决定了幼教建筑的特殊的建筑要求。本文将以西班牙著名的幼教建筑——维利达境幼儿园为例,介绍说明幼教建筑设计在建筑体形与色彩、内部空间、细节设施等方面要达到的目标。
一、幼教建筑的构造体形与色彩
幼教建筑通过其外部形象要充分表达“童心”,要做到美观,绿化,洁净,直观鲜明,布局活泼,充满童趣。维利达幼儿园于20xx年建于西班牙马德里,它由大大小小的圆形构造组成,外观上如同一个超大尺寸的蛋糕,上面点缀了一些圆形的绿色草坪、圆形的巨大天窗以及谷仓形状的象牙白纯装饰性的构造像极了蛋糕上形形色色的水果和奶油,这样拙朴童稚的造型吸引了大人和小孩的眼球,行走在其中如同进入了爱丽丝的梦游仙境一般,充满了梦幻性,不仅使得小孩留恋其中,让小孩上幼儿园变成了一种享受,还让“大人们”为它可爱的造型驻足观赏,这样的外形设计满足幼儿心理成长的要求,幼儿园真正成为了幼儿的乐园。幼儿园作为一个施教场所,不仅有嬉戏玩耍的儿童,当然还有教育和引导他们的施教人员,因此幼儿园要有双重尺度,让大人和小孩都能适应环境。它的色彩没有过于花哨,造型没有奇形怪状,像维利达这样的幼儿园就采用简洁的造型设计和简单大方、环保的色彩不仅可以培养孩童的审美也营造了一种童话意境。大大小小的圆形遍布整个空间,而整个建筑场地是一个类似三角形的地貌,圆形与三角形的碰撞使得画面更加有层次感,这一设计同时解决了三角形地块难以利用的难题。为避免学校建筑的阴影投射在操场上,维利达幼儿园将操场设置在平台上,这就是所谓的屋顶平台式,利用屋顶、阳台作为班级活动场地,充分利用空间,缓解了幼教建筑用地紧张。在阳光充足的阳台上与绿色草坪近距离接触使得幼儿更加接近大自然,通往平台的坡道沿着包含学校设备的圆柱体周边而设,孩子们通过坡道缓缓上升,快乐而有趣,幼儿园的建筑不高,他们在不知不觉间便到达了屋顶的平台。
二、幼教建筑的内部空间
维利达幼儿园建筑的主要空间就是宽阔的中央大厅,这里是带顶和有着鲜艳颜色天窗的儿童活动与聚会空间,从所有教室都能直接来到这里,比较适合幼儿园开办大型的娱乐活动或幼儿集中玩耍的场地。因幼儿身体技能尚未发育完全,他们行动笨拙,防护能力差,但是他们的好奇心强,什么都想尝试,比较好动,因此这里需要给他们创造了一个舒适安全的空间,幼儿在中央大厅里肆意玩耍而不用担心安全问题。圆形的庭院伸进公共活动空间内,透明的玻璃让室内与室外产生了互动,使空间更加明亮,为孩子提供充足的阳光,并使得室外的`花草树木进入了室内,让孩子在玩耍的同时欣赏到自然界的美景,这使得幼儿在视觉和触觉上提升感知能力。公共空间的上部是深度超过2米,五颜六色的采光天窗,更增加了房间的通透性,满足日照、通风等要求。通往教室的通道有一个个可折叠的隔断和深深的窗口,增加了通道的趣味性,通道成为孩子下课娱乐的个人小天地,行走其中如同进入一个密道,幼儿在其中可展开无限的遐想。这是建筑充满“童趣”的另一表现。教室位于东南端,以求获得最多的自然光线。行政管理区、教职员工办公室和建筑设备位于西北端,有各自独立的道路,这方便了人员的疏散,形成稳定的工作秩序、固定的日常行程,满足幼教建筑的安全要求。
三、幼教建筑的细节设施
幼教建筑的楼梯宜采用双泡楼梯,楼梯杆件应采取不宜攀登的构造,一般不做垂直构件,另外楼梯扶手要有双重尺寸,除了成人扶手外,还应加设幼儿使用的小扶手,最好是木制的,不宜采用钢制的。幼儿经常接触到的1.30m以下的室外墙面不应粗糙,墙角、窗台、暖气罩等有棱角的地方必须做成小圆角,以达到幼教建筑安全要求,这也是维利达幼儿园的构件多采用圆润的设计的原因。因幼儿好动且喜欢伏地玩耍,活动室、卧室、音体室宜采取暖性、弹性地面。阳台、屋顶平台的护栏净高不应小于1.20m,护栏宜采用垂直线饰;活动室,音体室的窗台距离地面不宜大于0.60m,距地面1.30m内不应设平开窗,宜做成固定扇。
参考文献
[1]刘田洁.新型幼儿教育模式影响下的幼教建筑研究[D].天津大学,20xx.
[2]孙妍.幼儿园建筑环境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xx.
[3]高帅.幼儿园建筑安全性设计研究[D].郑州大学,20xx.
幼儿园教师论文10
发挥教师在教科研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教师是教科研活动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依靠教师,群策群力,教科研活动才能产生更好的效果。反之,教科研活动则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在以往的教科研活动中,教师常常处于被动的地位,心态与情绪都是很消极的,究其原因有三点:一是教师对教科研活动意义缺乏正确的
认识。认为幼儿园接触的是3—6岁幼儿,把孩子带好,用不着花很多精力搞教科研。再说,幼儿教师毕业于幼儿师范学校,虽专业素质好,但理论功底薄,研究水平低,没法搞教科研。二是教科研活动形式单一,总是业务园长或教研组长说、念、讲,教师则一味地记录、听讲。三是教科研活动内容经常跟着“流行风”走,外面流行研究什么,幼儿园也就跟着模仿照搬,不会在分析别人之长和自身特点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吸收,搞得教师随“风”摇摆不定,兴趣不大。!
为了调动教师参加教科研活动的积极性,我园着力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积极鼓励教师参加教科研活动,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教师在教科研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一、加强思想管理,强化教科研意识。
教育科学研究是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领域中的现象与问题进行研究的认识活动。通过教育科学研究,能探索和认识教育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的发展,因此可以说,教育科学研究是新世纪教育工作的需要,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需要,也是教育管理规范化的需要。作为园长,应把教科研放到幼儿园工作的重要位置上,优先考虑和安排,树立“科研兴园”的工作指导方针,加强教科研思想管理,反复宣传教科研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消除教师的畏难情绪,帮助教师从教育发展、自身发展的角度去认识理解教科研的必要性,从而唤起教师投身教科研的自觉性。园领导要身体力行,带动骨干教师进行示范,结合实际工作,扎实开展教科研工作。如:园领导参与进行了“幼儿一日活动中保教结合思想的渗透”、“如何开展幼儿体育教育活动”、“幼儿珠心算教育”、“幼儿听读游戏识字教育”等研究,从而激发了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热情。
二、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研究氛围。
首先,园领导和教研组长作为教科研活动的管理者,应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尊重教师,了解每一个教师的实际水平与需求,允许教师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在教科研活动中,与教师保持人格上的平等,既做指导者,又做平等的参与者,与教师共同研讨,虚心听取意见,及时鼓励和肯定教师的创见,善于提出教师存在的问题,启发教师思考。在这种宽松、和谐的研究氛围下,管理者与教师之间心理上的距离缩小了,使教师产生被认同感和自我价值感,乐于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第二,管理者应从实际出发,了解教师研究的需要,以解决教师工作中的难点、困惑为重点,将研究的需要融入教师的.需求之中,以教师不断增长的需要为研究的“突破口”。我园常采用现场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和小组讨论法来了解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疑惑和对教科研活动内容的意见和建议,这样确定的教科研活动内容受到了教师的欢迎,因为它切合了教师的实际需要,增强了教师主人翁意识。比如,以前我园的教研观摩活动,基本上都是由园领导确定观摩内容与人选,在调查表中,许多教师认为这样做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因此,园领导根据大家的意见,将指定观摩与“自报观摩”结合起来,一方面通过层层竞争选拔,选出优秀教师参加教研观摩活动;另一方面,对于能力弱一些的教师也要提供机会,通过个别指导,为她们参与教研观摩活动并取得成功打下基础。
第三,改变以往管理者的“一言堂”、“独角戏”的教科研活动方式,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教科研活动,注重发挥群体的智慧,集思广益,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研讨,提高活动的质量。我园的教科研活动形式有:
1、运用集体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法,组织教师学习研究幼儿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科研知识等基本理论。!
2、邀请有关幼教专家来园作教科研专题讲座或是现场观摩,就教师存在和提出的问题进行释疑与指导。
3、教师围绕一定主题进行轮流主讲,主讲人事先要做好准备工作,熟悉主讲内容,设计出讨论题目,组织大家开展讨论,最后并进行总结。
4、经常开展教研观摩活动,并认真进行评析,提出合理建议。
5、有计划分期分批地组织教师到南京、上海、苏州等地幼儿园进行观摩活动,回来向大家传达他人的经验和做法,开展研究和讨论。
6、向家长或同行开展教科研成果汇报评比活动。
三、鼓励教师积极实践、主动学习、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努力发挥自身的潜力。
教研的过程是教师将正确的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实践的过程,是教师将日 常教育活动向研究性实践活动转化的过程。因此,管理者要鼓励教师主动学习,将教育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实践中,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努力发挥自身潜力,促使自己从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成为适应二十一世纪幼教事业发展的教育工作者。比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教师怕开展体育活动,在活动中求稳怕乱,竞赛时总让孩子排着长长的队伍在等待,活动内容
没有新意,结果,幼儿玩得不尽兴,活动量也达不到。针对这一情况,们组织教师查阅有关资料,并认真研究存在问题,商讨对策,共同设计了大班体育游戏“扭扭虫”这一教育活动,利用“迷彩”布袋作为“扭扭虫”这一体育活动器具,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在开始的试教过程中,幼儿虽兴趣很浓,但通过对幼儿的脉搏测试,发现幼儿活动量的高潮过早地出现在准备阶段。于是,我们又通过教师们的学习、思考,建议执教者在活动中,注意集体活动与自由活动相结合,运用“慢慢爬、快快爬,滚一滚,躺下休息”等口令使活动动静交替,将四路纵队依次进行比赛改为十字队形,向场地四角同时比赛,减少幼儿等待时间,并增加教具“饼干”,从而也就增大了“扭扭虫”运“饼干”的频率,有效地控制了幼儿活动量。这项体育活动在参加扬州市学科观摩活动中取得了圆满成功,获得了有关专家的高度评价。
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我园教科研活动的开展有了明显的起色,教师们参加教科研活动由外部要求转化为内部动机,出现了争着搞课题研究,自费外出参观学习等前所未有的现象,这也说明了教师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幼儿园教师论文11
小班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
——区域游戏与主题活动相结合
区域是主体个性发展的学习活动场所,而区域活动是幼儿按意愿进行的一种带有学习性质的游戏。在区域活动中,孩子在老师创设的环境中主动观察,大胆探索,创造性的表现,充分体现了孩子的主体地位。在开展小班区域活动中,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创设宽松、自主、愉悦的游戏环境,提供多层次、多用型的活动材料,整个区域游戏与主题活动相结合,使孩子们在主题探索中交流、在自主中发展、在操作中发现、在区域游戏中表现自我……
一、区域空间的设置:
1、充分利用教室里的每一个角落,有封闭的、半封闭的和开放的活动空间:教室、午睡室、点心室、走廊。为幼儿尽可能地提供独立的操作空间,即能互相学习、又能互不影响。
2、在区域的划分上,能因地制宜。如:小小表演家放在点心室里,用布帘隔开,使得其他幼儿在吃点心时不受干扰;小小建筑师安排在午睡室里,给予幼儿安静的环境,激发其拼搭的创作灵感;小小故事会安排在书柜旁,便于幼儿的取放,同时让幼儿的自我学习意识增强;小小美工师与墙面的主题环境相结合,让幼儿都能及时展示自己的作品;小小巧手娃安排在室内和室外,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生活乐趣;小小音乐家在走廊里可以尽情地表演,真实的电子琴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乐趣,其乐无穷!
二、区域游戏的规则:
1、幼儿可以按自己的兴趣、需要选择活动区,自己决定操作的时间、速度、次数。
2、显性规则与隐性规则相互融合:
幼儿园教师论文12
语言教学是幼儿园阶段主要的教学科目,通过语言教学的开展,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提升。然而,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幼儿园大班在进行语言教学时存在“小学化”的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也不利于幼儿语言能力的有效提升。好动、爱玩是大班幼儿的突出特点,游戏教学正是充分融合了幼儿这两大特点的教学方式,通过游戏开展语言教学,可显着地提升教学效果。
一、游戏教学在幼儿园大班语言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1.游戏资源比较少
大班语言教学中利用游戏教学时,需要丰富的游戏资源来支撑,但当前大部分的幼儿园中游戏资源都比较少,教师自主开发的意识也比较差,有限的游戏资源使得语言教学中可采用的游戏方式仅有几种,几次轮转使用之后,幼儿缺乏参与游戏的兴趣,不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
2.幼儿参与游戏的时间有限
大班在利用游戏进行语言教学时,教学时间为 20~25 分钟,理论上来说,这其中大部分的时间都应该归属于幼儿,但真实的状况是幼儿参与的时间比较少。有的幼儿园仅在游戏即将结束时才让幼儿参与进来;有的直接在字、词的讲解中穿插游戏,幼儿基本上无法参与,与游戏教学的实质相背离。
3.过分强调游戏的规则
大班幼儿的年龄比较小,对规则的理解能力有限,违背规则游戏的现象经常发生。然而教师在进行游戏教学时,过分注重游戏规则的强调,从而导致在短短的游戏中出现教师多次维持规则的行为,这不但影响了游戏的连贯性,同时也会影响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二、幼儿园大班语言教学中提升游戏教学效果的措施
1.更新游戏教学理念
在游戏教学中,幼儿通过参与、体验,获得相应的知识,这是一种主体性的体验,可提升幼儿感知的效果。教师利用游戏进行语言教学的过程中,首要的便是秉持正确的游戏教学理念,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在游戏教学中,幼儿是游戏的主体,处于核心的位置。设计游戏时,要兼备知识性和趣味性,而且要明确自身的引导地位,进而在教学中有效地发挥引导作用,让幼儿在游戏中掌握语言知识,锻炼语言能力。
2.创造性地进行游戏设计
与其他科目教学相比,语言教学具备可渗透性的特征,语言即是人们生活交流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教学正常开展的重要支撑,任何一个科目的教学中,都存在语言教学。大班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时,要利用各种可以利用的机会实施语言渗透,提升语言教学的效果。教师在设计语言教学游戏活动时,要坚持创造性的理念,在游戏中增加语言因素,注重语言能力的发展。在语言教学游戏中,角色游戏、表演游戏都可以被多次运用,而且不会让幼儿有重复的感觉,而且在此过程中,还可以让幼儿锻炼语言能力。在进行《小狐狸画春天》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设计角色游戏,在课前,教师准备好头饰,包含小猴子、小熊、小刺猬和小狐狸,课上教学导入之后,教师请幼儿分别扮演小动物,表演他们迎接春天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加上自己的想象,并将自己的想象描述给其他小朋友,在此过程中,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戏中,同时语言能力及想象力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3.增加幼儿园的`游戏资源
网络中包含海量的信息,教师通过关键词的搜索,可以搜索出多种游戏方式。但游戏方式毕竟有限,教师要打开视野,以更为宽广的思路开发游戏资源。在开发资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打破采用“现成游戏”的方式,通过自创的方式使得幼儿园的游戏资源得到丰富。
4.游戏中充分尊重幼儿
教师在进行游戏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将大部分的时间留给幼儿之外,还需要在游戏中充分尊重幼儿,坚持幼儿在游戏中主体性的原则。幼儿语言游戏教学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比较大,因此教师不应该刻板地遵守游戏规则,而是要给幼儿留有适当的发挥空间,在合理的范围内,尊重幼儿,实现在游戏中教学。对幼儿不遵守规则的行为,教师应在合理的时间来引导,避免反作用,促使幼儿理解规则,并自觉遵守规则。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能力,教学中,通过游戏教学的运用,让幼儿在玩游戏中掌握语言知识,锻炼语言能力。在运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并合理地对幼儿进行引导,实现教学与游戏并重的目标,显着地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王凤霞.幼儿园大班教学游戏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xx(22).
幼儿园教师论文13
语言教学幼儿园阶段主要教学科目,通过语言教学开展,促进幼儿语言能力提升。然而,受到传统教学思想影响,幼儿园大班在进行语言教学时存在“小学化”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也不利于幼儿语言能力有效提升。好动、爱玩大班幼儿突出特点,游戏教学正充分融合了幼儿这两大特点教学方式,通过游戏开展语言教学,可显着地提升教学效果。
一、游戏教学在幼儿园大班语言教学运用中存在问题
1.游戏资源比较少
大班语言教学中利用游戏教学时,需要丰富游戏资源来支撑,但当前大部分幼儿园中游戏资源都比较少,教师自主开发意识也比较差,有限游戏资源使得语言教学中可采用游戏方式仅有几种,几次轮转使用之后,幼儿缺乏参与游戏兴趣,不利于教学顺利开展。
2.幼儿参与游戏时间有限
大班在利用游戏进行语言教学时,教学时间为 20~25 分钟,理论上来说,这其中大部分时间都应该归属于幼儿,但真实状况幼儿参与时间比较少。有幼儿园仅在游戏即将结束时才让幼儿参与进来;有直接在字、词讲解中穿插游戏,幼儿基本上无法参与,与游戏教学实质相背离。
3.过分强调游戏规则
大班幼儿年龄比较小,对规则理解能力有限,违背规则游戏现象经常发生。然而教师在进行游戏教学时,过分注重游戏规则强调,从而导致在短短游戏中出现教师多次维持规则行为,这不但影响了游戏连贯性,同时也会影响幼儿参与游戏兴趣。
二、幼儿园大班语言教学中提升游戏教学效果措施
1.更新游戏教学理念
在游戏教学中,幼儿通过参与、体验,获得相应知识,这一种主体性体验,可提升幼儿感知效果。教师利用游戏进行语言教学过程中,首要便秉持正确游戏教学理念,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在游戏教学中,幼儿游戏主体,处于核心位置。设计游戏时,要兼备知识性和趣味性,而且要明确自身引导地位,进而在教学中有效地发挥引导作用,让幼儿在游戏中掌握语言知识,锻炼语言能力。
2.创造性地进行游戏设计
与其他科目教学相比,语言教学具备可渗透性特征,语言即人们生活交流重要工具,同时也教学正常开展重要支撑,任何一个科目教学中,都存在语言教学。大班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时,要利用各种可以利用机会实施语言渗透,提升语言教学效果。教师在设计语言教学游戏活动时,要坚持创造性理念,在游戏中增加语言因素,注重语言能力发展。在语言教学游戏中,角色游戏、表演游戏都可以被多次运用,而且不会让幼儿有重复感觉,而且在此过程中,还可以让幼儿锻炼语言能力。在进行《小狐狸画春天》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设计角色游戏,在课前,教师准备好头饰,包含小猴子、小熊、小刺猬和小狐狸,课上教学导入之后,教师请幼儿分别扮演小动物,表演他们迎接春天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加上自己想象,并将自己想象描述给其他小朋友,在此过程中,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戏中,同时语言能力及想象力都得到了有效锻炼。
3.增加幼儿园游戏资源
网络中包含海量信息,教师通过关键词搜索,可以搜索出多种游戏方式。但游戏方式毕竟有限,教师要打开视野,以更为宽广思路开发游戏资源。在开发资源过程中,教师可以打破采用“现成游戏”方式,通过自创方式使得幼儿园游戏资源得到丰富。
4.游戏中充分尊重幼儿
教师在进行游戏教学过程中,除了将大部分时间留给幼儿之外,还需要在游戏中充分尊重幼儿,坚持幼儿在游戏中主体性原则。幼儿语言游戏教学中,存在不确定性比较大,因此教师不应该刻板地遵守游戏规则,而要给幼儿留有适当发挥空间,在合理范围内,尊重幼儿,实现在游戏中教学。对幼儿不遵守规则行为,教师应在合理时间来引导,避免反作用,促使幼儿理解规则,并自觉遵守规则。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学目在于培养幼儿良好语言能力,教学中,通过游戏教学运用,让幼儿在玩游戏中掌握语言知识,锻炼语言能力。在运用游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幼儿主体性,并合理地对幼儿进行引导,实现教学与游戏并重目标,显着地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王凤霞.幼儿园大班教学游戏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xx(22).
幼儿园教师论文14
幼儿教学是为以后读书进行准备,但主要的学习任务不是学专业知识,而是培养幼儿的情感、性格和人格,在集体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识别能力、集体观念,锻炼他们的语言功能,培养他们的数学概念。由于幼儿生理和心理发育都不成熟,因此在教学中应该以游戏的形式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识别能力和集体观念,在游戏中锻炼语言,培养记忆力,学习数学概念。
一、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重要性
幼儿正处在大脑发育时期,对一切新事物都具有好奇心,但由于年龄幼小,耐力差,不适合长期坐在一处学习,根据这种特点,幼儿教师应当将游戏和教学联系起来,在游戏中学习。根据幼儿的天性,他们喜欢和同龄人交往,和同龄人一起游戏是他们最开心的事情。根据心理学规律,幼儿和同龄人在一起,可以培养他们的人际交流能力,使他们学会分享,学会忍让,学会关心,还能学会竞争,这样对于他们人格的形成有积极作用。目前,我国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在家得到父母、祖父母的多重溺爱,这样的溺爱只会让孩子变得脆弱和自私,并且由于年龄不同,孩子在家和大人的交流沟通很有限,如果在幼儿园里,还像小学生一样按时上下课,就会使他们的感情得不到宣泄,久而久之,容易形成自闭、孤僻的性格,而通过幼儿园的游戏,可以让他们敞开心扉。
二、幼儿游戏化教学
(一)生活能力游戏化
幼儿生活能力主要是指动手能力,像扣扣子、穿衣服这样的日常活动。很多孩子这方面能力欠缺,在家里由家长完成,在幼儿园由老师帮助完成。这样的能力是每个人必须掌握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活动来激发孩子积极参与。幼儿尽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同时也有来得快去得也快的现象。比如对于颜色的识别,很多人只能记住大致的主色,像红、绿、黄、蓝,对于玫红、粉红、浅绿这一类颜色容易忘记。对于这种现象,教师也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将不同颜色的纸折成小飞机,然后教师发口令,让指定的幼儿迅速找出相应颜色的飞机,这样促使他们快速记住不同颜色。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可以进行分组游戏,让几个人一组,这样组与组之间进行竞争,幼儿就会自发地将同组人看成一个整体。
(二)幼儿语言游戏化教学
语言教学有两种,一种是书面语言,一种是口头语言。幼儿在三岁到五岁期间,语言能力正处于从单音词向长句迈进的时期,锻炼他们的语言能力,除了要多说,还要善于记忆。对于书面语言,可以通过读儿歌和五言诗来锻炼,但这种读书法,时间一长,孩子会失去耐心。因此,可以让孩子在学完一篇儿歌后,采用游戏接龙的方式来加强记忆,可以让几个孩子分为一组,第一人说出第一句,让后面的人接着说第二句、第三句,这样循环几次,孩子基本能完整掌握,比强记有趣得多。很多幼儿园都注重对书面语言的培养,忽视对口头语言的培养,为了孩子将来能流利地与人交流,在幼儿园应当要多进行口语锻炼。幼儿的生活范围除了家庭就是幼儿园,要他说说自己的活动有点难度。教师可以将幼儿分为几个小组,让每个人说说自己的家庭,例如自己叫什么名字,什么时候生日,爸爸叫什么,妈妈叫什么,家在哪里。在说的时候,教师要提醒其他人注意听,然后让别人将刚才同学说的复述一遍,看谁复述得最详细。这样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能力,也锻炼了他们的注意力、记忆力,同时也让孩子对家人多一份了解。这样的游戏要定期开展,说话的内容要不断变化,可以从家庭开始,转到个人爱好,再转到每天活动情况,这样对于孩子以后写作文、观察周边事物也有帮助。
(三)幼儿数学概念游戏化教学
在幼儿园期间,对于数学不要求他们进行计算,只要掌握数学概念就可以,像数数,不能让他们像唱歌一样从一唱到一百,而是要让他们用实物来表示,至少知道八个和三个各是什么概念,哪个多哪个少。除了数字概念,还要掌握多边形的概念,像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直线和曲线这样的概念,这些可以通过做手工来加强认识,也可以让他们通过吃饼干的形式,“吃”出不同的图形,也可以让他们回家,在家里的家具中找出不同的图形。
三、幼儿游戏化教学必备的.条件
在幼儿教学中采用游戏化教学对于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发展幼儿的能力都有积极作用,但幼儿游戏化教学则要具备几个条件:第一,要适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条件,幼儿年龄不同,认知条件也不同,要避免出现拔苗助长的现象,这样的游戏不仅不会使他们产生兴趣,反而会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第二,要创造轻松愉快的游戏环境,关于语言和数学方面的认知游戏,应该要安排在幼儿精力旺盛时期进行,像刚刚做完体育方面的游戏,幼儿还沉浸在亢奋中,但身体开始疲劳,就不能继续做游戏;也不能安排在即将放学的阶段,幼儿人没走,心已经走了,也不能安心做游戏。第三,教师要精心编排各种游戏,将动手、动脑游戏搭配进行,不能将同一类游戏在短期内反复进行,而是要留下“空白”,在学生意犹未尽时停下,换其他类型。这样下次再做,学生仍然兴趣高涨。要使幼儿对各种游戏有积极参加的兴趣,教师就要多动脑筋,查找资料进行编排。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的心理特征,掌握幼儿心理才能设计出他们喜爱的游戏。
幼儿园教师论文15
摘要:幼儿的常规培养主要包括了以下若干方面;如行为以习惯以及个人习惯的常规培养、卫生方面的常规培养、学习及其体育活动的常规培养等等。
过程,同时,幼儿的常规培养也是一个班级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利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教学手段。随着幼儿年龄的不断增长,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以及辨别是非的能力都有了相应的发展和提高,这些都为大班幼儿常规培养提供了较为有力的基础和保障。
一、爱的奉献、心的引导
作为教师要在日常的常规培养中,给予幼儿更多的爱心和耐心,用心去引导他们,提升教师在幼儿心中的良好形象,使孩子能充分的去信任老师。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我们要用心去感受孩子一言一行,不要盲目的批评孩子,觉得幼儿哪里做的不对、不好,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要耐心的去询问,问问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不是有其他我们不知道的一些原因促使他们这样做。当得到答案后,我们要再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对幼儿进行教育。当幼儿在一个问题上表现的比较好,比如;对其他小朋友以及老师有礼貌、可以独立把饭菜都吃干净、能自己独立的整理自己的物品或是自己叠被子等等。这时老师要给予一定的表扬和鼓励;老师要常对孩子说:“你真棒,做的真好,你是最棒的。”对于幼儿在任何方面的进步我们都要及时的和家长沟通,使孩子能更有成就感,增强他们自信心和自尊心,促使他们有意识的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树立榜样,以身作则
对于大班的孩子,独立自主的要求提高了,在班级常规的指定上要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动性。比如:我给班里每个孩子安置了一个“小书柜”,自从有了这个小书柜,孩子们的学习用品就能自己安放得整整齐齐了,而且给我们教学活动减少了不必要的等待。如开放式的区域环境,让孩子们有玩、能玩,区域里的规则图示在区域值日生带领下能如实执行了,从此班上杜绝了你追我赶的坏习惯。
要想更好的教育孩子们,我们教师更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要以自己为孩子们的榜样,要以良好规范的行为感染孩子,给予孩子们规范的形象熏陶。如果幼儿每天都在一个清洁的教室进行学习和游戏,老师的仪表整洁、物品摆放整齐,老师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亲切友好。正如“孟母三迁”的故事,这样可以让幼儿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受到这样好的影响。因为老师可以说和孩子接触的时间比较多和幼儿的感情也比较深厚,很多幼儿以自己的老师为榜样、为模仿的对象,这个时候的孩子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喜欢模仿大人说话的方式、生活的方式以及如何与他人相处等等。
我们还可以利用榜样的激励法,就是当幼儿在老师或父母身上学习到良好的行为习惯时,我们要给予一定的表扬和肯定,也可以适当的给予奖励,比如;奖励幼儿小红花、小图章或是一些糖果等等。让幼儿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好的,是自己要学习的,这样使其不断的在这样的反复中改掉自己不良的个人习惯。因为这时候幼儿对是非的辨别还非常的模糊,只是对大人们的表扬以及奖励很重视。我们的老师恰恰就是可以有效的利用这一点,对幼儿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遵守常规纪律的小朋友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并以此为其他幼儿树立小榜样,用这样的方法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对于幼儿良好行为的肯定和表扬,是巩固其良好的个人行为最好的方法。被人重视、喜欢、肯定和表扬是每一个幼儿的心理需求,及时的鼓励和肯定孩子也是满足他们这种心理需求最好方式。
三、反复巩固、贵在坚持
(一)我们要注意在日常的常规培养中,讲求适当的方式方法,不要急于求成,要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从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从简单到复杂,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使幼儿良好的习惯渐渐的养成。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幼儿的稳定性不强,对于新的行为习惯或事物的接受、理解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要根据每个幼儿不同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指导,要多与幼儿交流,要耐心的指导。
(二)一旦幼儿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以后,需要不断的去巩固和加强。这种巩固就需要教师对幼儿的行为习惯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点评,从而使幼儿在日常的生活中自觉的养成和遵守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巩固的基础上,教师更要鼓励孩子坚持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比如;在洗手、外出的时候,常常会发生拥挤、吵闹的情况,此时老师要给予幼儿适当的提醒,但是效果并没有预期的理想。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反复的提醒和规范,达到最好的效果。对于行为习惯表现比较差的个别孩子要进行个别的批评教育。一段时间后大班的孩子就可以养成并遵守相应的规则。
(三)要使幼儿形成一个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在这里我们还要特别注意的就是坚持。个人行为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正所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老师要制定出一套有限的常规培养的方法,结合每天的常规培养和学习使大班的幼儿达到要求的水平。一套方法要有统一的标准和执行力度,不能一个课程的老师严格遵守,另一个课程的`老师就不严格遵守,使幼儿松松紧紧,不利于幼儿常规习惯的形成。只有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执行力度,才能使幼儿的常规培养保持稳定的状态。
四、结语
幼儿的常规,是一个班集体形象的展现,也是带班老师班级管理水平的体现。我想,只要有爱心,拥有恒心,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促进幼儿良好的个人习惯的养成,一个班集体一定会积极健康的发展,成为每个孩子快乐成长的家园。幼儿的各项常规教育培养以及良好的个人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作为一名幼师,对于幼儿的培养我们要从点滴做起,通过长时间坚持不懈的努力对幼儿进行常规的培养。陈鹤琴先生曾说过:一个人只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受用终生;相反,习惯养的不好将会影响他的一生。不良的个人习惯不仅仅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在一定的程度上还会影响到幼儿的交往能力以及人际关系的和谐。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对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在日常的幼儿管理中要对幼儿进行系统的常规培养,处处做个有心人,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让他们从小就养成自我服务的意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当然,这些并不是只单靠老师一个人,而是需要全社会、家庭给予我们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从幼儿做起,从老师、父母做起,为幼儿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教师论文】相关文章:
幼儿园教师论文09-10
幼儿园教师论文08-10
幼儿园中班教师论文09-09
关于幼儿园教师论文09-14
幼儿园教师论文范文09-10
幼儿园教师论文2000字09-10
幼儿园教师论文(精选9篇)09-26
幼儿园大班教师论文范文09-10
幼儿园教育教师论文(精选5篇)09-10
幼儿园教师论文(通用10篇)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