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论文优选【15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电工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工论文1
一、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需求模型
1.理论基础与信息系统总体结构模型
大型电力项目建设真正的信息管理,信息必须在收集,处理,存储,检索,统计,传输和数字技术的运用等环节,系统化,标准化,参与项目的各方必须建立信息交换和信息共享的平台和工具来创建和分享他们的环境和气氛,并充分利用高科技信息技术改造落后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来提高信息技术项目管理和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意识。
(1)管理集成项目管理目标,信息集成是集成管理的基础。从管理的角度来看,电力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是当前的新的管理模式,它集成管理思想的使用,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对独立的有机的整合在一起,使用一个共同的阶段,语言和规范的统一管理和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达到建设项目生命周期的目标。从实施一体化管理的角度来看,信息集成是集成管理的基础是实施集成管理的技术和手段。
(2)标准化是信息集成的基础,信息集成是实现的基本途径和方法。由于大型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各种信息重复性好等特点,相关的信息元素的标准化有助于这些信息的`协调,简化、协调和优化,可以促进信息以前获得的结果和信息资源的共享,实现资源共享,以较小的代价实现更高的效率,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3)信息资源规划是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是实现标准化信息的有效手段,也是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战略定位。信息资源规划是指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统计、分析、传输和使用的全面规划,基于信息工程方法的技术基础上,针对具体的施工过程分析和优化,数据流分析、项目的整体业务模型、功能模型和数据模型,并建立了系统的体系结构模型,信息化建设项目的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的形成,并通过随后的数据环境的持续改进项目的信息来解决所产生的资源整合的关键技术,可实现信息共享,使数据集成不再是问题。
(4)大型电力工程项目施工方是项目使用价值的实现方,因此也是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导者。只有施工方制定相应信息管理标准,并要求项目参与各方严格按照执行,项目信息的标准化才能真正贯彻落实,才能真正体现工程信息化的整体优势。
2,全寿命周期内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信息需求模型
实施项目信息标准化,建立工程建设项目信息集成模型,进而开发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平台,这是改变目前项目信息化现状的最佳途径。建立集成化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首先对项目信息进行资源规划,建立标准化的信息分类体系、对整体项目信息按照各参与方不同的需求进行模块化切割,并做好各模块化接口工作,保证共享信息在信息交流平台上无障碍流通。通过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内信息需求分析和项目管理系统总体结构模型的制定,可构建全寿命周期内电力工程建设项目信息需求模型,该需求模型主要由通信网络平台、共享主题数据中心和全寿命周期内系统应用模块组成。在统一数据交换标准的指导下,实现全寿命周期内项目管理信息活动管理。施工方作为信息管理平台的搭建者,其项目管理信息中心是工程建设项目信息管理的网络中心、数据交换中心和应用中心。
二、管理信息化实施对策
在构建了全寿命周期内大型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需求模型后,仅仅是界定了信息化建设的需求目标,还需通过正确的技术路线和实施保障措施,来确保建设目标的真正实现。
1,信息化建设实施的技术路线
基于信息资源规划的信息化建设实施技术路线,是指在IT信息规划阶段坚持以信息资源规划为核心和导向,通过对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的需求,进行参与方的信息需求分析与数据流分析,通过对项目决策层、管理层与业务执行层信息需求的规范化描述,为信息资源的规划和使用打好基础。
2.实施控制措施
为了降低信息化建设的风险,确保信息资源规划工作和质量目标,设计了如下保障体系:
(1)组织保障管理体系。在信息化建设中,坚持的原则为:“高层领导、归口管理;统一标准,互连共享;服务工程,面向市场”,公司层面建立信息资源规划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和部门信息规划工作组三层组织管理架构体系,建立和形成目标明确、组织科学、业务规范、制度健全、运作高效、服务优质的信息系统组织体系、管理体系、运行服务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确保信息系统稳定、安全和高效运行。
(2)技术保障支持体系。由信息资源规划工具、信息共享标准管理系统和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组成。信息资源规划工具,引导各部门执行统一的规范标准,形成的业务模型、功能模型和数据模型以及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可动态支持应用系统的建设;信息共享标准管理系统,为各应用系统建设提供标准注册、数据查询和文档下载服务,为实现信息共享、规范应用系统建设提供标准支持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为跨部门信息化应用集中提供信息交换、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安全保障等基础性技术服务,为建立信息共享的长效机制提供技术支撑。
(3)制度保障体系。设计一套应用系统建设管理规范、信息共享管理规范、信息化应用系统标准化工作规范、信息资源规划技术应用规划组成的制度保障体系,实现信息化建设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4)信息化建设的风险管理。通过风险因素识别、风险分析及风险控制对策,对信息化建设的技术路线的执行、人力组织及投资、进度、质量控制等环节进行系统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风险规避、转移和消除应急预案,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
(5)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对策分析。依据PDCA理论模型,对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制定信息系统可持续发展战略,确保全寿命周期内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的延续性和目标的统一性,最终实现持续提高电力建设行业项目管理水平的目的。
(6)信息化系统应用效果评估体系。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效果要通过绩效评价来衡量,通过评估体系,对系统进行反馈和优化,使之更加适应项目管理实际需求,具有更强大的可操作性。
三、结论
目前,工程项目信息化工作已在电力工程建造领域陆续展开,一批有特点的信息管理系统开始在具有代表性的项目中使用,这些系统的使用在优化工作流程、改善项目管理状况、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监控工程成本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提出了基于信息资源规划为核心和导向的信息化建设实施技术路线,并对信息化实施过程控制措施和对策进行初步探讨,希望能够对以后的更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作者:李利 单位:安徽电力建设第二工程公司
电工论文2
论文关键词:毕业设计 改革 校企合作
论文摘要:本文在充分分析当前南昌工程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在毕业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的前提下,大胆探索了毕业设计的改革措施,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毕业设计问题的对策。不但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具有指导作用,而且对其他工科专业同样具有借鉴作用。
毕业设计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全面检查学生四年来知识积累、应用和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和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进行再创造的一种重要方式;是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基本能力的综合试卷;[1,2]也是反映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管理规范化程度、教师与学生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生步入社会后能力的发挥,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3]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加强本科生毕业设计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极其必要。
南昌工程学院本科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应用型水利人才,20xx年我校本科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第四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为了促进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建设,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面对当前毕业设计存在的一些问题,推进毕业设计工作的改革,探索积极有效的毕业设计模式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生投入毕业设计的精力不足[4]
由于日趋增加的就业压力,一些学生疲于投简历,参加招聘会或面试,再加上这些学生对于毕业设计的目的及作用不能正确认识,导致他们不能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毕业设计中去,所以平时疏于设计,赶不上毕业设计的进度,毕业设计的质量也就难以保证。
2.毕业设计中课题模拟性较多,真题真做的较少[5-7]
毕业设计是学生完成全部课程的学习后,应用所学的全部理论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一次综合性、创新性的设计训练,也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创新能力的一次检验和提高。对于毕业设计中的模拟性课题,由于地形、地质、设计参数等与实际的又一定的出入,甚至不齐全,导致毕业设计中如水位、坝址的选择、建筑物型式的选择等具有一定的指定性;从而减少了学生全面受锻炼的机会,不利于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3.毕业设计指导师资结构欠佳,指导力量不足[8]
20xx年以来,我校引进了大批高学历的中青年教师,这些教师大多是从高校到高校,虽然大多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但缺乏工作经验和工程实践经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未经培训就直接参与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缺乏指导毕业设计的经验和相关知识。在指导毕业设计的同时,他们又要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以至于投入到指导毕业设计工作中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因此,师资结构欠佳,指导力量不足的问题已严重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
4.毕业设计场地不足,硬件设施不完善
升本以来,我校在教育资源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教育资源的增加仍落后于其他老牌本科院校,尤其是毕业设计场地、设备等硬件条件,不能充分满足要求,这也是当前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所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该问题已经影响到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
以上多种不足共同导致的后果便是毕业设计总体质量不高,对学生实践能力、综合训练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训练都打了折扣。为避免毕业设计流于形式,真正达到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目的,培养应用型人才,对毕业设计进行改革已成燃眉之急。
二、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及措施
针对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20xx年度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改进与实践。
1.加强毕业设计教育,提高认识
在毕业设计的开始认真搞好毕业设计教育、动员及宣传,集中全体毕业班老师和学生开动员大会,使学生明白毕业设计在教学过程占据的重要地位,了解本专业毕业设计的任务、内容、过程及作用。另外,公布与毕业设计有关的出勤、过程监控、结果检查、毕业答辩全过程管理的规章制度以及相关的考核办法。通过这样一系列宣传活动,使学生认识和重视毕业设计,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认真完成毕业设计。
2.采用“引进来”措施,加强毕业设计指导力量
所谓“引进来”就是从江西省水利厅、江西省水利科学院、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院、南昌大学等科研教学单位聘请一批高职称高学历的专家作为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通过“引进来”这一措施,不但可以解决毕业设计指导师资结构欠佳,指导力量不足的问题,而且加强了我校与以上科研教学单位的沟通与联系,同时,他们带来了一批创新性和实践性强的课题,对增加学生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增强其应用与创新的能力都有很大促进。
3.校企联合,在企业进行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开始之前,依据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选拔学生到专业对口的设计院、科研院所等单位进行毕业设计,以企业为主导,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同讨论确定毕业设计选题;企业委派指导老师,在毕业设计期间与学生长期共同工作,主要负责理论与实际操作指导;同时学校也委派指导老师,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企业进行指导,主要负责沟通和理论指导。
校企联合的意义不仅是空间的开放,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真正能实现我国一贯倡导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从根本上达到我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而且校企联合,还能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解决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1)选题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在企业做毕业设计,可以针对企业的生产实际发现问题,通过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使毕业设计课题与生产实际结合。这种结合,创造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环境。有效地克服了毕业设计课题陈旧,缺乏新意的弊端。真题真做,使学生有成就感,而成就感又可以促使学生学以致用、学用结合。而且可以通过实践,深刻理解,创造性地应用几年来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逐步树立起工程意识,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大学生的全面素质是毕业设计的目的`所在,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更是我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反过来,学生素质的提高,又促进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通过校企联合,在企业进行毕业设计,以实践结合理论,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培养了大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这些能力的提高,都体现了我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卓越工程师的要求。
(3)提高教师的工程能力。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关键在教师,让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深入到企业,与企业的工程师一起指导工程课题的毕业设计,提高他们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能力提高了,毕业设计指导师资结构欠佳的问题也解决了,毕业设计质量才能提高。
(4)增加了就业机会。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水利投入,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各水利企业业务也是连年增加,需要大批的水利人才,通过校企合作,这就给在企业做设计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
(5)弥补了场地不足、硬件设施不完善的问题。通过选派一部分学生到企业做毕业设计,从缓解了场地不足,硬件设施不完善的问题的矛盾,增加了其他大学生使用场地和硬件设施的机会,从提高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20xx年以来,我校加大了校企合作的力度,以20xx年为例,我校共与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院、九江水利规划设计院、吉安水利规划设计院、鹰潭水利规划设计院、抚州水利规划设计院、广东中山水利规划设计院和上饶水科所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共有43名大学生到以上单位进行毕业设计,占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生的28.7%,在当年9名毕业设计优秀的学生中,在企业做毕业设计的学生就有6名,达到66.7%,并且有19位同学留在毕业设计单位工作,效果良好。
三、结束语
本文结合笔者及课题组教师多年来指导毕业设计的经验和体会,并结合近年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的一些尝试性做法,就当前毕业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毕业设计的改革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及措施经过三年的实践,效果明显:毕业设计的质量逐年提高,毕业设计的复答辩率逐年下降,毕业生与社会接轨的时间大大缩短。因此,本改革措施不仅可以用于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生,而且还可以推广至我校其他工科专业,不但可以在我校工科专业中应用,而且还可以推广至其他工科院校,具有很好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史增喜.高校本科毕业设计的改革与实践[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7):49-52.
[2]冯凭,丁海娟.提高工科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质量的探讨[J].普通高等教育研究,20xx,(10):67-68.
[3]吕芳.工科本科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xx,(1):156-157.
[4]刘海宁,王俊梅.高校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环节教学探析[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7):76-78.
[5]黄合婷,何新荣.高校本科毕业设计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xx,(11):100-101.
[6]牛润明,石现峰,张德莹.高等工科院校本科毕业设计环节的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xx,(8):143-144.
[7]陈鹤鸣,汝一飞.本科毕业设计模式改革的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xx,(9):107-109.
[8]吕小师,王光勇,吴玉萍.本科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xx,(13):141-142.
电工论文3
1当前实现信息资源整合的主要路径
1.1以现有的先进资源来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
在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更新下,一系列先进的教学成果展现在教育者面前,通过实践证明教学改革下全新的教学方极具科学性,值得借鉴与推广,因此,基于现有的优势教学资源能够为信息资源整合的实现奠定基础。加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资源日益丰富化,并能够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有效的资源基础。在此过程中,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需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要确保这一教学资源的引入适合专业教学需求,同时也要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1.2构建信息资源库
要想实现对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就要求高校要建立完善的信息资源库,而从当前高校信息资源库建设的现状看,由于重视程度不足致使信息库建设资金投入等受限,信息化教学还停留在视频教学等初级阶段。而实现信息资源整合不仅要求要建立完善的教研资源库,同时还需要针对学习资源进行高度的整合,进而才能确保信息资源在教学中得到高效利用。
2电工电子专业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作用与基础
2.1实现二者整合的作用
当前,实现中职院校电工电子专业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教改下该专业教学的必然发展方向,同时也是落实教学目标与提升人才质量的基础。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该专业教学中,能够以全新的教学模式来实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落实,即通过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发来确保学生实现对专业知识的自由构建。与此同时,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学活动的开展突破了时间、地点等条件的束缚,进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此外,以信息技术为媒介能够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等提供基础,强化师生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能够以EAD技术将仿真软件应用到教学中,同时,基于当前中职院校学生的实际特点,可以进一步实现Protel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确保教学模式的有效更新。
2.2实现二者整合的基础
要想确保信息技术与电工电子专业课程的有效整合,首要基础条件是具备相应的信息化软硬件基础设施,同时需要具备专业能力素质高的师资队伍,确保该专业的教师能够具备信息化教育的理念,能够基于信息化技术下运用全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此外,在实现二者整合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每一阶段教学成果的总结来制定相应的改进与实施计划,进而才能够确保基于信息技术下的专业教学能够实现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
3实现信息技术与中职电工电子专业课程教学整合的有效途径
3.1更新教学理念,积极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
在中职院校电工电子专业课程教学中,要想实现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以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确保专业学生的能力素质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实际要求,就需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积极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应用在课堂教学中,进而通过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自我建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在素质教学下,需要打破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比如:将多媒体教学设备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将电工电子专业课程内容以“图+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能够实现对学生注意力的吸引,进而使学生带着兴趣走进知识,为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础。
3.2因材施教,实现教学课程与内容的合理设置
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讲,其本身的知识基础差,缺乏主动性,自身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加上电工电子专业课程内容的理论性相对较强,传统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对专业不感兴趣,也就无法具备相应的能力。与此同时,这一专业教学内容过于陈旧,与高职院校的教材内容相近,而中职生与高职生本身的知识基础是不同的,一概而论的教学内容定然不符合中职生的实际状况与需求。同时,相应的课程设置不合理,缺少实践课程内容。因此,在实施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整合的过程中,要做到因材施教,以学生的实际特点需求为切入点,并要实现课程的合理设置,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确保学生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巩固理论知识,并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满足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实际要求。
3.3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
信息素养是当今时代发展对人才素质的必然要求。实现信息技术与电工电子专业课程相结合,要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法加以创新,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来切实提高人才的综合能力素质。比如:教师可以采用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指导来确保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逐渐融入到信息技术下的.教学范围中。再如:为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来实现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是要确保案例要具备可操作性,这样学生才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实现自身的进步与成长。此外,教师还应该以信息技术为媒介来构建仿真模拟实验,将知识立体化、形象化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以在调动学生主观积极性的基础上,确保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信息化教学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4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中职院校电工电子专业课程教学来讲,实现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当前教改背景下的必然发展趋势。而要想通过二者的整合来切实提高该专业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以全面提升人才的综合能力素质,就需要该专业教师在更新理念的过程中,强化对二者整合下优势作用的重视,结合目前教学过程中所呈现的实际问题实现有效的解决。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还要求教师要实现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的创新,同时要实现教学内容与课程的合理设置。此外,为了实现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的有效整合,要求中职院校要进一步完善自身的信息化,并强化对师资队伍的培训,为实现信息技术与电工电子专业课程的整合奠定基础。
电工论文4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社会开始重视生态系统的保护,各个行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也是对人类生存、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关系的重新定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今天的信息化产业腾飞,社会的进步以环境破坏为代价,资源能源浪费严重,大量排放的废水废气,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水利水电工程在造福人类的同时,怎样在生态保护中寻求一个平衡点,成为当下的重大课题。
1 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 对气候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数量的增多、规模的扩大,对生态系统中的各个部门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区域的气候主要在大气环流的控制下维持平衡,并且在一定范围内保持水汽输送。水利工程的修建,使原来的陆地地区变成了水源、湿地,这样导致地区的水汽增加,气候变得更加湿润,区域降水增多。受到水体影响,气温变化幅度增大,但是这种气候的变化仅在小范围内发生。
1.2 对水文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会改变原有的水文特征。例如在河流上修建大坝,这样会影响上游的水流速度,水流速度降低,水体自身的净化能力变弱。除此之外,水库的蓄水量增加,水文结构也会发生变化,特别是对水生物环境的影响,由于水体流动缓慢,水中的微生物数量也会随之增加,根据生物链的规律,直接影响河流下游的鱼类繁殖情况,这都是水文特征改变的结果。
1.3 对河流泥沙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也会导致河流泥沙的变化。例如青龙峡工程,为了确保下游河段地上河部分泥沙不再淤积,便通过拦截的形式,将黄河泥沙阻拦在青龙峡水库之内,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降低水体的浑浊程度,达到过滤的作用,使下游的水变得清澈。但是这种做法却起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上游河流污染严重,由于设计中缺少完善的排沙系统,淤泥大量沉积,导致水库的蓄水量逐年降低,为下游的百姓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1.4 对水体的影响
河流水体始终处于流动之中,一旦进入了水利水电工程系统,经过一段时间的停留,水体便会发生变化。首先,航运船只经过的时候,通过船闸需要一段时间,影响了上游与下游正常的航运。其次,在水库中停留一段时间之后,水温升高,很容易导致水质发生变化,产生大量微生物,出现水污染严重的情况。最后,水库大量蓄水,水面积扩大,小范围区域的水汽增加,对局部地区的气候也有一定影响。
1.5 对土壤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对土壤也有影响。水库的建设可以保护一部分农田,避免受到洪水的淹没,缓解水土流失,并且通过拦截河流,有效地调节了地表径流,导致土壤中的.养分与水分都发生了变化,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某种程度而言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但是,水利工程的建设导致下游平原地区淤泥减少,土壤中的肥料含量减低,平原土地日益贫瘠,加上输水管道的渗漏与冲刷,导致下游地区土壤盐碱化程度日益加重。
2 改善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负面影响的对策
2.1 强化生态保护观念
改善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负面影响的对策,首先要树立生态保护观念,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都能够意识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无论在前期的规划设计,还是中期的施工调度,都要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强化环保观念。除此之外,要加大环境法的宣传力度,引起各个行业的广泛重视,并且提高建设环保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参与程度。
2.2 构建环境生态补偿制度
要逐步构建生态补偿制度,根据“谁开发,谁补偿”的原则,在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寻求平衡,并上升到法律层次,构建一种稳定的、强制性的环境补偿制度。环保部门对于工程项目进行环境测评,以水利水电工程为例,可以通过养殖业的发展来进行生态补偿,合理协调工程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关系。由于大坝的建设不利于水生物的多样性,政府主管部门可以引导建立自然保护区,增加养殖面积,避免生物资源的衰减。
2.3 重视施工过程中的生态保护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重视环境保护,无论是空气,还是水体,都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测与防护,最大程度避免工业建设行为对环境的破坏。在施工期间,可以充分了解当地的环境状况,并以工程周期为基础,进行实时环境监测,一旦出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污染的扩大。对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等污染物要及时处理,施工完成后要做好景观恢复与绿化工作,减少、避免施工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2.4 综合管理工程的运行
要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日常管理,能够统筹经济、社会与环保的关系,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案,在水利工程的调度上,满足生活用水的前提,重视生态用水,开展以生态效益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同时,要兼顾下流地区的用水情况,发挥水利水电工程的功能,满足农业灌溉、生产生活用电、航道运输等多种需求。工程的日常管理要符合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要求,协调各项内容的调度,制定科学的环境检测计划,统计环境各个要素的综合情况,为水利水电工程的正常运行提供依据。
3 结语
在水电开发建设中,需要重视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并积极寻求解决途径,逐步落实各项生态保护措施,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的各个环节管理,探究更有效的生态保护方法。水利水电工程需要统筹经济与环境,坚持科学的施工方案,树立可持续发展观,转变传统的粗放式经营,进而推动水利水电事业的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目标的顺利实现。
电工论文5
摘要:论述了建筑机电工程设备安装技术的特点,从技术人员、图纸设计、基础设施等方面,分析了建筑机电工程设备安装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以有效提高机电工程的安装质量。
关键词:机电工程,设备安装,图纸设计,基础设施
0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建筑业受到了相应的推动,智能化建筑愈发凸显出其在建筑行业的主流地位,因而作为智能建筑业主体的机电工程设备,其安装技术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将影响建筑的使用效果,故引起人们对机电工程设备安装技术的关注与重视,从而不断提升机电工程设备安装技术。然而,我们在提升安装技术过程中,必然会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因而必须正视并解决这些问题,方能实现安装技术的有效提升。
1建筑机电工程设备安装技术的特点
1.1涉及面广
建筑机电工程设备安装技术,其即涉及电子电器工程、建筑职能化工程以及机械设备工程等方面的安装技术,还包括管道、环保以及消防等工程的安装技术,可见,建筑机电工程设备安装技术涉及范围广,通用性能强,行业跨度大,故建筑机电工程设备安装技术具备涉及面广的特点。
1.2技术性强
由于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建筑机电工程的规模随之日益扩大,故对于建筑机电工程所适用的科学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因而新设备以及新材料等新兴技术广泛应用于建筑机电工程安装中,用以满足建筑机电工程安装施工提出的高要求,可见,技术性强是建筑机电工程设备安装技术的特点之一。
2建筑机电工程设备安装技术应用问题
2.1技术人员质量控制意识薄弱
对于我国大部分建筑机电工程设备安装技术人员而言,其对于建筑机电工程的质量控制意识薄弱,具体表现为:对待本职工作敷衍应付,工作积极性缺失,工作责任心缺乏,技术能力较弱,业务能力欠缺,部分技术人员欠缺基本上岗资格证书,岗位涉及知识及能力较弱,学习技术知识热情不足,知识能力素质提升缓慢,业务水平停滞不前,从而严重影响建筑机电工程设备安装技术应用效果,因而需要引起相关领导人员的关注及重视,要采取合理可行的方法解决技术人员质量控制意识薄弱这一问题。
2.2技术操作图纸设计思虑不周
跟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步伐,机电产品市场呈现红火的发展势头,产品的种类日益丰富,产品的规格逐步增多,产品的性能不断全面,同时,产品设计者们都在产品上标注了相应的规格型号参数,便于施工单位采购。然而,技术人员在设计技术操作图纸时,经常忽视对不同规格型号产品进行反复对照比较,因而出现设计的技术操作图纸无法支持实际施工需要,致使安装技术难以在建筑机电工程中发挥实效作用,从而严重影响建筑机电工程的`施工进度。可见,技术操作图纸设计思虑不周现已成为建筑机电工程设备安装技术应用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2.3技术部门相互协调配合不足
在建筑机电工程设备安装过程中,由于涉及的技术部门较广泛,因而需要相关技术部门通力合作,方能高效实现安装技术的有效应用。然而,在实际安装操作过程中,技术部门之间职责划分不够清晰,分工不够明确,任务落实较为困难,相互配合不尽如人意,部门之间就责任问题相互推诿,从而导致安装技术无法顺利应用于建筑机电工程中,严重影响建筑机电工程的推进速度。
2.4机电安装基础设施质量欠缺
机电安装基础设施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安装技术的应用效果,因此我们需要关注并重视机电安装基础设备的质量问题,要保证采购的机电安装基础设备符合相关标准,要正确掌握机电设备保管储存方法,要确保机电安装基础设施在安装前质量符合要求。然而在机电安装基础设施采购过程中,经常由于采购资金限制以及采购人员业务能力欠缺等原因,致使采购的机电安装基础设施的质量不尽如人意,加之忽视对采购后机电安装基础设施的保管储存,使得安装时安装技术无法顺利实施,从而严重影响安装技术在建筑机电工程中的应用。
3建筑机电工程设备安装技术应用对策
3.1提升技术人员质量控制意识
由于我国大部分建筑机电工程设备安装技术人员质量控制意识薄弱,从而致使建筑机电工程进展困难,因而必须正视并解决这一问题,故需要努力提升技术人员质量控制意识。在工作方面,要求技术人员认真制定工作计划,定期进行工作总结反馈,认真实施工作实绩评比,严格落实奖优罚劣制度;在薪资方面,制定合理可行的薪酬方案,按照能力实绩进行薪酬分配,注重优绩优酬制度的贯彻施行,提升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在培训方面,注重提升员工专业技术能力以及质量控制意识培训,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相关培训科目,有效做好技术人员上岗培训,加强培训考核奖惩力度,确保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能力以及质量控制意识的逐步提升,保障建筑机电工程设备安装技术的有效应用。
3.2严格落实技术操作图纸设计
在技术操作图纸设计方面,设计者欠缺全面思考,致使设计效果不够理想,阻碍安装技术的顺利实施,因而需要严格进行技术操作图纸的设计。在技术操作图纸设计准备阶段,需要认真收集安装产品的各方面信息,全面进行信息对比分析,找出设计图纸有效信息,积极进行信息的汇总联系;在技术操作图纸设计阶段,制定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选取真实全面的设计数据,进行具体深入的设计总结;在技术操作图纸设计反思阶段,归纳出制定图纸中遇到的阻碍问题,总结出制定图纸中涉及的创新思路,阐述出关于制定图纸未来的展望。可见,通过严格落实技术操作图纸设计,有利于设计出实用性强、灵活性高、效果好的技术操作图纸,将有助于建筑机电工程设备安装技术的应用推行。
3.3促进技术部门相互协调配合
在建筑机电工程设备安装过程中,由于涉及的相关技术部门协调配合不足,致使安装技术无法顺利实施,从而严重影响建筑机电工程设备安装效果,故需要在实际安装操作过程中,明晰各技术部门具体职责,技术部门内人员分工清楚明了,任务落实到具体人员,技术部门间加强人员交流互动,积极进行技术经验相互借鉴,努力做到技术部门间分工明确,密切配合,有效发挥各部门的技术力量,将建筑机电工程设备安装技术应用落实到实处,从而推动建筑机电工程稳健发展。
3.4确保机电安装基础设施质量
由于机电安装基础设施质量问题将影响到安装技术的应用效果,因而只有确保机电安装基础设施质量符合相关标准,把握好机电设备合理有效的保管储存手段,保证机电设备质量符合安装要求,方能促进建筑机电工程设备安装技术的应用。因此,在机电安装基础设施采购过程中,要确保采购资金的投入力度,如若面临采购资金紧张情况,需要积极面向各界募集采购资金;要选派采购业务能力及专业能力强的人员实施采购业务,实时进行业务能力培训及考核,确保采购产品质量符合标准及要求;要熟练掌握机电安装基础设施的保管储存方法,有效进行机电安装基础设施的保管存储,从而确保机电安装基础设施质量符合要求,进而保障建筑机电工程设备安装技术的应用。
4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飞速提高,我国建筑机电工程设备安装技术对建筑行业的影响愈发巨大,同时,在安装技术发展更新的过程中,必然会面临诸多的挑战,我们必须正视并寻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在解决对策实施的过程中,善于抓住机遇,灵活进行对策的调整运用,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保障建筑机电工程设备安装技术的有效应用,进而确保建筑机电工程安装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欲晖,俞楠,唐凯宇,等.浅谈建筑机电设备安装行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资讯,20xx(31):69-71.
[2]杨辉光.关于建筑工程中地下室施工技术的分析及探讨[J].中国城市经济,20xx(1):24-25.
电工论文6
随着公路的大批量铺设,公路工程的项目管理问题也随之而来,作为连接不同区域资源的重要枢纽,公路项目管理的重点就在于上级管理的决策以及施工人员的素质还有工作环境和竣工后的总结等几点上,而只有提高公路施工项目的管理能力,才能使得公路的建设在资金上有效的减少。
1机电工程的组成及其特点
公路机电工程的组成是由通信以及监控和收费还有供配电四大系统构成,可以说公路日后交通管理设施的核心配备就是这些。现在公路机电工程飞速发展,通信、监控以及收费三大系统始终都在与其协调发展,并一直在进步着。
1.1通信系统
公路机电工程的通信系统由高到低可以分为:通信总站、通信分站以及通信站,其主要的内容包含了数字的传输系统和光电缆线路工程还有最为重要的数字程序控制交换系统,以及通信所使用的电源。通信系统将监控以及收费等系统的工作需求有层次的进行连接,进而使得公路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实现实时的交汇,最终使得公路的建设工程更加的方便、简单和安全。
1.2监控系统
公路机电工程的监控系统由高到低可以分为:监控的总站以及分站还有四样外场设备,其主要工作的原理由信息采集子系统、信息提供子系统以及监控中心这几部分组成。就以现在我国的公路机电工程监控系统来说,其大部分都是以视频来进行监控的,而视频监控的形式又大多都是由视频摄像子系统以及输出子系统还有图像传输子系统和控制子系统所实现的。
1.3公路收费系统
公路机电工程的收费系统以通信系统和监控系统相对应的管理层次,由高到低分别为:收费总站—分站—收费站,其主要是由收费站监控室里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对讲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以及收费车道计算机控制系统等部分一起组成。
1.4供配电系统
公路机电工程的供配电系统掌控着通信以及监控还有收费系统的命门,“电源”,其作用就是可以独立的为三大系统服务,且不会相互干扰,保障了公路机电工程系统的正常运营。作为公路工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整个机电工程的系统性是非常强的,对于一个完整的公路工程,除了将机电工程的各个系统之间和标段之间的界限划分清楚外,还需要对各系统进行有效的协调。再有就是机电工程所具备的一些特殊性的问题,例如试运行以及联合设计等等。当然除却这些还有设备费用占据整个工程造价的比例较高等特点。
2公路机电工程的项目管理
公路机电工程若论技术划分而言,是一种技术极其繁多的系统化工程,其工作的内容涉及到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土木工程技术和机械技术等等很多方面,而由于其特殊的技术多样性,在这里就需要对公路机电工程的系统工程进行合理和科学的管理,最终使工程建设项目的所有计划得到合理设计,在之后的组织以及控制(即项目管理)中,得到有效的实施。对于公路机电工程的项目建设,在管理上最主要就是对建设项目的施工时间、质量以及造价等进行管理。例如:在公路机电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过程中,为确保项目工作可以圆满完成并且不超出项目预算,就需要对该路段机电工程建设项目成本以及资金投入进行相应的.管理,即建设项目的造价管理,也就是所谓成本管理,而在具体管理的内容上,包括机电工程建设项目的资源设计、项目成本的预算、监控等各类预测以及筹资管理等。而质量管理又可以分为机电工程建设项目的生产物的质量管理和施工阶段的工作质量管理,而这些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保证机电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达到相应的标准,最主要是建设项目质量的达标与否以及质量的保证等等。
3机电工程项目管理的缺点以及解决方案
公路机电项目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大多都是涉及到合同以及进度还有质量投资和人员等方面,其工作由于极其复杂,而且还涉及到设计以及监理还有设备和施工等参与其中的部门的沟通问题等,这就使得这些工作极其繁琐和复杂,致使在机电工程项目管理中必然会存在一些弊端。
3.1在机电工程的投资方面
公路机电工程的建设工作,在整个过程中对投资的控制都要完整的贯穿,从根本上讲这需要拥有一个相对公平并且很有效的投标环境,承包商中标后,不但要满足招标中的文件要求,还要在评定价格上达到令甲方满意的效果,可以说投资控制是需要严格遵守工程实际计量的,对需要变更的地方在项目执行中就必须严格遵守招标程序来实施,并要与相关部门进行协商,最后研究商讨出最合理的方案,而如果只是单纯的设备或是材料数量上的变更,就必须由甲乙两方到现场进行核实并分析后共同确认;若设备的型号和所搭设的地方有问题,也就是技术方案的变更,就必须先由承包商提出相关的改建文件,上交给监理单位,在其进行确认后,再将文件交由甲方,在甲方审核后下达相应的变更指令或者是文件。可以说经过上述的一些措施后,不单单规范了资金的去向,还节省了工程投资。
3.2在机电工程的进度方面
对于机电工程建设的进度方面,由于编制进度的计划会因为一些客观的条件,例如恶劣的天气等最终会导致一定的提前或者是延后,这就使得进度计划在编制的时候必须认真的对待,保证其有效地得到落实,全面的以科学性以及合理性的理念进行进度计划的编制,尽最大努力做到交通安全以及房建和路面的单位保持紧密合作,并且只有做到施工安排的合理,有效地安排现场工作,才能对机电工程建设的进度进行控制,而对于客观天气的原因,就需要相关的部门进行实时的监控,对天气作出准确的预测,尽量避免恶劣天气作业,坚持以科学调度的理念,并且每个月都开展一次所有部门都需要参加的例行会议,对之前的施工进行相应的总结汇报,并分析出之前阶段的难点和以后工程所需要注意的地方,也就是大方向上不变,随着施工建设的进行,将进度中施工的一些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为进一步建设打下很好的基础,并最终使计划在过程中的每个阶段都得到有效的落实和贯彻。除却这些大方向的问题,还需要施工部门每天都将进度上报,将计划中的短期和长期的计划相结合,使得工作效率得到最大化的提高。
3.3在机电工程的质量方面
公路机电工程的建设,在项目管理上最为重要的就是工程的质量问题,工程的质量控制是所有工作的根本所在,可以说,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整个项目的核心是保证质量,使质量控制始终贯彻到整个项目过程。关于质量控制,在最初的设计图纸、招标文件中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在保证技术合理的前提下,初步设计文件和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在整个机电工程质量管理中,占据了很大的地位,进而使技术和相应的方案项目管理控股协议保持在一个战线上。在审查招标文件上,聘请高资质的专家制定一套科学实用的技术方案是十分必要的。对于项目质量控制,如材料和设备出厂前需要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检验,以使进入施工现场的设备以及材料质量得到保障。
4结语
一条公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不是在铺筑方面,主要还是在于机电工程方面,无论是在供配电系统上还是监控系统上,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公路竣工并投入使用后的质量问题。而机电工程的项目管理就成了铺筑道路时极为需要注意的,只有将机电工程的项目进行严格的控制,并进行合理化、科学化的管理才能使得机电工程的项目在投入的资金以及日后的维修上不会产生太大的出入。
电工论文7
1汽车电工电子课程教学方法变革过程
汽车电工电子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汽车类专业的一门特别重要的课程。高职院校汽车相关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将汽车电工电子课程定位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理论和技能,既是学习汽车电子和汽车相关技术的必备前提,也是学习汽车后续专业课程的先导。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逐渐重视,学校教学条件的不断完善,汽车电工电子课程的教学方法也不断与时俱进,逐步变革完善。
人们喜欢用“一根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来形容教师这个职业,职业教育发展之初,汽车电工电子等专业基础课教学仍多采用传统教室面授的教学模式,这使得实践教学不能及时跟进以保证理论的可见性和可操作性。尽管后来随着学校信息化资源的不断完善,部分教师已经开始制作简单ppt应用于教学,但实训部分仍多是纸上谈兵或观看教师简单演示,学生没有机会现场操练,认知模糊,导致教学效果得不到保证、学生厌学情绪严重。
自20xx年,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就在职业教育的领域里被频频提起,并随着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不断得到完善。因此,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是随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顾名思义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它能有效改善以往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设定具体教学任务和学习目标,让师生双方教、学、做同时并举,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是一种突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个人专业素养培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因其贴合职业教育初衷,在职业教育领域一经适用,即得到普遍认可,并被大力发展。
近年来,各学校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校汽车电工电子实验室建设情况,逐步实现汽车电工电子课程从纯理论教学到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过渡,通过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让学生在专业技术的学习方面达到学会、会学,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一体化教学以增强技能训练为主线,以突出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为重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更好地提升专业操作技能。通过汽车电工电子课程理实一体化的实现,一方面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方向也有了基本的把握。另一方面,汽车电工电子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实现也为技能大赛选手的选拔提供了非常可靠的依据。技能大赛是衡量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依据,选手的选拔基本在低年级,教师“肉眼识珠”比较困难,一体化教学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反应能力、吃苦精神、敬业精神甚至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展示,便于被老师发现。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汽车电工电子课程任课教师也同样面对如何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整合课程教学设计、创建新型课堂教学结构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营造或创设信息化的教学环境来实施新的教与学方式,从而进一步提升汽车电工电子课程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成了任课教师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2汽车电工电子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要点
一堂好课肯定要有一个优秀的教学设计,教育信息化为教学模式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工具以及交流与合作平台,教师要根据丰富多变的实践情景创新教学设计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首先,从教学目标的确定上,应更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心理特征,要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要有针对性、层次性、可操作性,要反映统一性和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同时,信息化教学设计还应侧重运用信息化的手段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如用动画、小视频、三维仿真、微课等手段帮学生轻松掌握。
其次,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充分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发挥教师主导作用,重视学生主体地位,采用多样化教学模式,以任务驱动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以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过程性评价方式反映学生学习情况。教学方法上适应汽车电工电子课程理实一体项目化教学需求充分运用项目式、情景式、小组讨论式等易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法学法,并融入教学环境,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实现人机交互。最后,合理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有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条件,一般包括教学环境、教学资料、支持系统等。信息化教学环境通常是多媒体教室,汽车电工电子课程根据模块教学需要部分课程可能要到实验、实训场地进行,最好能实现多媒体教室与实训场地之间的网络互通,以便传输学习资料、实施课堂教学的监控等,有条件的学校可将教学设备、环境、教学过程按照企业工作要求进行工位化设置,以便学生体验企业氛围、规范工作行为、培养职业素养。信息化教学资料形式多样包括文本、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多数都可以直接应用于教学过程中,部分三维动画、仿真软件等可能会因设计版权问题需慎重使用。支持系统主要指支持学习者有效学习的条件,作为资源的内容对象与学习者沟通的途径,它起到媒介功能,体现教学的信息化传输与存储。如教学过程中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岗位意识与职业素养,帮助学生达成人生职业规划从而为学生提供学习能量的支持;评价方式多元化理论与实操结合、实时给出评价结果为学生提供信息支持,从而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巩固学习效果,切实提高自身能力。
3汽车电工电子课程信息化教学结构变革
变革传统教学结构主要指借助信息化技术与课程的融合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材+黑板+粉笔+声音”为特征的课堂教学结构,创建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新型教学结构。对于汽车电工电子课程来说可从以下几点展开:
(1)加大分组教学力度,激发学生学习效能。汽车相关专业主要培养汽修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团队协作精神非常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协作学习和团队学习能力的培养,多开展分组教学,引导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有序分工、密切合作,进入高效的整体学习状态,凝聚出一个作为这个整体存在的团队学习主体,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效。
(2)引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效率。近两年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出于对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流程的彻底颠覆广为引人注目,它提倡让学生在课下通过互联网学习丰富的在线课程,课上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答疑等“交互”式教学方法解决疑难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这对汽车电工电子部分模块的教学较为适用。高职不同于高中,没有选拔性高考的压力,学生课余时间多,精力足。信息化环境下,网络所能提供的信息不论在质还是量上都要优于教师个体。这在很大方面既能有效利用同学课后时间,又能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值得尝试。当然,教无定法,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特点,教师可酌情选择更适合的教学模式。
总之,合理利用教育信息化不仅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加快教师自身成长,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企业欢迎的技能型人才,值得所有一线教师学习、尝试。
电工论文8
摘要:在我国工程建设当中,水利水电工程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内容,为促使工程施工水平得到强有力的保障,对水利水电工程实施科学系统化管理是十分重要的,这是确保工程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在预期内高质量完工的关键所在。对于水利水电工程而言,只有做好工程管理工作才能够更好地创建高效的优质工程。接下来,该文针对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的重要意义进行论述。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管理重要意义
1、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的重要意义
水利水电工程产品具有固定的位置、多种多样的形式、复杂的结构及庞大的体积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周期长,资源使用种类繁多、使用量较大等显著特征。与此同时,水利水电工程具备如下的特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当中一般多位于河流上,为此受到自然因素的强大影响;多位于交通不便的偏远山村地区,在建筑材料的采购运输、施工设备的进出场方面成本非常高,极易受到市场价格变化的影响;水利水电工程需经过多次的论证对比,挑选最佳的施工方案,这样才能够确保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工程施工作业当中,施工安全问题是需要加以特别重视的一大问题。可以看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对工程管理有了更高的标准要求。为此,施工企业需不断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工程管理人才,创建高技术与管理能力的项目团队,不断进行施工方案的优化,对工程成本进行强有力地有效掌控,以确保在预期内顺利完成工程施工项目,促使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2、我国水利水电工程面临问题分析
为促使各地区水利水电工程基础设计建设水准得到进一步提升,我国各地创建起大量的水利水电工程,可是,工程建设过程当中受到自身建设规划合理性的影响,造成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作业中有很多管理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2.1工程项目立项开发缺乏科学论证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需相关部门从本地区的现实状况出发,在经过全方位调查与深入分析的基本前提下进行综合性研讨,通常以听证会的方式来听取广大群众的意愿。但是现实中的情况是,一些政府部门并未对当地的水文地质、生态环境等实施系统性调查与论证,随意开展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从而致使水利工程施工中存在随意占用大量土地、破坏地表植被等问题的出现,这不但会引起人民群众的愤怒,同时还会出现一大批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这对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2.2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不规范
(1)水利水电工程招标阶段,未真正地将招投标基本原则落到实处,存在不正当竞争的现象。中标企业在具体的工程建设过程中将工程层层转包,这造成工程质量受到极大的威胁。(2)工程建设监理阶段,工程监理工作者综合素质较低,这会给工程监理工作的开展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除此之外,一般情况下工程监理部门都是由政府部门选择的,并未真正地历经招投标环节,这会给工程质量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3)施工合同管理工作缺乏规范性,合同内容并不详细,像工程施工明确违背施工合同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各类施工纠纷,给水利水电工程的健康稳定发展带来极大的威胁。
2.3建设资金未有效落实
水利水电工程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基础性工程,施工复杂、工程成本高、施工难度大是其最为显著的特征,要想促使水利水电工程能够在预期内高质量完成,则必须要确保工程建设资金问题,并且,建设资金能够真正运用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各个环节。但是,从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资金基本来源实情来看,建设资金来源单一化十分严重,其主要是由国家政府部门进行拨付款项的,工程建设资金一层层下放,在资金下放的过程当中被层层扒皮,最终造成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这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开展造成了极大的不利影响。除此之外,工程配套设施并不完善,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3、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对策
3.1认真贯彻落实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四项基本制度,规范工程管理
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挑选专业技术与管理的综合型优秀人才来创建工程项目管理团队,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强化工程现场管理。加强工程施工招投标阶段的管理工作,对招投标程序实施严格掌控,不断加强对专家评标议标工作的管理,杜绝串标等违反法律规章制度的行为出现。加强监理工作人员的资格管理,对监理行为进行规范化监督,确保施工现场有充分的监理力量。此外,加强施工合同管理力度,明确工程各参与方的基本权利与相关义务,进一步促使工程合同的执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避免不必要经济纠纷问题的发生。
3.2创建完善的技术组织管理制度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工作当中,技术管理是所有技术活动实施科学系统性管理的重要环节,可促使工程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性的提高。为此,工程项目负责人需创建统一的厂站、车间及班组三级技术管理工作网络,实施分级负责管理机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建立技术信息的搜集、事故的分析与处理及反馈制度。在特定时期内进行技术经验交流与工作经验的归总等活动,组织相关技术工作人员对于每次活动的成果进行集中分析与交流,从而更好地进行技术攻关。创建完善化的工程管理制度,不断强化技术管理对设备的'运行状况、检修、故障等问题的统计与浅析,这对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是非常有帮助的,可促使施工设备使用效率得到大大的提高,发挥了增收节支的有效作用。
3.3水电水利工程进度管理控制
水利水电工程能不能在预期内顺利地交付使用对工程最终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为此需要从工程建设总目标入手,对各项施工做出科学合理化的安排,明确工程施工程序,对各施工关键步骤实施系统化的掌控,将各阶段的施工目标加以明确化。此外,对工程各参与方进行统筹安排,形成工作合力。参与部门做好各项资源的科学合理化配置,以确保施工人员、施工设备及施工材料能够在规定时间内进入施工现场,达到工程施工的基本要求。工程施工过程当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来自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通常会有具体施工进度与计划进度不统一的情况出现,当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要及时地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确保具体的施工作业情况进行定期性检查,第一时间采取相关处理措施。
3.4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管理控制
不断加强安全管理,首先要突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地位。在当前我国的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当中,需创建完善化的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将行政管理体系作为重心,这样才能够促使安全管理系统的作用得到充分性发挥。通过与各级人员签署安全生产责任书、与各部门签署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协议书,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到实处,同时严格遵循相关签署协议,对违反规章制度、法律规定的行为予以追究。不断强化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增加对安全隐患事故的排查力度,将安全违法违规行为杜绝在最初的萌芽状态,不断促使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化。
3.5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
从开始到工程竣工阶段的评审,这样才能够确保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最终质量。为此,需不断完善水利水电工程监督管理机制,以确保各项活动费用切实得到投入使用,创建完善的质量监督工作机制,以促使原有的监管水准得到进一步提升,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4、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周期长、复杂性的作业,唯有对其进行严格系统化的科学管理,才能够建设高质量的精品工程。为此,对水利水电工程实施科学合理性的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郎海彦.浅谈如何提高水利施工技术确保工程质量[J].科技创新与应用,20xx(7):129.
[2]王晓春.水利水电施工技术及改进方法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xx(32):209.
电工论文9
摘要:随着国家的发展,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工作受到广泛重视,然而,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中,经常会发生一些问题,难以保证工程建设效果,影响着工程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企业需要做好基础施工工作,科学应用相关技术,满足现代化工程施工要求。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技术;应用措施
0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基础工程施工工作,主要因为基础结构的承载能力直接决定上部工程结构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所以,施工企业需要科学应用先进的基础施工技术,提高工程建设效果。
1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影响因素
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结构施工期间,经常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发生严重的结构稳定性与可靠性问题,难以保证结构施工质量。
1.1基础地基稳定性
影响因素地基是工程建设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一旦地基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将会引发水利工程上部结构滑坡现象,严重影响整体结构的施工质量。
且在地基结构出现问题之后,将会导致我国经济受到严重影响,不仅会出现安全隐患问题,还会导致工程结构出现严重问题,无法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效果。
同时,工程施工企业在地基施工中,如果各类结构施工程序不能满足设计规定,将会引发工程突发事故,增加施工企业的风险成本,无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2基础地基渗漏影响因素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地基渗漏问题较为常见,严重影响地基工程的施工质量。
主要因为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期间,相关部门不能更好地开展管理活动,无法制定完善的管道管控方案,导致出现地基渗漏现象,甚至会发生管涌问题,严重影响整体地基结构的施工效果,导致工程施工安全性降低,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下降,难以增强施工企业的竞争能力,严重影响其长远发展与进步。
1.3地基沉降影响因素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期间,经常会出现地基沉降的现象,在微小沉降的影响之下,会导致发生地基变质的问题,长此以往,如果施工企业不能利用科学方式应对地基沉降问题,将会出现地基结构变形的现象,导致结构倾斜,地基结构的强度降低,刚性削弱,从而导致工程主体结构抗震能力降低,为日后的使用埋下安全隐患。
2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措施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企业为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需要重视基础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制定完善的管控方案对其进行处理,提高基础结构稳定性与可靠性。
具体技术措施为以下几点:
2.1锚固技术的应用措施
锚固技术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较为常见的基础技术之一,可以有效提高工程结构的性能,优化施工体系。
在应用锚固技术期间,需要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一方面,施工企业需要科学使用锚杆施工方式,明确锚固的规格,按照相关规定,提高整体结构稳定性。
另一方面,施工企业需要消除锚固技术中存在的风险问题,通过合理方式提升施工工作的有效性,增强工作成效。
2.2预应力管桩技术水利水电工程
在施工建设中,结构稳定性较为重要,施工企业需要做好预应力管桩基础施工工作,提高基础结构的施工质量。
首先,施工企业需要培养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根据工程建设要求,掌握预应力管桩技术的应用技能,减少工程建设的风险,优化工程建设机制。
其次,施工企业需要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结构建设要求,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风险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
最后,施工企业需要科学应用锤击施工技术,合理应用预应力管桩技术,对其进行处理,在静压方式的支持之下,延长基础工程的使用寿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3水泥加固技术的应用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企业,需要科学应用水泥加固技术,对基础工程结构进行处理,在提高结构性价比的基础上,获得良好的施工效果,满足其实际发展需求。
在使用水泥加固技术期间,需要在水泥干燥之后,提高基础结构的物理强度,提升水利水电工程的抗震性能,达到预期的施工目的。
同时,施工企业需要增强水泥强度,利用合理的方式,对工程墙面进行加固处理,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表面密度,以此增强其抗渗漏能力,但是,在使用水泥原材料期间,企业需要注重管理工作,制定完善的管控方案,减少对于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提高其工作水平。
2.4软土施工技术的应用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企业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科学应用软土施工技术,提高施工工作质量与可靠性,满足基础结构的施工要求。
软土施工技术,主要应用在水利水电工程软土地基中,通过地质改造方式,提高基础结构施工强度与刚度,防范水土流失问题,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成效,满足其实际发展需求。
同时,施工技术人员需要科学应用压实的方式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对软土进行有效的压缩,明确设计思路与要求,提高整体施工结构的施工成效,满足其实际发展需求,保证其工作质量规范要求。
第一,换土方式。
施工企业需要科学应用换土方式对软土基础进行处理,就是对淤土层进行全面的处理,利用强度符合相关规定的土壤对其进行置换处理,例如:粗砂土、灰土、砂壤土等,可以有效提高基础结构的稳定性,增强工程施工效果,满足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结构的建设规范。
第二,强压方式。
强压方式的应用,需要施工企业利用泥炭、粉土、黄土等结构对水利水电基础结构进行处理,将压实锤悬挂在一定高度之内,在自由落体之后,提高压实效果,增强结构稳定性。
第三,旋喷方式。
施工企业在处理软土地基期间,需要科学应用旋喷方式,避免出现地基渗水的现象。
在施工期间,需要科学选择旋喷机械设备,将机械设施的喷嘴放置在基础土层结构中,缓慢地提高喷嘴,通过压力喷射水泥与固化浆液,提高基础结构的稳定性。
在水泥与固化浆液、土体之间相互作用之后,结构紧实性与稳定性之后,可以增加基础结构强度与密度,防止地基渗水问题。
第四,振动水冲方式。
此类施工方式的应用,与换土法较为相似,具体操作流程为:利用振冲机械设备,对基础结构进行钻孔处理,再利用碎石机械设备,对其进行回填处理,然后压实地基结构,以此提高其强度与刚度,满足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目的。
第五,灌浆方式。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企业在软土地基处理期间,需要科学应用灌浆方式,将建筑原材料混合在一起,在浆液处理的情况下,提高其固化特性,遵循相关液压、气压与电化学原则,将混合浆液等材料,灌注在基础结构中,不仅可以提高地基的稳固性,还能增强工作成效。
主要原材料包括:水泥浆材料、泥砂浆材料、化学浆液材料等,将其混合在一起,有利于提高基础结构施工成效。
第六,加筋方式。
施工企业需要科学应用加筋方式处理软土地基,提高地基结构的稳定性。
主要施工方式就是利用土工材料,提高基础抗拉性能,在基础结构中埋设土工材料,加大软土与加筋材料的融合力度,在组合成为整体结构之后,可以有效提高地基的稳定性与强度,满足现代化工程建设规范。
一般情况下,在软土地基处理期间,加筋方式的应用,可以减少地基变形等问题,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2.5深覆盖层方式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企业需要科学应用深覆盖层处理方式,提高基础结构的施工质量。
对于深覆盖层而言,主要就是在基础结构泥石堆积层或是碎石层中,存在土质松散、渗透性较强的结构,经常会出现结构变形的现象,深灰会发生渗漏问题,严重影响结构的施工效果。
通常情况下,深覆盖层不可以全部挖除,施工企业需要利用科学方式对其进行处理。
一方面,需要建设防渗墙结构,铺设质量符合相关规定的防渗土工膜。
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利用灌浆方式,对碎石进行处理,使其成为稳定性较高的整体结构,避免出现渗漏的现象。
同时,在施工中,需要对深覆盖层进行压实处理,以此提高基础结构的承载能力。
2.6坝基涌泉方式
在水利水电基础结构施工期间,由于坝基岩土经常会出现裂缝或是土层松散的现象,在外力的影响之下,会出现渗水问题,在冲入基坑之后,会发生坝基涌泉等问题。
在坝基涌泉之后,水利输电工程会受到破坏性影响,难以保证工程坝体的稳固性。
因此,企业需要做好处理工作,针对涌泉问题,做好填筑工作。
首先,需要科学设置防渗结构,利用碎石等,对其进行填筑处理,先填筑细小碎石,然后填筑较粗的碎石,提高碎石密度,避免出现渗水的现象。
其次,施工企业需要对涌泉过量的.结构,设置引流系统,在达到填筑要求之后,需要再次开展填筑活动,保证施工质量。
最后,在涌泉出口中,需要科学设置单向逆止阀门结构,全面解决坝基涌泉问题,避免出现严重的渗漏问题,提高工程建筑质量。
2.7淤泥软土处理方式
淤泥质软土,主要就是淤泥质土,此类土层在施工中,具有软塑与流塑特点,含水量较高,很容易出现变形的现象,受到外部压力的影响,会发生膨胀问题,严重影响基础结构的稳定性,甚至会发生变形问题,难以保证基础结构的可靠性。
因此,施工企业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处理,首先,需要科学设置软土封闭固化系统,提高软土的抗剪强度,减少变形问题。
其次,需要预留沉降结构,设置排水系统,在加固处理的基础上,提高软土结构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满足其实际发展要求。
2.8可液化土层的处理方式
对于可液化土层而言,主要就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含有少量黏土的土层,具有孔隙特点,在土层受到压力的影响之下,空隙水压力会逐渐增大,在黏土相互融合之后,会出现液化现象。
在此情况之下,会导致水利水电工程安全性与稳定性受到影响,无法保证施工质量。
因此,施工企业在处理可液化土层的过程中,先对土层进行挖除处理,提高结构强度与抗渗漏能力,利用质量较高的材料对其进行处理。
同时,可以利用高强度的混凝土材料,对其进行封闭处理,避免出现流动现象,在提高地基结构稳定性的基础上,增强水利水电工程结构的施工强度,满足工作目的。
3结语
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结构施工期间,企业需要科学应用先进的技术,制定完善的管控方案,根据相关工作要求,制定完善的施工管理方案,明确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要求,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效益,避免出现结构稳定性问题。
参考文献
[1]贺仕能。试论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施工技术[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xx(18):22-23.
[2]郭岩虎。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施工技术探微[J].城市地理,20xx(16):204.
[3]马列东,赵克欣。试论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施工技术[J].城市建筑,20xx(29):284.
电工论文10
摘要:电子电工技术是电气工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在社会生产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在对信息社会中电子电工技术发展要求进行论述的基础上,对信息社会中电子电工技术的发展路径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一、信息社会电子电工技术发展中面临的要求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我国电力系统基础设施得到了持续的完善,在此背景下,电子电工技术作为电气工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凭借自身的实用性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子电工技术,不仅具有严密化的组织架构,而且也具有精细化的技术规范,为了确保电子电工技术能够在应用中发挥出自身的作用,与电子电工技术相关的设备、软件及其相关操作,都需要追求精益求精。在信息社会当中,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在现代科技发展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而电子电工技术也应当适应新的发展环境,通过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进行融合,为自身发展空间的拓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此过程中,一方面,电子电工技术发展需要明确信息社会为自身提出的基本要求,即电子电工技术是发现电子设备运行问题并对这些问题作出纠偏的技术,其意义在于帮助电子设备正常运转并在减少误差的基础上实现预期目标,而这一要求,是电子电工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进行融合过程中所应当明确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电子电工技术发展需要明确信息社会为自身提出的更高要求。在信息社会中,智能化与自动化是十分重要的概念,而电子电工技术的发展也应当以提升智能化程度与自动化程度为目标。在电子电工技术应用过程中,更高的智能化程度与自动化程度,不仅可以提升电子设备运行效率、降低电子设备故障率,而且可以在此基础上减少电子设备维修成本,从而确保企业能够获得更好的内控目标。由此可见,电子电工技术的智能化、自动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也正因为如此,提升电子电工技术的智能化、自动化程度应当作为信息社会电子电工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信息社会电子电工技术发展路径
显然,信息社会的到来,为电子电工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特别是自动化技术、智能化技术与电子电工技术的融合,能够为电子电工技术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对于电子电工技术开发单位与应用单位而言,信息社会也为他们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即不仅需要加快电子电工技术创新与发展步伐,而且需要在电子电工技术应用过程中配置合理的管理人员、运营人员等。在对信息社会电子电工技术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做出明确的基础上,电子电工技术的发展还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电子电工技术的发展依赖于良好的顶层设计。虽然电子电工行业具有了一定的发展历史,并且无论是电子电工技术开发单位还是电子电工技术应用单位都在各自专业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信息社会中,电子电工技术仍旧具有着较大的可挖掘空间。如在电力系统、电气系统、机械设备以及通讯领域,与之适用且能够体现出智能化、自动化特征的电子电工技术仍旧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而为了能够让电子电工技术适应这些行业的需求以及信息社会环境所提出的要求,电子电工技术开发单位以及电子电工技术应用单位,有必要在明确电子电工技术开发和应用方向的基础上,制定电子电工技术开发与应用方案,从而确保电子电工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具有良好的规划,继而为电子电工技术的发展提供良好的顶层设计作为支撑。其次,电子电工技术发展依赖于内生动力。在信息社会中,电子电工技术的发展需要与电子电工技术应用需求实现良好对接,在此要求下,为了能够充分抓住信息社会所带来的机遇,电子电工技术开发单位与应用单位都需要从内部开展革新。一方面,对于电子电工技术开发单位而言,需要重视针对科研人员、一线工作者开展培训,引导科研人员以及一线工作者了解电子电工技术发展前景与发展空间,促使他们所具有的专业素养能够适应信息社会中电子电工技术发展要求;另一方面,对于电子电工技术应用单位而言,不仅需要培养一线工作者所具有的电子电工技术应用能力与创新思维,而且需要引导一线工作者对电子电工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获得的经验进行总结,并在充分了解一线工作者对电子电工技术发展所持有的期望以及各个行业生产过程中对电子电工技术所具有的需求基础上,将这些信息反馈给电子电工技术开发单位,从而为电子电工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依据。最后,电子电工技术发展需要重视引进与吸收。在信息社会背景下,电子电工技术需要与各类先进的科技实现良好的融合,这些先进的科技不仅包括信息社会中的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也包括信息社会中的新材料、新工艺等,因此电子电工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应当避免出现闭门造车的倾向,而是应当以与时俱进和兼容并蓄的心态,将电子电工技术视为一个对先进技术进行广泛引进与吸收的平台。与此同时,在电子电工技术发展过程中,电子电工技术开发单位需要重视参与各类与科技发展相关的会议,并重视探索电子电工技术与各类科技发展成果进行融合的可行性,从而不断提升电子电工技术的科技附加值,并发挥出推动电子电工行业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庞冬梅.信息化时代下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走向研究[J].时代农机,20xx,43(11):37+60.
[2]李桂梅.电工电子技术发展的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xx(22):147.
[3]王鸽.互联网时代中电子电工发展途径[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xx(11):15.
电工论文11
摘要:现如今,国内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规模和技术进步越来越快,在水利水电工程当中,机电设备是整个工程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机电技术在水利水电工作当中的应用也成为了极为重要的内容。在目前的水利水电工程当中,机电设备的运行质量和运行效率直接决定了水利水电工程的运行质量和运行效率,所以机电设备的安装质量和机电技术的应用质量成为了国内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人员必须要重视的重点。本文将针对水利水电工程机电技术问题展开初步的探讨,主要对目前水利水电工程机电技术中的一些现存问题进行的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一些解决措施,希望可以给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实现机电技术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机电技术;问题
如今国内的社会经济飞速的发展,科学技术也在持续进步,机电设备在许多行业领域中的应用范围也变得更加广泛。在国内的水利水电工程当中,机电设备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机电设备的运行质量和效率直接决定了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质量,如果机电设备的安装出现了质量问题便会使得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单位遭受庞大的损失,而且还会严重拖延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施工进度,所以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人员必须要对机电设备的安装引起重视,并同时要做好机电设备的质量管理工作,进而实现水利水电工程运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确保机电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一、目前水利水电工程机电技术中的一些现存问题
(一)没有一个健全的协调工作机制
由于机电设备基本都是由大量的零部件组合而成的设备,再加上这些零部件的设计、加工、试验以及检测这一系列的流程又会涉及到许多的行业领域和部门,所以其有着较强的综性。在机电技术当中,最为基本的标准就是遵守水利水电行业的基础标准,但是在机电工程当中,不论是机电设备的质量控制还是机电技术的安全鉴定都会涉及到许多不同的行业,比如会涉及到消防、电子行业领域、机械行业领域以及冶金行业领域等知识,若缺少健全的协调管理机制,那么就会出现同功能的产品在不同的使用单位中所采取的制造标准存在差异来,使得机电设备产品缺乏系统规范化,并且还会无端加重机电设备产品的设计成本和生产成本,最终导致资源白白浪费,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相关的标准缺乏适应性和通用性
从目前国内的水利水电工程机电技术的标准来看,严重缺乏适应性及通用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机电工程会涉及到许多的行业领域和相关部门,一般来说不同的行业领域都有着不同的相关标准,所以即便是使用到同功能的机电设备,不同的行业领域在选择方案的时候也会出现巨大的差异;第二,目前国内机电工程的大部分相关标准大多都是按照某个机电设备的特性来特别制定的,这样制定出的标准严重缺乏适应性和通用性。目前国内机电行业的发展势头十分的迅速,并且在最近几年不断在扩大经营范围,开始和一些国际性的先进厂商开展合作,有效推动了我国机电行业的设计水平和制造水平,但目前国内的机电市场受到配套性的约束,以至于还有许多相关配套性的标准还是不完善,使得新技术的引进和发展收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二、水利水电工程机电技术现存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优化水利水电工程机电技术的设计内容
要想对国内的中小型水电站进行机电技术改造的话就需要先了解水电站的实际运行情况,然后针对水电站的机电技术内容进行优化设计,提高水电站机电技术的先进性、合理性以及经济性。先进性指的就是选择技术水平和设备性能都较好的先进转轮应用在水电站中,并且还需要配备运行稳定且性能良好的水轮发电机作为辅助设备;合理性则是指对中小型水电站当中不可改变和不适合改变的制约条件采取科学合理的处理措施;而经济性则指的是在投资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通过科学的手段来合理提高水电站的发电量,从而使得水电站的经济效益得到提升。
(二)强化水轮机输水系统的`调保计算工作
在对国内的中小型水电站进行技术改造的过程当中,水电站中水轮机的输水系统是极为关键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面对引水式的压力输水系统时需要从调保参数和水力这两个方面来进行仔细的核算。水力方面的核算是指对水轮机输水系统当中的水头损失和过流量之间的数值关系开展的计算,同时还需要绘制出水头损失和过流量之间的关系曲线图,然后通过关系曲线图来分析得出最大可允许数值的设计引用流量和额定水头;调保方面的核算则是指对输水系统的水力特性和机组运行的特性进行的计算,从而得出机组在运行过程当中可能会产生的最大转速升高值以及水压力数值,并且还需要对水压力数值是否处于系统设计的视野范围之内进行严格的检查,进而确保加固措施和补强措施的有效性以及科学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水利水电工程当中,机电设备和机电技术是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核心,也是使得水利水电工程能够有效运作,最终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内容。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大力推崇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快速提高对水力发电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在水利水电工程当中,机电设备的运行质量和效率直接决定了水利水电工程的经济效益高低。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会涉及到大量的专业知识,并且所涉及的知识面范围极强广泛,因此必须要对水利水电工程机电系统的规范标准引起重视,进一步实现水利水电工程运行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苏卓凡,水利水电工程机电技术问题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xx,21:124-125.
[2]陈光伟,水利水电工程机电技术问题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xx,02:498.
[3]王增波,水利水电工程机电技术问题分析[J].工业c,20xx水利电力科技风20xx年8月
电工论文12
摘要:《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系统性、实践性较强,内容广泛课时偏少的课程,在有限时间内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好掌握好《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为专业课打好基础,要求教师课程设计要合理。
关键词:培训基地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铁路的建设发展十分迅速,每年都招进一批退伍专业军人,到铁路就业。为此进行二年的岗前培训。虽说他们是高中毕业,但实际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基础教学也有不少困难。《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系统性、实践性较强,内容广泛课时偏少的课程,在有限时间内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好掌握好《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为专业课打好基础,要求教师课程设计要合理。
1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的特点,对铁路当前发展知之甚少,讲诸论时教师要准备充分,让学生了铁路的.现代化的发展,如电气化铁路、高速列车、磁悬浮列车、办公自动化……等。这些现代化技术都离不开《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让学生知道学习这门课的重要性、必要性。老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鼓励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将来投身铁路建设的热情,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创造未来美好生活。
2理论联系实际用已知学未知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中,有的知识概念难以理解,例如:P型半导体中以空穴导电,这个原理同学们难以理解,老师举一例,教室前排有一个空位,同学逐一前移座位,空位就会移到后排,空穴同理。
3确立每章每堂课的重点、难点、删繁就简
例如:《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技术章节,放大器是重点,“负反馈在放大电路中的作用”这一节是难点。老师要求学生掌握,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基本电路,基本公式。在难点上老师帮助学生总结,判断负反馈电路类型的方法,“串联、并联看输入,电压、电流看输出”。这样学生易懂好记,有助教学质量的提高。
4注重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教学质量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中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制作多媒体逼真的模拟课件,帮助学生摆脱认识障碍和困惑。例如:组合逻辑电路编码器、译码器的分析,在黑板上讲学生不易理解,使用模拟课件学生易懂易会。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中的电磁互感知识点,其中电磁感应的认识,互感线圈同名端的判断。是这一节的难点,教师要借助教具和仪表,做实验演示,加强直观教学。
另外为加强学生知识巩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安排学生在实验室自己动手,在实验室中,选器材、设计实验方法,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证明理论。
5互动课堂教学策略
教师要教学质量,互动教学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如充分了解学生、认识课堂目标与内容,准备教学手段与材料;进行有效提问、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在授课中既有理论知识的讲授,又要有理论知识应用的实例,从实例应用引入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为什么?对提出和回答问题积极的学生,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对回答错误的学生,应给与指正和鼓励。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少惩罚;教育学生要自尊、自信;加强非语言交流等等。
电工论文13
【摘 要】水电暖安装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安装质量好坏直接决定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水电暖设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且对建筑工程具有长期影响。尽管国家有关规范及地方部门管理有一定的施工标准,但水电暖安装工程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很多居民反映建筑工程大多数来自水电暖设施安装的渗漏、堵塞、漏电、短路、断路现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诸多不便,因此,加强对水电暖工程的安装施工技术,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势在必行。
【关键词】水电暖;建筑工程;图纸会审
前言
水电暖工程是当前建筑住房重要的组成部分,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越来越引起建筑施工单位及人们的关注,国家及各地方都有相应的安装标准,但施工过程中水电暖安装总是存在诸多的问题,往往都是由于建筑施工企业对水电暖安装工程不重视引起的。加强对水电暖工程的安装施工技术控制应从最初建筑结构设计,图纸审核,材料选择,施工过程及后期维护等各个环节严格控制,才能有效避免存在很多的质量通病,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给居民一个安全方便的居住环境。
1、水电暖工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当前的水电暖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素质较低,对于水电暖工程施工掌握度不甚了解。为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多数开发商对材料选择大多数是以次充好,给排水管材管壁厚度不足,镀锌管锌层太薄,甚至用冷镀管,铸铁管外壁粗糙,管径不足,承口变短;PVC-U管没有标志,管材、管件色泽不一致,甚至将普通用排水管用在建筑工程上等存在很多材料不符合规范。施工人员施工过程中对排水横管坡度缺乏质量控制,出现倒坡现象,铸铁排水管承插接口用水泥砂浆抹口,镀锌管丝扣连接外游螺纹或多或少,法兰连接螺杆露出螺母长短不一,管道阀门选型失误,安装时出现朝向错误,主干管阀门位置不规范,都给后期维护带来一定的困难。
管材质量及施工质量问题都会造成管道出现破裂或生锈等情况,引起用户不满和投诉。安装施工人员对土建安装及水电系统一知半解,对室内卫生器具及配件安装尺寸不符合标准图要求,铸铁排水管检查口本身质量差,设置位置不合理。清扫口离墙净距不符合规范要求。地漏无水封,初装饰工程地漏安装多数无堤位。对大功率负荷供电系统不知道采用单独供电的方法,给施工和用户使用留下重大隐患。在线路敷设施工中普遍存在PVC电管黏接不牢,进盒(箱)不顺直,吊顶上导线无穿管保护,一管多股、多支乱穿线、对线路的分支、灯具、插座不采用接线盒,不能规范操作。
电气线路接地不可靠,有的初装饰住宅工程配管仅至分户箱,违背了建设部《住宅工程初装饰竣工验收办法》对用户安全用电带来严重影响。水电暖工程安装过程中缺乏质量控制,滥用劣质产品,对部分工程不做隐蔽工程验收,造成管线混乱,安全隐患较多,给后期维护增加困难。
2、水电暖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2.1加强水电暖施工图纸的审核
施工图纸是建筑施工技术准备的一项重要内容,图纸正确与否关系到整个工程施工质量,对图纸存在的.问题应在施工前彻底根除,图纸审核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控制和审查:
(1)图纸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符合经济政策,技术标准应符合施工技术装备条件,如采取特殊技术措施时,能否达到施工安全及技术上的难点;规范要求其新品种、规格、数量、质量标准能否满足使用要求。
(2)图纸会审应由技术部门组织,施工单位技术人员、设计单位及建设单位有关人员参加, 图纸审查顺序先进行分项工程,例如水暖从导管、主管、支线到器具、设备;电气从接地、进户、变配电控制;干管、支线到器具、设备等。再进行分部内的各分项工程之间有无疑问,再进行分部工程之间有无问题;对提出问题及解决答复形成会审纪要,在设计交底时按会审纪要进行补充施工图使用。
(3)图纸会审查看图纸文字是否描述清楚、明确、规范,对于图纸中的标高、单位、坐标及走向等是否符合工程标准,施工过程中的洁具、安装基座、空间位置应互不干扰,建筑结构、设备、管线间互相有无矛盾,设备层尺寸、竖井尺寸、楼板厚可否满足要求; 电气线路、配电间有无水暖及其它管线;设备层管线入户做法、墙板预留孔洞、套管埋设位置, 管道材质、连接是否合理,所有细节都应该按照标准进行审查,把图纸存在的问题在施工前彻底解决,做好图纸备份便于后期维护使用。
2.2 给排水安装施工措施
在进行给排水安装前,首先收集与给排水安装工程有关的施工及验收规范、施工图纸、标准图集、质量验收标准等,并确定给排水管道安装施工工艺,其流程图如图1所示。
给水管道安装前按设计规格、型号和质量要求核实检验材料,符合要求后才能领用安装。安装就位前清除管内杂物。阀门安装前从每批(同牌号、同规格型号)数量中抽查10%,且不少于一个,检查压盖、法兰及螺纹是否完整无损。如有破损应提前通知厂家调换,为施工创造条件及时间。根据施工图确定管道的坐标、标高, 采用支、吊、托支架时, 安装U-PVC 排水管。并确定支吊架的安装位置和形式预制支吊架,安装顺序先大管、主管、后支管和阀件等。土建给出标准标高和坐标位置,按确定的管道位置放线,并画出支吊架位置,安装支吊架。支吊架安装前先刷一遍防锈漆。在给水管道安装过程中,要进行严格的技术复核, 作好管道的丝扣连接, 保证管道焊接的精确性,做到管道和衔接处安装不渗漏。
2.3 电气安装施工措施
电气安装前,严格地进行使用设备和材料的选择,所选电气设备必须符合国家规定标准。配管安装与土建钢筋绑扎应同步施工,配管必须经隐蔽检验无误后,方可进行浇注。砌体施工中,应及时配合土建进行暗配管和预埋盒、箱的安装。开关盒、插座盒安装位置标高应控制在允许偏差之内,盒口应与墙面平齐且要平整。电气配线工程中,还应该重视插座、螺口灯头、零线与相线接线,线路的接口应设在接线盒内,导线连接应采用绝缘压接,接头要用绝缘线缠绕,不可虚接,配电箱、柜安装应在土建地面施工完后进行,墙柱上明装箱也应在土建施工完后进行,而暗装配电箱、接线箱应在土建抹灰装饰前,根据抹灰厚度进行。
2.4暖气管道质量控制
在暖气管道安装前一定要选好暖气管道材质,主要有铝塑管(保温性好、外壁不易被腐蚀,内壁光滑,对水流阻力小,可以随意弯曲,方便施工。)、PPR管(耐腐蚀、耐热性好、质量轻、机械强度高、不易结垢,使用寿命长。)和PB管(耐高温性、持久性、化学稳定性、可塑性、无味、无臭、无毒,不结垢、寿命长)。首先确定暖气片的型号、片数、进出水方式和具体的安装位置;然后进行管道固定和封槽,要求尺寸要留准确,否则影响后期的暖气片安装;再与暖气片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协议,以确保施工质量和风险,暖气主管与暖气片连接的支管一定要暗埋入地坪下和墙内,与暖气片连接时只能看到温控阀门;最后进行整个系统加压检测和暖气片的调试,确保管道无漏水渗水现象。
3、结束语
总之,水电暖的安装质量将会直接的影响到居民的使用,进而影响到建筑工程质量,施工人员必须严格的按照水电暖安装标准工作,加强施工管理,运用正确的施工方法,加强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水电暖安装问题是可以避免的,水电暖安装工程质量问题会得到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王友强.民用建筑水电安装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福建建筑,20xx(05).
[2]王涛.试论水电安装工程技术问题及预防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25).
[3]苏超敏.民用建筑水电安装的工程质量管理[J].价值工程,20xx(22).
电工论文14
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社会需求的不断更新,机电行业也进行了更为先进的技术革新,在为我们提供更多优质服务的同时,也提高了对机电安装技术和土建工程项目的配合要求。而机电安装技术与土建工程项目的具体配合贯穿于整个建筑施工的各阶段,因此,妥善处理好机电安装技术和土建工程项目的配合问题,从而减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影响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的问题,对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和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1.机电安装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影响
机电安装是是土建工程安装系统中最为复杂也是最为困难的部分,积极对机电安装技术和土建工程项目的配合进行合理的优化已经成为众多建筑单位的共同意识。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电路与电气设备的铺设十分关键,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整个建筑电气设备的运行带来严重的危害。因此,严格按照设计图进行规范的安装操作十分重要,一旦出现设备安装操作与设计图不相符的情况或者使用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的设备,都会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带来难以估量的危害。此外,机电安装贯穿于整个土建工程活动中,与不同专业工种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施工过程中与各部门间的沟通协调或者相关专业工种的配合出现问题,那么不仅导致整个建筑工程工期的延误,还会造成工程经济和质量上的严重损失。[1]
2.合理优化机电安装技术与土建工程项目的配合工作
2.1施工前期机电安装工程的准备与配合措施
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主要是由机电设计人员提出具体的电力设计要求,并将之在建筑工程施工图中充分体现出来,包括电路的敷设和电力设备的固定件预埋等,这对后期土建工程的顺利开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土建工程开始施工前,应由机电安装和土建施工的技术人员对整个建筑施工图进行全面的系统分析,结合实地严格审阅设计方案的规划是否足够精确与合理,是否能实现与土建工程的相适应,最终形成最恰当的方式达到机电安装技术与土建工程项目的完美配合。
众多的工程实践经验告诉我们,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是土建工程项目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而在设计阶段规划好机电安装技术与土建工程项目的配合正是实现科学合理设计方案的重点与难点。
2.2主体施工阶段机电安装技术与土建工程的配合措施
(1)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机电安装技术人员需要预留好电力管线和机电设备的安装位置,其中重要的就是预埋工作。要做好预埋工作需要在以下三个阶段处理好对应问题:第一阶段为完成土建结构模板的搭设时期,这个阶段需要做好放线工作,合理预留出配电箱、排水管、插座开关等设备的放线位置;接下来是完成沉梁底筋的铺设阶段,此阶段主要是对对放入预留位置的各部件做好加固处理;最后一个阶段是面筋及封膜完成前的时期,这个阶段主要工作是查遗补漏,对前两个阶段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及时发现不合格的地方并进行处理,检查合格后,就可以进行混凝土浇筑了。
(2)在混凝土浇筑环节合格达标后,便开始了砌体工程施工阶段。这个阶段要求机电安装技术人员时刻掌握土建工程的进行状况,确保机电安装工程的顺利开展。机电安装工程也同样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土建工程完成后进行预埋位置的清理工作和放线工作,然后就是砌体的施工阶段了,最后进行批灰前的处理工程。这个环节中的清理工作很重要,需要专人确保预留位置的清洁,为砌体和铺线工作做好准备。[2]
2.3机电安装工程与土建施工项目的协调工作
在主体结构和砌体施工结束后、机电设备和敷设线路进行抹灰之前,机电安装技术人员需要再次进行机电设备安装位置的检查以确保符合安装规范。然后严格按照安装标准进行安装操作,在对建成土建的墙面做好保护工作的同时,确保机电安装符合规范、运转正常。机电安装工作完成后,需要做好防护措施,防止外界的动物或环境对机电设备造成损坏。此外,室内装修阶段很容易损坏墙体的内部线路,所以需要在装修前充分掌握建筑工程的`电力埋设位置,一旦出现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
2.4土建工程施工收尾阶段的配合措施
在土建施工即将竣工而进入收尾阶段的时侯,机电安装技术人员应再次与土建施工人员一起进行机电设备及各基础设施的验收工作,其目的是检查机电安装过程中是否对土建施工造成了损坏以及土建施工是否遗留下一些不利于机电设备的隐患,然后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和完善。这个阶段需要土建施工人员和机电安装人员紧密配合,双方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验收工作的重要性,做好最后阶段的查遗补漏、防微杜渐工作,以确保土建工程圆满顺利地收尾,从而保障土建工程的质量。
3.机电安装与土建工程配合施工的具体注意事项
(1)在土建工程的初期准备阶段和基础施工阶段,机电安装人员与土建工程施工人员必须对设计图纸中的各项标识形成统一明确的认识,并且对每一个标识的细节进行专业的会审和检测,确保其科学性和合理性。此外,要专门安排人员对混凝土浇筑工作进行监管看护,以免影响到预留管线中的磨具导致出现脱位情况,对建筑工程的安全和质量造成损害。
(2)在具体土建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如果出现实际工作与设计图纸不相符的情况,机电安装人员与土建工程施工人员应及时进行分析和探讨,通过专业的会审迅速达成符合实际工作情况的统一修改意见,然后进行科学合理的更改并进行记录。
(3)在孔洞预留的具体施工中,土建施工方要严格按照施工图进行工作,如果对图纸上任何标识的位置或尺寸有疑问,必须及时联系机电工程人员,通过沟通解除疑惑,确保任何一个细节都与图纸保持一致,杜绝任何疏漏和失误的出现。
(4)混凝土浇筑工作中极易出现位移,土建施工中应通过钢筋电焊等方式对其进行加固处理,同时要做处理好机电安装工程与土建工程在主体施工阶段和后期收尾阶段的生产顺序,确保二者井然有序的进行,防止出现因顺序不合理造成双方互相影响,最终对工程工期和造价带来不利影响的情况。[3]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电安装工程作为贯穿整个土建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和质量保证有着重大的影响,它与土建施工项目之间的配合更是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能否顺利进行下去。因此,积极对机电安装技术和土建工程项目的配合进行合理优化应该成为建筑单位的共同意识,在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各个阶段做好己方工作的同时,积极做好双方工作的配合,不断加强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养,严格按照国家安全生产条例进行验收检查工作,确保机电安装和土建施工的质量,促使建筑工程保质保量地顺利完成,从而推动我国建筑施工水平与机电安装工程管理水平的健康、快速发展。
电工论文15
一、防渗加固在水库土坝中的应用
根据许多调研资料的回访,危险水库的坝后坡容易发生湿润、跌窝、渗水等迹象,造成土坝渗漏甚至变形,直接影响着水库的安全使用,此时需要快速执行有效措施,而防渗加固是至今最显著的处理方法,并且能减少工程建设的隐患。处理土坝的渗透与变形,对坝肩、坝底基岩实施帷幕灌浆和针对坝体实施劈裂灌浆,方便坝体内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渗体,进而减少坝体浸润线,解决坝后坡的严重渗漏问题,促使坝体处于稳定状态,最后完成加固除险的目标。
(1)坝底、坝肩基岩实施帷幕灌浆时,需安排两列灌浆孔。主列孔顺着坝轴线安排,副列孔安排于坝轴线上游1.5米处。两列孔交错安排,孔与孔之间的距离为3~4米,灌浆孔需穿透弱风化带到微风化岩相对隔水层。使用回转方法成孔,孔内下塞和纯压式灌浆,从上到下分段,孔口封闭孔内循环。主材料采取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做出纯水泥浆后于设计压力下灌。
(2)坝体劈裂灌浆按照土坝具体情况安排两列灌浆孔。主列孔顺着坝轴线安排,副列孔安排于坝轴线上游1.5米位置。两列孔交错安排,孔与孔之间的距离为3~5米,灌浆孔尽量穿透坝体基地的残坡积层到坝基,连成一个竖直防渗体。
二、岩质高边坡的处理
2.1高边坡中的抗滑结构
于高边坡整治和加固操作中,高边坡抗滑结构一般包括混凝土沉井、混凝土抗滑桩、喷混凝土护坡、混凝土框架、锚固洞、混凝土挡墙。
2.1.1混凝土抗滑桩
混凝土抗滑桩技术广泛应用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按照实际的操作和处理中得到了提升和改善。抗滑桩可使用较少的资金解决滑坡问题,特别针对滑动面倾角较小时,抗滑桩的效果更为有效。所以于边坡上得到大量使用。大范围的'开挖爆破与开挖最适合使用抗滑桩的处理方法,避免产生大面积的滑坡。抗滑桩的排距、位置和间距,由滑体的密实度决定,还包括滑坡推力大小、含水情况和施工环境等。抗滑桩的开挖深度达3米到4米后,于井壁喷洒30到40厘米厚的混凝土,针对岩体完好的井壁使用喷锚挂网和打锚杆的方式加以保护,喷洒10厘米到15厘米的混凝土。倘若出现部分塌方,需要增加钢支撑,抗滑桩开挖至预定深度后,实施钢轨吊装和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使用配合比,拌和后进行运输入仓,每1h浇筑厚度保持于1.5米内,尤其于滑动面上下4米位置,同时需要缓慢下井实施机械振捣,于浇至离井口5米到7米时,需要分层振捣,每一个井口设计2个溜斗,溜管为10米到14米,管径为25厘米,抗滑桩混凝土标记是C25,钢筋是φ40Ⅱ级钢,桩身采用大孔径钻机弄成,孔壁完全是一个整体。
2.1.2混凝土沉井
混凝土沉井属于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操作过程中可分成几个项目完成。混凝土沉井于滑坡建设中不仅有着抗滑桩的功能,而且有着挡土墙的效果。沉井规模按照沉井的沉井的场地、基坑的施工环境和受力情况而定,沉井的立体结构设计其平面为“田”形状,横隔墙的厚度与井壁根据下沉重量决定。沉井建设涵盖沉井制作、平整场地、填心沉和井下沉四个J建设项目。下沉使用人工开挖的方法,人力清楚残渣,下沉操作中需要避免偏差。科学的开挖次序:开挖中间为先,开挖四周为后;开挖短边为先,开挖长边为后。混凝土沉井到位后需清洁基面,设计φ25锚杆,然后浇筑C15混凝土进行封底,最终使用100号毛石混凝土填心。框架针对表层坡体有着保护效果,并且能加大坡体的整体性,避免坡体的风化与地表水渗进。
2.2锚固
使用预应力锚索实施边坡加固,其施工灵活、不损坏岩体、干扰少、主动受力、速度快、受力可靠等,所以于许多水利水电建设中使用。倘若使用胶结模式内锚头的预应力锚索。需采取后张法进行施工。预应力锚索分为内锚头、锚索体和外锚头。内锚头是砂浆或纯水泥浆制胶结作成的材料,外锚头是钢筋混凝土组成,和基岩接触面的压应力需保证于原设定范围内。为促使锚索受力的均匀性,需要制定小型千斤顶,使用“分组单根张拉”的方式牵拉,不仅操作程序简单容易,而且能提升锚索受力均匀性。部分水电站厂房高边坡工程中进行排水、减载、抗滑桩操作后,滑坡移动幅度虽降低,但是并不能完全控制。针对雨季时期施工的有效进行,固定抗滑桩至滑坡体前端的滑坡体,于高程马道上需制作预应力锚杆。
2.3排水和减载
排水和减载属于水利水电建设的基础问题,一个良好的水电站,需有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去建设。针对滑坡体之外的地表水,需要使用层与层建设排水沟、拦水沟等排水方式。针对坡体之内的地表水,于开裂的局部位置使用黄土实施封堵,于低洼甚至积水的位置采取废碴填平的方式,与此同时,于地表水聚集的位置设计一个或者多个排水沟,将地表水排走。于经济条件下,减载压坡为首要加固方法。滑坡体后端受岩层的影响,向某一定角度移动,把下滑力移到治坡建筑物和滑坡体前段上,所以抑制后坡移动,也能减低整体的滑坡。
【电工论文】相关文章:
电工论文07-24
电工论文【热门】07-25
电工论文范文03-11
电工技师论文07-10
维修电工技师论文05-20
电力配电工技师论文08-18
水电工程论文11-10
维修电工技师论文5500字01-31
维修电工技师论文怎么写08-29
维修电工技师论文(精选7篇)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