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论文范例(15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言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言论文1
摘要: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在高中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既可以促进学生文字书写水平的提升,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在书法作业点评中运用语言艺术成为高中书法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对此,书法教师应注重激发高中生的书法兴趣,并在点评时注重准确性和简洁性,给高中生自由思考的时间,就能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书法;作业点评;语言艺术
书法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国书法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成为了一门独特的艺术,以其独特的方式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随着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书法课被越来越多的高中学校所认可,并成为高中教育的组成部分,旨在促进高中生真正领悟书法艺术的内涵,从而将民族瑰宝传承下去。但是,由于很多学校缺乏专业的书法教师,教师教学目标不清晰,教学水平有限,导致书法教学陷入僵局,尤其是在书法作业的布置和点评上更是缺乏规范性和艺术性。因此,高中书法教师必须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优化自身在作业点评时的语言艺术,给高中生创设全新的书法学习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道德情操。下面,笔者根据实际教学经验,主要论述四种点评高中书法作业的语言艺术,希望对书法教学有所帮助。
一、多一些启迪与引导,培养思维方式
高中书法教师在日常点评作业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参与热情,结合多种有效的点评方式,给高中生带来心灵的启迪和引导,帮助高中生快速认识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找到正确的书法学习习惯。一个优秀的高中书法教师不仅要会叙述理论知识,讲解书法技巧,还要善于做出示范,渗透终身学习意识。比如有些学生的书法作业整体上不够清晰,运笔技巧、字体结构等存在问题,教师在点评的时候可以转换思路,先带领学生欣赏书法作品展示,再给学生讲解书法作品背后的故事,使学生懂得欣赏书法之美,从而喜欢上书法。然后,书法教师再针对每个学生的作业现状进行点评,充分体现出平等的原则,让全体高中生都得到进步。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高中生就会逐渐发现和总结汉字书写的规律,提高自主书写的能力。同时,高中书法教师必须认识到对高中生书法作业的点评最终目的是修正学生在书法写作过程中的错误,指引学生正确的书写方向,为高中生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我在点评书法作业时尽量做到语言得体,对待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表扬措辞,批评采用委婉的方式,避免伤害学生的自信心,使得评价与反馈、鼓励与批评有机整合到一起。
二、多一些欣赏与鼓励,促进自主探究
在面对形形色色的高中生书法作业时,高中书法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以鼓励为主,多发现学生书法作业中的闪光灯,并用欣赏的眼光对待每一名高中生,促进高中生自主探究,满足高中生的成就感。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和关注。教师点评的语言必须要具有魅力,这样才能够震撼到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与教师形成思想情感的共鸣,从而使高中生全身心投入到书法学习中来。有些高中生运笔的快慢不均,写出的书法缺乏骨力,给人一种神散的感觉。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会对他们说:“你书写的很认真,能够领悟到书法写作的精神,这一点老师非常替你高兴。但是,你还要抓住笔法的关键,保持持之以恒的信心,這样你的书法会更上一层楼。”再如,有些高中生太浮躁,没有理解汉字基本的结构原理,书写基本功薄弱,作业潦草。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会对他们说:“你对书法有自己的看法,在书写过程中体现了自己的特长,接下来你要尝试着眼全局,规范作业书写流程,进行创作练习,写出自己的字来,让老师和同学们都刮目相看。”通过我的这种教学方式,高中生都做出了改变,班级被浓郁的练字氛围所笼罩,有利于高中生提高书法写作效率。
三、多一些演示和互动,深化学生体验
传统的点评作业方式通常是教师在学生做错的地方用红笔标出,警示学生反思做错的原因,下次不要犯同样的错误。这样的方式虽然比较简单明了,但是却使高中生只看到了自己的错误,把修改作业当成一种负担。在实际高中书法作业点评中,书法教师应该进行创新,深化高中生的体验,满足高中生的求知欲,多设计一些师生互动或者生生互动环节,并为高中生演示书写技巧,以达到最佳的点评效果。当教师批阅学生的书法作业时,应该认认真真观看欣赏,工工整整书写评语,以身作则,让学生耳濡目染地努力把字写好。对于比较出色的书法作业,我会在班级中进行展示,让高中生都能够学习其中的优点,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当发现高中生在书写中存在共性的问题时,我也会在黑板上给学生进行正确的书写演示,并通过小游戏的方式,巩固学生对书法技巧的记忆。我经常对高中生说:“写好书法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同学们要保持耐心,发挥出自身的潜力,为传承中华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与学生的互动,高中生认识到了书法的重要性,也理解了“习字如做人”的`道理,有助于高中书法教师有针对性的展开书法教学活动。
四、多一些幽默与趣味,控制课堂节奏
幽默趣味的语言是一种教学才华的体现,不仅有利于缓解书法课堂的枯燥和压抑,还能够拉近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使高中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受到知识的熏陶。同时,书法教师掌握一定的语言艺术,还可以更好地控制课堂节奏,在点评书法作业时更具有灵活性和全面性。比如,有的高中生毛笔书法作业上笔头墨水过多,造成涨墨过甚现象,不仅不美观,也影响到了整体书法效果。这时,我会运用幽默的语言与学生沟通:“你写的毛笔字下笔时墨水太重,像一个牛头一样,这样是字老师给它起个名字,就叫牛头病。”当学生听到这个词时都会发笑,但是当他们笑过以后,就会非常认真的进行思考,下一次书写时笔头濡墨不会过多,下按之力根据字的大小适可而止。通过这样的点评教学,高中书法教师做到了“以人为本”,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课堂上出现了高中生灿烂的笑脸,展示出了高中生的个性,也让高中生的思维更加缜密,积极探索书法的新思路。
值得注意的是,高中书法作业点评看似是一个小事情,实际却包含着大学问,关系到中华优秀文化的发扬和高中素质教育的深化。所以,高中书法教师必须高度重视,使评价语言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全体高中生受到启发。
语言论文2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各个阶段的教育中,小学教育尤为重要,因为在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都是非常基础的。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语文的语言运用价值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语言艺术
小学语文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所必须学习的一门学科,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学好语文才能正确理解题意,所以在小学教育中应该对语文进行重点学习。语文的运用价值不仅体现在学习方面,同时它也是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语文不好,在人际交流方面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说为了自身的发展,需要把语文学习好。本文将以如何有效实现小学语文的语言运用价值为课题进行了研究。小学语文语言运用价值的实现,我们将从语言技能的有效利用和语言策略的有效利用这两个部分进行分析。
一、语言技能的有效利用
1.较丰富的多样性的教师语言
在教育行业中,除了学生以外,最为重要的角色就是教师了,教师教书育人,但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前提是必须具备教师的资格,教师具备教师资格除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以外,最为重要的就是还要具有一定的其他方面的学识。教师在教学中,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普通话,因为普通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对语言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师的普通话教学中,学生的普通话的口语能力会得到提升。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多样性的语言,能够促进学生对各种语言的积累。小学语文主要还是小故事的讲解,教师在教授课文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语言的内容和语调的变化,让学生能体会并逐渐吸收基本的语言技能。
2.教师语言表达一定要准确、清晰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热情比较高,在课堂中的注意力也比较集中,老师的表达在不知不觉中就成为一种教学,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在今后的语文运用中,更多的是模仿老师平时课堂表达的习惯,所以在课堂中要求教师语言表达一定要准确、清晰,这样能够更加方便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
3.注意课堂的语音、语速、语调
有效实现小学语文的语言运用价值,在需要技能方面的有效利用主要有三个方面,除了较丰富的多样性教师语言和教师语言表达一定要准确、清晰以外,还包括对课堂的语音、语速、语调的注重。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更多的学习的是对语言文字的识别以及基础语言的积累,所以说教师在课堂中对语言的各种运用就是学生学习的最好模板,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中对语言表达中的语音、语速、语调根据具体的情景进行合理的'改变,这样声情并茂在课堂上进行相应的讲解,非常有利于学生进行基本语言的学习、积累和运用。综上所述,为了能够有效实现小学语文的语言运用价值,需要从语言技能的有效使用方面着手进行,主要就是要注重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语言,一定表达准确清晰,注意多样性。教师语言使用的语调、语音和语速,做到这些方面,可以说在语言技能方面充分发挥了小学语文的语言运用价值。
二、语言策略的有效利用
在语言策略有效利用这一方面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积极地引导学生和有效地鼓励学生,下面进行一一的分析。
1.积极地引导学生
小学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学习基础。语文是一门语言类学科,语言类学科的学习不同于理科类的学习,在钻研一类题型之后就会做很多类似的题目,但是在语文这种语言类学科的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进行一步一步的引导来帮助学生学习,比如说,一个字的认知,一个字的形象记忆,一句话中主谓宾的分析和替换等,都需要教师进行手把手的指导。在语言引导学习中可以算是一种语言策略的使用,教师主要通过一定的需要来对学生语言运用方面的学识进行教授,在教师一步一步的引导中,学生能够对基础的语言进行进一步的累计,从而使语言得到有效的运用。
2.有效地鼓励学生
在小学语文的有效利用过程中,在语言策略的有效利用方面还包括对学生的鼓励。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要求鼓励式的教学方式,通过一定的语言鼓励,让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这样对语文的学习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能够有一定的教学效果,也为了语言运用价值能够充分地体现,需要在语文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鼓励。在本文中,介绍了具体语言运用价值在语言技能和语言策略两个方面的运用,通篇论述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对语言的有效利用。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育中,还需要老师进行更多的语言价值的有效利用,让老师在课堂中的语言更具有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李艺,钟柏昌.谈“核心素养”[J].教育研究,20xx(9).
[2]辛涛,姜宇,刘霞.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1).
[3]林新节.如何有效实现小学语文的语言运用价值[J].课程教育研究,20xx(17).
[4]徐庆华.如何有效实现小学语文的语言运用价值[J].新课程(小学),20xx(2).
[5]张琴.试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J].语文天地,20xx(24).
[6]刘晶晶,郭元祥.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标准与学生评价的一致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xx.
语言论文3
1引言
语言是人们进行思想交流和沟通的工具,同时也是重要的教学工具。教学语言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教师的基本的语言素养,是完整良好实现课堂教学的因素之一,因此,对教师来说,不断提高教学语言的专业素养,应该成为教师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重要内容。语言是教学知识最普遍和最直接的体现方式,是主要的信息载体。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对教学语言艺术的重视,这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2初中生物教学语言艺术在教学中的现状
在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很长的一段时期内,生物教学形成了一种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但是在教育体制改革和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下,这种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明显的与教育发展已经不相适应了。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中过多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坚持用单一繁琐,语调平淡的教学语言进行教学,不重视教学语言水平的提高,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失去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严重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讲解的过程中,普遍语速过快,学生的思路更不上,反应不过来。而语速较慢的话,学生也不能适当的对其思维进行调整。初中生物教师教学的语调通常是平铺直叙,不能抑扬顿挫的进行讲述,使得课堂教学中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教师也没有教学的激情。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讲解采用的教学语言不够简练,过于繁琐,导致生物教学拖泥带水、学生找不到学习的重点[1]。教师教学语言过快或者过慢、语调平淡、语言啰嗦等不适当的教学语言,都不能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在初中生物的学习中不能准确掌握学习的目标和重点,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3初中生物教学中重视生物教学语言的重要意义
生物教学语言是教师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在初中生物课堂上,通过对语言的利用,实现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语言艺术体现了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的高低,它是进行知识传授的重要的信息手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的知识传授、讲解、概括和提问都是通过语言的利用才得以进行的。教师的思想观念和知识简介通过教学语言传输给学生,因此,只有教师教学语言清晰明确,学生才能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很好地运用教学语言可以起到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课堂教学不论是知识的传播、开阔思维、陶冶情操,还是培养能力都离不开语言的运用和表达。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教学语言清晰、简洁、准确、生动和有趣,就能很好地对学生起到提高学习兴趣,开阔学生思维,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提高学习能力的作用,同时有效地减少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果[2]。提高对教学语言艺术的应用能够培养和完善学生的品格。教师合理的应用教学语言,学生在课堂上实现了自身人格的完善和升华,体现出教师高素质的综合能力和语言魅力。教师在初中生物课堂上应用教学语言艺术,可以启发学生智力、开阔学生思维、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这对学生在完善和发展人格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学语言艺术能够很好地提高教师与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语言艺术可以提高教师对教材、对学生和相关事物的认识,提高自身的判断分析能力,进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教师通过完美的教学语言,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启发了学生的智力,开阔了思维,提高了其自主思考能力[3]。
4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学语言艺术的应用过程
4.1引出重点的过程
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对教学内容和重点进行简短而有吸引力的描述,为学生学习提出明确的学习方向,这在生物教学中起着重要的积极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能够通过简短的引言,奠定课堂的主要基调,体现了教师的语言、知识和教学方法等综合能力。例如:在学习《学习使用显微镜》这一内容过程中,为了能够将重点引申出来,教师需要构置一系列问题,如“‘P’与‘d’及‘pd’在显微镜中呈什么像?”激发学生兴趣,并引导学生使用显微镜,促使学生能够真正领悟到显微镜呈倒像的含义,通过简洁、明了的问题的引导,能够突出本节课重点,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4]。
4.2过渡过程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的过度是相当重要的,它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教学语言艺术体现出来,有利于形成完整的教学结构体系,使学生体会到生物教学过程的严谨性。过渡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在过渡环节注重教学语言艺术性,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生物与环境》这一内容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收集关于本地某河流中的生物类型,并让学生汇报收集成果,吸引学生注意力,并播放相关音乐及图片,如《草原上升起部落的太阳》等,给学生展示草原生态系统,促使学生明确自己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内心中产生共鸣,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4.3内容讲解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教学语言,要想起到教师和学生形成思想共鸣的目的,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在运用生物教学语言时就要适当的进行情感的投入,创造出丰富、生动形象同时具备情感投入的生物课堂教学环境,进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实现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目标频,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两类植物生存环境等,在了解植物基本特点基础之上,为学生展示二者与人们之间的关系,促使学生明确认识到虽然这类植物矮小、极易被人们忽视,但是,同样是生态圈中的一部分,需要人们共同保护,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同时,让学生掌握植物特点。4.4评价和总结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利用精炼的语言对教学内容,学生课堂表现和问题进行评价,实现教学结果的反馈,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然后教学的收尾,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动物生殖》过程中,师生在共同分析鸟类生殖行为后,在课堂总结时,采用问题等形式,让学生总结鸟的生殖、发育特点,落实本节课知识点,强化学生对动物生殖特点的认识,强调课堂教学重点。现代教育新形势下,学生除了对生物基础知识需求之外,对教师普通话、幽默语言等方面要求逐渐提高,至此,教师需要从自身入手,加强对语言艺术的分析和研究,立足于学生特点,不断突破自己,将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激发学生兴趣和热情,为学生呈现耳目一新的课堂氛围,不单让学生掌握生物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
5结语
教学语言艺术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它对教学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但是教学语言艺术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形成的,因此,教师要不断对初中生物教学语言艺术进行研究、完善和发展,提高自身的综合教育水平。
语言论文4
摘要:商务谈判是在经济活动中,谈判双方通过协商来确定与交换有关的各种条件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它可以促进双方达成协议,是双方洽谈的一项重要环节。而商务谈判的过程就是谈判者语言交流的过程。语言在商务谈判中犹如桥梁,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往往决定了谈判的成败。在商务谈判中除了在语言上要注意文明用语、口齿清楚、语句通顺和流畅大方等一般要求外,还应掌握一定的商务谈判的语言技巧。语言的表达技巧有其优雅、生动、活泼和富有感染力等特点,在商务谈判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着重谈了商务谈判中的语言技巧,重点论述了谈判中常见的提问、回答、拒绝的语言技巧,并结合相关案例进一步分析商务谈判语言技巧的运用。
关键字:商务谈判 语言技巧 提问的技巧 回答的技巧 拒绝的技巧 案例运用分析
1、语言技巧在商务谈判沟通中的作用
美国企业管理学家哈里·西蒙曾经说过:“成功的人都是一位出色的语言表达者。”成功的商务谈判都是谈判各方出色的`运用语言技巧的结果。无论有声语言还是无声语言,在商务谈判沟通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① 语言技巧是商务谈判中表达自己观点的有效工具
在整个商务谈判中,谈判人员要把握自己的判断、推理、论证的思维成果准确地表达出来,必须出色地运用语言技术技巧。
② 语言技巧是通向谈判成功的桥梁
在商务谈判中,恰当地运用语言艺术技巧来表达同样的问题或一段话,可以使对方听起来有兴趣,并乐于听下去。
③ 语言技巧是实施谈判策略的主要途径
谈判策略的实施,必须讲求语言技巧。许多策略如软硬兼施、红脸白脸,都需要比较高超的语言技巧。
④ 语言技巧是处理商务谈判中人际关系的关键
在商务谈判中,双方人际关系变化,主要通过语言交流体现。语言技巧决定了谈判双方关系的建立、巩固、发展、改善和调整,从而决定了双方对待谈判的态度。
2、商务谈判中运用语言技巧的原则
① 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要求在商务谈判中运用语言技巧来表达思想、传递信息时,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并且运用恰当的语言为对方提供令其信服的依据。这一原则是其他原则的基础。
② 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要求在商务谈判中运用语言技巧要有放矢、认清对象、对症下药。 ③ 逻辑性原则
逻辑性原则要求在商务谈判过程中运用语言技巧要概念明确、判断恰当、证据确凿,推理符合逻辑规律,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④ 隐含性原则
隐含性原则要求在商务谈判中运用语言技巧,要根据特定的环境和条件,委婉而含蓄地表达思想、传递信息。
⑤ 规范性原则
规范性原则要求在谈判总必须认真思索、谨慎发言,用严谨、精当的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如此,才能通过商务谈判维护或取得自己的经济利益。
⑥ 说服力原则
说服力是谈判语言的独特标志。这一原则要求谈判人员在谈判沟通过程中无论语言表达形式如何,都应该具有令人信服的力量和力度。
上述基本原则都是在商务谈判的语言表达中必须遵守的,运用这些原则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语言的说服力,因此说服力的大小是语言技巧高低的衡量尺度,所以在商务谈判中运用语言技巧,必须坚持上述几项原则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这样才能使语言具有真正的说服力。
3、提问的技巧
3.1 提问的不同方式
① 选择式提问
选择式提问是就两种或多种答案征询对方的意见,让对方根据自己意愿,自主地选择答案。这种提问方式能表达对对方的尊重,有助于形成一个平等、又好的谈判氛围。比如:“您认为我们先谈什么好?规格、品质,还是交货期?” ② 澄清式提问
澄清式提问或称直接式提问,就是通过己方的提问,使对方做出直截了当的明确回答。其好处在于方向明确、节省时间,一般用于需要确切地知道与对方有关于某些情况或想法,而对方又有义务与责任提供时。比如:“您刚才说我们的
合同条款有含混不清之处,请举个例子,好吗?”
③ 探索式提问
探索式提问是旨在与对方探索新问题、新方法的问句。比如:“假如采用新方案,您们觉得怎么样?”
④ 多层次提问
多层次提问即在一个问句中包含了多种主题。比如:“施工现场的水质、电力、运输和资源的情况怎么样?”或者:“请您把和是那歌词合作中的谈判、签约、履约过程简单介绍一下怎么样?”
⑤ 诱导式提问
这种问句旨在开渠引水,具有强烈的暗示性,使对方在思考与回答时受到启发,从而理解与赞同己方观点。比如:“交货不符合合同规定是要承担违约责任的,您说是不是?”
3.2 提问的时机
① 在对方发言完毕之后提问
在对方发言的时候一般不要急于提问,因为打断别人发言是不礼貌的,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当发言时,你要认真倾听,即使你发现了对方的问题,很想立即提问,也不要打断对方,可先把发现的和想到的问题记下来,待对方发言完毕再提问。这样不仅反映了自己的休养,而且能全面、完整地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避免操之过急而曲解或误解了对方的意图。
② 在对方发言停顿、间歇时提问
如果谈判中,对方发言不得要领、纠缠细节或离题太远而影响谈判进程,那么,你可以借他停顿、间歇时提问,这是掌握谈判进程、争取主动的必然要求。例如,当对方停顿时,你可以借机提问:“您刚才说的意思是?”或者:“细节问题我们以后再谈,现在请谈谈您的主要观点,好吗?”
③ 在议程规定时间内提问
大型外贸谈判,一般要事先商定谈判议程,设定辩论时间。在双方各自介绍情况和阐述的时间里布进行辩论,也不向对方提问,只是在辩论时间里,双方才可自由提问及进行辩论。在这种情况下,要事先做好准备,可以设想对方的几个方案,针对这些方案考虑己方对策,然后再提问。
④ 在自己发言前后提问
在谈判中,当轮到己方发言时,可以在己方的观点之前对对方的发言进行提问,不必要求对方回答,而是自问自答。这样可以争取主动,防止对方接过话茬,影响己方的发言。例如“您刚才的发言要说明什么胃痛呢?我的理解是??.对这个问题,我谈几点看法。”
语言论文5
摘要:古往今来,中华的文化创城已经有了五千年的历史,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之中,中华的文化也在不断地发展和传承,这其中最为精髓的文化传承便是语言文化,从曾经的甲骨文到如今的简体中文,从曾经的文言文早现在的白话文,汉语的传承也在不断地发展与进步,汉语言文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语言应用;意境分析
一、汉语言文学的重要性
汉语言是我国现用的母语,是我们现代生活的主要交流工具,在应用方面来说,在中国任何一种东西的应用都没有汉语言应用广泛,所以汉语言在我国的反战非常重要。
1.提高现代人的内涵素养。在我国的汉语言我文化之中,其所包含的内涵是世界上各国的语言都无法比拟的,在现代的生活中,也从不缺乏对汉语深入研究了解的人,这些人无疑都在汉语言文学的海洋之中遨游多年,他们内心的文化素养以及看待事物的角度都远远不是常人可以想象的,所以研究汉语言文学不仅能够增长文化知识,在一定的程度上还能够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我国的汉语言文化意境在多年的发展之中已经步入了更高深的层次,其中所包含的人生道理数不胜数,只要人们多了解和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提高现代人的内涵素养非常的重要。
2.增强现代学生的文化水平。随着汉语言在长达五千年的历史发展,早已经是在世界上不可多得的文化经典,在这其中有诸多的文学名著流传下来,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传颂,比如流传至今的四大名著等诸多的文学作品,不仅如此,流传下来的汉语言文学非常的多,这样一来这些汉语言文学就会成为中国教育事业上的一大助力,因为汉语言文学之中包含了较多的文化知识以及传统,同时这其中也包含着文明古国的千年历史,无疑这些文学会在一定的程度上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而且还能够帮助他们了解我国的文化历史,在学生以后的发展道路上提供巨大的帮助,所以汉语言文学的应用会极大地提高我国学生的文化水平以及知识素养。
3.有效遏制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在我国的汉语言文学之发展的历史之中,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这些文学已经摒弃其中所含有的糟粕,而文学的光华正在熠熠生辉。这些汉语谈文学在无论是在语言的应用还是在意境的发展进程之中都有着及其强大的力量,其中包含着对人文的基本礼仪和基本素养要求,更有古代圣贤令人敬仰的高尚情操,如果将这些文学在社会上进行广泛的宣传一定能够在未来有效的遏制社会上的不良风气。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正在逐渐加快,但是其中不乏风气的改变,近些年来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而忽略了对人文素质的监督,所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我国的社会风气在近年来有下滑的趋势,所以在现阶段对汉语言文学的宣传应用已经势在必行,引文汉语言文学中拥有着儒学等大量文学大家在生活中的高尚情操,这些可以对现代人浮躁的心灵得到洗涤和净化,让本已经有些浑浊的内心变得更加的清明澄澈。
4.有助于中国的文化建设。在我国多年来的建设发展之中,大多注重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经济与科技的建设,在我国现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之中,多数都是在经济科技方面的建设而忽略了文化的建设,诚然文化是一个人、一根家庭乃至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不可或缺的,它是支持一个民族在不断发展进程之中不竭的动力,是为之增添源源不断活力。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缺少了文化的支持也就缺失了发展下去的动力,所以在中国文化建设必不可少,而汉语言文学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主要代表,可以很大的程度上带动中国的文化建设,在汉语言文学的应用和文化精髓中包含着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这些文化是我国历史流传的结晶,对我国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价值,这些结晶在我国的文化建设之中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同时可以弥补我国多年来对文化建设忽略而导致的缺陷,从而帮助我国在文化建设方面给国家带来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汉语言文学的语言应用
语言在汉语言文学之中占有主要位置,汉语言的学习目的就是进行语言应用,在现在的社会中语言的应用越来越多,无论是在人际交往还是在报告文件之中,这些有声的和无声的都是语言应用的重要体现,下面简单介绍语言在汉语言中的主要应用。
1.用于人际交往之中。在现代社会这个庞杂的人际关系之中,人人际交往能力便是现在社会中不可缺少的能力。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不同国家之间的人员交往也日渐增多,但是在现代社会之中我国因为应试化教育培养的人才只能够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缺乏这种人际交往的能力,所以必须要加强对语言的培养和学习,才能够锻炼人际交往能力,尤其是在现代的社会之中,人际交往能力不可或缺,只有加强人际交往能力才能更好地在现代的社会之中站稳脚跟。
2.用于文学的理解。理解能力对于现在的人来说也非常重要,语言对文学的理解能力有着巨大的作用,在这方面尤其可以提升现代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培养他们对阅读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能力,同时让他们对文学中的文字进行研究,理解文学内容不仅仅是字面意思那么简单,培养他们的文学更深层次的理解,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已经分析能力,曾庆他们的阅读兴趣这对他们以后的生存和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3.加强写作能力。写作是一种静态的语言应用,这种能力并不是表现在口头上,而是在笔和纸中表现自己的情感,这种能力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之中极为重要,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学习中都少不了对写作能力的应用,汉语言文学中的语言应用在这方面表现得非常突出,而且应用也是极为广泛,语言的学习可以更好地提高人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的重要性也由此可见。
三、汉语言文学应用与意境分析的主要问题
从长远角度来讲,汉语言文学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在现阶段我国的汉语言文学应用还不广泛,在这其中有诸多问题。1.现代人的学习意识不够。随着我家经济文化的发展与建设,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弊端也是不容忽视的,在这之中,很多情况下对自身的文化修养并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由于社会经济利益的突出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的提高但是现代社会浮躁的心也越来越多,人们都在着重提高生活的经济利益,没有学习汉语言文学的意识,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了汉语言文学的传承和发展,一旦自己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失去了兴趣,也就没有失去了自身的修养价值。这种情况一旦在大范围内产生也就阻碍了汉语言文学应用和意境分析的发展。2.对汉语言文学应用和意境分析了解的人少。汉语言文学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传承,经历了千年的历史,在发展的过程中坚持对其进行研究和了解的人也是越来越少,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很多人在研究的过程中半途而废,也有一些人遇到了挫折而选择放弃,到了现代,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更加没有人愿意对其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同时对汉语言文学的应用以及意境分析的研究极其乏味而枯燥,在这种环境中进行研究需要非常平静的内心,然而现在人的内心已经被灯红酒绿的生活渲染的浮躁而奢华,现在能够静下心坐下来认真研究它的人已经很少,也就无法对其进行广泛的发展与传播。
四、提高人们汉语言应用和意境分析能力的对策
1.培养学习意识,加强训练。要提高人们的汉语言应用和意境分析这方面的能力,首先就要培养他们的学习意识,如果学习意识不够,在如何的学习与培养都不可能成功,在这方面尤其是对学生学习意识的培养,学校要加强相关的教育让学生意识到对汉语言文学学习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对汉语言文化的学习意识,在培养学习意识的基础上还要对学生加强训练,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增大学生的阅读量,增强他们的阅读能力,加强他们对文学内容的意境分析能力,有效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还需要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加强写作能力也是对汉语言文学的一种认知和培养,同时还能够加强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这对汉语言文学的应用和提升意境分析能力的提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2.书本媒体相结合教学。在培养语言的应用能力和意境分析能力时,对于学生来说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是最能够使学生培养能力的地方,所以,在教学时要充分的利用教学资源。传统的汉语言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书本知识进行创收,教师的讲课内容经常会被学生忽略,同时,学生对很多国代语言无法进行深入的理解,书本知识所代表的传统的讲课模式无法满足学生对汉语言文学学习的需求,所以要结合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模式结合书本知识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含义和内容,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除此之外,两者的结合更容易让学生了解文学的时代背景,从而使意境分析的更加准确,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意境分析能力。
语言论文6
1英文和日文间的视点!照
首先,表1)将上述例1)中a.~d.的表达方式,翻译成日文的表达进行对照。英文和中文间的视点!照接下来将对英文和中文中的视点现象进行比较,表2)将把例1)中a.~d.的英文表达方式,翻译成中文的表达。此处,“a.我们正在接近东京。”中,将事件“接近东京”的参与者“我们”作为主体,把握事件全局。但是仔细思考中文中的语言习惯,“我们”正在接近东京不太自然,而“列车”正在接近东京显得比较自然。这种语言习惯我们可以考虑为,因为“我们”也是乘坐在列车上的一部分,所以用列车来替代“我们”,作为主体。另外,“b.东京正在接近。”也显得十分不自然。如果按照符合中文习惯的说法来表达的话“,前方即将到达东京”也许更为自然。而后“,c.小岛进入了我们的视野。”这个句子中,小岛作为事件发生的“场”,而“小岛进入我们的视野”作为发生的事件。最后,“d.他们正在接近东京。”这个句子中,自己并没有作为事件“接近东京”的参与者,而是将自己放在了事件之外来观察事件。
2“最适视点排列”和“自我中心化的视点排列”
Langacker(1985)在其著作中,将图1中A图定义为“最适视点排列”(Optimalviewingarrangement),而将D图定义为“自我中心化的视点排列”(Egocentricviewingarrangement)。所谓“最适视点排列”中的主体,只是一种概念化的主体,在这种情况下,主体对于自己在整个概念化的过程中的存在是没有意识的。于此相对,“自我中心化的视点排列”中,主体与概念化了的整个事件不产生关联。在概念化了的对象中,主体“自己”不参与其中,也就是说主体不将“自己”列入“自己”观察的范围内。从这两种视点排列的概念来看,英文,中文的使用习惯倾向于“最适视点排列”,而日文则倾向于“自我中心化的视点排列”。首先要探寻英文的类似表达。例如,电车中的英文广播“WeareapproachingTokyo.”,“WearearrivingatTokyo.”符合“最适视点排列”的概念。此外,与“c.Theislandcameintoview.”类似的例子有,“Theharborswiftlyrecededintothedistance.”、“Theshipwasalreadyrecedingfromview.”。此类句子中主体自身既不作为“主体”也不作为“客体”,而形成事件发生的独立的“场”,在事件之外来掌握事件本身。而探寻中文的例子,“他们昨天晚上去吃了晚饭。”,“她的桌子上正放着她最爱看的书。”,在这类句子中,自己本身是置身于事件之外,不作为事件的.参与者,而来把握事件。所以我们可以说,英文,中文的使用习惯更倾向于“最适视点排列”,而日文则更倾向于“自我中心化的视点排列”。
3结语
语言不是外界事物的直接反映,而是一种基于主观影响的概念化的表达。语言之所以可以表达,可以被听者理解,是基于我们人类有着共同的身体构造,器官结构,可以有相通或相似的感觉和经验,因此才有可能产生相同的主观感受,既而语言才有可能得以流通。但是,语言的概念化也并非只受主观作用的影响,它也受到生态心理学上的环境的影响和支撑。总而言之,各种语言间的视点的不同,不仅受语言习惯的影响,从生态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它也受到我们不同的人处于的不同的环境,对于我们身体感官的影响。在这里,生态心理学所指的环境,是能影响我们每个人的认知和行动的环境。语言所表达的不仅仅局限于我们内在的想法,而更多的是环境的状态。作为今后的课题,我们可以从生态心理学的角度,研究更多语言之间的各种语言现象。可以说生态心理学,给了语言研究一个不同角度的启发。
语言论文7
[论文关键词]语言学 英语教学 课程设置 语言教学
[论文摘要]做好语言管理工作,首先应对语言教学,特别是英语语言教学理论的发展有深刻了解,才能自觉地进行有效地英语教学。
一、现代语言教学和英语语言教学
自讲不同语言的人类群体间有交往起,就有了学习其他语言的必要,从而也就开始了语言的教学。有了语言的教学,人们就会碰到诸如语言教学的目的、组织、管理、方法等问题。而这些在最初阶段都不是很明确的。真股权的语言教学是从19世纪初开始的。
19世纪的语言教学主要以现代语言教学为主,教学方法为语法翻译法。人们学习语言主要以娱乐、学术等为目的,极少考虑语言学习的交际目的。语言教学也就十分注重语言结构的分析,语言规则的学习以及目的语和母语互译中规则的运用等。语言教学强调的是语言的知识而不是语言的运用。当时,英语只是被认为是一个岛国的语言,而法语才被看作是欧洲大陆通用的语言。此后,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英语学习才得以发展。英语作为世界普及语言开始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应该说,英语教学的崛起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英帝国的日益向外扩展;二是美国作为一个讲英语的超级大国的崛起;三是现代语言教学的衰落。
英语教学的崛起,首先是从对外国移民进行英语教学开始的,然后逐步成为教育制度中的一个科目。随着英帝国势力向全球的日益扩张,英语教学也开始走向世界各地。当时许多有影响的英国人,如Palmer,West,Homby等,都把英语教学作为自己的职业,并在英国以外的其他地方进行长期的英语教学活动。随着现代语言教学的衰退,英语语言教学开始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几乎在世界每个地方,英语在中学的教学大纲中都成为了一个必修的科目,甚至在高等教育大纲中也成为必修科目。英语作为获取知识的钥匙,其工具作用日益显现出来。所以,对英语的需求不仅存在于教育界,而且还存在于贸易、商业、工业、体育、文化等其他领域。自20世纪50年代起,现代语言教学和英语语言教学先后受到了应用语言学理论的影响,这些影响在语言教学的设计、安排、组织、管理、大纲、考试中都充分地体现了出来。但是,最大的变化在于无论是现代语言教学还是英语语言教学,口语教学开始占据重要位置,这表明传统的现代语言教学和传统的英语语言教学已朝着语言口头交际能力培养的方向发展,并承认语言是社会行为这一观点。
英语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以地理或社会文化为基础最后形成了语言教学。美国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听说法,立足于结构语言学和行为伦理学的原则,强调语言学习首先是口头的,而不是书面的,重视发音训练和大量的口头句型操练。同时强调基础阶段的句型操练必须正确,竭力避免养成日后难以纠正的错误和不良的语言习惯。教学原则是模仿、记忆和背诵。从教学大纲设计角度看,基础是强调语言的口头训练和本族语的对比分析的原则,强调良好语言习惯的养成。
二、语言教学与课程设置的关系
课程设计理论涉及到哲学体系和价值体系。课程设计包括:目的、内容、方法、评价以及课程发展、执行和评价的过程。因为课程设计研究,是如此的包罗万象,所以课程发展所涉及的问题和人员极其广泛。是课程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使其区别于大纲设计,而大纲所关心的问题主要局限于教学的内容。但是目前的语言教学界,似乎出现了语言教学与课程设置研究脱离的现象。语言教学,无论是现代语言教学还是英语语言教学,都相对独立于课程设置的研究。其原因有二:一是英语语言教学是在应用语言学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英语教学的实践者所要依赖的理论创造者被称为应用语言学家而不是教育家。所不同的是,现代语言教学是以纯语言学理论为基础的,而他们恰恰是从这些理论中得到了启发和灵感。因此,现代语言教学在教学实践中,远不如英语教学那样讲究教学的方法,而教学方法总是教育家们感兴趣的问题;二是英语语言教学是在20世纪后期才出现和发展起来的职业,有其自己的传统、价值和特征。从事现代语言教学的教师们在1892年就成立了他们自己的协会,而英语语言教学的相应组织直到60多年后才成立。如美国1966年才成立TESOL协会,英国于1967年才成立IATEFL协会。此外,一本专门关于英语语言教学的学术杂志EnglishLanguageTeaching(现名为ELTJournal)直到1946年才问世。另一个使英语教学发展成一个职业的重要因素是英国文化委员会(theBritishCouncil)。英国文化委员会成立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60年来,英国文化委员会为发展英语教学,在世界各地做了大量工作。他们的工作主要是根据世界各地的地理位置来建立和发展英语教学实践,从而使大批英国人来到世界各地把英语教学作为他们的职业。这不仅提供了不少就业机会,而且也使英语教学职业化了。但是,英语教学与现代语言教学不同的是,在当时还没有一个国家把英语教学作为正规教育的基础,也没有一个国家把英语教学看成是国家教育体系的一部分。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英语语言教学的普及,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英语教学逐渐被看作是国家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并被列入各级学校的课程。因此,英语教学和课程设置的关系自然就日益紧密起来。
三、语言教学的发展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语言教学一直注重的是教学的过程,直到20世纪70年代,教学的重点才开始转向教学设计。语言教学的重点向设计方向的转移是70年代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无疑导致了对语言教学目的和作用的重新评价,而且评价本身反过来又产生了许多有关内容和技术以外的问题。随着语言教学的发展,英语国家(如英国)开始有了英语教学的对外援助项目。那些语言教学专家通过对外援助,认识到语言教学的内容、材料、方法的整体出口可能不很合适,因为接受援助方的教育体系存在于不同的文化、经济、政治的环境之中。那些ELT专家们作为受援国课程发展的参加者,发现他们所面对的这些新的教育难题已很难在应用语言学理论中找到答案。他们开始把教育看作是新理论和新过程发展的源泉,尤其是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革新和发展更是如此
在英、美国家,现代语言教学已成为国家教育的一部分,现代语言教学沿用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对课程的其他方面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当现代语言教学被纳入课程设置研究的范围里时,人们开始对教育目的和方法进行重新评价。应该说语言教学已成为课程设置研究的一部分,而课程设置研究对语言教学研究的影响也显而易见。近年来,有不少有关英语教学的讨论文章和专著,讨论研究的问题大多集中在英语教学项目的组织和管理、大纲设计和管理、教材改革、课程设置等方面。而这些就是今后语言教学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领域。
四、小结
语言教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英语教学在其发展成一个有特色而且独立的职业过程中,首先是从应用语言学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一理论的创立者主要有英国传统语言学理论代表Palmer,West和Hornby,以及美国传统语言学理论代表Bloom—field,Fries和Lado等。美国传统理论主要是把语法结构作为语言教学大纲内容的基础,而英国传统理论强调的是语言的交际和运用,并把语言的运用与长期关注的语言结构结合起来。在Chomsky语言学理论的影响下,有关语言学习的新理论发展了起来,这种新理论的发展又促使了有关学习者内在语言学习机制理论的研究和发展,修改了关于第一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传统观点,从而导致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研究和发展。Chomsky提出了纯语言能力理论,Hymes发展了这一理论,提出了语言交际能力的理论。英国和美国的各自思想流派最终汇总到他们共同关心的理论问题,即语言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能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流利的表达语言使用者的意图和思想。对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原则要进行再评价的同时,一方面要考虑到语言教学在教育中的作用,另一方面要认识到英语教学的组织和管理以及课程设置研究可以为语言教学大纲的发展和革新中的决策提供一整套理论和实践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吴萍.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思考[J].克山师专学报,20xx,(04).
[2]吕芳.语言学习法与教学法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1996,(04).
[3]彭伟强.当代美国基础教育外语课程发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xx.
[4]陈慧.双语教学目标论[D].河南大学,20xx.
[5]胡春洞.外语教学法的综合化多元化趋势[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3,(04).
语言论文8
一、小学英语教育中常涉及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
语言的学习在于应用,在于交际,而语言的使用要受到文化的制约。同样要表达一种感情或一种意思,来源于不同文化的民族表达所用的语言方式可能是不一样的,因为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风俗习惯和不同的思维方式,往往会产生不同的交际方式。外语的学习是用来与别的民族进行交流和沟通,要注意用他们的语言来表达他们的语言文化习惯。小学生实际语言交流时经常可能用到称呼用语、礼貌用语和电话用语三方面。
二、称呼用语
称呼用语在日常生活交际中的运用十分频繁的。在汉语中根据辈份和亲属关系等分得十分详细清楚,对于无直接亲属关系的年长者也称呼其叔叔、阿姨、大哥、大姐、大爷和大妈等。而在日语中更是在这些称呼上加上大量的敬语,以表示亲切和尊敬之意。但我们在小学英语教学时是不可能教授小学生这么多称呼的英语说法,因为事实上英语中对长者的称呼并没有我们文化中那么复杂,而是简单称呼男的为“unele”和女的为“auntie”。但是我们要让小学生了解英语中关于男性和女性的说法没有汉语中他和她那么简单了。在英语中我们一般称呼他和她可以用“he”和“She”,但还常把男士尊称Mr,未婚女士尊称为MsiS,己婚的尊称为Msr或不明对方是否己婚的可称呼为MS。让小学生了解掌握这些日常称呼用语可以很好的让他们获得对方的好感。
三、小学英语教学中导入英语文化教育的可行性
樊湖[3]在“英语学习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中谈到英语教学中文化的导入中应注意遵循适用性、适度性和阶段性原则。1.适用性原则:指所导入的文化内容必须要和学生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2.适度性原则:指所选的材料的适合程度和教学方法的适合程度。应注意选择代表主流文化的内容,同时兼顾趣味性。3.阶段性原则:主要是指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语言水平、认知能力、生理和心理状况,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让学生逐渐理解文化内容的本质。我们认为分析的相当的恰当和合适,结合小学英语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可以参照以上原则的内涵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课外的情景教学中进行主动地英语文化的输入。
四、结束语
语言来源于文化,又受制于文化,但语言与文化又互相影响,相辅相成。文化的创造离不开语言的发展,语言的发展又离不开文化的进步。英国语言学家Claire-Kramshc将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归纳为:“语言表达文化现实;语言体现文化现实;语言象征文化现实。”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一定要不断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因素,不失时机地向学生导入一些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小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言论文9
【内容提要】
在文学语言观上,古典的“载体”说和现代的“本体”说都有片面性。文学语言既是文学的工具,又是文学的对象。作家感受到言不尽意的痛苦,追求“言外之意”是解除这种痛苦的一个策略。文学的幻象应该真实而新鲜,与此相对应,文学语言的深层特征是“内指性”、“本初性”和“陌生化”。
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但至今我们在文学语言方面研究得很不够。对于文学语言的种种问题,只停留在浅层的描述上。如语言在文学中到底具有什么功能、处于什么地位呢? 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作家呼喊“语言的痛苦”呢? 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有没有区别? 如果有区别的话,那么文学语言的深层特征又是什么呢?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做初步的探讨。
一、语言在文学中的地位和功能
从古典到现代,人们都非常重视语言在文学中的地位。但他们对语言在文学中究竟占有什么地位、具有什么功能的看法是各异其趣的。中外古典文论所持的是 “载体”说,语言只是一种“形式”、“工具”、“媒介”、“载体”,它的功能在表达生活和情感的内容,内容有“优先权”,包括语言在内的形式则处于被内容决定的地位。20 世纪西方科学主义文论则持“本体”说,认为语言是文学的“本体”,文学就是语言的建构,语言是文学的存在的家园。古代文论与20 世纪西方文论的文学语言观就这样分道扬镳。文学语言观念从古典到现代的转变是怎样发生的呢?
这种现代语言论的文学观念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我们可以从“人”和“文化”这两个视角来证明文学语言本体论有其理论基础。
语言是人的最重要的一种符号,因此,在卡西尔看来语言也是区别人与动物,并指明人的独到之处的一个重要方面。卡西尔说有两种不同的语言,一种是情感语言,一种是命题语言。在类人猿那里有情感语言,它可以表达情感,但不能指示和描述。因为它不具有“延迟模仿”和“移位”的认知机制,也不具备转换、开放的机制。只有在人这里,才用具有认知、转换、开放机制的“命题语言”进行交往活动。人才是真正的语言符号动物。进一步说,人的语言与人的感觉、知觉、想像、理解等心理机能是同一的。语言是内在于人的感觉的,就以个体的人的语言发展而言,他的语言与他的感觉是一致的。一个老年人说不出儿童的那样天真烂漫的话,是因为他已经在社会化过程中失去了“童心”,找不到儿童的感觉;同样的道理,儿童有时会说出一些完全不合理不合逻辑但却极生动和极富诗意的话,就是因为他们无知,他们还没有“ 社会化”,他们的语言与幼小心灵的感觉是同一的。在现代生活交往中拥有一个新词或新的词语组合,就表明对生活的一种新态度,或者是人们的一种旧的生活方式的结束,或者是一种新的生活的开始,或者显示某种生活正处在变动中。
既然语言是与人的感觉、知觉、想像等是同一的。那么文学语言的“美学功能”与人们的艺术直觉具有同一性就更凸现出来了。如果说日常语言具有“实用” 和“美学”两种功能的话,那么在文学语言中,语音的搭配,词的组接,句子的连接,就不单是为了传达信息,它们本身就具有审美意义。例如,唐代岑参的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在这头四句中,如用保存古音较多的南方音读,那么“折”和“雪”都应该读急促的摩擦的入声,而后面的“来”和“开”则是流畅浩荡的平声。在这首诗中,由入声转入平声,象征着由封闭到开放,由寒冷局促的冬天到百花盛开的春天的转换。这里,词的这种先后安排本身就含有审美意义。这就是因为作者强调了语言的美学功能,似乎平时作为传达手段而毫不起眼的语言突然开始强调自己的存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文学作品中,作家为什么这样选择和安排词句,而不是那样选择和安排词句,这是因为语言的运用是与作家的艺术直觉同一的。他们这样运用语言,不是单纯摆弄某种技巧,乃是因为他们如词语这般感觉生活。卡西尔在评论莎士比亚的剧作时,在指出他笔下那些故事本身都是陈旧的大家都熟悉的之后,接着说:没有莎士比亚的语言,没有他的戏剧言词的.力量,所有这一切仍然是十分平淡的。一首诗的内容不可能与它的形式———韵文、音调、韵律分离开来。这些形式成分并不是复写一个给予的直观的纯粹外在的技巧和手段,而是艺术直观的基本组成部分。
卡西尔的这个看法很精到,说明作家笔下的语言的确不是单纯的技巧,而是内在于作家的“艺术直观”。莎士比亚艺术感觉的特征与文学语言的运用是同一的,他的语言只是他的感觉的组成部分。抽离他的语言,他的作品就变得十分平淡。
语言又是一种文化,从而它能够规定人们思考的不同方式。应该说,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因为人是必须用语言来思考问题的,语言不同,思考的方式自然不同,作为思考的产物的文化也就不同。操 英语的人和操汉语的人,不仅仅是用不同的语言工具,实际上是拥有不同的文化和对事物的不同理解。例如“梅花”这个词,整个欧洲都没有,因为欧洲没有梅花。那么中国人的“松、竹、梅岁寒三友”的观念,欧洲人也就不可能有。他们对中国文学中各种“咏梅”诗词同样也难于理解。像法国古典主义时期,在文学作品中,不能直呼 “chien”(法文,狗) ,而要称为“de la fidelite respectable soutien”(忠诚可敬的帮手) ,对我们而言,也是无法理解的,甚至觉得很可笑。这里显示出基督教文化与儒教文化的差异,是文化差异导致的生命意识的根本不同。从这个意义上说,语言的不同归根结底是文化的不同,不仅仅是使用的工具不同。
以上两点可以说明,20 世纪以来的语言论的文学观念,即把语言看成文学的本体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我们说它有“一定的道理”并不是说它全对。“理性工具崇拜”论是不对的,可“ 语言拜物教”也未必全对。实际上,传统的语言“载体”说和现代的语言“本体”说,都有它的片面性。上述两种理论倾向,尽管在观点上截然对立,但在思想方法上的偏颇则是相同的。“载体”说没有看到文学作品中语言的特殊性,把文学语言与其它领域中的语言混为一谈。“本体”说则过分夸大了文学语言特性,而没有看到文学语言与其它领域中的语言的共同性,即任何文学语言都建立在日常的语言的基础上,它不是文学家造出来的另一类语言。
巴赫金认为,文学语言具有“全语体性”。所谓“全语体性”就是指各种语言体式在作品中实现了交汇,它既是交际和表达的手段,同时它又有了新质、新的维度,它本身就是被加工的对象,就是构筑成的艺术形象。简略地说,文学语言既是手段又是对象。巴赫金说:
语言在这里不仅仅是为了一定的对象和目的所限定交际和表达的手段,它自身还是描写的对象和客体。在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找到一切可能有的语言语体、言语语体、功能语体,社会的和职业的语言等等。“全语体性”正是文学基本特性所使然。(4)
这就是说,文学作品中的语言一方面仍然要传达交往中的信息,因此语言的实用功能仍然在发挥作用,没有一篇作品不蕴含一定的审美信息,那么传达这些信息仍然有必要把语言当成“载体”、“手段”和“工具”,以便让读者能够无障碍地接受作品所传达的信息。但是文学语言之所以不同于日常语言、科技语言、公务语言,就在于它本身的确又成为了对象和客体,语言的美学功能被提到主要的地位。作家作为主体加工这个或那个,实际上都是把话语当成对象来加工。而且在这种加工中有其独特的规则,与日常语言中的规则不同。
就文学作品的语言说,大体上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描写景物、人物、事件的语言,一类是人物的对话(包括独白) 。
前一类语言主要以景物、人物和事件作为描写对象,但是正如巴赫金所说“描写性语言多数情况下趋向于成为被描写的语言,而来自作者的纯描写的语言也可能是没有的。”(5)这是很有见解的论断。作家似乎是用语言描写对象,风花雪月如何,阴晴圆缺如何,但其实他的描写性语言不知不觉中成为他的艺术直觉和艺术个性的显露。因为在作家那里,语言与他的艺术直觉、艺术个性与描写性语言是同步的,结果给人的印象是作家的艺术直觉和个性掌握了语句,词句成为了被掌握的对象或客体。如杜甫的《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十二判官》:
依沙宿舸船,石濑月涓涓。风起春灯乱,江鸣夜雨悬。晨钟云外湿,胜地石堂烟。柔橹轻鸥外,含情觉汝贤。
这首诗写的是杜甫坐船到夔州天晚了靠岸住宿,原想第二天早晨上岸,去拜访他的朋友王十二判官。但船一靠岸,就下起大雨来。杜甫忧心忡忡,担心受风雨的阻隔而上不了岸。果然,第二天仍然阴云密布,杜甫只得心中告别朋友,继续自己的行程。在诗中有对月色、风雨、江水、钟声、鸥鸟的描写等等。杜甫是一位特别重友情的人,他忧心风雨大作影响他与朋友的会面,于是在他眼中,船上春灯的晃动被描写为“春灯乱”,“乱”既是写春灯晃动的样子,又写出了他的心情。夜间大雨被描写成“夜雨悬”,悬即挂的意思,雨怎么会“悬挂”在空中呢? 这里既是写雨,也是写诗人的心情,从一个忧心人的眼中,那雨就像一根从天而降的绳子,永不隔断地悬挂在那里了。钟声如何会“湿”呢? 这是从一位多情诗人听觉所产生的变异,钟声从密布的阴云中传过来,似乎被云沾湿而有点喑哑。这些描写性的话语,如“乱”、“悬”、“湿”等,似乎不是诗人从语言中选择出来的,而是与诗人的艺术直觉和生活遭际密切相关的,词语只是被显露出来而已。它们本身就是活生生的文学世界的有机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单纯的 “载体”。
文学作品中语言的另一类就是人物对话。作品中的人物对话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对话是不同的。在现实生活中,人物的对话只是传达对话人的信息,哪怕这些话含有情态性质,也只是传达具有情态的信息而已。所以,现实生活中的话语,还只是信息的“载体”。但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对话也被当成了被加工的对象,经过艺术加工,人物的对话有丰富蕴含。它虽然有传达信息的一面,但又不止于传达信息。
作品作为统一整体的背景。在这个背景上,人物的言语听起来完全不同于在现实的言语交际条件下独立存在的情形:在与其他言语、与作者言语的对比中,它获得了附加意义,在它那直接指物的因素上增加了新的、作者的声音(嘲讽、愤怒等等) ,就像周围语境的影子落在它的身上。例如,在法庭上宣读商人尸体的解剖记录(《复活》) ,它有速记式的准确,不夸张、不渲染、不事铺张,但却变得十分荒谬,听上去完全不同于现实的法庭上与其他法庭文书和记录一起宣读那样。这不是在法庭上,而是在小说中;在这里,这些记录和整个法庭都处在其他言语(主人公的内心独白等) 的包围中,与它们相呼应。在各种声音、言语、语体的背景上,法庭验尸记录变成了记录的形象,它的特殊语体,也成了语体的形象。
巴赫金的分析揭示了文学作品中人物与现实生活中人物对话的不同,并深刻说明了这种不同是如何产生的。巴赫金洞见到文学作品中“人物对话”不仅从自身获得意义,而且还从整篇作品的各种声音、言语、语体的背景上获得意义,并组成为语体形象。这一洞见极为重要。我们这里要对巴赫金做出补充的是,不仅作品中人物对话,而且日常生活的信息语言,一旦纳入到作品中,被作品的背景、特别是其中的语境所框定,就变成文学话语,那么它就不再是单纯的传达信息的“载体 ”,而获得了丰富的审美的附加意义。这附加意义是指,作品中的全部话语处在同一大语境中,因此任何一个词、词语、句子、段落的意义,不但从它本身获得,同时还从前于它或后于它,即从本作品的全部话语语境中获得意义。话语意义不仅从本身确定,还从其前后左右的话语联系中重新确定。我们似乎可以把这种现象称为 “大语境”性。
这一点讲,文学话语与普通话语是不同的。普通语言一般说只具有小“语境”性,而文学话语则具有“大语境”性。这就是说,在普通的日常话语中,由于指称是主要的,所有的意义必然是词典意义,由词所组成的句子或句子群,其本身就是一个符号系统,指涉意义是被句子、句子群(即“小语境”) 限定的,一般地说,它不必在整个谈话中再次确定它的意义。但在文学话语中,情况就不同了。文学话语在作品中是一个美学整体,而且主要功能是表现。尽管在叙事作品中,也用普通话语写成,但它是一种前设性和后设性的话语。句子和句子群的意义并不是限定于这个句子和句子群,它还从作品的整个话语系统(“大语境 ”) 中获得意义。
美国新批评派理论家布鲁克斯在引用了著名诗人T ·S ·艾略特认为诗的“语言永远作微小变动,词永远并置于新的突兀的结合之中”这句话后说,“科学的趋势必须是使其用语稳定,把它们冻结在严格的外延之中;诗人的趋势恰好相反,是破坏性的,他用的词不断地在互相修饰,从而互相破坏彼此的词典意义。”(7)日常用语中“小语境”性要求用语遵守词典意义,文学话语的“大语境”性,则往往导致词语“破坏”词典意义,而仅属于作品整体的符号系统的意义。“大语境”性使作家在创作时,每落一字一句,都不能不“瞻前顾后 ”,力求使自己笔下的句子能够属于作品的整体的符号系统。前后与后句之前,前句群与后句群之间,应形成一种表现关系(即非指称关系、单纯因果关系等) ,或正面烘托,后反面衬托,或象征,或隐喻,或反讽,或悖论使作品中的符号系统形成一种“表现链”。具有“表现链”的话语,才是真正有表现力的话语。
从上面讨论中,我们似乎可以得到结论,文学言语在文学中是载体,但又不仅是载体,它更重要的是文学的对象,文学赖以栖身的家园。
二、面对审美体验时的语言痛苦
文学语言是文学赖以栖身的家园。但并非任何语言都能成为文学的家园。在这里作家们遇到了困难。最常见的现象是,作家们常常感到,自己想说的很多很多,可实际说出的却很少很少。德国作家歌德说泄气话:“那试图用文字表达艺术经验的做法,看来好像是件蠢事。”高尔基更是大喊大叫:“世界上没有比语言的痛苦更强烈的痛苦了。”而在中国的先秦时期,就提出了“不可言传”和“言不尽意”的问题。庄子在《天道》中说:“世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值得注意的是,在文学创作的语言表达中所遇到的问题,与庄子所遇到的问题非常相似。所以陆机、刘勰以后的文论,对“言不尽意”的命题一直十分注意。在陆机、刘勰那里,已深深感到正是语言的“征实”性与审美体验的丰富性之间的距离,造成了文学创作中“言不尽意”这种困境。
“言不尽意”的困境给作家带来了大显神通的机会。我们古人苦于“言不尽意”,提出了超越语言的理想,而其思路和实践则与现代心理学息息相通。
寄意于言外,就是古人提出的超越语言的理想。刘勰首先在《文心雕龙·隐秀》篇提出:“文外之重旨”和“义主文外,秘响旁通,伏彩潜发”的主张。所谓 “文外之重旨”、“义主文外”,即追寻“言外之意”。这一思想可以说是刘勰的一大发现。他认识到“言征实而难巧”,于是就想到是否可以在提炼语言的基础上,使意义产生于语言之外,就好像秘密的音响从旁边传来,潜伏的文采在暗中闪烁。这样一来,不但“言不尽意”的困难被克服了,而且可以收到以少总多、余意无穷的效果。所以,从“言不尽意”到“义主文外”,可以说在思想上实现了一次飞跃。在刘勰所开辟的这一超越语言的思路上,后人多有发挥与补充。如唐代司空图就直接提出了“韵外之致”和“味外之旨”的重要命题。(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 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宋代著名诗人梅尧臣的见解,他曾对欧阳修说:“诗家虽率意而造话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欧阳修:《六一诗话》) 他认为“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殆难指陈以言也。”但通过景物、形象的真切描写,还是可以“略道其仿佛”的。以上所述,是我们的古人解决文学语言与审美体验疏离、对立的思路,即以语言去写景状物,从言外去追寻所要表达之意。
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看, “义主文外”说或“言外之意”说,就将言语与感觉、想像同一化,是很有道理的。语言作为一种心理实体,具有指称和表现两种功能,索绪尔说:
语言符号连接的不是事物的名称,而是概念和音响形象。后者不是物质的声音,纯粹物理的东西而是这声音的心理印迹,我们的感觉给我们证明的声音表象。它是属于感觉的。
这个观点是符合实际的。例如, “山”这个词,一方面它是一个“概念”,即所指,它是对各种各样的山的一种抽象,它无法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任何人也无法感觉到作为概念的“山”。另一方面, “山”这个词又是一种“音响形象”,即能指,中国人听到“Shan”这个词的声音,就会立刻在头脑中唤起那高低起伏的、苍翠碧绿的峰峦的形象。如果你的命运与山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的话,那么“山”这个“音响形象”还可能拨动你的心弦。这时候,“山”这个词已属于我们的感觉、情感和想像的心理领域,或者说“ 山”与我们的感觉、情感、想像实现了某种同一。这样“山”这个词的表现功能就凸现出来。一般地说,语言的指称和表现两种功能是重合在一起的。但在文学创作中,语言的表现功能被提到了更加重要的地位,因此作家就可以利用语言的表现功能,栩栩如生地去写景状物,这样,语言就感觉化了、心理化了,语言也就突破了自身的一般化的缺陷可以自由地去表现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情和意,收到“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效果。
三、文学语言的深层特征
以“言外之意”的策略来消解语言的一般性与审美体验特殊性之间的疏离与对立,所强调的是文学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含蓄性、音乐性等,总的说还停留在对文学语言表层现象的描述上,只是揭示了文学语言的表层特征。下面我们将按“文学语言是文学赖以栖身的家园”的新思路探求文学语言的深层特征,尝试着揭示文学语言的根本规律。
文学的真不等于自然的真。更进一步说,文学是语言编织出来的事件。这样,普通生活中的客观世界和文学作品的艺术世界的逻辑是不同的。在这两个世界的岔道上,文学话语与日常话语也就分道扬镳了。虽然就语言系统看, 文学话语与日常话语并没有什么不同。同一个词语,既可以在日常话语中运用,也可以在文学话语中运用,文学并没有一种独立的语言系统。正如巴赫金所认为的那样,日常的话语一旦进入小说,就发生“形变”:
它们(指文学语体等) 在自身的构成过程中,把在直接言语交际的条件下形成的各种第一类体裁进入复杂体裁,在那里发生了形变,获得了特殊的性质:同真正的现实和真实的他人表述失去了直接的关系。例如,日常生活中的对话或书信,进入长篇小说中以后,只是在小说的内容层面上还保留着自己的形式和日常生活的意义,只能是通过整部长篇小说,才进入到真正的现实中去,即作为文学艺术现实的事件,而不是日常生活的事件。
巴赫金想说明的是,日常的话语进入文学作品后,它就属于文学现实事件的统辖,而与原本的现实的话语失去了直接的关系。这个看法是对的。可以这样说, 日常话语是外指性的,而文学话语是内指性的。日常语言指向语言符号以外的现实环境,因此它必须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必须经得起客观生活的检验,也必须遵守各种形式逻辑的原则。譬如,如果朋友见面时问你:“你住在哪里?”你必须真实地回答说:“我住在北京西长安街”之类,你不能回答说:“我住在天堂,我同时也住在地狱!”因为前者可以检验,而后者则无法验证。文学话语是“内指性”的话语,它指向作品本身的世界,它不必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而只需与作品艺术世界相衔接就可以了。例如,杜甫的名句“露从今夜起,月是故乡明”,明显地违反客观真实,月亮并非杜甫家乡的才明,但由于它不是“外指性”的,而是“内指性 ”的,因此在诗的世界里它不但说得通,而且深刻地表现了杜甫对故乡的情感的真实。概而言之,文学语言的“内指性”特征,只要求它符合作品的艺术世界的诗意逻辑,而不必要经过客观生活的验证。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是“自主符号”。“内指性”是文学语言的总体特征,它表明了文学语言可以不受客观事件的约束,只管营造文学自身的世界。
当然,上面所述的文学语言作为一种“内指性”的不必经过现实检验的语言,并不是指作家笔下的语言可以随意扭曲生活。恰恰相反,文学语言必须是真实的,不是一般的逼真,是深刻的心理真实。这样作家在语言与体验的疏离的痛苦中,就力图寻找一种更贴近人的心灵、人的审美体验的语言,一种带着生命本初的新鲜汁液的语言,一种与人的审美体验完全合拍的语言,一种更具有心理真实的语言。那么有没有这样一种语言呢?
前苏联一些著名的语言学家提出了一种称之为“内部言语”的概念。A ·P ·鲁利亚认为,语言的产生经由内心意蕴的发动到外部语言的实现的基本过程,这个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由此不难看出,这种“内部言语”与人的欲望、情绪更贴近,与人的难于言说的审美体验更相对应,因而也更真实。作家若是把这种中间性的“内部语言”直截了当地倾吐于稿纸上,那就可以以本初形态去表现自己的欲望、情绪和种种审美体验,填平语言与审美体验之间因疏离而形成的峡谷。我们古人也懂这个道理,宋苏轼作诗讲究“冲口而出”,他说:
好诗冲口谁能择,俗子疑人未遣闻。(苏轼: 《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此数十纸皆文忠公冲口而出,纵手而成,初不加意者也。其文采字画皆有自然绝人之姿,信天下之奇迹也。(苏轼: 《题刘景文欧公帖》)
所谓“冲口而出,纵手而成”,也就是截获“内部语言”,不加修饰,直接倾吐,结果所得到的“自然绝人之姿”。实际上,不少作家就是尝试着用这种“内部语言”写作的。譬如,法国作家司汤达就喜欢用不假修饰的“内部语言”写作。他在给巴尔扎克的回信中就说,“口授(修道院) 的时候,我想,就照草样付印罢,这样我就更真实、更自然、更配在一八八○年为人阅读,到那时候,社会不再遍地都是俗不堪耐的暴发户了,他们特别重视来历不明的贵人,正因为自己出身微贱。”②(11)司汤达这里所说的那种“更真实、更自然、更配在一八八○年为人阅读”的“照草样付印”的言语,实际上就是那种更贴近心灵本初、更贴近深度体验的“内部语言”。
“内部语言”究竟是什么形态的? 这里我想举郭沫若的《天狗》为例:
我是一条天狗呀! / 我把月来吞了,/ 我把日来吞了,/ 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 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我便是我了!
我是月的光,/ 我是日的光,/ 我是一切星球的光,/ 我是X 光线的光,/ 我是全宇宙底Enexgy(能) 的总量!
我飞奔,/ 我狂叫,/ 我燃烧。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 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 / 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 我飞跑,/ 我飞跑,/ 我飞跑,/ 我剥我的皮,/ 我食我的肉,/ 我吸我的血,/ 我啮我的心肝,/ 我在我神经上飞跑,/ 我在我脊髓上飞跑,/ 我在我脑筋上飞跑。/我便是我呀! / 我的我要爆了!
首先,这首诗所用的动词特别多,比例特别大,其中有些动词重复地出现,动词如“飞奔”、“狂叫”、“燃烧”、“剥”、“食”、“啮”、“吸”、“爆 ”等,在诗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其意义与诗的情绪本身密切相关。这就说明这首诗的语言功能的“述谓性”特别强。诗以“我”作为行为、动作、情绪、欲望的主体,向四方八方发射“我”的动作,达到极为狂放和为所欲为的地步,而且这一切似乎不加思索、随口喷出,使人感到诗人落在纸上的不是词语,而是欲望、情绪本身。其次,诗的言语在语法上、逻辑上都不合规范,如“我便是我呀”、“我的我要爆了”、“我在我的神经上飞跑”、“我在我脊髓上飞跑”等等,都有语法、逻辑上的毛病,但这些话语让人获得鲜明的感受,并被人理解。而关联词极少,但像“月”、“日”、“星球”、“宇宙”、“皮”、“肉”、“血”、“神经”、“ 脊髓”、“脑筋”这些系列名词与系列动词结合成中心词语,都按顺序排列,意蕴十分密集。这样就形成了这首诗言语形态的凝缩性特征。这首诗的言语完全是紧贴人的欲望、情感、意绪的,是不加思索就落在纸面上的,保持了语言的本初性特点,从而更深地传达了诗人的体验。
文学不但要求真实,而且还要求新鲜。语言的“陌生化”命题,就是为适应文学的新鲜感而提出来的。文学语言“陌生化”的思想早已有之。但作为学术观点正式提出来的,却是俄国的学者什克洛夫斯基。什克洛夫斯基在《艺术作为手法》这篇重要的论文中,把“陌生化”与“自动化”对立起来。他认为“自动化”的语言缺乏新鲜感。“自动化”的语言,由于我们反复使用,词语原有的新鲜感和表现力已耗损殆尽,已不可能引起我们的感觉。因此在“自动化”的语言里,“我们看不到事物,而是根据初步的特征识别事物。事物仿佛被包装起来从我们身边经过,我们根据它所占的位置知道它是存在的,不过我们只看到它的表面。在这样的感觉的影响下,事物首先在作为感觉方面减弱了,随后在再现方面也减弱了。”这样,什克洛夫斯基就提倡“陌生化”的言语作为文学的手法。他说:
为了恢复对生活的感觉,为了感觉到事物,为了使石头成为石头,存在着一种名为艺术的东西。艺术的目的是提供作为视觉而不同作为识别的事物的感觉;艺术的手法就是使事物陌生化(又译奇特化———引者) 的手法,是使形式变得模糊、增加感觉的困难和时间的手法,因为艺术中的感觉行为本身就是目的,应该延长。
根据我对什克洛夫斯基这一思想的理解,所谓“陌生化”语言,主要是指描写一个事物时,不用指称、识别的方法,而用一种非指称、非识别的仿佛是第一次见到这事物而不得不进行描写的方法。对此,什克洛夫斯基举了许多列夫·托尔斯泰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
必须说明的是,陌生化言语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上述这种非指称性、非识别性的对事物原本形态的描写,只是陌生化最重要的一种。
语言论文10
一、汇编语言在软件工程中的应用
汇编语言是建立在传统机器语言基础之上的,保留了传统语言的优势的同时,突破了传统语言的弊端,能够对关键程序代码进行准确控制,且能够直接访问并控制相应的硬件系统,促使硬件发挥积极作用,从而确保系统稳定运行,不仅如此,汇编语言程序编译后的目标代码空间需求较小,执行效率较高,在系统软件程序和过程控制程序中的应用比较广泛、且普遍,其具有独特的优势,是其他语言难以取代的`。但是,事物具有两面性,汇编语言也存在一定不足,由于其基础是机器语言,使得其对象没有发生变化,没有改变其是一种低级语言的地位,且理解难度也较高。在软件开发中应用此语言,效率并不明显,且针对硬件系统而言,且精确度并不高,兼容性较差,即便是类似硬件也不能够通用。在软件工程中,汇编语言凭借自身与硬件系统联系密切,且能够实现直接访问,很多系统软件都采用汇编语言进行编程,还包括一些对处理速度要求较高的程度也是通过汇编语言编写的。不仅如此,在系统核心部分、软件加密、解密及计算机病毒分析等方面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在一些行业中,汇编语言是不可缺少的,只能够选择它,在熟悉的程序员手中,使用汇编语言能够显著提升效率及性能,但是,其弊端是需要利用更长的时间进行调整和优化。汇编语言在一些工业企业中,制作4位单片机等,以此来实现对工业生产过程的控制和管理,另外,针对需要快速及实时响应的场合,也需要选择汇编语言,例如:仪器仪表及工业控制设备等,一般情况下,汇编语言应用于最底层,驱动程序及嵌入式操作程度等,随着现代软件系统不断发展,汇编语言逐渐成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的一门课程,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计算机运行原理,夯实计算机相关知识基础。
二、C语言在软件工程中的应用
C语言自上个世纪90年代出现在计算机领域中,C语言作为一种高级语言,不仅具有人性化特点,还包括汇编语言的特性,受到软件工程开发广泛关注,其本质是高级与低级语言有机结合的编程工作单元,通过函数、循环等应用,能够形成结构化设计方法,提高系统层次性、清晰度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且方便用户调试和维护。C语言自身优势很多,运算符丰富,实现多样化表达,满足多元化需求,且数据类型较多,例如:指针型、实型等类型,能够实现相对复杂的数据运算任务,相比较而言,C语言更具有灵活性,兼顾人性化及实用性两方面,能够直接对对位地址和字节地址进行操作,另外,运用C语言编写源程序,不仅系统质量高,而且执行效率也很高为更好地移植和修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诚然,C语言也存在一定缺陷,灵活度高,使得其对语法规则要求并不严格,使得变量类型规范也受到一定影响,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初学者刚接触C语言时,难以更好地接受和理解,增加了学习难度。指针作为C语言在软件工程中应用的关注点,针对与硬件联系较多的程序,C语言编写程序更为高效,且多种机型及操作系统也可以选择C语言,帮助人们直接访问地址,及时检查语法错误,纠正错误,既能够提高系统质量,也能够有效提高系统运行效率。未来,C语言将会广泛应用于系统程序编写中。综上所述,汇编语言与C语言自身都存在优势及缺陷,单纯的使用一种语言,难以发挥有效作用,且不利于软件工程开发,至此,可以将二者有机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在程序编写过程中,发挥各自优势,更好地满足用户对系统的需求。
三、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软件工程作为一项综合性工程,在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占据不可替代的位置,而汇编语言与C语言作为实现软件工程开发的核心,二者均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及不足,为了更好地实现程序编写,应将二者结合在一起,取二者之长,提高系统软件可读性、灵活性,进而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语言论文11
【摘要】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推动英语语言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基于课程学科特点与网络时代学生独特学习特色,笔者就现阶段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两方面提出建议,试图找出能够达到更好教学效果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英语语言学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 教学模式
英语语言学课程是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对英语专业学生构建完整知识体系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且能够为学生今后学习工作提供必要理论基础与理论指导。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英语语言学的发展历程,习得人类进行语言学研究的丰硕成果。在系统且全面地学习之后,学生能够运用语言学理论解释语言现象,进而解决具体语言问题,并且能自觉提高英语语言素养。
由于本学科理论性过强,抽象概念过多,学生很难长时间保持持久学习兴趣。并且由于课时限制,教师上课内容过于紧凑,很多时候只能压缩和学生互动时间来完成必要教学任务。这样学生普遍缺乏独立思考时间来进行批判性思维的拓展,影响自己知识系统的构建。在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背景下,教师首先要明确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挑选与社会实践相匹配的教学内容,思考选用哪种教学方式能够达到更好教学效果。因此,本文拟结合笔者近几年课程教学实践,就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两个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通过对新华学院文法外语系20xx级英语专业一班和二班,20xx级英语专业一班共79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部分学生要求课程应该采用新教学模式。46%学生认为讲解抽象概念时如果加入更多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例证能够促进理解,加强记忆。32%学生认为小组讨论形式能更好地挖掘学生内在潜力。18%学生认为小组讨论较浪费时间,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为辅,这样更能有效地获取知识。
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师首先要明确培养目标,选取学生能够在今后学习工作中极有可能用到且能力能够得到提升的教学内容。根据笔者教学实践,结合课程特点,教学内容应该把语音,词汇,句法,语用等微观语言学内容以及部分宏观语言学内容列为教学重点。微观语言学内容很多,但是如何通过更多例证使学生更好理解且能学会自己思考分析还需要教师精心备课才能达到更好教学效果。而宏观语言学方面,选取二语习得作为教学重点,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一语习得的特点以及二语习得面临的困境。
由于英語语言学课程分配课时少,学科专业术语过多,很多内容晦涩难懂。传统课程教学大多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内容条理化和系统化方面很有优势。但是,学生上课忙于记笔记,进行大量被动学习,学生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教学效果差。因此,笔者认为情境式教学模式与任务型教学模式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更适合英语语言学教学。根据本人教学实践,情境式与任务型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取得了显著效果。情境式教学强调:“把知识看做工作,并试图通过真实实践中的活动和社会性互动促进学生的文化适应。”情境式教学要求教师精心备课,做好课程设计,提前布置好情境任务,让学生课下提前做好预习工作。而任务型教学模式通过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给学生设置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教学任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模式。这样可以使学生明确教学重点,逐步在合作与探讨学习方式当中培养创新实践能力与团队意识。通过情境式教学模式与任务型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激发自身的学习动力。创设学习者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讨论研究,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有助于促进良好的师生与生生关系。
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明确规定:“教改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性,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利用多种途径获取知识,并使学生学会运用知识的能力。”情境式教学模式与任务型教学模式提倡的教学理念与英语语言学教学改革相适应。这样看来,情境式教学模式与任务型教学模式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在英语语言学课程改革当中理论实践方面都具可行性。所以如果课时充足的情况下,情境式教学模式与任务型教学模式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在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当中是很好的范例。
随着多媒体与网络教学高速发展,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即时更丰富的教学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学概念和相关教学理论。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教师需要掌握更多操作技能,定时定量发布英语语言学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利用QQ群,微信群等方式对学生问题在线解答,在线留作业,收作业。学生分组讨论制作PPT并做成小视频放群里供班里学生学习思考分析。语音与视频资料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拓展思维。教师要教会学生进行语言研究的方法,使用中外数字资源搜索相关信息来扩充知识量,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可以在手机上下载语言学方面APP,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学习。
本文分析了独立学院英语语言学课程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自己粗浅的几点建议。通过对英语语言学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探索,笔者就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希望今后教学实践中能够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能力与合作精神方面找到更多突破点。
参考文献:
[1]田慧.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英语语言学教学改革[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xx(1):43-44.
语言论文12
一、一般教学技能提升策略
(一)备课:分项过关。
备课即在进行正式的课堂教学前对课堂教学进行整体设计,内容包括课标研读、文本解读、学情了解、目标设定、重点确立、难点挖掘、过程设计、方法选择、课时安排、课件准备、板书设计等,最终落实到教案编写。课堂如同战场,教案如同作战计划,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对课堂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其中既体现出师范生对教育教学理论的掌握情况,也体现出他们的专业综合能力,难度较大,可以采取分项过关的方式。可以先过文本解读关,然后练习目标设计,初步掌握目标确定的方法,能够运用比较规范的语言表述教学目标。如:“学生(行为主体)在课堂讨论中(行为情境),至少能够比较(行为动词)两种(行为标准)课文所用修辞手法(行为对象)的异同。”之后进行教学过程设计的训练,在对程翔的“起领—教读—自读—总结”四步单元教学过程模式、钟德赣的“中学语文反刍式单元教学法”以及潘凤湘的“八步教读法”、魏书生的“六步法”、钱梦龙的“导读法”、余映潮的“板块式”等单篇课文教学过程设计及依据了解的基础上模仿总体教学过程设计,再根据课堂教学过程所需技能分项训练,如导入、提问、讲解、结课、板书等。这样一步一步逐项训练,最后对整个教学设计进行修正,相对会减轻备课的难度,而且比较扎实。
(二)说课:开口论辩。
说课是既要说出课上什么、如何上,又要说出为何要这样上,既考察教师的实践能力,又考察其理论素养,是进行教学研究、培训师资的重要活动形式,可放在课前,也可放在课后。课前说课,主要说为何这样设计,可起到对课堂教学矫正的作用,增强上课的理性;课后说课,主要说为何这样设计及课堂教学实效,可起到检验教学设计的作用,反思意味浓厚。说课能力提升的关键在三个方面:一是提升理论素养,撰写好说课稿。说课稿一般要涉及五个方面: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其核心应是说出教师本人对教材的独特理解及教学设计的思想、思路,力求达到既具备科学性,又具备理论性、可操作性。二是多开口练习。稿子过关后读熟,直至脱稿,把握好说课的时间,提高说课的逻辑性与艺术性,力求语言表达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字正腔圆,悦耳动听。三是在论辩中提升说课水平。一般训练把说课仅仅作为了一种形式,师范生说课完毕后辅导教师点评一下说课就结束,忽视了说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与同行及专家交流。所以说课训练除了让师范生准备好说课稿,自己多开口练习外,应有重要的一环,即提问与答辩。教师与其他师范生在说课结束后可模仿专家与同行,针对教材内容、目标设置、教学思路、方法选择、重难点突破等提问,使说课者在与专家及同行的对话交流中进一步明晰自己的教学设计,提升说课水平。
(三)讲课:自讲合作。
自讲即按照教案设计,自己在空教室或其他地方反复演练,进一步熟悉教学内容、教学流程、教学方法等,发现疏漏,及时修改。这一步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利于培养师范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也为下一步保障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打下基础。试讲中的合作学习主要体现为小组活动及班内交流,在个人讲熟之后把全班师范生编为小组,在小组内试讲,进一步发现问题,使教案更加科学,教学更加有效。还可结合年轻人精力旺盛、争胜好强的特点,在组内展开比赛,以赛促讲。小组试讲之后,组内选拔代表进行班内交流。讲课要求抓住重点,突出重点,让学生掌握重点,透彻理解重点,能够结合运用,转化为能力最好。因为师范生的试讲没有真实的教学对象,缺乏真实的体验,讲课易出现两个问题:其一是忽视学生的学,以个人讲解为主。讲课中要培养师范生一种教学生学,引导学生喜爱、理解、欣赏、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意识,而不是当知识的“掮客”。其二是贪多,一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很多,结果每个问题都是走马观花,要引导师范生学会一节课着重解决一两个问题。这些都要在师范生自讲与合作学习的反复练习中加以解决。
(四)评课:先写后评。
评课实际属于教学研究范畴,评课训练不仅使师范生具备评课能力,更重要的是起到如何导引教学的作用。从以往师范生的评课来看,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过多关注外在的东西,如教师的仪容仪表、语言表达等,对教学内容是否适切、教学方法是否灵活、课堂结构安排是否合理、学生接受是否难易等涉及较少。还有的要么全评优点,看不到问题;要么全评缺点,一概否定,抹杀授课者的创造,严重打击授课者的自信。作为师范生的能力弱项,不妨先练习写较详细的评课稿,慢慢明确评课的原则、内容、方法后,再写较简略的评课稿,直至最后列出要点评课甚至打好腹稿脱稿评课。评课稿主要包括评课的内容与思路。评课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效果、教师素质等方面。评课思路可以有两个:一是按照上述内容逐项点评;二是抓住一项或几项内容点评,先说优点,再提出问题,最后提出建议。评课稿必须有理有据,不能只有论点。评课可培养师范生的反思意识,自我反思有利于师范生专业发展,因此在他评前应该先自评,进行自我剖析。
二、专业核心能力提升策略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语文教学能力的高低,除了与师范生掌握的教育教学理论、学科教学理论高度相关外,其自身具备的听说读写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听说读写能力本身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区别于其他专业师范生的重要标志,是进行教学的基础、底气、看家本领,可称为专业核心能力。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始于小学一年级,直至大学四年级,本文着重探讨在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课学习中如何有意识地培养师范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一)听:课例讲座。
教师要对学生的答问做出反应,具备良好听力是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对语文教师来说更是如此,因为对话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原则,而对话的基础是理解与尊重,其表现则是倾听能力。现在的大学生,个性都比较强,善于自我表现,对别人缺乏应有的尊重与理解,可借助师范生课堂试讲、见习、听讲座等机会,对其进行听的能力的培养。一是善于倾听,在别人讲课解说时尽量不交头接耳、嘀嘀咕咕地说,有问题记下来,可在小组互动、师生互动环节进行表达。二是听课、听讲座要专心听,记录要点。三是边听边思,记录自己的感想、问题。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师范生听的能力会有所提高。
(二)说:备课讲课。
说课就是说备课,是面对同行专家介绍说明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设计依据的教学研究活动,是培训师范生的重要方式,也是训练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说的能力的良机。说课前要求其撰写好说课稿,自己课下反复练习,直至脱稿,然后小组内说课,借助微格训练,调出录像反复查看比对,查漏补缺,提升说课的逻辑性、艺术性,从而提升说的能力。讲课中的讲授技能训练、课堂引导及课例观看后的反思评课,也是提升说话能力的机会,可组织师范生辩论研讨,一方面增加了开口说话的`机会,另一方面加深了对教学的理解。比如针对案例发表自己观点的即席讲演,考察了师范生多方面的知识储备,特别是训练了师范生敏捷的思维能力、快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
(三)读:教育名著。
读书,应该是语文教师的一种生活状态,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中阅读能力培养的主要凭借是教材及语文教育名著。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文学名著读的较多,语文教育名著阅读量较少,对语文教材的阅读也比较忽视,不明白语文教材阅读与一般阅读不同,一是不管喜欢与否都应细读,二是阅读中不仅有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还有教师与作者、教师与编者、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从而把语文教材阅读简单化。针对上述情况,可在课程开设之初,向学生开列语文教育名著书单,推荐语文教育名著,如《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导读的艺术》、《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育思想录中学语文卷》等,以及语文教育报刊杂志《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建设》、《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国教育报》、《语文报》等,要求做好笔记,在合适的时机以读书报告会的形式进行交流。语文教材的阅读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如朗读、诵读、细读、读书报告会等。
(四)写:教学论文。
研究,也是教师的生存状态,是未来语文教师不可或缺的能力要素。教师需要对教育教学进行创新,如果认为其只是技能的叠加,则教学活动就会很快陷入满足,继而无趣,行而不远,体验不到职业的幸福感、愉悦感。目前,语文教育科研的训练欠缺,毕业后能够写出教研论文者寥寥。只有认真从事教学研究的教师,才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教育教学的规律,更好地运用技能传授知识。要学会在调查中了解,在实践中反思,在研讨中提升教学科研能力。要结合教材分析、教案设计、说课稿撰写、评课稿撰写、读书笔记、调查等常规训练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把探讨的结果用文字表达出来,并在写作中创新。写作是思维的利器,是教师专业化的必由之路,教师只有写,才会写,如果能够把其中优秀的文章修改发表,对师范生会产生更大的激励作用:一方面在写作中提高了写作能力,保留了精神作品;另一方面也体验到了问题解决的喜悦,增加了对原有问题的认知与解决能力。
三、结语
要说明的是,备说讲评的提升策略并非不可互用,以先写后练为例,讲课也需要先写教学设计,说课也需要先写说课稿,但教案和说课稿都是在讲课、说课之前就准备好的,讲课、说课打的是有准备之仗。评课则不同,是根据讲课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现场不仅要想好,还要用语言表达出来,难度较大。因此有人以模拟教学针对性不强或师范生评课水平较差为由不训练师范生评课,使师范生欠缺一项重要的教学技能,不利于培养师范生的反思意识、研究能力。为了突破难点,文中提出先写后练的策略。也就是说,本文提出的一般教学技能的提升策略是建立在本项技能的特点及师范生学情基础上的,针对性较强。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核心能力的培养,要说明的一点是,四项能力互相影响,尤以阅读语文教学名著为核心:一方面既可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其阅读能力;另一方面,阅读是语言运用的基础,在做读书笔记时又能训练写作能力,参加读书报告会时听说能力也得到训练,可谓一举多得。
语言论文13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西方文化的影响,婚庆司仪市场走热。与传统婚礼相比,司仪贯穿整个婚礼的主线,通过语言来把控现场,渲染热闹和喜庆的氛围,进行婚礼礼仪服务。婚庆司仪的语言具有一定的特征和传播方式,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
关键词:婚礼;司仪主持;语言
司仪这一行业在古代就有,古代对于司仪的称呼为傧相。近年来,随着西式婚礼的流行,延续了几千年的民族婚礼不仅在服装和场地上有所改良,而且婚礼的形式也有所西化,形成中西方结合为基础的婚礼模式,增添了很多娱乐元素,司仪在婚礼主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各个地区婚礼习俗不同,婚礼策划师会首先将特色迥异的策划方案呈献给新人,但不管婚礼的形式如何变化,司仪都必须通过自己的语言来灵活驾驭现场,烘托现场的喜庆。以前司仪的选择局限于新人家长熟悉的领导和朋友,如今大部分是请婚庆公司推荐的有经验、口碑较好的婚庆司仪。专业的婚庆司仪对于主持风格和现场把控能力较强,很多新人认为婚礼是一生中的大事,为了办一场圆满的婚礼,他们都希望找一个专业素质强的司仪来主持。因此,婚庆公司对司仪的主持技术要求逐渐提高,婚庆司仪语言艺术的提升迫在眉睫。
1婚礼司仪现状
1.1婚礼司仪市场需求大
据统计,全国每年都有将近80万的人步入婚姻的殿堂。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婚礼大部分都交由婚庆公司筹办,婚庆行业发展迅速。但由于处于起步阶段,行业尚无标准,缺少行业规范,发展层次不齐。作为婚庆行业产业链中的一员,婚庆司仪市场需求广阔,但高层次的优秀司仪明显难以满足市场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人对于婚礼的要求和质量不断提高。人们需要隆重又温馨的婚礼和高水平、高文化素质的司仪,对司仪的选择也充满了多样化标准。当下步入婚姻殿堂的新人都是追求个性的一代,他们希望拥有一个独特的婚礼,避免千篇一律。对于婚礼不同场景的把控,司仪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司仪需要将新人、家人和好友之间联系在一起,并且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婚礼。司仪的语言水准对婚礼现场的气氛把握和设计十分关键,婚礼的水平和婚礼的热闹程度,决定于司仪的主持形式和主持态度。因此,一个知名度高的司仪需要提前预约。
1.2司仪从业人员复杂目前婚礼司仪从业人员队伍较为庞大,但鱼龙混杂
有些地区是专业演出的主持人和电台、播音主持人临时客串来当司仪。也有一些是酒店工作人员、摄影师来当司仪。司仪主持的能力和水平层次不齐。有些司仪在主持过程中经过谨慎的策划,并且及时配合现场的灯光布置和现场的气氛来进行主持,而有些只是简单地按程序完成就认为万事大吉。有些司仪穿着太过正式,容易和新郎撞衫;有些穿着过于随意,不适合婚礼的氛围。
1.3业务水平普遍偏低
很多司仪并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在主持过程中缺乏专业的语言功底和文化修养。他们只是按照婚礼的流程进行宣读,在语言上缺乏灵活性。而且受过专业培训的司仪并不是很多,在说开场白的时候还混杂着其他地方的口音,即使饱含深情,也无法让人专心去参与到新人的婚礼中去,往往会让人出戏。有些婚礼现场的司仪主持陈述和现实情况会呈现相反状态,比如说今天是个好日子,天气晴朗,但其实窗外下起了绵绵小雨。这些例子数不胜数,很多司仪存在严重的背词和念词问题。婚礼现场环境瞬息万变,主持人应通过自己的语言和现场语境随意组词。机械化地创词,不仅没有给新人和现场的来宾留下深刻的印象,反而使婚礼的现场更加僵化,让婚礼陷入尴尬境地。受经济利益驱使,有些婚礼司仪的主持过程千篇一律,他们主持完这场婚礼,下一场婚礼也是用的同样的话,并没有任何新意,也没有突显出婚礼的特色。他们的主持工作非常刻板,而不管新娘和新郎是什么地方的、什么场合、什么职业。虽然很多婚礼主持人在现场会讲一些幽默的话语来驳现场来宾一笑,但是很多幽默的话语,品味并不高雅,甚至会容易造成别人的反感。结婚本来就是高雅浪漫的,但是很多素质不高的司仪会将婚礼瞬间搞得非常尴尬。婚礼主持过程中的司仪的语言艺术是非常重要的,婚庆司仪应该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技能和技巧,掌握系统的语言,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2司仪主持特色
2.1语言任务
司仪在主持过程中首先要定好婚礼的基调,按照婚礼本身的特点,串起相应的主持词和主持风格。如果婚礼场地较为传统,婚礼主持人就应用明亮的语调来烘托现场的气氛。如果是一些主题浪漫的婚礼,主持人的语速就要放慢,主持风格要温馨和抒情。婚礼主持人在主持过程中要将婚礼的各项事宜紧凑地搭建在一起,不能只是机械地充当报幕员。对于主持中的串场词和结束语更加应该连贯,不断营造现场的氛围。主持人需要将亲情融入到婚礼中去,让婚礼构成情感为主要氛围的主线[1]。婚礼主持过程中司仪不能喧宾夺主,讲话要精而少,以增加和配合嘉宾和新人之间的互动,加强现场嘉宾的参与程度。
2.2语言特点
在主持婚礼过程中,司仪需要和新人以及现场的'嘉宾加强交流。在交流中要注意对方的反应,如果说出来不太适合的话,要及时改正,并且及时带过去,避免尴尬的事发生。在婚礼主持过程中要注重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的方式。注意主持的地点和受众的群体,语言要注重通俗易懂,保持原有的风格和多样化的特色。由于受众整体文化水平不同,所以主持的语言基调就应该多样化。婚礼的参与嘉宾是一个特殊群体,为了烘托现场的主持氛围,应该加强嘉宾和新人之间的互动,调动现场的氛围。
2.3语言准则
主持的过程中要符合客观的实际需求和受众的需要,从客观规律出发,准确无误地表达。对于婚礼来说,主持要运用简单的口语,注重普通话的发音,用专业特别的声音来主持。司仪要保证主持过程中的主持词熟练于心,即使现场出现了突发情况,也要懂得临场发挥和应变的语言,减少修饰的成分。婚礼是一件大喜事,调侃是必不可少的。在婚礼现场,如果想要调动来宾的气氛就需要不断抛出包袱,切记不要出现低俗的语言。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文明历史的古国,拥有丰富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在婚礼主持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婚礼的档次,注重人文情怀和烘托整个婚礼的意境。主持人主持时话语要真情感人,要拿出来相应的技巧和腔调,不能让人感觉十分虚伪和矫揉造作。在主持过程中要注意语言幽默,随时切换各种角色,要符合现场受众的层次,注意自己的语调,而且在主持过程中要及时应变,把握语言讲述的时机[2]。
3专业婚庆司仪必备的素质
3.1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专业的婚礼司仪应该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婚礼主持过程中,司仪的吐字发音语言标准和语调的亲切,是对婚礼现场的直接性把握。语言的幽默可以带动现场的氛围,因此司仪要事先对亲人和嘉宾加以了解。在婚礼现场要及时完成语调的把握,不断渲染婚礼的浪漫、喜庆的气氛。婚礼主持过程中的前期工作需要做好,婚礼开场前要提前训练好自身的语言表达。婚礼的主持语言开场时一定要简洁明快,对周围的氛围把控要适度。要加强现场的灵活互动。一场婚礼不仅仅只有主持人、新郎、新娘,还有各位来宾。主持人在主持时要注重和嘉宾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表达,这样才会避免语言表达僵化和尴尬的情况。
3.2良好的现场反应能力
婚礼主持过程中,司仪要具备即兴表达的能力,即使出现突发事件,婚礼司仪都应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及时缜密的逻辑思维,不断组织语言。比如当证婚人上台时不幸摔倒,司仪要在众目睽睽之下用机智的语言化解尴尬。司仪在主持过程中要具备良好的现场反应能力,就需要在幕后下很多功夫,了解婚礼现场中容易存在的问题,提升自己的婚礼主持经验,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司仪的应变能力也是最考验主持功底的一部分,需要通过长期的锻炼和训练,逐渐提升临场发挥的语言组织能力,不能过度修饰,也不能出现语句啰嗦和重复的现象。
3.3充满魅力的主持风格
司仪在主持婚礼过程中一定要具备幽默的语言风格,因为如果不够幽默,就会导致婚礼现场略微尴尬,不适合婚礼的主持[3]。要想成为真正的诙谐幽默的主持人需要相应的幽默细胞,懂得幽默的方法。婚礼司仪可以学习相声演员的幽默功底和技能来提升自己的幽默素养。在婚礼主持过程中,主持人要有学者风范,注重儒雅和随机应变,这就需要主持人做好课后工作,不断学习和提升主持技巧。
3.4了解各种民族文化
结婚群体来自五湖四海,因此,婚礼司仪要了解每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婚礼文化是中华民族传承和扩展下来的,每个地区的婚礼习俗、婚礼文化有所不同,这就需要婚礼司仪担负起传播这种文化的职责。很多地区对于婚礼主持所需要的用语不同,在整个婚礼过程中,无论是新人还是现场的来宾都有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忌讳的语言。所以司仪在主持婚礼时一定不要说忌讳的词语,要将新人的民族文化特色融入到婚礼中去,营造出美好的婚礼气氛。
参考文献:
[1]宋奕.婚庆司仪作为主持艺术初探[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xx(2):109-111.
[2]董永前.婚庆司仪亟待规范化[N].兰州日报,20xx-04-24(A2).
[3]阿丙,大门.婚礼司仪,都市里的“雅俗烩”[J].温州瞭望,20xx(3):46-47.
语言论文14
尊敬的评委老师:
我叫**,05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员,在**学校任教六年级语文,兼备课组组长。我所撰写的论文题目是:论《围城》方鸿渐形象的现实意义,我的指导老师是进修学校副校长***老师。从确定选题、拟定题纲、完成初稿,到最后定稿,我得到了谌老师精心细致的指导,使我很快掌握了论文的写作方法,并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迅速完成论文的写作。不管今天答辩的结果如何,我都会由衷的感谢指导老师的辛勤劳动,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批评指正。
选择《围城》这本小说作为我的毕业论文的写作题材,一方面是因为我对这本小说比较的喜欢,包括由这本小说改篇而成的电视剧。的确,《围城》是一个富有人生哲理和重大社会意义的命题,它向人们说明40年代中国社会的动荡、黑暗和病态,使恋爱、结婚、家庭成为“鸟笼”和“城堡”,寓意只有冲破自身的局限和昏暗社会的“围城”,把个人的命运和整个民族、国家的命运结合在一起,才会有新的生路。《围城》不愧为一部寓意深刻、发人深省的好作品。另一方面,结合当今社会现实,许多的现象也与《围城》中的描写场景有一些的相似,揭示其中的联系,警示世人,以倡导真、善、美的人性和理性的人生,也是我想通过自己的写作给社会的一次贡献。
我在这篇论文中,主要采用了内容分析和现实对比的写作手法,各阶段安排依照先典型分析(即具体事例分析),具体对照现象,展现警示,再综合论述,阐明现实意义的层次进行。具体结构如下:
一、 方鸿渐“玩世不恭”的人生态度造成的影响对现实社会的警示意义 !
1、***的`后果与不学无术
2、对爱情的“玩世不恭”造成的苦果与性开放
二、 方鸿渐复杂思想性格的现实指导意义
1、表现在爱情生活方面的复杂 分析及现实意义
2、表现在家庭生活方面的复杂思想性格的分析及现实意义
3、表现在事业方面的复杂性格的分析及现实意义。
第一个方面,着重从方鸿渐两件典型的事例(即***和谈恋爱),联系到当今社会两种不良现象(即不学无术和性开放),以警示世人,这部分用词颇多,篇幅较长。第二个方面,综合阐述方鸿渐在社会大背景下的爱情、家庭、事业三个方面的思想性格,意图说明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如果缺乏主动性,缺乏自主有为的精神,缺乏坚定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是很容易被环境和他人左右的,一个人只有将自身的发展置于社会论文报告经济文化发展的大熔炉里,事业才会有所成功;一个家庭,只有在安定平和的社会大环境下,削除了社会的重压,家庭成员之间相互谅解,家庭生活才会真诚和自由。这部分语言精练,立意高远。
在提纲的完成过程中,我得到了谌老师的详细指导,观点进一步得到了提炼,对现实社会某些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也进一步深入。初稿完成后,谌老师又详细地审阅了全文,对一些用词不当的地方,观点不明朗的地方提出了指正。最后正式定稿后,谌老师又认真地提示了论文打印的格式以及一些注意事项。
正是在老师的着力指导下,在本人细致的研究下,我结合当今社会现实的某些现象,发现了《围城》所蕴含的警示意义和指导意义。关于《围城》的有关论著相当地多,但以其人物形象的现实融合来确定研究方向,应该是我的一个创新之点。
本篇论文已经完成,虽然不是很尽人意,还有许多的地方需要更全面的改进,但总的来说,在撰写的过程中,我真实地学到了许多东西,更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知识,自己的认识也有了相当的提高。
语言论文15
摘要:小学班主任工作开展起来非常有难度,小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弱,很多时候对教师严肃的管理行为产生畏惧或者逆反心理。小学班主任管理的语言艺术对管理效果和学生的成长有很大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班主任管理的语言特点,然后细致讨论了锤炼管理语言艺术的基本要点。
关键词:小学教育;班主任工作;管理语言艺术
1小学班主任管理的语言特点
1.1言之有理的特点:在小学班主任管理语言艺术中要注重言之有理的特点,也就是说班主任的每句话都要讲道理。在对小学生进行教育或者讲道理的时候,要良好的掌握语言在表述中的逻辑关系,更好地将事情经过或者道理有条不紊、条理清晰的讲述出来;除了注重描述事件和讲述道理的条理外,还有注意观察小学生的情绪,保证班主任和小学生双方都在理性和平静的状态下进行交流并思考问题。班主任和小学生之间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更好地发挥管理语言艺术言之有理特点的前提。
1.2言之有别的特点:在小学班主任管理语言艺术中,言之有别是指在班主任的管理过程中要注重个体的差异,针对不同性格学生要运用不同的语言。小学阶段的学生三观尚未完全形成,性格各有区别,班主任应该更深入的对每个学生的性格进行了解,从而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进行更有效的交流沟通。这种言之有别的管理语言艺术可以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同时完成班级管理工作。
1.3言之有物的特点:在小学班主任管理语言艺术中要做到言之有物,就要求班主任结合事实说话,给学生们阐述各种道理。这种以事实为基础的说理更为清晰且直观,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道理,提高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
2小学班主任锤炼管理语言艺术的要点
2.1管理时要思路清晰:管理语言的艺术主要源于思路清晰,从而能够在对话当中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与自己思想之间的矛盾,从而激发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这种机智的语言对话比说服教育效果好很多。说服教育中,孩子是在被动接受大量信息,巧妙的语言管理是激活孩子的大脑,让孩子自己梳理自己的思绪。这种管理方式,切实将“教师主体学生主导”的教学理念落实到了实处。例如,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在管理行为之前,先要给学生提示语。例如,“听懂话,做对事”就是一句很好的提示语。在组织学生排队出操时,就可以这样说“听懂话,做对事。放下笔,站两排。”语言表达生活化,多使用词语,便于记忆。对于没有听懂话,或者故意调皮捣蛋的学生,教师可以这样说:“离群的小鸡,会被大花猫抓走,快快站到这里来。”这样的表达幽默有趣,并且学生会顺着教师手指的方向乖乖站好。管理不是摆架子,管理是让被管理者服从管理,按照管理者的计划行事。所以,管理的效果说明了管理质量的优劣。
2.2管理时要兼顾学生心理: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要兼顾学生的心理。小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需要教师时刻呵护。在对班级纪律进行管理时,对于违反班级纪律的学生,既要让其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的严重性,又要避免苛责和严厉的批评给孩子心理留下阴影。例如,很多小朋友上课接话,打断了教师讲课的秩序。对此,教师可以这样说:“你的想法非常好,我们下课讨论。”这样让接话的学生感受到教师是认可他的想法的,即便是纯心调皮捣蛋的学生也会被教师的赏识所感化,从而在课堂上乖乖听话。这种管理语言饱含赏识教育,会变成管理的润滑剂,减少课堂管理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语言摩擦。
2.3管理时要就事论事:小学班主任工作一般是由女教师担任的,女性的思维是扇形的,即有一个点可以联系到诸多方面,最后把一件事扩散开来。小学生的思维是简单的,是单线条的,并且小学生一下子处理不了大量的信息。在班级管理中,对一些让人头疼的问题孩子,班主任在管理时常常会联想起学生之前的错误,从而非常不高兴,容易找学生“算总账”。为此,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要首先管好自己的语言表达,不要随意扩散事情,要就事论事地处理问题。否则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处理问题缺乏调理,影响教师对学生的信服度。
2.4管理时要迁移学生注意力:管理的目的是让学生听话,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计划去做事。小学生的注意力非常容易分散,在管理过程中既要对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行为进行矫正,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该做的事情上去。所以,教师在管理过程中,语言表达要注意技巧,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批评矫正,从而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然后将学生的注意力迁移到正事上。如果先告诉学生该做什么,然后在喋喋不休地批评学生的错误行为,则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2.5管理时要换位思考: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有限,但是小学生的自我意识还是非常强的。很多时候小学生会用撒娇的方式来让对方妥协,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小学低龄年级。对此,教师一方面要疏导学生,让小学生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能用赖皮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用学生撒娇的方式来回答其问题,这样的结果会让学生感觉很滑稽,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可取的。例如,在一次家长会结束后,学生不想自己背书包,学生的爸爸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自己的书包自己背。这时候,学生这样撒娇说:“不,爸爸这次你帮我背。”学生爸爸显得无可奈何,这是教师模仿孩子的口气说:“不,这次必须得宝宝自己背”。这个时候,学生、家长和教师都笑了。教师还顺势将书包给孩子背上,用手指轻轻点了学生的小鼻子。这种语言表达方式,很快解决了问题,同时也避免了给学生上“尊老爱幼”的一课,也免去了家长对孩子教育无可奈何的尴尬,可谓一举多得。
3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班主任锤炼管理语言艺术,其主要决定因素是教师的思维逻辑和语言表达能力,仅仅学会辞藻的堆砌是不够的。因此,小学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要对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和心理活动进行分析,同时还要了解小朋友说话的语言特点。班主任和小孩子的交流中要有语言和思想的交锋,这有这样才能够有效沟通,解决问题。所以,班主任尝试用孩子的语言去与孩子沟通,也是锤炼语言艺术的良好方法。总之,小学班主任的管理语言艺术要具有创造性,不能照搬管理类书籍的既定方法。
参考文献
[1]探析小学班主任管理中如何运用语言艺术[J].柳晓燕.考试周刊.2016(57)
[2]小学班主任管理中语言艺术及沟通方法的运用[J].池景春.考试周刊.2015(97)
【语言论文】相关文章:
语言论文08-07
语言积累方法谈论文09-04
汉语言文字论文12-21
语言艺术论文范文08-24
浅谈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论文(精选13篇)04-14
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研究论文09-15
语言学理论毕业论文02-21
汉语言文学论文开题报告03-18
汉语言文学论文 15篇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