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控制论文

时间:2024-09-27 07:37:08 论文 我要投稿

成本控制论文15篇(优秀)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成本控制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成本控制论文15篇(优秀)

成本控制论文1

  [摘 要]随着经济型酒店的迅猛发展和竞争的日益加剧,如何加强成本控制成为我国经济型酒店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分析了经济型酒店成本控制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加强成本控制的策略,希望对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经济型酒店;成本控制;重要性;策略

  一、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现状

  从1997年中国市场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型酒店品牌———锦江之星诞生至今,经济型酒店在我国已进入快速扩张期,各种背景的资金跑马圈地,至今已涌现出300多个品牌、5000余家店面。经济型酒店共有三大类:第一大类是国际酒店管理集团,例如法国雅高的宜必思及美国的速8等;第二大类是全国性的经济型酒店品牌,例如锦江之星、莫泰、7天等;

  第三大类是地区性的特色经济型酒店品牌,如山水时尚酒店、桔子酒店、万好万家酒店等。

  经济型酒店行业规模高速增长受益于中国旅游市场的繁荣和为期半年的上海世博会, 20xx年经济型酒店行业拥有5 120家酒店,客房数达56.4万间[1]。经济型酒店市场规模达到180亿元,比20xx年增长36%。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地区企业经济交流活动的频繁、国内游及入境游市场的日益发展,预计20xx年经济型酒店市场规模将达260亿元。

  二、经济型酒店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酒店竞争日趋激烈,酒店平均出租率和价格都在下降。经济型酒店的竞争优势则体现在价格的低廉。经济型酒店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加强成本控制,努力降低成本,从而在保证利润的同时可以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更多的顾客。

  面对我国迅速发展的经济型酒店市场需求,一方面,我国各大经济型连锁品牌在加速扩张,如从1997年在上海开创国内第一家具有现代意义的经济型酒店至今,锦江之星已从当初单一的品牌发展到如今已拥有锦江之星连锁酒店、百时快捷连锁酒店、白玉兰连锁酒店、金广快捷连锁酒店4个酒店品牌和一个锦欣餐饮品牌。截至20xx年5月底,旗下各品牌酒店总数已达663家,分布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的160个城市,客房总数超过8万间。现正以每年上百家的速度递增。20xx年“如家”计划新开酒店数量在260-280家,预计年底运营的酒店数接近1 100家,门店总数首先破千家。“7天”计划新开至少240家店,初步完成千店布局。汉庭计划增开200家分店,格林豪泰计划新开超过200家店;另一方面,大量的国际经济酒店集团纷纷涌入,抢占我国经济型酒店市场份额,如雅高集团“宜必思”、美国“速8”等;这无疑加剧了经济型酒店业的竞争,而成本控制就成为取得竞争胜利的重要手段。

  三、加强经济型酒店成本控制的策略

  (一)合适、够用为准,降低投入经济型酒店成本控制

  首先应控制投资成本,而要控制投资成本,酒店的选址就非常重要。选址时可选取在主干道的闲置老楼房、老厂房或居民小区,或者距离主干道一定距离的次干道上的居民小区,然后以较低的价格租用,再进行装修。这样既可缩短酒店的筹建期,又可大大降低投资成本。在内部装修时,应以合适、够用为准,满足顾客最基本的需求,提供最基本的服务,例如洗好澡、睡好觉、上好网等。前台以简单、够用为标准,把节省出来的面积用于增加客房数量,从而提高使用效率和投资回报率。如亚航旗下的经济型酒店就房间不大,布局紧凑,只提供一张床、一张桌子,一个带热水的浴室和一台壁扇,甚至没有椅子。但由于亚航的这些经济型酒店地理位置非常好,又能满足游客的基本需要,价格实惠,所以非常受欢迎,入住率非常高,投资回报率高。

  (二)精简员工,加强人力成本控制

  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由于人工成本高,信息产业又足够发达,所以西方很多经济型酒店的基本服务都采用先进的技术从而达到电子化、自动化,如语音自动叫醒服务,自助售货机,自助投币洗衣机等。

  而高档酒店提供的个性服务,经济型酒店是不提供的。劳动力成本较低是我国经济型酒店的成本优势,但在先进科技的应用上还可进一步开发,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1.改革组织结构,尽量降低员工数量。以往我国酒店组织结构多采用传统的`高耸的垂直式组织结构,管理幅度窄,管理层次多,但经济型酒店由于只提供顾客最基本的需求,所以,可以采用管理幅度宽,管理层次少的扁平式组织结构,如改传统的“酒店总经理、部门经理、主管、领班、员工”五层级为“经理、主管、员工”3个层次。这样既可减少管理人员的配置,又可以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培养员工各方面的能力,同时由于管理层次减少,在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时,又可大大提高办事效率。

  2.减少员工流动,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正常的员工流动对于酒店是有利的,但过于频繁的员工流动会造成酒店人力成本增加。因此,管理者要处理好员工和酒店的关系,建立完善的用人机制,通过员工激励、员工培训和晋升制度以及企业文化的渗入,增强员工归属感,满足员工的各种需要,从而减少员工的流动,降低人力资本。

  (三)通过绿色饭店建设,努力降低能耗

  倡导绿色饭店,主要是节能减耗。在传统的星级酒店中,牙刷、肥皂、洗发水、拖鞋都是每天更换,这会使变动成本提高。因而经济型酒店对这些非耐用品的处理方式可以采用灵活的方式,以是否够用为标准,同时,对于长住客人的毛巾、浴巾、床单的更换也可以同样的方式处理。同时进行技术改造,降低能耗。如使冷冻机冷却水回笼后循环使用、客房与餐厅分开送风等[2]。此外,应注意办公用品的节约使用。

  (四)发展连锁经营,实现规模经济

  由于经济型酒店是以低廉的价格来吸引顾客的,所以,要保证酒店的利润,只有扩大数量,通过规模经济降低成本。酒店可以通过连锁经营的方式做大规模,实现资源共享,并提高与上游企业的谈判能力,从而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酒店的投资回报率。同时,规模的扩大对酒店形象的树立也是非常有利的,而好的酒店形象又可以吸引更多的顾客。目前,锦江之星、如家、莫泰等经济型酒店均采用连锁经营的方式扩展规模。但需要提醒的是,适当的规模可以使经济型酒店降低成本,取得规模经济效益,但如果盲目扩张,过大的规模则会使成本重新开始上升。

  (五)采用科学技术,降低经营成本

  科学技术的采用对于成本控制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网络销售平台,顾客可以通过信息平台及时了解酒店客房信息并完成预订,这样既可以减少人力成本,又可以提高预订效率。国外成功的经济型酒店一般拥有庞大的销售网络,如前面提到的亚航旗下的经济型酒店,为了节约成本,基本上所有预订和支付都在网上进行,他们是不接受前台入住的,这样既节省了入住时间,也大大节省了前台人力成本。由于电子商务平台能最大程度地优化订房模式,减轻前台及呼叫中心的压力,压缩销售成本,所以也越来越受到国内经济型酒店的青睐。目前如家、7天、汉庭、格林豪泰、速8等都开通了官方微博,并实时更新诸如新酒店开业、限时价格优惠等由集团层面统一公布的宣传信息。20xx年,7天连锁85%的入住客人来自网站、手机等在线预订渠道,利用电子商务的优势,“7天”连锁酒店大大降低了经营成本。其次,可以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精简人员、降低能耗。如通过使用电脑管理软件代替部分管理人员,从而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同时,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也可降低酒店的能耗,如采用先进的太阳能加热棒技术提供热水。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型酒店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控制成本对经济型酒店变得尤为重要。经济型酒店应该在保证服务水平的情况下,采用多种手段,通过各种渠道,努力降低各项成本,从而提高酒店的市场竞争力。

成本控制论文2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逐渐呈白热化趋势,成本控制在提升企业价值方面的作用受到企业越来越重视。在现代企业发展中,成本控制的内涵更加丰富和广阔,包括对研发成本、隐性成本和环保成本等能够直接影响企业价值提升的关键因素的有效管控,企业要实现更大价值的提升,就需要从成本控制方面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成本费用的最小化和资金效益的最大化,最终实现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本文从企业价值和成本控制的含义出发,分析了二者之间的联系,并结合实际,提出了企业价值提升视角下成本控制的相关路径,以供探讨。

  关键词:企业价值提升;成本控制;路径;分析

  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并保持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全球经济形态的急剧变化导致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这对企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企业如果要实现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就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更好地更快地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和要求,在企业上下建立起科学的企业价值管理理念,深入探索企业价值的含义和成本控制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方式,将提升价值为核心工作,强化企业成本控制成效,逐渐实现企业价值的显著提升[1]。

  一、企业价值和成本控制的含义分析

  企业价值和成本控制是企业内部共存的两个方面。企业价值是企业资金的时间价值、风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体现,企业遵循价值规律,将价值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提升企业经济实力,从而将最大化的生产经营效益回馈给与企业利益相关方。企业的价值直接体现了企业的经济水平,也体现出企业的利益回报能力[2]。成本控制是指企业依据系统工程的原理进行核算、调整、监督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耗费,及时暴露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并采取相关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成本。企业管理层在特定的时期依据实际情况,制定企业的成本管理目标,在成本费用产生和控制的过程中采取调节和调整措施的过程,则是企业的成本内部控制,是为了切实实现企业部门管理目标的管理性措施。

  二、企业价值提升和成本控制之间的联系

  (一)成本控制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的提升

  从企业成本控制的含义就可以看出,成本控制的任务是需要依据企业预算规划中确定的标准、规则来指导和监督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从而保证成本被控制在规划的范围内,并能够有效改善和解决其中出现的问题,降低不必要的成本之处。另一方面,企业要在日渐激烈的竞争中,需要不断学习和吸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手段,提高成本控制的实效。企业成本控制跨越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能够促进企业价值的显著提升。

  (二)成本控制是企业价值管理的核心

  成本控制影响着企业生产经营的'各项活动,进而影响着企业价值管理和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因此可以说,成本控制是企业价值管理的核心工作。一般而言,企业成本控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企业各项战略、企业领导层的理念、战略发展眼光和企业文化氛围等影响,所以,企业会将成本控制与竞争战略目标相结合,构建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体系,更好地服务和支撑企业机制管理工作[3]。

  (三)成本控制过程影响企业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是指企业在一定的会计期间通过一定的经济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入与流出及总量情况的总称,是有效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债务偿还能力、现金变现能力的重要指标。企业现金流量与企业价值成正比关系,企业现金流量越大,企业价值就越大。企业在成本控制期间,会对企业生产经营、筹资和投资等环节进行相应的分析与监督,降低成本之处,进而会影响到企业现金流量。

  三、传统成本控制理念和方法的局限性

  成本控制受到企业长期以来的重视,逐渐形成各种成本控制理论。但在市场环境急剧变化的今天,传统的成本控制手段的局限性逐渐显现。首先,传统的成本控制难以实现全员的成本控制,也就是说,现有的许多成本控制难以在企业生产经营的所有环节有效实施,涉及到的人员往往只有企业的决策管理者和一线员工,后端支撑部门的人员参与较少,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也没有得到及时和全面的考虑、分析,这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成本控制的效果。其次,传统的成本控制往往过于关注显性成本的控制,而忽略了企业中存在的隐性成本。企业的隐性成本包括研发费用、技术改革和设备更新等所涉及的成本费用,这些成本的忽视会导致企业经营毛利被过高预估,为对企业管理层进行经营决策带来负面的影响,进而对企业价值提升造成问题和阻碍[4]。最后,传统的成本控制对先进管理技术和手段的重视程度也明显不足。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计算机科学技术和数字网络技术对企业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效率提升,一些信息化管理方法。例如ERP系统逐渐被企业关注并采用。但还有许多企业对这些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手段尚不熟悉,甚至视若无睹,只重视企业成本控制的短期效应,而忽视了企业长期发展中成本控制的需求,造成巨大的成本支出浪费,并因此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发展效率和成果。四、企业价值提升视角下成本控制的路径分析为有效发挥成本控制的作用,打破传统成本控制理论和手段的局限性,体现成本控制的关键实效,提升企业价值,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路径分析。

  (一)优化企业成本控制环境

  企业要实现成本控制的最大化结果,必须要考虑到内外部环境带来的影响,这是有效发挥成本控制作用,提升企业价值的前提和要求。首先,企业要构建和完善以董事会为核心的现代化企业治理结构,科学配置和行使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职能,在董事会进行决策的阶段,发挥出股东会和监事会的监督制约作用,从而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另外,还需要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从企业管理层的理念和行为表现抓起,建立出成本控制意识水平较高的企业文化基础,管理层以身作则,将企业文化成为成本控制工作有效开展的推动器,使成本控制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都能够更加顺利和畅通,充分发挥出成本控制在提升企业价值的作用。

  (二)成本控制要从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出发

  企业成本控制要有实效,除了需要企业文化作为推动力,还需要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出发,才能够取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并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首先,企业要从自身分析,找出企业最具优势的价值链,并尽快集中主要的资源,将这一价值链培养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尽快占据一席之地。另外,企业要积极对自身做出战略定位,全面客观地分析企业自身的优劣之处,找出企业在广阔市场环境中的位置,并探索和发现最适合企业竞争和发展的战略,从而制定与之相应的成本控制手段[5]。当然,企业成本控制最终要回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工作环节中,在这一过程中,需要针对企业发展任务和目标,详细区分出可增值的和不可增值的业务,对可增值的业务积极分析成本产生的原因和导致的后果,而对不可增值的业务,按照成本控制的原则,需要尽量消除,以提高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率。

  (三)建立全方位的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面向企业整个发展过程,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因此要建立全方位的成本控制,要求企业各个部门和层级参与到成本控制过程中,将成本控制渗透入企业各个角落、各个方面,真正体现出成本控制在提升企业价值中的核心作用。为了快速有效实现全方位的成本控制,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可以将人员的业绩考核与奖惩制度相结合,建立起以企业价值提升为重要导向的薪酬体系,通过覆盖全面的指标达成和考核办法,提升企业各个方位的成本控制能力和水平。

  (四)成本控制要做好环境保护

  企业成本控制的目的是降低成本之处,提升企业价值,但企业要长远发展,还要依赖于外部环境,因此,通过严格实施环境保护责任制度、遵守环境保护相关准则,控制环境成本,做好环境保护,为企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也是实现绿色企业价值的重要手段。

成本控制论文3

  摘要:成本的有效控制是保证建筑工程效益的基础,通过高效的成本管控,使成本支出始终控制在可控范围内,避免超支,保证工程效益,由此可见成本控制是建筑经济管理的重点内容。然而目前很多建筑单位并没有采取科学完善的成本控制模式,现有的成本控制手段较为落后,难以起到有效的成本管控效果。

  关键词:建筑经济管理;成本控制;创新策略;解析

  在建筑市场日趋激烈的今天,建筑企业要想实现持续发展,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成本控制策略,保证企业效益。很多建筑施工单位在进行成本控制时,都只是以工程目标作为成本控制依据,并没有针对建筑工程的各个环节展开全过程成本控制,落后、片面的成本控制模式难以起到有效的成本控制效果[1],本文从建筑项目成本管理的概念及特征入手,在此基础上对目前建筑经济管理中常见的成本控制问题展开分析,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几点成本控制创新策略。

  1 建筑经济管理中的成本控制概述

  1.1 基本定义

  建筑项目经济管理中的成本控制是指建筑单位以某个建筑项目为成本控制对象,对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人力、物力、财力损耗进行管控,简单来说,就是对建筑项目的各类生产费用(见图 1),包括材料费、构件费、设备租赁、人员薪资等各类支出进行控制,使这些费用始终在预算范围内。

  1.2 完善科学的成本控制应具备的特征

  通常情况下,科学、完善的成本控制应具备以下几项特征:

  1.2.1 全过程动态追踪性

  成本控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需要在建筑项目的各个阶段开展实时管控,从而确保总体目标的.实现[2].因此完善的成本控制需要具备动态追踪性,即从工程的起始阶段就对成本控制对象进行跟进管理,实施全过程的追踪监管,并在监督过程中及时发现实际成本与预期是否存在偏差,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调节措施,进而实现总体的成本控制目标。

  1.2.2 前瞻性

  出现重大的成本管理失控问题时,建筑施工单位就只能通过被动的补救措施进行弥补,但也只是尽可能将损失降至最小化,并不能完全弥补成本损失。因此科学的成本控制需要具备前瞻性,对可能出现的成本失控问题进行预测,分析风险,预先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通过管控的前瞻性,实现主动控制。

  1.2.3 契合性

  很多建筑单位都已经意识到了成本控制的作用,并逐步在建筑项目工程中引进国外或国内某些建筑工程先进的成本控制模式,但并没有起到有效的成本控制效果。国外先进的成本控制模式主要是针对国外建筑项目特性进行制定的,而国外建筑项目和我国建筑项目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别,国内某个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模式也是针对这个工程设计的,因此盲目引进成本控制模式并不能和本工程实际相适应[4].先进的成本控制模式可以借鉴,但要结合工程的自身特性进行改良优化,实现契合性,才能真正发挥成本控制的预期效果。

  1.2.4 全面性

  成本控制除控制投入支出外,还实现建筑项目的工期、质量、技术、安全等方面的平衡,实现全面的管理网络,将工程中各个能够影响成本的因素都作为成本控制的对象,做到全面性的成本控制。此外成本管理不能仅由财务人员负责,每名员工都应当参与到成本控制中。

  2 当前建筑经济管理中常见的成本控制问题

  2.1 缺乏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

  目前很多建筑企业都没有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这主要体现在没有设立专门负责成本控制的部门,将成本控制工作直接交给财务人员负责,使成本控制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影响成本控制效果。此外没有建立相应的成本考核制度,也没有根据成本考核制度实施相应的奖惩措施,大大制约了全员参与成本控制的积极性,使成本控制难以有效落实。此外一些建筑施工企业并没有将成本管控融入到日常的施工管理过程,使成本管控仅成为表面工作,没有将成本控制目标细化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在实际控制过程中,导致各部门的人员不知道自己的责任是什么,严重制约了成本控制的落实力度。

  2.2 缺少成本控制目标

  要想有效开展成本控制,应当在工程正式施工前,根据各阶段的施工计划制定成本控制目标,并对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预测,并制定相应的完善措施,施工过程中以成本控制目标作为成本控制依据,做到有章可循。然而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并没有预先制定成本控制目标,导致在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工作十分混乱。因此为提高成本控制效果,应当从建立成本控制目标入手,制定科学的成本控制目标,并将目标细化,明确各部门职权,共同推动成本控制的有效落实。

  2.3 成本管理流于表面

  很多建筑施工单位都存在“重施工,轻管理”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成本管控,几乎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导致很多建筑施工单位都没有开展成本管理工作,即使实施管理也仅仅是表面工作。例如对于物料成本控制,也仅仅是一句需要避免浪费的象征性口号,并没有落实全员、全施工阶段的物料成本控制,也就无法实现深入的成本控制。

  3 建筑经济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创新策略

  3.1 确立成本控制目标

  建筑项目首先应当根据目标利润、施工规划以及市场价格确定成本控制目标,并将目标根据不同的施工阶段以及各部门的权限范围进行细化,使目标分解到企业的各个部门中,明确各个部门的成本控制目标,并由各部门领导人员将分配到部门的成本控制目标细化到各个人员身上。初步以预计结算收入扣除目标利润及税负的结果作为成本控制的基准范围,为接下来的成本控制工作确立目标,确保总成本支出控制在基准范围内。

  3.2 构建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

  首先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建立专门的成本控制部门,成立成本控制小组,负责成本控制目标的制定、分配,成本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的制定,以及成本控制监管等工作。成本控制小组成员要选取具备专业财务与建筑施工专业知识,同时还具备过硬职业道德素质的高素质人才。为提高全员的成本控制意识,企业应当建立成本考核体系,根据各部门分配的成本控制目标定期考核完成情况,如果考核结果显示,某一部门的考核结果没有控制在目标范围内,那么需要分析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分析成因,追究责任,采取惩罚措施,起到约束作用。如果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实现了大幅的成本节约,还应当给予奖励,起到激励作用。总之,无论是奖励还是处罚,其目的都是增强全员参与的积极性,推动成本控制的全面落实。

  3.3 强化各个部门的沟通协作

  成本控制工作需要由全员参与,这个过程就需要各个部门间的沟通协调,通过部门间的协作,提升控制效果,因此成本控制部门除指定成本控制目标,还需要在分配给各部门目标的同时,起到各部门关系协调的作用。

  3.4 成本控制实践中的创新策略

  企业可引入先进的成本管理系统软件,通过信息化手段强化管理效率。与此同时还应强化成本控制人员的软件操作能力,加强技能培训。此外建筑市场日趋激烈的今天,很多建筑企业为了建设资格,采用降低成本的价格战,但一味的降低成本,势必会影响建筑施工质量,从短期成本来看,的确实现了成本降低,但建筑质量难以保证的情况下,必然会带来后期的维护与维修费用,从长期成本角度来看,反而增加了成本,同时也影响企业的社会效益,因此在成本控制的同时,还应保证施工质量。

  4 结语

  本文对建筑经济管理中成本控制的基本定义进行概述,分别从动态追踪性、前瞻性、契合性以及全面性等方面探讨完善科学的成本控制应具备的特征。最后从成本控制体系、成本控制目标、成本控制开展的角度,提出了确立成本控制目标、构建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强化各个部门的沟通协作等创新策略,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些许参考。

  参考文献:

  [1] 郭建军 , 闫立群 , 郭利琴 , 郝文明 . 关于建筑工程项目材料管理与成本控制问题探析 [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xx,17:130-131.

  [2] 邵必林 , 林森 , 王颖 . 建筑供应链管理下库存成本控制模型 [J]. 物流技术 ,20xx,23:376-378.

成本控制论文4

  全面预算管理有助于通过对生产成本的准确预算,实现生产成本的降低,合理控制人工费用和生产材料费用,最终实现制药企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口碑和信誉。

  一、制药企业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生产成本控制概述

  制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根据标准作业程序,对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进行推行,使财务管理人员参与到生产监督和检查的过程中,将生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提高生产的规范化水平。制药企业为实现控制生产成本的目标,在制定预算目标时,应该综合考虑以下四方面内容。第一,预算目标应该与制药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对制药企业未来发展进行合理规划,整合企业内部资源。第二,针对企业各部门的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管理,提高部门间的协作能力。第三,预算目标在制定时,应该秉持以市场为导向的理念,根据市场变化和市场信息,提高预算目标的稳定性、安全性、灵活性,及时对预算目标进行调整。第四,企业应该通过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全面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及时对数据进行搜集、分析和反馈,深入发掘隐藏在数据背后的信息,提高企业成本控制水平,促进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升。

  二、制药企业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生产成本控制策略

  制药企业生产成本控制主要包括控制直接支出成本和控制间接支出成本两个方面,企业应该在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基础上,避免在生产、销售等环节产生的浪费,对企业各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1.控制直接支出成本

  直接支出成本是指制药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为产品生产而导致的费用支出,一般来说,直接支出成本包括直接材料费用、人工费用、直接机物料和直接能源等。

  制药企业应该根据国家对药品质量的相关规定,合理控制直接材料费用,在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成品率和物料清单对预算目标进行制定,结合药品质量规范,在生产的各个环节中,执行预算规划,在满足产品百分之百合格率的基础上,使成品率不断提升,最终实现对材料费用控制的管理目标。

  企业人工费用主要受到以下两个因素的影响。第一,对生产的各项程序进行合理安排,确定生产工时。第二,制定适宜的单位工时工资。制药企业应该根据动作分析法,确定制药企业岗位定额工时,结合成品率,计算出准确的工资工时,按照员工岗位重要性的不同、岗位对企业效益的影响程度不同,计算小时工资。在对员工的工资进行支付时,应该能够满足产量和生产工时的转换要求,秉持按劳分配和各司其职的要求,通过不断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员工生产效率不断提升,进而降低人工成本。此外,还应该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化控制,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支撑性作用。

  企业应该在生产成本中对直接机物料和直接能源进行单独核算,在确定预算目标时,应该对工艺变化、产品消耗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财务部对生产过程进行跟踪,结合生产的实际情况及时修订预算,使每一位生产员工都具备完善的预算管理理念。

  2.控制间接支出成本

  间接支出成本也成为制造成本,是指制药企业在直接成本外产生的各项费用,包括为管理生产和组织生产而导致的各项费用,如管理者工资、办公费、差旅费、维修费和折旧费等。企业可以通过固定预算法等方式,预算间接支出的数额,具体来说,应该对工程部领用维修物资,制造部采购固定资产和质量部化试领用等工作进行重点监控。

  3.建设完善的成本控制机制

  为了对预算效果进行控制,提高成本控制执行水平,制药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机制,包括小组责任机制、结果追踪机制和奖惩机制等。

  制药企业为了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应该建立成本控制工作小组,小组成员应该包括财务部、工程部、质量部和生产部,小组负责根据预算目标,制定完善的成本控制方案,对预算的指标进行层层分解,监督员工对方案的落实情况,在根源上保障预算实施的有效性,提高执行力。此外,应该由财务部门出面,定期邀请生产人员、质量部、工程部、班组长召开以成本分析作为主体的会议,分析在成本控制方案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问题进行跟踪、评价,并制定绩效考核方案,结合员工考核结果,对员工进行奖惩,对执行过程中,预算产生的偏差及时发现、尽早解决。同时,企业应该对数据结果进行追踪、控制,一旦发现数据异常,应该追踪可能导致数据异常的.因素,并在寻找到异常现象后,提出改善的建议和意见,避免在今后的生产工作中再次出现同样的问题。为了提高追溯的工作效率和工作准确性,应该对生产记录进行认真填报,提高生产流程的规范性,通过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对员工的行为进行约束,保证制药企业成本能够不断降低。企业应该在不同的预算环节,实施有针对性的奖惩方案,最大限度的使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提升,使财务管理人员参与到制药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之中,改善工艺技术水平,激发员工自觉提高生产效率和学习先进生产知识的意愿。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制药企业应该通过预算管理制度,降低生产成本,对内部控制管理进行优化,满足企业生产和发展的需求,促进企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成本控制论文5

  【摘要】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饭店在财务管理特别是成本控制管理上应拿出应对策略,以降低经营成本。本文就此进行献策。

  笔者认为,应对策略主要有产品差异化策略、低成本运作策略、质量优胜策略、员工激励策略等几个方面。

  一、成本控制的三个结合

  就成本控制而言,饭店的成本构成内容可划分为:人工成本、低值易耗品与洗涤成本、餐饮成本、商品成本、能源成本、投资成本、管理中办公经费等其它费用。

  以上七项费用控制都纳入饭店财务管理的职责范畴内。要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首先是加强财务管理。饭店只有通过财务控制才能进行低成本运作。这就要求饭店财会部门与财会人员认真做到“三个结合”即:事后核算与事前预算相结合、单笔记账与过程控制相结合、固定制度与灵活营销相结合。

  二、与饭店成本升降紧密相关的三大要素

  从我国饭店发展过程来分析,与饭店成本升降紧密相关的要素有三个方面,分别是劳动力成本升降、物质消耗成本升降与能源消耗成本升降。

  (一)人工成本

  人工成本是可由饭店经营层自主控制的最大一块成本,国内酒店一直没能解决好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的问题,在管理机制、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上滞后于市场发展的要求。具体表现在饭店业中有管理机制方面、用人机制方面、分配机制方面。

  (二)物质消耗成本

  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缺乏科学的完善的成本控制系统;(2)缺乏标准化的考核指标;(3)缺少分析;(4)缺少先进的设备和技术;(5)规章制度执行不力;(6)采购制度与采购方法不合理;(7)缺乏对节约费用和成本控制的宣传。

  (三)能源消耗成本

  饭店能源消耗成本升降主要受四方面因素影响:(1)价格因素;(2)设施因素;(3)设备因素;(4)浪费因素。

  概括起来,国内饭店的能源费用支出升幅较快。内资饭店能源费用一般占总费用的9%左右。而外资饭店能源费用一般占总费用的7%左右。

  三、对低成本策略

  饭店成本费用控制是指按照成本管理的有关规定和成本预算要求,对形成整个过程的每项具体活动进行监督,使成本管理由事后算账转为事前预防性管理。

  (一)成本控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必要组成部分

  低成本运作决不仅仅是“节约”的概念。饭店的成本控制说到底是为了实现当期的预算,但这需要在保证服务质量(包括硬件质量与软件质量)的前提下去实现。于是,成本的预算就有了一系列的标准,达到这些标准,就是起到了成本控制的作用。也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挖潜就是节约。

  (二)加强员工的危机意识

  饭店的挖潜节支应该对员工起到积极的激励作用,使员工人人都有成本核算的意识,这样才能把成本控制工作持久地开展下去。

  (三)低成本策略是价格策略的后盾和基础

  饭店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价格竞争,也是与经营者的成本休戚相关的。可以这么说,谁的成本低,谁的竞争资本就大、竞争优势就大;成本越低,价格竞争的弹性余地就越大、竞争持久力也越大。

  (四)成本与质量不是正相关(正比例)关系

  饭店完全可以实现在低成本运作情况下的质量达标。这里要解决两个认识上的问题,一个是营销、服务质量与需求的关系,另一个是怎样更好地满足内需的要求。

  (五)增收与节支的关系

  饭店就像一户人家,节支很重要,但不是根本。只有家庭收入不断增加,手头的钱多了,过日子才舒坦。当然,也不能大手大脚成为败家子,大多数家庭还是属于工薪阶层,应该量入为出。另外,饭店节支的潜力很大,还有待我们去挖掘,只是以前在这方面的工作做得比较马虎,又没有标准。所以,我们的节支工作应从改革高度,从市场机制的高度去理解和实践。

  (六)财务部门是实施成本运作的关键

  饭店的财会人员要站在市场竞争的高度来实施低成本运作策略,而不是死抠一项成本。这就要求财会人员在具体工作中遵循“三个有利于”的原则:(1)是否有利于提高市场占有率;(2)是否有利于提高顾客满意度;(3)是否有利于增加营业收入。

  财务部门不仅仅是一个算账的部门,而是要参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从计划、控制到监督、协调,既要懂财务,又要懂业务,财会人员应该是饭店投资者与经营者的好参谋、好助手。

  四、成本控制的方法

  (一)预算控制法

  预算控制法是以预算指标作为经营支出限额目标;预算控制即以分项目、分阶段的预算数据来实施成本控制。

  (二)主要消耗指标控制法

  主要消耗指标是对饭店成本费用有着决定性影响的指标,主要消耗指标控制,也就是对这部分指标实施严格的'控制,以保证成本预算的完成。

  (三)制度控制法

  这种方法是利用国家及饭店内部各项成本费用管理制度来控制成本费用开支。成本费用控制制度还应包括相应的奖惩办法,对于努力降低成本费用有显著效果的要予以重奖,对成本费用控制不力造成超支的要给予惩罚。

  (四)标准成本控制法

  标准成本是指饭店在正常经营条件下以标准消耗量和标准价格计算出的各营业项目的标准成本作为控制实际成本时的参照依据,也就是对标准成本率与实际成本率进行比较分析。实际成本率低于标准成本率称为顺差,表示成本控制较好;实际成本率高于标准成本率称为逆差,表示成本控制欠佳。

  (五)目标成本控制法

  目标成本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产品成本应达到的水平,据以作为成本管理工作的奋斗目标。产品目标成本=产品有竞争力的市场定价-企业目标利润。

  (六)全部直接成本控制法

  五、劳动力成本的控制

  目前,国有饭店劳动力成本(即消化在人头上的开支)一般要占总费用的50%左右,占营收总额的30—35%。一旦市场不景气,经营滑坡,企业就会难以承受,步入恶性循环。

  降低劳动力成本具体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一)撤并部门

  比如将采供部归口到财务部。一些没效益的三产,该撤的,限期撤消。

  (二)职能分解落实

  饭店内的一个部门,究竟有多少事,需多少岗来承担,通过与部门的共同洽商,把编制与人数确定下来。工作量不足的,可以合并岗位,但要以客人为中心,不能随意并岗。

  (三)竞聘上岗

  竞聘上岗使每个人的命运不在领导的脑子里,而确确实实就掌握在员工自己手中。这激发了员工的危机感、紧迫感和竞争感,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形成精简高效的运行机制。

  (四)满负荷工作制

  满负荷工作制就是改变饭店有些部门分工过细,各个工种分工太刻板。倡导多能工的做法,对一些技术性工种要求一专多能提高业务技术的综合能力,做到既能操作又能维修。

  (五)人员分流

  这不是靠饭店自身就能解决的问题,还得与社会变革与体制变革相结合。目前阶段可采用的方法有:(1)派出管理;(2)开发新项目;(3)轮岗;(4)辞退临时劳务工。

  六、能源的成本控制

  能源主要指水、电、煤、油(重油、轻油)、气等。需通过五项措施来落实:

  (一)制定管理制度

  主要是使用责任制度、维修保养制度、监督制度、奖惩制度。

  (二)建立科学、细致、严格的能耗标准

  主要以合理使用量为标准。但对特殊情况如用电的峰谷时段要加强调度。

  (三)宣传、灌输节能观念

  鼓励员工提节能的合理化建议,实行节能节支的双向研究课题责任制。

  (四)动态管理能源

  依据客观条件的变化,灵活调整能源使用方法。

  (五)技术改造

  如冷冻机冷却水的回笼、重复循环使用技改;又如客房与餐厅的分开送风的技改。这些技改投资都不大,几万元到十几万元,但日积月累,省下的却是十分可观的很大一笔钱。

  七、物料消耗控制

  饭店的物料消耗的控制涵盖面相当广泛,可以说品类一应俱全。饭店对物料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统一采购、统一保管、统一使用、落实到人。

  (一)采购

  主要通过制定统一的采购制度、货比三家、经常性核价与比价、直接联系厂家、争取价格优惠、保证质量和用途对口等措施进行控制。

  (二)验收、库存与领料发放

  这一程序需要注意:购货前样品由使用者确认,但使用者不允许直接参与谈生意;库房独立验收;降低库存。

  对食品的收发抓好八个环节:采购、验收、储藏、发料、加工与切配、烹调、装盘、销售。

  (三)物料用品的有效使用

  这里对有效作一界定:一个是以客人满意为准则,另一个是没有浪费和偷盗(包括顺手牵羊)。要做到这二条,必须制定以下几点规章制度:(1)制定使用标准;(2)制定考核标准;(3)建立检查制度;(4)建立个人责任制。

  (四)鼓励并落实基层的节约措施

  饭店应制定各项成本费用控制的目标、措施及考核办法。对工作中的好现象和薄弱环节及时进行鼓励或整改,加大成本费用控制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五)加强基层各部门的维修保养技能的培训

  八、饭店整体上的低成本战略措施

  (一)加强思想教育

  随着时代的变化,如今成本控制的观念已不是仅提出“节约为光荣、浪费为耻辱”道德口号所能奏效的。对饭店而言,这是必须做到的一种责任。加强思想教育与养成节俭风气的区别在于:先有责任、后有道德;先负激励(罚),后正激励(奖);先有制度与标准,后有好人好事好思想。这也是我国企业与外资企业的根本差别。

  (二)组织建设

  实施低成本战略必须建立完善控制组织网络。要从科学、实用、有效控制出发,形成全方位、层次明、职责清的组织网络。

  (三)制度建设

  饭店成本控制过程中的基本制度有:报销制度、采购制度、领料制度、审批制度、安全制度。除此之外,另有两种重要制度:区域责任制和检查责任制。

  (四)全过程成本控制

  饭店成本控制的一般运作模式为:预算(决策)→目标(指标)分解→动态中的营运分析、控制与调整(含相关指标、数据及相应跟进的措施)→财务评估与顾客评估→总经理评估→考核及奖惩→制订新的目标,完善规章制度→争取顾客更好的评价和更佳财务效果→年终审讲、评议。

  (五)尽可能推行全部直接成本法

  这种办法即把人工、税金、个人用品、工作餐、工作服、餐具等列入成本,把水、电、煤、工程维修、收银及一切后勤二线的内容均计入成本,单独核算。

  (六)划小核算单位

  我国饭店通过实践,摸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较完善的考核指标和方法,即以经营利润率(或营业费用)来考核各部门。

  (七)尊重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鼓励员工参与成本控制,关键还在于有效落实各种奖励办法,使成本控制成为饭店所有员工一致的自觉的行为。

  总之,我们可以作一个归纳性结论,即当代的低成本运作策略要与观念进步、制度建设、标准化管理、市场营销、顾客满意、员工激励、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不仅仅把它看成是财务工作的一个项目,而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成本控制论文6

  摘要: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物流行业受到众人的关注,互相追逐巨额利润。然而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和进步,推动电子商务变革新的工作模式,相比传统的电子商务,互联网时代的物流企业因其独特的优势而忽视了经营过程中的成本问题,最终导致部分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终因财务负担过重,利润不断下降而面临破产的局面。笔者经过实地调查,分析互联网时代的物流企业成本,总结物流企业成本过高的原因,最终提出控制互联网背景下物流企业成本的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物流企业;成本;控制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由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从而进行自己的营销活动。然而几乎大部分物流企业在自身运营过程中盲目追求利润的增长,只关注电子商务的优势,忽视了其中的成本问题,导致后续的经营运转出现了经济上的障碍。因此,在互联网时代物流企业能否较好地控制运营过程中的成本问题至关重要。

  一、互联网时代物流企业成本构成

  (一)正向物流成本

  一般情况下,在物流运输过程中消耗的所有劳动的价值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就是物流成本,而对于当下物流企业来说可以大致将成本划分为两类:正向物流成本和逆向物流成本。而正向物流成本指的是物流企业在运输、搬运、存储、包装以及加工、送货上门等的实物在空间上的运动过程中及静态的移动等所产生的资源消耗和人力的消耗,综合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基于操作处理上更加方便快捷,将正向物流成本又细致划分为显性和隐性物流成本两种类型。其中显性物流成本主要包括在物流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所出现的行为累计核算的成本,这部分显性成本很容易被物流企业所知晓。但是其中的隐性物流成本却极其容易被忽视,包括操作系统上出现的成本消耗,各个环节所造成的系统故障和繁琐最终形成物流成本;还有因为物流运输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导致客户退货、拒收,甚至使得部分客户资源流失,这部分收益也应当计入成本之内,然而实际工作过程中经常被划入销售部门,导致物流行业在成本上形成空缺。经过该领域的专家的统计计算分析得出,一般情况下当物流企业在努力降低显性成本时往往会无形中增加物流的隐性成本;相反当相应提高显性成本时,就会减少物流的隐性成本,这时会使得物流的总体成本水平降低,实现经济效益的增加。

  (二)逆向物流成本

  逆向物流成本指整体规划、调控原材料、加工品以及制成品从制造到消费的全过程的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管理。在我国的国家标准物流术语里面有规定,逆向物流成本大致分为用于废弃物的物流和回收性的物流。废弃物物流主要是将在经济领域中没有利用价值的东西重新归纳、整理、加工、打包、运输以及储存,最后配送到指定地点所形成的实物流行性物流。而回收性的物流指生产出的不合格产品以及消费者退货、商家工厂用于再生产的工具等送回到供应方所形成的.实物流动。而在互联网时代,物流企业主要面临的问题是消费者退货所形成的逆向物流成本,那么到底该如何解决此问题改善企业受益呢?首先应该思考为什么消费者会出现退货行为,其次要商讨如何对待这些被退回的产品,以及怎样进行下一步处理,综合分析接收退货后发生的一系列行为,计算大致的成本,探究调控降低物流成本的策略与方法。

  二、互联网时代物流企业成本过高的原因

  (一)物流管理水平较低

  由于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使其蓬勃发展,不仅对于我国的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产生了较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对我国人民的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世间万物都有两面性,同样电子商务也有利有弊,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为物流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基于实际调查发现,在我国互联网技术普及的情况下,物流行业发展运营的整体水平处于较低的阶段,那种小作坊式的物流企业占据了大多数,缺乏大型的专业性质的物流企业;并且大部门企业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较低,缺乏相应的经营管理理念的指导以及相关的标准规范的制约,使得整个物流行业的市场秩序得不到维护,向着利益最大化迈进。综合分析导致物流企业成本较高的原因,主要由于物流企业缺少科学的经营管理方式、缺少专业性人才,尤其在物流运输环节没有做到高质量的服务,加之物流客户信息管理较为传统落后,使得我国物流企业发展较为缓慢,水平较低

  (二)物流市场集中度偏低

  在我国物流领域主要呈现出卖方市场集中度偏低的现象,尽管物流企业的总体数量非常多,但是真正算的上大规模的企业非常少见,水平也偏低,缺乏丰富的信息资源和资金的支持。和国外的物流企业相比,我国物流企业与之差距较大,存在规模小、员工数量较少,员工素质低下,运输基础设施不完备、企业信息资源不足、管理制度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物流企业的长远发展,造成物流成本较高。尽管从某个角度来看,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迅猛,尤其体现在小型物流企业的发展上,但是整个物流行业缺乏标准的行业规范来制约物流企业的运营,最终会造成物流行业管理松散、资源流失、秩序混乱。

  (三)不合理收费依然存在于物流运输中

  尽管在互联网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物流行业也不能完全依赖互联网技术,其最核心的关键环节还在于运输和配送,因此在物流企业的成本中运输成本无疑占据了大部分。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国存在着各种乱收费、高收费的不合法现象,例如公路罚款等行为,虽然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交通拥堵现象,减少了交通事故,而且增加了政府的经济收益,但是却大大增加了物流企业的运输成本,使得物流企业的利润系数降低。

  三、互联网时代物流企业成本控制要点与策略

  (一)依靠标准化降低物流成本

  互联网时代下物流企业要向降低成本,需要借助标准化的运营模式,主要包括技术上的、运输上的、成本核算上的各种标准化。其中在技术方面需要完善物流基础设施、提高运输工具的性能;在运输方面可以实行流水线作业,努力提高运输效率和质量;在成本核算方面要运用科学、精确的方法和工具来进行核算。

  (二)以供应链视角来降低物流成本

  物流企业需要建立高效率的经营管理模式,协调企业与同行之间、客户之间的关系,实现物流供应链之间的统一。这样可以调动物流企业的相关部门及时采取调控措施对生产部门、销售部门等进行成本上的控制。

  (三)增强对物流成本的相关控制

  对于物流企业来说,要想更好地降低物流成本,应该努力缩短客户下订单的时间以及运货周期,但是不能通过降低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来降低成本,而要依靠优质的服务来降低物流成本。首先应该了解客户真正需要何种服务?通过与顾客深入交流、沟通,了解客户的现实需求;学会站在客户的角度来思考,揣测客户心理;其次需要尽量避免过度的服务,没有必要的超负荷的服务其实不仅不会得到客户的喜欢,而且还会增加物流成本。最后应该达成物流服务上的标准化、规模化和技术化,使得物流服务最终能够随时随地、更加方便快捷地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

  (四)国家的政府加强相应的政策支持

  由于在物流运输中存在着严重的乱收费以及高收费的问题,需要国家制定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规范公路收费标准,降低不必要的收费的环节,通过整合集体资源减少运输上的成本。例如可以进行成品油价格调整,停征养路费、养护费等,对于乱收费、高收费以及乱罚款的行为进行严格处理和思想教育。

  (五)加强电子商务供应链整合

  基于我国电子商务大部分为小型零售规模,不仅较为分散,规模也不集聚,导致供货商非常多而杂,使得消费者分布更加广泛和分散的考虑,需要物流企业调整自身的供应链,把经营的重点放在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竞争力上,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和顾客形成一种融洽的关系。一方面要依赖良好的顺畅的属于企业内部的供应链作为支撑,从而实现从货物的供应源头一直追溯到消费者个人的完整统一的物流系统,通过对整个物流供应链的操控和调节,严格把控各个环节的具体细节,不断提高物流企业的内部协调和合作能力,进而减少物流成本。

  四、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下物流企业要想获得长久发展,需要合理有序地控制物流成本,通过标准化、技术化的供应链以及政策的支持,实现企业利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爱东,基于作业成本法的企业物流成本预算[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1)

  [2]张蔚然,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xx(03)

  [3]唐纳德J.鲍尔索克斯,戴维J.克劳斯,M比克斯比·库珀,马士华,供应链物流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

  [4]徐世兰,企业成本管理中战略成本管理方法的应用策略探究[Jl.财经界(学术版).20xx(02)

  [5]孙永福.物流企业成本控制模式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xx(10)

成本控制论文7

  摘要:我国建筑工程种类繁多,投资巨大,施工成本内部会计控制已受到施工企业的高度重视。

  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施工企业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要确保其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取得一定的成绩,就必须建立和完善成本费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文章结合施工企业成本费用内部会计控制的特点与原则,并分别从施工前、施工中与施工后三个阶段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施工企业 成本费用 内部会计控制

  112

  (责任编辑:祁彩云)施工成本费用是指建筑施工企业以施工项目作为成本核算对象,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全部生产费用的总和,包括所消耗的主辅材料、构配件、周转材料的摊销费或租赁费、施工机械的摊消费或租赁费、支付给生产工人的工资、奖金,以及为组织和管理工程施工生产所发生的全部费用支出。施工成本内部会计控制,就是在完成一个施工项目过程中,对所发生的成本支出,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预测、计划、控制、核算、考核、分析等,进行科学管理的工作,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及时纠正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偏差,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之内,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在市场经济下,面临激烈的竞争,施工企业成本费用的内部会计控制显得必不可少。

  一、施工企业成本费用内部会计控制的特点与原则1、施工企业成本费用内部会计控制的特点施工企业所从事的生产过程和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成本管理与其它行业的不同,有以下主要特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具有动态和复杂性的管理过程、具有可预测性但又有可变性、经济责任的明确性。比如如果经济责任不以合同的形式明确,便会造成合同双方对工程项目最终成本管理结果的责任不明确,造成经济责任难以区分,奖惩办法难于实施,所以目标责任成本的明确性是推行成本管理的关键。

  2、施工企业成本费用内部会计控制的原则(1)成本最低化原则:施工成本内部会计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成本管理的各种手段,促进不断降低施工成本,以达到可能实现最低的目标成本的要求。(2)全面成本内部会计控制原则:全面成本管理是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的管理。成本的全员控制包括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网络和班组经济核算等等,应防止成本内部会计控制人人有责,人人不管。(3)目标管理原则:包括目标的设定和分解,目标的责任到位和执行,检查目标的'执行结果,评价目标和修正目标,形成目标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即PDCA循环。

  二、加强施工企业成本费用内部会计控制的措施1、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费用内部会计控制施工准备阶段成本内部会计控制是指根据图纸和有关技术资料,对施工方法、施工顺序,作业组织形式、机械设备选型、技术组织措施等进行认真的研究分析,制定科学先进、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根据企业下达的成本目标,以分部分项目工程实物工程为基础,联系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和技术组织措施的节约计划,在优化施工方案的指导下,编制明细而具体的成本计划,并按照部门、施工队和班组的分工进行分解,作为部门、施工队和班组的责任成本落实下去,为今后的成本内部会计控制做好准备。根据项目建设时间的长短和参加建设人数的多少,编制间接费用预算,并对上述预算进行明细分解。

  2、施工阶段的成本费用内部会计控制首先项目部根据预算定额编制出包括工、料、机消耗量及价格在内的总目标和责任成本计划,并层层分解至项目部、施工队、班组三级管理层次,各级负责人为其责任成本的负责人,形成一个责、权、利相结合的责任成本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其次要制定健全的原始记录制度,原始记录是反映施工和管理活动的原始资料,是进行成本预测、成本内部会计控制、消耗分析和施工索赔的重要依据,是施工成本内部会计控制最基础的工作。所以必须为原始记录提供健全可行的技术保障制度和管理制度。记录人员要与合同、技术、施工、劳资和设备等部门充分协调,认真制定科学易行、讲究实效的原始记录技术保障制度,使原始资料既能达到施工成本内部会计控制的要求,又能满足其他各方的管理需要。还要搞好施工现场签证管理,施工变更、索赔对成本内部会计控制至关重要。所谓现场签证,即为现场施工过程中由于工程量变更、图纸变更、技术变更、材料代用变更、合同条件变更、施工自然条件和外部安全条件(战争、枪击等)的变更等引起的费用变化,这些变化均需要报业主签证。

  3、竣工验收的成本费用内部会计控制在此阶段中,施工企业要对项目竣工验收阶段精心安排,缩短竣工时间;对验收中甲方提出的意见,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合同内容认真处理,涉及设计费用,应请甲方签证,列人工程结算;

  工程保修期间,应由项目经理,责成保修责任者提出保修计划,作为控制保修费用的依据。

  总之,施工企业的成本费用内部会计控制是一个过程、责任与全员参与管理,不仅需要完善的成本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独特的成本内部会计控制策略,更需要采用全面的动态成本内部会计控制,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国公路学会.中国公路学会20xx年学术年会论文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xx:113-114[2]陈代华.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新论[J].中国总会计师,20xx(3):68-69[3]乔恒鑫.施工成本控制方略[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xx,24(3):96-97[4]孙杰.关于成本控制在施工阶段的几项重点(J].徐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4(4):49-52[5]陈代华.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新论[J].中国总会计师,20xx(3):68-69[6]王岩牛,红凯.浅析如何确定施工项目目标成本[J].山西建筑,20xx,(9):66

成本控制论文8

  第1篇:成本管理会计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研究

  当前,我国经济正发生着深刻变化,经济的变化与发展也在促进会计学科的变化与发展。这些年来,会计学成本控制的发展有一个明显特点:每门课程的“外延”不断扩张,以至于课程之间“边界”越来越模糊,各门课程的“内涵”也处于经常变化与调整之中。从会计实践层面来看,会计工作也在“管理整合”的浪潮中走向趋同或交叉。我们在感受这种快速变革与整合的同时,也必须保持应有的专业理念。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引进管理会计知识体系以来,会计理论界对管理会计学科体系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而目前会计学专业的两门核心课程——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在教学内容上存在很多的重复现象,这对学生的学习、理解以及老师的授课都造成了很大的困难。造成这种现象除了因为一些内容确属具有学科之间的共同性外,还在于一些学者一味强调自身学科的重要性,而对其它学科抱有偏见,致使很多学生大学四年毕业之后仍搞不懂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各学科之间到底存在什么关系及渊源。为此,本文旨在对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两门课程合并后的成本管理会计课程在如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科学设置课程体系方面做一些分析和研究。

  一、成本会计学和管理会计学课程分析

  成本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会计的基本原理和一般原则,采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耗费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管理会计是通过一系列的专门方法,利用财务会计、统计及其他有关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对比和分析,使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能据以对整个企业及其各个责任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规划、控制与评价,并帮助管理当局做出各种专门决策的一整套信息处理系统。在企业愈发重视成本管理的今天,重新审视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定义会发现,二者的重心都是为企业成本管理服务,正因为如此,许多高校采用的教材中,两门课程相互渗透和重复的内容越来越多。这种现象使成本会计学和管理会计学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给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造成了两种困境:其一,企业怎样把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工作区别开来;其二,大专院校怎样开设成本会计学和管理会计学课程,才能为企业培养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方面的人才。为走出困境,一些大专院校尝试将成本会计学和管理会计学课程合并设置,这样做有以下优点:一是可以避免两门课程内容的重复。二是有利于两门课程内容的融会贯通和知识体系的完整。如在学习管理会计学中的变动成本法时,要与成本会计学的制造成本法(或完全成本法)相比较;学习标准成本制度时,可以结合成本性态分析技术,还可结合成本会计中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三是有利于两门课程知识在实践中的综合运用。

  二、成本会计学和管理会计学课程合并的框架结构

  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在高校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专业规划中,通常作为核心课程来开展。在现行的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教材中,我们很容易发现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在内容上存在很多交叉。急需对两者进行融合,作一体化处理。近年来,针对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内容交叉的现象,我国会计教育界对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为成本管理会计的模式进行了一些探索,大致提出了板块式结构、融合式结构和应用式结构三种模式。板块式结构是将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作为独立的部分汇编在一起。应用式结构主要是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安排其内容体系。这两种形成的结构缺乏完整性和有机性。融合式结构则是将构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内容先进行分析研究,剔除重复的,然后按照它们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体系——成本管理会计。

  目前我国会计教育界采用的成本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实际上是借鉴西方的成本会计学和管理会计学,课程内容体系基本上是照搬西方的`一套,国内的成本管理会计学者也往往致力于介绍和推广西方成本管理会计最新发展成果,而对我国成本管理会计实践成果总结不够,不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成本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教材内容偏重技术方法、数学模型,应用价值不足,这就造成一种奇怪的现象:学校教的是一套,而实际工作中做的是另一套。

  三、成本会计学和管理会计学课程合并后的教学内容设计

  对于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内容交叉的现象,有必要将其合二为一,融合为成本管理会计一门学科。这种融合至少有两个明显的好处:一是可以消除由于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内容界限不清给人们造成的认识混乱;二是从会计专业教育的角度看,可以避免教学中由于要单独开设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两门课程而造成的教学内容重复或取舍困难,从而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通过成本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成本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从事管理会计工作应具备的专业判断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造就适应21世纪企业管理工作的“通用型”专业人才,同时为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具体来说,成本管理会计的理论教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内容基本属于成本会计,包括四章内容:总论、成本费用及成本核算程序、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成本计算方法;第二部分内容基本属于管理会计,包括八章内容:变动成本计算法、成本控制、本量利分析、预测分析、短期经营决策、长期投资决策、全面预算管理和责任会计。

  四、成本管理会计的目标

  目标是系统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根据不同的系统所要解决和研究的问题,可以确定不同的目标。成本管理会计是会计的一个分支,研究成本管理会计的目标自然要立足于会计学。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强调“会计信息对决策的有用性”,是现代会计的一个重要特点。会计作为一种服务性活动,它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协助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进行有效决策的手段。成本管理会计是为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提供管理信息的会计,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著名管理会计学家卡普兰教授认为:“成本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是为了提供有助于经营管理人员作出计划与控制决策,它包括:信息收集、信息分类、信息加工、信息分析以及信息传递等”。全美会计师协会下属的管理会计实务委员会认为:“成本管理会计是向管理当局提供用于企业内部计划、评价、控制以及确保企业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经营管理责任履行所需财务信息的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编报、解释和传递的过程。”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常设分会财务和会计委员会认为:“成本管理会计是在一组织内部,对管理当局进行计划、评价和控制的信息进行确认、计量、积累、分析、编报、解释和传输的过程。”综合以上观点,不难得出成本管理会计的目标是为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提供有助于作出计划、预测、决策的财务信息,这些财务信息往往是根据管理人员的特殊需要而加工整理的。

  五、成本管理会计的方法体系

  成本管理会计的方法体系是成本管理会计理论中与实践联系最为紧密的一个环节,它是以成本管理会计假设为前提,以成本管理会计的原则为指导,以成本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为基础,从而实现成本管理会计目标的一整套方法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科学规划与决策方法

  1.基础性方法:成本性态分析法。2.预测分析法:①定量分析法;②定性分析法。3.决策分析法:①生产决策法;②定价决策法;③存货决策法;④投资决策法。4.预算编制方法。

  (二)有效控制与业绩考评的方法

  1.成本计算的方法:例如,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等。2.成本控制的方法:①事前成本控制法;②日常成本控制法;③质量成本控制法。3.合理组织的方法。4.业绩考评的方法。

  成本管理会计是由成本会计学和管理会计学两门课程合并而成,是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程体系的必然选择,有利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而促进高校会计教育逐步从以往核算型会计人才的培养转向管理型会计人才的培养。

成本控制论文9

  1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分析

  通过企业内部的成本控制,能够实现从组织方案的设计、实施、及售后维修等各个环节都采取一定的措施,争取把成本降到最低。基于此,企业可以凭借其成本低的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处于有利的地位,能够促进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总而言之,能够控制好企业的生产成本也就能够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竞争活力,进而促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利润。除此以外,企业的成本管理以顾客为中心,其目的在于为顾客提供更多、更好的实用功能和效益,从而为顾客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这在某种程度上为企业获得良好的声誉奠定了基础,间接地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2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成本控制中的不足

  2.1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意识不强

  总体来看,施工企业项目管理部门拥有明确的分工,职责规划方面也比较完善,但成本管理的意识不强。不少技术人员只关注自身所承担的那部分责任和工作效益,为了保证项目的质量不惜花费大量的成本。与此同时,企业在进行统一管理的时候,各部门之间工作配合不够协调,相互之间推卸责任,没有形成统一的成本控制意识。除此以外,施工企业管理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也比较薄弱,对成本的控制没有建立起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对成本管理工作表现出比较松懈的态度,从而极大地影响了项目成本管理的效率。

  2.2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新形势下,随着国内建筑项目的不断开放,只有具备专业的知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的人才方能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对人才的需要。因此,拥有一支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建设人才对于项目成本的管理与控制极其重要。然而,针对目前我国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现状可以发现,企业中的工作人员,尤其是老员工虽然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但因缺乏专业知识的支撑导致对成本控制方面也表现出了极大的不足。加之企业在进行项目管理的时候没有对责任进行明确的规划,许多员工因此对工作产生了懈怠情绪,不能在成本控制上表现出自律,责任心不强。

  2.3建筑材料浪费现象严重

  对项目成本进行控制最直接且有效的方式就是加强对建筑材料成本的控制,避免产生严重的浪费。然而,在部分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部分材料因不符合规范和要求,遭受闲置,出现了材料浪费严重的现象,有时还出现材料被盗的问题,造成一些昂贵材料的流失。除此以外,在施工的过程中,部分人员为了赶时间但又要保证项目的质量,往往忽视了对施工设备的保护,从而导致了部分的资金损失。出现以上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企业管理部门的管理力度不够造成的,往往问题出现之后难以追求相关的责任。

  2.4成本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是进行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基础。由于建筑项目施工企业没有建立起健全的成本管理机制,使得项目管理人员对自身的职责不够明确,各单位与部门之间的工作也不够协调,工作人员对成本控制管理工作缺乏热情,导致项目管理工作效率不高,对后续工作顺利的开展与进行具有一定的阻碍。

  3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改进的策略

  3.1转变思想,树立现代成本控制理念

  现代成本理念是对传统企业管理理念和方法的改革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型的经营观念和成本经营模式。现代成本控制理念强调:第一,摆脱仅通过提高工程造价的方式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而着眼于对企业内部的挖掘与改造来降低成本。第二,在成本的结算时间上有时候核算改为事前预算和控制;第三,在管理上全面贯彻“节俭收益,超支受罚”的原则;第四,在考核方式上,首先明确职责,然后采取既考核人员又考核与成本密切相关的工作成效的双重考核机制。通过以上现代成本控制理念的贯彻和使用,定会使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产生良好的效果。

  3.2优化施工方案,加强各个阶段的成本控制

  施工方案是进行项目施工建设的主要依据,通过优化施工方案,确立合理的施工计划能够为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进行施工方案的策划过程中,要全面加强各个阶段的成本控制。首先,在设计工作中要加强成本控制,即施工企业要依据项目的'特点,组成专业的小组人员,对项目的整个过程进行设计和策划,要全面考虑各类因素的影响。其次,工作人员要依据设计方案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例如,工作人员应该详细列出整个施工项目的内容,对总体工程进行垂直或者横向的细化分解,确立人员、材料和机械的配备等工作。第三,在施工阶段控制成本。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施工企业的项目成本核算部门一般不在项目部,并且也很少有人关心成本核算的问题。随着企业项目管理的科学化,项目成本的管理也逐渐受到重视。在施工阶段进行成本控制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制度控制、定额控制、合同控制。这三种方法各具特色,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施工阶段的成本进行相应的控制,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

  3.3明确职责,建立起规范的成本管理机制

  企业在进行项目成本的管理与控制过程中,要明确每位工作人员的职责,建立起规范的成本管理机制。具体来说,企业在确定项目工程之后,可以立马任命一名项目管理经理,并由项目经理组建一支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团队。项目经理作为整个项目的直接责任人,其有权对团队中的成员进行明确的分工,同时能够对他们的行为和表现进行一定的约束和指导,制定适宜的奖励和惩罚措施,形成一套明确且规范的成本管理系统,实现预期的目标。

成本控制论文10

  1企业成本控制环节的优化

  在企业内部的发展过程当中,利用传统的成本控制观念,对于企业而言并没有过多弊处,但是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成本控制观念,不进行改革和控制,会因为企业缺乏必要性的战略目标,导致企业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其内部成本环节的掌握和控制’不能够保证企业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因此,企业需要对于成本管理的理念进行有效深化。成本管理的核心内容是经过科学管理企业内部的成本’让企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更好地满足企业成长的需要。所谓成本控制,不仅仅表现为将企业运作的成本降低,而是能够实现企业综合运行效益的提升。通过对企业的沉淀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为了满足企业当中头际的工作需求,同时需要利用有有效手段控制好企业交易的成本,帮助企业内部交易模式的深化删,促进企业交易成本的有效控制,使得该环节的经济效益得以稳步提高。通常情况下,经过采取有关于技术,二者互相结合应用来实现这-目标。严格控制企业内部的各个环节,能够促进企业看得见的成本控制。和企业看不见的成本控制纖较而言,X秘业看得见的成本控制会显得更为直接。在甜财务领域当中,对于企业看得见的成本控制是比较完善的。但是,在对企业看得见的成本控制当中依然有值得注意的问题,即应当全面加强对企业人力以及物力之间替代关系的重视;企业应当按照所在环境的实际情况对机器设备的折旧以及劳动力成本之间做出相应的对比,从而对二者之间的替代关系做出选择。

  2促进企业财务目理中成本控制的措施

  2.1加强对成本控制观念的更新

  在传统的观念中,企业都认为成本控制是研发、采购、生产等部门自己的事情,他们应该自觉做好各自的成本控制工作,这种认识,导致各部门各自为政,财务部门只做简单的统计、计算工作,缺乏对相关必要数据的汇总分析、计算和监控反馈,这不利于有效财务管理政策的制定,这不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不能有效建立系统的成本控制体系’无法对企业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导致企业经营管理陷入混乱,这种对成本控制的认识是错误的。其实,成本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成本核算涉及企业的各个部门,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需要企业全员参与,并做好企业经营全过裎的控制。因此,现代企业管理要能够加强自身成本控制的意识,提高各个部门管理人员成本控制的意识,需要企业在综合考虑企业整体利益的基础上,有效兼顾员工个人的利益和责任,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系统,这样,才能有效提髙成本核算的精确度,才能建立完善的成本系统,对企业财务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的项目目标,实现企业的最大赢利。

  2.2推进成本管理的信息化手段,加快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企业要想对财务资金进行集中的统一管理,就要起企业内部使用同一种的财务管理软件,这样不但能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也有利于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还使得企业资金的运作更加的透明化,大幅度地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加快了企业朝着现代化的国际大企业的方向发展。而且,我国已经步人了信息化的时代,企业的成本控制也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所以企业要加强成本控制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使成本控制的每一个环节都能通过数据进行完美展现。这不仅能使企业对成本控制工作更好的进行监督,也为企业管理层提高了科学准确的决策依据。

  2.3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

  企业要努力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这是实现有效成本控制的重要举措。企业要在研究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分析企业自身发展状况,建立起能够有效应对财务风险,又能够独立循环的成本控制体系。要能够制定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并使企业内部大各个部门明巧成本控制目标,能够提高每个员工的成本意识,这是进行有效成本控制的重要保障。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成本目标只有全体员工共同努力,并能够在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的指引才能实现,因此,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是很重要的。成本控制要重视预先控制和过程控制进行成本控制>牪荒艿鹊较钅渴凳┲后进行,要及时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成本控制要重视预先控制和过程控制,需要在项目成本开始之前,就对其进行研究,在项目成本发展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有效控制。要认真分析,这种项目成本是否合理,应该不应该发生,企业要有多大的项目投资,要怎样投资才最好,这些问题都是成本控制工作需要认真考虑的。另外,企业要对项目过程活动进行不断的监督、检测、分析,寻求最佳方案,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要采用科学的合理的成本控制方法,不断探索有效进行成本控制的方法,这对于实现企业成本目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2.4提高成本控制的水平

  在传统的成本控制管理中,管理者更重视的是对产品制造成本的管理控制,而往往忽视对产品的设计、营销、售后服务等环节所消耗的资源进行有效的研究控制,这种成本控制是片面的,也是不合理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买方市场已经形成,消费者不仅关注企业产品本身的质量,对于产品的售后服务也很关注,因此,仅仅对产品制造成本进行控制是不合理的,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新形势下,企业应该以战略的眼光来看待成本控制,来控制企业的成本,实施战略性成本控制方法。要能够实施全面的成本管理,要创新成本管理思想,能实现产品成本的全面管理,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有效减少支出,减低成本,才能真实实现企业的价值的最大化。

  3.结语

  财务管理是我国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并且企业想要得到提升,必然离不开企业内部运作成本的控制,只有企业内部运作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才能帮助企业财务管理以及企业内部其他环节得到平衡和协调。企业要经常开展以降低成本为主题的财务管理活动,提高控制成本的意识,建立健全成本管理的制度,这样才能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成本控制论文11

  随着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及住房制度改革逐步深入,国家房地产业已转入高速发展的方向。在这样充满机遇也充满挑战与竞争的年代,作为决定房地产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的成本控制,各个房地产企业只有将其放在中心位置,科学合理控制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每一阶段的成本,真正把握商机,化解风险,从而实现预期利润,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因此,为取得好的收益,当房地产开发企业做好企业内部成本控制工作,率先准确无误把握宏观经济的走势及时机,并且加以从企业内部着手,通过加强和改进内部管理工作水准来提高成本控制能力,将会为企业带来极大地经济效益。

  一、房地产企业内部成本控制存在问题及分析

  1、资金链风险与成本控制面临的问题

  在成本控制方面,从成本构成情况来看,房地产企业的成本主要是工程成本,从成本控制的角度来看,其重心在房地产项目的设计阶段,当房地产项目设计方案一旦确定,其工程概预算随之确定。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成本只能在工程概预算的基础上进行控制,其弹性空间非常有限。无论是总公司,还是分公司,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工程设计及工程概预算,都是由外部聘的专业中介机构完成,这种安排虽有助于公司以较低的成本使用外部资源,但在工程概预算方面,如果公司过于依赖外聘机构,由于工程概预算主要依据通用的标准进行编制,公司就难以在成本管控政策方面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然而,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并没有予以识辨,成本控制与风险管理相互脱节。

  2、内部控制制度在执行层面出现偏差

  随着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绝大多数房地产企业在现有内部控制框架的基础上都制定了一套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内部控制制度与其相对应的效果却存在较大的偏差,在集团公司内部不同子公司或分公司之间所采用的组织结构并不完全相同,有时甚至存在本质上的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给集团公司加强控制增加了难度。另外公司的组织部门依照职能设置,不能适应新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由于集团内不同公司对同一业务的处理流程或管理流程不一致,必然导致其内部岗位设置及要求、不同岗位之间的协调配合存在较大差异。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来看,各项业务流程的内部控制要求、关键控制点的确定,以及企业的风险防范都存在很大差异,这对于提高整体集团公司的经营管理效率、降低企业的内部控制风险都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3、内部控制措施与各开发阶段面临的风险问题

  房地产企业在日常管理和控制过程中,信息系统的运用并不普遍,企业的日常控制措施和方法过于传统,即使是对子公司的大部分管理和控制活动,也主要依赖于经办个人的经验和专业判断,这就导致相同管理和控制活动在不同公司、不同部门、甚至同一公司、同一部门的不同经办人员,都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处理方法。在公司内部,虽然有不少信息处理系统。但各系统之间并没有实现集成,这种情况必然会极大地降低整个企业的管理和控制效率。

  房地产企业在各开发阶段面临的问题及主要风险控制点:

  一是战略管理阶段:项目开发时机风险、项目地点选择风险、开发物业类型风险和开发规模风险,这些风险与市场开发部的关系定位不清以及市场运作能力不足相关,该类风险主要归因于开发商主观上对市场、开发成本、租金、售价、开发周期及资金筹措等预测错误和决策失误。

  二是前期规划阶段:土地购买风险、土地拆迁安置风险、融资风险;地块选择不合理,相关手续不完备,无法及时融资,没有长期稳定长效的融资渠道。

  三是项目设计阶段:设计质量风险、设计技术风险;工程人员与市场有脱节,对市场的把握能力尚有欠缺,前期设计时间延误的原因还在于前期策划中的营销策划、开发及设计三条线衔接不畅,项目规划设计部门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对规划设计当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成本在事先没有监控机制,也无法建立产品研发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四是工程管理阶段:承包合同风险、工期风险、质量风险和成本风险等。项目经验无法积累传递,市场的需求不能很快反映到工程部门,工程质量的控制主要由监理公司负责,但监理公司的抽查工作对工程质量控制不够严格。

  五是销售阶段:销售价格风险、营销风险等;客户服务中心定位不清楚,营销策划部对市场预期存在偏差,开发产品定价不符合市场消费需求。

  二、房地产企业内部成本控制策略分析

  近年来,有关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论成果不断涌现。其中,基于风险导向的企业内部控制因其科学性和执行性强等特点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本文针对当前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基于风险管理的视角对完善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提供建议和帮助。

  1、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实时监测其面临的各种风险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应当关注其随时面临的来自市场内外的各种风险。对此,房地产企业管理层应当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实时监测其面临的各种风险。首先,房地产企业应当组建风险监测部门,搜集来自市场、企业内部(包括财务部门在内的各个职能部门)的信息,专司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再者,房地产企业还应当结合企业内部实际以及市场变化,建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对该指标体系予以不断的补充和完善,以期更加完美地监测各种风险信息。

  2、制定各阶段成本控制措施,提高内部控制的执行力

  1)战略研究阶段成本控制:对企业而言,战略研究主要是为确定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而开展的活动,其效果在短期内很难衡量,由此战略研究阶段的工作主要取决于团队的素质和公司高层的重视程度,同时也需要市场、工程等相关专业部门的共同参与。

  2)前期规划阶段成本控制:由于前期规划是一个系统性、专业性的工作,在投资决策阶段,公司需要组织一个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行业的管理经验团队,成本控制人员要参与投资决策阶段的具体工作。土地成本支出约占项目总支出的20-30%,对土地的确定应充分考虑开发风险和升值空间。前期开发费一般占项目总支出的3%左右,但因各地实际收费差异也有很大差别,企业应注意同相关部门协调,确保既符合政府政策要求,又满足项目开发利益。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成本建筑安装工程造价一般占项目总支出的一半以上,企业需要分析当前区域经济形势,掌握建筑市场中施工企业总体状况,确定产品的市场定位。

  3)项目设计阶段成本控制: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是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阶段,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在75%以上,在此阶段,成本控制人员通过恰当地与开发商的建筑师、设计院的设计师密切配合,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通常设计阶段成本控制的具体程序是:专题调研→设计任务书→方案设计→图纸会审。在设计任务书中,把包含成本控制内容的意图系统、明确地告知设计单位。及时组织图纸会审,从设计、工程、销售等多角度对设计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加强设计质量检查监督,增强事前控制的力度。

  4)工程管理阶段成本控制: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开发项目的预算编制不可避免地与现实情况产生偏差。因而工程管理阶段需要同时从事前、事中、事后进行成本控制。事前控制即在设计时细化图纸并注意施工的可操作性,招标时明确招标的内容、范围及搭接部分的关系,避免出现漏项或重叠工程。事中控制即发生变更时,施工前估价,施工后确认,一事一签证,内容明确,范围清楚。发生变更要及时处理,必须有开发商、监理、施工方的三方签字方能认可,事后控制即对已发生的变更分析原因,寻找可以避免或减少变更的控制方法,为以后的项目积累经验。

  5)市场营销阶段成本控制:市场营销阶段的成本并不是简单地以成本节约为目标,应同时考虑当时的市场行情,在行情下滑时,节约营销费用,可能是进一步降低市场销售份额,在行情向好时,市场营销费用应达到适当控制。所以市场营销阶段的成本都必须与市场营销策划部门和人员的职责或成效相联系,即要杜绝不必然的成本开支,也不影响市场销售。

  三、经验教训

  内部控制应该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解决企业的关键问题,对房地产公司来说,宏观的大环境,开发产品的周期性、资金管理、筹融资政策等因素影响很大,因此内部控制设计需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内部控制制度应能够不断调整,以使公司更好的适应不同环境的要素。

  内部控制覆盖了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在以风险为导向的控制下,应以各阶段的成本控制、各环节关键风险控制点为重点,结合房地产行业组织结构、流程设计以及企业的战略目标,以求实现内部控制在风险防范、提高资本运营和管理效益方面的目标。

  基于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对于房地产企业发现并识别风险以及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有着显著的作用。因此,针对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从风险管理的视角提供改善内部控制的建议,有利于促进我国房地产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和有效运行。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成本控制作为发现并保证预期目标实现的一个重要手段,将在未来的项目开发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成本控制论文12

  【论文摘要】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企业全方位管理的最基本环节,其最终结果是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成本效益。本文主要论述了成本控制的基本理论,说明目前企业在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成本控制应采取的措施。

  [关建词]成本控制 问题 措施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层和管理部门对任何必要作业所采取的手段,目的是以最低的成本达到预先规定的质量和数量。而成本控制是指运用以成本会计为主的各种方法,预定成本限额,按限额开支成本费用,以实际成本和成本限额比较,衡量经营活动的业绩和效果,并以例外管理原则纠正不利差异,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等于乃至低于预期的成本限额目标。成本控制是企业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径,是企业抵抗内外压力,求得生存的主要保障。一个企业的成本控制系统包括企业组织系统、企业信息系统、企业考核制度和企业奖励制度等四项基本内容。

  1.企业组织系统在企业组织中,通常将目标划分为几个子目标,并分别指定一个下级单位负责完成。每个子目标可以划分为许多的更具体的目标,并应指定下一级的部门去完成。企业的组织架构可以用管理等级和管理幅度这两个指标来描述。管理等级是指最高级单位与最低级单位之间的等级;管理幅度又称为控制跨度,是指一个单位所属下级的数目。组织架构所涉及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处理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在一个高度集中的组织机构中,权力集中于较高级别的管理层次,低级层次的管理人员只拥有很少的决策权。在一个企业中,权力也可能在一个职能领域内高度集中,而在其他职能领域中高度分散。一般而言,财务和人事是属于高度集中的领域,而业务经营领域则朝着一个分权化模式发展。成本控制系统必须与企业的组织架构相适应,即企业预算是由若干分级的子预算组成,每个子预算代表一个分部、车间、科室或其他单位的财务计划。与此相关的成本控制,如记录实际数据、提出控制报告,也都是分小单位进行的,这样便形成了责任预算和责任会计。

  2.企业信息系统成本控制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是企业信息系统,也就是责任会计系统。责任会计系统是企业会计系统的一部分,负责计量、传送和报告成本控制使用的信息。责任会计系统主要包括编制责任预算、核算预算的执行情况、分析评价和报告业绩三个部分。通常企业分别编制销售、生产、成本、财务等预算。这种预算主要按经营管理的领域来落实企业的总体预算。为了便于控制,必须分别考查各个执行人的'业绩,这就要求控制责任中心来分解预算。这项工作即是编制责任预算,其目的是使各责任中心的管理人员明确自己应负责的事项和应控制的范围。在实际业务开始之前,责任预算和其他控制标准要下达给有关人员,他们以此控制自己的活动。对实际发生的成本、取得的收入和利润,以及占用的资金等,要按责任中心汇集和分类。在进行核算时,为减少责任的转嫁,分配共同费用时应按责任归属选择合理的分配方法。各单位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要拟订适当的内部转移价格,以利于单独考核各自的业绩,以及报告预算的执行情况。在预算期末应编制业绩报告,比较预算与实际执行的差异,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和责任归属。此外,要实行例外报告制度,对预算中未规定的事项和超过预算限额的事项,要及时向适当的管理级别报告,以便及时做出决策。

  3.企业考核制度企业考核制度是成本控制系统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内容有:

  ①规定代表责任中心目标的一般尺度。它因责任中心的类别而异,可能是销售额、可控成本、净利润或投资报酬率。必要时还要确定若干级次目标的尺度,如市场份额、次品率、占用资金的限额等。

  ②规定责任中心目标尺度内涵的解释。例如,什么是销售额,是总销售额还是扣除折扣和折让后的净销售额。作为考核标准,对其内涵的界定必须事先十分明确,以避免在具体执行时引起歧义。

  ③规定业绩考核标准的计量方法。例如,成本如何分摊,相互提供劳务和产品使用的内部转移价格,使用历史成本还是使用重置成本等,都要规

成本控制论文13

  摘要:主要从软件系统对材料量的项目进度控制的角度出发,探究SPMAT材料管理系统在引入材料管理工作后,对材料管理规范化、提高工作效率所起到的作用,逐步实现提升管理水平,达到控制项目成本的目的。

  关键词:SPMAT;材料管理;成本控制

  1实施材料管理对成本控制的意义

  项目成本[1]就是指项目消耗和占用资源的数量和价格的总和。构成项目成本的部分有:人工成本,材料成本,时间成本等。工程材料费用通常占项目成本中60%~70%的比例,其中管道材料费则占到项目成本的10%左右。目前石化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外加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下跌,国内市场投资环境紧缩等原因,各大工程公司均开始集中向加强成本控制、降低投资风险、提高工作效率等方向努力。项目成本控制[2]就是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范围之内。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核心目标是实现节约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这是成本控制中最重要的一项基本原则。为达到这个目标,不仅仅是依靠消极的限制和监督,而是通过积极创造条件,从提高管理水平入手来达到节约的目的。由于材料费用在项目成本中占据高比例,实施材料管理的水平高低会直接影响项目总体成本,因此在项目管理工作中受到公司重视的程度逐渐提高。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其内容也经由粗略的材料量管理,拓宽到对材料状态的精细管理、项目进度的影响控制等方面。

  2运用软件实现材料管理

  材料管理是一项涉及内容众多,管理过程复杂的工作。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当今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在材料管理的活动中,引入相应的材料管理类软件,以其清晰的表达方式,辅助于材料管理,使得管理工作更加方便、灵活、高效,是达到提高材料管理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目前工程设计单位使用的材料管理类软件较多,本文针对SPMAT软件,对材料管理进行阐述。SPMAT全称SmartPlantMaterial,与广泛被设计单位使用三维的设计软件PDS、SP3D同为一家公司出品。SPMAT包含“设计&采购集成”、“厂商供应链管理”及“现场管理”三个模块。是材料管理系统的核心模块,可实现询价、投标、评标、订单、催交、检验、监造、厂商资料跟踪、运输等过程的材料状态和材料数量的管理。此模块有专门的计划订单模块,项目控制人员可以编制请购单的计划,并定性、定量地跟踪与检测请购单与订单在各种里程碑点的执行状态。该模块是项目控制人员、采购人员与材料控制工程师的工作平台。SPRD[3]是用于创建、维护材料数据库(材料编码库、标准尺寸库、管道等级库)的数据库管理软件,该软件可以通过建立管道等级,为SP3D输出数据库文件,同时为采购管理提供数据信息。材料表模块是专门用于管理材料表的模块,不同专业在项目各个阶段生成的各个版次的材料表,以及其中包含的材料数量、材料规格等其他属性信息可以该模块中可以得到有效的管理。该模块同时兼顾现场材料发放工作,可以对材料按照装置、单元、设计分区、管线号、单根ISO图,分不同层次进行细致化的管理。最终将工程数据转化为采购清单,生成请购文件提交采购。采购模块可实现制定询价、管理报价、评标和定制合同等采购管理的需求。当设计请购单提交给采购模块后,系统便可根据项目的需要,针对材料供货商的供货范围,对请购单材料进行合理的分配,生成询价文件。供应商可以使用系统适配的清单列表,返回报价信息,导入系统后,对各厂商报价文件实施管理,进而由采购人员开展评标工作。SITE模块是现场材料管理工作模块。现场的材控工程师,可以运用SITE模块,对材料接收、入库、领料、出库等现场材料工作进行统一的管理。SPMAT的工作贯穿了项目建设过程中管理处理设计、请购、询价、技术和商务评标、采买、催交、运输、接收、仓库管理和发料过程等与材料相关的一切活动,是一个统一的平台。

  3材料管理中成本控制的核心

  从成本控制的角度看材料管理,其核心是降低材料费用支出,减少材料设计、采购等环节对项目进度的影响。

  4材料费用

  材料费用,是项目所用到的整体材料量的价格总和。从项目初期制定报价时对材料量进行预估,到最终用于现场施工的订货材料总量,材料量对项目经济性的影响贯穿于整个项目的设计、采购和施工阶段。“材料量”仅仅是宏观意义上的数字的总和,它所代表的是具有标准、尺寸、壁厚、端面形式等具有详细规格参数元件的集合。材料设计人员的工作核心内容,就是定义材料规格和确认材料数量。1)定义材料的规格,既是在满足设计需求和安全要求的.条件下,保证以最经济的方式设计材料,减少过度设计。2)确认设计各阶段的材料量,制定合理的裕量原则,目的是对材料进行充分、合理的利用,避免浪费。

  5进度控制材料

  从设计到采买,再到运输至现场用于施工,中间的流程经历了材料的建库,材料表管理,请购单管理,采购的招标、评标,工厂的制造、检验、催交、运输等环节。材料管理过程中,会按照以上流程在相应的时间节点实施阶段性管理,其目的就在于保证按时完成项目、合理分配资源、发挥最佳工作效率。然而在实际过程中,工期被拖延的事件时常发生,这也意味着成本的增加。其原因在于流程中部分或者整体环节由于管理或监督不到位,环节之间出现脱节,或是单一环节时间延长,从而造成工期拖延,导致成本提高。

  6SPMAT对成本控制的影响

  统一编码对成本控制的影响:材料编码系统是进入计算机设计时代,为服务模型设计、材料管理而生的,它的存在贯穿于整个项目的材料管理系统当中。SPRD可以建立公司级或项目级的标准材料数据库,提供标准化的材料编码规则,按照每个元件的标准、材质、压力、端面形式等,生成一组由字母或数字排列组合的具有含义的材料类别编码(CommodityCode),一条编码对应一类材料。再对当前类别下的材料加上口径、壁厚等几何尺寸信息,则形成一物一码的材料标识码(IdentCode)。比较以往的项目,数据库通常仅是服务于当前项目本身,项目之间、各专业之间的材料数据库,材料编码规则、材料描述、执行标准并不统一,每个材料数据库的录入及维护都需要配置较多人力,建库时间较长同时效率也不高。建立统一的材料编码的优势就在于实现了项目和专业间的编码统一,使得管理工作建立在相同的基础之上,实现了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其更长远的意义体现在经历长期项目积累建立起标准化的材料编码库,使得项目之间的材料库可以相互参考甚至直接调用,大大降低了材料建库的时间和人力的投入,在实际工作中,建库节省的时间能够达到50%以上。以标准材料编码建立材料库,也降低了维护材料库的工作量,包含几何信息的材料标识码是由软件内置的标准材料信息自动生成,维护人员只需要对材料类别编码加以维护,减少了大量的工作量。从而实现减少设计环节时间投入,压缩项目的整体进度,进而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7材料量监控对成本控制的影响

  由于材料量信息贯穿在整个设计采购施工过程当中,实施材料量的追踪,可以有效的控制材料量在各个进度下的状态,起到优化材料供应与分配过程,细化对材料管理的作用。材料表模块可以直接将用于询价的综合材料表,针对材料类型、制造标准、供货商供货范围等条件,分类成请购单,并迅速、准确的生成询价文件。通过系统对不同版次的请购单进行材料量的比较,计算出材料增减的数值,进而生成准确的询价材料量。通过采购模块,实施对供应商生产过程的监督,跟踪合同订单中每一项材料在制造厂中的状态,实现材料出厂至到货的材料量追踪。现场模块可以将到货材料量和订单合同材料量进行比对,及时反馈材料的“盈、缺、损”等信息,继而安排后续计划。现场施工时,软件系统可以按照ISO图,安排发料。也可以按照装置或区域间不同的施工进度,灵活的对入库材料量进行调配,预测材料的短缺状况,合理的调整材料发放计划。材料表的分包、材料量的对比、现场材料的发放控制,在没有依托统一的软件平台开展的时候,工作量繁重,同时由于人工操作导致准确率降低,容易造成材料的浪费。通过软件平台进行材料量监控的优点在于效率高,有助于缩短项目的采购和施工周期;准确率高,能够在可控的范围内避免材料的浪费。

  8数据流传递对成本控制的影响

  项目设计、采购、施工涉及到众多专业、人员、环节的交互,这其中包含海量的信息传递和沟通的过程。信息传递之间使用的文件格式、工具、标准等等基础信息不一致,会成为信息沟通中的壁垒。就如同外国人在中国消费只有将外币拿去银行换成人民币才能结账一样,这中间增加了“去银行兑换”的环节,导致消费的不便。SPMAT软件是一个集成的平台,它为项目活动中材料管理各个环节提供了统一的接入口,使材料管理工作在专业间开展的基础得到统一。信息在交换过程中减少了由于不一致而导致的“兑换”过程,在平台上可以全面共享。为协同工作创作了良好的条件,也使材料管理工作更加系统、规范、有序。起到促进材料管理水平的提高的作用,实现成本控制。

  9结语

  实施材料管理的目的是实现项目整体材料量被合理、充分的利用,减少材料的浪费,降低采购的费用,提高项目进度,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升效益的目标。运用三维工程设计软件中的材料管理模块,建立统一的材料管理体系,夯实工程设计类公司材料管理的基础,能够在未来变化的市场形势下,使公司能在国际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参考文献:

  [1]邱国林,刘颖春.工程项目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xx.

  [2]陈德平.浅谈项目管理中的进度与成本控制[J].西部探矿工程,20xx(2):210-211.

  [3]何慧.工厂材料编码及软件应用概述[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xx,9(3):21-23.84

  作者:吴昌霖 费彬 于焱 单位:兰州寰球工程公司 中国寰球工程公司

成本控制论文14

  近年来,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且面临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一系列水问题。 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大力开展水利水电工程。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不仅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只有不断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优化其施工成本,才能确保水利水电工程最大化发挥效用。混凝土材料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其各方面进行分析可以有效促进水利水电工程成本的优化。

  1 常见典型混凝土的特点。

  1.1 硅粉混凝土 相比于普通混凝土, 硅粉混凝土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但其水泥用量较大、水胶比小且不易泌水,容易发生塑性收缩,具有早期干缩率大,体积易变形等缺点。硅粉混凝土在施工中常常会发生早期开裂问题。 为弥补硅粉混凝土存在的缺陷,可以考虑在配合比设计阶段,用粉煤灰和高效减水剂等活性矿物料来代替部分水泥,在满足各项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水泥的用量。此外,还可以通过降低混凝土绝热升温,以减轻温度控制的负担,降低混凝土开裂的几率。粉煤灰和高效减水剂的加入,可以显着提高硅粉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和易性,从而使其达到施工标准要求[1].

  1.2 聚丙烯纤维混凝土 聚丙烯纤维混凝土不仅可以有效防止混凝土浇筑后期的硬化,而且可以有效减少由于水分散失会泌水等而引起的混凝土开裂和塑性收缩问题,还可以减少混凝土硬化后期极易产生的裂缝与由温度变化所造成的微裂纹,具有改善混凝土抗冻、防渗和耐久性等性能的特点。另外,在聚丙烯纤维混凝土中,大量纤维随机分布于混凝土结构中,使得混凝土结构的韧性、强度和抗变形能力等都得到了显着的提高。 同时,其还具有较高的粘稠性,可有效改善喷射混凝土的性能。 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所具有的良好性价比使得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3 钢纤维混凝土 钢纤维混凝土近年来在水利水电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具有较高的初裂强度和极限强度。 在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钢纤维,可以有效改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性能,也可以改变混凝土的破坏形态。 钢纤维混凝土的掺量及质量具有明确的规定, 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设计与生产[2].

  2 混凝土材料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2.1 拌合问题 混凝土在拌合阶段, 混合料的质量对混凝土的质量具有巨大的影响。其中水泥和骨料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两个关键原料。 在实际施工当中,很多施工单位为追求利益最大化,而购买价格相对低廉的混凝土混合料。这些价格相对低廉的混合料往往在质量方面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质量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且强度通常也难以满足施工要求。 同时,在水泥等混合料缺乏有效的防水措施情况下,混凝土的质量就会降低。此外,一些施工单位对骨料颗粒的大小没有进行严格的控制,也没有按照有关标准将其分级,从而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强度和质量。

  2.2 施工问题 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主要包含浇筑、拆模和养护等过程,其各个施工环节之间的关联性程度,对混凝土施工的总体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依据不同的施工地点和施工要求而存在多种类型的构造,且不同的构造具有不同的功能,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工艺等都决定着水利水电工程的最终质量。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包括很多分工程,且很多分工程必须同时施工,这就造成了混凝土作业面的狭窄性, 加之混凝土机械化水平不高等因素影响,使得混凝土施工质量存在严重的波动性[3].

  3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材料施工特点。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特点,在要求混凝土结构必须具备一定强度的同时, 还应充分考虑其所处的位置,以对其防渗水、抗震、防冻和耐久性等进行合理的设计。一般情况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规模都比较大、工期长,并且在其施工过程中,针对不同位置的混凝土结构也具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应特别重视大规模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裂缝和冻害作为混凝土施工中最常出现的两种问题,施工单位应对其给予高度的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其在大规模混凝土施工中出现。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会贯穿整个工程的始终。在某些情况下,为赶施工进度,常会发生混凝土施工与其他工程交叉施工的现象,但仍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 在水利水电工程实际施工中,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而导致工程间断是经常发生的现象,这就要求混凝土必须具有相应的强度,并进行科学的耐久性设计。

  4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材料施工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当中,混凝土的拌合、运输和养护等都属于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范畴。 混凝土在施工之前,必须要进行充分、均匀的搅拌,这是保证其质量的一个重要步骤。 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混凝土的拌合已由传统的人工搅拌转变为机械搅拌。这不仅大大提高了混凝土搅拌的均匀性和充分性, 提高了混凝土的品质和拌合效率,而且大幅减少了劳动力的投入。 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要求运输工具必须具有良好的密实性,且不能同时装入多种混凝土原料,以避免运输过程中造成材料浪费。当拌合好的混凝土运输到施工现场以后,应马上进行施工,以避免混凝土出现硬化现象或是长期不施工现象, 从而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要求施工人员必须明确混凝土的浇筑位置, 并且在浇筑前还要确保浇筑位置既没有障碍物又是平整的。 浇筑混凝土时必须要使用专业的压实设备,以确保混凝土的压实效果可以达到施工要求,浇筑作业完成后需对混凝土进行一段时期的养护, 养护必须达到相关规范规定的期限。在保证养护时间的同时,确保养护充分到位,以为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提供可靠的保障。

  5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材料成本优化方法。

  混凝土材料具有明显的地方性特点,其经济性与当地、当时材料价格和经济水平具有极为紧密的联系, 会随着当地经济和材料的`市场价格变化而变化。 这说明了混凝土材料没有通用的优化配合比, 即对混凝土材料成本优化的分析应是针对当地、当时混凝土材料的市场价格而进行的。

  5.1 构建成本优化数学模型混凝土材料成本优化隶属于数学的范畴内,因此构建成本优化的数学模型可以帮助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材料的成本得到有效的优化。混凝土的自密实性是衡量混凝土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自密实混凝土可以提高拌合物的工作性能,具有诸多优点,如显着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包括混凝土的耐久性、密实性和力学性能等;充分利用工业废料,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大幅降低人工劳动力强度,节省人力资源投入;有效节约电能;减少环境噪音,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建筑安全性等。 自密实混凝土不仅本身具有许多优点,而且在经济性方面也占有诸多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节约劳动力,节省电力和机械消耗。 其二,高自动化水平,缩短工期,加快施工进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其三,在特殊条件下,可以解决现浇混凝土的施工难题,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和结构可靠度,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减少后期维修费用。

  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材料的成本优化数学模型为min( f x) ,s.t.g( j x) ≤0( j=1,2,……)其中,( f x)为目的函数,即混凝土的成本,g( j x)为各种约束条件,即满足混凝土材料工作性、力学性能及其他方面要求。利用这一函数可以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得出混凝土材料优化后的成本。

  为了验证上述方法的可行性, 本文以长沙市混凝土20xx 年市场价格与当前湖南省水利水电工程造价计算方法为例,采用上述通用成本优化算法计算自密实混凝土材料成本以及施工工程的最终成本,并与没有采用这种方法的材料成本和最终成本进行对比分析。 计算结果如下:采用通用成本优化方法得出的自密实混凝土材料成本为30.68 万 元 ,较之正常预算节约 5.25 万 元 ;采用通用成本优化算法得出的工程最终预算成本为 416.3 万元,与正常成本预算 462.6 万元,减少了 46.3 万元。 这一实例说明,本文提出的通用成本优化程序具有可行性。

  5.2 采用成本优化通用程序 除了构建数学模型之外,还可以利用数学工具和现代化信息技术,如计算机技术。 网络技术等来编制成本优化通用程序。 在成本优化通用程序编制过程中,应确保混凝土材料的价格、基本物理性质可以随着市场的变化而进行及时更改,以使优化具有良好的通用性。 为了提高成本优化通用程序的性能,需要对其进行多次的试验,并采用有关方法对混凝土材料参数合理范围和强度影响公式进行确定,从而将混凝土材料参数设置到成本优化通用程序当中。对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材料使用成本优化通用程序,可以有效优化其成本。

  5.3 提高混凝土材料施工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 混凝土材料的施工技术对其成本具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材料的施工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对成本优化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施工单位应借鉴国外先进成功经验,积极引进先进施工技术和施工设备,并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融入其中。同时,积极引进专业的、技能型人才对现有施工技术进行改革与创新。

  6 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混凝土原料特性及常见典型混凝土特点, 分析了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材料施工特点与技术,以及在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材料成本优化的方法,并通过有关实例来说明成本优化方法的可行性。通过文章的论述可知,混凝土材料的选择、施工特点和技术等各方面都会影响到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成本。因此,要想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成本得到有效的优化,对混凝土材料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情况,合理选择混凝土材料,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最终达到优化成本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薛广鹏。浅谈混凝土在水利水电工程上的技术应用[J].四 川建材,20xx,04:32-35.

  [2]郑昌伟。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23:254.

  [3]裴银花。关于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的问题与对策的探析[J].门窗20xx,12:173,177.

成本控制论文15

  1预测施工成本

  在对整个施工成本进行计划之前,需要对施工成本进行预测,为后续施工过程成本控制提供依据。成本预测需要综合考虑中标价、设备价格、施工条件以及施工技术等综合因素。首先,要预测材料费用,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对主材、辅材以及其他材料的需求量进行预测,对型号及单价进行逐项分析,最终预测出购买材料需要的总价;其次,要对用工成本进行预测,根据劳务市场的行情以及工程所需要的人力总数预测出用工总成本。第三,根据投标书中列明的机械型号、使用设备时间的长短来以及机械的市场价格决定是租赁还是购买,预测出使用机械所需要的成本;第四,对办公费用、管理人员的工资等间接费用进行测算,这部分费用是不能忽视的,根据以往的经验,一般会占到个项目成本的20%左右。各类成本预测完成以后汇总,估算出整个施工过程的总成本。

  2编制成本控制计划

  根据所预测的施工成本以及工程经济核算模式,结合机械设备、材料、人力的需要情况以及类似工程的相关经验来编制成本控制计划。项目总负责人要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充分了解和掌握该项工程的特点,根据工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制定出科学、可行的`控制成本计划以及具体方案,并预测实行该方案能够为工程节约多少成本,比较与最初的预测相差多少,不断对方案进行优化,将整个施工过程的权利与责任落实到团队和个人,为执行计划做好准备。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将具体资金花费与计划方案的资金花费相比较,如果存在偏差要明确是施工中成本没有按照计划进行控制还是由于计划不合理导致的,如果是计划不合理,要及时作出调整,修正相关成本指标。

  3成本控制计划的执行

  施工开始以后,就要开始正式执行成本控制计划,按照计划对每一个环节进行科学管理。

  3.1间接成本的控制

  施工成本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直接成本,一个是间接成本,其中间接成本的大小与整个施工过程没有直接关系,要控制这部分成本,就要对项目管理层的结构进行调整,要尽量选择那些一专多能的管理人员,避免人员冗余、责任不清的现象发生,即保证管理层的精简性。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合理设置岗位,在不影响工程管理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压缩成本,避免浪费。财务部门要定期对间接费用开支进行审核,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作出反馈,并制定出纠偏措施。

  3.2直接成本的控制

  直接成本占整个施工成本的大多数,是构成工程实体或者是有助于构成工程实体而花费的成本,直接成本的控制包括一些几方面:

  3.2.1材料成本

  材料成本占整个施工阶段成本的一半以上,而且节约潜力很大,是直接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一旦工程中其他部分的成本出现亏损,就需要靠节约材料费用来保证施工费用不超支。控制材料费用的基本原则就是“量价分离”,一方面控制材料用量,一方面控制材料价格。通常施工中每一环节材料用量都有额定值,领取材料时要限额,不能一次领取过多材料,且每次材料进场后都要进行验收,尽量避免由于二次搬运造成材料损耗,将材料用量控制责任落实到具体班组和个人。要不断改进施工技术,应用新的技术和工艺来减少材料的消耗,分析每一种材料的性能,在不影响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可以选择一些性能类似、价格较低的代替材料。另一方面就是材料价格,主要是在采购材料的过程中控制成本,采购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准确掌握各类材料的市场价格,采购过程中货比三家,对供应商的实力及信誉进行严格考核,选择质优价廉的材料,同时要将运输成本考虑在内,根据施工计划均衡供应材料,尽量减少材料的储备量,降低管理和运输成本。

  3.2.2人工成本

  对于人工费用的控制同样要遵循量价分离的原则,一方面要控制人工数量,另一方面要控制人工单价。对于项目中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环节可以选择单价较低的日结工资施工队伍,有效控制人工费单价,但是这一部分的控制潜力是有限的,人工费的控制主要通过减少用工量来控制,施工前要制定劳动力计划,尽量控制非生产人员的数量,通过革新技术来调高生产率,有效控制人工成本。

  3.2.3有效管理施工合同

  合同管理也是成本控制中的重要内容,目前大多数工程项目虽然都实行工程量清单的报价制度,但是实际施工中却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限制,工程量清单中有可能没有完全包含所有子项目,因此,项目负责人必须熟悉合同中的所有条款,考虑综合因素,明确哪些子项目是报价中没有的,这些子项目的具体花费是多少,编制具体书面信息,及时向业主反映,争取得到业主认可并签订预算补充合同。项目负责人要履行合同中的具体条款,对合同中的关键问题作出提示,落实具体责任,根据合同来指导施工中的细节,尽量避免合同纠纷。合同管理中的另一重要环节就是索赔,负责人在履行合同义务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合同另一方是否有违约的现象,如果存在违约现象,要及时收集和记录证据,根据合同内容和当事人的违约状况如实计算出索赔费用,编制索赔报告。

  3.2.4机械成本

  要根据投标书中标明的机械型号和具体的施工条件来决定购置还是租赁,如果使用周期较短,要尽量选择租赁的方式,如果使用者周期较长或者是机械短缺,可以考虑购置机械,但是要考虑到项目的承受能力,不能盲目购置。施工过程中要合理计划机械的使用时间,尤其对于租赁机械,要尽量避免闲置。

  3.2.5分包工程成本

  建筑工程的施工大多数都采用承包模式,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业主只需要和总承包商沟通,责任与权力相对明确。总承包商受到技术、人力以及设备等因素的限制,往往需要将一部分项目分包出去,尤其是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项目。对分包工程的成本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对分包单位进行综合考核,尽量降低风险;其次,在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主要集中在人为控制上,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有效减少人为因素对工程质量以及成本的影响,处理好进度、质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对于承包商与分包单位之间的经济往来要进行详细记录,明确材料款、工程款等各款项的具体走向,避免由于责任不明而造成经济损失。

  4总结

  建筑工程的大多数花费都集中在施工环节,施工过程的成本控制对减少整个项目成本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施工前要对施工成本进行预测,并编制具体的成本控制计划,施工正式开始以后要认真执行成本控制计划,一方面要精简管理层,减少间接成本,另一方面要对施工材料、人工、合同、机械以及分包工程等多项直接成本进行控制,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整个施工过程的成本。

【成本控制论文】相关文章:

成本控制论文06-06

成本控制论文02-01

成本控制论文(集合)09-26

成本管理与控制论文02-27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的论文02-27

服装企业成本控制论文11-10

成本控制论文15篇02-02

成本控制论文(15篇)02-02

人力资源成本控制论文03-12

医院全成本管理与控制的研究论文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