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美术教案

时间:2022-06-06 15:36:14 美术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中班美术教案模板合集6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美术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选】中班美术教案模板合集6篇

中班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春天常见水果的名称和形状。

  2、表现前后重叠的关系,学习简单的构图设计。

  活动重点:

  了解常见水果的名称和形状

  难点:

  表现水果前后重叠的关系

  活动准备:

  幼儿美术用书《春天的水果》、剪刀、胶棒等

  活动过程:

  1、认识水果,了解它们的名称和形状

  教师出示相关水果的图片。

  “你们认识这些水果吗?它们叫什么名字?它们是什么形状的?”

  (教师和幼儿共同给这些水果命名,观察它们的外形特征。)

  2、理解简单的重叠关系和构图

  (1)、幼儿来摆放水果

  使幼儿理解水果的重叠关系

  “当这些水果都要放在一只果盘里时,怎样放才能觉得很舒服呢?”(幼儿边放边交流)

  (2)、教师帮助幼儿了解近大远小、前后重叠等空间概念。,初步了解构图的均衡性。

  3、幼儿操作

  幼儿将美术用书上的水果图案剪下来,在摆放的过程中,体验“近大远小、前后重叠”的空间概念。

  4、相互欣赏制作好的“春天的水果”

中班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进行操作学习。即在会团、搓、压泥的基础上,学习压坑、捏边的技能,能表现餐具的基本形状和特征。

  2.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的不同大小分泥,培养幼儿根据实物独立塑造的能力。

  3.发展幼儿手指肌肉动作的灵活性。

  4.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5.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教学准备:

  (1)课前观察家里的餐具,如:碗、盘子、勺子、筷子。

  (2)泥、泥工板若干,玩具娃娃、桌、椅摆成将要就餐的场面。

  教学过程:

  1.出示娃娃即将就餐的场面,导入活动。

  2.引导幼儿观察或回忆实物餐具,教师讲解示范制作餐具的方法。学习用团圆、压坑、捏边、压扁、搓的技能,捏制小餐具。

  碗:从上向下看,是一个圆圆的凹坑。要先将泥团圆,用大拇指压个坑,其余四个指头放在外面,边捏边转动泥,只要把边捏的一样薄就行了。

  盘子:从旁边看,圆圆的扁扁的,中间低,边稍高。先把泥团圆压扁,用大拇指和食指把边捏的稍竖起来即可。

  勺子:从上向下看,一头是长柄,一头是椭圆,是凹的。先将泥搓成胡萝卜形,在粗头一端用大拇指摁进去即成。

  筷子:两根长短、粗细相同的棍。将泥分成一样大的两块,搓成一样长、一样粗细的两个长棍。

  3.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重点让幼儿用团圆、压坑、捏边、压扁、搓等技能捏制小餐具。

  5.将做好的餐具送到娃娃餐馆,放到小伙伴面前,请小伙伴吃饭。

  教学反思: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小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还不成熟,教师在今后设计的活动中,可以从平面开始逐步过渡到立体,随着孩子手部动作的不断协调发展来增加操作材料的难度。

中班美术教案 篇3

  大班美术活动说课:《画味道》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早在小班、中班的常识课中,就有提到味道这一常识,幼儿对味道已经有了自身的感知,而本次活动正是前面知识的后续,新《纲要》指出:“艺术是情感启迪、情感交流、情感表达的良好手段,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手段。”而本次活动建立在幼儿对味道已经有所感知的基础上,让幼儿从感受到发现再到创造性的表现,幼儿喜欢贴近自己生活的东西,不喜欢拘泥于摹写对象的真实形象,因此我设计了《画味道》为题的美术活动。

  这次活动,开始环节的动机呼唤,鼓动幼儿的积极性,过程中注重激活思路、启迪智慧、触发创新,在结束环节把幼儿的兴趣引向欣赏和获得满足上。能帮助幼儿通过尝与说回顾对各种味道的认识与感受,通过画,将自己的感受大胆、创新地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符合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通过交流与评价增强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活动中获得肯定与满足感。这个活动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2、说目标 :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目标起着导向的作用。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材本身的特点。整合了社会、认知、艺术、语言等领域,确立了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

  (1)、运用不同的线、形、色大胆构图,创造性地表现自己对味道的感受。

  (2)、通过尝味、说味、画味活动,激发幼儿大胆与同伴交流自己对味道的体验,在活动中得到心情的愉悦。

  本次活动的重难点为幼儿能学会运用不同的线条、色彩、形状表现自己对味道的感受,并用语言表达出来,我将在后面环节介绍中做具体阐述。

  3、说活动准备:

  同时,我为本次活动做了以下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对各种味道已有初步感知,能说出各种味道,掌握各种绘画的基本技能。

  (2)、为了让活动更有趣味性,我将场景布置成 “食品展览会”能更好的激起幼儿的兴趣。

  (3)、另外,本次活动的物质准备是:各种味道的食品,如:奶糖、柠檬、苦瓜、辣味牛肉干、黄莲、姜糖、穿心凉糖、话梅糖、酸梅糖、秀逗糖等等;为幼儿提供画纸、水彩笔、油画棒、水粉颜料、棉签等作画工具;为了让幼儿在作画时有一个轻松的环境,我准备了轻音乐一盒。

  二、说教、学法:

  教法:

  在活动中,我运用了游戏法、提问法、操作法等。

  首先是游戏法,游戏能调动幼儿的兴趣,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开始就以参加“食品展览会”的形式品尝食物,充分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其次是提问法,教师提问的准确性,能引导幼儿有目的的,仔细的观察,有利于幼儿进一步的学习与思考。

  再次,我还用了操作法,让幼儿品尝各种味道,并将味道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幼儿体验成功的乐趣,建立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此外,我还用了示范法、交流法、鼓励法,对活动加以整合,突出教师主导、幼儿主体的地位,达到各个领域和谐统一,从而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认知、情感、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提供幼儿熟悉的材料,创造良好的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究活动,提高幼儿认知,锻炼幼儿的能力,本次活动我让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感官参与法:皮亚杰认知理论里提到:“幼儿必须通过自身活动发现,认识客观世界,不断建构,完善自己的认知模式。”在整个活动中,我将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通过尝、说、想,动手及动脑,进行学习,尝主要是尝味道,想是想想尝后的感受,说是将尝到的味道说出来,动手和动脑是让幼儿能动手将自己感受到的味道,用各种绘画形式表现出来,体验创作的乐趣。

  2、另外,还采用了交流法,《纲要》指出“幼儿不会独享个人的成功,他们总喜欢想方设法与他人分享,让别人接纳并期待别人给予的赞赏,互相启迪、互相促进。”因此我为幼儿提供了说味道的环节,在活动这环节,让幼儿充分地将自己的创意说出来,与同伴共同分享自己的成果,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说教学程序:

  本次活动主要流程:尝味道——画味道——说味道。

  第一个环节,我以参与“食品展览会”的形式激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自然的环境中进行品尝,并且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将品尝味道后的感受说出来,为下画味道做铺垫。如:在幼儿品尝前,让幼儿明确尝后要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可以从想到的和感觉到的等方面进行阐述。

  第二环节,画味道,是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幼儿在充分的感受后,对味道有了初步的体验,我以引导语“如果要用画画的方式表现你吃到的味道,你会用怎样的方式呢?”从而让幼儿回忆起已学的绘画方式,并且让幼儿对绘画方式进行搜索,有明确的目的性,教师知道并启发幼儿用线、色、形等方式进行绘画,丰富幼儿

  的实际经验,为幼儿提供各种可操作的材料,教师及时的给予幼儿鼓励与帮助,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第三个环节,请幼儿谈谈自己的作品,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展示版上,为了让幼儿能从多角度进行阐述,教师进行示范讲解,让幼儿明确可以从什么角度对作品进行完整的阐述,如:“我尝到的是??味道,它给我带来??的感觉,所以我用了??的颜色和线条来表现。”另外,以欣赏的角度,让幼儿说出最喜欢的作品,互相交流评价,为幼儿提供自我表达的机会。通过这样的交流,让幼儿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欣赏他人,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语言的创造性。 接着教师进行总结,这样有利于幼儿知识经验的梳理。也为活动延伸做铺垫。 延伸推进:

  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更多的味道,并尝试用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尝试着画其他感觉,如声音、冷、热等,迁移幼儿已有经验。(根据本次活动设计)

  四、亮点及效果预测:

  整个活动能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应该能够抓住幼儿的兴奋点,使幼儿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根据本次活动中,我使用教法与学法的选择和程序的设计,会对活动重难点有所突破,但是由于本次活动以幼儿创造性为主,无法预计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因此我将在活动过程中,及时关注幼儿的表现,适当调整教学方式,使幼儿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相关链接:

  美术教学的关键:

  所谓美术,美是体验,术是表现。避免让幼儿在接受一些十分概念化的图式,因而失去了表现和创造美的热切愿望。

  教法补充介绍:

  美术活动中较常用的教法有:观察法、讲解法、示范法、(分步示范、连续示范、重点示范:重点示范是教师只演示绘画和手工制作中的一部分重点内容,而对幼儿学习和已经掌握的不再示范。另外就是对教学中的突出难点和重点、画和制作的关键部分、幼儿难以完成的部分,反复进行示范,一般常作为巡回指导时的示范。)还有就是对话法,范例等。

  美术欣赏活动说课建议:

  1、教学活动应注重经验的构建和积累。如活动前相关经验的铺垫。

  2、欣赏活动紧扣美术欣赏要素。如——鲜明亮丽的色彩和极富特色的线条以及

  作品的构图。

  3、欣赏活动中尊重幼儿的感觉,鼓励幼儿大胆表述。

  4、注重多种欣赏方法的运用。(如对话法、对比观察法)

  5、欣赏活动注重幼儿情感的激发。

中班美术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用陶泥创作各种手的造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大胆想象、添画。

  2.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能说出喜欢他人作品的理由。

  3.体验创造性陶艺活动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活动准备:

  l.投影仪、屏幕,关于手影的幻灯片。

  2.陶泥及操作工具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播放幻灯片,激发幼儿兴趣。

  (l)教师将手影幻灯片投射到屏幕上,启发幼儿想象。

  教师:大屏幕上面有些什么?你发现上面的小秘密了吗?(小兔子、小狗、孔雀等手影形象)

  ●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示范例,使幼儿感到很新奇。幼儿发现原来那么多有趣的的形象,都是自己平时一直在玩的手影游戏的不同表现方式。这使他们很兴奋,也蠢蠢欲动,急于想用泥塑的方式进行表现。此处的幻灯片不仅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将幼儿的注意点转移到了“手影变形”上来。使教学环节紧凑而流畅地发展。

  2.师幼共同探索手的不同造型。

  (1)幼儿玩手影游戏。

  (2)教师:变一变,看一看,小手变成了什么?(海螺、热带鱼、老鹰、小草、鸭子等)

  ●第一环节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因为在这个环节中,幼儿创造的积极性更高了。他们十分投入地创造手影,产生了很多从没有出现过的形象。此环节达到了十分理想的效果,这为后面的创作了充分的经验基础。

  3.演示创作过程。

  (1)教师展示手形。

  教师:想一想,这个手形会变成什么?还能变成什么?(刺猬、孑L雀、大树、金鱼、扇子等)

  教师:手掌可以变成刺猬的身体,手指就是它的刺。

  (2)教师继续展示手形,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教师:想一想,这个手形添上什么会变成什么?(公鸡、小船、卡车等)

  ●该环节同样利用幻灯来展示手形作品的创作过程,使得作品的变化快速而清晰,好像变魔术一样,让幼儿感到神奇且愉悦。而幼儿层出不穷的想象,又使活动在师幼互动的过程中进入高潮。

  (3)教师示范用陶泥做手形。

  教师:先在泥板上摆好要画的手形,用工具从最外面的手指开始,仔细地沿着手的形状走,一直画到最后一根手指,把手、笔移开,泥板上就会出现要画的手形。添上花纹图案或使手指变化,漂亮有趣的手形作品就出来了。

  ●在幼儿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激发后,教师通过手形制作方法的演示,让幼儿学习并掌握创作的技能,就好像给了幼儿一把通往成功殿堂的钥匙,让每个幼儿都能将自己的想象变成触手可及的真实画面。

  4.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l)鼓励幼儿自己变化手形,大胆创作。

  (2)指导幼儿进行细节装饰。

  5.作品展示,鼓励幼儿大胆介绍自己的作品,学习同伴的作品。

  教师:你的小手变成了什么?是怎样变的?你最喜欢哪一件?为什么?

  活动建议:

  ☆活动延伸 在主题墙上布置各种手影想象画让幼儿欣赏,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区角活动

  ①美术区:手印创意画。

  ②表演区:白布、手电筒等让幼儿表演手影游戏,演一演、说一说。

中班美术教案 篇5

  生成背景:

  由于开学这一阶段时间在开展“我升中班了”主题活动,小朋友们都知道我是幼儿园的中班小朋友了,小班的弟弟、妹妹比我小,我们要关心弟弟、妹妹。今天早上桌面游戏的时候,杨玉婷画了一张蜡笔画,她告诉我说:“我要把这张画带回去,送给小班的弟弟。”她的一句话萌发了一个活动主题,何不让小朋友动手画或者折叠一些礼物,自己亲自送给小班弟弟妹妹,真正感受到我是中班小朋友了。

  教学目标:

  1.知道中班哥哥、姐姐要关心弟弟妹妹,增强做中班小朋友的光荣感。

  2.能主动大胆地与弟弟妹妹交往。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

  1.复习一些原来会做的折纸。

  2.正方形纸若干。

  3.作画工具。

  重点与难点:

  做一样折纸的礼物。

  活动环节:

  复习歌曲

  1.复习歌曲《我是中班小朋友》。

  讨论

  1.中班的哥哥、姐姐应该怎样关心弟弟、妹妹?

  2.回忆折纸过程,出示2-3件折好的范例作品,幼儿交流自己会折的东西。

  幼儿自由折纸

  1.提醒幼儿先想好内容,再折纸,折纸时要注意对齐、平整,对困难的幼儿,教师可以用范例启发,或示范一些容易折的物品,帮助他们完成任务。

  2.教师将幼儿的作品写上姓名和班级。

  练习送礼物

  1.幼儿送礼物时会用语言表达,如:“弟弟(妹妹),这是我折的XX,你能高高兴兴上幼儿园,我把这个送给你。”在班上先练习说说。

  2.带幼儿到小班送礼物,鼓励幼儿主动与弟弟妹妹交往。

  效果分析:

  通过今天的送礼物活动,使我对我班小朋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我眼里他们是非常的了不起,每一位小朋友都很棒。尤其是我们做好礼物去送给小二班的小朋友的时候,个个小朋友都能大胆地与小班的幼儿交往,有好几位幼儿做了好几样礼物分别送给小二班的小朋友。让小朋友真正体验了我是班级小主人。

中班美术教案 篇6

  一、设计意图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能力为核心的一种创造教育活动,每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潜力,同时又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

  鱼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动物,对于鱼的外型特征幼儿已相当的了解和熟悉,我从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绘画发展水平出发,以幼儿发展为本,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充分调动幼儿的绘画热情和兴趣,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创设"小鱼不见了"的问题情境勾起幼儿强烈的好奇,激发幼儿探索及创作的欲望。并运用多种绘画材料、工具及载体,通过用蜡笔和水粉间的常用又独特的组合方式进行美术创作,引导幼儿自主创造,表达自己的意图及对美术作品的感受,让幼儿尽情地表现,画出自己喜欢的、富有创造性、个性的鱼,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在教学方法上利用直观教学和幼儿操作法相结合。

  二、活动目标:

  1、尝试用蜡笔和水粉笔组合进行美术创作,体验"变鱼"过程带来的快乐。

  2、养成良好的作画常规。

  三、活动准备:

  1、水粉颜料、毛巾、水粉笔、桌布、蜡笔、绘画纸、等

  2、画有海底水草的背景图一张 。

  四、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幼儿进场

  指导语:今天让我们坐上潜水艇去海底探险吧!来,准备好了吗?出发吧!(幼儿跟着老师进场。)

  2、来到范画前,引导幼儿猜测海底的鱼都去哪儿了?

  3、出示水粉笔

  魔术笔粘上颜料涂在纸上,鱼就出来了。

  (二)基本部分

  1、请个别幼儿尝试变鱼。

  2、小结,作画练习的过程。

  3、全体幼儿操作

  4、提出操作要求

  (1)在变鱼前先要用淡色的蜡笔画出自己喜欢的鱼和水草,鱼要画得多些,画的重些。

  (2)画好鱼和水草后,再用水粉笔涂上颜料就可以了。

  (3)在涂色时水粉笔的水分不要太多,不然颜料会流出来。

  (4)保持桌面和衣服等的干净,手脏了要及时擦干净。

  5、幼儿分散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部分

  1、评析

  师:请动作快的小朋友坐上潜水艇去观察水里的鱼,老师指出有特色的鱼和幼儿一起分享。

  2、开潜水艇离开教室

  师:小朋友变出了这么多的鱼,我们把自己的作品带到教室里,大家一起来欣赏好吗?

  活动反思:

  鱼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动物,对于鱼的外型特征幼儿已相当的了解和熟悉,所以要从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绘画发展水平出发,以幼儿发展为本,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活动设计,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充分调动幼儿的绘画热情和兴趣,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创设“小鱼不见了”的问题情境勾起幼儿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及创作的欲望。并运用多种绘画材料、工具,通过用蜡笔和水粉间的常用又独特的组合方式进行美术创作,引导幼儿自主创造,表达自己的意图及对美术作品的感受,让幼儿尽情地表现,画出自己喜欢的、富有创造性、个性的鱼,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精选】中班美术教案模板合集6篇】相关文章:

中班美术教案模板合集8篇05-27

中班美术教案模板合集6篇05-14

中班美术教案模板合集8篇05-10

【精选】中班美术教案模板5篇06-04

【精选】中班美术教案合集6篇05-14

【精华】中班美术教案模板合集8篇05-27

【必备】中班美术教案模板合集8篇05-25

【精选】中班美术教案模板集合5篇05-25

中班美术教案模板八篇05-15

【精选】中班美术教案4篇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