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2-06-08 14:21:13 美术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美术教案范文合集九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美术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门】美术教案范文合集九篇

美术教案 篇1

  第一单元

  单元总目标:

  1、 从古今中外的优秀绘画作品中,体会到劳动____人类创造力的源泉,劳动是许多画家经常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不同时代的画家通过劳动题材所表现的主题是不一样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它们所体现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性的高低存在着明显的差别。通过欣赏,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2、 通过对表现劳动题材的优秀绘画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单元课时:

  本单元分2课时教学。

  活动安排:

  ◆观赏与描述:

  * 你是否知道和理解这些美术作品所表现的劳动的性质和情节?

  * 你对作品所表现的劳动场景有什么感受?

  * 你对作品中人物的劳动心情和态度有什么感受?

  ◆分析与研究:

  * 你对这些作品和作者知道多少?

  * 你了解作品的时代和社会特点吗?

  * 你能不能想像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要表现的主题?

  ◆讨论与解释:

  *你从这些表现人类劳动的美术作品中获得了什么样的审美感受?

  *不同的人物对劳动有什么不同的态度和感情?

  ◆体验与评价:

  *你对人类劳动的意义有什么体验和联想?

  *你对“劳动创造世界”有什么体会和看法?

  活动一

  1、课题 劳动____人类创造力的源泉(上)

  2、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

  3、课时 1课时

  4、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欣赏挂图、课件、课外收集表现劳动题材的美术作品、课本等。

  学生准备学具:课本、钢笔、笔记本、自己收集到的作品等。

  5、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① 通过欣赏(用课件展示)表现劳动题材的中外美术作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

  ② 教师宣布本课时教学任务及采用的学习方式方法,要学生注重对中外美术作品的比较、分析,谈自己对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③ 学生预习,看课本上的图片和文字,认真观察、思考问题。

  (2)发展阶段

  ① 欣赏、评述《在激流中前进》

  ☆ 展示图片,学生欣赏、讨论。

  ☆ 请几名学生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这幅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 教师归纳总结:

  《在激流中前进》(油画)

  作者:杜键,上海人,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

  本作品是作者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班学习时的毕业创作。为此,作者曾先后到山西禹门口、陕西宁家川等黄河险急渡口体验生活,搜集创作素材。作者以简练的艺术语言,雄健有力的笔触,凝重的色调表现了黄河船工们齐心协力在黄河的激流浊浪中奋力前进的惊险场景。作者运用衬托和对比的手法来刻画黄河船工在劳动中所表现的惊人力量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这主要表现在汹涌激荡的河水与般工们沉着稳定的姿态的对比,大面积奔腾而来的黄河浊浪和小船的强烈对比。

  ② 欣赏、评述《粮食》

  ☆展示图片,学生欣赏、讨论。

  ☆请同学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这幅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粮食》(油画)

  作者:(苏联)雅布隆斯卡娅,卫国战争后著名女油画家、基辅美术学院教授。

美术教案 篇2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形体是具有三维空间的立体实物。掌握形体的基本知识,并学会应用各种形体来组成艺术作品。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形体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教学重点:

  认识形体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各种形体进行雕塑创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几何石膏形体

  师问:看了这些形体,有什么特点吗?为什么?

  生答:是立体的

  2.导入课题:《形体的组合》

  二.发展阶段:

  1.形体的特点:是指具有长、宽、高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它可分为“自然形体”“几何形体”。

  2、《形体的组合》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

  展示各种建筑、雕塑形体等。

  师问:请欣赏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

  生答:略

  师小结:形体是建筑、雕塑基本结构形的分类(知识窗内容)

  几何形体(人工创造的有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圆等)

  自由形体(自然界存在的)

  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各种形体组成立体雕塑作品(小组讨论)。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废弃物--立体形的实物,展示并思考再创作。

  3.制作步骤(教师示范)

  四.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设计、制作一件立体作品。

  2.学生练习,

  3.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品展示:

  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教学反思: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了形体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

  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还应拓展思考:用立体形状还可以创造什么作品。

美术教案 篇3

  我们即将毕业

  教学过程:

  活动一:谈话引入。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一首小诗来激发学生的离别情感,勾起学生对小学六年生活的美好回忆,从而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不是美丽的图画,而是一首我写的诗,你们谁愿意来第一个来欣赏一下。

  出示课件1:学生配乐朗读:

  每到六年级

  心里就有些难过

  你们就要离开

  而我刚刚收获

  我不知道你们将来会怎样生活

  你们总说你们永远永远记得我

  我知道那记得的原因是什么

  那是因为欢欣、痛和酸涩

  于是我用我的方式留住他们

  我说

  孩子们

  发扬你们的优点

  彰显你们的特色

  老师要为你们写一本书

  记录下我们所有的哀伤和欢乐

  记录下我们对未来的展望和思索

  听到这些,你有什么感受?(自己就要告别这个校园,很伤感)

  是啊,一转眼,大家都是六年级的学生了,马上就将分离,看着你们一个个熟悉的脸庞,就像面对自己即将远行的孩子。每当到了这个时候,我们曾共同经历的那些风风雨雨,总是不停地在我的眼前闪过。

  板书课题:我们即将毕业。出示课件2

  活动二:真情告白。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回忆自己小学六年来的美好生活,畅所欲言,感受那浓浓的师生情、学友情、爱校情,将“情”字升华,为下面作好铺垫。

  1、我相信你们一定也和老师一样,有着太多的不舍与眷恋,那些我们共同经历的美好的往事,我们一起度过的风风雨雨。此时此刻,在即将毕业的日子里,你有什么话要说呢?

  2、往事回忆,真情再现。

  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在这六年当中最难忘的事情、最难忘的人或最难忘的景。

  3、指答心情。

  听了这么多,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点明:感激之情,感谢之情,愧疚之情,惭愧,幸福,祝愿,对同学的帮助表示感谢,歉意、难舍难分之情等。)

  那你现在最想做什么?(送礼物)

  活动三:欣赏探究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学生的作品,了解制作的方法和要素,为下面的创作打好基础。

  1、此时此刻,同学们都有着各不相同的心情,真想把自己的礼物送给最珍惜的朋友、老师、母校作为留念,××学校的杨雪同学也是这样,今天老师带来了她的礼物,你们瞧。(出示课件3)

  2、仔细观察她是用什么方法来制作这件礼物的。(用字体变形,设计自己的签名)

  3、有了这么独特的签名做礼物,相信你的朋友一定会永远记得你。

  4、可是这样一个特别的签名,是怎么设计的?你知道吗?小组讨论找找答案。

  5、对于没有具体含义的笔画或文字,我们又该怎么设计呢?(出示课件4)

  6、有一件事可把我给难倒了,云、雨、星、帆、山、林、花、冰几个字我实在是想不出该怎样变化,你们能帮帮老师吗?看哪个小组的想法最奇妙。(每个小组分一个字研究解决)出示课件5:云、雨、星、帆、山、林、花、冰

  7、怎样可以使我们的签名更加美观醒目呢?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出示两张经过闪光笔,水彩笔装饰的名字。)

  出示课件6:制作方法

  活动四:抒情创作

  设计意图:本课中,重在突出一个“情”字。这一环节,是在前面激“情”得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设计出具有个性得签名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过去的六年里,我们不仅收获了彼此间深厚的友谊,也学会了许多美术设计知识,如果让你设计自己的签名,你想怎么设计?(学生在以往学习的基础上,思考自己名字的设计方案,这时老师可以启发一下,不仅是笔画的设计,还可以从字的形体、字的意义、字的色彩等多方面进行设计,还可以加上自己想说的话。)

  时间宝贵,让我们一起动手,组成我们班级的留言册,留下最精彩得一笔,成为美好回忆。大家快点动手,用你准备的材料,设计自己个性的签名吧。学生制作,教师随机进行指导,如:字的大小是否合适,字的色彩是否鲜艳,字的外形是否美观等……对于学生作业中的创作新意,要及时鼓励和给予肯定。

  活动五:激励评价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采用学生间的评价,让学生学会欣赏,提高审美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通过教师签名的环节,让学生了解废旧物品也可以变废为宝。

  1、说说能吸引你的名字设计,并谈谈你的看法和认识。

  这么多精彩的签名,哪个是你最喜欢的?为什么喜欢它呢?设计者来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你想把它送给谁?

  2、教师自己设计的名字也贴在留言板上,留做纪念。

  看到大家漂亮而独特的签名,我也忍不住了,瞧,我也设计了自己的名字,你们看我是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制作的?(出示:教师签名,废旧物品制作)

  3、小结:原来我们的签名不仅可以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采用不同的制作材料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4、集体出谋划策将“留言板”进行合理装饰,使其整体感觉更为美观。利用彩笔或废旧物品。

  5、小结.

  同学们,“明天,我们即将毕业,今天我们在这里留言。再过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你们将成为国家的栋梁,再回到母校,那时老师可能已是满脸皱纹,白发苍苍了,但是老师会拿出珍藏多年的签名和你们一起回忆你们童年时这欢乐的学习生活。

  最后老师想送你们一份礼物。

  出示诗歌:

  无论走到哪里,

  记住你们曾经是六年的兄弟姐妹,

  记住尽可能帮助他人就是帮助你自己。

  得意时,

  不要忘记告诉大家,让我们与你同乐;

  失意时,

  不要忘了你身后的我们,还会帮你度过难关。

  宽容、平和、乐观、向上,是我对你们的期望,

  最后,让我衷心地祝福你们,

  祝福你们中的每一位,

  健康、幸福、快乐!

  下课。

美术教案 篇4

  一、准备阶段

  1.要求学生自己准备好录音磁带和录音机。

  2.活动的形式可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与家长一起合作。

  二、实施阶段

  1.寻找声音

  让学生寻找生活中一些有趣的声音,比如:风声、雨声、水声、交通工具的声音等等。

  2.录制声音

  在寻找到声音的基础上,把它录制下来。

  3.创编情节

  把录制好的声音进行加工,表现一定的情节。

  4.设计题目

  三、总结

  交流活动体会,评出优秀小组和个人。

  案例分析:

  案例“寻找有趣的声音”是以设计学习方式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他们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因此我让学生通过自己寻找声音、录制声音、创编情节的过程,让学生从生活中和自然界中感受各种声音,从这一设计活动中获取知识创新能力,并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其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从活动主题创意到整个活动的各个环节,都是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参与,充分发挥了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学生们全身心的投入,活动热情前所未有。一位学生设计的主题是“水声”,本来水的声音是谁都听过的最简单不过的声音,但一开始让人听到的是“叮叮咚咚”的滴水声,慢慢地水声加大了,最后听到的是“哗哗哗”的声音。一曲动听的“水声”就这样产生了,虽说简单,但可看得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闪现了。还有一位学生设计的主题是“厨房之声”,一开始听到的是开水洗菜“哗哗哗”的声音,接下来剁菜“咚咚咚”的声音,最后是锅铲炒菜的声音。由此可见,孩子们是多么的投入,多么的认真。当我把这些作品让各班的孩子们分享之后,许多没能完成任务的孩子都努力地去录制声音,虽说有些学生录制的只是一种单独的声音,有些录制的声音不能表现情节,但是,可以看出孩子们是用心去完成,而且是自己亲自动手去做。

  创造、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而实践活动在开发和培养学生的潜能与创造力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青少年时期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历佳时机。一个人的创新潜能有多大,有时候连自己也弄不清楚。成年人如此,孩子们更是如此。当年瓦特孜孜不倦地探索“壶盖为什么会跳动”的奥秘时,又有谁会想到这已孕育了蒸汽机的雏形?因此,教师通过启发让孩子们积极进行创造思维和创新活动,也许会影响他的整个人生。在这个“寻找有趣的声音”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学生探究、创造、自主性的设计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活动的空间,使他们大胆尝试,自由地想像和表现,在活动中发展想像力和创造意识,同时培养了合作能力,为今后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美术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查资料和上课听讲两条渠道获取知识,从而了解我们每个人长相的差别所在,让学生学会如何去观察一个人的长相,养成细致观察的良好习惯。

  本节重点: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习观察人物五官的特点。

  本节难点:难点是在课堂上的组织,引发学生的兴趣,有条理地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观察。

  二、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从图书、画册以及通过上网查出一些五官比较有特色的人物的照片。上课前按照班里的七组把学生分成发型、脸型、眉、目、鼻、口、耳七组,分别查资料。每人带一面小镜子、图画纸、铅笔、橡皮。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材、教案。

  教学器材准备:电脑、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讲台。

  三、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引入新课:

  每个人都十分在意自己的形象,特别是一些演艺界、政界的名人,不惜在自己的脸上花上大量的时间及金钱,这充分说明形象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作为我们每一个平常的人虽然不是“靠脸吃饭”,但在我们生活中自己的形象也是十分重要的。

  板书标题:“认识我们的脸”

  我们每个人的脸都是我们形象的代表,我相信每个人都十分重视我们自己的这张脸,虽然每个人的长相都有所不同,但这都是我们个性的表达。我们都知道我们这个地球上有各种不同的人,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部短片,看看世界各地的人都长的什么样?

  看MYV片断。

  每天我们都和许多人打交道,每个人都有一张个性鲜明的脸。那么是什么决定了我们每个人都长得各不相同呢?

  学生回答:略

  刚才同学们都说了,五官以及脸型发型是区分人与人差别的主要部分,那么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些关于“长相”的知识。(课件展示:发型、脸型、眉、目、鼻、口、耳)

  三、由各组学生代表介绍各组查到的资料:

  头发是我们头上的一片茂密的森林,它是头上最醒目的一部分,下面我们就听听第一组同学是怎么介绍头发特点的。(学生分析略)

  教师总结:直发、卷发、长发、短发、传统发型、新潮发型……等等

  脸是我们头上广博的土地,它的形状对一个人的长相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就听听第二组同学向我们介绍一下脸型的知识。

  (介绍完后教师总结汉字表示的脸型)“田国目用,甲申由风”

  眉毛是我们脸上的一道防风林,每当下雨的时候,眉毛会挡住流向眼睛的雨水,那么眉毛又是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教师总结:长眉、短眉、浓眉、淡眉、上挑眉、下垂眉……等等

  眼睛像是什么呢?(问学生?)

  教师总结:眼镜是心灵的窗子,人的丰富的感情世界都靠这扇窗子来展示。

  鼻子又像什么呢?——“脸上挺拔的山峰”

  教师总结:高鼻、窄鼻、肥鼻、瘦鼻、长鼻、短鼻……等等

  下面我们来看看在脸上有着重要作用的嘴。

  在总结完嘴的特点之外,向学生讲:“微笑是最好的社交语言!”提倡以乐观的微笑面对人生。

  我们的头上还有一对永远也不能见面的“双胞胎兄弟”——耳朵

  美术教案-认识自己的脸,标签:初中美术教案,八年级美术教案,

  看完了七个组的介绍,下面我们来看几张照片:

  展示:付彪、巩汉林、葛优等人的照片及漫画像。和学生一起观察人物的五官特点。

  (每看一位名人都让学生讲出他的五官特征、脸型特征以及发型特征,讲完后再让学生看明星的漫画像,通过漫画象证实学生学生分析的正确与否。)

  请一位学生上讲台,由班里的同学观察他的五官特点。

  布置作业:

  利用自己带的小镜子观察自己的五官特点,并试着画一张自己的漫画像。此时教师在教室巡视,帮助一些学生分析他们的特点并进行造型的辅导。

  最后,教师总结。

  四、教学点评

  通过这一节课的设计,我觉得学生的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能量是巨大的,他们会去主动地到生活中去寻找许多相关的话题,从而又带动了更多的学生,而且学生的语言又是他们最好接受的,学习效果十分明显,学生能够产生出极大的学习兴趣。教与学真的是需要花一番工夫去研究的,不能把全部的知识都通过教师交给学生,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寻找他们想要的东西。

  运用浮雕塑造自己的形象

  一、教学目标

  通过课上对浮雕这种造型手段的了解,使学生初步对浮雕的制作过程以及制作手法有一个大体的了解,结合上节课的自画像作业进行制作浮雕。

  二、教学重点以及难点

  重点是如何把头型制作好。

  难点是注意整体作品的造型协调。

  三、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从图书、画册以及通过上网查出一些相关浮雕作品的照片并了解浮雕的特点。每人带一面小镜子、陶泥、小勺、牙签等小工具。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材、教案。

  教学器材准备:电脑、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讲台。

  四、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引入新课:

  我们在讲美术的分类时已经讲过了什么是浮雕,那么怎么制作浮雕呢?浮雕又能传达出什么样的美呢?

  板书课题:“塑造自己的形象——浮雕制作”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周围有许多艺术品在点缀着我们的生活,其中也有不少的浮雕作品,同学们能不能说出在你身边的浮雕作品呢?(学生回答略)

  浮雕是一种半立体的艺术形式,在平面上塑造立体的空间是它的特点,那么它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段关于浮雕制作的录像。

  看课件《浮雕的制作过程》

  看过录像,我们知道了浮雕制作的大体方法,我们都知道了浮雕应该把人物的形象与背景托开这一特点,也就是说注意背景是浮雕制作的第一步空间制作的关键。那么既然背景制作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可不可以想一些快捷、方便、迅速的制作方法,把背景制作得既美观又容易制作呢?(学生回答略)

  正像同学们说的,运用不同的工具会使得浮雕背景的制作效率事半功倍,如用一些钮扣、小图章印制的方法,还可以利用刀子刻、刮、铲、削的方法制作,还可以通过树叶印制的方法,包括我们前面讲泥塑时学过的用剪刀剪的方法。总之对于背景的制作方法希望大家动脑筋,发挥我们丰富的想象力去创作各种方法,做到既美观又好操作。

  除了上面我们说过的背景制作的方法之外,对于人物脸型以及发型的制作也学要针对每一位同学的不同情况进行分析,对照我们每人带来的小镜子进行观察,自己属于哪一种脸型和发型,所以今天在正式制作之前,我们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要作:那就是对照镜子再好好修改自己的自画像,不要盲目的就开始制作。另外我们在制作时也可以利用一些小东西,来制作我们的眼镜之类的小道具。

  美术教案-认识自己的脸,标签:初中美术教案,八年级美术教案,

  下面我们就来开始制作,首先修改自己的自画像,然后开始制作浮雕。

  学生开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总结学生的作品,调出一些比较好的作品进行讲评,先由学生讲评再由教师进行讲评。

  总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美的因素,无论是立体的还是平面的都需要我们去主动的发现、去品味,今天我们只是利用浮雕这一种手法塑造了我们的形象,希望将来我们能够学会更多的造型语言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五、教学点评

  通过这一节课的设计,我体会到教与学真的是需要花一番工夫去研究的,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把全部的知识都通过教师交给学生,要在愉快的气氛中甚至是游戏中学到相应的知识,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寻找它们想要的东西。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达到应有的效果。

美术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一、让学生了解赛龙舟的来历,简略了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也通过画赛龙舟,让学生懂得集体团结协作的力量,是一种民族凝聚力的象征,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感情,知道湖南的一些风土人情。

  二、巩固和练习画人物动态的绘画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想象力。

  三、通过画赛龙舟这种热烈场面,迸一步学习和巩固构图布局能力,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画出赛龙舟的热烈场面。

  教学难点:

  划船的队员和打鼓的队员的动态描绘。

  教学准备:

  教具:电视机、录放机、投影仪、录音机、录像带、桨、划桨的木偶人、活动灯片、水彩笔、蓝色的卡片纸、学生作业用纸。

  学具: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了解赛龙舟的历史由来。

  小朋友们特别喜欢听故事,下面请大家听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打开录音机)"历史上有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叫屈原,(贴出诗人屈原的画像)……大家上中学时将会学到诗人那千古吟唱的诗《离骚》。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每年的五月初五在全国各地都要举行非常隆重的龙舟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一课:命题画赛龙舟(板书课题)。

  二、说龙舟赛,启发学生回忆、想象龙舟赛的热闹情景。

  在我们湖南省很多地方,每年的端午节前后几天,都要举行热闹非凡的龙舟赛(板书)。小朋友们见过吗?是一幅怎样的情景?

  1、学生饧谈,教师综合性地板书:

  "人山人海竞争激烈

  鼓声、加油声响彻云霄"

  2、1991年5月,在我们湖南汨罗江举行了"国际龙舟赛"(出示有关的图片资料),全世界许多国家的代表队在那里欢聚一堂。别具一格的主席台和观望台扎在江中。江的两岸装满了彩灯,挂满了彩旗,紧张激烈的比赛场面真是世人罕见,振奋人心。

  3、打开教材第32页,指导学生看教材上介绍的赛龙舟时热闹情景的照片,加深学生的印象,充实学生的想象。

  三、学画法,尝试画出龙舟赛。

  1、教师讲授画法。

  无论哪次龙舟赛,都离不开队员、龙舟等。那么每条龙舟上都有些什么成员呢?(让学生回亿、发言,教师板书:旗手、鼓手、队员)既然是赛龙舟,那么龙舟的模样便可以画得形象些、夸张些(教师板画几种不同形式的龙舟模样,启发学生大胆想象、放手作画。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减少了学生作业的难度)。

  要在画面上表现出比赛的激烈,就要在画面的构图,尤其是龙舟的位置安排上动点脑筋(教师用自制的活动灯片演示说明怎样的距离才能使竞赛场面激烈些,使学生懂得如何来处理画面才能取得好的画面效果)。为了增强画面的热烈气氛,还可以画观众。通过观众的动作、表情来衬托比赛激烈。

  2、学生尝试创作练习。

  播放音乐。

  教师随时发现典型,抓住典型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创作。

  四、评作业,画的特点。

  学生基本完成作业后,把一张张色彩鲜艳、激动人心的画面贴到教师课前画好的作业背景图上,再让大家评选出优秀作业。然后教师概括,肯定大家大胆创作,鼓励学生平时要关心生活、热爱生活。要把诗人屈原那种爱国落实到自己的学习之中去,刻苦努力学习,将来建设祖国。

美术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体验色彩与音乐的跳动,发现抽象画与音乐的共同点。

  2、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点、线、面及色彩表现方法绘制新奇的视觉形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打破学生对绘画的固有认识的局限,发掘其共性与内涵,欣赏自己与他人作品,发表不同意见。

  教学重点:视听两种艺术的理解与融汇。

  教学难点:运用颜色的感觉,创作出抽象艺术作品。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铅画纸、铅笔、颜色、毛笔、水杯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感受

  1、电脑课件显示,《日出印象》这幅画让学生想象画中情景。

  2、播放《晨曲》。

  3、让学生谈二者的感受。

  二、讲授新课:

  1、什么是抽象画呢?

  抽象绘画是以直觉和想象力为创作的出发点,排斥任何具有象征性、文学性、说明性的表现手法,仅将造形和色彩加以综合组织在画面上。因此抽象绘画现出来的纯粹形色,有类似于音乐之处。

  抽象绘画大致可分为:

  (1﹞抒情抽象﹝或称热抽象﹞。

  这是以高更的艺术理念为出发点,经野兽派、表现主义发展出来,带有浪漫的倾向。这个画派可以康丁斯基﹝Kandinsky﹞为代表。

  (2﹞几何抽象﹝或称冷抽象﹞。

  这是以塞尚的理论为出发点,经立体主义、构成主义、新造形主义....,而发展出来。其特色为带有几何学的倾向。作品有一种冷静的秩序感,哲理性很强。这个画派可以蒙德里安(Mondrian)为代表。

  三、创作与要求

  1、根据音乐运用各种色彩和线条表现画面。

  2、运用点线画色彩造型因素,按照对比协调等艺术手法,创造可视音乐。

  四、尝试与发现

  聆听不同节奏、韵律的音乐,闭上眼睛,任由手中笔随音乐在纸上游动,划出粗细、疏密不同的线条,乐曲结束后睁开眼,把刚才的换成色彩,加强感然力。

  五、展示与交流

  1、感受用一句话说出你的创作体会,小组交流,并请代表发言。

  2、互评:按创作要求互评。

  3、总结:发现闪光点,激励学生创作愿望。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美术教案 篇8

  一. 教学目的

  通过线造型素描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结构线表现物体之间的比例、轮廓、体积、对比、远近、方法和透视等的作画方法,培养学生对形体结构的理解能力,发展窨造型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讲解线造型的功能和线造型素描的步骤。说明物象形态内部的构造特点决定了处部形态的面的性质。

  难点:运用结构线刻画物体内部和外观的组合关系,直至结构本身。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1.线徒刑的素描作品数幅,明暗素描作品数幅;2.立方体和圆柱体框架模型一个;

  学具:软芯铅笔、橡皮、课本、作业本。

  (1) 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堂常规及学习用具的准备

  (2) 导入新课线造型素描作品数幅和明暗素描作品数幅

  (3) 给学生欣赏、鉴别、然后讲解。

  设问:线造型的素描和明暗素描有相同点和不同点

  (4) 讲授新课

  1. 线造型素描的特点及线的造型功能。

  线造型的素描图是通过线结构的运用,直接体现和暗示物体的体积、远近、方位和对比等牲,表现出物体内外部组合关系及前后左右的空间状态。

  线造型素描剔除或减弱明暗色调层次,强调物体本质的实在的形体结构,所以表现物象的效果明确、肯定、清晰和刚劲有力。

  线徒刑素描是以线徒刑的方式研究自然的造化和物象的结构,线的造型功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表现物象的外形轮廓,

  (2) 勾画形体的边界。

  (3) 表现物象的内外结构、空间位置、透视变化及物与物之间的组合关系。

  (4) 表现物象的虚实关系、明暗关系及体积感。

  (5) 表现物象的势、力、节奏、韵律感,

  (6) 抒写人的情趣,

  (7) 气质。

  线造型素描不但可以在美术专业方面方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而且以图解形式适用于理工科专业中,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一种徒刑技能服务于设计,在建筑、园林、工业设计等图纸绘制上,结构线的徒刑已成为工程技术人员的一种设计手段,广泛适用到现代建设的各个产生领域中。

  1、 立方体与圆柱体

  (1) 立方体(对照立方体框架模型分析)

  立方体是一切形体的基础,它的结构是由大小相同的六个正方形平面,按照垂直关系而构成的。

  圆柱体是以长方形的长边为轴,旋转360。而构成。也可以说是由无数个相同的圆面叠杨(如硬钱币叠成一圆柱体)

  教材P14上图,立方体与圆柱体结合图形是说明立方体内可以产生一个圆柱体,圆柱体在立方体内的构成是以一个正方体的二分之一边为轴,以立方体一个面的中心点为圆心,旋转306而成。圆柱体的立体感可通过顶底面的透视圆面体现。

  (6) 作业要求

  1、 临摹P14立方体和圆柱体范画。

  2、 用3B、和6B铅笔作画,

  3、 要求表现物象透视准确,

  4、 结构清晰。

  (7) 课堂小结:

  选出一部分作业讲评,指出优缺点,布置下节课的学具准备。

美术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通过欣赏,感受色彩调和给人带来的和谐、平静、温馨的感觉;会使用至少两种调和色彩的方法。

  隐性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激发他们对色彩的兴趣,充分感受色彩的艺术魅力以及色彩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重点 能运用两种以上的色彩调和方法,使画面和谐、沉稳。

  难点 创造性地使用色彩调和方法,完成一幅自己喜欢的色彩丰富又和谐的画。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范画、油画棒等涂色工具、图案草稿。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流程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调整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欣赏比较儿童居室效果图。

  它们分别给人什么样的感觉?你更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这种色彩丰富又和谐统一的搭配就是调和的美。 学生欣赏、感受。

  初步体会色彩的和谐感。

  三、自主研究

  1.色彩调和的准确定义是什么呢?有哪些方法呢?自学书第十四页。

  2.书中介绍了哪些色彩调和的方法?

  3.《鸡冠花》与《睡莲》这两幅画是怎样使色彩调和的?(教师引导分析:先找出颜色,再到色环上找到他们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种关系研究色彩调和的方法。) 学生打开书第十四页,自学后汇报。读定义。

  学生回答:混入同一种黄色;混入同一种灰色。

  观察分析后回答。

  四、实践操作

  如果我们来创作一幅画,除了这几种方法之外,还可以用其他色彩调和的方法。看书第十五页,我们一起来研究。

  这里有四张画,用的也是书中提示的四种方法,请你归归类,说出它用的是什么方法。 分组研究,讨论。(对比色互相调和;邻近色;同类色;提高明度;主色与装饰色;加入白色。)

  学生欣赏、分析,并归类:同类色;提高明度;主色与装饰色;加入白色。

  我们也来试一试,选一种方法为你们组的画涂上丰富而又和谐的色彩。 以小组为单位,为草稿的涂上丰富而又和谐的色彩。

  五、汇报展示

  介绍本组的画,它使用了什么方法?给人什么感觉? 分组介绍。

  第二节

  教学流程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调整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回忆调色方法 书中介绍了哪些的方法?

  你还知道哪些调和色彩的方法? 学生回忆,并回答。(对比色互相调和;邻近色;同类色;提高明度;主色与装饰色;加入白色。)

  三、继续完成,教师辅导 教师指出共性问题,并作个别指导。 继续完成作业。

  四、展示作业 介绍本组的画,它使用了什么方法?给人什么感觉? 分组介绍,并进行互评。

  板书设计

  色彩的调和

  对比色互相调和

  邻近色 同类色 加入白色

  混入同一种黄色

  混入同一种灰色 提高明度 主色与装饰色

  教后反思: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教案《民间美术》03-25

美术教案-小手帕 小学美术教案06-18

美术的节奏小学美术教案02-14

小学美术《电脑美术》教学教案06-14

小学美术《电脑美术》的教案06-14

小学美术教案07-08

蝴蝶美术教案01-30

美术线条教案04-10

画图美术教案04-12

大班美术教案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