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2-07-11 09:21:57 美术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美术教案范文锦集8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美术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美术教案范文锦集8篇

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巧妙构思、大胆绘制小画册。

  2、在欣赏、制作、游戏的过程中,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折、剪、画等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画册内容的发散。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明确学习目标。(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观察、发现小画册神奇之处)

  1、欣赏小画册,并分析其制作的特殊性。

  2、板书课题:神奇的小画册

  二、探究质疑,尝试了解折制方法。(探究性学习。)

  第一部分:师生探讨;

  第二部分:学生实践研究。

  1、讨论:神奇小画册是怎样制作的呢?

  2、请学生上台来尝试折。

  3、运用媒体直观了解折法。

  三、教师示范,解决折剪处添画、衔接问题。师生互动制作小画册。提示:剪部位与小画册变化中的联系。(出示例图进行说明)

  1、头与身体的变化。

  2、上半身与下半身的变化。

  四、拓展思维发散,分组进行添画比赛

  (通过讨论、比赛、欣赏,使学生思维更活跃,同时巩固衔接问题。)

  1、讨论:小画册除了画人物之外,还能画什么?

  2、分组比赛:各组同学按座位顺序逐个上台轮流画。

  3、评析作业,解决衔接问题。板书:巧妙衔接。

  4.欣赏画册,巩固知识。

  五、学生自主表现,教师指导。

  (明确作业要求,引导学生创作表现)

  1、作业要求:运用折、剪、画等方法制作一本神奇小画册。

  2、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六、相互赏析评价,总结下课。(通过相互赏析评价,满足学生表现欲望)

  1、师生开展评述交流活动。

  2、教师总结。

  七、教学后记

美术教案 篇2

  活动名称:快乐的小蜗牛(中班)

  活动目标

  1、幼儿探索2股毛线编制的方法,并尝试用2股毛线编织。

  2、幼儿能够用编织好的毛线顺着绕圈,并做好粘贴。

  3、养成有条理地操作,和耐心细致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毛线若干,蜗牛范作一幅,纸盘若干。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激发活动兴趣

  1、师:小朋友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口袋,请小朋友摸一摸,猜猜里面装了什么呢?

  2、小朋友猜了这么多,口袋里到底是什么呢?

  3、请幼儿从口袋里摸出毛线,提问:这是什么?毛线有什么用?

  4、师:今天老师要用毛线来变魔术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数"一、二、三"。(蜗牛)

  二、帮小蜗牛找壳,启发思考探索

  1、教师讲述小故事,激发幼儿兴趣

  师:有只小蜗牛,它很糊涂,自己的壳都找不到了,我们一起来帮助它好吗?

  2、启发幼儿说说蜗牛的壳是怎么做成的。师:这只蜗牛的壳很漂亮,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做成的。

  3、创设情境,毛线转圆圈(教师示范毛线缠绕的方法来做小蜗牛的壳)

  师:小朋友刚刚想了很多办法来帮助小蜗牛找壳,现在我们的毛线朋友要来跳圆圈舞来帮助小蜗牛找壳拉。毛线宝宝走走走,停一停,转个弯,继续往前跳。转了一圈又一圈,个个满场飞,可真热闹!

  4、教师示范讲解制作蜗牛壳的方法。

  师:毛线宝宝和小朋友一起来跳舞了,你们喜欢吗?我们也让它们来比一比,看谁跳得最好看。我们一起来跳圆圈舞吧!

  5、请个别幼儿尝试编织,教师指导并协助幼儿。

  6、幼儿集体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小蜗牛找壳吧!

  三、 谁的壳最漂亮

  1、引导幼儿互相欣赏自己的作品,教师简单评价作品。

  2、请幼儿带着找到壳的小蜗牛一起去散步。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领域:造型表现

  教材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对折飞机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如果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创造出新的飞机就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教材出示了许许多多的各种各样的飞机供学生欣赏、分析、研究,为学生的创造起到了一个很好的设计构思的启发、引导作用。此外,教材版面内容的安排上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视觉感知资料,如有图案、色彩和标志的造型各异的折纸飞机。这体现了学生可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研究,学习折叠飞机,并从中有所领悟,培养提高学习能力。

  学生分析:

  1、折纸是低龄儿童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本班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基本技能,对彩笔、剪刀、纸张的性能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学前教育阶段已基本会折飞机、船等。所以,本课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自主地探索研究尝试自主折叠飞机。

  2、学生已学会简单的绘画与剪贴装饰的能力,所以,本课通过对学生的作品的看一看、摸一摸后,学生自己自由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创作。

  3、本课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设置了一系列的活动游戏的环节。如让学生自由欣赏别的小朋友的作品、试飞等,让学生从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

  教学策略:

  1、情景教学策略。

  2、自主合作探究学生学习策略。

  3、师生互动策略。

  4、以发展性教学评价渗透教学策略。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对飞机的欣赏,让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飞机,感受飞机形状美、颜色美、花纹美,学习折飞机与装饰飞机。

  2、情感目标:体验“自主、合作、探究”过程的愉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3、能力目标:通过探索用纸材自由创作飞机与用各种媒材装饰飞机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折出飞机、并能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加以创新;体验“自主、合作、探究”过程的愉悦。

  教学难点:巧妙地运用各种材料、手法表现有创意的飞机。

  学习材料:剪刀、胶水、各种彩色纸、树叶、布条等。

  课前准备:

  1、教师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飞机模型、已装饰好的飞机、彩色纸

  2、学生课前准备(1)制作工具:剪刀、胶水、彩色纸(2)装饰材料:各种彩色纸、树叶、布条等。

  活动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反思

  导入

  1、当我仰望蓝天的时候,经常梦想能够像鸟儿一样在天上飞翔。可是,我没有翅膀不能飞,怎么才能在天上飞呢?

  1、说说我们可以怎样飞上蓝天。

  比如:气球、风筝等等……

  学会交流自己知道的关于“飞”的知识,初步激发兴趣。合作教学的实践。

  得:导入简单明了、富有童趣,吸引了学生的兴趣。

  初步探究

  2、有很多的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种——说说你对飞机的了解,可以给大家看看你的飞机玩具吗?

  3、很想做了吧?看一看你能看懂吗?说给同学们听听——

  4、听懂了吗?比一比,哪个小组所有的小朋友都能折出这种飞机。

  2、让我的飞机上蓝天!交流展示所收集掌握的资料。

  3、看图说说方法。

  4、分小组练习读图折纸飞机。

  2、初步感知和飞机有关的知识。

  3、读图能力的训练。

  4、团体协作能力的养成,团队精神的养成。

  2、供给交流的机会,学会资源共享。

  3、学会识图,为以后的自学提供帮助。

  4、团体协作能力的养成,团队精神的养成。

  进一步探究

  5、孩子们表现得真不错!老师这有一些飞机图片,想看吗?课件展示,简单说明。

  6、看了这么多!你能折出一种更特别的飞机吗?看一看,这些飞机有什么特别的?用了什么方法?

  5、欣赏飞机图片,了解飞机相关知识。

  6、小组拆一拆,找一找分别有什么特殊方法。

  5、提高感性认识用内容吸引学生,提供形象资料。

  6、观察寻找制作、装饰的方法。

  5、发挥图片的直观小于,供给飞机的知识,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学习。

  6、学生寻找方法时,很迫切地想要动手。

  深入探究

  7、拿出第二张纸,试一试折一架新颖的飞机。巡视发现有些小朋友特殊的方法及时展示推广。

  8、书本上还有许多漂亮的飞机,大家可以边看边学,抓紧时间,我们要进行一个小小设计师评比:创造奖、美化奖。

  7、运用学到的方法,制作新颖奇特的飞机。

  8、欣赏观察书本上的范作,明白练习任务。参加设计师比赛。

  7、进一步练习。边做边学习新的制作和装饰的方法。

  8、激励性的活动要求,提示性的作业方法,激起参与欲望,自由选择表现方法。

  7、进一步练习好的方法。部分学生得到同伴的启示。

  8、用要求激起兴趣、用建议提供帮助。

  评价延伸

  9、把你做好的飞机写上名字,放飞到蓝天中……

  10、孩子们,此时你们最想干的事情是什么?让我们的飞机带这我们的理想飞上蓝天!

  9、 展示已经折好的飞机,互相看一看同学们的作品。

  10、 放飞飞机,放飞希望!

  9、自由展示飞机到蓝天中感受美。

  10、尝试放飞的快乐!

  9、宏观的飞机在蓝天中的情境的营造,直观的美的享受。

  10、孩子们到操场把飞机飞上蓝天很开心,很快乐!

  教学反思:

  一、教学策略的综合考虑

  1、启发性的语言:在整堂课里,我的正式语言和非正式语言,大部分具有启发性,所以学生才会在我语言的点拨下自主地去想、去说、去做,在这里老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组织者、引导者而非指导者。例如:通过“你们知道世界上第架飞机是什么样子吗?你喜欢哪一架飞机?为什么?等等”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飞机、观察飞机

  2、宽泛的设计:这节课的设计,最突出的地方就是给了学生足够的活动时间和足够的活动空间,开始的铺垫是很紧凑的,当进入正题“折纸”时仅用了5分钟的时间,折纸跟添绘一共用去18分钟的时间,展示评价10分钟。这样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让他们尽可能多地去自主创新,由此便有了很多的意想不到:第一是学生选取的材料各不相同,有的只用一种方法进行装饰,有的则用了两种,甚至有的用了三种、四种、五种;第二是折纸的方面也有一些突破,有的学生不局限于跟“课件”学的方法,而是有了自己的一些创新,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事物的多样性、可变性;第三是在小组展示时,让学生自由地欣赏别的小朋友的飞机后,再试飞飞机,他们那种高涨的热情,试飞的喜悦,无不让每老师感到激动和惊讶。我想这就是所谓的放长线才能钓大鱼吧。只有给足够的时间,才会有足够的效果。

  3、丰富的媒材:有丰富的材料能唤起学生创造的欲望,能激发学生创新的灵感。媒材是一堂美术课的生命之源,是让学生产生很多幻想的务实之本,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在课堂上说出了很多种装饰的方法:沙、印章、橡皮泥、彩色纸、彩笔、碎布…..摆在学生面前的材料虽没有想象的那么多,但已经可以用“足够”这个词表达。学生通过面前的多种媒材,根据自己的喜好与审美取向,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想象标新立异,在这堂课里学生创作的飞机可谓色彩斑斓、形状各异,栩栩如生。

  4、情景教学贯穿始终:问题情景、活动情景、评价情景,每一个情景地展现都渗透着一种理念,那就是让孩子体验成功、体验快乐、体验合作。问题情景让学生发散思维,充分肯定他们的大胆想象;活动情景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体验创造美的快乐;评价情景让学生自主选择、自由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意识和审美意识。合作、成功、愉快一切都在于无声处悄然渗透。

  5、多学科整合:从这堂课上我们不难看出,这已经不是一节单纯的美术课了,它其中有科学课、音乐课、劳动课教学的渗透,这些学科的整合让学生在一堂课上有了更多的信息可以接受。

  二、教学存在的不足:

  1、课堂的驾驭能力不够,太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够!

  2、欣赏图片的出现可能放在开头会更好。

  3、读图练习时假如有适当的示范可能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一、让学生了解赛龙舟的来历,简略了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也通过画赛龙舟,让学生懂得集体团结协作的力量,是一种民族凝聚力的象征,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感情,知道湖南的一些风土人情。

  二、巩固和练习画人物动态的绘画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想象力。

  三、通过画赛龙舟这种热烈场面,迸一步学习和巩固构图布局能力,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画出赛龙舟的热烈场面。

  教学难点:

  划船的队员和打鼓的队员的动态描绘。

  教学准备:

  教具:电视机、录放机、投影仪、录音机、录像带、桨、划桨的木偶人、活动灯片、水彩笔、蓝色的卡片纸、学生作业用纸。

  学具: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了解赛龙舟的历史由来。

  小朋友们特别喜欢听故事,下面请大家听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打开录音机)"历史上有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叫屈原,(贴出诗人屈原的画像)……大家上中学时将会学到诗人那千古吟唱的诗《离骚》。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每年的五月初五在全国各地都要举行非常隆重的龙舟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一课:命题画赛龙舟(板书课题)。

  二、说龙舟赛,启发学生回忆、想象龙舟赛的热闹情景。

  在我们湖南省很多地方,每年的端午节前后几天,都要举行热闹非凡的龙舟赛(板书)。小朋友们见过吗?是一幅怎样的情景?

  1、学生饧谈,教师综合性地板书:

  "人山人海竞争激烈

  鼓声、加油声响彻云霄"

  2、1991年5月,在我们湖南汨罗江举行了"国际龙舟赛"(出示有关的图片资料),全世界许多国家的代表队在那里欢聚一堂。别具一格的主席台和观望台扎在江中。江的两岸装满了彩灯,挂满了彩旗,紧张激烈的比赛场面真是世人罕见,振奋人心。

  3、打开教材第32页,指导学生看教材上介绍的赛龙舟时热闹情景的照片,加深学生的印象,充实学生的想象。

  三、学画法,尝试画出龙舟赛。

  1、教师讲授画法。

  无论哪次龙舟赛,都离不开队员、龙舟等。那么每条龙舟上都有些什么成员呢?(让学生回亿、发言,教师板书:旗手、鼓手、队员)既然是赛龙舟,那么龙舟的模样便可以画得形象些、夸张些(教师板画几种不同形式的龙舟模样,启发学生大胆想象、放手作画。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减少了学生作业的难度)。

  要在画面上表现出比赛的激烈,就要在画面的构图,尤其是龙舟的位置安排上动点脑筋(教师用自制的活动灯片演示说明怎样的距离才能使竞赛场面激烈些,使学生懂得如何来处理画面才能取得好的画面效果)。为了增强画面的热烈气氛,还可以画观众。通过观众的动作、表情来衬托比赛激烈。

  2、学生尝试创作练习。

  播放音乐。

  教师随时发现典型,抓住典型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创作。

  四、评作业,画的特点。

  学生基本完成作业后,把一张张色彩鲜艳、激动人心的画面贴到教师课前画好的作业背景图上,再让大家评选出优秀作业。然后教师概括,肯定大家大胆创作,鼓励学生平时要关心生活、热爱生活。要把诗人屈原那种爱国落实到自己的学习之中去,刻苦努力学习,将来建设祖国。

美术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了解材料的特性,学习利用材料原有的特性,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再创造。认识发现与创造和变废为美的关系,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对材料美感的发现和创造性利用的能力,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重点:观察、发现材质的美感,运用艺术的手段和丰富的想象力对材料进行合理的利用,创造出具有实用价值和审美特征的新作品。

  难点:如何根据材料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加工工艺进行再创造,如何根据制作用品的需要寻找、发现合适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或多媒体导入,让同学们猜一猜这些图片的物体是如何做成的`,是用何种材料做成的,构思巧妙之处在哪里?

  二、新授

  让学生将之前收集的各种材料带到课堂。

  (1):让学生触摸、观察材料,按不同的质地、质感等分类。

  想一想:这些不同的质感、色彩、形状的材料给你哪些特殊的感觉?

  (2):想一想这些材料可以作成什么日用品,来美化自己的学习、生活环境?

  教师结合课件或范例图形、图片讲解对比与和谐、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的运用。

  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范例,再次体会对材料的巧妙使用。

  三、课堂练习

  辅导学生根据已有材料进行构思,创作一件实用的作品。

  教师巡视各组,师生共同讨论、构思,帮助学生解决疑难。

  四、小结教案

美术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 观察地图的基本结构特征,并把看到的地图画下来。

  2. 引导幼儿大胆创想地图的造型。

  3. 喜欢用不同线条装饰地图,体验写意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ppt

  活动过程:

  一、实物观察

  (一)整体观察

  师:看一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中国地图) 它长的像什么?(大公鸡)

  师:它是怎么样的?

  小结:原来地图是由很多省的不同板块组成

  (二)局部观察比较(多样化)

  师:我们所在的省市哪个省?它的板块像什么?

  师:你去过哪些省?板块长什么样?

  小结:不同的省市的地图,板块造型也有所不同

  二、刻画范画

  1.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你喜欢的地图板块,把你看到的、观察到的都画下来

  2.现在请你也来画一画地图,画好后马上拿上来。

  要求:

  1.画的时候不说话,不能打扰别人;画完盖好笔盖放回盒子

  2.听到钢琴声后自己把画钉在KT板上,画和画要并拢

  三、互动评价

  1.我先来介绍下我的地图板块,我画的这个是福建省的板块,它很像一辆汽车,可好玩了。好,谁也能

  像我这样介绍下自己的地图。幼儿自我评价,讲述作品内容

  2.同伴评价:你觉得哪个地图最有趣?有趣在哪里?

  3.教师肯定评价。

  小结: 你们的想象力真的是丰富多彩,将地图变得那么美,下次我们再来画画其他东西吧。

美术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感受各民族脸部造型艺术的魅力及特征。

  2、采用揉、捏、粘、压等技法进行简单的泥塑,创作一张奇特的脸,提高非写实性造型能力,培养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

  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以及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用泥塑的方法表现一张造型奇特、富有创意的脸。

  难点:五官的造型与装饰。

  教学准备:

  1、古埃及面具、京剧脸谱等图片资料;

  2、泥、羽毛、弹珠、瓶盖等小物品或各种废旧材料。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 教师出示古埃及面具、京剧脸谱、贵州面具等图象,看看跟我们普通的脸有什么不一样?请同学们看了以后,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些艺术品。

  2、揭示课题: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做一张奇特的脸。

  二、组织学生讨论

  1、 为什么这些脸看上去比较奇特?(分析这些艺术品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五官:夸张变形

  色彩:对比强烈

  2、 让学生说说在哪里还见过类似的艺术化的脸,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3、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小朋友做的脸有多奇特!出示学生作品,看看他们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奇特的?

  (1)脸的形状

  师:这些脸的形状都各不相同,同学们观察一下,它们接近什么形状?

  梯形 长方形 圆形椭圆 扇形

  (2)脸的装饰

  设计时,要先想好脸的外形,可以是三角形、圆形,也可以是长方形,面具上的五官、花纹越奇怪越有趣。脸上除了涂上鲜艳的颜色,还可以用羽毛、树叶、骨头、绳子、刀剑来进行装饰,这样的脸就变得更奇特了。

  三、学生创作

  1、师:看了这些小朋友做的脸,你们是不是也很想玩一玩啦?好!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准备设计一张怎样奇特的脸。和你的小组伙伴说说自己的想法。(生讨论交流)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四、作业展评

  1、学生作品展示,请设计者介绍设计意图、制作经验,请其余同学发表对作品的看法或修改建议。

  2、教师对同学们的制作过程给予评价,对作品提出思考性建议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继续研究、完善。

  教学后记:

  由于上学期学过一堂面具设计课,和这一课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以,学生学来比较轻松。更主要的是这一课的主要材料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泥,他们把这堂课当作了一堂玩泥的课,所以,在感兴趣的前提下,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更大的开发,造型和装饰能力有了一定的进步。如果要说有不足的地方,我想,在装饰材料上还可更丰富些,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还会得到更多的启发,更多的发展。

美术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样貌特征,感受动物的美和可爱;感受各种水墨特性,探讨巧妙运用各种技能,手法表现有创意的“可爱的动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习用水墨表现自己喜爱的动物,在造型中体会墨色的变化,提高观察、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表现水墨画动物,通过探索用水墨自由创作动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国画的魅力,学习国画动物的技法。

  教学难点:巧妙运用各种国画技法表现有创意的“可爱的动物”并能画出有一定意境。

  三、教学策略

  通过上堂课写意蔬菜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了国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的方法,但是由于国画这种艺术形式不是一招一式便能掌握的绘画技能,它需要长时间的反复练习巩固,这样就需要一种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容易,更轻松的掌握其方法和技巧,所以在本册国画教学中我采用“欣赏——演示——尝试体验——小组分析——尝试创作——欣赏提升”这样的教学策略及模式,让学生了解国画课的流程,并从中学会掌握国画用笔用墨技巧方法,为以后创作更多类型的国画做铺垫。

  四、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含过程与方法)

  设计目的和说明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准备国画颜料、生宣纸、调色盘、毛笔、墨汁,毡子等国画用具。搜集小动物的实物或照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课前准备习惯。

  导入新课

  提问: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你喜欢那种小动物?谁能给老师和同学们介绍介绍?

  欣赏

  师:请同学们欣赏一下我带来两张的小动物的照片,看看它们有什么区别?

  生:一个写实,一个写意。一个更富有装饰性,更加简练。

  动物活泼、可爱,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画家笔下的描绘对象。

  今天就请同学们一起感受一下国画动物的乐趣。出示课题:写意动物

  利用真实的动物和国画写意动物做比较,分析其中的区别,让学生了解国画画面是怎样描绘真实实物,初步感受中国画给人们带来的独特艺术魅力。

  观察欣赏

  教师演示

  教师在黑板前面演示写意动物小松鼠的绘画方法及步骤,并在演示时介绍用笔、用墨的方法及名称。学生欣赏并总结所学到的新知。

  用笔:用笔方法分为中锋运笔,侧锋用笔及中锋侧锋组合的运笔方法。

  用墨:墨色分为焦、重、浓、淡,轻。墨色的变化和放水的多少有直接关系。

  通过教师演示,能够让学生直观的观察欣赏国画写意动物是怎样表现的,它的绘画步骤及用笔用墨的方法。为下一步学生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尝试体验

  通过刚刚欣赏教师演示,让学生尝试体验其中用笔用墨的方法。(包括中锋运笔、侧锋运笔,两者相结合的方法。用墨汁调出不同深浅的墨色,焦、重、浓、淡,轻。)教师巡视指导并提出问题。

  你在尝试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你觉得小动物中哪部分比较适合运用中锋运笔?侧锋运笔呢?(叶子适合侧锋运笔,蔬果的轮廓比较适合运用中锋运笔。)

  初步用国画用具尝试在生宣纸上创作,体验国画艺术魅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在国画绘画中用笔,用墨的技巧方法。解决重点。

  欣赏分析

  欣赏

  师:请同学们欣赏国画作品,小组交流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

  (教师把班级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放置一幅写意动物的国画。)

  画面中是那种动物?

  分析所欣赏写意动物的作画流程。

  分析运用的那些运笔方法,用墨方法。

  画面中还运用了哪些颜色?在你的国画颜料中找一找叫出它们的名字。

  (马、松鼠、猴子,大公鸡等。藤黄、花青、曙红、赭石、三绿、酞青蓝等。)学生分析时引导学生可以对照画面举例分析。

  通过欣赏作品,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再次通过观察直观的了解国画的绘画步骤及用笔用墨的方法,欣赏的同时激发学生创作欲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联想创造

  通过前面所学及尝试得到的经验,在生宣纸上临摹或写生一幅写意动物画面。教师巡视指导。

  通过学生创作作品,提高学生的国画绘画能力,动手能力。

  自评互评

  教师请学生展示最后完成的绘画作品,并请学生说说对自己作品的想法。其他同学给他好的建议,教师做最后指导评价。

  培养学生学会美术评价语言,能够从美术的审美角度评价作品。

  拓展欣赏

  欣赏写意松树

  中国画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又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按其题材又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今天同学们体验了国画中的写意动物,下堂课我们要学习写意松树,请同学们跟我一起先感受一下吧。

  欣赏提升学生对国画浓厚的兴趣,并渗透下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初步感受国画松树的艺术魅力。

  知识拓展

  在中国绘画中,最早被描绘的题材是动物。动物成为绘画的表现主题与原始先民狩猎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原始人在与飞禽走兽的长期接触中,对动物的某些特殊机能产生了仰慕和崇敬之情,并幻想自己也能具有鸟兽的特异功能,甚至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喜怒哀乐都附会到它们身上,并认为人与动物可以易形。这种“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观使他们把自己与飞禽走兽等动物 联系起来。

  《诗经·商颂》中就有“天命玄鸟,降以生商”的记载。基于这种朴素的原始宗教观,原始人描绘了大量以飞禽走兽为题材的动物形象。人们描绘它们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欣赏,而主要是出宗教和记事,但描绘花鸟鱼虫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在客观上都促进了人们对动植物的了解和对绘画规律的认识。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借助旌幡帛画、染织图案、漆器壁画、玉石雕刻、青铜铭文等媒介不断地被描绘。至西周、春秋时期,某些特定的动物形象已具有了文字符号的含义,并逐渐演变成为“官称”、“爵位”、“冠冕车服之饰”。直至今天,一些动物如喜鹊、乌鸦、白头翁、仙鹤、鲤鱼等还被人们赋予特定的含义。

  中国画中表现动物的题材基本上分为走兽、翎毛、鳞甲和草虫等几大类。在长期的发展中,它们都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技法程式。由于表现形式的差异,写意动物和工笔动物画法在形体结构和个体细节的表现上各不相同。动物工笔画要求结构准确,形象生动,刻画深入,而动物写意画法无法也没有必要做到面面俱到,它只要求在造型上表“意”,在形式上写“情”。

  写意动物的造型一要重整体,二要抓特征,三要传精神。画写意动物首先应从对象的整体形象出发,用简洁的笔触表现出高度概括的形象。但是仅仅表现出洗练的形象还不能描绘出具体对象的生动性,因此还必须抓住对象的典型特征加以表现。有时为了突出个性,还要有意强化个体特征,这样才能描绘出特定动物的特定形象。画写意动物最重要的还是“传神”。固然,活泼的造型和生动的形象是传神的基础,但是“点睛”是传神的关键。传统中国画对“点睛”特别重视,早在东晋时期的顾恺之就提出了“传神写照,正在阿堵(眼睛)中”的观点。宋人为了表现眼睛的亮度和光泽,用生漆点睛,八大山人为了表现鸟鄙夷和傲视的神态,加大眼眶的面积,将眼球点在眼眶的一隅。画动物点睛,要根据不同动物的特征,用简练的笔触,干净利落地点画。一般情况下,眼眶宜大不宜小,眼球宜小不宜大,这样眼睛才比较有神。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的教案02-28

经典美术教案02-22

小学美术《电脑美术》的教案06-14

美术的节奏小学美术教案02-14

小学美术教案《民间美术》03-25

美术教案-小手帕 小学美术教案06-18

电脑美术教案06-14

蝴蝶美术教案01-30

《美术的节奏》教案12-13

美术线条教案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