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美术上册《对印的乐趣》教案

时间:2022-08-30 18:00:22 美术教案 我要投稿

七年级美术上册《对印的乐趣》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美术上册《对印的乐趣》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美术上册《对印的乐趣》教案

七年级美术上册《对印的乐趣》教案1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对印原理和制作方法。尝试多种对印方法,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制作抽象或具象的对印作品。并通过分小组制作,体验集体制作的乐趣,学会交流,懂得合作与分工,分享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的重点:掌握涂色方法和压印的方法。

  (三)教学的难点:如何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利用不同媒材和方法制作有个性特色的作品。

  (四)课前准备:

  学习材料:底版(玻璃、木板、布料、塑料板、不易吸水的纸板、垫板)、颜料(水粉、水彩、油墨、油画颜料、调色油)、浆糊或胶水、涂色工具、作业纸(不吸水的挂历纸背面,光滑的名信片或贺卡等)。

  (五)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通过画、印等方法,制作对印版画。对印是独幅版画的一种制作方法。通过在底版上涂色、压印得到丰富而奇妙的肌理效果。 使学生了解对印原理和制作方法。尝试多种对印方法,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制作抽象或具象的对印作品。并通过分小组制作,体验集体制作的乐趣,学会交流,懂得合作与分工,分享成功的快乐。

  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引导学生在对印表现活动大胆、综合地运用色彩。尝试多种对印方法,表达兴趣与情感。对印中最大的问题是水与色的关系问题,教师针对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水多时引导学生压印再叠印效果较理想。水少时便于一次压印同时旋转。多种颜色印纹涂色时尽可能不混合,使其自然混色。

  二、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教学方法:

  (一)设疑导入:

  教师在玻璃板上涂色,放纸压印,让学生猜猜:纸上会出现什么呢?教师揭纸展示,学生愕然,原来是一个怪怪的人脸,学生在哄笑中激发了兴趣。也可将自然界形成的石纹、石形、木纹、叶纹等变化万千的图形造型做成课件让学生观赏,同样可以起到诱发学生从自然形成的纹、形中发现美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

  请学生仔细阅读书上讲授的两种制作方法,抓住关键点,自己动手尝试对印制作方法,针对可能出现的困惑和技法上可能出现的问题,事先提几个问题起提示和思考作用:不同厚薄的色彩产生怎样的效果?不同轻重的压印产生怎样的效果?不同的底版产生怎样的效果?先涂深色再涂浅色或先涂浅色再涂深色会产生怎样的效果?怎样得到自己想要的图形?通过思考和尝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学习,提升学生的感悟和认识。

  (三)拓展创新:

  教师在玻璃底版上从冷到暖地有序涂色,覆盖上比涂色大一倍的纸,用右手掌按住纸面中央,左手拉住靠近身边的纸角一起旋转45度左右。产生变化丰富并具动感的肌理。请学生也来试试看,能不能发明一种新的对印方法,要做到别具一格。完成后请学生大胆地到台前介绍自己的制作方法和独特处,以及画面的色彩层次和肌理变化给人的感受。其他的学生也可谈谈对他人作品的视觉感受。

  (四)作品展示:

  对本小组的作品汇总进行集体讨论,看看某些具有自然景观效果的或某些类似于人物、动物的对印作品,能否经添加形成一张具象作品。对于某些不能添加的作品,能否结合其他同学的作品经过剪裁,组合成一张抽象作品。讨论之后或集体创作或指派一人主笔,完成本组作业。凡有创意的作品给予展示,全班评出最有创意奖。

  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对印中最大的问题是水与色的关系问题,教师针对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水多时引导学生压印再叠印效果较理想。水少时便于一次压印同时旋转。多种颜色印纹涂色时尽可能不混合,使其自然混色。

  (二)压印时纸张不可移动,可用小夹子或双面胶固定。(加说明图例)

  (三)当采用吸水性强的材质做底板时。颜色要水少色浓。

  三、教学评价

  评价方式:采用2个步骤进行,首先观察学生对制作与拓展创新教学活动方式的参与热情,其次观看学生的对印作品。

  评价点:

  (一)学生是否对对印制作有兴趣?是否体验到快乐?

  (二)能否在美术活动中大胆地运用色彩压印,得到各具特色的对印效果?

  (三)能否凭借不同的工具材料制作自己理想中的作品?

  (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否提高?

  (五)有没有发明出新颖的对印方法?

  (六)能否进行自主学习和发挥合作精神?

  (七)是否与同学密切配合,积极参与对印的创作活动?

  (八)能否运用各种技法,有创意地进行创作活动?

  (九)按下表评价自己的作品(用短语自评)。

  自然天趣肌理效果色彩搭配独创性制作方法师生评价

  四、教学点评(教学反思):

  本课程属于[造型。表现]课。在教学设计上更注重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引导学生在对印表现活动大胆、综合地运用色彩。尝试多种对印方法,表达学生的兴趣与情感。

  由于本课的难度较低,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的拓展创新,同时还能用语言文字表达和深化创作主题。

七年级美术上册《对印的乐趣》教案2

  [课型]新授制作课

  [课时]1课时

  [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

  [教材分析]

  本课要求学生采用易于处理的底版,通过画、印等方法,制作对印版画。对印是独幅版画的一种制作方法,通过在底版上涂色、压印得到丰富而奇妙的肌理效果,在对印造型的基础上可适当添画,把无意识创造平面肌理效果与有意识的创造形象有机的结合起来。

  [教学目标]

  应知:了解对印原理和制作方法。

  应会:尝试多种对印方法,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制作抽象或具象的对印作品。

  隐形内容和目标:通过分组制作,体验集体制作的乐趣,学会交流,懂得合作分工,分享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掌握涂色方法和压印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不同媒材和方法制作有个性特色的作品。

  [工具与材料]

  底版(玻璃木板布料塑料板不易吸水的纸版)、颜料(水粉、水彩、油墨、油画颜料、调色油)、浆糊或胶水,涂色工具,作业纸(不吸水的'挂历纸背面、光滑的名信片或贺卡等)。

  [课室安排]

  全班60人,每4人一组,分成15组。

  [教学过程]

  设疑提问,导入新课。

  师:在玻璃板上涂色,放纸压印,让学生猜:纸上会出现什么呢?

  生:西瓜、苹果——————

  师:揭纸展示。生愕然,原来是一个怪怪的人脸。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把自然界形成的石纹、石形、木纹、叶纹等变化万千的图形造型做成的课件。

  生:观赏图形造型。

  (猜问题,易引学生进入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课件的直观作用,可以起

  到诱发学生从中发现美的欲望。)

  学生自主探究。

  生:仔细阅读书上讲授的两种制作方法,抓住关键点,自己动手尝试对印制作方法。

  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几个问题,起提示和思考作用。

  不同厚薄的色彩产生怎样的效果?

  不同轻重的压印产生怎样的效果?

  不同的底版产生怎样的效果?

  先涂深色再涂浅色或先涂浅色再涂深色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怎样得到自己想要的图形?

  (通过思考和尝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学习,提升学生的感悟和认识。)

  教师示范,学生实践并进行创作。

  师:在玻璃底版上从冷到暖的有序涂色,覆盖上比涂色大一倍的纸,用右手掌按住纸面中央,左手拉住靠近身边的纸角一起旋转45度左右,产生变化丰富而具动感的肌理,请学生也来试试看,能不能创造一种新的对印方法,要做到别具一格。

  生:尝试制作,并大胆上台介绍自己的制作方法和独特处,以及画面的色彩层次和肌理变化给人的感受。其他学生也可谈谈对他人作品的视觉感受。

  (通过学生大胆尝试,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对学生作品进行展评。

  生:分组制作,要求制作一幅构图新颖,有个性特色,不失现代肌理艺术效果的版画作品,要讲究用色、用水、构图等要素。

  不混合,使其自然混色。鼓励学生大胆创作,艺术贵在创新。

  生:对本组作品汇总,进行集体讨论,看某些具有自然景观效果的或某些类似于人物、动物的对印作品,能否经添加形成一幅具象作品。对于某些不能添加的作品,能否结合其他同学的作品经过剪裁,组合成一幅抽象作品。讨论后或集体创作或指派一人主笔,完成本组作业。凡有创意的作品给予展示,全班评出最有创意奖。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采用自评、互评、师生共评的方式,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师生共同参与活动。

  生:将本组作品自由张贴于黑板上,组合成一幅大的抽象壁画作品。

  (通过这一活动,把整堂课的气氛推向了高潮,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精神,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下课礼仪

  师生再见

  [教学反思]

  通过现场示范实践,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积极性空前高涨,课堂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同时传授理论知识,示范作品,都较为系统,正确的辅导,使学生的作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性。

  整堂课的设计紧紧围绕着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积极的参与精神展开,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符合《新课标》精神。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证明:

  该课题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效促进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有效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七年级美术上册《对印的乐趣》教案3

  教学目标

  1、了解对印原理和制作的方法。

  2、通过讨论、探究、小组合作,学生能大胆尝试多种对印方法,主动探究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制作抽象或具象的对印作品。

  3、通过探究学习,体验集体制作的乐趣,学会交流,分享成功的快乐。

  重点

  掌握涂色方法和压印的方法。

  难点

  如何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不同媒材和方法制作有个性特色的作品。

  教学准备

  底版、水粉用具等

  教学方法

  演示等

  板书设计

  对印的乐趣

  1、折纸对印法

  2、单纸对印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自然中,经常会有一些美丽的纹理引起我们的兴趣和遐想,你知道这是什么的纹理吗?

  那这些实物上的纹理是怎么复制到纸的上呢?

  板书:对印的乐趣

  二、讲授新课

  1、介绍对印

  对印是独幅版画的一种制作方法。通过在底版上涂色、压印得到丰富而奇妙的肌理效果。

  2、折纸对印:

  (1)欣赏书中的《瓶花》、《蝴蝶》这两件作品是怎样对印出来的?

  (2)学生讲解制作要点

  3、单纸对印:

  (1)欣赏书中的《熊》等作品。

  (2)介绍单纸对印的方法

  (3)出示所形成的图形:像什么?变转角度像什么?

  (4)展示有新意的作品,请同学介绍自己的制作方法和独特之处,以及画面的色彩层次和肌理变化给人的感受。

  三、课堂练习

  分析画面构图方法

  四、展示、小结

  1、展示自己的作品。

  2、没有形成具体形的同学,看看你的画面有没有可取的部分?能不能和小组同学组合出一件对印作品?

  看演示,猜想。

  思考,讨论。

  小组研究后回答。

  欣赏后研究对印方法。大胆尝试。

  谈一谈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比较单纸对印与折纸对印的异同。

  观察。

  看教师完成的图形展开联想。到前面添加使之成为一个具体的事物。

  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制作过程。

  结合想象出的内容适当添加。

  展示,评价。

  小组合作完成一件新作品。

  课件出示各种纹理。

  板书。

  提问:什么是对印?

  小结。

  提问,引导学生制作。

  小结对印要点:

  1、颜色饱满

  2、水分适中

  介绍单纸对印

  演示。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提问:印完后可以如何布置画面才能使画面更有情趣?

  引导。

  利用各种纹理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大胆联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把以前了解到的版画与本课的对印知识相联系起来,并为以后的版画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实际操作练习,让学生自己探索出对印时要注意色彩及水分的控制。

  通过教师的演示,解决本课的重点。

  以教师完成的作品引导学生联想,并鼓励学生到前面自己动手添加,解决本课难点。

  指导学生注意画面的构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与别人合作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五、教学修改、反思

  本课面对的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对印在小学的美术课中便已尝试过,既熟悉又充满诱惑力,而且对印的方法易于理解、接受和操作,容易激发学生的制作欲望和兴趣。但由于过多的接触了一些具象知识,学生的想象力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本课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进行创造活动。

【七年级美术上册《对印的乐趣》教案】相关文章:

对印的乐趣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02-26

七年级美术上册《对印的乐趣》教案06-29

关于对印的乐趣教案11-28

初中美术《对印的乐趣》的课件04-06

初中美术对印乐趣说课稿07-13

初中美术对印乐趣说课稿07-19

真情对印小学美术教案07-11

《蔬菜印画》美术教案12-05

大班美术印照片教案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