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案

时间:2023-05-30 13:11:04 美术教案 我要投稿

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1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15篇

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1

  课题:我心中的老师

  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形象

  2、指导学生创作一幅《我心中的老师》的绘画

  3、通过绘画,联系师生之间的感情,培养师爱生,生敬师的良好师生关系

  教学重难点

  表现我的老师,生动表现“心中”的老师的形象

  教学建议:

  1、能否把我心中的老师表现清楚

  2、能否突出主题,画面生动有趣

  3、能否把握画面,并配合好相应的环境、背景

  4、能否与同学交流自己创作的作品

  教学实施建议:

  1、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范图、儿童画等

  学生准备油画棒水彩笔等

  2、课堂教学

  引导阶段:教师出示一幅学生的作品,启发学生看看、说说画上表现的人物是什么职业,为什么?

  发展阶段:小组交流“我心中的老师”是什么样的?(学生谈自己心中的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说己对老师的真实感受,以及对老师的期望)

  画面交流:教师运用准备好的画面(2-3个不同性别,表情、动作的教师形象)以及3-4个画面背景,让学生来搭配以下“哪个老师的形象搭配哪种背景合适,为什么?”让学生说一说,是否发现背景不同可以反映教师的科目的`区别,不同的表情能否表现人物的情绪、状态。

  分析范画:分析课本中的范画,“老师,我喜欢这样的您,最害怕。。。。。。”让学生谈谈那个同学为什么这样画,鼓励孩子画己心中的老师,写出给老师的心里话。

  布置作业:教师归纳学生的评述,提出创作要求,学生完成创作后与同学进行交流。

  3、课后拓展:引导学生用其他的表现方法进行创作。

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2

  第1课:

  课题:魔幻的颜色

  领域 造型、表示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识三原色。

  2. 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发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原色调出的第三个颜色(间色)

  3. 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

  教学评价建议

  1. 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个间色

  2. 能否分别说出三个间色分别是由那两个原色调出来的。

  3. 能否调出预想的颜色。

  4. 能否记住三原色以和用他们调出的间色(间色这一概念可以不出现)。

  教学实施建议:

  一、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具: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2. 同学准备学具:水彩画工具。

  二、课堂教学

  1. 引导阶段

  因为三年纪的同学对水彩画接触的不是很多。所以有必要指导一下如何使用水彩颜色,然后,让同学挑选两个最喜欢的颜色,调一调。再说一说变成了什么颜色。接下来可以让同学自由调配颜色,但要有两个要求,只将两种颜色相调,并且要记住它们调出的第三个颜色。(可以做一些笔记)。然后交流。

  2.发展阶段

  让同学认识三原色。并且真正理解“原色”的含义

  将纸弄湿,将调出的色彩涂抹在作业纸上:让同学用两个指定的原色调出教师出示的那个间色。同学调出颜色胡 色相一定会有差别,让同学比一比。说说原因。教师分别出示两个间色。让同学自身寻找两种颜色调出它。同学继续尝试调出喜欢的颜色并填在画面的空白处。

  3. 收拾与整理

  可以留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主同学将水彩画工具清洗整理好,然后再进行作业展评。

  三、课后拓展

  在课堂练习的基础上,可让同学做以下练习:绘出七色彩虹,绘出春天(或夏天,秋天,冬天)的感觉,表达心情,天气,味道……

  教学参考资料

  蒙德里安与《红。黄。蓝的构成》

  蒙德时安

  Mondrian.Piet:[荷兰](1872年――1944年)蒙德里安出生在荷兰的阿麦斯特一个教会学校校长家庭,14岁开始学画,20岁成为当地的一位中学美术教师,开始从事学院派和写实主义创作,后又从事印象派,象征派和写实主义创作,后又从印象派,象征派和后印象派中吸取养料。直到1911年,他在荷兰看到毕加索和布拉克的早期立体主义作品后,次年就赶赴巴黎,开始按立体主义方法作画。最初使用最单纯的红,黄,蓝和绿等颜色来描绘风景。在以后的年代里,他以笼统的平面,用正面的手法来表示风景,1914年回到和来创建风格派,提倡新造型主义。

  蒙德里安把新造型主义视为一种手段,通过这种笼统符号把丰富多彩的大自然简化成有一定关系的表示对象。他认为:“唯有纯造型才干完成最后的笼统。在造型的艺术中,真实性只能通过形式和色彩,有动势的运动的均势才干表示出来,纯手段才是提供达到这一点的最有效的方法。”这一思想使他通过直角,通过把色彩简化成原色,并加上黑和白,成为一种非全等的,对立的的均衡。正如他自身所说:“我一步步地排除着曲线,直到我的作品最后是由直线和横线完成,形成诸如十字型,各个相互分离和隔开,直线和横线是两相对立力量的表示,这类对力的平衡到处存在着,控制着一切。”

  蒙德里安在1914年的画中,曲线已经消失,垂直与水平结构居主导地位;19196年以后通过垂直与水平线结构的动势平衡,以和使用原色,完成了他表示宇宙的理想,达到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红,黄,蓝的构成》也是如此,他作于1930年,有51厘米见方,现归纽约私人(Mn and Mrs,Armand P,Bartos(收藏)

  第2课

  课题万花筒

  领域 设计、应用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能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2. 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表示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 试着按自身的`设计来表示色彩。

  教学评价建议

  1. 能否表示对称的图案。

  2. 能否用“先设计一个花样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3. 能否表示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4. 如何引导同学在设计、应用领域学习。

  5. 如何循序渐进地指导小学中年级同学制定设计方案。

  教学实施建议

  一、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具:一些有万花筒图案的图片,中心对称的图案。示范用的纸。笔,剪刀,胶水等工具。

  2. 同学准备学具:有万花筒的同学将其带到课堂。带好彩色纸,剪刀,绘画笔等。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让同学看看万花筒然后讨论: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主要引导同学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引导同学观察万花筒中归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其中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

  2. 发展阶段

  首先可以让同学讨论一下思路:我们要创作一个:“真实的”三角形花样,可以剪,可以画;再制作其余五个“镜子里的”花样,组成要做的图案。

  然后让深长考虑用什么方法使图案对称。(将纸叠在一起剪,用印的方法来画……)同学很难将对称表示得精确,这并不重要,对于三年级的同学只要能表示出万花筒的图案就可以了。

  色彩也是考虑的一个方面,可以让同学再一次观察万花筒,将其中认为最漂亮的一个色彩组合记住。并且将它表示出来。

  3. 收拾与整理

  同学应该已经习惯将剪下的纸屑放在纸篓中。那么结束时只要再检查一下周围是否有纸屑就可以了。

  万花筒:

  一种光学装置。由几面镜片组成,能使人从其中窥见由彩色玻璃碎片拼成的对称几何图形;转动装有玻璃碎片的局部即可显示出千变万化的图案。由布鲁斯特于1816年前后发明,1817年取得专利权。简单的万花筒包括两片楔形条状反射镜,成60度或45度相连,也可用一片明亮的铝片折成。镜片装在筒内,筒的一端装有可转动的玻璃盒,其中放置彩色玻璃碎片,金属箔或圆珠。有些万花筒不装玻璃片盒,而用反射镜片反映远方的物体。如在窥孔上装一目镜则效果更佳。

  在万花稠中归亮的那个六边形图案的外面,还有无数个三角形花样,所以,我们才叫它万花筒。不同的同学看“万花筒”,得到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建议同学试着用多种外形来概括万花筒的形状,表示它的缤纷。试着做一个万花筒。

  第3课

  课题大人国与小人国

  领域 造型,表示,欣赏,评述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

  2. 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

  教学评价建议

  1. 能否用对比的方法,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

  2. 用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的表示方法是否有创意。

  3. 构图是否完整。

  4. 能否有意识地使用一些自身喜欢的色彩组合。

  教学实施建议

  一、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具:一些玩具汽车,房子,人物等迷你型的物品,一些与这些物品大小较匹配的景物图片,有条件的可以准备一些有关的动画片,电影等影像资料。

  2. 同学准备学具:同学将自身过家家用过的各种玩具“娃娃,动物,积木,汽车,厨具……)带来。带齐绘画工具。

  二、课堂教学

  1. 引导阶段

  让同学回忆看过的有关大人国或小人国的故事,简要说明一下故事内容。然后讨论故事是如何表示主人公来到了大人国(小人国)的?

  请同学将带来的各种物品放在不同的背景前,说说感觉并讨论:是什么原因使同一样物体看起来有时候显得非常大,有时候又显提非常小,让同学举例说明。

  教师也可以用一些图片,影像资料告诉同学: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显示出来的。

  2. 发展阶段

  同学考虑:你想表示大人国还是小人国?你想有那几样物体的大小反差来表示主人公来到了大人国或小人国?继续启发同学考虑:画面的主体是什么?用什么背景来烘托它的大或者小?

  同学根据自身的创意开始作业。

  3. 收拾与整理

  4. 同学的创作往往要两课时才干完成,在第一课时结束的时候,教师可将作业收起来。

  三、课后拓展

  用泥塑的形式,配以一些玩具,模型,背景图表示立体的大人国或小人国。

  教学参考资料

  《格列佛游记》

  〔英〕乔纳森。斯威夫特著。第一部是“厘丽浦之游”,俗称“小人国”,第二部是“勃罗廷奈之游”,俗称“大人国”。

  第4课

  课题前前后后

  领域 造型、表示、欣赏、评述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2. 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示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

  教学评价建议

  1. 能否例举“近大远小”的现象。

  2. 能否用“近大远小”这一规律来表示前后关系。

  3. 画面是否表示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4. 三年级的同学怎样学习透视知识。

  教学实施建议

  一、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具:一些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2. 教师根据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在课前让同学观察道路两旁的树,电线杆等有明显透视现象的景物,如有条件,可让同学用照相,速写等方式记录观察结果。

  3. 同学准备学具:剪刀,浆糊,彩色纸,绘画工具。

  二、课堂教学

  1. 引导阶段

  交流课前观察的结果,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2. 发展阶段

  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示前后关系的?

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瓷器是传统艺术中的瑰宝,它代表了中国在世界制瓷领域中高超的工艺制造水平,是中国伟大的发明之一。使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制瓷工艺、造型、装饰及不同窑场产品的艺术特征,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瓷艺术。

  2、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1、中国瓷器的生产和发展,瓷器与陶器的区别。

  2、瓷器的造型、装饰、色彩及艺术特色、特点。

  3、主要名窑的产品特征。

  4、主要是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具学具:

  课本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提问:

  (1)什么是陶器?什么是彩陶?

  (2)中国古代陶器的造型特征是什么?

  提问:这是陶器吗?应是什么器物?

  (二)讲授新课:(出示课题)

  我国是瓷器的故乡和原生地,瓷器是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其工艺水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1、瓷器与陶器的关系

  陶瓷工艺是陶器工艺和瓷器工艺的总称。陶器和瓷器有下列区别。

  (1)烧制的原材料不同;

  (2)烧制的温度不同;

  (3)陶器质地疏松有一定吸水性,瓷器质地密实不透水。

  2、瓷器的发展

  商代出现原始瓷,东汉至三国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三国以后到南北朝,瓷器进入了一个辉煌的发展时期,南方有青釉瓷,北方有青瓷。隋唐时期是我国瓷器的一个重要的成长时期,这时瓷器普遍用较高的火候烧成,胎质较硬。瓷器在社会生活中日渐受到重视。唐代开始有了“窑”的专称,它象征着瓷器产量的增长。宋代瓷器产量高且质量好,为明

  清瓷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元代,我国瓷器大批量行销海外。明清是我国制瓷业的鼎盛时期,造瓷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胎釉细腻,色泽鲜明移植珐琅彩和创造粉彩是当时杰出的成就。

  三、播放幻灯片

  四、本课小结:

  我们为我国有这么悠久的陶瓷历史,这么好的工艺,感到自豪。

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欣赏祖国美丽风光,感受各地不同风情特色,学画风景画。

  2.在乘上列车去画画的情景驱动下,观察、感受或想象,画一幅风景画,培养孩子观察捕捉、绘画表现的能力。

  3.感受美景对心田的滋养,激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通过合作完成作业,培养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启发对美丽风景的观察并进行表现。

  难点: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和表现角度描画美丽的风景。

  三、教学准备:

  1.教具:课件、背景音乐。小火车的背景图版。

  2.学具:彩卡、胶水、双面胶、水彩笔、剪刀、胶水、棉花、毛线等。

  四、板书设计:

  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上课之前我想先请大家听一段声音。听好了,这是什么声音?”(播放火车开来的声音)

  师:你们坐过火车吗?都去过哪儿?没坐过火车的小朋友也没有关系,这节课,我要带领大家乘着小火车到祖国各地去旅游,一边玩,一边画画,那你开心吗?(板书课题)

  2.我们这间教室就是一节超大车厢,看看咱们的幸福列车,你们之前剪好的自画像我已经贴上了!(展示展板并贴上黑板)现在,大家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吧!(播放《火车开了》的音乐,全体起立,左手搭肩,右手臂摆动开火车)

  二、引导观赏,自主探究:

  1.“小火车到站了,请火车停下吧”征求大家意见,你最想去哪里?(北京、上海、桂林、海南)或者(高山、大海、森林、草原)

  2.依次欣赏图片,师生相互交流,共同探究。

  3.有的小朋友很厉害,都能把看到的美景画下来,老师相信咱们班的小朋友更厉害,除了绘画之外,你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表现呢?(教师拿出剪刀和彩卡启发回答)

  板书: 怎么办:画、剪、贴、撕、折、捏、摄影

  4.突破难点:师示范重叠剪贴小树,启发白云用什么材料粘贴,师演示用棉花粘贴。

  5.师归纳:刚才观赏了那么多风景,我们再来回忆一下,都看到了什么?

  师:天空上有有蓝天、有白云、有青山、有绿水、有大树,有小草,那我们就分成五个组:蓝天组、高山组、小河组、绿树组、建筑物组。

  板书:

  组团结协作,大胆表现。

  四.拓展提高,情感升华(爱国主义教育):

  师:等将来你们长大了还要到全国各地去旅游、画画。我国地大物博,有世界屋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美丽的上海、西安兵马俑、天涯海角海南岛等等。祖国那么雄壮、美丽,我们更应该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不是?

  六、教学总结

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5

  课时:2课时

  [教材简析]

  一样物体在另一样物体的前面,就产生了重叠。一样物体在另一样物体的上面,也会产生重叠。在本课的内容里,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使学生认识到景物的前后遮挡关系的普遍性和合理性。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绘画实践中有意识的注意观察对象,发现它们的前后遮挡关系,并且能轻松的在画面中表现出来。

  [教学目标]

  让学生对生活中很普遍的、合理存在的遮挡现象有初步的认识,促进学生有意识的注意观察和表现遮挡关系,并通过自己动手制作的过程进一步增强理解。

  通过绘制过程渗透三度空间概念,培养和锻炼动手动脑的能力。

  [教学重点]

  遮挡关系

  [教学难点]

  绘制过程中出现的重叠表现问题。

  [教学构想及方法]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和教师的讲授和演示,使学生对生活中很普遍的、合理存在的遮挡现象有初步的认识,促进学生有意识的注意观察和表现遮挡关系,并通过自己动手制作的过程进一步增强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教材、范图。

  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第一课时

  施教时间:3月1日——3月3日

  活动一:

  引导学生观察前后景物的遮挡关系,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遇到这种现象:

  1、一盘水果(端出实物)

  2、教师做站立在讲台后边的动作

  3、请一个小朋友挡在教师的前边站立

  活动二:

  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遮挡现象”,如果我把它们画成这样就不对了,(出示图片)因为没有了遮挡现象,是不真实的,必须画成下边图中的样子,(出示图片2),出现了遮挡关系也就真实了。

  实物投影仪演示:为了表现遮挡关系,就要先把前边的东西画好,后边的东西露出多少画多少,被遮挡的部分不画,画面就正确了。

  画面上有前有后的东西,前边的东西在较低位置上,后边的东西在画面较高位置上,才能看出远近关系。

  活动三:

  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画出或用纸剪出动物、人物,进行重叠排列。

  ※也可画叠罗汉图

  活动四:作业展示,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施教时间:3月3日——3月5日

  活动一:

  ※讲评优秀作业,引导学生观察前后景物的'遮挡关系。

  ※展示立体图书或立体贺卡,引发学生兴趣。

  活动二:

  1、观察分析:它们的特点是有前有后,有的还能分出近的景物、中间的景物和远的景物多种层次。这些形象是如何立起来的呢?立的方法很多,今天我们就学习其中的一种。

  2、教师像变戏法似的将教具底边折一下,在折出的小边上抹上乳胶,贴在底板纸上,汽车就立起来了。请几个小朋友也这样帮忙折和粘,立体的街景很快出现。

  3、分析立体街景的层次关系:有前后层次就会出现遮挡现象。大家看,前边的汽车折挡住中间汽车的头或尾,这些汽车又遮挡住后边树和楼房的底部,我们既看见了前边的汽车,也看见了远处树和楼房没被遮挡的部分,画面效果很好。

  ※制作步骤:

  1、用一张8开纸作基础,从中间对折。

  2、在后边里面上用油画棒或彩色水笔画出背景处的山、云、太阳或星星、月亮、楼房……

  3、用小块纸画出前面的景物中的平房、树、邮筒、行人,并留出一部分粘贴的纸边。

  4、按照场景,依次粘贴。

  活动三:

  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活动四:

  作业展示,教师小结

  板书计划:课题

  范画

  作业展示

  札记:

  上这节课时,我鼓励学生们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一幅至少八开大小的作业,由小组讨论决定来做什么,然后组长根据个人的特长进行合理分工。开始时我有些担心:万一大家意见不统一,或者合作的作业在大小、粘贴位置上不合适怎么办?在合作中也确实有的小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但没等我“出面”,孩子们自己迅速的调整了合作方法和态度。最后各组的作业构图都很饱满、颜色鲜艳、形象丰富,最重要的是“重叠”这一作业难点解决的棒极了!看来经过一年半的训练,孩子们不光学会了在美术作业时的合作,还学会了在与别人的意见不和时能够冷静地思考、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也就是说,他们初步体会到了“如何待人处世”。

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6

  课题:

  泡泡飞啊飞

  课时:

  2课时

  课堂类型: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引导学生想象泡泡飞起来的时候,透过泡泡会看到什么样的情景,并通过讨论相互启发,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

  3、引导学生试着用各种材料表现泡泡的特征、及泡泡与人、建筑、动物等各种物体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能大胆的想象和表现自己的想法

  2、在泡泡装饰上能采用夸张手法,表现出新颖的特征。

  教具学具:

  吹泡泡的玩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

  组织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观察泡泡飞动的情景。边玩吹泡泡游戏边观察:你在飞起的泡泡中看到了什么?

  2、新授:

  师:风儿把泡泡抱在了怀里,泡泡把我们抱在了怀里。有的小朋友觉得泡泡是五颜六色的,泡泡是透明的,泡泡飞到哪里,就会有景色在泡泡里,就像凸透镜一样。

  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泡泡被风吹起来了,它吹到了哪里,你希望它里面有什么景色呢?

  假如泡泡飞到了我们唐山,你最希望里面是什么景色?

  这些美丽的.景色我们可以用绘画的形式把它表现出来。

  3、作品赏析

  师:除了用绘画的方法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现呢?可以用气球、塑料袋、图钉等材料来表现泡泡的特征,还可以在这些物体上装饰、美化,表现泡泡新颖有趣的特点。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用绘画的方法表现泡泡的特征。

  注意:表现出泡泡里面的景色。颜色要丰富。构图要饱满。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7

  1、基本形体切挖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在泥做的六面体或圆柱体上进行切挖。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

  【教学难点】

  各个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

  【教学具准备】

  师:范图、实例、制作材料

  生:萝卜、橘子、苹果、肥皂、花泥、小刀

  教学过程

  1、导入阶段

  复习几何形体,回顾圆柱体、六面体、圆锥体、球体等造型:这些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几何形体,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生答。师问:我把他们称为圆柱形、六面形、圆锥形、球形,对不对?为什么?因为它们都是有长、宽、高的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你们在下面的图片中看到了它们当中谁的身影?(课件)

  师:立方体和圆柱体是我们最熟悉的形体之一,它们看似简单,可千万别小瞧了它,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小到杯子,大到汽车,不管是造型简单或者繁杂的,都是从六面体和圆柱体的基本形变化而来的。今天我们学习用单个六面体或圆柱体进行形体切挖的练习。(欣赏课本范图,讲解结构)

  2、发展阶段

  ⑴欣赏课本图片,加深形体感受,了解草图画法。

  ⑵请大家根据课本范图尝试制作一个凯旋门,留意小结制作方法,师总结。

  ⑶欣赏具有抽象意味的有特色的建筑、日用品等等,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想像。

  3、本课练习

  根据草图,在带来的材料上进行切挖练习。

  4、生作业,师巡视辅导

  5、作品展示

  作品摆在展示台上,生评价,师总结。

  6、拓展

  纸虽然是一种平面的材料,但在纸上进行切挖以后,用折、卷等方法使它成为立体的形体,也能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大家可以回家尝试着制作。

  2、点的集合

  “点”和“线”一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造型表现,同时,“点”还具备“线”的表现略显不足的色彩表现能力。本课正是基于这个思路设计的。

  因为教材导语是:“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在自然界中找到各种各样的点:豹皮上的斑点、花园里的点点小花、夜空中的星星。从高楼往下看,大树是点,车辆是点,人物也是点。抬头看,飞机、小鸟也都是点。用点可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图画。”为了避免先入为主地将“点”仅仅视为造型的元素,教材开始特别以点彩派的代表作品作为欣赏,并配以“修拉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法国点彩派画家。他把各种颜料挤在调色板上,不经过调和,用小号油画笔蘸取颜料,直接在画布上用点排列作画,画面由五颜六色的点构成,达到了他追求的‘最和谐、最明亮、最多彩的艺术效果’”的文字介绍。紧接着呈现的是“不同工具表现不同形状的点”的示意图,配以金钱豹和以点为主作为视觉呈现,以及以点状材料创作的不同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和示意图共同构成了“点”在艺术创作中的多元表现特色。

  翻页后,以“学习提示”开始,通过“技法点击”和示范作品及学生作品,为同学们进行自己的创作从技法到内容,以及表现形式都提供了直观的参考。而“学习要求”清晰地点出了最终应该呈现的结果。

  以点为主线,通过欣赏法国新印象主义代表画家修拉的点彩画名作《大碗岛的塞纳河之春》及西涅克的《纳蒂布港》,对比现实主义画家米勒的作品《牧羊女》,揭示点彩派绘画技巧。通过欣赏古希腊人用马赛克拼贴的方式装饰的建筑,中国画中的点点墨迹不仅墨色万变,还概括表现各种形式的物象,现代派画家用不同形状的点勾画诗一样的图画??充分体验点的有序和无序排列的美感,明白点无处不在。本课可采用“导入激趣—解读概念—欣赏作品—尝试创作—评价展示”来完成教学。

  一、引导阶段

  课件出示画面效果完全不同的点彩派创始人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塞纳河之春》和西涅克的《纳蒂布港》以及现实主义画家米勒的作品《牧羊女》,请同学们分析不同作品中画面效果的不同之处。

  在分析回答的过程中,学生经过观察会直观地感到:不经调和的颜色经过重叠形成丰富的色彩,画面给人朦胧的效果,与现实主义绘画作品效仿自然、清晰而真实的画面是完全不同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点点的奥秘,出示课题——《点的集合》。

  二、发展阶段

  1.解读图形,讲述概念。

  通过欣赏教材和学生思考讨论得出:金钱豹的身上有斑纹点;彩色的鹅卵石可以拼成火车的点;马赛克上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是点;花园里开放着的小花是点;树叶是点;夜空中一闪一闪的星星也是点;解放军身上的'帽子、徽章、枪、衣服是点,甚至他们本身就是点;楼房、汽车也是点。出示图片,请学生再次辨析点。

  通过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点的分辨,学生可以得出:点的形状可以是各种样子的,只要在相对空间中较小的事物都可以看成点。

  2.欣赏作品,感受魅力。

  出示多种不同的绘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学会用多种绘画形式来创作丰富多彩的点的集合作品。马赛克壁画用小块不同色彩马赛克镶嵌而成。电脑绘画,将点整齐排列,用黑白画的形式表现图案(白点集合表现物体,黑点集合表现背景)。

  中国画中的点点墨迹不仅墨色万变,还概括地表现了各种物象。

  民间工艺中利用点的组合作为自己画种的表现手法。

  凡·高的《星月夜》用点进行方向组合,形成线化感觉,增加流动效果。

  米罗的《午夜和晨雨中夜莺的歌声》则通过点的奇妙形状产生有趣的画面效果。欣赏学生作品。

  3.图乐共赏,学生创作。

  这里提出作业要求:用点的集合创作一张作品。

  引导学生观看书上的技法点击,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用合适的材料创作,题材不限。作业要求:(1)用点画方法进行创作或临摹。(2)注意整体效果的变化,把握色彩的关系。

  三、展示与评价阶段

  对于率先出色完成绘画创作的同学采用学生自评、师生互评的手段,再通过奖励机制请这位同学巡视选择优秀作品进行师生互评,最后同组学生互评。将优秀作品展示在展示板上。四、

  1.能否理解点的概念。

  2.能否掌握“点彩派”的绘画典型特征及代表人物。

  3.能否运用点的不同排列规律、疏密变化表现作品。

  4.能否运用合理的色彩关系使画面丰富和谐点的形式表现点集合效果的方法很多,可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去创造新的点画方法。

  3、远去的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凡是客观世界的景物都是有透视现象的

  2、让学生了解视平线心点和消失线。

  3、让学生用剪贴的方法创作一副《远去的路》

  过程与方法:

  1、出示图片让学生讨论图片中的透视现象。

  2、让学生看图片尝试画出简单的透视图片。

  3、教师小结定义什么是视平线心点和消失线教师示范画透视图。

  4、注意透视现象同桌合作完成一幅《远去的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培养团结互助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近大远小近宽远窄的透视现象。

  2、难点:如何在画面中表现出近大远小近宽远窄的透视关系。

  教学准备:

  1.教具:多媒体各种近大远小的图片资料

  2.学具:旧画报等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观察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疏密、树木的大小等。

  师:你能用间单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2、讨论

  (1)在纸上表现的事物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近大远小)

  教学说明:让学生自己感受透视的微妙,使他们更有兴趣了解和掌握透视。

  3、揭示课题:《远去的路》

  二、新授

  1、讨论学生简易画,从中发现问题

  讨论:在透视现象中除了近大远小以外还有哪些透视现象?

  近高远底近宽远窄近长远短等

  教学说明: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

  提问:什么是透视?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同的位置上就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底近宽远低的变化这就是透视。

  1、出示图片:站的高的地方看远去的路站在左边看远去的路站在右面看远去的路小组讨论说说这些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教学说明: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生活中的透视

  2、欣赏书本上的透视图片

  (1)小组讨论找出图片中的心点消失线和视平线

  (2)教师解释这些名词的定义:

  如:想象在大海上向远处看天和水之间产生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还比如: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的消失在视平线上的一点这点就是心点而这两条线就是消失线

  教学说明:用这样的比喻通俗易懂让学生对这些名词的概念联系到实际生活中。

  (3)学生练习一个透视图

  5、教师展示一幅剪贴的透视关系的风景画

  (1)学生小组讨论这幅风景画是如何制作的?

  (2)教师小结:A作视平线和消失线B定山脚线和远山C贴正视的房子

  D按照近大远小近宽远高近高远底的方法贴出树和栏杆

  注意:远的地方学生选择彩纸的时候因该选择色彩模糊点的近的地方要鲜艳

  贴的时候先贴远的最后贴近的

  (3)作业要求:同桌合作一个画透视图另外一个负责剪贴

  (4)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说明: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合作利用废旧的彩色画报根据前面老师所讲的透视方法来完成一幅剪贴的有透视关系的风景画使学生对透视的印象更加深刻。

  三、评价

  1、布置主题:奇妙的视觉。

  2、展示学生作品。

  3、点评:是否符合老师要求的透视变化和颜色变化。

  4、教师小结。

  4、线与造型

  生活中并不存在绘画中的“线”,是创作者根据观察和感受,为了更好地进行表现而“提炼”出来的。从一年级起,每个学年的《美术》教材中都至少会有一课涉及到线与造型。但是基本都是以感受线条,体会线条造型为主。本课在全套教材中第一次将线条表现与造型联系在一起。开始呈现的生活中的“线”,其目的就是帮助同学们形成从生活中提炼自己需要的“线”的能力。所以在导入课文中这样说:“观察我们的生活环境,你会发现许多不同类型的线:架在空中的电线,人行道上的斑马线,还有大自然中的山川河流、树木花草等等。艺术家用线创作出众多丰富的艺术作品。”首先是“观察”,然后是“发现”,最后是“创作”。观察和发现线并不是目的,其目的是完成自己的创作。接下来选登四幅中外艺术作品就是为了让同学们直接欣赏并帮助分析“线”的造型能力。“线可以用来确定物象的形状轮廓,表现明暗结构、质感肌理等,对线的研究是绘画学习中的重要内容。”翻页后,就可以看到和“学习提示”紧密结合的多种线条的表现形式,既有线条本身的多种变化,也有线条的多种组合效果。配合“学习要求”则是人物头像的线描画绘画方法。之所以选择人物头像,是因为这是上课时最容易观察到的表现对象,每一个同学都可以以自己的观察提炼出自己需要的“线”完成作品。为了强调“线”,在“学习要求”中特别强调要“着重表现人物的头发”。教学目标

  了解线是艺术造型的主要表现手段和线在美术造型表现中的运用与作用。运用直线、曲线、细线、粗线、长线、短线、实线、虚线、有规则的线和自由的线表现各种头发。

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8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设问1:同学们,今天有四位神秘的嘉宾要参与到我们的课堂中来,想知道他们是谁吗?

  生:想

  师:一起来看大屏幕。

  (活动一:屏幕显示“唐僧师徒四人名字”)

  师设问2:指着屏幕问你认识他们吗?

  生:唐僧、孙悟空、猪悟能、沙悟净。

  师:你们可真棒!一眼就认出他们来。那你能发现它们身上有什么秘密吗?生:有文字。

  师设问3:噢,原来唐僧师徒的形象是由他们的名字组合而成。这些字有趣吗?你们想不想学学呢?

  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趣味文字

  导出课题:趣味文字(黑板张贴手绘课题)

  (二)、发展阶段

  师设问1:师徒四人刚刚从文字王国的化妆大赛上赶来,他们受国王的嘱托,特来邀请我们大家一块去参加文字的化妆大赛。你们可要仔细的观察汉字们和平时有什么区别?大家是不是很期待呢?

  生:......

  (活动二:屏幕显示“悲、笑、怒、叫”)

  师设问2:瞧,汉字们迎接我们来了!你们认识它们吗?

  生:悲、笑、怒、叫

  师:这些字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同位相互讨论一下。生:汇报。形象......

  师总结:象这种用表情或者形象来代替汉字的一些笔画或者结构的变化方法,我们叫象形变化。

  (活动三:屏幕显示“爱心、庆国庆”)

  设问3:它们又是谁呢?

  生;庆国庆、爱心

  师:它们和平时有什么不同?

  生:像个爱心、灯笼

  师:我们也可以把一个字或者一个词设计成一种自己喜欢的外形。如:三角形,圆形,菱形......

  (活动四:“生日快乐、胖胖字”等)

  设问4:看看它们又是谁呢?

  生;生日快乐、胖胖字

  师:这几个字有什么变化呢。

  生:

  师:“生日快乐”的笔画变得又细又长象正在跳舞的音符,“胖胖字”把笔画变得更粗了,显得它就更胖了,更可爱了。

  (活动五:“书吧”)

  师:这还有四组字,看看你最喜欢哪一组?

  生:

  师:前面的字分别用了象形、外形、笔画的变化方法,这组字它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把它们的样子装扮的很搞笑、很有趣、颜色也很漂亮。如:吐舌头、叼着烟、显示肌肉的、、、、

  (三)、变化的步骤

  设问1:同学们,你们是不是很想也来给汉字化妆呢?你们打算给什么字化妆?准备用什么样的.方法?

  今天我们是小组合作,你和你的伙伴讨论一下把!

  (学生讨论,老师点击屏幕显示)

  步骤一:构思

  生:汇报构思

  设问2:老师也有了一个构思,你们想不想看看?

  活动:老师演示

  步骤二:起稿,画草图

  设问三:稿子画好了,下一步该干什么呢?

  步骤三:勾双线,完善细节

  步骤四:着色、装饰。

  展示对比色,邻近色色彩搭配,渐变技法。

  师:这样汉字的化妆就完成了。

  师:老师给大家有限的时间,比一比那个小组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最先化妆出颜色漂亮,字形有趣的汉字。现在开始动手吧!

  (四)、创造阶段

  师巡视辅导

  (五)、评价阶段

  作业展示,学生进行互评,你最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喜欢?

  师总结:老师觉得大家的作品都很有趣,构思新颖,颜色也漂亮。我们可以吧这些有趣的汉字用在我们生活中的哪些地方呢?名字、黑板报、手抄报、以及班牌。

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9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初步了解新的手工制作知识及掌握基本的插接技巧。

  2、引导学生在欣赏造型与色彩中勇于发表独特见解。

  教学重点:插接图形的造型设计。

  教学难点:插接技巧的了解与掌握(插接方法与摆设形状)

  教学工具:彩色卡纸、剪刀、示范作品、学生作品及精美艺术图片。 教学过程:

  一、授课

  1、制作方法对比导入——点出课题

  师言:小朋友们,我们在上几个学期的美术课中,上过很多的手工课,学到了许多新的制作方法。(请几个学生讲讲学过什么样的方法:粘、剪、卷??)。教师指出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制作方法——插接(纸片插接)。

  2、欣赏、对比,发现新的纸工技法

  欣赏制作精美的插接作品。(扑克牌插接、几何形插接、水果形插接及粘贴式的立体桥梁作品。)

  请学生观察这些纸艺作品与以往的手工课制作纸艺作品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在观察粘贴式的桥梁作品与插接成的纸片作品中引导学生对比发现两者有制作方法何不同之处)

  这些作品都巧妙的利用了插接方法。(由学生回答、发现。)

  3、 观察范作:

  师问:观察作品并告诉老师哪些比较好看,为什么?

  生答:纸片的图形十分漂亮,颜色丰富,搭配和谐。

  4、 教师边示范制作,边讲解:

  刚才我们经过观察,已经发现了这课要学习的内容——纸片插接制作的一些要点,现在老师把具体的制作步骤示范,让同学们进一步掌握其中的.制作技法要点。

  (1)设计纸片造型(由于时间较久,也可用简单方形代替,)

  (2)剪。

  (3)研究插接方法(提醒学生先由设计作品的底座)

  (4)插接。

  提醒学生插接的底座一定要牢固,可选择井字格形结构。(鼓励学生找其它更牢固又美观的插接方式。)若想插接得越高,底座建议做大些。

  5、 让学生先讨论,并分组动手先制作插接底座。新 -课-标- 第-一-网

  6、 看看谁的底座最牢固,并把这个新发现方法介绍给大家。

  二、布置作业:

  1、 学生可自行分组制作。

  2、 要求色彩搭配合理,插接牢固。

  3、 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视辅导,发现底座不牢固的立即给予指正、修改、加以巩固。

  三、评价、作品展示、比一比:

  选出造型夸张、拼接牢固的小组作品,比比看,谁的最有创意,谁最有办法,插得最高,由学生为主参评,小组间互相评价,讲一讲,这些作品的优缺点?相互

  交流插接经验。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一种新的纸艺制作方法,知道了利用插接也可以做出精美的纸艺作品,其实还有很多的方法我们还没学到,老师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多动动手,你们就慢慢会发现这其中的美,并且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把这种美制作出来。

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10

  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水墨画动物的独特表现方法,知道水墨画与彩墨画之间的异别。

  2、学习用水墨表现自己喜爱的动物,在造型中体会墨色的变化,提高观察、表现能力。

  3、通过欣赏、表现水墨画动物,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1.感受水墨画的美丽,学习水墨画动物的技法。

  2.用水墨画出有一定意境的动物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感受

  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水墨画技法的资料。

  2、教师课件展示各种水墨画动物作品,学生欣赏。

  3、学生谈谈欣赏体会。

  二、学习探究

  1、教师提问:这些水墨画动物和其他画法的动物有什么差别?这种差别表现在哪些地方?

  2、课件展示各种画法的动物请学生欣赏比较并分析。

  3、课件展示水墨画和彩墨之间的异同,学生体会其不同的特色和技法。

  三、演示启发

  1、思考:怎样利用水墨来表现动物呢?

  2、教师进行简单的演示,学生观察学习。

  (1)画螃蟹

  a、用大羊毫笔调淡墨,笔尖蘸浓墨,侧锋三笔画出螃蟹的.身子。

  b、用淡墨中锋,画出螃蟹身体左右的各四条腿。

  c、接着用浓墨两笔画出螃蟹大螯。

  d、用小狼毫蘸浓墨画出螃蟹的爪子和眼睛。

  (2)画鱼鹰

  a、用小狼毫蘸浓墨勾出鱼鹰的嘴巴、眼睛及鼻孔。

  b、用兼毫笔蘸浓墨顺势画出鱼鹰的头和脖子。

  c、用大狼毫笔调淡墨,笔尖蘸浓墨侧锋画出鱼鹰的背和翅膀。

  d、用淡墨画鱼鹰的腹部。

  e、用小狼毫蘸浓墨中锋画鱼鹰的爪子。

  3、小组讨论:你能分析教科书中的其他水墨动物是怎样用笔用墨的吗?

  四、创作练习

  1、作业要求:用水墨画表现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辅导重点是笔墨的使用方法。

  五、展示交流

  1、学生交流自己的创作机会。

  2、教师点评并进行小结。

  第二课时

  一、欣赏引导

  1、出示“舞”字,请学生想象这可以变成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课件展示吴冠中的作品《舞》和林风眠的作品《舞》,请学生欣赏分析。

  3、学生交流欣赏体会,教师进行小结:中国画体现了画家对自然和事物的一种感受,作品往往传达一种意境,这种意境不是平铺直叙的。例如在水墨画动物中就是通过动物的形态来传递。

  二、探究感受

  1、学生自主欣赏教科书中的范例,体会作品的意境。

  2、相互交流自己的观点,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

  三、创作表现

  1、作业要求:画一幅有动物的水墨场景图,并为这幅画取个有意义的名字。

  2、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四、交流展示

  1、展示学生作品,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

  2、学生互相评价,评价要点是看画面是否表现主题的意境?

  3、教师进行小结。

  五、课后延伸

  教师请学生欣赏各种题材的水墨画,进一步引发学生对水墨画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11

  课题:第三课 心中的风景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和掌握色彩风景画的一般特点和基本画法,提高对色彩的运用能力。

  2、在作业过程中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色彩画风景的作画要求和一般方法。

  2、色彩的调配和着色运笔。

  教具学具:风景挂图、水彩画工具材料、作业纸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观赏导入,板书课题。

  1、出示观赏风景画作品。

  2、简析画面色彩与构图特点。

  3、提出并板书课题:用色彩画风景。

  (二)新授

  1、选景构图

  告诉学生选景不可贪多,应简单、有重点,主次得当,切不可将所见之景都画上去。

  当选择好景物之后开始勾画草图。可用铅笔轻轻画出,不要太详细,应大方饱满,注意取舍,可以挪动搬迁有些景物,符合自己的审美需要。

  主要的景物应安排在画面视觉中心,占据较大空间。

  2、从远到近或从近至远铺画景物色彩。

  (1)用蓝色加少许紫色大笔触画天空大体色彩;黄色画地面,接画少许蓝色,使地面有草地之感,也宜用大笔触概括。(见步骤图)

  (2)用橘黄色画秋树,随意点画,与未干之天空蓝色相交处变黄绿,自然呈现树叶之色(见步骤图)。

  (3)用赭褐色加少许蓝色画树干、树枝和房子,房子阴暗处用浅蓝色稍画,整个画面既有冷暖色对比,又是统一协调的,非常好看。

  (4)可点画出人物、门窗等细节,直至完成。

  教师:刚才老师所画的景物步骤是由远至近画出的,实际上是先画远景再画中景后画近景,同学们画时也可由近到远去画。即近景——中景——远景(天空、远山等物)。

  (三)布置学生作业,提出作业要求。

  1、或参照挂历照片(若干幅任选其一),或参照书上临画,或自行想象设计。

  2、画时应考虑画面总的色彩倾向和冷暖对比,使之既生动又和谐。

  3、由近至远或由远到近灵活进行。

  4、构图饱满单纯、主次有别,不要贪多。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评

  五、课后拓展:

  1、可以利用自己拍摄的照片,进行添画、扩展,创作风景画。

  2、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围绕一个主题,进行风景长卷的绘画。

  教学随笔:学生运用以前所学过的色彩知识,创作一幅风景画,本课对学生进行构图的基本练习,作业大部分不错。

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12

  教学目标:

  1、了解彩陶的艺术特点。2、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1、中国瓷器的生产和发展,瓷器与陶器的区别。

  2、学习从器皿的外形、纹饰以及釉色等方面欣赏陶瓷艺术的方法。

  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具学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通过提问,让学生讨论,展示图片资料,播放教学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出示图片让学生教学观察、讨论,并做好记录。

  (二)发展阶段

  播放作品让学生欣赏,教师根据陶瓷艺术的欣赏方法,从器皿的外形上、纹饰上、釉色上来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对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了解。

  (三)课后拓展

  我国瓷器在造型和装饰艺术上的特色

  从东汉到南北朝,我国青瓷逐步成熟起来,但这一时期的瓷器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都与青铜器有联系,这时瓷器的造型特征是清秀挺拔,与当时人们的审美爱好相一致。

  隋代瓷器造型有以下特征:

  (1)胎体的可塑性和耐火性能加强,显得秀气。

  (2)罐类器形一般为短颈、直口、圆腹。

  (3)器物为小平底,底下有圆饼状实足。

  隋代瓷器的纹饰常见的有几何纹、花卉纹、动物纹、人物纹,色彩也比较丰富。

  唐代烧制瓷器的地域扩大,产品增多,青瓷、白瓷、三彩陶代表了唐代陶器工艺的最高水平。唐代瓷器作为商品广泛流传的海外,瓷器“自唐代始而有窑名”,这种传统习惯一直沿用的现代。唐代瓷器造型繁多,装饰更加丰富,采用手法有绘画、刻花、印花、捏塑等,内容包括日月、花草、树木、动物、人物、建筑等。五代时期继承了唐代的制瓷风格并有所发展,其中密色瓷为当时瓷器的最上品。五代时期一些重要的瓷窑体系基本形成,如定窑、耀州窑、磁州窑等。

  宋代制瓷业比唐代规模更大,名窑众多,工艺水平超越前代,达到繁荣的新阶段。它的主要标志是全国已形成了有代表性的瓷窑体系。影响最大的是被后世称为五大名窑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

  “汝窑”的窑址在今河南省临汝,宋代属汝州,故称汝窑。

  “官窑”一般指官方办的窑厂。

  “哥窑”是因相传南宋时有兄弟二人均在今浙江省龙泉烧制瓷器,各有特色,兄所烧制的瓷器

  称“哥窑”弟所烧制的瓷器则称“弟窑”。

  “钧窑”的`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县,古代属钧州,因而得名。

  “定窑”的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古代属定州,故称“定窑”。

  宋代的瓷器不仅创造了许多优美的造型,而且在釉色的运用上,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

  元、明、清三代,中国的瓷器仍不断有所发展。白地蓝花的青花瓷器,始于元代,成熟于明代,并成为明、清两代瓷器生产的主流。

  三、作业并小结:

  用陶泥塑造一个器皿,使学生加深对陶瓷工艺的了解,增强学生对陶瓷艺术美的认识。

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了解杯子各部分结构、材料、用途等知识,设计一个造型新颖、使用方便的杯子。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杯子的设计制作方法,设计制作能力与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物以致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感受艺术创作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分析杯子各部分的设计意图,了解功能与造型之间的关系,掌握杯子的设计步骤与方法,创作一幅杯子的设计图。

  难点:能够巧妙的结合材料、造型与装饰,设计一个既实用又美观的杯子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采用谜语的形式导入课题:前后一个样,独耳旁边站。天天大口张,喝水不吃粮。

  谜底:杯子。

  (二)新授

  1.PPT展示不同时代的杯子,《牛角杯》《云形玉杯》等,了解从古至今杯子的在造型以、功能以及材料上的发展。

  2.引导学生欣赏不同造型的.杯子,并结合生活经验讨论杯子的材料:玻璃、金属、陶瓷竹木等等。

  3.分析杯子的结构并小组讨论杯子各部分的功能,为什么要这么设计。

  4.欣赏新颖独特的杯子,并思考杯子的设计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5.出示各种杯子,请学生说说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6.教师示范杯子的设计步骤,学生观察并总结:1、构思;2、画草图、3、标注尺寸;4、设计说明

  (三)练习

  要求:

  1.造型美观、功能方便

  2.考虑到使用对象

  3.标出尺寸、名称和功能。

  学生创作过程中我将在班级内进行巡视辅导。

  (四)展评

  评出:造型奖、最多功能奖、创意奖。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五)小结拓展

  总结重难点,鼓励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发散思维,大胆创作。

  四、板书

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14

  教学目标:

  (1)通过运用各种材料的设计制作,体验材料造型的美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2)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励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

  奖杯的设计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奖杯的外形变化和大胆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录像)中国奥运健儿得奖的片段情景,解说:在雄伟庄严的国歌声中,中国运动员举起那沉甸甸的奖杯,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二)提出问题

  (1)这是一个什么场景?

  (2)奖杯代表了什么?(荣誉,辛勤的汗水,拼搏的精神,勇气)

  (三)引出课题

  除了在运动场上运动员有获得奖杯,在生活中,各行各业的人们,还有在座的同学们可以通过努力获得各种的奖杯或奖状,如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作文比赛,英语比赛,美术比赛等等,都有机会让你们脱颖而出获得奖杯。奖杯奖状是社会和群众对你们成绩或贡献的一种肯定,相信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梦想,也想在将来的某一天站在高高的颁奖台举起奖杯光辉形象,那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啊!今天我们就来给自己的未来设计一个奖杯,并把他奖给未来的自己好不好!得奖了(版书)

  (四)开拓思维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姚明是NBA选秀状元,你们希望自己是哪一行的状元呢?请举手说――-如果你是一个建筑工人,希望盖起的大楼,可以给自己做一个奖杯,象大楼一样的,上面写“建筑奖”如果你是能工巧匠,就给自己颁个“鲁班奖”,爱炒菜,就来一个“金厨奖”爱画画的来个“艺术大师奖”有的.同学说自己没有什么特点,上课老是爱讲话,就给自己颁个“相声大师奖”吧。

  (五)学习设计

  现在请大家来想一想,喜欢给自己颁一个什么样的奖杯,想不想自己动手给自己设计一个有自己的想法,与众不同的奖杯呢?

  分析奖杯的特点:奖杯一般由主体和基座组成,主体的材料和外形很多,我们来欣赏几种不同的奖杯(看书上的照片和作品)除了外形不同,材料也很多,有金属、石头还有玻璃的。现在同学们能不能巧妙运用手中的材料,做一个漂亮的奖杯呢?

  (六)示范最简单的奖杯

  (七)启发阶段:

  其实主体可以设计出诸多不同的造型来。如:把瓶子进行各种分解、切割成新的形象。

  (八)动手作业:

  请同学们分小组进行合作或自己创作,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有自己独特创意的奖杯。

  (九)给做好的同学上台颁奖。

  (十)课后作业:用纸或布设计奖旗或奖状。

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15

  教学目标:

  1、知道书信的一般格式。

  2、用图文的方式给朋友或亲人写一封信。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书信的一般格式。

  2、用图文的方式写信和装饰信封。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

  信封、彩色笔、信笺、图夹文的儿童读物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引导阶段

  1、师问:小朋友你写过信吗?收过信吗,看过信吗,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你知道人们为什么要写信?你会写吗?小朋友,你们知道写信的一般格式吗?

  2、欣赏信文,让学生讨论有几个部分:

  A、(1)、称呼(2)、正文(3)、结尾(4)、具名

  (5)、日期(6、附言)

  B、展示各种图文的儿童读物作品文字,请学生讨论:用画来写信与单纯用文字写成的信有什么不一样,你更希望收到怎样的信,为什么?

  C.用各种简单的图形代替文字。

  D、用小插图和花边进行装饰、文字的颜色可以不同。

  三、发展阶段

  1、展示信封,说出信封有几个项目组成

  A.1.收信人邮政编码2、收信人的姓名3、寄信人邮政编码、地址

  B.托人代交的信

  收信人的'地址可以不写

  不贴邮票

  只写上“请交”、“烦交”等字样

  信封的装饰

  三、作业要求

  你现在最想给谁写信,想告诉他们什么?赶快行动起来,用与众不同的想法用画笔表现出来。

  折叠装进信封,美化信封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五、教师小结,作业展示,整理学具

  六、课后拓展

  做一个信封,美化一下,把信放在里面,送给朋友。

  (第2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书信的基本格式:

  称呼、正文、结尾、具名、日期、(附言)。

  三、信封的书写要点

  A.1.收信人邮政编码

  2、收信人的姓名

  3、寄信人邮政编码、地址

  B.托人代交的信

  收信人的地址可以不写

  不贴邮票

  只写上“请交”、“烦交”等字样

  信封的装饰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五、教师小结,作业展示,整理学具

  教学后记:

  如何让学生写出一封内容丰富又美观的信呢?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创作的方法,而是通过几封信的展示,循序渐进,步步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学生通过看、听、说、读等活动,不但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能力,也让学生体验美术与文字结合的独特魅力,同时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表象积累。通过对这一节课的实践与反思,我想我会更加主动地学习、探索、实践,展示全新的自我,我将与学生一起体验,一起成长。

【小学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教案美术小学教案大全03-10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09-05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02-22

小学美术的教案09-01

小学美术教案10-12

小学美术教案06-30

小学美术教案素材 美术小学教案大全12-16

关于小学美术教案模板 小学美术优秀教案05-26

小学美术教案教案优秀03-06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集合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