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通用20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1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了解色彩人物画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巩固所学的色彩知识,学习用色彩的深浅来表现画面层次.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色彩人物写生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难点:画面色块的深浅、冷暖对比,画出每个学生自己的色彩个性
教学准备:
课件、水粉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课件引入
1、出示学生人物速写,引导欣赏。这些平常的速写,为色彩创作画了极好的素材。
2、出示色彩人物创作画,画中人物形象生动,色彩层次分明
3、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讲解比例
请一位学生上台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讲解人体比例和“立七、坐五、蹲三”的变化规律
2、教师示范,边画边讲解步骤方法和要求
(1)构图设计
确定写生人物在画面上的大小,先定出头在画面的大小。因为画半身还是画全身像,所画头的'大小在画面上不一样,人身体部分画得越多,头在画面上就应画得小
(2)肯定下笔
认真观察,抓住人物主要动态和形象特征,胆大心细地用长线肯定地勾画出所看到的形象轮廓。运用取舍表现细部和主要衣纹.
(3)力争不改,一气呵成
三、学生练习
写生:同座同学分为一组,分组到室外写生,相互各为10分钟.
四、讲评作业,布置下次色彩用品,下课
第2课时
一、导入课题
1、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些色彩知识,谁来讲一讲,运用冷暖对比色对画面色彩主要有什么作用?
能使画面色彩更加活泼、生动
2、板书:冷暖对比
3、问:画面色彩运用浓淡深浅变化又有何作用?
能使画面层次分明,主体形象突出,并有一定的立体形
板书:浓淡深浅
这节课我们就来运用这些知识画色彩人物
二、新授
1、欣赏、分析
(1)这4幅画哪些运用了色彩的冷暖对比?
(2)哪些又运用了色彩的浓淡、深浅对比?(学生讨论,教师)
2、着色方法与步骤
(1)确定用色方法
如浓淡深浅变化的方法。人物色学浓,背景色则淡浅,反之,相反
(2)涂画人物
先画脸部再画衣服
(3)画背景或周围景物
三、辅导学生练习
强调:调色时注意掌握水分的多少
四、全课,展示作品,讲评色彩。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2
一、教材分析
1、重点:让学生了解浅显的宇宙知识,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2、难点:以想象形式画出各种飞行器并表达出太空旅行的愉快的心情。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浅显的太空知识。
2、能画出各种想象的飞行器以及太空背景。
3、培养从小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三、课前准备
教师:图片
学生:了解有关地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激发兴趣。
1、配合图片,引入课题。
(二)讲解,介绍
1、介绍有关的知识。
(1)太空是指上下,左右,前后无限大的所有空间。
(2)地球存在于太阳系中。
(3)太空中没有大气,没有空气。
2、学生自由讨论:如何飞向太空?在太空中怎样遨游?
3、飞行器的特征和外形如何?
4、在干什么?背景特征?
(三)学生作业
1、画出太空的背景。
2、画出人物惊奇、愉快的'表情。
3、画出飞行器的完整构图。
(四)作业讲评
表扬有创意的同学。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3
教学目的:
1、学习民间艺术家和画家的作品,借鉴他们在人物装饰画上的表现手法。
2、把图片资料和自己的写生画变成装饰性的人物作品。
3、充分体验创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及难点:
激发学生联想,创作出有个性的人物装饰画。能巧妙的把点、线、面的知识运用到人物装饰画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人物写生的内容,揭示人物装饰画的课题。
二、欣赏分析,找出不同
毕加索不同时期的两幅作品。
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初步了解人物装饰画的特点
三、学习借鉴创新
欣赏古老岩石,汉代画像砖,民间绣品,剪纸中的人物装饰画的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把点、线、面的装饰方法运用到人物装饰中。
1、古老岩石:岩石上的人物,用点、线、面作了装饰性处理,显得很有“现代感”。
2、汉代画像砖:人物造型古朴,简练,讲究对称。
3、民间绣品:图案秀丽,造型可爱,形象传神,绣工细致。
4、剪纸:构图饱满,造型生动,浑厚中有细腻。
四、创作实践,合作交流
根据上节课人物写生的作业或者图片资料进行人物装饰画练习。
五、提倡平等,师生互评
教后感:
有了上一节课作为铺垫,同学们创作起来得心应手,加上老师的师范讲解,同学们在创作中胆量更大了,创作出的作品更加丰富了,也加深了同学们对人物绘画的`进一步的了解,在装饰人物的过程当中同学们的作品闪现了不少令人惊喜的效果,整节课同学们都很认真地投入在人物装饰画的创作中.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4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和掌握色彩风景画的一般特点和基本画法,提高对色彩的运用能力。
2、在作业过程中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色彩画风景的作画要求和一般方法。
2、色彩的调配和着色运笔。
教具学具:风景挂图、水彩画工具材料、作业纸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观赏导入,板书课题。
1、出示观赏风景画作品。
2、简析画面色彩与构图特点。
3、提出并板书课题:用色彩画风景。
(二)新授
1、选景构图
告诉学生选景不可贪多,应简单、有重点,主次得当,切不可将所见之景都画上去。
当选择好景物之后开始勾画草图。可用铅笔轻轻画出,不要太详细,应大方饱满,注意取舍,可以挪动搬迁有些景物,符合自己的审美需要。
主要的景物应安排在画面视觉中心,占据较大空间。
2、从远到近或从近至远铺画景物色彩。
(1)用蓝色加少许紫色大笔触画天空大体色彩;黄色画地面,接画少许蓝色,使地面有草地之感,也宜用大笔触概括。(见步骤图)
(2)用橘黄色画秋树,随意点画,与未干之天空蓝色相交处变黄绿,自然呈现树叶之色(见步骤图)。
(3)用赭褐色加少许蓝色画树干、树枝和房子,房子阴暗处用浅蓝色稍画,整个画面既有冷暖色对比,又是统一协调的,非常好看。
(4)可点画出人物、门窗等细节,直至完成。
教师:刚才老师所画的景物步骤是由远至近画出的.,实际上是先画远景再画中景后画近景,同学们画时也可由近到远去画。即近景——中景——远景(天空、远山等物)。
(三)布置学生作业,提出作业要求。
1、或参照挂历照片(若干幅任选其一),或参照书上临画,或自行想象设计。
2、画时应考虑画面总的色彩倾向和冷暖对比,使之既生动又和谐。
3、由近至远或由远到近灵活进行。
4、构图饱满单纯、主次有别,不要贪多。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评
五、课后拓展:
1、可以利用自己拍摄的照片,进行添画、扩展,创作风景画。
2、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围绕一个主题,进行风景长卷的绘画。
教学随笔:学生运用以前所学过的色彩知识,创作一幅风景画,本课对学生进行构图的基本练习,作业大部分不错。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5
一、教材分析:
本课分析:
本课是小学六年级美术课程,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以绘画作为切入点,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逆向思维表现能力,本课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学生分析:
本课内容非常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并具备一定绘画基础的二点,让每个学生都充分施展自己的独特才华,并让学生逐步从单一的平面绘画向有深度和透视效果的绘画方法发展,为今后学习更为复杂的只是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绘画中远近距离感是怎样产生的。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及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4、重 点:能够运用绘画的方法体现距离感。
5、难 点:让学生掌握逆向思维的方法。
三、材料准备:
1、学生:绘画用纸
2、教师:数码相机、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语文课上学的《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辩的是什么?,他们俩分别的观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引出课题《远近的奥妙》
(本环节教师把语文知识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进行灵活应用,使各学科的知识融合为一体,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同时引出课题)
(二)试一试:
教师运用准备好的数码相机,连续做试验;首先,教师从学生中挑选出两位个子一般高的同学,从一侧照相,然后将图片传到大屏幕上,让学生说出现象和感受?如:“同学们,你们看为什么一个变高了,一个变矮了?”。然后,教师再让一个学生手拿杯子,教师变换远近距离进行摄像,让学生观看图片后,回答教师:“杯子为什么变大了?”、“是什么动了?”等问题。其次,教师手拿黑板擦与同学比大小后进行照相,观看图片后教师继续提问:“黑板擦为什么和同学一样大了?”,最后,教师再给一排同学照相,观看图片后,同学们发现越远的同学越小、越远的同学越模糊,越近的同学则相反!
(本环节主要是教师运用多媒体设备连续做实验,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用非常直观的方式调动学生思维,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想一想: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总结出现象出现的原因,与此同时教师出示刚刚照的一系列图片,让每个小组的同学自由发表观点和看法,然后,教师进行小结,理顺远近的关系如:“大家说的非常好!近的显得大并且清晰,远的显得小并且模糊!”,并出示课件中的各类资料图片加深学生对远近关系的理解。
(本环节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刚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利用多媒体课件加深学生对于远近变化的认识,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述能力。)
(四)画一画:
教师进一步表明远近与大小和清晰、模糊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想让物品在画面中显得很远,应该如何去画呢?”并让几个学生到黑板上作画,其他同学表述不同看法与意见,吸取更多理论知识,让学生自己寻找逆向思维的方法并运用到实践中去。然后,再让全班同学分组画一画“一条伸向远方的'路”,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可以板书学生遇到的难题,然后由学生和教师一起解决。
(本环节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进行实践,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做到自己要学,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原则,锻炼学生互助合作能力。)
(五)练一练:
教师布置课堂练习:“用山、树、路三个景色元素组成一幅有远近距离感的画”,在学生作画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单独指导。
(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把刚刚学到的知识和解决的难题,应用在实践中,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印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评一评:
让学生在小组中互评,选出优秀作品后,贴在黑板上进行展示。同学们自由表达;说出自己最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喜欢?以及作者表述自己的构思和绘画方法,教师再加以总评并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的要点等……
(本环节主要是发挥评价机制的作用,把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总评相结合,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对学生进行鼓励,激发学生长期学习美术的兴趣。)
最后,教师可用提问的方式实现对知识的拓展如:“你在生活中还能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下节课来给同学们说一说!”。
(本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提问的方式对知识进行拓展,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反思:
本节课能充分体现新课改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找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互助合作能力以及想象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其信心从而解决重难点达到预定目标。本节课的不足在于教师虽然对远近现象的逆向表现讲解的非常透彻,但在学生作业时对于“山、树、路”三个图像元素的融合时出现了问题;(这三个元素虽然都有远近距离感,但是由于学生没有接触到“地平线”和“消失点”的概念,所以画面很不协调),教师没有进行讲解和校正是美中不足,如果教师能把这些未能学到的知识作为课后知识拓展,就更能体现新课改背景下现代美术教学的理念了。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6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与掌握色彩的冷暖知识,并能辨别美术作品的冷暖色调
2、使学生初步掌握处理画面冷暖对比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并初步掌握色彩的冷暖知识,以及冷暖色调的一般处理方法。
难点:运用冷暖色调处理画面。
教学准备:
课件、水彩画工具等。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色轮挂图,提问:以前我们学过三原色和三间色,请在色轮上指出来
2、用白纸将色轮遮住一半,只露出红、橙、黃等色彩。问:看到这些色彩,联想起什么东西?(学生答:太阳、火)由于這些色彩接近火與太陽的颜色,使人联想到温暖,因产生一种温暖、热烈、光明、突出的感觉,因此叫暖色。
用白纸将色彩遮住别一半,露出蓝、绿、紫等色彩。提问:看到这些色彩,联想起了什么?和刚才说的暖色有什么不同?(学生答:冰雪、夜晚)由于这些色彩反映冰雪、夜晚和颜色,使人产寒冷、凉爽、幽静、阴暗、深远等感觉,因此叫冷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色彩的冷暖》
3、板书课题
三、新授
1、课件欣赏美术作品,讲解冷暖色调
一幅美术作品,如果大面积色彩是暖色,那么这幅作品就是暖色调,如果冷色点绝大部分,那这幅作品就是冷色调。
《喂食》,画面呈橙红色调,也就是暖色调,充分表现了孩子活泼可爱及母子间亲热的温暖气氛,而用冷色调是难以表达这种亲情的。
《清澈的湖》,画面呈蓝绿色调,也就是冷色调,渲染了大自然的宁静、幽远、清新的气氛,使人心旷神怡。反之,用暖色调是难以达到这种艺术效果的。
2:讲解并与学生讨论画面色调中的冷暖对比
课件出示作品让学生讨论,使他们了解不同冷暖倾向的色块摆在一起,便产生冷暖对比.“万绿丛中一点红”,秋日的蓝天映衬着红橙色的枫叶,使得色彩对比更明显,色彩更生动活泼,主体物更突出,艺术效果更佳。
让学生分析教材中的'《逢图瓦兹的红屋顶》、《雪夜》、《金鱼》、《工厂》、《吹笛的男孩》等作品,分析画家是如何运用色彩的冷暖对比,教师加以概括。
四、作业练习
1、作业要求;运用色彩的冷暖知识,在作业纸上画一幅冬景(冷色调)或秋景(暖色调),强调色彩的冷暖感觉,注意运用冷暖对比方法.
2、学生作业,教师行间指导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7
教学目标
1、感受秋天的收获与色彩缤纷之美,掌握用秋天植物材料造型的方法。
2、利用植物的原始形状或纹理来造型或运用一些简单的美术形式表达对秋天的感受和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让学生懂得“美”无处不在,要善于发现美、表现美。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树叶拼画的基本方法技巧,用树叶拼贴出美丽的画面。
教学难点:
怎样合理的利用树叶的形状、颜色去摆出各种不同的图案。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树叶拼贴的范画,课件。
学生准备:
白纸、彩笔,剪刀,各种树叶,双面胶或固体胶。教学理念:
1、注重对学生的观察探究的培养,把课内外知识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注重学生的全员参与,真正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人,给学生说、做、画、评的空间。
3、注重学科整合,整节课融入了语文、自然、音乐等学科的内容,突出了综合性。
4、注重把“美”贯穿整节课,通过对美的观察、美的发现,从而发展到对美的.表现和创造。教师的板书设计、范画和课件的制作也努力做到“美”,让学生从不仅从视觉上更是从听觉上感受到秋的“美”。
教学过程:
创境引入:
1、课前播放歌曲《秋天多么美》,让学生初步感知秋天的美。
2、图片欣赏——体会秋的颜色。
师: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最美的季节。秋天的阳光下,殷红的,翠绿的,橙黄的,金灿灿的?各色树叶格外的艳丽,多招人喜爱呀!(多媒体播放秋的图片)
秋天的确是绚丽的,然而秋天的美景依然不会留恋,黄叶像蝴蝶一样和要我们潇洒的说“再见”了,如果我们能把秋天留住那该有多好!
3、同学们,你有哪些方法把秋天的多姿多彩留住呢?(照相、写作文)
4、小结:是的,当我们踏着满地堆积的落叶时,只要动动我们的小脑筋就会想出好办法,老师用自己的方法留住了秋天(出示范作及各种树叶拼图),说说看是用什么做的?今天我们来做一幅树叶拼贴画来把秋天留住,好吗?(板书课题)
先学后教:
1、出示导学案,学生独立拼贴。学习指南:
(1)运用你手中的树叶,开动脑筋,拼一拼,摆一摆,贴一贴,制作一幅有趣的树叶拼贴画。
(2)拼好后给你的作品想个好听的名字,根据自己拼贴的画,适当增加一些背景画面,使整幅拼贴画更完美。做好向全班同学交流、展示的准备。
温馨提示:拼贴过程中注意不要乱丢垃圾,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
2、学生对照导学案独立拼贴,教师参与指导。
展示反馈:
1、小组推荐学生展示作品,进行介绍。
2、学生进行点评:你认为他创作的怎么样?你对他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3、教师出示作品,指名进行评价:你认为别人拼贴的画与你的有什么不同?你认为谁拼贴的更有创意?
4、总结方法: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树叶拼贴画,你认为在制作过程中有哪些步骤?你认为哪一个环节最重要?
教师送儿歌:片片树叶真可爱,我来把它巧设计,选叶联想再拼摆,粘贴成画更可爱。
5、现在请你根据你刚才欣赏的作品或是同学给你提的建议,请你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拼贴画。
6、秋景升华:
我们可以把自己拼贴的作品装裱,装饰在教室里或家中,让我们可以时时看到,时时想起美丽的秋景。我们把秋景留在了心里,把美丽常驻心间。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8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感受各类蔬果的外形、色彩、纹理、质感等,展开丰富联想,提高合作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过程方法目标:运用削、切、插、接等基本制作手法,小组创作一组具有情节性的蔬果立体造型。
情感态度目标:体验蔬果造型的乐趣,养成观察联想的好习惯,学会善于发现和表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点:
用各种蔬果制作出各种立体造型,体验设计、应用的乐趣。
教学难点:
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联想,尝试用发散性的思维创作。
教学准备:
课件、蔬果、牙签、水果刀、垫板等。学生用具:
蔬果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图片导入
1、今天老师让同学们带了各种各样的蔬菜瓜果,你们看看这些蔬果在平时的生活中用来干什么呢?——(课件展示)
2、你喜欢吃什么蔬菜瓜果?为什么?
3、为了让吃也成为一种美的享受,我们把蔬果拼成了漂亮的图形,雕出各种生动的形象。今天我们也要来为生活创造一份美。
看!现在老师在做什么呢?师边示范边讲解方法是啊老师把蔬果做出了的造型——板书(出示课题)新课小组交流——归结方法及步骤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蔬果还能做出哪些造型?(出示图片)请选择一幅你喜欢的作品和组员说说——板书1)你喜欢它的原因?(这件作品哪里吸引你了?)
2、在制作过程中作者使用了哪些方法?(板书)生汇报
小结:除了插、切、削、挖、接几种常见的方法,还有很多的方法,同学们在做的时候可以去尝试。
引导启发——激发创新思维(走到学生中间,拿出学生准备的蔬果)老师看到?这儿有老师最喜欢吃的菠萝!你想用这菠萝来做什么呢?还可以用什么材料做?(这材料还能做什么?)师小结:同学们都观察的很仔细,不仅通过蔬果的形状、颜色来联想蔬果造型,还关注到了蔬果的纹理和质感。大胆创新——制作造型
想做的同学还得听清楚老师的要求:注意用刀安全,在切、削的时候要慢点,不用的'话把刀收起来要讲卫生
小组合作完成一组有情节的蔬果立体造型,明白的同学已经开始了。
3、展示欣赏——评价作品
创作完的小组把作品放到展示区各组的作品都已经精彩亮相了,哪个组想先自荐一下的?其他同学有想补充的吗?你喜欢哪组作品,给它取个名字吧。课后延伸同学们收获的快乐还真不少,老师这里还有一些蔬果的图片?这些图片很传神,只要我们平时细心观察和积累,积极尝试,我们的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9
知识技能目标:
通过观察,感受各类蔬果的外形、色彩、纹理、质感等,展开丰富联想,提高合作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过程方法目标:
运用削、切、插、接等基本制作手法,小组创作一组具有情节性的蔬果立体造型。
情感态度目标:
体验蔬果造型的乐趣,养成观察联想的好习惯,学会善于发现和表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点:
用各种蔬果制作出各种立体造型,体验设计、应用的乐趣。
教学难点:
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联想,尝试用发散性的思维创作。
教学准备:
课件、蔬果、牙签、水果刀、垫板等。
学生用具:蔬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图片导入
1、今天老师让同学们带了各种各样的蔬菜瓜果,你们看看这些蔬果在平时的生活中用来干什么呢?——(课件展示)
2、你喜欢吃什么蔬菜瓜果?为什么?
3、为了让吃也成为一种美的享受,我们把蔬果拼成了漂亮的图形,雕出各种生动的形象。今天我们也要来为生活创造一份美。
看!现在老师在做什么呢?师边示范边讲解方法是啊老师把蔬果做出了的造型——板书(出示课题)新课
二、小组交流——归结方法及步骤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蔬果还能做出哪些造型?(出示图片)请选择一幅你喜欢的'作品和组员说说——板书
1、你喜欢它的原因?(这件作品哪里吸引你了?)
2、在制作过程中作者使用了哪些方法?(板书)生汇报
小结:除了插、切、削、挖、接几种常见的方法,还有很多的方法,同学们在做的时候可以去尝试。
引导启发——激发创新思维(走到学生中间,拿出学生准备的蔬果)老师看到……这儿有老师最喜欢吃的菠萝!你想用这菠萝来做什么呢?
还可以用什么材料做?(这材料还能做什么?)
师小结:同学们都观察的很仔细,不仅通过蔬果的形状、颜色来联想蔬果造型,还关注到了蔬果的纹理和质感。
三、大胆创新——制作造型
想做的同学还得听清楚老师的要求:注意用刀安全,在切、削的时候要慢点,不用的话把刀收起来要讲卫生
小组合作完成一组有情节的蔬果立体造型,明白的同学已经开始了。
四、展示欣赏——评价作品
创作完的小组把作品放到展示区各组的作品都已经精彩亮相了,哪个组想先自荐一下的?其他同学有想补充的吗?
你喜欢哪组作品,给它取个名字吧。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10
教学目标
1.根据假定的旅行情境,画一画自己的旅行物品,并以旅行包为主体,把它与其他生活用品一起合理安排在画面之中。
2.能根据客观物象的内在结构、比例,用流畅的线条塑造旅行用品。
3.善于收集整理资料,能用文字、图像形式记录、整理旅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4.能运用简单的平面设计的形式原理,集体合作制作一个集锦本。
5.在有趣的美术活动中,寻访自然美景,了解社会历史、文化渊源,探究世界奥秘,激发热爱生活、艺术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1.教师讲自己亲身经历的旅行笑话,说明旅行前物质准备的重要性。
2.学生说说自己最希望到哪里去旅游。
3.细心思考出行前的物质准备。根据当地的天气、地理环境、自己的生活需要进行准备(例女百:路线图、备忘录、衣服、雨伞、洗漱用品、零食、药品、钱、照相机等)。
课件展示要准备的物品
二、观赏背包
1.出示背包,引导观察、思考:
(1)旅行使用的包应该有哪些功能、样式?
(2)这些产品的结构、材质、构成、各部分的比例是怎样的?
2.了解背包的结构。
(1)背包的结构:圆柱体、圆球体、立方体、三角锥体。
(2)构成:功能袋、背带、拉链、装饰图案。
(3)材质:皮革、帆布、尼龙布料、普通布料。
(4)样式:手提、肩挂、背负、一个功能袋、多个功能袋组合、附件、纽扣。
课件展示不同种类的包
1.旅行包2.会议、公务包3.购物的手袋4.时装包5.书包课件展示背包的结构、构成、材质、样式
三、绘画指导
1.教师示范画背包,学生总结步骤、方法。
2.小结表现方法:
(1)抓住背包的外形特点与哪种立体形相近。
(2)从不同角度观察背包。
(3)表现背包的.背带、拉链等细节。
(4)添画生活用品,学生做教材中的小训练。
课件演示步骤:
背包摄影图片----背包的剪影----与背包近似的立体形----背包的线描作品----添加生活用品
四、作品欣赏
1.欣赏学生作品。
2.分析学生作品的成功和不足之处。
(1)背包的形体画得比较准确,构图大方。
(2)线条流畅,有疏有密。
(3)注意了细节描绘。
(4)生活用品的摆放有紧有松、有前有后、有大有小。
展示学生作品
五、学生作业
1.学生自由摆放自己的书包和水壶。
2.学生进行观察性绘画。
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六、评析交流
第2课光影变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光影变幻下形体的明暗、层次感的皴线方法和形体空间的造型能力,探索光影下的各种美妙效果。
2.感受明暗的深浅、强弱、浓淡,增进对形体美的审美体验。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创造美的能力。
导入课题
1.课件展示色彩斑斓的光影图片《热闹的船舶交易市场》、《玻璃杯》。
2.揭示课题——《光影变幻》。
多媒体课件演示画家名作以及优秀的摄影图片《热闹的船舶交易市场》、《玻璃杯》。
揭示《光影变幻》的课题。
尝试表现
探究方法
1.提出思考,观察图片上的物体存在着哪些明显的明暗变化,怎样用线条来表现明暗效果。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倾听,参与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板书:用笔轻则淡、重则浓;线条疏则弱、密则强。
4.学生尝试用铅笔皴线。板书,图片、铅笔、纸等。
深入感知
巧妙联想
1.教师引导学生联想有一些什么样的几何形。
2.小组讨论:你会想像画出哪些几何形,并如何重叠、穿插。
3.以小组开火车的形式,学生轮流上台画一个几何形,并组成完整画面。画板、铅笔、画纸及轻音乐。
赏析作品
第二课时
拓展思路
1.讨论评议:请大家一起评议这幅集体创作的作品哪些地方好,哪些地方不好?记录评分记录卡。
2.发散思维:生活中变化着的几何形和明暗变化的效果。作品、评分记录卡。
表现创作
总结评价
1.学生独自创作一幅作品,画一组几何图形,运用铅笔皴线的方法,想像画出几何形的明暗效果,表现层次感。评析作品: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贴至展示板后可自由欣赏各组作业,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
2.教师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精心绘画,赞扬学生的大胆表现。展示板、作业,播放轻音乐。
第3课美丽家园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对周围景物的观察、记忆和想象,用集体讨论、集体创作的方式画出自己美丽的家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加强相互合作的群体意识,增强热爱家乡的感情。
重点和难点
1、集体创作,相互合作完成绘画作业。
2、集体讨论绘画题材、内容绘画选取哪些有特色的景物和采用什么绘画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欣赏课本图例,说明家园是我们生活、成长的地方,每人对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并有深厚的感情,画出来很有意义。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二)、分析课本图例,启发学生讲述三幅同龄人创作的《美丽的家园》L具有什么地方特点。
1.用剪贴的方法,表现了城市小朋友家居特色和少儿活动中心去活动的情景。
2.用壁画的形式表现了金秋时节农村丰收的景色和农村家居的美丽风光。
3.请你讲一讲自己家居周围有什么特别的景物?
如小区的特色,儿童乐园、儿童活动中心、农贸市场等都可以选入画中。
(三)、绘画步骤:
1.构思。集体讨论绘画的题材、内容、确定选取哪些有特色的景物,有什么样的手法表现,用一人先画出大体构图。
2.根据各人的长处分工绘画,各人所画的景物形象的大小、色彩和表现手法均要以总体构图为依据,通力协作,力求整体效果统一。
3.选一位同学对画面作统一整理。
(四)、作业要求:
8人为一个创作小组,共同构思商议画面的大小(一般用横副,用全开纸3—5张合并使用,大小共同讨论确定),构图及手法表现,然后分工合作(例如有画房子,有的添树木,有的画人物……),画出当地景物特色。本课要求完成草稿。
(五)、学生分组集体创作,教师辅导,出现问题时共同讨论解决。
(六)、讲评草稿,共同评论能否表现家园的景色美。
第二课时
本节课继续完成集体创作画《美丽的家园》,重点在于形象刻划。
(一)、分析课文中的学生作品,提出用不同表现形式绘画时所要注意的事项。
1.色彩画:
①颜色要鲜明。
②注意对比色和谐。
2.线描画:注意线条疏密对比和黑白灰调子的处理。
3.剪贴画:注意发挥材料质感的美,注意色彩的搭配。
(二)、学生继续进行集体创作。教师鼓励学生团结合作,努力完成一幅《美丽的家园》,集体创作画,看哪一组画最好、最美。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11
教学目标:
1.回忆生活中一次难忘的经历,感受事物的细节之美。
2.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和材料,学会用记忆画的形式描绘一件难忘的事。
3.通过造型表现活动,形成将生活与创作相结合的美术实践能力。
教材分析:
生活中总有一些难忘的片段,值得人们通过各种方法将其表达出来。本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难忘经历,关注生活场景中的细节之美。
本课教材围绕课题,选用了多种形式的欣赏范例。如:漆画、版画、儿童画、漫画等,意在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表现方法以及材料和工具。教材中的4幅不同题材、不同形式的漫画作品,从多角度表现了同一个主题。漫画的画风简洁,幽默风趣,人物形态丰富,叙事风格紧凑,为学生创作了形式和内容的借鉴。
教学重点:
刻画最难忘的场景细节。
教学难点:
人物的动态表现。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思考什么样的事最难忘,为什么难忘?常用的绘画工具,假日生活照片。
(教师)美术工具一套,课件,范作,班集体活动的照片。
教学过程
1.活跃气氛、趣味导课。
(1)提问:你最难忘的事是什么?(简单地描述当时的场景。)
(2)情景表演:请一位或一组学生上台大胆地表演一场难忘的情景。教师用简笔画的形式描绘表演的情景,让台下同学充分感知肢体与表情的`特征。
(3)师生共同点评讨论,解决课程难点。
2.探究需要表现的主题。
出示课件“最难忘的一件事”。展示班集体活动记录或播放班级活动视频,师生讨论确定最适合表现“难忘”的场景。
3.深入讨论。
(1)学生出示自己的假日生活照片,通过照片回忆场景。四人小组讨论:从什么角度选择表现内容?
(2)反馈后,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著名的叙事画。拓宽学生的创作思维。
教案与修改:
4.大胆创作。
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和材料,学会用记忆画的形式描绘一件难忘的事。
5.欣赏交流。
(1)评一评,同学或自己的作品。
(2)教师:主题是否明确、构图是否饱满、色彩表现是否合理等。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1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和形式美法则,运用点、线、面的疏密组合完成黑白对比的作品。
2.过程与方法
以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能用线的粗细、长短、聚散等表现方法画一幅具有黑白对比效果的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产生对民间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以及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线描画中点、线、面的疏密组合。
2.黑白对比的巧妙运用,展现自己的个性特点。教学准备:记号笔、提前准备好的贴在卡纸上的花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在我国的西南,有这样一些少数民族,他们拥有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1.出示数件蜡染图片。
提问:看了蜡染之后,你有什么感受?生……
师:这种蜡染虽然没有色彩,但它们的线条变化丰富,有一种黑白对比的'美,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这种强烈的感受正是由黑与白这样两种颜色产生的对比带给我们的。
由此揭开我们今天的创作主题: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
二、自主探究
观察分析:观察年画《门神》,分析线描画中的黑、白、灰对比。
(1)问题1:这幅作品是用什么绘画语言造型表现的?学生观察并回答。
总结:线描画就是用单色线条对物体进行勾画,并通过线条的变化来体现丰富的视觉效果。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和感受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
师:《门神》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在这张线描画中有丰富的线条语言,请你找一找运用了哪些线条。
生:直线、曲线、粗线、细线、长线、短线、交叉线等。(知识迁移)
(2)问题2:观察这幅线描画,作品中有没有黑白对比?在哪里?
学生观察后回答。这里有黑、白两种色块的对比,这样的对比感觉很强烈。
(3)问题3:在黑白对比中,黑白色块带给我们强烈的视觉效果,如果缺少盔甲中的细节,会怎样?
这些地方是通过什么方法体现出来的?
师:这些疏密得当的线条与浓重的黑色对比起来,就给我们黑与灰的视觉感受。
(感受艺术家在表现黑白对比关系时严谨认真的态度。)
(4)问题4:作者是如何运用线条的对比变化表现黑白灰的?图片展示,线条的疏密变化形成的不同的灰。
学生观看,感受线条疏密所产生的黑白灰的丰富效果。
(通过图片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线条的疏密变化带来的黑白灰的对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解决本课的难点)
(5)知识巩固:引导学生从《门神》中找出不同的灰,并探究它们是如何排列和组织的?
学生初步练习,尝试着画两种。(排列得越密,感觉越深)
(通过模仿作品中线的组合与排列,丰富学生创作的绘画语言)
小结:这些有疏密变化、有秩序的线条,形成不同的灰,产生更加丰富的对比层次,使得画面的具有了很强的装饰性。
2.深入探究:
师:细致观察《斗鱼》线描作品:这幅作品除了线条以外,还运用了哪些绘画语言?
学生观察以“斗鱼”为题材内容的线描作品,对比感受除了“线”条这种美术语言,“点”也可以表现出黑、白、灰的对比变化。
小结:除了“线条”这种美术语言,“点”也可以表现出黑白灰的对比变化。在作品中,仅用线条和点表达黑白灰关系显得很单一,只有它们彼此穿插、灵活运用,才能创作出一幅好的作品。
3.考一考:
欣赏线描作品《热带鱼》《巢中的母子们》,试着找出画面中的黑白灰。学生找:画面中最深的地方就是黑,画面中最浅的地方是白,中间深浅不同的灰有的用点表现,有的用线排列。
(认识黑白灰在黑白画中表达的意义)板书:
线描画的基本元素:点、线、面线描画的基本组织形式:粗细变化
疏密变化样式变化
三、创作实践1.欣赏学生作品。 2.作业要求:
合理运用点、线、面等造型元素,以花瓶为设计元素进行线描练习,完成一幅黑白对比的装饰画,并能体现黑白对比的美感。
3.绘画步骤:
(1)根据形象资料或实物,用线勾画外形和细节;
(2)确定实体中黑与白的形状特征、大小与多少;
(3)中间色用点和线进行排列组合,使画面显得丰富、有变化;
(4)调整主体与背景的黑白关系,使画面整体黑白关系协调统一。四、评价交流
引导学生展示作品,师生评价:你的画面中运用了哪些线条?你在实践过程中是怎样处理各种灰色的?你画面中哪里有黑、白、灰?
五、拓展延伸
出示线描作品《八十七神仙卷》,请学生欣赏。
总结:成功的黑白对比可以给人一种纯粹、和谐、高雅之美。这种和谐美正是黑与白的魅力所在。在我们中国的书画艺术中,用毛笔表现出不同的黑、白、灰色调,更是把这种纯粹的美发展到了极致。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13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欣赏夏加尔作品《我和我的村庄》,讨论:
1.这幅画上画了什么?
2.你感觉与以前看到的作品有什么不同?给你什么感受?
3.你能用自己带来的这些物品进行魔术组合吗?
三、讲授新课 布置讨论题:
1.课本上的这些作业是怎样进行的魔术组合的.?
2.你认为哪些地方组合的巧妙?
3.你还想怎样组合?
教师用课件演示几种与课本不同的组合方法。 学生实践课后拓展 巡视辅导。
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展示几种利用废弃物组合的新形象,引导学生回家可以试一试。
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作品。
四、实践活动 练习绘制
1.把自己的创意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2.可以单色绘画,也可用彩色表现。
五、总结评价
1.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2.提出改进意见。 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1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感悟黑白对比的美感。
能力目标
能以线为主画一幅具有黑白对比效果的作品。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统文化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重点
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及造型手法。
难点
掌握线条的粗细疏密排列,点线面合理安排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范画若干、粗细黑色或兰色水性笔、若干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流程
教师引导,学生活动,教学调整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范画导入,揭示课题
1、你们看,今天的绘画有什么特点呢?
2、你能总结它的表现风格吗?
揭题:线描画(板书)学生欣赏。
装饰风格和写实风格。
三、新授线描画,感知学习线描画的绘画形式
1、《鸭子》、《鱼》欣赏,你能感受线条的魅力吗?这些线条分别是怎么表现鸭子和鱼的纹样的呢?
2、线条的种类:点(大点、小点);线条(点的延长);面(点的聚集和线条的增粗)……
板书:多样
3、感受作品中线条所产生的对比效果
(1)《门神》《印第安人》对比,你发现有什么不同?
板书:线条粗细疏密
(2)《门神》《牛仔裤》对比,你能发现同样是线描作品,他们又有什么最明显的.不同呢?
(3)想一想,这些黑白作品在画面中有什么作用呢?
板书:黑白对比
4、欣赏感悟
引导学生分析书本学生作品:
哪幅画对你的启发最大呢?
能不能谈谈你的感受呢?
(可以和色彩画相比较)小组探究,汇报
线条的粗细不用;线条的疏密排列不用;线条的各种样式不同……
黑白色块。
小组讨论相互的感受,分析其线的组织和黑白灰关系。
四、学生实践
1、如此魅力的表现手法,你也先过来尝试一下吗,那你想画什么呢?
2、生活中的小物件,动物、植物、花卉、照片、风景、人物都是你绘画的主题呢!
3、练习用线描述物体,力求表现物体的质感,讲究线的疏密粗细、黑白对比。
作画步骤:
(1)构思
(2)起稿
(3)线描
(4)调整
学生设计。
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五、小结
展示学生作业,指出优点与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15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有关马的资料,培养幼儿细心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2.激发学生对美 的整体感受,学习用体态、动作表现奔马的激昂情绪;
3.欣赏徐悲鸿用灰、浓、焦墨色和线条画出的奔马,感受奔马的气势和力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感悟徐悲鸿奔马作品的精神内涵。
三、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有关马的图片、图书及其他;
2.录像带《群马奔腾》;
3.徐悲鸿图片《奔马》、《群马》;
4.水墨、毛笔、纸等。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识马,丰富知识。
1.看录像《群马奔腾》,激发兴趣 提问:
①你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这些马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马的外形特征,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的具体结构)
2.设置悬念,引起学生思考
①你们知道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千里识途的马吗?人们为什么这样叫马呢?
②你们知道吗,为什么马是善奔快跑的呢?
③你还在哪里看见过马?它是什么样的?
3.鼓励学生在成人的帮助下,从图书、图片、电视、广播、电脑网络中查找,收集马的各种资料,了解有关的知识与信息。
活动二:欣赏徐悲鸿的《奔马》,培养审美情趣。
1.组织幼儿将收集到的马的信息、知识进行交流(图片、图书等)
2.提问:你喜欢马吗?为什么?
(不仅同学们喜欢马,有一位叫徐悲鸿的先生也爱马,他不但喜欢观察马,还喜欢画马。下面,老师就给你们讲讲他的故事)
3.以故事的形式简述徐悲鸿先生爱马,观察马,画马的故事:
4.出示作品:《奔马》
(1)提问:
①画面上的马在干什么?
②从什么地方看出马在奔跑呢(注意观察马的身体动作)
③你觉得这匹马的体魄怎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④这匹狂奔的马心情会是怎样呢?(引出激昂、奔放等心情)
⑤如果你是这匹狂奔的马,在大草原上奔驰,你的心情会是怎样呢?
(2)配上《群马奔腾》音乐,整体感受作品的气势和力度。
(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看到画家徐悲鸿的《奔马》,这是一只非常欢快,
自由奔放的马儿,他有一股强大的力量,一股勇往直前、不怕困难的勇敢精神,在中国 人的心目中,把马儿始终作为人才的象征。
5.放录像,学生欢快的随乐表现奔马的激昂情绪。
活动三、绘画《奔马》,感受体验美
1.欣赏作品,徐悲鸿的《群马》《奔马》。 提问:
①徐悲鸿先生画的马好看吗?你喜欢吗?你觉得马的什么地方你最喜欢?为什么?(注意观察用灰墨画的身体,浓墨点的五官,焦墨扫的马尾)
②你们知道,徐悲鸿先生用什么样的笔墨来画马的吗?为什么能使我们感到马的气势和力度呢?
2.教师边讲解、边示范。用大块灰墨摆出马的体态,刚柔并济的几笔写出四肢的主要肌骨,浓墨点五官,焦墨扫马尾。
3.教师小结:徐悲鸿先行画马时很认真,他翻来履去地画马,熟悉马的结构,肌肉,他运用中西方绘画技巧结合,大块的灰墨摆出马的体态,刚柔并济的几笔写出四肢的主要肌骨,浓墨点五官,焦墨扫马尾。徐悲鸿先生画的马很自然,很生动,就像活的一样,非常有气势和力度。
4.学生自由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5.作品展览
学生自由分析绘画产生的不同效果,让学生自己发现存在的问题 五、课后延伸:
1.用收集来的图片,图书,签到布置宣传窗。
2.鼓励学生控索多种画,进行创作。
第二课:戏曲人物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我国传统京剧人物服饰、造型、表演的相关知识,学习水墨戏曲人物的表现方法。
2.学习水墨戏曲人物的表现方法,能利用国画材料表现一幅京剧人物的作品。 3.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和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京剧行当的相关知识及水墨戏曲人物的.造型方法。 难点 如何用水墨表现出传统京剧人物造型的特点。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三、教学准备 有关京剧的图片资料、课件、毛笔、宣纸、墨汁、颜料等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京剧录像,让学生感受京剧的魅力。 2.欣赏思考
A. 这是什么戏曲? B. 有哪些人物形象? C. 给你什么感受?
D. 跟着录像模仿一下动作表情。
3. 板书课题《戏曲人物》 学生欣赏。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模仿人物动作。
(三)、讲授新课
1.介绍有关京剧的知识
A.京剧的起源: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流行于北方地区的重要戏剧之一,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它从各种戏曲形式中演变而成,太仓、昆山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它就是京剧的一种主要借鉴戏种。京剧表演讲究唱念做打,是一种极具观赏性的舞台艺术。
B.京剧的行当:京剧人物分为四大行当:生旦净丑,分别代表男人、女、将领、和滑稽人物。
C.介绍京剧大师梅兰芳:表演 学生知道的要请学生介绍。 旦角的行家。
2.欣赏京剧人物形象
A.分别出示该行当的人物形象。 B.展示优秀的戏剧人物绘画作品。
C.说说这些作品抓住了人物的哪些方面来刻画? 3.讲解绘画方法
A.选取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京剧人物形象,分析他的动作、表情、服装等方面的特征。
B.勾好大致轮廓,注意各部分比例。 C.自己刻画人物的细节部分。 D.勾线上色。
学生讨论人物的特征:如衣着、动作、头饰、脸谱等。 服饰、面部、动作、道具等。重点欣赏服饰及脸谱。 学生分析。
(四)、学生实践 1.作业要求:参照戏曲人物图片,用色彩画表现一幅戏曲人物的作品,注意突出人物的服饰和表情、动作特点。 2.第一课时画草图,第二课时上色完成。 3.教师辅导学生作画。 学生作画。
(五)、总结评价 1.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2.提出改进意见。 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第三课:水墨人物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基本知识及其艺术表现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
2.引导学生在欣赏、分析、感受的基础上,研究与尝试用中国水墨画的形式表现身边的人物,初步掌握水墨人物画基本的表现方法与步骤,表现出人物的生动特点。
3.提高学生的水墨表现能力和对水墨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于水墨人物画特点的了解与表现方法的掌握。 难点:学生对水墨人物画造型的掌握及墨色关系的处理。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中国画工具。
(教师)教学的课件,水墨人物画的图片资料,教学演示的工具。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教师引言:中国画的类型常根据表现题材的不同分为山水画、花鸟画与人物画。人物画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宋代的梁楷到现代的蒋兆和、周昌谷、刘国辉等都擅长画水墨人物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水墨人物画——出示课题《水墨人物画》。
2.引导分析,了解特点。
(1)出示课本中梁楷、刘国辉、蒋兆和三位画家的三幅水墨人物画作品,教师简单说明三幅画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与分析:他们与一般人物画的表现方法有什么不同?三张画在表现技法上有什么不一样?分别给了你怎样的感受?你最喜欢哪一种表现方法,为什么? 学生观察讨论,师生展开交流。
(2)教师出示一些其他的水墨人物画作品,学生进一步欣赏,增加感受。
3.表现方法与步骤的研究。
(1)出示一幅水墨人物画作品,也可以是课本中的范画,引导学生分析与思考:它运用了哪些水墨画的表现技法?作画的步骤是怎样安排的? 交流观察与思考的结果,教师要充分地肯定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同时进行必要的引导与补充。
(2)教师现场示范基本的表现技法与步骤,如勾写造型、变化墨色、着色方法、背景处理等。
(3)学生交流自己的一些见解,补充相关的问题:如“有其他更好的表现方法吗”、“画面中怎样安排人物形象才好看”等。
4.布置作业,鼓励创作。 欣赏一些学生的人物画作品,可以着重欣赏人物半身像的作品,引导学生有所借鉴。
要求学生根据一些人像的照片资料,创作一幅水墨人物画作品,也可以选择课本中的水墨人物画作品进行临摹。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16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了解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认识我国的世界遗产,并用自己的语言谈谈感受。
2、通过思考、比较、学习与讨论,使学生感知中国世界遗产的独特艺术美感。发展学生的探究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
3、通过学习培养保护世界遗产的意识,在今后的生活中做世界遗产的保护者、宣传者。
二、重点、难点
重点:能欣赏、了解、感悟中国的世界遗产的独特价值。
难点:用自己的语言谈谈对中国的世界遗产的感受。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中国的世界遗产图片和文字资料。(教师)课件等。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激发兴趣。
(1)欣赏几幅图片:皖南古村落西递、甘肃敦煌莫高窟、四川乐山大佛。教师提问:你认识这些地方吗?它们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提示:这里欣赏比较的世界遗产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比较,了解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2)讨论交流:
①仔细观察这几幅图片在内涵上有什么不同?
②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③你更喜欢哪一张?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各自的发现。
(3)学生汇报。
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2、讨论交流,师生互动。
(1)讨论一:“什么是世界遗产?列入世界遗产的标准是什么?世界遗产分哪几类?”
(2)讨论二:“看看自己带来的材料哪些是属于自然遗产?哪些是属于文化遗产?哪些是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3)交流:教师和学生代表一起来汇报、欣赏中国的世界遗产。(提示:在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活动中,建议教师结合学生的资料进行适当的补充。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欣赏体会,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
3、小组合作,表达感受。
(1)教师出示课件《神州风采》,学生欣赏。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欣赏感受。(四人小组合作进行,并将感受写下来。)(提示:在活动中提醒学生注意运用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尽量尊重小组同伴的意见,增强小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4、展示作品,师生评价。
(1)每一组把写好的感受进行汇报交流。
(2)全班评选出印象最深刻的作业,教师小结。
5、小结谈话,课后拓展。
(1)教师小结:今天同学们简单地了解了中国的世界遗产,并且写了自己的欣赏感受。今后我们要更加关心身边的事物,也许更多更美的世界遗产就在你的身边。
(2)学生课外的活动拓展:寻找家乡可以申报世界遗产的`资源。
第二课时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中国的世界遗产的现状资料以及家乡可以申报世界遗产的资源。
(教师)课件。教学过程
1、欣赏比较,启发谈话。
(1)出示黄山申报时的图片以及现在黄山游客人满为患的图片。谈话:这两幅图片看了有什么感受?
(2)讨论:为什么会这样呢?你觉得人们在饱览世界遗产风光的同时应该怎样保护它们?
2、结合教材,激发创意。
(1)看书讨论世界遗产开发与保护的问题。
①你最喜欢哪一处世界遗产?准备给它取个什么保护口号?
②你认为小组内哪位同学的口号提得特别好?为什么?
(2)结合课件中的作品,深入探讨保护与开发的问题和方法。
3、构思主题,深入探讨。
(1)交流课前收集的家乡可以申报世界遗产的资料,集体讨论是否具有申报的价值。
(2)针对讨论结果议一议怎样来申报世界遗产?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争取?
(3)将申报项目的设计稿写下来。
4、讲述作品,集体评价。
(1)学生互评作业,教师对有趣味、有独创性的作业予以表扬与肯定。
(2)启发评价方法:可从形式上、内容上等方面进行评价。
(3)活动过程:
①讲述自己的作品。
②四人小组讨论。
③班级交流。
5、联系生活,欣赏拓展。
(1)总结本课内容。
(2)欣赏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料。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17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策划、采访、编辑和展示活动,感受美术记者工作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2、 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和良好的交际能力。
教学重难点:
组织学生进行采访活动并制作采访结果。
教学准备:
相机、话筒、钢笔彩笔、纸、报纸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带上相机、画笔,小记者们上路吧!
二、 组织采访活动:
1、 师强调活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文明、团结。
2、 各组按原计划进行采访活动。
三、 指导学生整理采访结果:
1、 用文字形式表达。
2、 照片(待冲洗)。
3、 用绘画或综合方法。
四、 引导欣赏报纸,简要指导编辑报纸。
五、 展示采访结果,引导学生互相观摩交流做小记者的感受。
六、 汇总编辑成一张大报纸。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18
教学目的:
学习画树的画法学习,对以前学过的笔墨表现方法进行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树干和树叶的基本画法
难点:由笔墨变化画出不同形状的树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作品和教师范画、画绘画工具
教学步骤:
一、课件欣赏揭题
二、讲解示范
1、了解树的结构
树是由树根、树干、小枝、树叶组成。画理一般从上往下画,先画树干和主枝,再添画小枝,最后画树叶。
2、示范画画树的画法
(1)课件分析用笔用墨方法
(2)画树干:画干宜用中锋,以使其树干圆劲有力,用逆锋又可表现老树苍劲的质感运笔注意顿挫转折。
对于不同的'质的树干,可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现。
(3)画树叶:表现不同的树有不同的点叶法,教师示范胡椒点、介字点、平头点等点叶法。点叶法不外乎圆、尖、横、直。
(4)提醒学生注意:树叶的点画,都要有墨色变化,无论哪种树叶形,都要围绕着主枝一团团、一组组、一丛丛来画,要有整体感又要生动而有变化。
三、学生练习和体验
不要拘泥于树形,在宣纸上反复用干湿浓淡笔墨表现各种树形。
四、优秀作业展示
画艺术源远流长,画树技法多样,今天我们学习画树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以后可利用业余时间多练习和体验,老师相信每个同学都会有进步。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19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了解中国文字的演变过程,激发民族的自豪感。
2、体验各种不同的形态文字的造型美感,初步掌握文字联想的.设计方法。
3、发掘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绘画制作的表现形式进行文字的联想设计。
教学准备:
一些范作图片。
教学重点:
用新奇的联想装饰一个或几个字。
教学难点:
如何发掘学生的创造力,让文字更形象、更生动、更有趣。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游戏引入新课。猜字谜。目、面、耳、象。(出示图片)
二、作品赏析。
1、我们的中国的文字是我们祖先的结晶,现代的人同样也非常聪明,看!经过,装饰的文字,同样有趣别致。
2、欣赏字。
甜。
为什么用一个苹果放到笔画中。他代替了哪一个笔画呀。代替的笔画效果是否一样。如果把整个字用苹果代替行不?想想,还有哪些字也可以这样装饰。
秋。
这个什么字。你发现了它的变化吗?说说这样变化好在哪里?
学。
看到学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引导学生创作。
1、根据字形字意来联想。
2、夸张变形的字来联想。
3、学生练习,美化字。
二、作品展评。
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20
教学目标:
1、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在不同的光源下影子的变化,了解光影能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2、通过引导学生对光与影的观察、回忆、思考,初步学会用光与影来表现物体,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培养学生综合创作能力。
3、引导学生对生活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感受并喜欢光与影,激发创作兴趣,拓展想象空间。
教材分析:
光与影是什么?是母与子之间的默契与感应,是挚爱伉俪的如影随形,是明眸与心灵的互呈表里,是绿叶对根的深情相依。光与影的相聚是如此的美丽,或显现眩目的色彩,或呈现冷静的优雅,或表现和谐高古的沉静。
光与影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六年级学生能做较好的理解,本课教材编写时没有加入太多的专业术语,目的在于从贴近生活的现象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关注自然现象的习惯。
设计意图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从光影的黑白、黑白灰出发,由浅及深地发现光与影、表现光与影。通过游戏互动,引导学生在探究中逐渐认识不同角度的光与影,看光源,画光源,表现黑白及彩色光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通过音乐般律动的光与影,将认知的体验反映于表现光影给人的强烈效果上,通过引导使学生明白只有在创意上给观者强烈心灵体验的.光与影才会美丽,完成后共同欣赏,分享。
教学重点:
认识光与影的黑白灰;欣赏光影效果的作品。
教学难点:
选择使用各种工具大胆的表现光与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自选画笔。
(教师)各种形式的画笔、色彩卡纸、图片、范画。(教师可采用的游戏参考:皮影、手影、剪纸、踩影子等加强对光与影的认识。)教学过程
1、有趣的引导及互动。
(1)做游戏:光在哪里?我的影子在哪里?游戏的目的为了促使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光影、发现光影。
方法:在拉上窗帘的教室里,教师请五六位同学上来,表演光与影的游戏。一位学生拿着手电筒分别从前后左右向其余几位同学照去,下面的同学分辨光源,体会光与影变化。同时配音乐:可将阿牛的《对面的女孩看过来》改成《一束光线照过来》,“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原来每种光影都不一样”
教师提问:同学们,看到影子随着光在变化了吗?我们应该怎么称这些光源呢?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总结:左侧光源、右侧光源、逆光、顶光、正面光源等等。教师鼓励:我们也来表现在不同光源下的影子,好吗?教师示范:用各种形式的画笔表现规则几何形体的黑白光源。学生练习。
2、继续了解——光影的黑白灰。
拍一段视频,给学生更直观的印象,操作如下:选取一个很暗的房间,突然照进一束手电筒的光,问学生,这个时候有什么样的对比光线,学生一般都能够回答:手电筒强烈的亮光和房间的黑暗形成鲜明的对比。
教师总结,只有黑和亮两种光影。这时微弱的电灯光亮起,黑暗的房间里霎时有了层次分明的色彩光影效果,但那束手电筒的光依然强烈。教师提问:这时房间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在这里光与影产生了层次,形成了黑白灰的关系,物体有了更明显的立体感。如果要表现的话,只要在暗的旁边加一块灰的面即可,请结合刚才的视频,参考课本上的图片,在你们刚才画的几何体上尝试一下好吗?
3、深入探究——有趣的色彩光影。
(1)教师提问:对光与影有了深刻的体验和了解后,想一想在你们的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光与影?你打算怎样来表现?学生回忆、表述。
(2)展示光与影效果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不同方向、粗细、曲直的线条与块面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光影效果,还要发现物体亮部的颜色和暗部的颜色通常会形成互补色,了解红色和绿色、黄色和紫色、蓝色和橙色是互为补色的关系。
4、布置作业,表达创意。
(1)教师提出工具与题材:选择你认为适合的笔在色卡纸上,画你心中的光与影。尝试用《光怪陆离》、《流光溢彩》、《五光十色》、《绚烂夺目》等等与光有关的词句为主题,表现你心目中花(也可选用其他简单且易表现的题材,比如:树与天空,房子与云朵)的光影效果。
(2)教师提出创作建议:注意光与影的巧妙结合,注意点线面上下聚散的排列变化,可以表现具象的,也可以表现抽象和意象的,为自己的作品写几句心灵的体验。
(3)学生进行作业。
5、评量。
(1)能否表现黑白灰的光影效果。
(2)能否表现色彩形式的黑白灰光影效果。
(3)能否感知并欣赏作品的美感。
6、延伸及其他表现手法。
(1)课外可以和同伴或父母一起去感受大自然的光与影。
(2)可以用相机把生活中所见的光影拍下来。
(3)也可以把你对光影的审美感受写下来。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06-23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05-21
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08-27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2-22
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06-20
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02-01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经典[15篇]05-21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精选20篇)09-02
小学六年级美术上册《宇宙之旅》教案03-12
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精选20篇)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