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案

时间:2023-02-05 13:57:01 美术教案 我要投稿

初中美术教案汇编15篇

  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美术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美术教案汇编15篇

初中美术教案1

  一、教学目标:

  通过立体组合的设计,理解和掌握立体构成的各种知识,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增强敢于创造的信心,体会创造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设计的美感。通过调研、研讨、设计、制作,去感受生活用品设计的美感。本课重点就是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设计的美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三、教学难点:

  立体设计。既要考虑生活用品的使用功能,又要使设计既美观又有新意,这些对学生来说确有一定的难度。设计中需要立体构成的知识、纸工制作的技法及色彩搭配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五、教学材料:

  色卡纸、剪子、胶水

  六、教学过程:

  (1)导入:

  生活中的一些日常用品有的我们会认为很精美,有的我们也非常熟悉如(台灯、茶壶、桌子、椅子、家具等)有没有同学想尝试着将这些物品自己设计制作出来呢?(出示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授:

  应当首先选择一件自己感兴趣的生活中日用品如(台灯、餐桌、茶具等)对所选定的对象进行一下分析首先确定它是由几部分组成,想象一下每部分的展开图是什么构成例如台灯是由灯罩、灯架、灯座以及电线组成将每部分的展开图画在相应的卡纸上。然后,根据图纸进行剪裁和粘贴。

  (3)注意事项:

  所做物象为立体的画图纸时应考虑全面。

  (4)教师帮助指导学生

  七、小结:

  本课制作比较困难复杂,学生应有很强的立体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如何解决这个难点,需要我们探讨。可以进行尝试抓重点、缩小范围、降低难度、开阔学生得眼界等教学方法。

  八、作业:

  将所做物品各部分的平面展开图画在色卡纸上。

初中美术教案2

  【摘要】本课以谜语导入,以“笔筒博览会”贯穿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学生通过自己的奇思妙想设计笔筒,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自主探究合作解疑创新设计鉴赏评价

  【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及作用

  1.教材编写使学生初步了解古代笔筒文化,了解现代笔筒丰富多彩的样式学会用剪贴、绘制等方法装饰笔筒。

  2.学生通过观察带来的笔筒实物,从形状、内部构造、颜色和图案、用途等多方面了解生活中千姿百态的笔筒,体会艺术在生活中的运用。通过学习,学生学会巧妙地运用塑料瓶、纸盒等材料,制作出实用的、设计新颖的笔筒。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习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笔筒,师生共同关注瓶筒的多种造型及如何利用彩色纸对瓶筒进行美化装饰。

  2.学会用彩色纸剪贴的方法装饰筒形。

  教学重点、难点

  1.用废旧材料制作、装饰实用的笔筒。

  2.装饰设计的美感与创新。

  【学情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通过以往的教学我发现孩子们非常喜欢用废旧物做手工,通过感官体验各种媒材、工具的特性,运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尝试简单的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设计、制作的方法,学生在尝试操作过程中不断地动脑,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交流,不断地找到新的方法进而解决问题。

  【教学策略】

  本课的课题是《做笔筒》,我结合教学环节将课题调整为《笔筒博览会》,更加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作热情。本课教学以自编谜语(桌上有个大肚婆,彩色铅笔装满它;形态各异巧装饰,学习写作需要它——笔筒)作为导入,以“笔筒博览会”作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激发学生通过自己的奇思妙想,亲自动手设计笔筒,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谜语:桌上有个大肚婆,彩色铅笔装满它;形态各异巧装饰,学习写作需要它。

  学生预设:笔筒。

  (设计意图:谜语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揭示课题。)

  2.出示课题:笔筒博览会

  老师希望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奇思妙想,动手设计一个笔筒,在这个博览会上大家共同来学习、欣赏。

  二、探究学习

  1.考一考笔筒小知识

  ①笔筒的'用途。②笔筒的材料。③笔筒的外形。

  学生展示课前准备好的笔筒实物,介绍材料、外形、图案与特别之处。

  (设计意图:促进学生交流,了解有关笔筒的相关知识,拓展视野。)

  2.介绍笔筒的历史

  古代的文人雅士们把书桌上的笔、墨、纸、砚、称为“文房四宝”,而书桌上的第五宝就是笔筒了,它也有很悠久的历史,早在明清时代已经盛行。古代能工巧匠的杰出创造为世人留下了大量精美的笔筒作品,它们大多是瓷制品,也有用玉、竹、木雕刻而成的。它们的形态各异,花纹也各不相同。

  (设计意图:了解有关笔筒的历史文化,丰富学生知识。)

  3.寻找制作材料

  你觉得笔筒的主体可以用什么来做?你在身边找到了哪些废旧材料可以进行制作?

  学生预设:卷纸芯、奶盒、塑料瓶、薯片盒……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科学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养成废物利用的好习惯。)

  4.欣赏作品

  师:那么如何利用这些废旧物品制作漂亮的笔筒,变废为宝呢?

  展示图片,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进行描述与讲解。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

  5.学生利用实物合作演示制作方法,纠正错例

  (1)如何用手工纸包装主体?

  (2)如何能制作出立体的效果?

  (3)如何进行组合?如何加底?

  (4)装饰彩条不规矩如何进行修剪?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来解决教学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6.思维拓展、疑难解答

  (1)你想设计一个什么样的笔筒?它有什么特点?

  (2)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老师和同学共同解决。

  (设计意图:学生交流感想,相互激发创作灵感。提出质疑,师生共同解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作实践

  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一个有特色的笔筒。

  (设计意图:明确作业任务,鼓励学生创新设计,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四、作品展评

  1.学生将设计制作好的笔筒放在博览会的展台上。

  2.自评与互评:

  (1)介绍自己设计的笔筒的最满意的地方?

  (2)说一说你认为最有特点的笔筒,特别的地方是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评价是互学的过程,在相互借鉴中提高设计与创作能力。)

  五、课堂延伸

  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可以变废为宝的物品,需要我们去发现、去创造,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更有趣!

  (展示瓶人作品)

  六、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以自编谜语作为导入,以“笔筒博览会”作为主线贯穿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通过自己的奇思妙想,动手设计笔筒,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在“考一考”环节中,说说笔筒的用途、材料、外形,并展示笔筒实物直观的进行讲解与描述,挖掘学生的已有知识。探究笔筒制作材料过程中,鼓励学生科学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养成废物利用的好习惯,如:卷纸芯、奶盒、塑料瓶、薯片盒……教师展示作品图片,学生带着问题研究笔筒的制作方法,通过对比赏析,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的制作方法,如:彩色纸包装、粘贴立体人物或动物的五官、组合粘贴、制作系列笔筒……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鼓励学生的个性展现。

  本课的教学亮点是教师提出了几个制作中出现的困惑,寻求学生来帮助解决:①如何用手工纸包装主体?②如何能制作出立体的效果?③如何进行组合?如何加底?④装饰彩条不规矩如何进行修剪?以疑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地到前面来展示,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演示并讲解,有效解决了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探究氛围浓厚。

  在作品展评环节中,教师为学生搭建了博览会展台,能更加充分的展示学生的作品,为课堂又增加了一份精彩。鼓励学生大胆自由的到前面来,说说自己作品最满意的地方与发现其他作品中的优点,与伙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课堂延伸的目的是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废旧物品不仅能制作笔筒,还能制作其他奇妙的事物,鼓励学生不断地发现,不断地创造……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不断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性的课堂教学环境,以宽广的教学环境和灵活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合作探究。

初中美术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通过学习学生理解旗帜和标志的意义、作用及艺术特点。

  ⑵了解设计的基础知识,掌握设计的基本技能。

  ⑶能够设计出体现旅行团特点的'旗帜和标志。

  教学重点

  1.了解并掌握旗帜和标志的设计规律、设计方法。

  2.培养学生平面设计能力和形象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

  1. 设计出形象简练、意图明确、有装饰美感的标志。

  2.旗帜和标志在色彩和图案上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学生活动

  想一想,说一说:

  我们的旅行活动为什么还要携带旗帜和标志,旗帜和标志有哪些作用呢?

  总结:展示团队形象,易辨认和识别.

初中美术教案4

  主要内容色彩

  步骤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课件播放〕——京剧脸谱资料。

  步骤二:学习新知识——脸谱色彩知识

  1、教师提问:那位同学知道京剧脸谱上的颜色是起什么作用的?

  学生回答(略)。

  2、教师讲解:在京剧脸谱上有许多的颜色,这些颜色都有一定的含义,不可以随便乱用。

  京剧脸谱的颜色是以一种颜色象征某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这种颜色称为“主色”,它是一个脸谱最主要的直觉表现手段。艺术家用红、蓝、白、黑、金、紫、银等颜色,以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突出剧中复杂的人物?????????????????形象。重在形、神、意三个方面,表现人物的忠、好、善、恶,寓意褒贬,爱憎分明。

  3、你能说出各种颜色各代表什么意思吗?

  学生讨论(略)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京剧脸谱的色彩非常丰富,主色一般象征某个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

  红色——表现忠贞、英勇的人物性格,如:关羽。

  蓝色一一表现刚强、骁勇、有心计的.人物性格,如:窦尔敦。

  黑色——表现正直、无私、刚直不阿的人物形象,如:包公。

  白色——代表阴险、疑诈、飞扬,肃煞的人物形象,如:曹操。

  绿色——代表顽强、暴躁的人物形象。如:武大虬。

  黄色——代表袅勇、凶猛的人物,如:字文成都。

  紫色——表现刚正、稳练、沉着的人物。

  金、银色——现各种神怪形象。〔教师讲解同时课件演示——脸谱资料〕

  步骤三:着色方法

  〔课件演示——涂色过程〕

  1、先从白色入手,将所有白色涂满,

  2、再涂颜色,要按由浅入深地顺序涂,

  3、最后着墨色()

  步骤四:作业要求:〔出示课件〕

  1、完成铅笔稿着色

  2、注意事项:

  ①每个脸谱至少有三种颜色。

  ②着色时先勾边线再涂染

  步骤五:课堂练习

  学生分组完成作业——涂色

  教师巡回辅导帮助学生完成。

  步骤六:点评作业

  方式:学生将制作完成的作业戴在脸上,学生互相展示、观看、评价,教师鼓励学生认真完成制作,表扬有创意的作业。

初中美术教案5

  教学目标:

  1、能够对写实的画面形象进行初步的明暗造型归纳与整理。

  2、能够运用明暗色块整理的处理方法对画面进行明暗造型的简化练习。

  3、能够初步理解与把握美术作品中明暗处理与情感表现的内在联系。

  4、能够基本把握画面中的空间透视规律,运用简单的空间透视表现技巧。

  教学重点:

  1、能够对写实的画面形象进行初步的明暗造型归纳与整理。

  2、能够运用明暗色块整理的处理方法对画面进行明暗造型的简化练习。

  教学难点:

  1、能够初步理解与把握美术作品中明暗处理与情感表现的内在联系。

  2、能够基本把握画面中的空间透视规律,运用简单的空间透视表现技巧。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用具:图片、课件。

  学生用具:颜料、纸等。

  学生预习:

  课前自己收集的风景画作品及风景照片作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工具的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让学生欣赏油画作品《天山之晨》:感受画家在美术作品中是如何运用光影的黑白灰变化赋予画面生命力的。(炽热浓烈的高原景色令人陶醉。)

  2、欣赏教材上的彩照《沙漠》,谈谈它给大家的视觉感受。

  3、转换成黑白效果,分析构图韵律主线形成的主要原因。

  4、用简洁的黑、白、灰三色概括画面。简洁地描绘画面中的影调关系。

  5、活动一:将自己课外搜集的风景照片或风景画作品用单色工具进行概括和描绘。

  6、展示并简要评析两幅优秀的学生作业,优化描绘的步骤。用概括的线条和块面将黑白灰调子进行整体的描绘。

  7、欣赏一幅列维坦的风景画作品,体会其中黑、白、灰组合的形式韵律。(重点分析空气透视规律:近大远小,近实远虚。)

  8、活动二:对画面进行描绘和修改,以求更好地表达画面的视觉情感体验。

  9、课堂小结:展示学生作业,请作者谈谈对画面艺术处理的感受。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工具的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欣赏凡高的作品《夜间露天咖啡座》,引导学生分析画面中的光影构成方式,对应讨论画面带给人的.情感体验。

  2、选择自己喜欢的风景照片,根据自己对画面的情感体验,注意画面韵律表现及主体物的位置处理。

  3、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师生共同提出修改意见。

  4、《夜间露天咖啡座》创作草图中,不同远近住宅的光影与形状有何变化?(近大远小,近实远虚)

  5、将构好图的画面,在把握好明暗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更具体细致的明暗处理,使画面呈现出一定的空间立体感。

  6、展示评价学生作业,进行适当的示范和修改,提高学生处理画面空间立体感的技巧。

  7、课堂小结。

初中美术教案6

  一、教学案例

  教学背景:

  (1)工艺性。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绘画作业不像小学美术教学那样突出,而工艺性作业的效果较有特点。这主要是因为初中生的动手能力(力量性、协调性、精确性等)迅速发展,有可能在各种工艺课业中做出较好的作业;同时也由于初中生的兴趣转向现实,对某些创意、设计类的课程比较感兴趣。

  (2)知识性。初中生的求知欲非常强,所以,知识性较强的美术常识、美术欣赏课越来越受到初中生的欢迎;同时由于初中生的理性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日益发展,也希望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指导自己的美术作业。

  (3)创造性。美术课都应成为有意义的创造性活动,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的想象和形象思维,为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创造提供机会。

  (4)个性化。初中生的个性差别日益明显,使美术作品呈现出风格各异的景象。

  (5)动机作用。小学生“无意性”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兴趣。初中生的学习也需要激发兴趣,但动机的作用越来越占主导地位。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画一画人。板书课题。

  2、讲解“速写”。什么是速写呢?

  速写,是以简单而迅速的笔调表现一种动态形象的图画,即在短时间内用简炼的线条扼要的画出对象的形体、动作和神态。

  它的目的是记录生活,为创作积累素材,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及迅速表现对象(描绘)的`能力。要画好速写,必须坚持勤奋练习。

  3、欣赏:

  欣赏课本4、5页的画,以加深对速写的理解。

  讲明简单的线条表现动态、神态。

  4、写生前的准备:

  教师挑选四位特征明显的四位同学,摆出看书的姿势,讲明模特的要求。

  5、教师示范:

  (1)抓大形,大构架,大比例。(2)用简单的长线表现特征,省略繁琐的。(3)细描。

  6、指导练习:

  记住:“站七坐五盘三半”,也就是说,坐着看书时,人高是五个头高。站的时候,人高是七个头高;坐在地上时,人高是三个半头高。

  我们在画人物速写的时候,抓住人物头、手与书本的微妙关系,才能画出动态。注意线条越简单能体现动态越好。

  7、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8、讲评:

  对作业中线条简练、概括的表扬,鼓励学生在课外、课间休息的时候多画画人物速写,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三、案例的几点启示

  体现教学者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决定着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的优劣。探究性教学在初中一年级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实践,突破了以往一般意义上的美术教学课,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引领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案例的展示,正体现出一种先进而科学的教学理念:“教学不是模式,教学者不但教会学生怎样看,怎样画,怎样设计,更重要是怎样想,让学生标新立异,打破常规。由学知型转变为创造型,由被动型转变为主动型,由表象型转变为感受型,由技巧型转变为素质型。”在美术教学中,除了理论知识和传统技法的学习之外,最重要是通过美术为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力。因此在学校实施这样的“创造性思维训练美术课程”更具有意义和作用。

初中美术教案7

  花 卉 装 饰 画

  教材分析:

  《花卉装饰画》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美术》教材(冀教版)第14册第3课,本课的设计以“花”的造型变化为切入点,让学生欣赏和感受花儿的美丽,通过大胆畅想和表现的方法,采用概括、归纳和夸张的手法,设计绘制出美丽的花卉装饰画。培养学生用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多角度认识和变形生活中的事物,美化生活空间。 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完成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一方面他们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渴望成功和被肯定;另一方面他们的抽象思维开始占有相对优势。通过观察和引导,能够对事物本质特征有一定认识。能够独立思维和完成一定的任务。 教学思路:

  通过播放花卉幻灯片,引起学生对花卉装饰画的兴趣,以视频的方式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探究花卉装饰画的特点和形式,能够独立完成一幅花卉装饰画。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能够欣赏和感受花儿的美丽,知道花卉装饰画的一些基本手法 ,例如:概括、归纳和夸张。

  2.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运用自己设计、绘制的装饰画,美化生活空

  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大胆畅想和表现,抒发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观察体验生活中的乐趣与情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增添幽默和智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运用装饰画的'基本手法对花卉进行取舍、夸张和变形。 教学难点:尝试用夸张、变形、手法设计花卉装饰画 课 时: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花卉图案

  学具准备:铅笔、水粉颜色、水粉笔等色彩用具、花纸

  课后反思:

  作为老师,不仅仅是简单的把课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应更进一步的拓展课本内容,把所教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身心得到健康成长。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充分活动起来,提出自己的观点,叫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同时我还注重了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探究——欣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作能力。注重学生之间的情感体验和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同时我还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比如叫学生了解,发现花卉装饰画在生活中的运用之后,在运用所学知识表达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这样,这些知识就不再是枯燥的凌驾于情感之上了,就会生动地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体现了教材的一种人文精神。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能过比较深入地挖掘生活中与花卉有关的问题,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实现了教学要求,达到了教学目标。但我觉得还应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初中美术教案8

  一、教材分析 《清晨》

  “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清晨学生每天清晨都要离开家赶往学校上课,一路上每天都会看到一些清晨户外常见的活动场景,目睹一些发生在身边平凡生活故事中的人物造型。教学希望引导我们的学生留心观察这些或许只是擦肩而过的人物与习以为常的场景,增强感受生活的能力。

  教材选择“清晨”为主题,从美术知识的角度来讲,是试图通过学生利用陶泥这种易于塑造的材料来表现清晨人物的行为活动,提高学生立体造型与表现的能力。

  教材首先展示的是齐程翔的油画《都市早安》和一组反映清晨人物户外活动的摄影作品。这些作品以清晨特有的情景入画,如晨练、升旗、朝阳、晨曦……引导学生发现经常发生而又容易被人们忽略的生活细节中蕴涵的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洞察力。

  “活动一”设置的核心目标是制作雕塑作品,其中包含了两个教学组成部分,一个是模拟表演,另一个才是制作作品。其中表演环节的主要目的一是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二是提高学生把握造型动态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感受造型动态的表现,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欣赏教材穿插在几个版面中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的雕塑作品。既有于庆成的粗浑、质朴的泥塑作品《庄头》,又有亨利·摩尔具有抽象意味的雕塑作品《家庭群组》,还有动态、表情惟妙惟肖的东汉陶俑作品等。这些作品充分发挥了雕塑不同的表现力,或静或动、或繁或简、或诙谐或庄严。通过不同风格作品的有机组合,引导学生的思维往返于生活和艺术之间。

  在欣赏的基础上,教材重点介绍了泥塑的工具、方法和步骤。教材提供的运用支架进行雕塑的方法比较适合制作较大的雕塑作品,在操作中工具材料的准备比较复杂,需要的时间相对较长,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实际教学中,表现清晨人物的造型更加适合,且不宜制作太大,直接运用把陶泥捏制成形的手法,通过一定的加工整理,就可以达到展现动态特征的教学要求。

  “活动一”在制作作品的活动要求中也有“捏制”这种具体的技术提示。另外一个值得提示的是正确理解“印象最深的一个动态”。既然是最深刻的印象,就有必要经过一定的教学手段进行一些比较与选择,帮助学生从平时若干动态印象中提纯出一个最为鲜明的视觉印象来进行整理、加工。 “活动二”的设置与“活动一”比较,没有再强调清晨的环境与动态,而突出的是给一件雕塑添加景物。需要重点理解的是教材中“仿照陶俑的形象做一件泥塑作品”的活动要求,仿照的只是优秀雕塑作品中表现动态与表情的'造型处理,雕塑题材则可以学生自己选择。结合“恬动一”的题材选择,建议“活动二”的题材以清晨的校园生活动态造型为主。至于添加景物,可以通过教学讨论与选择的方式,帮助学生把握特定造型动态与特定背景、道具呼应的关系。

  教材中示例的学生作品考虑了与学生知识结构、心理特征、社会活动范围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相宜性,突出整体的造型动态,淡化细节的深入刻画。

  教材从立意构思、整体造型、神态表现、造型手法等方面提出关于学生作业的评价建议,教师和学生均可将此纳入到学习活动的审美和评价体系中。

  “资料库”涉及面较广,包括概念、代表人物、制作方法和用途等,具有章节内容收尾、提升的作用.也有埋下线索,引发学生深入研究的动机。

  “学习大空间”一栏提供了现实生活中舞台布景、演员表演的虚拟动作等,引导学生领会写神、写意的传统美学,延伸到对戏剧等其他传统艺术形式的学习和了解。启发学生在以后的创作中不拘泥实景、实物,而以神态、情绪、整体效果等为重点,对生活素材进行大胆的夸张、简化与加工,以服务于作品主题。

  学生作业中有表现校园题材的《晨读》,有日常生活题材的《该起床了》,也有表现户外晨练的《老当益壮》,还有表现清晨工作题材的《展曲》。这些作业提示了两次教学活动中题材选择的范围。

  二、教学目标

  能够提高对日常生活的观察能力和对生活美的感受能力。

  能够模仿优秀雕塑作品,提高立体造型能力与表现技巧。

  能够初步掌握特定雕塑主题与表现形式语言选择之间的组织关系。

  三、教学思路

  第一课时以“清晨的活动”为主题,引导学生对清晨的所见所闻展开讨论。在常见的起床、晨练、环卫等常见人物活动之后,可能会有短暂的停顿,此时教师可以适时地加以引导,开启学生的想像力,去发现那些平常得我们可能都注意不到的活动。注意到别人注意不到的,这是创作的第一步。比如关注川流不息的上班人群、变无序为有序的交警等等。通过讨论过程中学生的竞争,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引导学生去积极地观察生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在适当的时机进入第一个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将刚才的语言叙述通过各种肢体语言加以表现,既可表现个体活动,也可表现群体场景。这种想像加表现的方式可以强化学生对生活有意识的理解、分析,培养良好的观察意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学生表演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收集一些生动的、表现力强的典型造型,将有代表性的动态表演再次展示在学生面前,要求学生将它们记忆定格,并提出本堂课的作业:利用陶泥捏制人物造型。这项活动需要比较符合现阶段学生的水平,而且也要注意为下堂课的作业打好基础。教师可以一方面通过人物造型是否典型、比例是否协调、重心是否平稳、动态是否有韵律感等方面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另一方面及时指出学生对泥性掌握不够的一些共性错误。评价以鼓励方式为主。作业基本完成后,教师注意组织集体评价活动,在学生相互评价基础上,提出一些帮助学生改进的积极建议,学生在课后可对造型再进行加工甚至重新造型捏制。

  第二课时,教师首先拿出几件圆雕作品实物给学生欣赏,并加入到学生当中讨论圆雕的特点,结合复习《与米罗游戏》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再次认识到圆雕是适于多角度欣赏、完全的空间造型实体。泥塑只是雕塑的一种方式,通过一组投影演示,师生可以共同欣赏并分析古今中外一些优秀的圆雕作品。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过程中,教师除了让学生尝试、了解一些必要的泥性特点与泥塑技艺外,还需要启发和诱导他们观察作品中人物的形态、动作、神情,学会发现雕塑中特有的美感和生命力。在欣赏之后,教师开始传授泥塑的制作方法及步骤。教师可以示范或播放录像带以提高教学效果。第一课时的作业主要是完成大体造型,确定人物的比例结构和大体形态,在此基础上,提倡学生进一步塑造作品。

  上大泥时,教师需重点介绍立体雕塑的常用方法——几何体块分割法。这种方法将加快对泥塑技能的掌握,并帮助学生创造出表现力强、美感更加丰富的作品。最后一步要求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比较分析造型的变化,逐步完成一些细部刻画与调整加工。

  学生作业的评价可参照教材上的建议,采用互评和自评的方法,还可启发学生把各自的泥塑作品进行组合展示,一定会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教学选择

  对于泥料的准备,可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城市学校可直接选用陶泥,乡村学校可选用田间的大田泥或潭泥。一般不要提倡学生选用相对缺乏材料塑造表现力的橡皮泥。

  造型团块化是适合展现泥性的一种造型选择,也是适应捏制成型的一种造型取向。为了体现人物造型的团块变化,把人物形体变化简化分割成几个有机组合的几何体块是必要的。

  针对“活动一”的捏制人物动态过程,因为运用陶泥捏制小型人物动态造型需要的时间相对比较短,作业修改变化也特别方便,所以提倡选择一种探究式的学习过程。可以先学生自主尝试捏制,接着教师评价引导,然后学生尝试动手修改或者重做,再教师评价引导,学生最后在积极修改中完成作业。

  五、教学建议

  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泥塑作品的创作需要非常强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为了强化学生对观察力的理解和印象,选取的清晨场景最好接近授课对象的日常生活,因为农村和城市的学生清晨所见可能差别比较大。而第一课时安排的学生表演活动目的是为了锻炼观察后的概括能力。在“活动一”之后可以点明上述欣赏、表演的意义,这样学生将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刻画细节在中学生的泥塑作品创作中不是重点。在学生接触泥塑初期阶段,过分强调细节无异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注意整体动态的夸张与强调才是塑造的核心。

  游戏不是目的。观察生活、表演造型、“玩”泥巴很容易让学生迷失教学本意,所以,所有的游戏、活动最后都要落实到雕塑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上。教师在把握评价方向时,需要特别注意这个核心。

初中美术教案9

  标志的来历,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图腾"。那时每个氏族和部落都选用一种认为与自己有特别神秘关系的动物或自然物象作为本氏族或部落的特殊标记(即称之为图腾)。如女娲氏族以蛇为图腾,夏禹的祖先以黄熊为图腾,还有的以太阳、月亮、乌鸦为图腾。最初人们将图腾刻在居住的洞穴和劳动工具上,后来就作为战争和祭祀的标志,成为族旗、族徽。国家产生以后,又演变成国旗、国徽。

  古代人们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为方便联系、标示意义、区别事物的种类特征和归属,不断创造和广泛使用各种类型的标记,如路标、村标、碑碣、印信纹章等。广义上说,这些都是标志。在古埃及的墓穴中曾发现带有标志图案的器皿多半是制造者的标志和姓名,后来变化成图案。在古希腊,标志已广泛使用。在罗马和庞贝以及巴勒斯坦的古代建筑物上都曾发现刻有石匠专用的`标志,如新月车轮、葡萄叶以及类似的简单图案。中国自有作坊店铺,就伴有招牌、幌子等标志。在唐代制造的纸张内已有暗纹标志。到宋代,商标的使用已相当普遍。如当时济南专造细针的刘家针铺,就在商品包装上印有兔的图形和"认门前白兔儿为记"字样的商标。欧洲中世纪士兵所戴的盔甲,头盖上都有辨别归属的隐形标记,贵族家族也都有家族的徽记。

  到本世纪,公共标志、国际化标志开始在世界普及。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的飞跃发展,到现在,经过精心设计从而具有高度实用性和艺术性的标志,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一切领域,对人类社会性的发展与进步发挥着巨大作用和影响。一门新兴的科学--"符号标志学"应运而生已是历史必然。

  1、表象手法:采用与标志对象直接关联而具典型特征的形象,直述标志目瞪口呆的。这种手法直接、明确、一目了然,易于迅速理解和记忆。如表现出版业以书的形象、表现铁路运输业以火车头的形象、表现银行业以钱币的形象为标志图形等等。

  2、象征手法:采用与标志内容有某种意义上的联系的事物图形、文字、符号、色彩等,以比喻、形容等方式象征标志对象的抽象内涵。如用交叉的镰刀斧头象征工农联盟,用挺拔的幼苗象征少年儿童的茁壮成长等。象征性标志往往采用已为社会约定俗成认同的关联物象作为有效代表物。如用鸽子象征和平,用雄狮、雄鹰象征英勇,用日、月象征永恒,用松鹤象征长寿,用白色象征纯洁,用绿色象征生命等等。这种手段蕴涵深邃,适应社会心理,为人们喜闻乐见。

  3、寓意手法:采用与标志含义相近似或具有寓意性的形象,以影射、暗示、示意的方式表现标志的内容和特点。如用伞的形象暗示防潮湿,用玻璃杯的形象暗示易破碎,用箭头形象示意方向等。

  4、模拟和法:用特性相近事物形象模仿或比拟所标志对象特征或含义的手法。如日本全日空航空公司采用仙鹤展翅的形象比拟飞行和祥瑞,日本佐川急便车采用奔跑的人物形象比拟特快专递等。

  5、视感手法:采用并无特殊含义的简洁而形态独特的抽象图形、文字或符号,给人一种强烈的现代感、视觉冲击感或舒适感,引起人们注意并难以忘怀。这种手法不靠图形含义而主要靠图形、文字或符号的视感力 量来表现标志。如日本五十铃公司以两个棱形为标志,李宁牌运动服将拼音字母"L"横向夸大为标志等。为使人辨明所标志的事物,这种标志往往配有少量小字,一旦人们认同这个标志,去掉小字也能辨别它。标志的意义

初中美术教案10

  教材分析:

  不同质地、不同色泽、不同花纹的布角料,运用不同的剪裁法,可获得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形象,将这些形象加以拼巾贴,用这种方法制作出来的画,就称之为布贴画。布贴画由于其选材独特,因此更具有独到的艺术效果,受到大众的喜爱。

  课时:1课时

  课程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认识和理解装饰画的装饰表现形式和独特的材料特点带来的装饰美感。

  2、运用自己能收集到的废旧材料,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教会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来创造美,以拼贴的形式进行装饰画创作,学习拼贴装饰画的基本技法。

  3、结合装饰画的特点分析其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教学重点:以拼贴的形式进行装饰画创作,学习拼贴装饰画的'基本技法。

  教学难点:结合装饰画的特点分析其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合作、个别辅导

  教具准备:

  范作、布角料、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一些优秀装饰画作品,师生共议:用具有装饰风格绘画来装点居室,以各种特殊材料制成的画或壁饰来装点居室,不仅会使你的家别具一格,独创新意,而且在装饰过程中,将真正体会到发现和创造的愉快。今天我们利用不同质地、不同色泽、不同花纹的布角料,运用不同的剪裁法,变废为宝,创造生活中的美。

  二、新课讲授。

  1、布料与纸相比,有什么不同?(老师提问,归纳)

  质地不同,纹理不同,厚薄不同,花纹不同。(学生活动)

  2、布贴画图稿的选色设计,根据现有布料的不同色样和纹理,设计出与之相附的底稿。

  3、欣赏范作,讲解布贴画的制作方法:

  打底稿。将自己设计的画面构思用铅笔画在白纸上。

  布料剪裁。按照画面不同的部位采用不同的颜色进行裁剪,裁剪时把所画的底稿放在布料上操作,以确保造型的准确;同时在裁剪时要注意到布料的纹理朝向。

  拼贴画面。将裁剪好的布料按照刚开始的设计进行拼贴。

  4、局部示范制作,让学生注意其中的操作过程,尤其是在剪裁时造型的把握。另外,在拼贴画面时,要注意到布料的色彩差异,在个别地方可留出适当的空隙,使画面看上去疏密得当,更富生机。

  在拼贴时注意要到纹理的走向,让学生明白不同的纹理朝向会导致不同的作业效果,使得布料的纹理更好地为整个贴画作品服务,增强视觉效果。

  5、启发学生进行画面构图设计,可相互讨论一下,确定自己制作的内容和布局安排。

  三、布置作业:

  用布料创作一幅有新意的装饰画

  四、作业讲评:

  观摩优秀作品,对学生作品给予充分肯定,委婉地提出存在的问题,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小结:略

初中美术教案1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自己所在的生活、学习环境,确定主题,设计一幅公益招贴画。

  2、在学习过程中,了解招贴画的基本知识和设计方法,认识公益招贴画的特点和设计要求,感觉公益招贴画在社会生活中所起到的宣传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公益招贴画设计的表现形式。

  难点:公益招贴画设计的创意,以及将创意用图文(平面设计的形式)表现出来并搭配适当的色彩,设计的主题紧密围绕“综合,探索”活动。

  三、准备工具:纸、马克笔、彩色笔等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播放20xx年重庆特大干旱录像。

  镜头一:地壤龟裂,农作物枯萎。

  镜头二:人畜缺水,老井干沽,辛苦担臭水。

  问:你有何感受?

  (保护自然,节约用水,面对自然灾害,我们更应保护环境)

  引出表达方式——公益招贴画。

  (二)通过展示二组图片比较

  A组为公益招贴画

  B组为商业广告画

  1、让学生学会讨论区别

  2、教师总结公益招贴画的概念,特点。

  A、般矗立或张贴在公共场合。

  B、图像色彩鲜明、强烈。

  C、文字简练。

  D、不以盈利为目的。

  E、迅速传达信息。

  (三)设计要求与方法

  1、教师现场创作“环保主题”招贴画;

  2、让学生分析讨论此画的组成要素,构图,图文处理等。

  3、PPT欣赏不同绘制方法制作的`招贴,辨析不同的视觉效果。(水粉、粘贴、电脑制作)

  4、同一主题招贴画欣赏,用不同创意表达,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

  (四)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要求:设计一幅“环保”为主题的公益招贴画。

  (五)展示交流、评价定位

  请各小组选派代表,来展示自己的作品。

  生自评、互评,师点评总结。

  (六)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案《九年级美术上册《公益招贴画设计》教案》,来自网!

初中美术教案12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根据获得的情感,用雕塑的方法进行设计和制作练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雕塑造型方法,体验雕塑创作的乐趣。

  2、引导学生通过雕塑欣赏,讨论了解和认识雕塑的艺术特点。

  3、鼓励学生进行雕塑作品的展示和交流,学会接受和理解他人的艺术作品,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设计方案逐步完善最终成品的过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合适的手法表达设计意图。

  教学设计:

  1、导入阶段

  A、“艺术手法——雕塑”导入:

  a、有一种艺术手法它用立体的方式表达对形的理解,淳厚、质朴的形象,生动、优美的姿势,有着手捏或斧凿的痕迹表现力……同学们猜猜看它是哪种艺术手法呢?

  b、教师预测:学生能够答出“捏泥”、“浮雕”、“雕刻”,甚至能够非常准确的回答出“雕塑”;如学生回答出现困难,教师提示“音乐、舞蹈、绘画、摄影等”艺术手法类别。

  B、“主题——战争”导入:

  a、小时候用橡皮泥捏个小泥人、小动物、小房子……其实啊这就是雕塑语言的表现,老师这里有件雕塑作品,请同学们再猜一下:它表现的是什么?

  b、教师预测:学生能够回答出“像个人、呐喊之类的”,教师适时提示“姿态、情绪、形状等方面”

  C、“课题——沉重的纪念”导入:

  a、这是法国著名雕塑家扎金特的作品《被摧毁的城市》,是为了纪念二战中遭受德国法西斯铁蹄蹂躏和屠杀的.人民而立的纪念碑。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流血被屠杀被毁灭的例子举不胜举,本节课我们学习以雕塑的方式来纪念那一场场战争。

  b、点击幻灯片:雕塑制作篇 沉重的纪念——战争

  2、欣赏讨论阶段:

  A、讨论导入

  a、近两年来,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上战争不断,阿富汗战争、巴以冲突……还有过去一年里是金额瞩目的伊拉克战争,同学们思考一下:究竟战争带来了什么?

  b、教师预测:学生根据原有认识讨论能够答出“痛苦、经济萧条、自然环境恶化、给人民心灵带来创伤、失去生命、失去亲人、流血……

  B、第一阶段欣赏导入:

  a、老师这里有一组关于伊拉克战争的真实图片,我们来验证一下。教师点击幻灯片

  b、教师总结:在图片中,我们清晰的看到子弹当作玩具熟睡的幼小孩童、失去亲人悲痛欲绝的伊拉克人民、成排的准备埋葬死去的同胞的墓、失去家园在战火中流离失所的人们、一个美国大兵面对死去的战友黯然泪下,面对战争他们又将是何感触呢……战争啊!这就是战争!同学们,用你们灵巧的双手来呼唤和平、拒绝战争吧!

  C、学生讨论设计方案:

  (这一环节大概需要五分钟,课前把学生分为四组,分小组准备陶泥或纸张等雕塑材料)。

  请每个小组围绕“呼唤和平、拒绝战争”的主题,根据自己准备的材料,讨论一下设计方案。

  D、学生初步阐述设计方案:

  (这是一个把学生原有认识反映出来的环节,学生的设计会比较简单,却能够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学生也能够很好的投入。)

  教师发问:我听这声音感觉大家已经讨论出结果了,哪一组先来说一说你们的设计方案?

  教师预测:学生的设计方案可能会根据和平鸽展开;也可能会导入课题时的雕塑造型启发,表现战争的破坏性……

  E、第二阶段欣赏导入:

  同学们设想的都非常好,许多大师们也用雕塑来表现战争,我们一起来欣赏借鉴一下:

  (教师讲授雕塑制作手法和类别,学生欣赏、思考、借鉴)

  a、这是联合国大厦前的雕塑,制作者戏剧化地在枪管上打了个扣儿,其寓意一目了然,这是通过弯曲的手法,达到雕塑很深的象征性和隐喻性目的。

  b、一只被武装起来的和平鸽。这是一种宣扬和平却诉诸武力战争的行为,是一种虚假的和平。

  c、教师提问:这件雕塑表达什么呢?

  J、教师预测:学生可以从人物的情绪、折断的剑找到痛苦、拼杀、死亡等战争的因素。

  教师总结:夸张拉长的四肢、低垂的头,表现一种消瘦、忧郁的感觉,战争与失去亲人,失去战友、失去安宁这之间似乎是相等的,战争到底是为了什么?造型中的人物似乎在思索这个困惑不解的问题。造型中折断的剑起了点睛之笔,寓意战争的破坏性。

  d、这也是一组隐喻性的雕塑,名为《回家》。战争结束老兵回到家乡,没有士兵的气宇轩昂,满身的疲惫不堪。前方“人”型镂空的造型像是个母体,老兵正在回归他属于的地方。

  e、雕塑中的人物一只手握住长剑,另一只手举着骷髅。战争、武器、死亡似乎是分不开的。

  f、在制作手法上还有一种浮雕形式,这种形式可以很好的表现场景。

  F、讨论评述:

  a、欣赏完大师们的作品,同学们是不是有多了些更好的创意?请每个小组迅速讨论一下。这个环节需要五分钟。

  b、教师预测学生存在的问题:

  材料特点上:有的小组准备的是陶泥,制作手法单一,可以通过捏、掏、挖、堆等手法;有的小组准备的是卡纸等材料,应跟绘画区分开,可以通过折叠、重叠、压制、弯曲等造型手法。

  表现手法上:空间上的分布应聚散有致,主题应突出。

  3、制作展示阶段:

  A、制作导入:有的同学早已按捺不住雕塑创作的冲动,给同学们一次实现自己创想的机会,现在就开始吧!

  这个环节需要十五分钟。教师根据每组具体情况作辅导。

  B、展示导入:刚才同学们制作得非常认真,成果也非常得显著,谁先上来展示一下呢得作品?

  教师评价或学生互评。

  C、教师总结:这些作品表达了每个同学心里面得愿望,老师也深受感染。这节课同学们制作了这么多好得作品是为什么呢?谁来说一说?通过问题重申本课主题。

  4、课后拓展阶段:

  希望同学们能够把本课制作得雕塑作品进一步完善或组织起来在班级间交流展示。

初中美术教案13

  一、教材分析

  初中美术教案本单元傲雪梅花的学习内容是中国花鸟画表现技法,出于对笔墨表现中的点、线组织,以及人格精神寄托等方面的考虑,选择了傲雪梅花这一题材。按照国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设置的阶段目标,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梅花的表现技法,熟悉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有意识地运用中国画的表现语言来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教材选择了不同颜色的梅花图片和关山月先生的中国画作品,引导学生进入“活动一”的学习,学生通过讨论了解梅花的生长习性、造型特点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从认识中国传统绘画表现角度出发,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笔墨表现特点,体会笔墨的韵味,以比较分析的方法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活动一”以感受为主,可以安排练习,让学生通过尝试体验来学习使用国画工具,进一步感受中国画用笔用墨的特点。

  中国传统绘画的教学中技法的学习很重要,因此教材引用关山月先生画梅的过程图片和勾花、点花的图示,讲解传统的绘画技法。选择梅花画法中笔墨运用、线条组织、枝干和花瓣画法的基本要领作为技能学习内容,提示在教学过程中应作为重点传授。借鉴与临摹是中国画学习的重要方法,教材活动二中安排学生参照范画的某个局部,学习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技法,尝试画一幅梅花,明示了学习过程中借鉴与临摹方法的运用,以掌握规律,为己所用。

  教材中学生作业注意了不同的表现方法的选择,以供学生参考。

  在评价建议栏目中,从构思、用笔和水墨、色彩等方面为学生提供进行自我评价、检测学习效果的方法。资料库中有关画家、名词和诗词资料,扩展学生搜集资料的范围。

  学习大空间一栏收集了齐白石的四幅作品,在学习梅花画法的基础上,将中国画里同样表现人格精神的荷、菊、兰、竹等题材介绍给学生,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方法去尝试表现不同的内容,拓展了学习的空间。

  二、教学目标

  *能熟悉中国画工具、材料,了解用线的表现方法,体会笔墨韵味。

  *能整体把握画面的'虚实关系,尝试水墨的表现技法。

  *能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领会中国画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三、教学思路

  本单元包含中国花鸟画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教材以欣赏、感受、体验为线索,提供了教学所需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篇首选择梅花图片可以用于课题导入。

  在“活动一”的基础上设置尝试表现的学习活动,选用关山月先生画梅的步骤图和勾花、点花的图示,介绍中国画用笔用墨的技法处理作为知识传授的重点,教学过程中应详细讲解,并根据需要可以选择梅干、梅枝的画法图例,构图的处理也应结合图例分析。

  课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例如笔墨纸砚等中国画工具,梅花题材的中国画作品以及书法作品。学生准备的宣纸应稍大些,便于笔墨表现。

  整个教学过程以欣赏感受、笔墨尝试到创作表现为线索逐步展开,以欣赏感受自然界和艺术表现中的梅花为基础进行笔墨尝试,通过对传统笔墨的体验进一步理解艺术作品中所表达的意境,最后运用所学知识和绘画技能进行创作表现。

  首先可以选用有关梅花的诗歌、散文、图片和中国画作品设置情境导入。以提问、交流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梅花耐寒的生长习性,感受梅花挺直坚硬、生机勃勃的造型,体会梅花顽强、倔强和向上挺拔的精神。“活动一”应着重了解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表现的寓意和象征精神,以及中国传统艺术以物寄情的艺术表现方式。了解艺术作品和自然的关系,感受主观情感和客观自然景物相互交融而成就的艺术境界。在教学中可启发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如描绘形态、色彩、情感的词汇,有关生物常识和历史故事等去形容、比喻、体会、理解自然界和艺术作品中的梅花给自己的感受。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思考,激发学生尝试创造表现的欲望。

  使用以书法用线为主的造型手段是中国画的重要特点,中国画中的线抑扬顿挫,疏密穿插,结合墨色的变化具有深刻的审美意味。通过教师演示、讲解,介绍书画用笔、用墨的基本方法,结合作品欣赏和比较,分析中国画作品中书法用笔的力度与韵律。教师演示作画过程的直观教学,在本课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样,尝试、体会笔墨和宣纸产生的特殊效果,对学生认识了解中国画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设置笔墨表现的练习,可以表现精神、情态的词汇命题,尝试运用水墨材料、工具,进一步感受、理解中国画笔墨运用中表现的意味。布置学生搜集自己喜爱的梅花摄影作品和中国画作品,以及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中对梅花的描写,编辑成册或制作小报。通过类似的活动,加深对传统文化艺术中寓意、精神表现的理解和认识。

  “活动二”以学生作业为主要内容。在教师的辅导下,借助梅花传统画法的学习,激励学生在大胆尝试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在这一过程中,作业的重点应该落实在对工具材料的尝试,水墨变化的体会和对书法意味的线以及穿插、组合、疏密关系的理解上。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参照优秀国画作品和有关诗歌、散文,构思表现某种情趣主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想法,在表现技法方面进行提示,帮助学生完善创作构想,鼓励他们大胆创作。在学画梅花的基础上,结合兰、竹、菊、荷等传统题材的国画作品,以及有关诗词、散文,指导学生进行交谈和讨论等形式的活动,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艺术在表现崇高人生境界方面的优秀文化传统,并鼓励他们进行绘画尝试。

  关于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可采用展示、自评和互评等形式,应注意学习方法的导向,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艺术个性,重视评价对学生产生的激励和鼓舞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自信。本单元是中国传统绘画课,对技法的掌握要有一定的要求,教师在分析作品、示范时应对用笔用墨重点讲解,学生自评互评过程中可以参考教材的评价建议。

  四、教学选择

  建议按照学习活动设置两课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例如第一课时可以通过梅花题材的国画局部临摹,感受用笔用墨技法,第二课时尝试画一幅梅花,可以扩展到其他表现人格精神题材的创作。

  学习水墨表现技法,除按照传统绘画程式进行以外,还可以根据学生兴趣选择其他方法。如:根据命题进行点、线组合的水墨抽象表现;参照书法造型局部结构、笔法构成画面的水墨表现;体会音乐表现的情感,进行水墨表现等等。

  为更好地帮助学生体会中国传统艺术以物寄情的艺术表现方式,可以用表达不同情感的诗和画对应讲解,也可以组织学生搜集图片和文字或依据图片进行写作,编辑成册、制作贺卡等活动。

  五、教学建议

  1、关于教材处理的建议。

  本单元选择的画家作品可供学生比较欣赏,但作为学生临摹的范画难度偏高,而借鉴、临摹是本课重要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选择范图时应考虑构图简洁,利于学生临摹的作品。梅干、梅枝的画法教材予以了提示,教师示范时要边画边讲解,也可以结合图示说明,用图示明确基本画法,例如梅干的画法有勾勒法、没骨法、勾皴结合法。

  2、关于教学情境创设的建议。

  本单元选择梅花为表现题材,考虑了梅花象征精神的因素,有意识说明国画托物言志的特点。教学过程中应有效利用诗文、音乐来渲染气氛,可以利用咏梅诗句设置悬念,导入课题;请学生朗诵咏梅佳句,感受梅花的个性;唱影视金曲,诠释梅花的象征意义;欣赏经典名曲,例如《梅花三弄》,感受音乐表现的意境。

  3、关于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的建议。

  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处理,例如以欣赏教学,梅花图片和国画作品的欣赏贯穿课的始终,使学生感受直接,印象深刻;运用讨论法促进学生间交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讨论,能提高讨论质量;运用演示法,及通过教师演示,使学生对作画步骤、表现技法有进一步认识。

  4、教学媒材和教学手段择优使用的建议。

  本课涉及大量的图片、作品欣赏,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有很大优势,也可以准备作品挂图,画梅步骤图,梅花、梅干、梅枝画法图示,咏梅的书法作品等。

  “书画同源”,中国画强调一个“写”字,用笔、结构和布局,都与书法艺术紧密关联。通过练习书法可以提高对笔性的了解,可以准备书法作品的局部放大复印件,以供学生参考,体会用笔韵味。

  5、关于学习指导方法和学习小窍门的建议。

  技法学习可以用讲解、演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梅的结构、造型、笔墨、色彩、构图等基本知识讲解和技法演示,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借鉴与临摹也十分必要,通过临摹掌握画梅之道,先求其形似,才能得其神似。

  学画梅,可以先练习勾梅,以求对梅花的造型结构有基本的、正确的认识,用勾线笔以中锋行笔来画,行笔速度不要太快,力求稳健。用淡墨勾梅花,要注意花瓣间大小宜均匀些,不要大小过分悬殊,花瓣勾好后用浓墨勾花心和花托。

初中美术教案14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标志的设计构思与制作方法,同时提高品评鉴赏标志的水平。

  教学重点:

  1、标志的意义。

  2、标志的分类。

  3、标志的设计要素。

  4、标志的构思和制作过程。

  难点:

  设计并制作出具有独创性、单纯性、准确性和艺术独特的标志。

  设疑提纲:

  1、标志的概念?

  2、标志的特征?

  3、标志的作用?

  4、标志的颜色运用?

  5、标志的分类、按用途的不同可分几种?

  6、世界上的国旗中,除了中国国旗,有哪一面国旗让你印象深刻?原因?

  7、联合国会徽的含义?

  8、奥运会标志以什么造型为主?

  9、中国银行标志的意义?

  10、公益标志的色彩特点?

  11、构成标志的方式有几种?请列举你所注意过哪些标志符合上述方式?

  教学程序:

  1、作图形印象测试。

  2、评说测试结果。说明标志的.视觉性。

  3、提出设疑提纲问题在1、2、3。

  4、分组讨论答案。

  5、提问同学完成答案。

  6、教师补充完善。

  7、以建国饭厅为例,提问同学对标志用色的看法,说明标志用色的重要性。

  8、解析太阳神标志的意义。

  9、提问同学提纲6、7。

  10、分组讨论8、9、10的问题。

  11、分组抽查提问并补充完整。

  12、提出问题11。

  13、抽查同学回答。

  14、熟悉课本关于标志的构思方面的内容。

  15、讲述标志的制作过程。

  16、课堂作业:分组设计本校学校标志。

初中美术教案15

  教学目标

  1、了解装饰布的特点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装饰纹样的设计与平面构成方法。

  3、体会设计所传递的情感。学习用设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促进情感交流。关注细节之美,热爱生活,勇于实践,大胆创新。

  重点

  装饰纹样的设计和平面构成方法。

  难点

  装饰纹样的设计中个性情感的表达。

  教学准备

  挂图,树叶,颜料,白纸等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法等。

  板书设计

  1、先根据用途设计排列组合的形式。

  2、设计一个单位纹样。(或基本形)

  3、根据单位纹样的大小画好若干个格子,再想好怎样重复排列。

  4、将单位纹样逐一拷贝。

  5、进行色彩设计,从常用图案配色方法(同种色、类似色、对比色)中选择一种方法,并选择一组颜色。

  6、上底色。

  7、分别填好大的色块。

  8、描绘细部或勾线,最后调整,直至完成。

  教学过程

  一、装饰布的功能

  同学们:你见过装饰布吗?你知道它是做什么用的?它在家居环境中可以起什么作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装饰布吧。利用装饰布可以制作窗帘、沙发套、靠垫、床罩、枕套、桌布等。

  二、饰布的特点

  装饰布与一般服装面料相比,它的幅面较宽,花型较大,色彩更加丰富,纹样的组织形式更加灵活富于变化。

  让我们再看几块装饰布,请你说说它们与一般的服装面料有什么不同?它们有哪些特点?

  三、装饰布的设计

  1、纹样设计

  装饰布纹样的设计内容广泛,总体可以分为具象和抽象两大类。

  (1)平面构成是将几何形作为基本形,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组合。因为平面构成的视觉效果独特,并具有很强的现代感,所以在现代家居装饰中被广泛应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平面构成的基础知识。

  A、你能找出它的基本形吗?它又是怎样排列组合的?重复方向的排列组合

  B、这幅平面构成中谁是基本形?它是如何排列组合的?正负形转换的'重复排列

  C、这幅平面构成采取了什么排列组合的形式?不定方向的重复排列

  (2)重复在平面构成和图案纹样中都是常用的排列方法,它能使基本形或单位纹样在重复的排列中形成和谐的美感和多样变化的节奏感。

  请你说说这些装饰布纹样都是怎样排列组合的?

  2、色彩设计装饰布的色彩非常丰富,不同的色调会带给人不同的美感。

  请你对照片中装饰布的色彩,谈谈你的感受。

  低明度色调深沉高明度色调明快

  看了以上这些照片,你对装饰布是否已经产生了兴趣?你一定也想用装饰布为你的居室做些什么吧,那就把你的想法先在小组里说说,然后大家一起动手来设计一组装饰布,使之成为一个系列,分别用它们来制作窗帘、床罩、靠垫、桌布等,使我们居室的整体色彩及格调搭配得更加协调。

  四、装饰布纹样的绘画步骤

  1、先根据用途设计排列组合的形式。

  2、设计一个单位纹样。(或基本形)

  3、根据单位纹样的大小画好若干个格子,再想好怎样重复排列。

  4、将单位纹样逐一拷贝。

  5、进行色彩设计,从常用图案配色方法(同种色、类似色、对比色)中选择一种方法,并选择一组颜色。

  6上底色。

  7、分别填好大的色块。

  8、描绘细部或勾线,最后调整,直至完成。

  五、学生作品展示小结

  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同学们的作品,感受一下他们带给我们的美感,并就作品的风格、色调、纹样设计、排列方法、色彩配置、整体效果等方面,发表一下你的意见。

【初中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初中美术教案06-14

初中美术优秀教案10-19

初中美术基础教案12-10

人教版初中美术教案10-26

初中美术优秀教案10-19

《多彩的风景》初中美术教案02-27

纸板的联想初中美术教案02-26

初中美术漫画教案范文04-14

初中美术教案14篇06-15

初中美术漫画教案范文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