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教学随笔

时间:2023-01-25 17:32:08 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生命教育教学随笔

  随笔,又叫随感、笔记,是一种古老的散文体裁。以下是生命教育教学随笔,欢迎阅读。

生命教育教学随笔

  生命教育教学随笔1

  生命是什么?这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对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似乎过于深奥。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如何让学生对“生命”有自主地、个性的感悟,是我这节课想要努力实现的目标。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课前先让学生交流知道的珍惜生命的名言,让学生对生命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课始,由课题入手,让学生关注生命,再品读词句,感受生命然后通过资料的交流,情感升华,最后回归课题,感悟生命。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品词析句,读出自己的感受,引发孩子们对生命的感悟。下面就上课情况谈几点体会。

  一、抓住关键词,品读生命

  文章中的三个事例非常清楚,并都采用先叙事后谈感受的模式来记叙,于是我就让学生通过读,用心去发现、去体会。学习第一个事例时,教师导学这一部分内容,让学生找出令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进行批注,学习这种阅读方法,再通过找关键词语的方法,抓住“挣扎、极力、鼓动、跃动”等词语和三个“!”,一遍遍转换角色的朗读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入情入境,直接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体会飞蛾那种强烈的求生欲望。第二个事例,让学生运用学习第一个事例的阅读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再在班级里交流,抓住“冲破、不屈向上、茁壮生长”等词语,体会瓜苗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而且又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升华朗读课题中,切身体会到“生命”这一沉重话题的意义。

  二、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感悟生命。

  学习这篇文章最重要的是把对生命的感悟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加深学生的生命的理解。在感悟第三个事例时,让学生切身体验自己的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用认真、郑重、自豪地告诉大家“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引出了这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也给了杏林子以启示——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并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飞蛾是怎样好好使用生命的?香瓜子又是怎样好好使用生命的?从对杏林子的介绍中让学生体会到杏林子是怎样好好使用生命的。联系实际生活举个例子来说说怎样做是在白白地糟蹋生命?在对待生命的态度上,杏林子的决定就是必须对自己——负责。这一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的阅读方法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在学习第五自然段的时候,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来感悟“如何让自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学生列举了雷锋、保尔、革命先烈等人物。通过简单了解人物的事迹,加强情感体验,从而理解了本课的重点句,突破难点。

  这一堂课虽然上的不是很成功,但我觉得自己在很多地方有了进步,也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表现为:

  1、因局限于备课时的框架,为了让某些问题的探讨更深入些,在感悟第一个事例中占用时间比较长,以致课堂密度较大,从而导致后面的内容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对词句的品读不够深入和到位,有点蜻蜓点水的感觉。

  2、教师的语言还不够简练,评价还应再多样些。

  3、缺少教学经验,教学机智也不够丰富。

  这节课让我再次感受到老师的教学设计要学会取舍,不要面面俱到,要真正为学生的学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初中教育教学反思教育教学反思健康教育教学反思

  生命教育教学随笔2

  中学生命科学学科是生命教育的显性课程,在生命科学课程中有着丰富的生命教育显性教育资源及隐性教育资源;同时生命科学学科也有一定的民族精神教育资源。在学科教学中,应重视这些教育资源的发掘和利用,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将生命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有机地融入到教学目标的制定,教育内容的实施,以及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之中。

  根据《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和《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对中学教师在生命科学学科教学中切实落实“两纲”提出的具体要求,本人尝试性地进行了一节生命教育的研究课。

  此次研究课主要结合特奥运动,以生命教育为主题展开教学。在课的前期准备过程中,由于翻阅和查找了大量关于生命教育的资料,精心制作了课件,准备的比较充分,所以整个教学过程比较流畅。

  在课的导入部分,播放了澳大利亚激励演讲大师约翰·库缇斯的生活片段,让学生对生命的坚强有了直观的感受,再结合学生们都非常熟悉的海伦·凯勒的事例从而引出生命教育的.话题。课的主体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用了一些浅显易懂的故事来说明如何珍爱自己的生命这一话题。第二部分是在珍爱自己生命的基础上提出要更多地关爱他人生命这一话题。在讲解这一话题时运用了桑兰、特里萨修女、特奥等事例,同时将他人的范围扩大化,指出不仅是关爱人的生命,还要关爱动植物的生命,由此才是关爱他人生命的全部内涵。课的最后部分是学生的感悟部分,请学生在《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的歌声中写下对生命的感悟,然后进行交流,交流的过程也是体现本课教学结果的过程。

  当然,这节课上下来也有不少遗憾。虽然课前的环节设计是丝丝入扣的,但在教学过程中时间的分配还不够均匀,最后学生感悟的部分其实本应是本课的一大亮点,可惜迫于时间关系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有限,而后也只叫了2个同学起来交流感想。而反过来看,之前我讲解的部分显得有些冗长,有些道理本可以学生自己悟出,但我却在讲解过程中一并点明,由此就总体觉得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不够,课堂气氛有些沉闷,这是我以后需要改进的地方。

  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抓手,在二期课改的实施中,作为生命科学学科教师,我要不断探索生命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的有效方法、途径,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及时总结生命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的经验,将生命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成为我在进行生命科学教学时的有机组成部分。

  生命教育教学随笔3

  大凡在中国,只要说到课堂教学,大家脑海里便会映射出一群孩子循规蹈矩地坐在教室里很常虔诚地望着一个同样是非常职业形象的老师在呕心沥血地讲解。如今,人类在进步,教育观念在更新,今天的教育,更加注重的心与心的碰撞,而非形式了。生命又是所有教育的逻辑起点和最高目的,一切教育必须遵循人的生命规律。因此生命教育更需要学生在自由空间进行。

  首先,更新观念。

  我们要从树立“生命教育不是一门课程”的观念。“生命教育”它不能与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等同起来,否则,我们就会走上照本宣科,甚至偏离以人为全的指导方针。生命教育不是一门课程,而是要渗透到学校所有的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科教学、专题教育、课外活动三大载体的作用。这是生命教育能有自由空间的有力保证。但这又不等于说生命教育是“老虎咬天无从下口”是大而空的了。这是在告诉我们每一次生命教育得与三大载体相联系,能创设或是提供学生容易接收的情景。

  其次,思想上依托教材,内容上不拘泥于教材,形式上不拘束于课堂。

  学校的树木常常被学生无情的攀折,尤其是到了桂花飘香的季节,那些残枝断叶更是比比皆是。刚好我教学四年级上册《呵护生命》一课,我把握了教材的思想内容后,把学生们带到花坛里,让学生感受这些生命给人类带来的美的享受,让学生们坐在树下,依着花丛,一起讨论怎么样保护他们呢?后来,聪明的孩子们想出了一个班管理一棵自己喜欢的树,再后来我们想出了更人性化的名字“领养小树”。这一活动经过孩子们用书面材料的形式报交到大队部后立刻得到了响应,今天,您再踏进实时就会看到我们的孩子们精心设计的树木领养牌了。就这样,我的课落实了,孩子们也真正地用行动去呵护了身边的小生命,这些企是课堂中枯燥的讲解所能达到的?

  最后,合理整合,高效教育。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我们这套教材的`很多课可以有机地整合在一个生活情境里进行教育。今年六月上旬,我和我们班的同学参加了由学校大队部组织了一次“走进无声世界”的活动。当孩子们看到本是一群看在他们眼是残疾人的同龄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时,他们的折服了。有的甚至发出感叹“他们真了不起!”“原来残疾人也可以比我们正常人更了不起!”当孩子们看到这些聋哑的儿童们为了回报社会对他们的爱而去社区里服务的宣传展板时,他们一个个沉默着,我知道他们也在想自己是该学习这些同龄人小伙伴的时候了。

  于是我突然想到了《生命教育》四年级上册第4课《幸福的生活》和沈旎老师主编的六年级上册第4课《“我”只有一个》这两课的整合了。《幸福的生活》无非是让学生从小懂得我们是有他人的关爱中长大的,我们也要学会给予他人的爱;《“我”只有一个》是为以让学生明白我们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有他存在的价值,要从小学会欣赏自己、悦纳自我。这两个方面的道理我们从小就知道,可是有过这方面心灵上震撼的经历的孩子恐怕就不多了。因此我们应该创设更一些像“走进无声世界”能鲜活地教育孩子们的活动,就可以把更多的课有机的整合了,可以大大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和效果。

【生命教育教学随笔】相关文章:

教育教学随笔(精选41篇)07-01

延续着的生命随笔09-24

幼儿中班教学教育笔记随笔03-14

关于生命的感悟随笔09-24

生命之美随笔10-05

谈生命的价值随笔09-24

生命的感悟生活随笔09-24

生命_生活随笔作文02-15

大班教育教学反思随笔(精选28篇)03-11

小班教育教学反思随笔(精选13篇)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