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随笔(精选10篇)
作为一名小学的美术教师,在每次教学的时候,都会写教学随笔,来总结经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小学美术教师教学随笔,欢迎阅读。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随笔 篇1
美术课上老师要不要做示范?有的老师认为,学生的模仿能力强,老师示范以后,学生就不主动思考探究了,绘画、制作时照搬老师的范作,全班千篇一律;有的老师则认为应当作示范,可以开阔学生思路,有利于学生自己创作。我认为,老师的示范是必须的,但要合理有度。
首先,美术课最大的特点是直观性。,而示范是这方面最直接的体现。适量的、适当的、适时的示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本中虽然有一些艺术家作品和学生作业,毕竟版面有限,数量少。老师现场做了示范,学生兴趣特别高,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学习美术技巧。
虽然现在的美术课强调课程的本位性,,不强调技法,但基本的美术技能还要学习。如中国画的勾皴点染,如果不示范,学生就不明白什么是中锋、侧锋,什么是斧劈皴,什么是荷叶皴,这些专业术语只用语言是很难说清楚的。教学演示就不同了,它非常直观清晰,具有过程的展现性、亲切感和易于接受的特点,能带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老师在进行示范时,要与学生展开交流与对话,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在理解与借鉴的基础上,脱离范画,表现自我。
其次,老师示范的.目的意在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制作表现的难点,不是提供标准答案和结论。要启发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自我构想。因此,示范时力求”活“与”精“,只示范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即可,不能面面俱到,否则学生就变成了模仿一族。
再次,示范要有正反两方面。在美术课堂上,比较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学方法,示范时正反举例,更直观。如讲授《绘画中的透视现象》一课时,老师不能只出示正确的透视范画,还可以出示几张错误的透视图例,比较之下,学生更容易掌握透视知识,避免错误,少走弯路。
第四,老师示范要有“度”,不能让学生养成依赖心理。示范时要“少”而“精”,适可而止,要留给学生自主思考与实践的余地。对于技法、重难点要全面示范;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要个别辅导,不能直接画在学生作业上;修改示范要及时,又不能太多,关键是让学生掌握住方法。
美术是视觉艺术,美术教学离不开示范。在新课程理念下,美术教学中的示范也要与时俱进,作为一名美术老师,要积极探讨示范方法,彰显美术魅力。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随笔 篇2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小学美术教学中必须重视的要素。在整个小学教学阶段,这时学生的兴趣还不够稳定,认识兴趣以一定的情境性为特征,只有掌握学生年龄特点基础上,才能了解小学生由于在感知、意识、理解、能力上的高低悬殊,所表现的兴趣上不一样。低年级学生,虽然课堂回答问题积极,课堂气氛活跃但是自觉性弱。高年级已经有了一定的自觉性。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各个年级学生有着不同的认知能力,应该根据年龄特点提出相应要求,在教学美术绘画课中,那些有趣生动的形象是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促使他们形象思维发展的主要意象。学生作画只凭头脑中简单的记忆去作画,效果不好。我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就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如:形状、颜色、结构、姿态等,并注重在观察中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更好地认识客观事物。色彩方面则多凭主观映像。因此,指导儿童观察和向儿童指出观察任务时,首先让其观察形状,当纸面上画出形状再考虑着色。观察能力的提高在于锻炼,经常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其观察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常言道:眼明手快、心灵手巧,这说明技能与感知、观察、记忆、思维等关系密切。
要想低年级学生积极开展美术活动,需调动他们学习、练习的主观能动性,其积极性在于兴趣的驱使,兴趣的浓厚必然勤练,表现能力自然而然地提高,又带动兴趣递增,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当然培养小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不能操之过急,应依据学生年龄心理特点施教。好比一株树苗,使这株树比其他的树的生长得更高大,秘诀就在于每个年龄应具备经验常识,在每个年龄必须完成起年轮的正常发育,然后由下一个年轮延续。
作为一个小学美术教师,上课时,我千方百计的为学生创造产生兴趣的条件。利用导入语(常用编故事、编儿歌、猜谜语,做游戏、竞赛性活动)直观教具和直观演示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高涨的情绪和作画的强烈欲望,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如何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创造更新、更奇的绘画作品?作为美术专职教师我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丰富的形象资源。在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学生想象,运用形象化的声情画意,设置情境等手段,激发学生打开广阔的想象思维空间。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随笔 篇3
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更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因为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中,美术本来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是在情感、思想的表达、交流中产生发展的;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新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互动学习,强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跨学科的综合学习,改变传统教法和学法。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身受益。
一、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和探究习惯:
在具体的教学中不要过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规范学生,采取合理的启发、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和观察习惯。
二、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丰富的想像力:
传统美术教育多是围绕"看画"或"临画"为主要内容展开的,最终都是大同小异。想像力和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开发,是现代美术教育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想象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儿童心目中的天空五彩缤纷,五花八门,内容丰富。
三,注重调动学生综合学习的积极性:
素质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激发了学生的需要强度,并依赖目标诱因的出现,提高学生需要的自我意识水平,满足了学生联系生活,美化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注重对学生学习评价:
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在知识的理解与表现中,学生表现参差不齐,为了挖掘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性及作品造型特点的不同,分别进行鼓励和引导,评价以肯定为主,老师评价和同学及学生自己评价有机结合,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的张扬。现代化教育对美术教学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需要、动机、目标、态度等各方面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方式和方法,改进了原来美术课程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课程建设的`角度,促进了美术教育观念的转变,促进了美术教材模式、学生学习方式和课程评价方式的变革,有效地运用各种资源,增强了美术教学的效果,充分发挥了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美术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在空间开展的、表态的、诉之于人们视觉的一种艺术。十七世纪欧洲开始使用这一名称时,泛指具有美学意义的绘画、雕刻、文学、音乐等。我国“五四”前后开始普遍应用这一名词时,也具有相当于整个艺术的涵义。例如鲁迅在一九一三年解释“美术”一词时写道:“美术为词……译自英之爱忒。爱忒云者,原出希腊,其谊为艺。随后不久,我国另以“艺术”,一词翻译“爱忒”,“美术”一词便成为专指绘画等视觉艺术的名称了。
实施素质教育已深入到各个学校领域,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的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全面发展。而小学美术教育中,如何使学生的各种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已引起广大小学美术教师的关注和思索。美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任务,它同素质教育中的其它形式的教育存在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提高审美教育会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到主动地达到心灵的境界的转化,可以提高学生对科学美的感知能力,可以达到培养学生个性,创造力的目的。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探求知识、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有效途径。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会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手工制作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比起光是叫儿童绘画更能够得到积极的响应。教师可以在手工制作中培养出他们更多的兴趣爱好。如,在上六年级美术的时候,讲到了园林设计。小学高年级美术当中越来越多的是欣赏课,真正需要学生绘画的很少。而在乡镇小学中,还达不到多媒体教学水平,所以根本不能够让学生更深刻的对该课时的了解。那么就只有教师先对该课时了解,尽量的举例让学生们朝我要讲的靠拢。课前准备一些有关于园林制作的素材。根据课本,让学生们对其欣赏试着讲出有哪些材料。然后再出示我自己所准备的材料,让他们认识。园林制作最基本的构成是:山石、水体、植物、建筑。山石可以去捡烧过的煤石,镇上很多家庭还是用煤炭的。树木可以用绿色卡纸围成锥形,再用皱纹纸剪成一条一条的围绕锥形卡纸贴上。同样园林中最简单的建筑物是凉亭,凉亭一样的可以用卡纸来做,还可以运用绘画知识画上花纹。。。跟他们讲解完简单的制作步骤之后,我要求6至10人一组合伙制作园林,先画设计图,再按我之前讲的来制作。最后的时间给他们讨论,课堂便沸腾开了,大家都七嘴八舌的。有好些同学已经在心里已经有了设计想法问我好不好。这样的一课时是成功的,效果非常的好,当然最后的结果可以想象。一周之后再次走进办公室,摆放着好多他们的成果,各式各样的园林。
教学是教和学的活动的统一体。教学方法既包含教师的教法,又包含学生的学法。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是实现从教到学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应有系统地把学法指导与学习过程联系起来,使学生有愿望也有能力参与学习,进行创造。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动手操作是小学美术学科体现得最为充分的一个方面,它也是训练儿童良好心理品质的一个有效手段。
良好的思想品德不会从天而降,需要我们去培养,绘画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丰富的艺术修养,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凭借教材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做到绘画基础知识,技能与陶冶美好心灵和谐发展呢?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激发学生去了解我们祖先创造的艺术文明,用审美的规律去感受和欣赏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艺术文化遗产,让我们为我们的祖先骄傲和自豪,教育德为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把明理寓于美的形式中,借助美育的形式,来提高德育的质量,让学生在美的境界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观念,我在教学中曾做一番尝试,就是把美术课与思想品德课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如,在描绘祖国美丽的河山,家乡的名胜古迹……进行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育。
总之,要真正推行美术素质教育,就必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各种能力与素质在主动参与中得到培养和提高。而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又不增加他们的负担,让他们学得开心、愉快,是我们老师追求的目标。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随笔 篇4
星期三午时大扫除,当我擦窗户最上头的玻璃时,由于太高,必须放上两张桌子再放上小椅子才能擦得到,我心里很害怕,消息翼翼地站在小椅子上,心里直发怵。
“教师,您细心点!”忽然一个孩子轻声地说,之后全班幼儿一齐说:“教师,您细心点呀!”并有几个小朋友跑过来给我扶着下头的桌子:“教师,您不要怕,我们给您扶着。”我心里一阵激动,并且心里也一下子塌实多了。
这些孩子们,心灵多么纯真啊!我必须珍惜他们的感情,用十倍、百倍的爱心去呵护他们,使他们欢乐、健康地成长。
我们班的幼儿,有好几个午睡习惯差的。在他们睡不着或睡不好时,我都会耐心的引导他们入睡,在我的耐心说服下、如果仍然有睡不着的`,我经常会说一些吓唬他们的话。如;会对他们说“此刻大家小朋友乖乖睡觉的时候你们睡不着,等小朋友们起床后,你们睡不着的继续留下来睡。”这样的话我不知说过多少遍,可是从来没有执行过。
昨日午睡时,我提前便对孩子们说,躺下去后,把小眼睛闭上,一会儿就睡着了,好多孩子都按我的提示做,也都很快就睡着了。可是维维和震震两个小朋友却怎样也睡不着,并且两人互相影响,我走过去打了几次招呼,可是仍然不见效,我便又使出老调“这会儿你们两个睡不着,待会儿小朋友们起床的时候你们就别起来了,继续留下来睡。”谁知在起床铃响起后,他两仍未把我说的话当会事,也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开始穿衣服。
见此情形,我觉得这话不执行看来不行了,于是便走过去严肃的对他两说:“你们两个不必穿衣服,继续留下来睡觉。”只见他们两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无奈之下带着哭腔对我说:“教师,让我们起床吧!我们明天必须好好睡觉。”这时,全班的小朋友都注视着他们两,我便抓住这个机会,对全班小朋友说,以后谁不好好睡觉,就象他们一样,孩子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教师,我要乖乖睡觉的”。果然,在今日的午睡时,孩子们的表现较好。从这件小事能够看出,我们教师,不管应对再小的孩子,我的言行都应当做到一致,不然,我们说的话起不到作用。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随笔 篇5
开学第一天的美术课,一4班学生给我的大体感觉是:全班课堂纪律很好,但总体上表现不够积极。整节课上只有5位学生先后主动举手发言(一4 班有47名同学,主动举手的同学才占到全班的9.2%),更多的问题都是我点名回答的。我觉得学生不够主动的原因有三:
一、因为第一天上课,学生还没有适应初中的学习方式。
开学前的一个星期,学校专门组织学生观看录像和开设讲座,对学生的生活行为和学习习惯进行培训,但我们知道,习惯是要经过一定时间才能形成的。虽然班级里分成8个学习小组,但当我提出问题要求小组讨论时,班级时并没有出现我想要看到的热烈讨论的场面。〔这里要做点说明:我校参照新课改的理念并学习杜郞口的教学模式,结合自身的办学特点,在初一年级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在学习形式上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每个班级都分成6到8组,每组6人(由于人数关系,个别组是5人或者7人,不超过8人)。〕
二、美术课是在下午,学生已经比较疲劳了。
学校的作息时间是:早上6点40到校早读,上课时间是从7:30到11点20,上午有四节课,第节课45分钟,中间有两次10分钟的课间活动、一次25分钟的课间操和一次5分钟的眼保健操。11点20到下午1点30第一节课之前,学生除去吃午饭和午睡的1个小时,其余时间还要进行学习。对于正在发育的初一学生来说,这样的学习强度肯定是不小的,所以比起上午的课,下午的课在教学效果上肯定会打折扣(我想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
三、课前准备工作不够完善,没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节欣赏课,虽然我在去年已经上过了,并且有相关的教案和课件。但我还是进行认真的准备:查看了新课标关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的学习目标,并看了“如何更好的进行美术欣赏”之类的文章,结合去年的教案和课件,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着手点,重新设计了教案和课件。中午我把课件拷到了美术教室的电脑中,但在我下午上课之前,学校的另外一位美术老师(是我的老婆)打电话过来,说她本要上课的初三教室里的电脑突然出了问题,要到美术教室上课,(没办法)所以我只好在教室上课了。其实,学校是有两间美术教室的,但只有一间有多媒体设备。考虑到这学期学生要循环使用美术课本,所以我在开学前向学校提出申请,要求把另外一间美术教室装上多媒体,但是昨天才装好。还有教室长时间没有打扫,所以只能等打扫过才能进去上课。
基于上面的原因,我只能临时改变计划在一4班教室里上课,但已经没有了上课的节奏了,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评论:当然,我对初一4班的这种感觉只是一节课的感性判断,这一感觉是否准确还需要长时间的观察才能进行判断。还有,我还需要访谈调查一4班的班主任和其他任课老师,听听他们对一4 班的感觉,这样才能作出一定的评价。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随笔 篇6
听了一节美术课,我感触很大,不由得想起了台湾的一位女画家、诗人关于美术教育的真知卓见。
席慕容的散文不仅用细腻的笔法描写爱情、友情、亲情;用清新淡雅的语言品味生活,而且还在她的教学领域有更深入的思考和见解。她在许多文章中,都以自己多年从事美学教育的实践为题材,阐述了"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学习"的教学理念。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仍然有很强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比如,在《几何惊梦》中,她写自己总是因为害怕理科类考试,几度从梦中惊醒。在梦中,老师叫她回答问题时,她紧张地张口结舌,无法出声,所有的同学都转过头来,用一种冷漠、不屑的眼光看着她,使她在梦里直发抖。哪个时候,理科成绩好,才能成为同学羡慕的好学生,而文科再好,在班上也抬不起头来。记得一次她得了全初三国文阅读检测第一名,老师用一种很惋惜的口吻说:"可惜呀!国文那么通,怎么物理就那么不通呢?"
席慕荣中学时代的美术绘画就达到了令同学们叹为观止的地步,二十年后还有人能因为她的画而记得她的名字,记得她画满画儿的数学课本,她这些亲身经历和深刻的体验使我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长,教育工作者不应该用一种尺度来衡量学生,不能用一个模子来塑造学生,应该允许学生们有自己的个性发展空间,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提供宽松地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顽强的学习品质。
应该说,在那个年代,"应试教育"已害人至深。像席慕荣这样有文采和艺术天分的学生,差一点被老师的同一标准、同一尺度而扼杀了发展的空间,那么如今全面综合评价一个学生是多么的`开明和公正,具有人文性啊!回首往事,历史的巨轮转瞬之间,已辗过了几十年,教育理论的落后,还要引发多少的无奈呢!难道不值得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深思吗?
席慕荣还在《美术教育》一文中,明确地指出"其实美并不是一幅单纯的画画儿,上美术课也不是只是画画儿这么一种单调的方法,美术教育的真正目标是让孩子拥有一颗柔软而敏感的心,透过这颗心她才能充满自信地走进这个世界,领略和欣赏生活中种种奇妙有趣和美丽的现象,美术课的真正内容,其实应该是如何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孩子通过创作或欣赏的过程在内心产生欢愉和自由的感受,而最重要的一点是,全班孩子中没有一个是牺牲者。因为,让身体健康的活着,和心理健康是每个孩子应有的权利。
席慕荣在这篇散文中反复强调,教师要端正教育的出发点,方向和运用正确的方法,使教育能够真正面向全体,她在美术教育方面的理念,在今天的其他任何课程教育中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随笔 篇7
教师要目中有人。你的眼里,心里要有学生,要关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但关爱不是溺爱,我认为严也是一种爱的表现,比如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肃纪律等这对学生的一生发展都是有益的。在课堂教学上,教师与学生之间要搭建一座平等对话的平台,教师与学生既要有严格的一面,又要有亲和的'一面,这样师生的情感才能融洽。
又如,在课堂教学上我不要求学生一定要两手放在桌面上挺胸坐直,而是充许随意坐,可以随时调整你的坐姿,但前提是要认真听课;上课时充许学生随意下坐位,找同学商讨,进行合作学习,但前提是不得影响和防碍其他人。提出这种要求原因是,学生不可能以一种座姿坚持很长时间而一动不动的听老师讲课,表面上看学生是座的端正,好象在认真听讲,其实决不是那么回事,不是想睡觉,就是跑神,于其那样让学生耗着,不如明确告诉学生可以这样做,大家都轻松些效果反而更好。
美术课最头痛的还是学生的学习用品总是带不齐,比如手工课,40多人的一个班,只有半数人带了剪刀,这堂课怎么上?不让学生下座位找同伴借工具,这堂课怎么完成?所以我采取了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即体现了合作、探究学习,同时也解决了工具不齐的问题。这些做法得到了学生的欢迎,课堂气氛自然比较活跃,教学效果相对也比较好。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随笔 篇8
刚做教师的那些日子,希望自己能成为和学生们成为朋友的教师。于是我常常在自己的美术课说得很多,学生们自然是很高兴,这样连绘画工具也不用带了,反正这些东西带着也挺麻烦的。于是,美术课成为他们喜欢的课,可是我从来不知道他们的评价原来是“听着挺有意思,下课就不知道到底说了什么”。这些孩子们小学毕业了、初中毕业了真的还记得我,但是可能不记得我都教了他们什么了。
第二年,在一次学校教师论坛中高王忠老师讲到:对学生要严而有度。想想人与人之间交往要保持距离,“君子之交淡如水”,师生之间——尤其和小学生之间更不能完全象朋友一样,不然该批评的时候才发现缺失了师道尊严已晚矣!于是我开始反省。
于是我对孩子们开始严厉。
我知道一个人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于是我在自己的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严格的要求。课前的准备、上课的纪律、作业是否及时上交及质量如何我都详细的记录,弄得自己身心疲惫,不喜欢的孩子们照样不做作业,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我非常苦恼,却又不知所措。
怎么样才能做到严而有度,即可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让他们从学习中得到乐趣呢?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我读了很多的书,两句话让我有所悟:
一句是:“信其道而乐学也”。严格可以,但是怎么样让孩子心甘情愿的`“服从”你的严格呢?现在的教育已经不象我们传统教育那样重视尊师重道了,小孩子怎么会无缘无故地听你的话?但其实只要你的言行和本领能让孩子们服气,那么他们就一定会对老师产生敬佩。想让孩子们佩服教师,对于我这样的美术专业的人来说并不困难。于是我减少在课堂中“必须”、“应该”等的说教,省下这样的时间去指导、示范并在讲绘画技法的同时多给学生看一些作品,让他们更深切地体会艺术作品中蕴藏的那份至善至美。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自然而然体会到老师不是一味的说教,老师是有“本事”的。他们会佩服地说,“周老师真厉害啊!”也对我所讲的东西产生了想了解的欲望,到现在,三年级的孩子一下课就围着我,向我提出一大堆的问题来,如果我假装不明白,他们下次还会洋洋得意地跑来告诉我他们“追查”出来的“迷底”。我发现,这就是一种我想追寻的美好的师生关系,在这个关系里,我所有的预习作业都不用布置,他们在课前自己就能提出,并且早就解决了,课堂轻松而快乐。
“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这是我想说的另一句话。回忆以前的严格,做为小孩子,是很难一下子达到的,让他们在努力达到的过程中体会到知识的快乐,通过他们的乐趣进行教育才是美术教师真正应该努力去做的。我们经常说孩子最珍贵的是童真与童趣,孩子们的想象力经常让大人们感到惊奇。我让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好奇,寻找美好的事物,让孩子通过感受知道老师对于他们的要求为的是什么。
比如:在大自然中,孩子们发现了美丽的花,他们真正感受到花是美丽的,我会问:“这么漂亮的花,你会忍心摘下来让它们枯萎吗?”在观察不同的大树的时候,我会让孩子们自己谈谈一颗种子长成大树的过程,体会生命的来之不易……
经过这些教育,我看到孩子们的成长。有的孩子原来经常浪费纸张,可是现在当他们画错的时候可不敢乱丢了,总是把纸整齐地折好叠齐,放到纸箱里说:“这些纸还可以再做成好的白纸,这样就可以少砍一些大树啦!”在兴趣班里,上课结束的时候,我看到孩子们自觉的打扫好卫生,并且走的时候都主动地把凳子放到桌子下面时,记起曾经对他们说过:“坐过别人的教室要给别人留下美好的印象,这也是创造美的一种方式。”孩子们记得了。
不知不觉做教师十年了,我渐渐明白,教师要教出好的学生不仅需要严格,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学生,知道孩子们的心。严格是爱,而让孩子感受到爱才是更重要的。严要严而有度,乐自然在其中。其实没有哪个孩子是天生不好奇、不喜欢画画的,如果仅仅只是为了作一些规矩而忽略了孩子身上最最可贵的好奇心与想象力,让一个孩子去厌恶美,那实在是教师最大的遗憾。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随笔 篇9
一、造就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气氛。
小学美术教科书上,每一课都只有几张插图,其他的内容就比较少,所以我们上一堂课就需要很多的准备。在备课中,我力争以充实的内容来吸引学生,通过听听、说说、玩玩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比如,六年级“纸工饰物”这一课中,我结合现在的天气情况,说说青蛙是因为冬天到了,它要去冬眠,所以分外的着急,它要到小石洞去冬眠了。学生制做好了以后,我让学生思考小青蛙能否站立呢,请他们发挥想像力。问他们如何做到这一点?他们争先恐后地发言,并且将好几种方案都列了出来,然后我再让他们将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案制作出来。小青蛙做好后,我们又可以做其他要冬眠的动物了。这些作业,所花的时间不多,但都是跟现实有关的事物,在学习的同时也帮他们解开了心中的迷雾,所以学生很感兴趣,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最后,我叫他们都带领动物去冬眠,童趣一点的语言原来以为六年级学生难以接受,但我的顾虑却是多余的了,一堂课,既轻松快乐又严谨地完成了。
二、增加练习的趣味性。
六年级的美术课有一部分是关于“戏曲人物”方面的训练,我们南方的孩子,普遍对京剧感到陌生、遥远。在进行授课时,学生会对京剧人物的“老生”、“花旦”、“小生”等等角色觉得陌生而枯燥。我给他们讲了杨门穆桂英这位女将的故事,及时放了一段穆桂英挂帅的京剧影片给他们看,并把讲台变成舞台,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模仿着京剧英雄人物的动作,一个个表演得非常认真,积极性高涨。我当场示范了一幅“武生”的戏曲人物图,故意弄得比较幼稚,让他们也勇敢地进入了创造领域,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这样的课安排得当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使他们开阔了视野,激发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而促进了小学美术的教学效果,提高了他们自觉的艺术创造力。
小学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开阔视野、发展想象、探究技法、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课目。纵观现行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难以吊起学生的学习“胃口”,教学中重视审美结果的获得,忽视审美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和融入,难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美理和审美能力,影响了学生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和对美好生活追求的热情。为了改变这—现状,对欣赏教学进行实践性的研究,立足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审美功能,让童眸映五彩。
新的教育理念正在兴起,它不仅重视教师教材的作用,而更重视学生自我的作用;不仅重模仿,而更重视创新;不仅重视知识,而更重视创造。
作为一个小学美术教师,我在课堂上,实施了愉快教育这一教学方法,又针对小学生见异思迁、喜新厌旧、缺少韧性心理特征,并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和教材的`不同内容,采取了适合儿童特点的一些教学方法。所以给学生上美术课时,我千方百计的为学生创造产生兴趣的条件。上课时,利用导入语(常用编故事、编儿歌、猜谜语,做游戏、竞赛性活动)直观教具和直观演示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高涨的情绪和作画的强烈欲望,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艺术并不神秘,就说画画吧,这个行为可以使一个普通的孩子,一下子拥有一个自由叙述的途径,可以无拘无束的进行心灵的秘密对话,甚至先于语言。
对孩子来说,兴趣是如此重要,家长一定要千方百计的保护它,扶植它。孩子总是不容易专注,因为孩子是真正感性的,孩子敏锐的感知着周遭的一切动静,可是一旦对某种行为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一下子安静专注了。孩子精力越集中,创造力就越强。
美术课的实质,除了培养孩子的视觉美感,更要帮助孩子寻找一种特殊的,开放的观察和解读世界的角度,最要避免的,是用成年人固有的感受方式,来取代孩子新鲜自由的天性。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童年,童年总会过去,有些孩提的感受没有了,但勇气和本能,还有积极表达的愿望却是完全可以保留下来的,正像马蒂斯提倡的那样,毕生能够像孩子一样看世界的勇气是很可贵的,因为丧失了这种视觉能力就意味着同时也丧失了每一次可能的独创性的表现。
总之,美术教学要通过美术学科具有情感性的基本特点,注重情感,以情动人,突出感受性,使学生想创新;要鼓励学生面对美术作品,善于表达各自的审美体验,注重内涵,突出表现性,使学生敢于创新;通过采用探索性、自主性、发散式等多种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突出创造性,使学生会创新。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随笔 篇10
对于刚上中班的孩子,绘画的能力还不是很强,我决定先来一次涂色巩固的练习,为了迎合孩子们的兴趣,我印了很多白雪公主、奥特曼、公鸡、花猫、螃蟹、长颈鹿等图案,供孩子们练习涂色,中班美术教育随笔。在涂色前,认识了一遍蜡笔的颜色,并给孩子们说,我们要用红色的,绿色的、蓝色的、黄色的这些漂亮的颜色去涂,黑色只能用在头发上,白色涂了看不出来所以不要用。
涂色练习开始了,我巡回整个教室,了解并指导孩子涂色的技巧,大半的时间过去了,我走到清清面前,一看,怎么什么也没图,仔细一看,他正在用白色的蜡笔使劲往猫咪身上图,我说“老师不是说了,不要用白色的蜡笔涂颜色吗?”他是一个不太善于言表的孩子,想说些什么,一旁的孩子都说“猫咪是白色的啊~”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心中也暗暗想:恩,猫咪的确是白色的,而且我印的是一只,pettycat,动画片里也是白色的。我拿起他的纸,看了好久,猫咪虽然是用白色的蜡笔涂的,但是涂得非常认真细腻,连黑色的轮廓线上也没有蘸到白蜡笔。
其实,画画只是表意的,白色的'猫咪真是孩子想心中想要表达的,我的目的只是让孩子练习涂颜色,不必拘泥于什么颜色,黑色白色或者是红色黄色,都是一些漂亮的颜色,可是引导孩子不要使用某种颜色而让画面绚丽,却对孩子的审美产生了误区。孩子的作品应该随性一些,可以不要去追求型,追求色彩的艳丽。
让我想到,今后在班级开展涂鸦活动时,在活动中应该多给孩子一些空间,让孩子自由发展。
由此,我明白了,绘画是一种表现创作活动,有着很多的想象创作空间。幼儿园的绘画作品虽然没有什么特殊的艺术价值,但绘画本身却对儿童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孩子的好奇心,使他们对绘画感兴趣,老师要为他们提供轻松快乐的绘画氛围,充分考虑到孩子的自主性,给予幼儿充分表现的空间,允许幼儿的个别差异,以及个性化的出现,成人应以幼儿的眼光去欣赏孩子的画,每个孩子的画都是与众不同,想象都是很丰富的,画中都有着天真活泼、生动稚拙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