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行走教育随笔
翻开积累多年的笔记,一幕幕活动场景历历在目,一张张活泼、纯真的笑脸浮现在眼前,一次次或成功或无奈的体验浮上心头。曾几何时,我与教育笔记结缘,开启了成长的航程,开始了美丽的行走。
走向深刻
中班音乐活动“厨房里的声音”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孩子用厨房里的炊具、餐具敲击出不同的声音,然后按声音的低沉和清脆将这些东西分成两大类,最后根据音色选择“乐器”为歌曲《加油干》伴奏。
为了让孩子能够迅速地投入到活动中,我事先将准备好的炊具、餐具配好对放在桌上,如调羹放在盘子旁、筷子放在酒瓶旁、锅铲放在砧板上……活动中,孩子们很有秩序地拿起已配好对的炊具、餐具反复地敲击,认真地辨别声音,仔细地为乐曲配器伴奏。整个活动显得很有条理,只是孩子的情绪略显沉闷。
活动后,我在写教育笔记时思考了以下问题:教师事先帮孩子把炊具、餐具配好对的做法是否合适?如果让孩子自主探索配对,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兴趣是否会更高?
于是在第二天的音乐区角活动中,我改变了做法,先撤换了部分炊具和餐具,然后引导幼儿自主探索怎样搭配这些炊具、餐具,它们互相敲击会发出怎样的声音,等等。孩子们很快活跃起来,这儿敲敲,那儿打打,一会儿互相争论,一会儿互相验证,最后想出了很多种搭配和组合的方式,歌曲《加油干》的伴奏声也更美妙了。
通过撰写教育笔记,我不断更新观念,开阔视野,对自己的日常工作进行深刻的反思。在写作过程中,我与自我、与同行、与专家隔空对话,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与学前教育理论相互碰撞。我收获的不仅仅是文字的芬芳、心灵的释放,更是点点滴滴的成长。
走向分享
我曾经在幼儿园网站上与同伴们分享了如下教育笔记:
晨间来园时,我看到隔壁班蔡老师蹲下来,一边与孩子交谈,一边替孩子整整衣角、拉拉衣领。蔡老师蹲下来的动作勾起了我许多回忆。刚参加工作不久,一天下班后我经过刘老师班的活动室,从窗外看到刘老师一会儿蹲在这张桌子旁,一会儿蹲到那张桌子旁,我心里很纳闷,进去一了解,原来刘老师是在根据孩子的视角调整黑板上挂图的位置。
有一次教研活动时,个子很高的小杨老师苦恼地说:“唉,我不适合做幼儿园老师。”“为什么?”大家奇怪地问。“你看,我这么高,小朋友这么矮,我总觉得和小朋友有距离,和他们不亲近。”比她年长、和她个子一样高的李老师却说:“我们高个子就要不怕累,上课时要这样,”李老师向前弯着腰比划着。“和小朋友说话时还要蹲下来……”
原来,“蹲下来”不仅仅是一种体态,而是倾听孩子说话、亲近孩子的一把金钥匙。
没想到,这篇简短的笔记不经意间倡导了“蹲下来”的教育理念,引发了园内老师们热烈的讨论和回应。
张老师跟帖:“在演示、操作教具时,在张贴墙饰时,我们要蹲下来,用孩子的目光看一看什么位置最合适……”
刘老师跟帖:“设计活动时,我们要蹲下来,以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孩子喜欢什么,活动时会遇到什么困难……”
马老师评论着:“开展区域活动、探索活动时,让自己蹲下来,从孩子的经验出发去引导……”
我写这篇教育笔记只是有感而发,并没有深刻地思考背后的.教育理念,可经过同事们的提炼,“蹲下来”这一体态动作便升华为关注儿童、尊重儿童的教育理念了,并一直在幼儿园践行着。
通过教育笔记,我不断地为自己的教育实践寻求合理、有效的策略,积累教育智慧。我收获的不仅仅是灵光乍现的惊喜和精益求精的喜悦,更收获了自由发展的惬意和专业成长的幸福。教育笔记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既是思考学习的驿站,也是展现才华的平台,更是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美丽的行走教育随笔】相关文章:
行走杂文随笔07-02
行走的美文随笔06-28
行走的美丽作文09-11
关于行走随笔的文章06-01
行走在路上 随笔07-03
行走优秀随笔散文09-07
行走找回自己杂文随笔07-01
行走的心情心情随笔07-04
行走在路上的圣人随笔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