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教育:听常态课感受随笔
近期年级组进行常态课的研究,让我感触最深的,不是这些常态课上得怎样,而是它引起了我的思考——我们是该追求公开课的精致,还是该追求常态课的本真?
前段时间幼儿园组织教学比武,听了几节公开课。公开课总是选一部分孩子上,因为孩子人数多,很多比较开放的环节就无法实施,乱哄哄的也达不到效果;公开课的环节总设计得新颖、巧妙,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公开课上教师的.表现总是很有激情,给人活力四射的感觉;公开课能兼顾到不同水平的孩子,给孩子更多表现的机会。
而常态课呢?不能设计太开放的环节(教室的空间小);孩子们发言的机会少(那么多人,教师怎么兼顾得了呢);准备的材料比较简单(如果像公开课那样准备几天,教师恐怕连睡眠的时间都没有了);教师的状态明显没有公开课那样亢奋(人总是要有亢奋和平静的时候)。
相比之下,常态课远远不及公开课那样精致和讲究,几个老师驻足而听,教者无需多做准备,平时怎么上就怎么上,不像公开课搞那么大排场。其实我们要关注和研究的,原本就应该是常态课。因为公开课投入得太多,表演得太多,展示得太多,已经失去了课堂的本真。而常态课,则能引起听者更多的共鸣与思考。
我听了钱老师的一节语言课《狐狸种菜》,她的准备很简单:一本大书,一只笔。她先让孩子们看书的封面,猜测里面的内容:封面上有谁?狐狸种的菜和兔子种的菜,谁长得好?接着开始讲述故事:让我们来听一听,这只狐狸是怎么做的。她慢慢地娓娓道来,声音平缓而从容,讲到难点,会停下来问:“什么叫分工合作?”让孩子们思考讨论后继续讲述。故事结束了,一教师问:“把你想说的告诉我。”孩子们畅所欲言,有的说狐狸狡猾,有的说兔子勤劳,这是让孩子对故事有一个感性的体会。老师语气一转:老师想考考小朋友,狐狸和兔子一共种了几次菜?我们把它记下来。教师根据孩子的讲述,在黑板上进行了记录:第一次狐狸想得到菜的什么部位,当菜长大后,他得到了什么?第二次呢?第三次呢?看了记录表,对故事的内容一目了然,孩子们对故事有了理性的体会。
这节课,让人听得很轻松,当时就有一些想法:记录的环节设计得很好,以后有类似的课可以借鉴;教者的语速语气也值得学习。但课堂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孩子们似乎对狐狸一开始的想法不太了解,在记录的时候教师的引领比较多,如果在讲述故事时就有针对性地提问:第一次狐狸为什么要选地面上的部分?第二次为什么要选地面下的部分?可能孩子们对故事的内容会更清晰。
通过听常态课,让我感悟很多。公开课会让人感觉中看不中用,因为平时的课无法那样去上。而常态课朴素、自然,能够让我们思考、学习和借鉴。教者能够不受听课者影响,用最本真的感觉去引领孩子。孩子不受听课者影响,保留最本真的状态去活动、游戏。听者也不去影响教师、干扰孩子,只是在旁边安静地倾听、记录。这样的常态课才值得探讨和研究。听课者或一个人,或三五个,但切忌几十个甚至更多的人听课,那样,常态课也会变得不常态了。
【幼儿园教师教育:听常态课感受随笔】相关文章:
听幼儿说画教师教育随笔06-29
听故事幼儿园小班教育随笔06-21
孩子最听老师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06-30
唱首歌给妈妈听幼儿教师教育随笔06-29
犯错是人生的常态随笔07-10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精选06-12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03-24
幼儿园教师的教育随笔03-24
感受孩子的童声教育随笔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