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的滋味教育随笔
“老师,我吃的这个萝卜真辣。”“我的也是,辣的是白萝卜,胡萝卜倒是挺甜的”。孩子们在兴高采烈地分享着自己刚刚拔的白萝卜和胡萝卜,经过“清洗、分类”,现在,每个孩子都尽情享受着萝卜的味道。可是,这么辣的白萝卜引发了幼儿的思考:“我们每周都吃萝卜馅的饺子,挺香的啊。”“那我们也包一包吧!”听着孩子们的提议,我欣喜的同时又有点担忧,平时都是大人包给孩子们吃,孩子能行吗?能包得好吗?带着种种疑问,我开始着手准备。
1.馅料是直接呈现,还是让孩子动手体验?
孩子们的兴致可高了,看着眼前这么多“硕大”的萝卜,我故作为难状:“呀,这么大的萝卜,怎么能变成萝卜馅呢?”孩子们思索起来。“我觉得是用刀切成一块一块的,然后用刀柄压碎了”,“应该是在案板上使劲摔碎了再剁一剁吧”,孩子的想法真是天真极了。这时,杜宜凝说道:“我看到奶奶是用一个长满洞洞的硬东西把萝卜擦出来的,可快了,一会儿就能擦一大堆。”我赶紧称赞到:“你观察得真仔细,一定是家里的小帮手,我们来看看杜宜凝说的这个长满洞洞的东西——擦丝板。”孩子们通过用手摸感受它很锋利且危险。“你们有了这么多将萝卜变成馅的好方法,那我们赶快试一试,哪个方法最好!”孩子们和萝卜玩得可开心了,大胆尝试并验证自己的想法,最后看到用擦丝板小组擦出的萝卜丝最多,最整齐,孩子们感叹道:还是工具好用啊。
我没想到一个抛出去的问题“馅是怎么来的”能调动幼儿这么大的积极性,他们大胆猜想、尝试、探索、体验并验证自己的想法。如果我直接出示馅料,那孩子们将失去多少自主学习的机会!
2.提供白面还是玉米面,还是两种都投放?
幼儿园的萝卜馅饺子都是白面包的,可是我想,最近开展的玉米系列主题活动,孩子们将自己种的玉米掰下来,抠玉米粒,去前院奶奶家用磨推玉米面,体验到了玉米变成玉米面的过程,此时,试试用玉米面包饺子刚好可以进一步感知玉米面的特性,而玉米面的投放对大班孩子来说,无疑更有挑战性。
两种材料有着很大的区别,白面粘合度高,玉米面却很松散,不易包裹。两种材料孩子都可以试试,自然就会有自己的比较和结论。
3.教,还是不教?不教孩子包的方法,孩子能行吗?
看着这么能干的孩子,我知道,我们的.孩子一定能行,他们一定能自己想办法制作出自己想要的造型。于是,我说“看看谁做好了以后,能一眼就认出哪一个是你的作品”,以此来激发幼儿自主创新造型的愿望。
孩子们欢呼着来到桌子前,马上进入了角色,伴着优美的音乐,像模像样地制作起来。有的把玉米面往桌子上拍成圆形,有的用手按成椭圆形,还有的直接放在手心里,揉来揉去,再用大拇指往中间按个洞洞,把萝卜馅塞进去,真是专业极了。再看看白面组,也忙得不亦乐乎,边做边和同伴交流。还有的能主动和客人进行交流,王浩森拿着自己攒好的圆球,走到了班里的每一个角落,向大家炫耀着:“你看我做的汤圆,圆不圆。”这时候,陈明昊有点胆怯却又激动地对我说:“老师,你看我做的小花,漂亮吗?”“漂亮,真漂亮!你可真有想法。”得到了我的肯定,他欣喜地把他的造型小心翼翼地放在了饺子帘上。原来,“美”不是统一的,孩子们用“美”的视角欣赏着自己和同伴的独特造型,我们更要用美的目光去捕捉、欣赏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鼓励其点滴的进步,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而且,对于不同的孩子,也需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去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我旁边的肖雪瑞也不甘示弱:“老师你快看看,你猜我这是做的什么?”“呦,有身子有对称的胳膊,还有脑袋,是小雪人吧?”“老师你真聪明,猜对了。”她得意地向伙伴们介绍着自己的杰作,放在饺子帘上以后,引来客人老师的关注,夸赞她真有想法,做得很独特。这时候,杜宜凝有点苦恼了,她的玉米面在手里怎么也不听使唤,粘来粘去的不成形,看着别人都做好了造型,她有点着急了,向我求助:“老师,我的怎么老粘手啊,怎么办啊?”“别着急,你那么聪明,快想想办法!”她看看旁边的桌子上有白面,于是用手沾起白面来,经过尝试,她高兴地说:“不粘了,不粘了,我也快做好造型了。”看着孩子这样快乐,我欣喜于活动带给他们的成功感。当孩子在活动中出现问题时,我们不要急于把知识呈现给他们或直接回答他们的问题,而是给孩子充分提供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自己去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面点送厨房是选代表去,还是每个孩子都去?
制作完成以后,孩子们将自己的劳动成果送向厨房,将活动又推向了一个高潮。以往这个时候,我会选择能力强的孩子代表大家送给厨房阿姨。其实每个孩子都想去,谁不想亲自和阿姨展示一下自己的成果呢?都去!看,那饺子帘的一圈都是可爱的小手,没有拥挤,没有争吵,还掌握了平衡,让饺子帘稳稳地走过了走廊。这时候,我问孩子们:“一会咱们给肖阿姨送去,要对肖阿姨说一句话——”我话还没说完,孩子们就纷纷说道:“肖阿姨,这是我们做的饺子。”“肖阿姨您帮我们蒸熟了吧。”“您看我做的小鸟像不像?”“谢谢肖阿姨。”“您辛苦了。”……看着这么懂事的孩子,我真为他们感到自豪。孩子们将自己的创意交到肖阿姨手中,别提多高兴了。
当孩子品尝到劳动的成果时,脸上的喜悦变得无法言表。萝卜从生吃“辣”味到熟吃“香甜”的过程,不正是孩子成长的过程吗?
原来,当我们相信孩子能行,把自主权和舞台交给孩子时,他们回馈给我们的是这么多,这么多……
【萝卜的滋味教育随笔】相关文章:
胡萝卜变身记教育随笔10-20
吃胡萝卜更漂亮教育随笔10-19
幼儿教师《拔萝卜》教育随笔11-24
思念的滋味随笔02-25
成长的滋味随笔02-15
秋天的滋味随笔02-15
萝卜山美文随笔11-12
快乐的滋味抒情随笔07-08
书其为滋味-随笔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