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学生的生成超过老师的预设时随笔杂文

时间:2021-06-29 19:21:43 随笔 我要投稿

当学生的生成超过老师的预设时随笔杂文

  一、主题与背景

当学生的生成超过老师的预设时随笔杂文

  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那就是老师预设的情景,却没有学生回答的精妙,不得不令老师拍案叫绝,也就是很多老师在课后所说的一句话:真没想到!其实,我们如果留意一下平时的试卷批改,就会发现,往往所谓的标准答案也未必就是最佳的,我们常常会为学生的精彩答案而欢呼不已。我以为,这样的“没想到”倒不是坏事,而是好事;不是多了,而是少了。这样的“没想到”越多,说明老师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活动越成功。

  二、情景描述:

  这是我在某中学听的某老师执教的高一化学第六章第二节《二氧化硫》的新授课。

  在有关SO2的漂白性教学时,老师设计了一个探究性问题:二氧化硫能使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其反应原理是什么?

  问题提出后学生反应激烈。

  有的说:“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在起作用。”

  有的说:“二氧化硫溶于水形成亚硫酸,由于亚硫酸的酸性与氢氧化钠发生酸碱中和而褪色。”

  话音未落,两种不同意见的学生就争论起来。

  老师笑着说:“大家静一下,既然现在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你们能不能证明一下自己的观点?”

  有同学说:“做一下实验就好了。”

  老师问:那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做?

  教室里一下子静了下来,这个问题把同学问倒了,于是我提示:如果是漂白褪色,酚酞还有没有活性?如果是酸性呢?

  甲同学大声说:“在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通入SO2褪色 后加热,看红色是否重新出现。”

  乙同学:“在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SO2至过量,再反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如果溶液变红说明是SO2溶于水形成酸性溶液使他褪色,如果不变红则是漂白性的原因。”

  老师给学生解释说:“甲同学回答的非常好,现在资料上的答案都是由于二氧化硫溶于水后显酸性使溶液褪色的。”

  “老师给我们做一下实验吧!”面对着一双双期待的眼睛,原本没有准备的老师犹豫了:“丙帮我去办公室把仪器拿来(估计是为下节课准备做硫酸实验用的)。”

  演示实验:在反滴NaOH时发现红色并没有出现,这时候学生们可得意了,“老师你讲错了,应该是漂白作用”。

  (学生情绪一片高涨,根本就忘了这是在上课)一下子老师也愣住了,教辅资料上的答案都是因酸性而褪色的,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是书上错了,但是两本都错的可能性非常小,那一定是药品有问题。老师很快调节自己的情绪:“大家先静一下,你们的心情我能理解,但这个结论应该是没错的,如果是错了那更好,咱们班将会有一个创新,还能写篇论文呢,但我们也不能只凭一次实验就下定论。先来检查一下试剂是否有问题。”

  老师首先检验一下酚酞,将酚酞滴到NaOH溶液中显红色,无意间振荡了几下,发现红色消失了。这是怎么回事?学生们一个个瞪大了眼睛:“老师,酚酞是不是坏了啊。”

  老师:“酚酞估计并没有坏,我看是不是这瓶15%NaOH溶液的浓度太大了,使酚酞转变为无色结构,所以就看到我们实验中反滴NaOH不显红色的现象了。”

  趁势老师就问学生:“如果现在再来做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做?”

  丁同学:“把NaOH稀释不就好了。”

  “对,一般酚酞在2%~5%浓度之间红色是稳定的。”

  由学生选代表重新做实验,现象:通SO2红色褪去,反滴NaOH又出现红色。“所以结论呢?”齐声回答:“酸性使溶液褪色。”

  三、反思

  1、演示实验失败或出现异常、学生突然发问或回答出乎意料之外、搞恶作剧以及其它令教师尴尬的事,教学的艺术此时可以简化为教师把握预设与生成的艺术。教学设计要为动态“生成”而“预设”,使教学尽可能的在“预设”之内“生成”。我们的“预设”要从教师的“教”走向学生的“学”,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生活有怎样的'体验、解读会有哪些感悟、探究会有哪些答案、练习会出现什么错误……在此基础上教师怎样肯定、鼓励、引导、矫正等等,都应该在“预设”的范围之内。本案例中桑教师临时做主要原因是老师觉得这个实验比较简单,才导致课堂实验的失败,这是预设不够充分的结果。这次预设与生成的较量给桑教师一个深刻的教训就是“即使再简单的实验也要先做一遍”。

  2、有时学生会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乱答不行,不答也不行,如何处理呢?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做一个临场的智者,进行恰如其分的灵活引导,不妨借汤下面“生成”一把,充分利用动态生成的新资源,把握动态生成的新机会,形成动态生成的教学智慧。如果是稍加考虑就能解决的问题,不妨先把问题抛给学生:“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有谁能回答吗?”教师迅速利用了这个“时间差”,调整思路,寻求正确答案。本案例中学生对酚酞滴到15%NaOH溶液振荡后红色消失感到惊奇时,看老师的表现也同样是疑惑的,按理要超过20%NaOH溶液红色才是容易消失的,但现在只有15%,桑老师为了解决同学的疑问灵机一动,就解释是NaOH溶液的浓度太大的原因。稀释后重新做实验,果然成功了。不过通过这样一争论学生把酚酞遇浓NaOH显色不稳定和SO2使酚酞NaOH溶液褪色的原理都记牢了,这也算是失误后的一份收获吧。3、抛开“预设”大谈“生成”只能是一句空话。教师的课堂“生成”能力是和教师的“预设”水平紧密相关的,课堂教学的“生成”最终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因此我认为,没有课前的深度“预设”(包括深入钻研教材),就很难有精彩“生成”的课堂。作者 湖北省公安县教研室 朱敬华 胡学新 此文发表在素质教育报化学专刊教师版第2期 总第2期

【当学生的生成超过老师的预设时随笔杂文】相关文章:

时于谷雨杂文随笔12-08

迷茫时杂文随笔07-04

老师杂文随笔07-04

当树叶飘落时杂文随笔07-03

教学反思-生成与预设(中学生作文)08-22

感恩老师杂文随笔07-03

老师,再见杂文随笔07-03

论文:关注生本,预设与生成04-22

莫等岁暮苍凉时杂文随笔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