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青海杂文随笔

时间:2022-10-26 09:12:29 随笔 我要投稿

于青海杂文随笔(精选10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说起随笔,大家应该都有印象吧?随笔通常作者通过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的一种文体。想要学习写随笔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于青海杂文随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于青海杂文随笔(精选10篇)

  于青海杂文随笔 篇1

  暗红平整的砖瓦,飞翅般檐角之下垂落的五色布条,金尖白漆的塔,漆花精雕的转经筒,肤若霜雪眉目威严的唐卡中人,都在风裹挟的铃声清音中,慢慢变老。

  修筑之人只剩下名字与年代的数字,供人回忆、敬仰。

  若心有佛,尘世纷杂也不过菩提树下一顿悟之间罢。心有菩提,万木无不可。心燃一盏酥油,殿前纵游人万千,唯火种一枚。他斟的非酒,亦非止于油,是心之宁静,岁月安好。

  研学医药,占算星辰,诵读佛经,五体俯于地,合掌越于顶。

  而我坐在屋前,午憩的小狗旁,心在叨扰中沉静,在无声中迷乱,在虚实间空明。

  于青海杂文随笔 篇2

  夜晚的窗边,有小虫的尸体,有扑棱着如何也飞不出的蛾子。现在的人,已待它们很好,电灯取代了烛火,再不必有飞蛾扑火的悲剧。于是它们总算可以浑浑噩噩地活过一生。

  看不见湖,看不见油菜花的颜色,留恋夜色温柔,赐我一轮皓月,无阴影,也无缺损,却还有漫天零落的星。亮的暗的,似乎眨眼便消失无影,又依稀睁眼时,更多出些光点。

  耳里多了清净,眼睛被洗得清明。

  晴朗的天空也可以有白云化作旅人,白日的清晨也大可以起早些,向着天堂,一步步地走,离开背后的人群。白晃晃的阳光又染白了一片令人睁不开眼的空间。

  背后是慢吞吞地、一步步踏在湖水里的白色牦牛,被枷锁束缚、眼里漆黑无底,没有光彩,没有期待的各色的马,和围在有血红三字立石旁拍照的人。

  明明是青的海,蓝的湖,却是鲜红的名字。明明是最简单的一块石头,却拥满了形形色色的人。明明背后是宽广到让人无法以步丈量的明镜,却散落着孤独的影子。

  面朝湖蓝,背靠山青,鼻尖有逐渐淡出的马粪味道,足背还萦绕着成群的蚊虫。

  于青海杂文随笔 篇3

  还是回程中,从麦积山出发,过徽县至白水江上十天高速,目的地汉中。

  最初师傅抄近走了一段陌路,但几次走错,找不到上高速的路口,大伙儿就开始七嘴八舌的建议了,车上充满了焦虑与烦躁,还好,经过问询路人,终于确定了在白水江上高速,车上才稍微安静下来。意外的是,这一路下来的景致,竟然是那么的愉悦欢快。

  这是一段让重庆人倍感亲切的路程,因为你看见的这是嘉陵江,会油然而生出一种共饮一江水的情谊。它刚从秦岭北麓源头纤纤而出,虽不具备重庆段的深邃与宽阔,却比较适合人们嬉戏玩耍,沿途浅滩处有三五结群的在漂流戏水,人静水深处还有些在怡然垂钓,居然还看见几起电鱼的,这可是自绝后路的捕捞方式,短视的人啊!对岸就是宝成铁路,还有绿皮火车在穿梭往来。铁路沿江而下,遇山洞穿遇谷桥建,娓娓的在江畔与群峰之间蜿蜒。刚好我的老父亲同行此程,他是一位值得尊重的老铁路干部,成昆铁路宝成铁路都与他有较深的渊源,他见证了老一辈中国铁路建设者的奋斗与艰辛,眼前的景象一定是勾起了那些青葱岁月的回忆,我喜欢听他呢喃那些骄傲的过去。

  两岸的山峰颇有三峡的俊秀风姿,就当是缩微版吧,因为是返程路过,没有考究这段山水景物的名称,路边也不见任何标识,但同车人都常常为窗外的景色喝彩叫好,司傅也能体谅大伙儿情绪,遇上合适的地段,就会停车让我们下去观景,于是,一路上大伙儿都在给景物们取名,这段峡谷暂且叫它嘉陵谷(晚上查资料,源头出来真的有一段叫嘉陵谷的,但不是这一段),山峰有叫老鹰嘴,叫象鼻山,还有一座小峰像极了今天上午游览的麦积山,就叫他小麦积山吧,有没有花痴看出来,图片中还有一座山峰,侧面,从头顶 45°角看过去,眉鼻颚都有型, 像不像一位睡美男,它的名字,你就看着取吧......

  不知不觉这30多公里路程就悄悄的溜过去了,陌路带来的焦虑与烦躁荡然无存,车车在白水江过桥不远就上了十天高速,居然还有人意犹未尽的叫嚷着,还是让我们走老路吧!

  于青海杂文随笔 篇4

  “五一”节,好不容易下定决心迈出了家门,去实现搁浅在心中向往已久的旅游梦,走了趟青海湖。

  从天水坐车途经兰州到达青海的省会西宁已经是下午5点多了,登记了游青海湖的旅行社,第二天早上7点从西宁出发向青海湖行进,一路上导游不停地绘声绘色讲解着关于青海湖、文成公主进藏途径的日月山、倒淌河等许许多多的神话传说,听得大家很入迷,也消除了我们长途跋涉的疲劳,虽有点头晕、恶心等高原反应,但满心充溢着的兴奋与好奇打消了我的困顿倦意。

  五月初的青海高原给人的感觉就象是初春时节,到处弥漫着寒意袭人的气息,去往青海湖的`路上,远处隐约可见的还是白茫茫的雪原,坐在空调车上的我们被温暖包围着,没有冷的感觉,但车外的行人仍用厚重的棉大衣夹裹着身体,藏族同胞身着的也是长长的棉藏袍,象是依然在过冬,沿路的草滩上随处可见的是无数多成群的羊和牦牛,遗憾的是草滩上没有绿色,还是先一年枯萎了泛黄的干草,时令在这里象是慢了一个季节,初夏的天气竟然和初春没有什么区别。导游告诉我们:受高原气候的影响,这里7月份以后才会绿草成荫。

  不知不觉中当湛蓝色的无边无际的青海湖进入我的视野之后,我如同置身于奇特的梦幻世界。也许是湖处海拔3000多米高原的缘故,给人的感觉象是湖面高出了地面许多,有如一面巨大无比的凸透镜镶嵌在水天相连的地方,目极不到尽头,蓝锦缎一样醉人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层涟漪,波光荡漾,象一条条银色的巨龙在翻滚,又象是一尾尾活奔乱跳的鱼跃出了水面,我惊叹于大自然的神奇,竟然创造出了如此迷人的梦幻般的湖。

  暑假期间的华东之旅,让我领略了西湖的妩媚,太湖的辽阔,但给我印象最深、令我流连忘返,过目难忘的还是迷人的青海湖,它的浩瀚让我联想到大海,可它比海洋还要纯净,比天空还要深湛的蓝,不象西湖那样污浊,不象太湖那样泛白,而是蓝得令人神往!

  游历了青海湖,我的心情久久地难以平静,感慨万端。我想人们之所以给它命名:“青海湖”,其中“青”字的来源,可能是它的蓝比海洋更纯,蓝的比天空更深,于是就把这种蓝引深为“青”了,不是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说吗?当然这是我个人牵强附会的理解了,没根没据,我只是用这幼稚浅薄的想法作为自己对青海湖无与伦比的蓝的诠释罢了。作为我们国家最大的咸水湖,名字里有“海”字,可能是用海比喻它的浩大,但它分明是比海温婉沉静、娴雅矜持的湖呀!把此湖种种得天独厚的优势聚集起来,“青海湖”的名字不就诞生了吗?!

  鸟岛是青海湖独有的又一处胜地,置身那鸟的世界,就象走进了鸟的童话里,形态各异,千姿百态,不计其数的各种鸟儿在这个幽静自由的王国里繁衍生息,目睹着鸟儿们用它们的智慧和勤劳在岛屿的各个角落筑起的窝窠真令人折服,蛋岛上密密麻麻、严严实实铺着一层大小不一的各种鸟蛋更是一种罕见的奇观!鸟儿们各此在忙碌着,有正在安祥地孵蛋培育小生命的鸟妈妈,有出去觅食的鸟爸爸,有盘旋在湖面上玩皮地欢快戏水的鸟儿,它们似乎一点都不怕游人的惊扰,大胆的和游客对峙,当游人走近时也不飞走,还敢来吃游人给的食物,到处是一派人与鸟儿,还有自然和谐共处的气象。

  也许是青海湖远离闹市,默默地珍藏在祖国遥远的西部,才使得它不象西湖、太湖、鄱阳湖、玄武湖那样被商业化,仍然保持着它原始而质朴的天然景观。

  青海湖啊!你深深地扎根在了我的心里,让我过目难忘!

  于青海杂文随笔 篇5

  每一次出行都是对自己的超,尽管于我来说不免有夸大之嫌,但毕竟体力的锻炼与魄力的考验却也是日后自我肯定的明证或回忆,然而这一切似乎又与出游地及周边以及沿途的风景无关。我从来没有刻意追求被陶冶或过度渲染与自然融而为一,于不知不觉中妙悟人生或体悟大道,只是随走随行,随行随望,甚至随心变换目的地,也许有种信马游缰的自在,也许是贪婪而不自知的自我陶醉。可是,即使这样我仍然向往神圣,渴望经受圣山圣水的洗礼,看似貌离神却是合起来的。去青海的路上,我一直矛盾着,到了之后,依然是迷茫与自我超脱相交织在一起。

  塔尔寺的红墙金瓦与梵音佛乐,日月山的古老久远与美丽传说,与其说是美丽画图,莫若当之历史与时空的短暂相接,或现实与内心的永久契合。那时那刻,仿佛云彩开始了流动,空气变得一尘不染且一动不动,惟有独立风中或伫立凝望,方可放心呼吸。

  路上,曾有改变路线绕道观赏沿途风景的想法,最后还是坚定了信念,一路前行,直奔目标。 去青海湖的唯一目的,现在说来还真有点不好意思。八月份正是高温酷热时期,去清凉之地避暑成了我及家人的首选,于是我们向西宁进发了。及至走上旅途,才感觉此行不仅可以满足乘凉之愿望,还有许多未知的期望可以蠢蠢欲动。孩子就希望吃遍所有休息区的美食,因为在孩子看来,所有的商超是流动的,而且风格迥异的建筑物里是应该有丰富而且充满奇幻色彩的食物的。妻子则由不喜远行的劳力劳心到主动与孩子一起走进美食世界外,还开始了漫漫童话之旅,沿途景物拾取自由,尽可进入神奇与梦幻,黄河、高地、小渚、红壤、青岩、层峦、翠林,还有风、云,以及高速、汽车,路边的村庄、羊群、行人……后来,妻子索性表示就这么走下去,一直到天荒地老。我笑她过于浪漫而任性,她则嗤我不懂旅行。

  起初是一站式旅游,及至到西宁才发现到青海湖还有段距离,于是去了塔尔寺,并在参观之后下榻当地宾馆,第二天一早便向着圣湖出发,没想到又途经倒淌河、日月山,在山尖上还着实遥望了一番历史,感叹了一回千年历史车队迎送公主碾压出的车辙…… 这也许就是旅行,一直在路上,一直在景中。

  长途行驶的困倦早被向往的急切赶走,快到湖边时,才经路牌提示,还有许多沿途美景名胜,太急没有准备,只有忍痛割爱。

  到得湖边,高兴的首先是孩子,惊呼看到了大海,尽管未曾到过海边。妻子则显得更兴奋,老早跑到湖边,手掬湖水摆造型,嚷着为她拍照。

  湖水是深蓝清澈而辽远的,曲木栈道是古朴素雅而漫长的。走在栈道上,如行在湖水上。游鱼时而探头,水草则尽情摇曳。我也曾想给孩子普及一下湖的来历及相关传说,一望远处的无边,还有与湖水融为一体的天空游云,以及在服务区里看到的景区沙盘,我们所处只是湖区一角,且只是一时一季的一角,索性与妻子、孩子一同乘船,向湖水更深处游览。

  我们从船头走到船尾,又从船尾走到船头。湖水蓝得发碧,但船头劈开的波浪和船尾甩开的浪花却洁白如雪。艳阳下,我们在船上吹着带着咸味的凉风,欣赏着无边的不可言语的快慰,及至船体靠岸我们仍在风中畅想。

  怪石嶙峋的岸石,平坦如砥的湖岸,清澈见底的岸边水洼,几次留住我们的脚步,几次又与之挥别。

  出发前,曾在心中描绘过一幅湖景,也曾想挥就一段文字,可到达之后,身临其境,却竟无言以出。我曾对自己这样的窘迫做过自我批评,但无论如何也没能使自己信服,即使今天我还是未能对心中的向迷有完整的描述。不过,在回来的路上,当看到云彩留在青山顶、绿草坡上的巨大的身影时,才突然明白,或许此行仅就是想做个牧人,放牧那天边的云彩,只不过地点应该是在青海湖边。

  于青海杂文随笔 篇6

  回程落脚西宁,比暂住兰州的印象好。街道清洁有序,洁白的小毡帽们和善可亲,五彩的头巾们温润靓丽,一点也没有置身异族同胞中的压抑感,清真饭食也远比想象中好吃,特别是他们的汤菜,甭管是清澈的或是浓厚的,那个鲜香美味。

  晚饭后与田娃子去逛莫家街,估计是这个城市专为外地游客打造的土特产与美食集散地,那个人头攒动人声鼎沸的景象就不说了,跟着田娃子终于在一条相对安静的小巷里找到一个邮政点,一家小店门前矗立着一只绿皮邮筒,这是一家漂亮的小店,店堂内左边靠壁几张小几小凳,墙上展示着流光溢彩的瓶,罐,碟,碗,右边满壁白色格子柜里全是色彩或绚丽或厚重的明信片,都是摄于青海湖的风土人情,店里的人都是细声细气的交谈,有人在依壁挑选,有人在奋笔疾书,还有的在酝酿最合适的文字,以一种古老(真的,我感觉邮寄信件片是N年前的事了样)的方式寄给远方的人,以此来分享自己的心绪与快乐。他们大都是学生模样的年轻人,还有一个妈妈是在陪孩子挑选,她们应该是去青海湖途经于此,这些美图已经深深的挑起了孩子对明日之旅的向往。田娃子已经挑好,然后问我要不要,看着墙上一句话:把现在的心情寄给未来的自己,我哑然失笑。

  趁着田娃子书写,我溜到外面,挑选了些围巾手链车饰葡萄干奶片牦牛肉等小礼品,我已经看见每一样小礼品的主人在微笑。

  再回去小店的时候,田娃子刚好写完,都是寄给同学朋友的,有感恩有祝福有寄语,看她虔诚的贴上邮票,盖上印章,愉快的投进邮筒,我们才心满意足的走回酒店。

  于青海杂文随笔 篇7

  一月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进入了公众号“青海读书”平台,如同一个爱挑食的人突然碰到了自己最喜欢吃的食物。一篇篇美文,如同一道道可口的饭菜,一种很熟悉的味道,一种很温馨的感觉从心的深处涌来。家乡,亲情、时光、心事,还有一些关于书的故事顿时在我的心海荡漾起来,相似的场景一幕幕浮现在大脑的屏幕上:天的湛蓝,云的浪漫,水的清透,山的威严,还有故乡的旧庄廓,溪边的小树林,以及我曾经视若珍宝的那些书。突然感到一种失落深深的袭向我的心头,二十多年来为了生活在生意场摸爬滚打的我已经远离了当初的自己。

  想当初,青春年少,意气奋发,我和初中的同学冶廷林和张映录等在那样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创办了《东篱》文学季刊。那会没有电脑,没有打印机,我们在蜡纸上艰难的刻板,然后用油印机一张张印出来装订成册 ,我们自导自演,编制着无比美好的文学梦;自得其乐,享受着文字带给我们的快乐,同时也得到了人们的称赞和肯定。可是后来一个个扛起了生活的重担。“经济时代”我们经历了艰难,却也学会了淡然和颓废,不知不觉中成了金钱的奴隶,将梦遗忘。二十多年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已入不惑之年,“信息时代”我们掌中浏览世界,屏上纵横天下。感谢网络,让我们可以很随便地阅读着一些文字。

  感谢“青海读书”让我明白了内心的空虚原来是源自心底最爱的失落 。

  “青海读书”使我心思透明,博爱复生。爱自然,尚伦理,谈亲情,抒感慨,结人缘,圆梦境。

  “青海读书”使我告别了无聊,充实了内心。这里是施展胸怀的天空,这里是洗涤灵魂的大海.

  “青海读书”是我旧梦重生的地方!

  于青海杂文随笔 篇8

  7月17日,当郑州还被炎炎烈日笼罩着或者雨水浇灌时候,青藏高原上的青海省却是凉爽如春,那边朋友说你要来青海,最好带件外罩吧,临行时候我犹豫再三,终于把从包里拿出来的外罩又装了进去。

  这一次我要真的青海行了,去年也来了一次,只是在西宁市里感受了天高云淡的景色和凉凉的温度,由于工作的事,没在往西去。梦中的青海湖和灿烂的花海成了魂牵梦绕。

  驱车从西宁向西行,我们一行人翻过风光秀美的日月山,穿过富有传奇色彩的倒淌河,沿途的风景吸引我们惊叹的眼光,绿树青山,蓝天白云,风和日丽,完全没有6月底郑州39度的烧烤感觉,惬意的风,游荡的云,自然美丽成了久违的梦境。两个小时后我们来到了美丽的青海湖,最初映入眼帘的青海湖,宽阔得像海,但没有海的狂啸,平静得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湖边,一些叫不出名字的野花,黄的、红的、蓝的……长满了湖岸,使青海湖变得更加妩媚。远处,湖与天朦胧相接,水天一色,如梦如幻。极目远望,天很蓝、云很低,那些花儿迎着风,开在高原上。7月的青海正盛放着最妖娆的色彩,因为高原上的油菜花,在骄阳下一直开到了天边。一边是大块大块的色彩拼图,铺张地装点着大地。远处是散落的牛羊,近处是蜂飞蝶舞,7月是青海最靓丽的时节。

  于青海杂文随笔 篇9

  去西藏途经青海省会西宁,正好去看看青海湖。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上,距西宁150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面积约4400多平方公里,海拔3260多米。一路上美景相伴:有大片大片的油菜花、金银滩草甸、还有漫山遍野的牛羊在山边的草地上悠闲地吃着草。通过车窗可以尽收眼底。但心中更向往的是中国最美的湖泊-----青海湖。接近中午时分才得以到达。刚下车就迫不及待地扑向青向湖。倾刻间,就让你感受到青海湖的辽阔、壮观的美。湛蓝的湖水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一望无际的湖面仿佛是镶嵌着一颗硕大无比的蓝宝石,天空倒映在蔚蓝的湖水里,湖水的蓝和天空的蓝融合在一起,让青海湖的美更凝重、更深沉。湖水和天空又构成了一幅海天一色的画面,活像一幅天然的油画。青海湖蜿蜒伸向远方的湖面又给人一种朦胧的美。

  因为青海湖的辽阔,无论你用多么贪婪的眼光来欣赏青海湖,都只能欣赏到整个湖面的十分之一。远处看不到山峦,只有天边那洁白的云彩点缀着苍茫的湖边,让青海更加地壮美。还有青海湖边上发生的故事也让人向往,《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动人的情歌就是西部歌王王洛宾在青海湖边找到灵感创作出来的。青海湖的美,是蓝天、碧水、白云融合在一起的美,是一种宁静而自然的美,她像一位披着白纱美丽而动人的少女,她是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美的让人惊叹!

  于青海杂文随笔 篇10

  去青海的第二天,我们去了青海湖。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 在去的路上,导游介绍青海湖是地壳运动,山崩地裂而行成的。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原来有一个卓玛姑娘,她结婚以后她丈夫出去了很长时间,卓玛很想他。有一天,卓玛在打水的时候,他的丈夫回来了,卓玛忘了盖上水井盖,他们俩就跳起舞来,伴着他们美丽的舞姿,泉水源源不断地流了出来,最后形成了青海湖。

  随着汽车的行进,看湖水的色彩不断地变成淡蓝色,亮蓝色,宝石蓝,而湖水是那么清,可以清楚地看到水草的每一片叶子。湖水很蓝,跟天上的颜色一样,蓝天和白云与湖水相接,水天一色,蓝天在水中的倒影,让人感到水更蓝,天更青,白云点点,美不胜收。湖面很大,像海一样宽阔。站在湖过,看着水鸟翩翩起舞,真想我成为一只小鸟和它们一起飞翔。

  我们在那里吃了午饭。他们那里还有卖湟鱼的,盛传味美而营养丰富,但是湟鱼每年只长一寸,是国家保护动物,由于水位的下降和人为的任意捕捞,面临着绝种的危险。我们是不会吃的。吃完了饭,我们去了湖边玩,发现一只小藏獒和两只小鹿。我们跟小鹿和了影,还逗它们玩,小鹤姐姐走,小鹿也跟着她走,真是有趣。我们又坐了快艇,真爽呀!浪花都到了手上,湖水咸咸的,很凉。快艇还向青海湖的鸟岛附近转了一圈,我也看见了朦朦胧胧的鸟岛,矗立在波光鳞鳞的湖面上,真美丽啊!但是妈妈说快艇会污染湖水的生态环境,会使湖水变脏,她拒绝乘坐。

  青海湖是藏民心中的“神湖”,是雪域高原上的一面镜子,我们祈愿这面镜子永远洁净,永远不会消失。

【于青海杂文随笔】相关文章:

杂文随笔06-15

让的杂文随笔07-01

让的杂文随笔10-21

随笔日记杂文随笔06-22

随笔记杂文随笔06-21

羁旅随笔杂文随笔07-02

永生随笔杂文随笔07-02

随笔真的是随笔的杂文06-29

被误解的经典-杂文随笔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