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的故事

时间:2020-12-07 18:46:14 我要投稿

关于李斯的故事

  李斯(约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李氏,名斯,字通古。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人 。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下面是YJBYS小编整理的关于李斯的故事,欢迎阅读。

关于李斯的故事

  李斯谏逐客

  秦国虽然在邯郸打了一次败仗,但是它的实力还很强。第二年(公元前256年)又进攻韩、赵两国,打了胜仗。后来,索性把挂名的东周王朝也灭掉了。秦昭襄王死去后,他的孙子秦庄襄王即位不到三年也死去,年才十三岁的太子嬴政即位。

  当时,秦国的朝政大权掌握在相国吕不韦手里。

  吕不韦原是阳翟(今河南禹县)地方的一个富商,因为帮助庄襄王取得王位,当上了相国。吕不韦当相国以后,也学孟尝君的样子,收留了大批门客,其中有不少是列国来的。

  战国时期有许多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历史上把这种情况称做“百家争鸣”。吕不韦自己不会写书,他组织他的门客一起编写一部书,叫《吕氏春秋》。书写成后,吕不韦还派人把它挂在咸阳城门上,还发布告示,说谁能对这部书提出意见,不论添个字或者删掉个字,就赏金千两。这一来,他的名气就更响了。

  秦王政年纪渐渐大起来,在他二十二岁那年,宫里发生一起叛乱,牵连到吕不韦。秦王政觉得留着吕不韦碍事,把吕不韦免了职。后来又发现吕不韦势力不小,就逼他自杀。

  吕不韦一倒台,秦国一些贵族、大臣就议论起来,说列国的人跑到秦国来,都是为他们本国打算,有的说不定是来当间谍的。他们请秦王政把客卿统统撵出秦国。

  秦王政接受这个意见,就下了一道逐客令。大小官员,凡不是秦国人,都得离开秦国。

  有个楚国来的客卿李斯,原是著名儒家学派代表荀况的学生。他来到秦国,被吕不韦留下来当了客卿。这一回,李斯也挨到被驱逐的份儿,心里挺不服气。离开咸阳的时候,他上了一道奏章给秦王。

  李斯在奏章上说:“从前秦穆公用了百里奚、蹇叔,当了霸主;秦孝公用了商鞅,变法图强;惠文王用了张仪,拆散了六国联盟;昭襄王有了范雎,提高了朝廷的威望,这四位君主,都是依靠客卿建立了功业。现在到大王手里,却把外来的人才都撵走,这不是帮助敌国增加实力吗?”

  秦王政觉得李斯说得有道理,连忙打发人把李斯从半路上找回来,恢复他的官职,还取消了逐客令。

  秦王政用李斯当谋士后,一面加强对各国的攻势,一面派人到列国游说诸侯,还用反间、收卖等手段,配合武力进攻。韩王安看到这形势,害怕起来,派公子韩非到秦国来求和,表示愿意做秦国的属国。

  韩非也是荀况的学生,跟李斯同学。他在韩国看到国家一天天削弱,几次三番向韩王进谏,韩王就是不理他。韩非满肚子学问,没被重用,就关起门来写了一部书,叫《韩非子》。他在书中主张君主要集中权力,加强法治。这部书传到秦国,秦王政看到了十分赞赏,说:“如果我能和这个人见见面,该多好啊。”

  这一回,韩非受韩王委派来到秦国,看到秦国的强大,上书给秦王,表示愿为秦国统一天下出力。这份奏章一送上去,秦王还没考虑重用韩非,李斯倒先着急起来,怕韩非夺了他的地位。他在秦王面前说:“韩非是韩国的公子,大王兼并诸侯,韩非肯定要为韩国打算;如果让他回国,也是个后患,不如找个罪名把他杀了。”

  秦王政听了这话,有点犹豫,下令先把韩非扣押起来,准备审问。韩非进了监狱,想辩白也没机会。李斯却给他送来了毒药,韩非只好服药自杀了。

  秦王政扣押了韩非,也有点后悔,打发人把韩非放出来,可是已经晚了。秦王政十分懊恼。正在这时候,有个魏国人缭到秦国来,秦王政找他一谈,觉得他是个难得的人才,就任用缭为秦国尉,后来人们称他尉缭。

  李斯的一生

  李斯,在他临死的时候,有一段很有名的话。据史料记载当时他是被“诛三族”,也就是:母族、夫族、妻族,上下几百口人,李斯跪在断头台上,旁边是他的儿子,后面是全家人。刽子手已经将大刀磨的雪亮的了,拔了自己的一根头发试着刀刃,想想,是腰斩呀,到要得多快。此时李斯侧头给他的儿子说了一句很有水平的话:“牵犬东门,岂可得乎”。意思是:儿子,记得不,想当年,我领着你们哥几个,牵着黄犬,在老家上蔡东门外的山冈上打猎的情景吗?唉,以后再也不会有了。李斯此时面对死亡不动声色、视死如归,而且还和即将和他一样赶去黄泉的儿子说笑。简直是黑色幽默。能说出这句话的李斯,就已经值得我们敬佩了。也可以说他是对他一生官宦的总结性发言,对一生进行了否定。

  李斯一生不可谓不辉煌,这个河南汉子,大器晚成。

  李斯曾经任上蔡的一个仓库管理员,相当于现在一个县粮食局下属粮站的职工,撑死一股长。他的得道场所可是挺特别的,是在厕所。在厕所里大便的时候看见一只老鼠,探头探脑的,李先生咳嗽了一声,老鼠吓的乱窜,还碰着了尿罐。李先生嘿嘿笑了几声。然后对于这老鼠进行了一番“格物致知”,想起了自己单位公费养的那些老鼠,白胖白胖的,在粮仓里踱着步子,想吃便吃,想睡便睡,逍遥自在。起身以后几天就在琢磨这件事,后来的想法李斯不由得自己都害怕了:自己何尝不是一只厕中鼠。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李斯决定出去辞去工职,外出打工了。

  他到了兰陵郡(楚国),拜在荀子的门下,人家可是孔孟的真传弟子。李斯无非是想混一个文凭,到时在楚国混个什么处座当当。他辛辛苦苦的巴结老师,无非就是想老师在毕业分配是起点作用。这时候有一个人彻底影响了他的一生----韩非子,这个贵公子竟然将老师的眼球勾引了去,从此荀子很少再叫李斯去他家里吃饭了。韩非比李斯强多了。起码有几处:

  1. 韩非是河北人,李斯是河南人,荀子经常在酒桌上也听过关于河南人的一些段子,本来就对河南人没好印象。虽然李斯曾送过老师一本《河南人惹谁了》。

  2. 韩非的普通话说的好,比李斯浓浓的豫东腔好听。

  3. 韩非是贵族,穿衣服整齐,对同学和老师舍得投资,李斯这时候已经结婚了,有几个孩子了,老婆写信说家里又没钱卖米了。他哪里有钱买时尚的衣服。

  4. 韩非在学堂里大讲政治形式,什么合纵连横,中间还夹杂几个黄段子,当然少不了河南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