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高二下语文学习方法谈
教学目标: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怎样学习语文
教学方法:讨论法(提出问题,先让学生总结,在提出解决的方法,要大家一起遵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语言是心灵和文化教养的反映。美好语言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今天我们就同学们在上学期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总结,通过讨论解决大家在语文学习中的问题。
二、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一)工具性:听、说、读、写(属于基本任务)
(二)思想性:(重要任务)认识价值
(三)文学性 人文价值、情感价值
(四)审美性 (应有任务)审美价值,柏拉图:“语文的美,
(五)知识性 乐调的美,以及节奏的美,都表现好性情。”
(六)智慧性,思辨价值
1、听 :①听人讲话,谈判,外交、商业谈判;②听课;③听报告(吸取新信息);④听广播(大事);⑤听辩论(判断倾向);⑥听诉讼(政法);⑦听主诉(医疗)
A、捕捉新信息和主要信息。
B、听出对方的意向(语境,语调,旧知识,原有印象)。
C、体会开头和结尾的话。(均是点晴,总结性的话语)
2、说 :①有主有次、有物有序、有伦有脊;②突出要点、有详有略;③话题集中,主语不变;④水到渠成,衔接自然;⑤节奏合理,语中带情;⑥与形态语言结合
三、如何学语文
1、钻透课本。语文复习倘若漫无边际,走马观花,那将事倍功半,徒劳无益。复习前要领会考纲精神,明确考试范围,对复习的主流及重点做到心中有数。从各种类型的考试命题来看,包括诸多基础知识、课内阅读题、古诗文言知识,它们都来自于课本中,虽然重点考查了课外阅读,也是课内知识的迁移与延伸,也是在课内学习基础上进行的扩展,只有钻透课本,对课本中各类知识理解并会运用,临场时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读”“思”“问”相结合。学语文“读”是根本,复习语文“读”还是根本。当然不是盲目的读,而是有选择不可少的环节。因为通过精练,不仅可以巩固旧知识,又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解题经验。
3、注重作文复习。作文写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语文成绩的高与低,而它又不是靠一日之功就能提高的。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式各样的人物,接触的大大小小的事件,在复习中可进行梳理,把有价值的材料制成“半成品”,供你临场时依照题目的要求选用;还可选择各种文体中有代表性的文章来读一读,仔细分析它们的拟题、立意、选材、谋篇等优点,以便掌握一些写作技巧,提高临场作文的能力。
资料:
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新的发现--创新。心理学理论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观点是:科学上很多重大发明与创新,与其说是问题的解决者促成的,毋宁说是问题的寻求者促成的。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自由落体定理”的科学修正及创新,非常清晰而准确地说明了这一点。因为比萨斜塔上的试验几乎人人可为,但是能意识并发现这一问题存在的仅有伽利略一人。就像每人都看到过成熟的果子从树上掉下来,但没有谁能像牛顿那样思考: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往下掉?正是由于牛顿的这个问题才创立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些理论与实践,非常有力地证明了一个简单却是十分重要的命题: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所以没有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活动将成为无本之木。
高度肯定和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中外学者所共识。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就要求自己和学生“每事问”,他高度评价问题的价值及意义,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是对问题意识作用的充分肯定。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得更生动形象,他在一首诗里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国外也有很多学者极力推崇问题及问题意识。苏格拉底认为,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诞生。爱因斯坦也强调:“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
[高二下语文学习方法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高二语文《谈中国诗》教案
4.读书杂谈教案
5.如何突出中心教案
6.语文作文写作教案
9.春晓教学设计教案
10.背影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