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5-10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马说

韩愈

教学目标:

1. 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分辨其中的议论和记叙;

2. 掌握文中的字词解释,通假字的用法;

3. 体会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了解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可悲情况。 

教学重点: 

一、掌握常见字词含义及用法。   

二、理解文章作者的写作目的及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作者的写作目的及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了解体裁 

师:请学生列举和马有关的成语(如:一马当先、马到成功、龙马精神、塞翁失马等等), 那么我们把能日行千里的马称为什么呢?(千里马)听说过伯乐相马的故事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位有“文起八代之衰”美誉文学家的散文作品《马说》。有谁愿意为大家解释这一课题呢?明确:“说”是古代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说理透彻。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讲究文采,跟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如《爱莲说》、《捕蛇者说》、《师说》等。 

二、疏通全文 

本文短小精悍,文意并不深奥。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读课文,并大胆提出疑难问题,争取小组内探究解决,有困难的作出标记,全班共同交流探究。 

   总结一字多义、通假字、重要词语的含义 

1、 解释下列 一字多义 

  能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 

 食      食之而不能尽其材 

           食不饱 

  尽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而不能尽其材 

其①不知其能千里(代词,千里马)             ②其真无马邪(反问词,难道)③其真不知马也( 副词,恐怕) 

之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的)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助词,无意义) 

策①策之不以其道(动词,驱使)               ②执策而临之(名词,鞭子) 

2、解释通假字: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饲”      喂 

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   表现 

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通“才”     才能 

其真无马邪       邪通“耶” 表示疑问,相当“吗” 

三、内容理解 

1、本文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2、哪些句子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呢?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3、千里马被埋没了可悲可叹,我们在读时该带着怎样的语气呢? 

(语速较缓,语意中透出些惋惜之情。) 

4、罪魁祸首是谁?  

5、文章通过哪些动作行为和语言来表现食马者的愚妄。 

6、对此韩愈表达了他强烈的遣责,是哪一句呢?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是什么促使韩愈写《马说》呢?是目睹了千里马的遭遇有感而发还是另有所指呢?出示课件了解韩愈写此文的背景。请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写 作背 景 

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幕下,郁郁不得志,所以作《马说》,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  

分析千里马、饲马者的象征意义。 

8、韩愈将自己怀才不遇的无奈,对食马者的愤慨在文中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那么他将马尽千里之能的渴望寄托到谁的身上呢?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韩愈认为千里马的有无关键在于有无伯乐。) 

《马说》中伯乐、千里马和常马分别喻指什么?寄托了什么寓意?用了什么写法? 

(千里马--人才  伯乐--赏识人才的人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意--借物寓意)  

四、 拓展延伸  

畅所欲言:1、结合现实思考:你认为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性作用么? 

2、如果你是千里马,你会怎么做? 

指导学生要敢于跳出课本,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将目光更多投向课本外的世界。)

五、资料链接

1、韩愈为什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历来被称为"文起八代之衰",第一个冲在最前线的战士会受到最高的赞美。在历经了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内容脱离了实用的立场,而只是趋于声律和辞藻的华美。文学的真正改革不得不有待于唐代了,以韩愈、柳宗元为首的攻击六朝的文风在建设着实用的散文运动。而韩愈和柳宗元正是以文学创作作为自己改革的有利武器。

※"韩愈在当日对于根深蒂固的骈文阵线的宣战,新散文的建立,确有一种百折不回的奋斗精神。"(《中国文学发展史》)

※"韩愈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力反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的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旧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摘自《辞海》"韩愈"条)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自称昌黎韩愈,所以后人又称他为韩昌黎。贞元八年(792)中进士后,过了四年才被宣武节度使任命为观察推官,贞元十八年(802)授四门博士,历迁监察御史,因上书言关中灾情被贬为阳山(今属广东)县令,元和初任江陵府法曹参军,国子监博士,后随宰相裴度平淮西之乱,迁刑部侍郎,又因上表谏宪宗迎佛骨被贬潮州刺史,穆宗时,任国子监祭酒,兵部、吏部侍郎等。有《昌黎先生集》。 

  在中唐,韩愈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文学家。一方面他有大量杰出的诗文作品,另一方面,他作为文坛诗坛的领袖,广交文友,提携奖掖,不遗余力,在他周围聚集了不少志趣相投,风格相近的文人。他不仅大力称赞比他年长的孟郊,还奖拔比他年轻的贾岛,又鼓励李贺这位天才诗人,并为他因避父讳而不得参加科举而大声疾呼;此外,他还与皇甫湜、卢仝、樊宗师、刘叉、李翱等有密切交往。这样,他与他周围的这些文人便形成了一个文学集团,并以他本人为主将,掀起了一个很有影响的新诗潮。" 《中国文学史》(章培恒)

2、关于韩愈的资料

□《新唐书列传一百一》: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七世祖茂,有功于后魏,封安定王。父仲卿,为武昌令,有美政,既去,县人刻石颂德。终秘书郎。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擢进士第。会董晋为宣武节度使,表署观察推官。晋卒,愈从丧出,不四日,汴军乱,乃去。依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建封辟府推官。操行坚正,鲠言无所忌。调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上疏极论宫市,德宗怒,贬阳山令。有爱在民,民生子多以其姓字之。改江陵法曹参军。元和初,权知国子博士,分司东都,三岁为真。改都官员外郎,即拜河南令。迁职方员外郎。 

    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报而刺史罢。涧讽百姓遮索军顿役直,后刺史恶之,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愈过华,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既御史覆问,得涧赃,再贬封溪尉。愈坐是复为博士。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谕曰:…… 

    执政览之,奇其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转考功,知制诰,进中书舍人。 初,宪宗将平蔡,命御史中丞裴度使诸军按视。及还,且言贼可灭,与宰相议不合。愈亦奏言:…… 执政不喜。会有人诋愈在江陵时为裴均所厚,均子锷素无状,愈为文章,字命锷谤语嚣暴,由是改太子右庶子。及度以宰相节度彰义军,宣慰淮西,奏愈行军司马。愈请乘遽先入汴,说韩弘使叶力。元济平,迁刑部侍郎。 

    宪宗遣使者往凤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王公士人奔走膜呗,至为夷法,灼体肤,委珍贝,腾沓系路。愈闻恶之,乃上表曰:…… 

    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帝曰:"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感夭促,言何乖剌邪?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于是中外骇惧,虽戚里诸贵,亦为愈言,乃贬潮州刺史。 

    既至潮,以表哀谢曰:…… 

    帝得表,颇感悔,欲复用之,持示宰相曰:"愈前所论是大爱朕,然不当言天子事佛乃年促耳。"皇甫镈素忌愈直,即奏言:"愈终狂疏,可且内移。"乃改袁州刺史。初,愈至潮州,问民疾苦,皆曰:"恶溪有鳄鱼,食民畜产且尽,民以是穷。"数日,愈自往视之,令其属秦济以一羊一豚投溪水而祝之曰:…… 祝之夕,暴风震电起溪中,数日水尽涸,西徙六十里。自是潮无鳄鱼患。袁人以男女为隶,过期不赎,则没入之。愈至,悉计庸得赎所没,归之父母七百余人。因与约,禁其为隶。召拜国子祭酒,转兵部侍郎。 

   镇州乱,杀田弘正而立王廷凑,诏愈宣抚。既行,众皆危之。

六、作业

1、掌握字词及课文翻译

2、背诵并默写课文

3、完成“三新”训练

 

[马说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杂文马说优秀教案

2.《马说》的课件

3.《马说》课件

4.《马说》原文及翻译

5.马说优质课件

6.《心声》 教案教学设计

7.马说原文及译文

8.《马说》课件模板

9.马说教学课件

10.《马说》教学课件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