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掌握《史记》一书的体例、别名、作者。
2、掌握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
3、掌握翻译文言句子的一些方法,能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5、了解作者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
1.学习古汉语的常用词语和特殊句式。
2.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辨析疑难语句、准确翻译文中的句子。了解“鸿门宴”在楚汉战争中的意义。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
大家听说过成语“霸王举鼎”么?
“霸王举鼎”说的是西楚霸王项羽力大无穷,力能举鼎。后来形容某人力大无穷。
关于项羽的成语,同学们还知道哪些?
……
四面楚歌、破釜沉舟、霸王别姬、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据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公元210年,秦始皇游会稽,项羽和他的叔父项梁一同去看热闹。项羽看到秦始皇被人前呼后拥,威风凛凛的样子,便对项梁说:“彼可取而代之也。”
只此一语,可见项羽的宏伟志向和英雄气概。
无独有偶,《史记高祖本纪》记载:秦始皇南巡,仪仗万千威风凛凛。刘邦道:大丈夫生当如此。
历史是何其残忍,让两个英雄生在了同一个乱世。公元前206年,这两个英雄在新丰鸿门(今陕西省)举行了一次特殊的宴会,史称“鸿门宴”。
事情的起因是:项羽和刘邦都属起义军中的首领,一个战河北,一个战河南,并约定,先入关(秦首都咸阳)为王。结果刘邦率军先攻破了咸阳。项羽大怒,欲率军攻打刘邦,两支起义军顷刻成了敌人。
那么“鸿门宴”到底是怎样的一次宴会?项羽和刘邦又在宴会上显示了怎样的英雄本色?
请看《史记项羽本纪》之《鸿门宴》
二.听课文录音,注意有关词语的读音。
……
三.听完了课文录音,大家说,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宴会么?
……
这绝对不是一次愉快的宴会,项羽和刘邦在宴会上剑拔弩张,勾心斗角,进行了一次惊心动魄的没有硝烟的战争,战争以刘邦胜出为结局。后来“鸿门宴”也成为了一个特定的词语,用来比喻那些“不怀好意,设计陷害别人的宴会”。
三.我们先来研读文章,看看课文到底写了那些内容。
(一)先请一位同学来翻译第一段。(先朗读一次)
……
1.注意这些词语的读音:
王关中 wàng 动词,称王
飨 xing 犒劳
说项羽 shuì 劝告
好美姬 hào 动词,喜好 jì 美女
2.翻译
……
见图片
3. 课文第一段记叙了哪几件事?这些事件对情节展开起了什么作用?
……
提示:第一件事“曹无伤告密” ,第二件骨‘范增进言”。
曹无伤是沛公的主司马,他的告密当然不同于一般流言蜚语,于是,项羽决定“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矛盾挑开,故事“开端”。
范增是项羽的主要谋士,他对形势的判断十分正确。对刘邦的用心了如指掌。“急击勿失”的主张非常英明。矛盾进一步激化,推波助澜,情节迅速发展。
(二)再朗读第二段,再翻译
4.注意下面几个词的读音:
鲰生 zōu 浅陋的小人
内诸侯 nà 通“纳”,接纳
要项伯 yāo 通“邀”,邀请
卮酒 zhī 古代盛酒的器皿,杯
5.翻译
……
见图片
6.思考:课文第二段写了哪几件事?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
提示:第一件事“项伯夜访”。
第二件事“张良献策”。
项伯给张良通风报信,目的在于报答当年救命之恩,却被张良利用,使一触即发的矛盾出现了转机。刘邦对项伯不但“兄事之”,“更奉酒为寿.约为婚姻”,竭力奉承,拼命拉拢,终于使项伯受其蒙蔽,导致项羽上当。
“张良献策”是情节变化的关键,刘邦逐步由被动转为主动,项羽终于“放虎归山”,以致范增之谋难以实施等等,莫不由此而生。这段文字是情节变化的关键。
三.看有关图片,感性认识一下。
第二教时
一. 复习。
昨天我们学习了《鸿门宴》第1、2段。
学生朗读1、2段。
曹无伤告密引发了项羽愤怒,范增进言激化了项羽和刘邦之间的矛盾;而项伯告密给刘邦带来了转机,张良献计,项伯转心,刘邦决定参加“鸿门宴”。
“鸿门宴”上项羽和刘邦将怎样的剑拔弩张、刀光剑影?
请看第3段。
二.学生朗读,翻译第三、四节。
1.注意下面词语的读音:
戮力: lù 合力 有郤: xì 有隔阂。郤,通“隙”,嫌隙
数目项王:shuò 数次用目示意项王。目,用目示意,动词
玉珏: jué 玉佩 樊哙: kuài 刘邦的战将
瞋目: chēn 瞪大眼睛,表示发怒 目眦: zì 眼眶
跽: jì 直身而坐 参乘: cānshèng 负责警卫的骑士
彘肩: zhì 猪腿 啗: dàn 通“啖”,吃
2.翻译;注意下面的词语:
谢: 谢罪,道歉 不自意: 自己想不到
不然: 不这样
籍何以至此 我项羽怎么会到这样。何以至此,以何止此,介宾倒装
东向坐: 向东面而坐
亚父者,范增也: 亚父,就是范增。…者,…也,表判断。
若: 你
因击沛公于坐: 乘机击杀沛公于座位。因,乘机。坐,通“座”
若属: 你们这些人 无以为乐: 没有用来娱乐的
以身翼蔽: 用身体像张开的鸟翅一样庇护。翼,向张开的鸟翅,名作状
与之同命: 和他拼命
侧其盾以撞: 把他的盾牌侧过来来撞击
客何为者: 这个人是干什么的。何为,为何,干什么,宾语前置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是沛公的警卫骑士樊哙。…者也,表判断
覆其盾于地: 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 加彘肩上: 把猪腿放在盾牌上
如不能举: 唯恐不能杀完。举,尽 毫毛: 喻细小的东西
盗: 小偷,古今义,今译强盗 细说: 小人的离间之言
亡秦之续: 亡秦的继续 须臾: 一会儿
如厕: 上厕所。如,到
3.思考:鸿门宴上发生了那些精彩的情节?请简要归纳。
……
第一件事“刘邦谢罪”,
第二件事“项王设宴,
第三件事“范增举玦”,
第四件事“项庄舞剑”。
第五件事“樊哙救主”。
4.“项庄舞剑”是鸿门宴上最精彩的情节,请思考:这一事件给后人留下了哪一个成语? 对推动情节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
提示:成语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意思是人表面上做某事心中却另有所图。
“项王留沛公与饮”,情节已趋缓和,“舞剑”事件发生,形势再度紧张起来,从而引出了“樊哈闯帐”,故事推向高潮。
5.朗读第四段,注意下面词语的读音:
靳强 jìnqiáng 刘邦的战将
桮杓 bēisháo 酒杯和勺子。桮,通“杯”
6.翻译:
注意下面的词语:
大行: 做大事
小让: 小的礼节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成语,比喻自己的命运操在别人的手里
何操: 即“操何”,拿什么(礼物)
会: 适逢
置车骑: 留下,弃置
步行: 徒步,修饰“行”,做状语
道芷阳间行: 取道,动词。从小道,做状语
度: duó 估计
再拜: 第二次,古今义
安在: 即“在安”,在哪里
夺天下者,必沛公也: …者,…也,表判断
7.思考:(1)刘邦脱逃之前作了哪些布署?是几个人一道走的?为什么这样?
……
提示:一是留下张良代为辞谢,二是放弃车骑.只身独骑,只带四个亲信随从,三是叮嘱张良,待其至军中再入内辞谢。
这样安排,目的在于尽快脱离虎口,担心项羽反悔。(从小路 走,目的也在此。)
(2):张良献礼,项羽、范增二人态度分别怎样,为何不同?
……
提示:项羽:受璧,置之坐上;范增: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
项羽对刘邦借故脱逃仍然麻木不仁,根源在于他迷信自己的武力;范增则深知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同时也为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精心策划的阴谋破产而恼怒。
三.图片欣赏。
小结。
第三教时
一.复习
1.《鸿门宴》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史称“太史令”。 著有《史记》,后人又称《太史公书》。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赞其是“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它共计130篇,包括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
2.完成课后练习1、2。
(1)驻军。名作动
使……活。使动用法
像兄长一样。修饰“事”作状语
带着,让……跟从。使动用法
像鸟展开翅膀一样。做状语。
称王。动词
(2)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古义:儿女亲家;今义:指夫妻关系
古义:意外情况;今义:十分,很
古义:小人之言;今义:仔细地叙说
三.课文研究。
1.“巨鹿之战”是项羽暴兴、成为西楚霸王的起点,他勇冠三军,摧毁秦军主力,成为众望所归、天下注目的英雄。
“垓下之围”写项羽四面楚歌,慷慨别姬,最后败亡,自知愧对江东父老,不肯渡乌江,自刎而死,凄怆悲壮,撼人心弦。
而“鸿门之宴”则是项羽由成功转向失败的关键。是人们公认司马迁《史记》中写得最好的内容,它正确展示了项羽由盛转衰
请同学们研究一下,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了这些转化的趋势?看出了项羽悲剧的预兆?
……
明确:
⑴项羽在优势下,恃勇骄横,毫无远虑;刘邦在劣势下,忍辱负重,善于保存自己。
⑵项羽刚愎自用,又拙于应变; 刘邦善于采纳意见,又随机应变。
⑶项羽用人唯亲,致使谋臣不能施其谋,将士不能效其力;刘邦知人善任,谋臣能从容定计,将士能见危授命。
⑷项羽养奸贻患,又自绝敌营内应;刘邦有奸必肃,能争取敌营的人为自己效劳。
2.教师补充两个细节:
(1)从座次看人物
(2)项羽已定东海来,西,与汉俱临广武而军,相守数月。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性格急躁与老奸巨猾对比鲜明。
3.归纳:
刘邦:善于用人、善于应变、能言善辩。
项羽:沽名钓誉、轻敌自大、寡谋轻信、不善用人、 刚愎自用、优柔寡断的一介武夫。
四.司马迁就善于在对比中显示人物个性:
简要说说课文除了刘邦和项羽之外的人物对比:
1.范增和张良
范增:项羽亚父、老谋深算、有政治远见,知道夺项王天下者必为沛公。但项羽未听取其意见,致使他的谋略失败。
张良:刘邦得力的谋士,忠诚不二,老练多谋。刘邦对他言听计从,配合默契,使刘邦变被动为主动,脱离险境,逃归营地。
2.樊哙和项庄
项庄:项羽手下武士,按范增意欲刺杀沛公,由于项伯阻挠未能得逞。
樊哙:沛公手下武士, 张良意护沛公,临危不惧,挺身而出,使沛公转危为安。
3.项伯和曹无伤
项伯:项羽季父,把项羽要击沛公军消息夜告张良。项羽知道后不 但不追究,反而还“许诺”。
曹无伤:使人向项羽告密。由于项羽轻易泄露后被刘邦诛杀。
五.这些人物的结局无不显示了主要人物项羽和刘邦的个性。预示着他们最后的结局。
六.小结:
《鸿门宴》是《史记》中极其精彩的一篇,“史圣”司马迁对这位失败了的英雄倾注了太多的感情,使其具有久远的人格魅力。可以说巨鹿之战的辉煌胜利使项羽乐观地估计了战争的形势,丧失了应有的判断能力,也构成了他对战争的一种近乎盲目的自信和崇拜,铸就了他的悲剧性格。他的精神世界里惟一的支柱或许就是每次战斗赢得胜利。项羽不屑小计谋是真诚的,他梦想用他所崇尚的武力去解决一切问题,最终,项羽用性格的笔为世人书写下了只属于他的人生篇章,算是一种对自己的薄奠。无论是独夫的刚愎自用还是英雄的顾盼无奈,无论是力能抗鼎拔山,还是乌江别姬自刎,光照至今的永是夕阳般的英雄末路的辉煌与悲壮。
[鸿门宴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2.鸿门宴优秀教案
3.文言文鸿门宴教案
4.鸿门宴教案人教版
10.春晓教学设计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