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洋溢生命的温情(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6-9-9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赵春宏

新课程把语文教学推向了新的阶段,我们对语文教学的认识,不再是传统意义的语文教学了。具有现代观念的语文教学应该是,由教师、文本、学生建构起来的具有生命意识的,生命与生命碰撞的,生命的完善与运动的过程。课堂是学生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理想的课堂是师生之间心灵相遇的场所,是观照意义世界和感悟生命之美的场所,让课堂拥有“炉边谈话”般的温馨和真诚,让课堂播撒幸福的阳光,释放生命的灿烂,洋溢着生命的温情。然而,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的语文教学深受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偏离了这个方向,而滑向了技术主义、工具理性的深渊。一篇篇气韵生动的文章被肢解,一个个充盈欲滴的生命被忽视,认知、理性、训练,成了语文教学的关键词,情感、诗性、建构,却与人的生命和生活越来越疏远。--语文教育已成为一种生存教育而不是存在的教育。我们只有从语文学科中感受到生命的优雅与飞扬,品味着人性的丰富和灿烂,语文才能进入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生命才因此而更有力量,更有意义。

在中小学课程中,语文学科是最富情趣和灵性的学科,“每一个词都布满历史的脚印和充盈生命的呼吸”,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活动的目标是丰富认识而不是统一思想。“生命课堂”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师生平等、对话沟通的过程。没有民主与平等,师生之间是无法对话的。因为对话的现代意义不仅仅是狭隘的语言交谈,而且是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精神和彼此接纳。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与自由交流,是主体性的弘扬与独特性的彰显。教师的生命,学生的生命,在视界的冲突与融合中变得感觉强健,胸襟开阔,气象和平。

       洋溢着生命温情的课堂,是让快乐主宰的课堂。每个课堂中都应该有笑声。教师应该努力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把幽默、欢笑和积极的力量带入课堂,使学生充满活力,快乐的卷入到学习中。教师生命意识的淡薄,是我们的课堂快乐稀缺的主要原因。只有从根本上把传统课堂教学沉闷的“呈现--接受”模式变为生动的“引导--发现”模式,“在引导下的发现”和“在发现中的引导“,才能充分展现课堂教学动态生成性的格局,使课堂焕发出蓬勃、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策划者。教师的学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生命的成长能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树立服务的意识,促进和完善学生的生命。 要树立服务意识,首先要提升自己的生命。那就需要教师不断的学习,广泛的吸取营养,使自己的德识 兼备。现代社会道德理念、科学技术不断的创新,一个老师不去学习,就适应不了教育的发展。孩子也不是以前的孩子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孩子的视野越来越开阔,他们善于思考,敢于提问,敢于挑战,因此,教师必须有足够的知能储备,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 其次,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条件。教师要认真的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教育的因素,预想学生学生的学习方式,推测在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补充资料,例如,教具、挂图、课件等。第三,创设教学情景。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激活学生学习的生命力,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情境的手段,渲染教学氛围,使学生善学、爱学、乐学。 第四,建立师生平等的关系。过去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怎么教,学生就得怎么学,只允许教师问学生,学生不得问老师,更不能向老师的观点挑战,学生就像温顺的羔羊,学生哪能有生命的创造力呢?现在我们强调,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子,学生也不再是教师的奴隶,学生有选择权、提问权、挑战权,学生的个性得到了解放。课堂教学要充满师生的亲和力。第五、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师与学生的生命没有什么不同,他们都有情感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赏识的需要,自由的需要,快乐的需要等等,教师应善于洞察学生积极的需要,满足他们的要求,给予他们关爱,呵护他们的生命。第六,关注每一个学生。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教师的眼光不能只放在优秀学生的身上。一个好母亲是不会嫌弃自己孩子的,母亲们常说:“孩子好比是她的十个指头,十指连心,哪个受到伤害都会心疼的。”“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所以,教师应以“母爱”的方式,关注每一个学生,给他们以精神的力量,让他们感受到生命的幸福与快乐。

        洋溢着生命温情的课堂,是学生可以实质性参与教学过程的课堂。只有当学习是学生全身心投入的整个生命存在的方式,学习才能促进整个人的成长。生命具有主体意识,生命是靠自己完善的。我们的教学老师总是不放心学生,这个不教学不会,那个不教也学不会,就像多嘴的老婆婆,叨叨絮絮的没完没了,孰不知学生已经听腻了,早已反了胃口。例如,有的教师教课文,总是自己先读一读,然后让学生仿一仿;总是找出几个难以理解的词语,写出解释让学生背一背;总是能讲出一套学习课文方法,让学生按着这种方法做一做;总能提出一些问题来,让学生答一答。学生总是跟随着老师思路转来转去,学生哪有主体而言呢?学生的生命就这样被禁锢着,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僵化的思想。有这样一则故事,美国的一个老师上历史课,内容是美国的南北战争,他上课的时候发现一个学生睡觉,他就拿起了一个苹果向那学生打去,学生惊醒后,发现老师打他,他捡起苹果就打老师,老师又拿起粉笔打那个学生,其他学生一看,老师敢打学生,于是一哄而起,参与了这场战斗,教室顿时成了战场,乱成了一团。过了一会儿,老师制止了学生,问学生:“你们为什么要打我”。学生说:“因为老师打学生,我们不公平。”老师说:“对,因为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美国的南北战争就是这样爆发的,今天,你们回去后,查找一下资料,研究一下,为什么要发生南北战争?”这个故事说明,美国的教育,不是传授式的教育,是一种体验式的教育,注重的是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让学生自己去参与实践,自己去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生命力是自己提升的过程。由此想到,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把课堂教学的主体换给学生,要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学生,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教师在课堂中的职责之一就是为学生创造一个尽可能开阔的思想平台,让他们独立的思考、自主的选择;而不是将我们自己的思考结论灌输给学生,更不是把我们自己的选择强加该学生。若想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表达不仅要有条理和清晰,而且要善于运用肢体语言、眼神交流、语调变换等。一位好的教师的声音应该是富于变化的,如高亢有力、充满激情、令人愉悦的。为了保证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既不要忽视那些沉默寡言的学生,也不要总教个别学生回答问题。好教师上课的方式不但轻松,而且富有激情。教学就是和学生一道分享对于学习的激情,分享发现的惊喜。好教师应注视每个学生的眼睛,穿梭于课桌和学生之间,提醒所有的学生从事当下的学习,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在课堂上“感悟”与“对话”共舞,“激情”与“理性”齐飞。

        洋溢着生命温情的课堂,是开放的课堂。一个人的生命不是孤立的个体,它需要与外界沟通与交流,这样才能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过去的教学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弄得学生几乎不知道为谁而学。因为他们脱离了合作的环境,自己的智慧得不到同伴的赏识,会丧失学习的自信和勇气。而合作实现了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交流,使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存在,认识到自己的生命是有价值的,所以他们就会极力的表现自己,挖潜自己,把自己融于群体之中。一个人的智慧与力量是有限,群体的智慧与力量是无限的。合作就是发挥群体的优势,实现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互补,从而解决了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越来越看重合作的功效。例如识字教学,让学生记住某个生字,学生就能在合作中,找出出几种识字方法(联想法、字谜法、组合法、比较法……)。阅读教学中,针对某一问题讨论,各抒己见,相互启迪。口语交际中,扮演角色,表演情境,相互对话。作文教学中,不同角度的观察,发散学生的想象,不同的语言表达。这些教学的行为都是在合作中完成的,有了合作就有了生命的创造力。合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实现了信息的多向交梁献魇且桓龆态的过程,实现了信息的多向交流,拓展了获取知识、能力、情感的渠道,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还创设了自由、平等、活动的空间,解放了学生的个性,能使学生产生愉悦感,树立进取精神?nbsp;合作需要技术的支持,包括合作的内容、合作的形式、合作的方法。要建立合理的合作规则,否则,合作会导致一种混乱,失去了合作的原本意义。 

        洋溢着生命温情的课堂,是充满探究意识的课堂。由于受以“传授知识”为主导的思想的影响,教学中“质疑与探究”形同虚设。更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一些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强,一怕教学任务完不成,二怕学生乱了套,不敢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具有深度和开放性的问题。再加上课堂上教师的随机点拨欠缺或者不到位,不能有效的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不能自觉的发展学生思考策略,这样的课堂只能让人感觉“空洞的热闹”,而不能让学生感受到智力劳动的愉悦,感受到智慧之花的尽情绽放。我们过去使用的教材,就是扼杀学生探究意识的最大杀手。语文教材充满了政治宣传,剥夺人性的追求,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一句话“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让现代的孩子理解起来是多么艰难,好象我们的教材再也找不到适合孩子口味的文章了。课后练习题的设计,大量词语、句式的训练,指向课文内容一看就知道的问题,学生还能有探究的欲望吗?《邱少云》一课,孩子对烈火中“一丝不动”的邱少云提出质疑,而教师却说那是时代英雄,孩子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呢?我们的教学始终还没有摆脱教师的权威,教材的权威。学生的个性追求就这样一点一点被扼杀了。树立生命的探究意识,必须改变的是教师的行为。教师不要再做保姆了,要做学生发现问题的引路人。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美国的教授上自然课,讲的蚯蚓。他没有先介绍蚯蚓的形态和生活习性,而是,把活生生的蚯蚓带到课堂,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自己去发现。学生有的用眼睛看,有的用手摸,还有的用嘴尝。他们以不同的体验得出了蚯蚓的结论。这种教学方式强调的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而关注的不是唯一的结果。学生生命的创造力就是在探究中得以提升的。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与其说是一种享乐思想,不如说它表现的是诗人对生命的沉醉及其在生命里的驱使下试图超越时空羁绊之外的迷狂。面对上苍赐予我们的五彩缤纷的世界、多姿多彩的生活和我们每人一次的生命,我们没有理由拒绝感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洋溢着生命温情的课堂,是飘扬着“人”的旗帜的课堂。生命教育尽管不能解决教育的所有问题,但它能大踏步的提升教育的品质。呵护生灵,呵护人的生命尊严,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多一点沟通,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宽容,多一点关爱,多一点与人为善,多一点和谐温馨,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也是我们每个人需要与期盼的,我们每个语文教师都有责任去创造适宜生命生长的环境和土壤,让生命教育的旗帜高高飘扬在学校的上空。

 

[让语文课堂洋溢生命的温情(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1.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2.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论文题目

3.关于语文课堂活力的释放的教学论文1500字

4.年会温情主题口号

5.永在的温情读后感

6.形容雪温情的句子

7.浅议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8.温情三月黑板报

9.情人节情真温情祝福语

10.情人节温情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