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词性活用
1、 名词作动词
衣以文葆(穿)
及赵武冠(行冠礼,成人)
长南蕃之地(称雄)
服而朝(穿胡服)
序往古之勋(接续)
朔为晋将下军(率领)
春秋祠之:(祭祀)
昔日简主不塞晋阳以及上党:(设置要塞)
2、 名作状语
王北略中山之地(向北) 太子母日夜啼泣:(日日夜夜) 形容词作名词
明德先论于贱(平民)
行政先信于贵(贵族)
4、 意动用法
赵盾患之(以……为患,担心)
先王丑之(以……为丑)
5、 使动用法
子必不绝赵祀(使……绝,断绝)
请活之(使……活)
苦筋骨(使……苦)
是亡社稷(使……灭亡)
离中国(使……离)
非以养欲而乐志也:(使……愉悦)
6、 为动用法
国人哀之(为……感到悲哀)
二、通假字
1、 是为灵公,发兵距所迎襄公弟于秦者。 距:通“拒”。阻拦
2、赵盾复反 。 反:通“返”。返回
3、初,赵盾在时,梦见叔带持要而哭。 要:通“腰”。
4、韩厥告赵朔趣亡。 趣:通“促”。急速,赶快。
5、居无何,而朔妇免身。 免:通“娩”。
6、夫人置儿绔中。 绔:通“裤”。裤子。
7、赵宗灭乎,若号。 号:通“嚎”。
8、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匿山中。
文:通“纹”。葆:通“褓”。
9、韩厥具以实告。 具:通“俱”。完全。
10、蛮夷之所义行也。 义:通“仪” 。
11、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而怫学者,离中国,故臣愿王图之也。
怫(bèi):通“悖”。背离,违背。
12、夫翦发文身,错臂左衽,瓯越之民也。黑齿雕题,却冠秫绌,大吴之国也。
秫:同“鈢”。长针。
13、系累吾民。 累:通“缧”。
三、古今异义
1 杀宰人:掌管膳食的官。
今:杀人。
2 为之祭,春秋祀之:每年。
今:春季和秋季。
3 是非先君之意而今妄诛:这不是。
今:正确的和错误的。
4 事先君文侯,至于成公,世有立功:到。
今:连词,表达到某种程度或提另一件事。
5 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叔不服:不穿。
今:不顺从,不服从。
6 明德先论于贱,而行政先信于贵:推行政令。
今:行使国家权力的或指机关、团体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
7 今寡人恐叔之逆从政之经:处理政事。
今:参政,进入政界。
8 中国同礼而教离,况于山谷之便乎:
中国:中原地区。 今:中华人民共和国。
山谷:山野偏僻之地。 今:山间的谷地。
9 于是肥义侍: 当时。
今: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前一事引起的。
10 夫服者,所以便用也: 用来……的。
今:因果关系连词。
11 明日,服而朝: 第二天。
今:明天。
12 而襄主并戎取代以攘诸胡:夺取代地。
今:代替。
四、特殊句式:
1)定语后置句
大业之后在晋绝祀者
事利国者行无邪
2)省略句
与楚庄王战(于)河上
衣(之)以文葆,匿(于)山中
程婴卒与(之)俱匿(于)山中
使使者以(之)报
夫人置儿(于)绔中
恶变服之名以忘鄗事之丑,(是)非寡人之所望也
纵不能立 (之)
吾告(之)赵氏孤处
故见(于)龟策
招而匿之(于)宫中
3)提宾句
何以惩罪?
智者睹未形,则王何疑焉?
将何以守河
4)主谓倒装句
小人哉程婴!
5)状语后置句
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
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
衣以文葆
与楚庄王战(于)河上
发兵距所迎襄公弟于秦者
索于宫中
故见(于)龟策
复与赵武田邑如故
6)判断句
赵朔妻成公姊 君有命,群臣之愿也
妄诛谓之乱 狂夫之乐,智者哀焉;愚者所笑,贤者察焉。
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礼者,所以便事也。
圣人观乡而顺宜,因事而制礼,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国也。
夫翦发文身,错臂左衽,瓯越之民也。黑齿雕题,却冠秫绌,大吴之国也。故礼服莫同,其便一也。
今叔之所言者俗也,吾所言者所以制俗也。
臣愚,不达於王之义,敢道世俗之闻,臣之罪也。
今胡服之意,非以养欲而乐志也;事有所止而功有所出,事成功立,然后善也。
臣闻中国者,盖聪明徇智之所居也,万物财用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异敏技能之所试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义行也。
是非先君之意而今妄诛。
臣有大事而君不闻,是无君也。
此两者臣之分也
非以养欲而乐志也
狂夫之乐,智者哀焉;愚者所笑,贤者察焉。
家听於亲而国听於君,古今之公行也。子不反亲,臣不逆君,兄弟之通义也。事利国者无邪,因贵戚者名不累。
敢道世俗之闻,臣之罪也
五、分析课文
第一部分
1、第一至三节中作者详写赵盾,略写赵朔,联系上下文有什么作用?
2、“赵氏孤儿”的故事,情节惊心动魄,时间跨越数十年,本文是怎样通过激烈的矛盾冲突和详略不同的记述,以刻画人物形象的?
3、司马迁通过“赵氏孤儿”歌颂了正义,鞭笞了邪恶,并揭示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真理。但这个故事从唐代以来就不断地受到批评,学者们纷纷指责它并非信史,有人还作了很细致的考证。
如果真是如此,那你们认为这是否违反了《史记》的“实录”精神?
第二部分
1 “胡服骑射”在历史上有怎样的意义?
2、关于篇中有几处梦卜的认识?
明确:梦卜就是据梦境预卜后事,这种迷信思想应予批判。不过史书中记梦卜等迷信活动并不始于司马迁,《左传》里就有不少这类记载,司马迁还不可能完全摆脱这种影响,这是时代的局限。
王梅
[《赵世家》文言现象整理 学案设计(苏教版高二选修)]相关文章:
7.木兰诗的文言现象
8.赵普文言文课文
10.《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