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部必考的文学名著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占有10分,面对这块蛋糕,绝大部分的老师不敢掉以轻心,但是现实往往很残酷,一是学生在基础年段的阅读积累有限,甚至有一些学生从没有阅读过《考纲》要求的这几部名著,二是进入高三总复习以后,很难保证学生有充分阅读名著的时间,无奈之下一些老师只好采取以讲带读的办法,即老师主讲情节梗概,然后让学生在课外进行阅读并识记主要情节;还有一部分老师采用以练促读、以考促记的办法,于较短时间让学生熟记八部名著的主要情节。应该说,以讲促读、以练促读和以考促记都是不错的应试训练,可以让师生在一定时间内较为有效地完成这个专题的复习任务。但是当我们看着老师们在讲台上絮絮叨叨、口干舌燥地一课时一二十回名著情节的串讲,当我们听着学生们手拿名著主要情节梳理讲义、嘴里念念有词地背着故事梗概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会升起一丝悲哀和无奈:这就是考查名著的初衷吗?这些经典只能如此简陋而粗糙地强行肢解和灌输吗?
反思之余我们冷静下来:有没有一种更有效的复习策略能够既达到复习应试的目的,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发挥名著的经典价值?经过反复思考和实践验证,我发现引导学生探究设题是复习文学名著的好办法,它要求学生既要设制问题(包含题干、设问、分值),又必须设制答案要点。通过这些探究设题的实践活动,师生可以收到一举多得的成效:学生既熟悉了情节,又能提高审题和答题的能力;既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经典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在反复揣摩、深入推究中提高阅读鉴赏和评价能力。
那么,“探究设题”在文学名著的复习教学中该怎样开展呢?
首先,要求学生针对情节内容以判断题的题型进行设题。教师指定一定量的情节让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设题,比如“宝玉挨打”情节、“香菱学诗”情节等。学生为了设题就必须熟悉这些情节,搜索可以制题的关键点,比如人物、地点、经典对白及主要情节等,再以判断题的形式呈现出来。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把自己设制的判断题提供出来与其他同学进行互动交流作答,让学生在合作共享中强化对情节的识记。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个互动形式很受学生欢迎,不仅达到了熟记情节的应试目的,也激发了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和兴趣。
其次,要求学生针对情节内容以简述题的题型进行设题。设制简述题比设制判断题的难度会大一些,它要求学生必须从宏观上把握教师指定情节中的主要故事,而这些情节中的主要故事往往不止一个,比如“宝玉挨打”情节,可以设置的简述题应该有“简述宝玉挨打的原因”、“简述宝玉挨打的故事”和“简述宝玉挨打后钗黛探伤的故事”等等;与此同时学生还得从微观上把握主要故事中的情节要点,这样学生才能设制出相对准确的答案,比如“钗黛探伤”这一故事的主要情节点有:①宝玉挨打后,宝钗首先来看宝玉。②她手托药丸交代袭人如何看护用药,并对宝玉流露出了感情“……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③黛玉是在宝玉睡着的时候来看他的,宝玉醒来的时候,黛玉已哭得两眼红肿。④黛玉对宝玉说:“你可都改了吧。”⑤宝玉劝慰黛玉,让她放心,便为这些人死了他也情愿。
另外,在学生交流简述题的设题答题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反复指导强调简述故事答题的三要素:背景、经过和结果,以及指导学生审题答题的严谨,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把握,同时明确应试答题上的一些技巧。比如“简述宝玉挨打的原因”和“简述宝玉挨打的故事”在答题要点设制上的区别。应该说,探究简述题的设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第三,要求学生针对情节内容以阅读简答题的题型进行设题。这个设题想法主要是基于这么一个思考:通过将指定的情节作为文学类小说阅读的文本材料,指导学生进行分析鉴赏和评价探究,从而提高学生文学类小说的阅读能力,与此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对经典名著有了更深一层次的认识,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当然,由于这类题型设计的难度远远高于前面两种,所以教师在让学生进行第三种题型的设题活动前,必须先做好以下这些铺垫工作:1.完成第一轮的小说类阅读的专题复习;2.学生大体了解文学类阅读考查的能力要求以及具体的考查点。学生有了这两种储备,设题才会有针对性,探究设题活动才会有价值。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所设的题进行合理归类,比如“宝玉挨打”这一情节中,学生提出了以下这些问题:
(1)贾政要打宝玉,情感几经变化,哭了多次,请结合情节,简要分析贾政为什么哭?
(2)宝玉挨打后,宝钗黛玉先后来探伤,但两人的表现各有不同,请结合情节作简要分析。
(3)宝玉被父亲喝令“不许动”之后知道大事不妙,急着寻人找贾母报讯,结果盼到了一个耳聋的老婆子,于是有了一场有意思的对话,请简要分析一下这个情节的作用。
(4)“你放心。再别说这样的话。便是为这些人死了也情愿”这段话是宝玉挨打之后,黛玉前来探伤劝他“你从此可都改了吧”时说的,你是如何理解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5)“宝玉挨打”是《红楼梦》中非常重要而且非常精彩的情节,作者在情节的安排和众多人物出场的设计上都很有特色,试做简要分析。
(6)照中国的传统,父亲教训子女甚或打几下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像贾政那样想置儿子于死地的父亲却是罕见的。那么,贾政如此毒打宝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试谈谈你的看法。
教师应要引导学生明确问题(1)(2)考查的是鉴赏评价能力(二)形象分析点,(3)考查的是分析综合能力(一)结构点,(4)考查的既有形象分析又有探究能力(二)创作意图,(5)考查的是分析综合能力(二)艺术手法,(6)考查的既有分析综合能力(一)主题又有探究能力(二)创作意图等,问题的旨向明确学生的答问才有针对性,设制的答案要点就会更准确、合理和科学。当然这一过程的生成性强,对教师的专业挑战是明显的,老师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让这一活动更有效。
引导学生对名著的精彩情节进行探究设题活动,犹如一股清新之风,吹开学生为备考复习而日渐疲惫的心灵,盘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达到了指导应试的目的,不妨一试。
lan
[文学名著复习的创新策略:探究设题 (人教版高三)]相关文章:
1.高三复习英语课件
10.高三复习计划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