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语文教育是一个丰富而生动的美的世界。她的美不仅在于其几乎涉及人文和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的教材内容的美,同时也包括其展现传感这些内容美的教学艺术美。就教材内容而言,众多名著佳篇,犹如色彩绚丽的各种奇葩,赏心悦目,沁人心脾;又如一支支美妙的乐曲,扣人心弦,优雅动听。就教学艺术形式而言,色彩纷呈的教法、课例活动,正如一幅幅风光旖旎的画卷,气象万千,各臻其妙;又如渐渐精美绝伦的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语文教育如花,如歌,如画,令人赞叹和神往。语文教育内容的美,除课文内在的思想美、意境美、人性美、情感美等外,还有其外在的语言美、结构美、风格美。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去认识、感悟、涵咏、欣赏这些美,让学生从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增长见识,同时提高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语文教学艺术的美还在于教学过程中的内容美、结构美和教师控制课堂的技巧美、流畅美、语言美、板书美。
高中前已围绕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五个方面已经进行了相关美育教育。课程标准在高中阶段提出学生在五个方面获得发展: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每个方面也有美育的任务和要求。在感受鉴赏这方面特别提出: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语文知识的教学,实际上渗透着人的审美体验;语文能力的培养,实际上表现出人的审美倾向;语文智力的开发,实际上体现出人的审美创造,正如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所说:“无不于智育作用中,含有美育之原素:一经教师之提醒,则学者自感有无穷之乐趣。”美无处不在,美育的维度贯穿在语文课程的目标体系之中,构成语文素养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美育的根本宗旨是培育学生的人格和心灵,作为教师,我们在引领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引领学生发掘语文的艺术美。
语文教育的确是一个令人陶醉的、令人感动的美的世界,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育变的面目全非。语文课上,知识传授、机械重复占据了大量的时间,语文教育的活力和生气在单调的操作后显得更加萧条,受功利主义的影响师生容易忽视了美育的积极主动性。我认为语文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美育教学工作。
一、重美的发现、重美的感悟,课堂上有亮点,让学生长久保持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新课程改革后,课本更注重也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教材有意分模块设置,并附有梳理探究、表达交流、名著导读,旨在保持学生学习文学的趣味。每一单元第一课精读,老师要注重审美趣味性鉴赏,课堂教学设置有高潮、有亮点,保持学生学习语文的高度积极性。例如在诗词单元,赏析柳永的《雨霖铃》时使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把自己已有的审美体验同自然、社会、历史、音乐美术结合起来。先让学生美读,充分感受语言的节奏美,音韵的和谐美,语言的用词美、内容的画面美,情感的意蕴美、哲理美。然后进行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合作探究活动,进一步拓宽视野,提高审美认识。表达交流时优美的语言组织总会给大家带来成就感和愉悦的心理体验。教学时还可以穿插音乐背景甚至是动画效果来唱。从阅读到鉴赏无不包含美育因素,学生中会有越来越多的同学爱上诗词,学习诗词会从被动变到主动。在各种风格的审美体验中,他们增长了学识才干,积累了相关意象及鉴赏技能。高度的激情会引导他们自主去鉴赏相关内容或体裁的一些作品。
二、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思考感悟,激发学习语文潜能,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让其获得一定的审美成就。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注意挖掘于教材内容相关的美育因素。
新教材选修课设置的很好,如《语言文字的应用》一改过去模块训练的单调训练,注入了时代气息,注入了相关幽默笑话及趣味故事。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从其他角度再选几个例子,课前预习的和课中列举的例子结合起来,既让学生保持一种兴趣心理,又能认识到各种知识的实用性和审美趣味性。不知不觉中,让学生摒弃不良习惯,见贤思齐,加强了积累,提高了审美趣味和语言表达水平。
②加强阅读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丰富情感,充实精神,完善人格,形成一种良好的审美习惯,以便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保持良好的习惯和高雅的品位。由于语文考试形式的限制,语文教学极易进入极端,忽略美育鉴赏。到高中后师生都会发现,过去很多学生基础比较薄弱,闲暇时间沉浸于题海或陶醉于娱乐休闲甚至是网络游戏,很多人没有闲情逸致静下心来看书了,阅读量和阅读速度跟不上,词汇量匮乏,语法无知,语感弱,农村学生尤其严重。到高中容量增大,涉及知识面更广,教师学生心中都会有压力,就会急功近利,多做题。我们不妨多借鉴古人的教育方法--多阅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人的做法很好, 阅读鉴赏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多方面感知,从而形成主体思维,披文入情,神游其中,增进理解,把自己带进诗文的情境中去体味、领会、琢磨,可以毫无障碍地接受诗文内容的感染熏陶,陶醉其中。农村学生学习资源有限,教师可以在平常给学生推荐或印发一些好的文艺作品,督促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产生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受,同时 鼓励学生博读精思勤练笔,记录心中的美感情愫。在阅读中感悟自然美、社会美、人情美等美学因素,形成圈点批注积累摘抄的习惯,把别人的知识体验变成自己的动词并能灵活加以运用。随着必修课的完成,学生的基础知识已成体系,学生也大体认识到自己的潜能和兴趣所在,有意提高自己语文素养。
三、增强教学的计划性、系统性,将美育渗透于智育、德育,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力争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更多的“美”,循序渐进。
①课前可采取趣味小活动,或讲成语故事,或鉴赏诗词,或演讲,或进行某一方面的知识检测,增强美学趣味性,拓宽知识面,准备人锻炼了胆量。
②课外阅读不限量,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养成一种习惯,博读精思常积累,读书写心得。教师常与学生沟通交流,多鼓励督促学生。蔡元培曾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做美育”。 我们更要用美的事物去浸润青少年的心灵,使他们不断地、长久地被美的情感所陶醉、所滋养,从而“将情感善的美的方面尽量发挥,把那恶的丑的方面渐渐压伏淘汰下去”,以实现情感教育的目的,同时提高审美情趣,增长见识。
③作文训练成体系,重美感。在写作训练中探讨美育,科学地将美育渗透于写作训练的过程这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美、表现美。美无处不在:首先,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创造美、捕捉美的广阔天地。其次,要引导学生善于从社会生活中发现美。引导学生把眼光投向大千世界,通过观察,炼就一双“火眼金睛”,从各种内容不同的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去发现美。让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发现美的事业、美的风尚、美的构思,在社会中发现美的精神、美的气质、美的人格。教师还要在学生发现美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的写作向表达优美的方向发展,即写作表达时,要有美的观点、美的探求和美的实践,要从立意、章法、意境、语言等几个方面训练学生的写作实践,从而培养和提高表现美的能力。
李慧莉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艺术]相关文章:
1.幼儿教育美育论文
3.高中语文好句子
4.高中语文《大学》教案
5.高中语文随笔推荐
6.高中语文《老王》优秀教案
7.高中语文作文好句子
8.高中语文教案
9.高中语文议论文
10.高中语文写景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