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夏琨 邮箱:ak47701226@sina.com
人们都说读书是一件既高雅且愉快的事,古今中外无数大人先生不厌其烦地谆谆教诲我们要热爱读书,认真读书,这其实反而让人产生一丝疑惑:假如读书的确是一件让人感到十分快乐的事,那么本不须先贤们苦口婆心地劝诱,大家自然会趋之若鹜;而根据经验,越是别人费尽心机教你去做的事,大凡是比较辛苦的。从来就没有人来劝说大家一定要贪图享乐。因此,光凭这些教诲就几乎可以断定:读书绝对不会是什么好玩儿的事,所以,我也就从来没有感觉到读书是快乐的。
但是,很多人似乎都说读书是很快乐的,比如说,古人就云“红袖添香夜读书”是人生一大快事,似乎足以证明读书之乐,但我以为有红袖添香,读书当然会成为一件难得之乐事,可是假如添香的不是眉目含情楚楚动人的红袖而是形容枯槁完全不解风情的大妈,那么读书可能不仅不能成为一件乐事,而且会跟受刑无甚区别。所以,所谓“红袖添香夜读书”,完全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即使有乐,也是在某处襟袖之间,而读书只是此时增加一些高雅情调的道具,因为如果是“夜打麻将”,而要让红袖来添香,也未免太煞风景。
于是古人又云:“雪夜拥炉读禁书”亦是人生一乐,想象一下:在“纷纷鳞甲飞,疑是玉龙斗”的雪夜,披着棉袄,对着火炉,脱下白天道貌岸然的外套,把仁义道德暂时放到一边,抱本《金瓶梅》津津有味地欣赏,的确可算人生一大乐事,但如果抱的是本《高等数学》或《公文汇编》,那么这时的景象完全就会是一幅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的苦读图,何谈快乐。所以,“雪夜拥炉读禁书”之所以为乐,完全是因为读的是禁书。因为不管是什么游戏,只要是被禁止的,总会激起人们那种无法抵挡的好奇心和冒险欲。就象小时候明明家里丰衣足食却偏爱半夜去偷农民伯伯的菜一样,情趣不在菜上,而在偷中。
还有更高雅的,宋朝的苏舜臣有一次到老丈人家作客,临睡前找老丈人要酒喝,而且一要就是一石。老丈人很奇怪,晚上就偷偷摸摸去侦察,只见他女婿一边读《汉书》一边喝酒,看到高兴时更是满浮一大白,这就是著名的“汉书下酒”的故事。仿佛一看,苏先生读书时似乎的确其乐无比,不过我总觉得这苏先生实际上是在找借口骗老丈人的酒喝----看到张良雇职业杀手刺杀秦始皇没成功他也要满饮一杯,他又不是嬴政的亲戚,高兴个什么劲儿?
至于以“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来证明读书是快乐的,则更是偷换了概念:这句话实际上是“学而优则仕”的通俗版本,它说的乐实际上并不是读书时的乐而是“用书”时的乐:十年寒窗,一朝成名,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美女别墅何足道哉!但想象这些社会精英们当年在孤灯下苦读时,除了以时刻想到成功后的风光来打打精神牙祭勉强取乐之外,大概也不会觉得有多幸福的。晚清学者平步青更是对这种说法恨之入骨,他的《霞外捃屑》中说这句话教唆了不知多少读书人一作官便为非作歹,以兑现以前“颜如玉,黄金屋”的期票,但他也承认:绝大多数的饮食男女是无法拒绝这种诱惑的。不过这与我们谈的读书之乐似无多大关系,暂且不谈,免得伤害了莘莘学子的自尊心。
古人说读书快乐倒也罢了,毕竟他们那时不象我们现在有电影电视麻将旅游消闲卡拉OK洗头按摩桑拿浴,也许他们没事的时候也的确只有以读书来消磨时间。可是据说现在的很多人竟也如此喜爱读书,这就让我感到有些景仰了。曾看到很多文章,作者都说闲暇时泡一杯香茶,坐在书房中,捧起心爱的书本。就可以忘记世间的烦恼乃至所有的不快。这种图景多少有些小资的情调,的确让人有些神往。可回头看看我读书:书房是没有的,单身宿舍中被我当成厨房的那间寝室就是我的书房,如果有书香的话,那也早被油盐酱醋的味道凉拌得不成体统了;背后那台涉嫌超期服役的冰箱时而发出轰鸣,以代替前面先生们读书时的鸟鸣;香茶是没有的,桌上泡的是比旧社会还苦的浓茶;房中笼罩的是久驱不散的劣质香烟的烟雾,让人觉得仿佛走进了《西游记》中的妖怪俱乐部;“汉书下酒”倒也试过几次,不过杯中斟的并不是可以解忧的杜康,而是在欧亨利的小说中的那个街头妓女梦寐以求的“猫尿”----啤酒。总而言之,我读书时的图景一点也不高雅。当然,我更不会有陶潜先生“每有会意,则欣然忘食”的好学精神和前面那些先生们一读书就可以忘记一切可以从早看到晚的专注,相反,我读书不多时便会头晕脑涨大脑缺氧,所以总是默默计算着时间,一“下课”,马上毫不犹豫地丢开书本,抱头鼠窜去打电子游戏。每当这时候,我就会想史书里说的汉代董仲舒读书三年都不往书房外望一眼绝对是瞎掰。
其实,对于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来说,读书根本不可能是一件快乐的事,司马迁老先生两千年前就说过:大凡伟大的作品,都是伟大的人们穷愁聊倒时写的,试想作者写的时候本来就苦大仇深了,怎么能奢望我们在读的时候还会喜笑颜开呢?这毕竟于作者也有些不敬的嫌疑,当然,读“隐私”“揭密”之类的书除外。而如果你抱着想从读书中寻找快乐的想法去读书的话,当你真正面对着读书时的艰苦时,唯一会做的就只有失望后的逃避;倒不如正视读书之苦,也不要用“寓教于乐”之类的话来安慰自己。
但是,这个世界上的确也有以读书为乐的人,他们抛开了读书的任何功利目的,将自己的灵魂融入书中的天地。他们读书甚至并不是为了“学以致用”,读书本身就是读书的目的,他们也许可能成为一大名家,但更多的人却往往终生默默无闻。小时候,老师经常教育我们“不要为了读书而读书”,但我以为,直接把读书就当成是读书的目的,总比把“黄金屋颜如玉”当成读书的目的要好一些;更重要的是,如果一个人只是将读书作为为了达到某个目的的手段,那么当这个目的达到之后,读书的动力必会荡然无存,而如果你将读书本身当成是自己的目的,那么你永远也不会有达到目的的时候,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而在这种目的与手段统一的历程中,一个人的人格和灵魂则会默默地升华,真正达到读书的最高境界。
孔夫子算是这种人的代表:他晚年读《易经》多次将穿竹简的牛皮绳都读断了,但却坚持“述而不作”,也就是说,他读书完全不是为了写论文,评职称,搏大名,而只是将读书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他一生育徒三千,却不曾留下任何文字来描述自己读书的心得,更不曾把自己从书中得到的知识当作资本来教训后辈,以致他死后他的学生们总觉得夫子少了些什么,于是一起回忆先生生平,编了一部夫子语录。其实,《论语》的编写恰恰是对孔子读书精神的反动,因为这就使原本纯洁无瑕的读书变成了一种功利的手段,静静坐下来读书就就从原来的精神享受而变成了一种伟大的努力和奋斗,如同为了登上珠穆朗玛峰就必须忍受大量的体力消耗和强烈的高山反应,而能忍受这种过程的就成了人生的强者,当他们成功后就往往把自己苦读的过程当成本领和本钱来向人炫耀,尽管他们现在再也不想多读一页书。而原本的确是快乐的读书也就被认为是一种对人身心的煎熬了。
所以,我始终无法将读书与“快乐”联系起来,更不想自欺欺人地说我热爱读书。只不过,读书虽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不过也算是一件比较高雅的事,于是,还是“高雅”下去吧。
星期五 2000年8月18日 PM 11:24:32
[读书之乐]相关文章:
5.读书啊读书阅读答案参考
6.关于读书的好成语
8.关于读书的日记
9.老舍《读书》课件
10.读书节的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