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培训方案(通用15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那么你有了解过方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理健康培训方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心理健康培训方案 1
一、培训对象。
1.现任或将要承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职或兼职教师。
2.热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班主任、科任教师。
二、课程目标。
学员接受过此培训后,应能掌握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备知识和能力,促进专业发展。具体应该达到的目标是:
1.初步掌握现代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辅导与咨询的基础技能。
2.能够胜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有效开展本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依据有关理论设计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并去实施,能够在实践中分析、解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际问题。
3.促进心理教师的自我成长,提升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职业道德水平。
三、课程内容。
培训课程将围绕上述培训目标实施,共分为3个部分。
专业理论知识,通过发放资料自学完成。
实际操作技能,通过面授课程完成。
校本实习,学员在本学校进行学习实践。
本课程着重讲授理论的核心概念,强调理论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有较大比例的实际操作技能练习;力求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学习切实运用到校本实习当中。
四、培训方式
(一)整体课程将贯彻四个原则:
1.主动构建原则,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性;
2.持续反思原则,增强学习效果;
3.共享合作原则,调动各种学习资源;
4.实效性原则,密切联系心理健康教育实际。
(二)具体学习将实行网络与面授相结合,专家和学员交流相结合的培训方式。
1.通过自学掌握基本理论知识
2.通过面授的实际操作培养基本技能技巧
心理健康培训方案 2
一、培训目标
为提高我校骨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心理咨询能力和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能力,促进他们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和教师培训中更好的发挥其带头作用。
二、培训意义:
1、促进校内师生的身心健康,构建和谐校园。
2、有利于了解全校师生心理健康状况,防患于未来,构建安全校园。
3、提高学校素质教育水平,提升学校办学品味。
4、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疏导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减少长期教学所造成的疲劳感,帮其获得动力和幸福感。
5、提高教师的心理应用能力和沟通能力,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采取相应的沟通技巧和教学方法,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以及学习上所遇到的问题。
6、帮助教师解决长期以来形成的心理上所遭遇的困惑,树立良好的形象,以积极的姿态影响引导学生向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三、培训内容:
1、教师心里减压
2、如何克服教师职业倦怠?
3、如何识别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4、教师与学生的心理沟通技巧
5、教师人际关系疏通
四、培训形式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只有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素养,才是有源之水,教育学生才会产生正确的积极的影响。学校可利用教师继续教育的机会,有选择地选学习一些理论书籍。
2、在教师中普及心理卫生知识。
做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首先,教师必须是一个专家。每一个教师必须重视这个问题。多取它山之石,多加强自我修养,多关注心理卫生知识,这样才会发现并及时诱导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
3、开展针对教师的心理咨询活动。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作为软环境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心理健康的老师往往营造和谐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相反,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往往会直接危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如老师的恶意,专横的态度,不妥的言行,这些都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健全的人格。一个健康的教育,必须有健康的老师。学校应重视对老师的心理健康的咨询活动,了解老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疗治教师的心理。
4、重视优良校风、班风的建设。
营造平等民主的心理氛围。学校大力提倡学术民主、教学相长,鼓励教师和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师生关系既为师长,又为朋友;既是领导,又是同志。学校要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个老师和同学。倡导团结、合作、互助精神。一个积极健康向上、团结合作互助的才是有战斗力的集体。一个学校形成了上下一致、互尊互爱、互帮互助、精诚合作的校风班风,那么,学生也就会形成与之相应的心理品质。所以,学校和班主任、老师都要在这方面作文章。
培养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学校中学生敢说敢想敢做,还要求教师和学生都是遵章守纪的楷模,做致合理奖惩,形成有章可依,有章必依的良好风气。
5、我校广播站每天中午有一期《心理健康讲座》栏目,心理老师给播音员提供稿件,播出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等内容。这种形式听众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6、加强心理健康科研工作
动员全体教师参与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科研中来,通过理论学习、问题讨论、工作研究、经验总结、案例剖析、典型分析等方法、引起大家对心育工作的重视,逐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为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的实践与探索打下坚实的思想认识基础,积极倡导学习之风、反思之风、研究之风,让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再回到实践中去,反复循环,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全方位渗透的大环境。教育科研将成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新动力,不断推动着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向进一步发展。
7、培训将采用面授和网络辅导、实践演练、实践作业等多种形式开展。
8、全校在职老师利用教研组会时间,集中或分散学习。
心理健康培训方案 3
一、研究前准备
1.研究对象的选择。行动研究注重行动者与研究者的合作,强调研究者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为了保证行动研究的效果,我们选择了与心理教师配合度较高的班主任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同时在班主任工作年限方面进行有意的筛选,从三个年级共选出八位班主任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从事班主任工作年限在10年以下的有2位,在10—20年的有4位,有20年以上的班主任有2位;班主任年级分布为高一年级3位,高二年级2位,高三年级3位,以实现课题组成员在年龄、经验上的优势互补。
2.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本研究在积极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学习型组织等理论指导下,着眼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结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际,以长治一中八位班主任为研究对象,这八位班主任和三位心理教师组成研究团体,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培训载体,运用行动研究法、参与观察法、调查研究法等方法,积极开展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研究,注重研究者与行动者的合作,主动容纳和利用各种有利于解决实际工作的经验、知识、方法、技术,不断改进实际工作,提高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与能力,构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二、研究的实施与成效
1.第一阶段、构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本阶段研究主要以彼得·圣吉提出的“学习型组织”理论为指导,在分析各年级高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基础上,面向班主任具体开展了三方面培训。一是研究初期,课题组为班主任列出培训学习资料,定期组织班主任集体学习、交流、研讨,以丰富他们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进而改变班主任的心智模式;二是围绕“高中生身心发展特点”,组织班主任开展了集体研讨,对学生进行了调查、访谈,并查阅了相关资料,最终形成了每个年级6个主题,共18个主题54节课组成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三是课题组以心理教师为主体编写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在教学中积极实践,而班主任主要参与听课、磨课等工作,旨在引导班主任进一步了解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帮助班主任从课程研究者到课程实施者的角色转变,进一步提高班主任在课程开发、计划、实施和评价上拥有高度的自主性和参与性;四是心理教师通过一周一次的班主任例会,讲解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学生咨询案例,丰富了班主任的心理学知识,进一步引导班主任从“管理学生”到“指导学生”的角色转变。
第一阶段研究结束时,课题组对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出课题研究三点突出成效:一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班级学生行为和人际关系明显改善;二是参与课题研究的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胜任力得到明显提高;三是初步构建了每个年级六个主题,每个主题三节课共54节课,组成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2.第二阶段、推动“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
课题组在认真总结了第一阶段研究成效和不足的基础上,对研究工作做了相应的调整。首先,以心理教师为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转为以班主任为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课程内容,进一步提高课程的系统性、操作性、实用性。同时,为了验证第二阶段的研究效果,课题组增加了学生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学习时间管理问卷和中学生人际关系量表,对实验组A(每个年级抽取两个班级,以心理教师为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实验组B(每个年级抽取两个班,以班主任为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对照组C(每个年级抽取两个班级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的班级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进行了前后测,为第二阶段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研究的实施阶段,针对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不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积极性不高,对心理健康教育角色认同感低和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经验缺乏等问题,课题组具体开展了四方面的培训工作。一是通过课题成员的集体研讨,总结出高中班主任工作中常涉及到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辅导技巧,围绕这些内容,面向班主任开展系列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丰富了班主任心理学专业知识;二是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与方法,采用专题工作坊的形式,开展“教师心灵成长沙龙”,增加了班主任的积极心理体验,促进了班主任个人成长,提升了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胜任力;三是课题组以“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组织班主任开展交流研讨,促进了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角色的认同,进一步强化了班主任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预防者、维护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定位;四是以八位班主任为主,隔周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实践中促进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经验的积累。
第二阶段的研究巩固了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并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通过培训班主任掌握了更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心理辅导技术,具备了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并且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中,加深了自身对课程的理解,积累了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经验。研究的数据分析显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胜任力有显著提高;实验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提高明显;班主任为主与心理教师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同等的干预效果。
三、研究的建议
1.加强理论与技能培训是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研究初期,我们发现许多班主任已经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其中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大部分班主任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缺乏专业的理论与技能,一些班主任老师虽然在大学里学过一些心理学、教育学知识,但对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比较陌生。本次研究,经过两年的专业知识,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心理学专业理论、心理辅导技术的学习,课题组班主任积累了较为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这为第二阶段班主任为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供了知识保障。正如一位班主任说到:“学习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我发现心理健康教育并不难,很容易掌握,也很实用”。为此,在实际工作中,加强班主任理论知识学习、操作技能训练、案例分析和实践锻炼,接受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教育、人格塑造教育、智能开发教育、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耐挫折教育、情绪管理教育等多方面的辅导,丰富他们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这是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前提。
2.促进班主任角色认同是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动力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个性的塑造者”“心理健康的维护者”。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能否以科学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将对整个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然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班主任要同时扮演很多不同角色,也常会出现角色错乱现象。为此,要进一步明确并细化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具体职责是非常必要的。具体来说,班主任要在班级中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者、鼓动者的角色(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和发动心理健康教育);规划者、组织者(制定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学生心理素质发展评价)、参与者、示范者(要以自身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影响学生,为学生营造健康成长的乐园)等角色,班主任对心理健康教育者的角色认同和角色定位,有利于班主任有效地处理自身的角色冲突,也有利于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3.积极实践是提高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重要途径
班主任要积极实践心理健康教育,如积极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心理主题班会,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班级管理中,运用心理健康辅导技术指导学生成长等,在教学实践中体验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和自身的价值和意义,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的信心。同时,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困难和压力重重,面对这些,需要班主任不断地学习理论,学习别人的经验,同时需要与心理教师、学生不断交流和总结,对课程设计和实施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方案,对课程效果分析等等,正是这样的较为复杂的实践工作,锻炼了班主任,提高了班主任的分析问题能力、计划能力、组织实施能力、决策能力、协调能力、研究能力等。
4.争取学校行政支持是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力保障
在课程推广的开始,研究者通过向班主任进行课程介绍,由班主任自愿参与,效果不佳。之后借助学校政教处的力量,由政教处下发班会通知并进行相应的监督,督促班主任在班会时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程实施不但得到了量的保证,一段时间之后,班主任开始向心理教师询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细节,班主任逐渐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接受并积极实施。所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推广方面,学校的行政支持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大部分班主任不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下,行政支持就成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推广的有力保障。
心理健康培训方案 4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科学指导和规范我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面提升心理健康辅导教师能力,推进我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展,结合我县实际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状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培训组织
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培训由县教育局举办,县教师进修学校具体组织管理。
二、培训对象
全县中小学心理健康辅导教师
三、培训时间与地点
1.培训时间:20xx年4月17日—19日;4月17日上午8:00—9:00报到,9:00—9:30开班仪式。
2.培训地点:于都县教师进修学校。
四、培训内容
1.培训内容:个体心理咨询与技能、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学校危机干预策略、沙盘游戏技能培训、教师心理健康维护、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与实施。
2.培训方式:采取自主学习、讲授与体验、多媒体课件、资深专家答疑、团队实例教学等多种学习形式。
五、培训考核
根据出勤、课堂表现、完成学习任务、考试成绩等对学员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的学员,由县教育局统一发放“培训合格证”。
六、工作要求
1.请各校按县教育局规定时间上报参训人员名单,名单发送至于都县教师进修学校师训处邮箱xx@126.com。
2.各中小学要以此为契机,引导广大教师热爱教师职业,强化教师保护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自觉意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七、经费保障
培训期间学员住宿由教师进修学校安排,培训费、教材费、资料费、伙食费由县教育局拨付,交通费回原单位按规定报销。
心理健康培训方案 5
培训对象
全县中小学校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校长或分管领导、班主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团委或少先队老师以及其他感兴趣老师。
培训时间
20xx年6月17日-20xx年6月30日
培训内容
时间
培训主题
内容简介
第一天下午
(14:30-17:30)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疏导与干预方法
帮助中小学教师掌握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疏导与干预的方法,常态下做好心理普查的方法与流程。
第二天上午
(8:30-12:00)
生命存在的意义
以体验式教学让教师参与团体辅导《生命存在的意义》通过生命教育心理辅导,使学生了解生命既美好又脆弱,使学生明确生命的含义及意义,学会珍爱生命,从而提高生命质量,感悟人生
第二天下午
(14:30-17:30)
《我的生涯我做主》《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以体验式教学让初中高中老师参与《我的生涯我做主》: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成长具有阶段性,培养生涯规划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找到未来生活的目标,学会规划自己的学业和生活,学会管理时间。小学老师参与《做自己情绪的主人》: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情绪的各种表现及对自己生活学习带来的影响,悦纳自己,欣赏自己,学会情绪管理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依托团队
本项目依托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心理学系专家团队设计与实施。广西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是我区最早和最好培养心理学科人才的教学科研单位,是广西心理学会和广西中小学心理健康发展研究中心的挂靠单位。
经费预算
按一期120人参加培训,每期培训2天,每人每天培训费120元,计划培训7期,所需经费约20.16万元,120元/人×2×120人×7=201600元,培训经费纳入财政年初预算。
心理健康培训方案 6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成为基础教育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大量的实践证明,优质的师资将是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有效性的关键。而集中培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工作就是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和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为此特制定巫山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方案。
一、培训目标
通过5天的短期集中培训,使参加培训的中小学教师能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和一定的心理咨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自身的`心理素质,提高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能力,能主动思考和解决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二、培训原则
1、科学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鉴于学员年龄和学识结构等问题,培训应强调趣味性和吸引力;但对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不可忽视科学性的原则,要重视言之成理,言之有据。
2、针对性和拓展性相结合的原则。培训内容要以问题为中心,针对中小学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进行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和交流研讨;同时,也要让教师摆脱具体情境和具体案例,真正掌握基本的规律和程序,提升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3、体验性和反思性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团体活动,引导培训学员切身体验心理教育的魅力,领悟心理健康教育的真谛;同时,对体验活动的过程进行反思,促进自我心理素质的提升与完善。
4、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把科学的理论和中小学实际结合起来,解决和解释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培训对象
中小学德育骨干(心理健康教育)教师60人。
四、培训时间、地点
1、培训时间:参训学员于xx月xx日报到, xx日至xx日上课,共计40学时。
2、培训地点:巫山县师资培训中心。
心理健康培训方案 7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1.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应纳入学院“大德育”教育系统,在与学院现有德育手段相结合的同时,充分利用心理教育的特色与专长,共同达到帮助学生优化心理素质、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教育目的。
2.普及教育与个别咨询相结合。采用双管齐下的手段,一方面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形式面向不同年级段的学生开设课程,同时利用已设立的心理咨询室进行“个别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
二、心理健康普及教育
心理健康普及教育的宗旨包括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解析心理现象以及传授心理调适方法等方面,从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根据技师学院学生的实际特点,具体教育方案设计如下:
1.初中起点学生
(1)初中起点三年制学生。这些学生的主要特点是年龄较小,并且心理年龄滞后于生理年龄,心智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自身存在很多问题,包括行为层面的和心理层面的。加之其入学成绩较低,因此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应把心理健康教育的侧重点放在引导他们适应环境、修养良好习惯、认识自我、发掘潜能、学会学习以及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等方面。第三学年,学生即将面临又一次的人生选择――就业或者继续学业。此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分两个方向:对选择毕业的学生,侧重点放在就业指导方面;对选择继续学习的学生,侧重点放在帮助其调整良好心态,备战升学。
(2)初中起点五年制、六年制学生。五年制、六年制学生前两个学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基本与三年制学生一致。第三学年成人高考结束,上线学生继续学业,而对未上线的学生而言,他们将面对的则是分流毕业和就业。因此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可以成人高考为界分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以环境适应、人际交往和考试心理辅导为主。后一阶段,对继续学业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侧重在帮助其顺利从中级段学生向高级段学生转型,包括自我认识、角色定位等。而对另一些未通过考试的学生,其教育的重点同样应该为择业就业。
(3)对成人高考后继续学业的学生,从第四学年开始直到毕业,可将心理健康教育的侧重点放在学生更深层的自我认识和潜力发掘、专业(职业)目标的确立、适合专业提升和自身发展的新学习策略的建立、职业规划和职业指导、意志力的培养及挫折应对、情感完善(包括亲情、友情、爱情、性)、人格健全等方面。
2.高中起点学生。这部分学生,包括中专、技校、职高、普高四类。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已经趋于成熟,但因为其在高中阶段的`生活、学习环境差别较大,所以导致其对新环境的适应和接纳的磨合期会更加复杂、漫长。因此根据这一群体特殊的心理特点,将其心理健康教育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第一学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侧重点放在环境的适应、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信心的树立等方面;第二阶段贯穿其后的第二、三、四学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侧重点与初中起点五、六年制学生的第三学年以后相同。
3.关于心理健康普及教育的其他建议。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建议对每年入学的新生做SCL-90量表的心理普测。通过这项测验,能够使学校在第一时间对新生心理状态做到了解,并且对具有抑郁倾向、较强攻击性倾向等问题的学生作出心理筛选,使学校、班主任以及学生管理部门能够对新生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避免某些问题的出现。
三、心理咨询
除了以课程的形式在校内开展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外,已设立心理咨询室的学校还可同时开展个别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咨询,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心理辅导。建议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采用专、兼职相结合的方式配备心理咨询室工作人员,并实行预约制。
四、其他辅助方案
1.采用橱窗宣传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的形式作为课程教育的生动补充。充分利用橱窗文字、心理影视欣赏、心理剧、心理拓展训练体验等手段,使心理健康教育以更鲜活的姿态走近更多学生。
2.与班主任保持及时、有效的沟通,共同做好心理预防与危机干预,使有心理困惑的学生的问题能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或缓解,使心理健康的学生更加健康。
3.在时机成熟的条件下,建立以心理健康为主旨的学生社团,采用朋辈辅导的方式,以自助和互助来解决共同问题。
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是一个长期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和团队工作,并且应随着学院办学状况的不断变化保持动态改进,最终形成具有宁波技师学院特点的良性、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心理健康培训方案 8
一、培训意义
就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务,对学员进行系统培训,使之在作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个人素质、理论修养、教育能力和研究等方面,达到初步胜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更新教育观念和育人方法,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方式方法和途径,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精神运用到日常学生管理和各项教育活动中去。
(一)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具备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相应的基本观念和理论修养;
(三)掌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模式和方法,具备处理学生成长性和一般适应性心理问题的个别和小组咨询的'能力,以及设计、组织和实施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能力;
(四)掌握基本的心理沟通技能,善于创设良好的群体心理氛围;
(五)具备对学生心理发展状况进行群体和个别评估的初步知识和能力,能及时发现和转介需要深入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学生;
(六)具备一定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能力。
三、培训方式
采取专题讲座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并联系学员实际采取案例分析法、问题解答法、研讨交流法、心理训练法以保证培训的质量和实效。
利用星期六、星期天进行。
心理健康培训方案 9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上级部门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精神,结合本校实际,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通过各种途径继续认真开展小型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不断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学科性和实效性,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构建和谐课堂。
二、主要目标及任务
1.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3.上好各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人人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各学科教育之中,营造学校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构建和谐课堂。
三、具体工作和措施
(一)要搞好心理教育,首先是师资队伍建设,为了切实可行的推进心理教育,学校将通过教师讲座(有条件聘请有经验把握心理健康教育前沿的教师)、课余阅读心理健康书籍、开展心理活动课、心理个案评比、参加学区、县、市心理健康教科研、到兄弟学校参观学习,全面提高心理健康师资队伍。
(二)通过家委会、家长会组织学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使家长逐步认识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地提高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素质。
(三)认真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及心理咨询工作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时间,定期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宣传教育与辅导。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化,紧贴在校学生心理实际,通过调查、个案访谈与记录,掌握我校学生心理发展中的特点、缺点,对症下药开展面上辅导与点上追踪。上好各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完善心理健康档案。
3、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4、结合班主任工作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积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各班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和班会、队会结合起来,落实发展与预防功能。尝试以队会的形式、班会的内容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中,春风化雨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培训方案 10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体验性较强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既有心理知识的传授,心理活动的体验,还有心理调适技能的训练,是集知识、体验和训练为一体的综合课程,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认为采用案例教学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案例教学的界定
案例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作用
教学既包括教师的教,又包括学生的学。实践证明,案例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作用则通过学生、教师及师生关系等方面表现出来,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知识、技能和自我认知的教学目标。运用案例教学能够促使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助于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一)案例教学对学生的影响
1.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2.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有利于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内化,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案例教学对教师的影响
1.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2.有利于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案例教学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1.有利于体现教学中“双主体”的作用,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在教学中的互动关系。
2.有利于创设融洽的课堂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案例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对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实效性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也给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授课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搜集选择教学案例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重要元素。教学案例的选择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要提高案例教学效果,必须有高质量的案例。课前,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收集整理相关素材、精选案例教学的案例。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遵循以下原则: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趣味性、丰富性。此外,案例的丰富性还体现在案例呈现方式的多样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呈现案例时应采用幻灯、教学录像、图片等多种方式,这样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二)科学地计划与安排教学环节
案例教学具有相对稳定的操作模式。一是在课程开课之前制定一个具体、周密的案例教学总计划,主要内容包括:教学案例的总个数、各个案例实施的时间等。二是教师还要为每个教学案例制定一个具体的案例教学组织计划,内容包括:案例xxxx、案例类型、向学生呈现案例的时间、案例讨论的组织形式、步骤及讨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对策、案例的总结评价等。教师是案例教学的组织者,需要周密地安排教学,在每个教学环节都实时发挥着组织者、催化者、引导者的作用,切实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针对案例设置问题和引导学生讨论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获得心理调试的方法和能力。因此,案例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中的应用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对案例设置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案例提出不同的假设,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并对假设的论证,指导学生选择分析问题的角度、把握主题、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系统地阐述问题等等。在教学过程中,对案例设置的问题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环环相扣,教师的引导主要是对学生探究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的引导,并尽可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果断性、独特性。据此,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对问题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大胆质疑,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分析案例中主体的心理和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探究案例的延伸,开展讨论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深入案例,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处理案例和案例中的问题,以此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综合素质。
(四)教师的总结评价
教师的总结评价在案例教学中尤为关键,是案例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的总结可以是讨论进行中的适时的阶段性小结,也可以是课堂教学结束时的点评总结。教师的总结评价包括:一是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的评价,主要表现在对讨论中积极发言与自主探究的同学给以肯定、对学生讨论观点的视角正确与否的合理评价、对有独特见解的同学给予鼓励与表扬、对学生讨论之后所形成的共识进行的概括和提升,让学生有顿悟的感觉,从中获得启示,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二是对案例本身所蕴涵的道理或问题进行评价,表现在归纳案例中获得的启示、方法和思路,以及其在学生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这是对学生知识内化和提升的一个关键,目的是调整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树立对某一问题或现象的正确认知,提高学生在遇到类似问题或现象时的分析能力和积累解决的经验,进而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心理健康培训方案 11
农村教育的和谐健康发展,关系到整个社会和谐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全局,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的影响比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方式更为显著,同时还影响着学生及其他教师的心理健康和行为。因此,要关注农村教育,关注农村教师,研究农村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机制。
一、农村教师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农村教育教学设施简陋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经费占公共事业开支经费的比例较低,农村地区经济相对不发达,政府之外的教育投入相对较少。这不仅导致教学设施的简陋、教学材料的匮乏以及办公经费的紧张,也导致教学研讨和业务学习经费的紧张,使得教师外出学习机会少,视野难以拓展。在简陋的条件下,农村学校的素质教育、新课程实施等要与国家的教育改革形势同步,必然是困难重重,这给农村教师带来很大的压力。
(二)优秀教师和优秀生源流失严重
农村地区经济落后,基础设施也相对较差,许多农村教师羡慕城市生活而想方设法离开,暂时留下的教师也普遍存在心理不平衡的情况。同时,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频繁流动,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带孩子到城市读书。如此一来,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和优秀生源都集中到城市,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也越来越突出,这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以及农村教育环境的改变。农村家长文化水平较低,再加上留守孩子越来越多,学生越来越难以管教,在缺乏先进教学手段和理念的情形下,职业的理想与现实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使得农村教师陷入巨大的迷惘和郁闷中,从而产生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三)农村教师工作任务繁重
农村教师工作负担较重,平均周课时在14节左右,许多教师周课时甚至多达20节,平均每天7点半前到达学校,下午6点以后才离开学校,每天在校工作时间超过12个小时,工作负荷较重。回家以后还要备课、承担家务,几乎没有休息时间。由于教育经费紧张、人手不足,部分落后地区教师还兼任各种勤杂工作,诸如给学生做饭、负责保卫等。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农村教师还要不断上门家访以劝说流失学生复学。这些导致农村教师工作量繁重,脑力、体力透支严重。虽然工作任务繁重,但是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远远不如城市教师,有些地区甚至还存在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导致农村教师职业倦怠心理越发严重,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四)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环境较差
现代社会资讯发达,网络学习范围逐渐扩大,但农村学校由于条件限制,网络学习以及网络使用普及程度较低,导致农村教师资讯丰富性不足,再加上外出学习机会有限,专业成长环境不利。农村民主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漠,农村学校的教育管理方式比较落后,强调制度管理,官僚思想严重,对教师的个人成长缺乏人性化关怀,管理评价不是以人为本而是倾向于官本位,任人唯亲而不是任人唯贤,教师专业成长缺乏良好环境,从而产生不公平感、挫折感、自卑感。
(五)农村教师个人心理健康维护能力差
农村教师大多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狭窄、学习能力差,一方面对新教学思想的接受和适应能力较差,教学研究意识淡薄;另一方面对心理健康常识的学习了解很少,自我调节能力差,缺乏终身学习和自我发展的意识。农村教师满足于完成教课任务,自主拓展的能力较差,不懂得主动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也不懂得了解自身的心理问题,遇到问题时,怪罪学生、怪罪家长、怪罪别人,自以为是,故步自封,不会换个角度看待问题;遇到挫折时,思想狭隘,性格偏执,怨天尤人,钻牛角尖,攻击性强。再加上农村教师人际关系范围狭小,猜疑、偏执、攻击心理普遍存在,导致农村教师个人心理健康维护能力差。
二、农村地区教师心理健康培训现状
(一)在继续教育课程中进行培训
我国日益重视心理健康问题,但这种重视主要针对学生,对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依然不够。部分省市开始进行教师心理健康常识培训。例如,昆明市在继续教育中开设了“教师职业发展与心理调节”等课程,主要以地方选修课的方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教师进行心理调节的尝试,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这些课程往往采取大规模的理论培训,以讲授为主,辅之以视频讨论、案例分析等。这种培训的需求量很大,但由于培训人数众多,大多为60人以上的大班级,教师教学只能以知识传授为主,无法开展心理辅导活动,教学成效有限。
(二)邀请心理学专家开展讲座
由于农村学校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一些学校或县区进修学校开始邀请心理学专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但多是围绕学生心理健康专题进行讨论,真正围绕教师、帮助教师进行自身心理健康维护的讲座还是很少,而且邀请专家到农村学校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也是少数现象,多数学校还没有这种意识或者缺乏这种条件。
(三)教师的个人零星学习
在社会发展以及心理健康日益受到关注的情形下,部分教师也开始关注心理健康,自学心理学相关书籍,学习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内容,但大多数的农村教师仍然不懂得心理健康常识,不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更不了解教师心理健康维护的常识。
由于国家要求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出台了相关的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纲要性文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但这种重视是主要以发达地区的学校为主,农村学校在这方面重视远远不够。农村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也有限,许多学校认为政治教师也可以承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或者是承担课程少的教师附带承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些都是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误解。对于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视更是有限,很少有学校将教师心理健康纳入校本培训内容,学校对教师的心理状态关注不够,没有致力于营造有利于教师心理健康的管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导致农村教师心理问题时有发生。
三、加强农村教师心理健康培训的措施
(一)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国家培训计划
我国从2010年起实施“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主要进行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培训相关学科知识以及教材教法,费用由国家承担,解决了农村地区培训经费不足的难题,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但这些培训计划的参训名额有限,基层教师还是缺乏机会参与学习。国培计划主要以学科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帮助农村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强调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关注紧缺薄弱学科,涉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很少。针对这种现象,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纳入国培计划,邀请心理学专业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培训,开设心理学系列讲座和心理咨询与辅导,进行教师心理调节技能的训练,帮助农村中小学教师掌握心理健康常识,提高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学会理性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纳入继续教育必修课程
重视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就要将农村教师心理健康培训纳入继续教育必修课程体系中。课程设置上要将普及性的理论课程和实践性的心理辅导相结合,可以开设心理健康常识、心理卫生、心理诊断、心理辅导等课程,以系统的层次递进的方式开设课程,帮助参训教师掌握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要改革课程和教学模式,突出参训教师的参与性和自我反省,以小班化教学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培训过程中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帮助教师掌握缓解不良情绪的方法,有效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三)建立心理档案
要关注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状况,需要对农村教师心理状况进行相应的普查。由于涉及面广,需要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与高校建立协作联系,利用高校现有的心理测评软件系统,对农村参训教师进行心理测评,建立心理档案,对有心理问题的教师进行筛查,对有严重心理问题的教师进行回访咨询和个别辅导。教育行政部门要不断加大投入,提供经费和人力、物力支持,在基本掌握所属地区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四)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纳入校本培训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按阶段来具体实施,不能急于求成。校本培训是农村教师继续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纳入校本培训。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委托心理学专家列出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书籍清单,让农村学校提供给教师参照阅读,写出阅读心得,之后再请心理学专家结合阅读书籍进行有针对性的讲座,从而促进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五)开展远程心理健康课程培训
教育主管部门或继续教育中心可以利用远程教学方式来进行培训,通过电视、网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广大农村教师可以通过收看教学节目或网络教学视频进行学习。这样经费投入较少,节约成本,普及面广,有助于农村教师以较低廉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初步的情绪调节方法。
(六)建设一支农村教师心理健康咨询队伍
为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教育行政部门还要建立专业教师咨询队伍,专门为教师服务。我国严重缺乏专业心理健康教育人才,美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与学生的比例是1:1500,如果我国5000名学生需配备1名专业人员,以全国2亿中小学生来计算,至少也要4万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人才,缺口相当大。专业咨询教师要具有大学本科以上的心理专业训练,考取部级心理咨询师的专业资格二级,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研究能力,这就需要国家加大投入进行专业人才培养。在将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十所学校或五所学校就应拥有一位心理咨询人员负责维护教师心理健康,进行教师心理咨询与辅导的专业服务。也可以请高校心理专家定期进行专家巡回讲座,或者有高校教师与心理专业学生进行定期心理普查回访,帮助教师队伍维护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培训方案 12
初中班主任的心理教育应从两方面进行,一是进行青春期心理卫生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建立心理防卫机制;二是采取有效的教育和医疗措施,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恢复学生的心理健康。
1、进行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当面向全班学生进行,它具有普及的性质,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心理的适应性并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
(1)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对青春期学生进行心理卫生知识教育,包括青春期学生心理特点的自身认识,常见的心理异常及其归因分析以及青春期性心理卫生和学习中的心理卫生等。通过这些知识教育,提高学生对心理卫生意义和作用的认识,并指导学生掌握心理卫生的措施与方法,增强学生的心理抵抗能力和自我免疫能力。
(2)正确的心理健康指导
正确的心理健康指导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①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远大的理教育学生正确的对待人生以及人生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挫折与不幸,抓住命运的喉咙,提高对各种挫折的承受力。
②指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树立良好的自我观
人的一生中,有许多因素是自己不满意的,也是自己没有能力改变的,如身高、长相以及出身家庭等。既然无法改变就要坦然接受,否则就会增加烦恼与不安。同时又要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自己的长处,要用己之长补己之短。天生我材必有用,大才有大用,小才有小用。只有正确的认识了自身存在的价值,并把自己放到正确、适合于自己的位置上,接受并力争塑造出一个良好的自我,才能减少学生的不公平感以及由此带来的自怨自哀。
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班级的社交活动与文体活动
学生心理异常中的孤独、恐惧、焦虑等都是由于青少年自我封闭的结果,有了心事不向别人诉说,得不到班主任以及同学的及时开导、帮助,就会走进情绪障碍的死胡同。因此,教师要为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校内的体育活动、文娱活动、游戏活动,校外的春游、踏青、登山、观景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受到美的熏陶,得到精神的振奋,并且在共同的活动中加深了解,加深友谊,团结互助,多一份爱心,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奉献,多一份关怀,以开阔胸怀。
(3)注意教学卫生中的用脑卫生
当代中学生许多心理异常都是由于过重的升学压力以及不合理的用脑造成的。班主任应把指导学生用脑卫生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日常工作。指导学生用脑卫生首先要指导学生合理用脑,劳逸结合。其次要提出与学习能力相符合的期望值,既不能期望值过高赶鸭子上架,使学生疲于奔命,由苦学变厌学,也不能放弃部分差生,使他们感到自己是社会的弃儿,从而受到心理上的伤害,产生反教师、反学校,甚至反社会的心理。第三,要注意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宽松和谐的班级学习心理气氛,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掌握知识,以发挥大脑的最优学习功能。
(4)加强青春期心理卫生的教育
让学生了解自身的结构,生理发育特点,了解性生理、性心理的基本知识,以改变学生对性和性欲愚昧无知的状况。消除学生对生理、心理变化的恐惧、焦虑、性神秘感与性探究心理,并对学生进行性道德观念教育和性角色培养,使学生能正确对待性欲并克制性冲动,消除幻想,增强性意识,使学生自尊自重,作自己的主人。
此外,班主任要与家庭建立联系,建立家庭——学校——班级教育网络。经常与家长建立联系,并对家长进行科学教育方法指导,以保证家庭科学育子以及与学校的配合,一旦出现问题,及时与班主任联系,双管齐下,共同帮助学生。
2、进行心理辅导
初中班主任和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了解最深,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看得最清楚。但是,有时班主任看到的只不过是一些表面现象,对学生的`内心世界的真正情况并不一定了解。提供心理辅导,将班主任的“我给你们帮助”变成学生向班主任提出“我需要帮助”,让学生主动接触班主任并和班主任倾心交谈,更有助于对学生的教育。
心理辅导是班主任通过与学生对话,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给咨询对象提供帮助与指导,以消除学生的心理矛盾或缓和其心理冲突,提高学生心理适应能力,以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并预防、矫正心理问题的一种手段。班主任的心理辅导应当面向全班学生进行,但也是一个学生主动寻求帮助的个别教育方式。
班主任经常与学生进行接触,对学生了解颇深,对学生辅导后便于及时把握住学生心理脉搏,将出现的问题与前后的发展、学习、生活的经历结合起来动态的了解学生,以便采取更有效的综合教育措施,为学生创设更好的环境,使学生健康成长。也正因为班主任对学生太了解,可能会出现先入为主的片面认识。特别是某些与班主任有情绪或行为对立的学生,更不想把心事透露给班主任,这将违背心理辅导愿望。因此班主任要开展心理辅导必须注重以下修养:一是具有一定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二是要成为学生心目中佩服的教师;三是要具有与学生心理沟通的能力,课堂上是教师,课下和学生是朋友,经常与学生接触,获取学生的信任,学生有了问题愿意将问题告诉班主任,并希望得到班主任的帮助。否则,班主任处理不好权威与民主的关系,把学生放不到平等的位置上,则会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此外,班主任要注意为学生保密,尤其是学生不愿让别人知道的或有损学生声誉和形象的事,教师决不能透露半点,也不能因之对学生印象不良或心存偏见。最后班主任发现学生的问题后还要主动找学生交谈,可以诱导学生,但不能凭借自己是班主任而强制学生,应当给学生创造一种气氛,使学生有安全感,坦诚而信任地表露自己的心迹。
3、进行心理训练
心理训练是指班主任有意识的运用有关心理学知识,使学生的心理品质得以锻炼而优化的过程。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心理训练的任务有三个方面:其一是为了巩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里所学的有关知识,将有关知识通过反复运用、练习、内化为个体的心理品质;其二是通过训练,解决在某个年龄阶段,某校、某班普遍存在的共性心理问题,如独生子女的意志薄弱、性格缺陷,以及某班学生中存在的厌学倾向等;其三是通过训练,以预防、矫治学生个体身上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训练的方法颇多。广义的说,所有心理品质的培养过程都是心理训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运用的一切方法都可以认为是心理训练的方法。当然,需要培养的心理品质的内容不同,训练的具体方法也有所不同。例如,智力训练,可以用“工具强化课程”、“儿童哲学课程”等;创造能力训练,可以用“暴风骤雨联想法”、“摆脱常规法”、“假想性推测法”、“物体功能替代法”等;情感的培养,可以用“认知切入法”、“爱的操练法”、“审美建构法”等;意志品质的培养,可以用“耐挫折训练”、“自我调控训练”等;不良心理品质的训练,则可以用“松弛训练(放松疗法)”、“系统脱敏法”、“奖励法”、“厌恶法”、“模仿法”、“示范法”、“肯定性训练(社会技巧训练)”、“角色扮演”等不同的训练方法。
心理健康培训方案 13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指教师的思维方式、处世态度要与社会的要求相协调,为社会所容纳,并具有创造的思想,即教师必须有广泛的生活兴趣、融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情绪体验、积极的进取精神、稳定的工作热情。因此,只有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提高全体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才能更好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为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需要,我校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以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创建和谐校园为重要抓手,坚持以人为本,开拓创新,努力提高我区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全校所有任课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培训、实践指导、督导评价,多层次、多渠道、宽领域地培养和锻炼教师,使教师掌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具有积极的心态、健康的人格、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谐的人际交往能力,并能够策略地应用心理学知识进行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全方为地提升教师自身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实施原则
1、科学性原则:依据我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实际,采用科学的方法、内容、途径进行系统辅导,实现此项工作的层次化、系列化、科学化。
2、发展性原则:将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探索新型的教、学、研模式,促进师生人本、友善、和谐、幸福地成长。
3、实践性原则: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素质为评价依据,指导教师学好、用好心理学知识和技能。强化教师实践操作层面的业务素质,让教师在广泛而深刻的教育实践中减少职业倦怠感、获得职业幸福感、生成出积极的教育智慧。
四、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措施
1、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培训。要求学校以校本培训为主要形式,对全体教师进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并结合评优课、优秀班集体评比、评教评学等活动,检查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并努力为教师成长搭建相互交流、展示成功的平台。
2、加强尊师爱生教育。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教育教师热爱学生,教育学生热爱教师,这样,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密切师生感情。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大有裨益,学生热爱教师,对教师良好心理的形成同样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关心教师生活。学校领导要了解教师的所盼、所需、所难,把解决教师的心理困惑与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结合起来。除了政治上的关心爱护外,对教师学习中的困难,工作上的失误,生活中的苦恼,人际关系上的摩擦加以理解和关心,为教师工作创造良好、和谐、宽松的环境。
4、丰富教师的业余文化生活。想方设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尽可能多地组织教师进行文体娱乐活动,使教师的紧张情绪得到缓解,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化解种种不良情绪,保持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5、提高工作效率。制定相应措施、重视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效率,避免随意延长教师工作时间,还应多关心骨干教师以及其他教学任务重的老师,让他们也有松弛、休闲的时间调节身心,消除疲劳。
6、为教师创设和谐的心理时空。努力改革教师管理模式,变程式化、事务化的管理为人性化的管理,以教师为本,努力为教师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使管理更贴近教师的心灵世界,更贴近教师的职业心态。同时,要努力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扬名和扬长的各种机会,不断满足他们的成就需要、使他们时时体验到被尊重、被关心的情感,从而保持舒畅平和的心情,轻松愉快地投人工作。
心理健康培训方案 14
一、培训背景:
培养高素质的教师与提高现有教师的综合素质,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希望所在。一位高素质的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较高的专业水平与能力,并善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青少年的成长中教师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这不仅是因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更是因为教师在青少年心目中的形象与师生关系的好坏,对于青少年的自我概念的形成、生活目标的确定、身心健康的状况都具有深远影响。毫无疑问,如果教师本身的素质不高,就无法承担培养高素质学生的重任。如果教师自己心理不健康,学生的心理健康就没有保持。
二、培训目的.和意义:
1、促进校内师生的身心健康,构建和谐校园。
2、有利于了解全校师生心理健康状况,防患于未来,构建安全校园。
3、提高学校素质教育水平,提升学校办学品味。
4、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疏导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减少长期教学所造成的疲劳感,帮其获得动力和幸福感。
5、提高教师的心理应用能力和沟通能力,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采取相应的沟通技巧和教学方法,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以及学习上所遇到的问题。
6、帮助教师解决长期以来形成的心理上所遭遇的困惑,树立良好的形象,以积极的姿态影响引导学生向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三、培训内容:
1、教师心里减压
2、如何克服教师职业倦怠?
3、如何识别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4、教师与学生的心理沟通技巧。
5、教师人际关系疏通。
四、培训方式:
1、培训讲座
2、团队辅导
3、个别辅导
4、体验式辅导、拓展训练
5、团队交流平台
五、培训流程:
(一)心理评估与分析
利用专业的心理测评系统(惠诚软件)对教师进行测评分析,撰写分析报告,结合访谈等形式进行培训辅导需求分析,根据结果提交初步辅导建议书。
(二)培训联系
(三)培训实施
根据设计好的培训方案,和流程,进行培训,执行科学的培训流程,包括培训时间进度控制、培训现场控制等为教师提供高质量的培训。
(四)培训后跟踪
首先进行培训后评估、提供培训评估报告,并提交讲师建议。制定跟踪计划,促进成果转换。
心理健康培训方案 15
一、指导思想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优秀的心理素质和完美的人格。自信是一个人成才素质的重要因素,是人格的核心部分。在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关心学生,让自信在心中扎根,显得尤为重要。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提高对学习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2、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乐观、自信、友好、诚实守信、开拓创新、向上追求、不畏困难的精神。
3、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消除心理困扰和行为偏差,树立人生理想,具备个人发展能力。
三、实施步骤
1、提高小学生对校园生活(尤其是高一高二)的适应能力,培养他们开朗、合群、乐于学习、自助的`独立人格。
2、培养学生与老师和同学沟通的能力,不断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增强自我调节、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3、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和环境不适带来的孤独、依赖、困惑和沟通障碍。对这些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指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整自我,改善心理健康,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渗透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在一切教育活动和班级工作中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在三至六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3、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通过学校的各种途径(心理咨询室定期开放,耳语邮箱,绿色热线),对有心理问题或精神障碍的学生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咨询,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事后建立心理档案。
4、建立学校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用良好的行为和正确的方式影响和教育孩子。
五、对心理咨询教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1、要有开朗、热情、体贴、关爱的健康人格。
2、掌握咨询心理学的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如注意和倾听的沟通技巧,共情、尊重和真诚的反应技巧,情绪调节和行为矫正。
3、应以学生为主体,避免“老师说,学生听”的课堂模式,与学生一起参与辅导活动,建立和谐的氛围,给予表扬、同情、善意和鼓励。让他们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从而给予启发、启发和引导。
4、尊重学生个人意愿和隐私,谨慎从事,量力而行。
【心理健康培训方案】相关文章:
心理健康培训方案12-02
学生心理健康培训方案03-31
职工心理健康培训方案12-12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方案02-03
心理健康培训方案(精选15篇)12-09
心理健康培训方案(12篇)12-03
心理健康培训方案12篇12-02
心理健康培训方案(精选5篇)12-07
心理健康培训方案15篇12-07
心理健康培训方案(15篇)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