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评价制度

时间:2024-07-13 11:09:43 炜亮 评价 我要投稿

学生评价制度(通用16篇)

  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越来越多地方需要用到制度,制度是维护公平、公正的有效手段,是我们做事的底线要求。那么制度的格式,你掌握了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生评价制度,欢迎大家分享。

学生评价制度(通用16篇)

  学生评价制度 1

  学生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核心。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育对象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评价的依据,是教育方针规定的总目标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要求。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作为评价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制定学校学生评价制度如下:

  一、实施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发展性

  对学生的评价采用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纵横比较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标准,重视个体内差异评价标准的运用。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可以确定学生与客观标准的差距或他在集体中的位置,而个体内差异评价是将学生的现在与过去进行比较,或者对学生若干侧面进行比较,对表现较差学生的进步行为的肯定或表现相对较好方面的认同,从而激发较差学生的上进心,也会发现学习较好学生相对弱的方面或退步的表现,从而促使较好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更好地获得发展。

  二、、评价采用多元评价标准

  对学生的评价强调百分制、等级制和评语评价的相互补充、相互结合,充分体现各类评定方式科学性和互补性。语文、数学、音乐等科目学习情况记录栏目中,可以根据学科的特点及实际情况采用百分制或等第制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其它方面则采用的是等级制评价,一般用优、良、及格、不及格或a、b、c、d等表示;而在兴趣爱好的评价中,采用评语式评价,教师可以用简短的语言肯定学生的进步,或指出存在问题及今后的努力方向。所以说,这三种评价都是对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有效方式。

  三、注重定性评价理论,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运用调查法,观察法、分析法等搜集、处理教育评价信息,进行定性描述,作出价值判断。长期以来,对学生评价中定性评价研究一直较为薄弱,尤其是对学生期末的思想品德评语,内容单一,相互雷同,忽视了人的个性,缺乏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并没有起到激励作用。如学生评语模式的'改变,使之成为学生思想、行为真实写照,形成谈心式的评语模式。如:“默默无声的你,总是踏踏实实地干着,拾纸屑,发本子……,凡是小组长的工作,你总是抢先完成;每当看到你高高地举起的小手,大胆地发言,老师真为你高兴;抱病坚持学习,又让老师为你担心,每次看见你难受的样子,老师们真不忍心,大家知道,眼中充满了灵气,这么辛苦的游泳训练,并没有影响你的学习,字迹清秀端正,上课听讲认真,老师希望在课堂中能常常看到你高举的小手,让你的发言来更好地表现你的聪明,好吗?”促进学生各种兴趣的持续增长和良好品格的逐步形成。教师评语的个性化、具体化、系统化,使评语在促进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方面发挥作用。

  学生评价制度 2

  公示制度

  1、学校对关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将向全体师生及社会公示,征求意见,接受社会监督。

  2、对学校的领导评价委员会,班级小组要向全校师生公示。

  3、学生素质评价的日程安排及工作程序将向全体师生及家长代表会予以公示。

  4、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方法、程序及结果将张贴在校园向学生公示同时以书信形式通知其监护人。

  诚信制度

  1、学校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及班级评价小组,确定家长代表和参加评定的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大多数学生同意)

  2、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必须真实反映学生的差异。

  3、对评价误差要及时更正。

  4、对参与评价的教师必须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要签定协议并建立诚信档案。

  5、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教育评价的信度,督促参评人员严格履行诚信的责任和义务。

  培训制度

  1、对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加以培训,了解上级文件精神,确定实施方案、日程安排和评价委员会,

  2、对全体教职工培训,转变教师观念,提高认识,确保参评教师的`评价公正性、准确性。

  3、对全体学生进行“评价内容、评价形式”的相关讲座,明确学生学习目的。

  4、致全体家长一封信,召开家长代表会,学习上级文件精神,转变家长教育观念,使此项改革精神做到家喻户晓。

  5、对班主任加以培训,使其掌握评价内容及评价形式、评价方法,确保评价工作的准确、顺利。

  学生投诉举报制度

  1、学生对评价有异议的,可直接向学校评价委员会投诉或举报

  2、学校评价委员会要认真接待来访学生提出的异议,并做好接待记录。

  3、对在评价中学生提出的异议,学校评价委员会应进行调查并作出相应处理。

  监督评估制度

  1、学生评价委员会对学生评价工作全面、全程监控,对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处理。

  2、学生素质评价工作接受全社会(学生、家长等)的监督,对评价过程中产生异议的随时调查,并予以处理。

  责任追究制度

  1、学生素质评价如显失公正要追究责任,确保学校评价的信度。

  2、在评价过程中,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对因工作失职造成重大影响,工作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行为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3、对在学生评价过程中,如参评教师以教谋私、滥用职权、违反原则,学生、家长反响较大的教师,由学校评价委员会审定,追究教师责任,并取消其当年评职、评优资格,情节严重的,给予相关处分。

  学生评价制度 3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激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结合《课标》的基本理念,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终生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制定了如下评价机制:

  一、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注重学生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的提高。

  a、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肯定或鼓励,针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探索精神给予定性评价。

  b、每一学期,教师都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动态给予鼓励性评价,以激励、启发为主。

  二、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根据不同学生段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技能的测查,针对不同学科的训练重点,每学期必搞一些实践能力测查活动。

  三、采用“等级制+评语”的评价方式,给学生第二次考试的机会。对学生的考试成绩不给予公开、排名,而是采取“等级+评语”的评价方式,填好小学生素质综合发展评定手册,对考试不及格的,给予学生第二次考试机会,直到及格为止。

  四、精心制定考试内容考试内容要与《课标》相符,有利于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评价制度 4

  多元化教学评价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元化等。

  一、注重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在新课程标准中,学科教学目标不但包括知识和技能,还包括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非学业内容,后者一方面是学科培养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学业好坏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在日常的教学实践和评价改革中,必须对学生的非学业方面给予关注。

  利用统一的评价手册,虽然能定期对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非学业内容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与同学的相处、劳动、关心集体等方面。但是,这些评价内容没有很好地体现学科教学目标和学科特点,也没有将非学业评价与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中的很多评价项目显得空洞和不切实际,操作起来也费时费力。所以,教师应该在采用即时的激励性语言对学生的非学业内容进行评价的同时,在学科目标的指导下形成规范和有效的纪录,形成对学生整体和深刻的认识,加强评价对学生发展的指导作用。

  二、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在以往的教学评价中,评价人员的角色关系一直是:教师作为评价者,学生是被评价的对象。评价活动什么时候进行、具体有什么评价要求等,一般都由教师提出,学生的职责主要是听从教师的安排,做好接受评价的准备。在这种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评价活动中,很难发挥参与者的积极性和学科自身的特色性。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改以往单纯的鉴定、证明而变为导向、发展的评价功能。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指主持评价活动的主角可以由多人组成,改变过去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提倡多主体参与评价,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建立以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建立主体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挖掘。

  1、教师的评价。教师的评价仍将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不再充当裁判员的角色。传统意义上,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关注的是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而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不利于学生学习中的全面发展。而现在,我们认识到课堂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励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培养创新精神。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用新角度去评价学生,欣赏学生。

  2、学生的评价。通过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有利于提高他们对学习状况的自我反思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日常教学中,当学生回答问题或小组合作时,让其他同学或小组给予评价;在学期结束前,教师设计评价表,由学生自己和小组成员进行自评和互评。这样,学生在相互评价的过程中,在评价别人的同时也和自己比较,学习了别人的长处,不仅仅是评价了知识,更养成了怎样正确看待一件事情,一个人的良好习惯,使评价双方都受益。

  3、家长的评价。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家长的评价标准和评价观念对孩子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程提倡家庭与学校联合评价,新课程评价的内涵变得更为宽阔,除了传统记忆知识的评价之外,家长也应重视实践与技能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在搜集材料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方法。如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定期让同学和家长在成长记录上对学生进行评价;学期末,家长在学生的评价表上发表意见。这样,有利于家长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成长的情况,并给予学生学习有力的帮助和支持。

  三、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评价中,传统的书面测试也是评价的方法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方法,除此之外,还应有口试、访谈、现场观察、专题作业、制作、杰出表现记录、答辩、轶事记录、学生自评与互评结果等多种方法。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这些方法并不是单独或孤立地进行的。一次优秀的评价活动往往需要灵活地运用多种方法并加以综合。所有这些手段的运用,一方面可以作为对学生的平时评价,另一方面可以供终结性评价时参考。其结果可以是显性的分数,也可以是等级评定。目的都是为了鼓励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理解探究的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以逐步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和素养的水平,而不是强调科学探究的结果与结论。只有这样充分利用多种方法并灵活地加以运用,才能适应课程的发展,才能真正全面反映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也只有这样运用多种方法对不同目标、不同内容进行评价,才能从多方面收集信息加以分析,才能收集到真正的信息,达到科学评价的教学功能。

  学生评价制度 5

  为落实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管理水平,从而提高办学水平,兴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特制定该评价制度。

  1. 把德育工作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通过落实班主任操行评语等级方式,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纪律观念、守时、守纪、行为习惯等进行等级评价。学期末发放“家庭通知书”。

  2. 为落实新的课程改革理论,体现办学理念,提高学生的读、写、记忆、绘画、运算、想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必须用不同的方式衡量学生。要考察学生的文化成绩,还要考察计算机理论与操作,考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考察实验操作动手能力,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增加相互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

  3.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参加有益健康的文娱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审美能力,优化青少年的世界观。对学生的这些方面进行等级量化,以鼓励的态度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4. 引入竞争机制,对各班学生进行纪律、文体活动、学习成绩,卫生工作,宿舍管理,班级文化建设,小制作小发明、竞赛等活动进行班级量化考核,鼓励班主任引领同学们向着积极、健康、向上的防向发展,实现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对学生评价强调百分制、等级制和评语评价的相互补充、相互结合,充分体现各类评定方式科学性和互补性。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学习情况记录栏目中,可以根据学科的特点及实际情况采用百分制或等第制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其它方面则采用的是等级制评价,一般用优、良、及格、不及格或A、B、C、D等表示;而在兴趣爱好的评价中,采用评语式评价,教师可以用简短的语言肯定学生的进步,或指出存在问题及今后的努力方向。所以说,这三种评价都是对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有效方式。

  学生评价制度 6

  学生素质发展状况评价,在小学教育评价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适应新课改要求,必须改革现有的评价体系。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试行)》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素质教育的决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思想及目标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素质教育的决定》及《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导向功能,通过评价来达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励和发展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也是整体性原则。是指小学生素质发展的评估,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且要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和谐发展;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发展潜能,关注终结性评价,而且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评价,关注学习态度、情感体验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发展。

  2、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是指小学生素质发展评估在不同阶段呈现出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在同一阶段层面,不同个体的发展水平也有差别,评估要注意这些发展变化。评估目标在保持基础性、稳定性的同时,要体现素质发展的阶段性、梯度性、独特性,为不同的学生提供相对的鼓励性评价,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3、多元性原则

  多元性原则,是指小学生评价主体与评价方法应该是多元的,既有形成性评价,又有终结性评价;既有定量评价,更注重定性评价;既有课内评价,又有课外评价。有教师、家长、学生多个评价主体共同参与评价活动,为学生提供多渠道获得反馈信息的机会,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合力。

  4、过程性原则

  过程性原则,是指评价不仅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在评价过程中通过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反馈、自我教育,及时发现问题、反馈问题、解决问题,以便顺利达到预期目标。在操作过程中,坚持周评、月评、学期总评的连续评价方法,形成一个动态的评价过程。

  5、科学性原则

  建立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探索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严格评价程序,开发简便易行的评价工具,科学客观地评价学生素质。

  6、激励性原则

  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使评价真正发挥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要注重评价过程中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反馈、自我矫正,坚持月评、学期评、学年评的连续评价方法,达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的目的。

  7、民主性原则

  要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开展有效的自评、互评、教师评价;要及时沟通,增进了解,努力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三、评价内容及依据

  1、主要内容: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内容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

  2、信息来源: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基于学校每学期对学生发展状况详实的记录与评价。包括日常表现、关键性材料、学生特长表现记录等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材料。评价时,所依据的材料必须客观、原始、真实,能充分证实该学生在评价项目中所达到的程度与发展的状况。

  3、关键材料:能够表明学生多方面发展状况的材料,具有高度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对于表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状况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主要包括:

  ①关键考试的成绩:一般指期末考试或统考成绩,能表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

  ②关键的表现性作业:指学生在真实背景下所完成的任务,如探究报告、小论文写作、网页制作、实验操作、小科技发明等,主要表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究能力及创新能力;

  ③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社区服务):主要体现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合作交往能力以及为他人、为社区服务的精神品质,包括学生参与各类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描述、活动成果、学生的感悟反思等;

  ④特长与获奖情况:包括学生在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和组织的各类比赛中获得的奖励或能够证明自己特长与潜能的资料;

  ⑤自我描述:即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包括个性描述、学习反思、感悟以及发展计划等;

  ⑥他人的评语:指对学生有重要影响或对学生非常了解的人给学生的评价。

  4、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成长记录要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表明学生发展状况的关键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最佳作品(成绩记录及各种作品)、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教师和学生的观察与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的信息等。

  综合素质评价要以实证性材料和数据为依据,要在充分参考学生成长记录和关键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评、家长评价、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作到客观公正,避免以偏概全。

  四、评价的方法与步骤

  1、评价时间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每学期进行一次。

  2、评价方法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采用综合评语加等级评价的方法进行。综合评语主要对品德、情感、态度、日常表现以及学习情况进行定性描述,尤其要突出学生的素质特长和发展潜能,评语应准确、精练。等级评价主要根据表一中一级指标的六个项目分设四个等级(A为优秀、B为良好、C为合格、D为待合格)。

  3、组织与实施

  (一)组织机构

  (1)成立强坝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

  (2)成立强坝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委员会,负责全校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3)建立班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小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工作,评价小组由班主任任组长,科任教师为成员,小组成员为3--5人。所确定的评价小组成员为学生授课的时间不能少于1学年,并对该班学生比较熟悉和了解,同时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诚信品质。评价小组名单要在评定工作开展前两周向评定班级所在的学生公布。对于该班三分之一以上学生有异议的小组成员,学校评价委员会要对其做出相应的调整。班级评价小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组织班级学生评价工作、结果的形成、为学生做出综合性评价、接受家长的咨询等。

  (二)评价实施

  (1)小学生综合素质等级评价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生自评、家长评价、同学互评、班级评价(教师评价)以及学校总评等级认定等。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本人平时表现,依据综合素质评价各个方面的要求,写出不超过200字的描述性评语,整理并提供相关证据,作为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的参考依据。家长评价:由家长根据学生的表现按本方案评价标准逐项进行综合评定。

  同学互评:以班级为单为,每位学生根据同学平时表现、同学本人的陈述以及所提供的材料,依据评价标准对本班每一位同学(包括自己)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确定相应等级。

  班级评价:在学生自评与互评的基础上,班级评价小组的教师以学生的日常表现为依据,通过观察、访谈和调阅学生的成长记录袋等实证材料,对本班学生的学业成绩、个人特长、获奖情况及成长记录等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参考学生自评、互评与家长评价结果,依据评价要素和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并确定相应等级。对学生本人和家长的评价结果,学校及其教师可根据平时的了解对其诚信度进行确认后方可参考。

  对于评价小组成员之间的分歧,要通过集体研究,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评价结论。对于原则性的重大分歧,应提交学校评价委员会研究决定。

  (2)学年综合素质评价等级认定办法:综合素质评价分为A(优秀)、B(良好)、C(合格)、D(待合格)四等。

  有下列条件之一者,学年综合素质评价可直接为“D”:

  ①严重违反校纪校规者;

  ②本学期受学校处分者;

  有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优先考虑评定为高一级等级:

  ①获得校级以上(含校级)综合奖励者;

  ②学期内获得校级以上(含校级)学科单项竞赛奖励者;

  ③被教育部门或其他团体授予某种荣誉称号者;

  学校建立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记录档案,如实填写《强坝学校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

  五、制度建设与保障措施

  1、建立公示制度

  公示评价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名单,公示各班评价小组的组成人员名单,以便学生、学生家长以及社会进行监督。评定过程要确保公平、公正、民主、透明。

  结果评出后,把等级评价为A、B级的学生名单及时在学校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一周),C、D等级的学生,由学校评价委员会和班级评价小组及时以通知单或其他形式告知学生本人和家长。

  2、建立举报和申诉制度

  学生、家长、教师和其他社会人士对评价过程中出现的不公平、不公正现象和行为,或者对评价结果存有异议,自公示之日起一周内,首先向学校评价委员会进行举报或申诉。学校评价委员会对反映的问题要认真对待,及时解决,有问题的要及时纠正,无问题的要耐心给予解释说明。

  3、加强培训和宣传工作

  学校要对参加评价的相关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深刻认识和理解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内容、标准、方法、程序、制度等,确保评价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要避免教师或他人对评价工作的非正常干扰,避免造成同学之间的不和睦团结,使评价变成互相之间的“挑错”和“指责”,要关注和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及评价可能对同伴关系产生的消极影响。要加强舆论宣传,优化外部环境,争取广泛的理解和支持。

  六、评价结果的使用

  1、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一个学年或整个小学阶段各方面整体状况的书面评价,因此,应作为学生表现的主要依据装入学生学籍档案并向学生家长反馈。

  2、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每学期进行一次,但是各班进行的周评比、月小结可作为学期或学年总评的依据。第一学期学生的学科学习发展性评价和班级工作小组对学生做出的综合素质评价,可在学期期末向家长进行反馈。

  学生评价制度 7

  建立与课程改革相符合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是推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前进的制度保障。为了促进我校学生素质的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实现我校办学的科学可持续发展,根据《国货路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50条》,制定《国货路小学学生考试与评价制度》。

  一、指导思想

  评价与考试制度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为指导,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服务教师素养提升、推进学校科学发展为宗旨。

  二、评价原则

  1、评价与考试要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要有利于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评价的内容既要关注学生学业成就,又要重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评价的标准主要包括发展性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评价标准既要体现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又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评价要力求方法多样、方式灵活,除纸笔考试或直接检测外,还要通过观察、访谈、综合实践、动手操作等多种形式,提高评价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5、评价不能只关注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把学生发展的.过程作为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6、要确立多元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方面),实行多元评价,做到公正、公平、真实。

  7、不能以纸笔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不以卷面分数作为评价标准。

  三、评价要求

  (一)关于学生考试的要求:

  考试内容要依据学科课程标准,改变就教材考教材的传统做法和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的状况;要力求科学、全面、合理地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综合进行评价。

  考试应以学科课程标准为根本依据,杜绝出偏题、怪题,一般按7:2:1的比例命题。杜绝用未经教育主管部门同意的试卷对学生进行考试。

  对学生平时的知识与技能的检测,由年级备课组或教研组共同研究,任课老师结合班级学生实际自主命题实施。试卷应体现层次性,努力使各个层次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感到成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单一的考试成绩不公开、公布,不排列顺序;禁止以考试成绩作为升级或班级、座位安排的依据。成绩只作为教师反馈教学、反思教学以改进教学之用。 考试命题应加强变式测试(即不断改变题目形式,拓宽学生的思维方式),增加开放性试题,以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减少机械记忆,注重内容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

  每次考试时,考试成绩的评定方式要灵活,如对不及格的试卷可不记分,让学生通过一些其他学习途径(如开卷)再考一次,及格了记上成绩。考试是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考试应与其他评价方式相结合;要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内容和对象,选择相应的考试方法;要充分利用考试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

  (二)关于评价的方法与措施

  1、要控制平时书面考试次数,学校统一安排期中与期末考试,单元检测随堂进行,加强课堂教学信息的反馈,提倡采用实践能力考试方式和使用成长记录袋。

  2、“成长记录袋评价法”重视学生发展的全过程,能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个性化地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使学生在体验成功、感受进步中得到激励;学生是成长记录的主要记录者,成长记录要始终体现诚信的原则,要有教师、同学、家长开放性的参与,使记录的情况典型、客观、真实。“学生成长记录袋”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来建设,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任的意识。成长记录应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最佳作品(成绩记录及各种作品)、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教师、同学的观察和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的信息等。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如行为观察、情景测验、学生成长记录等)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潜能、不足以及发展的需要。

  3、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必须以日常学科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为载体,通过日常学习生活的观察、轶事记录、访谈、资料收集、信息沟通等方式,进行描述性评价,不宜采用量化评价。

  4、评价与考试要采取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方式方法,如表现性评价、情境模拟、游戏测评、作品展示、学科活动、二次评价、小组合作考试、研讨会、小组集体创作汇报等方式方法。

  5、实行学生自我评价与多主体(教师、家长、同学等)评价相结合的学生评价方式。在多主体评价中要注重实效性,要认识到这是一项对促进学生发展有着特殊作用的评价方式。在评价前教师应向各主体提供明确的评价要求(根据评价标准、内容、评价说明等),评价时强调描述和品评,淡化等级和相互比较。

  6、学生成绩报告单是每学期向学生和家长进行终结性反馈的统一范式,班主任要在了解学生各科学习、表现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进行填写,评评写作具有针对性,体现个性化,字迹工整,各项栏目填写完整,新学期开学初要收齐交教导处存档。

  学生评价制度 8

  为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构建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 进而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逐步建立科学、全面的学生评价体系,现遵循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依据上级一系列文件精神和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它将是我校新课改背景下进行学生评价的纲领性文件。

  一、指导思想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2、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发挥评价的引导激励作用和教育功能,通过对学生基础素质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3、通过学生发展性评价科学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促进教师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通过学生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知识能力和谐发展,并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评价原则

  1、全面性原则

  既要注重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评价,更要注重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的评价,纠正单纯以文化课考试成绩评价学生、选拔学生的错误做法。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

  2、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每一学期的评价要注重学生一学期的表现和发展情况。

  3、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原则:

  评价既要看到学生取得的标志性绩效,又要注重学生在日常发展过程中的心理、道德、价值观、学习态度和创新能力的养成。

  5、以促价促发展的原则

  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完善,评价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了解过去,把握现在,重在未来,改变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功能的状况。

  6、诚信、公正、公开的原则

  评价是为了促进发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基础素质,因此评价要实事求是,要诚信公正,让学生通过评价正确认识自己,树立发展的目标和信忣。

  三、评价体系

  (一)评价内容:主要由综合素质评价和考试成绩两个方面组成。其中综合素质由公民道德与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实践与创新、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五个部分组成;考试成绩由学生学科课程过程性成绩和学业水平监测成绩两部分组成。

  综合素质评价五个方面的评价标准为:

  1、公民道德与素养

  (1)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2)遵守学校纪律,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国家法律。

  (3)关心集体,乐于助人,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4)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具有社会责任感。

  (5)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

  (6)诚实守信,举止文明,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

  2、学习态度与能力

  (1)有学习的愿望和兴趣。

  (2)学习态度积极,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3)能运用各种学习方法来提高学习水平,养成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

  (4)能够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解决问题。

  (5)具有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3、实践与创新

  (1)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态度认真,效果显著。

  (2)探索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初步养成在实践中发现、探究和创新的精神。

  (3)敢于探索和尝试新鲜事物,有创新思维的方法和意识。

  (4)认真对待实验课程,动手能力强。

  4、运动与健康

  (1)热爱体育运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2)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体育活动,身体健康。

  (3)树立健康意识,培养健身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审美与表现

  (1)能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

  (2)积极参加艺术活动,能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

  (3)衣着整洁,举止得体,语言美、行为美。

  五、评价办法

  (一)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每学期进行一次,根据评价标准,学期末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情况做出等级评价和写实性评语,评价信息由班主任登录在我校学生发展性评价记录手册上。

  (二)综合素质评价分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班主任评价和任课教师评价,分别从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等级评价。

  (三)除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情况做出等级评价外,班主任还要对学生一学期来的成长表现做出写实性评价。写实性评价应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客观地描述学生的进步、潜能以及不足,同时要制定明确简要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 计划,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的指导。

  班主任还要通过家长会、家访、电话等方式向家长介绍评价的内容和要求,并介绍学生的`表现情况。请学生家长根据以上情况和对学生的日常了解,提出评价意见。

  六、评价结果的运用

  (一)等级评价是对学生综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和学生的学习成绩一起,在学期末反馈给家长。

  (二)每学期的等级评价结果要作为评优评先、奖励表彰的重要依据。学校在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推荐区级、市级三好学生时,要将学生的等级评价结果作为重要依据。

  (三)可以根据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情况,评选各类个性发展突出的优秀学生,让更多的学生体验成功、感受激励。

  (一)实施学生基础素质发展性评价体现了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班主任、课任教师、学生、家长要充分认识实施发展性评价的意义,本着评价内容科学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和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认真组织实施。

  (二)学校成立以校长为主任,教导、政教、班主任、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学生代表为成员的学生发展性评价委 员会。委员会要依据本方案,组织评价实施,监督评价过程,处理评价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委员会下设由班主任牵头,任课教师与学生代表、家长代表参与的评价小组。

  (三)要把改革学生评价制度作为加强德育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利契机。教师和学生都要通过一定的形式记录学生成长的足迹,要将评价作为引导学生温习过去、总结反思的教育过程,发挥评价对学生成长的激励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要加强沟通、交流,及时反馈信息,逐步建立、完善科学诚信的评价机制,评测结果要及时予以公开公示。

  学生评价制度 10

  考试,在学生心目中,就是“一张试卷,一支笔”、“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考前不是铺天盖地地“演练”,就是措手不及的“突袭”,考时怕老师眼睛“瞪”着,担心被训批?(这是一些学生心理的写照,特别是学习中下生,对考试尤为紧张与恐惧。)

  改革小学考试评价势在必行。应让学生感到考试不是“终点”,而是“中点”,不是“压力”而是“动力”,除了“独作”还可“合作”。让学生不再厌倦和害怕考试,需要我们进行思考与探索。

  我国对教育评价的研究,是在80年代形成热潮,因此,教育评价在我国是一门正在发展的学科,作为一个小学教师,既要学习有关教育评价的一般基础理论,掌握评价的方法、手段,又要研究如何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他们的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

  对于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说,评价的功能也不完全相同,对小学生的学习而言,评价应该重在促进学生的发展,把学习评价看作一个再学习的过程,起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

  一.卷面人性化

  有部分学生对于考试本身就有一种恐惧心理,如果还是以那种单调、严肃、纯粹的语言出题,无形中给学生一种更压抑、更紧张的心理氛围。所以我们在命题时应注意语言的亲切性,使语言充满人情味,体现卷面的友好性。我们可以使用邀请式语言(例如:“请你”);或增添鼓励性语言(例如“试试看”);或变成询问式语言(例如“你会吗?”);或旁注提醒式语言(例如“可别粗心喽”);或配用卡通式图像等等。接下来就是版面设计了,字体要适中,间隙要合适,但这几次中,高年级的版面设计不合理,试题的内容如果按正常的版面设计应该是六页的内容,但硬是缩成了四页,字体很小,答题的空间也少了,这样的试卷很容易引起学生的视觉疲劳,如此以来,孩子们还有好的心情去答题吗?现在我们是提偿节约,但也不能以下一代的身心健康为代价。

  二、试题生活化

  素质教育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让学生从一味的死记硬背中走出来,而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本地知识融入到教学和评价当中。例如在高年级的口语交际或阅读中,可以完成

  下列一些题:“怎样让我们的家乡变得更美丽?”“读了毛泽东六位亲人的事迹,你想到了什么?”数学试题中“看到近几年重坊财政收入统计表,你想说什么?”这种题目容易让考生产生亲近感,感到有话可说,在答题时也能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三、阅卷灵活化

  试题种类繁多,但总的来说分为两大类,既根据评分的客观性程度分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由于客观性试题(选择题、填空题、是非题)题目量大,答题思维量也大,评分标准易掌握,阅卷便捷,越来越被普遍采用。但是,如果要测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不可能单靠客观性试题来完成,例如:语文中的阅读分析题,口语交际题等,还必须依靠主观性试题来测试。这就需要我们的阅卷老师制订一个合理的,灵活的评判标准,低年级的儿童并不十分理解分数的意义,所以不轻易给学生“×”或简单地打分,而是给他们“☆”或“ ”,同时鼓励他们订正错误,正确了再给予肯定。

  记得有一次阅一个班的试卷,有一道句型训练的题:请把“花儿开了”改写成拟人句。大部分同学改后是“花儿笑了”,有一个同学是这样写“小花在春风的吹佛下,露出了可爱的笑脸,向过往的行人兵兵点头”,无疑后者的句子表意新颖,思维灵活,但出现了两个错别字。如果按标准计分是要扣分,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阅卷老师就要灵活处理,如果打一个“×”,一棒子打死了孩子善于创新和思考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在找出他错误的同时,要鼓励这种创新精神,所以不予扣分。要善待前进中的错误啊!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和评价孩子的学习行为,关注孩子们的整体发展,不再分分计较,我们不能造就高分低能的人。

  四、升学规范化

  这几年,生源大战也开始漫延到了小学,虽然教育部门制订了各种政策,提倡学生就近入学,但这场大战仍然愈演愈烈,试题越考越难,考试时间越来越早,弄得小学毕业像参加高考一样,可苦了我们的孩子。学生和老师为了迎战各个学校的选拔考试,不得不在半学期就把一学期的教学内容授完,而且还要三天一小考,每月一大考。我们要培养一个应考的机器,还是一个全面、健康成长的孩子呢?各中学为了抢到优秀的生源,考试时间是越来越早,有部分优秀学生知道被录取了,后半学期就放松了自己的学生,甚至连书包都懒得带,课堂纪律也松懈了,俗话说:“心似平原野马,易放难收”。

  进入初中后,这颗放飞的心何时能收回。我们的教育专家、教育部门口口声声喊着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但由于没有一个完善的、先进的、规范的教育评价,一个分数成了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唯一有效指标,这在客观上对基础教育以“应试”为中心的`偏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们呼吁教育部门从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出发,从培养合格的人才出发,营造一个协调的社会教育大环境。

  五、评价多元化

  现在对小学生评价一个学期只在期末时评价一次,而且都是教师个人包揽,既没有学生参与,也没有家长参与。评价方式又主要是以重结果的总结性评价为主,不关注学生的表现和进步,不关注学生成长,进步的过程,教师的评价很大程度上是以该学生在期末考试中的成绩作为依据,因此,评价注重多方面、多角度,讲求经常性非常重要。

  1、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是一个被评价的客体,更是评价的积极参与者。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可以了解他人的长处和自己的进步,不能发现存在的问题。学生自评、互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

  2、家长评价

  学生家长群体是由各文化层次、各种家庭背景的个体组合而成。学生的个体差异、家长及家庭的个体差异本身也是丰富的教育资源,家长的点评让我们感受到家长不仅是在指导孩子学习,同时也是在娓娓地引导孩子做人,他们是心理医生,也是引导孩子做人的导师,“家长评价”搭起了老师与家长联系的桥梁,也为家长了解孩子,并适时作好心理沟通开辟了园地。

  3、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过程进行中的评价,具有激励和改进功能,而总结性评价常为学期或学年结束时的评价,现实情况是,往往只重视后者,而忽略前者,这样就难以发挥评价的积极性和促进作用。

  4、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各有其特点,也各有其适用范围,应实事求是的结合使用,现实的情况是有的只习惯于定性评价,如“平时作用”记B等是一个什么情况?是经常不完成作业?还是书写差?还是质量差?使评价结果模糊笼统,弹性较大,难以精确把握,同时学生看不到自己的努力,看不到自己的进步。其时,小学生喜欢实实在在教学的累加,因此,评价要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必须增加定量评价,如:参加了几次活动?作业几次得“A+☆”?迟到几次?为集体做了几件好事?这些定量的评价是学校对学生的一些基本要求,更是学生每天努力的实际情况和要去努力的内容。这些定量评价,学生容易看出自己努力的程度,也容易显示出进步的情况,家长、老师、学生看了一目了然,便于接受。

  学生评价制度 11

  一、指导思想

  对中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是全面反映中学阶段发展状况的重要手段。评价的结果不但要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而且对于学校教育教学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有利于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要有利于引导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行为,促进新课程改革深入、健康发展;要有利于引导家长、社会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从而进一步推进我校的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评价原则

  综合素质评价既要注意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统一要求,也要关注个体差异以及对其发展的.不同需求,为学生成长、教师和学校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

  三、管理制度

  根据教育部、省市有关文件和指示精神制定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并组织实施。学校为每个学生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全面客观反映学生的成长过程,并以此作为对学生进行成长评定的基本依据。综合素质评价分别按照学期、学年进行阶段性评价,学生毕业时进行总评。

  四、评定机构

  为了保证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有序实施,学校成立评定工作小组,负责评定的有关工作。具体如下:

  1、学校评定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各班正、副班主任

  工作职责:

  (1)制定学校评定工作实施方案和具体操作程序;

  (2)认定学校评定工作细则并上报;

  (3)对各班级评定工作进行指导,审定评定结果;

  2、教师评定小组

  按班级设定,每班各设一小组,成员由班主任、任课教师组成。

  工作职责:负责对班级学生综合表现的评定。

  3、学生评定工作组:由同班全体学生组成,班委牵头负责组织。

  工作职责:每位学生要客观公正的进行自评和互评。

  五、评定具体内容

  1、综合表现评定

  根据省市教育部门相关精神,评定内容分为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行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的六个方面。

  综合表现评价结果由综合表现评定和综合性评语两部分组成。综合性评语主要对学生综合表现内容的六个方面进行定性描述,尤其应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技能。综合性评语要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任课教师评价的基础上,由班主任撰写。

  综合表现评定:各班根据学生综合表现评定内容的六个方面,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将其具体化,力求科学性和可行性。综合表现评定结果为优秀(A)、良好(B)、合格(C)、不合格(D)四个等级。

  ①高中三年来曾被评为市级以上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优秀团员的可直接评定为优。高中三年中三个学期曾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优秀团员的可直接评定为优。

  ②对不合格等级的评定要特别慎重,并要附加说明理由,对有违法行为或受到学校纪律处分未撤销的学生可评为不合格。班级要将该学生材料和评定结果报校评定领导小组复核认定,才能确定评定结果。

  ③各班可根据学生量化考核和班级实际情况,结合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达标活动、学习能力、情感健康、公益活动等有关表现,确定学生综合表现评定等级。

  ④评价实证材料。各班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学生提交的实证材料作为评价依据,内容包括:学科成绩、代表作品、作业或证书复印件、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的有关记录和证明、经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表彰、获奖文件或证书等真实性材料。

  学生成长材料是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重要依据之一。学校为每个学生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材料。成长材料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创建,能真实完整反映学生三年成长情况。

  2、测评等第

  主要是对能够体现学生素质发展水平的部分项目进行定量测评。测评项目包括:道德品德(规范行为,文明礼貌),公民素养(遵纪守法),审美与表现(音乐、美术等)、运动与健康(体育与健康等),学习能力(学习成绩与品质),交流与合作(在活动与操作中表现的素质)等六类。

  3、评定要求

  各班要对学生、家长进行广泛宣传、发动。学生所有与综合素质测评有关的书面材料要按照学校工作安排及时上交。各班、各位教师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和时间完成学生综合素质的测评工作,并按要求书面上报测评中碰到的问题,及时做好相关资料整理、数据分析、案例收集和经验总结等工作。任何班级、教师和个人不得随意更改学生平时成绩和评价结果。

  4、学校评价领导小组评定依据

  根据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定三项评定进行综合评定

  六、评定程序

  1、各班成立以班主任为组长的教师评定小组。

  2、以班级为单位,宣传学习评定方案及操作方法。

  3、按照《综合素质测评表》中内容组织学生自评。每个同学对其它同学(包括自己)进行评定。班委对所有参评学生评定等级进行统计,按规定比例分别综合评定为A、B、C、D四个等级。

  4、各班级评定组长(班主任)填写“综合性评语”。

  5、学校评定领导小组对评定结果进行审核。查看学生各评测点的具体评定情况,然后根据各项评定等级所占权重对每个学生进行总评,如认为评定结果有明显偏差,可启动复评程序。

  学生评价制度 12

  学生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核心。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育对象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评价的依据,是教育方针规定的总目标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要求。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作为评价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制定学生评价制度如下:

  一、坚决抛弃用成绩优劣来判定学生好坏的陈旧标准,只用成绩优劣来衡量学生好坏不仅不利于培养人,而且可能产生严重后果。

  二、不要用固定的尺度和框框去要求学生。对学生的评价采用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纵横比较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标准,重视个体内差异评价标准的运用。

  三、按照不同的层次评价学生,学生的表现,实际上存在不同的层次,有一般学生,有三好学生,有在某些方面或某一方面有特长的学生,也有特优学生。因此,在表扬、鼓励、评优、奖励、推荐等活动中,不能把眼睛只盯在“三好生”身上,应该不拘一格育人才,不拘一格评人才。

  四、评价采用多元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评价强调百分制、等级制和评语评价的相互补充、相互结合,充分体现各类评定方式科学性和互补性。语文、数学、音乐等科目学习情况记录栏目中,可以根据学科的特点及实际情况采用百分制或等第制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其它方面则采用的是等级制评价,一般用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或A、B、C、D或星级评价等表示;而在兴趣爱好的评价中,采用评语式评价,教师可以用简短的语言肯定学生的进步,或指出存在问题;改变学生的评语模式,让教师评语个性化、具体化、系统化,使之成为学生思想、行为真实写照,形成谈心式的评语模式。使评语在促进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方面发挥作用。

  学生评价制度 13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抓好抓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评价领导小组,组织学校领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社会代表参与,确定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运动技能与健康状况、审美与艺术技能、实践与操作技能评价小组组长及成员,制定评价方案。

  二、认真组织教师、学生、家长学习文件精神和学校评价方案,领会评估标准、步骤及方法。

  三、实行评价公示制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方法、程序、考试费用的收支,要提前向社会公示,征求意见,接受社会监督,争取社会各界对改革的理解与广泛支持。

  四、建立诚信制度:参与评价的有关人员,要签订诚信协议,并建立诚信档案,采取有效措施,督促有关人员履行诚信责任和义务。

  五、做好培训工作,定期参加培训,结合学校对本校评价人员培训,做到公平、准确。

  六、实施校级监控制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对评定结果和考试成绩进行实时监控,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

  七、规范教师对评价学生的管理。如果说传统教学能够使广大教师围绕“升学率”转,那是因为我们的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制定了一套以学生成绩为核心的评价制度,评价结果与评优表模、奖金发放、岗位聘任、职称晋级挂上了钩,并不是教师所愿意的。如果没有一套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又与评优表模、岗位聘任、奖金发放、职称晋级挂上钩的刚性的评价管理制度,对学生的学业评价的落实只会是纸上谈兵,仅仅限于理论的探索,这不是教师的个体行为所能改变的。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学生学业评价与考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引进外国先进学业评价理论的'基础上,我们把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意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提出综合评价理念;在考试中,不论在命题指导思想上还是在试卷结构、命题技术等方面,都作了较大的调整和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向素质教育过渡的进程。

  八、学生学业评价做到多元化。学业评价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多元学业评价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具体表现为: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对象多元化、评价工具(评价方法)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和评价过程动态化。学业评价的原则也更多地反映多元化特点:

  1、学业评价是多角度的;

  2、学业评价关注学生不同阶段的成长;

  3、学业评价要反映教学信息,尤其是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在准真实情境中的运用情况;

  4、正式与非正式学业评价同等重要;

  5、学生是主动的自我评价者。

  九、评价内容:低年级以学生活动空间为评价范围制定标准,围绕“上学去、入校来、课堂上、课间时、活动中、社区内、家庭里”七个活动场所进行评价;中、高年级学生评价主要从“品德行为、学习能力、身体素质、审美表现”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十、评价方法。评价主体为学生自评、合作者评、家长评、教师评。教师应作为学生评价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班主任既是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等项评价过程的组织者,又是评价的参与者,根据学生自主评价结果及班主任所掌握的情况,定期给学生评价,并负责在学期、学年结束时统计整理学生过程评价的资料和数据,做出终结性评价结论。其他任课教师负责本学科对学生的评价。

  (1)非测试性指标,如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学习情感态度等评价指标,两周一次。组织学生按照学校指出的月目标,进行自评,小组同学互评。自主评价后,小组长当场向班主任汇报评价结果,班主任发表意见。(是否同意小组评价意见,如同意,就按小组评价的分数记在班主任评价栏目中)由组长及时记录小组评价结论和班主任意见,受评人自己填写自评结论,形成过程性评价积累,终结性评价每学期一次,将过程评价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形成终结性评价结论。

  (2)可测性指标,如学科成绩、健康状况、运动与艺术表现等,都是可以通过检测手段测试的项目,可按学科单元,教学或活动周期对每个学生进行单项或综合,口试或笔试,知识或技能,竞赛性或展示性测评,形成过程评价记录积累,学期末按照期末平时成绩分配的比例,进行终结性评价。

  十一、评价权重的衡量

  (1)非测试指标过程评价的权重与终结评价的构成比例,每两周进行的过程评价采取记分方法,过程评价项目中,每一项指标满分为10分,略有不足为8分,明显不足为6分,做得不好或很差为5—0 3分,(尽量以鼓励为主)。学期末进行汇总,汇总公式:自评(或小组评、班主任评),总分÷过程评价次数=学期自评(或小组评、班主任评)分数。总评按分配比例统计出总分之后,折合成等级(优、良、合格、待合格或)9—10分 “优”; 7—8分为“良”; 6分为“合格”; 6分以下“待合格”。

  非测试指标的评价构成人员的权重分配:

  小学高年级:学生自评占10%,小组互评占40%,教师评占50% 小学中年级:学生自评占10%,小组互评占30%,教师评占60% 小学低年级:学生自评占10%,小组互评占20%,教师评占70% “上学去”,“家庭里”两部分完全交给家长评。

  (2)可测性指标的分配比例:平时占30%,期末占70%。

  十二、评语及评价等级说明。班主任每学期在学生等级评价的基础上,给每名学生写出评语。评语应多采用激励性语言,注意以积极鼓励,正面肯定成绩为主,客观描述学生进步,潜能及不足。在等级评定和老师评语的前提下,小学高年级以上学生每学期制订出发展计划,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自信,确定发展目标,不断进步。小学中、低学生写出自己发展的小目标,评价结果的处理。评价实行“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等级制,作为相关评比的依据。评价结果要以《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的方式通知家长。各班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促进评价功能、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和评价心理的转变。

  学生评价制度 14

  一、学校要组织家长认真学习《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领会精神实质,掌握评价方法,结果表达,结果使用等,要及时、恰当的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二、家长要按照班级评价小组的要求认真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评价材料要及时上报班主任老师,延迟上报出现问题,后果自负。

  三、家长要经常与班主任、科任老师联系沟通。向老师了解孩子在校学习及成长发展情况,每学期至少两次。

  四、家长针对孩子成长情况,耐心细致作好孩子思想教育工作,提出孩子发展期望,制定孩子成长规划。

  五、家长有目的.安排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独立认真完成家庭作业,节制娱乐活动,按时休息,保证睡眠时间。

  六、家长加强对孩子感恩教育,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学校老师的良好教育,回报社会。

  七、家长对学生评价,本着恪守诚信的原则,负责任的态度对孩子评价,对弄虚作假,一经查实,通报批评,取消学分。

  学生评价制度 15

  一、班主任教师要认真学习贯彻《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试行)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着重把握方案的指导思想、内容、方法、结果表达、结果使用,及时、恰当、科学、准确的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六个方面进行评价。

  二、班级综合评价由班主任根据学校统一安排组织实施,要注重过程性评价,组织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指导家长评价和社区评价,各班评价材料要及时上报评价办公室审核,延迟上报按班主任考核条例予以处罚。并且每次扣2分。

  三、班主任在评价过程中要恪守诚信原则,做到严肃、认真、准确、合理、客观、公平、公正。

  四、班主任本人要认真填写《班主任工作手册》,不得他人替代,并在评价表上签字盖章。对填写不认真,不能及时完成的.要及时批评改正。

  五、班主任要指导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定期交流心得、展示成果、分享快乐。每学期末学校以班为单位,进行评比,不能及时完成的要及时批评改正。

  六、班主任要严格综合素质评价的档案管理,不得擅自更改评价信息,徇私舞弊者追查责任,给予纪律处分,三年内不得晋级和参加评优、评模。

  七、班级评价工作与班级量化管理、评选优秀班级和班主任量化考核、津贴发放、奖金分配挂钩。综合素质评价完不成的不能评为优秀班级。

  八、班主任及时把评价结果告知学生及家长,对学生、家长及有关方面的合理查询,依据原始记录,给予耐心细致答复。

  九、对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态度消极、敷衍了事、质量差、信度低的班主任,实行综合素质评价一票否决,年度考核定为不合格,取消年终奖,并取消年度评比、评模晋级的资格。

  十、学校建立申诉,举报制度,学生对班主任评价结果有异议,可向学校提出申诉或举报

  学生评价制度 16

  一、学校要组织社区有关人士认真学习《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领会精神实质,掌握评价方法,结果表达,结果使用等,要及时、恰当的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二、社区有义务协助学校认真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评价材料要及时上报班主任老师。

  三、社区是学生、家长居住所在地,发挥社区教育功能,扩展评价空间,重视了解学生在学校、家庭以外思想品德表现和发展状况。

  四、社区评价要注重人文化,避免人情化,要推进社区评价工作“阳光工程”,做到公开透明。

  五、社区有关人士要认真填写《学生综合素质表》,并在评价表上签字盖章。

  六、社区人士要本着恪守诚信的`原则,做到评价客观、公正、公平,严肃认真,不弄虚作假,一旦发现与事实不符,该生不得学分,给予相关责任人纪律处分。

  七、建立社区举报、申诉制度。学生对社区评定结果存在异议,可向学校评价领导小组提出申诉或举报。

  八、学生、家长对社区的评价结果可合理查询,社区有关人士要根据原始记录和实证给予耐心的答复。

【学生评价制度】相关文章:

学生评价制度05-17

[优选]学生评价制度05-17

学生评价制度15篇04-02

学生评价制度精选12篇03-22

学生评价制度12篇03-22

小学学生评价制度05-30

学生评价制度精选15篇03-09

学生评价制度(集合12篇)03-22

学生评价制度汇编12篇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