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活动评价

时间:2024-06-30 12:43:17 评价 我要投稿

幼儿园活动评价

  幼儿园活动评价 篇1

  一、评价目的:

幼儿园活动评价

  幼儿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而其落实的具体载体就是幼儿的半日、一日活动。通过此活动,教师明确半日、一日活动各个环节的意义和作用,充分挖掘并运用半日、一日生活的教育资源,树立“一日生活皆教育,时时事事皆教育”的理念,并落实到半日、一日活动之中,现就幼儿园半日活动的开展,制定活动质量评价方案如下:

  二、评价依据:

  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指导,科学、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园半日活动,为幼儿建立良好的常规,逐步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三、评价方法:

  1、幼儿园园长、标兵级部长参与正式评价。

  2、优秀88分以上,良好:80-87,一般70-79,称职:70分以下

  四、评价内容与分值设置:(见附评价表)

  提醒幼儿参与简单的劳动,指导中大班幼儿做好值日工作,,培养幼儿责任心。

  幼儿园半日活动评价表

  班级:执教老师:幼儿人数:评价时间:

  项目

  评价项目及分值

  得分

  存在问题

  教师整体素养(20

  分)

  1、创设宽松、和谐的精神环境,能尊重幼儿,与幼儿建立平等关系,坚持正面教育(3分)

  2、制定科学合理的幼儿一日活动计划,将保教目标有机地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对各种活动的组织有条有理,时间的分配科学合理,幼儿无消极等待的现象。5分

  3、观察、了解幼儿,及时关注和掌握幼儿的需要,并作出恰当反应。3分

  4、半日活动备课扎实,各项活动组织前有充分的准备。5分

  5、教育环境的创设安全、合理、整洁、美观,注重教育性和幼儿的参与,并能因地制宜。4分

  晨检锻炼早操(15分)

  1、教师准时到岗,准备好幼儿晨检活动的器械和场地,早上幼儿来园率中大班80%,小班小小班70%。3分

  2、组织幼儿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内外结合的晨间锻炼活动,关注全体、照顾个别、细心指导、引导幼儿积极参与。4分

  3、幼儿垫汗巾,根据气温和活动量,提醒幼儿及时穿脱衣物,做好保育工作。3分

  4、教师领操精神饱满,示范动作节奏准确、熟练,动作有力,面向全体并关注个别幼儿,注意调动幼儿的整体精神面貌,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早操,中大班参与率90%,小班小小班80%。5分

  集体教育活动(15分)

  1、活动目标明确、具体、多元化,层次分明,符合幼儿发展水平和需要。2分

  2、活动内容与主题相符,具有科学性,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经验水平。杜绝小学化倾向2分

  3、能有效运用多种教育形式和手段,引导幼儿主动学习。3分

  4、教师能与幼儿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语言有吸引力,无打击幼儿表现的言辞,并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给予分类指导。3分

  5、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2分

  6、幼儿积极性高,思维活跃,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幼儿参与率达85%以上。3分

  户外游戏活动(15分)

  1、教师熟悉游戏的内容、组织形式与规则,能积极引导幼儿参与游戏,幼儿为活动主体。3分

  2、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游戏实际需要创设合理的户外游戏环境。2分

  项目

  评价项目及分值

  得分

  存在问题

  3、能面向全体幼儿,保证每位幼儿有机会高频率参加游戏活动,减少消极等待。4分

  4、能有意识地把握游戏的运动量,使每位幼儿活动适量,半日活动中户外游戏活动累计不少于1个小时。4分

  区域活动

  (15分)

  1、区域设置合理,利于幼儿的行动和操作,区域环境中有明确的图文标识和合适的画面指引。2分

  2、区域活动材料丰富多样,能根据主题活动开展的需要及时更换、补充,并保证相当数量自制的材料和半成品。2分

  3、观察幼儿在各区中的活动情况,根据不同需要,做出分层次的、个别的指导,必要时进行个案跟踪和记录。3分

  4、尊重幼儿意愿,鼓励幼儿自主商讨,制定规则,指导幼儿用适当的方式进行记录。3分

  5、引导幼儿收拾、整理好操作材料。2分

  6、活动结束时引导幼儿开展必要的讨论和评价。3分

  生活活动(10分)

  1、幼儿饮水量充足,半日活动不少于3次饮水。2分

  2教师配合默契,任何活动环节幼儿应在教师视线范围内,及时关注和提醒幼儿注意安全,避免任何安全事故发生。4分

  3、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按幼儿年龄水平和个别差异适当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醒幼儿参与简单的劳动,指导中大班幼儿做好值日工作,,培养幼儿责任心。2分

  4、能时时注意随机教育及生活常规的教育。2分

  其他(10分)

  1、做好班级环境创设,活动室的环境与主题同步,呈现幼儿主题探究的活动痕迹。3分

  2、教师的整体精神面貌好,衣着整齐统一,不穿高跟鞋,言谈举止得体,为人师表。2分

  3、班级教师相互尊重,配合默契,分工合作,有条不紊。2分

  4、班级整洁卫生、活动室物品摆放有序。3分

  建议

  评价人:

  幼儿园活动评价 篇2

  区角游戏突破了传统教育中幼儿处于被动、静止状态的局面,不是教师把知识告诉幼儿,让幼儿被动、静止地理解,而是教师经过设计、供给可供幼儿操作的环境异常是各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得到发展。结合《纲要》中提出的“区域活动提议”,本学期我们班的教育区角游戏开展情景现评价如下:

  首先,我们本学期教育区角游戏的设置是灵活的,我们依据主题活动的资料在多方面研究下进行了设置:美工区、科学区、阅读区、建构区、体育区、自然角六个区角。

  其次,各个区角的创设也根据主题的具体情景而定。阅读区通常投放一些与主题相关的图书、卡片、指偶、幼儿自制绘本、绘本等操作材料让幼儿根据自我的喜好来选择阅读;美工区投放的东西除一些常规的幼儿幼儿练习用品外,如剪刀、橡皮泥、彩纸、油画棒等,还投放一些纸盘、面具、一次性纸杯固体胶、双面胶、印章等创造性强的操作材料,同时鼓励幼儿粘贴自我觉得满意的绘画及其他的作品;在科学区通常供给一些幼儿操作材料:骰子、小木棍、七巧板多米诺骨牌、魔尺、放大镜等材料来培养幼儿探索意识,让幼儿在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体育区我们定期的更换材料如高跷、毽子、皮球、报纸等材料让幼儿在玩中锻炼,在锻炼中玩。建构区是一个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区域孩子们及其的喜爱,每次的区域活动这个区的幼儿总是最进取,我记得有一次小谨因为走得慢没有拿到建构区的进区卡悲痛的哭了起来呢。自然角在上学期是一个了冷门区,去的幼儿不多,为了改善这一情景本学期的自然角我们不仅仅投放了植物,还请幼儿带来小乌龟和小鱼加入其中,小鱼和小乌龟的到来自然角立刻热闹了起来。每一天幼儿都会主动懂得为它们换水、喂食乐此不疲。

  三、晨间自选活动

  除了每一天的第二堂活动幼儿能够去区角游戏以外,下雨天的晨间自选活动也是幼儿在区角游戏的一部分。虽是自选但我们也做到有目的、有计划,让每个孩子都能进取愉快地参加,每次玩都有新收获。为了让幼儿简便愉快的进行晨间活动,我们采取了让幼儿自由组合、自由选择。如:有的幼儿愿意画画,就让他自由的想象涂画;有的幼儿喜欢玩橡皮泥就让他自由的去捏、去塑造形象;喜欢玩积木的幼儿可任意搭建高楼。所以,我们会提前做好准备,对幼儿的兴趣爱好做到心中有数,在幼儿来园之前准备好各种活动材料,使幼儿一到幼儿园就能投入到活动之中去。在活动过程中,我们注意观察每个幼儿表现出的兴趣,个性语言发展水平,和同伴的交往本事,便于因人施教,帮忙幼儿解决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使活动顺利进行。

  四、良好的师幼互动

  1、以引导者的身份给幼儿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表达和表现。

  我们常常在一旁无声地观看孩子们的表演,尽量不去打扰到他们,充分满足了幼儿表达和表现的需求,同时我们充分利用进区登记表,全方面的了解每个孩子对区域的选择,避免了孩子出现偏爱选择某一个区域的现象。对幼儿的全方位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2、以支持者的身份仔细观察幼儿发展中的个体差异,对活动作出相应的调整例如:我们班的陶麒钰小朋友总喜欢单独玩,针对

  3、以参与者的身份随时观察幼儿活动的情景,给予及时的引导、帮忙,满足幼儿的需要。

  不论是主角游戏、教育区角游戏,还是晨间自选活动,我们都会在活动结束后进行评价评价。评价的方式有很多,有时是全班进行,有时是分组讨论,也能够让幼儿自我评价,由教师指点迷津等。幼儿的自主评价主要是鼓励幼儿把自我在游戏中的所见所闻、感受体验表达出来,与同伴交流分享,如:以教师的鼓励性言语来鼓励幼儿的“你搭建的楼房可真高,能够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搭建经验吗?你游戏玩的很开心,把你游戏中最欢乐、最趣味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好吗?”由幼儿主动评价的“我发现了什么问题为了以后玩得更好,我们还应当做些什么?我觉得谁玩得好,谁玩得不好。”又如:以教师的全面评价为主的“今日哪一组小朋友收拾玩具最快?”“发现有的小朋友在更换游戏的时候,没有将原先的游戏的玩具收拾好再到另一个游戏去,下次活动中不能再出现这种情景了。”“你学习了什么新本领?”“为了使下次游戏玩得更开心,还需要做什么?”等等。

  当然,在本学期的游戏活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注意和改善。如在分配游戏主角、游戏任务时,我们会指定几个本事强的幼儿为负责人,负责人再去邀请其他人。我们发现,负责人在班上走动召唤伙伴时,大多数的幼儿两眼紧张地注视着他们,小手举得高高,嘴里不停地说着:“我,我!”可是,每次被召唤走的总是那么一些人,剩下的往往是常规习惯较差,或者是本事较弱的。剩下的孩子常常由教师另行安排:去看图书吧,去玩插塑吧。沮丧、难过、不满,种种表情立即会出此刻这些孩子们的脸上,而那些被召唤的孩子对教师或小负责人指定的主角也不必须满意。

  幼儿园活动评价 篇3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自觉地运用评价手段,了解教育活动对幼儿发展的适宜性和有效性,以利调整、改进工作,提高教育质量”nl。有关幼儿评价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两类:一类是对幼儿发展情况的正式评价;另一类是教师在与幼儿日常接触、互动的过程中,对幼儿做出的即时、即地和即兴的非正式评价[21。幼儿教师的非正式评价行为是指教师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言语和非言语的评价,具有肯定和否定的价值倾向。与正式评价相比,这种评价更加关注“人”和“生命”,并能与教学有机融合|31。教育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中最主要、最具价值的活动,而幼儿教师在教育活动1^的非正式评价行为不仅会对幼儿在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幼儿自我概念和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为此,笔者采用观察法对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非正式评价行为进行探究,并针对幼儿教师作正式评价行为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供同行参考。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天津市某示范幼儿园和某一级幼儿园的小、中、大班幼儿,在两所幼儿园中随机抽取小班、中班和大班各2个,及带班幼儿教师10位。本次研究共涉及教育活动15个,教育活动累计时间为5小时。

  本研究采用事件观察法,使用的观察工具是自编的“幼儿教师非正式评价行为观察记录表”。此表将教师的评价行为分为言语评价行为和非言语评价为两类,并将这两类评价行为分为肯定和否定两个维度针对教师的每一次非正式评价行为,研究人员从评价的对象(分为小、中、大班,男孩和女孩)和内容两个维度进行记录。在个别评价场合,教师可能会用言语与非言语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幼儿,或者在一次评价中有褒有贬’当出现这种情况时,研究人员会将其分别计人不同的评价行为中。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非正式评价行为的类型

  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研究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非正式评价行为分为肯定性言语评价、肯定性非言语评价、否定性言语评价和否定性非言语评价四种类型。

  (1)肯定性言语评价

  肯定性言语评价是指教师在肯定幼儿的言语或行为时,只是使用了语言、语调或语气。肯定性言语评价包括认同、夸奖、赞美、奖励和激励等方式。认同表示教师对幼儿行为或者言语的认可。一般情况下,若教师在活动中复述、总结幼儿的话语,以及对幼儿的行为、言语或者作业、作品进行反馈时用到诸如“好”“对”等字眼,即认为是教师对幼儿的认同。夸奖是指教师用口头言语表扬幼儿,这些言语包括“真棒丨”“XXX,表现不错!”等。赞美是教师发自内心地对幼儿进行称赞’相对于夸奖来说,教师赞美学生时的情感投人会更多,比如:“呵!渐变色,太有创意了啊!”“哦,多有爱心啊!”等。奖励是教师通过言语发动全班孩子给予幼儿的掌声、拥抱等精神上的鼓励,如“声音又大又好听,给鼓掌!”

  (2)肯定性非言语评价

  肯定性非言语评价是指幼儿在进行某些活动的.过程中或行为结束后,教师借助语言以外的诸如身体姿势、面部表情等来肯定或否定幼儿的言语、学习状况和行为表现等。肯定性非言语评价分为表扬、鼓励和奖赏三种形式。表扬是指教师用肢体动作或者表情表达对幼儿的夸奖,如微笑等。鼓励是指教师用肢体动作或者表情表达对幼儿的勉励,激发幼儿在活动中好好表现的欲望,如通过抚摸鼓励幼儿等。奖赏则是指教师给予幼儿物品以表达对幼儿行为的嘉奖,如送折纸给在活动中表现好的幼儿等。

  (3)否定性言语评价

  否定性言语评价是指教师在否定幼儿的言语或行为时,只是使用了语言、语调或语气。否定性言语评价包括警告、威胁、指责、命令和暗示等。警告是指教师对幼儿不符合规范的行为给予严肃的提醒。最常见的是教师对幼儿进行点名,但并不对其行为作任何的指示或者要求。威胁是指幼儿出现不符合规范的行为时,教师会说将采取某种措施以恐吓幼儿。例如,“XXX,你再这样就打电话让你爸把你接走”。指责是指教师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直截了当的批评和责备。例如,“你是前面的,往后看作什么?”命令是指对幼儿行为发出明确的指示,以制止幼儿的不当行为,常带有强制性和责备的语气。例如,“手放背后!”暗示是指教师采取间接的方式表达对幼儿行为的不满,以引导幼儿的行为。例如,“我喜欢积极回答问题,不喜欢乱吼”。

  (4)否定性非言语评价

  否定性非言语评价是指幼儿在进行某些活动的过程中或行为结束后,教师借助语言以外的诸如身体姿势、面部表情等否定幼儿的言语、学习状况或行为表现。否定性非言语评价可分为警示、纠正和惩罚三种形式。警示是指教师通过肢体动作或者表情提醒或指责幼儿的学习或者行为表现,如教师用手指着说话的幼儿等。纠正是教师以动作形式直接纠正幼儿的行为,常带有强制性。例如,幼儿在活动中站了起来,教师直接将幼儿拉回去让其坐下。惩罚是指教师用肢体动作处罚幼儿,常带有体罚的色彩。

  2.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非正式评价行为的频率

  如表1所示,在研究者所观察的15个教育活动中,教师共出现了371次非正式评价行为,其中肯定性言语评价出现的频数为114次,占教师非正式评价行为总次数的30.73%;肯定性非言语评价为9次,仅占教师非正式评价行为总次数的2.43%;否定性言语评价为210次,占教师非正式评价行为总次数的56.60%;否定性非言语评价为38次,占教师非正式评价行为总次数的10.24%。根据X检验可得出以下结论:幼儿教师的四种非正式评价行为具有十分显着的差异(x=261.03料,P;O.o1)。将幼儿教师使用四类评价的顺序由高到低排列,其依次为否定性言语评价、肯定性言语评价、否定性非言语评价和肯定性非言语评价。由此可见,幼儿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明显倾向于使用否定性言语对幼儿进行评价。

  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教师的肯定性言语评价中,夸奖出现的次数最多,达到了每小时出现15.2次;认同排在第二位,每小时出现4.8次;而赞美、奖励、激励出现的频率很低,平均每小时1次左右。在教师的肯定性非言语评价中,三类评价行为出现的频率均很低,均没有超过每小时2次。在教师的否定性言语评价中,各类评价行为出现的频率都较高,尤其以指责和命令居多,分别为每小时12.8次和13次;警告和威胁居第二位(分别为7.4?欠/小时、6次/小时)。在否定性非言语评价中,教师对儿童发出的“警示”信号较多,达每小时4.2次纠正”和“惩罚”出现的频率相对很低。教师在进行否定性言语评价时,各类评价行为出现的频率都较高,而在进行肯定性言语评价时’只有少数评价行为集中出现。说明,教师使用各类评价行为的情况是不同的,且差异明显。

  3.幼儿教师非正式评价行为的内容

  根据非正式评价的内容,可将教师的非正式评价行为分为学习性行为与非学习性行为两大类。其中,学习性行为是指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与教育的目标、内容等直接相关的行为;非学习性行为是指幼儿表现出来的和教育活动无关的行为,包括讲话、乱动和争执等。

  占总数的33.69%。结合对教师言语的内容及态度的分析可发现,在学习性行为评价中,大部分为肯定性评价,而且评价大多指向了幼儿记忆性的复述、朗读和书写等方面,如“画得不错”“读得好”和“念得不错”等。

  4.幼儿教师非正式评价行为的对象

  (1)年龄班的差异

  本研究选取了小、中、大班共计15次教育活动,每个年龄班选取5个活动,从年龄班的角度对幼儿教师的非正式评价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见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出,小、中、大班教师在100分钟的教育活动中使用评价的次数都超过了100次,小班教师进行非正式评价的次数占总数的比例为35.04%,中班教师使用非正式评价的次数占总数的比例为36.66%,大班教师使用非正式评价的次数占总数的比例为28.30%。尽管教师使用评价的次数随着年龄班的不同而不同,但从X2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幼儿园小、中、大班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使用非正式评价的次数并无显着性差异(X2=4.27,P>0.01),说明教师的非正式评价行为并不受幼儿年龄因素的影响。研究还表明,三个年龄班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均以否定性评价为主,教师使用肯定性评价的次数会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减少,由小班的13.48%降到大班的8.63%。

  (2)男孩与女孩的差异

  可将教师非正式评价的对象分为个体和集体两类。统计显示,在总计371次评价中.对个体的评价为303次。

  由表4可知,在教师对个体所进行的303次评价中,对男孩的评价为197次(65.02%),对女孩的评价为106次(34.98%)。X2检验结果显示,幼儿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对男孩和女孩的评价次数存在显着差异(X2=27.33**,P;0.01)。说明教师在对个体进行评价时,对男孩的评价更多些,教师的注意力很多时候会集中在男孩身上。结合教师评价的态度还可发现,教师对男孩评价的态度以否定性评价为主,对女孩评价的态度则具有肯定与否定兼具的特征,二者的差别并不明显。

  四、研究建议

  1.应提高对非正式评价的认识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非正式评价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在评价中的言语与姿态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指引着幼儿发展的方向。首先,教师要明确自身在非正式评价中的角色。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而不是命令的发布者。其次,教师应不断地对自身的非正式评价行为进行反思和改进,同时还应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与沟通,以获取更多的非正式评价经验。应该说,对幼儿进行恰当的评价,不仅能满足儿童希望被关注、鼓励和赞许的需要,同时还能引导幼儿的行为向规范、正确的方向发展,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增加幼儿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2.合理运用各种评价方式

  第一,教师应理性地利用肯定性评价或否定性评价,并实现言语评价与非言语评价的有机结合。第二,应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一味地打压、批评幼儿,不利于改善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教师的评价应能激起幼儿爱学好学的情感,从而激发幼儿的内部动机。第三,教师在评价幼儿时,不应只考虑到被评价幼儿本身,还应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最后,教师应结合评价的情境、幼儿的个性和活动的内容等,机智灵活地运用各种评价手段,不断提升非正式评价的水平。

  3.评价内容应宽泛,要有针对性

  教师的评价应针对幼儿发展的方方面面,适当减少对学习结果和行为规范的评价,应更加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另外,教师评价幼儿时应减少使用笼统的、模糊的评价语言。教师评价幼儿应做到以下两点:第一,评价语言应具体,不能总是用“真棒”“好”等字词评价幼儿,也不能总是呵斥幼儿而不指出原因;第二,评价应指向有关幼儿发展的具体方面,还应带有目的性和针对性,使幼儿进一步提高对自我的认识,并不断接受教师的建议,以调整自己的行为。

  4.评价应注重性别差异

  儿童由于受到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在其脑生理、成熟水平、环境、父母的抚养方式和生活方式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些原因致使男女儿童产生了不同的个性特征|61。笔者认为,教师在对幼儿进行非正式评价时应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应根据男女幼儿的能力倾向进行有差别的非正式评价,将活动内容和男女幼儿的能力倾向结合在一起,按照不同的标准评价男女幼儿。第二,应对男女幼儿进行有差异的非正式评价。总体来说,男孩性格较坚强、勇敢,女孩比较胆小、细腻,教师在评价幼儿时’应将性格因素纳人考虑范围。

  幼儿园活动评价 篇4

  一、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对教师的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是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区域设置是否全面。不同区域的探索带给幼儿的经验与发展是不同的。教师在设置区域时应尽量全面,一方面保证幼儿都能选择到自己喜欢的活动区、活动材料,凸显幼儿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也保证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各种关键经验能以各“活动区”为中介展开.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求。

  区域空间结构是否合理。教师应仔细分析各活动区的特点与需要,以便合理安排不同活动区域在活动室的空间位置:是否考虑动静分开,如图书区与比较热闹的角色游戏区分开,以避免相互干扰;是否考虑到一些区域的特殊需要。如科学区、植物区最好设在向阳的一面:是否考虑区域的开放与封闭特性,如图书区相对独立、封闭。而建构区则比较开放;是否关注一些区域的灵活变动,如随时根据活动的需要适当调整与变换区域空间。

  区域目标是否有层次性。幼儿发展能力、水平的差异决定了教师必须要考I虑目标对幼儿发展的适宜性,考虑不同f层次目标对幼儿发展的挑战性。例如:教师在小班计算区投放了各种颜色、大小、形状的图片及一些情境背景图,在目标上做了从低到高的分层考虑:学习两个特征的间隔排序,如大一小、红一绿、三角形一圆形等;学习有规律排序;练习进行四个物体的大小正逆排序。教师有意识的目标分层设置不仅保证了幼儿区域活动的有效性。同时也是教师下一步开展指导的前提。

  教师能否对资源作最佳整合。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强调区域空间的平衡与共生,倡导资源共享。对教师的评价,也要考察教师能否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每一有效资源,资源之间是否构成相荣、相济的生态关系。教师通过对资源的全面综合把握,使区域的资源达到最佳利用,效能达到最优化。

  教师的指导是否有实效。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对教师指导主要从三方面进行评价。教师能否对幼儿进行多方面指导。具体来讲,能否指导幼儿制定区域活动计划。引导幼儿对自己的活动过程进行回顾与评价,指导的方式是否多样、具体等等。指导能否引发幼儿进一步的探索。如装饰扇子的活动中。菲菲用各种图案对扇子的边缘进行点缀后,又在扇子的柄上进行了美化。活动结束时,教师指着菲菲的扇子对全班小朋友提出问题“这把漂亮的扇子与其它扇子有什么不同”,引起了小朋友的思考。接着请菲菲讲述自己的排序方法。使同伴了解到有序的排列能使作品更漂亮,而且排列的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这样引发了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欲望。能否根据幼儿活动情况及时调整指导策略。如拼图区,有的幼儿操作时目的性很强。很快完成了拼图:但有的似乎有点急.一看这个图形不配就马上换另一个图形。对于一个可以调整指导策略的教师。会对第一类幼儿增加拼图难度,否则一味重复会变成机械操作;对于第二类幼儿则应引导他们关注认知对象的细节。

  区域活动后教师有无反思。每次区域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对自己的活动安排及结果有一个反思与自评。如活动目标是否实现、幼儿有否发展、幼儿有否进一步活动的愿望、活动的材料是否要进行调整等。

  二、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对幼儿的评价

  幼儿是区域活动的主人,也是区域活动成效落实的主体,因此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还要关注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状况,教师依此进行指导来调整自己的行为。评价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状况,主要观察以下几方面:

  幼儿的兴趣如何。幼儿是否喜欢活动,他们经常选择哪些活动区和活动材料,经常从事什么活动,对活动是否充满热情,在活动区持续时间的长短。

  幼儿能否依计划活动。制定计划是幼儿进行活动的起始。幼儿要能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比较明确的活动意向,选择什么区域、做什么、如何做,在活动过程中依计划执行、完成活动。

  幼儿的参与情况。幼儿是主动、独立地选择区域活动,还是盲目服从别人,或模仿别人选择区域;做出选择后在区域是坚持玩一段时间,还是频繁地变换材料,甚至在于各个区域游荡;此外,还可以观察幼儿是否关心自己的活动成果,或是将自己与同伴相比较,对自己进行定位。这些方面都可以使我们对幼儿的活动参与做出评价。

  幼儿的社会交往水平。观察幼儿是经常一个人单独活动,还是常与别人合作;在合作时是领导者,还是服从者,合作时在团体中处于什么位置;活动中能否与同伴轮流分享,是否经常与别人发生冲突。采用什么方式解决冲突等,不同的表现反映着幼儿不同的社会性发展水平。

  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评价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认知水平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操作来进行,尤其是对智力操作材料的情况加以分析。如智力操作的材料是复杂还是简单,是单一还是复合;操作方式是单调,还是富有创造、善于变通;操作结果是单一的产品,还是多样化的表现,如绘画、拼图、手工、创编故事等。从中分析,即可了解幼儿的认知水平,进行评价。

  幼儿之间的互动。幼儿之间的互动主要是考察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是否与别的小朋友有真正的分工协作,如共同收集材料,分工搭建或完成同一任务;在不同的区域之间是否有交流,如建构区有否与角色游戏区材料共享,美术印染区与制作区是否区域拓通,或某一区域是否根据需要适时分割……使区域真正达到生态式的.互动。

  幼儿区域规则遵守情况。首先,观察幼儿能否自觉遵守区域规则,如娃娃家门口会画几对小脚印,自觉遵守的幼儿会主动脱掉鞋子摆在小脚印上,然后进入;其次,观察幼儿能否解读区域环境中的暗示规则。

  三、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对环境的评价

  区域活动主要通过环境的隐性作用而间接对幼儿的发展起作用,区域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区域对幼儿发展的实效性。因此,对环境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活动区的使用频率。各个活动区使用频率的高低是考察活动区是否符合幼儿兴趣、需要的重要依据。衡量活动区使用频率的高低以幼儿进入该活动区的次数为准,次数多即为使用频率高,反之则低。通过对活动区使用频率的考察就可以了解区域活动对幼儿的适宜性,进而促使教师灵活地调整区域,更好地满足幼儿活动的兴趣与需要。

  活动材料的投放。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活动材料来实现,活动材料是区域活动实施与开展的核心。对活动材料投放的评价可以进一步加强活动材料与教育目标之间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使活动材料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评价指标包括:材料是否隐含教育目标和内容、难易是否适宜、是否根据幼儿发展需要、能否利用当地资源和废旧材料、材料数量是否充足、幼儿是否参与活动区材料的收集与制作、能否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投放和变更材料、材料是否安全卫生、材料是否有探索性等等。

  活动区规则的制订。开展区域活动前一般都要有规则的制订,它可以在活动中组织、约束、调整幼儿的活动及其行为。承载着独有的教育价值。规则制订的状况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考察。规则是否依活动内在情境所决定。例如,教师在语言区新投放了一台录音机,由于是新玩具,故参与人数很多,本该安静的区域变得热闹无比。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师组织幼儿讨论,大家制订了“轮流玩,一人讲一次”、“每次时间不能太久”的规则,幼儿又恢复了安静而有效的学习。幼儿是否参与了规则的制订与修改。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倡导放手让幼儿发表意见,一起参与讨论规则,如某区域可以容纳几个人,怎样提示活动的人数,怎样约定活动的时间与次数,某一区域原有的规则不足以使大家顺利活动时怎样调整……通过幼儿的参与。幼儿理解、内化了规则内涵,从他律进入到自律。是否通过环境来暗示规则.即让“环境说话”,通过环境来告诉幼儿该区域的活动规则。如,关于进区人数的问题,我们通常采用进门挂牌的方法,再如美工区,我们通过投放适量的椅子,要求幼儿发现椅子坐满了就不能再进入了。这样区域环境所蕴涵的意义就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规范幼儿区域活动的作用,减少了教师的语言指令,也进一步增强了幼儿的规则意识与自我控制能力。

  区域间的互动。在评价区域环境时,区域之间的互动也是一个重要的考察指标。在活动中,区域之间不是完全封闭与相隔的,随着幼儿活动的需要是可以拓通与合理、适时地分割的,如幼儿在游戏中会把建构区建造的房子、车子等作品放置到角色游戏区游戏中,两个区就自然地结合拓通互动了。而幼儿在建构区搭建动物园、大桥等不同的建构活动,又自然地使这个区域一分为二,因此开放、动态的区域,鼓励区域间的组合、流动与合理互动,达到资源与活动成果的共享。

  幼儿园活动评价 篇5

  4月1日我们在抚宁县榆关镇幼儿园进行了培训活动并学习了《幼儿园教育评价》的相关内容,此次的培训使我的感受很深。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

  培训中,《幼儿园教学评价》的理论培训部分使我对幼儿园教育教学评价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新的评价指标包含全新的教学观念,首先在教学目标上,强调了以幼儿能力的发展为核心的良好学习素质的培养;其次,在师生关系上,提倡的是一种平等民主、互助合作关系,教师已从权威转变为顾问,从演员转变为导演的角色。新的评价指标最根本的特点是以学论教,从活动中幼儿的认知、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发展程度来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而且从幼儿方面表现出来的课堂教学的效果,不仅体现在幼儿状态上,也体现在幼儿整个的学习过程之中,体现在幼儿参与、交往、思维状态之中。

  在理论联系实际部分,听了崔杰老师的活动课《梅花》,然后针对这节课进行了说课与研讨,在听课过程中感觉崔杰老师的活动中有许多的闪光点,如注重细节与课件的运用,都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在研讨中我们采用了小组讨论的形式,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不同的意见,可以进行争论,这样的形式有利于创造思维火花的迸发,大家在评价及研讨时进行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在此次活动中,感觉自己的收获很多,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此类的学习。

  幼儿园活动评价 篇6

  作为一名教师,本人爱岗敬业,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努力去做一个深受学生尊重和信赖的老师。

  一、做一个学习型教师

  本人能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积极投身于教科研工作,大胆进行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教改尝试。工作之余,我尽量每天挤一点时间阅读专业类的书籍,努力丰富自己的文学内涵。

  二、做一个富有爱心的教师

  作为班主任,我主动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经常找一些不同层次的学生谈心,努力进入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其次,我和家长也积极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或上门家访或主动打电话给家长,使家长的教育更具理性。

  三、做一个理念新的教师

  目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全面推开,在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自己一直奉行踏实工作、虚心学习的原则。而这或喜或忧、或得或失的点点滴滴必将成为我生命中的绚丽色彩,点缀着我的人生。

【幼儿园活动评价】相关文章:

幼儿教师教案活动评价 幼儿园活动评价05-26

幼儿园区域活动自我评价03-18

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培训心得(精选10篇)10-20

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评价心得(通用14篇)11-29

幼儿园教学活动评价培训心得(通用18篇)05-18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评价与反思培训心得(精选14篇)10-31

幼儿园自我评价05-16

幼儿园课程评价12-05

幼儿园教学评价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