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最真实的自己未必是最美好的人生哲理
我刚来北京工作的时候,在北京博物馆通票办公室干过一段时间,在年底筹备新一年通票的时候,给大小博物馆打电话。有的博物馆是老伙伴,每年都参加博物馆通票,只需电话确认一些信息;有的博物馆是新开拓的,则要和他们洽谈加入事宜。
我谈了好几个新馆,印象最深的,是天津的一个博物馆。这个馆比较小,是清末某大人物的故居。我以为这样的小馆会欣然加入博物馆通票,让更多的人去参观场馆,了解历史。馆长是位女士,没想到她考虑了一天之后,在电话里拒绝了我。
我大惑不解,问她为什么。她说话直爽,带着浓重的天津口音:“我为嘛要那么多人来参观啊?我还得给他们开灯、打扫、维护。我为嘛啊?我为嘛啊?”
我说:“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贵馆,提升知名度。”“我为嘛要提升知名度啊?我就希望别来人,别给我找麻烦。”
她的言论超出我对博物馆馆长的想象,我无话可说,只好礼貌而失望地挂上了电话。在我的认知里,真正的博物馆担负着传播人类文明的使命,让尽量多的人参观是理所当然的,可她一连说了那么多个“我”字,显然,她有权为这个博物馆选择她喜欢的风格与未来。
有段时间常看相亲节目《非诚勿扰》,节目中的不少男女嘉宾,无论自身条件好坏,都爱说一个词:真实的自己。这个词出现频率最高的时候,是嘉宾的某些特点或性格受到众人质疑的时候,不是大家挑刺,确实是忠言逆耳。可是,质疑的声音越大,他们对“真实自己”的坚持却越固执,尽管那“真实的自己”只是不肯被承认的缺点。
这是一个个性张扬的时代,谦虚不再总被视为美德,人人都在意对自我的表达,人人都努力要将“真实的自己”展示出来。有时候,我们误以为和自我有关的一切都值得拼命维护,从自我出发的一切都值得用力坚持。用力过度,自我就成了自私,坚持也变成偏执。
有一次,情感分析专家乐嘉忍无可忍,给一个正在坚持“真实自己”的女嘉宾送了一句话:“最真实的自己,未必是最美好的自己。”
不知那个女嘉宾听进去没有。当不该坚持的时候还在执拗,你不仅会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还可能错失让自己变得更好的机会。
崔永元在一次演讲中讲过一件事:
“我问卢浮宫的负责人:‘每天来卢浮宫参观的人特别多,你们怎么看待如潮水一般的游客?’这位负责人的回答让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她说:‘这是个哲学问题。你们觉得人很多,但我们觉得人不多。因为有很多人由于经济原因以及各种各样的原因,一辈子也来不了卢浮宫,所以我们卢浮宫设有一个基金,专门用于让这些人来看卢浮宫。’”
我想起当年那个天津的博物馆馆长。管理博物馆,可以选择拿着政府经费,清清静静当一个半与世隔绝的看门人;也可以选择让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让博物馆实现“真实的自己”。
我还是个公关新人的时候,有次在工作上犯了错误,被扣了工资。我有点不以为然,谁都有第一次,我是新人,我没有经验,为什么要用那么高的标准要求我?然而公司的制度告诉我,新人并没有理由得到纵容。老板告诉我,吃一堑长一智,没错,但不能所有的“智”都要靠“吃一堑”得到,成功不是靠试错得来的。
那时的我还没有听到乐嘉那句话,但这件事让我明白,不管你在自己前面加上什么修饰语,“没经验”也罢,“不屑”也罢,“没用心”也罢,都不是犯错误的借口。那以后,当我遇事想坚持“真实的自己”的时候,我会先审视一下,我的坚持究竟是对好的自我的维护,还是对坏的自我的纵容。
我监督自己在工作中反复检查细节,而不是听从仓促的自我;我逼迫自己站到客户面前去提案,而不是听从胆怯的自我;我调好闹钟每天早晨起床做瑜伽,而不是听从懒惰的自我;我答应朋友参加几乎全是陌生人的Party,而不是听从内向的自我。
“自我”不是被封存陈列的文物,不是被死死遵守的原则,它是成长中的你我他的内在,需要不断进步和完善。如果拒绝外界的质疑或批评,并且认为这是在坚持自己,这无疑是不成熟的,也是没好处的。每个对自己负责的人,都会不断完善自我,追寻更美好的自己吧?
真实和美好,并不是矛盾的。我想,这也是个哲学问题。
【最真实的自己未必是最美好的人生哲理】相关文章:
最真实的自己作文07-17
最真实的自己诗歌07-30
做最真实的自己06-18
接受最真实的自己经典美文04-16
做最真实的自己演讲12-21
做最真实的自己感想01-06
最真实的自己初中作文04-27
最真实的自己优秀作文08-15
坚守最真实的自己作文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