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哲理故事(汇编15篇)
人生的哲理故事1
这里是一个很简陋的工棚,像这样的工棚在这座城市里不知有多少。张鹏是工棚里的一名普通工人,像他这样的工人在这座城市里也有很多。
张鹏干完一天活,尽管累得要死,但工棚里的汗臭味却让他难以入眠。他爬起来向工友抱怨:“咱们这些年不知为城市盖过多少高楼大厦,却一直只能住这么差的简易房,真不公平!”
工友长叹一口气,说:“唉,兄弟,咱们都是穷命,认了吧。”
张鹏承认自己很穷,但认命他就不服了。他心里清楚,不管什么本领,只要能做得出类拔萃,就一定会有机会。
工程即将进入尾声,张鹏突然找到工头,有些扭捏地说:“我能不能在楼顶塑一个我自己的泥雕?”他见工头一脸惊讶,又忙说,“如果可以的话,我宁愿少要五百元工钱!”
工头问张鹏为什么要这样做,张鹏红着脸不说,只是问行不行。工头也不敢擅做主张,他只能答复张鹏,这事得问楼盘开发商刘总。
两天后,工头高兴地告诉张鹏,刘总答应了,还鼓励他要好好地塑。张鹏倍受鼓舞,每天收工后加班加点地忙他的泥雕,连晚饭也来不及吃。工友们觉得好笑,都说他脑子进水了,可张鹏充耳不闻,仍是我行我素。
张鹏的泥雕功夫果然了得,还真在大楼竣工前塑好了。那泥雕栩栩如生,模样竟与真人无异,泥雕肩上还写着张鹏的手机号。到结账时,张鹏见工钱一分不少,很是惊讶。工头笑道:“你小子算有福气,刘总见你这人挺有意思,就没扣你钱。”
几个月后,张鹏跟着施工队转战到别的工地,他时常想起那个泥雕,那是他曾经的梦。小时候,他就常爱用泥土做一些小物件,长大以后越做越好。他听说泥雕也是项手艺,做到极致可成名家、大师,可贫穷的家境却只能让他去做了民工。
这天,张鹏刚上工地,工头就找到他,问他和刘总是什么关系。张鹏一头雾水,反问:“刘总?哪个刘总啊?”
工头眼一翻,道:“还有哪个?我们以前给他干过工程,你还在楼顶塑过一个泥雕呢。刚才人家打电话给我,要邀你去见他一面。你小子真行,人家可是大老板,你要能和他扯上关系,可就一步登天了!”
那个泥雕!张鹏不由心头一颤,他忙不迭地表示同意。
张鹏被带到了一间豪华的办公室。刘总见了张鹏,向他直竖大拇指,夸赞道:“年轻人,真了不起!我看了你的泥雕,相当有造诣啊!”
原来,前几天,刘总和另一家房地产的老总聚会时,对方谈到他们手下有个擅长泥雕的员工,技艺堪比雕塑大师,还揶揄刘总没有这样的专项人才。刘总好面子,他猛然想起以前见过一个民工的泥雕,觉得很不错,便说自己也有员工会泥雕,而且是大家水平。就这样,两人较起了劲,最后商定比赛一场,一决高下。
刘总用期待的眼光看着张鹏,说:“小伙子,我希望你能帮我这个忙!”
刘总见张鹏有些犹豫,拍拍胸脯,说绝不会让张鹏白忙碌:这场比赛双方赌是两万元,如果张鹏赢了,奖金全归他;即使输了,也会付他五千元辛苦费。
两万块!张鹏累死累活干一年,也拿不到这么多钱啊!他动心了,当即答应下来。刘总告诉他,比赛将在一个月后进行,要他这段时间抓紧备战。
张鹏不敢怠慢,他白天照样在工地上干活,晚上收工后就加紧练习泥雕。
一个月时间很快过去了,这天,张鹏随刘总来到比赛场地。嗬,这虽然只是一场规模不大的私家对抗赛,但双方老总看来都很重视,还专门请来了四位专业泥雕名家做裁判。
张鹏的对手是个二十出头的小青年,只见他满脸不屑,一副稳操胜券的样子。张鹏不免有些紧张,他下意识地向贵宾席上的刘总看去,见他回以一个信任的微笑,这才又觉得有了底气。
裁判宣布了比赛规则:在两小时内,选手各为对方塑一座一尺左右的半身像,谁塑得更逼真,谁获胜。
比赛开始了,张鹏竭力克制住紧张的情绪,精心地创作着,只是对手一直在坏笑,他也只好按对方的表情去雕塑。
两小时过去了,双方选手各自交出作品,张鹏一看对手的泥雕,显然也很有实力,只是他故意把张鹏的嘴巴、鼻子都做得格外夸大,就像是个卡通版的张鹏。而张鹏的作品,则完全是对方真实相貌的写照,特别是他嘴角的那一抹坏笑,简直呼之欲出。
比赛结果是张鹏胜出,男青年气愤地甩手就走。张鹏获得了两万元的奖金,更令他惊喜的是:刘总竟在赛后向他伸出橄榄枝,邀请他加盟刘氏公司!
张鹏深知这机会来之不易,所以他一直比别人更努力地工作。凭借一股闯劲,张鹏硬是在两年内从员工升任为业务经理,成为公司核心人物之一。
转眼已是张鹏进入公司的第三个年头,这年年底,张鹏首次出席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酒会。
在酒会上,张鹏发现刘总身边坐着的年轻人很眼熟,细看不由大惊:这不是曾和自己比赛的那个男青年吗?
这时,刘总正好携男青年走过来,向张鹏介绍道:“这是我儿子刘龙,你们也是老朋友了,该好好干一杯!”
刘总的儿子?张鹏惊讶极了,刘总笑着道出了这其中的原委。
原来,刘总只有刘龙这一个儿子,本指望他能子承父业,日后接手刘家偌大家产,不想刘龙个性叛逆,根本无心经商,唯一的爱好便是泥雕。刘总劝不动儿子,时常发愁,那日他见了张鹏的泥雕后,猛然心生一计,决定让儿子与民工来一次比赛。刘龙如果连民工都赢不了,那么他就必须改弦易辙,从此经商。后来,刘龙接受了父亲的决定,接下来便有了前面的故事。
张鹏听了感慨不已,他向刘总道:“真没想到,我当初做的一个泥雕,竟换来了今天!可是,我只不过帮您赢得了一次比赛,就值得您这样善待?”
刘总说:“我重用你,和你赢得那次比赛无关。我看重的是你的想象力和不甘平庸的个性,我们公司正需要这样的人才!”
刘龙转身倒了两杯酒,把其中一杯递给张鹏,真诚地说道:“当初输给你,我一开始很不服,我是轻敌了!但现在想来,我确实该输:当我把一场决定未来人生走向的比赛视为儿戏时,我已经不配再去追逐所谓的理想了。如今,从商的人生对我来说一样精彩。来,为我们曾有过一个共同的梦想,干杯!”
两个年轻人相视一笑,同时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人生的哲理故事2
一天,一只苍蝇遇见了以勤劳、聪明著称的蜜蜂。苍蝇问蜜蜂:“高贵的蜜蜂啊,您是怎么保持飞行方向的?”
蜜蜂骄傲地回答:“如果我迷了路,我就向着光亮的地方飞,那里总是正确的方向。”
正在它们说话的时候,一个小男孩把它们抓住了,用一个玻璃瓶把它们倒扣在窗台上。玻璃瓶的透光性很好,阳光照进了瓶子。为了逃命,蜜蜂开始运用它那寻找光亮的智慧,而苍蝇则完全失去了方向,煽动着翅膀四处乱窜。这时,一阵风吹来,玻璃瓶被刮倒了,瓶底冲向窗户,那正是阳光照进来的地方。
蜜蜂向着阳光的方向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冲击,却一次又一次地撞在厚厚的瓶底上。而苍蝇撞来撞去,不到两分钟就撞到了出口,获得了自由。
当苍蝇再次来到玻璃瓶边上时,蜜蜂已经精疲力竭地昏倒在瓶壁上。苍蝇不禁感叹:“这么聪明的蜜蜂,竟然没有找到逃生的路!”
[启示]没有什么真理和经验是无界限的。获得经验纵然是可贵的财富,但只有不断思考经验的边界,你才不会被其压垮。
人生的哲理故事3
1、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说:“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文王说:“你说得好极了。”
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数的事业经营者均未能体认到这一点,等到错误的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寻求弥补,有时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2、有位客人到某人家里作客,看见主人家的灶上烟囱是直的,旁边又有很多木材。客人告诉主人说,烟囱要改曲,木材须移去,否则将来可能会有火灾,主人听了没有做任何表示。
不久主人家里果然失火,四周的邻居赶紧跑来救火,最后火被扑灭了,于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请四邻,以酬谢他们救火的功劳,但是并没有请当初建议他将木材移走,烟囱改曲的人。
有人对主人说:“如果当初听了那位先生的话,今天也不用准备宴席,而且没有火灾的损失,现在论功行赏,原先给你建议的人没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却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
主人顿时醒悟,赶紧去邀请当初给予建议的那个客人来吃酒。
一般人认为,足以摆平或解决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棘手问题的人,就是优秀的管理者,其实这是有待商榷的,俗话说:「预防重于治疗」,能防患于未然之前,更胜于治乱于已成之后,由此观之,企业问题的预防者,其实是优于企业问题的解决者。
3、有一个秀才去买材,他对卖材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材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材的人)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材担到秀才前面。
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材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你的木材外表是干的,里头却是湿的,燃烧起来,会浓烟多而火焰小,请减些价钱吧。)”卖材的人因为听不懂秀才的话,于是担着材就走了。
管理者平时最好用简单的语言、易懂的言词来传达讯息,而且对于说话的对象、时机要有所掌握,有时过分的修饰反而达不到想要完成的目的。
4、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甚么呀?”小朋友天真的回答:“嗯…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当在现场的观众笑的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着注视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的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为甚么要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
你听到别人说话时。你真的听懂他说的意思吗?你懂吗?如果不懂,就请听别人说完吧,这就是“听的艺术”:
(1)听话不要听一半。
(2)不要把自己的意思,投射到别人所说的话上头。
5、有个朋友在公司里的人缘很好,他性情很好、待人和善,几乎沒人看他生气过。有一次我经过他家,顺道去看看他,却发现他正在顶楼上对着天上飞过来的飞机吼叫,我好奇的问他原因。
他说:“我住的地方靠近机场,每当飞机起落时都会听到巨大的噪音。后來,当我心情不好或是受了委屈、遇到挫折,想要发脾气时,我就会跑上顶楼,等待飞机飞过,然后对着飞机放声大吼。等飞机飞走了,我的不快、怨气也被飞机一并带走了!”
回家的路上,我不禁想着,怪不得他脾气这么好,原来他知道如何适时宣泄自己的情绪。
一味的压抑心中不快,并不能解决问题。在生活步调紧凑繁忙的现今社会中,人人都应学习如何舒解自己的精神压力,如此才能活出健康豁达的人生!
一些压力是必须的,就像船,必须要有些东西去压船,才能航行。
6、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铁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那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进入心灵的频道!人际沟通的金钥匙!
7、明朝作家刘元卿,在一篇题为《猱》的短文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猱的体形很小,长着锋利的爪子。老虎的头痒,猱就爬上去搔痒,搔得老虎飘飘欲仙。猱不住地搔,并在老虎的头上挖了个洞,老虎因感觉舒服而未觉察。猱于是把老虎的脑髓当作美味吃个精光。
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诠释上面的故事,是恰如其分的。经济生活中,类似的行为也很多。有很多的企业,由强变弱,最终惨遭淘汰。尽管这些企业败走麦城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即缺少一种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安而忘危,缺少远虑,对面临的危险认识不足、准备不足,最终导致企业失败。企业的发展始终伴随着风险。对于企业来说,最大的风险就是没有危机意识。他们有的只看到企业发展的有利因素,而忽视了潜在的风险;有的只看到对手的弱点,却没看到自身的不足。必须看到,我国迈入WT0门槛后,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如果缺少应有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不努力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那么在与跨国公司的竞争中我们将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8、话说孔子东游,来到一个地方感觉腹中饥饿,就对第子颜回说:“前面一家饭馆,你去讨点饭来”颜回就去到饭馆,说明来意。
那饭馆的主人说:“要饭吃可以啊,不过我有个要求”颜回忙道:“什么要求?”主人回答:“我写一字,你若认识,我就请你们师徒吃饭,若不认识乱棍打出”颜回微微一笑:“主人家,回我不才,可我也跟师傅多年。慢说一字,就是一篇文章又有何难?”主人也微微一笑:“先别夸口,认完再说”说罢拿笔写了一“真”字。颜回哈哈大笑:“主人家,你也太欺我颜回无能了,我以为是什么难认之字,此字我颜回五岁就识”主人微笑问:“此为何字?”回曰:是认真的“真”字。店主冷笑一声:“哼,无知之徒竟感冒充孔老夫子门生,来人,乱棍打出”
颜回就这样回来见老师,说了经过。孔老夫子微微一笑:“看来他是要为师前去不可”说罢来到店前,说明来意。那店主一样写下“真”字。孔老夫子答曰:“此字念‘直八’”那店主笑到:“果是夫子来到,请”就这样吃完喝完不出一分钱走了。颜回不懂啊,问曰:“老师,你不是教我们那字念‘真’吗?什么时候变‘直八了?’”孔老夫子微微一笑:“有时候的.事是认不得‘真’啊。”
9、一只狼出去找食物,找了半天都没有收获。偶然经过一户人家,听见房中孩子哭闹,接着传来一位老太婆的声音“别哭啦,再不听话,就把你扔出去喂狼吃。”狼一听此言,心中大喜,便蹲在不远的地方等起来。太阳落山了,也没见老太婆把孩子扔出来。晚上,狼已经等得不耐烦了,转到房前想伺机而入,却又听老太婆说:“快睡吧,别怕,狼来了,咱们就把它杀死煮了吃。”狼听了,吓得一溜烟跑回老窝。同伴问它收获如何,它说:“别提了,老太婆说话不算数,害得我饿了一天,不过幸好后来我跑得快。”
别人信口开河,你就信以为真,全然不知许多时候人家只是在拿你说事而已。不要让别人的话改变了你的正常工作、生活。
10、一个女孩毫无道理地被老板炒了鱿鱼。中午,她坐在单位喷泉旁边的一条长椅上黯然神伤,她感到她的生活失去了颜色,变得暗淡无光。这时她发现不远处一个小男孩站在她的身后咯咯地笑,她就好奇地问小男孩,你笑什么呢?“这条长椅的椅背是早晨刚刚漆过的,我想看看你站起来时背是什么样子。”小男孩说话时一脸得意的神情。
女孩一怔,猛地想到:昔日那些刻薄的同事不正和这小家伙一样躲在我的身后想窥探我的失败和落魄吗?我决不能让他们的用心得逞,我决不能丢掉我的志气和尊严!
女孩想了想,指着前面对那个小男孩说,你看那里,那里有很多人在放风筝呢。等小男孩发觉到自己受骗而恼怒地转过脸时,女孩已经把外套脱了拿在手里,她身上穿的鹅黄的毛线衣让她看起来青春漂亮。小男孩甩甩手,嘟着嘴,失望地走了。
生活中的失意随处可见,真的就如那些油漆未干的椅背在不经意间让你苦恼不已。但是如果已经坐上了,也别沮丧,以一种“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心态面对,脱掉你脆弱的外套,你会发现,新的生活才刚刚开始!
人生的哲理故事4
羊要到山顶去吃草,它往山上爬,爬呀爬呀,羊累了。羊说:“我不怕累,山有多高我爬多高!”羊又爬呀爬呀,羊很累了,羊说:“我不怕累,山有多高我爬多高!”羊接着爬呀爬呀,羊非常累了,羊说:“我不怕累,山有多高我爬多高!”
羊终其一生来爬这座山,它一心只想着山顶芳美的鲜草,却忽略了在途中,也有一片片鲜草路过,而它视而不见。
当羊终于爬上了山顶,它看到了它的归宿:山顶,原来并没有草。
机会是要及时把握的,适当调整你的目标有时会更有效。
人生的哲理故事5
太平府外三十里有座万马庄,庄主马百腾嗜马如命。
这天,马百腾正在后院遛马,突然从院墙外传来一阵悦耳的马铃声。听到马铃响声,他骑的那匹“飞爪麒麟”竟前蹄腾空跃起,差点把马百腾掀下马背。
马百腾心里纳闷,让人打开院门,见院外有个驼背老头牵着一匹瘦马经过。那瘦马背上驮着几袋干枣,马脖子下系着个拳头大小的铃铛。更让马百腾惊掉下巴的是,瘦马脖子上的马铃一响,马棚里焦躁不安的群马立即安静下来,都用敬畏的目光一齐瞅向瘦马。看这瘦马的气势与威严,正是传说中的马王啊!
马百腾赶紧叫住驼背老头,一番询问,马百腾得知,这老头人称驼背刘,贩枣子为生。马百腾向驼背刘提出,买下他的全部枣,还要买下这匹瘦马。驼背刘低头沉吟了半天,随后说:“那你给我一百两银子吧。”马百腾爽快地给了银票。驼背刘摘下马身上的配饰,然后揣着银票高兴而去。
马百腾吩咐马夫把马王洗刷一番,喂上最精细的草料。第二天,马百腾起了个大早,来到马棚,却见马王躲在角落里,哪里还有昨天马王的威风?
马百腾这才明白,自己被驼背刘骗了。马百腾又气又恨,却又不明白那驼背刘是用啥绝招,让一匹凡马变成众马尊敬的马王的呢?
几年后的一天,马百腾得知驼背刘多次用那套方法骗人,最终被官府押入死牢。马百腾打通关系,去死牢探监。驼背刘几杯酒下肚,终于说出了谜底。原来驼背刘在西域偶尔得到一块汗血宝马遗骨,便请能工巧匠把这块马骨雕成了马铃。汗血宝马傲骨铮铮,马骨铃一响,天下的马听到,无不俯首称臣。
驼背刘笑说:“我进死牢前,已将那只马骨铃藏了起来,如果你运二十车粮米到黄河渡口,我就把藏骨地点告诉你。”马百腾心里对马骨铃心痒不已,自然按他的吩咐做了。没想到粮车刚到渡口,就被那里的难民哄抢一空。
回到死牢,马百腾告诉驼背刘,粮食都被难民抢光了。那驼背刘听了,却仰天大笑:“看来你是个讲信用的汉子,可我却又骗了你啊!其实这世上根本就没有什么马骨铃!”他说,这些年,他诈骗来的金银全用来济危救困了。
驼背刘紧抓马百腾的手:“我其实是在瘦马的马鞍上涂抹了垂死老马的唾涎,从而让马都敬它!马对同类感情深厚,如遇到马群中有老马将死,它们就会停止纷争,任由老马先食草料,先卧软席。我们生为人,连马都不如啊!”
说罢,他突然一头撞向牢墙,顿时气绝。马百腾震撼不已:“老人家,谁说世间没有汗血烈骨,那烈骨就在你身上啊!”
后来,马百腾散尽家资,赈危济困,不知救活了多少人。
人生的哲理故事6
很久以前,有一棵高大的苹果树,有一个小男孩喜欢每天来到它跟前,躺在树下。他爬到树顶,吃树上的苹果,或者在树荫下小憩……他爱这棵苹果树,苹果树也爱和他玩。
苹果树时间慢慢流逝,小男孩长大了,再也不会每天来看苹果树了。一天,小男孩回到树跟前,可是他看上去很难过。“来跟我玩吧!”苹果树请求道。“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再也不会围着一棵树玩耍了。”小男孩回答,“我想要玩具,需要钱去买。”“真遗憾,可是我没有钱……不过你可以摘下我全部的苹果去卖,这样你就有钱了。”小男孩好开心啊。他摘下树上所有的苹果后开心地离开了。摘了苹果之后小男孩再也没有回来,苹果树有点伤心。
一天小男孩回来了,苹果树很兴奋。“来跟我玩吧!”它说。“我没有时间玩,我得为了家庭努力工作。我们需要一所遮风避雨的房子。你能帮帮我吗?”“真不好意思,可是我没有房子。不过你可以砍下我的树枝去盖房子。”于是小男孩砍下了所有的枝条,高兴地走了。苹果树非常高兴看见他快乐的样子,可是之后小男孩再也没有回来过。苹果树又陷入了孤独和悲伤之中。
炎炎夏日的一天,小男孩回来了,苹果树感到很快乐。“快来和我玩!”它说。“我很悲伤,并且正日渐老去。我想去航海,好好放松放松。你可以给我一艘小船吗?”“拿我的树干去造船吧。你可以航行得很远,会感到快乐。”于是小男孩砍下树干造成了一艘船。他出海了,之后很久都没有再出现。苹果树很高兴,可不是真的快乐。
终于,很多年后,小男孩回来了。“抱歉我的孩子,我再也不能给你什么了,再也没有苹果了。”苹果树说。
“我没有牙齿了,咬不动了。”小男孩回答。
“再也没有树枝可以爬了。”
“唉,我都老啦。”
“我真的无法给你什么了……唯一还有的是我行将就木的树根了。”苹果树都快哭了。
“我要不了那么多啦,只需要一个休息的地方。经过这么多年,我累了。”小男孩回答说。
“正好!老树根是最好的靠着休息的地方。来吧,坐到这儿休息一下。”小男孩坐下来了,苹果树好开心,带着眼泪微笑着。
这个小故事献给每个人,那棵树就是我们的父母。年幼时,我们和爸爸妈妈玩,长大后,我们离开了他们,只有在需要什么或者陷入困境的时候才想起他们。而不管怎样,父母总在那儿,尽他们所能让我们高兴。你可能认为小男孩对苹果树很残酷,可这正是我们对待父母的方式。
人生的哲理故事7
在长白山区,一些猎人常在狼出没的地方埋下一种“闸”,狼一旦踩到“闸”,腿就会被牢牢地夹住。当狼拼死挣扎逃脱无望时,就会果断地将自己被夹住的腿咬断,以求得逃生。
用失去一条腿的代价,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狼的这种积极的“得失”观,让我想到了另一种动物,它就是孔雀。据说,雄孔雀最珍惜自己的美尾,所以猎人专门选择下大雨的时候出击。这时孔雀的美尾已被淋湿,它担心飞起会弄坏了美尾,所以宁愿被捉也绝不动弹,于是纷纷“落网”。
孔雀因害怕失去漂亮的美尾,结果丢失了整个自由和生命。
当我们面对人生的得与失时,多想想狼与孔雀吧,也许,我们可以从中学会树立正确的得失观,做出聪明而智慧的选择。用一颗浏览的心去看待人生,一切得与失,都是风景与风情!
人生的哲理故事8
一个面包师长期从他邻居的一个农民那儿购买黄油。有一天,他觉得本应是三磅重的一包黄油似乎太轻了点。于是他开始定期地称一称黄油,发现每回都是分量不足,就是说,他每次都是多付了钱。
他特别生气,便开始向执法机关提出诉讼。这样一来事情就闹到了法官那里。
“您家里没有天平吗?”法官问农民。
“有哇,法官先生,我有一架天平。”农民回答说。
“有很准的砝码吗?”
没有,法官先生。我不需要砝码。”“没有砝码,那你怎么称黄油呢?”
“这好办”,农民回答说,“你瞧,就在面包师从我这买黄油的这段时间里,我也一直买他的面包。我总是要同样的重量的面包。每次这些面包就作为称黄油的砝码。如果砝码不准,那就不是我的过错,而是他的过错了。”
于是,法官判定农民无罪,而面包师不得不承担诉讼费用。
人生的哲理故事9
禅道人生的哲理故事
高僧与弟子
一位高僧即将涅槃,他的一位得意弟子跪拜在高僧面前问道:“师父,您离开我后,我应该怎样活呢?”
高僧反问道:“你跟随我修行求道,为谁活呢?”
弟子回答道:“师父,我跟随您修行求道,首先为自己活,然后为他人活,尔后为众生而活。”
高僧说道:“你不是明白了吗?”
弟子困惑道:“师父,我不明白你这话的意思。”
高僧说道:“为自己活,一直地活在自己的梦中;为他人活,一生地活在他人的脑中;为众生而活,永恒地活在众生的心中。”
高僧说完这番话便安息了。弟子跪拜在地,凝望着高僧的形体,崇敬不已。
古往今来,芸芸众生,造就的人生往往也是如此——为自己活,一直地活在自己的梦中;为他人活,一生地活在他人的脑中;为众生而活,永恒地活在众生的心中。
小沙弥与老和尚
有一次,一个小沙弥向一位老和尚请教道:“师父,怎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量呢?”
老和尚回答道:“努力修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心量。”
小沙弥说道:“师父,您这是说,一个人只要具有大的心量,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能量,实现自己人生最大的价值吗?”
老和尚摇头道:“并非如此。”
小沙弥困惑不已道:“这是为什么呢?”
老和尚说道:“一个人只有不断地修行,努力扩大拓宽自己的心量,让自己具有足够大的心量,才会努力去积累与之相当的能量。如果心量不大,即使有机会积累能量,也不会放在心上。比如读书就是积累能量,心无大志者,看见书就会犯晕,哪还会对这种能量引起重视?在心量和能量之间,心量是基础。一个人只有具备足够大的心量,才具有足够大的能量;他不去运用自己的心量与能量去惠泽天下、造福众生,也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心量与能量,实现自己人生最大的价值。”
小沙弥恍然大悟道:“师父,您是说,努力修行,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心量与能量;努力践行,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心量与能量,实现自己人生最大的价值。”
老和尚说道:“是呀!凡事心想事成,修行修炼是基础,行道做到是途径。”
努力修行,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心量与能量;努力践行,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心量与能量,实现自己人生最大的价值。
人生的哲理故事10
一个人对待批评的反应,往往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能成功。
挪威小提琴家欧雷。布尔从小非常喜欢拉小提琴,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学习拉小提琴上。当欧雷。布尔第一次开始巡回演出时,米兰一位音乐评论家在报纸上写道:“他是一位未经正式训练的音乐家。如果说他是一颗钻石的话,它是处于粗糙、未雕饰的状态。”
欧雷。布尔对这个批评可以有两种选择,他可以因此而生气,也可以因此而进步。很幸运,他选择了后者。欧雷。布尔去了报社,要求编辑部帮他引见那位评论家,接着用了一整晚的时间向这位70岁的评论家请教。接受这个评论家的建议后,欧雷。布尔取消了余下的巡回演出,回到家里,重新开始练习。当他再次举办音乐会时,年仅26岁,却轰动了整个欧洲。
人生的哲理故事11
带一些空杯上路
在一次培训课上,讲师在他面前的桌子上放了两个杯子。其中的一个杯子是空的,另一个是满的。正在学员们和往常参加学习培训一样要么交头接耳、要么无精打采的时候,讲师清了清嗓子对大家说:“今天的培训课程大家可以不听,但我接下来分享的游戏却会影响你的一生!”这时,培训室里多少静了一些。
讲师拿起一瓶矿泉水向盛满水的那个杯子倒去。台下的学员莫名其妙地看着这一情景,有的人以为讲师的视力不好,赶忙提醒老师——正倒的这个杯子是满的。
没有想到,由于讲师的置若罔闻,满杯子里的水溢了一桌子。台下的学员终于忍不住,异口同声地抗议:“别倒了!杯子已经装不下了。”
讲师这才停住手,慢悠悠地说:“是啊,装不下了。你们也是这样,要想学到更多的学问,就必须把大脑腾出空来,把原有的东西都清除出去。”
接着,讲师又拿起一瓶矿泉水向剩下的那个空杯子倒去,空杯子很快就被讲师倒得满满的。
人生的哲理故事12
两名小和尚潜心求佛,均拜在高僧门下。
悟佛成道是小和尚的目标和追求。
多年过去,小和尚已变成老和尚。其中一位和尚得到高僧认可,成了寺院住持。另外一名和尚却徒增岁月沧桑,依然是寺院中最平凡的一位。
这名和尚甚是不解,乃至不平。同样认真诵经悟禅多年,其执著之心佛主可鉴,为何他成了住持,而自己仍是一名普通的和尚呢?
当年的高僧一语点破:“执者失之。”
和尚不解,同样的“执者”,为何一个“得之”,一个“失之”。
高僧手转佛珠,曰:“他是专者,你是执者。”
和尚仍是不解,专者和执者有何区别?
高僧又曰:“专者,专心而无旁骛,一心向佛,心无杂念;执者,必有执心,有执心必有欲念,有欲念则必然失之,不能成佛。”
和尚听完,哑口无言,若有所悟。
正所谓执者失之,凡事一旦上升为“执”,则增加许多欲念及奢求,从而导致分心或者加重心理负荷,长此以往,必然失之。
人生的哲理故事13
有个人在沙漠行走,迷失方向,找不到出路,这时他遇见了另一个人,于是他问对方:“先生,我迷了路,你可以告诉我怎样走出这片沙漠吗?”“对不起。”这个陌生人对他说,“我也不知道怎样走出去,但也许我们可以结伴同行,一起寻找出路!”
这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在《心灵故事》里所写到的一个场景和对话。关于这段话的前因后果,我们无需赘述,因为无论他们最终有没有走出这片旷野,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们在这片沙漠里所走的每一步都不再孤单。
在生活中,我们也不可避免地会面对别人的求助,如果我们能够帮得上,我们会很乐意去帮助别人;但是,如果我们帮不上呢?或者我们也不知情呢?通常,我们都会非常简单地告诉对方“我做不到”或者“我不知道”。其实,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有另一个答案给别人——我们不妨结伴而行!
不妨结伴,同样也是很简单的一句话,但其中却包含着一颗友善而热忱的心和一种信任他人的态度。人生的旅途中,只要内心热忱而友善,人与人之间就会充满信任,怀着信任之心与人结伴而行,无论我们最终有没有走到终点,过程总是最美好最难忘的。
人生的哲理故事14
有一个伐树的工人身体非常强壮,而且勤劳工作,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可是,他发觉自己的伐树树木却日渐减少.一天,他的管工看见他满脸愁容,便关心地问:“你为何愁眉苦脸呢?”这个伐树工人回答说:“我对自己失去信心了,我以前每天伐树十几棵,现在每天在减少,但我真的没有偷懒,而且还增加了工作时间,我真不明白为什么?”
管工看一看他,再看看他手中的斧头,心有所悟说:“你是否每天用这斧头伐树呢?”工人认真地说:“当然然啦!这是我从开始伐树以来一直不离手的工具呢!”管工又问:“你有没有磨利这把斧头再使用它呢?”工人回答他:“我每天勤劳工作,伐树的时间都不够用,哪有时间去磨利这把斧头?”
管工向他解释说:“你可知道,这就是你伐树树木每天递减的原因,你没有先磨利自己的工具,又如何能提高工作的效率呢?”
心语:
磨斧不误砍柴功,这是一句再常见不过的俗语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像这个伐木工人一样,因为过于沉溺于一个活动之中而忘了应该采取必要的步骤使工作更简单、快速。每个人都应该时常充实自己,改善自己的“工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生的哲理故事15
大卫是纽约一家大报社的记者。那天,他又要赴外地采访,像往常一样,他收拾好行李 ,一共两件,然后他和妻子匆匆告别就奔向机场。
飞机起飞后不久,突然剧烈地震荡了一下,接着又是几下。为了安全起见,机长要求乘 客把行李扔下去,以减轻飞机的重量。大卫把自己的大皮箱从行李架上取下来,扔下空中, 又把随身带的皮包扔了出去。但是一种深深的恐惧向他袭来,大卫尽量使自己保持平静,他 想起了自己的妻子,匆匆给妻子写下简短的遗书:“亲爱的,如果我走了,请别太悲伤。我 在一个月前刚买了一份意外保险,放在书架第一层那几本新书的夹层里。如果我出意外,找 到那张保险单,我想它会帮助你的。原谅我,不能继续爱你,好好保重。爱你的大卫。”
那次机亡的乘客只有三分之一得到生还,而大卫竟毫发无损,真是奇迹。当然他损失了 两件行李,损失了一次采访好新闻的机会,不过他自己倒上了纽约各大报纸的头版。
感悟:其实,在人生旅程中不需要太多行李,只需要一样东西就够了,那就是爱!
【人生的哲理故事(汇编1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