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

这篇课文主要叙述了伽利略通过思考分析,发现了亚里士多德关于“两个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重的先着地。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

标签:教案 时间:2022-09-12
【ruiwen.com - 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课文内容,认识事件中的两个人物。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

  (三)按自然段读懂课文意思,划分结构段,初步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按自然段读懂意思,划分结构段,初步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按“预习”要求,了解初读课文的情况。

  1.提问:《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故事,写了两个人物,一位是伽利略,一位是亚里士多德,他们是怎样的人物,按你的了解,简单地做个介绍。(必要时教师做补充)

  (伽利略,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是一位敢于提出疑问,大胆试验的人。具体说,是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他是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他发现月球表面高低不平,木星有四个卫星,太阳黑子、银河由无数恒星组成的等等。今天我们学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也是伽利略的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物理现象。

  亚里士多德,两千三百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他。他说的话被看作是不容许更改的真理。马克思和恩格斯都称他是古希腊哲学中“最博学的人物”。)

  2.两位科学家,一位是两千三百年前古希腊的,一位是三百年前意大利的。两位科学家相距两千年,怎么走进一个故事里?是谁起了作用呢?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优秀教案

标签:教案 时间:2022-09-07
【ruiwen.com - 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优秀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研讨性学习,弄清伽利略是怎样不盲目迷信权威的话的,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情感与态度:学习伽利略独立思考,敢于破除迷信,尊重实践的科学精神和认真研究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能理解伽利略怎样用实践来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话是靠不住的。

  [教学难点]:初步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这节课我们认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就是17世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谁能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互相补充,对伽利略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2、(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这就是意大利著名的比萨斜塔,1590年,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就在这里做了举世闻名的实验。板书课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去感受这次意义重大的实验。

语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10篇)

标签:语文教案 时间:2022-08-30
【ruiwen.com - 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基础上回答“思考·练习”中1、2、3的问题。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学生能从伽利略敢于大胆怀疑大哲学家的说法,并通过反复试验证明自己的怀疑是对的,认识到权威的话往往不全是对的,教育学生学习伽利略破除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

  【重点、难点】

  1、重点:教学目标1、2。

  2、难点:教学目标2、3。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埋下伏笔

  1、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没有人怀疑过这句话?为什么?

  2、引出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

  ⑴ 有这样一句话,千百年来从没有人怀疑过:

  (课件出示)

  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⑵ 分析这句话:你们懂这句话么?(想读就读)

  强调什么?(速度与重量有关)板书。

  二、简介人物,激趣生疑

  1、这句话是谁说的?

  简介亚里士多德:他是两千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同时也是科学家。在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

语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10篇

标签:语文教案 时间:2022-08-30
【ruiwen.com - 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1

  一、结合重点语段,感知人物形象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请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你觉得伽利略是一个怎样的科学家?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1、伽利略是一个(善于思考的)科学家。

  伽利略在念书时就提出都是难以解答的问题,被同学们称为辩论家;15岁时就对里士多德的话提出了质疑。亚里士多德在众的眼里是趔的化身,他的话不容置疑,可伽利略经过严密思考后却发现了疑点。所以说他关于思考。

  那就请同学们再次认真读第三自然段,能否用简单的方式说明伽利略的思考过程,可以与同学们讨论,也可以请都是帮忙。(算式法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会拖往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该比10磅的慢;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就有11个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快。)

  (反思:虽然阅读课以学生的朗读体悟为主,但教师也不能完全放弃讲解。由于考虑到学生受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对理解伽利略是怎样利用亚里斯多德的一句话推出两个结论的这一教学难点比较吃力,于是,在突破难点时,采用列算式来理解:,这样理解既简单又明了。同时这种方式也学科间的知体现出学科知识是相通的)

  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你注意到这些关联词了吗?你能不能不看课本,说一说伽利略思考的过程?

语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

标签:语文教案 时间:2022-08-30
【ruiwen.com -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1

  【教学要求】

  1、自学、感悟伽利略敢于破除迷信和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

  2、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自主、合作、研讨性学习,弄清伽利略是怎样不盲目迷信权威的话的,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具准备】

  教学插图、语段卡片。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主读书,诱导感悟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大家已经预习过,现在书就在你手边,想不想把课文再读次?哪就请大家读吧。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可以默读,可以放声读,也可以同桌一起读,喜欢的语段还可以多读几次。

  2、学生自主读书。

  3、进行读书交流,把自己喜欢的语段读给大家听。教师针对学生的读书情况,适时激励评价。

  二、创设情境,合作研讨

  1、出示课文插图,认识这座塔吗?这就是世界闻名斜而不塌的比萨斜塔。1590年伽利略就是在这座斜塔上做了著名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同学们,你们谁有勇气像当年的伽利略一样,也在这座高塔上做做这个试验。

  2、这么多人有勇气,老师真高兴,但是老师告诉大家,仅仅有勇气是不够的,请大家读读这句话:(出示亚里土多德的话)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这是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的话,在当时,人们都信奉他,把他的话当作不容许更改的真理。现在你要说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如果没有足够的证据,那人家是不会相信的。所以,老师想请大家再认真读读书,仔细思考一下:假如,你就是当时的伽利略,为了证明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你是怎么做的;假如,你就是当时比萨城的一位公民,比如是一位记者,听说伽利略要在比萨斜塔上做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公开试验,你会向伽利略问些什么问题?大家可以和同桌一起研究,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自己的合作伙伴共同探讨。

语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公开课教案

标签:语文教案 时间:2022-08-25
【ruiwen.com - 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公开课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同学在充沛理解课文基础上回答“考虑·练习”中1、2、3的问题。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同学能从伽利略敢于大胆怀疑大哲学家的说法,并通过反复试验证明自身的怀疑是对的,认识到权威的话往往不全是对的,教育同学学习伽利略破除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

  【重点、难点】

  1、重点:教学目标1、2。

  2、难点:教学目标2、3。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埋下伏笔

  1、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没有人怀疑过这句话?为什么?

  2、引出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

  ⑴有这样一句话,千百年来从没有人怀疑过:

  (课件出示)

  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⑵分析这句话:你们懂这句话么?(想读就读)

  强调什么?(速度与重量有关)板书。

  二、简介人物,激趣生疑

  1、这句话是谁说的?

  简介亚里士多德:他是两千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同时也是科学家。在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

  2、书上是怎样介绍伽利略的?

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优秀教案

标签:教案 时间:2022-08-25
【ruiwen.com - 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优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要求:

  1.自学、感悟伽利略敢于破除迷信和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

  2.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自主、合作、研讨性学习,弄清伽利略是怎样不盲目迷信权威的话的,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具准备:

  教学插图、语段卡片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自主读书,诱导感悟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大家已经预习过,现在书就在你手边,想不想把课文再读—次?哪就请大家读吧。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可以默读,可以放声读,也可以同桌一起读,喜欢的语段还可以多读几次。

  2.学生自主读书。

  3.进行读书交流,把自己喜欢的语段读给大家听。教师针对学生的读书情况,适时激励评价。

  二、创设情境,合作研讨

  1.出示课文插图,认识这座塔吗?这就是世界闻名“斜而不塌”的比萨斜塔。1590年伽利略就是在这座斜塔上做了著名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同学们,你们谁有勇气像当年的伽利略一样,也在这座高塔上做做这个试验。

  2.这么多人有勇气,老师真高兴,但是老师告诉大家,仅仅有勇气是不够的,请大家读读这句话:(出示亚里土多德的话)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这是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的话,在当时,人们都信奉他,把他的话当作不容许更改的真理。现在你要说“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如果没有足够的证据,那人家是不会相信的。所以,老师想请大家再认真读读书,仔细思考一下:假如,你就是当时的伽利略,为了证明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你是怎么做的;假如,你就是当时比萨城的一位公民,比如是一位记者,听说伽利略要在比萨斜塔上做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公开试验,你会向伽利略问些什么问题?大家可以和同桌一起研究,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自己的`合作伙伴共同探讨。

关于《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教案

标签:教案 时间:2022-08-25
【ruiwen.com - 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及其组成的常用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3.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基础上回答思考.练习中1、2、3的问题。

  4.学生能从伽利略敢于大胆怀疑大哲学家的说法,并通过反复试验证明自己的怀疑是对的,认识到权威的话往往不全是对的,教育学生学习伽利略破除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埋下伏笔。

  1.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没有人怀疑过这句话?为什么?

  2.引出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

  a.有这样一句话,千百年来从没有人怀疑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b.分析这句话:你们懂这句话么?(想读就读)强调什么?(速度与重量有关)板书

  二、简介人物,激趣生疑。

  1.这句话是谁说的?

  (简介亚里士多德:他是两千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同时也是科学家。在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

  2.书上是怎样介绍伽利略的?

  (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他25岁时就已经当上了数学教授。)

  三、整体感知,把握主题。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设计

标签:教案 时间:2022-08-25
【ruiwen.com - 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课文内容,认识事件中的两个人物。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

  (三)按自然段读懂课文意思,划分结构段,初步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按自然段读懂意思,划分结构段,初步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按“预习”要求,了解初读课文的情况。

  1.提问:《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故事,写了两个人物,一位是伽利略,一位是亚里士多德,他们是怎样的人物,按你的了解,简单地做个介绍。(必要时教师做补充)

  (伽利略,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是一位敢于提出疑问,大胆试验的人。具体说,是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他是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他发现月球表面高低不平,木星有四个卫星,太阳黑子、银河由无数恒星组成的等等。今天我们学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也是伽利略的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物理现象。

  亚里士多德,两千三百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他。他说的话被看作是不容许更改的真理。马克思和恩格斯都称他是古希腊哲学中“最博学的人物”。)

  2.两位科学家,一位是两千三百年前古希腊的,一位是三百年前意大利的。两位科学家相距两千年,怎么走进一个故事里?是谁起了作用呢?

四年级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语文教案4篇

标签:教案 时间:2022-08-12
【ruiwen.com - 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语文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语文教案1

  【教学要求】

  1、自学、感悟伽利略敢于破除迷信和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

  2、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自主、合作、研讨性学习,弄清伽利略是怎样不盲目迷信权威的话的,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具准备】

  教学插图、语段卡片。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主读书,诱导感悟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大家已经预习过,现在书就在你手边,想不想把课文再读次?哪就请大家读吧。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可以默读,可以放声读,也可以同桌一起读,喜欢的语段还可以多读几次。

  2、学生自主读书。

  3、进行读书交流,把自己喜欢的语段读给大家听。教师针对学生的读书情况,适时激励评价。

  二、创设情境,合作研讨

  1、出示课文插图,认识这座塔吗?这就是世界闻名斜而不塌的比萨斜塔。1590年伽利略就是在这座斜塔上做了著名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同学们,你们谁有勇气像当年的伽利略一样,也在这座高塔上做做这个试验。

  2、这么多人有勇气,老师真高兴,但是老师告诉大家,仅仅有勇气是不够的,请大家读读这句话:(出示亚里土多德的话)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这是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的话,在当时,人们都信奉他,把他的话当作不容许更改的真理。现在你要说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如果没有足够的证据,那人家是不会相信的。所以,老师想请大家再认真读读书,仔细思考一下:假如,你就是当时的伽利略,为了证明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你是怎么做的;假如,你就是当时比萨城的一位公民,比如是一位记者,听说伽利略要在比萨斜塔上做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公开试验,你会向伽利略问些什么问题?大家可以和同桌一起研究,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自己的合作伙伴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