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八首其一教案

《秋兴》既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秋兴八首其一教案,欢迎阅读参考!

高中语文秋兴八首(其一)教案精选

标签:教案 时间:2022-04-27
【ruiwen.com - 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语文秋兴八首(其一)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秋兴八首(其一)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把握诗歌中奠定了怎样的基调。

  2、学会抓住意象解读古诗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

  3、学会如何赏析一首古诗。

  4、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情感与态度:

  5、诗歌意象中所蕴含的情感,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国之思。

  教学重点:目标1、2、5。

  教学难点:目标3、4。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765年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于是离开成都,经重庆等地到了夔州(今四川奉节),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秋兴》既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一起走进他对国家命运与民生疾苦的关注之中。

  二、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然后完成:

  1、从诗体上说,这是一首什么诗?(律诗,并回顾唐诗体裁特点)

  2、这首诗的韵脚是哪几个字?(林、森、阴、心、砧)

  3、用笔画出诗中的意象。

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教案

标签:教案 时间:2022-01-05
【ruiwen.com - 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目标

  1.赏析品味作品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2.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领会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把握诗歌意象和诗歌情感的有机联系,品味作品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诗人简介

  1.生平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世称杜工部,唐代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之一,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人有“诗圣”之誉,其诗有“诗史”之称。

  在内容主旨上,杜甫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统治者的罪恶作了较深的批判,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故被称为“诗史”。

  在艺术上,杜甫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继承和发展《诗经》以来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起着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望》、《羌村》、《北征》、《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等诗,皆为人传诵。但有些作品也存在着较浓厚的“忠君”思想。

人教版高二必修三《秋兴八首》(其一)教案

标签:教育新闻 时间:2021-07-30
【ruiwen.com - 教育新闻】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高二必修三《秋兴八首》(其一)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

  提前一周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这三首诗

  第一课时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译文

  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故乡,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写作背景]

  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755年12月16日-763年2月17日)”,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765年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于是离开成都,经重庆等地到了夔州(今四川奉节),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秋兴》既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秋兴八首》(其一)教案

标签:教育新闻 时间:2021-07-29
【ruiwen.com - 教育新闻】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一必修三《秋兴八首》(其一)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把握诗歌中奠定了怎样的基调。

  2、学会抓住意象解读古诗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

  3、学会如何赏析一首古诗。

  4、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情感与态度:

  5、诗歌意象中所蕴含的情感,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国之思。

  教学重点:

  目标1、2、5。

  教学难点:

  目标3、4。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765年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于是离开成都,经重庆等地到了夔州(今四川奉节),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秋兴》既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一起走进他对国家命运与民生疾苦的关注之中。

  二、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然后完成:

  1、从诗体上说,这是一首什么诗?(律诗,并回顾唐诗体裁特点)

  2、这首诗的韵脚是哪几个字?(林、森、阴、心、砧)

  3、用笔画出诗中的意象。

  三、鉴赏诗歌

  接下来,我们鉴赏这首古典诗歌。那么,如何鉴赏一首古诗呢?

秋兴八首其一优秀教案

标签:教案 时间:2021-03-29
【ruiwen.com -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会把握诗歌中奠定了怎样的基调。

  2、 学会抓住意象解读古诗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

  3、学会如何赏析一首古诗。

  4、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情感与态度:

  5、诗歌意象中所蕴含的情感,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国之思。

  教学重点:目标1、2、5 。

  教学难点:目标3、4 。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765年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于是离开成都,经重庆等地到了夔州(今四川奉节),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秋兴》既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一起走进他对国家命运与民生疾苦的关注之中。

  二、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然后完成:

  1、从诗体上说,这是一首什么诗?(律诗,并回顾唐诗体裁特点)

  2、这首诗的'韵脚是哪几个字?(林、森、阴、心、砧)

  3、用笔画出诗中的意象。

  三、鉴赏诗歌

  接下来,我们鉴赏这首古典诗歌。那么,如何鉴赏一首古诗呢?

  第一步,抓住题目。题目即诗眼,解读了题目,诗歌就理解了一半。

  第二步,解读诗句的意思。

  第三步,找出诗中的意象,然后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看这首诗歌有什么样的内涵,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秋兴八首(其一)课堂实录(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标签:教育新闻 时间:2020-12-06
【ruiwen.com - 教育新闻】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上节课。……走进1200多年前的那个秋天,去感受一下诗人在长江畔日千万思绪。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鉴赏一下《秋兴八首》其一。(板书课题)

师:注意这节课是鉴赏课,所以你们是主人,所以希望大家踊跃发言,因为古人说“诗无达诂”。首先,请大家听一下一位艺术家对于这首诗的朗诵。听的时候请认真体味朗诵者的感情。(放录音)

师:录音出了一点问题,那么就由我来朗诵,也许没有这位艺术家朗诵得那么到位,但也是我对这首诗的理解与感悟。

(师朗诵)

师:我已经读完了,接下来就请各位同学自己带着感情,带着你对这首诗的初步感受,自由地朗诵一下本诗。朗诵的同时请你结合注释,去思考一下自己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你的第一感受是什么?或者说你有哪些感受。接下来大家开始自由地朗诵。

(学生自由朗诵了一分钟的时间)

师:大家都读完了。接下来就请同学来谈谈你的初步感受是什么?或者你在朗诵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赵勇:诗中的意象大多是很凄凉的。

师:你抓住了一点:意象都是很凄凉的。还有吗?具体讲讲哪些意象给你这种“凄凉”的感受?

赵勇:“孤舟”、“寒衣”等等。

师:所以说,整首诗通过这些意象带给你的就是一种凄凉的感觉。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发现吗?

赵勇:还有题目是《秋兴》。(学生将“兴”读作第一声)

师:应该读作“秋兴”(xìng)

赵勇:诗的后面好像抒发了一种情怀,一种思念故乡的情感。

师:哪里体现了出来?

赵勇:“孤舟一系故园心”这一句。

秋兴八首(其一)(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标签:教育新闻 时间:2020-12-06
【ruiwen.com - 教育新闻】

 [写作背景]

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765年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于是离开成都,经重庆等地到了夔州(今四川奉节),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秋兴》既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

杜甫出生在一个时代“奉儒守官”的家庭,自小所收的教育与熏陶,是他对国家命运与民生疾苦非常关注。他曾多次在诗中表示过“至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之类的心迹。在流寓四川的年月里,它时刻关心着国家形势,盼望“安史之乱”早日平息,国家与百姓能够重归安宁。可是,事与愿违,“安史之乱”虽与763年被平定,但国家的形势却仍不稳定,回纥、吐蕃等民族自是兵强马壮,不时侵略唐境,吐蕃还于763年一度攻占了都城长安;而唐朝内部在平定“安史之乱”战争中作大的军阀也拥兵割据,对朝廷构成了威胁。国运威迫,犹如四季之在暮秋,杜甫为此而深感忧虑。

在寓居四川的近十年里,杜甫历经流离,备尝艰辛,身心憔悴不堪。“不被多年冷似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过懒从衣结,频游任屐穿”(《春日江游》)、“牙齿半落左耳聋”(《复阴》)、“缓步仍须竹杖扶”(《寒雨朝行视园树》)、“穷愁但有骨”(《王阆州筵酬十一舅》)等诗句,即是他在此期间处境穷困和心境凄惨的真实写照。他日夜想回归故乡,却始终无法实现愿望。写此《秋兴》时,他已五十五岁,已处在人生之秋,眼看来日无多,叶落归根之想更为迫切。正是在此种悲人生之秋和国运之秋的心境下,他写下了《秋兴》这首诗。

《秋兴八首》(其一)简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标签:教育新闻 时间:2020-12-06
【ruiwen.com - 教育新闻】

 【教学目标】

1、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2、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中的意象为本文奠定了怎样的基调 。 

2、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765年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于是离开成都,经重庆等地到了夔州(今四川奉节),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秋兴》既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

二、赏析课文

1、这首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首联以秋风起兴,以枫叶凋零、秋气萧森,寄寓老大伤悲、凄苦落寞的情怀。颔联紧承首联“巫山巫峡气萧森”语意,进而描绘望中的'巫峡景象和殷森气愤:骇浪滔天,似暗寓了时局的动荡不安和心潮的翻卷不息;阴云匝地,又象征着国家命运的光景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阴沉郁闷。颈联倾诉思乡衷曲,以“丛菊两开”、“孤舟一系”的图景,现出思乡之情的深沉浓烈和欲归不得的无奈与凄伤。尾联在一亩的秋风里,一片捣衣声的环境、气氛,含茹游子无家可归之惆怅凄凉,紧承上文之“故园心”,又暗扣题目,绾结全诗。

此诗以描绘秋景为外在的行文线索,以抒发悲愁之情作为连通各联的内在联络,以情感的起伏流转,贯穿次第展开的各组景物,形神教诲,浑然一体。

高中语文秋兴八首(其一)教案

标签:教案 时间:2020-11-26
【ruiwen.com - 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语文秋兴八首(其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秋兴(其一)教案1

  【教学目标】

  1、品味作品中的意象特点。

  2、赏析作品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3、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领会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品味作品中的意象特点。

  【教学难点】

  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领会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教学方法】

  诵读法、赏析法、讲析法、合作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刘禹锡的诗中说到“自古逢秋悲寂寥”,那么各位同学能否回忆起一些悲秋的诗句?(师生共同回忆)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唐代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他是如何悲秋的?他的悲秋里有着怎么样的情怀?请大家集合课前的预习,有感情的朗诵这篇诗文。

  二、文学常识回顾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唐代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之一,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成为“诗圣”,由于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因此其诗有“诗史”之称,有《杜工部集》。

  文学常识

  古体诗又叫古风,形成于汉魏六朝,在句数、字数、平仄、用韵、对仗方面均较自由。近体诗是与之相对的概念,也叫今体诗,唐代诗人在梁陈诗人对诗律研究和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创造了律诗和绝句这两种新诗体。律诗分五言和七言,每首四联,依次称首联、颔联、颈联、末联(或尾联);每联两句,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每句的平仄都有严格规定,特别是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凡偶句都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两联须对仗。近体诗的绝句,也称律绝,每首两联,平仄和押韵同律诗一样,只是不一定对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