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扬州的散文

时间:2022-03-15 16:39:22 散文 我要投稿

描写扬州的散文(精选12篇)

  导语:扬州城内外桃花正艳,三月天前后春色未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扬州的散文,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描写扬州的散文(精选12篇)

  描写扬州的散文 篇1

  寻一支竹,携上一管箫,一壶茶,独自泛舟于瘦西湖上。轻轻地,缓缓地,竹并不避开这垂柳,只径向前去。柳叶嫩嫩的,细细的,轻托着你的脸庞。天幕上一轮圆月,此时想着“白兔捣药成”的故事。

  月光均匀地撒在湖面。湖面上波光闪烁,月色便朦胧在湖面的水气之上,夹杂着嫩柳的清香,使人赏心悦目。月光蹁跹着,低吟着。这光剔透,朴素,这光美丽,纯洁。

  月下有晚练的人,有品茶吟诗的人,更多的是五、六个人围坐在一起,一边磕瓜子,一边拉家常的人。人们尽情地享受着月光的美好。

  平躺于竹筏之上,饮一壶扬州绿茶。抬头仰望夜空,月亮明而大,白日的所有忧愁烦恼都抛于脑后船飘至五亭桥下,每个桥洞都有一轮明月,投一颗石子于洞下的月亮,月亮变得朦朦胧胧,仿佛有些支离破碎,又仿佛有些飘忽不定。尔后,便又复拢起来了。天下的星星密密麻麻的,衬托着月亮,使此时之月又有一番神韵。月亮的周围,镶了一道黄色的边,月边没有半丝杂云,感叹道:“明天又是个晴天!”

  天涯共此月,但扬州地平湖多,因此在扬州便能寻觅到“许多月亮”。天涯共此月,扬州的月,以她的柔、静、美,哺育了扬州这片热土上的一代又一代人,不愧于徐凝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的美誉。

  提到扬州的月,不得不联想到“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诗句。扬州的箫声和扬州的明月是紧密联系的,这应了有箫必有月,有月必有箫,箫以它的悠扬纯朴博得了文人墨客与绝代佳人的情物。

  扬州的明月被世人所赞颂,因为她美得纯洁,美得剔透,美得不张扬,美得不妖娆。

  描写扬州的散文 篇2

  扬州是一个风景秀丽的现代都市,也是一个满含文化底蕴的历史古都。该如何展示这座华夏名城的风采呢?作者想到了月亮。因为文人总是离不开月亮,而月亮又与这座城市处处相连。这种化大为小、细处取材的方法,令内容新意顿生。

  写月亮,总是离不开文人,写文人自然离不开诗词典故。月光营造出的宁静夜晚,小秦淮河边荡漾的缕缕箫声,以及诗词引出的无穷诗意,将扬州独特的古蕴揭示得淋漓尽致。倘若作者找不到“月亮”这一独特的材料,我们怎能读到如此美不胜收的佳篇?

  扬州,一个人杰地灵、令人神往的地方。在浩瀚而美丽的历史长河中,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它陶醉。扬州又被人们称为“月亮城”,扬州的月亮美在它的含蓄而不张扬,美在它的自然而不事雕琢。

  天气晴朗的夜晚,皎洁的月光洒在扬州城的每一个角落,秀美、柔和、宁静、优雅。夜色斑斓,劳累了一天的人们,静静地享受着这宁静的夜晚。托一壶清新淡雅的香茶,与左邻右舍围桌而坐,谈谈闲话,论论家常,清风为舞,明月相伴,真是无限惬意。信步于小秦淮河边,或漫步于瘦西湖畔,你随处可以闻到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水的气息和花与树的清香。月光洒在瘦西湖上,给这美丽的人间仙境又增添了几分迷人的风采。透过月色,朦胧的沉醉中似乎听见箫声,不禁令人浮想联翩:那长发飘飘手执玉箫的美貌女子此刻仿佛就站在二十四桥上和着晚风轻轻地吹奏着。此刻水边的垂柳低低地拂着水面,微风拨弄着湖面。湖水在小桥下堆起一层层涟漪。

  月光在湖面闪动着。随意捡起一粒石子丢向湖里,扑通一声,画出一道道美丽的弧形,荡漾着向四周扩散。而我的心也如月影一样被均匀地分成了一圈圈,晃着,荡着……等水波渐渐地平静了,那细条儿也聚拢起来,河面上又映出一轮明净的月。据说每到皓月当空之夜,站在瘦西湖边往五亭桥下望去,十五个桥洞,洞洞有月,形成了天上月,水中月,水天一色,众月争辉的绝美景观。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道出了扬州无边的月色。就连大诗人杜牧也因“十年一觉扬州梦”而流连忘返,真可谓是“半湾星月漾银沟,瘦尽春城十二楼”,“明月满扬州”啊!

  河岸、细柳、拱桥、天幕,越往上越清晰,一轮淡黄中透出白皙的月儿便是这一切的灵魂。她默默地打量着这个日新月异的城市,把她的万般柔情化作了那丝丝缕缕的缠绵洒向扬州的每个角落。湖水清清,杨柳依依,微风习习,箫声阵阵,与皎洁的月光融为一体。这温馨的气氛笼罩在扬州城上空,弥漫着,升腾着,成了数百数千年的永恒,成了永远流传的家乡月,故乡情。

  游过扬州,谁能忘得了这扬州的月亮?

  描写扬州的散文 篇3

  二十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明白人一眼看出是描写扬州的一首诗,没错,今天,我就让大家来领略一下扬州的风情文化及月的特色。

  扬州是中国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地处在江苏的中部,江淮平原南端,长江中下游。扬州城区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了,在扬州的范围有:郊区,广陵区,邗江区3个地区;高邮,江都,宝应,仪征。这么一个历史遗留下来的风水饱地,特色那一定是少不了,扬州的特色就有:包子,酱菜等等。那当然少不了月。扬州的月我认为是最好看的,尤其是在瘦西湖看月亮。马上就是中秋节了,那时的月亮是最圆的,如果把它倒影在五亭桥的那些洞下,那就有16个月亮倒影在水中,那种景色是多么美啊!

  关于月亮的传说有很多,大多都是关于嫦娥的,有人说嫦娥奔月,有人说嫦娥下凡,还有人说吃了月饼之后就梦见嫦娥,这些一大堆的故事我小的时候听的很多,所以我说扬州的月亮是最好看的,决对不是吹牛。要不然很多人称扬州为月亮城呢?现在有很多的人用扬州月或月亮城做广告,现代的诗歌写扬州的里面总也要提到一个“月”字,好像突出月亮城之美,所以来到扬州旅游的游客都说;“扬州城真是名不虚传啊。”都在为这有着月亮城之称的扬州城而赞叹。

  扬州,它不仅有月亮城的美称,而在月亮的基础上的烟花三月旅游节更是别有一翻风味,这个旅游节可是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扬州玩,差不多都是为了“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首李白的千古绝诗而来,虽然有了诗句,但没有真才实料也不行所以,扬州本来就是一座风光秀美的风景城;有着知识和文话的文化城;有着千年博物的博物城。我记的有人说过,“淮海淮扬州。”这句话的意思是:扬州四界地方多水,水扬波以扬出了名。所以,这就是扬州的真才实料。从地图上看,扬州属于亚热带的气候地区,一的四季中,又是以春天的气候最好,景色最迷人的。烟花三月下扬州的“三月”是指农历,相当于一年中的四月。有资料表示说明:当时的扬州,平均气温为14。3摄试度,大地回春,各种各样的花都开了,这就是烟花,就在这是候,扬州的市花——琼花,伴随着扬州的市歌——茉莉花的音调下开放,那时的扬州有一种无与伦比的魅力。所以烟花三月旅游节才引来了那么多的游客,大家都异口同声,拍手叫好。

  扬州,这个美丽城市,不但有家乡的特产,还有“月亮城,旅游城”的美称。最后,我就用一首诗来结束,表达我对扬州的赞美之情:

  月亮已经走过自己的历程,如山河一样,以七五的时间从残缺走向圆满此时天朗气清一盘冰轮悬在空中,把一结白洒向人间,人的个条大道的脚步频密如急速的鼓点。那是归人的心跳啊!所有游子仿佛受到了月亮的召唤,月亮的吸引,都急匆匆的往家奔去。

  描写扬州的散文 篇4

  幼时离家,跟随父母到遥远的北方打拼生活,年幼的我第一次体会到“乡愁”的苦涩。北方的城市总是干燥又荒芜,黄河水裹挟着一路泥沙,一片浑浊中,扬州的杨柳堆烟,绿水人家便成了心中最柔软的想念。家乡的河流总是温柔而绵长,长江水清澈明亮,碧波荡漾中倒映着拂堤垂柳,亦或是那比水更缠绵的月色,山隐水迢,波光粼粼,烟波浩渺,于梦中轻易抚平我乡愁的烧痛。给我一瓢家乡水,便有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

  在普通话普及的今天,我从未放弃使用乡音的权利。自呀呀学语到年少青春,与挚亲的亲人朋友间的交流都是纯粹的扬州话:兼有吴越地区呢侬软语的软糯和北方方言的大气豪迈,传达的是彼此间最深厚的亲近。偶尔听一曲扬州清曲评话或是老人们最爱的扬剧,那总是略微上扬的语调诉说着昔时今日,经久不息。乡音就像是清远的笛声,一直萦绕在梦中,是婴孩时期母亲的摇篮曲,是一生无法割舍的乡愁。

  犹记那年回到扬州,即使多年未见,扑面而来的也是熟悉的味道。周围的人说着熟悉的语音,热情又善良,从陌生人的热心指路到邻居阿婆的主动收拾家什,一切都铭刻在我的记忆中,那是渴望多年的温暖的真正的“家的感觉”。兼容并蓄,继往开来的扬州城也完美地诠释着她的博大情怀。新区日新月异的现代化都市建设,老城区数年如一日的古老沧桑,是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是心灵永远的栖息地。偶然瞥见“扬州三把刀”的老店,恍然大悟:正是这千年流传的勤劳善良的精神,使得一代又一代扬州人不断造就历史,创造辉煌。扬州情怀,融于骨血,世代传承。

  数不清多少次与外地朋友骄傲地介绍:“我是扬州人,就是烟花三月下扬州的那个扬州!到2015年,她就2500岁了!”2500年的沉淀,使得扬州早已超越了普通城市的发展,而转向更加别致的“精致”。从吴楚开邗沟建广陵,到如今邗江邗城的盛世繁荣,京杭运河流淌千年,扬城美名名满天下,经过岁月沧桑,血泪洗礼,茉莉花永远盛开在美丽枝桠上。清香芬芳盈于空气,萦于鼻息。她是每个扬州人的自豪,每个扬州人的幸福。

  十年一觉扬州梦。人在扬州,那些乡愁早已埋在心底化作年轮。流动的江水,呢喃的乡音,勤劳善良的品质,茉莉的清香是我心灵深处难以忘怀的“乡愁四韵”。

  描写扬州的散文 篇5

  扬州,坐落在浩浩长江与千年运河的交汇处,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悠悠历史,璀璨文化,赋予了这座2500年历史古城的厚重、繁荣、精致与儒雅。“烟花三月下扬州”,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多少仁人志士,在这里流连忘返,在这里奋力打拼,创造了几度辉煌,激起后人无数向往。

  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扬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把握城市发展规律,挖掘城市内涵,以打造精致扬州为目标,彰显“人文、生态、宜居、和谐”的鲜明特色,不和其他城市比规模、比高楼、比洋气,而是比特色、比秀气、比大气、比文气,“古城要古的经典,新区要新的现代”,着力推进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精致产业,以打造文化博览城为目标的精致文化,以建设生态绿杨城郭为特征的精致人居。今天,站在长江岸边,沿江开发的强音,融入历史与现实交织的雄壮乐曲,响彻天地;站在运河岸畔,400公里市域环路产业带错落分明,一股大开发开放的激情点燃区域经济腾飞的新希望。2007年,扬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11亿元,财政收入213.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580亿元,小康综合得分96分,先后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市”等一串串闪光的荣誉。

  “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扬州”。让城市更精致,让民生更幸福,让社会更和谐。460万扬州人民以心血、汗水、智慧,以创业创新创优的故事,续写扬州新的篇章。

  “烟花三月,精致扬州。”在发展的热土上,扬州像一颗明珠,在长江之畔,运河之岸,熠熠生辉,再铸辉煌!

  又好又快运河听潮

  “广陵自古繁华地”。历史上扬州即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州郡,兴盛于汉,繁盛于唐,鼎盛于清,屡衰屡兴,绵延不绝,成就了其屹立千年的财富神话。今日,一度藉藉无响的扬州再度发出腾飞的强音,新凤清于老凤声,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互齐鸣。

  从运河走来,向长江奔去。沿江沿河大开发,激励着扬州人畅想更加显赫的“掘金”梦想,以创造见证未来。扬州科学把握城市发展规律,科学策划经济发展模式,工业强势发展以环境保护为前提,打造精致产业,规划经济质态,坚持“工业第一方略”,大力推进工业技术创新和企业二次创业,支持重要产业、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建设与发展。着力引导资源要素向汽车、船舶、化工、电工电缆、电子信息及新光源、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集中。

  在发展的过程中,扬州注重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并进,相与取利,避免无序开发,减少遗憾工程,科学规划,步步为营,精心打造产业载体,要求2011年前所有工业企业“退城进园”,先后建立完善“八区二园”,成为孵化企业的优良平台。近几年来扬州老城区共关停、搬迁58家企业;化工园移至下风口仪征,不仅避免污染城区,且与南京化工园形成规模效应;为避免各乡镇“村村点火、家家冒烟”的纷乱格局,要求乡镇工业集中区统一规划、合作共建,凡邻近省级开发区的乡镇一律不得单独建园、自鸣锣鼓。

  自古以来,从吴王邗沟的折戟沉沙,到炀帝运河上遮天蔽日的锦帆龙舟,从汉代封都的廛闬扑地歌吹沸天,到大唐帝国的国际港口海上通衢,从宁启铁路钢铁巨龙一朝腾跃,到润扬双塔凌空江天飞虹,实现千年跨越,“公、铁、水”的三维网络,构建起经济发展的快速通道。今天的扬州人终于有胆气地说:“扬一益二”说明过去我们在“运河时代”的“龙头”地位,当“长江时代”来临时,成为“龙颈”的扬州必会随“龙头”上海一起率先腾飞。

  生生不息古城流香

  2500年通史性的文化积淀,东西通衢、南北要冲的绝佳地形,构成扬州的时间与空间之轴,铸就了其空前绝后、熠熠生辉的独特文化形象,汉代厚重博大、隋唐文采风流、康乾富甲天下,清脉长流,步步行至今日。近几年来,扬州着力推进文化扬州建设,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弘扬传统、融通现代的文化工程,堪比春秋笔法之恢宏气度。

  厚重的历史文脉和通史式的人文景观,有理由让扬州人对文化产生少有的执著。打造文化博览城是文化扬州建设的神来之笔。扬州是“中国运河第一城”,古邗沟是中国大运河的起源。扬州成为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牵头城市。现在,5.09平方公里的老城区是国内历史风貌保存比较完好的古城之一。近年来,市里出台了文化博览城建设规划纲要,计划到2020年建成100多座博物馆,目前建成扬州双博馆、扬州工艺美术馆、扬州剪纸博物馆等各类博物馆近30座。如今站在蜀冈之上,鉴真和崔致远这两位文化先贤正遥相呼应,彼此诉说着扬州文化建设的新传奇。

  扬州坚持保护与利用、改造与复兴并举,遵循国际上古城保护的成功经验,跳出古城建新城,书写传统与现代的“双城记”。实践中,坚持做到“五个保护”,保护古城的街巷体系,保护古城建筑风貌,保护古宅名园,保护古街古巷古井古树,保护非物质形态文化;严格遵循“修旧如旧”的基本原则,保持古城原汁原味的“历史形态”。目前,仅市区就有484处历史建筑,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48处,其中国家级9处、省级16处。“双东”街区(东圈门,东关街)是扬州古城改造的成功典范、精华之笔,2008年一年一度的“中国扬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主会场将设置在此,届时向中外来宾展示扬州古城改造的杰出成果。

  扬州古代商业经济的繁荣兴盛,造就了扬州种类繁多的民俗文化。扬州通过文化项目建设和文化活动举办,推动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与整理。在北护城河建设“绿色文化休闲长廊”,展示扬州漆器、玉雕及剪纸、刺绣、乐器、木偶制作等民间工艺;在教场地区建设“商贸民俗文化街区”,恢复一批“老字号”酒楼、茶肆、旅馆,重现扬州的民俗风情和市井文化;加强对扬剧、清曲等口头艺术的传承与现代性改造。扬剧、清曲、漆器和玉雕等7个项目已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绿杨城郭诗意栖居

  “烟花三月下扬州”、“春风十里扬州路”、“绿杨城郭是扬州”,历代文人墨客对扬州传颂不绝的褒扬,正是扬州生态秀美、环境宁静、精致典雅的城市个性的真实写照。现代扬州建设抓准了城市气质,没有走上建造“千城一面”的发展误区,着力打造“人文、生态、宜居”的绿杨胜地。

  近年来,扬州以荣获“联合国人居奖”为新起点,在拓宽城市发展空间的同时,着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在这座2500年的古城里,彰显出古今辉映、水绿相依、精致宁静的城市个性。一水、一路、一街、一景……传统与现代、新城与古城、人与自然在这里和谐共生,蓝天碧水与城市神韵在这里和谐相应,保护与建设完美兼顾。

  扬州尊重自然条件和城市基础,把生态理念融入城市发展,推进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再现“夹岸垂柳桃花”的优美画卷。重点做好“水”和“绿”的文章。扬州之名即源自“州界多水,水扬波”。水是城市的眼睛,眼睛亮了,城市才灵动起来。扬州先后投入330多亿元,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强化水环境治理,加快水污染整治;在“绿”方面,全面实施“绿杨城郭新扬州”工程,打造沿路、滨河、环城400多公里的市区绿化长廊和城区东西南北五大“绿肺”系统。每年,扬州新增绿化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新建了200多个公共“小游园”,市区绿化总面积超过1300万平方米。环抱碧水蓝天,栖居于此的扬州人在都市的喧嚣中重拾一份难得的诗意。

  扬州高度重视人居建设,突出加强住房保障,建立起商品房、经济适用房、拆迁安置房、解危安置房、解困定销房、补贴市民购房等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满足不同群体的居住需求。针对特殊困难居民,实施“831”安居工程,对人均住房面积8平米以下、人均月收入300元以下、居住扬州10年以上的困难家庭,政府建房以低于成本价定向销售,有3000户特困居民、近2000户老房户住上新房。

  绿杨城郭、维扬风情、小桥流水……如今,一个既有现代气息又有古城风格,既有南方清丽又有北方雄健的扬州在世人面前展现出她美丽的容颜。老祖宗留下的白墙黛瓦、小桥流水和扬州人用双手创造的新城如此合拍地融合在了一起。东有广陵新城,老城新城相得益彰;西有新城西区,高档住宅错落有致,城市行政商务副中心浮出水面;北有蜀冈生态城,风景如画,生机盎然,宜居宜业;南有“扬州第二城”和“临港新城”,扬州从“运河时代”走向“长江时代”的主战场和承载平台初露端倪。

  “绿杨城郭新扬州”,已成为扬州市向世界推介的一张亮丽“名片”。“惬意地生活,诗意地栖居”,已经成为当代扬州人现实生活的写照。

  描写扬州的散文 篇6

  国人自古,对扬州有一种不可言传的向往。古有李白,对烟花三月的扬州念念不忘,今有,朱自清,沐浴着扬州,如水般的月光长大。

  因偶然的一次机会,去了一趟扬州。纵横古今,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从天南海北,四面八方,共赴扬州,去赶着,一场春的盛宴。因此,我更珍惜,这次可遇不可求的缘分,想去赏赏,这一场盛大的花事,想去听听,这座古城的风流韵事,想去切身融入这座古城。

  正值言语濛濛,目光所及之处,便是一派,江南小城的腔调,飞檐翘角,粉墙黛瓦。

  自古就说“欲把西湖比西子”,那么,瘦西湖,便就是一个更苗条的西子了。两岸杨柳依依,柳枝弯得将“秀发”垂进了湖中。梦中的瘦西湖和眼前所见,居然如此相像,仿佛自己曾经来过,是什么时候,是前世,还是今生。微开的桃花,好似这位瘦西子额前的花钿。春风吹过,他浮动着碧色的水秀,婀娜倩影,风韵万千。都说瘦西湖是借着西湖的名气。可瘦西湖却因瘦而更美。一个“瘦”字,藏着几许的精巧,精美,精妙,让天下人,忍不住去猜想她的风流往事。

  扬州也以园林著名,而其中就属个园最清雅。个园,以竹石取胜,就连园名中的“个”字,也是去了竹的半边,应合了庭院里的各色竹子。可见,个园主人的情趣和心智,全都在里面了。个园运用不同石料,堆叠而成“春,夏,秋,冬”。石景与竹景,相映成趣。春景,门外的两大片竹林中,插植着石绿斑驳的石笋,好一个“雨后春笋”之意;夏景,利用青色太湖石凹凸,透,露,皱的特性,多而不乱,顿觉清爽,目不暇接;秋景,黄山石与翠竹,堆叠成一座大山,苍茫之感,顿然而生;冬景,终年不见太阳的墙之下,宣石堆叠,石质晶莹雪白,好似覆盖着,一层未消的残雪,散出逼人的寒光。真真是个“春山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的景致。

  生活在这个城市,必定是幸福的,然而旅人的.记忆,更是为她添上了,几分岁月,几分温润。

  描写扬州的散文 篇7

  不知道从武汉乘船顺江而下,会不会到达扬州?

  因为那次我在黄鹤楼上想到《故人人西辞黄鹤楼》,我心里就想如果乘船从武汉黄鹤楼顺长江而下,

  能不能去到下游的苏州和扬州,在苏州城有我的好朋友,我想去苏州去看看我的好朋友。

  每个人去到黄鹤楼上,也许第一个都会想到李白的诗《故人人西辞黄鹤楼》,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我想,每个人看完诗以后,被诗句感染了,都会想到自己的朋友,一时不能相见,唯有思念天际流。

  从武汉顺长江而下,然后就能水路到扬州吗?我听说古代从武汉到扬州是有客船的,

  扬州在古代可是太出名,扬州城这个名词在古人的诗里有朋友的牵挂,还有很多的繁华,

  我记得那篇文章里说过,古代最奢侈的事就是腰缠三万贯,骑鹤下扬州,可见扬州城在古人心中的位置,

  如今形容人走了,也会说驾鹤西游,其实是一种美好的祝愿,祝他去到极乐世界以后,抛却尘世无奈,能得到人生最大的繁华。

  在古诗的意境里,烟花三月的时候,扬州城的花开的最奇最艳,扬州一城都是喷发而出的春色,

  李白就写出了另一句诗“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李白是在问,五月梅花凋落之期的时候,扬州城会不会有懂他诗句的人和他一起写诗句,和他能一同看扬州城烟花三月。

  我没去到过扬州,却在苏州城有好多朋友,苏州城有我的一位好友老付,他就是一个喜欢和我谈论诗情画意的人,

  应该再加上即将转世和子欣,他们也是有诗情画意的女生,他们都在苏州。

  所以才有前文,我想从武汉顺江而下到苏州城,是去看望老朋友的。

  老付在苏州的时候,喜欢和我讨论文化,诗句,创作,

  他和我说过《虎丘的剑池》,《东周列国》,《郑州花神赋》,这些题材我也都开始写了。

  还记得那时候我们在苏州,我和他是生活中有很多爱好相似的人,我和他一起讨论,一起创作,真是一种美事,

  现在他去到了郑州,成了郑州的野兽,我也回到老家,那次在苏州的我和他一别,就像古人说的“扬州一别”

  如今,我在老家,他在郑州,苏州一别,何时再相见,何时再一同写烟花三月,梦里江南。

  苏州城,繁华三千,离别万里,可否忆得文友,万里之外安好?

  说到江南,人们提到江南,最开始应该不是“苏杭”,其实在古代古人说江南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扬州,扬州过去是江南的大哥,

  后来世事变迁,繁华落尽,扬州城如今只剩繁华的影子,如今扬州也正在复兴他的繁华,

  扬州城就像生活中的好多人,不应该黯然消失了,他还是很让人怀念的,他该回来了,回归本来的自己的原来本性的。

  我对扬州不熟悉,还没去过,说起扬州,只能从自己知道的历史文字里,大概推断扬州的模样了。

  提到扬州,我就想到了隋朝,大运河,隋炀帝,这些名字,还有那个古代繁华大都市--江都的名称。

  大隋王朝,那是怎样的一个时代啊,你想象的出大运河两岸的风光,那宏大而穷奢极欲的场面吗?

  隋朝的开创其实并不容易,经历了200多年的混乱不堪的南北朝,到了隋朝,终于华夏大地才又一次的统一起来了。

  但是隋炀帝并不珍惜人民要休养生息的内心呼唤,继续穷奢极欲,

  由于每月要役使民丁两百万人,隋炀帝又注重宫城完善奢华,因此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民不聊生,天下就又大乱起来。

  隋朝又覆灭了,历史就是这样淹没着每一点繁华每一点进步。

  大家都看看吧,繁华只不过是一烟空梦,只有让老百姓安定生活,才是立国之本。

  老百姓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任何违背老百姓意愿的统治者,都会走上不归路。

  我也想好了,我准备约上老付,去到扬州,再写《烟花三月下扬州》新篇章,等我们好消息。

  描写扬州的散文 篇8

  近读汪曾祺先生的《中国人的口味》叹服其见多识广,几乎穷尽了人间五味,让我的舌尖足足过了一把瘾。细细品味他的文字,不禁想起了老家扬州的菜肴,不觉间已经垂涎涟涟了……

  扬州人的口味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清淡,即使酸甜苦辣,也只是淡淡的,就那么一丁点儿,像蜻蜓点水一样,绝不似鸬鹚那样一头扎进水里。

  扬州人的口味最讲究一个“鲜”字。当地人就地取材,鱼是鲜活的,提上砧板还活蹦乱跳呢;肉是新鲜的,摸在手上还有猪的余温;菜是新鲜的,根茎上还粘着泥土的香味儿;瓜是新鲜的,脐上还留着残花;茭白是新鲜的,绿叶上还沾着露水;田螺是新鲜的,上面还长着一层青苔。新鲜的食材,加上厨师的精心烹饪,每一道菜都鲜香怡人。比如吃鲫鱼汤下面条,“唆唆”几下,面条已悉数下肚,再喝下微热的汤汁,那个鲜的感觉真叫爽!

  除了鲜,扬州人的口味还带点甜。早春时节,大地上便生出绿茵茵的马兰,河崁上的灌木丛里枸杞子也冒出鲜嫩的叶子,当地人就把马兰头、枸杞叶采回来,先用开水一焯,然后捞出来,挤去多余的水分,加适量的盐、糖,倒点麻油一拌,甜滋滋的,香津津的,搭着白粥吃,那个感觉真叫美!扬州人制作的点心也是甜的,比如大京果、小京果、桃酥、金刚齐,还有各种包子,无论肉包、菜包还是三丁包,都有一股甜味儿。

  扬州人不太吃酸的,只有土法制作的豆酱有点酸味儿。到了盛夏,主妇们就把黄豆煮熟烂了,裹着面粉置于阴暗处,几天后豆面团上就生出一层绿色的霉菌,然后将之倒进一只陶缸,加入适量的卤水,放在阳光下爆嗮,两周过后,一缸酸酸的、甜甜的土酱就制成了。土酱常常会招来苍蝇,有时防范不到位,酱缸里会翻动细长的白蛆,但这一点丝毫不影响口味。把黄瓜、茄子放在陶缸里,一周以后就制成了酱货,酸甜可口,清脆爽口,即使被打上一巴掌也不肯松口。柏杨谈中国的“酱缸文化”可能就是受扬州人制酱、酱货的启发吧。

  扬州人很能吃苦的。当地的水田里长出一种叫茨菇的水生植物,其根茎发达成卵形的块状物,这就是茨菇。茨菇性甘、味苦,是隆冬季节扬州人常吃的一种菜蔬。走进菜场,你会看到一个个用蓝布包着头的农妇高声吆喝:“买茨菇啰——卖茨菇啰——新鲜的茨菇哟——”买茨菇回家去了皮切成片白白的,切两块豆腐干成条状,洗净三根大葱并切成数段,在铁锅里加入地道的菜籽油,待其沸腾腾起一股呛人的香味后,放入豆腐干,爆炒两到三分钟后加入茨菇片,不时地翻动着,四五分钟后再放入葱段,加酱油、食盐、白糖若干。再倒进适量的水,沸腾时能淹没茨菇即可。中火烧五六分钟后,一股清新的茨菇香味便弥漫了整个厨房。将菜肴置于盘中,在上面放几根大葱起到破色效果,一道色香味美的佳肴便可上桌了;扬州产的一种白萝卜味道也有点苦,据说用这种食材炖排骨汤很有滋补效果,所以扬州人特别爱吃这白萝卜。

  如今扬州人也吃辣的了。红烧鲫鱼时加入一两段辣椒,别有风味;十三香龙虾的味儿也有辣味,扬州人也吃得津津有味的。扬州人吃辣与四川人是无法比的,前者吃辣如二八佳人轻吹竹笛,唱起“杨柳岸,晓风残月”,而后者就像关西大汉手持竹板,高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扬州人很注意节约的,即使食材变了味,有时甚至发臭了,也不肯轻易扔掉的。年前磨好豆腐置于一只陶缸里用清水养着,可以一直吃到第二年的“龙抬头”。随着气温渐渐升高,豆腐水变成了浑浊的黄水,那豆腐拿在手里黏答答的。地里的青菜长出了菜薹,就用菜薹与豆腐一起烧,这种胺化了的豆腐闻着有一股臭味,吃起来特别的香,那汤汁还很下饭。初夏时用卤水腌好鸭蛋存于瓦罐里,有时移动罐子不小心碰破了蛋,里面就渗进了盐水。这种破蛋煮熟了蛋黄呈黑色,散发出一股蛋白质的臭味,和大麦粥一起吃,有着一种特别的味道,唇齿留香,余味无穷。

  扬州人的口味,注重的是天然,讲究的是生态。每一位客居他乡的扬州人一品尝到淮扬菜,便如同邂逅到邻家小妹一般,感到那么的温馨、那么的亲切……

  描写扬州的散文 篇9

  今天一早就去上班。军弟打来电话,问我到家没有,很惊讶我竟然上班了,而没有请半天假休息一下。我只能在心底苦笑。他怎么能够知道我生活在怎样的一个工作环境中?我又如何向别人诉苦,告诉别人我工作上的压抑?不过不要紧,生活原本就是这样,没有劳累,只单单享受或许也会觉得枯燥无味了。忙碌了才能丰富。

  可是,体力还有不支的时候。一上午一直头重脚轻。早晨上课,竟然迷迷糊糊要睡着了的样子,自己也觉得有点不好意思,看到学生的笑脸,我的脸也就红了。呵呵……下课时候,学生看了手机上的图片,看到雄伟的长江大桥,看到他们的老师站在渡轮上,江风吹拂着她的头发,他们羡慕地向老师叽叽喳喳问个不停。我完全沉醉在对扬州的回忆中了。

  对自己的体力已经很佩服了。没想到居然这么能熬。三十多度的高温,在烈日下暴晒了几天,除了皮肤黑了一层外,其他毛发无损。呵呵……心情真是大好。当然,也许是因为心情好,所以才能克服诸多困难,才能坚持在高温下游玩吧。不过,真的苦了老二和军弟以及让人疼爱的小外女。因为有了他们的陪伴,所以扬州对于我来说成了可爱的地方,温馨的地方。

  “五一”下午我们到达扬州。对于一个从没有出过远门的人来说,无疑是到了天堂一样,晕乎乎不知道东南西北。军弟自我到镇江开始便不停地打我电话,向我指引着方向。下火车,右转,买回去的火车票,左转,买镇江——扬州的车票,扬州西站下车,左转,19路公交车,扬大农学院……一路上有他的指点,我也很顺利到达扬大农学院公交站台。还没下车便看到老二带着舒欣和军弟等候在那里。心头猛地一热,温暖霎时涌遍全身。我知道他们一定等急了!车上我的笑容就绽放开来,我向他们挥挥手。那时那地,真的长吐一口气,终于到了!很顺利地到了!看到了几年不见的老二,比起上学的时候更有女性味道了,看到舒欣也长高了很多,军弟依然和几年前见到的时候一样帅气。那些笑脸迎着我们,旅途中所有的劳累霎时都烟消云散了。老二忙着将我行李提着向住处走去。军弟到扬大寝室中拿来洗干净的被罩和床单让我们带到宿舍。看到他们这样盛情,感激之情难以言表。

  晚饭过后,军弟上课去了,我和老二来到扬州大学的广场上。广场上,银白的路灯朦胧地照着。早已有一群散步的人们在闲适中快乐地聊天了。广场边上有几排石凳,椭圆形的,随意地、散乱地摆放着。我们带着孩子坐在石凳上,凉风习习,隐隐有花的芬芳飘来,所有的植物都隐约在月色中,很清幽很空旷的感觉。白日里的燥热这时候也凉爽了许多。两个孩子在石凳上走八卦步,有时候又跑到远远的偏僻的角落藏猫猫,快乐的笑语洒落在脚下的草坪上。我和老二叙叙往事,说说现在,想想未来,或许,明年,后年我们还会有再聚的时候,或许又不知何年何月了,这样想着不免有一种伤感和不舍,但是不管怎样,心中牵挂着,叨念着就不会被时空阻隔我们的感情。

  我们说到曾经的每一个小妹妹们,说到她们的生活,突然就很想很想再次聚集在一起,再次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再次亲热的勾肩搭背走街串巷。可是,明明知道生活是不停地向前发展的,日子是不停地向前流逝的。眼前的相聚已经很不易,怎敢奢望更多?

  军弟下课回来,看到疲倦的我们,于是又骑着车儿将我和儿子送到扬大农学院中休息。临走交代好夜间注意的一切,起漱卫生等等。我和儿子住在这个静谧的小屋里,浑身像散架似的,但是却很开心。很久都没有这样开心了。这些天来一直被一些事情困惑着,钻牛角尖不得解。扬州之行,我希望是重生的开始,是找回快乐的开始。现在看来出来走走是正确的了,大自然的一切都那么让人心动。

  第二天我们一起去办游园卡,到何园和个园游玩。军弟跑前跑后,将我们四个照顾好,然后又忙着去上课。江南的“五一”,天气晴朗的让人有点不知所措,阳光白花花的令人害怕,太阳仿佛将所有的热量都释放在“五一”出游的行人身上,丝毫不会顾及我们这些江北来的游客受不了这毒辣辣的日光。老二肩上背着重重的背包,里面装满了零食和茶水。老二体贴我脚掌磨破了,那么重的背包一路上就伏在她肩上几乎没有去掉过。因为穿着高跟鞋,我的脚趾已经起泡,再也没有力气行走,我磨磨蹭蹭跟在后面,龇牙咧嘴,但是心情一直很好!我听到扬州的大街小巷飘来我熟悉的歌曲“……无论风雨中,无论网络多冰冷,我的心中早已把你深种,我问问雨,我问问风,我是否也在你心中……”这样的音乐虽然很凄迷,但是旋律挺好,柔和。于是,温柔的音乐便伴着我们来到每一个极富个性的园林中。我们相互看着彼此满脸的汗水,再看着孩子们的笑脸,再累也觉得值得了!

  快乐的时光总是转瞬即逝。三号下午我便要和他们分别了。心中有万千不舍,但是很无奈!军弟本来下午有课,可是因为我要回去,所以,请同学代替他去了。中午,我们几个相聚在一家大排档中,军弟点了十来个菜算是为我饯行吧!中午没有喝酒,但是却感觉自己有点醉意。我们慢腾腾地吃饭,慢腾腾地离去。时间并不以我们的不舍而停滞。来到扬州两天时间了,还没有好好逛逛扬州的商场,怎么说也得买一样物品回家作为纪念。于是,我们让两个孩子呆在旅馆里。老二和军弟陪我到商场买东西。老二和军弟为我长眼,买了一件连衣裙,一个白色的小挎包,给Y和儿子各买了一件衬衫,给舒欣买了一件短裙和一双小凉鞋。虽然这些东西并不贵,但是,看到它们,就会想到扬州之行,想到老二和军弟在扬州这个地方对我的呵护,想到我三十年来第一次远行所感受到的快乐。

  人是感情动物,在不断地联系中,我和老二依然如当初上学时候一样,将自己的喜怒哀乐诉与对方,或许这是因为一种叫做“缘分”的东西的存在。在我的生命旅程中有老二这个妹妹,感觉足矣。记得三妹说过这样的话:有些人只能陪伴你走过生命的一段旅程。相聚,别离,别离,相聚。想起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这样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于别离我能够坦然接受,而且,感到幸福的是,因为有他们的陪伴,我的这一段人生之途多了些许温馨与快乐。

  描写扬州的散文 篇10

  扬州的园林,是有别于苏州园林的文人气质的。扬州园林的主人,多富商巨贾,腰缠万贯的财力,和王石斗富的攀比,使得他们为堆砌心目中的那片田园,不惜一掷千金。何园便是这么一处,游走于何园的西园,仿佛是游走于何园旧有的主人,用万千银两所记录下来的一个梦境,

  西园是围绕着曲岸小池而建的,池北是一串两层的楼阁,其中主楼三间略是突出,因檐角飞翘,状似蝴蝶,而得名蝴蝶厅。楼阁间有廊道,随势高下,起伏相联。园子四周没有楼阁的地方,也并不只留下突兀的高墙,而由双层的复道廊来补就。如此,沿着二层的廊庑逶迤而行,便可绕着小园凌空飞渡一般,将满园的风华阅尽,这也确是苏园所不曾有的体验。

  二层游廊消失在庭院西侧一隅,那里有湖石堆就的石阶,将你从“不胜寒”的天上迎回到了细雨霏霏的人间。小跑到游廊下,便也就找到了与池畔的湖石假山所对等的高度。于是,沿着曲岸楼廊徜徉,一处处高低错落着的奇峰怪岩,便有意无意间邂逅到了你的面前。凭着你一时来的兴致,由心欢喜地叫着,快来快看那个象不象。

  象什么,象峰、象壑、象崖、象涧,也象鹰、象虎、象兔、象猴,山石有万千姿态,人便也有了万千想象,只要你肯细细把玩,不愁你没有意外的惊喜。只如此玩味着一路走过,似也便多有了些“一山过后一山拦”的感悟。

  沿游廊走到池东,有石板曲桥相驳,曲桥的另一边,是一座方方正正的水亭。水亭四面卧波,飞檐雕栋,最是轻灵。亭下倚柱而坐,尽可纵览满园风情。只这个时间里,细雨蒙蒙,碧波涟漪,那涟漪让池中的花鱼欢喜得竟相追逐。不经意间,会有一条贪玩的鱼儿,“扑咚”一声跃出水面,给寂寞的庭院一个清晰响亮的惊诧,而当你急转头来去寻找它时,所余下的,只有澹澹的烟波了。

  烟波上,小锣敲起,旧时的伶人踩着锣鼓点,轻灵地走过这飞梁曲桥,当他们飘逸的身影融入到细雨卷裹着的这方天地里时,便已是另外的一个自己了。那个另外的自己,在这方小小的天地里,可以尽情地嬉笑怒骂,于是一段段情仇爱恨,便在这里淋漓尽致地演绎出来。

  那水亭,原也是作戏台的,亭内渺渺清音,传到隔岸,想想便觉空灵。于是趁着四下无人,也细着嗓子“伊.伊.呀”地比划两声,游廊上,漏窗后,想是何家的某位小姐听到了,卟哧地笑出声来,那小姐,似正象是我在汽车站里广告画上看到的模样。

  这园林给予你一个人的,寂静又寂寞的时空,也只是刹那中的所得。刹那后,从二层游廊的漏窗后、断墙内却爽咧走出一个美女来,只她是打着小旗,带着旅游团队呼啦啦地便将整个楼道占满。喧闹着讲解着对面的蝴蝶厅和我身处的曾作戏台的水亭。在众人惊奇的目光里,我多半不过是一位不称职戏子了,于是再瞧不进眼前的烟波了,于是仓促地收拾行装落败般地逃走。

  何园为住宅的部分,除了一进的楠木厅外,均是二层的小楼,小楼围绕着天井环环相抱,彼此间有楼廊可以相连。那楼宇的风格与我念过的中学非常相象,其实但就建造的时间来看,也是相近的,一座是清末,一座是民初。在何宅介绍的展览中了解到,原来那里的部分庭院,也是做过学校的,那就更是象了。来到天井中的玉兰树下,我仿佛都能闻到熟悉的清香,听到熟悉的下课铃声。

  其实,还想去的地方,是片石山房,只是走在何家的大宅子里,竟迷了路,就和我第一次走进中学校园里一样。迷路也好,把不曾想见的见到了,也不枉费这不菲的票款,与悠闲的光景。

  片石山房,与何园有一墙之隔,如今成了何园的园中园。

  山房园内绝大的面积,被一泓碧波占下了,绕水的地方有厅堂、轩榭,也有游廊、飞梁。与楠木厅隔水相望的,是一处太湖石堆叠出的倚墙山,独峰耸翠,秀映清池,堪称得上“奇峭”。踩着池中的出水石来到峰下,方见有洞壑。逶迤而入,能寻到方正、狭小的石室两间,便是那处山房了。

  据园林专家陈从周老先生考证,“片石山房”得名的这处假山,可能出自清初的书画大家石涛大和尚之手,更可能是石涛所留下的“人间孤本”,因而弥足珍贵。

  绕出山房时,对岸多了一队人马,领头的美女导游于喧闹中扯着嗓子讲解着石涛和他的人间孤本,而后,指着乱石间透射到池面上的一个圆影,教人去识扬州的“二分明月”。我也好奇,绕过去跟在后面端瞧,那月影竟真如美女所言,随着步态移动而圆缺。

  忽而于这喧闹中想起,《景德传灯录》中记录惠海禅师的一段偈语,“深潭月影,任意嘬摩”。

  而时人再问禅师,“如何是佛”时,禅师对答,“清潭对面,非佛而谁”。

  对吗?似乎是,“法身无象,应翠竹以成形;般若无知,对黄花而显象”懂吗?似乎是,于是电光火石般一念过,猛然间抬头找寻,一泓清潭、半池秀色,满园风光却都装进了眼中,但那方宁静淡泊、心无挂碍、怀高趣远又有谁能由心地带走呢?如此片石山房依旧是人间孤本,而那曼妙的景致,于难识般若的我,依旧是镜花水月,云天一梦而已。

  描写扬州的散文 篇11

  让阳光作诗,给大地盈满画意,请雨潇洒,潜入夜的凝思,借来风的柔情,炫出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春意,梳一把绿色叶的清新纹理。舞出绿的清新,嵌入月的银辉,打开莲的心扉,映衬波的笑窝,盛满虾的乐趣,鱼的跳跃,划一笔田螺青蟹的思路,录一段虫鸣的低吟,夜莺的晚唱,渔舟归影中的桨声,写不尽大运河的诗情画意。摄霓虹如痴如醉的闪烁,镌刻城市有声的雕塑,弥漫田野中牧歌的清唱,染满山遍野枫的浓情醉意,涂抹凝碧清泉胸中快乐的喜悦,点缀盈笑的绯红欢笑的涟漪,荡漾起粼粼碧波,撑一篙碧水里闪烁的金碧辉煌,吟无声的诗,绘立体的画,栽真诚无限的精致,感夜的宁静,悟心灵的共鸣,帖海市蜃楼的美轮美奂,捧紫玉金砂陶醉心灵,品香茗,赏龙井茶的醇香,碧螺春茶的芬芳,阳羡雪芽的清香,读茶经,感悟绿色世界的情长,沁人心脾,沁人肺腑,颂中华灿烂文化,扬人格魅力的高尚,插理想翅膀,打开思绪的门窗,拉开诗的帷幕,请入词的迤逦,沁入赏心悦目的人文景观心旷神怡。

  邀来扬州八怪喷绘脍炙人口的心灵画卷,心墙上挂一幅青山绿水姹紫嫣红百鸟争鸣百花争艳的图画,快乐的童趣里盈满端午节粽的飘香香,端午时节龙舟敲着愉快的锣响,心田中镨写一笔《离骚》的热忱满腔。望天边飞虹晚霞倒映一湖凝脂如滑的遐想,蓝天白云舒展一江宽畅的倩影与微笑。随波逐流到扬州欣赏大运河最古老的一段的风景,读扬州段人文景观,看人烟密集市井的繁荣,自古以来最盛产诗意和风流。娉婷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多情却是总无情,唯有尊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淚到天明。有诗云: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似水柔情,瘦西湖畔,玫瑰牡丹鲜艳光华,茉莉玉兰旖旎馨香,柳堤烟波的样子,桃红梨白的景色,鸟语莺歌的灵动,鸳鸯戏水的脉脉情怀,莲藕深情,大自然万般风情把温馨时尚雕琢得惟妙惟肖,诗一样的风景,月一样的娇媚,天一样的胸怀,云卷云舒的飘逸,山峦叠嶂的气息,松的挺拔,竹的青翠,梅的冷艳。大运河波涛倾诉着扬州历代皇朝风流人物的昨天。,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新一代扬州人民再创每一天的灿烂辉煌。

  描写扬州的散文 篇12

  午后的阳光总是那么慷懒,漫不经心地掠过青石板地,抚着那些黑漆漆的题板,笼着那些三五成群聚在一起的人们。店门前那只猫,打了个哈欠,倚在自己怀里睡去。

  就是在这样一个午后,我漫步在东关街。

  那条望不见尽头的石板路,弯弯曲曲,坑坑洼洼。虽不平整,但却有一种杂乱之美,与两旁整齐的屋檐相照应,既不呆板,又不浮夸。

  我喜欢漫步小巷,那种每走一步都会有新的发现的神秘感,会让我沉浸在自己的想像中。人生总有那么多惊喜与神秘,需要自己亲自探索才会获得最初的喜悦,不沾任何色彩的纯粹的喜悦。

  眼前这条小巷,在许久之前,普通到不能再常见的巷子。犹记得当年,初来此地,就被一阵桂花糕的香味所吸引,拽着妈妈来到糕铺。看着被洗得干干净净的桂花,晒干、碾碎、搅拌,与糯米粉混在一起,入笼高温蒸煮。整个小屋里就满满的都是桂花香,浓郁芳甜。

  包了几小包后,又被那做糖画的老人所吸引。望着在锅里熬着的糖浆,被老人拖出后,连贯地板子上勾勒出人物、动物。就这样短暂的时间,各种栩栩如生的形状的糖便做好了。老人微笑着递来那精致的图案,我那本想一吃痛快的馋心却被遏制。望着它却舍不得吃,一直举着糨,看着它,偶尔添上几口,满心都是甜滋滋的。

  那做糕的女人如今不知在哪儿,那做糖的老人也不知了去向。这里现在更是被古装、古鞋、古代小饰品所填充。这时的店面比当时要干净得多,也没有过去那么吵闹,人们或坐着,或站着,低声交谈着。几有几个孩子追赶着,尖叫着,跑到巷子更深处。我这才惊觉,扬州原来已经大变了模样。

  或许是身为扬州人,对扬州总有一丝偏心,认为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或是将来,扬州都是最具人情味的古城,也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古城。这里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有它们自己的故事,缓缓讲述着。给蓝天听,给小鸟听,给倚在藤椅里酣睡的老人听,给驻足凝望的游人听。

  出了东关街,便是古运河。夜幕降临,华灯初照。古运河两旁彩灯荧荧。走在河边,阵阵晚风吹走那些烦恼心事,吹来一个好心情。

  耳畔偶尔传来车鸣声,证实日益进步的社会。

  好像是一瞬间,那么多古典与繁华,暄闹与宁静夹杂在一起,构成了如今这个现代文明与古代历史交相辉映的扬州,形成了中国这样一个含有五千年历史文化内涵的国都。在亚洲这片土地上,成为闪亮的一颗星星,闪烁在地球上,不朽在宇宙中。

  此时已是黄昏,我回头望了望这条巷子,想着自己与扬州结下的这段美好情缘将一直延续,并且扩大,扩大到整个祖国。祖国如此美丽怎可不爱?身为炎黄子孙,赤子之心将永远不变。

【描写扬州的散文(精选12篇)】相关文章:

描写扬州的古诗03-01

描写春天的精选散文12-07

描写乡村的散文09-22

描写风的散文08-29

描写雪的散文范文11-13

初中描写雪的散文10-27

季羡林散文描写摘抄11-04

高中描写春天的优美散文03-08

描写母爱的散文段落11-29

描写春天桃花的散文随笔(精选5篇)03-03